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导游词
首先我来介绍故宫的概况。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XX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XX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居住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据我国古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的。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咱们中国是一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载。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极星。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14XX年开始营建的,用了XX年的时间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沿中轴线排列,并向两边展开,左右对称,格局严正,气魄雄伟,极为壮观。当我们漫步在这些宫殿之间时,不仅仅可以亲身接触到它的一砖一瓦,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您定会爱不够,也看不够。再者说,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故宫的全称是“故宫博物院”,因为它是在明清两朝的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了,那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不要着急,这还要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说起。19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xx年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按说,这座宫殿应该收归国有。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溥仪却被允许居住在后宫部分,长达十几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冯玉祥将军的手下鹿钟麟,将溥仪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宫,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并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了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那天,为了争先目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和宫殿里珍藏的宝贝,许多人拥向故宫,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堵塞,这件事成了当天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
故宫在开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我们不知道。可这几年,每年都有近1000万中外游客到故宫参观游览。因为故宫是全年365天开放的,算起来,每天平均要接待将近3万人呢。
故宫博物院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在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您知道吗?目前故宫珍藏的文物有15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馆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级文物占全国文物的五分之一还多呢?那故宫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种呢?这150多万件文物种类齐全,包括玉器、陶瓷、书画、珐琅、漆器、金银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十多个门类。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另外,你还可以到故宫的网站上看看,网址是:. (d是英文digital 数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宫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数字故宫。
城池
午门 是皇宫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称午门。“五凤楼”;在明清两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许多重大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皇帝要亲自到这儿来颁布下一年的历书。另外,打完仗,将士得胜回朝后,要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午门有时也会作为举行喜庆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儿要张灯结彩、“放灯”三天,而且允许平民百姓来赏灯游玩,显示皇家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太平景象。然而,说到这午门,大家都会想到“退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吧。其实,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在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过去大臣们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廷杖。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几杖下去就能皮开肉绽。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终生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神武门 故宫的北门。这座门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嫔、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外,还是击鼓报时的场地。当年这门楼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钟,每夜有专人值班击鼓报更。这里说的更,是过去人们对夜间的计时方法,一更约为两个小时,一夜分五更。夜里11点到第二天1点,正是三更的时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说法。每天夜幕降临后,在击鼓报初更之前,先要敲钟108响。楼高夜静,紫禁城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钟鼓声。
东华门 是整个明代皇宫的东门,与西华门一东一西,遥相对应。东华门与西华门不像午门与神武门那样处于正南正北方为,而是处于靠近东南、西南方位。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门外与东华门一样矗立着一块下马石碑。这个门的职能与东华门相同,是大臣们上朝进宫出入的必经之地,或许因为出入东华门要经过一大片马厩的缘故,大多数朝臣一般进出皇宫都走西华门。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时出宫游玩也多走西华门。
角楼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墙上,有四座小巧别致、精美无比的角楼。它们像四颗明珠,镶嵌在高大的城墙上,它们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建筑精品。这角楼的建筑十分复杂,它一共有三层檐。关于这角楼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呢,我来说说吧。 相传,明朝的永乐皇帝在修建皇宫时,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并且限期100天,盖不好要杀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复杂的建筑阿,这可难坏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们愁的都吃不下饭。这是,来了一个卖蝈蝈的老头儿。他那蝈蝈笼子非常精致漂亮,大家都为过去看那巧夺天工的笼子。有个工匠不自觉的数起笼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梁,两根梁…..”一数,一共是九根横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个脊。哎,这部正式咱们要盖的角楼吗!大家非常兴奋,突然想起卖蝈蝈的老头儿,可一看,老头儿不见了。工匠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鲁班爷显灵,来救我们了。于是,工匠们如期建好了角楼。
护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围围绕着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岸陡直,由条石砌成,俗称筒子河。清代护城河的北、东、西三面内侧建有守卫围房732间,戒备森严。护城河水的源头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经过颐和园、运河、西直门的高梁桥,流到市中心的后海,然后从地安门的步梁桥下分出支流,经景山西门的地道进入护城河。从康熙朝开始在护城河中种莲藕,农历七月,荷花盛开,十分壮观。收获的莲子和莲藕除交给宫中食用外,剩余的拿到市场上卖,所得银子作为小花销。嘉庆以后开始出租给人养荷收取租金。故宫周围有两条金水河,一条是内金水河,一条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门前,其水系来自护城河西边的河段,护城河河水到达宫墙西南角后,进入地道,在从织女桥流出,绕过社稷坛,从外金水桥流过,经牛郎桥向东过天妃闸,流出皇城。内金水河的水是从神武门西边的地道引入的护城河河水,河水沿内廷西区供电墙外向南流,在慈宁花园墙外向东南转,蜿蜒经武英殿,在太和门前广场形成一个优美的拱形渠,然后转向北流经文渊阁,在銮驾库的西边流出皇宫。整条内金水河在皇宫里绵延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桥,还有10多处涵洞。内金水河除有排泄雨水、方便宫中取水、消防等实际功能之外,增加精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和门和三大殿
太和门 朋友们,到了皇宫,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门,就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地方。所谓御门听证,就是大家所说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严的大殿里,其实不然。每天清晨,皇帝从后宫出来,坐在这太和门种种摆放的龙椅上。王公大臣们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站在门下的广场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边站着当班的内阁学士,负责记录皇帝的意见,退朝后再稍加整理,颁行天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旨”或“上谕”,国家的日常事务就在这太和门商量决定了。说到这里,也许您会想到:在露天的门外办公,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呢?其实别说刮风下雨,就是平常这里也不打舒服。但按当时的规定:皇帝和大臣们每天都要上早朝。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头一两个皇帝一般都还比较勤奋,后代的皇帝就贪图享乐,把祖父辈打江山时的艰辛和治天下短裤新都抛到脑后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后期的万历皇帝竟长达24年不临朝。历史学家曾说过“明之亡,则亡于神宗”就是说明朝的灭亡正是从这位明神宗开始的。到清朝的时候,将御门听证改在故宫的乾清门。
金水桥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我先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阴阳五行学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桥自然就叫“金水桥”了,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装饰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宫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宫殿着火,金水河里的水就非常珍贵了。
太和殿 在宽阔的太和门广场上,广场中间有一条青白石铺成的御道,这条御道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从太和门广场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汉白玉台基上,有座雄伟的建筑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这汉白玉台基高达8米,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修建这么高的台基,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壮感。咱们国家古建筑的主体是木结构,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于是聪明的工匠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 在紫禁城所有宫殿中,以这座金銮殿最受尊崇,当年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还有在发生战争时派将出征,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非常隆重地典礼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这里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此外一年当中的三个大节庆,也就是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也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其实这个元旦不是咱们现在的新年,而是农历的大年初一_—春节。冬至是一年当日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古人认为这是阳长阴消的日子,值得大庆。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坛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而万寿节则是当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举行大典的场景把,这广场的两要布置雄壮的仪仗队,文武百官就跪在这御道的两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官员们的叩拜大礼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这么重要,在建筑规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筑面积是2377平方米。不仅在紫禁城内,就是从全国范围看,也是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从它的屋脊到地面,高达35米,比现在的10层楼房还要高。讲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您看,这么大的一个广场,怎么连一颗树也没有?原来,这是为了突出三大殿的壮观和皇帝的尊严。您想一想,如果这里松柏参天,三大殿掩映在树荫之中,那还能有现在这种气势马?再者说,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要求格外庄严肃穆。如果有了树木,仪仗和百官的站位都会受到影响,将有损于典礼的严肃性。如此说来,是这些宫殿建筑的功能,决定了这里不能种树。 在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上,有许多青铜鼎,其实那时香炉,因为它们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炉。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每当大典时,就在香炉腹部装上香料,然后将香料点燃,18个香炉就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 太和殿外面两边平台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汉白玉雕凿的器具。在一块圆石板上,中间插一根铁针,周围刻有刻度。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指向哪个时刻,就表示是什么时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与日晷对称的位置,是一座石头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里面石斛(hu)、斗、升、合(ge)、龠(yue)五种计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们还常用斗和升来称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在世间,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摆放在日晷和嘉量旁边的统龟、铜鹤是举行大典时熏香用的,但还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龟、鹤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的两边摆放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 我们都知道故宫有8700多间房子,而这太和殿,就有55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古代,我们把四根柱子之间算一间屋子,而太和殿是横11间、纵5间,就是55间了。所以说,整个故宫也只是由几百座宫殿。 摆放在太和殿中平台上的龙椅,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宝座。它是用紫檀木制成,从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这宝座的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象征着皇权安稳、江山永固。大殿里的柱子,靠近金銮宝座的是6根金黄色的柱子,他表面贴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卫着那巨大的龙椅,把皇帝衬托得更加尊贵、庄严。此外还有66根朱红色的柱子。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东北长白山的红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径1米多,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当年没有显得的大型运输工具,要采伐、运输这么的木材,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藻井。这“藻井”是古建筑中的名称,就是指天花板中间镂孔雕刻的一块。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条蟠龙,就叫蟠龙藻井。在这龙嘴的下面,吊着一个亮晶晶的圆球,它叫“轩辕镜”。这个东西可大有讲究,您听说过“炎黄子孙”这个词吧。传说古代有炎、黄两帝,而咱们现代人都是它们的后代,所以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过去的皇上也自认为是黄帝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这个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而皇上在宝座的正上方悬挂一个轩辕镜,表示自己三正统黄帝,而且有轩辕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铺的是一种亮亮的方砖。您听说过紫禁城“金砖墁地”吗?指的就是这种“金砖”。这种砖并不是拿黄金制成的,那它为什么会叫金砖呢?这种砖是在今天苏州附近的御窑村烧制的。因为是专门为京城烧制的,所以叫“京砖”。可是南方人发“京”这个字音时,听起来像是黄金的“金”字。久而久之,这京砖被叫成金砖了。虽说这砖不是用黄金制成,可是由于它的制作方法独特,工艺复杂,它的质地更像大理石一样细密、坚固,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镜,再加上烧制、铺墁这种砖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砖”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实。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样的建筑,是中和殿。它是黄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从后宫出来,在中和殿稍作停留。当太和殿所有的仪式都准备好后,有专门的人来导引着皇帝,沿中间的御道,从太和殿的后门走近去。当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乐、响鞭,整个大典便开始了。由于这里是皇帝大典之前做准备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后来逐渐成为举行各种祭祀、典礼时的准备场所。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农。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农坛,那里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平常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叫行“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皇帝在去先农坛之前,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映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了,中和殿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这里阅视家谱。皇族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皇帝的家谱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这里要说明一句,皇帝的家谱虽名为玉牒,但并不是用玉制成的,也是用纸张书写,只是为了强调皇帝家谱的高贵,才称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皇帝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我们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宫殿,在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一些少数民俗的领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来皇宫,皇帝也要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这里宴请亲家,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保和殿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您听过这首童谣吗?它的前两句是说一个青年早上还在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来考试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这保和殿。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一步登天,其实当年可不是这样的。在当年,能够到这座大殿内参加考试,就应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来到这里的考生,都是从全国众多学子中,经过从地方到京城层层考试选出来的。一个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到县衙大堂,见县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会城市考试考“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您还记得吗,在电视剧《铁齿痛牙纪晓岚》里就有秀才参加乡试,考官们徇私舞弊的情节。其实,中举对于科举之路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举人们还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去考“会试”。然后才有资格到这座宫殿参加考试,所以叫“殿试”。“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全部结束,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之为“金殿传胪”。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在太和广场,皇帝亲自在大典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正中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云龙石雕 故宫中,在许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等图案。这些石雕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后也就是台阶中间的云龙石雕是最大的一块。石雕的图案,从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生动、精美。这块石雕是用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200多吨。这块石料是采自北京房山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有100多华里。在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从百里之外将这么巨大的石头完整的运来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办法拖过来的。工匠们从紫禁城到大石窝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泼在路面上,就这样波一条100多华里的冰道。我们知道,饼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这种能够情况下,仍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耗银11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个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从心底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铜缸 故宫里有许多大缸,您想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缸是储水防火用的,故宫里现在总共有308口铜缸或铁缸,分散在各个宫殿附近。故宫的缸都有一个特点,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个方口。因为北京的冬天很冷,户外的水很容易结冰,所以入冬以后,专门有太监来管理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盖上缸盖,低下烧上炭火,一直烧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烧炭的炭口。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缸外面是镏金的,一口缸要用黄金约3公斤。金灿灿的镏金铜缸衬着红墙,十分华贵气派。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前朝宫殿旁边,会发现那里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黄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说道这儿,我要讲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xx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侵略北京。当他们进入紫禁城后,对宫廷物品进行了大肆劫掠,抢走了数不清的玉器、玛瑙、佛像,许多珍贵图书、档案也被破坏。这些大缸表面,金灿灿的黄金夜难逃此劫。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镏金一点点刮去,留下横七竖八的刀痕,引起我们痛苦的回忆,提醒我们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横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又叫乾清门广场。横街以南是外朝,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横街以北是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从这里向北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紫禁城的内廷。在内廷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称为后三宫,再往北是御花园。两侧各有六座规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嫔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的东侧,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献殿和乾隆打算养老的宁寿全宫。在内廷中轴线的西面,有一大片宫殿,是供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另外,还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与周围其他殿堂有很大差异。那是外西路的一处佛堂,叫雨花阁,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处佛堂。这座阁楼的形制与其他宫殿明显不同,它的四个屋脊各雕有一条铜铸镏金的龙,四条游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军机处 在乾清门西高墙边,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里那些高大的宫殿,它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话所说的“人不可貌相”一样,这几间小房子也非比寻常,因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所在地。您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军机大臣”,就在这里值班。清朝为什么要把军机处那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为这排房子的一墙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养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区放生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昼夜不停的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评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些大臣,雍正便将养心殿外这排平房作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保密。于是,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决断,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变成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要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这样军机处就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军机大臣确实有一定权势。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能,还是不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军机处,叫学习“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片。皇帝每天口诵所制诗文,这位大臣只能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皇帝的诗文誊些出来,也能做到准确无误了,才能参加撰写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谕旨,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以后,仅凭记忆,要能写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说,这活儿容易吗?
景运门 在明朝时期可是戒备森严,没有皇帝的诏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进入。因为,这是进入皇宫内院的必经之门。在景运门西面,有一个和它正对着的门,叫隆宗门,隆宗门的作用及管理办法,和景运门完全一样的。
后三宫
乾清门,它和南面的太和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证”的场所,清朝则改在这里。清代的许多重大国事比如平定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出兵收复中国台湾等。都是在这里讨论决策的。乾清门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长廊式房屋,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些没有气派的平房,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您听说过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吗?这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就发生在乾清门西侧的叫南书房的屋子里。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只有8岁,又鳌拜登四名大臣辅政,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过大肆结党营私,迫害异己逐渐总揽了朝廷大权,干了许多坏事。康熙14岁时,名义上正式亲政,可实际上鳌拜仍然控制着朝廷,把康熙置于傀儡地位。有一次,鳌拜和一个大臣发生争执,鳌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闹,后来竟然撸起袖子、伸出拳头,胁迫康熙。康熙只好暂时忍耐。从那以后,康熙决心除掉这块绊脚石。然而鳌拜是满族贵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极好,又手握大权,在朝中有一大帮党羽,要扳倒鳌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决定智取,假装迷上了摔跤,他让人找了十几个身体强壮并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时鳌拜进宫办事,看到小皇帝这样贪玩,认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着独揽大权的美梦。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康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鳌拜来南书房讲书,当时这里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当鳌拜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走进去时,突然拥上一帮少年,连拉带绊把他按倒在地,鳌拜还以为这帮孩子在跟他开玩笑。当他被捆绑住后,康熙严厉的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考虑到鳌拜毕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宣布将他终生监禁。不可一世的鳌拜后来死在狱中。这一年康熙皇帝才16岁。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曾在这里居住,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从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开始,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宫殿里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康熙皇帝临摹顺治皇帝的笔迹写成的,在学多电视剧中出现过,可以说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块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制成扁悬挂在这里,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有关。储是储存的储,建储业叫立储,就是确立皇位继承人。我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可是皇帝的儿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着皇帝梦,他们为此往往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甚至发展为同胞骨肉互相残杀,您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吗?剧中的康熙皇帝就因为建储而遇到问题:他曾两次立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又两次把他废掉。此后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选,直到他临死之前,才下诏书,让四子胤祯继承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据说,康熙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勾结负责传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将“十”字上面加一横,下面加意钩,改称了了“于”字,成为“传位于四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清史专家考证,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清代这种传位诏书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样看来,雍正并不是靠篡改诏书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后,吸取历史教训,决定将公开立太子的制度,该为秘密建储。秘密建储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选定皇位接班人,并秘密的将这个皇子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混各地随身带着,另一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密封好后,就放在这块“正大光明”匾背后。当皇帝病危时或去世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异后,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布下一任皇帝。这种方法确实减少了皇子之间的争斗。雍正皇帝设立了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筑。这座宫殿上的彩画图案和其他宫殿的是有区别的。所绘彩画是一对对飞翔凤凰,而其他宫殿基本上都是一对对游龙。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皇后头上戴的是凤冠,穿的是凤头鞋,住的是凤楼。说到这儿您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来这交泰殿是宫内专门为皇后准备的正殿。在皇宫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如元旦,还有千秋节,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会端坐在交泰殿内的宝座上,接受宫内嫔妃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大夫人的朝拜。殿内正上方悬挂的那张匾写有“无为”二字。这两个字很是耐人寻味,无为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讲究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其实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为,凡是要顺其自然。交泰殿虽然不大,里面的陈设却非常丰富。宝座两旁有一些蒙着布的方架子颇引人注目。当年这些架子上放置着象征皇权的大印,一共有25方,习惯上称为二十五宝,这些都是乾隆皇帝亲自选出来的。在殿的两侧,还有两件大型计时器,东边的叫“铜壶滴漏”,西边的叫“大自铭钟”。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器,大自铭钟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仿造的钟表。
坤宁宫 是后三宫的最后一宫。我们知道后三宫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从名字上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这“坤宁”二字同乾清宫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对应的,“乾”指天,象征着阳;“坤”指地,象征着阴。“清”“宁”都是表示安定、和谐的意思。您该猜到坤宁宫的作用了吧!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那坤宁宫自然是皇后的寝宫了。在明朝,除了个别失宠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这座宫殿内。清代,顺治和康熙时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宁宫里。到了雍正皇帝时,由于皇帝搬出乾清宫,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宁宫了,于是对坤宁宫作了改建。从此,这座古老的宫殿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首先说,这座宫殿的正门不居中,而是偏向东边,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的建筑特色,再者说,坤宁宫的窗户纸都糊在窗棂的外面,过去人们说东北三大怪,其中就有这“窗户纸糊在外”。在风沙大地区,这种把窗户纸糊在密集的窗棂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户纸不易被风刮破,还可以使窗棂上不落灰尘。屋内的陈设,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较大,是萨满教举行祭神的场地。萨满教是满足的民族宗教,在东北地区非常流行,它是一个多神教,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汉族民间祭拜的关云长,以及山里的虎、鹿、猪、熊,路边的石头、树林等都是萨满教的祭祀对象。坤宁宫东侧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礼仪,帝、后新婚,要这这里住满三天。三天之后,皇帝搬到养心殿,而皇后在东西六宫中中选择一宫居住。洞房中的陈列室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状。洞房的墙上涂着红漆,地上铺着红地毯,到处都是红色,在洞房的门口和东侧过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个大红底金色双喜字,寓意着“开门见喜”。靠窗户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内靠西北墙的地方摆有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喜床。
坤宁门 是御花园的入口。到了这里,古柏老槐扑面而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它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不超过1XX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类建筑20多座、古树160株,还有两座假山、两方水池及散布其间的大量奇花异石,使御花园显得格外典雅、幽静,幽赏起来,美不胜收。
御花园
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在钦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两棵长的很奇特的柏树。这两棵树的根和主干彼此独立,但从树杈上就相依相偎,难分彼此了。人们称它为“连理树”、“连理枝”。古代人把这种连理枝又叫“合欢树”、“夫妻树”。其实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园艺工匠就将它们拧到了一起,最后长成了这个样子。您知道吗,钦安殿是整个故宫中最古老的建筑,它是从明代保存下来的,距现在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宫都是木结构的房子,非常怕火,过去由于没有避雷针,曾多次着火。特别是太和殿,因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击,自明初建成以来,曾经发生五次较大的火灾。所以封建帝王们特意在宫中专门找一个宫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宫的安全。而且,这连理枝前的门叫天一门,门的名字也跟水有关系。《易经》上说“天一生水”,水是灭火的,于是起这个名字,用水镇火,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浙江宁波有一座明代的藏书楼叫“天一阁”,也是取这个意思。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养性斋 是座凹字形的两层楼阁式建筑。它的外墙倚着御花园的墙壁,海棠树、太湖石环绕周围,环境很优雅,在这儿居住一定很舒服。谁在这儿住过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个中国通,中国话也讲的非常流利。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就有这位英文教师的镜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就业在这里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苏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里被湖水多次冲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要细算起来,这堆秀山“太湖石”的历史比整个皇宫都古老,听我们讲讲吧。在北宋的都城开封,过去由一座山叫“艮岳”,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后不久,北宋就被金朝灭亡了,艮岳山也毁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把这些石头运到这儿,堆成了我们眼前的堆秀山。所以这些太湖石有近10XX年的历史了。在山脚下,正中有一个门洞,在门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人工喷泉。那时候故宫里没有自来水管道,这喷泉是怎么设计的呢?工匠们在半山腰两侧各设一口蓄水的大缸,通过水道,产生压力,使水从下面的龙嘴里喷出。而喷泉造型是用石头雕刻的一条蛟龙,盘踞在石座上面。喷泉整体造型和谐美观,使皇帝的游玩别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儿是御花园的最高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皇帝会带着后妃们,在亭内登高赏月、饮酒作诗。
絳雪轩 为5间房的建筑。这个“絳”字是红色的意思。可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那么,絳雪岂不成了红色的雪吗?其实,当年这里种着5棵海棠树。一阵微风吹来,白中透红的海棠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层红色的雪,乾隆皇帝为此作诗“暇日高轩成小立,东风絳雪未酣霏”,来赞美当时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轩。絳雪轩对面的花坛,竖着一块枯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这是块木头,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烂了。其实,这是一块木头的化石,叫木变石。这木变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记载,东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经常年累月,变成石头,就是木变石了。一般的木变石都比较小,可是我们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难得了。这块石头是黑龙江的一个大将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头后,非常高兴,诗兴大发,题诗一首,刻在石头上。
延晖阁 为二层阁楼。您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阁楼,清朝的选秀女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吗?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好,延晖阁讲到这里。我现在问您一个问题,您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那里面的格格门住的地方叫什么来着?没错,淑芳斋!在延晖阁西北边有一个小屋檐,倚着红墙,那里面就是淑芳斋了。它位于西六宫最北处,目前还没有公开开放。我所以要讲一家,是为了消除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淑芳斋并不是拍《还珠格格》时的场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电视剧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在清朝的时候,淑芳斋是皇帝和后妃们看戏的场所。紫禁城内共有5个戏台,淑芳斋里就有两个,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在这里演过戏。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导游词北京故宫200字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阳光之旅行列。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祝愿你们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明清的两代皇宫,也叫紫禁城。它始建于142019年,距今已有62019年了。经过多个朝代的建造现在这故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宫,也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我说完历史,现在来说说它的布局吧。故宫南边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是东华门,西边是西华门,是结构精美的角样。多面的城墙有10米多高,护城河宽52米,长800米,既壮观有美丽。
文华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会见大臣的地方。坤宁宫和乾清宫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后三宫和东西六宫。故宫在196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介绍完了,我相信大家对故宫也有些了解了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篇2: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南昌的导游甜心_公主,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此刻说的1406年至1420年,之后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十分的富丽堂皇,但仍持续着原先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此刻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就应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明白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篇3:沈阳故宫导游词英文版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xx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东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水灾。古代称它是门海”,来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扑灭火灾,所以又被称作是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点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会议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及清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在这里临朝听政。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凤凰楼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后宫了。正中是清宁宫,清宁宫原叫正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璧,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室端座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西四间为皇帝祭神、行礼的神堂。清宁宫庭院的东南角有一根朱红色木杆,木杆顶端有锡斗,这木杆叫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锡斗内放米谷碎肉来喂乌鸦。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这就是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的亲王贝勒办公的地方。八旗制度在清王朝的军事政治及社会制度,民事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处处突出八”字。这种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的做法,真可算是构思独特、别具匠心。
西路:以文溯阁为主体,前有戏台、扮戏房、嘉荫堂,后有仰熙斋、九间殿。文溯阁于乾隆年间兴建而成,是仿明代渐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所建。为面阔六间二楼三层硬山式建筑,顶盖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建的。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文溯阁东有方形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块。碑阳面为乾隆帝撰写的《文溯阁记》,阴面为《宋孝宗论》。文溯阁东南宫门外有嘉荫堂,它与南面的戏台连成一个院落,是专为皇帝准备的娱乐场所。西路建筑除文溯阁外,其它建筑用卷棚式屋顶,显得十分别致,富有江南风韵。
沈阳故宫是清代遗存下来的最早一组宫殿建筑群,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大家有机会来观光这座气派非凡的帝王宫殿。谢谢大家。
紫气东来,出自传说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传说当年函谷关令尹喜梦到次日清晨老子要路过函谷关,于是第二天天没亮清扫庭院,登上城楼。不久,果然老子骑着青牛,在冉冉紫气萦绕下,伴着仙乐来到此地,为他写了五千字文”,这便是道教圣典《道德经》。乾隆皇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含意是大清帝国是始于东方的盛京皇宫。今天,有没有圣人来呢?请大家向东方看一看那吉祥的云彩吧……
传说:早年,努尔哈赤在明朝总兵李成梁手下做勤务兵时,因他脚下长有红痣,认为他是未来夺取大明江山,有帝王之相者,便要除掉他。努尔哈赤闻讯仓皇逃跑,李率兵疾追,就在即将发现他时,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在乌鸦的掩护下,才得以生还。努尔哈赤数年后成为后金之主,为感谢乌鸦救命之恩,告喻全族,永不屠鸦。所以索伦杆饲鸦便延续下来。
八旗制是由努尔哈赤组建起来的,努尔哈赤25岁开始了他用兵图谋霸业的戌马生涯。随着势力的壮大,努尔哈赤想建立一支强大而管理有序的军队,于是想到了民间自发产生的组织牛录”这种形式。他在1620xx年组建了军队,把每300个战士组成一个牛录”,每个牛录”,打一种颜色的旗,这就是八旗的雏形。1620xx年后金建军的这一年,他又将4个牛录”改为8个,在原来4种颜色的旗的基础上,各镶上不同颜色的边,成了8色旗,又把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把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固山”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旗,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八旗便诞生了。
篇4:故宫博物院导游词模板
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里,我将为您们介绍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建筑原则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就是故宫东南的太庙和西南的社稷坛。前朝就是故宫内上朝行礼的宫殿。以前神武门和景山之间曾经有市场,就是后市。
故宫内部宫殿又分为外朝、内廷,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南边是外朝,举行大典的场所,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为中心,东面文华殿、西面武英殿为两翼。武英殿清朝多尔衮曾经在此摄政,之后改为修书处,修出的书称为“殿本”。文华殿曾为太子居所,后来文渊阁成为藏书处。北边是内廷,中心是乾清宫、坤宁宫,为帝后寝宫,但清朝皇后不住坤宁宫,坤宁宫用于祭祀和皇帝举行大婚典礼的地方。乾清宫清朝雍正以后不再住人,而是接见大臣、举行内廷典礼、皇帝死后停灵所用。后三宫两边有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乾清宫西面养心殿是雍正以后皇帝的居所,处理政事也在这里。
这是故宫比较靠中间的重要部分,此外还有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处,没有开放,我也不太清楚。外东路宁寿全宫,乾隆准备当太上皇时建的,但没有住过。
现在还有流传以前关于紫禁城建筑时的传说,。据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万间,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宫里面的宏伟建筑代表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难道这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吗?
篇5: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800字
大家好!我是小吴,古天由我去带领大家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修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修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太宗皇太极营制以及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这里继位,改元“顺乱”、并于当年进闭,统乱齐中国。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仄方米,齐部修建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以及西路三大全数。我们诡计游用三个小时的光阴往游览,现在我们已将到了,大家下车,先听我说几句。
首先,我告诉大家,注意的变乱。第一,大家要紧跟我身后,没有要走拾了。第两,要在划定的光阴内乱争集开,假如找没有到了,请拨打我的手机。第三,没有要治扔器材,讲卫生。第四,坚持安静,没有要大喊大叫。好了,出收了。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修建。在修建艺术上承袭了中国今代修建的传统,集汉、满、蒙族艺术为一体,具备很高的”"汗青”"以及艺术价格。
大家看,这座占地六万仄方米的今修建群始修于625年,修成于1636年,齐部修建90余所,300余间。清朝入闭后对盛京皇宫又举行了回护以及扩修,到坤隆时基本相成古日规模。
大家看,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宇炕心袋房的清宁宫,今朴典俗的文朔阁,和凤凰楼等高台修建。在中国宫殿修建史上,绝无唯一;那机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修建作风,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老乡内乱争的大街号“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央,占地6万仄方米,现有今修建114座。次要修建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等。大政殿是用去入行诸如揭晓诏书、戎行出征、迎接将士班师以及皇帝即位等大典之处。十王亭则是右左翼王以及八旗大臣干事之处。这种君臣开署干事于宫廷的现象,表现了”"创业”"早期君臣仄等的汗青,也是从打世界到坐世界的君臣仄等的延续。到了进闭后,从南京故宫合始,这种仄等被逐渐突破,最终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二端高耸的修建是沈阳故宫里仅有的烟囱。故宫里每一个房间的炕火都从地下的通叙汇聚到这个烟囱里,这是他们金瓯无缺的思想的象征。这个烟囱共有11级,最下面一级只需三块砖构成。导游说,这个金瓯无缺的烟囱反而成了清朝的谶语: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统帝只作了三年江山,等于那三块砖的预示。想当年努尔哈赤在建修这个金瓯无缺烟囱的时候,假如早知云云,一定会加多几层吧?!
上面,请大家自由观光。三个小时后在这里定时集开。
篇6:关于怎样写关于故宫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参观,我姓陈,您们叫我陈导就行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之后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紫禁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在中天,故宫正好对着北极星,天人对应;第二种是:因为故宫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营造这座宫殿,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在之后五百多年里,共有24位皇帝在那里生活居住。紫禁城周围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故宫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这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相当于50个教室,高35.05m,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太和殿装饰十分豪华,殿内金砖铺地,设有宝座。说是金砖,但是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砖是专供宫殿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因其质地坚细
,敲起来发出金属般声音,故名金砖。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大家往太和殿两侧看,是不是有很多个大水缸?它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灭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个凹槽,是因为冬天水会结冰,往凹槽里放火把就能不让水结冰。太和殿是故宫里最总要重要的宫殿,许多历史决策都是从那里出去的。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是殿试的地方。考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会紧张的发抖。皇帝把殿试安排在宫殿内,可见皇帝是多莫重视殿试。故宫后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后宫最大的宫殿,是皇上的寝宫。宫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据传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用这种方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减少为争夺皇位自相惨杀。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轴线上的妃子的寝宫,也是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体现了皇后在后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在那里得到了印证。在坤宁宫前有个小的宫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节日收贺礼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只是中
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中轴线的后面是御花园,两旁还有一些宫殿,前半部分是以太和殿为中心,后半部分是一些妃子和宫女的寝宫。此刻解说完毕,请大家自由参观。
篇7:故宫导游词怎么写
大家好!很欢迎大家前来游玩!我是佟铭熙,大家可以叫我佟导。故宫清洁卫生有大家保持,请大家“高抬贵手”,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一会儿下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车牌号。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乡亲们,过一会我们将要参观故宫博物馆,我先为各位做的简介。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范围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总面积有72万平方万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故宫的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秦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半间,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一样的房间、而且不重复,等他全部住遍后,就是个27岁的小伙啦!
好了,我先为各位介绍到这里,待会我再为各位做详细补充。
篇8:介绍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朱芮娴,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你们可以叫我朱导。
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一下,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 1920xx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20xx年清帝退位。1920xx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请看,故宫四周有的紫工色的宫墙,它高约10米,长约3.5公里。高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即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城墙四隅各矗立着一座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角楼。宫墙外围着一条宽为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成为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
接下来,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最富丽堂皇的建筑,被告称为金銮殿的太和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家往里看,大殿高28米,东西宽63米,南北长35米,这里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围绕御座的6根大柱叫蟠龙柱,是用沥粉金漆做成的。在我们正前方就是皇帝的专座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宝座是镀金的,扶手是镀银的,4个香炉是用香木做的,可谓是富丽堂皇。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参观完了太和殿,大家再随我往后走,一起去看看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个殿构造大相径庭,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保和殿最让人惊叹的是殿后有一块石雕。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有200多吨重。上面雕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腾云驾雾的飞龙。听到这儿,大家不禁想说故宫真不愧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呀!
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件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可以去自由观赏一下,以加深了解故宫。
好了,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记得要注意卫生,除了照片,你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身影,你什么也别留下。11时在这保和殿门前集合,可别耽误哟!
篇9:沈阳故宫导游词英文版
大家好!我是小吴,这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xx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那里继位,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我们计划游用三个小时的时光去游览,此刻我们已将到了,大家下车,先听我说几句。
首先,我告诉大家,注意的事项。第一,大家要紧跟我身后,不要走丢了。第二,要在规定的时光内集合,如果找不到了,请拨打我的手机。第三,不要乱扔东西,讲卫生。第四,持续安静,不要大喊大叫。好了,出发了。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这座占地六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620xx年,建成于1636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清朝进关后对盛京皇宫又进行了保护和扩建,到乾隆时基本构成今日规模。
大家看,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宇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机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号“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等。大政殿是用来举行诸如颁布诏书、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大典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体现了创业初期君臣平等的历史,也是从打天下到坐天下的君臣平等的延续。到了入关后,从北京故宫开始,这种平等被逐渐打破,最终构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中间高耸的建筑是沈阳故宫里唯一的烟囱。故宫里每一个房间的炕火都从地下的通道汇聚到这个烟囱里,这是他们一统天下的思想的象征。这个烟囱共有11级,最上方一级只有三块砖构成。导游说,这个一统天下的烟囱反而成了清朝的谶语: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统帝只做了三年江山,就是那三块砖的预示。想当年努尔哈赤在修建这个一统天下烟囱的时候,如果早知如此,肯定会加多几层吧?!
下方,请大家自由参观。三个小时后在那里准时集合。
篇10:导游词北京故宫200字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李雨霏,大家叫我李导就行了,很高兴我能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故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有称为“紫禁城”。故宫经历有明清两个朝代和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东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1000多间,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进了故宫的大门,你就会看见五座汉白玉石桥,为什么是五座,而不是七座、八座,甚至十座呢?原来,古时候的皇帝都必须带有仁、义、礼、智、信这种特点,所以才是五座石桥的。桥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刻着无数的小狮子,那么多的小狮子,有的颔首低眉,好像是忧闷而不开心的样子,有的张牙武爪,好像是展示自己的威武。
故宫的御花园,原名宫后椀,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鉄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石砖来修建,左右对称的格砖紧凑。殿东北的堆秀山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皇上就在此登高。
好了游客们我们在这里歇一会,休息一下,你们也可以拍下自己喜欢的景点,注意卫生和安全。
篇11:故宫英文导游词
(In front of the meridian gate)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pleased to serve as your guide today。
This is the palace museum; also know as the Purple Forbidden City。 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ell reserved imperial residence in China today。 Under Ming Emperor Yongle, construction began in 1406。 It took 14years to build the Forbidden City。 The first ruler who actually lived here was Ming Emperor Zhudi。 For five centuries thereafter, it continued to be the residence of23 successive emperors until 1911 when Qing Emperor Puyi was forced to abdicate the throne。 In 1987,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the Forbidden City was a world cultural legac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alace Museum, or Zi Jin Cheng (Purple Forbidden City), got its name from astronomy folklore, The ancient astronomers divided the constellations into groups and centered them around the Ziwei Yuan (North Star) 。 The constellation containing the North Star was called the Constellation of Heavenly God and star itself was called the purple palace。 Because the emperor was supposedly the son of the heavenly gods, his central and dominant position would be further highlighted the use of the word purple in the name of his residence。 In folklore, the term “an eastern purple cloud is drifting” became a metaphor for auspicious events after a purple cloud was seen drifting eastward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rrival of an ancient philosopher, LaoZi, to the Hanghu Pass。 Here, purple is associated with auspicious developments。 The word jin (forbidden) is sel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explanatory as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heavily guarded and off-limits to ordinary people。
The red and yellow used on the palace walls and roofs are also symbolic。 Red represents happiness, good fortune and wealth。 Yellow is the color of the earth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original home of the Chinese people。 Yellow became an imperial color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when only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were allowed to wear it and use it in their architecture。
The Forbidden City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It is 960 meters long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750 meter wide from east west。 It has 9,900 rooms under a total roof area 150,000 square meters。 A 52-meter-wide-moat encircles a 9。 9-meter—high wall which encloses the complex。 Octagon —shaped turrets rest o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There are four entrances into the city: the Meridian Gate to the south, the Shenwu Gate (Gate of Military Prowess) to the north, and the Xihua Gate (Gate of military Prowess) to the north, and the Xihua Gate (Western Flowery Gate ) to the west, the Donghua (Eastern Flowery Gate) to the east。
Manpower and materi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re used to build the Forbidden City。 A total of 230,000 artisans and one million laborers were employed。 Marble was quarried from fangshan Country Mount Pan in Jixian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Granite was quarried in Quya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Paving blocks were fired in kilns in Suzhou in southern China。 Bricks and scarlet pigmentation used on the palatial walls came from linq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Timber was cut, processed and haul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篇12:故宫导游词350字
故宫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建筑物,共有九千九百九十间半房间。你们看,厉害吧?
我们首先参观了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太和殿。在太和殿正中间是九龙至尊的龙椅。里面的物品全部都是用金子做的,豪华极了。在修建太和殿时,没有用到一跟钉,一根矛。全部是用木头穿插搭起来的。你们看古人,厉害吧?
参观完太和殿后,我们去参观了皇帝的寝宫——乾清宫。
乾清宫建于1420xx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据说皇帝与皇后成亲的那天,是在乾清宫就寝的。在乾清宫的右边,摆着一张喜床。在喜床的周围贴满了“喜”字。说不定我们摸摸这个 “喜”字,可以沾一沾皇帝的福气呢!
我最喜欢的地方,要数皇帝的御花园了!为什么?因为皇的御花园里种满了许多美丽的花儿。有如霞似火的杜鹃花,娇媚迷人的红玫瑰,红艳艳的牡丹花,高洁淡雅的菊花,洁白如玉的玉兰花,清香四溢的茉莉花…清香四溢!在这美丽的花儿周围,种了许多树木。在花儿的衬托下,御花园增添了几分端庄和典雅。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坤宁宫、养心殿等宫殿故宫的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汗水的结晶!
在这金碧辉煌的故宫里,使我收益无穷。故宫啊!我一定会把你的辉煌告诉人们的!
篇13:故宫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姓李,你们就叫我李导吧!如果你喜欢故宫,你就跟我来吧!
故宫一共有四个门,正门名叫:午门、东门名叫东华门、西门名叫西华门、北门名叫神武门。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为7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9999。5间房子,故宫的宫殿建筑有4各部分: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以及金碧辉煌的彩画。天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臣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臂机关传自故宫内,而且南大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城市,他气魄雄伟,规划完整,而且极为美观。
请大家休息一下,等会儿我们继续参观。
篇14:导游词的北京故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田导游。今天我会带大家参观国家五A级景区—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紫禁城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十五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有九千余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木质建筑之一呢。紫禁城由一四零六年开始建造,到一四二零建成,共十六年才建成。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太妃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到此行问安礼。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到太和殿。太和殿又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位置,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太和殿建在高约5米的汉白玉台基上面。台基四周矗立着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头上雕刻着云龙云凤的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的石阶上雕有蟠龙,衬托着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肩,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各位游客,这样气魄雄伟的建筑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紫禁城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接下的时间请大家自由观赏,六十分钟后在这里来集合。请各位旅客不要乱涂乱画,也不要乱丢垃圾。请各位家长朋友看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让孩子攀爬假山、破坏文物,折断花草。
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如果有朋友还来参观北京故宫,下次还来找我哦!希望大家在回家的途中注意安全,再见!
篇15:导游词北京故宫200字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这次旅程的导游,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导,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故宫。
现在我们在的位置是在故宫的门口,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二十四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
现在请大家顺着我的右手往这边走,这里是故宫的宫殿建筑。你们知道吗?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九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这建筑群气魄宏伟,富丽堂皇,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立体效果,都是无与伦比的。现在大家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拍下照片,过个30分钟再走。
好了,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故宫由一条中轴贯通南北,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故宫的角楼,角楼建造精巧美观。角楼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大家仔细地看看。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
篇16:北京故宫导游词1500字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篇17: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我是本次大家旅程的导游韩一铭,大家叫我韩导就行。今天由我陪同大家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大家已经乘车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故宫博物馆。故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们先来观看故宫的中轴吧!这条中轴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的两旁,还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参观完了中轴线,就要去艺术珍品馆啦!故宫的一些宫殿中建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的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有102653件,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无仅有的无价之宝。
故宫的四个城角上,每个角都有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有一个关于角楼的传说。有一天,永乐皇帝让大臣们在故宫的四个犄角上修建一座九梁十柱七十二条脊,这可把大臣们给难住了。有一天,一位木匠见了一个装蝈蝈的笼子,觉着笼子非常奇怪,就走过去看了看,一数,这正是九梁十柱七十二条脊!木匠立刻交给了大臣。从此,就留下了这样的角楼。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对我今天的讲解,欢迎您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深表感谢。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谢谢!
篇18:日语故宫导游词
今日はこれから故宫へご案内しますが、少し时间がございますので、故宫のあらましをご说明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故宫とはその字が表すとおり古い宫殿という意味で、中国の明、清両王朝の皇居として建造されたものです。当时は紫禁城と言っていましたが、1925年に故宫博物院と改められ、一般に公开さ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紫禁城の造営を命じたのは、明の第三代皇帝朱てい、つまり永楽皇帝です。今から600年前の1406年に造営が始まり、约15年间かかり、1420年に落成しました。その后、何回も立て直されたり、増筑されたりして、いまの规模になりましたが、ここで明、清両代に渡って24人の皇帝が全中国を支配していたのです。
紫禁城は昔の北京城、つまり北京の町の中央线上にその中心が来るように建てられていて、その建筑规模は世界に并ぶものがありません。しかも、中国において、最も完全に保存されている最大の古代建筑群です。紫禁城は长方形で、南北960メートル、东西750メートル、敷地面积は72万平方メートル、建筑面积は15万平方メートルにも及んでいます。こんな広大な敷地の中を详しくご覧になるのでしたら一周间ぐらい必要だそうです。そこで今日は特徴あるところだけに触れ、実际に见学なさるときにまたその场でご案内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まず、故宫を见学されるとどなたでもすぐ気付かれることは、一种独特な色彩であることでしょう。宫殿全体を取りまいているのはベンガラ色の壁です。この色は単に美しいためばかりでなく、古来中国では尊さと豊かさを表すものとして、用いられてきました。また、夥しい建筑群の屋根は黄、绿、黒、紫などの瑠璃瓦が使われています。黄色は中国の五行学说の中で中央の方角を代表しているので、皇帝の色とされてきました。ですから、皇帝の住まい及び政务を司る所の建物には全て黄色の瑠璃瓦を用いたわけです。皇子たちの住まいには黄色に准ずる色として绿色の瑠璃瓦を用いていますし、文渊阁と名づけられている书物を入れておく仓库は、黒色の瑠璃瓦になっています。なぜ黒を使ったかと申しますと、黒は水を代表する色であったので、书库を火灾から守るためだそうです。さて、故宫の中へ一歩足を踏み入れられますと、どなたもどのぐらいの部屋があるのだろうかと思いになることでしょう。実は、この広大な敷地の中には9000间以上あるといわれています。最もこの「间」というのは柱と柱の间を表す言い方ですので、実际にはずっと少なくなるわけですが、それにしても夥しい数に违いありません。数え上げるのに相当な时间と根気がいるのです。
次にこれらの建物がどのように使用されてきたかについて、ざっとご说明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故宫は主に前朝と内廷に分かれており、前朝は皇帝が厳かな式典を行い、権力を示す场所で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という三大宫殿を中心として、「文华殿」、「武英殿」が両侧に立っています。内廷のほう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び「御花园」を中心に、両侧には东西六宫などの宫殿が立ち并んでいます。「乾清宫」は皇帝が住んでいた所ですが、ここも日常の政务が执り行われたり、大臣、部下や外国からの使节と会见する场所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ました。「交泰殿」は皇后の诞生祝いの仪式を挙げる所ですが、ここには皇帝の権威を表す25个の玉玺、つまり印鉴が纳められていました。「坤宁宫」は皇后の住まいとして使われた所です。「御花园」はもちろん皇帝、皇后、妃、皇子たちの憩いの场所。
篇19:导游词北京故宫200字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阳光之旅行列。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祝愿你们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明清的两代皇宫,也叫“紫禁城”。它始建于142019年,距今已有62019年了。经过多个朝代的建造现在这故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宫,也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我说完历史,现在来说说它的布局吧。故宫南边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是东华门,西边是西华门,是结构精美的角样。多面的城墙有10米多高,护城河宽52米,长800米,既壮观有美丽。
文华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会见大臣的地方。坤宁宫和乾清宫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后三宫和东西六宫。故宫在196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介绍完了,我相信大家对故宫也有些了解了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篇20:故宫景点导游词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
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