0

狼王梦的读后感以上(精品20篇)

浏览

4144

范文

1000

关于初中童年读后感65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着作《童年》。《童年》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高尔基的童年悲惨,令人怜悯。书中阿廖沙父母双亡,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爱他。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他还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俩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勇敢的走了过来。这令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人心的丑陋。 相对于我的童年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我们的童年是如此的灿烂幸福又美好,如此的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没有多少苦痛。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得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时候。他们丰衣足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从来都是想要什么就可以有的。只是在父母的庇佑下不受风雨,从不受到飘荡,独立的滋味。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 可是,阿廖沙在如此一个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为什么都不能同他一样呢? 阿廖沙教会了我们,要珍惜眼前这美满幸福的生活,抓住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刻,要努力学习是就要不断前进,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如今,眼看童年要流逝,迎来的是我们从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好好珍惜童年,让我们努力进取,让我们记住并永远留住我们的童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隋唐演义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这篇文章,大概了解了阿长的模样以后,不免有些失落。"阿长"在我未读书之前给我的印象是温柔的、纤瘦的、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可读了以后,却渐渐知道她原来是一个又矮又胖、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却正让我感觉到文章的真实性。更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

长妈妈有些习惯确实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型睡姿、各种古怪的礼节......全文中并没有怎么介绍阿长的优点,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形象鲜明的真实的人。

慢慢的,她开始让我又爱又恨。

她相信梦想、相信许愿,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生活。最令我感动的便是她买《山海经》那一段。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到这本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一个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的人是怎么买到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虽然有很多缺点,有时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但这都无关紧要。

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逃亡的日子有多漫长,安宁的日子又会有多久,这是托比发出的呐喊,岁月会改变人,会让人变得成熟、稳重。

橡树对于只有1。5毫米的托比来说,任何树洞都可以躲藏,可是偏偏自己从小到大的挚友背叛了托比,他无依无靠,陪着他的那片星光都为他悬起了心。

活泼、挂念父母的小托比,天真,勤快、聪明的艾丽莎,肥硕、残暴的乔。密西,正直、阳光的尼尔。阿芒,每个角色无不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树,托比在这广阔浩瀚的橡树王国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他的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此全家被流放,继而父母被捕入狱,只有托比一个人得以逃脱,面对族人的追捕,他遇上了艾丽莎,艾丽莎想尽办法只想让托比见一眼离别多时的父母,故事由此开始……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托比的经历不仅让人打起寒颤,托比遇到了可怕的黑寡妇蜘蛛,她用尖利的爪子拍打着树枝,恨不得立刻把他拍昏过去,用吸盘把他吸进去还不容易死里逃生,想向奥尔梅西夫妇求助时,却遭到了他们的背叛,乔。密西的队伍差点就让托比成了狱中犯人……这些都让托比惊悸不已。

这漫长的日子还有多长,安宁的日子还有几天结束?日趋成熟的托比让我深有感触,他面对困难总是能迎刃而解,持之以恒,若是我,便会因为见不到父母而伤心欲绝。托比从哪一面看都是坚强的,我认为他还是个孝子,总是想救出父母。艾丽莎也散发出一股英气,如当年武丁皇帝的妻子妇好一样,在面对困难时冷静对待,让托比一次次逃过灾难,艾丽莎在我看来和托比一样坚强。他们用自己的恒心、孝心、天不怕地不怕的英气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出路,这是让我敬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精灵的秋天读后感3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让我深受体会。

课文讲述了詹天佑不怕任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细心,经常勉励工作人员。他还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舟共济。詹天佑做事亲力亲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生气,还会使中国人们失去信心。经过重重艰难,最后詹天佑成功修建了京张铁路。

詹天佑为不让帝国主义者看不起我们中国,决定要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所做的使我们看到了他的爱国之心。

在我国也有很多像詹天佑一样,为国争光的人,不如飞行之父——冯如,他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世界乒乓球赛中,中国队成绩出众包揽了前三名;我国“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中跑出了世界最快的成绩……他们都是在为祖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这种行为让我们引以为豪。

但是有些中国人就做得不够了,有些人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情愿当外国人的间谍走狗,在外国也有些中国人将自己的陋习带了过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明形象。这些事,使我们感到羞耻。在我们看来,他们为了自己而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形象是多么的自私和渺小。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不让她蒙羞。所以,我们从小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初看此书,我总是想到艾青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诗中的一句话尤为深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就书中的一些句子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的开头提到了一个在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说中原的一家家总是划着一小方地来种植,而没有想到利用这片地的其他方法。似乎是这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在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我们的土地的依赖性已根深蒂固。“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我们脚踏实地,我们热爱这土地,我们珍惜这份与生俱来的土气。

当看到费老写到自己第一次出国,他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包裹着的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子底下时,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潮阳。众所周知,潮汕地区过节拜神的活动有很多,有人说这是迷信的做法,但是在我看来,这也算是内心的一份信仰,对神明的敬重源于先人,源于环境的耳濡目染,这份敬重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传统。这份淳朴的土气,让我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自然、不做作。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社会竞争没那么激烈的那时,人们之间要建立起信任也就没有现在来得那么困难。没有相互之间的算计与心机,单纯的,就是心里油然而生的相信而已,这便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实实在在的、不加修饰的、饶有魅力的。

像书中的一句话说的那样: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象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中国便是这样的,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久而久之我们便有了一份“土气”,无需觉得丢脸,这本身就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我们该庆幸,这是我们的家的标签,是我们的根。叶落归根而我归往何处?我们都知道,落叶尚要归根,人也是一样的,倘若忘了根在哪里,要如何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挪威的森林》已经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让自己有种淡淡的感伤。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字里透露的那种淡淡地感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看到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即有死才有者生,这里并不以死为终结。虽然我们无奈的是每个人都会死,但我们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他一直在寻找,对于他自己,对于直子或者绿子,他的苦闷与孤独,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所以我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直到最后,渡边才知道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珍惜眼前人。

其实书到最后,对于渡边君爱不爱直子这一问题我还是搞不明白。也许那样爱过。那么对于绿子,渡边是爱了?应该是了吧,因为他对绿子说过他的世界不能没有她。也许那只是一个轻轻的承诺,但对渡边那样一个沉默型的男人来讲应该还是发自内心的。两份爱,一份对那已经消失去了另一颗行星与木月相恋的直子;一份对现实生活中活脱脱的绿子。最后,玲子走了,直子死了,只剩下绿子了。那么渡边是会和绿子在一起的。

我以为这本书是可以拍成电影的,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由文字堆砌而成的画面,象流云一般从头顶缓缓而过,勾我叙述这个弥漫着略微的悲伤的故事。然后,我慢慢的地闭上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上个月里,老师让我们买了这本《蓝鲸的眼睛》,因为这是上个月统一读的一本书,并写读后感

这本书讲了蓝鲸是大海中不容冒犯的神灵,它只吃海面上闪闪的星星,他最珍爱自己的眼睛。一个勇敢但冒失的少年,却向蓝鲸发起了挑战,摘下了它的一只眼睛,失去眼睛的蓝鲸开始疯狂地报复渔民。渔村的盲女孩得到了那只眼睛,她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当女孩知道那是蓝鲸宝贵的眼睛的时候,她选择了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光明,把眼睛还给了蓝鲸,蓝鲸得到了眼睛之后,升上了天空,但它把那蓝色的眼睛留给了小女孩。

我读了以后这个故事后很受感动,男孩为了女孩的眼睛恢复光明,冒着生命危险去抢蓝鲸的眼睛,女孩得到了光明,然而渔村了渔民遭到了蓝鲸的报复,爷爷为了渔民的安全,作了个决定,把蓝鲸的眼睛藏起来,让自己的孙女失去了光明,爷爷是伟大的,为了大多数人的安危,宁可让自己的孙女看不见光明。然而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去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

《蓝鲸的眼睛》没有污浊才能越来越明亮,就像我们的心灵,没有污浊也才能更纯洁。蓝鲸是善良的,宽恕了渔民,把光亮留给了女孩,它是真、善、美的化身。我们需要太多像蓝鲸这样的人,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正能量。只要大家心里充满爱,才能宽容过错与冒失;只有爱,才能洗清污浊;只有爱,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虎哈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写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己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没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不是厌恶,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万物简史读后感2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05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两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却在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罗嗦了小半本书,前面还写得跟论文似的,当你快没有兴趣的时候,突然来了个转变,发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飞快地看了下去,还激动得不行。

读完全书,我也没发现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名,也许只是个名吧。实际上我对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刚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说法说这本小说是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虽然高更确实落魄过,确实跑到过塔希提岛,也确实画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画。但小说本身确实和高更关系不是很大,没有高更这个人也完全没有关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讲了番某画家如何如何优秀,他的画如何热卖,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讲“我”在伦敦,混一些文学类的日子过,认识一些人,其中一位是个证券经纪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写,但热爱文学及文学男女青年,于是经常请他们吃饭。偶尔遇到她的丈夫,发现就是个标准的老实的职员类型的中年人,也不说话。然后他们去度假。这已经是小半本书了。

当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这位老实的事业小成的职业中年突然跑掉了,抛弃了家庭,金钱,职业,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这位妻子就讲作家帮忙去巴黎找他。这位中年男子已经变了个人,完全不讲情理,对家庭社会这一套完全失去了兴趣,也完全不认为自己所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画画上,自称感受到了召唤,整个人受到某种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虽然“我”不认为他画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画家却认为他画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钱,帮助他,他快病死了还请他到家里去养病。此人养病期间勾搭上人家二流画家的老婆,二流画家自己只好离家出走。三个月过去,突然间,二流画家的老婆自杀了,而他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这位可怜的女子为模特的画,二流画家深为拜服。他还明说,这位女子他根本不爱,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画完了,就没用了。

后来他请“我”去看了三十来张画,“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挣扎。然后数年间没有消息。后来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岛上了。于是“我”就到这个地方,采访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这个岛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结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丛林里,一直画画,后来生了麻风病,于是死掉了。

从这位画家,书里叫斯德里克兰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无人性的态度出现开始,毛姆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说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经历过这个心灵历程,我想毛姆是经历过的,他把这些想法全写了出来。

一开始的思路是人生没有意义,你必须尽可能活得有意义些。为此故,你可以牺牲你自己,这许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牺牲其他人,这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书中画家表现得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他已经根本不想这个问题,他自己的身体没有关系,别人的身体也一样没有关系,一切只为了他的画画。

其次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怎么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现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挣扎,便是在此处挣扎。这位斯德里克兰德已经有所感悟,并且在他的画上有所表现,但画风仍然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还不知道如何精确地表达这种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达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表达。

到后来在塔希岛上,毛姆开始转向思考如何生活去达成这个意义,以及是否一定要走这种六亲不认的道路。他举了一位正要获得提升的外科医生的例子,他在亚历山大城突然觉得像回了家,于是放弃一切,住在埃及当一名低下的海关检疫员,但也从来不后悔,感觉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农民,他在太平洋小岛上开辟了自己的农场,盖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着自己儿子长大接班,他也很快乐。

在前面,毛姆讲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锁,似乎只要突破这些后天的束缚,人就得获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觉到在后面毛姆自己突然对这个结论变得不自信起来,转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听从内心召唤但并不反驳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里,作家甚至借画家之口说了许多对女性甚为不恭的话,似乎女性都是在把杰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里拉,甚至于二流画家的老婆也是在此举毫无成功希望的情况下才自杀的。

实际上毛姆在靠戏剧成名后的第一部小说就叫《人生的枷锁》,这似乎成了他一贯的主题。单就这本小说而言,我不认为他对这个问题解析得很成功,但这仍旧是一本很好的书。

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好手,其实挺无聊简单的事也被他讲得高潮迭起,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显得很有内容。说起来大段的内容是他自己在说,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夹杂了各种心理哲学社会的描写,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极受欢迎,但似乎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不受评论家的喜欢,就好像伟大就不能畅销一样,而毛姆卖书的钱可以在法国买别墅并住到纳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说他是二流作家里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谦虚了,他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说是一流应该没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在书海中,我一眼就看中了一本封面设计很有趣的书——《戴小桥全传》。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本语言幽默生动的长篇故事书,写了主人公戴小桥和他的小伙伴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令人捧腹的趣事。书中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如:活泼顽皮被同学们戏称为“大香蕉”的戴小桥、被叫作“马儿摔”的马儿帅、喜欢写乱七八糟小纸条的杜家严、有着“成语大王”美称的曹迪民……从他们身上,我不时能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影子,所以越读越有亲切感。

我沉浸在戴小桥的世界里,一会儿被小伙伴们风趣的话语和所做的傻事逗乐,“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一会儿被他们善良的言行所感动,频频点头;一会儿又为他们团结协作做成了一件事而感到高兴,不觉露出会心的笑容……

戴小桥们的童年生活是那么美好,一件件趣事就像一根根甜甜的棒棒糖,令人回味无穷。再想想我的童年生活,原来也是那么多彩。就说今年暑假吧,有时候,我约小伙伴一起去看电影,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着精彩的电影,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有时候,我跟着爸爸去游泳,在清凉的水中,我像一条活泼的小鱼,自由自在;我还去上海参加了夏令营,划龙舟的过程让我懂得了做事要坚持不懈……

我喜欢《戴小桥全传》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珍贵,我会用时间这支画笔,用心描绘属于自己的童年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想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死是个厚重的话题,也是需要人一生思考的哲学问题。这类书我看了不少,也经常思考,但每读一本书都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向死而生》讲述了李开复先生从生病到康复的过程,以及过程之中的所思所想,道出了真话、说出了实感、讲出了哲理。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开复先生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心境,感受到开复先生生病中的那份煎熬与艰难,感受到开复先生开悟后的那种豁达与开朗。修完死亡学分,重生后的开复先生更懂得生命的可贵,身体健康的重要,更加珍惜与其相遇的人,尤其是亲人,也看开了名利的虚华。这些都为读者思考生命、看懂人生、对待名利、珍惜亲情、关注健康给出了弥足珍贵的建议和借鉴。

刚刚确诊为癌症,开复先生失落、彷徨、沮丧, “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思绪漫飞”、“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之后自己研究病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从此之后,癌症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或者说,至少它在我心里不再是一个万恶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敌人,而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面前,许多人是被自己给吓死的。恐惧是摧残人心的一种情绪。对危险的恐惧,要比危险本身可怕十倍,有害十倍。在危险面前,与其选择恐惧,不如选择勇敢地面对。生病也是人生的一份机缘,开复先生与疾病斗争中更好地认识了身体的奇妙,感悟到健康的可贵,更收获了人生的觉悟。所以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坦然的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都是人生成长的机缘。

结束治疗,开复先生充满了重生的喜悦,更看清了自己,认识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仿佛走过一条长长的隧道,终于重新来到蓝天白云下,整个世界都是新鲜的、芳香的”、“这场大病,让我心里的某些角落仿佛也被打开了”、“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绝对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绚丽,更应该是超越之后的超脱,是拥有之后的放下,是喧嚣之后的宁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我,生活的质量如何,幸不幸福,开不开心,等等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最真实。上天安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观光游历的,就是演饰人间剧情中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千万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也别把自己总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被别人的价值观所左右,竞逐别人的肯定。星云大师说得好:“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你要世界因我不同,这就太狂妄了”、“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开悟后的开复先生在书中说:“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实是把自己内在独特的本质开发出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否则,努力争取出人头地、唯恐落后、追名逐利的欲望就会像一头野兽一样,霸占我们的灵魂,很容易让我们像机器似的超速运转,有名还要更有名,有钱还要更有钱,看不到自己的初心。”

我赞同开复先生的感悟,我们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就如黑暗中的一盏油灯。灯芯的粗细决定了火苗的大小,火苗的大小决定了灯光亮的程度,所照区域的大小。火苗大无疑可以照亮更大的区域,让我们看到看清更多的东西。但是,火苗大,耗油量也自然大。要想保持住明亮的火苗,我们就得不断地给灯加注燃油,而加注燃油也要适可而止,你把它加漫出来就会是火灾。

在病中觉悟的最后章节,开复先生总结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凭良心做事、真诚对待自己和别人,“体验人生,相信感觉,追随你心,世界将更好”、“体验世界,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富有经验和智慧”。而不是分秒必争,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更不要把优化你的影响力当作一生的追求。

人总要死去,灵魂与肉体终将分别。但当我们还活生生存在的时候,就应该让灵魂与肉体友好的相处,学会彼此的尊重。否则,透支生命,终会疾病缠身,灵魂与肉体两败俱伤。正如开复先生书中说:“活在当下,让今天就成为那个‘特殊的日子’。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人生无论长短,只要这样去活,一定都会圆满丰富。”

《向死而生》是大病归来的开复先生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字字珠玑。读之、悟之、反思之,无疑是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学习,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这样的学习是我们职业(专业)成长说不可缺少的。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伴随着不断的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有些事我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有些则是我们不能解决的,甚至我们的同事、前辈也不能解决。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只有一个途径——学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从经典的教育论著中汲取营养,以这些营养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解决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和疑虑。

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理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是朱永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许多见解都是针对现实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的,以及发达国家有关教育的具体的政策和做法,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但是这本书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感觉总的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不能解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只是一些教育的理想,理想是脱离现实的,有些甚至和现实是背离的,所以对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遇到的困惑的解决时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在这里我不是说我做到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的要求,只是我感觉作为教育来说,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是每个教师自身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整个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中国现在高考制度不变,教师,尤其是高中的任课教师,就只能踏踏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用简单的学习挤占学生的时间,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挤占学生的玩耍时间,让学生在宿舍、教室和餐厅三点一线之间奔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分,为了考试中学生的分数能高一点,在学生的生命力除了分,其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该想,但是正是这些分,给学生造成了多大压力,每次考试后,看着那些成绩下降的学生,他们苦闷,他们情绪低落,甚至痛苦失声,我能做的是什么嫩,只能好意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情好受一些,缓解一下他们的压力。但是安慰之后,一转身,我就又开始给他们压力,上课提问他们,不会了抄写10遍,我会继续给他们发卷子,催他们及时交作业。不光是我,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在做,谁也不会心慈手软的,看看我们祖国的花朵吧,一个个十七八岁的生命,本应该是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个变得老气十足,小老头(太婆)似的,我看着他们的样子,一阵阵心痛,但是我没有办法,心痛得只想丢下手中的粉笔,心痛得甚至不想干教师,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离开讲台,还会有人补上,别人可能比我做得更过火。所以,我还是不能走,我要留下来,我要想办法,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得快乐点,让他们的成长不只伴随着压力,不只伴随着永远也舍弃不掉的分数。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因为分数下降带来的痛苦,我愿和他们一起承受。只要我的存在,能让他们的痛苦减轻一点,能让他们成长得相对快乐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应该让那些制定教育政策的人看,应该让他们多看,以尽快改革当前的这吃人的教育体制,解放我们的孩子,解放我们每一个教师,让我们都从考试分数的梦魇中走出来,去迎接教育生活的春天,我们都能看着孩子们想快乐的小鸟,飞翔在洁净的蓝天白云之下,飞翔在春花烂漫中,飞翔在快乐的学生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二小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

艾力在所著《你一年的8760小时》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一文中援引乔布斯的话说,“任何东西从后往前看,都可以找到联系。”时间过得很快,金中园已经陪我度过了三十个春秋。当初还是一个青年的我,再过一年半就要退休了。时至今日,回首我的工作生涯,便可清楚自知,如今的我的收获,都是当初认真奋斗与走向专业智慧的结果——作为一个金中人,我一直用心为学校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而学校的领导与同事都很关心我,学校年年的发展情况也是越来越好。可以说,在金中园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大家一样,参与、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并且收获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手捧着艾力的这本书,读完了其中的几个章节,便已经感受到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同龄人中是与众不同的,并非只因他是新东方最年轻的集团演讲师,更在于他有着超于一般人的强烈的进取心和丰沛的活力,知道如何规划自己近期和长远的人生,也懂得如何及时调整自己可能不佳的身心状态——总之,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有着专业智慧的青年。我想,属于我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走向专业智慧”。在来金中以前,当我像艾力一样年轻的时候,是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教授学生电学理论和电路维修的实践操作,培养了不少专业性人才。比如,每三年区里进行的高级电工资格认证的那些考评专家们,多数就是我当年的学生。同时,我也获得过1989年“上海市园丁奖”以及“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一系列的市区级荣誉称号……可能有人会觉得那个时候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无论是“桃李天下”还是个人荣誉都有了,不是吗?可我想说,其实没有哪个阶段可称之为“最快乐”,诚如艾力在《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中写道:“人生的意义,如果仅在于成功,得到的快乐并不会多,因为成功就像烟火,只是一瞬间,更多时候,夜空黑暗。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他不可以不成长。总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是的,我的快乐一直是随着自己的用心努力,不断走向专业化而常有的。

进了金中之后,我的事业就从三尺讲台转到了总务保障处的电器维修工作。我觉得无论在哪里,认真投入了,就会有成果,有收获。当然,还要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怎么走都只是游荡……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艾力在《没有方向,怎么走都是游荡》一文中如是说。而这个“方向”,或者说“更高的台阶”,于我而言便是“专业化发展”。或许有人觉得我就是一名普通电工,只要修修电器就行了,根本谈不上“专业化”或者不须谈“专业化”——我认为这样说不是很正确。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用一种“专业智慧”来面对是十分必要的。就拿金中园里的灯来说,过去我们用的是开了一会儿,灯泡就很烫的白炽灯;后来我们又用日光灯,虽然灯管不烫了,可按了开关,还得等它“跳三跳”才能亮,真得急死人;而自从LED灯问世以来,不仅解决了“灯泡烫”和“等灯亮”的问题,同时还做到了长效节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试想,一盏小小的灯就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变化,那么整个电器世界呢?如果我还停留在过去那些电器维修的知识与技术之上,该如何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呢?所以,在电器维修的世界里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实践新思路,是我始终的目标,走好这条“专业化”的路,是我的心愿与担当。

为此,我一直在认真钻研着电器维修的专业技能,不知不觉,三十年也就这样过去了。要说艾力的书中,我读过的部分,选一句与自己最为“惺惺相惜”的话,那便是《你做梦的时候,总有人在努力》中写道的“有人说,一个男人变老的两大标志是不断后退的发际线和不断增长的腰围。其实,一个人真正变老的标志是,他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提升自己,觉得人生一眼望得到头,不会再有改变。”幸好,这三十年并没有使我的发际线退后,身材大略也不胖,更重要的是,我始终没有放下学习,这么说来,我真没有老去——即使现在眼睛有些老花了,我依然对那些细小的零件和复杂的电路图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抱着继续学习的心态来面对这些“老朋友”。除了在维修中积累经验之外,我也在理论学习方面给自己“充电”。比如,每年购买《电子报(合订本)》是我的一种习惯,因为它在电子维修方面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引领性,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数一数二。虽然其中有一些技术自己以前就研究过了,而不少创想自己也已经动手实践,但我依然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学习着,因为我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作为一名金中人,就是要更好地为学校及广大师生服务,因此,一定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有时候,我也觉得电器维修也像医生看病一样,最希望没有“电器病人”,因为会给使用它的师生带去烦恼。不过,烦恼大多是一时的,因为我可以让那些偷懒罢工的家伙恢复活力,而让那些“病重的朋友”延续“生命”。有意思的是,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师生拿来需要维修的电器,说明了存在的毛病,在我还未正式“诊断”之前,它们就乖乖地恢复正常了——他们都风趣地说,这就好像“士兵”遇上了“司令”,看一眼就服帖了。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对这些暂时“短路”的电器进行检查,说明问题根源,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我觉得,只有辛勤努力,且不断增长自己的专业智慧,才能真正当好这个“电器司令”。就像艾力在开篇《成功,并不代表拥有很多真理》中写自己如何一步步成为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一样,汗水的付出和专业智慧的增长都是其源头活水。想来,世上万千收获,大抵皆出于此罢。

当然,无论是艾力,还是你和我,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时时保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之中,诚如艾力在最后一篇《停一停,再继续前行!》中的末了写道:“人生如转蓬,但并非夙夜无休闲。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努力奔波。但是,偶尔我们也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继续出发”。不过,我片刻休息的只是大脑,而不是“心”——回顾自己在金中的三十年,我始终带着细心、耐心与责任心在工作。将这些“心”汇集到一起,在走向专业智慧的路上,我永远不会停步。因为真心付出,总能收获喜悦和欣慰——就像认真思量过“你一年的8760小时”,甚至“你的一生”的每个人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语心得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好处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应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刻内接收下来,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正因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爱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齐参加工作,你这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发奋、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职责、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野犬女皇》,这本书里讲述了红桃心当上了首领,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都被她一一克服,她这种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一开始,我觉得红桃心有些太偏心眼,居然把一只雪兔全部奉送给赛豹尾,也不想想其他母野狗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啊,赛豹尾更让我可恨,首领红桃心对他这么好,他却不仅不给幼犬喂食,还把肉块吐给红桃心的妹妹白桃花吃,看到赛豹尾和白桃花亲吻的时候,我恨不得冲上去把赛豹尾撕成碎片,打下地狱,让他不得好死。

然而最让我恨得不是赛豹尾,而是红桃心的妹妹白桃花。她不仅使用暴力来乞讨食物,而且还经常独吞食物。举例子来说,有一次,白虎岙野犬群饿得奄奄一息,好不容易找到一窝小仓鼠,白桃花却独吞了一大半小仓鼠。当时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差点把垃圾桶踢翻,真想找一个地方发泄一下怒气,更希望白桃花立刻就倒在血泊里。但我后来一想,白桃花这样做也是为了她的孩子呀,哪个母亲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吗?她这种浓浓的母爱也让人深受感动。

后来,红桃心姐妹俩发生了冲突,最后一直发展到反目成仇,白虎岙野犬群分裂成了两个小集团,我估计白虎岙野犬群可能要灭绝了。但看到最后,我才发现我自己想错了,红桃心和白桃花和好了,我非常高兴,因为白桃花心里是有红桃心这个姐姐的,白桃花在红桃心即将走上黄泉路的时候救了红桃心一命。最后,食物太少,红桃心却不仅没有嫌弃白桃花的幼犬,把自己的幼犬全部留下来,而且忍痛割爱把自己的三只幼犬抛弃了,尽力把白桃花的幼犬留下来,红桃心和白桃花中间的这种友谊令我深深感动。

看完了《野犬女皇》这本书,我深受感触,它不仅告诉我了要友好的对待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而且还让我知道了如何珍惜这份珍贵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彷徨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是位诗人,也是一个散文家,又是一名学述界的学者。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写出了景致。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读到此处,我的脑际中不知不觉的浮现出一条小路,曲曲折折。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一句话看似矛盾,并非矛盾,朱自清先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的,使人耐人寻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直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用的极好,如果换成我们的话,可以用个散落就已经不错了。它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夜空中悬挂的月亮的月光使黑影也变得斑驳起来。

《荷塘月色》中有许多地方还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甚至梁元帝的《采莲赋》也被朱自清运用到恰到好处,结尾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写的好。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得很好,他虽然只活了50岁,但是散文领域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滥竽充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滥竽充数》内容是,从前有个南郭先生,是个财迷,还爱占小便宜。听说齐宣王要开一个吹竽队,很挣钱,于是也混了进来,他从来不会吹竽,看着别人吹竽的样子(鼓着腮帮子)他也鼓着腮帮子装模做样的吹,但是他不吹出声。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缗王登机座垫,当了皇上,齐缗王跟他父亲很像,也很喜欢听吹竽,可是他听吹竽的方法很独特,要一个一个的跟他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读完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很深,想到了我有一次在学习中考试中总想到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想着这道题不会考,于是就不复习了。但是偏偏就考这道题,于是我就得不了高分了,爸爸妈妈回来教育我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办事,你记住,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彷徨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还是忍不住去关心这部小说,或许是张爱玲那种原始的贵族气或许是她在背后深深埋藏的市井感觉。张的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和故事的叙述上我更倾向于她的写作风格,尤其喜欢她有些许玩世不恭的调调。小说里很多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喻和描写让人流连,不禁一遍遍地重复,仿佛自己被她高超的想象力包围,然后静静地自己一个人思索,这个比喻所要表达的最后的含义,以及这个比喻与故事的戏剧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这种过程,似乎告诉自己你自己读的不是一本书,一个故事,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故事里。

然后在故事的发生时,你可以参与进去。思考着与书里所描述的主人公一样的人生问题。你在张的小说里可以处遇到这种比喻,以及类比,反比等等。张在这种叙事和描写方式上更多的见于她的早期作品。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小说里叙述了主人公振宝生命里举足轻重的几个女性,学徒时巴黎的妓女,英国的初恋玫瑰,情人“红玫瑰”王娇瑞,妻子“白玫瑰”孟烟鹂。四个女人在他生命里停留的时间各不相同。在小说里叙述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如果故事平铺直叙下去的话,可以略去妓女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想象了,张为什么会加入妓女的角色在故事里呢?然后就是他的初恋玫瑰。小说里,他说过自己“没有想到她爱自己那么深”,从而得出判断,这个初恋的下场是他在心智未成熟的表现。

在回国之后,自己第一个遇见的那个让他动心的女子,还有玫瑰的影子。于是他叫她“红玫瑰”。红是炽烈的,于是在他怯懦的表现后,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后来的妻子“白玫瑰”则是那么完美,但是,振宝骨子里那种不安分的感觉,“白玫瑰”无法给予满足。而接下来的故事则“顺理成章”的“白玫瑰”有了外遇。进而是振宝的报复。殊不知,其实都是自己在伊始就种下的恶果。最终的振宝在颓废荒.唐之后,作者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男人,在现实世界里是很难赢得读者的欣赏的。

小说的精髓在于故事,但是张的这部小说貌似故事里的冲突很少,而其当代人面对电视,电脑等众多媒体的影响下能否对这样的故事继续感兴趣呢?我们看到故事里的情节在某个地方似曾相识,但是我们中还有一些人继续关注着张爱玲的小说,继续一次次的阅读里面的章节。而且每次似乎都有相同的兴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的小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陌生的,我们阅读里面的文字时仍然会为里面的精言辟语叫好。这同时也倒出了很多当今社会里的普遍现象,以及普通人的心理情结。我们说张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这不为过,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身边或者周围的社会里寻找到他的原型。于是小说里面的对白,小说里的信息指示也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些许说教的味道。这种说教是侧面的,或者说是间接的。习惯于说教的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在这种以故事为背景的形式下,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不足为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乌骓马一声长嘶似闪电划破黑暗的时空。身后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乌江。

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虚空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呐喊嘶杀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残塔……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号令三千铁甲的征战但此刻你已无力再拔心头的那缕悲伤。

那些因你在鸿门宴中释了刘邦而唾你为“妇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烟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声巨吼扛起天下苍生凄楚目光的胆量;你披甲上阵任铁蹄踏遍关山万里的勇猛;长城内外你挥臂奋斫在刀光剑影中划出一道血色风景时的豪气万丈。

你是英雄!你不懂得诡计阴谋未必只是小人伎俩败为贼寇胜为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会知道猥琐小亭长也会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的霸王你是个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战场上没有道义只有伎俩!在万骑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痴想飞过沧海的蝴蝶顷刻间跌落在大海腐烂或永恒。在四面楚歌中那个在主帐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颤抖。只一瞬一道银光划过。血如纱一般杜撰在绝望的空气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死来报你的满腔柔情。

而你仍不醒悟么?霸王!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万丈。宝马凄凄长鸣泻你一世悲凉。你的一生中只有这两个知己啊我的霸王!江水汩汩唤你回寂寞的岸边。 你拔出长剑最后一丝亮抖抖过楚歌飘扬的夜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洋天堂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本事,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本事,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之后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我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构成了我们今日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终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仅包括"可怕的"军队,并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

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终,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之后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

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终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