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四年级端午节日记(19篇)

浏览

1170

范文

49

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早早地就吃完了粽子准备去看赛龙舟了。

我们到河边看见河的两旁人山人海。我和爸爸马上就抢了一个座位看赛龙舟。下午2点,赛龙舟开始了,龙舟有红队、白队、黄队、蓝队……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红队就是我们水南队。我和爸爸在给水南队加油呢!那些观众都在为各自的竞赛队加油。离终点不远了,就在这紧急的时刻,人群更加沸腾了,观众们在拼命地为他们加油。我和爸爸也用力地喊:“红队,加油!红队,加油!……”。红队听到喊声,队员更加精神抖擞。最后红队最先到达了终点,夺得了冠军。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的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的快。它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力拼搏的精神,也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江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雾凇的。(出示江的话。——齐读。)

六、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

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那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成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升华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二、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 但是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疑问。

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今后教学中我要重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红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劳的女主人正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鸡蛋也是少不了的。这两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在端午节这天把艾蒿挂在门楣上。挂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每年妈妈都要帮我买上一个挂在胸前。

又要端午节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难道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2130 字

+ 加入清单

一、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 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

(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 参考资料

难忘延河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 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 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但是我所过的端午节一定与你们有不同之处,让我来为你们讲一讲吧!

上午,我和妈妈挤进菜市场买回了艾草,插在门缝里,放在窗户上,立在院子前、大门前。全小区的人都买了,放眼望去,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巾正随风摇摆呢,那艾草能驱蚊除虫、驱灾辟邪,发出一阵阵清香,使人们沉浸在奇特的香味之中。

正午,大人会给孩子系上五色绳,有的叫长命绳,辟邪绳和快乐绳。据说,穿上这种绳子可以强身健体、长命百岁呢!

到了两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开始洗澡了,这洗澡水很特别,是由十多种草熬成,说是用这种水洗过后,身上就不会长东西了。

要吃晚饭了,哇好丰盛的菜啊!不仅有白菜,还有鸡鸭鱼肉虾,鱼代表以后会年年有余,鸡、鸭寓意着来年家畜兴旺等等。

这个端午节别具特色,令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兴,你知道么?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居民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听爸爸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剑。我还和爸爸一起在门口挂了艾草和菖蒲剑,听说是驱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连忙跑去观看。奶奶做的是蜜枣棕,她先准备好箬叶,然后再把糯米放进裹成锥形的箬叶里,再在糯米中间放颗蜜枣,最后把叶子包起来,紧紧地扎上线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我就开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过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软,真好吃!我吃了好几个,肚子都快撑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传统端午佳节,“端午吃粽子”,这是华夏儿女众所周知的习俗。当然,端午除了要吃粽子,还有老杭州人留下的传统习惯,要食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人称“吃五黄”。

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家过节。爷爷早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我挑了个的粽子准备吃。我先解开线,然后把粽叶剥开,这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吃光了。快吃中饭时,姑妈带着哥哥也来了,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了这个节。

端午,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286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具准备 课件

导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与学生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7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功能,对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感觉、品评和分辨,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运用日记的形式当堂写下来】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C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g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出示课件3)

(2g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

板书:观察植物

(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

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

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观察的事物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词比较准确、恰当。

尽管设计的很好,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习作中的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把观察对象描写得很真实,但总感觉叙述平平淡淡,关键是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三节”中的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432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照常理来说江面会怎么样?

生:结冰。

师:甚至有些地方冰很厚,能在上面开车。

师: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从水电站排出的水温度在四摄氏度左右,会不会结冰?

生:不会。

师: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所以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生: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我们说过,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师:水电站流出的水很多,那么水汽也应该很多了。哪些词能说明?

生:笼罩。

师:为什么?

生:十里长堤都被笼罩着了,很多。

师:真会读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淹没。

师:把树给“淹没”了,说明很多。

生:随风飘荡、涌。

师:从“涌”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水汽很多,已经饱和。

指导朗读:这些词语很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能否通过朗读把它们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呢?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反馈

(3)、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徐州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

生:不太具备,即使形成,也远不如吉林雾凇壮观

过渡:吉林既有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厘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男生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读。你感觉怎么样?(有一点罗嗦)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4、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5、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出示第二小节,先自己试一试。)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指名回答然后再读)

6、过渡: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三、欣赏美景

1、板书:奇观

“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奇观吧!(出示课件)

2、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树挂,也就是雾凇)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课件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3、指导朗读

师:除了感受到雾凇很美,你还有什么收获?

师生齐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师:十里长堤全都缀满了雾凇,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

师:看,这种景象绵延数十里,你觉得雾凇除了美,还怎么样?

生:我觉得雾凇很多。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练练,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深情。谁能和他比一比。(指名读)

师:你读得更好,因为你很投入。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5、再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

生: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

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练读第三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四、课堂总结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晚的雾和早晨的挂我们已经欣赏,近午时分由于气温上升,树上的雾凇纷纷落下,那落英缤纷的景象同样非常壮观。

2、1991年前江爷爷到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让我们和江爷爷一起来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吧!(播放课件)

看,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风情万种,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美丽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晶莹洁白,宛如人间仙境。

江爷爷观赏了这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998年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我知道了……

五、作业超市

1、你能自主设计本课的作业吗?(指名回答)

2、建议作业:(出示课件)

必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选做,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6)、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22雾凇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奇观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公历的五月二十八日,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听妈妈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一天要吃粽子的。”说完就去买粽子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买回来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绿色的竹叶包着,我逐层剥开,越往里面叶色越黄,里面就是一个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这种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气扑鼻呀!我还没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里感觉甜甜的、粘粘的、软绵绵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样,舒服极了!里面还有两个大枣,枣比蜜还甜!就这样我把粽子全都消灭了。

啊,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谣,眼前浮现的,是香喷喷的粽子,碧绿的艾叶,还有一只只喜气洋洋的龙舟。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床,捧起了一支艾叶,轻轻的放到了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但我觉得,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托付罢了。

坐在桌前,剥开碧绿的棕叶,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热咬上一口,一种无法比喻的香糯在嘴里蔓延开来。吃到嘴里,才发现,原来,在糯米里,早就融进了棕叶的清香,可谓画龙点睛之笔。闻着艾叶的清香,让糯米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才能体会到吧。

接着,上网,搜索关于划龙舟的视频,竟搜到了几万个,看着龙舟在水上竞赛,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这个情景,是否会感到十分欣慰呢?他会知道,因为他的壮举,在几千年后,他的子孙会这样怀念他吗?不,不会的。人死如灯灭,百年之后,试问有哪个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灭呢?”答案是:没有。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生老病死。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哀,百年时间,只是瞬间。百年之后,我也要步入坟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无限悲哀!

但不管怎样,这是上天的安排,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岁月中慢慢衰老。与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坦然面对,在有生之年做出让后辈敬仰的事,即使身死, 也死而无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创新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艺术教材共有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第二单元祖国,您好,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第五单元翠竹声声,第六单元照片里的故事,第七单元军旗飘飘,第八单元三个和尚,第九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田野的热爱和向往,在制作或绘画中,进一步体会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及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绘等。

2.积极参加由歌曲、诗歌引发的表演活动,能根据歌词和诗歌内容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3.通过搜集、观察、整理、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工制作。

4.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5.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商量一下,决定去外婆家过端午。

在路上妈妈告诉我,外婆家的“乐乐”生小宝宝了,一下子生了八条小狗。听到这个喜讯我激动死了,希望快点到外婆家。

经过二十分钟的路程,终于到了外婆家。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楼顶看“乐乐”家的新成员,只见它们并排的躺在妈妈的怀里,“乐乐”看见我幸福地摇着尾巴,好像在跟我说,你看我的孩子可爱吧。我抱起一条小白狗,轻轻地摸摸它的小脑袋,它就眨巴还没有睡醒的小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跟我说:我要妈妈,我还要睡觉。这些小狗太可爱,把我忙的不亦乐乎,一会抱抱小黑,一会亲亲小白简直是爱不释手。

妈妈一声喊:“孙思仪吃饭了。”我连忙下楼,一桌的鸡,鸭,鱼,肉都等着我。外公说赶快洗手吃饭。我边吃边说:“减肥是次要的,有好吃的是最重要的。”大家都哄堂大笑。

这个端午是开心的,快乐的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顺;

⑵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 有无错别字;

⑷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同伴互评】

唐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围事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唐老师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如:让学生带来水果、玩具等──观察对象实在;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实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指导实在;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当堂写下来──观察的结果实在。整堂课避免了空洞的编造,让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有了真实可感的观察对象,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更轻松,也就更有收获。如:观察植物应……观察动物要注意……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关于小学生包粽子的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假日中,我一直再帮助奶奶包粽子

我一开始选了几条长粽叶,又拿了一团米,把米捏成一团,远看仿佛是一个立体的三角形;我用粽叶把米团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但是,它那角中总是有一个小洞。我又看了一下奶奶怎么包粽子的,她先用左手拿着叶子,右手用一筷子夹了一团米放在粽叶上,然后以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最后用绳子捆,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看了看两个粽子,一个齐心怪状,另一个完美无瑕。我在奶奶的指导下一点一点地学。功夫不负有心,我包的粽子终于成功了!

今天玩的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早上8点钟,我起床了。我在房间里就闻到了那蜜枣粽子香甜的味道,身为吃货一族的我,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以飞快的速度洗漱打扮好。坐到椅子上,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块,糯米黏黏的,蜜枣甜甜的,可真好吃。接着我又吃了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一个大蜜枣粽子给我一分钟就吃的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老爸问我干嘛吃那么快,又没人跟我抢,我对他说这个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太香了。

我们刚出门,我就看到了门上插着艾草,我问老爸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艾草。他说因为这是端午节的习俗。我们走到地下车库的时候,那一股蜜枣的甜味还在我的嘴里打转,甜甜的,香香的……

我爱充满甜味的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五”通“午”,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又称“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汩罗江自尽,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咬龙水兽吃了,因而纷纷划船下江捞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见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们往江中投饭团,外系五彩绳,鸡蛋等食物,让蛟龙水兽有东西吃,就不会伤害屈原了,。渐渐地就流传着在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了。

以前的端午节我没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端来一盆香喷喷的粽子,一个个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状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宝粽、还有碱粽等各式各样的。看上去真不错。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虾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极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个粽子,接着又拿来一个,妈妈告诉我说,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个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觉得吃不够,呵呵……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好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关于小学生绑肉粽日记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吃完了晚饭,奶奶把餐桌收拾干净,把下午已经洗好的糯米和红枣拿到了餐桌上。我又去帮奶奶把勺子和粽叶拿了过去。奶奶告诉过我,包好的粽子要在水里泡一泡,可是现在奶奶年纪大了,拎不动这么多水了,我就过去帮奶奶把水提到了餐桌旁。这些都准备好之后,我和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

让我最苦恼的就是封口了,奶奶让我捏住最前面的一个角,把多出的粽叶折下来,捏住同样的地方,再把多出来的向右边一折,用绳子牢牢地把粽子绑住就可以了。包完粽子,我问了奶奶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到水里泡一泡呢?奶奶告诉我,米在水里就会发胀,蒸熟后更加软糯好吃。

粽子煮好了。有那么几个散的,那是我包的。看来这技术还有待提高啊!粽子热热的,掺杂着粽叶和红枣的香味,让人特有食欲。蘸一点白砂糖,甜滋滋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也许是因为吃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吧。

自己动手的感觉真好!这一天,我心里都像粽子的味道一样,甜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