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调研报告开头怎么写(精选20篇)

浏览

6264

范文

1000

创先争优调研报告[页2]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五带头”作用只局限于社区干部,没有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活动开展的力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影响范围较小;党员重视程度不够、抓活动的路径和办法不够多等问题。

三、对社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承诺

1、社区干部职工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干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规范管理,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居委会成员分工责任制、请销假等制度,用好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加强各科室与社区间相互配合,整合调动资源,充分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保持办事处与社区步伐的协调一致,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各渠道提高社区与各机构协调沟通能力。二是结合每个社区和工作人员的实际,对新上任的社区干部灵活开展,各项规章制度、惠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专业技能等内容的培训活动,努力使社区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在能力水平上再提升、在工作作风上再优化。充分激发“干”的热情、提升“干”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干”的行动、提高“干”的实绩,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2、社区办公设施管理

在做好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发放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加强以社区“两室” 用房内办公和活动设施为重点的管理工作,建立社区用电管理制度、社区电脑使用制度、社区电话使用制度、社区物品管理使用制度、社区阅览室使用制度、社区活动室制度、社区环境卫生制度等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实行办公设施管理责任制,各社区所的办公设施由各社区正主任负责管理。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物品,由办公室统一清点造册,造册后由责任人签字实行责任管理。

3、为社区做好后勤保障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传统后勤“大管家”观念,从社区的需要出发明确后勤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服务是后勤部门的天职,把重点职责定位为“服务”,以服务为宗旨,谋划和开展好各项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除了及时对社区办公中的消耗物品进行补给外,定期深入社区,调查各社区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社区工作、学习中需要的设施和各类物品,精心为各社区制定采购方案,严格做好办公用品发放工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前提下,努力为社区搞好后勤常规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正常供水、供电、供暖,确保各项办公设备的正常作用与安全运转,防止浪费现象发生,为社区工作、学习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服务。

2012年x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085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频繁发生当事人在案件审判执行期间以各种方式扰乱法庭秩序或者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事件,对法院正常审判工作和司法权威造成了严重影响和破坏,对法官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威胁。为进一步调查法官人身安全保障的基本情况,广州市法官协会成立专题课题组,采取法官座谈、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形式开展调研,以广州市中院近年来发生的法官人身安全受侵害的情况为视角,分析特点,剖析原因,研究对策,以求维护法院正常秩序、维护法官人格尊严和维护国家法律权威。

一、广州中院法官人身权利保障的基本情况

作为纠纷解决机构,人民法院处于调处社会矛盾的中心。法官作为纠纷的裁判者,承担着定分止争的神圣职责,同时也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面临着利益对抗和矛盾激化的各种风险。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调整的加快,以及法律调整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人民法院需要调处的矛盾纠纷更加复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任务更加繁重,法官所面临的职业风险也日益凸显,法官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或履行职务遭遇抗拒等事情时有发生。

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协调,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司法环境相对较好,法官人身安全及职业保障总体情况较好。但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依法办案过程中被暴力抗法甚至人身受到损害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XX年以来,广州市中院共发生28起暴力抗法或法官受伤害事件,出现当事人在案件审理期间以各种方式扰乱法庭及审判工作秩序,捏造事实诬蔑经办法官,以投诉上访、静坐示威、自伤自杀威胁法官,甚至威胁杀死法官及法官家属以求诉求得到满足或发泄对抗情绪的暴力现象,严重挫伤了法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损害了法官的人格尊严,严重威胁了法官的人身安全,严重破坏了法庭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工作,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司法权威 .

二、损害法官人身权利事件的基本特点

结合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或损害法官人身权利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1.暴力抗法多发生在执行过程中,但人身伤害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在前述28起暴力抗法或伤害事件中,有19起发生于执行阶段,约占68%。而伤害或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事件则可能发生在案件的文书送达阶段、调解阶段、庭审阶段或宣判阶段以及申诉信访的任何阶段。有的直接实施伤害行为,有的进行人身谩骂和侮辱,有的则是以实施伤害行为或自杀行为对法官进行威胁。有的伤害行为直接针对法官或其他工作人员,有的伤害行为则在主观上针对对方当事人、客观上波及法官人身安全。

XX年6月15日,在花都法院炭步法庭发生一宗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汤××向对方当事人张××倒淋酸性不明液体导致张××受伤并殃及法官事件。法庭在立案前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双方发生争执,法官劝一方当事人汤××先行离开。待立案手续即将办妥时,汤××从外面闯进立案室,把一小矿泉水瓶的不明液体从张××头部淋下,张××头部、颈背部、眼睛和面部均被灼伤,法官邓某脸部左下部也被溅洒的不明液体灼伤。

2.此类事件多涉及矛盾易激化的群体性案件或当事人偏激的个人纠纷。根据调查,以下几种案件最容易出现抗法的情况:一是涉及群体性利益的案件,较常见的就是工人工资纠纷案或是涉及到工人工资及生活安顿的案件。二是外地执行案件,包括到外地法院执行的案件和协助外地法院在本地执行的案件。三是强制搬迁及婚姻家庭纠纷案件。

XX年广州市中院审理张××与广州某实业发展总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中,张××多次到中院信访、打电话、寄书函给合议庭以及民一庭的领导,言语偏激,声称如果败诉将出几条人命。此事给经办法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挫伤经办法官的工作积极性。

XX年广州市中院审理黄强离婚纠纷一案时,黄×在法庭上撞墙撞桌以自伤威胁法官。一审时,黄×已经有如果法院判离婚就自杀等过激言语及行为,广州白云区政法委曾组织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白云区法院也为此专门向市中院书面反映此情况。二审庭询时,2名法警值庭也无法阻止黄×的自伤行为,临时增至6名法警才控制局面,庭询才得以正常进行。庭后,黄×又多次电话骚扰经办法官,多次扬言如判其离婚就杀人。

3.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暴力行为及其他高度危险行为。对审判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的主要是暴力行为,主要表现为撕扯、殴打、围攻。也有言语的暴力和人身攻击,如大声谩骂、侮辱、毁谤等。近年来还出现了泼硫酸、扬言自杀、爆炸、放火等高度危险行为的趋势。

XX年广州中院在审理莫××与王××解除同居关系案件过程中,上诉人莫××情绪非常激动,曾多次冲进院长办公室找院长反映情况。该案宣判时,莫××把调解室的门关上,不让经办法官离开,庭领导到场作解释工作,莫××仍大吵大闹五个多小时。后该案经审监庭复查后,驳回莫×的申诉。莫××在当事人报到处死死抓住经办法官双手不放,把法官的双手勒出淤痕,扬言要死给法官看,要法官替她养女儿。领导多次接访后,莫××仍不死心,曾带领其他案件的当事人冲进法官电梯,并对保安大打出手,保安将其拖出法院后,莫××又坐在大门口哭闹,扬言要搞得经办人受到刑事处分才罢休。此次事件持续了近3个月,给经办法官的工作、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XX年广州中院审理朱××与籍×离婚、名誉侵权两案时,上诉人朱××均大闹法庭。在离婚纠纷一案庭询前,朱××与籍×的弟弟在法庭外打架。两案一二审诉讼期间,朱××给各级人大、党政主要领导人寄发投诉信件,扬言要告所有经办法官,连中院监察室的同志也成为其投诉对象。二审诉讼期间朱××先后三次查阅并复制卷宗,第三次阅卷时私自在卷宗材料上添加文字,书记员发现后及时予以制止,朱××居然动手打书记员,幸好阅卷室其他工作人员拦阻,才没有发生伤亡事件。另外,朱××还调查了一二审经办法官的一些个人资料,例如调查了一审经办法官调入法院的时间、其丈夫的工作性质、上下班使用的交通工具,还调查二审法官亲属的工作单位,威胁说要炸死法官全家。

XX年6月15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在执行申请人广州市某局与被执行人潘××房屋拆迁纠纷执行一案过程中,发生了被执行人泼硫酸、喷不明气体、以斧头等工具进行暴力抗法等行为,有1名干警因吸入大量不明气体,身体出现不适,被送医院治疗。另有5名干警被淋到硫酸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7名干警身体被擦伤、刮伤。后在被执行人家中发现煤气4罐、不明液体1瓶及硫酸、斧头、锤子等危险物品。

4.暴力抗法多为群体行为。暴力抗法事件中,抗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当事人或案外人聚众辱骂、殴打、围攻法院工作人员。暴力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过程短,速度快,势头猛。参与暴力抗法的除案件直接当事人外,还包括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人或当事人的亲属朋友,甚至不明真相的群众或被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如在执行案件中,实施暴力抗法的主体除直接负有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外,往往还有与被执行人或执行标的有一定利害关系的案外人,也有与案件无关的不明真相起哄的人参与围攻法院工作人员。

XX年8月29日,从化法院干警前往英德市依法执行英德市某公司联营合同纠纷案,遭遇一大群来历不明人员围攻和袭击,致9名法警受伤。

5.暴力抗法和人身伤害事件加大了法官职业危险和压力、损害司法权威并增加了社会资源的耗费。暴力抗法和伤害事件严重侵犯法官尊严和人身安全,加大了法官职业危险和心理压力。严重阻碍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法律权威、法院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和挑战。对于暴力抗法行为和伤害突发事件,法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处理。对于扰乱法院办公秩序或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事件的处理,有时需动用法院多个部门的力量,甚至其他政府机关的力量,这加大了法院的工作负担,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对于当事人具有偏激倾向、可能抗拒执行的案件,法院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执行。

XX年广州中院审理何××诉从化市人民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上诉人何××在一审诉讼前和二审审理期间多次到政府各部门上访,并扬言要采取杀人、爆炸等过激行为,甚至三次到北京上访,妄图在天安门跳楼,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广州市政府部门数次接其返回广州,仅交通费就达十几万元。院庭领导多次开会研究解决方案,经办人专门到当地(从化市)政法委、卫生局、镇政府等进行沟通协调,并先后五次开庭进行调查和调解。

三、法官人身安全受伤害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个别人的法律知识仍有待提高。部分群众对现代司法理念缺乏必要了解,导致其与社会发展对司法的要求产生了明显矛盾。一些当事人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往往以自身利益得失来理解法律。在法院进行诉讼指导和风险告知的情况下,仍然对审判工作特殊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有些当事人因权利意识缺乏,不能依法定程序行使权利,或不能及时保全和提供证据,致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法院支持,却认为是法院错误裁判。有的当事人败诉后对法官产生怨恨情绪,容易做出偏激行为。也有的当事人对案件本身并没有异议,但缺乏诚信意识,漠视法律权威,无视法律规定,采取暴力手段,抗拒履行法定义务。当法官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劝说其遵守法律有关规定时,他们认为法官有意损害其利益,偏袒对方,从而酿成围攻、袭警的恶性事件。

(二)法院内部存在认识偏差问题

在个别法院、个别审判执行部门,暴力抗法和损害法官人身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源在于法院内部对此问题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部分院庭领导对损害法官人身权利和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认识不足,缺乏高度重视,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法院内部对法官遭受当事人伤害时如何处理,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和处置措施。另一方面,在当事人与法官缠闹时,法官多数是采取消极躲避和息事宁人的方式,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委曲求全,不敢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去制裁违法当事人。部分法官还存在防范意识不强和应变能力不高的情况,发生问题没有及时报告和积极应对。加上个别法院、个别部门不愿意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去处理违法当事人。极少数当事人摸透了这一现象,辱骂、殴打甚至加害法官时有恃无恐,无所忌惮。

(三)对当事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当事人违法行为主要是暴力抗法、损害法官人身权利、扰乱法庭秩序等行为。从我市法院发生扰乱法庭秩序、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等事件来看,与法院对此类行为查处不力不无关系,法院几乎没有对违法当事人采取过强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和违法行为。例如前面所述的当事人朱威胁经办法官人身安全的偏激行为,法院对其没有依法采取制裁措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法官开展息诉服判工作难度日益加大

近年来,广州市中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连续几年呈递增态势。在审判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结案数量不断增加,法官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在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下,法官对于调解工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法官通常一天至少要安排开庭审理3-5个案件,时间非常紧凑,庭审之间间隔较短。法官客观上除了进行基本的事实调查和法庭辩论外,没有时间对当事人做劝解和调解工作。因而使当事人之间积蓄的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容易导致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更容易以种种方式向法官发泄不满。

(五)少数法官自身素质不高和驾驭庭审能力不强

近年来,法院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文明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法官遭受谩骂、围攻等众多事件中,也不可否认其中一些事件的发生与个别法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不无关系。有些法官在庭审过程中驾驭庭审能力不强,未能有效控制法庭秩序,没有及时对当事人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加以制止和处罚。部分法官庭审前没有宣布法庭纪律,着装不规范,缺少法言法语,未能营造出法庭的严肃性与威严性。有些法官不注重加强自身修养,自律不足,在工作中对当事人不够耐心,甚至态度粗暴,因而引发当事人不满。极少数法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做到公正司法、文明执法,对待当事人生、横、冷、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法官接受当事人请吃送礼,索贿收贿,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直接影响了法院的形象,损害了法院的威信。

(六)法庭安保措施相对落后

目前,在广州市中院多数法庭都没有安装录音录像及必要的通讯装置,加上民事案件开庭不配备法警,在开庭过程中一旦出现当事人扰乱法庭秩序、辱骂法官或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情形,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制止和对当事人处以 必要的制裁。庭审后,审判人员或书记员要求当事人阅看笔录和签名,此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也往往无人可以及时相助。法官和当事人发生争议,也无法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当事人有违法行为。

(七)法院的警力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法院一直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大幅增长,警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无法为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配备值庭法警,法庭安保工作缺乏有力保障。目前,除刑事案件外,其他案件的审理执行,一般就是一审一书,一旦发生当事人扰乱法庭秩序或暴力抗法行为,审判人员就显得势单力薄,很难控制局面。而发生抗法行为后,往往需要临时组织或抽调法警前去增援,有时还要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才能制止平息违法行为。

四、解决法官人身受伤害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法官人身受伤害的原因分析,结合法院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一)改善法庭安全装备,增强预防暴力抗法的能力

当事人大闹法庭、辱骂或威胁法官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受制裁的当事人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此类情况属于突发事件,取证有难度。目前,广州市中院法庭录音录像等设备使用多年,功能落后,部分法庭只能录像不能录音,严重影响了庭审安全。因此,法官建议在全部法庭包括调解室、立案信访窗口安装录音录像设备、通讯联络设备、报警系统并经常维护,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发挥效能。建议给法官配备录音设备,如录音电话、录音笔、mp3等设备。

(二)增加警力,强化司法警察职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值庭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为维护法庭秩序,保证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所实施的职务行为。第三条规定,值庭的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根据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指令,依法履行职责。建议在开庭审理民事及行政案件时实行法警值庭或法警巡逻制度,如现有警力无法做到每个法庭配备一名法警时,应考虑安排2名法警在法庭楼层巡回值勤,或者实行重点保护制度,由审判部门把容易激化的案件报告给司法警察部门,庭审时请司法警察值庭,防备出现紧急情况,确保审判人员和其他到庭人员的安全。当事人因情绪激化,发生自杀和攻击法官的行为都应当得到司法警察的当场及时制止。

(三)加强安全保卫措施

一是健全安检设施。安检措施不仅在庭审区域需要设置,进入办公区域也需适当设置,预防伤害法官的事件发生。二是明确法警的内保职责。法警支队建立法警巡逻、巡查制度,定时在审判区和办公区巡逻和巡查。三是加强门卫管理,对从审判区域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在一些通道上增加设施或人力堵塞漏洞,例如十四楼通往十五层以上的楼梯口,各层法庭通往法官电梯的大门应当经常关闭或有人守卫,防止当事人进入法官办公区域。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发现陌生人应当及时盘查,发现属于不能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法警支队保卫科处理。

(四)加大惩处力度,树立司法权威

根据《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于扰乱法庭秩序的人员,法官应当及时制止、训诫、指挥值庭法警强行带出法庭。如仍继续扰乱法庭秩序或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者,经院长批准后坚决依法采取罚款、拘留措施。对于因哄闹、冲击法院、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公务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法官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6条的规定,指挥值庭法警执行拘留后,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法院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法院在立案时应印发相关的告知事项,告知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合法的途径对法官行使监督、申诉、控告的权利,对判决或裁定有异议时,可以向信访和监察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再审的法定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开庭前向当事人告知法庭纪律,进一步强调遵守法庭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法院要注意通过媒体进行法制宣传,以案说法,以案明法,使公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维护司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对发生暴力抗法、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事件,尤其是法院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情况,法院应当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六)努力提高法官自身素质

法官的司法不廉洁、不公正,会引起百姓对法官的蔑视,对法治信仰的动摇。因此,法官加强自律,显得尤为重要。法官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以法官职业道德约束自我,按照“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依法办案,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坚决杜绝因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或工作不慎等自身原因,激化矛盾,诱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法官还应注意业外交往,自觉约束业外行为。

(七)加强诉讼调解和判后答疑工作

一是加强诉讼调解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疑难案件和新类型案件不断增加,改革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尖锐,民事案件的调解难度也不断增加,对人民法院调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法官要坚持调解原则,提高调解能力和技巧,加大调解力度,能调解的案件应尽量调解结案,减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妥善化解纠纷矛盾。二是加强判后答疑工作。判后答疑工作既是法院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司法实践中的制度创新,对于消除当事人疑虑、增强法官责任心、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判后答疑要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全面阐明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裁判,达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的目的。

(八)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风险综合分析机制

首先,要建立两级法院沟通协调机制。对于暴力抗法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特别是两级法院的联合和协调。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经发生的暴力抗法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整理,加强两级法院的交流和通报,及早制订出应对各种暴力抗法的预案,有效地平息抗法事件。其次,要建立风险综合分析机制。在法官提出其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时,启动风险综合分析机制,为相应保护方案的启动与设计提供信息,并不定期综合分析威胁信息、威胁方式,为法官自我保障提供预警信息。

(九)加强法官处置能力及心理辅导的培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保障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紧急通知》第六条的规定,法院应加强对法官在执法中遇到扰乱法庭秩序、人身被威胁、伤害等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能力培训,增强法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设立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法官进行必要的情感疏导,增强法官安全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减轻法官及其家属对法官岗位工作的心理压力。

(十)完善法官考核评价制度

法院处理暴力抗法事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必然拖延案件审理期限。有的法官为了不超过审限,往往对扰乱法庭秩序乃至发展为暴力抗法事件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严格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我院在内的不少法院把当事人的投诉情况作为考核法官的一项指标。有些当事人扰乱法庭秩序、侮辱、威胁法官被法官制止、训诫后心中不满就去投诉法官,法官的被投诉率相对增加。有的法官因此会有所顾忌,对此类当事人不作任何处理。法院为了还法官一个清白,对信访件和群众有一个明确的交待,自然会对该法官进行谈话、调查,弄清事实。法官为了配合调查,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议完善法官考核制度,对此类现象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不能一刀切。同时,纪检、监察部门针对此类投诉问题时,特别是不实投诉的,应当查核清楚后予以澄清,还法官清白,以维护法官合法权益。

(十一)实行法官轮岗制度

在美国,一个法官可以办刑事、民事等各类案件。而近年我国法院过分提倡法官专业化审理。除了限制法官的法律视野及思维角度外,从安全角度看,也容易导致某些社会矛盾集中于少部分法官身上。因此,建议实行法官轮岗制度,一方面,可以打破刑事、民事、行政之间的专业界限,使法官轮流任职,避免产生熟人环境,防止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另一方面,使怨恨情绪有所分担、分流,有利于缓和社会上情绪偏激群体对法院的矛盾,也增强了法官的集体感和荣誉感。

(十二)建立法院区域审判执行协作制度

相比较而言,法官异地审判、查封、扣押、执行时,更容易遭到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围攻、殴打,而外出审判执行的法官人数有限,所以法官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借鉴公安部门协作经验,建立法院区域协作制度,法官到外地审判执行时,首先与当地法院联系,请当地法院派出法官或法警协助,这样可以防止当事人蛮横生事。且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法官地位比较超脱,可以协助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十三)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群众对抗、事关大局发展的案件,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的支持,积极制定预案,加强法院与其他基层组织的交流和沟通,并努力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人缘优势,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防范暴力抗法事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保障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紧急通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障法官权利的若干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已经受到当事人威胁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由法院商请公安机关共同处理,对法官及家属的人身、住所给予必要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在法官上下班途中、公务活动中。

(十四)加强对侵害法官人身权利的刑事保护

法官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同样享有人身权,同时,法律又赋予法官依法裁判权,具有双重身份,侵害人在对法官人身权利进行侵害的同时必然涉及对国家公权的破坏,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对普通公民人身权的侵害,故在保护法官人身权利的措施上应加大惩处力度,以妨害公务罪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在立法上要充分考虑对法庭的严肃性和法官的权威性的保护,将藐视法庭、庭外侮辱、诽谤法官及威胁法官的行为列入刑法的保护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反思

从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年了。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慈云及比邻镇街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从总体上看,江津区各级领导、学校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课改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新课程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被尝试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面貌,教师角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已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变革。同时也应看到课改在前行中还存在诸多困难问题,需要深刻反思后前行。

一、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新面貌。

从这次调研所看到的课堂教学来说,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一改过去那种课堂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听师问,学生答、老师看、学生练的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陈闷、单调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探究学习场面,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教师力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活动来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明显凸现。他们正在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努力转化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对学习对象的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他们正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过程与方法,同时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出现的这种可喜的变化,源于教师们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认同,源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情、欲望和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角色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表现出是知识的“权威”,他们正在从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正在走向和谐的心灵对话。教师学会了欣赏孩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对自已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与学生合作。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们都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行自主地学习活动。

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如老农种丝瓜,只需牵引导向,任其自由曼延伸展,充分凸显其个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们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在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能较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能较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老师们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着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课堂上教师行为变化体现在教师们“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尽量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来处理师生关系。教师们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们尽可能尊重学生运动的多样性,充分地宽容学生,珍视个性差异,尤其是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学生有改正缺点错误、追求上进、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教师们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及其独立性,赞赏学生所取得的任何进步,赞赏学生所付出努力的良好行为,赞赏学生的批判精神等。

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来代替知识的灌输,突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以居高临下的身份施教,而是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学也就成为了地位平等的主体之间共同探讨有关学习问题的活动。教师们在不断地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体验学习所隐含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独立个性的真正的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498 字

+ 加入清单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省委、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xx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海西”九大支撑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民盟省委会联合省中华职教社立项,并征得省教育厅同意支持,对《xx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专题开展调研。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民主党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 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 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 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居领先地位,选为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国家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 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xx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 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xx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xx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 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市位于湘西南部的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5万多人,且80%以上的人居住在农村,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许多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劳务输出成了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了他们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大人进城务工了,可孩子仍然留在农村,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长期外出进城务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目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调查统计,**市目前17个乡镇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1962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按年龄段分布如下:0—5周岁3347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7.9%;6-10周岁35785人,占其总数的29.4%;11-16周岁50371人,占其总数的42.7%。

二、监护方式

根据农村世代相传的习惯,对孩子的看护及.教育,主要由父母亲承担。现在,情况出现显著变化,为了生计,父母亲要出去务工,增加家庭的收入,狠心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给其他人进行监护。以**市的湾头桥镇、邓家铺镇两镇的情况来看,父母双方外务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方式:隔代监护。主要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主要集中在0-5周岁、6-10周岁两个年龄段的孩子上。也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

第二种方式:上代亲戚监护。主要由孩子的叔叔、姑姑、舅舅、姨等进行监护。主要集中在6-10周岁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身上。

第三种方式:同辈监护。采取家中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由11-16周岁年龄段的孩子负责照顾0-5周岁、6-10周岁年龄段的孩子。

第四种方式:自我监护。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自我监护的最好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11-16周岁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第五种方式:寄宿制全托。就是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老师或信得过的其他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管家长”,这种监护方式,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且发展势头比较强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外出务工后,由于上面五种监护方式各自存在不同的利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安全意识、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10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值得注意。

1、生存状况的缺失。父母外出务工后,只是不定期地给孩子寄钱。孩子在家收到父母的汇款,由于年龄小,缺乏计划性,有钱就毫无节制地乱花一通,没钱或少钱时就饱一顿饥一顿,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严重损害了身体的正常发育。这种现象在自我监护和寄宿制全托年龄段的孩子身上表现最为明显,几乎65%以上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

2、爱的缺失。父母双方和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缺少沟通,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孩子自己作主,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大都表现出自私、偏执、冷漠的性格特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爱心、容忍心和正义感,甚至连中国最传统的“孝心”二字也不能理解。

3、安全感的缺失。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而言,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外出给孩子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威胁。由于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孩子的自我防范能女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被拐卖、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等问题时有发生。逃学、上网、早恋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如邓家铺镇一“留守儿童”邓某,由爷爷、奶奶监护,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就背着书包和同学一起去上学,下午独学按时回家。老师见他一个星期没有来上学,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或者是生病了,上门家访,一探究竟,原来上学期间,中途他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玩去了,让人哭笑不得。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活动_社会实践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77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活动

【篇一】

xx年7月中旬,我很荣幸能作为院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一员参加了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却能耐人寻味。活动过后,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的点点滴滴,这些天的走访调研的旅途中,我们一行6人,有愁苦、有分歧;但更多的是欢笑、是团结,同时也有沉甸甸的收获。

活动中,我们顶着烈日,冒着暴雨,虽然很累,但我们却毫无怨言。在走访调研的时候,我们受到了许多相关部门及城乡居民的热情接待,他们尽己所能的为我们提供资料和帮助,对我们学校大力称赞,让我们很是感动。同样,由于对我们活动目的不太理解,也有不少居民断然拒绝了我们的调查,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总的来说,社会各界对我们大学生的活动还是相当重视和支持的我们很是感谢!

对于这次活动,我们主要了解的是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让我看到了一群天真可爱而又让人怜惜的小朋友。在他们本应健康快乐的年龄却遭遇了种种意外伤害。然而,这些伤害很多却是可以避免的,拿着那份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统计表,看着那一串串数据,我的心不由沉重了起来。儿童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在逐年上升,然而,当今的卫生部门对此却没有任何举措;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许多的留守儿童都是由他们的祖辈们监护。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很低,在照顾小孩的过程只能够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对意外伤害的处理也显得尤为不足。总而言之,儿童的安全问题让人十分担忧,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显得一场紧迫。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他将是我人生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对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巨大的帮助。社会实践也告诉了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新观念,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更要有团队精神。在学习时也要时刻与外界保持同步发展,走到与时俱进。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汲取个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自己的能力去造福人类。

一路的艰辛与微笑,虽有收获,然所学也只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即使遇到困难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让自己年轻的时光留下什么遗憾!

【篇二】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为了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能力,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大学生绿色行”小分队在龙山县苗儿滩开展了“绿色卫士”和“乡土文化”的暑期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总有那么些有趣而感动的事情发生,真是耐人寻味。活动过后,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有愁苦、分歧,但更多的是欢乐、团结,所以也有沉甸甸的收获。

活动中,我们顶着烈日,冒着大雨,感觉很累,虽然有时有怨言,但是还是挺过来了。在走访调研的时候,我们受到了村民的的热情接待,他们力所能及的为我们提供资料和帮助,对我们也是大力称赞,并且有时留我们吃饭,这让我们很是感动。但同样,由于村民以老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我们活动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婉然拒绝我们的调查,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总的来说,他们大多对我们的活动还是相当重视的,并且认真听我们的解答,我们表示很是感谢!

活动“绿色卫士”,主要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在走访调查中,村民也很友善,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了当地垃圾处理就是随意倾倒在捞车河中。额~~这样的处理肯定会造成水污染,对环境是很不好的。因此,我们给他们讲解了垃圾随意丢弃的危害等等知识,给他们发放《绿色乡村》手册,并且在当地修建了一个垃圾池,希望村民能够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池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活动“乡土文化”,主要是了解当地土家文化的流失情况以及保护措施。当地村民大多是土家族的,因此对这些都比较了解。在走访调查中,他们也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认真倾听我们的提问。虽然言语交流会有困难,但是只要耐心,认真引导他们,还是可以顺利完成问卷的。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不少当地的土家文化,比如“摆手舞”,让我们受益匪浅。还有他们也很乐意与我们交谈,这也让我们心里乐滋滋的。

在调研过程中,让我明白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通过调研,让我开阔了视野,并且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研活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它将是我人生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可能对以后的活动也有巨大的帮助。

在调研中有艰辛,也有欢笑。虽然有收获,但是所学也只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选择我爱的,爱我所选择的。即使遇到困难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让自己年轻的时光留下什么遗憾.......

【篇三】

20xx年8月7号我踏上了我的打工之旅,虽然这段生活已经结束,但现在的我依然被这段生活给震撼了,他让我懂得了更多的东西,明白了更多的社会现象,我相信它给我带来的决不是那区区的950块钱和满脸的黑色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更深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人心的复杂,最深的体会,让我觉得:金钱的万能。

虽说钱并不能买到一些真感情,试问:人这一生中接触的这么多人当中,真正地会有几个会象父母那么无私呢?有几个不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呢?更何况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

同时,我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它的背后可能会有多少的汗水与辛酸,而在这种情况下,忍耐是通往梦想地带的必要基础、必经之路。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一些刁蛮的顾客或多或少总会难到一些,而对于一些性子急的人来说,吵架或更恶劣的事情的发生总是难免的,而这时就需要忍耐。因为你毕竟是给别人打工,这样的所作所为,对老板来说总会影响,所以责任就可能全降到你一个人的头上。这时候扣薪水或放你大假是时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成大器者必先会忍,要改变局面也必须要忍。

其次,学历高低直接影响薪水、职位的高低,故其对今后有一定的影响。再次,一定的特长对于这个发展的社会也是必须的,它能提高你的就业机率,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一技之长是防止被淘汰的法宝之一,所谓世不压身。从小事出发,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体验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其实,幸福无处不在,欢乐无时不有,只要付出过努力,我相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怕只怕自己不肯去做,不敢去做,怕那些不成困难的困难吓倒了自己,从而止步不前,不肯努力,不肯努力拼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成就事业,就得付出。要做真正的自己,做有用的人才,必须要先耕耘,再苦再累都要永不言弃。锻练自身,着手现在,创造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不断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几点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5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不断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几点思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区作为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十多年来,各地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建设中的新区来说,如何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把依法治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有许多新的矛盾需要逐步解决,这里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化认识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前提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深化一层,工作就向前一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就依法治区对于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方式、对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有了提高。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使依法治区工作在新形势下再上一个新台阶。     1、从贯彻落实宪法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区的光荣感。今年5月1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在宪法~上指出:“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就是依宪执政。”他的这个讲话,不仅一语道出了依法治国的本质和依据,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依法治区的重要性点出了主题。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各级领导、全体党员、所有公民最高行动准则,贯彻好宪法,维护好宪法的权威,并以此为依据全面开展依法治区工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区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地树立起依法治区工作的光荣感。     2、从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区的责任感。xx大把写进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写进了宪法,确立了她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指出: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正在推进的依法治区工作就是要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对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使我区区强民富,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依法治区与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是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站在贯彻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做好依法治区工作的责任感。     3、从贯彻落实新区发展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区的紧迫感。区划调整后,区委面对一个急待建设开发的新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提出了建设一个“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现代新区、全国名区”的总体目标,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了分步实施的计划。能否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直接关系到全区近30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能否确保明年“十运会”的如期召开,这不仅是全区的大事,也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要按期完成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而通过依法治区进一步规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和确保“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争分夺秒,一着不让地把依法治区工作推向纵深,取得实效。     二、从区情出发普治结合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关键     十多年来,我区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绩,在有些方面还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从区情出发,把普法与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有建邺特色的依法治区的路子。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区情的巨大变化,依法治区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安排,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我们认为,在发扬以往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一是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依法治区就是依宪治区的精神,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学习宪法活动,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切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二是根据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特点,围绕中心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针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重点开展新出台的《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土地法》等专题宣教活动;针对城郊结合部违法违章建设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以案说法等形式,重点突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三是根据区域人口结构的现状,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继续抓好对近10万外来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的普法教育宣传,编写发放《求职指南》、《外来人员法律读本》、《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汇编》等宣传材料,把维护外来人员的合法利益与普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四是针对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在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区开展讲道德树新风活动,逐步使遵纪守法,接受道德约束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总之,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使普法教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使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素质有一个新的提高,为依法治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继1989年《行政诉讼法》及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行政法制建设领域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的出台将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

个重要突破口。众所周知,政府是依法治区的重要主体,逐步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对于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加强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为民用权、谨慎用权,促进我区大建设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为此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牢记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改变落后的观念、体制和工作方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次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强调政府的服务行为,严格履行政府的责任。第三要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责任制,通过集中培训、总结交流以及典型案例分析,逐步改变认识上的片面性,执法上的随意性及一些部门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程度。随着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我区在政务公开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不少办事规则和程序,已向社会公开,办事效率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有些方面问题的研究还不够,个别具体环节尚未完全公开,有些部门甚至还存在暗箱操作现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围绕~、财权、事权三个重点,公开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深化司法和司法行政改革,充分发挥公检法在依法治区中的作用。公、检、法是执法的重要主体,要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同时,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区法院要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审理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类案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民商事纠纷,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继续完善执行机制和执行方式,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推动申诉再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区检察院要以加强各项检察业务流程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监督制约等环节,逐步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建立健全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保障律师合法权益工作机制和权责明确、程序完善、监督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确保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区公安分局要以执法规范为核心,全面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建立执法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针对收容遣送等制度取消后出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依法加强治安管理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强化执法为民思想,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密切警民关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进一步解决群众“打官司难”问题。加大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和经费保障,重点做好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籍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区法院和区司法局要积极推进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     4、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依法治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只有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才能有所突破取得实效。从我区当前情况看,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治理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因此我们要在宣传经济法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大力培育投资建设软环境,努力打造最佳投资创业服务区。二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我区开工建设项目之多前所未有,整个河西地区就像是一个大工地,吸引着大量的投资商和建筑施工单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抓好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主体资格审查和工程监理等重要环节,保证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进一步整顿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是当前全国范围内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特别是对建筑施工安全和卤菜食品加工中的卫生问题,要依法加强整顿严格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这是一个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原则问题,我们要坚决按照有关精神,多方联动,尽力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一个地区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结合创建平安江苏,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区基层综合治理组织和网络,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同时要根据新区建设进展的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综合整治,为新区发展和人民的学习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强化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保证     实施依法治区,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证。为确保依法治区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需要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监督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人大作为地方最高权力机关,应围绕依法治区的重点,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     一是把法律监督作为推动依法治区的重要手段。加强法律监督是人大一项经常性的重要职能,在依法治区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紧紧围绕有关新区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以及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列入今后的执法检查重点,还要在执法检查中采取有效措施改变重检查轻纠正的状况。为此,我们要把常委会有组织的检查与发动和依靠代表个人持证检查结合起来,把听取工作汇报与深入现场检查结合起来,把有准备的检查与突击性的抽查结合起来。同时事前对参与检查的代表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认识检查的内涵,明确检查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暑假到了,你去干什么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0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你去干什么

经历了寝食难安的复习,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考试,一年一度的暑假在无数期盼的目光中又姗姗来临。曾经用稚嫩的的肩膀扛着沉甸甸的书包在学校家庭两点之间作了无数次来回丈量的机械运动的孩子们,你将去干什么呢?

补课:无可奈何没商量

某学校一名初二学生告诉我们:“老师早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7月5日开始补课,8月20日结束,中间休息一周。”

笔者对市内213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即将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有80%以上的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补课;非毕业班的同学则有相当一部分要么是参加各类培训班、补习班,要么是由家长出面三五人联合或单独请家庭教师。在“是否自愿”一栏中,只有3%的同学选填了“无所谓”,更多的则是“学校要求”或“家长逼迫”。孝昌县的一名学生说:“做呀背呀,搞了一学期的A、B、C,X、Y、Z,满指望暑假轻松轻松,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下子又泡了汤。不是不准补课吗?怎么还要补?”

某镇中的一位教导主任无可奈何的说:“尽管上头三令五申不准补课,但周边乡镇寒暑假、节假日都在补,我们只好随大流。要说补课能够起多大作用还很难说,不过,明年考不上几个伢,你就更难向社会向家长交待了。”

在城区某中学校门口,当笔者问一位刚从家里赶来上晚自习的女生暑假准备去干什么时,她苦涩的一笑:“努力吧,准备考重点。”

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想去桂林哪,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哪,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一曲《我想去桂林》正好道出了少男少女们向往大自然而又困难重重的无奈和遗憾。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附近的双峰山、鸡公山等旅游区的景点如数家珍,每年暑假,都要三五相邀到这些地方玩几天。但他们对稍远一点的三峡、张家界却知之甚少。一名高三学生说:“不是我们不想去,主要是条件不成熟。一是父母不放心,不同意;二是我们没有那个实力,包括经济的和时间的。”某县一中高二学生张泉,语文成绩特棒,今年四月份,他的一篇作文在南京某杂志社的征文竞赛中获特别奖,暑期他将应邀参加杂志社举办的“文学之旅”夏令营活动,他早就盼望着到“石头城”去看一看,这回终于如愿以偿。

跟张泉相比,某中学的徐东春同学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从小就对历史名人徐霞客、郑和等佩服得五体投地。父亲病逝的那年暑假,他心情很烦躁,于是偷偷地拿出一学期没有过早节省下来的一百多元钱,骑自行车到九宫山去了一趟,十多天后,当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里时,母亲为找他已经气病卧床一个多星期,年仅十一岁的小妹栽秧时手也被蛇咬了。谈到这些,东春至今仍充满愧疚,但他还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今年参加中考后,无论如何也要到神农架去转一圈,搜集一些资料。他发誓长大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当一名现代徐霞客。说这些话时,他似乎比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同龄人要老成的多。

社会实践:让我欢喜让我忧

在城站路一家酒店门前,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本店急需招聘洗碟女工,年龄不限,试用期一个半月。”店主李某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定向招生”。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在校生到这里找临时工做,今年还没有放假就已签了五六份“用工协议”。

某中学一位姓林的女生气呼呼地说:“本来指望赚点钱交学费,但老板故意整我们,生意不行时,按件算工钱,生意好时又说每天五元。顾客也是吆五喝六,一点也不尊重我们。”

孝高学生程俊则对打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哥哥程鹰北大毕业后在深圳开了一家公司,每年暑假,程俊都要去干一两个月。他深有感触地说:“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长了不少见识,得到很大的锻炼。”但他同时对自己有一次独自外出险些上当的经历仍心有余悸。他不无忧虑地说:“一些同学对五光十色的社会不能适应,要么是上当受骗,要么是吃尽苦头一无所获,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他呼吁青少年朋友们,不要过于天真,对打工抱太多的幻想,以致盲目外出,南征北战,到头来得不偿失。

一直以来,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成了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遗忘的角落。要么是几本厚厚的暑假作业和复习资料,要么是到学校补、补、补,很少有人关心他们除此之外还作了一些什么。难怪学生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老师马不停蹄、苦不堪言。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我们只有调整视角、转换观念,提高认识,把暑假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延伸,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才能让他们过得轻松、过得愉快、过得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矿厂建设项目部基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矿厂建设项目基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矿建项目部共青团组织建设情况,整体推进团的建设,创新团的工作机制,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带领团员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近期,矿建项目部根据公司团委指示,结合项目部团建工作实际,开展了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活动。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团组织基本情况、团组织面临趋势和团组织建设对策建议等。调研结果如下:

一、团组织基本情况:

矿建项目部团支部现有团员8人,大中专毕业生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从事技术员工作7人,35岁以下青年220人,占全项目部总人数的76%以上。下属两个团小组:机关、机电团小组和井巷团小组。团小组长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兼职团干部1名。

二、团支部阵地建设情况

1、成立各类学习小组,强化读书效果,通过业余时间创办“工作信息平台”,提高了青年职工的写作技能;

2、成立“练功比武小组”,培养技术尖兵,营造读书育人的氛围,例如,对轻便折叠调车盘、锚索钻机、潜水泵、耙矸机耙斗与钢丝绳连接装置、绞车电控过卷装置、阳光电机车电瓶装置等进行了技术改造,其中对轻便折叠调车盘装置的技术改造获得了工程建设公司技术创新1等奖,大大降低了方便了耙矸调车效率,并提高了安全系数、加快了巷道掘进速度。通过多年来持续开展的学技练兵提高技能的活动,促使一大批青年人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全项目部目前共有本科生4名,专科生4名,分别分布在全项目部各生产班组中,为打造团结、高效、务实、奉献的职工队伍,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建设“自主管理型”青年突击队

在井巷青年职工中大力开展“责任田”包产到户责任制,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促使了青年职工在工作中严格按章作业,杜绝违章蛮干,保质保量高标准的完成各项任务。

4、建设“奉献型”青年之家。一是积极进行义务奉献。我们提出立足本岗干好工作就是奉献,学技练兵提高本领服务生产就是奉献的口号,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坚持定期开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动,本着“省下来的就是赚来的”思想,深入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团支部就及时发动一些技术过硬的青年技工,对废旧钢材、边角料重新加工利用,加工拉钩、道夹板、锚杆盘等。根据五个施工队伍,每一天需要用拉钩80块、每块按10元计算,铁背板及锚杆盘计200块,按折合人民币16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共节约资金近180万余元。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还提出了“四保证”的承诺:即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胜之不骄。技术小组还利用自身的特长,组织了义务为职工修家用电器、修水管等活动,为全项目部树立了榜样。

三、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单一

由于基层团组织没有团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全年整体活动安排没有目标计划,导致只能完成公司团委的指派性活动和搞一些临时性、小型化的活动,存在盲目性、被动性、滞后性而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这种团内活动的单一化和团员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团组织活动不能有效吸引青年参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钟山区“五一”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前台,全文共 2615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钟山区五一”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五一”小长假,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旅游市场秩序总体良好,无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有序,旅游人员和旅游收入较快增涨。

一、基本情况

(一)旅游接待基本情况。汇总各地上报数据,“五一”小长假3天,经初步测算全区共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总收入0.78亿元,同比增长96%。

(二)旅游景区(点)接待情况。纳入全区监测的11家旅游景区(点)统计显示,接待游客在3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有8家。其中,明湖湿地公园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凉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7.7万人次、凤池园接待游客4.35万人次、儿童乐园接待游客3.25万人次、白鹤公园接待游客4.86万人次、韭菜坪接待游客5.85万人次、三线博物馆接待游客4.1万人次、月照养生谷接待游客3.2万人次。

(三)旅游饭店接待情况。纳入监测的16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6%。其中,六盘水时代假日酒店(四星)出租率为40%、六盘水凤凰祥林大酒店(四星)出租率为43%、金三角大酒店(三星)出租率为39%、其他非星级酒店出租率为62%。

二、主要特点

(一)精心安排部署,假日旅游安全文明有序。4月28日,区委书记张涛针对小长假旅游安全、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接待、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就五一期间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制发文件对钟山区“五一”期间相关工作作出安排,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相关景区进行蹲点调研、指导旅游工作。5月1日—3日,区委书记张涛分别到韭菜坪景区、明湖湿地公园就景区工作进行蹲点调研、征询游客意见,研究钟山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区政府区长王赟,副区长宋淑珍、黎家良、王厚源分别到韭菜坪、凉都森林公园、三线博物馆、月照养生谷、大河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进行蹲点调研。假日期间,全区涉旅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交通保畅、环境整治、社会秩序、文明管理等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相关单位严格遵守节假日值班值守制度;各旅游服务接待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全力保障,做好服务,确保“五一”假日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假日旅游工作平稳高效运转。

(二)旅游氛围更加浓厚,乡村休闲游、农家乐成热点。伴随韭菜坪、月照养生谷、明湖湿地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接待能力的不断提高,宣传力度的加大,钟山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贵阳、重庆、四川、云南等游客到钟山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非本市到钟山旅游人数超过4905人,其中乌克兰等外籍游客8人。“五一”期间,全区围绕完善景区接待设施,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体验活动等内容,推出了韭菜坪露营大会、月照养生谷体验农家乡村采摘体验活动,在三线建设博物馆、月照养生谷开展弘扬三线精神助推凉都旅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现出新形象、彰显了新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住下来、坐下来、静下来。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丰富了假日旅游市场。

(三)省市媒体关注度提升。“五一”期间,省市新闻媒体纷纷关注该区“五一”小长假旅游动态,及时、准确、全方位、高密度宣传报道,充分营造假日旅游氛围。5月1—3日,贵州新闻联播、乌蒙新报等省内主流网络媒体对钟山旅游进行了报道、转载。

三、存在问题

今年“五一”小长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但同时也暴露出不足。

(一)旅游公共设施欠缺。尤其在自驾自助游客的迅猛增长和游客集中爆发式涌入情况下,旅游景区停车场、公厕、旅游接待等难以满足需要。

(二)旅游市场活力不足。每个景区、景点人流量都在大幅度的增加,但市场活力不足,将游客、人流量转换为旅游收入的力度不大、将旅游变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手段方法不多。

(三)景区活动内容不丰富。绝大部分景区还停留的看山、看水、踏青,游客到景区参与的活动项目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该区将按照省旅游工作会议及市旅委的有关指示要求,以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为目标,立足全区旅游特色和优势,确保在项目建设、服务功能、市场秩序、旅游营销、乡村旅游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力争旅游总收入较上年增长30%以上。为确保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多方征求意见,结合国务院进一步发展旅游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旅游发展趋势,编制好钟山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切实推进专题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重点配合梅花山管委会做好梅花山景区的规划编制。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协助做好重点涉旅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努力推动梅花山滑雪场、水城古镇、彝人佬镇等项目开发工作有新进展,力争将梅花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作为钟山区旅游的引爆点,真正实现“夏来避暑,冬来滑雪”的目标。协助月照养生谷、大河农旅一体化观光园、韭菜坪景区乡村旅游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将该区的农家乐及乡村旅社做成精品。

(三)切实抓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指导并协助韭菜坪景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做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指导水钢工业旅游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导社会资金发展乡村旅游,指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乐,引导推动条件成熟的农家乐点争创各类品牌,力争星级以上农家乐及乡村旅社达到40家。

(五)以活动为平台多方位宣传钟山。利用今年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六盘水分会场等系列活动,重点在活动中植入旅游元素,借力强势推介钟山。积极指导景区做好各类节庆促销活动,不断做旺景区人气。创新推出一批旅游节庆,力争在韭菜坪举办一个大型乡村旅游节庆,借助梅花山景区滑雪场、自行车赛道等新开工旅游项目,举办大型赛事,以提高景区知名度,不断丰富该区旅游节庆活动。推出钟山旅游app及微信平台,全方位,多视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宣传推介钟山。

(六)创新旅游营销机制。针对当前该区旅游宣传促销存在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多方面制约,探索尝试成立钟山旅游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营销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市场营销中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基础作用,集中资金做大宣传、大活动,形成宣传营销合力,重点组织举办好1次以上区外旅游推介活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的合作,走同业合力、异业联盟的整合营销方法,共同拓展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借鉴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合理设计,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实效。

关键词:供电 廉洁文化 研究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供电企业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联系千家万户,担负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供电企业是腐败问题的多发区,面临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在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中,文化的因素不容忽视。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的、长期的、广泛的。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供电企业应切实增强抓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地制宜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一、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客观需要。“基业常青,文化制胜”。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可焕发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塑造和衷共济的优秀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

廉洁文化建设是端正行风的重要保证。供电行业作为重要的公用服务行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依法、依制度、依程序”办事的思想意识,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这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广大电力客户的切身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企业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员工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廉洁文化建设,强调人文素养,彰显人文关怀,通过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管理,调动和激发员工“尚清廉”的自觉性和“成事业”的创造性,确保员工人生平安、家庭幸福,进而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靠“制度反腐”。而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给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员工确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和感召作用。注重廉洁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减少和反腐败斗争就有了先进文化的支撑,势必增强“制度反腐”的效果。因此,廉洁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深入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

二、吸取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

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廉洁文化,孕育出大量廉洁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周礼》中就对“廉”提出了六种具体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主要是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智等六方面的要求。《吕氏春秋-忠廉》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的论述,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了“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等。一些单位也出现了许多廉洁观的表述,如“明廉志,修廉德,重廉行”、“廉洁是业绩,也是生产力”、“人人思廉,全员助廉”、“洁身自好,公正清廉”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廉洁观念。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12 字

+ 加入清单

2019“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延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举措。自2月份以来,xx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并对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调研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与部分县级领导进行了个别交流,深入查摆、逐条梳理、深刻剖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共100多条,其中与“三严三实”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10条。陈列如下:

1. 政治思想有偏差。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武装抓得不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如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等现象缺乏警惕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和不满的情绪,没有去坚决地抵制、纠正与疏导。

2. 重“显绩”、轻“潜绩”。做立竿见影的事情多、考虑长远发展的事情少,在抓发展与惠民生上统一不够,在强县和富民上统一不够。关注工业、项目、城镇等工作比较多,对社会民生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大,欠账较多。如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人均拥有病床数较低,农村水电路等方面的基础建设还很欠缺等等。

3. 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考虑县域发展现状不周全,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强调上台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堪重负。如在城镇建设上,多个片区项目同时铺开,没有循序渐进,征地拆迁带来的压力较大,反而影响了县城整体发展进程

4. 搞“路边花”、栽“盆景”。在项目安排、办点示范方面重城郊乡镇、重点乡镇和主干公路沿线乡镇,轻边远乡镇、山区乡镇。如大力打造xx大道城乡统筹示范带,就是让这条城区到xx县城的主干道能够更有看点。

5. 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存在城区规划执行不严、控违拆违压力较大的问题。

6. 表面工作做得多。主要是常委班子成员下基层、搞督导没有深进去、沉下去,实效不明显。存在走村不入户、调研走马观花、真抓实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等问题。如有时候下乡了就是听汇报、搞座谈,自己问得少,亲自看得少。

7. 科学决策上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决策缺少必要程序,缺乏充分论证,凭经验判断、主观臆断来解决问题,脱离了县情实际。如为了加快工业、城镇发展进程,引进了龙行天下、汇德电子、三特机械等项目,但财政投入也比较大,投资回报率水平不高。有的时候某些重大决策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参与决策的面不广、透明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后遗症。如步行街建设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

8. 脱离基层群众。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关心群众疾苦不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如对信访积案缺乏主动化解的意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越积越深,化解难度越来越大。

9. 重视基层意见不够。常委班子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听取县直部门和乡镇意见少,习惯发号施令,主观思想较严重,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以致某些工作基层单位难以落实。如乡镇反映考核压力比较大,重惩罚轻奖励,对这些意见没能充分考虑,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10. 真抓实干不够。主要是求稳怕乱、瞻前顾后、遇到困难绕道走。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问题上,存在“推、拖、绕”的现象。在县域发展的问题上,有时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用不好,致使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如去年申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由于对形势的判断不够充分,以一个名次的差距失之交臂。

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刚结束,接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障碍,思想障碍尤其突出。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思想偏差。客观的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党中央召开总结大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进行转移,部分处级领导认为今后的作风建设应该没有过去严,思想有些抛锚,过去存在的“四风”苗头又开始在脑海里蠢蠢欲动。现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部分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会存在抵触和厌倦情绪。

2.有应付心态。部分处级领导干部认为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最严格的的党性洗礼,问题已经找完了,原因已经深挖了,整改措施已经到位了,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意义不是很大;有的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对群教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认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只是“故伎重演”,在“严度”和“广度”上不及群教活动,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

3.有工作难度。自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后,虽然作风建设的总体势头没有减弱,但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工作队伍有所精简、工作容量有所缩小,加上个别处级领导干部自身有抵触情绪,导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工作氛围不够浓厚,难以取得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如何推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既要与群教活动紧密结合,又要区别于群教活动;既要优化内容,又能抓住重点;既要抓紧时间,又能保证效果。具体来讲,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重点对象。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已明确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建议在县级层面不要延伸到科级干部,这既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工作精力和工作效果的有力举措。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都要参加专题教育。

2.抓好内容建设。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一是学经典。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长期的政治任务,尤其是要对《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等一批政治理论学经典著作要进行深入钻研。二是学典型。着重树立一批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并号召县处级领导干部多向身边的先锋模范学习。三是实践学。结合群教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任务,县处级领导要将“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落实个人整改任务的全过程。

3.优化工作方案。同群教活动相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范围更窄、问题更细。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好此项活动,确保方向不偏、内容不空、工作不虚,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总体把握,严格活动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发挥榜样作用;坚持群众参与,实现与民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务必真抓实改;坚持因地制宜,力求创新出特。在程序上,可以参考全市群教活动第一环节“六个一”的工作思路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访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家访调研报告

家访时间:

家访地点:

家访对象:

由于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比较相似,所以本次家访,我请两位学生的家长一起到炎炎家,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听取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互相沟通,让孩子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心中有数,老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本次家访中,我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比较真实的向家长告知这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集中向家长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使家长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校的优秀的一面,让学生家长能够敞开心扉,向老师叙说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家长和老师都能够掌握更全面的学生,不能只是凭借自己的片面了解而去评价学生的全部,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亲切。然后我婉转的向家长介绍了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的不足,并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听取了学生自己对学习的真实想法,也和家长交换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意见,对家长提出来的问题给予解答,希望能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一、发现的问题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由于为了生活,每天都要外出务工,几乎没有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都没有养成好习惯,而且学生在家也缺乏基本的待客礼貌,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深入剖析

1、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这两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加上整天奔波于生活,对孩子的学习已经忽视了,有时想起来问的时候,孩子也是报喜不报忧,家长就听之信之,长此以往,学生和家长就都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

2、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督促的意识。其实,孩子的学习并不需要家长的指导,有时就是需要家长的监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家长对他的重视,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上进的意识,思想上有些压力,在学校,他自然就会对自己的各方面表现严格要求。而这两位家长就缺乏这样的监督,有时问问孩子的作业,并不是真的看一看,能给一些有价值的指导,而是孩子说写完了就过去了。所以,这两位学生在家庭作业上就有敷衍的习惯,有的时候作业写的内容不正确,有时甚至没有写作业,老师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完成了,丢了或是没有带来想用谎言来推脱。和家长联系的时候,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会出现这种事情。

3、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给孩子零花钱以当做对孩子的补偿,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花零钱、吃零食的生活方式,有时只要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家长也是用钱奖励,而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指导行为,而是用打来惩罚孩子,希望孩子能从中吸取教训。学生对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近乎恐惧与麻木,所以,也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炎炎与渺渺两位同学,都是家中的宝贝,受饮食习惯的影响,身体比较差,感冒发烧,肚子疼经常发生,请假的时候很多,在他们休养的时候,家长在学习上不能给予指导,学生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来越懒惰,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慢慢的,他们就厌倦了学习,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想办法解决,直接就拒绝了。

三、解决的方法

1、学生方面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关注炎炎、渺渺的表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问题,我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他们能答对,就鼓励,逐渐的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也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结合课上的表现,我在课下及时的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他们并不笨,只是有些懒惰,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课下,我引导学习组内的小伙伴,平时给他多出些题目,多帮助他,督促他,多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鼓励。对于家庭作业,我教给他记在家庭作业本上,回家后对照记录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之后让家长签字,最后整理好书本,装入书包。每天都这样做,以养成好的习惯。

2、家长方面

我与家长交流了教育的方法,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要,交给家长一些教育方法。比如:学生乱花零钱的问题。平时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保证他们的营养,零花钱尽量不要再随意的给孩子,除非真的有需要。在孩子有了进步以后,要根据事情的大小影响,该语言表扬的就不要用钱来代替,尽量奖励孩子他们有利用价值的学习用具,或是书籍,平时多给孩子买一些适合的书,在家有计划的监督他们进行阅读,孩子的家庭作业,每天要检查,并且签字,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这样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进行换位思考,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样解决事情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理性,多些指导,不能总是用拳脚来解决,同样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常联系,全面的掌握孩子的表现,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非常乐于配合。只要学生在学校有了进步,老师也会及时地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及时鼓励,做到家校共育,使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取得的效果

在家访之后,我对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课上表现更加关注,时时提醒他们上课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多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现在,这两位同学客商主动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字写的更加规范,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也能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小组长像我反映了很多次,在班会上,我有意识的表扬了他们。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感,我真的很欣慰。在课下,他们能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之中,不再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最可喜的是,他们改掉了花零钱的习惯,家庭作业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每天都能按时交到组长的手中。后来,在我与家长的电话联系中,家长也说孩子在家表现也大不相同了,变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家长表示很高兴。

我想,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只要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性别比例失调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08 字

+ 加入清单

2018性别比例失调情况调研报告

一、形成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及原因

据调查数字显示,上世纪70年代,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均为,进入8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升高。根据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性别人口统计资料近似推算,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为,呈轻微上升趋势;“七五”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值上升到,升高了**个百分点;“八五”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均为,增加了**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均为,在上升**个百分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们**市属经济发达地区,出外经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都很多,庞大的这个群体,使流动人口控制与管理产生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同一县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富裕的地方和城镇男女性别比失调的越严重。

冷静分析,造成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怎这么四种。一是我们国人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尊女卑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而成的家庭伦理观,体现了男女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生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一直延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二是我们当地就业诸方面的不平等而造成的社会环境影响。可以说,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也是造成出生性别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三是利益驱动非法胎儿鉴定是直接的原因。绝大多数妇女通过b超进行过胎儿鉴定。据研究表明,只要人工流产中有10%的人做了具有60%效率的性别鉴定,更有甚者一些医务人员将此作为赚钱的手段,为非法鉴定胎儿大开方便之门。而导致了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持续上升。四是我们的现行法律惩戒不严是社会制度的原因。对一些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处罚过轻,根本无法起到应用的威慑作用。

二、形成性别失调的负面问题和危害

(一)出现影响不少男性的择偶问题。男女比例的失调,男孩多女孩少,到一定结婚年龄,造成男性择偶困难的后果,一定程度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重了社会养老经济负担。

(二)出现加大女性就业的压力问题。男性数量的增多很明显的连锁反应是,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相当部分男性就业尚有一定难度,女性就业更加有难度;某些行业和职业中要出现由于女性就业人口缺乏而要男性替代的现象。

(三)出现婚姻挤压的现象问题。由于女性婚龄人口的严重短缺,单身男性数量的剧增,自然而然要危及到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引发地下色情业、非法拐卖妇女、买卖婚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出现妇女地位歧视的问题。没有生育男孩妇女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会由此受到歧视,而通过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或通过超生方式得到男孩的妇女,也并未因此从重男轻女的传统意识阴影下得到彻底解放,进一步强化了性别歧视的后果。

三、遏制性别比例失调的对策和建议

人的和谐根本上就离不开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包括性别比例关系的协调。所以,在遏制性别比例失调上,政府要采取干预措施,多法并举,综合治理。

(一)高度重视,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不断加大打击“两非”行为力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有效地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二)出台方案,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出台《开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工作操作方案》,为执法工作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政策法规依据。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公安、卫生、妇联、民政、人口计生、药监等为成员单位的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专项整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查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治理工作以及“两非”案件的处理。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也应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全市上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格局。

(三)更新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关爱女孩,促使人们生育观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女孩的舆论氛围;出台《关于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的实施意见》,用制度保障女孩的权利;积极实施各项利益导向机制,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如慰问双女及独女贫困户,对今年应帮扶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发放扶助资金对参加今年中考的双女户、独女户女孩给予了加10分的奖励,在合作医疗、人身保险、庄基地审批等也给予了优惠照顾。为全市所有独女户和双女户发放生殖保健免费卡,凭卡不定期享受免费查环查孕和健康检查等服务,努力改善女孩生存环境,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实现性别平等。

(四)打击违法,堵死非法医检渠道。建章立制,严打“两非”行为成立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联手行动,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和溺婴、弃婴、侵犯女孩生存权利的犯罪行为。实行重奖举报有功者制度,对举报“两非”行为并经查实的群众每例奖**元到**元。

(五)以人为本,提供优质计生服务。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紧紧围绕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利用市、县、镇、村四级计生网络,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查体服务,并建立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实行跟踪服务。计生服务机构的流动服务车,不定期到村上进行义诊,对独女户和双女户所有家庭成员实行免费检查。

总而言之,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目标。促进性别和谐,实现男女平等,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它的解决依赖于全社会,它的进展也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前进。因此,我们市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和教育的手段,有效遏制性别比例失调,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全社会齐抓共管,坚决遏制性别比例失调的趋势,构建全市和谐发展,保持一方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工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会,全文共 7377 字

+ 加入清单

工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整改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职工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工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近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工会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增强履职意识,积极主动做好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劳模疗休养、业务竞赛等职工保障工作,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央银行特色的职工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整改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职工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上半年工作计划安排,人民银行工会分别对天津、济南分行及福州、长沙中支等13家单位的职工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民银行职工保障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一)形成了职工保障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总行及各分支机构党委(组)、工会高度重视职工保障工作,将之作为“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并与央行文化建设和树立核心价值理念相结合,努力营造尊重职工、重视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的氛围。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爱心救助、业务竞赛等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组)统一领导,各级工会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广泛参与”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

(二)构建了职工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是帮扶送温暖方面,总行工会制定了《困难职工档案暂行办法》、《“爱心救助”机制实施细则》、《“爱心救助”机制实施说明》等制度规定。各分支机构也相应制定了《在职职工慰问补助工作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办法。

二是业务竞赛方面,总行制定下发了《期间业务竞赛规划》、《关于建立业务竞赛活动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同时,近三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及小微企业发展”和“两创一促”主题业务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分支机构均制定了业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或细则;9家单位制定了业务竞赛五年规划;2家单位制定了业务竞赛活动长效机制实施意见。

三是劳模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总行工会制定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及管理办法》、《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了劳模电子档案,实现了劳模的动态化管理。

(三)营造了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1.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工作成为和谐央行建设的助推器。一是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总行及各分支机构都组织专项资金,由行领导带队,深入到边远地区基层行和困难职工家中送去组织的“温暖”,实现了送温暖工作的常态化。近三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共对9913人次的困难职工提供帮扶金1980.88万元,人均达1998元。

三是各分支机构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建立职工大病帮扶慰问制度、职工生活重要事项报告及慰问制度,为职工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使得帮扶送温暖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调查显示,76.9%的单位认为,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工作“较好缓解了困难职工的境况,得到各级行干部职工充分肯定”,46%的单位认为“虽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困难职工的经济状况,但较好发挥了精神支持的作用”。

2.业务竞赛工作已成为“提升能力,高效履职”的重要载体。一是坚持全员参与和岗位练兵,维护了广大职工业务培训和发展权。竞赛涉及人民银行各项专业、各类业务工作,改变了过去业务单一、少数员工集中训练、参赛人员少的现象。上海总部2019年结合世博会的召开,举办各专业业务竞赛活动,取得较好成效;济南分行长年坚持采取 “三年一个轮次、专业全覆盖、人员皆参与”的方式,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沈阳分行2019年先后举办了反洗钱等3个专业知识竞赛,参与人员达15200余人次。二是探索形成了央行与地方党政工团联合办竞赛的工作机制。各分支机构加强横向联合,将业务竞赛活动纳入当地总工会劳动竞赛规划之中,增强了业务竞赛的渗透力、影响力。如天津分行等单位联合本省(市)市总工会、共青团等举办金融系统业务技能竞赛,竞赛成绩与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及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挂钩,调动了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三是业务竞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近年来,总行工会围绕党委年度工作重点,安排部署了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等3项主题竞赛活动。各分支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竞赛项目,做到了与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基层行履职能力。

3.劳模管理与服务工作逐步向制度化、常规化发展。一是经费保障更加有力。各分支机构坚持合理使用工会经费,切实为劳模管理与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劳模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组)的重视与支持,实现了行政费用向劳模疗休养的倾斜。三年来,各分支机构自行组织劳模疗休养活动21次,511人次参加了疗休养活动,费用支出有12次源于工会经费,6次源于行政经费,3次由行政经费与工会经费分担。二是服务对象范围进一步拓展。在做好劳模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各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工作领域, 13家参加调研的分支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优秀职工疗休养工作探索与实践。各分支机构自行组织的21次疗休养活动中,均包含分行或省会中支级以上的先进个人和专业先进个人。沈阳分行2019年分两批组织75名长期工作在偏远地区的县支行一线职工进行疗休养;西安分行近三年先后组织玉树地震灾区职工、舟曲灾区职工和维稳一线员工进行疗休养。

二、当前职工保障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基层行职工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总行工会制定的职工保障工作制度、办法、意见等,一般侧重于政策性、指导性和宏观性,需要基层行根据自身实际拟定更具操作性、针对性的实施办法。如《中国人民银行“爱心救助”机制实施方案》,参加调研的13家单位中只有8家单位制订了配套办法。二是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业务竞赛工作以其紧紧围绕央行业务工作的优势,得到各级行党委(组)和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而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劳模疗休养等工作则创新和亮点工作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及劳模疗休养工作从工作性质上看属于“非业务”工作,从服务对象数量上看属于“小众”工作,从工作内容上看属于工会“内务”工作,且这些工作对经费、政策等依赖程度较高,大规模开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层工会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现象,工作主动性和开拓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制度执行上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在落实“爱心救助”机制实践中,有的单位近3年来启动救助机制35次,救助人数达到109人,人均救助金仅为5500余元,既不符合“一事一办”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心救助”机制的救助效果。

(二)帮扶送温暖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深化

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13家参与调研的分支机构中仅有2家制定了送温暖工作常态化制度办法;有7家单位近3年未启动过爱心救助机制;在资金来源上,8家单位认为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有限”问题。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基层行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关起门来搞保障”,资金外来渠道窄,多以工会经费、行政经费和干部职工爱心捐款为主,很少向地方工会等部门要政策、要资金,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工作的开展。在帮扶形式上,多以传统的送钱、送物为主,及时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抚慰等创新形式不够丰富。

(三)劳模(优秀职工)疗休养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从各单位情况看,疗休养工作频度、人员范围、组织形式等都各有不同,需要一个统一的制度办法进行规范。13家单位均认同“基层央行可以将优秀职工纳入疗休养制度体系的做法”,但同时又强调“需要上级行予以明确”;69%的单位认为“荣获分行或省会(首府)中心支行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的干部职工”应当纳入疗休养管理中来,77%的赞同“实施分级管理,采取‘谁命名、谁负责、谁组织’的模式”,69%的建议“按照三年一个周期,对符合疗休养条件的优秀职工落实疗休养待遇”,54%的建议相关费用应“积极争取行政经费支持,剩余部分可以从工会经费中解决”。

(四)业务竞赛长效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一是个别单位的工作计划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参加调研的单位仅有2家根据总行业务竞赛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制定了辖区竞赛工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仅有9家制定了期间竞赛规划,同时,适合本行实际的自主性竞赛安排偏少。二是竞赛形式不够丰富,有时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认同度较高的形式主要是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和网络竞赛,占比分别达到54%、46%和38%。三是竞赛激励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的作用。13家调研单位中仅有3家制定了专门的业务竞赛激励办法。四是基层行竞赛活动存在重心由内向外转移的现象。即竞赛的参与者由人行系统内干部职工向金融机构员工转移,且发展势头较为明显,与人民银行通过竞赛增强央行广大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来实现促进央行工作的目标有所偏离。

三、加强和改进人民银行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工会职工保障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及中国工会xx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全面做好工会工作的形势需要。各分支机构工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李建国同志在中国工会xx大报告中关于职工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及时统一到谈话和报告精神上来;要进一步梳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关于职工保障工作的成果,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构建工会职工保障工作长效机制;要切实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加强调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解放思想、强化理念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人民银行工会职工保障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人民银行工会职工保障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xx大精神,按照“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的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劳模管理与服务、业务竞赛等职工保障工作水平,努力在满足职工日益提高的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团结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推动央行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具体工作目标

①职工患重病、大病及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②职工每年享受一次带薪休假;

③职工(含合同制员工)每年参加一次全面体检;

④定期组织开展劳模(优秀职工)及边远艰苦地区(灾区)基层行职工疗休养活动;

⑤年度业务竞赛活动干部职工参与率不低于30%,力争3—5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干部职工参与率达到100%;

⑥各级各类劳模(优秀职工)、竞赛先进个人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待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⑦确保每名职工都能通过正常渠道就自身各类权益问题提出诉求。

(三)认真抓好职工保障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1.大力推动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推进送温暖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各分支机构要根据总行要求,不断充实完善适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的送温暖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机制,对工作对象、方式方法、费用标准、工作程序等做出明确细致和实事求是的规定,合理界定困难职工、特困职工的标准,建立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实际相吻合的困难职工帮扶标准线,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化,确保制度办法和工作落实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要继续坚持做好“双节”送温暖等人民银行特色职工慰问工作。适时修订《中国人民银行“爱心救助”机制实施细则》及相关办法,进一步改进救助机制启动程序,对符合启动条件确需救助的困难职工,既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也可由所属工会组织根据职工实际困难情况实施爱心救助机制启动工作,确保该机制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二是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困难职工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确保困难职工早发现、早救助,应用好对职工重大疾病帮扶和突发困难帮扶的多种救助机制,及时将组织的温暖送达职工群众。

三是坚持物质帮扶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增强工作方式方法的实效性。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心理关爱与疏导,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中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尽心尽力解决其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在困难境遇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飞信、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困难职工的沟通交流,及时将舒缓心理压力、促进医疗健康、增强工作技能、提高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传递到他们手中,增强人文关怀工作的时效性、灵活性和科技含量。

四是加强对外协调,拓宽救助渠道。要不断拓宽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有效利用社会其它救助资源,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

五是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帮困和送温暖工作合理支出。要加强对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确保帮困和送温暖工作合理支出,发挥工会经费在帮困和送温暖资金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同时,对来源于职工捐助、上级行工会回拨、社会救助等渠道的专项资金要加强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并加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2.深入推进业务竞赛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合理组织开展业务竞赛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整改要求,积极稳妥对业务竞赛规划内容、业务部门参与竞赛数量及业务竞赛活动的周期进行调整,有计划地对总行各司局及分支机构竞赛活动进行分类指导。

二是加强对分支机构业务竞赛工作的引导。引导各分支机构坚持按照“全员参与”、“岗位练兵”和“内强素质、外促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竞赛内与外、多与少的关系,确保竞赛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引导各分支机构增强业务竞赛规划内容、竞赛数量、竞赛活动周期等组织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竞赛“扎堆”、竞赛与业务工作“撞车”等问题发生。引导各分支机构按照因地制宜、自主高效的原则,积极开展适合辖区经济金融特点和干部队伍素质发展实际的小型化、多形式、多岗位、节俭高效的自主性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行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各分支机构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联合办竞赛机制的实践与探索,确保竞赛工作紧紧围绕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和人民银行履职的热点、难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树立人民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基层央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引导各分支机构积极创新竞赛形式,综合运用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网络竞赛、成果评鉴等,增强竞赛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是建立健全业务竞赛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研究制定人民银行业务竞赛奖励办法,增强竞赛工作活力。各分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业务竞赛奖励办法,从荣誉表彰、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岗位交流、业务培训等多渠道关心支持竞赛优秀选手,同时,加强对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的挖掘、宣传和推广,发挥其典型示范效应。

3.坚持面向基层,积极探索劳模(优秀职工)疗休养新路子

一是突出重点,不断扩大疗休养工作覆盖面。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在总行层面积极推动分行级以上劳模、偏远地区一线干部职工和优秀基层行职工疗休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向基层行倾斜,对长期工作在基层行艰苦岗位的优秀干部职工以及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灾区干部职工,及时组织疗休养活动,体现组织的关心,送去组织的温暖。

二是指导各省级分支机构按照实践先行原则建立健全劳模、偏远地区一线干部职工、优秀职工疗休养实施办法。各单位要按照“谁命名、谁负责、谁组织”分级管理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疗休养工作计划,并对适用范围、组织形式、经费管理、档案管理、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和完善。要积极争取党委和行政的支持,多渠道解决疗休养费用。

三是建立人民银行系统劳模(优秀职工)疗休养基地。利用人民银行系统现有培训中心,建立人民银行系统劳模(优秀职工)疗休养基地,确保疗休养人员食宿、出行安全、方便、放心。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人民银行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提高对职工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和改进职工保障工作,作为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会xx大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切入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委(组)统一领导,各级工会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广泛参与”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党委和相关部门支持,建立职工保障工作会商协调机制,为职工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支撑。

2.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资金监管体系。以切实保证职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行为原则,建立保障经费合理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经费投入。同时,运用内外部审计等方式,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3.加强宣传,扩大工会职工保障工作影响力。要将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制度、规定、要求传达贯彻到干部职工,让干部职工充分知悉自己的权利,积极行使自身权利,主动参与职工保障工作,为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加强职工保障队伍建设。加强职工保障工作人员业务培训,202019年底前,对县支行级以上工会保障工作干部普遍开展一次培训。采取措施吸引和选拔熟悉政策、业务精、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到职工保障工作岗位上工作。

5.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绩效评估项目,绩效评估内容既要考虑工作共性,也要兼顾各个地方发展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评估结果要纳入工会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和年度考核管理目标。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适时予以表彰。

6.进一步加强对工会职工保障工作的调查研究。要在认真总结传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分析思考职工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突破观念束缚,强化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推动人民银行工会职工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满意度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一、

调查目的:

1

基本掌握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方法

2

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

3

培养团队精神

二、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x月xx日

三、

调查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家乐福

四、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拦截、入户)实地考察

五、

调查报告:现在很多企业都将“实现顾客满意”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为此千方百计的变换着提升和改进服务的新招式,但是不论通过什么样的工作

,ZUI后企业都普遍感觉到,这些方式起到的效果并非总是那么明显。

于是,测评顾客满意成为了企业一个新的热点话题。我组就我市现在的热门超市家乐福进行了选址调查,我们采取了实地对购物者进行了解记录调查和对附近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乐福在顾客心中的地位是可屈一指的。无论是它的商品质量方面还是企业形象信誉方面都有和高的评价,具体请参考下表

测试项目

(14项)

商品价格

商品质量

商品陈列

服务标识

服务态度

售后服务

交通条件

商场信誉

商品宣传

营业环境

服务员仪表

营业员结算速率

安全设施和服务

服务员商品介绍

测试指数

(总指数为10)

8.6

8.8

8.2

7.8

8

7.3

8.5

9

7.2

7.8

8

7.9

8.2

8.6

从上表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家乐福的综合评价很高,从商品的角度考察得到很高指数,但仍村早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很多顾客一次性购买的数量比较多而要带着如此多的商品回家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可以实施购物车的出租制度可以减少顾客的麻烦,达到了轻松购物,轻松回家的效果:商场的商品宣传也仍有待加强,特别是每次促销活动的开展应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加宣传的方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新顾客群。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去家乐福购物的顾客群多数为工薪阶层,占到顾客比例的71%,三口之家的顾客就占到了50%以上,老龄人占到18%的比例,而学生只有11%比例。多数顾客都是附近居民区的居民前往购物,使用步行的交通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ZUI多,但也有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顾客,具体请看下表

顾客购物使用交通工具比例表

步行

公交车

私家车

自行车

出租车

35%

28%

17%

8%

12%

六、调查总结:家乐福的经营策略是以低廉的价格、严格控制的物流系统和专业的生鲜食品管理技术提供高品质的生鲜食品。它提供的价格和周围竞争对手以及自由市场的相同。“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同时又降低成本,

从而实现合理的利润目标”,这是家乐福的一贯宗旨。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家乐福在居民顾客的心目中的地位,不但巩固了家乐福在零售业的地位,促进它成长,更找到了自身不足之处,及时得以改正,不断完善内部体制,使顾客对家乐福的满意指数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09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点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正在逐年增加,流动人口无论是速度还是频率都在逐步加快,尤其在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已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点城市。XX年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五年间流动人口增加2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20 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北京依靠自身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区位等方面优势以及特殊的政策环境,吸引着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容纳超过三百万以上流动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首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400万;XX年,全市流动人口规模达到了357万人,[1]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比为1:3.3。XX年的最新数据显示,xx市常住人口中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383万人。[2]考虑到目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XX年“奥运会”的召开等因素,未来北京流动人口稳步增长的趋势将难以逆转。

21 世纪以来,首都流动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活跃时期,人口流动也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流动人口区域空间分布主要居住在海淀、丰台、朝阳等城市功能拓展区。随着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首都人口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建立,流动人口区域空间分布的状况、特点以及宏观调控思路已引起了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关注。

二、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xx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主要是因为xx市作为首都所具备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特有的优势。随着xx市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从1990 年普查的51.9万(调整后为131万)增加到1997年229.9万,XX年的246.3万,XX年357.3万,XX年383万,xx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也呈现出比较特殊的模式。目前,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强弱分明,但引力的动因有着显著的差异。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有着较大的差别,更为集中地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流动人口数量则较少。从分区的数据来看,xx区、xx区和xx区的流动人口数量分列xx市的前三位,这三个区都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第四到第七位的分别是xx区、xx区、xx区和xx区,这四个区则均属于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各区(县)流动人口分布有所差异是由于不同区域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目前,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最强,城市发展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次之,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则最弱。

第二,城乡结合部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聚居地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xx市流动人口分布的历史来看,城乡结合部历来都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城乡结合部区域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比例为74.5%;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的比例上升到了79.3%;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比例进一步上升到83.5%;而XX年1%人口抽样调查,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量比例则高达85%。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尽管xx市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近几年来xx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增强,流动人口活动区域不断向城乡结合部外围地区延伸,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区域;而同时,新开发地区的发展改善了周边的居住环境、交通状况和经济活跃程度,进而能够更多地提供就业机会,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流动人口向新开发地区迁移。

第三,人口变动弹性差异大,拓展区以及新城正成为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区域。受到土地资源和城市承载力等因素的限制,首都功能核心城区人口变动可能区间越来越小,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受xx市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影响,开发利用土地相对较多,具有承载流动人口的潜力。从XX年到XX年按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流动人口变动趋势来看,城市发展新区流动人口增长幅度最大,高达81.5%;其次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由于其原有流动人口基数小,尽管增长幅度达到47.5%,但绝对数量上仅增长了5.5万人,仅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1/5;城市功能拓展区在流动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下,增长幅度虽然仅有36.1%,但其绝对数量是其他功能区域所不能比拟的;而首都功能核心区流动人口增长幅度最小。

第四,地方性制度安排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强。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作出地方性制度性安排上,xx市各区(县)在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制度安排的初始程序及权利的界定也存在不平等现象,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初始程序及权利不平等,导致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市民待遇。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经济上低收入、生活上低质量、政治上低参与、权益上低保障、公共服务上低享受。因此,xx市及各区县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到了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xx市取缔了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要对象的民工子弟学校,尽管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免收借读费,但是,由于一般公立学校距流动人口聚集地比较远,为方便子女上学,许多流动人口不得不选择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地区作为居住地。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因为子女在北京无法接受高中教育或者无法支付xx市昂贵的高中教育费用,而把子女送回老家抚养。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性政策规定对流动人口分布和规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五,公共基础设施状况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逐渐显现。受到计划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发展聚集作用的影响,xx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在原先的城区(城八区)和郊县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全市道路长度、公共交通营运车辆、公交线路、环卫机械、公共厕所、密闭式集装箱垃圾站等城市公共设施的80%-90%集中在城近郊区。公共设施的分布直接影响到流动人口居住的环境、出行的快捷和接受服务的便利,对流动人口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逐渐强化。目前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也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面临的突出问题剖析

21世纪以来,xx市流动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时期。随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逐步变化,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流动人口过分集中,人口公共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xx市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同时流动人口集中程度增加,呈现出“双增”态势。1990 年到XX年之间流动人口从不到52万增加到383万,增加了7倍多;同时,各个城区内流动人口聚集地的人口密集程度也日益增加。例如,xx区和xx区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区域分布较广,面积较大,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两极”,1990到XX年之间流动人口规模均增长了8倍和 6倍,分别达到84万和74万。甚至在xx市一些局部地区出现了流动人口数量和比例超过户籍人口的“人口倒挂”现象,考虑流动人口规模还在持续增长,集中趋势日益明显,再加上流动人口自身的不稳定性,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大大地增加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

第二,流动人口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增加了人口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随着xx市社会经济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郊地区被纳入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了新的“城中村”和流动人口聚居地。一方面,由于城乡结合部一般在城市新兴的发展区域内,距离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新区较近,房价相对较低,交通状况日益便捷,公共服务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向城乡结合部分聚集。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薄弱,开发商往往房子建完、售完后就弃之不管,绿化、道路、服务网点、市政设施等配套工程无人过问,造成大片建设死角的存在。在一些地区形成了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居住区域相互混杂交错的状况,给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增加了复杂性。

第三,区域疏解流动人口的调控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流动人口集聚趋势难以短期改变。xx市目前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仍然比较集中,区域疏解流动人口的长效调控机制尚未形成。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来看,xx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产业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高端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局面;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第三产业也占据了主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的第三产业发展并没有对低端产业产生足够的替代效应。一方面,xx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依然不是很高,对廉价的产品和服务还存在着相当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大规模的低端产业群和产业链仍然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这些低端产业群和产业链的存在为流动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流动人口在中心城区的活动能力,对流动人口疏散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第四,城中村居民构成复杂,人口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城中村”虽然土地面积不大,但是聚集的人口数量,特别是流动人口数量很多,在很多城区城中村的人口构成混杂,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户籍人口数量。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但会导致城市功能错位、景观破坏、滋生贫困、违法、犯罪以及“地下经济”,而且会增加“城中村”的管理成本和治理成本。实践经验表明,由于“城中村”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口的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就会繁衍在这些“村落”里,假冒伪劣产品、卖淫嫖娼、刑事犯罪和盗窃案犯等,就经常潜藏在“城中村”大杂院的出租屋里,各种人口问题十分突出,是有影响的刑事治安案件的高发地。

第五,弱势人口空间分布边缘化,公共服务明显不足。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房地产价格攀升,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房地产价格差距加大,致使城区生活成本增高,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出现高收入化倾向。部分难以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保证生活质量的人群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迁移,导致另一部分人群从城市功能拓展区向更边缘地区外迁,呈现出梯度外迁的趋势。而这种梯度外迁直接把弱势群体排挤到城市边缘地区,主要包括收入较低、不能保证生存质量的部分户籍人口和大部分流动人口。而城市边缘地区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原本滞后,且地域相对较广阔,社会服务网络密度相对较低。近几年来虽有较大幅度改善,但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同时,边缘地区人口增长的弹性较大,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很容易引发聚集效应,提供一些低层次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流动人口聚集的态势,形成循环效应,这都会加大社会服务机构的负担。随着弱势人口外迁,必将导致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加速度更快,对社会服务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社会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第六,低端产业聚集流动人口,区域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尽管近年来xx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成为带动xx市整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面临着 年奥运会的到来,xx市一般服务业和建筑业对劳动力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能够给流动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动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等原因难以进入高端产业,大量的低端产业存在,为xx市流动人口的聚集提供了生存最基本的经济条件。从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结构来看,绝大部分流动人口仍然聚集在低端产业。根据xx市XX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流动人口中有49.2%为商业、服务业人员,26.7%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这两部分职业就囊括了3/4以上流动人口。

四、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调控的政策建议

适当优化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已经是影响首都人口发展目标实现的一项急迫任务,同时,能否合理、有效地调控流动人口地区分布也是影响到xx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按照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xx市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思路,合理调控xx市流动人口规模的政策框架不仅要关注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还要重视对区域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调节和优化。客观地讲,优化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因为这项政策不仅与区域流动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密切相关,还与区域制度安排、出租房管理、产业结构升级等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制定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宏观政策必须拓宽思路,从长计议:

第一,以行政调控为主导,探索新时期首都宏观协调区域人口合理分布的行政、法律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确保首都人口、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尽快制定对各区人口规模、结构、分布以及人口管理和服务的长期、动态、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强化对区域流动人口的调控,强化政府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宏观调控力度。

第二,以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规划对协调区域人口分布的导向性、科学性、前瞻性的作用,促进人口要素、公共资源、自然资源在区域内部的合理配置。要尽快制定区域人口发展规划,将区域人口发展规划切实纳入各个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人口规划与产业规划、就业规划、土地规划、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作为合理引导人口分布的重要举措加以高度重视。尽快建立并实施与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尤其是流动人口)相关的人口规划目标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人口规划目标的前期和中期评估,确保人口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以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为契机,采取有效的调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市场资源配置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引导和配置作用。按照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对四个功能区的定位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即在核心区大力发展疏散人口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以高端产业主体的第三产业;在拓展区积极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文化、科技以及现代服务业,坚决限制低端产业的膨胀和发展。

第四,以出租房屋管理为突破口,重点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出租房屋的市场监管力度,并尝试性地推广居民证制度。按照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做好对城中村的改造规划,近期重点做好中心区的城中村改造,并采取有效的途径逐步提高城中村的居住标准,从而改变城中村人口居住过度聚集的局面。要严格控制城中村的出租房屋总量增长,动态监控其出租房屋的结构变动,重点清理违法出租房屋的现象。在试点地区逐步推广居民证制度,积累经验,再加以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以便完善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第五,以动态监测为依托,强化对区域流动人口规模、素质、结构与分布的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的区域流动人口规模、素质、结构与分布的动态、权威、统一的综合数据采集系统,并对此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加强对区域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动态监测。以上述人口信息数据为支撑,构建首都区域流动人口规模、结构与分布的长效预警机制,强化人口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做好基层依法治理业务工作的几点认识

各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的办公厅室设在司法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副主任,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法制宣传科承担。法制宣传科人手少、事情多、责任重。人手少:多数单位只有科长一个人,少数单位两个人,个别单位三个人,里外上下忙得团团转。事情多:不仅承担一个区域政府的社会法制宣传职能,还要承担区域法治化建设办公室的职能。尤其是作为依法治区县办公室,承担区县委对一个区域法治建设办事机构,日常事务很多。责任重:要对区县依法治理工作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要为党委和领导当好参谋,谋划好一个区域的法治工作全局。因此,要当好司法局的法制宣传科长比较难,要当好依法治区县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就更难,同时当好这“两个科长” 尤其难。 如何当好区县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起码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努力。     一、要摆正位置,认清职责。     “位置”与“职责”是联系在一起的,摆正位置才能认清职责。“职责”又是与工作“思路”联系在一起的,认清职责才能理清思路。理清工作思路对法制宣传科长来说非常重要。理清了工作思路,才能在繁杂的工作头绪中“拎得清”哪些属于更加重要的工作;才能面对工作尽快形成具体的落实办法。     一说到“位置”,有些人就认为只有领导才有的,其实不然。“位置”不是领导特有的,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有自已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工作“岗位”。认识“位置”的目的在于扮演好“角色”。法制宣传科长的“位置”主要是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区域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组织者;二是区域法治建设领导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与区域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实际上是两个“位置”、两种“角色”,两副担子一肩挑。     两个“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和要求。但是,两个“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1)在工作内容上,普法是依法治理的基础,依法治理是普法的发展。(2)在社会职能上,作为普法,主要是面向社会层面;作为依法治理,主要是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3)在组织机构上,作为普法是主管机关,直接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依法治理,是党委和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主要是当好参谋和助手,并不直接面向社会。     二、要热爱法治,自勉自励。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区域法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繁杂艰难的社会工作。一是法治建设在我们国家属于建设性工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需要培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需要渐进完备,执政党与政府转变执政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过程,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法治机制的生成需要不断完善。处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具体法治工作,既有实际推动上的阻力,也有理论创新上的艰难。二是法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区域法治工作既有全国法治水准外部环境制约,也有区域内法治诸环节、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三是全国既没有一个高规格、有权威的领导机构,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地方法治领导机构和推进模式,不能形成有效互动,推动力量不大、推动效能较低。但是,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复兴唯有功走法治的道路。这就需要大批的有志有能、不计个人得失之士。所以,作为区域法治领导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必须热爱法治事业,不计名利,甘于奉献。     因为现阶段法治工作的艰难特性,当好法制宣传科长,做好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还必须做到“四勤”。一是做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一个区域的法治化建设,既有空间上的特定性,也有时间上的特定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必须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从前人和外地的经验中吸取养分,启迪智慧,特别要研究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学习前人和别人的东西必须要联系本地区实际,针对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遵循学习的规律,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做到“勤于工作、勤于总结”。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向别人学习,更要注重通过实践向自已学习。实践是理论之源。区域法治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就必须要有“摸着石头过河” 的勇气和智慧,既要运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实践,更要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创造理论也有规律,其基本的就是善于对“工作”进行及时的、深刻的 “总结”,善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三、要抓住特点,摸索规律。     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做好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长,也有一些基本的、共性的内在要求。     (一)思考问题取“高位”。作为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实际上承担着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是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承担者。其工作应是向区县委和领导小组负责,而不直接向社会负责,是党委、领导进行区域法治化建设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应该做到“忧党委、领导所忧,思党委、领导所思”,要从区域法治化建设的全局着眼,谋划推进法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跳出法治看法治”,正确把握法治与中心工作、法治与其它工作的关系,提出党委、领导中意的意见,谋划出符合区域整体形势的规划,组织开展好有利于全局发展的法治工作。     (二)协调各方舍“本位”。作为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大量的工作是“协调”。“协调”中内涵着“组织”,“组织”离不开“协调”。善做“组织”工作必是将“组织”寓于“协调”之中,善做“协调”工作必是通过“协调”最大限度起到“组织”的效用。做好“协调”工作,最忌本位主义,不要过多考虑本部门利害得失,要在谋取区域法治建设的成效中凸现出部门工作地位;做好“协调”工作,也不要“拉大旗作虎皮”,以势压人,招人反感;做好“协调”工作,要着眼考虑全局利益,也要尽量选取能够兼

顾部门、单位利益的角度,因为,全局利益具有感召力,部门和单位自己利益具有同心力,容易取得更好的“协调”的效果。     (三)指导督促要“到位”。认真履行法治实践中的指导职能,是作为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法制宣传科的一项重要职责。需要指导的机关部门和其他单位,都是与司法行政要么平行、要么不相隶属。但是,这里所说的“指导”,其身份不是司法行政,而是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身份虽然合法,但毕竟是非常设机构,工作推动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履行其“指导和督促”职能时一定要把身己摆上位置,要“到位”,不能“弱化”,更不能“虚化”。只有坚持把工作做实,指导和督促的职能才能得到强化,法治建设的效果渐显现,反过来又为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指导和督促”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更好基础。     (四)具体工作不“越位”。依法治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一个地区党委和领导推进区域法治化的办事机构,其职能十分明确,即“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责任的方向是向上,工作的性质是宏观而非微观,不能去做本应由各职能部门去做的工作,不能干扰司法、不能自行执法,也不包办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自身的法治建设,否则,就是越权、“越位”。这一点,无论是从工作实质上,还是从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都应禁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科研,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峰峰矿区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峰峰矿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     王立强  邢淑萍  李现芳

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自“十五”期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逐步规范,得到了健康发展。教育科研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科研成果逐步扩大,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真实地了解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准改进对策,进一步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全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对象为全区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区及管理区内中学,共计37个单位。

一、现状描述

(一)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情况

表1  学校“十五”以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情况表 年度

“十五”

(截止XX年)

XX年

XX年

单位

n

%

n

%

n

%

高中(含进修学校、职教中心)

7

20

25

37.9

23

54.8

直属中学

8

22.9

15

22.7

6

14.3

直属小学(含特教)

13

37.1

11

16.8

3

7.1

直属幼儿园

0

0

3

4.5

2

4.8

教育管理区

4

11.4

3

4.5

4

9.5

管理区内中学

3

8.6

9

13.6

4

9.5

课题数量合计

35

66

42

图1  学校“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情况对比图

从表1和实际立项课题的级别可以看出,从到XX年整个“十五”期间,全区中小幼单位共承担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5项,区级课题没有。而的起始之年,在66项课题中,省、市级别的课题为30项,与“十五”立项课题基本相当,并且增加了区级课题。可以发现,我区学校在科研项目上已基本构建了省、市、区三级课题网络,这反映了群体科研的开展并为之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中,XX年度立项的66项课题中,直属中小幼为54项,占81.8%;教育管理区及区内中学为12项,占18.2%。XX年度立项的42项课题中,直属中小幼为34项,占81%,教育管理区及区内中学为8项,占19%。总体趋势是直属学校立项的课题多,管理区及管理区内中学立项的课题少,分布不均衡。   表2  XX年度学校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立项情况表

高中(含进修、职教)

直属中学

直属小学(含特教)

直属幼儿园

教育管理区

管理区内中学

合计

n

53

24

26

1

46

32

182

%

29.1

13.2

14.3

0.5

25.3

17.6

100

高中(含进修、职教)

直属中学

直属小学(含特教)

直属幼儿园

教育管理区

管理区内中学

合计

n

53

24

26

1

46

32

182

%

29.1

13.2

14.3

0.5

25.3

17.6

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XX年度学校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立项的182项课题中,高中为53项,占29.1%;直属中学为24项,占13.2%;直属小学为26项,占14.3%;直属幼儿园为1项,占0.5%;教育管理区为46项,占25.3%;管理区内中学为32项,占17.6%。

(二)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情况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4027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XX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XX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XX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