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调研报告开头怎么写(精彩19篇)

浏览

6350

范文

1000

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63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执行案件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处理

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    在目前的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采取离婚手段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执行立法中的相应条款却是一片空白,在执行中如何操作,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等等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对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谈谈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被执行人离婚逃债情况简介 1、进入执行程序后,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债务产生后,未进入诉讼程序,债务人便和其配偶离婚,以逃避债务;(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债务人和其配偶离婚逃避债务;(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未进入执行程序,债务人离婚逃债;(4)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离婚逃避债务。 2、离婚逃债途径主要有:(1)通过法院(本院或其它法院)调解离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3)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逃债等。 3、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 笔者认为、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被执行人必须有离婚逃债的行为存在,即被执行人实施了旨在逃债的违法行为,它是一种违法行为。2、该行为发生在债务产生后,包括(1)债务产生后诉讼前。(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3、该行为必须是被执行人故意所为。(1)在离婚时向有关机关隐瞒债务。(2)分割债务未征得了债权人的同意,是在暗中对可供被执行财产进行处分的。(3)财产分割明显不公平。有的将被执行人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分给被执行人配偶,有的被执行人配偶分得全部夫妻共同财产,被执行人仅分得少量随身物品,债务都由被执行人承担,以此逃避债务。4、行为人必须是实施离婚逃债行为的人。5、其处分财产尚未被明确为执行标的,即不是法律文书中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也不是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是蒋来可能成为执行对象的财产。 二、我国对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 现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宏观上对恶意逃债问题,已明确了打击力度。XX年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立法解释列举了拒不执行的五种情形,第(一)为“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各级法院领导多次强调:执行工作是确保债权人的债权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法院要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及时执行各类案件,特别是对恶意逃债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但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能否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法律未作出明确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21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第27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的条款,对此类问题都没有涉及,在执行程序中未明文规定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的强制手段,对被执行人躲避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各种情况在法律规范方面缺乏相应的对策,只是有关实体法规定了逃债行为的无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2款规定,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财产分割约定)其约定无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第四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例合同纠纷,债务人通过离婚逃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上,从我国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看,被执行人通过与其配偶离婚逃债后,造成债权人的财产损失,现还不能通过执行程序迅速解决。因法律还未明确规定在执行程序中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或接收逃债人财产人为被执行人,如果适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款,通过诉讼行使撤消权,不但给债权人造成了很多不便,易造成债权人财产损失,使逃债的人越来越多,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 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笔者认为,如果被执行人是在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或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与其配偶离婚逃债的,应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体现执行工作“效率优先”的特点,体现公平原则。具体处理,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婚姻登记机关或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机关离婚逃债的,应根据有关实体法认定被执行人与其配偶分割财产的行为无效,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二是利用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离婚逃债的,不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而是按审判监督程序先撤销被执行人有关财产分割协议后,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 在执行程序中,虽然目前根据有关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离婚逃债的情况下可根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但离婚逃债实属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其行为应始终无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已明确规定: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看出,现有关强制执行法已规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依据实体法行使裁判权,法学理论界原争议很大,现观点基本超于一致,承认在执行程序行使裁判权时,可根据实体法作出裁判,在目前情况下,在执行程序中,可根据实体法认定(离婚逃债)被执行人与其配偶财产分割协议无效,裁定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此做法已在执行实践中得到一致赞同,也得到法学理论界的支持。在执行程序中,裁判权可由执行局裁判庭行使(未设裁判庭的由综合科行使),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听证制度,在目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救济手段为允许当事人向上级法院申

请复议。体现“公正、效率”主题。对债权人起诉前,债务人便离婚逃债的,笔者认为,不能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则根据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实体法,保护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就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无效。 四、对离婚逃债的处理的立法完善 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被执行人通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缺乏相应的对策,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后,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债权人依照有关实体法通过诉讼形式行使用权撤销权,其结果是债务人要么达到了逃避债务的目的,要么赢得了时间,债务人“讨了好”,债权人要么失去了债权,要么输了时间,债权人“吃了亏”。要使这一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必须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离婚逃债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它既属于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又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它属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列举的无效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有关实体法关于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规定的比较原则、简单,条文较少,在执行程序中的措施没有,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难以找到正确处理的依据,经常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歧义,导致执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例如法律文书生效后,债务人通过外地法院离婚逃债,执行法院要求外地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撤销被执行人与其配偶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外地法院不予配合、支持或对此问题的处理在观念上存在分歧,则需要上级法院的协调和答复。规范不够是当前产生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相当重大原因,做出比较系统的、统一的操作性强制执行规范,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建议,应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凡离婚逃债的,夫妻双方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执行程序中,夫妻双方均可成为被执行人,对离婚逃债的构成,则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这样可以避免法院内部层层请示汇报,必将大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李苏华

为进一步对我街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促进下一步工作的纵深开展,按照工作安排,近日,就街道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近几年来我街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引进项目和资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效地促进街道经济的发展。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从招商项目来讲

1、现有招商项目成功率较小。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有些已经掌握和接触的项目没有顺利操作成功。

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受各种因素困扰,街道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信通达公司和吉州区百乐迪酒吧。

3、在谈的规模项目较少。在谈项目少,招商线索不多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观我街的招商引资企业,历历可数,所引进的项目多为小型项目,同时广大机关干部手头上能够掌握的线索和信息较少。所以,广泛动员,积极调动,网罗招商线索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从招商人员来讲

1、机关干部重视程度差别大,反映在工作上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责任和工作量应集中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中只局限于本职工作,对招商工作热情度不够;二是班子成员对挂点帮扶招商企业的帮助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中的各项问题;三是部分干部将获取的招商信息只掌握在一人之中,不能及时沟通共享,影响了招商工作的有效进展。

2、业务知识普遍较少

大多数干部还只局限于考核型的工作状态,即只对区里的考核标准和政策较为熟悉,而对招商的有关知识,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知识较少,还没有开始由考核型到招商型的转变。另外,我们发现,很多干部对现有的国家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客商信口开河,大包大揽,只要能来我们这里投资,什么条件都答应,这样就使客商半信半疑,真正来了,又很难兑现。丧失一个项目,一批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我们的诚信程度,就可能会使更多的客商不敢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兴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更快的发展。

3、对现有企业勾通较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新招企业的进展情况;二是不知道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对企业主不熟悉。

4、机关人员没有走向招商一线

在招商活动中,只有较少干部参与,干部招商引资的主动性较差,难以在招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难以取得实际成果。

(三)从招商方式来看

1、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

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

2、对于新的招商形式宣传及实践力度不够

我们提出的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网络招商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不会有较好的成效。

3、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

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从企业自身看

1、资金不足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随着新税制的全面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日益深入人心。使用和管理日益为各级税务机关所重视。经过几年的实践,在管理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利用偷税案屡屡发生。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至今对案件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还不能将利用发票偷税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xx大案,导致的不仅仅是社会物质和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而更深远的是精神上的损失。可以想象,当屡屡发生的案件,对人们心灵的震撼从最初的触目惊心,到司空见惯,不以为然,这种心态发展下去,丧失的不只是人们心目中的“税法”观念,而是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因此有效地遏制利用进行偷税犯罪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虚开现象严重。所谓虚开是在无任何商品交易行为(购销行为)的情况下,利用所持有的,采取无中生有或以少开多的手段,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或介绍他人虚开。

(二)人为的调节进项税额。造成零申报、负申报。由于不仅是纳税人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商事凭证,而且是兼记销售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抵扣税款的重要凭证,该发票不仅具有较强的以票管税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一个产品从最初生产到最终销售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链条,体现了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重要作用。正因为“抵扣制度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一些人千方百计在扣税环节上动脑筋,作文章。其主要表现一是,根据销项税确定进项税。纳税人月末进行核算先将当月销项税额计算出来,然后再设法开具同等金额的进项税票,于是出现了怪现象之一“零申报”。本市某外资企业98年人为调节进项税达7000余万元。二是,非法索取进项税发票,多多益善。月末一次性抵扣,造成进项税大于销项税,于是出现怪现象之二“负申报”。

(三)人为调节销项税。在开具销售发票时,采取上下联次、内容、数额均不相等,或大头小尾分别填开办法,其目的是缩小销项税额。达到偷税目的。

(四)骗购。当前骗购现象十分严重。偷税分子多采取编造假姓名,利用假身份证、假经营地址,骗取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骗购,以“开票“为主要经营项目,一旦败露,迅速逃离。甚至有的偷税分子一次注册几家,十几家公司,进行犯罪活动。

(五)开具假发票。开具假发票一般为合伙经营。犯罪团伙以私英盗窃、收售假发票为主要经营手段,私自刻制有关公司图章,经营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很强,不易抓获。市稽查局于98年6月6日与天津市公安十七处配合查获了一起开具假发票的犯罪团伙,犯罪分子与其团伙(浙江人)在天津、北京、秦皇岛等地进行虚开犯罪活动,先后为二十几家企业虚开发票,办案人员搜出空白假发票216本,犯罪分子4人被逮捕归案。

违法问题,直接影响税务机关依据发票控税、计税、征税、查税。链条作用被冲淡,形成管理上的失控,使国家税款严重流失。我市国税稽查机构自94年8月机构分设到99年末,共检查各类纳税单位157266户,其中有问题户76843户,占补户数48.46%。查出应补税款为189226万元,查补税款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什么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千方百计在上大做文章,达到其偷税获利目的,且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仅从以下几方面剖析。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来,市国税系统严格按照省局提出的找准税收执法“风险点”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点,规范税收征管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企业医院剥离后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医院,工会,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医院剥离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医院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已成为现实。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所有企业医院都将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由政府管理。为了把企业转事业医院的工会工作做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可行性对策。

一、企业转事业医院工会的现状

1.职工现状。企业医院为企业投资建设、发展,与企业共兴衰。

多为建院时间较长,人员相对稳定,缺乏新生力量。非专业人员较多,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结构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人才流失严重,没有业务特色,职工没有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2.工会现状。工会人员少,有的还是兼职的。从素质来看,不少以前是工厂工人,没有工会工作经验,工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了解,工作不规范,对工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白,业务水平较差。工会经费落实不到位(因医院总体经济效益困难),工会活动没有专门场地,必备的活动设施很少,很难达到职工之家的要求。

二、企业转事业医院工会工作的难点

从企业转事业医院的现状来看,工会工作的难点如下:

1.特困职工多。由于企业经营的不景气,导致企业对医院投入不足。医院从企业剥离走向市场后,又失去了企业与医院医疗对口包干的关系,企业职工就医可自由选择,企业医院又没有其他的市场来源,在短期内难以占领医疗市场的份额,医院多年经营困难,经济效益难以保证职工的基本工资。

2.退休职工多。很多企业建厂都很早,一些企业的老领导、老同志年龄大后调到企业医院的又很多,导致企业医院老同志多,退休职工多。

3.活动经费少。由于医院的经济效益连年降低,工会的活动经费难以保证,又由于企业医院转事业后,管理方面不能很快适应事业单位的要求,使活动经费难以落实到位,受行政的制约很大。

4.专职人员少。由于企业医院的特殊性,在人员安排上往往是兼职的多,且主要精力不在工会,也不像单位工会主席多由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兼任,因此工作力度不大。

5.人员流动少。由于医院的不景气,导致有学历、有资历、有职称的优秀人才不愿到这样的医院,本院职工因种种原因又不能适应“外边世界”的需要,影响工会活动的开展,又因人员素质偏低,也使得工会民主作用发挥的不好。

6.工作思路少。因工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原因,也因人员多年不变,与外界接触少、交流少的原因,使得工会在工作中沿袭老一套,没有创新。

三、企业转事业医院工会工作的对策

企业转事业医院工会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工会工作要从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会工作。

1.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做保障。

2.立足全方位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立足本单位职工的现状,长期不懈地对职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

3.坚持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工会工作的灵魂。时代在发展,工会工作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工会工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新的《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目前劳动关系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利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如果不能很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失去职工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5.把坚持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做为工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如何把工会工作做好,使工会工作在短时间内见成效,我的看法是要学会弹钢琴,学会抓重点工作。以关键的一点带动全盘工作的开展。再有就是抓职代会工作,增强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同时规范医院民主决策的行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困难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援助现状

我区总人口40.5万人,残疾人总人口 2.4万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城镇人口 1.3万人,农村人口1.1 万人)。不同类型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口数比例,肢体残疾人数量7563人,比例为31 %,听力残疾人数量4531 人,比例为18.7%,言语残疾人数量580人,比例为2 %,视力残疾人数量4840 人,比例为19.9%,智力残疾人数量1977 人,比例8%,精神残疾人数量2420 人,比例为9.9%,综合残疾人数量:2284 人,比例为10.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援助工作,采取多种举措,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在生活就业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共帮助563名残疾人脱贫。通过低保、五保和救济保障,城镇特困残疾人全部享受了低保,部分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为保障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区城乡各类经济组织中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在医疗方面,实施以免费为特困残疾人助视、助行、助听和对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给药的“三助一给”康复扶贫工程,不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分赴农村,开展义诊和会诊。

在权益保障方面,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对残疾人经营性收入实行税收优惠,推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法律服务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

二、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残疾人的生活保障仍以家庭抚养及临时性的救助和救济活动为主,缺乏制度性保障。尽管有关方面大力推行低保制度,使得相当多残疾人被纳入低保体系中,但总体而言,直接依靠制度性保障的残疾人还很有限,特别是处于低保标准外边缘状态的大量城镇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以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他们的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属、邻里帮助以及干部节日走访、党团帮扶和一些亲友临时性救济。以户均收入确定低保标准的差额补助低保,解决不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必需支出。

2、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一是上级补助经费有限,使残疾人低保工作不能做到普惠加特惠,加上一些地方自身财力不足。二是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靠财政支出,处于政府包揽的局面,阻碍了残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低保之中,未作为独立保障项目。四是各类康复器材严重匮乏,缺乏场所,缺少训练有素的康复指导员,康复工作在城市没有正常开展,农村更是空白。五是残疾人的维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社会主动助残未成风尚。中国人组织观念强,家庭观念重,受传统观念“家国结构”的影响较深。当他们遇到残疾伤害时,只能上靠政府,下靠自己,别无他途。社会上许多人漠视这一社会群体的困难性,对他们关爱不够,甚至是歧视。企业主动捐助残疾人情况较少,个人捐助现象更是少见。

4、农村残疾人的生活与社会保障出现了新困难和新问题。按人口比例计算,我区农村残疾人约有1.1万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更是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农业税取消,基层乡镇组织实施社会救济残疾人的唯一资金来源消失。二是残疾人往往是因病致残,因残致穷,又因穷致病。我市有四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农村特困户,近四成农村残疾人在高额医疗和社会各项开支的挤压下,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三是农村残疾孩子失学状况严重。四是农村重残和一家多残家庭进一步边缘化。五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受伤致残增加,加大农村助残工作的压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xx大将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成效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平稳发展

根据中央部署,自x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与增加投资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城市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五个结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义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下达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省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xx年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1万人,年均增加约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累计54万人,年均登记失业人数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家产业就业人数521.6万人次,其中,省外流动就业人数为201.14万人次;累计投入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15.17亿元;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再就业率为85.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0.5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0.49亿元,支出18.76亿元,有35.4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127个,职业介绍机构共1715个,其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51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55个。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逐渐培育并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至今,一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职业介绍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我省劳动用工的主导方式。

一是全省城乡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个县(市、区)所辖的53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1517个乡镇上已经有1301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全省851个社区中,已有637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贴近群众,窗口前移、更方便群众。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的职能。“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场地建设面积达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级为14,428.18平方米,县级为68,221.66平方米。市场内设有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发布与查询匹配、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推荐介绍与现场招聘等服务项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筹集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8,026.0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8万元,省级补助691.25万元,各州、市、县自筹7,196.78万元。各级政府除资金投入外,还以其它方式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如房产、土地、办公用品、设备等,折合资金3,161.67万元。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扶贫攻坚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

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谈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49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

法治不仅表现为实体的制度结构,亦表现为一种文化形态。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上支配它们的一般观念、原则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在农村基层加强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是在农村地区推进法治的基础和系统工程。     多年来,我省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律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在一些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律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当前,阻碍我省农村地区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因之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一些农村地区至今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是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农村地区的法律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局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苍白。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极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至于不健康书刊、黄色录像的泛滥,常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青少年无事而滋事以至轻微违法甚而走上犯罪之途,造成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恶者横行、弱者受欺的治安状况使善良农民少有安全感。     三是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在农村地区,地域的间隔、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律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落后、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为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消极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影响了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     要改变当前农村基层现代法律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可以设想循以下的途径加以改善:     第一,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律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其次,要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向农民普法的突破口。法律权威的树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是公民自身受到法律的关怀。农民最为关切的是涉及他们自身的权益,教育农民全面深刻地理解法律“治官、治吏”的功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就从物质利益入手保证了实行法治得到农民最有力的支持。如负担过重是各地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要通过普法让农民了解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坚决抵制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物。由于农民不熟悉建房、征地、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水利山林、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人员要深入到农民之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围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把民事纠纷往依法解决的轨道上引导,如此才能让法治精神在农民心中扎下根。再次,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结合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案说法,最易为农民所接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有线广播、地方电视台、网络、学校、农贸集市等,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法律文化的构建是其重要组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应该是现代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应当是继承民族精神、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它与当代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伴而生。先进文化引导农民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传播进步的思想理念,弘扬民主平等的法治精神,建构日新月异

的法治文明。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逐步加大对各项社会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倡导培育健康的乡村文化,减少渲染暴力、~等西方腐朽文化对农民的侵蚀。我们所倡导和弘扬的法律文化,将积极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积极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推动执法环境的改善,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村乡镇的执法者更好地公正执法、严肃执法;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弘扬这样的法律文化,就是弘扬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现代法律文化只有与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完善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第三,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乡镇各项工作的依法管理,加大对乡镇干部权力的法律制约和监督,在法治实践中努力树立法律正义。执法环节对目前农村地区法治环境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普法与执法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一些农村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从执法这个环节入手,才能尽快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进而树立起农民对实行法治的信心。虽然经过了长期普法,屡次培训,但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对法治的理解常常偏于自上而下的“治”, 即更多地将“法”作为治理老百姓的手段,未能很好地维护农民应有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农民心中的权威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乡镇、村干部的法律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与农民切身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考核,不过关的坚决不让上岗,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从依法办事做起,建立起农民对乡镇干部的信赖,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少数乡镇干部,畅通监督渠道,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来逐步改善乡村的法治环境。要强化多方位的执法监督,加大对乡镇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进一步规范乡镇一级的行政行为,纠正一些执法中的偏差,这是改善当前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信、取信于民、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迫切需要。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政务公开,这对方便社会各界和群众进行有效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让农民享受到实行法治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参与法治实践才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现代法律文化的社会氛围才能在千百万人的实践参与中的逐渐形成。     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以法理社会为前提,而法理社会呼唤着法律文化的建设。营造农村地区良好的法治环境,进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在乡村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法治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文明的程度,创造一片繁荣安宁的小康农村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01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方面调研报告

我被分到XX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就是搞对象也要把话说的漂亮些呀。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有的学生干脆告诉我说,还不如在家里自己上网学习。

一、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以我所见习的中学——海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虽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

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

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记得课间,我试着跟语文老师交流教学方法,我说:“老师,您看,我们这堂课可不可以再这样拓展延伸一下,或许课堂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老师很干脆地回答:“没有必要,考试不考!”我愣了,考试不考,就不讲吗?语文教学难道也纯粹是为了考试吗?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2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2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便是我这次见习所见所感,也是这周我调查的收获,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们只有期望教师的个人素养能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来越顺应实际教学。

二、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格式

(1)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5、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民主自治上新水平

近年来,我们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核心,从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上,从民主自治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新水平。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地方性法规,从法规上进行改革创新。XX年11月,省人大十届20次会议对《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进行重新修正、完善并颁布实施。两个办法对选委会的直选、选民资格的认定、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选举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村委会成员在任职期间,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多生育或者婚外生育,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职务三种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行终止。XX年度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49名村委会成员当选后职务自行终止,其中村委会主任30名。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促进村委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制订下发各种规范性文件,从政策上进行改革创新。XX年,省民政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立法宗旨的原则下,下发了《关于XX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选委会选举、村民代表选举、选民登记、候选人资格等13个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使选举工作更便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掌握和操作。两年多来,省民政厅对村民自治中的村委会成员另行选举、驻村单位是否参选、选举效力、村委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等问题,共下发了近20份规范性文件,从政策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法规规定,创新了村民自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村务决策听证活动,从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XX年,省里下发了《关于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农村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工作。《意见》明确了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总体安排、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并制定了《福建省村务决策听证办法》,从工作方式方法上对深化村民自治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二、村民自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民主选举的重视度下降,选举难度略显增大

一是部分乡镇对村委会选举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所下降。随着农村政策和农村工作重心的变化,乡镇在工作上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降低,财力上对村级的依赖性减弱,部分乡镇领导机关对村级组织选举的关心程度降低,对村委会选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力,依法指导不细致,宣传发动不充分,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组织选举,有的消极应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委会选举的质量。

二是选举的竞争性进一步增强,妇女当选的难度加大。妇女当选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村“两委”交叉任职的比例逐步提高,村委会成员的职数大幅度减少,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增强;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逐步提高,参与竞选村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群体和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利益群体的竞争日益激烈。我省目前约10%的村委会没有女委员,在将来的选举中,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村委会成员中妇女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下降。

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最新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430 字

+ 加入清单

2019最新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城镇社区实际,我们组织人员对真阳镇xx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真阳镇xx社区于20xx年组建(系原真阳镇北农村分开的 xx社区和陈庄社区之一,属村转社区),位于正阳县城西北部,正汝路、正确路穿境而过,系城乡结合部,面积2.5平方公里,分5个(片)组,社区内一级机构7个,二级机构及企事业单位19个,大型集贸市场2个(xx市场、西农贸市场),社区2103户,常住人口6576人,出租房屋319所,流动人口500多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9人(不包括单位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人,支部委员全部在居委会交叉任职。

二、工作现状

(一)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xx社区党支部把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打造一流的社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优化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入手,不断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20xx年8月,经过换届选举后,实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一肩挑,避免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强化了责任制的落实,并设置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全部在居委会交叉任职,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平均45岁。

二是加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社区党支部把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做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以开展“双争”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基层干部普法培训”等学习培训,每个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都写下了一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学习培训,社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是今年县财政把农村(包括社区)的村干部的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解决村(居)干部的工资待遇。

四是加强社区领导干部的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运作,在工作中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确保社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运行上实行责任制,在班子中创造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气氛,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抓好这一项工作,必须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打牢基础,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xx社区党支部从多个方面对党员加强教育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机制、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党员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

二是做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把文化高、热爱社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青年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对培养合格的优秀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目前,xx社区共有入党积极分子9名,XX年共发展党员3名。

(三)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xx社区党支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多种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xx社区现有的常住人口中,有75%是企事业单位内的职工及家属,社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900多人,这些低收入人群80%来自于社区内的停产、破产企业。这些计划经济年代生存很好的国有制企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导致于企业停产、破产,职工下岗、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接踵而至。也是当前社区面临的最大的热点难点问题。XX年,社区党员干部着力围绕解决下岗失业居民的再就业问题。

一是结合xx社区实际,自觉当服务居民的表率,利用多种渠道为他们找出路、谋生计。通过开展再就业工程,免费为210多名困难职工和居民进行了技术培训,输出和转移劳动力43人,为23名下岗工人找到了就业岗位,为31户居民申请了廉租住房,为37名困难群众办理了城镇居民医保。

二是社区两委干部还结合在社区开展的“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深入到居民家中,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共为社区居民办好事60余件,新修民巷100多米,清理卫生死角21处,积极协调落实了社区内一单位家属院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又解决了35户居民的住房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在社区开展了“贫困党员帮扶工程”和“党员与困难居民结对工程”,帮助他们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能力。几年来,为帮扶户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个,安置就业人员53人,提供致富信息100多条。

四是社区党支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争创活动中,社区党支部力求突出主体、创新载体,提出了以“打造平安、构建和谐新社区”为主体,以“争创示范基层组织、争当社区发展先锋”为载体的活动内容,随着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党支部制订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争创计划和具体措施》,并规定了争创时间及争创目标责任人,结合“十百千”示范工程和“123”争创活动,广大党员同社区党支部签订了《社区党员争创目标责任书》、争创《双强》社区干部责任书、《双强》党员责任书,社区党支部也提出了必创“30佳先进党支部”的目标,并在社区办公用房紧缺、办公经费极其困难情况下,挤出一间房屋,投资数千元建立了全县第一所社区党群服务站,实行接待党员群众和办理事务“一站式”服务,公开了岗位职责,在接待社区党员和居民时,实行首问责任制,倡讲文明用语,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处理有结果,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同时,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岗”、印制了20xx多张“党群干群连心卡”向社区居民发放,支部提出了“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的口号,向社区居民公布了社区服务电话和监督举报电话,公开向社区居民承诺,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社区党支部与党员干部的真诚承诺,博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进一步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渠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闵拥政还在新浪网上建立了创先争优博客。

五是社区在政务上推行公开制,对社区低保、社会救助等重点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四)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结合社区工作人员人员少的实际情况,xx社区率先推行楼(院)长负责制,每个片(组)从社区党员及居民中,挑选2—3名思想觉悟高,原则性强的党员或居民担任楼(院)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使社区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我们又组建了政策宣传队、环境管护队、平安巡逻队、爱心帮扶队等多支义工服务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又建立了共建共管机制,寻找和建立在党建、互助服务等方面的结合点,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的评选、环境卫生整治、“送岗位”、“送温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党建工作连抓、社区服务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精神文明联创的良好局面。经过几年的努力,xx社区现已初步构建成 “学习型、平安型、服务型”的城镇社区。

三、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由于实际原因,xx社区基础较弱、规范化水平比较低,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党员队伍薄弱。

xx社区组建时,(社区内除去单位,只有原北农村的西关、王庄两村民组隶属于xx社区),党员只有16名,近些年,只能从这两个组的居民中发展党员,直至今年,社区党支部才发展有59名党员,与社区居民人数严重失比。而xx社区内破产企业较多,好多单位的党支部已不存在,流动党员也大量增多,这些党员的组织生活没地方过,党费没地方交,可是,他们还不愿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对从“单位职工”到“社区居民”的身份改变还不适应,对社区缺少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

社区单位中的部分党员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一是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三)社区与单位职能关系不顺,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我们县城是农业小县城,社区组建得较晚,存在着社区内的部分单位企业还没有和社区融为一体,没有共建意识,从很多方面对社区不够重视和配合,一些事业单位和经济状况好的企业认为社区无论从职能上还是职责上都和他们扯不上关系,认为社区就是个服务机构。这些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的渠道不畅,程度不高,意识不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转移至社区,只有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及家属和其他居民因办理医保、低保、计划生育等事情,才社区居委会打交道,才理解社区的重要性,社区工作没有得到社区内大多单位的足够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断线、断面问题,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氛围没有形成。

(四)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经费投入不足,社区两委干部薪酬低微,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由于实际情况,社区组合成分单调,资源整合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xx社区居委会没有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只有几间,条件简陋,也没有院落,无法向社区居民提供学习阅览及文化活动的场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很难适应新时期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需求(多年来,社区没能享受一次与部分农村村室建设中,上级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再者,社区办公经费严重困难与不足,而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显得明显不足。

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社区对应的上级部门多,涉及党群、治安、计生、民政、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

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少,待遇低。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只有6人,且身兼数职,城镇社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居委会干部无论从职责,还是从担负的工作量、管理的事物和人员都比农村村干部重的许多,社区居委会干部经常疲于应付处理各种事物,社区支部书记每月只有500元,而其他干部每月仅有300元(选聘的楼院长更是没有一分报酬),福利待遇更不能提(村转社区后,由于县城的发展与扩建,所有的社区居委会干部都没有可耕种的土地,目前的工资待遇和农村村干部一样,但村干部都有自耕地,每年可从土地上得到收益),寒酸的工资与其承担的职责、付出的辛苦不相适应,低廉的报酬与繁重的任务不成正比,既影响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又吸引不来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建功立业,多数社区干部情绪低落。

三是社区的长效投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得不到解决,xx社区同大多社区一样,经常举债度日,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正常工作运转和为民服务活动的开展,社区“三有一化”得不到具体落实。

四、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时期是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首先,社区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人口密集度高于农村,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其次,城镇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且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城镇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

再者,社区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把握好基本方向和着力点。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社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健全xx社区组织网络。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社区党支部要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破产企业无党组织的党员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归类,倡议他们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自觉参加社区党组织,社区党支部要积极吸纳他们,以补充社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xx社区党组织要以健全党员目标管理为载体,扩大党员队伍,社区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让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导向作用。同时,通过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凝聚社区内的所有党员,不断扩大覆盖面,消除空白点。通过提高这些党员的素质,使他们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再就业和“两帮一带”活动,认真开展党员和居民的“结对帮扶”,丰富活动激发全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要求党员也要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努力投身到社区的建设及服务居民中。

二是树立社区党建”思想,在继续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要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内外并举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局面。

三是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针对部分单位和居民对于“社区”职责和职能的模糊认识,上级部门也要完善体制,界定权责,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职能和权力,理顺关系,建立完善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进行深入的宣传和工作指导。我们社区党支部也要找准社区发展的切入点,深刻理会到只有和社区单位及居民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推进社区科学发展。

(三)完善财力保障机制。

上级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城镇社区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提高社区两委干部的报酬(按国家规定应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干部还要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上级党委和政府要研究制定有关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创新机制的措施和办法,鼓励各领域、各行业积极投入社区基础建设,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局面。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报导各种典型,介绍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广泛地、经常地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调动各方力量,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才能加快实现社区的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调研报告

新会计准则赋予会计职业判断较大的空间,客观上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以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1.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会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意识并能够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会计人员必须从过去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更新过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思维方式,改变处理会计事项时只是按图索骥地照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缺乏独立职业判断意识的模式。

2.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1)会计人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应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继续学习新政策、法规、制度和不断更新知识,独立自学的能力。(2)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注重多参与会计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从实践中不断积累从业经验,掌握职业判断的技能和技巧,能够排除干扰、坚持原则,对现实中不断出现的复杂且有不确定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求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保证,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个标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会计人员依法核算、实是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日益杂,会计人员应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职业判断,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做到从原则上把握问题,从实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1.坚持诚信原则和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断。会计人员的诚信是经济实体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会计核算,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对正确进行职业判断十分重要。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前提,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依法理财、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坚持独立原则。独立原则要求会计人员不要盲目依从管理层的意见而放弃应有的职业判断原则,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借鉴其他单位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供销社突出解决问题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家一系列重农强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村农业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供销社作为涉农经济部门,如何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再上台阶?这是每一个供销人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当前,正值市委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并把千方百计保增长、尽心尽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作为最根本的检验标准。为此我就供销社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试图从不同层面与同仁们商榷。

一、关于创新问题。或者说寻求新的发展问题。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特品格,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靠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了文明的门槛。依靠创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日益丰富。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信息技术的突破,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毛泽东同志把“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只要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就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安徽省供销社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前4名,受到总社和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得到省委书记王金山的批示:“供销社工作很出色,有成绩。祝贺取得优异成绩,并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牛年更牛!”**市不少县社和基层社能够从一个负债社、亏损社、包袱社,变成一个盈利社、发展社、先进社。除了一些利好因素外,靠的就是创新。正如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上指出:“供销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关于创新问题,马克思早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所引出的这条传世经典名言告诫我们,现实的出路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过程,既然真理并不在我们伸手可得的地方,那么只好用我们的双手双脚去实践。在历史的天空下,现实生活催生了我们的新思维,而实践让新思维在我们的工作创新中得以检验。时下正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认为创新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民的消费需求,既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服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更是我们供销社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按照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就是要积极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更新服务内容,调整经营方式,千方百计把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在新一轮农村市场启动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网络问题。或者说发挥供销社点多、面广、线长的作用问题。网络,是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无论是服务“三农”,还是参与新农村建设,或是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既是供销社的抓手,也是供销社的希望。近年来,全国供销总社启动的“新网工程”,为供销社发展网络建设指明了方向,争取了政策。**市供销社按照总社、省社的部署与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全力打造贯通城乡、布局合理、双向流动、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五大网络。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网点总数6281个,其中农资网点1240个、日用消费品网点1297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129个、烟花爆竹连锁门点3349个、再生资源网点176个。这些网点已成为“新网工程”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全市供销社网络建设,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龙头不多、网络不全、技术含量低、与国家产业支持衔接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加以发展。一要牢固树立项目兴社意识。就是要立足县情、社情,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取向,研究制定新一轮“新网工程”项目规划,争取把“新网工程”项目纳入地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之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重点筹建农资配送、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连锁、再生资源利用、烟花爆竹仓储等五大项目,努力取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切实把项目做大、做强、做好,真正起到富民强社作用。二要优化资源配置。“新网工程”建设,实质就是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以构建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活用足各种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生“马太效应”,好上生好。三要加强联合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并购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整合资源,勇于敞开胸怀,借势借力发展,努力构建和扩充网络布局。总之,供销社要整合资源建网络,优化提升活网络,城乡对接壮网络,抢占先机固网络。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招商引资新局面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87 字

+ 加入清单

招商引资局面调研报告

茌平县洪官屯乡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全乡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7.8公里,资源充裕,物产丰富,全乡沃野平畴,总耕地4.2万亩,辖行政村28个,人口2.3万。

一、区位优势

茌平县洪官屯乡市地处江北水城----聊城市北郊,距市区最近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通讯便捷。为充分发挥好洪官屯乡紧依聊城市区的区位优势,乡党委、政府聘请专家对全乡境内的土地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南部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仓储物流区、现代农业区、运河风景区等五大专业区。

二、交通优势

聊夏公路纵贯南北,博梁公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济馆高速公路紧侧洪官屯乡,济邯铁路在洪官屯乡南郊,京九铁路在洪官屯乡西5公里通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可一小时到达济南空港,四小时到达青岛海港,15分钟到达聊城客、货运火车站。

三、土地资源优势

洪官屯乡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击层成层性较好,均为中等压缩土。表层土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形成一硬壳,1—7层为粉土于粉质粘土交互出现,粉土力学性质好,而粉质粘土由于含水量较高,空隙较大,因而力学性质一般,自第九层开始,各土层力学性质明显增强,乡内未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四、服务环境优势

洪官屯乡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主要为80米以上的砂砾石和细沙层,富水性较好,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8米,流向与地表水一致,自西南流向东北。在厂区内打水井,出水量完全可满足供水要求。

茌平县电力资源丰富,完全满足供电要求,全年、全月、全天不停电。

五、产业基础雄厚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

洪官屯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发展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服务”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粮食生产连年丰产丰收,总产稳中有升,亩产超过1000斤

2)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洪官屯乡拥有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5个,总面积达到2.2万亩。其中莲藕6000亩,各种蔬菜3600亩,酿酒葡萄3000亩,花生10000亩,是远近闻名的莲藕之乡。

3)畜牧业迅速发展,以回民李村、张陈村、朱湾村为主的养牛、养鸡等规模饲养户达到300户,其中回民李村新建存栏100头以上养牛基地3处;以朱湾、回民李为代表的养殖狐、鸵鸟等特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存栏特种动物突破 1 万只,畜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4)水产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乡水产面积达到 6000 亩,名优水产面积达到3600亩,以老范村、小宋村为主,水产养殖示范基地6处,以此先后被市、县两级评为水产生产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5)林业生产亮点纷呈。五年来,共植树56万株,新建绿化村庄6个,新增枣园面积 5000 亩,树木绿化率达到平原绿化标准。

2、工业产业基础雄厚

洪官屯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兴乡的重要举措,初步形成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 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洪屯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立足“工业立乡”思路部放松,深入开展“二次创业”,坚持巩固扩大老项目,积极发展新项目的思路,形成了机械制造、型材、密度板、建材、纺织、粮食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XX年上半年,洪官屯乡发挥自身优势,依托聊城市粮食储备库,吸引来自山东威海的虎山集团的客商,投资兴建山东虎山聊城面业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30亩,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现已完成投资多万元,日加工小麦600吨,年生产各类面粉21.9万吨,可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将于XX年12月分投产,河北的客商张国圣投资1600万元在张德一村兴建新牧业青贮饲料有限公司,此项目占地27亩,现院墙及两座厂房已建成,其他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为于博梁路北的茌平县良光工贸有限公司有来自黑龙江的王洪良组建,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年创利税近千元,位于茌平工业园区的茌平县环宇管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6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设备正在调试安装,将于12月份投入生产,年生产加工钢管20万吨。银棉纺织有限公司在XX年又增加投资1600万元,新增纱锭10000支及新上毛巾线一条,宇通煤炭物流公司、兵利油脂有限公司等都为XX年新引进项目,并在紧张的施工

截至XX年底,全乡发展企业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拥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固定资产投入过千元的民营企业12家,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家,10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4家.

六、工业园区

洪官屯乡工业园区,坐落在洪屯乡整体规划的五大专业区之一的工业集中区,占地 2170亩,其中沙荒地1310亩,工业园区南为博梁路,东靠小河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建有专供园区内企业用电的变电站,交通、水电、燃排污及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 随着洪屯乡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洪官屯乡工业园区的开发进程不断深入,随着茌平县的经济快速发展,县重点工业园区的带动,洪官屯乡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七、招商引资重点领域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轻工、机械、精细化工、食品及可带动地方产业化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其他工业加工项目;

2、延伸铝棒产业链条和钢铁深加工及生产过程中的煤气、废渣、废液、焦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

3、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型蔬菜、大枣、花生深加工及猪、牛、鸡等肉类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4、乡镇建设、商贸流通、大型餐饮、服务基地和旅游开发项目。

洪官屯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明确招商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招商方式。夯实招商引资思想基础。强化服务意识。,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的“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并且对投资客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强化大局意识。在全乡机关干部中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观念,为加快发展,全乡上下都要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加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强化诚信意识。对投资客商承诺的事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树立诚信形象,营造诚信环境,做到以诚引商,以信招商。打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组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把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4950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大学就业调研报告

摘要:XX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让699万名XX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XX年727万名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最新的市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695 字

+ 加入清单

2020最新的市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并将长期存在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承担了本不该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和问题。为从根本上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生活、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方式对我市留守儿童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梅河口市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352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2760人,占总数的63.4%,大多数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少数人寄养在亲属和朋友家中。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失去父母庇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与沟通,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亲情缺失,成长过程处于长期放纵状态,性格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道德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关爱不足等因素,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感情失落、生活失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防、健康失保、行为失控”等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体制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

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3.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经调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选择进入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学或应聘到外地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老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有限的师资还是放在了追求升学率上,升学必考科目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道德、情感、心理、安全、法制等方面却疏于管理,流于形式,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情感交流和教育的同时,又一次失去了学校对他们思想行为梳理和引导的机会。

4.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针对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使留守儿童普受惠、受实惠,如配新校车、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医保实行覆盖、寄宿食堂卫生监管,以及市委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儿童社工队伍,结对帮扶等。市妇联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设定专人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专题调研,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加强了阵地建设,在全市303个行政村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利用“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山城镇大湾村和大安村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学校,配备了乒乓球桌、电脑,手风琴、学习机等促进儿童成长的设施,选拔责任心强、热爱留守儿童事业的人员作为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组建自愿者队伍,组织有爱心的党员、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等担任志愿者,以“爱心、自愿、就近”为原则,开展了“春蕾女童”捐资助学、“送温暖”、“手拉手,心贴心”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电视、报纸发出爱心倡议,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系疏远,家庭教育缺位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工作网络站,建立了教职员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家庭大走访、“大手拉小手”、亲情对接等活动,通过学习辅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辅导,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家教宣传活动、家教讲座等,着实提高监护人教育辅导儿童的能力。民政部门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家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及开展了节假日慰问活动。卫生和计生部门组建了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村屯,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体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专门用于对成绩突出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慰问。三是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

或者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四是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工作交流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短缺及部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五是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2.健全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一是家长联系机制。农村党支部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与外出家长的联系工作,有条件的村部或学校要开设亲情免费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书信等形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二是监护人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乡镇学校、村小学、村部中设立的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对孩子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的水平。此外做好代理家长、义务联络员的招募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弥补家长教育空白以及纠正监护人的不正当教育。三是心理疏导机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活动;开设心理教育课,聘请专业教师为他们授课,让这些孩子的烦恼有方倾诉,有的放矢,帮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心魔,克服自身弱点,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阳光生活。

3.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一是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实施 “回归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用工、工资待遇、项目信息、致富门路等备受农民工关注的问题进行疏理,并将疏理结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发送到外出人员手中,鼓励农民返乡择业。三是积极引导,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一方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给予亲情照顾,给孩子创造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13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1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19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19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 .而2019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5.数据对比可以发现: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6.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有一、两个兄弟姊妹,“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也颇为相似。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观念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六个转变”。

(一)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用实地调研中一个26岁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说,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

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

(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农民工刚刚在我国大规模出现时,他们外出就业的目的相对单纯——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也相对较低,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其他劳动权益可有可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用他们的话来说,那种工资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签、保险不上、发展(机会)不大的单位,只有傻瓜才去。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硬件——工资,更看中软件——福利待遇、工厂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权益相对较高的主观诉求,既体现为当所在单位与自己的诉求存在一定差距时“用脚投票”催发的高跳槽率上,又表现为对就业行业、就业岗位和单位正规程度的更高要求上。

(三)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所走的从校门到厂门的短暂历程、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情感上疏离农村,从职业角色上认同实际职业身份而非户籍身份,从职业发展定位上倾向于非农职业。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职业身份,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只有32.3%,比传统农民工低22.5个百分点,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2.3%,高出传统农民工10.3个百分点;而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这一差异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是“农民”的仅占11.3%,这一比例几乎是传统农民工的五分之一,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4.5%,这一比例是传统农民工的2倍多。另据一项调查,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打算“继续打工”的,新老两代农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四)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9.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10.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五)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传统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或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11.

(六)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有不同的生活及精神需求。传统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年龄较大,大多已婚,他们为了实现挣钱的目标,大多不得不对情感精神生活采取忽略或无所谓的态度。而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务工的年龄不足18岁,正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他们更渴望在外出就业的同时,爱情能够有所收获,思想可以交流,困扰能够倾诉。据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报告,2019年,在租赁房和自有房中居住的农民工只有20.1%;而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住在租赁房和自买房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37.7%,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对精神、情感和家庭归宿的更强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19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1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39.8%。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说,在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获得比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按照他们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1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农民实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要想实现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目标,必须至少享有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其一为解决年老和疾病时后顾之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二为解决失业后暂时生活困难的失业保险;其三为防范沦入贫困境地的最后一张保障网——最低生活保障。然而,据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享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1.3%、34.8%和8.5%,且不说企业的缴费标准大多以各地的缴费下线为准,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为当地城市户籍人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享受该项保障的权利。显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他们企盼在务工地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诉求之间,距离还相当悬殊。

(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五)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在实地调研中,透过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略带羞涩的话语,常让我们感到其内心闪烁的隐痛和不安。

(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共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样的农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资本状况,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基本劳动权益实现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境况相似,仍旧普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职业卫生健康保障不够等方面。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1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19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12.

四、对策与建议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家庭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就使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发展中事关大局的紧迫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一)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重点,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之中 要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基础,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阶段任务、保障资源和措施、落实领导和机构分工、完善人员配备。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应重点就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专项规划。力争到“”期末使目前已有及新增的“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意复读的学生)80%以上能免费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80%以上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各地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公办学校和政府委托的普通民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力争农民工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达到60%以上,养老保险达到50%以上。解决至少20%的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力争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所有城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所有城镇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维权-传染病预防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中心。

建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土地、公共设施、预算等公共资源的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并逐渐加大对农民工公共预算的存量和增量投入。建立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应将涉及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治安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有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确保用于农民工的预算在存量和增量上逐年科学、合理地增长。将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使之享受与城镇职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夫妻房,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以输入地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加快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落实。开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三)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督促企业改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以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契机,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四)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贯彻落实修改后的《选举法》有关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的规定,制定相关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

积极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问题,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五)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六)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力度,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创新农民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措施,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加强农民工会籍管理,推广完善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农民工流动会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联合会在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对农民工的覆盖率。进一步推行和探索会员优惠办法,拓宽优惠渠道,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工自愿入会的积极性。

加强源头参与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劳务派遣规定》、《企业工资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提出政策主张,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和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开展覆盖农民工的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保障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民主权利、工资分配和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推广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农民工就业服务。继续推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家政工程”、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实施,发挥工会“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工会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的信息交流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