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物事迹素材摘抄【通用19篇】

浏览

3211

范文

36

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在潘集区芦集镇荣庄社区就有这样一群人,面对疫情,她们勇往直前,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守护家园的重责,保卫一方安全。

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20__年3月26日晚上接到镇里封闭管理通知,芦集镇荣庄社区便连夜召开了两委会,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当前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按要求将社区道路全部封闭。田利、刘红梅、姜红艳3人是荣庄社区居民,得知社区防控急缺人手时,她们便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服从社区安排。“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也想为社区尽一份力,共渡难关。”

巾帼“红”化身“大白”,主动参与核酸检测。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准确掌握群众健康状况,荣庄社区志愿者也参与了全员核酸检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化身“大白”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进行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她们不怕跑断“腿”、说破“嘴”,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荣庄社区5次全员核酸检测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

“小喇叭”成抗疫“神器”,全面参与疫防宣传。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玉杰,梁渺,她们是幼儿园的老师,利用给孩子们上网课后的空余时间,加入疫防宣传队伍,主动投身疫防宣传工作中。她们拿起小喇叭,走村串巷,耐心讲解防疫知识,宣传新冠肺炎危害,劝导群众居家不要外出,对外来入村人员及车辆予以劝返,力求让“人人参与防疫、防疫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和顺社区第四党支部党员_,他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来,全力以赴帮忙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和宣传等各项工作。他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谱写了“爱的奉献”。

在疫情期间,应上级部门要求,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由于和顺社区有多个路口,需要全部封闭。_明白后,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齐拿着钳子,8号线铁丝,条幅、警戒带等工具,经过了半天的时间,把社区的所有路口都封闭完成。由于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封闭的路口经常出现损坏。他每一天对小区封闭的路口进行巡视检查,发现破损的地方立刻进行修补维护。他每一天还会到各个卡点帮忙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入辖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不管天气多么寒冷,他都同社区工作人员一到,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在疫情防控期间,又遭遇暴雪的袭击,_进取主动参加除雪除冰,他不畏天气严寒,清扫着路上的积雪,一干就是大半天,在和顺社区楼院中时常能看到他的背影。虽然他的脸冻得通红、衣服鞋子都湿了,也出了一身的汗,但却毫无怨言。他用自我最朴素的方式和最诚挚的热情履行了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_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站在防疫战线的的第一线。他说,其实自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当做的事情,越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党员就越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党员,才能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伤病对于每名运动员都是头号“公敌”,苏炳添也没能幸免。在苏炳添14年的职业生涯中,20__和20__年两次遭受腰伤的困扰,并且10年他还受过一次伤。20__年他饱受腰部肌肉伤病困扰,竞技成绩严重下滑。全年17强,只在室内赛拿到3个冠军。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仅在瑞士赛夺冠,成绩为10秒34。当时苏炳添伤病严重程度,教练组都很悲观了。更可怕的是,苏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时候自己总想着做逃兵不同,这次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跑不动了。想着壮志未酬,苏炳添那段时间无比痛苦。但是经过无比漫长的困兽之斗,最后苏炳添还是选择了继续战斗。在500多天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背景下,苏炳添在20__年4月24日广东肇庆的田径分区邀请赛跑出9秒98。赛后苏炳添热泪盈眶,上次破10秒还是在3年前。虽然离的时间不久,但是对于苏炳添来说却恍如隔世。观众们看到苏炳添的神勇表现也无比激动:他们的“苏神”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在卢仁峰家乡内蒙古,沙漠深处生长着一种树,名为“胡杨”。与其他的杨树不同,胡杨能忍受沙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着极强的忍耐力,生长在沙漠中枝繁叶茂,被人们赞美为“沙漠的脊梁”。

卢仁峰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杨,即使失去了一只手,那种坚定的信念始终深植心中,支撑着他正视眼前的困难,越挫越勇,向着一个个难题险关发起冲锋。

熟悉卢仁峰的人,都知道他是老军工人的后代。几十年前,他的父母远赴大西北支援国家建设,在一线生产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这种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从小感染着他。重技术、讲奉献,是老一辈军工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希望把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当下,全社会都在宣扬工匠精神。对此,卢仁峰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工匠要有一颗责任心,有一种敬业精神。当工人就当最优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为最有能力的专家。”

“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技能大师”……面对一项项荣誉,卢仁峰表现淡然。相比这些荣誉,卢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卢仁峰所带的科研攻关班,被一机集团命名为“卢仁峰班组”。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个个都是焊接能手,并担负起多个重点项目的攻关任务。

多年来,卢仁峰带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

在徒弟们眼里,生活中的卢仁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却是一位极为严苛的老师。卢仁峰说:“严师出高徒,我对他们严一些就是希望他们早日成才。”

一天5块钢板、30根焊条的“定位点焊”,是卢仁峰对徒弟们的硬要求。徒弟们焊接完钢板,卢仁峰会逐个检查点焊效果,误差超标就要重来。他常常对徒弟们说:“把军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军工人的职责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素材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身高只有1米72的广东小伙子,成为了中国速度,亚洲乃至世界飞人。飞人的背后,却是一段无比辛酸的成长故事。1989年8月,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一个贫苦农家。苏照华夫妇既不会做生意也没有什么手艺,只能以种地为生。为了贴补家用,苏照华还会农闲时节到县城周边捡破烂变卖。5岁时,苏炳添就得承担家里的家务,成为了家里的小大人。除了照看自己的弟弟外,他还需要学会做一家人的饭、烧水、洗菜。农村孩子也没有太多可以玩的项目,只能在巷子里瞎玩疯跑。街坊邻居们都亲切地喊着这个小巷飞驰的少年“添仔”。小小年纪的苏炳添那时候就跑得比其他小朋友快,但是他也没有感觉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况且他还有一个比他跑得更快的表哥,曾经小镇的短跑记录保持者。因为在学校里苏炳添的文化成绩并不好,导致他一度厌学自卑。

上了初中,苏炳添的个头长到了1米5左右,在同学里这不算高。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在班里只是中下游。那时候苏炳添最喜欢的还得是体育课。初二时一节体育课上,后来成为苏炳添启蒙教练的杨永强敏锐地发现了他的潜力。这个看起来个子不高相貌朴实的小伙子,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跟弹跳力。杨永强热情地邀请苏同学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一听乐坏了,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早就听说田径队下午训练就可以不上课。跟上课相比,操场对于苏同学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学的训练条件有限,那时没有塑胶跑道,只是铺着些许炭渣的泥土地。平时训练时还好,跑起来顶多就是尘土飞扬。但是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苏炳添跟伙伴们不能中断训练计划,只能在泥水中奔跑。那段岁月,雨水、泥水、汗水或许还掺杂有少年们的泪水。就在如此艰苦的训练环境下,苏炳添在中山市中学生运动会上,100米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这一下可不得了,苏炳添在全市中学生体育圈子里成了小名人。各路团队纷纷来“抢人”。

此时中山市体校的宁德宝也恰巧来选人,与苏炳添一见如故。最后苏炳添接受了宁教练的邀约,进入了中山市体校。这也是苏炳添成为伟大田径运动员职业化道路的第一站。但是到了体校苏炳添有点懵了,宁教练这次总共收了两个徒弟,除了他之外,另一名是个女生。而且专业化的训练课程也让苏炳添感到无比枯燥,加上对于离开家的不适应,他就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宁教练何许人也,苏同学的这点小心思瞒不过她。她告诉苏同学学籍已经转到体校了,原来学校肯定是回不去了。而后苏炳添的妈妈也专程来了一趟,叮嘱他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于是苏炳添才打消了当逃兵的念头,把心思都放在了训练中。

时间到了20__年,这一年苏炳添18岁。在田径队的日子虽然已经适应,但是他的成绩却遇到了瓶颈。那种感觉就仿佛你再怎么努力,都被禁锢在了一个数字下面。苏炳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压根不适合职业运动员这条路,再次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有一次他看到队友们还在拼命地训练,在为了提高0.01秒而拼命坚持着。苏炳添再联想到了自己,非常羞愧。自那以后,在教练跟队友的帮助下,他也逐渐克服了心魔。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成绩也在一点一点的提高。时间来到20__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的赛场上。有一个少年如同闪电刺穿夜空一般,以10秒16夺冠,并且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周围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整个会场沸腾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庆幸自己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20__伦敦奥运会是苏炳添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20__年8月4日,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苏炳添改写了历史,但是他心里知道这远远不是自己的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素材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毛相林11月初接到去北京的通知时,他正牵头实施村里的污水处理项目,在柑橘园里打了40个粪坑,将全村的人畜粪水全引到果园。这样,既灌溉了果树,又避免了河水污染。

“粪坑一定要保证不漏水!”出发前,毛相林召开了班子会议,除了污水处理项目的事情,他还安排村里柑橘园最后一次喷药,以及核桃树修枝、刷白,庭院花台美化等工作,“这几天天气好,抓紧办,每样工作都要有人监督落实。”

10日上午,毛相林出发前又去了柑橘园、污水处理施工现场、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等地检查了一遍,并一一做了交代。中午12点,他才出发赶往万州五桥机场,乘坐下午4点30分的飞机前往北京。

在央视演播厅,毛相林聆听了“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9年多时间扎根脱贫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脱贫的事迹;随后,他与下庄村民彭仁松、杨亨双、彭淦、毛连长,驻村干部陈天艳一起讲述了在下庄修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相比黄诗燕书记,我还做得不够。”毛相林说,“为老百姓谋幸福就是我的梦想,在下庄干出个样子来,才对得起跟我一起修路的群众和6位献出生命的英雄。”

11日晚上,毛相林给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元富打了个电话,了解柑橘树用药的事情,他叮嘱一定要用生物农药,勾兑比例莫搞错了。柑橘方面,毛相林现在最牵挂两件事,一是眼下用药杀红蜘蛛,这关系到明年果树的长势;二是今年柑橘产量达到了50吨,他得找销路卖出去。出发前,毛相林专门用手机拍了一张柑橘挂果的照片。碰到熟人,他就拿出来给对方看,推销下庄的柑橘。

“马导,你这节目还是帮忙宣传推广下我们下庄的柑橘嘛。”人在北京,毛相林心头挂念的还是下庄的事儿。憋了一晚上,他觉得要是央视能让下庄柑橘露个脸,村里柑橘销售的事儿,就能成了。12日一早,毛相林找现场负责的马导说了这事,“得到答复,我心头轻松了很多。”

12日下午,参加完发布仪式,毛相林直奔机场回到了重庆主城。13日一早,他赶回下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来自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多年来,他们凭借“一只手+两条腿”相依为命、自强不息,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奋进,书写“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事迹。

“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常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灵活、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春天,他在山沟山洼围水,她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任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卢丽安,女,49岁,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卢丽安1968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卢丽安和丈夫英国完成学业回到中国台湾任博士后研究员。当时的中国台湾“绿化”迹象严重,岛内形势愈发复杂,反观大陆,改革开放初见成果,香港回归在即,整个社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面貌。卢丽安夫妇对现状不满,有了去大陆发展的想法,并毛遂自荐,向祖国表明希望回大陆服务、进入高校任教的意愿。

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就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20__年7月,卢丽安当选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为身在上海的台湾同胞们服务。20__年,卢丽安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年,被选举为十九大党代表。

“我以中国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今年“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卢丽安效应”在慢慢蔓延。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还有她的学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师,向老师学习回报社会。卢丽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儿做的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益的,能够促进我们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岛内同胞在大陆的发展,都会支持。

谈到两岸关系时,卢丽安真诚地表示,“我的家族历史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坚信:和平发展一定是两岸关系的主要走势,这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她认为,没有中国台湾梦的中国梦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时,没有融入祖国的台湾梦,像打个盹,黄粱一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中小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21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一批80后、90后脱颖而出,在“逆行人群”中形成了一道年轻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职业不同、分工不同,相同的是满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与责任。开原市中固镇青年党员张笑涔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笑涔,男,33岁,中共党员,20__年参加工作,现任开原市中固镇副镇长、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队长。分管民政、扶贫工作,服务对象以困难群众、老年群众为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张笑涔第一时间深入到辖区低保户、五保户、扶贫户和分管服务对象家中,通过开展消毒防疫走访的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和老年群众提供安全保障。期间结合全镇老人防护安全、辖区养老院防疫存在的隐患,张笑涔逐一堵塞防护漏洞,确保老年人防疫工作万无一失。此外,围绕包村工作,张笑涔带头开展排查和防疫阻击工作,连续30天按时值守,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心系服务对象——访民送“安全”。中固镇政府三楼第4办公室,五保户李大叔一年总要跑上10来趟,有时是去找民政干部咨询扶贫政策,有时干脆就是拉家常,对此,民政干部张笑涔总是来时一杯茶,走时有相送。今年的1月25日,刚好是大年初一,李大叔怎么也没想到,民政干部张笑涔防疫走访第一个就来到了他家。笑涔说:“李大爷,我知道您自己独居,您的年纪大了,你们家的防疫我来做!这期间你如果有什么需要就和村干部或者我联系,需要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像李大叔这样的五保户,中固镇还有很多,疫情防护工作开始后,虽然各个村都建立了各自的排查走访台账,但张笑涔还是放心不下,他对自己分管的低保户、五保户、扶贫户逐一进行了入户消毒防疫走访与登记。与各村进行的是否外出登记不同,张笑涔的台账上对这些家庭、特别是老人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详实的登记,第一手掌握服务对象生活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化解,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困难群众、老年群众突发情况的发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张笑涔义务为困难群众、老年群众进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余次,代为购买药品、食品、生活必需品30余次,张笑涔的真情服务,让辖区困难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真正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张笑涔说:“把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我的服务才算到位。”

二、织密安全防线——安民解“难题”。通过深入实地的防控疫情排查走访,张笑涔发现三个问题,一是老年人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家庭防护中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重视不够。三是辖区西地村福寿养老院人员密集存在防控隐患。对此,张笑涔立即着手一一整改。对于老年人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和家庭防护中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重视不够的问题,张笑涔逐村进行走访排查,实地了解老龄群众对疫情形势的掌握,对于思想观念淡薄的,及时进行劝阻,对于家中子女不关心老人防疫,不为老人出行准备口罩的,立刻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家庭防护工作自觉积极,尤其是关心关爱老人的典型认真进行登记,作为文明家庭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农村工作没有捷径,要知道群众的心,就得见群众的面,就这样一个村一个村的走,一家一家的劝,张笑涔用最基础的走访工作,有效地堵塞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关于老龄群众的防控漏洞。除此之外,关于老人还有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固镇西地村福寿养老院。该养老院共有养员__人,工作人员___人,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春节,亲戚子女的探望、工作人员的频繁外出、养员的衣食起居的聚集处处都是隐患。对此,张笑涔亲自与院长沟通,阐明利害关系,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养老院谢绝探望;二是回家与子女团聚的养员,待疫情解除后方可返回;三是工作人员里不出外不进,采购物品通过电话联系,避免见面;四是对现有养员进行摸底排查,对于养员与亲属近期有接触的,掌握亲属出行情况,涉及到疑似地域的必须进行隔离。五是采取二十四小时监控,全面掌握养员实时动态,避免安全隐患。经过紧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间,该养老院日常养护工作稳定有序,养员及家属对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均表示理解和支持。

三、坚守防疫岗位——护民保平安。困难群众、老年群众,对于这些分管工作,张笑涔做到了疫情防控细致入微,对于自己的包扶工作,张笑涔更是尽职尽责。在张笑涔的建议下,他所包扶的孟家寨村第一个建立起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团队,有了党员志愿者的值守,孟家寨村的百姓安心了,也更与党员干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镇里都派出干部来村里支援,我们村民自己更要自觉。从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连续30天,张笑涔每天都要来村里站上属于他的那班岗,村干部知道,上岗前,笑涔刚刚走访回来,大家心疼的说:“老弟,你回家歇歇,你的这班岗,我们替你值。”笑涔说:“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好这班岗,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是啊,是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工作之余他也想念家中尚且年幼的两个孩子,妻子和他都奔赴在各自岗位,孩子只好由年迈的父母来带,父母身体好吗?孩子懂事吗?紧张的工作让他无法顾及周全,他坚信,国家这个大“家“好了,才有小家的幸福,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有颜面面对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笑涔情系辖区困难群众、老年群众,扎根农村,服务村民,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青年党员的无悔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中小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申请当一名志愿者。”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名大学生掷地有声的请战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返乡在家的大学生王文静,没有宅在家里,而是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自此在防疫一线中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返乡大学生王文静,现就读于西安培华学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本来她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放假在家,足不出户,但她怀揣着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利用学习后的闲暇时间,主动找到当地的北安社区,承担起了社区信息录入工作,积极主动投身到社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对返隆人员、居民入户排查表和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信息录入工作。

“隔离不隔心”。在此期间,她还跟随社区干部走家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所需物品,为儿童送去书籍。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排查,发放防控宣传单页,粘贴隔离通知单,提醒社区居民戴好口罩、减少外出,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加强个人防护。王文静工作积极细致,对内信息录入,对外宣传排查,不仅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还得到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的一致好评。

年轻的大学生王文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致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杨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__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__到20__,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杨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他在山沟山洼围水,她在稻田里用脚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里除草;秋天,他用一只手掰包谷,她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缝补衣服、教孩子读书。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任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谷子,晚上还要去放田水。张顺东被电击伤的双脚因经常泡在水里而发炎,加上没钱医治,20__年时右脚溃烂得厉害,晚上洗脚就是一盆红水,不得不截肢。幸运的是,国家给报销了2万多元医药费。

手术后,张顺东筹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和生产工具。20__年,政府补助他们家5.1万元盖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车一车拉的。工期紧张时,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连续拉了1个多月,仅运输一项就为家里节省了1万多元。

新房盖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脚严重发炎,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疾病无情人有情。东川区委、区政府确保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到位,还安排挂钩联系干部定期走访、帮扶,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乌龙镇党委、政府和坪子村党支部及相关帮扶单位,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去年6月,李国秀生病无法劳作时,村里便组织群众帮助他们把5亩红薯秧全部种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张顺东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儿顺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正在靠勤劳的双手实现务工增收。张顺东还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__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__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__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__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__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__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先天没有双手,一个后天失去双脚和右手。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虽然残疾,但是20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每天辛勤劳作,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操持家务,以拼搏改变命运,以汗水追求美好,以常人看来最差的条件奋斗出稳稳的幸福。20__年,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夫妻俩继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走进张顺东、李国秀的家,曾经的老房子已被改造成“顺东杂货店”“顺东云品直播间”和“李国秀刺绣工作室”。在儿子协助下,夫妻俩正忙着直播带货当地特产“东川面条”,小小的杂货店里陈列着当地的许多农副产品、果蔬、预包装食品等。直播结束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海江代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委宣传部,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送上“全国道德模范”“云岭楷模”荣誉证书及慰问金,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鼓励他们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顺东说:“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乐观地生活,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妻子李国秀则表示,他们会把慰问金作为启动资金,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生活稳步向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素材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身残志坚,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感染了全国的亿万观众,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在双双重度残疾的现实下,两人不仅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哥嫂留下的两个孤儿,孝老爱亲美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标杆。

孝老爱亲 良好家风众口传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里日子更难了。李国秀用脚抹把泪:有时一分钱都没有,觉得日子太不如人了,别人能收谷子自己不能收,栽秧的时候找不到人帮忙,两个人急得哭,死的心都有啊!两口子哭完,咬咬牙还得干。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20__年,女儿张光琼读高三,日子也到了最难的时候。张顺东夫妇想办法,家里多养了十几头猪。地少了地瓜秧等猪食不够,除了自家七八亩地,两口子还租种几亩地。张光琼说,爸妈晚上干完活回来,再烀好第二天的猪食,常常半夜了。此时张顺东脚跟发炎,原本一张创可贴就能护住的伤口,裂开大口子,脚肿得像榔头。有时候走路,脚印都是沾血的;晚上泡脚,又是一盆血水。家人劝张顺东歇歇,他不肯:“脚闲好了,家就闲垮了”。伤情不断恶化,张顺东左脚到了必须截肢的地步。女儿劝他去做手术,张顺东直摇头:“钱花在了医院,你上大学怎么办?”女儿说:“书我不读了,我要出去打工!”张顺东、李国秀又气又爱,一家人哭作一团。这一年,张顺东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他做了左脚截肢手术,根据有关政策,两万多的手术费,自家只出了八百多元。张光琼永远记得:我读大学,是爸爸用脚换来的!抚养孩子虽然艰辛,但好在一双儿女都已成人成才。如今,大女儿大学毕业已经成婚,在一所小学教书,小儿子在东川也有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张顺东夫妇从小就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推卸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这对身体残疾的夫妻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老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

张顺东哥哥家有两个孩子,前些年张顺东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之前,张顺东、李国秀夫妻曾承诺过,一定会照顾好孩子们。哥嫂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成为了孤儿,由张顺东母亲帮助抚养,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张顺东、李国秀夫妻经常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后来母亲失去劳动力,孩子们虽长大了,但夫妻俩依旧操心着,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他们夫妻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x年前,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直刺苍穹,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沸腾了。从这个小镇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8年前,这个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小镇再度成为热闹的海洋。聂海胜担任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又一次逐梦苍穹;

又一个8年过去了,已是57岁老将的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继景海鹏后,我国第二位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他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这位出生于荆楚大地的航天老将,正续写着我国载人航天的新传奇。

老将出征

“海胜可能又要飞了!”

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在即,网上一直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虽然最后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杨振宁是 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