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银企合作模式有哪几种(精选20篇)

浏览

3526

范文

93

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页5]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XX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公报范文: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_公报_网

范文类型:公报,适用行业岗位:综合门诊,医生,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公报范文: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公报样本

上海交通大学谢庆文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ia090223)。课题组成员有:

一、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全科医学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调研,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教学开展的情况;

通过对医学本科生、相关专家的调研,明确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探讨适宜的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通过对医学本科生的调研,了解其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和需求;

通过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调研,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建设的问题;

(2)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研究

通过对在职全科医师的调研,了解全科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关键知情人员的访谈和专家咨询,完善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适宜项目。

2、研究方法

(1)文献、文件查阅:主要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2)问卷调查: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医学生全科医学认知状况、全科医学教育的适宜方法等;

(3)关键知情人员的访谈: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必要性和难点、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问题等;

(4)专家座谈: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结论与对策

(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全科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上海市医学院校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全科医学教研室,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虽然率先在国内成立全科医学系和独立的全科医学临床学科,但是尚未确立其重点学科的地位,且其主要的工作以临床医疗为主,教学的重点以毕业后的全科医师培养为主。所有高等医学院校均没有开设全科医学的必修课程,仅2所有全科医学的选修课程。虽然在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开展有全科医学的教学,但多数是以为期2周不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为主的形式,且多为走马观花,重视程度不够。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受传统医学模式与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教育观念、办学理念上缺乏创新。学校办学自主权过弱,新学科开设的限制过多,制约了医学院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做出适应性的学科调整和改革,也直接影响了医学教育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此外一些主管领导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在整体卫生改革中的地位,推进全科医学教学的工作流于形式,全科医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开展。

(2)全科医学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并没有全科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础,主要整理是从临床、预防或护理专业转岗而来,缺乏知识体系、实践经验。全科医学的师资包括理论师资和社区教学师资,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这也造成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离。有些医学院校虽然有全科医学的师资,但由于来自于不同的附属医院,且主要是从事临床专科医疗,因此,没有精力关注本科生的全科医学理论教学。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_竞聘指南_网

范文类型:竞选稿,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

竞聘作为突破传统用人规则,进行内部人力资源重新配置,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被国有企业广泛运用。他们往往将竞聘作为启动改革的重要手段,推动和引导其它改革措施的出台。

但由于各种原因,竞聘往往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笔者发现有六大原因容易导致竞聘失效,企业在组织竞聘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改善。我称之为“六大失效模式”。

一、竞聘目的与工作重心不匹配

虽然同是竞聘,但各企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目的,工作重心通常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竞聘的目的无非有三种:人员调整优化、提拔新人、裁员增效。如果主要目的是人员调整优化,则工作重点在重新梳理、规范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如果主要目的是提拔新人,则在选拔标准上看重任职想法和知识结构,而不应过于看重资历和经验,并宣传激励年轻人参与竞聘,同时设计好“老人”让贤的后路;如果主要目的是裁员增效,则重中之重是设计好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如果着力点不对,将直接导致竞聘的失败。

二、事前宣传贯彻不到位

由于改革是很敏感的事情,往往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每个人都很关心。但如果事先宣贯不到位,就可能造成猜疑、担心、焦虑,从而影响到日常工作,直接影响竞聘的效果。

每位竞聘组织者都知道竞聘开始前的宣贯十分重要,但问题是到底要宣贯什么?怎么宣贯?何时宣贯?谁来宣贯才能做到位?

一家公司在第一次组织竞聘时,在竞聘实施方案出台前一个月开始进行相关的宣贯工作。总经理组织全体员工开会说明了竞聘的意义、作用、目的以及主要思路。随后企业的竞聘小组开始分部门宣贯、讲解、答疑。工作似乎做得很细致,然而事实证明这次宣贯并不到位,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企业老总不能缺位。企业老总应尽量参加所有的宣贯活动,发挥自己的号召力,对尚未清晰的政策作出权威的解释。其次,企业不能只是口头宣传,还要有一些可以让员工反复阅读的书面资料,分析内外部环境、讲解企业变革的思路、竞聘的操作方法和举例说明已经竞聘成功的企业案例等等。最后,不应该在详细方案出台之前就进行大规模宣传,造成宣贯早产。必须通盘考虑,从报名表到下岗人员的安置方案等员工关心的细节全部确定后,宣贯工作才能正式启动。

三、组织结构未彻底调整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开题报告模式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开题报告模式

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宋体,三号,加粗)

简要描述课题概况,主要描述课题要完成的目标。(宋体,小四,15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背景(宋体,四号,加粗)

(一)工程概况(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工程的具体名称,位置建设单位,规模,技术经济参数等。(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对工程有何用途,及对本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何意义。(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内容(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哪些内容,或进行哪些项目的设计或计算。(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宋体,小四号)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具体目标)(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三)预期成果形式(宋体,小四号)

施工组织设计文本、计算书、设计说明、或图纸等,结合课题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机动车驾驶培训服务合同先学后付模式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适用行业岗位:培训,服务,全文共 4463 字

+ 加入清单

学驾人:

性 别: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地址(住所):

培训机构: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经营注册地址: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编号: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管理部门规范行业经营服务行为的管理规定,学驾人、培训机构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经协商,就机动车驾驶培训相关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培训机构证照

培训机构须公示经政府管理部门许可其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有关证照,为学驾人提供机动车驾驶“先学后付、计时收费”培训服务。

第二条 学驾车型

学驾人选择培训的准驾车型: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号_____)。

第三条 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到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培训内容与学时

依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内容与学时: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培训_________学时(其中,课堂教学________学时,远程网络教学________学时);“驾驶模拟”培训_________学时;“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________学时;“道路驾驶”培训________学时;“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培训_________学时(其中,课堂教学________学时,远程网络教学________学时)。

第五条 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地址(地点)

课堂教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程网络教学网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驾驶模拟”培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教练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驾驶”训练路线、时间(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 费用与支付方式

1. 学驾人一次性支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理论知识培训费与教材费、建立档案材料费等共计(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元。

2. 学驾人每次完成驾驶操作技能培训后,按预约时段学时价格支付培训费用。不同时段的学时单价详见本合同附件(机动车驾驶培训费用构成明细表)。

3. 学驾人 □ 购买 / □ 不购买 学车意外保险,费用_________元。

4. 培训机构提供以下费用支付方式:

□ 现金;□ 银行卡;□ 其他支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培训流程与预约考试学时要求

1.培训机构应在学驾人支付本合同第六条第一项所述费用起______个工作日内,为学驾人办理入学手续、建立培训档案、发放培训教材,安排学驾人参加《大纲》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培训。学驾人完成第一部分培训达到________学时后,自主预约科目一考试。

2.学驾人取得学习驾驶证明后,培训机构应按学驾人预约日期提供驾驶操作技能培训服务。学驾人完成《大纲》第二部分“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达到________学时后,自主预约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

3.学驾人完成《大纲》第三部分“道路驾驶”培训达到________学时后,自主预约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学驾人完成《大纲》第四部分“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培训达到________学时后,自主预约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

第八条 学驾人的权利

1.学驾人有权要求培训机构按照《大纲》要求及本合同约定,完成培训服务内容和学时;在驾驶操作技能培训过程中,学驾人可自主预约培训时段、自主选择教练员。

2. 在培训过程中,学驾人若发现培训机构提供的教练车未经检测合格、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减少培训项目和学时、伪造或篡改培训数据、向学驾人索取、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利益等问题的,有权要求培训机构予以纠正,并可拒付相应时段的培训费用。

3.学驾人发现培训机构未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许可核定的训练场地或未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提供培训服务的,有权要求培训机构予以纠正,并可拒付相应时段的培训费用。

4. 学驾人参加“驾驶模拟、基础和场地驾驶、道路驾驶”培训,可提前___天进行预约。预约方式为:□ 互联网(网址: )、 □ 培训机构经营场所预约窗口、□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学驾人的义务

1. 学驾人提供的证件、体检证明及相关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个人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告知培训机构。

2. 学驾人每次参加培训,应办理签到、签退手续。培训结束后,应对本次培训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学驾人每次驾驶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应当场向培训机构支付本次培训费用。当次支付费用经培训机构确认后,学驾人方可预约下一次培训。

3. 学驾人在培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培训机构的培训规定,在无教练员指导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操作教练车。由此造成后果的,学驾人承担相应责任。

4. 学驾人取消预约的,应在预约日期________天_______时之前通过 □ 互联网(网址: )、 □ 培训机构经营场所预约窗口、□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培训机构规定的流程取消预约。

5. 学驾人在怀孕期间或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不得参加培训。若隐瞒上述情形继续参加培训造成不利后果的,学驾人承担责任。

第十条 培训机构的权利

1. 培训机构可采集学驾人个人相关信息,培训机构采集的学驾人信息仅用于培训服务。

2. 学驾人在培训过程中,未按约定办理签到、签退手续的,培训机构有权要求学驾人补办手续。

3. 学驾人每次完成驾驶操作技能培训,未能支付当次培训费用的(含培训费用未支付成功),培训机构可暂停提供后续培训服务,直至学驾人付费成功。

4. 学驾人未按照培训机构流程预约培训时间和教练员,培训机构有权不予安排培训。

第十一条 培训机构的义务

1.培训机构应提前将培训服务相关信息告知学驾人;培训机构应公示教练员的基本信息和培训服务质量排行情况供学驾人选择;培训机构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培训机构应按本合同第二条约定提供教练车,安排学驾人预约的教练员提供培训服务。

2.培训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驾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如确因培训机构过错导致学驾人个人信息泄露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培训机构应规范使用机动车驾驶计时培训系统,如实记录学驾人培训过程,并为学驾人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应对学驾人的培训数据真实性负责;培训机构应为学驾人提供便捷的培训数据查询方式。

4. 学驾人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造成交通事故的,培训机构承担责任。

5.学驾人支付培训费用,培训机构应向学驾人开具培训发票;学驾人选择购买学车意外保险的,培训机构应及时投保。

6. 学驾人完成《大纲》规定的培训内容与学时的,培训机构应安排具备结业考核资质的人员对学驾人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培训机构向学驾人颁发《结业证书》。

第十二条 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一)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终止:

1. 学驾人完成本合同约定的培训服务内容和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的;

2. 学驾人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届满的;

3. 学驾人在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内,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第五次考试不合格的;

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驾人可解除合同:

1.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学驾人的培训学时、数据弄虚作假,经学驾人提出后拒不纠正的;

2. 培训机构未按公示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取费用,经学驾人提出后拒不纠正的;

3.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存在索取、收受学驾人财物或牟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为,经学驾人提出后培训机构拒不纠正的;

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培训机构可解除合同:

1. 学驾人存在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情形的;

2. 学驾人在培训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安全和教学秩序,拒不纠正的;

3.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解除合同的,培训机构应退回学驾人提交的个人信息资料;未完成理论知识培训的,培训机构应按照学驾人未参加的培训学时,退还相应费用。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一)学驾人违约责任

1.因学驾人提供的证件或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造成后果的,学驾人承担相应责任。

2. 因学驾人迟到、早退等原因造成培训学时不足的,学驾人应按预约学时支付费用,并在后续培训中补足相应学时和费用。

3.因学驾人原因造成预约成功后不能参加培训的(包括没有成功取消预约的),学驾人应按本次预约培训费用的_________%支付违约金。

(二)培训机构违约责任

1.因培训机构信息录入错误、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后果的,培训机构承担相应责任。

2.因培训机构人员、设备等原因造成学驾人预约培训学时不足的,培训机构应为学驾人提供培训服务补足学时,并免收相应费用。

3. 因培训机构原因造成学驾人不能按预约时段参加培训的,培训机构应免收该预约时段的培训费用,并向学驾人按本次预约培训费用的_________%(该比率应不小于学驾人违约责任第3项中的比率)支付违约金。

第十四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未达成一致的,可通过培训机构所在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或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也可选择以下一种方式:

□ 1.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2.向培训机构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 其他约定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条 补充协议

本合同有未尽事宜的,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本合同补充协议、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合同生效、份数

本合同一式_____份,学驾人执___份,培训机构执___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学驾人签名: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6025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一中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9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2019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页3]_竞聘指南_网

范文类型:竞选稿,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

六、竞聘难过人情关

竞聘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公平,因为竞聘要做到原则公开、程序公平、评判公正,使绝大多数人认可竞聘结果。但很多企业在具体操作时还是难过人情关,部分岗位并没有公平操作。这样一来,企业的信誉大厦在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一家企业3年后组织了企业第二次竞聘,主要目的是想为年轻人脱颖而出创造一个机会,但企业上下反应冷淡。经调查,该企业第一次组织竞聘时有一个岗位因为上级主管部门打招呼而没有公正选人,造成员工对竞聘的公平性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从而对这次竞聘不抱希望,不愿参与。

整个竞聘的组织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长,影响深远,以上六种失效模式比较常见,企业必须谨慎小心。另外,很多企业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组织竞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专业机构能更科学、更中立,更公正地设计竞聘方案,也能较好地保证竞聘操作的公平公正性,从而有效地协助企业组织竞聘,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_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098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在词汇方面,由于新教材词汇量较大,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单元的单词可分二至三部分进行背诵,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

二、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三、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他们不断的回顾单词以及语法。

在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以表示鼓励。这样他们会因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知识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在网络环境基本教育模式研究课题

这篇《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的关键词是课题,模式,环境,研究,教育,网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637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规范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辟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xx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川资阳市关于医疗纠纷调解模式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35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资阳市关于医疗纠纷调解模式调研报告

资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自XX年启动以来,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974起,各县(市、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621起,调解成功548起,成功率89%,协议履行521起。人民调解已成为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渠道。5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引起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一、主要做法

健全组织,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全覆盖。按照“独立于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之外的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的定位,从两个层面推进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一是在市级层面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小组,职责主要是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由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司法与卫生部门紧密合作,联合出台文件和制度,如:每月通报制度、每季例会制度、重大纠纷联调制度、调解问题会办制度、调解工作总结交流制度等,使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做到“统一组织形式,统一调解流程,统一共享资源,统一档案台账”,保证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县(市、区)层面,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本辖区内医患纠纷。医调委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推选产生3—9名委员,并按规定到司法局备案。按照“专业互补、技能互助”的要求,聘任2名以上懂法律、懂医学的人担任专职调解员。

规范运行,提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公信力。制定出台《资阳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健全了综治、司法、卫生、信访、公安等部门协调机制和工作流程,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协调配合的医患纠纷调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求公安机关要依法处理、严厉打击扰乱医院秩序、侵犯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和医疗机构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二是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定《关于医患纠纷调解与诉讼衔接指导意见》,接受人民法院(庭)的业务指导,着力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容、程序、步骤以及调解文书的制作。建立了专业法官专业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制度,建立选拔、任命医疗专家担任陪审员制度,聘请法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保证调解工作依法、公正。坚持未及时履行的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制度,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力。三是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建立人民调解员出任制,推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确保调解工作规范有序。四是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医疗单位,进行证据固定、责任追究。在全市中大型医疗机构设人民调解室,将人民调解阵地前移。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纠纷必须纳入协调机制进行处理,并配合医调委开展调解工作。五是信访部门将受理的医患纠纷第一时间引向医调委调解,对当事人聚集闹事的现场,要进行稳控,通知公安及时到场维护秩序、并通知调委会主动介入进行调解。

落实保障,努力提高调解质量和便民能力。一是在人员保障方面,医调委组成人员均经过严格考核筛选招聘。调解员由具有临床医学和法学知识,善于沟通,热爱调解工作,事业心、责任心强,有处置医疗纠纷经验为卫生、政法系统退休老同志担任,提高了医调委的专业能力,利于纠纷的有效化解。二是在经费保障方面,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调委会补助经费和调解员个案补贴经费纳入当地“大调解”经费保障体系解决,同时设立单位即医疗纠纷处理协会为医调委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三是在专业保障方面,各县(市、区)成立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司法鉴定人、优秀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法学咨询委员会和医学咨询委员会两个专家咨询机构,为医调委调解疑难复杂纠纷案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以适应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专业性要求。

完善机制,着力探索机制创新。一是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将医疗纠纷处置与媒体舆论宣传结合起来,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向媒体公开医疗纠纷发生和调解实情,借助媒体正确引导舆情。正面宣传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引导群众主动申请调解。从根本上减少因医疗纠纷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二是完善医疗保险理赔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明确保险公司法律地位。加强协作配合,完善投保、理赔制度,统一理赔标准,对医患双方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在规定的内依法、快捷、便民地做好理赔。截止XX年止,全市各级医疗机构272家,有60%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减轻了医疗机构经济压力,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

XX年以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党的建设》、《大众健康报》等先后对资阳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XX年3月,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研讨会在资阳召开,资阳市工作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介绍交流。5月,中央电视台、中央政法委影视文艺中心采编了资阳市医调委的工作情况。XX年2月,省司法厅厅长刘作明率队莅临资阳市专题调研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促进了社会稳定。目前,资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已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医调委建立以来,先后受理纠纷 621件,调解成功达成协议548件,占医患纠纷发生总数的57%,成功平息因医疗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苗头57起,“医闹”、“闹丧”等现象大幅减少,“平安医院”创建达标率在90%以上。通过人民调解,把大量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医疗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了社会稳定。重大群体医疗纠纷案件较以往同比减少40%以上,到市、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上访事件明显减少,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医疗纠纷非正常上访事件。

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始终坚持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既保证了患方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情况下获得合理赔偿,也保证了医方在无过错情况下不予赔偿,维护了医患双方的权益。截至目前,调解后实际赔付金额503.47万元,约占患方请求额的35%,调解终结的548件纠纷中以零赔付结案的有42件,占8%。患方的许多无理要求被拒绝,避免了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的不合理流失。从患方讲,其合法权益也得到维护,在调解中有16件纠纷超出患者要求赔付额度,占成功调解总数的3%。

有效维护了正常的社会医疗秩序。由于人民调解中立于医患双方,在调解中情、理、法并用,摆事实、评责任、讲道理、明法律,使患方消除过激行为,冷静思考、理性诉求。在此基础上,真诚相待、耐心沟通,使医患双方由水火不容到互相理解,到最后握手言和。医疗纠纷调解的过程,也是普法的过程,绝大多数患方都最后接受医调委的调解结果。据统计,近两年全市法院系统受理医疗诉讼案件下降近50%。医调委周到细致的服务得到了患方的称赞,一些患方还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调处成本。人民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上方便快捷。在医院设立人民调解接待室实行“一站式”服务,随时办理登记手续进入调解程序,一般从受理调解、签署协议到终结调解仅需约10个左右工作日,最快的当天即可解决。建立医疗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讼等多种解决方式相互衔接,对经人民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医疗纠纷,调解员则为其介绍其他解决途径并善意帮助其分析可能形成的结果,彻底畅通了医疗纠纷解决渠道。截至XX年5月底,医调委受理的纠纷中,有63件纠纷在人民调解未果后成功引入其他解决渠道。

三、对策建议

树立大局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医疗纠纷虽然只是政府工作的一小部分,但医患纠纷处置不当,常会引起群体性事件,成为群众和政府对立的焦点。因此,调委会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医患纠纷化解方法,要提前介入、主动介入、随时跟进,确保纠纷的全面化解。

树立依法调解意识。依法调解,是医调委调解的根本原则。医调委只有严格依法调解,树立人民调解的中立性、权威性,只有规范调解行为,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度,只有依法调解,才能维护医疗机构和患者方的合法权益。

树立全程调解的意识。全程调解,是医调委工作基本方法。医调委要将调解工作纳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畅通医疗机构与调委会对接,要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调解中的发现的医疗程序中的不足,要在医疗机构设立调解室,将触角向一线延伸,确保第一时间介入,将调解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

树立多元调解理念。为尽可能将医疗纠纷萌芽化解在状态,实现止纷定争,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继续推广和实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行政调解引导作用和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与保险、媒体的互动,确保医疗纠纷的有效化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恩节策划书的模式_策划书范文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策划书的模式

感恩节就要到了,那么感恩节的策划书要怎么写?下面小编整理了感恩节策划书的模式,欢迎阅读!

感恩节策划书的模式一

一、目的:

藉由办理各项英语教学相关活动,将英语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习领域,充实生活内涵。

二、主办单位:××大学

三、活动时间:

四、实施对象:本校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是项活动。

五、活动流程及内容:9:00至9:30

万圣节英语表演节目选定两组依序表演,每组十五至二十五人。

第一组︰英语歌舞剧表演

以歌曲及活泼生动的表演方式,向大家介绍万圣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庆祝活动。同时并表演两首万圣节的歌曲〈Halloween is coming, Jack-O’-Lantern〉。

第二组︰英语话剧表演

以学生自编自演的鬼故事为主,透过幽默热闹的话剧表演,使学生喜欢英语并乐于学习英语。

9:30至11:00

英语过关游戏活动

共设有八关,学生通过六关以上即可获得「闯关成功证书」。各关内容力求简单有趣味性,使寓教于乐。

闯关活动内容如下:

1. Trick or treat?

学生约四到五人一组,敲门进入闯关区,向关主念出Halloween Chant以拿到关主请客的糖果。

Ex. Trick or treat!Treat or treat!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Treat or treat!I’m a ghost!Treat or treat!Give me a toast!

2. I can see…我看见…

学生必须从事先准备好的万圣节海报中,指出三项他们看到的东西。

Ex.I can see a mummy. I can see a ghost. I can see a black cat.

3. I can speak English我会说英语

请学生事先搜集有英文字的广告纸盒、罐子或其它东西,将其它们贴在海报纸上当做题目,学生从中任选出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单字,念出单字并将它拼出来。

Ex. OREO, O-R-E-O

4. Sing a song欢乐歌唱

学生约四到五人一组,配合动作,以掷骰子的方式选曲,演唱出老师所教过的歌曲。

5. Simon says老师说

学生约四到五人一组,依关主的指示做出动作,内容皆为实用的教室英语,并搭配“老师说”的游戏趣味在其中。

Ex. “Simon says stand up!”(学生跟着做)“ Sit down!”(不必跟着做)

6. Matching大小写配对

学生随机抽出三个大写字母,然后必须从二十六个小写字母中找出配对的字母,并念出其代表的英文单字。

Ex. A-a-apple, B-b-bird, C-c-cat.

7. Phonics舌头体操

请小朋友拿着有子音的花朵,然后自由选择三个有结合元音的茎叶,小朋友要能正确的拼出音来。

Ex. 选择b→ban, bed, bit, bob, bug

8. Q and A

每个学生回答关主所问的问题,每人三句。

Ex. What color is it?

六、实施方式: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过关游戏。

七、经费:

活动经费由台北县政府补助,不足部分,由本校自筹相关经费办理。

感恩节策划书的模式二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大家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怀,无论对待父母,朋友,亲人,快乐也好,悲伤也好,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学会感恩,心存感恩,当你学会感恩,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二、活动时间

XX年11月27日(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三、活动地点

校园

四、活动前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制作感恩卡,征集“感恩心语”

3.准备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

4.校园宣传活动:黑板报,橱窗张贴有关感恩节的知识,感恩演讲稿,感恩心语等。

5.各班学唱《感恩的心》及手;语表演。

五、活动过程

1.宣传感恩节的由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恩节。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

3.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聆听孩子心灵深处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

4.放歌曲《感恩的心》,师生同唱,并进行手语表演。

课间时候,这首歌会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校园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会唱。同时我们利用校园广播在每个班级播放这首歌的,让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把这首歌教会给父母亲朋,教会给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5.写一段祝福,将感恩铭记在心。

将祝福写在感恩卡上,送给你应该感谢的人,以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将优秀“感恩心语”张贴在校园橱窗。

六、活动意义

我们愿每参活动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_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271 字

+ 加入清单

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强调和重视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作用和能动作用。正因为如此,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就是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学习策略的获得。

一、搭建平等愉悦的课堂平台

1、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语文教师若能以一颗童心,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中的一员,搭建真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学生不把教师当成严肃的另一称谓,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愉悦的。老师在课堂可以跟学生做比赛;老师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想;做什么事能够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不管做什么事,让学生觉得他也有决定权,让学生信任老师,同时又不迷信老师。我想给了学生发展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也敢说和想说,最后才能实现会说。

2、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诚信是金”,我们老师总是这样教学生。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教自己呢?以我的实际而言,鄙者自认为是教良心书的老师。可真要谈与学生之间的诚信,说来还是很惭愧的。看一些教育名家之话,无论自已有多忙,和学生约定的事总是必修课。其实学生是很认真的。也许我们会忘记了自己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自己不以为然的承诺,可学生是不会忘记的。

3、以一颗欣赏的心对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年龄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这是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试想幼儿大班的孩子说1+2=?总是想很久,可到小学一年级时他自然就懂了。我们老师若能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低智问题,或者说在我们看来是太容易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会欣喜若狂的。给学生鼓励,欣赏学生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谁不想成功?

4、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学生。老师是成人,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总是有的。也许刚刚受了领导的骂,或者和家里人刚刚闹了别扭,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常发怒和激动的人是不易从事老师这个工作的。想想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不是听老师的牢骚的。不管发生天大的事,课堂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此时要忍,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不快和不愿意。虽然老师也是常人,也有喜怒哀乐,但是课堂上的老师便是一位忍者。所以,语文老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呀。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课堂氛围是轻松的。在从接受教育的学生角色转换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老师角色转换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任何人都是想耍的。我们试想如果都“耍”了也都各司其职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不是一举两得?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师生把上课当成一种游戏“耍”。语文课堂应该是有色彩的。首先教室的布置是师生喜欢的,可以贴上各自喜欢的图片,唱一些大家喜欢的歌曲,说一些“窝里斗的黑话”,当然这些必须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实就是把课堂延伸一点,活跃一点。

2、课堂氛围是积极的。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无穷的资源。上小说课,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上散文课,我们可以让优生品味美句;上说明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文说物”;上议论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开辩论会,明是非。

3、课堂氛围是有经验可循的。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是博大精深,但也是有点可找的。做什么事,都有一种新鲜感。教师当在学生“新鲜”的时候教给经验,当学生不“新鲜”的时候让学生自已摸到石头过活。语文是语言,也不只是语言;语文是思维,也不只是思维。语文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己独自专有的唯一财富。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兴趣

1、语文老师的知识要多。语文老师是杂家的理论,在很多教育书上都看过。正如贾志敏所说“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半个导演,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这样看来似乎对我们语文老师太苛刻了,可反过来看这样的“全能王”不正是学生的偶像吗?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第一点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不断充电。

2、语文课堂的导入要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老师应利用好丰富的语言文字,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开端。有人把语文课堂比为田野。我们的语文,我们的田野。作为耕地的语文老师,可以让一个田里既种花生又种玉米嘛。学生有取不完的果实,试想他们舍得休息吗?

3、语文课堂板书要精。精言妙语,去粗存细。一堂语文课学生不可能全部个个精力集中,语文本身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所以语文老师要敢于取舍。泛泛而谈,学生必将是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语文的“一课一德”就要在板书上大做文章。说简单一点,我的理解板书完全是学生读老师改写的内容。板书的一点小错误完全可以导致学生的“谬以千里”的理解。学生的记忆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形象记忆是其实中较重要的一种。语文老师完全可以设计好板书,将“记”写在板书里,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总之,语文教学是丰富的,同时也是精彩的。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并一直思考的问题。做学习型的语文老师也显得更为迫切,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追求的最高理想吧。以前爱把老师比做一桶水,我想这桶水再多都是无济于事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条河流才对,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条河沿岸的农田。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农业劳动:原始、辛苦、平常、丰富的。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其奥妙是说不尽道不远的,给语文老师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考察当今畜牧业模式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考察当今畜牧业模式报告

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XX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XX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对电气生产模式的认识与控制总结_工作总结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生产,全文共 2199 字

+ 加入清单

电气生产模式认识控制总结

(一)电气生产是加工装配式生产模式,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彼此独立,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在制品储备。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及时供料和零件、部件的加工质量基础上,准确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缩短生命周期,既要减少在制品积压,又要保证生产的成套性。

(二)从电气的生产过程来看,电气的生产必须按用户需求以销定产,管理工作相当复杂,既要协调采购、生产、市场,以jit(准时生产制)实现客户个性化特征对生产过程物料、零部件、成品的拉动需求,但是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并行,产品设计系列化,零部件制造标准化、通用化;工艺过程采用成组技术,使得物料的消耗定额容易准确制定。由于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必然导致电器品种数量多而产量有限,运用fms(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系统能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并能减少加工不同零部件之间的换模时间。

(三)在管理标准化和制度方面,重点处理突发事件;以零件为中心,维持一定量在制品库存,要求前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进入后一道工序,工作的重点在制造现场,不仅要抓投料控制,一方面要求控制投入的品种、批量和成套性;另一方面还要控制投入提前期。还要抓与工序控制相结合的零部件出产进度表和装配进度表进行出产控制。

三、生产成本控制

(一)制造成本的组成,制造成本是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1)、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能够直接分清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它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直接支出,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员工的福利费用等。(2)、间接费用,车间或班组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等,以及员工的劳动保护费用,生产设备的租赁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设计图纸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二)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要点:(1)、控制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消耗,对人力资源消耗,要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2)、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控制材料消耗,应在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持按定额用料,加强计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定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大力推广先进用料和代用、综合利用等方法。机具的使用应选择恰当、运行合理、提高利用率,坚持按操作规程使用,定期维护保养、以旧换新等制度。(3)、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费用开支,要从数量上、开支的用途、时间、作用上进行控制,使各种费用在最有利的时机开支,并符合规定,取得最大效果。要建立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

(三)现场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生产过程的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用、废品损失、车间经费。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消耗控制目标的计算:

某种消耗的控制目标=某种消耗的先进消耗定额*某种消耗的计划单价

2、   工资及附加费控制目标的计算:

工资及附加费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计划单位工时工资率

3、   废品损失控制目标的计算:

废品损失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单位产品废品损失*计划单位产品废品损失率

4、   车间经费控制目标的计算:

车间经费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经费定额*计划单位经费率

(四)成本监督与差异纠正

1、   总体控制

(1)设置费用台账。制造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车间费用台帐。凡是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可以按单台设备设立费用台帐;不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集体操作,可以按工段或班组设立费用台账。

(2)记账并写报告。车间范围内发生的所有费用,车间主管必须控制,由会计员记账结账。车间会计员应按期(按日或五日、旬、月)反映班组或设备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计算出产品完工量量的费用定额消耗量,以及实际超支或节约额,写出差异分析报告,便于车间、班组、机台采取纠正措施。

(3)成本差异分析,车间每月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并在召开车间成本分析会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将车间发生的总成本减去本月固定费用发生额,计算出本月实际成本变动费用额,并与定额成本中的变动费用额进行比较,找出差额,分析发生差额的原因,制定下月的实施计划。车间变动费用节约额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厂部与车间所得(有的企业按厂部得60%、车间得40%)和超支由车间工资总额抵补的原则,计算车间工资总额的增减。计算出工序或班组变动费用差异额,并落实奖惩。车间会计员写出“月终成本分析报告”连同“车间成本报表”一起上报。

2、分项控制,除从成本总体进行控制外,还应进行各项费用的分项控制。

(1)材料消耗控制。限额领发料。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原材料消耗总量。按总量领发材料。考核差异。车间和车间内有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责任点),凡是能考核其投入与产出之比的,都应定期考核实际投料量与应投料量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废料回收。有些企业为了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采用完工产品和废料同时入库的办法,根据以下计算公式进行严格核算。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习村级集体经济模式考察报告范文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62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村级集体经济模式考察报告范文

为学习借鉴外地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不断强大镇内乡村集体经济。20xx年4月18日至19日,镇党委组织镇内15个行政村负责人到村、县村八组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如何发展强大乡村集体经济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考察状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与特点

市县镇村位于,西临106国道,北接正在建筑的杭(州)瑞(丽)高速,地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的金三角之间,总面积2.1平方公里。该村立足村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贯串于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获得了可喜成果,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xx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打破3亿元,农大家均年收入过万元。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地处南端,是鄂南的一个小山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经由30年的艰辛创业,该组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高科技企业,集科研、研发、生产、经营及教育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xx年,该组集体资产打破1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益达1.3万元。纵观两地集体经济的发展近况和特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发展思路宽。在村和村八组的发展进程中,他们不断衡量市场的大情况,不沿袭保守,敢为人先,超前经营,以思想的大解放和敢创敢试的胆略魄力,完成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大跨越。村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实践以“改善基本设备、改革企业治理、开发新的增进点、保证村可继续发展”的思路,勇敢提出了施行“一路三园”(修大路,建农民花圃、农民生态公园、农民科技园)工程,着力将村建成全国一流文明新村的蓝图,他们打破了“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瓶颈,解脱了发展传统农业的固有思想,增添了乡村发展动力,加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官桥村八组对准市场发展,立足本身发展实践,废除思想顾忌,以“引进来”为打破口带动原办企业的发展强大,经过招商引资、举荐强人推进产业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掩盖面广、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能产业进军,以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二)产业发展力度大。生产发展是添加集体经济收入的首要任务,两地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结合实践,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发展初期,两地依托纯真的农业垦植,群众生活难以维持,无数次的打击,使他们深信无工不富的事理。村在全国上下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期间,决定探究性发展工业,于是从土地费中假贷60余万元勇敢创办茶叶厂,然后为人民捞到第一桶金,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原始积聚。1994年从各组再次假贷200万元筹建砂布厂,至今,村办企业掩盖磨具、茶叶、砂布、铜材、织布、造纸、包装等8大行业,构成了多条腿走路的格式,路子越走越宽。官桥村八组应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处理温饱问题之后,农民兄弟“洗脚上田”,从熟食店、副食店和冰棒厂做起,在积聚经商办厂的经验之后,于1982年至1985年一鼓作气兴办砖厂、锻造厂、钉丝厂等10多个企业,而今,企业已完成了向高科技产业转型,集体经济日益强大。初步构建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高级教育、生态旅行、矿产资源、房地产业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的经济格式。

(三)善抓时机生机强。立足产业特征和竞争优势,以支柱产业为基本,以主导产品为纽带,以主干企业为中心,采取招商引资、兼并结合、革新转化、指导扶持等多种路子发展强大优势企业,推进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锻造企业集团,构成多个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发起机,是这两地的一起特点。村在上世纪90年月茶叶市场呈现疲软滑坡景象后,立刻调整思路、见风使舵,在打造支柱产业砂布厂的基本上,进一步伐高目的强大发展规划,在铁柱工业园区内征地700余亩,进行全体规划、整合产业,组建总资产4亿元,年总产值7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集团”,完成企业规划化和效益最大化。官桥村八组在发展进程中,用科技创新处理企业发展潜力不足,集科研、开发、生产、运营于一体推进企业向集团方向发展,不断强大集团规划,还立足于产品特征,把集团打形成国内知名的高新技能产业基地。当前,组建的“野外集团”拥有企业12家,资产18亿元。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集桥用钢缆索、高功能磁性资料、焊接资料、凿岩钎具和新特药品为一体的生产与科研基地,并经人事部同意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能企业。

(四)实干兴村民意聚。在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能否坚持脚踏实地和走群众道路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村支部书记黎锦林率领一班人以“一路三园”工程为发展思路,坚持把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伟目的,实真切实为民做事,勤勤恳恳投入工作,率领村集体以年均30%的速度发展,并跨入了“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先进行列。20xx年,在村党支部改组时,黎锦林全票中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用实践成果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然后博得了群众高度信任。官桥村八组组长周宝生同心专心为公,身先士卒,依托对事业的固执凝集了100多位高科技人才投身于八组经济建设,促进了集体经济日益强大。

二、经验与启迪

(一)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解除“小农经济”约束。小农经济只处理温饱,不能完成小康。在发展村、组集体经济中必需打破小农经济怪圈,走科学发展之路。村和官桥村八组在面临发展不够的实践时,勇敢解除“小农经济”约束,探寻新的发展途径。村立足“开发特征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强大发展规划”发展思路,跳出农田,从运营村办企业开端,以点带面,然后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官桥村八组依托当地资源,打破“种点责任田,混个肚儿圆”的小农认识,应用邻镇的区域优势,以发展商贸经济为打破口,准确掌握集体积聚与分派,然后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快速膨胀。因而,在强大村、组集体经济进程中,必需废除小农经济的思想约束,开发可继续发展道路。

(二)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发扬“强人带动”效应。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强人的带举措用十分关键。为了使村支部书记黎锦林投身家乡建设,县委书记三次到上海请,黎锦林就职村主任时,县专门为他举办了盛大的任职典礼。在他返乡创业进程中,省、市、县指导赐与了大力鼓舞、支持和指导。恰是这些,坚决了黎锦林干事创业的决心。在他的率领下村里先后投资80余万元新建小学,处理本村儿童入学难题。创办了职工学校、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培育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农民100余人,处理企业发展人才后继不足的问题。投资4亿元坚持“科技园”,集高新科技、强人志士于一体,完成了村集体经济快速起飞。官桥组八组组长周宝生在历经屡次波折后,认真总结经验,迎难而上。他俯下身子延聘科技专家刘业胜参加产业发展,仅三个半月便将第一批高科技产品“永磁合金”投放市场。昔时完成产值230万元,纯利60万元。还,抓住国家“二纵二横”、“五纵七横”的建设时机,再次垂下头找专家、请强人研讨桥梁缆索项目,于此凝集了100多名各地人才为八组建设献计献策,完成了八组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而,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需不断依托强人和发扬强人的带举措用。

(三)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坚持“产业立村”战略。产业发展的快慢和强弱决定着一个当地的发展水平。加快施行产业立村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情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必经之路。纵观两地,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进程中,一直坚持在发展产业中提高、在改革中发展。村坚持“以工兴村,兴工强村”战略,用工业的理念经营乡村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强大带动乡村建设。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打破3亿元,人平年收入打破万元。官桥村八组围绕建设现代化“工场式乡村”发展思路,执行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行动,历经多年斗争集体产业打破18亿元。

(四)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创新“资源整合”方法。各类资源能否有用整合,能否按照情况转变创新整合,将直接影响发展强大村组集体经济的质效。村与官桥村八组在克制各种坚苦的基本上,不断将各类资源进行创新整合,然后成功组建了“科技园”和“野外集团”。特别是官桥村八组,将低丘岗地革新与新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整合野外集团、国土资源、林业等部分发展资金1.7亿元进行项目包装建设,完成工农业结合发展。因而,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进程中必然要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创新资源整合方法。

(五)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提高“指导班子”素养。班子战役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扫兴衰,直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因而指导班子战役力必需不断增强。村与官桥村八组一直把组织建设作为基本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提高本质、优化构造、改进作风、加强团结为主要抓手,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才能、决定计划才能和执行才能。为了使干部才能与社会发展情势相顺应,两地都坚持了藏书楼和电教室,制订了相关学习方案,经过自学、互相交流、专家讲课等学习教育活动,指导班子素养分明提高,为集体经济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建议与行动

经过考察学习,对照和官桥经验、反思本人,我们深感差距宏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镇内实践,以“产业立村”战略推进我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解放思想,清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脑壳决定口袋。只要思想的大解放,才有行动的大跨越。比照我镇与村、官桥村八组等地的差距,不只是发展速度和产业规划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经济强县”和“领先小康”的重担之下,我们必需解放思想、坚决信心、勇担重担,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创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大。一是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统筹当前与久远、经济与社会、阶段性与可继续性等发展要素,运用战略思想,打破陈腐、掉队的发展形式,坚持全新的发展理念。二是坚持立足实践,分类施行。立足各村发展实践,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执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分步推进施行,进一步逐渐做强做大集体产业。三是坚持村级主体,增强职责。充分发扬村级组织的主导效果,分村制订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发展办法,明确发展目的,增强督导审核。

(二)因地制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立足镇情和村情,加快“产业兴村”战略施行,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需因地制宜、科学决定计划、创新行动。一是资源大开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司法法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各村土地、山林、水面、主导产业、矿产、景色等天然资源,特别是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潜力,兴办集体经济实体,添加集体经济收入。如龙泉片山区村可在开发已探明矿产资源的基本上,加速勘察新资源,推进企业规划强大和数目提高,带动集体经济增进;董家、红岩、鹿苑村可充分应用鹿苑寺景区开发和鹿鸣岗精品茶园建设时机,发展农家乐、度假村和休闲旅行农业;沮河沿线各村在充分应用水能、砂石等资源,做好企业服务的基本上,结合百里生态文明走廊和保宜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兴办运输、餐饮、物业等服务实体,然后促进集体增收。二是项目大施行。进一步加大项目标跟踪、争夺与建设力度,以安全饮水、道路革新、低丘岗地开发等工程建设为打破口,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生活前提,具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完成乡村项目投资20xx万元以上;红岩、石桥坪、鹿苑、龙泉等村要以鹿苑为中心的万亩茶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力发展村内茶叶产业,还不断兴办新型协作组织,做好产业服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招商大打破。结合煤炭、硅石、水能、砂石等资源优势,镇村结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外来成本参加产业化运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鼓舞村集体应用土地资源和资金参股落户本村工业企业,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中积极作为,自动对接,配套发展服务业,完成村集体经济快速增进。

(三)强人带动,增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随着乡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大乡村逐渐涌现出各类专业大户、科技艺人和致富妙手,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培养了一批农民企业家。充分发扬强人效应,可为推进乡村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壮动力。一是大力培养强人。以培养强大专业大户、致富妙手为重点,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各类办法促进专业大户、致富妙手更多展现,强大规划,效益提高。二是积极选用强人。在增强培训、健全机制、民主引荐、严格治理的基本上,勇敢将强人推举进入村“两委”班子,让他们心系群众、明确责任、负责重担,充分发扬带举措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历程加速。三是施行强人回归。增强与各村外出强人的联络,特别是增强与在外农民企业家的联络,量身订做优惠前提,应用乡情、亲情鼓励他们回村创业或应用其人脉资源,积极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加乡村经济建设。

(四)优化队伍,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程度。村级班子是增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地点,关乎乡村改革、发展和不变大局,关乎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强大。因而,我们必需不断优化队伍构造,提高发展程度。一是精心选配指导班子。坚持以人本,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重点从文明水平高、运营大户、外出强人、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才能。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坚持标准,把事业心强、懂运营、会治理和开辟提高、无私贡献、不怕喫苦、清廉自律的人选提高队。当前,要以20xx年村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指导班子,然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二是不断提高队伍本质。坚持“实践、适用、实效”的准则,经过举行培训班、专题讲座、村与村横向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力度,协助他们改变观念,拓宽视野,把握致富身手,不断提高综合本质。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健全村干部治理准则、村级组织运转工作机制和相关鼓励机制,提高村干部执行力,促进工作落实。还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的责任制的首要内容,作为干部运用的根据、评先表优的标准和发放奖励性工资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X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XX年10月—X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X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X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87 字

+ 加入清单

《“‘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____《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一、课题题目:《“‘五课’互动模式”研究》

二、承担单位:龙山中学校《“‘五课’互动模式”研究》课题组

三、研究时间:XX年12月——XX年6月

四、结题时间:XX年7月

《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是由渝北区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该课题的子课题《“‘五课’互动模式”研究》。三年多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校课题组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努力实践“‘五课’互动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予概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从实际出发,精选并承担了该课题研究。

1、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时代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备课和上课活动,忽视说课研究;重视听课活动,忽视评课研究。总之,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某环节,忽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互动作用等。同时,在课堂上,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法探究,忽视学法指导;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培养等。这就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2、是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具有行政色彩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其主体是教师,研究重点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其教学艺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而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备、说、听、评”等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探索新型教研,即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3、是我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校是为适应北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而新建的一所普通城市中学,承担着新开发区义务教育的重任,常年有40个班,常年学生达2500人,教职工近200人。学校近年持续发展,但渝北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学校的发展也激励着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我校的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不足、教学艺术有待提高等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诸多因素造成我校相当部分学生基础差、表现不好、厌学情绪严重等。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声誉,使我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抓课堂教学效率是重要举措。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1、“五课”

所谓“五课”,是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即构成教学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

(1)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即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吃透教材和学生,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活动。

(2)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由执教者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

(3)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执教者面对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4)听课:是指教师带着一系列问题去视、听执教者所展示的课堂教学,并为教学评价作好充分准备的教学研究活动。

(5)评课:是指由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的教学研究活动。

2、“‘五课’互动模式”

所谓“‘五课’互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备、说、上、听、评”五个环节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注重五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链式教学活动程序。五个环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环环相扣,有机统一,互动互补。其互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其中,备课是说课、上课的前提;说课是备课、上课的中介,是上课的理论假想;上课是核心,是对备课、说课的实践验证;评课是说课、上课的发展和延伸,又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实际上体现了运用教学理论进行课堂设计,在实践中检验、再提炼升华为教学理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猜想、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506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页2]_竞聘指南_网

范文类型:竞选稿,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竞聘失效模式的六大类型

许多企业只是对组织结构进行简单微调,或者对部分岗位进行简单合并调整,便拿出竞聘。这好比在糟糕的土质里播撒良种,依然难以长出好的庄稼。竞聘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重新设计、调整和规范,确保挑出合适的人干正确的事。否则,搭一个倾斜的舞台是无法让员工练习正步走的。

四、职位说明书不清晰、不合理

职位描述中除了所属部门、主要职责、任职要求外,该岗位的薪资构成、职业发展通道、职位序列等重要信息也应该予以公布或告知。比如:一位生产工人自学了会计专业,通过了会计考试。竞聘时,既可以应聘现在的操作岗位,也可以应聘会计岗位,而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岗位的收入水平。一位学营销的大学毕业生,刚到企业一年,既想选营销部门,也想选企业的战略策划部门,他所考虑更多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因此,竞聘前,职位说明书的描述必须尽量准确,最好能将企业各类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职位说明书中要求的任职素质不合理,导致一些岗位形同虚设。

任职要求必须结合岗位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所提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企业本身不具有吸引外部合适人才的能力,本企业内部也没有相关的人选,则该岗位形同虚设。一个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曾组织公司内关键岗位竞聘。其中新增的部门经理助理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毕业或中级职称!这与该公司强调“能力和业绩”的理念并不相符,而公司的研究生人数并不多,且大部分已经在重要岗位了。结果是1000多人的企业,有两个岗位居然无人应聘!一位西部企业客户组织竞聘时对总经办主任的要求是5年工作经验和大学本科毕业,而该企业第一批本科生是5年前才招进来的!现在只剩下3人了,其中两位也已经是部门负责人了。这样,符合要求的人只有一个了!

五、没有足够的候选人

企业是个人才蓄水池,竞聘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让优秀的人才浮出水面。然而,有些企业事先并未评估自己内部人员的素质,把竞聘当作解决人才紧缺的唯一手段。实际上,对于一些关键岗位,企业放眼望去,的确没有合适的人才时,竞聘并不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个规模在400人左右的国有企业,准备对所有中层干部做竞聘上岗,然而,目前最薄弱的生产和销售两个部门在企业内部很难挑出合适的人选。如果这两个岗位拿出来竞聘,估计能聘上的还是已经50多岁的现有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无合适候选人时,应采用外部招聘或猎头服务,否则经过大规模和复杂的流程选出来的还是老面孔,不但无益于企业的工作开展,还使员工对竞聘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57 字

+ 加入清单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

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浩友慧全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中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习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爱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