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20篇)

浏览

7263

范文

748

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767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 林远芳学生姓名:同组学生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瑞利散射及菲涅尔反射的概念及特点;

2. 熟练掌握裸纤端面切割、清洁、连接对准方法及熔接技术;

3. 熟悉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以下简称 otdr)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能利用 otdr 测试、判断和分析光纤链路中的事件点位置及其产生原因,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otdr 测试基本理论

散射:光遇到微小粒子或不均匀结构时发生的一种光学现象,此时光传输不再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瑞利散射:当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纤的基本结构不完美(光纤本身的缺陷、制作工艺和材料组分存在着分子级大小的结构上的不均匀性),一部分光纤会改变其原有传播方向而向四周散射(图 1-3-1),引起光能量损失,其强度与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迅速下降。

后向或背向散射:瑞利散射的方向是分布于整个立体角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纤和原来的传播方向相反,返回到光纤的注入端,形成连续的后向散射回波。光纤中某一点的后向回波可以反映出光纤中光功率的分布情况,椐此可以测试出光纤的损耗。

菲涅尔反射:当光纤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产生的一种反射,其强度与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平方成正比。如图1-3-2 所示,一束能量为p0 的光,由媒质 1(折射率为nl)进入媒质 2(折射率为 n2)产生的反射信号为p1,则

n1n2p1nn21 2

衰减:指信号沿链路传输过程中损失的量度,以 db 表示。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 光纤内径中的瑞利散射是引起光纤衰减的主要原因。 通常, 对于均匀光纤来说,可用单位长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来反映光纤的衰减性能的好坏。

当光脉冲通过光纤传输时,沿光纤长度上的每一点均会引起瑞利散射。这种散射向着四面八方,其中总有一部分会沿着纤轴反向传输到输入端。由于主要的散射是瑞利散射,并且瑞利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相同,其光功率与该散射点的入射光功率成正比,光纤中散射光的强弱反映了光纤长度上各点衰减大小,光纤长度上的某一点散射信号的变化,可以通过后向散射方法独立地探测出来,而不受其它点散射信号改变的影响,所以测量沿纤轴返回的后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就可以获得光沿着光纤传输时的衰减及其它信息。

基于后向散射法设计的测量仪器称为 otdr,其突出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单端测量方法,测量只需在光纤的一端进行。它利用激光二极管产生光脉冲,经定向耦合器注入被测光纤,然后在同一端测量沿光纤轴向向后返回的散射光功率返回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将时间值乘以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以计算出距离, 在屏幕上显示返回信号的相对功率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和测试结果。国内厂家主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国外的品牌主要有安捷伦(agilent) 、安立(aitsu) 、exfo、wavetek 等。2.光纤的连接

光纤连接时的耦合损耗因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的,是被连接光纤本身特性参数的差异,比如纤芯直径、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差异、纤芯或模场的同心度偏差、纤芯椭圆度等。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光纤连接损耗一般无法通过连接技术来改善;另一类是光纤连接时

光纤的端面质量、对中质量和连接质量等因素,比如光纤的端面切割质量、端面间隙、纤轴的横向错位、纤轴的角度倾斜、纤芯形变等因素。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连接损耗可通过连接技术的改进而得到改善。

3. 典型事件

用 otdr 测量光纤链路可识别出由于拼接、接头、光纤破损或弯曲及链路中其他故障所造成的光衰减的位置及大小。otdr 接收和显示的不仅仅是来自各事件的信号,而且包括来自光纤本身的信号。这种来自光纤本身的信号就是后向散射。当光沿着光纤传送时会由于瑞利散射效应而衰减,这是由于光纤折射率微小变化等引起的,并且它沿着整根光纤持续发生。后向散射强度的变化决定了光纤链路沿线各事件的损耗值。

非反射事件:

光纤熔接头和微弯会导致光纤中有一些光功率损耗,但不会引起反射。在otdr 测试曲线上,这种事件会以“在后向散射电平上附加一个下降台阶”的形式表现出来,竖轴上后向散射电平值的改变量即为损耗的大小,如图 1‐3‐6所示。

反射事件:

在光纤链路中,光纤的几何缺陷、断裂面、故障点、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等都会造成折射率突变,使光在光纤中产生菲涅尔反射,称之为反射事件。反射和散射的强弱都和通过的光功率成正比,菲涅尔反射光功率远大于后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则在 otdr 显示的测试曲线上,对应于光纤菲涅尔反射点处有突变的峰值区(有一个急剧的上升和下降) 。如图 1‐3‐7 所示,光纤链路中的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的接头以及光纤上的裂缝都会同时引起光的反射和损耗。反射值(通常以回波损耗的形式表示)是由后向散射曲线上反射峰的幅度所决定的,竖轴上后向散射电平值的改变量即为损耗的大小。

光纤末端:如果光纤末端(尾端)是平整的端面或者在尾端接有平整、抛光了的活动连接器,则尾端会存在反射率为 4%的菲涅尔反射,意味着 otdr 测试曲线具有反射终端,如图 1‐3‐8(a)所示。如果尾端是破裂的端面或者被磨花了,则由于端面的不规则会使光纤漫射而不会引起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光纤末端的 otdr 测试曲线会从后向反射电平简单下降到 otdr 噪声电平下,如图 1‐3‐8(b)所示。虽然破裂的尾端也可能引起反射,但其反射峰不会像平整的光纤末端或活动连接器所带来的反射峰值那么大。

4.otdr 主要性能参数

(1)动态范围

otdr 的信号是通过对数放大器处理的,测试曲线的相对后向散射功率是对数标度,读

得的是电平值, 而且是经过往返两次衰减的值。 后向散射电平初始值与噪声电平的差值 (db) 定义为动态范围。如图 1‐3‐9 所示,根据噪声电平的取法,有两种不同的动态范围表 示方式:

‐‐峰值:取噪声电平的峰值,这是一种传统的比较有意义的指标表示方式。在后向散射 电平与噪声电平相等时,后向散射信号就成了不可见信号。

‐‐信噪比 s=1:取噪声电平的均方根值。

动态范围和被测光纤的衰减决定了 otdr 实际可以测量的光纤最长距离:

d lmax

其中:d 为 otdr 的动态范围,a 为被测光纤的衰减常数。由此可以分析得知:对衰减 一定的光纤而言,otdr 的动态范围越大,则可测量的光纤长度越长,反之越短;对同一动态范围的 otdr 而言,光纤衰减越小,则可测量的光纤长度越长,反之越短。

(2)盲区

用 otdr 测试光纤时,反映不出某段范围内光纤损耗等的测量情况,称之为盲区。反射 会使 otdr 的接收器进入饱和状态,接收器从饱和状态逐渐恢复会产生一个“拖尾”。“托尾”

过后,otdr就可以对光纤的后向散射进行测量。

事件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和峰值恢复到 1.5db 之间的距离。在这点上 紧接的第二个反射为可识别反射,但这时损耗和衰减仍为不可测事件。

衰减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和状态恢复到线性后向散射上 0.5db 点之间 的距离。(贝尔实验室文件建议的指标是 0.1db,但 0.5db 是一个更常用的指标值)。三、主要仪器设备

跳纤;尾纤;裸纤;剥纤钳;笔式光纤切割刀;av33012光纤切割器;吹气球、擦镜纸、无水乙醇、脱脂棉棒、光纤接头清洁器等光纤端面处理与清洁工具;常规法兰、5db和 10db 法兰式光衰减器;使用精密 v槽实现光纤临时耦合对接的av87501 光纤对接器;av6471 光纤熔接机;具有 32db 动态范围和 0.1m测距分辨率的av6413高性能微型otdr, 具有28db动态范围和0.25m测距分辨率、 并且内置波长为650nm的肉眼可视红光出射功能的 av6416 掌上型 otdr。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以下为示例,摘自08级学生实验报告,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自行分析)无损/2db/5db/10db -3:

185m

1.28km

图1、自构建的链路情况:法兰盘+机械连接+熔接图2、测试波形及事件表

结果分析:

此次实验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把所有的事件都测试出来了,数值和长度都很合理。

1) 第一个35.1m的非反射损耗是意外出现的,在此后的实验结果中也都存在,因此我们判定此

卷光纤在这个地方存在损伤

2) 第一个反射事件:发生在1.31km处,即为法兰盘的连接位置,因此我们新接入的光纤长度

为1.3km,且法兰盘的连接损耗为1.122db,反射高度为38.326db。虽然标称是无损的法兰盘,其实还是存在“注意”中所说的机械压力和空气间隙的损耗

3) 第二个反射事件:发生在1.46km处,事件间隔一段150m左右的光纤,明显是机械连接的

4) 非反射事件:在1.646km处,为明显的“台阶式下降”损耗,是熔接损耗,大小为0.021db, 且与机械连接相隔的光纤长度为1.646-1.461=0.185km,也就是185m左右

5) 光纤末端:光纤总长度为2.93km,尾纤长度约为2.93-1.65=1.28km左右

五、思考题

1、动态范围和盲区的大小都与光脉冲宽度的设定值有关。当分别需要对光纤远端、靠近otdr 附近的光纤以及两个紧邻事件进行观测时,应该分别选择宽脉冲还是窄脉冲?

2、测量损耗时选择的算法(分为tpa和lsa两种,前者表示用“两点”法测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平均损耗,只有这两个标记点参与计算,后

者表示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个标记点之间的平均损耗,是利用两个标记点间的拟合曲线来进行计算)不同,则测试值也不同。对于中间没有任何事件点的一段连续光纤来说,选择上面哪种算法所得的测试值更准确些?

3、手动测试时什么参数的设定会影响测试轨迹信噪比?如何合理设置量程、衰减和折射率?

4、实际测量时,为了避开近端盲区, 通常在 otdr 输出端引入一段 “过渡光纤”, 将 otdr光输出连接器产生的盲区控制在过渡光纤上,以此减小盲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那么,对过渡光纤的长度是如何要求的?它与被测光纤应以何种形式连接才能消除盲区?

5、采样间隔如何影响 otdr 测试曲线?如何才能减小因采样间隔带来的距离测量误差?

6、用 otdr 从两个方向分别测试光纤上的同一接续点,结果有时会不同甚至相差很多,为什

么?如何才能得到比较真实准确的接头损耗值?

7. 提出你对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的意见及建议。篇二:8李唐军实验报告单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

实验八 单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

光时域反射仪(otdr) 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仪表,它广泛地应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它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也常称为后向散射测试技术。它能测试整个光纤网络链路的衰减并能提供和光纤长度有关的衰减细节;otdr还可测试光纤线路中接头损耗并可定位故障点位置;otdr这种后向散射测试具有非破坏性且只需在一端测试的优点。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otdr工作原理;

(2)熟悉otdr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利用otdr测量一盘光纤的衰减系数和光纤总长度;

(2)测量两盘光纤连接处的接头损耗。

三、 基本原理

otdr由激光发射一束脉冲到被测光纤中。脉冲宽度可以选择,由于被测光纤链路特性及光纤本身特性反射回的信号返回otdr。信号通过一耦合器到接收机,在那里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经分析并显示在屏幕上。

由于时间乘以光在光纤中的速度即得到距离,这样,otdr可以显示返回的相对光功率对距离的关系。有了这个信息,就可得出有关链路的非常重要的特性。可以从otdr得出的光路信息有:

(1)距离:链路上特征点(如接头、弯曲)的位置,链路的长度等。

(2)损耗:单个光纤接头的损耗。

(3)衰减:链路中光信号的衰减。

(4)反射:一事件的反射大小,如活动连接器。

图1为otdr测试的一般原理。它显示了otdr测试链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类事件。 衰减及其测试方法:

光纤衰减和波长密切相关。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化的函数被称之为损耗谱。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工作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如在=1310nm、1550nm等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在光纤长度z1和z2之间,波长为的损耗r 可由下式定义:

r10logp1(db)p2

p1和p2分别表示传过光纤截面点z1和z2的光功率。如果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l,可用下式计算出每单位距离的损耗,即衰减系数。

p10log1(db/km)z1z2p2p10log1(db/km)lp2 图1 用otdr测试的一般原理

入射到光纤的光脉冲随着在光纤中传播时被吸收和散射而被衰减。一部分散射光返回入射端。通过分析后向散射光的强度及其返回入射端的时间,可以算得光纤损耗。假设入射光脉冲宽度为t、功率为p(0),这束光脉冲以群速度vg在光纤中传播,假设耦合进光纤中的光功率为 p0 ,考虑沿光纤轴线上任一点 z,设该点距入射端的距离为 z ,那么

该点的光功率为:

p(z)p(0)exp[f(x)dx](1 ) 0z

式中,f(x)是光纤前向衰减系数。若光在 z点被散射 ,那么该点的背向散射光返回到达入射端时的光功率为:

ps(z)s(z)p(z)exp[b(x)dx] (2 ) 0z

式中,s(z)是光纤在 z点的背向散射系数 , s(z)具有方向性 ; b(x)是光纤背向 衰减系数。

将 (1 )式代入 (2 )可得:

ps(z)p(0)s(z)exp[(f(x)b(x))dx](3) 0z

考虑光纤中有 2点 z1 和 z2 ,其距入射端的距离分别为 z1 和 z2 (z2 >z1 ),这 2点的背向散射光到达输入端时为 ps(z1)和 ps(z2),则由 (3)式得

z2ps(z1)s(z1)exp[(f(x)b(x))dx] (4) z1ps(z2)s(z2)

对上式两边去对数得:

z2

z1(f(x)b(x))dxlnps(z1)s(z)ln1(5) ps(z2)s(z2)

一般认为光纤的损耗和光纤的结构参数沿轴向近似均匀 ,即认为前向衰减系数和背向衰减系数不随长度 z而变 ,有f(z),b(z),并认为背向散射系数也不随长度而变 [即s(z1)s(z2)],则 z1 和 z2 两点间损耗系数为:

f(x)b(x)p(z)1lns1 (6) z2z1ps(z2)

由于损耗为正向和反向之和 ,因此可用=1/2[f(z)+b(z)]表示 z1 点到 z2 点这段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 ,由 (6)式有:

1[lnps(z1)lnps(z2)] (7) 2(z2z1)

由上式原理可通过otdr的测试测定一段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式中的ps(z1)、ps(z2)的值可以从otdr显示屏上的连续背向散射轨迹的幅度得到 ,进而可求出平均损耗系数。

与距离有关的信息是通过时间信息而得到的(此即光时域反射计中时域的由来),otdr测量发出脉冲与接收后向散射光的时间差 ,利用折射率n值将这一时域信息转换成距离: zct (8) 2ng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1 0 8m/s)

方向耦合器:

方向耦合器就是光分路耦合器。它把一束光分裂为两路光作不同方向的耦合。光时域反射仪能在光纤的一端进行测量,就是利用了方向耦合器来实现的。这种方向耦合器要能把光分路耦合,同时还要能消除或减少前端的菲涅耳反射。最简单的方向耦合器如图2所示。它是由一块半反射镜(或者叫半反射片)和匹配液盒组成。入射光(实线)一路透过半反射片注入光纤,一路经过半反射片反射,用作入射光功率监测。背向瑞利散射光(虚线),一路透过半反射片到光源,另外一路经过半反射片反射耦合到检测器。这样就把入射光和背向散射光分离开来,光源和检测器都在光纤的同一端,测量能在同一端进行。为了减弱从光纤前端面来的反射光和杂散光的影响,可把光纤的前端面和半反片放置在盛满匹配液的盒里。

这种由半反片和匹配液盒组成的方向耦合器,光路调整困难,而且要用匹配液,不适于现场应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是整体的方向耦合器——y分路器,其三端通过尾纤分别与光源a、待测光纤b和检测器c直接耦合。

这种y型整体的耦合器比上述组合式插入损耗小,稳定可靠,调节对准方便,还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得到广泛使用。

另一种整体的方向耦合器是利用晶体双折射特性设计的。如图4所示的是利用格兰—汤姆生棱镜做成的方向耦合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光盘刻录机的使用操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光盘刻录机的使用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盘刻录机的使用操作

实验仪器:DVD光盘刻录机和CD刻录机

实验步骤:

CD和 VCD的操作步骤是:

1:启动NERO软件,依次选择CD,视频和制作视频光盘

2:在“我的视频光盘”对话框中,按“添加”按钮添加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光盘的容量:如果只有一个视频,可以不勾选“启动VCD菜单,单击“属性”可以更改视频轨道的标题等信息。添加完文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我的视频光盘菜单”对话框中设置内容编排,背景,文字标题等信息。

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刻录参数设置界面并刻录光盘。

DVD光盘的刻录:

1:打开NERO软件,在刻录光盘类型上一栏选择刻录DVD的格式。

2:添加数据文件,注意选择DVD光盘上的刻录类型。

3:在光盘内容的对话框中,单击“添加”进行文件添加。

4:在“选择文件及文件夹”对话框,在“位置”选择驱动器,然后选择目录或文件,单击“添加到刻录列表,添加完毕,按”已完成”关闭对话框。

5:此时返回到“光盘内容”对话框,蓝色为当前容量指示条,刻录的文件大小不能超过光盘容量上限。

6:在“最终刻录设置“对话框里设置刻录参数。

7:“刻录过程”对话框。

8:在“刻录过程”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然后单击“退出”,选择“不保存”,关闭NERO软件界面窗口,光驱会自动弹出光盘。

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光盘刻录机的作原理,能够进行日常维护,能够排除遇到的常见故障,实验是因为使操作人员应掌握光盘刻录机的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光盘对文件资料进行分发和拷贝与永久存档,在实际工作中能胜任电子资料的管理工作。这实验操作以便在日常办公国内工程中灵活进行移动文件存储,提高办公效率。

实验总结:

1:CD光盘是不是能重复刻录,DVD光盘只能刻录一次

2:VD的光盘和刻录CD的光盘是不是不一样的?

是的,是不一样的,刻录DVD的是DVD-R CD的是CD-R

cd刻录空盘 dvd刻录空盘 都是存放数据资料的 音乐cd 视频vcd 视频dvd 广义来说也是数据dvd刻录盘容量大 单面单层dvd一般在4.3g左右 能存放3.5g左右数据 别放多了很容易飞盘的 cd刻录盘容量相对就小很多 一般就700mb 可放650mb至680mb的数据 也别放太多 会刻飞的 另外还有 cd-rw 和dvd-rw 是可以反复擦写的刻录盘 这样的盘比普通刻盘较贵一点 刻录机出现故障的原因: 这是因为系统安装了nero express后,自带的cd刻录功能被屏蔽了导致。

步骤一:在系统下打开 "运行",输入services.msc,确定后弹出一个"服务"设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项目,双击该项目,把启动类型由禁用改为自动,确定后重启系统。 步骤二:打开"我的电脑",选择刻录机的驱动器属性,在刻录的选项卡中,把"这个设备上启动cd录制"前打勾,再重新放入空白光盘,就可以正常显示了。

或者在系统下打开 "运行",输入services.msc,确定后弹出一个"服务"设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项目,双击该项目,把启动类型由禁用改为自动,确定后重启系统。

如何刻录光盘及注意事项?

1、你的光驱必须是支持刻录功能

2、准备新买来的空白光盘,可以是CD或DVD型号

3、准备安装刻录软件,比如NERO等

4、放入空白光盘,打开NERO软件,选择你像刻录的类型复制即可。

5、质量好的光盘的话,建议使用52X,一般为48X为刻录速度。

注意:1:不能随意按下刻录机的“弹出“键”。2:未刻录完不能随意终止刻录过程,否则光盘作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辉光球演示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辉光球演示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关于辉光球的研究和利用

临近期末,我们迎来了第二次物理演示实验,此次演示实验主要是电磁学相关,在实验室里,老师为我们演示了雅各布天梯、静电除尘演示仪、避雷针原理展示、磁悬浮展示等奇妙有趣的实验,虽然磁学实验有些仪器已经不能使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趣,其中最能吸引我的是辉光球。

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后,辉光球发出红蓝的光,用指尖触及辉光球,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当电压调到临界值后,辉光球熄灭,但如果周围有声响便又会亮起来,这一现象十分新奇。

查阅资料后我了解到,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那么光路为什么会随着手指移动呢?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

低压气体辉光放电现象在生活中不仅仅可以做观赏使用,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日光灯、霓虹灯等等。我们可以利用临界电压制作声控霓虹灯,用在舞台之类的地方,会有很好的效果。另外,除了手指还会有别的因素影响球周围的电势、电场分布,所以利用这一点辉光还可以用来检测。

篇二:辉光球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辉光球,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 原理:

实验中,用手指轻触玻璃球的表面时,球内产生彩色的辉光。这其实是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玻璃球内充有某种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球内电极接高频压电源,手指轻轻触摸玻璃球表面,人体即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在通常情况下,气体中的自由电荷极少,是良好的绝缘体。但在某些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以及放射线的照射,或者气体加热)的作用下,气体分子可发生电离,气体中出现电子和离子,这时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作定向漂移运动,气体就导电。通常把气体放电粗分成两种类型:依靠外界作用维持气体导电,且外界作用撤除后放电即停止的,称为气体的被激导电;不依靠外界作用,在电场作用下能自己维持导电状态的,称为气体的自激导电。

气体的导电规律:

在充有气体的密封玻璃管内装有两个电极,把它们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并逐渐增加电压。当电压V较小时,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关系服从欧姆定律。当V增加到饱和时,电流达到饱和值。如果电压继续升高,电流又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在这一阶段中,因为电子与正离子在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动能,当他们与中性分子碰撞时,足以使中性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出新的电子和离子。上述的导电过程都是必须依赖于外界的电离作用而维持的,属于气体被激导电。当两电极间的电压进一步增加时,电流将突然增加,同时极间电压突然下降。这是因为产生了雪崩式的碰撞电离。此时即使撤去外界的电力作用,导电过程仍然继续进行,这种现象称为气体的自激导电。

在气体自激导电时,往往伴有发声、发光等现象。当气体由被激导电过渡到自激导电时,我们说气体已被击穿或已被点燃。使气体击穿的最小电压D称为击穿电压。气体击穿后,由于气体的性质、压强、电极的形状和距离、外加电压以及电源的功率的不同,而可能采取辉光放电、弧光放电、火花放电及电晕放电等形式。

辉光放电是低压气体中伴有辉光出现的自激导电。

相关应用:

霓虹灯,日光灯,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等。

总结:

辉光球是一个很好看,很好玩,也很有应用价值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习内容(或几天来的复习,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习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习质量、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以此为基本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

1、模糊教学法。教师并不作详细讲解,学生阅读的学习目标也是未定的,让儿童以猜测和期待的眼光去理解作品,语言运用的过程,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同时它又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背诵的过程可帮助学生识字,并提高其记忆力,至于整体成篇的作品,更包孕了很多只能意会的场景,只能体味的情感,只能领悟的意蕴。让儿童精确的背诵经典,模糊的理解经典,在儿童逐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产生联想,逐渐领悟。

2、情景设计法。由于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因此,在背诵经典的过程中应创设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情景,并把学生引入这种特定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渲染,因为在古代诗歌、戏剧、舞蹈、音乐本同源,借助音乐可以使儿童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移易,帮助对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48 字

+ 加入清单

仪器

弗兰克-赫兹管(简称F-H管)、加热炉、温控装置、F-H管电源组、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微机X-Y记录仪。

F-H管是特别的充汞四极管,它由阴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及板极组成。为了使F-H管内保持一定的汞蒸气饱和蒸气压,实验时要把F-H管置于控温加热炉内。加热炉的温度由控温装置设定和控制。炉温高时,F-H管内汞的饱和蒸气压高,平均自由程较小,电子碰撞汞原子的概率高,一个电子在两次与汞原子碰撞的间隔内不会因栅极加速电压作用而积累较高的能量。温度低时,管内汞蒸气压较低,平均自由程较大,因而电子在两次碰撞间隔内有可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受高能量的电子轰击,就可能引起汞原子电离,使管内出现辉光放电现象。辉光放电会降低管子的使用寿命,实验中要注意防止。

F-H管电源组用来提供F-H管各极所需的工作电压。其中包括灯丝电压UF,直流1V~5V连续可调;第一栅极电压UG1,直流0~5V连续可调;第二栅极电压UG2,直流0~15V连续可调。

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提供0~90V的手动可调直流电压或自动慢扫描输出锯齿波电压,作为F-H管的加速电压,供手动测量或函数记录仪测量。微电流放大器用来检测F-H管的板流,其测量范围为10^-8A、10^-7A、10^-6A三挡。

微机X-Y记录仪是基于微机的集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显示为一体的仪器。供自动慢扫描测量时,数据采集、图像显示及结果分析用。

原理

玻尔的原子理论指出:①原子只能处于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1、E2……,处在这些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称为定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只能是使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②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它将发射或吸收辐射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m和En分别代表原子的两个定态的能量,则发射或吸收辐射的频率由以下关系决定:

hv=|Em-En|(1)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也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来实现。本实验即让电子在真空中与汞蒸气原子相碰撞。设汞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就是E2-E1。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的加速电场作用下具有能量eU,若eU小于E2-E1这份能量,则电子与汞原子只能发生弹性碰撞,二者之间几乎没有能量转移。当电子的能量eU≥E2-E1时,电子与汞原子就会发生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将从电子的能量中吸收相当于E2-E1的那一份,使自己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多余的部分仍留给电子。设使电子具有E2-E1能量所需加速电场的电位差为U0,则

eu0=E2-E1(2)

式中:U0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或中肯电位),是本实验要测的物理量。

实验方法是,在充汞的F-H管中,电子由热阴极发出,阴极K和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UG2K使电子加速。第一栅极对电子加速起缓冲作用,避免加速电压过高时将阴极损伤。在板极P和G2间加反向拒斥电压UpG2。当电子通过KG2空间,如果具有较大的能量(≥eUpG2)就能冲过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形成板流,被微电流计pA检测出来。如果电子在KG2空间因与汞原子碰撞,部分能量给了汞原子,使其激发,本身所剩能量太小,以致通过栅极后不足以克服拒斥电场而折回,通过电流计pA的电流就将显著减小。实验时,使栅极电压UG2K由零逐渐增加,观测pA表的板流指示,就会得出如图2所示Ip~UG2K关系曲线。它反映了汞原子在KG2空间与电子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当UG2K逐渐增加时,电子在加速过程中能量也逐渐增大,但电压在初升阶段,大部分电子达不到激发汞原子的动能,与汞原子只是发生弹性碰撞,基本上不损失能量,于是穿过栅极到达板极,形成的板流Ip随UG2K的增加而增大,如曲线的oa段。当UG2K接近和达到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时,电子在栅极附近与汞原子相碰撞,使汞原子获得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碰撞使电子损失了大部分动能,即使穿过栅极,也会因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折回栅极。所以Ip显著减小,如曲线的ab段。当UG2K超过汞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电子在到达栅极以前就可能与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然后继续获得加速,到达栅极时积累起穿过拒斥电场的能量而到达板极,使电流回升(曲线的bc段)。直到栅压UG2K接近二倍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2U0)时,电子在KG2间又会因两次与汞原子碰撞使自身能量降低到不能克服拒斥电场,使板流第二次下降(曲线的cd段)。同理,凡 (3) 处,Ip都会下跌,形成规则起伏变化的Ip~UG2K曲线。而相邻两次板流Ip下降所对应的栅极电压之差,就是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

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经历极短时间就会返回基态,这时应有相当于eU0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由式(2)得

eU0=hν=h·c/λ(4)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λ为辐射光波的波长。

利用光谱仪从F-H管可以分析出这条波长λ=253.7(nm)的紫外线。

附:几种常见元素的第一激发电势(U0)

元素

钠(Na)

钾(K)

锂(Li)

镁(Mg)

汞(Hg)

氦(He)

氖(Ne)

U0/V

2.12

1.63

1.84

3.2

4.9

21.2

18.6

实验要求

1)测绘F-H管Ip~UG2K曲线,确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加热炉加热控温。将温度计棒插入炉顶小孔,温度计棒上有一固定夹用来调节此棒插入炉中的深度,固定夹的位置已调整好,温度计棒插入小孔即可。温度计棒尾端电缆线连接到"传感器"专用插头上,将此传感器插头插入控温仪后面板专用插座上。接通控温电源,调节控温旋钮,设定加热温度(本实验约180℃),让加热炉升温30min,待温控继电器跳变时(指示灯同时跳变)已达到预定的炉温。

(2)测量F-H管的Ip~UG2K曲线。实验仪的整体连接可参考图3,将电源部分的UF调节电位器、扫描电源部分的"手动调节"电位器旋钮旋至最小(逆时针方向)。扫描选择置于"手动"挡。微电流放大器量程可置于10-7A或10-8A挡(对充汞管)。待炉温到达预定温度后,接通两台仪器电源。根据提供的F-H管参考工作电压数据,分别调节好UF、UG1、UG2,预热3~5min。

(a)手动工作方式测量。缓慢调节"手动调节"电位器,增大加速电压,并注意观察微电流放大器出现的峰谷电流信号。加速电压达到50V~60V时约有10个峰出现。在测量过程中,当加速电压加到较大时,若发现电流表突然大幅度量程过载,应立即将加速电压减少到零,然后检查灯丝电压是否偏大,或适当减小灯丝电压(每次减小0.1V~0.2V为宜)再进行一次全过程测量。逐点测量Ip~UG2K的变化关系,然后,取适当比例在毫米方格纸上作出Ip~UG2K曲线。从曲线上确定出Ip的各个峰值和谷值所对应的两组UG2K值,把两组数据分别用逐差法求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的两个值再取平均,并与标准值4.9V比较,求出百分差。若在全过程测量中,电流表指示偏小,可适当加大灯丝电压(每次增大0.1V~0.2V为宜)

(b)自动扫描方式测量。将"手动调节"电位器旋到零,函数记录仪先不通电,调节"自动上限"电位器,设定锯齿波加速电压的上限值。可先将电位器逆时针方向旋到最小,此时输出锯齿波加速电压的上限值约为50V,然后将"扫描选择"开关拨到"自动"位置。当输出锯齿波加速电压时,从电流表观察到峰谷信号。锯齿波扫描电压达到上限值后,会重新回复零,开始一次新的扫描。在数字电压表、电流表上观察到正常的自动扫描及信号后,可采用函数记录仪记录。记录仪的X输入量程可置于5V/cm档,Y输入量程可按电流信号大小来选择,一般可先置于0.1V/cm档。开启记录仪,即可绘出完整的Ip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使用220V交流单相电源,电源进线中的地线要接触良好,以防干扰和确保安全。

(2)函数记录仪的X输入负端不能与Y输入的负端连接,也不能与记录仪的地线(⊥)连接,否则要损坏仪器。

(3)实验过程中若产生电离击穿(即电流表严重过载现象)时,要立即将加速电压减少到零。以免损坏管子。

(4)加热炉外壳温度较高,移动时注意用把手,导线也不要靠在炉壁上,以免灼伤和塑料线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48 字

+ 加入清单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 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实验方案 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必须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为提出假设或大胆猜想奠定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较为明确地阐述该问题。

二、猜想和假设

让学生做假设和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认为,高中生业已具备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①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过程,达到目的。②学生思维业已具备预设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③学生思维已渐进形式化。中学生开始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为形式思维占优势,不仅能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高中生在他们的实践与学习中,已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④高中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⑤学生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已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只有想象,才能尽可能多地突破旧有知识的羁索,打破时空的限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胆的猜想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意中的直觉往往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种大胆而有根有据的判断往往也可以突破层层迷团,实现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实验方案

方案是种思想,是个预设,只有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完善;方案是盏街灯,是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实验或既定目标。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步骤是否井然有序,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切实可信,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好就好在实验设计的巧妙,设计的合理,设计的浑然天成。为此:①方案中的仪器应选材合理,便于准备,不能要求过高。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应首先学会正确操作和熟练操作,特别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②探究过程应尽量清晰,各步骤间衔接流畅,表格设计合理,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实验方案,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并由此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同时若其中某个实验被确认失败的话,也可以尽快选择其他实验方案。

四、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说明书正规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实验中要如实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利用观察、实验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实验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地收集实验数据与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性分析;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量的计算。当然,为了更好地逼近实验结论,我们除了实验手段外,还可以从多种信息源上采集和获取信息,以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

五、数据处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好苗子复合肥果树实验调研汇报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苗子复合肥果树实验调研汇报

**县是完全符合世界无公害苹果树生产优质果品县之一,为探索目前陕北四县一区苹果树生产习性。营养需求,果园土壤不适现状,导致成花不足。大小年突出。果面不净,果实膨大缓慢。着色不佳。果品质量不优。抗逆性较差等综合土壤问题,我们特在陕北**县作了华圣果业研发中心推出的针对该区的”好苗子”复合肥与其他(有机肥。菌肥。无机复合肥)对比调研。

一、自然条件

二、主要用肥

1、“好苗子”复合肥(16:8:16)氨化技术;2)尿素和二铵混合肥;;3)羊丰复合肥;4)羊粪配聚合菌肥;5)其他复合肥对照

三、调研地点

设在陕北**县**乡上立石村等苹果园;羊泉中站段巧龙。吉子现镇安子村。孙兴华;还有安子村。串坡村苹果园及使用好苗子复合肥和其他所看苹果园对比。

四、生产表现

**县,共有红士苹果园10。5亩,历年表现良好,在今年2月10日给4亩苹果树施用华圣研发中心推出的好苗子复合肥,其他施用陕复(15:15:15)复合肥,在全园施用羊粪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使用好苗子复合肥表现发芽早。叶大。叶厚,内外叶基本一样,果实较大,与陕复合肥叶大,叶较薄黄果个小形成明显对比,据他本人讲,的确多年少见。

,共有5亩红士苹果,由于当时(2月10日)仅有一袋好苗子复合肥,再没有好苗子”复合肥(16:8:16)氨化技术肥,就只好再上了多袋陕复合肥(15:15:15)作对照,据30/5调研,已形成叶片。果个等上的明显区别。使用好苗子复合肥后,表现叶大。叶厚,既就是在今年花期受冻的情况下, 内外叶几乎没有多大区别,而施用陕复肥叶大,叶黄丛叶不少,果个也较小。

,有6。5亩红士苹果园,据他女人讲,多年树体不壮不旺,多年其他复合肥也没有少用,就是树体表现很弱。从今年2月份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后,即就是在花期受冻。在施肥不足的情况下,也表现出叶特大,叶厚。果个特大,比相邻施用其他复合肥量大的全好,的确的好,不信大家来看。

共有10亩红士苹果园,多年粗放管理,树势特差,几乎想抱树。去年秋季使用羊粪,加今年春季追施复合菌肥,表现叶大。叶厚,叶片光亮(短枝品种较多),树势转旺,可以说,在当时他们村上少见。从1/6日来看,具有复壮树体。确保优质。丰产潜力的树相指标。

还有。等果园施用聚合菌肥加洛川复合肥,均表现出与众不同,叶较大。叶厚。果面漂亮等特点。

,有10。5亩红士苹果园,树势多年一般,其中7亩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其他施用尿素加二铵,在同等代价的情况下,从调差来看(3/6日),使用好苗子复合肥表现叶大。叶厚。果个特大,封顶枝也较多;对照园,则表现叶大。叶薄。果个并不大,且几乎新梢不封顶。

,有共红士。秦冠30多亩,20多亩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其他施用二铵加尿素。据3/6调研,使用好苗子肥与尿素加二铵已形成明显对比,据本人讲,好苗子复合肥的确独特,多年少见。特别在受冻情况年,具有复壮树体,叶大。树壮等诸多优点。,我今年中后期果树全用它。

在从调研时,所听到和看到施用好苗子复合肥,可以说没有果农反映效果不好的,与当地其他复合肥的园形成明显不同,叶特大,芽饱、叶厚、果个特大、封顶早等诸多特点,从目前来看表现出丰产’稳产的树相指标。

五、结果与分析

从**县多村多点,调研施用华圣研发中心推出的"好苗子"复合肥从树上来看,皆表现出发芽早。叶片特大。芽体饱满。叶大。叶厚。6月上旬新梢及时封顶;从树下来看,草壮、草黑、其他表现还有待于果园中后期调研。

从施用有机肥(羊粪)加聚合菌肥和其他(洋丰)等复合肥效果来看,复壮弱树效果很好,叶较大、光亮。果面光洁。相比"好苗子"封顶较晚,皆具有较好的增收效果,但还存在配比不适,影响质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生长区域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 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 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 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液,用毛细玻璃棒搅匀,3-5分钟,观察标准液与待测液蓝色变化,待测液的蓝色近似于某标准液的蓝色,就是待测液的硝态N含量。

3. 有效P和无机P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各5滴,然后加入钼酸铵硫酸溶液1滴,用毛细玻璃棒搅匀后,加入氧化亚锡甘油溶液1滴,搅匀,比较标准液和待测液的蓝色,求出待测液的有效P的含量(ppm),蓝色愈深,有效磷含量愈高。

4. 速效K测定

在透明凹玻璃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1滴,然后加四苯硼钠溶液1滴,十分钟后在阳光下比较标准液与待测液的白色混浊,找出相应的钾含量。

【实验结果】

(在制备浸提液时每克植物鲜组织稀释了10倍,所以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

【实验结果分析】

1. 缺氮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生长缓慢,但叶绿素含量并未显著降低,但硝态氮含量明显少,说明大部分氮以有机态存在,而同时磷元素的含量非常低,说明氮元素影响磷的吸收,这可能是因为植物生长时,高氮素水平下的根系需要更多的NAD(P)H和ATP参与氮的代谢,从而增强磷的吸收,反之则减少磷的吸收,同时植物根系过低的代谢水平影响了钾离子的吸收。

2. 缺磷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磷含量相当低。是因为植株缺磷时,根保留其所吸收的大部分磷,地上部分发育所需的磷主要靠茎叶中磷的再利用,营养器官中的无机态磷含量明显下降。又因为缺磷时,作为抗逆机制,光合产物运到根系的比例增加,根部呼吸作用增强,吸收的其它的元素反而多,植株长势也好。

3. 缺钾情况下,磷含量降低,首先多种酶的活性取决于细胞质内钾离子的浓度,稳定的钾离子含量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钾的吸收可以使氢离子泵出,导致根外PH值降低并建立质子驱动力,同时使磷酸根载体质子化,促进磷的吸收,但钾元素不足,就影响了磷元素的吸收。

4. 缺铁情况下,磷的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一种抗逆机制,因为无机磷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铁的有效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6]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4.《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要密切关注教育部正在制定的新的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

(1)小学的课程标准已经把思想品德课与自然,生活,社会等课程综合起来,小学一,二年级定名为《品德与生活》,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定名为《品德与社会》.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编写理念和原则是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生活化,这与我们《德育》读本的德育理念和编写原则基本一致.这说明"九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关于德育课程改革的决策,同时也说明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形成共识.这种情况使小学《德育》读本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现"并轨"成为可能.因此,我们才提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要"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整体构建为特色的新编实验教材要争取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将为总课题组和实验区,实验校的长远目标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2)初中,高中的新课题标准正在招标.我们要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抓住机遇,争取使初中,高中《德育》读本与未来的新课程标准实现"对接"和"并轨".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后的德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已经出台,我们为此已经做出了贡献.中职的《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要在与之"配套"和"补充"上下功夫.

(3)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大学的高职学院,优秀中专学校升格,民办高等学校四部分)是近几年教育结构调整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两课"建设尚未定型.我们要抓住机遇,填补空白,深化研究,努力编写出适合高等职业学校特点的"两课"实验教材,为教育部决策提供依据,为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模式.普通高等

学校的"两课"教材,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比较完善.我们要在教学方法改革和配套读物上下功夫,为增强"两课"教学的现代化和实效性做出贡献.

(4)各学段新编德育实验教材的启动时间和编写进度 要以教育部新制定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时间为依据.幼儿阶段是个空白,可提前操作;小学可能在今年底启动;中学可能推迟到明年才能开始,高职可参考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大纲,结合高职特点,尽快启动.

(三)《成长册》的深化研究

1.《成长册》深化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建立思想品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和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育能力(亦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会自护等八个方面为评价内容,以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为基本理念,研究编写了《成长册》(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每学年一册,共15册).《成长册》在部分实验学校进行了1~2轮实验,受到了实验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对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十五"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成长册》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成长册》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目标,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新的生长点,对《成长册》进行修订,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脑软件,为教育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共21页,当前第1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0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应用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内部E-mail系统

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提供资源共享 电子公告板牌服务(BBS):信息发布

Internet WWW信息服务:学校网站 域名服务DNS:提供域名解析 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

二、网络规划

核心层考虑到核心层应该具有数据快速转发、路由等主要功能,采用Cisco 6500系列三层交换机,配置第三层路由功能模块。核心层节点间可通过若干千兆端口以Channel方式互联,每个核心层节点通过千兆端口与所有汇聚层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星形结构,有助于获得安全保障,同时可提高带宽,以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区域汇聚层采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区域汇

聚交换机以双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高速、高效中继,提高校园网系统的结构化层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层 接入层直接面对用户,可在汇接层交换机下采用若干支持802.1q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机上延伸汇接层交换机的VLAN,从而将用户划分在不同的子网里,防止IP地址欺骗,一方面为了安全,一方面便于计费。

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为局域网(LAN)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QoS)和组播管理特性,所有的这些都由易用、基于Web的Cisco集群管理套件(CMS)和集成Cisco IOS软件来进行管理。带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的Cisco Catalyst 2950 铜线千兆位,能够利用现有的5类铜线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千兆位以太网主干。

以线速性能将终端工作站连接到LAN。

校园网VLAN的划分和IP地址规划

核心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核心层cisco6509交换

连接设备:

路由器cisco3745 (一个) 分配端口:1-4端口; 教学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5-12端口;

行政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13-20端口; 学生宿舍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21-30端口; 实验区cisco3750 (两个) 分配端口:31-38端口; 服务器群cisco3750(两个) 分配端口:39-46端口; 核心层cisco6509之间 (两个) 分配端口:47-54端口。 汇聚层设备端口分配表:

设备型号:教学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第一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8 VLAN:40 第二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9-16VLAN:41 第三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17-24 VLAN:42 第四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25-32 VLAN:43 第五教学楼cisco2950(四层) 分配端口:33-40 VLAN:4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1-46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行政区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行政楼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0VLAN:30 图书馆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20 VLAN:31 电子阅览室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21-30 VLAN:32 信息大楼cisco2950 (五层) 分配端口:31-40 VLAN:3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 分配端口:41-44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5-48 设备型号:学生宿舍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宿舍楼1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1-3 VLAN:10 宿舍楼2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6 VLAN:11. . .. . .. . .

宿舍楼14 cisco2950 (48端口两层一个)分配端口:40-42 VLAN:24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设备型号:实验汇聚层cisco3750交换机 连接设备:

实验楼1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15VLAN:51 实验楼2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16-30 VLAN:52 实验楼3 cisco2950(五层) 分配端口:31-42 VLAN:53 核心层交换机6509(两个)分配端口:43-46 汇聚层交换机cisco 3750之间 分配端口:47-48

IP地址规划

1、各楼层IP地址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1.0/24 第二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2.0/24 第三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3.0/24 第四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4.0/24 第五教学楼1-4层 IP地址: 10.20.5.0/24 行政楼 1-5层 IP地址: 10.30.1.0/24 信息大楼 1-5层 IP地址: 10.30.2.0/24 图书馆 1-5层 IP地址: 10.30.3.0/24 电子阅览室1-5层 IP地址: 10.30.4.0/24 宿舍楼1 1-6层 IP地址: 10.1.0.0/16 宿舍楼2 1-6层 IP地址: 10.2.0.0/16 宿舍楼3 1-6层 IP地址: 10.3.0.0/16 宿舍楼4 1-6层 IP地址: 10.4.0.0/16 宿舍楼5 1-6层 IP地址: 10.5.0.0/16 宿舍楼6 1-6层 IP地址: 10.6.0.0/16 宿舍楼7 1-6层 IP地址: 10.7.0.0/16 宿舍楼8 1-6层 IP地址: 10.8.0.0/16 宿舍楼9 1-6层 IP地址: 10.9.0.0/16 宿舍楼10 1-6层 IP地址: 10.10.0.0/16 宿舍楼11 1-6层 IP地址: 10.11.0.0/16 宿舍楼12 1-6层 IP地址: 10.12.0.0/16 宿舍楼13 1-6层 IP地址: 10.13.0.0/16 宿舍楼14 1-6层 IP地址: 10.14.0.0/16实验楼1 1-5层 IP地址: 10.40.1.0/24 实验楼2 1-5层 IP地址: 10.40.2.0/24 实验楼3 1-5层 IP地址: 10.40.3.0/24 内部服务器 IP地址: 10.50.1.0/24

2、核心层与汇聚层IP地址规划:

核心层两台Cisco 6509之间路由IP为:10.1.1.1/30和10.1.1.2/30;

网段10.1.3.0/29:

核心层cisco 6509(1):10.1.3.1/29 核心层cisco 6509(2):10.1.3.2/29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 10.1.3.3/29 10.1.3.4/29 网段10.1.4.0/30

Cisco 3745路由器:10.1.4.1/30

防火墙CISCO PIX-525-UR-BUN:10.1.4.1/30 4、各楼层管理设备地址:

表3.5

路由协议:

校园网设计中将采用OSPF协议,其中核心层两台路由交换机cisco6509为骨干区域;教学区、行政区、学生宿舍和实训实验区汇聚层路由交换机cisco3750为普通区域。每个建筑物内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向位于校园骨干网上的其它建筑物的域边界路由交换机广播本域的概要信息。 路由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项目名称Excel综合实验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专 业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实验日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 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

考察学生综合应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打开; 2. 各类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工作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

5. 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6. 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筛选、汇总、统计等; 7. 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二、实验设备

? 硬件:Pentium 4 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 软件:Windows XP、Excel 20xx或以上的版本

三、实验步骤

1、

打开“Excel综合实验格式.xls”文件,在“期末与总评成绩”与

“平时成绩”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将准备好的学生姓名复制粘贴上去。 2、

在两个工作表中分别拆分“平时成绩”一列,在“平时成绩”工作

表中,点击单元格E2,输入公式:=C2*40%+D2*60%,再往下拉至单元格E22,计算出平时成绩。再通过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时成绩复制到“期末与总评成绩”工作表中的平时成绩一列。 3、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拆分“总评”一列,点击单元格F3,输

入公式:=D3*30%+E3*70%,往下拉至F22,计算出总评成绩。

4、 拆分“绩点”一列,点击单元格G3,输入公式:

=IF(F3=60,1,IF(F3>60,1+(F3-60)*0.1,0)),往下拉至G22,计算出各个学生的绩点。 5、

拆分“奖学金等级”一列,单击单元格H3,输入公式:=IF(G3>=4,"

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无"))),往下拉至H22,计算出奖学金等级。 6、

拆分“名次”一列,单击单元格I3,输入排名函数:

=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计算出名次排名。 7、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总评”一行,选择“格式”→“条

件格式”,选择“单元格数值”和“小于”,在第三个方框中输入60,再单击“格式”,选择“加粗”,“红色”字体,将总评不及格的分数用红色加粗字体标示。 8、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A24:K26的区域中输入总评分数区间

数据,合并好相应单元格,单击B26,输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统计出各分数区间的人数。 9、

将统计出来的各分数区间人数输入“考试成绩统计表”中,单击单

元格H30,输入公式:=AVERAGE(F3:F22),计算出平均分;单击I30,输入公式:=(B30+C30+D30+E30)/20,计算出合格率;单击B31,输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计算出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 10、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A29:F30的区域,单击“制图”图标,选择“饼图”,在“图标选项”中,标题输入“考试成绩人数统

计图”,数据标志勾上“类别名称”和“值”,单击确定,再调整图表大小和位置。

11、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的A40:C43区域中输入相应数据,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列表区域”选择为A2:I22,“条件区域”选择为A40:C43,“复制到”选择为A45。单击“确定”按钮。

12、 适当调整“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各数据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张A4纸上打印出来。

13、 在“期末与总评”和“平时成绩”工作表中分别选择“视图”→“页眉与页脚”,自定义页眉和页脚分别为“12新闻1班 蔡晓童”和“第1/2页,共2页”。

14、 最后对工作表进行适当的格式化设置。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要熟练地运用好Excel这个软件,必须多多练习,在掌握好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多上机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同时在函数的输入过程中要注意绝对地址、相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应用场合。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我校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为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七年级五名教师参加了课题实验,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并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使课题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下去,为进行新一轮的实验提供依据,现就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课题申报及第一阶段准备情况

我们学校在10年9月申报了四位一体课堂教学实验课题,申报被批准后,校领导鼓励实验教师大胆实验,积极探索,认真体会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的内涵,仔细领悟“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真正含义;实验教师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研究所寄发的资料,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验要求,详细的制订了实验计划及阶段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把握实验原则,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基础入手,实验班从一开始就按照实验要求,遵循4p教学原则,并按照十六字原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做好课后复习巩固。

二、所做的工作

通过网络资源组织实验教师一起学习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及内容,平时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所发的资料,并通过会议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讨论,深入理解,体会这一新教学法的理念。收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学习有关中外教学理论,撰写了研究实施方案。

1、在研究中我们运用调查法,调查分析了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现状,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调查情况来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方案。

2、我们重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了解,认识,发现了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他们学习习惯不好,另一个方面,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一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花大力气以教材为纲,整合课本所含知识,适当降低难度,

3、我们不断的听评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模式科学化,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4、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微格反思教学,把课堂教学环节细化,深入细致的扎实做好每一步,组内教师人人参与讲课、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帮助每一位教师不成程度的都有所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更具有实效性。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完成练习及作业。

四、取得的成果

1、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

2、通过学习,收集有关“四位一体”课题研究的资料,使教师了解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思维,为实验教师在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做好了指导。

3、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掌握了有效地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做了形式多样的可好软作业,陪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五、体会和思考

运用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使参与实验的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提高,有助于实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意识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很不够。在下一阶段,我们还应加大试验力度,改进实验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为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精馏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05 字

+ 加入清单

精馏实验报告范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学 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精馏实验实验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验五 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 ,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αA△t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 ,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 ,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

Q=U2/R

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

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3.视盅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58.9149—42.5532nD

式中 ?——料液的质量分数;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

(一)一般要求

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填全各栏目,并标明学号或组号,“日期”一栏填做实验日期,写报告日期可标于文末。“指导教师”一栏不写,系留阅报告人签名用。报告要求格式标准、卷面整洁、图表准确、字迹端正、简明精练,按时上交。写报告不得使用圆珠笔,绘图宜用铅笔。注意文字规范,语句通顺,不用自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代号。

(二)基本格式与写法

生理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方法(如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有的侧重于现象观察(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有的侧重于结果及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多数则兼而有之。应根据实验类型,选用合适的报告格式及详略安排各栏目。

实验报告大体上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一般实验报告式,另一种是仿学术论文式,其对应关系如下表。一般认为操作类宜选用前者,而侧重结果的实验后者更适用。

表4  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般实验报告式仿学术论文式

题目(内容) 题目

目的原理引言(导言)

实验对象与用品材料与方法

方法步骤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讨论讨论与结论(语)

(结论或结语)

注意事项原始记录附录(含原始记录,公式

实验分工体会与建议推导,参考文献,致谢等)

(三)注意事项

写报告应以事实为根据,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忌抄书,不许修改、编造数据。实验方法与步骤可视重要否而详略,但报告应独立成章,不可用“见书第页”字样而省略。有的实验报告中,结果、分析甚至实验项目可以列表表达。“讨论”是一篇报告的核心,应紧扣结果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忌就事论事或离题万里;结果也不可轻易推断或引申。“结果与分析”一栏可在实验小组内讨论,必要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组数据(需注明),但报告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禁止互相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网页制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站点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三、实验原理

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执行“站点\管理站点”命令,在弹出的“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站点”命令。

2)在弹出的“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单击“高级”选项卡。

3)在“站点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站点名称,在“默认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所创建的站点文件夹。在“默认图象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存放图象的文件夹,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管理站点”对话框。

4)在“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站点创建完毕。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开始之前要先建立一个根文件夹,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站点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能使实验条理化,不至于在实验后找不到自己的站点。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选项,计算机一般会有默认的选择,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该选项的含义,以及它会造成的效果,否则会使实验的结果失真。实验前先熟悉好操作软件是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实验二:页面图像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实验三:表格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四:创建锚点链接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创建锚点链接。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VFP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VFP实验报告

VFP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室号:              计算机号: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熟悉VFP开发环境

1. 先在D盘建一个文件夹,并将其命名为092221004.在桌面打开VFP系统,在菜单栏上选择“工具” “选项”,此时跳出一个选项框,选定“文件位置”中的“默  认目录”,然后选择“修改”,将其设为“D92221004”,最后选择“设为默认值” ,“确定”,即可。

2. 在桌面打开VFP系统,在菜单栏上选择“工具” “选项”,此时跳出一个选项框,选定“区域”,然后在“日期格式”栏的下拉选项中选择“年月日”;勾选“日期分隔符”和“年份(1998或98)”项,并在“日期分隔符”其后面输入“-”;最后选择“设为默认值” ,“确定”,即可。

3. 在桌面打开VFP系统,在菜单栏上选择“工具” “选项”,此时跳出一个选项框,选定“区域”,然后在“小数位数”项输入小数位数的多少,最后选择“设为默认值” ,“确定”,即可。

4. 在桌面打开VFP系统,在菜单栏上选择“显示”,此时跳出一个工具栏对话框,勾选“调色板”后选择右边的“定制”,跳出定制工具栏,在“分类”中选定“调色板”,在其右边中选定红色,并将其拖动到主窗口,关闭定制工具栏,最后将其移到常用工具栏下。

5. 打开VPF系统,在菜单栏上选择“文件”,在“文件”的下拉栏中选定“新建”弹出新建选框,在左边的“文件类型”中选定“项目”然后点击右边的“新建文件”弹出创建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项目文件框中键入“学生成绩管理”后点击“保存”,在菜单栏上选择“文件”,在“文件”的下拉栏中选定“新建”弹出新建选框,在左边的“文件类型”中选定“数据库”然后点击右边的“新建文件”弹出创

建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数据库名框中键入“学生成绩”后点击“保存”。

区别: 如果是在项目中建立数据库,则命令窗口不会显示命令。

6. “CREATE PROJECT”是建立项目文件命令,“CREATE DATABASE” 是建立数据库命令,“ MODIFY DATABASE”打开默认目录下的数据库,“MODIEF PROJECT”是打开默认目录下的项目文件

7. 退出VFP系统的命令是“Quit”;其他退出VFP系统的方法:

方式一:单击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关闭”按纽

方式二:在“文件”菜单中选择“退出”命令.

方式三:在命令窗口中键入QUIT命令.

方式四:同时按下Alt和F4组合键.

方式五:单击应用程序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图标,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或者双击控制菜单图标。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VFP集成开发环境;

2. 项目管理器的使用;

3. 常用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 在硬盘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并将此文件夹设置为默认目录.要使此设置关闭VFP系统后再进入VFP系统时仍然有效该如何保存?

2. 设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格式,年份四位数显示和两位数显示如何设置,以短划线”-”作为日期分隔符,要使以上设置关闭VFP系统后再进入VFP系统时失效该如何保存?

3. 如何将现在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改成保留更多的位数?

4. 定制工具栏操作:如何将调色板工具栏里的红色添加到常用工具栏里?

5. 在默认目录下建立“学生成绩管理”项目文件和“学生成绩”数据库.分别在项目中建立数据库和不在项目中建立数据库,比较他们的区别;

6. 观察上述第5题的操作过程中命令窗口中出现的命令,并指出各命令的作用;

7. 退出VFP系统的命令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退出VFP系统?

三、实验环境

1. 硬件:学生用微机、局域网环境

2. 软件:Windows 20xx中文操作系统、Visual Foxpro 6.0

四、实验步骤

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内容见后附的手写材料。

五、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描述实验的调试过程,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中间结果、最终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分析可能的误差或错误原因等.内容见后附的手写材料。

六、总结

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发现或个人的收获;未解决/需进一步研讨的问题或建议新实验方法等。内容见后附的手写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苔藓繁育萌发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苔藓繁育萌发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测量灯泡电功率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1)在前面做过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参考它的思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

(3)小灯泡上面如果标有额定功率,所标额定功率与通过P=UI测量出来的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是不一致的?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P=UI

2、实验设计的思路:由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只需用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压U,用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流I,即可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功率值。因为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灯泡的功率,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还要用一个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功率的目的。

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

【进行实验】

1、如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值调到最大。(在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情况下,注意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数值,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的1.2倍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时,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5、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

6、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物理量

灯泡规格小灯泡两端电压U/V通过灯丝的电流I/A小灯泡的电功率P/W灯泡发光情况

2.5V

3.8V

电压(V)电流(A)电功率(W)灯泡发光情况

U=U额

U>U额

U

【分析和论证】

1、怎样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灯泡的功率?

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和比额定电压低时,它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小灯泡的亮度又如何变化?

【评估与交流】

1、反思实验中最可能出现错误的是哪几个环节?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2、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找出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发现的新问题,大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冻豆腐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62 字

+ 加入清单

冻豆腐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篇一:冻豆腐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探索影响豆腐凝胶质量的因素。

2、比较了不同品种豆腐的加工方法,建立了简便可行的豆腐品质测定方法。

3、采用低温下加入凝固剂,研究了大豆品种、大豆蛋白浓度及大豆蛋白主要组分、不同的凝固剂及其浓度以及加工条件对豆腐凝胶强度、持水能力和豆腐微观结构的影响。

4、调查了稳定豆腐凝胶网络结构的主要化学力;分析了不同类型凝固剂的凝固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

豆腐是大豆蛋白在凝固剂作用下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产品。虽然不同品种的豆腐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但都有一个凝固剂与豆浆混合的过程。豆腐生产原理是:先把大豆蛋白质等从大豆中提取出来成为豆浆,然后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大豆蛋白质即凝固形成凝胶体──豆腐。豆浆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与凝固剂发生作用起凝固效果。凝固剂有酸类(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豆腐的含水量及形态规格不同,可通过凝固时操作及压制成型而调整。中国的豆腐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用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生产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该方法工艺简便,操作简单,很适合家庭或工厂化生产。

三、 试剂和设备

材料:胡萝卜、韭菜

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和钙盐(如石膏)、镁盐(如盐卤)、葡萄糖酸内脂、721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机械搅拌器,恒温水浴。

四、 实验步骤

1、精选:清除杂质,去除已变质、不饱满和有虫眼的大豆。最好选用颗粒饱满整齐的新豆200g。

2、浸泡:冬季14小时—16小时。加水量以没过料面10厘米—15厘米为宜。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约1倍左右。

3、选新鲜蔬菜或水果,洗干净榨汁。用食用柠檬酸水或纯碱溶液调节pH值在6-6.5

4、磨碎:按豆与水之比为1/3—1:4的比例,打成豆浆。

5、过滤: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目—100目的,后两次用80目的。通过三遍洗渣过滤,使渣内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5%。过滤后边合并滤液,但注意加水量。一般过滤时一公斤大豆加一公斤水,1千克大豆加水总量(包括前几道工序)为7千克—8千克。

6、煮浆: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敞开锅,另一种是使用密封煮罐。使用敞开锅煮浆,煮浆速度要快,时间要短,不超过15分钟。锅开三次后,立即放出浆液备用。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

7、调配:每50ml豆浆中加8-10ml的浓缩菜汁。(胡萝卜汁,韭菜汁)

8、加入凝固剂:待豆浆冷却到80℃左右时,

①内酯豆腐: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为豆浆量的0.2%—0.4%,搅拌均匀。

②普通豆腐:加氯化镁,加至出现芝麻烂花时为止。 点后加盖保温30分钟-40分钟,待浆温降到70℃时,即可包装。

9、装盒:加入凝固剂后即可装盒制成盒状内酯豆腐;或待其冷却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压榨滤水后出售。

五、 注意事项

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但应注意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会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将浆煮至90℃—100℃会产生泡沫,可加入消泡剂消泡。

篇二:冻豆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大豆蛋白的凝固成型原理。

2.掌握豆腐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

二、实验原理

大豆蛋白质通过煮浆,肽链间发生缔合作用,相对分子量增大,添加钙离子、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水化膜和双电层,并使蛋白质分子间通过钙桥相连,使蛋白质互相间交联形成主体网络结构而凝固。

内酯豆腐是采用新型凝固剂δ—葡萄糖酸内酯制作而成的.内酯豆腐的生产除利用了蛋白质胶凝性之外,还利用了δ—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特性.葡萄糖酸内酯并不能使蛋白质胶凝,只有其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酸才有此作用.葡萄糖酸内酯遇水会水解,但在室温下(30℃以下)进行的很缓慢,而加热之后则会迅速水解。内酯豆腐的生产过程中,煮浆使蛋白质形成前凝胶,为蛋白质的胶凝创造了条件,熟豆浆冷却后,为混合,灌装,封口等工艺创造了条件,混有葡萄糖酸内酯的冷熟豆浆,经加热后,即可在包装内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形状的凝胶体——内酯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大豆、δ—葡萄糖酸内酯、熟石膏、

2.实验设备

加热锅,磨浆机(或组织捣碎机),水浴锅,折光仪,容器(玻璃瓶或内酯豆腐塑料盒),电炉,过滤筛(80目左右)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水洗→磨制分离→煮浆→冷却→混合→灌装→加热成型→冷却→成品

2.参考配方 大豆1000g 水约3000 g

葡萄糖酸内酯0.25~0.3%,熟石膏2.2~2.8%

3.操作要点

(1)浸泡 按1:4添加泡豆水,水温17~25℃,pH在6.5以上,时间为6h~8h,浸泡适当的大

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豆瓣易被手指掐断;

(2)水洗 用自来水清洗浸泡的大豆,去除浮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

(3)磨制 用磨浆机磨制水洗的泡豆,磨制时每kg原料豆加入50~55℃的热水3000ml。

(4)煮浆 煮浆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煮浆温度要求达到95~98℃,保持2min;豆浆的浓度10~11%。

(5)冷却 葡萄糖酸内酯在30℃以下不发生凝固作用,为使它能与豆桨均匀混合,把豆浆冷却至30℃。(6)混合 葡萄糖酸内酯的加入量为豆浆的0.25~0.3%,先与少量凉豆浆混合溶化后加入混均,混匀后立即灌装。

(7)灌装 把混合好的豆浆注入包装盒内,每袋重250g,封口。

(8)加热凝固 把灌装的豆浆盒放入锅中加热,当温度超过50℃后, 葡萄糖酸内酯开始发挥凝固作用,使盒内的豆浆逐渐形成豆脑.加热的水温为85~100℃,加热时间为20~30min,到时后立即冷却,以保持豆腐的形状。

五、产品质量标准(成品评价)

豆腐的感官质量标准是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豆腐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块型完整硬适中,质地细嫩,有弹性,无杂质。

六、讨论题

1.加热对于大豆蛋白由溶胶传变为凝胶有何作用

2.制作内酯豆腐的两次加热各有什么作用。

七、参考文献

1.石彦国 任莉编著,大豆制品工艺学,中国轻工出版社,1993.

2.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艺实验[M],天津:院内教材,20xx.6.

篇三:冻豆腐实验报告

本实验了解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要熟练掌握内酯豆腐的制作方法。

一、教学引导

葡萄糖酸内酯在豆腐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内酯豆腐的特点?

二、学生课前准备

写预习报告,熟悉内酯豆腐制作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三、课堂教学过程

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工艺学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1.设备清洗

2.熟悉实验设备

3.讲解内酯豆腐制作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按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操作要点:

(1)浸泡:水温17~25℃,时间为6h~8h以上,浸泡适当的大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豆瓣易被手指掐断。

(2)水洗:用水清洗浸泡的大豆,去除浮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

(3)磨制:用磨浆机磨豆,磨制时每kg湿豆加入50~55℃的热水约3000ml。调整浓度,浓度控制在9-10%。

(4)煮浆:煮浆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煮浆温度要求达到95-98℃,保持5min;豆浆的浓度10~11%。

(5)冷却:葡萄糖酸内酯在30℃以下不发生凝固作用,为使它能与豆浆均匀混合,把豆浆冷却至30℃左右。

(6)混合:葡萄糖酸内酯的加入量为豆浆的0.25~0.3%,先与少量凉豆浆混合溶化后加入混均;混匀后立即灌装。

(7)灌装:把混合好的豆浆注入包装盒内,每袋重250g,封口;

(8)加热凝固:加热的水温为85~95℃,加热时间为20~30min,到时后立即冷却,以保持豆腐的形状。

四、课后作业

1.加热对于大豆蛋白由溶胶转变为凝胶有何作用

2.制作内酯豆腐的两次加热各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