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乐古镇游玩路线(最新20篇)

浏览

4200

范文

368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对以往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改进作风、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疲劳思想和厌烦情绪,将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认真对待,切实做好准备,积极开展工作。要牢牢把握“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性”这条主线,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院在院务公开,重大事项公开等方面有很多做法都是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不必走群众路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于群众,见识多于群众,没必要花精力、费时间征求群众意见。二是不少党员干部不愿走群众路线。害怕吃苦,不愿辛劳,没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部分党员干部不敢走群众路线,不敢正视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意回避群众意见,掩饰矛盾和问题。四是许多党员干部不会走群众路线,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多层次的利益需求,缺乏解决的办法。

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党员干部个人宗旨意识淡漠、利己思想严重、务实意思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也有群众素质参差不齐、群众诉求日趋多元、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等客观原因,还有体制机制制约的因素。在体制机制方面,践行群众路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是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党员干部学习被动应付,学用脱节。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制度偏向于“应该做什么”,而没有规范“应该如何做”,缺乏可操作性。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没有形成层次合理、权力配置均衡、内部协调耦合、链条环节承续的制度体系。三是体制创新滞后。学院中层干部是联系学院与群众的纽带,但中层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忙于应付与目标管理有关的工作,对联系服务群众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督机制布健全。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标准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测评标准,监督运作不科学。

二、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全面提高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一要总体把握活动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实”就是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是要严明纪律,树牢正气。二要深化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党的宗旨、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党的奋斗目标进行教育宣传,真正触及思想、触及问题,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化解“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目前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增进活动开展的共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劳动节游玩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草莓,想必许多人都和我这个小馋猫一样,眼前立刻浮现出它那诱人的身姿——翠绿叶片托着心形的果子,红嫩耀眼的外衣上均匀地点缀着无数个黄色“小芝麻”。那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不妈妈刚刚买回一些草莓,我便急不可奈、自告奋勇地嚷着:“我来洗草莓!”要求我多自己动手的老妈自然是欣然接受了。

不过,洗草莓可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由于草莓生长的比较低矮、果实细嫩多汁,很容易受病虫害,所以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农药,所以鲜嫩的草莓上会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残留物,可是草莓表面比较粗糙,而且皮很薄,洗不好不是洗不干净,就是把草莓洗破了,要洗好草莓还真有不少学问呢!

我先拿一个盆子接了半盆清水,然后把带着草莓蒂的草莓一个个放进清水里浸泡,好除掉草莓上的一些农药。千万别以为我不摘草莓蒂就放进水里是懒,这样做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把草莓蒂摘掉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从果实的根部进入到果实内部,不仅达不到去除农药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十分钟过后,我轻轻地搅动了几下草莓,小心翼翼地把草莓捞出来,再换上半盆清水洗了洗,然后逐个摘掉草莓蒂,放进妈妈帮我备好的淡盐水里浸泡,好杀灭草莓表面残留农药和有害微生物,也可以放进淘米水里浸泡,因为淘米水是碱性的,可以进一步清除酸性农药。

五分钟后,我把洗净的草莓捞了出来放在盘里,上面撒了些白糖,等了一小会儿,我就开始享用这些清香甘甜、营养丰富的草莓了,那味道、那感觉,嘿嘿,太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迪拜游玩心得8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此刻,我正在电脑前看着春晚,养精蓄锐,因为我知道,迎接我的将是长达五天的迪拜旅行。

我头晕眼花地坐在飞机上,天啊!我已经乘了四小时的汽车了,还要坐十小时的飞机。真是万幸中的不幸啊!

下了飞机,我眼前一亮,果然是热带地区啊,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阳光明媚。似乎能把人的心灵都洗亮了似的,我之前脑火的心情一扫而空。

我们这个团有三十四人,两个导游,一个地陪像王祖蓝,一个全陪像王宝强,很滑稽。司机是个外国人,很热情。到了这以后,我还一直都是乐呵呵的。

今天到了之后是当地下午二点。所以时间不是太多,我们赶紧到达了第一个景点:迪拜博物馆。很有物色,它的围墙是同沙子和贝壳一起筑成的,刚到门口就有两个大炮,这里面还有炮弹呢!走进大门,是一个古老的住宅,里面有一个天然空调,它用几块布包住四周,在中间连一个“米”字,放在头上,可以在沙漠减二十到三十度的气温呢,比空调还厉害。这里有卧室、客厅、储物间,可没有厕所。然后我们又进了一小屋,这是一个商业街,模仿了古迪拜人的生活,虽然都是蜡人,但是那些商品都是真金白银哦。我和妈妈打趣,要是有人到这偷东西,肯定会满载面归!

之后,夜幕将临,我终于来到了迪拜著名帆船酒店,十分梦幻、豪华。这里是朱美拉家族所属的,走进去,哇塞,动态的喷泉不断转换姿态,两边是梦幻的水族箱,到二楼还有喷泉,真是好美啊!  水柱由远而近,形成一个个圆形,有时像像鱼一样跳跃,越来越快,越来越美,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我们随着中文管家听完讲解后来到了房间。

刚进门,我就惊呆了。哇!太大了,妈妈告诉我,这一个标间有一百七十多平方,有两层,面朝大海,可惜现在是晚上,看不到海景。里面的设施十分现代化,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各种电子设备。还帖心地准备了咖啡、奶茶、热可可、水果等各种食品,地上铺着地毯,放着沙发,贵妃椅,可以让我在上面懒洋洋地躺一会。卧室不大,却给人很温馨地感觉,以便我沉沉睡去,明天早点醒来,让我好好欣赏一下海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云南和顺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08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也是云南著名的桥乡——和顺乡。

既然,能够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称号,呢么!和顺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的和顺乡,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儿,田园牧歌式的美丽风光可谓是,随处可见。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其次,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型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而且,他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云南著名的侨乡。所以大家不难看出,这里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他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动的古镇”。

再次,摄影方面,如果您使用得时电子快门相机和干电池电源电子闪光灯,就一定要准备好新电池,以便及时更换,因为气温低得旧电池无法充电,会影响相机和栓光灯得正常启动,同时相机要尽可能得不要一直裸露在严寒中,放在衣服里,拍照时再拿出来,拍完马上放回,以免损伤相机得使用寿命,更换胶卷时,应尽量再室内,拨卷时也要注意严寒之下胶卷变得十分脆,用力过猛会拉断或撕裂。以冰灯,冰雕等各种景物为北京拍摄人物纪念照时应该使用闪光灯。

现在呢!请各位往车窗外看,位于盆地中的乡镇就是和顺乡。小镇群山环抱,远远望去,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连绵一二公里。说话间我们以到达目的地。

走进和顺之前,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和顺顺河”牌坊。牌坊的背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仁里”两个字,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除了此之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红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_年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

踏进和顺的青石板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历史的光阴。据考古材料证实,明代初期,经和顺人几个大姓的始祖以军职屯守此地,便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大家请看在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亭子它叫雨洲亭,是乡人为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体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题写的亭名牌。看过雨洲亭我们继续前行,在入村道路的中段,建有一座造型古朴的亭子,亭子四面有门洞,亭内设有长凳,这便是公路人避雨、歇脚纳凉的风雨亭。在风雨亭的旁边就是绕村而过的小河,在小河之上呢有两座石拱桥,因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

南美州国家的人民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信仰天主教,因此去南美州旅游可以看到巨大的神像。在里约热内卢有著名的耶稣像,他所在的科尔科瓦杜山被称为基督山;在圣地亚哥有著名的圣母像,她所在的圣克里斯托瓦山被人们称为圣母山。这两座神像都成为两座城市的地理座标,也是去巴西、智利旅游的人们必去参观的地方。

在双虹桥的旁边就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清朝末年,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1920_年和顺旅缅华侨又组织“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阅书报社”。1920_年“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居高临下,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一、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全钢混泥土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书》,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听到这儿您是不是会忧心的叹一句,不愧“珍藏”啊!管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们;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秘书长李曰垓先生。云南大学副校长,名传滇中的教育家寸树声先生,除此之外,还有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也是腾冲和顺乡人。除此之外,在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文昌宫,文昌宫不仅是和顺“文治光昌”的象征,而且还表现了和顺人儒商并重的传统。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历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和顺文化的摇篮,也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现在,益群中学已改为公办,另觅校址,文昌宫便作为当地群众文化和健身活动场所。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提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的8个举人、403个秀才的名字。文昌宫是和顺洞经会的活动基地。洞经音乐于清代乾隆年间传入和顺,是和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对陶冶情操,淳化民风,曾经起过十分有益的作用。现在这里有腾冲神马艺术展、古法造纸表演、和顺“申魅”展。

出了文昌宫,我们来到了滇缅抗战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建于20_年,时值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由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公司与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合作,将段生馗用二十多年精心收藏保管的滇缅抗日文物七千余件,于当年“七七”抗战纪念日开展。博物馆的馆址选择在当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一进大门就见到醒目的和平鸽雕塑。雕塑的原型是当年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用炮弹壳做的和平鸽,这件文物是中美共同抗击法西斯、赢得和平的见证。博物馆分为七个部分:一、山河破碎;二、悲壮远征;三、沦陷岁月;四、日军暴行;五、飞虎雄鹰;六、剑扫烽烟;七、日月重光。请各位依次参观。

参观完抗战博物馆我们继续前行,和顺之所以这样富有,得益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路是财富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外交之路、宗教传播之路……从古代长安经河西走廊,横跨亚欧的商道,我们称之为北方丝绸之路。而南边的这条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多年。两条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就是马匹。马帮的首领叫马锅头。这座雕塑群就是山里人走向城外的写照。两千多年来,马锅头带领马帮,驮来了域外的物质与文化,驮去了中国的物质与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而要带领好马帮,马锅头必须要有智慧、勤劳、勇敢、守信用,这就是马帮精神。走进马帮博物馆,马帮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反映的是大马帮的历史;第二部分讲南方丝绸之路上腾冲重镇的变迁。而这里是走夷方馆,为了生存,和顺成年男人一定要走出去闯荡,成就一番事业。走到哪里去呢?走夷方了。夷方是哪里,就是缅甸、印度,当时和顺称这些地方为“夷方”。

了解完和顺的马帮文化,我们沿着火山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不妨去拜访一下古老的民居。和顺古镇有1千多户人家,其中清末民国初年的老宅子有100多栋。和顺较具规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筑风格的,这里的古民居,有“三房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近代还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和顺民居之一的“弯楼子”。它的墙壁是沿巷道的曲线修砌的,所以人们形象的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的雅号,也是清代道光年间创办跨国商号“永茂和”李氏家族的代称。现在“弯楼子”已辟为“民居博物馆”。沿着村边的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刘氏宗祠。在和顺共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宗祠,这些祠堂就是供八大姓祭祀祖先的地方,建筑风格各异,建造时间不一,大都气势恢弘,古色古香。而刘氏宗祠,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处。看完古民居,大家或许注意到,我们走来途中,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江南水乡风貌的洗衣亭,那是当年“走夷方”的男人们为留在家中孝敬公婆,抚养子女的女人们修建的,以便她们洗衣洗菜的时候有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

带着和顺男人对老婆的疼爱之心,我们就走进眼前这座故居,了解一个真实的和顺男人——艾思奇。艾思奇(1910—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是主席的哲学顾问。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云南辛亥起义之志士,曾任云南护国军秘书长,著名的《讨袁檄文》就出自他的手笔,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而他的叔叔,李曰基则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曾是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又擅长洞箫古琴,曾被誉为“海内第一音乐家”。还有艾思奇的哥哥,李生f是一个才华横溢、思想激进的人,曾是早期中共地下党员,而后一生贡献地方文化教育。这四人在和顺被誉为“李氏四杰”。

现在我们走到的就是万寿山的脚下。大家抬起头来看一看,那闪闪发光的就是琉璃瓦。也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还有那八角宝塔耸立在半山腰上。

20_年清明节期间,艾思奇的骨灰安葬在他的家乡和顺后山,永远长眠于此,墓地全部用火山石镶砌而成,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墓地题字。而故居大门内屏风上“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是主席主席对艾思奇一生的高度评价。

各位朋友,游览到此结束!

好了,现在请各位游客自由观赏,请大家要注意安全、爱护文物、不要乱扔垃圾,请大家下午四点三十分到十七孔桥上集合。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时候,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群众路线教育四风问题自查报告剖析材料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群众路线教育四风问题自查报告剖析材料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发〔〕4号)、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39条实施办法的有效落实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根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觉开展自我分析检查,分别针对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排查,现根据个人实际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时刻提醒自己党的群众路线之意义重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经常性工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是推动我乡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理论水平。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理论指导做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三、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进一步转变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问题到群众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端正党风,端正政风,廉洁勤政,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力求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党性。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感情上贴近群众,顺应民意,为民谋利。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上虽有一定提高,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提升,但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检查,还有不足的方面: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徽的三河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就到了丢掉水乡古镇的东大门,大家请看那座高大的牌楼,上面书写着大捷门三个大字,它是为了纪念太平天国在这块土地上勇战湘军,大获全胜的历史功绩.1858年11月太平天国次陈玉成,李秀成根据计划,围捷三河,全歼湘军精锐李继宾部六千余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第二年,也就是陈玉成二十二岁那年,他因战功显赫而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在三河,人们习惯于把三河大捷时陈玉成的指挥部称为英王府.将通往英王府的这条路称为英王路,前面就是英王府,大家可以进去自由参观一下.

在英王路的斜对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它就是万年台,清朝咸丰年间,三河建有两座万年台,前者为师傅所建,后者系徒弟所造,他们两人建万年台时,约定都用八根柱子,谁知第二年,师傅用偷梁换柱法,将柱子抽去四根,仅留下四根,所以城隍庙的万年台只有四根顶梁,看上去十分精巧,雅观,造型超过了他徒弟所建的大王庙万年台,此万年台系后重建的.

大家向右走,现在大家来到的就是古西街.街道不宽,全是青石板铺就的路,两侧民居多建于明清时代,古西街原长五百来米,曾号称五里古街.三河镇在古时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具有水乡交通便捷的优势,使这里的商品经济一时得到空前的繁荣.

三河街多,巷子也多,大小巷子26条.在众多的巷子中,最著名的要数我们眼前的一人巷.因为它是三河最古老最悠长的深巷,进出只容一人通过.一人巷的尽头有间民房,曾经是杨振宁博士客居的地方.杨振宁博士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一九三七年二一月,合肥沦陷,杨振宁随母亲到三河读书,就客居在这间简陋的民房内.

三河街多,巷多,桥也多.三县桥是古镇三河现在古桥中历史最久的一座横跨小南河上,位于古镇的中心,成为连接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纽带,所以称为三县桥,当年建桥工世十分讲究,一块块桥石用糯米,加鸡蛋清熬成的浆灌缝.牢牢的粘结在一起,相传这座桥是位包和尚化了半辈子缘才修建成的.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浏览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们一同去品尝三河的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567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__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1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__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geming期间改为geming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__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16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ren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2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ren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wenge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朱家角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20xx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20xx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20xx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

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20xx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0xx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0xx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

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xx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_上海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126 字

+ 加入清单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导游词范文

枫泾古镇是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20xx年历史。枫泾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一)

欢迎大家来到上海枫泾古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制作。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药房(药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药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人也可以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二)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文化特色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古代建筑

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 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淳朴民风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三)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 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以下是关于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

我们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国画院的院长,他的祖籍在我们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岁时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现在已被上海市列为市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发是国画大师,而他的祖上三代则是我们枫泾当地的医生,所以我们现在来到的第一间就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行医的一个诊所。大家请看墙上所挂的这块行医牌,它是程十发先生祖上三代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所写的就是“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早在清同治年间,程十发的曾祖父程思斋为避战乱举家来到枫泾,开了这家诊所,他悬壶济事,行医尽善,因此人们把这小小的诊所称颂为“壹室带来太平之坊”。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 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大家请看这边的天井里有一个月亮形的石雕,其实它就是母亲怀抱孩子的造型,因为在程十发的《丹青蕴情》一书中写到了这么一句话:“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这个石像正体现了程十发的这句话,也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我们枫泾地越江苏和浙江,积淀了深厚的吴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边的祖居不仅保留有当年的正厅,还有在二楼的当年主人的卧室,但因为考虑到整个房子是木结构的,为了安全,二楼暂时还没有开放。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先到后院的三釜书屋看一下,在书屋里不仅有当年主人的画室,还有程十发较为详细的一些介绍。

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门楣上刻有“三釜书屋”四个轻灵飘逸的大字,这是程十发的手迹,“三釜”的立意有两层,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程咬金了,而“三斧头”乃是程咬金的绝技,将自己书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头的本领,显示了程老虚怀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锅之意,三釜意为大、中、小三锅,这三只锅子好比国家、集体、个人,只有大锅满了,小锅才有份。程十发先生用“三釜”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立意高深,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可谓独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发先生爱国爱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在中央的这张书桌就是少年时程十发用过的实物,在这张书桌上,少年时的程十发曾洒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终成为了一代国画大师。

大家再往这边看,在墙上挂着的是“三釜系万钧”五个大字,此句意义深远,“三釜”乃“三釜书屋”,“钧”乃是一个重量单位,意思就是三釜书屋包容万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这位国画大师成长、成名的过程,就请随我到“三釜书屋”的二楼看一下。

在这边的二楼,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个版块详细介绍了程十发成长、成名的全过程。大家请看,这张大幅照片是20xx年9月程老在古镇牌坊的留影。程十发父亲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医,与西塘姑娘丁织勤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也就是在1920xx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发),取名程潼,小名美孙,既程子美孙子之意。后由师长改为程十发。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张子固的侄女张金琦考入上海美专专科学校,成为程十发同窗好友,后与程十发结为连理生下长女,取名程欣孙。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1977年9月12日,受当时左的思想的干扰,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家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鼓励当地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xx年3月,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又一次回家乡。时隔两个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回顾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自己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作了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 戏 台

以前枫泾因为南、北镇分治,从明代开始,镇上就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位于南镇,叫南城;一座位于北镇,叫东城隍庙,像这样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堪称江南一绝。

我们的古戏台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面开阔,而且景色优美。古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八月初二,这边的东城隍庙就会举行庙会,古戏台上开锣演戏,收成好的年份,庙会戏要延续七天之久,那时,商贩、戏班、杂技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显得十分热闹。

在枫泾旧志中还有一出看戏民众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事情发生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自从我们枫泾的旅游正式开放后,古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传统的戏曲节目在此演出,游客如果有兴趣的便可以在这边驻足观看。人民公社旧址

人民公社旧址,它是我们上海近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里面不仅有当年所使用的办公室,在后院还有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挖建于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飞机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丰富,请大家随我到里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0xx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 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到三百园内,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百灯馆。百灯馆的题字也是由漫画大师丁聪所题写的。在我们的馆内陈列了上百件的灯具,楼下展示的是有关灯的故事,楼上展示的则是灯的历史。像这只根据原样加工放大的煤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海,以后迅速在各个城镇和乡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蜡烛和豆油灯。直到解放后,我国电力增强,这种灯才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成为见证那一段历史的实物。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我们枫泾以前喜闹元宵的场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汉朝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枫泾镇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表达“丰登好年”的喜庆祝愿;青年与小孩提着各式的灯笼走街串巷,城乡民间文艺团体纷纷上街表演舞龙灯、串马灯、打莲湘、荡湖船等节目,街上人群攒动,欢笑声和丝竹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这个场景展示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走的和平街过去喜闹元宵的盛况。

三桥景观

这就是我们枫泾的另一道风景线——枫泾三桥。大家可能知道,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我想我们的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风泾。我们看到的清风桥、清风阁也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员外郎。

桥湾里、施王桥、施王庙

走到这边的桥湾里,正好体现了我们江南水乡古镇的三大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走在幽静的古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一种享受。

在我们前面的这座就是施王桥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部下,在岳飞遭秦桧迫害致死后,他就去行刺秦桧,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桧所骑马的腿上,行刺没有成功,而他却被五马分尸。在民间关于施全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在行刺秦桧未果后,就隐居来到我们金山一带,因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他死后当地的百姓就自发筹集银两为他建造了施王庙。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施王庙了。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20xx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xx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丁聪漫画陈列馆

这边的第一间就是前言厅了,丁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20xx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在发表漫画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讽刺漫画作品至今仍在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在墙上的左右两边就是丁聪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画的两幅代表作,左边是丁聪在1944年画的《现象图》,形象勾画出了抗战后期政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社会的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右边则是丁聪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它描绘了在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性质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956年丁聪总算有了个家,可幸福的日子还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丁聪才得以翻身,但那时大好的年华已过去20xx年,此时他已63岁,他曾戏说:“人家60岁下岗,我是63岁才上岗。”这一幅就是丁聪以四人帮为素材所画的一幅作品,应该说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的。

这里的第一、第二间展室展出了丁聪的部分讽刺幽默作品。丁聪喜爱笑话也爱听笑话,所以他选择部分古代、现代笑话配以漫画与读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与丁聪再次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颜犹如昔,奋笔斗猛人。”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们间的爽直友谊,而且对丁聪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文革期间,丁聪没条件发表漫画,他就以一种“交保险”的方法给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牛天赐传》等,还为鲁迅、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名作绘过插图。所以我们要看的第三个展室就是丁聪所画的一些名著的插图。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四)

一、古镇牌坊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古镇的牌坊了。历史上,枫泾古镇一半属江苏,一半属浙江。原先有两个明显的分界标志,一个是西边的界河,另一个就是这东边的牌坊了,这座牌坊就是在原来分界牌坊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再现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理区域。

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枫泾”二字,是国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整座牌坊高12米,宽14米,三间四柱,十分挺拔优美。

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着精致的传统花纹,四根冲天立柱上前后悬挂着四副镏金字联,内容集中反映了枫泾的历史、人文、土风民俗,让游客一进门就对枫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有个简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鸿著的开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对联的全文是:

发祥晚唐扬名元明毓秀钟灵沧桑久历

食货四方衣被天下商旅云集佳境重来

此联集中反映了枫泾历史上既是文化名镇又是商贸重镇的双重地位。她最早兴起于唐朝晚期,到元、明时,枫泾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镇。由于棉纺织业的兴起,枫泾在明清时期已是与松江、魏塘、盛泽等齐名的棉纺织业重镇,共享“衣被天下”的荣誉。当时盛产的枫泾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来枫泾采购,一派繁荣景象。

正面第二副对联则集中描写了枫泾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清泾似练满城瑞气出芙蓉

万枫如丹一天秀色连吴越

联内嵌入“枫泾”二字,并点出了古代枫泾一镇跨吴越两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称“芙蓉”。

牌坊背面相应的也有两副对联,中间一副是:

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状荷叶依连五邑

宣公贤良学士天官蔼声名播扬四方

上联一口气道出四个枫泾镇别名:白牛、清风、枫溪、芙蓉。白牛是枫泾最早的名字,因地处白牛荡得名。相传一位船夫在荡中撒网捕鱼,曾见荡中有一头金链锁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对联上方的白牛头也反映了这个传说。到了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隐居于此,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又称此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之后又演变为枫泾。后半联说的是枫泾镇形似荷叶,周边与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处金山,故称“连五邑”。

下联主要写古镇枫泾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唐代有宰相陆贽(宣公),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贤良),明代有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曾做到学士、天官职的谢墉及近现代陶芑生、顾水如、朱学范、丁悚、丁聪、程十发等名人,他们的美好名声远扬四方。

背面两侧边柱上的对联全文是:

南北峙分历经五朝终归一镇

古今融汇垂信八极长治万年

说的是古镇枫泾历来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北镇属江苏松江,一镇南北分治,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才统归一镇。尽管南北分治,但枫泾繁荣的商业经济,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终融汇一体,流传光大。

各位游客(领导、朋友),现在大家即将步入我们古色古香的老镇区,大家看这座精巧雅致的门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门头正中刻着“唔呶喔哩”四个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枫泾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我的家里的意思。这个门头是我们镇上的迎客门,走过它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古镇区。大家再看一下这两边墙上刻的两幅顺口溜,它表达了枫泾的饮食文化。因为枫泾水网遍布,河道纵横,是鱼米之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每个月都可吃到新鲜的水产,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厌,暴子弯转六月红”的拉司和弯转,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拉司学名叫蟾蜍,别名叫望天鱼,俗称为癞蛤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据说初夏吃拉司,不会生痱子,拉司肉质细嫩,可红烧、可清炒、可椒盐、可熏烤,特别是熏拉司,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枫泾的一道名菜。弯转其实就是河虾,那弯转是我们枫泾人对河虾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大家知道新鲜的河虾烧熟后就会自然的弯曲,因此得名。

二、长廊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我们知道江南水乡是河多、桥多、弄堂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最有传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这条弄原名金家弄,全长50多米,据说是古代姓金的两兄弟分家产时开的一条分界弄,所以特别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两人对面行走要相互侧身才能过去。在旧社会,有一些浪荡子特意等在弄口,见有女人迎面走来,就走进弄堂,乘机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吓得女人不敢走这条弄,摸奶弄的别名从此叫开,时间一长,人们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后来定弄堂名字时,考虑“摸奶”两字实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还有个故事,相传有个地痞流氓,叫癞头阿三,最喜欢在莫乃弄调戏妇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见一位身穿花布衫,头包花毛巾的姑娘走进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刚摸到这个人的胸脯,两只手突然被竹弓夹住,顿时鲜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来这个姑娘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名叫阿荣的年轻竹匠装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夹子绑在胸前来惩罚阿三。此时,阿荣摘下头巾,脱下身上花衫,连同花衫里的两只竹夹,往癞头阿三头上一罩,然后将阿三拖出弄堂,就在这里(廊棚)当着众多的父老乡亲揭露阿三的劣迹,阿三在事实面前,想赖也赖不了,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错,后来阿三被官府定了个“调戏妇女,扰乱治安”的罪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广大妇女对此拍手称快,并编出了“癞头阿三伸黑手,竹弓夹牢鲜血流,铁证如山赖不了,无可奈何低下头”的顺口溜。根据这件事,民间又称这条弄为莫奈弄,这个奈是无可奈何的奈字,这个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里胡作非为了。

各位游客朋友,在不远处的这座桥是泰平桥,它是我们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期,因为北面是城隍庙,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为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看长廊是最佳位置,一长排逶迤连绵的黑瓦长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在桥上拍照留念。

在这边还有一排美人靠,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戏台有演出,还可以隔河看戏,别有一番情趣。

三、东区火政会

走出长廊,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景点——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xx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xx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往这边看一下,这边陈列的就是当年镇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墙上挂的就是上世纪20xx年代所使用的手压式洋龙,它是我们整个展馆中历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当时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简陋的。大家再来看一下,这边地上有一台手推式的消防车,它是我们镇上上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这火政会里最先进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这台大马力轮式消防车,是我们镇上上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所谓的大马力轮式消防车也就是相对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这样一来救火就更为有效了。大家请看在我们上方还有一口警钟,因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讯设备落后,一旦镇上发生火灾就由第一个发现火警的人摇响这口警钟,并在邻里间鸣锣报警,由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大家看完里面的展品就请随我到东区火政会门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这艘消防船,因为以前枫泾水网遍布,河道四通八达,比公路更畅通,所以火政会根据需要,特意制造了消防船,船内安装了大功率的高压抽水机,一旦出现火警,立即开到了出事地点,启动机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艘船使用长达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后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馆所收藏。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艘船是根据原船进行仿制的。

好了,参观完了东区火政会,就请大家随我走一下我们古镇里最宽最高的一座石桥——泰平桥,我们镇上有一种说法,走过泰平桥就一生平安,所以来到我们枫泾一定要走一下这座桥。下桥后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

5篇有关上海枫泾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游客好:

啊,微风吹在脸上好舒服,知道是什么气息吗?猜猜,青草味,桃花香,都对,都是上海的气味,上海的洋气,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关于上海的故事传说、名人名流、电视电影、文物古迹、在每个人心中,上海的形象就像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一样,万千风情各不同。

下面我就来描绘我心中的这款旗袍吧!

上海有着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自1843年,帝国主义列强进驻上海,形成了她海纳百川,中西交融的特色,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20xx年的金秋,身穿唐装的各国元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为什么忘不了?吸引大家眼球的,不仅仅是用上等的江南丝绸做成的唐装,还因为上海已成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大型港口城市。

21世纪的上海,处处呈现出繁荣与开放的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这些在电视上常见的建筑,是上海的装饰品,像张曼玉的珍珠项链和耳坠,再美再优雅的女子总是需要饰品来点缀的,所以,再繁华再热闹的上海,需要这些建筑来装饰,才引人入胜。有人说,看二千年的文化到西安,五百年的到北京,近百年的文化到上海。用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来形容上海的发展,大家没有意见吧!那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先属吴,再属越,后又属于楚。当时楚国大将黄歇治理河道有功,被封为春申侯,所以上海简称为"申"。公元前期220xx年,秦灭楚后,秦始皇带领丞相李斯还有他那败家子秦二世,南下巡视,看到上海一带物产丰富,交易繁荣,人丁兴旺,但是呢,人们只是在船上交易,还没形成城市。当时上海吴淞口一带居民多以打渔为生,聪明的渔民发明一种竹编的打渔工具"户",怎样形容呢!用竹子或木棍编在一起,围成方形或圆形,涨潮时,潮水会把鱼掀入"户"内,退潮时鱼儿就只能望洋兴叹,动弹不得了,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所以渔民就坐收渔翁之利,退潮时到里面去捡鱼了。我想上海人可能是守株待兔的农夫的后代,不好意思,开个玩笑,后来上海简称"沪"就这个原因,可为何加三点水呢?地球人都知道,"沪"乃水边人家用"户"打渔以后,上海渐渐由一个小渔村形成一个大的集镇。贸易港口,那时有18大浦,其中就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北宋后期,因松江渐渐变浅,在今天外滩到十六铺一带形成"上海滩"了。海上船只由上海浦开到旧城区的东面停靠,所以"上海"成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大家知道了"上海"是由"上海浦"演变而来的,有这么一句话,正反两面读都一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读读看。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产生了,上海被外国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国中有国,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冒险家的摇篮"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才被人民收回。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今天,上海已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的国际化的大都市。

这个大都市呀,面积为6341平方公里,户籍1600多万,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多人,真是人挤人呀!黄浦江把上海分成浦东和浦西两部分,浦东新区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发展的地区,我们将会在晚上欣赏她的美景。

为什么不说白天看呢?白天的上海只是高楼大厦,数不清的红绿灯灯,川流不息的车子,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给人的只是硬的、远的感觉。有这么一句话,雨西湖,雾重庆,夜上海,夜上海呀,周璇唱的歌,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里翻唱的---夜上海呀,夜上海!

当然喽,这个夜上海怎么看,有学问的,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了,为了帮大家全方位地领略上海的韵味,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海陆空"对上海进行仰视、平视、俯视。

海看呢:我们可坐上海外滩边的豪华游轮,游览浦东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远视对岸的金茂明珠会议中心,,把上海的璀璨刻录在眼中、摄像机里。

陆看呢:我们的好好司机会带大家绕市区一圈,看看夜色中的人民广场,上海歌剧院,到中华第一街南京路,可到新兴的商业街衡山路,近距离领略上海的万种风情。

空看呢:当然到金茂大厦88观光层了,先聊个关于金茂的小故事,关于申报吉尼斯世纪记录的,金茂大厦为全国第一,世界第四高楼,呈塔形的,有些像西安的小雁塔。总造价为南浦杨浦和明珠总和的1.5倍,高420.5米,国内外呢,有好3个攀援爱好者都爬到向金茂顶层了,也有第4个江西小伙子呢,夜里四点,硬生生地开始爬了,到了87层时,,精疲力竭了,7点10分,还是高高的起吊机把他给"拎"了下来。

真是多危险呀,他哪是那个料呀,就是猴子都没办法。此时,大家也许想,导游让我们去金茂欣赏美景,是不是也要我们爬楼呀?不会的,大家的安全就是我的安全,我们可在45秒内就到340米高的88层,因为我们乘坐的是世界上最快的最安全的电梯,到了那上面,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上海尽收眼底。这时你会感叹,上海真美呀,华灯初上的上海就像穿着晚礼服的张曼玉,流光溢彩灯火像她的宝石制成的披肩,咦,难不成是李湘送她的?李湘家好多哟!唉,耳听为实,眼见为虚,究竟如何,Lets go。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庐山游玩总结600字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庐山,乃五岳之一,景色秀美而独特,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

暑假我们便跟着导游,越过了如琴湖,穿过花径,绕过龙首岸,登上了险峰--锦绣谷.我坐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向远处眺望.眼前的视野是这样的开阔.映入我眼帘的,首先是一个葱茏的山谷,青绿色涂满了每一块岩石上,每一棵树木."这是锦绣谷导游介绍说.真是名不虚传的锦绣谷啊,山上山下,景色如画似锦.

当我们爬上五老峰时,就亲眼看见了那晨雾一般的云.我站在山边,偶一抬头,呀!头顶竟有那么多云在飘动.它们时而散得很开,被风一吹,立刻毫不规矩地舞动着,盘旋着;时而又报得很紧,牢牢的簇拥在一起,任凭风怎样吹也吹不开.一瞬之间不知有多少变化.这千姿百态的云在我头顶上组成各种图案,令人百看不厌.我又转过头,遥望另一种云:它们是那样宁静,自山谷袅袅腾起,又缓缓升高,始终是淡如烟,薄如纸.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谷.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美,也就在于它的神秘.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仙人洞.黄龙潭.三宝树......这些景色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在同一地方不同观看姿势,也就不同景象,我想这就是"远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吧.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叠泉,还没走进,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三叠泉像三条哈达,从百米峭壁上腾空而下.从山上落下来的水落入清澈的水潭里,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水潭里激起朵朵水花.顿时水浪翻滚,水雾腾涌,景色壮观.这景象无法形容,高山衬着一道白银,使我吟起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一阵微风吹过,把瀑布吹得如烟.如雾.如晨.如此奔放的自然美,令人赞叹不已.

在这样的游览中,我们怎能不为它歌颂?不为它赞叹?它的美,它的魅力,怎能让人们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川游玩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

成都熊猫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让公众了解濒危物种的状况、自然栖息地保护的必要性、人类的保护行为、圈养种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互动交流的乐趣等。

成都熊猫基地是国家授予的“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专门保护教育部门和专业、专职教育工作者的濒危动物保护机构,定期开展保护项目。我们是中国首家与外国就地保护教育专家合作,并在城市和边远农村开展保护教育的机构。我们已经设计了针对大学、中学和小学的保护教育教程,设立了年轻动物学家、志愿者、教师研讨班和季节性露营等保护教育项目,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

成都熊猫基地着重于推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大熊猫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标物种之一,其它物种还包括华南虎、小熊猫及金丝猴等。研究领域包括繁殖、营养、兽医及行为学等。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使我们能够为圈养物种提供最好的保护。此外,相关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研究成果同样可用于促进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管理。

一进去,我看到里面没有多少人,那我就放心了,因为没有人挤着排队了。我和爸爸妈妈跑着到了很多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和熊猫幼稚园了!

亚成年大熊猫别墅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熊猫,它趴在树杈上睡觉,过个5分钟就醒来,扭动一下它胖胖的身体,接着又沉沉的睡去。在另一面,又有着几个可爱的熊猫,一只熊猫它的嘴里叼着竹子一边慢慢的往上爬,每次不是竹子掉下去,就是他差点掉下去,他每次的失败,让我们大家都为它着急,对它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另外两只熊猫在用竹子搭成的平台上打闹、嬉戏。那只叼竹子向上爬的熊猫放弃了拖竹子,而是跑到两只正在睡觉的熊猫身上,试图把他们叫醒,这几只熊猫是多么的可爱呀!我们又奔波到熊猫幼稚园,有一只熊猫坐在草地上吃竹子,另一只熊猫向它走来,好像在说:“你怎么吃得那么香,莫非你的竹子好吃,我也要尝一尝。”

那只熊猫走到吃竹子的熊猫旁边开始抢了起来,结果被那只大一点的熊猫抢去了,他走到旁边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自言自语地说:“这竹子可真好吃。”它们吃完之后,便爬到了里面,他们又拿了一只竹子在那里抢,但是这回不是他们两个抢了,而是一大堆的熊猫来抢,他们像拔河一样抢来抢去,他们的爪子就像我们的手一样,灵活极了竹子脱离一只熊猫的手的话,他会再次扑上去,他们是在没有办法,只好每人都分一点吃了。

熊猫真是可爱,他们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憨态可掬,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懒”,但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刚生下来的熊猫幼崽。

成都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其中成都熊猫基地最好玩。

来到熊猫基地,我看见有的熊猫在睡觉,有的躺在草地上吃竹子,还有的熊猫在晒太阳,它们的样子憨态可掬,引得一旁观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中午,太阳暖洋洋的,大多数熊猫都在睡觉。熊猫睡觉的姿势各异,有的腹部朝天。用一另手挡住眼睛;有的趴在一角,一动不动;还有的竟然睡在了秋千上,我想:“它一定是玩累了就睡着了”哈哈,真可爱!你看,那只熊猫醒了,它用爪前轻轻地拍拍肚子,然后两腿一蹬,翻了个身起来,用爪揉了揉眼睛,好奇地望着人们,接着它迈着步子走到了草地的另一边,开始吃起竹子来,只见它一边吃竹子,一边直着身子盘脚而坐。这只熊猫可聪明了!它先用牙齿把竹子坚硬的外皮咬掉,再吃里面又香又嫩的竹子芯,看!它“嘎吱,嘎吱”吃得可真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劳动节游玩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节放了7天假,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所一妈妈带我到宁德市的太姥山和三都澳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些酸甜苦辣。这酸呀,让人感觉像是吃了没熟透的杨梅。在海上三都澳海上渔家私人餐馆里吃午饭时,一大碗刚刚上桌的香菇汤“呈现”在大家眼前。妈妈最先喝了一口,对这碗汤夸夸其谈:可是呢?另一旁却传来了尖叫声。怎么了?原来一位阿姨发现这碗汤上竟轻悠悠地飘着一只死苍蝇!大家吓得肉都麻了,没人敢再喝一口汤。

这甜呀,让人感觉像吃了糖果。第一,能到名不虚传的太姥山和三都澳旅行真是让人感到激动;第二,同学林麓竟和我在同一个旅行团里,我的心甭提有多高兴了。

这苦啊,真会让人苦得下梁都歪了。第一天傍晚,我们回到了旅店,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脚疼痛不已,一看,红通通的,颜色真不亚于太阳的灿烂。林麓称它为——“红包”。没办法,还有第二天要度过,我只好敖一天是一天了。

这辣呀,像是有人抓了一大把辣椒塞进我的嘴里。第一天刚刚来到太姥山脚下,倾盆大雨像天女撒花似的泼了下来,车子的玻璃窗顿时像笼罩着一层白纱,白茫茫的。是不是老天爷过于激动,看见我们就泪如雨下?

一点一滴的酸甜苦辣,组成了这次有趣的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桂林景点游玩后心得总结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学了《颐和园》这篇课文,我就对它充满了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零距离领略了它独特的美。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湖面上波光粼粼,著名的十七孔桥就架在昆明湖上,连接着南湖岛。桥墩上雕刻着许多石狮子:有的端坐着,似乎在望着桥上的游客;有的低着头,好像在聆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趴睡着,好像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形态各异!

过桥向前走,就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长728米,一眼望不到头,它一共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彩画,共有一万多幅,而且没有哪两幅彩画是相同的。彩画中绘画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看着这些彩画,我不禁赞叹起画这些彩画的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那座高大的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旁边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可以看见颐和园的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朱红色的宫墙、碧绿的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白塔……

颐和园不愧是首都北京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上海枫泾古镇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枫围乡(今枫泾镇外围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期间改为革命委员会。一直到1984年,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那红彤彤的宣传标语、极左的大批判专栏、让当时人崇拜的会议室、时髦的陈列品,……无不记载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辛酸历史。

民 间 剪 纸

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是由姚剑明先生个人所创作的,他1947年出生于枫泾镇,1963年在建枫中学毕业后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在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尝试剪纸艺术,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事时,他就一心扑在剪纸研究上,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纸艺术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领袖像通过粗细线条,体现形象,独具一格,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之后他便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先后创作100多幅剪纸作品,如《十美国》、《钟魁》、《十二金钗》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构思很巧妙,图案很细腻,他的作品和事迹也先后被媒体报道。三百 园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园了,它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谢家是书香门第,四代为官,谢墉、谢恭铭父子俩在清乾隆年间都做过大官,谢墉在当年位列内阁中书、吏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组织部副部长,这房子就是谢家以前在我们枫泾的旧宅。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三百园?这是谢家根据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来的,这表明谢家要做知书达理之家,品行纯正之人。现在我们对三百园赋予了新的含义,在里面陈列了百灯、百篮、百行,通过这三百,向大家展示枫泾的风情和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城西南15公里处的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有“吴中第一镇”之称;坊间传“先有木渎镇、后有姑苏城”之说。木渎古镇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中国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古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处。1983年被列为太湖13个风景区之一,享有“秀绝冠江南”之誉。镇西有风景名山灵岩山,山上建有“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迹。雄距山顶的灵岩寺为梁代建筑,气宇轩昂。灵岩山以中国佛教和游览胜地著称于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与灵岩山遥遥相对的天平山位于镇西北,更以“红枫、清泉、怪石”三绝闻名江南,“天平观枫”成为江南的一大奇观。木渎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木渎景致占一半。明清时代镇上有私家园林30余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桂林景点游玩后心得总结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到阿姨家——临海的一个小渔村作客,她家不远处就是海。

一天傍晚,阿姨说明天一大早带我去海边摸海螺,我一听,兴奋极了,整夜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了床,拉着阿姨直奔海边。

啊,晨海美极了:放眼望去,天连着海,海连着天,简直让人分不清哪儿是海,哪儿是天。微风吹来,海面上荡起了阵阵涟漪,恰似一大幅飘动着的绸缎。忽然,我发现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太阳要出来了?”一时,我竟忘了来这里的目的——摸海螺,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眨眼间,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了,并且越来越亮。红霞也千姿百态了: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飘动着的红领巾,有的则像奔腾的骏马。“啊,太美了!”我站在那里发了呆。

不知什么时候,红通通的太阳已跳出了海面,顿时,大海披上了一层桔红色的薄纱。

“啊,太美了,太美了!”我心中暗暗赞叹,我完全被陶醉了!

“娜娜,快来摸海螺呀!再不来摸,它们就要钻到底下去了。”耳边传来了阿姨的喊声。可我还是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看,我摸到了一只大海螺!”阿姨再次大喊。这时,我才醒悟过来,寻声望去,只见阿姨正举着一只又大又黑的海螺朝着我挥动哩!我羡慕极了,连忙卷起裤管,朝阿姨跑去。可哪知这海涂就像沼泽地一样,脚刚踩下,小腿就陷入泥中去了。我只好艰难的拔出腿来,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阿姨身边,也摸了起来。咦,脚下怎么痒痒的?弯腰一摸,原来是一只像大拇指一般大的蟹在我脚底下捣鬼!我马上把它捡了起来,扔进了阿姨的塑料袋里。后来,我也摸到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海螺。

太阳升高了,海螺钻到泥底下去了,阿姨一个劲地催我回家吃饭,我只得恋恋不舍地跟着阿姨回了家。

海边真好玩,我忘不了这第一次去海边。

海上游玩心得5

记得那是我三年级的暑假的时候,我、爸爸、妈妈还有我的一个小伙伴,决定这个暑假到位于丹东市旁边的一个岛屿——大鹿岛。

我们出发的时候,由于忘了查找当地地图就匆匆的来了,导致第一天我们到达丹东时,找不到去大鹿岛的码头在什么地方。眼看天就要黑了,我们就找了个饭店,吃了有名的丹东炒馇子。过后,我们便找了个饭店住下了。

第二天,我们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知道怎样去码头的路的人了,于是我们请他带路,终于来到了码头。到了码头后,我们乘坐快艇来到了大鹿岛。

上岛以后,我们乘坐大巴翻过一座山来到了海边。我一看见大海,心里非常高兴,而老天也仿佛很照顾我,突然变得很晴,大海也随之变蓝,一眼望去,一望无际,天上飞着海鸥,而水里常有小鱼跳出,真是美极了。我飞快的换上泳装,跳到海水里,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自由泳。玩着玩着我发现海面上有一块白的东西,我过去一看,是块海蜇,我把爸爸妈妈叫来,并找了个当地人一起抓海蜇,那个人还被蜇了一下。最后我们找了塑料袋将海蜇套了进去,我想这下有陈醋蛰头可以吃了。没想到第二天它就化成水了。

我们又来到了海边的一个小山上观赏风景。远处,来来往往的货轮,天上的海鸥似乎和我一同高,很美很美。晚上,我们还吃了一顿海洋大排档(烧烤);买了一些旅游纪念品;参加海边篝火晚会;观看烟火。

现在,每当看见第一次去海边时买的纪念品,我就很怀念,怀念那蓝蓝的海;怀念那可爱的海鸥;怀念那篝火晚会;怀念那迷人的烟花;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运车辆及路线转让合同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2060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

第一条本着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的原则,依照国家政策、法规、法律等规定,结合甲方制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双方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方同意由乙方租赁承包经营客运路线,并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甲方提供_________空调豪华_________座大客车。共_________辆,车辆牌照为_________,_________给乙方全额风险抵押租赁承包经营与_________对开,_________至_________直达快客车线。

第三条乙方因资金有一定困难不能一次性交清承包车辆风险抵押金,经甲方同意可分期付款,计收利息,乙方按期偿还本息

第四条线路租赁承包时间为________年,即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线路租赁承包期满,经双方协商可续签下一期承包合同,

第五条乙方每月向甲方交纳线路承包金_________元,甲方为了优惠专线承包经营,在承包期前二个月乙方每月向甲方交纳承包金_________元。

第六条车辆折旧租赁承包期间,车辆的所有权属甲方,乙方只享有使用经营管理权,车辆折旧承包全额风险抵押金缴清后,甲方可按每辆车_________元优惠价转让给乙方。

第七条车辆折旧租赁期间或车辆折旧期满,直至车辆报废,车辆的牌照、行驶证、道路运输证永属甲方所有;线路租赁期,线路的所有权,线路证、卡的所有权永属甲方,乙方不得损坏和遗失。

第八条在租赁承包期间内,原则上不许转让承包,乙方因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对车辆转让承包时,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并清理一切债务后,向甲方缴纳转让手续费_________元台,方可签订转让合同。假若乙方资金暂有缺口,可用参股形式吸收部分外来资金,由乙方严格把关,与实际出资人签订参股合同。如果发现内部员工弄虚作假,以自己名义代人签订假参股合同,从中坐收牟利的情况。乙方有权取消投资人参股权,其投入股金及股权自动让出,股金________年以后连本带息退回实际投股人。乙方除对假参股人所得中介费、代劳费等全部没收外,还将处以所得总额一倍的罚款。

第九条甲、乙双方必须按公司有关规章,管理制度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第十条原有租赁承包至_________线营运且尚未到承包期的部分普通型车辆,其车主若同意参与_________至_________直达快客车专线投资的,可投资合股经营。不愿意投资合股经营的,由乙方折价收回车辆,但在不保留上下客站场的原则通过下,车主基愿意继续营运的,其产值、管理费在原标准基础上降为_________元月。凡愿意过户迁出的,可迁出,甲方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甲方为乙方发车站点提供专窗售票,专位停车上客,积极为乙方配载,甲方在乙方总营收中收取10%的劳务费。

第十二条原则上甲、乙双方不得随意增车、增班、减车、减班。甲、乙任何一方要增车、减车、增班、减班都必须征得双方同意和认可。

第十三条如遇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性的变化和新的规定,甲方应根据新的政策、规定,对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乙方必须按规定交纳安全基金_________元,到期如数退还。

第十五条乙方必须按先交后行的原则,在每月的____日前向甲方缴清下月的各项规费后方可营运。乙方如有营收款在甲方,甲方可代为抵扣,如果仍不足以交清,乙方应及时补交,甲方下达达催款单期限不交者,甲方将采取收缴车辆牌照、证件、扣车、停止车辆运行,而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均由乙方自行承担,并对此拖欠的承包金按0.5%收取滞纳金。

第十六条乙方每月必须向甲方缴交的租赁承包金,代征、代交、代收的各项费用按十二个月计收。乙方在租赁承包期车辆所需费用和车辆在经营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第十七条乙方需雇用司机必须经甲方有关部门进行登记、考试、考核合格并按照市劳务规定,办理有关用工手续后方可雇用开车,乙方雇用人员均要参加社会劳动保险。

第十八条在乙方按月缴清承包金及各项规费的前提下,甲方有责任代办、代缴各种费用,并及时办理,确保票证按时发放到位;协助乙方搞好车辆的年检、季检,年审工作及有关事项,协助乙方处理交通事故、商务事故、保险索赔及调解有关纠纷。

第十九条甲方为乙方协调对方站售票、停车、洗车等事项。签订运输协议,协办营运收入结算、划拨、核算、兑现。

第二十条乙方有权对甲方职能部门和人员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提起申诉和索赔,并对甲方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可参照政府和甲方企业相关的规定执行。或甲、乙双方协商签订补充条款。

第二十二条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第二十三条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自然失效。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福建云水谣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15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贵宾:

怀远楼建于1905至1920xx年,是旅居缅甸的简氏16世孙简新喜兄弟献资所建,她是福建土楼中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双圆环土楼,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就是优美的地理环境、第二是高超的夯土和建筑技术;第三就是丰富的儒家和传统文化内涵!

大家请看大门上联:“怀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齐遵祖训”,下联是:“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横批怀远楼。

上联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与仁,下联则是道家的山水自然观,可谓相得益彰!

孔子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和规范;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和利益!

怀远的意思是,建楼主人希望子孙后代都要行君子行为;要继承先辈的高尚品德,才能成就大业,家族也才能世代兴旺!所以,怀远楼可以说是怀德楼,也是道德之门!门头悬挂八卦图文,是镇宅避邪的作用,与门前广场上鹅卵石铺成的阴阳八卦图案互相对称,祈求世代平安吉祥!

这座土楼占地1384.7平米,建筑面积近3468平米;直径42米;楼高四层13,5米,每层34间;楼内设有四部楼梯,匀称分布。鼎盛时期容纳30户居民,人口达150多人。楼顶四周共建有4个了望台,用以防御,眺望远处“敌情!”(不是抛绣球用的喔!)楼门顶部设有3个防火灌水道。

它是充分利用大型鹅卵石与夯土墙两种材料的不同特征,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可以增加中层的空间与美感!是中原夯土版筑技术几千年的结晶。

楼内雕梁画栋、楹联诗词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闽南民居的融合,以及浓厚的儒家文化内涵!

100多年来从怀远楼走出的海外宗亲每年都会回乡寻根谒祖,故土乡情源远流长。

好的,各位团友,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的大门,参观学习一下吧?

大家已经知道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坚固,对!上面有灌水槽!您看,还有枪眼呢!

在这,我要考问一下各位团友,请问土楼的大门每天晚上是由谁来最后一个关上呢?请大家思考,回答不出来?等会参观结束出来时,再向我求救吧?

门厅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石碓子,对!左边的是银元宝造型、右边的是金元宝造型!这是土楼人家舂米用的,逢年过节还用来做糍粑,可好吃了!又香又哽,绝不会粘牙。

大家注意这边过道上有几个牛鼻子,干啥用的呢?原来,这是原始的排水沟,下面有水缸,楼内污泥经过水缸时沉淀,便于清理;另外,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水缸里还放养了几只乌龟,通过它们的爬行,疏通水道。建楼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堵塞呢!真是劳动模范!有一年中秋节,有人看见三只龟爷爷同时爬出水道,到祖堂的天井里看木偶戏,和土楼主人共同赏月呢!

请抬头看这通廊门口上,有“宝田”“玉树”二字联,字面意思是希望儿孙们爱护田地和树,实际上也是出自古文,指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重要性,四周有四种花草:梅、兰、竹、菊;也称“四君子”,代表培育后代,就要培养具备四君子的品格!

我们南靖刚好是兰花和竹子之乡,是否也意味着我们人杰地灵,君子之乡呢?

请大家小心台阶,我们迎面的建筑就是怀远楼的中心---诗礼庭了。

“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这副对联,其意思不难理解!但这大门上还有一副二字联“式毂、诒谋”考考大家!《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记载:周武王留下远大的计谋,用来安定保护他的子孙!也有给予子孙以智慧的意思;这“式毂”两字出自《诗经小雅》:“式谷以女”,指要用好的言行和方法教育后代,后代就会有美德!

请大家看这块牌匾“助我义师”,是1920xx年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亲自赠送的,当年楼主是属于开明的民主乡绅,因带领楼内护楼家丁支持北伐军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所得。据说何应钦一生所留三块牌匾,这是现存唯一一块。

接下来请移步“斯是室”, 实际上这是间私塾的布局,大家是否联想到楼内的小孩集中在此念三字经和《论语》的景象呢?一定很生动喔,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国学》吧?

厅堂上的书法据说都来自本楼清末秀才简钟金所书,遒劲有力!当时考官认为“此生文章一般,字盖漳厦!”漳州历来是出文人骚客的地方,比如林语堂、沈柔坚等,连朱熹还来过漳州开书院的经历呢!

中堂对联 “斯堂拒为游观祗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用于此,给人启发!

这两边的厢房,左边是给教书先生住的,右边呢,过去是放护楼兵器用的,刚好文武双全了。

这门头上的对联很值得一读。左边“二南”两字,取自《诗经》之首:《周南》,《召南》“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写在这边难道是叫读书小童搞学生恋吗?非也,是指赞美自己的儿孙子贤女慧、俊美有德的意思!此外,这间上厅实际上也是一个戏台,逢年过节、婚庆生子、寿辰、远方亲人谒祖等大事,难免要请戏班子来唱戏。“二南”表演一些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剧目,非常切题!对吗?如此说来楼主可谓匠心独具,一语双关啊!太有才了!

各位请看右边门头上还有“三苟”两字,这是楼主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的深刻表现。三苟”取之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不苟》、《修身》、《荣辱》篇,“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荀子要表述的意思是:君子如果做事要做到最好确实难能可贵;说话入木三分也值得称赞;追求好的名声以确保流芳百世,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这些都太难了!只要适当就是最好的,按我的理解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用流行的话表达,就是用科学的态度来做事、说话、做人!

荀子: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赵国人:公元前313——238年(75岁)。年轻时因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游学于齐、楚;中年被齐襄王拜为“卿”三次被举为“祭酒”,相当于“文化部长、学术带头人”,一生从事教育和著作。荀子因才学和德高,被楚国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二十年,晚年终老在兰陵,即今山东枣庄市境内。

荀子《劝学》篇同样有名,倡导学无止境;其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至理名言,沿用至今!

《荀子》一书,综合了诸子百家的不同特点,将儒、法、墨、阴阳、道等诸多学派的学术思想,取长避短。在治国思想上,认识论、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性善;荀子则认为 “人之初,性本恶”。荀子受孔孟的影响,而又有超越!提倡修身,个体的修行,也可成大义;尊重个体与自我价值!与当今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不矛盾!

怀远楼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对联,是不是有内涵啊?

大家再请看这里的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惟妙惟肖!这边还在花丛中雕刻诗词:“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相对另一边“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时春”体现了建筑师傅的才艺和楼主的浪漫情怀!懂建筑的团友也明白这是典型的晚清风格,有点“繁文缛节”“堆砌过度了”。

这边斗拱上雕刻的是什么图形呢?是“双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也表示有鱼就有水、就有防火功能的意思。称得上是不领工资的消防队员喔,鱼也谐音雨,遇火有雨的意思!这些吉利图形和图示暗号怀远楼还有很多呢,大家可以细心发现。

接下来,我告诉您晚上谁最后一个关门的秘密好吗?请跟我来,过去楼里晚间点油灯照明,每家每户晚上外出活动,家里人睡前,如有家人未归,会把灯点上,最后回来的人发现自己家的灯还亮着,就说明自己是最后回来的一位了,会把大门关上,拴上门闩。不然的话,当时没有门铃,被关在楼外,大家都睡着了,还要用力敲门,惊动全楼老小,不好意思啊!过去封建时代,如果是女性楼民这么晚回来,第二天全楼人肯定会“有话题了”,如此说来,我们祖先是多么的有智慧啊!现在还有些土楼沿用这种办法,不过已改用电灯了。

(自由活动)好的,怀远楼的讲解到此为止,请大家自由活动15分钟,15分钟后门口集合返回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朱家角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选贵州青岩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

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塘古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8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塘古镇

王宅——种福堂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王宅,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但伴君如伴虎,王源败落了。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大家有没有发现,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较小,这种风格是属于先抑后扬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进入这儿是个天井,这里是一个砖雕门楼,在古代砖雕门楼可的都是主任家的家庆,但在这儿王老爷却把自家的福气刻在上面了,在古代何谓福呢?多子才多福,这王老爷确实有福,生了八个儿子,于是把八个儿子的名字刻在两座门楼上。

这“元享利贞”,是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了,分别代表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王元、王亨、王利、王贞;“元享利贞”两边牡丹和灵芝,而在最底下,刻的是一条弯弯的鲤鱼,这鲤鱼寓意的是年年有余,而不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王家的祖辈没落了,这后人对功名已经淡漠了,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啊。知道了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想必非常有兴趣了解王老爷后四个儿子。

走道这儿,你看到在整个建筑“先抑后扬”的扬字就在这儿了。这座门楼上就是王老爷后四个儿子的名字——“维和集福”。维,就是家合万事兴;最高的地方,你看到的是蝙蝠,这蝙蝠象征福气,设置在门楼上就是五福临门了;而在下面是和和二仙,传说故事中象征和和美美的两位神仙了;在字的两边,是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但因为年代久远,你看这竹子已经剥落了,但为了保持原貌没有修复;整个地方大门平时是不开;整个天井你还可以看到两口大缸,美其名曰太平缸,那就是古代消防设施了。现在进入的是主人家的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种福堂,一个播种福气的地方。而连接第二、三进单元的是陪弄、大墙门、天井。种福堂中心宽12米,有十四扇落地长窗,楼面铺一尺见方的厚方砖。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福自然得福。此建筑的特色为砖雕门楼精致,有至今西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砖雕门楼。种福堂正厅的楼板非常结实,楼板的上面竟也铺有方砖,说来几乎不可信。原来,主人怕楼板上传下来的声音会惊动尊贵的客人,尤其是楼上女客的方便之声,对客人不敬。楼上的方砖铺得更紧密,砖下还有黄沙和石灰铺底,结硬后相当牢固,用一盆水泼酒在地,也滴水不漏。另外,优质方砖对屋子里的空气湿度有调节作用,空气中水分多时,它会利用微细孔吸附多余的水分,当屋子干燥时,它会释放出贮存的水分,这种堂楼结构是江南居宅的一色,大其他地方很见到。

从种福堂出来,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叫“西街”,如果您留意看一下您就会发现街两侧的弄堂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西塘以前有很多深宅大院形成的。现在我们再来走一条过去老房子里的“陪弄”。陪弄是宅屋的边弄,与建筑主体相连,一般来说这种宅屋较大较深,主人都是大户人家,平常是不开正门的。陪弄的作用是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解放后许多大宅作了房改,一座大宅就有好多人家居住,陪弄也就成为宅内住户的公共通道。这样的陪弄在镇上很多。陪弄不见阳光,没有窗户,非常暗,这也是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一种风俗。“银不露白,暗可藏财”。

西园——走过这条弄我们就来到了又一个景点---西园。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大家进门发现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进入门厅,迎面是一个“照壁”,一方面说明了江南人家“财不外露”的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照壁上面的图案,四个角上画的是四只蝙蝠,在古代,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寓意“四季有福气”;照壁中间是一个“寿”字,整副照壁的寓意即是“福寿双全”。民国初,园内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民国九年(1920xx年)柳亚子邀友南来西塘与镇上的南社社友在园内吟诗欢歌,鼓吹革命,并摄影留念,一时传为佳话。建国后该园一度失修废弃,1993年,西园重建,辟为一公园。1997年,当地政府为纪念当年南社爱国壮举,重修西园,并陈列南社有关史料,以供瞻仰。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9年春,吴江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叙合影, 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朱念慈是我国现代扇面真金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920xx年出生,浙江嘉善人,祖居西塘,曾任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首创真金微楷万字扇,功绩卓著,技艺超群。 “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其中有原“平川十景”(明代镇人周鼎所作的十首诗)、“平川新十景”、西塘八景、西塘的古厅堂、砖雕门楼、桥弄河街、西塘的老字号和民间艺术等。“环秀断虹”“烟雨长廊”“送子来凤”这些原本就已经相当动人的名字 ,被凝固在方寸之间,平添了几分气质,给西塘以另外的一种韵味。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命的真实写照。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