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汇总19篇】

浏览

193

范文

283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公务员,全文共 4454 字

+ 加入清单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

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 一、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干部群众高举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

一、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二)工业兴县,二产快速发展

至今年10月底,全县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8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80.7亿元,增加6.3%。

(三)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

海盐县又有南北湖、秦山核电、白塔山、绮园等旅游资源。南北湖风景区通过核心区整治、景点建设,风景更加优美,游客量迅速增加,今年1至10月,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37.95人次,旅游收入达9.98亿元。

商贸业随着海盐县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繁荣。目前海盐县已登记注册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5家,其中可称为专业市场的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木材市场、泰发车城、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海安汽贸汽配城和二手车交易市场5家。

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海盐县三产也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不断加大。今年1至10月底,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到33.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

二、海盐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宏观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可谓不错,但微观一、三、三产业的发展方式,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海盐县办县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还没有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次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第一产业。由于小城镇建设滞缓,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了要素的集聚。因此,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传统农业在农业总收入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优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还不高。

2、第二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企业比例较高,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再加上节能排污指标趋紧,企业发展的形势日趋严竣。海盐县的外贸产品集中于紧固件、玩具、服装等几类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面临着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冲击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产业升级迫在眉捷。

3、第三产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海盐县是临港地区,有着丰富的岸线资源,还有海河联运的优势。利用岸线及海河联运的资源,兴建码头、发展物流可以说是实现海盐县经济新增长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步子还迈得不快。海盐县有南北湖、秦山核电站、白塔山、杭州湾跨海大桥、绮园、天宁寺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近年来,旅游资源虽然在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成效也比较明显,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整合,设施还不够完善。按照市场发展阶段标准划分,海盐县部分专业市场仍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多数还处于低级市场形态,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市场还未形成。

三、转变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设想

面对海盐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我县经济新的增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领先第二产业推动向领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领先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领先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报告,结合海盐县的实际,对转变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以下设想:

(一)优化第一产业

新农村建设是优化第一产业的有效载体。要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推进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致力农村经济转达型。一是要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根据“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合理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新型城镇,打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逐步形成与新型城镇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二是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在海盐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生猪、水果蔬菜、淡水养殖、花卉苗木等已显示出比较优势。要继续做大、做优这些产业。三是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四是要实施农民自主创业“领头雁”工程,培育一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经营人才队伍。五是要规划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的渠道。

(二)做强第二产业

工业是强县之本。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县的道路,根据海盐县工业发展的实际,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选择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符合临港元产业发展规划有好、大、优落户临港地区。通过好、大、优项目建设的带动,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实施“名牌工程”,走品牌经济之路。针对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制订品牌建设规划,打造海盐产品、行业品牌,做强我县现有企业。三是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是解决就业、开发资源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拓展全民创业领域,畅通创业通道,支持各类民营创业主体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金融服务业。

(三)做大第三产业

我县三产的潜力还相当大,挖掘潜力,做大三产,是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明智选择。一是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浙北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转换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筑外海码头、物流基地的建设平台。引进外海码头、物流企业等重大项目。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发展目标,整合南北湖风景区、秦山核电、大桥观光、白塔山海岛等旅游资源,形成海盐旅游的大格局,并以旅游业带动宾馆、饭店、商贸等消费需求。三是壮大城市经济。按照“整治、提升老城,规划、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老城区整治步伐,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推进滨海新区建设,构筑一个集商务、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生态良好、文化品位高尚、滨海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四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乘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的建成通车,我县成为浙北乃至长三角区域性的交通节点的机会,采取整合提升、培育扶持、引进建设等各种措施,加快发展专业市场。以大市场、促进我县三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互间是由内在联系的,在发展中,要努力寻找互相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

四、加快海盐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xx大的号召,也是实现县域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党的xx大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省委号召“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建议在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中,一定要树立起创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获取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一审一核”和职能归并,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推行“下沉式”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下放权限,扩权强镇,增强镇(区)基层发展活力。二是创新考核机制。建议建立以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论英雄,以单位减排、单位节能、单位降耗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三是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研究制定土地股权的界定、设置、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细则,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四是建立倒逼机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制订淘汰劣势产业的相关标准。从产业能效、土地集约、环境保护、投入产出、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界定有关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同时制定鼓励劣势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加快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促使产业主体提升层次。五是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做好银企抵押融资、项目包装融资。引进县外商业银行,搭建融资新平台,探索政府直接融资新途径。同时,搭建外资、内资、民资融资的新平台,尽可能让项目建设的资金从多渠道涌入,突破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乏的瓶颈。

(二)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靠项目作支撑。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需要大项目作引领。因此,可以说招商引资是加快海盐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眼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通车,海盐县打造“一城三地”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以港兴区、港区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建议抓住机遇引进与港区开发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建好平台,增强吸引力。加快海盐东段的围涂工程建设,抓紧实施海河联运规划内的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大县开发区、海盐港区内的道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海盐投资创业。二是实施接轨战略,拓宽招商引资路子。利用我县与上海地相连、人相亲的优势,深入实施接轨上海、长三角的战略。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机遇,主动承接杭州、宁波、慈溪等地的产业转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引内和引外并举,完善产业招商、节会招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积极探索网络招商、中介招商与代理招商,构建立体招商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成功率。

(三)引进高新技术,培养各类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广泛开展技术协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建议:一是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作,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造我县传统的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引进人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人。要从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特别是各类科技人才,培育人才高地。三是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技能,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中央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海盐县委、县政府也已作出了部署,我们相信只要按照党中央及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理清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地工作,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定会不断加快,海盐经济一定会出现新的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论大力发展服务业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4548 字

+ 加入清单

论大力发展服务

中央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也必须充分依托和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它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 第一,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服务业具有广泛的服务特性。市场经济是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结合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交换,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交换,还包括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知识、信息的交换,交换就是服务的内容和过程。市场经济就是在不断增强其服务的情况下,不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信息、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先导产业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必须加快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先导性的服务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第二,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现代化的标志。目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所占比重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10%,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20%,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40%。我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我省就难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同时也将严重制约一、二产业的发展。当前我省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专业化服务,没有将其与市场联系起来。因此,买难、卖难,既影响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影响了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的程度。工业企业大多数是橄榄型结构,在整个经济活动各环节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少,从事制造的人多,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人少。而国外大多是哑铃型结构,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多,制造阶段的人少,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人多,产前、产后的服务高度专业化,为产品制造提供全面服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专业化分工越细,生产性的服务需求也就越多,服务业也就越发达。我们工业产品质量低、效益差,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研究开发落后,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金融服务以及营销不发达有直接关系。 第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跨越式结构调整目标的战略要求。我省《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确定为,从目前的一、二、三产业比例25:42:33提高到XX年的15:45:40。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后XX年我省服务业要提高7个百分点,二产业要提高3个百分点,显然要实现结构调整的优化和升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加快发展服务业,就难以实现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发挥和利用人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对外大开放,需要通过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不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就留不住人才,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智力水平的服务业,才能不断创造出高薪、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才能稳住、留住人才。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选择。 二、 加快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目前,我们服务业的一些行业还是国家垄断的,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客观上要求服务业内部的专业分工更加完整,服务项目更加健全,将为市场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将促使服务形成多种创新模式,为服务业创造公平竞争并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如教育体制的创新将允许有能力办教育的企业甚至个人进入这个领域,会加速教育的发展。随着wto的加入,外资准入限制的取消,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等,都将有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服务业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如果说,20年前中国开放的主要是制造业,那么入世后,中国开放的重点领域将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将是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引进外资的新热点,中国的服务业在世纪之交,将迎来大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加入wto后,我们的金融、保险、电信、旅游、音像、电影及商业的分销等领域的开放,这些领域对外商有强烈的吸引力,必然激发其广泛的投资热情。这样,一方面会加剧这些领域的竞争,使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另一方面将带动我们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服务业的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结构调整的加快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随着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第一产业逐步加速走向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这将大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将会促进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将促进城市内部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等,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需求空间。 第四,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中、东部省市基本处在同一平台上。1999年我省服务业总量为1213.91亿元,居全国12位,xx期间年均增长9.2%,比全国同期年均增长水平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

而江苏为36.1%;浙江34.1%;山东35.7%;福建39.8%;广东37.6%;辽宁39.5%;河北33.3%;河南30.3%;湖北34.1%。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我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速度,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二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大体相当;三是我省与东部的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基本相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只要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是完全可以尽快缩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的。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结构大调整时期,也是全球服务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发展时机将痛失发展良机。 三、发展服务业的目标在于提高其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进展慢、国际化水平不高,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服务业市场化低、产业化进程慢,使之服务业缺乏动力。服务业的多数行业中,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不大。投资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1999年我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75.1 %,比制造业高39个百分点。投资的单一性,必然导致经济成份的单一性,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甚至绝对地位,国有经济成份比重大大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远未形成。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还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一些重要行业的服务价格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没有形成。其次,是国际化水平不高,使之服务业缺乏竞争力。服务业市场化低,产业化慢,必然导致其国际化的水平也难以提高。因为许多行业没有被当作产业,还是由政府来办,就不能象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引外资,更好地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以及质量和效益也不可能象制造业那样迅速提高。1999年,我省外商直接投资中,服务业仅占8.7 %,大大低于第二产业的60.6 %。因此,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是很低的。加入wto后,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我们要注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吸引外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努力实现服务业跨跃式发展。 四、 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在于加快发展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务业 要在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务业,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业总量,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实现服务业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一,改造提升商业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在这些行业中,一是要尽快改变服务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陈旧、缺乏服务品牌的局面,促进优势服务企业壮大规模,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潮流;二是要广泛推行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产业素质、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三是要把提高水平与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重点发展信息咨询、电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咨询业:一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二是要扩大提高信息咨询产业的企业规模和档次,积极促进国内信息咨询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联合;三是加强信息传送和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保护信息知识产权,促进我省民族信息咨询业的成长。电信业:一是要继续完善电信设施的基础建设,改变封闭式的服务方式;二是要以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建立起依托城市,服务城乡,方便群众,利于生产,开放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全省电信综合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快改革、迎接挑战健全法制、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国际竞争力。金融保险业:一是要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的转换,重点建立风险防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内部激励机制;二是利用国家政策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促进地方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非国有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私人金融服务;三是建立以国债为主、其他证券为补充的证券转让市场体系,形成以省为中心的全省外汇调剂市场网络。 第三,加快发展教育及科技服务业。要在全省推进素质教育,挖掘高等教育潜力,加快发展现有的高等教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放开发展非义务阶段教育,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推进非义教育教育产业化,努力建设文化大省。重点发展技术推广、技术转让和科技交流服务业,积极培育科技市场,发展环保、技术监督等综合技术服务市场。 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是要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熊猫自然保护区、三星堆、自贡恐龙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景点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要提高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创全国名牌,创世界级精品,努力把四川建成旅游大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市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保险,企业,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市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x市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增多,仅XX年就有永安、大地、大众、太平4家公司的分公司开业,截至XX年上半年,已有财产保险公司11家。其中,保费规模小于8000x元的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7家,分别为华泰、天安、永安、大众、大地、太平、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提高了市场效率,标志着x市保险业已向多层次、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从市场调研和检查情况看,中小规模产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理念尚不成熟,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迫切需要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研究对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份额较小。XX年上半年,x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3685x元,其中人保股份、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三家保费收入之和为73892x元,占市场份额的79%;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共16075x元,仅占1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保费收入3718x元,占4%。

(二)业务结构失衡。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均将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机动车辆保险作为销售主导险种,业务范围局限于企财险、车险、货运险“老三样”,导致业务结构失衡。从XX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车险保费收入占全市财产险市场保费总收入的58%,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72%以上;大地、永安、天安等7家中小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占79%,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在产险中的占比为90%,远远高出全市产险公司的平均水平。

(三)盈利水平不高。目前中小规模财产险公司虽已成为x市保险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但由于创业前期投入大、规模小、展业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普遍出现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状况。以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例,上半年,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x元02%,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5x元1%。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增加净利润。

(四)发展前景看好。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效应不强、内控制度相对滞后等不足,同时又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他们能够有效地避开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小额分散业务为主,积极拓展大额业务;以营销渗透为手段,积极发展郊县业务;以多渠道、广代理为途径,积极争取优质代理业务,确保有效切入市场,实现平稳起步。

二、中小规模财险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自身特色。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大数定律的要求,保险公司存在最低经济规模要求,新进入者的初始规模如果太小,就不能进入。而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新生保险公司面临着资金筹集、人才储备以及因规模增大、产品增加而带来的产品降价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天安、华泰、大地、永安等各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打破了x市由人保股份、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3家大型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产险市场的局面,但这些新生保险企业目前规模较小,创新性的优势业务较少,在进入市场前,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目标市场定位尚不明确,形成了“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缺少特色,使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不牢。目前,x市中小保险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产品和客户细分不足,专业技术和基础数据积累不够,核心技能水平低,简单模仿多,独立创新少,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保险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x元人才、技术缺乏。一些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足就匆匆上岗,保险基础知识缺乏、业务不精,从业人员总体存在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目前在中小保险公司还存在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各新生中小保险公司还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文化资源设施发展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资源设施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形成聚落,春秋时期为肥子国地,战国时期属赵、秦为巨鹿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XX年)始建县,元升为永安州,旋复为县。历经多年风雨,造就了灿烂的文明历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座冀中平原上的新兴城市,既传承着古老文明,又焕发着年轻城市蓬勃的青春活力,我们不仅有发达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

滹沱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贯穿了东西,孕育着两岸的儿女,创造了历史文明,遗留下了诸多文物古迹。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在这里劳动生息的是距今有7000余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即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这在遗址底层和故城遗址、南乐乡遗址出土的轮制圜底,红地红彩的陶钵等器物上得到了印证。目前,我市现有省保古文化遗址7处,市保古文化遗址3处。

商代遗址:是市西10公里处的一个村庄。遗址以三个高大土台为中心,分别为西台、南台、北台,由墓葬和居住遗址构成,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年以来,尤其年与年两年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西台”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获得了十分重要的科学成果,其中的铁刃青铜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铁器,它把世界用铁的历史提前了7XX年;古老的医用手术器械即34XX年前的手术刀,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脱胶麻织品——“麻布残片”的纺织水平已相当于千余年后的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麻织品。这些珍贵文物揭示了冀中平原商文化的全貌,对研究商人与西北地区诸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探讨世界冶铁技术以及商代医药、纺织、占卜、酿造、文字、漆器、建筑、水利、农业等方面的起源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实物资料,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也为滹沱河流域的考古树立了一个永久性的标尺。该遗址已于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珤遗址:据史记载,距今五百多年的太子太保文渊大学士(俗称石阁老)吏部尚书石珤的古墓遗址位于镇村西南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占地150亩,分东西二墓区,东坟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石氏祖坟区,葬有石氏先祖及太原按察使石玉,太子太保大学士户部尚书石玠的墓冢。西坟系明嘉靖年间,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石珤的墓区,是从东坟脉生而建,石氏家族墓分东西两处神道墓地,南树高大青石牌坊,皇赐高大汉白玉神道碑,顺北而上有石羊、石兽、石马、文、武石翁仲,并建有碑亭楼和祭堂,北面是高大墓丘。县志记载:石珤字邦彦,别号熊峰,明嘉靖年间任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父、兄共朝入仕,时有父子三进士、兄弟两尚书之称。石珤居阁3年,置政归里时仅归装一束、车一辆,世人叹曰:“自来宰臣去国,未有如瑶者”。其父石玉官居按察使治狱20余载,世称廉平,其兄石玠户部尚书,素有惠政。

石氏家族墓四清及文革时遭到严重破坏,石碑坊推倒深埋,大多数碑刻运走修了村中小桥,现墓区种果树,大批石刻文物挪作它用,墓区有古墓100多座墓丘,现夷为平地。防止被破坏盗窃,大多数石像被埋入地下。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妇女的失业率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对于基层渔农村妇女而言,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渔农村40、50的妇女。然而,渔农村妇女又是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各项建设都需要妇女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应该从目前渔农村妇女的就业实际状况入手,为妇女探索一条可行的创业之路。

一、乡失业妇女自主创业现状

目前渔农村常住妇女中闲散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和本身的知识构成的限制,外出打工、就业的都以20—35岁的居多,而35—50岁的妇女自主创业的却不多。以为例,全乡总人口4877人,在20-50岁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有1900多人,在这些人员中,己就业的大多数是20-35周岁的人员,而40-50岁人员基本上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失业率占了85%,这部分人也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就业难的问题也曾迫使一些妇女想到自主创业,可是自主创业又谈何容易。在以东山社区村为例,全村300多个妇女中,自主创业的只有二十几人,其中创业带动妇女就业的只有近五十人,与失业妇女数相比,相差实在太悬殊了。针对乡自主创业的妇女缺少的现状,乡妇联结合对失业的妇女的调查,发现对这些妇女而言,自主创业是有一定的顾虑的,心里又没有底,担心自己应付不了,所以她们宁肯维持现状。

二、妇女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妇女中,大多数人不敢走自主创业之路,关键还在于观念旧、无专长、无资金、风险大。

(一)观念陈旧落后、创业意识淡薄。因为大多数妇女都是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原本的生活还算稳定,不能马上转变观念。以为例,很多人在看到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后,也曾想到要自己创业,但她们由于担心创业的风险,大多还是理想地想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工资低点不怕。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知识构成等多方原因她们只能处于观望状态,固定工作没有着落,自主创业前途未卜、赔赚不定,没有十分的把握是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因此,要想鼓励基层妇女走上自主创业之路,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意识。

(二)没有专业特长,缺乏竞争实力。基层妇女受自身素质、技术技能、年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缺乏自主创业条件,尤其是大多数人无一技之长,不敢涉足自主创业这一领域,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怎么敢往海里跳呢?因此,加强技能培训才是解决基层自身素质、提高他们自信心的重要出路。

(三)创业资金短缺,不敢盲目投入。创业要有资金、有本钱,而资金不足制约了部分有能力、有创业想法的妇女,使她们不能大展宏图。所以,创业资金是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创业有风险,“下海”很慎重。创业不同于帮别人打工,风险全由单位承担,在这一点上,创业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很多妇女正是被风险所吓倒,不肯迈出这一步。如近些年来渔家旅馆发展迅速,生意也蒸蒸日上,在看到周围邻居致富了,很多妇女也心动了,但由于资金不足而止步,虽说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专门为创业妇女开辟了巾帼贷款服务,但据调查,很多妇女还是怕投入不能得到肯定的回报,怕还不上贷款而瞻前顾后、停滞不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镇工业口调研汇报材料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调研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镇会议通知要求,现就工业口前期调研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重点汇报四个方面情况:一是宜陵工业现状;二是宜陵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宜陵工业“三年新倍增,领跑”的突破口;四是需提请党委会讨论研究的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事。

一、宜陵工业现状

宜陵工业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工业企业数由当初十几家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大小企业593家,其中法人企业206家(规模企业54家),个体户387家,其年生产规模由当初不足百万发展到XX年的应税销售18.51亿元。规模总量居全市第6位,XX年全镇工业纳税6641万元,占全镇国、地两税入库8186万元的81.3%,税收总量位居全市第5位,工业经济已成宜陵经济的顶梁柱;工业的发展还吸纳了11936人就业,占全 镇劳力近50%,同时也促进了全镇其他各业的发展,真正起到了工业强镇、带动百姓致富的作用。

1、支柱行业情况

宜陵镇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历经机制变化、体制转换的激烈震荡,经过市场的洗礼与检验之后,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医药保健、农药化工、机械冶金、智能电网、轻纺加工、再生资源与三新行业的六大支柱行业,六大支柱行业中54家规模企业XX年实现应税销售11.91亿元,纳税5125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经济的64.3%和77.2%,六大支柱行业、54家规模企业撑起了宜陵工业的一片蓝天,代表和体现了宜陵工业的实力和形象。

医药保健行业:医药保健企业是我镇的传统行业,也是我镇的特色行业,更是我镇的朝阳行业。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蜂乳制品龙头企业江都县蜂乳厂与江都县制药厂组合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一定好糖果厂破产孵生出扬州三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如今形成全镇医药保健行业,XX年实现应税销售1.3亿元,税收1235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7.0%与18.6%。

农药化工行业:九十年代中后期先后发展起来的,以江都市大江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江都市美明化工纸业有限公司、江都市德辉化学品厂等14家规模企业形成全镇的农药化工行业,该行业XX年应税销售达3.31亿元,税收1420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7.9%与21.4%。

机械冶金行业:由老企业裂变孵生的江都市时代机械厂、江苏中天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微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江都市江城标准件有限公司、江都市万山冷拉型钢有限公司、江都市润扬机械制造厂,以及近年来招引的还巢凤、外来凤扬州市森林薄板有限公司、扬州创奇钢管机械有限公司、江都轩煌铸造有限公司、江都市盛溪金属构件有限公司,老牌企业扬州金硕球墨铸铁有限公司等17家规模企业形成了全镇的机械冶金行业,该行业XX年实现应税销售达10.84亿元、税收3960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58.6%与59.6%,机械冶金行业真正占到了全镇工业的“半壁江山”。

智能电网行业:由老企业扬州永力电子有限公司,新兴企业江苏华厦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钜鼎(扬州)光电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扬州福发机电有限公司、上海龙港电机设备有限公司5家企业形成的全镇智能电网行业,应税销售达1.85亿元,税收417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10.0%与6.3%。

轻纺加工行业:江都市耀都服装绣品有限公司、扬州市金四方纸业有限公司、江都市紫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华日服装公司扬州分公司等12家规模企业形成全镇轻纺加工行业,XX年应税销售8653万元,税收395万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7%与5.9%。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2611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基地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的重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有了很大的影响;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

一、目前人才需求现状

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目前一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并不是从事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用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用人愿望,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针对性。而这些人才的在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延伸出来的专业。对于这些新的专业来说,高校教育课程开发的速度较慢,对于专业方面的改造和设置也都不尽跟得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思路

(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

(1)坚持科学调控以及总体筹划的原则

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的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

以科学的指标来统筹各个种类高层次人才所需的具体要求,如年龄区间、素质结构,以及岗位、职级和专业等要求。以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个体的素质较高、整体的结构优化、进出更替井然有序、作用发挥得突出明显,实现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总体的建设水平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协调。

(3)坚持合理的配置并盘活存量的原则

要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井然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的组合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盘活已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继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同时要谨慎而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广揽人才同量才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已有人才的创造活力,保护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鼓励其创新和实践,同时重视对那些本身具有发展潜质但当前尚未脱颖而出的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和扶持。

(4)坚持搭建平台和统筹选拔的原则

为了避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过程当中会出现以偏盖全、标准单一和不能统筹选拔的这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人才挑选和招聘过程当中就要求组办组织能干哦扩大民主,统一选聘标准,在综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为那些想干实事、能干实事和能干成事的人,创造能够成就自身和社会事业的条件环境,为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二)与地方高校合作,明确专业建设要求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专业建设滞后的情况,东北要和地方高校进行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协助地方院校科的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做好对其新专业的设置和已有专业的改造,紧紧跟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步伐。务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从而进行对课程的设置。加强人才在其职业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从事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安排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技术岗位群体和一般技术岗位群体之间不同的要求,学校也要明确专业建设的要求,要确保专业能够处在社会职业的需求和学科的体系的交叉点,一方面是为教育培养与社会职业紧紧相关的人才而设置的,另一方面又是为培养相应的学科承担人才从而设置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以学科的建设为基础进行各个专业的分析和建设,以与老工业基地紧紧相关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所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第一宗旨,合理科学的进行各项专业设置建设,本地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的若干意见》当中指出的“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一定要根据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加快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构架对各类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和社会用人单位联系,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这就需要要求本地的省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的工作上要把服务于地方经济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地创办、开设本地的省里老工业基地急需的网络信息工程和电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等各项新兴专业,来为本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教育培养其所需的各门各类的高层专业技术人才。

2.高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肯定是一个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要为当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实际,针对本地省的石化工业、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以及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这些老工业五大基地的各自特点,一方面通过和东北老工业地基联合,在高校内建立相关研究所或研究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提供人才支持,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共同地科学和研究,致力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多方支援;在另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的基地,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实践的劳动工作岗位,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研究、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坚实支援,共同为本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自身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产业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43 字

+ 加入清单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1.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供给主要依靠从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电力的支配权在国家电网,电力由国家统一调配,从而形成了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强的格局。XX年,湖北煤炭生产量为1084万吨,但煤炭净调入量达8000万吨,相当于煤炭产量的8倍;原油生产量为85.84万吨,原油净调入量达805万吨,相当于原油产量的10倍;成品油净调入量也达到273万吨。

2.湖北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与发达国家用能方式不同,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工业锅炉和火力发电耗煤量大。目前,煤炭在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高达70%,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XX年,煤炭实物消费量达到10012万吨,是XX年的1.54倍,年均增长5.6%。

3.湖北经济结构偏重。湖北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XX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8%,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比重大,能耗水平高。XX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大高耗能行业完成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6%,而能源消费共计526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5%。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投入所占比重明显大于产出所占比重。

4.湖北能源强度仍然较高。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XX年,湖北单位gdp能耗为1.31吨/万元,比XX年的1.51吨/万元下降12.46%,降幅比全国快2.38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18%。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从产品单位能耗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出,湖北产品单耗水平偏高。XX年,湖北吨钢综合能耗为630.59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3%;每吨水泥综合能耗为107.23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6%;火力发电单位能耗为332.26克标准煤/千瓦时,高出全国2.5%;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1794.92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0.9%;单位粗铜综合能耗506.46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全国35.6%。

5.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主要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一些地区环境容量小。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尽管在XX年首次实现双下降,但截至目前,湖北省二氧化硫减排只完成“”目标任务的55%,后两年的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为湖北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提供了平台

1.发展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XX年12月,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主要任务就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中部乃至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这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碳的使用,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内涵是一致的。

共9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65 字

+ 加入清单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XX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XX年底获市政府“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一步一脚印造就了一个农机产业园。目前,正值产业园区建设关键期,或为鼓劲呐喊,或为抛砖引玉,本文将试论其发展之路。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XX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XX年的3倍;据预测,XX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XX年实现产值50亿元;按规划,XX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XX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XX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 XX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交通区位方面看: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从产业基础方面看: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就招商引资而言,已正式入驻企业7家、意向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富福锻压公司将投资20亿元;就基础建设而言,年内将累计完成投入1.25亿元。目前,已投产徐州宋氏车业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等项目12个,农机具交易中心入驻农机经销企业21家、农机品牌22个。

二、冷静析现状,发展之路漫漫

(一)看外部,竞争激烈。表现有二:其一,行业霸主根基已稳,不会轻易割舍一城一池。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且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如占据北美50%市场的迪尔公司,已在津、京、豫等地扎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销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凯斯纽荷兰公司,已在黑、沪等地立足;产品畅销世界140余个国家的爱科公司,已在疆、黑、桂等地站稳。同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鲁、浙等地的农机气候已成。如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城”,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500余家、XX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二,行业新军群起夺食,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从宏观上看,各省市在国家大政策和产业市场的引导下,纷纷各显神通,积极抢夺农机市场蛋糕;从微观上说,周边湘潭的“湖南农机产业园”、武汉的“中国武汉国际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都的“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都是各自省份的战略性农机产业基地,我市梁平的农机产业园也风头正劲。这些园区或在技术、物流、投入等支撑,或在区位、交通等条件,较我县有优势,决定了我县农机产业的崛起之路免不了激烈竞争,注定一路荆棘。

(二)看内部,支撑尚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问题。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为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产业工人等支撑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恰是我们的最大短板。二是物流问题。物流事关生产资料的“进”和生产产品的“出”。目前,我县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且初显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物聚而不流、物流而不畅”的初始阶段,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小。三是配套问题。农机产业涉及到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机械组装、调试检测、产品展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需要集群式招商或是引进整条产业链方能支撑其发展。但目前,整机生产大企业对落地我县兴趣不够,零散的小企业也持有疑虑,导致我县在项目引进上比较困难,整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三、沉着谋发展,崛起之路可待

(一)抓规划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简单随意的“无头苍蝇”式发展和反反复复的“折腾”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大忌,易浪费资源、耽误时机和挫伤信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建立目标体系。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对产业产值规模、发展定位等方面予以明确和细化,到XX年,园区建设形象初显;到2017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产业产值1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站稳武陵山区区域市场,初步打开南方丘陵片区市场。二是确立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完善、集约发展、分区布局”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功能分区,即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和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三是树立主打产品。农机产品有几千种,就短期而言,应围绕“能适应本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能满足本区域主要经济作物农机化需求”的原则,着重发展小型农机,重点打造中小型微耕机、水稻烘干机、小型农用三轮车等“拳头产品”,拓展金银花烘干、植物油料榨取、蔬菜脱水保存等内销性强的农机产品。

(二)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活跃园区。没有企业生产、毫无活力的园区顶多只是一片厂房。XX年10月,时任副市长童小平在我县《关于建设“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的请示》上就指出农机产业基地的关键是“抓到重大项目”。对此,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筑巢”。巢好凤自栖,要迅速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公用设施等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发展条件,使企业能够“拎包入住”。二是全力“引凤”。以产业化、集群化为目标,大力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主动接受农机产业辐射;要真正地“走出去,请进来”,创新项目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报批、落地、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力争大项目、大企业入驻,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三是加速“集群”。生产要素配套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规模再大、实力再强的企业也需要互助合作。要积极发展协作配套企业,聚集和培育发展关联度高、配套性强、互补性好、产业链长的中小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园艺植保、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夯实产业基础。

(三)抓配套完善,进一步强化支撑。产业配套往往决定着产业成败。市上指出我县农机产业到2017年“整个产业要形成100亿级的生产能力,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60%”、“全市行业占比达20%以上”。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机具、农艺种植、经营管理技能知识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类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为园区发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实现园区、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共赢。二是升级服务能力。按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以“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为平台,大力培育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以参加品牌展会等方式展示、推荐园区,到XX年,初步形成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区域性农机产业园形象。三是突出技术创新。要加快建成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推进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科研开发、主机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产业体系。

(四)抓保障强化,进一步增强后劲。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要从组织领导、税费扶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把农业制造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组建农机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从信贷、资金帮扶、税费减免返还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外商”前来投资。创新思路,探索采取“工业地产”模式平衡产业园区资金瓶颈。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组建主要开展农机融资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制定农机产品输出物流补贴政策,全力争取将生产的农机纳入国家、市级农机补贴目录。三是抓好向上衔接。我县的农机产业园是得到市级层面认可的,已明确由市经信委、市农委对该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并评估验收。要主动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搭上我市“500亿元农机产业”规划和发展的东风,真正把我县产业园打造成“市级基地”。

实事求是地讲,我县的农机产业是“凭空”造就的陌生产业,此前毫无相关产业基础和工作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凡事都需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发展壮大之路注定艰辛而漫长。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其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需要全县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共同努力,培育其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崛起武陵、走向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685 字

+ 加入清单

__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 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 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 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 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 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 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 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 。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 、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 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 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 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 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 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 ,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 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 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 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 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 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 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__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 (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 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岚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 246户、910口人。20__年秋季,岚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 、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 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 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 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 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 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 ,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 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岚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 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 ”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 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 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 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__年秋到20__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 候适应,20__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 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 ,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 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 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 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 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 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 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 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 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 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 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 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 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 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 ;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 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 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 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 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 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 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 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 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 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 ”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 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 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 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 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 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 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__—— 20__年 ,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__——20__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27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包村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河南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计生局抽调两名包村干部与乡农业助理及计生助理,深入到河南村同村委会共同深入280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屯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政府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2019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2019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 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中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市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等野生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仅被群众作为医用或保健时利用。

三、利用本地优势开发中药材资源情况

随着近年来市场对甘草、红花、枸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县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甘草、红花、枸杞几种中药材,现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实验数据表明,人工种植甘草亩产均在1.5-1.8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县把甘草等中药材种植作为加快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使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大面积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甘草、红花、枸杞,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其中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每年甘草产出总量为7200万斤、红花产量为477万斤、1005万斤,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围绕本地药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有2家,全部以锁阳的精深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是锁阳系列的保健品。完全消化了本县所采挖的锁阳。由于我县再没有其它药材加工企业,我县所种植的甘草、红花、枸杞等中药材除极少部分在本地被消费使用外,大部分被外地制药企业和药材商收购。

总之,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政策,广大农民种植甘草等中药材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有力促进我县中药产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从某村发展变化看全省农村经济走向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646 字

+ 加入清单

从某村发展变化全省农村经济走向

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笔者经过对我县##村的深入调研,并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试对全省农村经济走向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村发展变化情况

##村隶属##县##镇,全村共有##户,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

近年来,该村认真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号召,大力发展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2004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210.5万元,同比增长185%,是2002年的4倍;农业总收入2894.8万元,同比增长224%,是2002年的7.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8301元,同比增长132%,是2002年的3.5倍。

##村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结构过去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目前粮经比例已经达到4:6,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2003年,全村产量只有400万袋;2004年,一跃达到了1658万袋,实现了“一年翻两番”,黑木耳销售总收入达到2478万元,纯收入1313万元,仅此一项拉动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426元,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前列。烤烟和果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该村发展烤烟面积达到700亩,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村民人均创收300多元;果树面积达到2600亩,瓜菜面积达到500亩。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该村土地市场日益繁荣,土地流转加快,每亩土地的承包费由过去的几十元增长到了500余元;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已发展到三、四十人,长年从事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购销,有力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逐步加快,2004年全村外出打工人员300多人(其中赴俄罗斯100余人),年创收300多万元。

二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随着该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好发展,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商饮服务业初具规模。过去该村只有一处国营供销社。目前,不仅已有9个商店,而且出现了2个饭店、3个肉串店、2个歌舞厅和1个网吧,经营得十分红火。加工业逐步兴起。该村已经发展起3个小木加工厂和1个草帘厂,主要为村民发展黑木耳生产提供锯沫和草帘。医疗体系日益健全。过去村民看病得找“赤脚医生”,如今村里已经有3个卫生所,从业人员达到6人;较大型的医药连锁店也在村里落户,村民不用进城就能买到与县城一样品质、一样价位的各类非处方药品。文体事业十分活跃。村民有了钱,将该村传统的端午节运动会的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每两年都邀请邻村和当地林场共同举办一次端午节运动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过去,特别是冬季,村民赌博成风、喝酒成风。现今,大部分村民都从事黑木耳栽培,赌博的人少了,喝酒的人少了,打架的人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生产、忙致富,历史上形成的“猫冬”变成了“忙冬”。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过去的“万元户”,现今对村民来说,已不再是荣誉,而是没有能力、没有致富本领的代名词。一般从事黑木耳生产的农户,每年的收入都在4、5万元以上;搞搞其它副业每年也能挣几万;为村里农户打工,每天都能挣30元;就连外地长年在村里打工的人,管吃管住一天还给20元。村民富裕之后,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2004年全村购买四轮拖拉机110台,摩托车150台,还有10户购买了电脑,实现了家庭上网。

三是一事一议得到较好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来的提统费收入变成了转移支付,“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也全面取消,村集体财力严重不足,出现了筹资难、筹劳难的现象,致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维护、公共服务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小学的经费也出现困难,加之历史上遗留的三角债务等问题,村民和集体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村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富裕起来,为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事一议奠定了物质基础,一系列的难题已寻求到解决的突破口。针对街道年久失修,车难行,人难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四溅的现状,该村采取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管的办法,利用2005年初的农闲时间先后组织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村民在议事过程中受到了教育,达成了共识,掀起了文明村建设高潮。在短短的三天半时间内,535户农户参加了文明村建设活动,全村共出劳动力2200多人次,出车1200多台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2500多车,为路面铺垫砂石料1500多立方米,村委会还与村民签定了《村屯环境建管自治责任状》,达到了条条道路有人修的效果。

二、对农村发展的理性思考

##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正是##县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以该村为切入点,通过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农民的致富热情空前高涨。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一免两补”扶持政策的出台,给农村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县于2004年初,抽调县、镇两级干部300余人入镇包村,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并开展百名干部下村促农增收活动,通过积极努力,使“一免两补”政策全部落实到位,2004年累计兑现“两补”资金、免除农业税及附加1712万元,户均受益630元,人均受益169元,人均增收62元,使广大农民真正感觉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与支持,也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实惠后,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起来,全县农村和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比着干、抢着干的生动局面,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农民的致富形式日益丰富。县委、县政府抓住了农民增收致富热情高涨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县情,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县大力发展以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强化服务等有力措施,使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致富的形式,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2004年,全县农村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9亿元,其中黑木耳完成产值4亿元,烤烟、果菜、养殖业分别完成2500万元、7948万元和8732万元,实现纯收入3.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43元,仅此一项,就高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3元。2004年,全县发展袋栽木耳总量突破2.4亿袋,占全国黑木耳总产量的六分之一;落实烤烟面积3.72万亩,比上年增长5200亩;稳定发展蔬菜面积5万亩,新建标准化果园110个;马鹿、貂貉、肉牛、绒山羊存栏达2.4万(头)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劳务经济,特别是发挥口岸优势,向俄、韩、日等国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4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38万人(其中向俄、韩等国输出3586人),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一些镇村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可喜局面。县委、县政府为农民开辟出形式多样的致富渠道,丰富了农民的致富形式,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3、农民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最主要的转变是由过去的“无钱可花、有钱不敢花”变为“能挣钱、会花钱”。其表现为:一是用于购买农用机械,扩大生产的投入迅速增长。农民在增收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高机械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创收,因此大量购买以四轮拖拉机、播种机为主的农用机械设备。同时,为发展黑木耳等特色产业,还大量购买了黑木耳菌原材料粉碎机、装袋机、搅拌机等专用设备。二是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提高生活质量的投入迅速增长。在大量购买和更新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基础上,电脑这一高档商品也已进入了农村家庭,摩托车更成为了农村家庭的主要需求。三是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投入迅速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已经实现了电话和有线电视的村村通,绝大部分农户已经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很大一部分农民购买了手机。农村的饭店、歌舞厅、网吧等消费场所也应运而生。

4、农民的精神追求逐步提升。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收入的增加,而更加追求一种生活环境的舒适和民主权力的发挥。一是在保证家庭生活丰衣足食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身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为要求农田水利设施的尽快完善,要求村容村貌的尽快改观,要求各种保障体制的尽快建立,要求农村办学质量的尽快提升等等。二是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的法制水平、民主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利用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充分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对集体重大事项的民主表决权等等,特别是部分农村人大代表能够切实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综上所述,充分表明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包括物质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作为政府部门,只有紧紧把握好这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及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措施,才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才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三、对全省农村经济走向的判断及建议

近年来,##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经挤身全省十强县的行列,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提速,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38亿元,同比增长3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16元,同比增长39.2%,比全省平均水平3010元高出1306元。而##村的经济综合指标在全县102个行政村中排名第二,村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各村之首,该村属于全县经济实力强、发展速度快、发展后劲大的行政村。通过对##村以及##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全省农村经济的走向。

1、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当前,在有限的农村耕地面积上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空间已经十分狭小,因此各地都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主辅换位”、“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等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这也是全省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经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因地制宜,切实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不要盲目地学、机械地学;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确保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减少风险和损失;三是为农民做好市场衔接工作。就##县而言,为发展黑木耳产业,专门辟建了绥阳黑木耳山野菜大市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较好地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问题,保证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产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特色产业的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不断提升。首先,特色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土地的加快流转,大量土地会集中到少数农户手中,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将加快推进产业化程度。同时,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也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县黑木耳产业就正在由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向着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化模式逐步发展。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关键要解决好进与出两个环节。进,就是要做到各种市场信息、科学技术要进农村、进农户,以此扶持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化,生产标准化;出,就是要做到产品与市场顺利对接,关键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增值,并打向国内外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就要尽快建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

3、劳动力转移将进一步加速。当前,全省各地都已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形式,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就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看,建议加强区域间合作,特别是各地劳动部门要做好联系和对接工作,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内有序流转,解决省内各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以##县为例,仅黑木耳产业一项就吸纳周边县市劳动力6000人左右,##村发展特色产业后,每年的劳动力缺口都在1000人左右,部分村民已自发到我省江北一带雇佣劳动力,以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但招工规模过小,而且成本支出过高,效果不尽理解。就我省与俄罗斯相接壤这一地缘优势看,建议加大劳动力对俄输出力度,打造龙江劳务经济品牌。利用##、##等口岸县(市),建设对俄劳务输出中转基地,迅速将对俄劳务输出这块“蛋糕”做大,促进省内富余劳动力成规模、跨国流动就业,促使更多农民走出国门创收致富。

4、民主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实现村民委员会自治的途径就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简言之,就是在农村实现官由民选、财由民审、事由民定。其中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解决和处理村级重大事项是民主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村集体财力不足的“村级空壳财政”的问题极为突出,加之三角债务困扰、农村卫生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交织的众多矛盾,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制约,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也有所降低,这也是全省农村所普遍面临的难题。村干部的话说得很形象:“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来”。诸如农田水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等工作所需资金额度较大的事业,仅靠村级组织的力量更是难以完成,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加大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促进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切实能够取得实效,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外,针对农民致富后需求层次的提升,建议省级政府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5628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了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应对措施,推进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依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今年上半年,为全面掌握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相关人员随同市发改委调研组先后对我市部分电子商务集聚区、楼宇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了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应对措施,推进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依据。

一、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较快

成都电子商务发展虽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9年,成都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较2019年增长12倍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同比增长45.8%;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70亿元,移动支付较2019年增长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地区之一。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累计超过8000家,基于淘宝网创业的网商估计超10万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50%。

(二)移动电子商务比较优势凸显

2019年,成都市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70亿元,成功引入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移动支付两年内增长了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城市之一。近期拟结合中国银联新一阶段的基地建设规划,建立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工场”,搭建面向全国的开放平台。成都采用的中国银联近场移动支付标准已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中国银联全国手机支付平台的核心远程支付技术也由本土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基于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支撑,正快速向金融IC卡、电子票据和云计算等 具有时代前瞻性、技术领先性的新领域扩张,显示出了良好的跨界发展势头。成都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移动电子商务主题年会,城市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打造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形成以银联移动支付为主导的“支付+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新兴发展模式。

(三)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成都坚持“对外引进”和“本土培育”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取得成效。韩国SK集团、荷兰TRAVIX、华智科技、京东商城西部运营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一批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已落户成都。截至2019年底,在成都投资成立区域总部以及运营中心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近3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家。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扶持,本土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中药材天地网、九正建材网、新华文轩、搜啦网等一批本地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逐渐辐射全国,涵盖中药材、建材家具、图书出版、数码家电、化工医药等行业领域。其中,中药材天地网、九正科技和新华文轩3家企业获评2019~2019年度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专业楼宇,产业发展载体体量颇大。包括电子科大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锦江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高新区淘宝创业园、武侯西部鞋都等6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财富又一城、天府软件园、青羊总部基地、青羊优品天地、锦江汇融国际、西部智谷、SBI创业街、海科创业园等一批楼宇。同时,依托载体的企业培育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如锦江区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汇融国际租赁一千余平方米的空间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通过多方比选,选取运营专业、经验丰富的果岭国际作为管理运营机构,为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五)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电子商务是成都市明确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电子商务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协调和产业推进,在全市形成了优先发展、高端发展的氛围与合力。相继出台了《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9-2019)》《加快促进成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方案(2019-2019)》《关于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意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从2019年的680万到2019年的6000万,对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双流国际机场晋升全国第四机场,直达欧洲的蓉欧快铁实现双向运营等,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支撑。同时,通过启动光网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推进人流密集区域的WIFI全覆盖等,为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硬件保障。

二、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与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相比,成都电子商务总量规模仍相对较小,与排名第一的杭州相比,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不及其1/3 ,占全国比重低于杭州近10个百分点,差距较大。成都网络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9%,分别低杭州和上海5.7、5.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还较小,占比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社消总额的比重仅为7.5%,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较弱。

(二)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成都电子商务大型企业多为引进型,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型知名企业欠缺,本土电商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规模均较小。以成都九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本地业务发展较好、规模较大,旗下的九正建材网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相较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其实力和影响力仍然较弱。据悉全市行业性应用平台粗略估计有200余家,除中药材天地网、搜材网、铁公鸡网上钢铁商城、九正建材网等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行业性平台规模小,可持续盈利的能力仍然较弱。同时,基于传统批发市场(家电、家具、五金、机电、建材)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相较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成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土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培育、孵化力度。

(三)载体专业化、链式聚集不足

虽然全市范围内已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和楼宇,但在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向园区、楼宇聚集上缺乏统筹力,部分专业楼宇入驻企业类型较为混杂,专业化指向不足。如财富又一城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租赁楼宇面积仅为楼宇总面积的37.05%,其它均为非电子商务企业租赁。同时,全市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内的电商企业大多仅为产业链某一环节类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聚集,而非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上企业的链式、生态聚集。目前电商企业产业链上游企业(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链下游企业(物流、支付等专业服务)在某个园区或楼宇链式聚集发展的态势仍未显现。

(四)配套服务不完善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仓储、交通、物流、商务等配套条件是影响电商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如新都区在全市具有较优的仓储物流条件,在大丰镇的美好小区自发形成了小微网商集聚区;而温江淘宝创业园,虽前期通过政策优惠促进了一批网商集聚,但随着园区安全管理的日益严格,要求网商将办公与仓储功能相分离,而园区周边又缺乏与之配套的仓储条件,致使一批网商搬迁。可见,要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合理布局,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发展重点,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前瞻性的规划建设相应的仓储物流配送设施或发展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配套服务,形成与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

(五)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全市共有三家市级层面的行业协会,包括成都市电子商务企业协会、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以及部分区(市)县层面的电子商务协会,各个协会之间、市级与区级协会之间尚未形成统筹协作的机制,不仅容易造成各个协会在为会员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培训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分散与效率损失,而且还由于各协会入会门槛的问题,影响了大部分小微电商企业入会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协会在行业统计、监督管理、诚信环境建设、倡导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另外,据企业反映,目前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申报门槛较高,一些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扶持标准,而这类企业往往又是最迫切需要资金扶持的对象;就算达到扶持标准的,又可能因申报要提交大量材料、程序繁锁造成企业要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部分企业宁愿放弃申报。可见,当前制定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对中小型电商企业需求的关注有所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再是技术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尤其需要政府担当起引导与扶持、管理与监督的重任,及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实现电子商务突破式发展。

三、推进成都市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的几点建议

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快速弥补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短板为目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扶持、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全力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要积极扶持壮大品牌电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九正建材、新华文轩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支持拥有一定品牌影响的企业以自身现有业务为核心,吸纳不同环节的服务商加盟,形成品牌电商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承接市外、省外业务,或者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空间。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和行业性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转型。二是要扶持培育中小型电商。围绕农业、餐饮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特色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全市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积极培育发展代运营、网络推广、数据分析和售后等服务,提升网络市场的拓展能力。在技术、仓储、代运营等各领域分别选择一批优秀服务企业,推动其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及上游应用企业的业务衔接,在全市努力形成一批电商服务骨干企业。三是要推动全市小微网商抱团集聚发展。借鉴学习国内一些城市做法,与国内知名团购网站、阿里巴巴、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政府力量为分散化的、销售本地特色产品的大量网商搭建起共同营销的平台。

(二)提升专业园区发展质效

一是要创新园区服务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广锦江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承接专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提升电商服务专业化水平。针对量大面广的网商,优化仓储管理服务,积极向统一采购、配送、售后以及研发设计等服务发展,在营销渠道建设、仓储物流、在线金融、网销培训等领域为广大网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要提升专业园区(楼宇)的专业化指向。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网商、软件商、运营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园区或楼宇的集聚发展,建议电子商务市级主管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省、市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政务合作,共同促进园区、楼宇管理运营方与专业招商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联动招商的良性机制。建议根据企业入驻率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网商的办公和仓储用房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助等。三是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区项目建设。结合全市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布局,支持具有重大影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全市重点项目库,建议在项目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建设问题协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项目建设方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等。

(三)加快电商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逐步扩大协会成员范围与规模。鼓励协会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以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执照、质量和服务认证、商品信息、商标、商品条码等为条件,开展成都市诚信网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开展国内外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组建企业信用自律组织,提高电商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促进同行合作共赢,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营造诚信环境及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透明度。加强工商、税务、食药监、质监、银行等相关领域机构的协作,建立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拓宽对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根据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电子签约、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产品质量等主要环节的信用特征,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四)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结合市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建设现代化、集约型的物流配送基地,鼓励发展基于移动定位、物联网等技术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企业、连锁超市和社区服务组织建立社区终端共同配送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扶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企业授课,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训和入职培训,鼓励企业和相关人员参加行业协会和其它相关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交流和培训活动。整合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淘宝大学等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资源,形成“成都市电子商务专家资源库”,为本地电商提供便捷的专家咨询服务。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鼓励其持续开办“网商大讲堂”、“电子商务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三是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根据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监测体系。建议以全市各区(市)县为单位,开展电商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会同统计等部门,对各区(市)县内的电商企业数量、服务内容及经营情况等定期进行统计,及时全面反映全市电子商务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和趋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XX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XX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XX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XX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2.湖北应努力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湖北建设生态文明的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还比较协调,特别是湖北拥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这个平台,中央给了湖北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具有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解决思想,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按照“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模式的要求,积极主动抓好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把湖北纳入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

3.湖北能够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湖北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择其要者,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武汉城市圈逐步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域。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调整,正逐步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低碳特征明显。

二是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湖北具备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优势。目前风能和生物质能以形成产业基础。作为湖北低碳技术产业的龙头,武汉凯迪电力和东湖高新,已形成了以脱硫、生物发电、生物柴油、环保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链。

三是发展空间较为充足。低碳经济示范区主要将在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储备,湖北武汉城市圈具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四是科教人才优势明显。湖北省聚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备研发、实施低碳经济的人才基础。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就大有希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机遇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以此为新起点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面对经济金融危机,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转变产业结构,发展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就能获得新一轮大发展,转危为机。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克服滞涨危机时,通过大力发展以电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新经济浪潮,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获得了后来近20年的快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什么产业、什么热点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趋势判断,那就是新能源,就是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它发达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特别是用于调整经济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增加,这无疑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因此,湖北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应坚持“应急”和“谋远”两手抓的方略,在保证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突破口,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不懈努力

共9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产业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04 字

+ 加入清单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xx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的提出为我们发展工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大力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遵照王大虎市长指示,我局认真总结了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情况,并深入华北石化公司就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全市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80%的大中型企业、50%的小型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全市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开发建立了数据库,已将生产、技术、财务等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

沧州大化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近几年来,化肥、TDI、烧碱等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屡创新高;沧运集团每年节约管理费用约500万元,增加企业效益300万元;好日子超市通过信息化物流配送,已发展了675家连锁店,2019年完成销售额4.1亿元。

华北石化公司已成功上线应用安全信息、项目管理、员工业绩和考勤等82套信息系统,并有358个流程在网上运行,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工作流程最优化、安全隐患治理常态化和员工全面量化考核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经测算,近5年华北石化公司节约管理费用4.5亿元以上,公司工作效率提升5倍以上。华北石化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做到了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从“人治”到“数治”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

二、当前全市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沧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省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信息化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沧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方向和措施,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重点推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

(二)树立示范典型。目前,我市拥有全省“百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16家、“百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企业2家,“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1家,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为我们提供了示范典型,对于推动全市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培训力度。为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调动企业发展信息化的积极性,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我们举办了“沧州市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信息化创建幸福企业”、“北京用友软件园参观座谈”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培训会、观摩会。

(四)强力实施“特色产业示范网站工程”。根据沧州产业集群众多、中小企业量多面广、信息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局强力实施“特色产业示范网站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了河北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河北鑫农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管道交易网等一批B2B信息服务平台,年交易额在500亿元以上。

(五)积极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为推动信息化强企工程,我局在各个县(市、区)组织专场活动,2019年为全市100多家企业进行“巡诊”,对4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了信息化现状调研及业务梳理工作,并提出了两化融合“对标”建议及解决方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三、全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虽然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并不到位,缺乏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自发状态,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发展过程不协调,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时间长、投入大,多数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对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目前,我市企业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占投资额的比例偏低,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人才资源短缺。人才不仅仅是指信息化建设人才,还包括有效使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人才。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IT部门或IT部门力量薄弱,尤其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给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障碍。

(四)应用水平偏低。我市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虽已在财务管理、关键工序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

四、进一步加快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出台鼓励政策。根据《河北省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信息化条例》,研究制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财税减免、投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工业技术改造资金要对两化深度融合项目予以特殊支持。

(二)加强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培训会、观摩会等,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水平,促其增强发展信息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尽快设立我市信息化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机制。

(四)大力开展对标示范活动。认真开展对标活动,积极组织分行业、分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宣传,以点带面,实现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和重点区域的突破。

(五)深入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一是在产品设计中,推广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改造;二是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推广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其单元技术为重点的自动控制技术,完成生产过程自动化改造,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推广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覆盖主要业务流程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益;四是在企业供销管理中,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市建设五省区周边中心城市的要求。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农产品供货、房地产交易等,但全市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市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开展滞后。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上的不适应,企业主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我市企业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对我市外来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开展过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到12,长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足3,开展较好的只有湘维公司、正大公司等少数企业,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2、缺乏较成熟的市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一部分在市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怀化农业信息网、怀化房地产网,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湖南武陵城集团,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3、货物供应市场还不成熟。电子商务的实现要经过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等阶段。我市现有的供货市场如建筑、五金、粮贸市场等规模较小,很多尚属于小型店面,配给力量不强,货源的质量保证上,由于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假冒商品、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使顾客对网上的消费心有疑虑,所以即使拥有上网条件的顾客,也愿意传统的选货方式。

4、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而目前我市各国有专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还不多,相应的宣传工作和配套服务还没跟上来,近年来开展的银企合作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合作领域。

5、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需要完善。从全国范围来说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之处未得到及时修订,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滞缓,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对市外来投资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

6、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我市而言,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二、解决目前电子商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率先推进基础比较好的几家市级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电子商业社区。电子商业社区通过互联网,在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四是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流向资金流、物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2、政府积极参与,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市里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证我市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构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交易安全,电子支付等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成立相应保证机构。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有关部门应组织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3、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一是在卖方市场方面,当前我市应该加速物流中心如西部物流中心等的建设,提高物流、配送功能。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在市场需求方面,建好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保障人们发送到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准确、迅速地在供应商、流通商、管理部门、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传送。各企业的商品信息库建设是平台的基础,企业没有与平台标准一致的商品信息库,电子商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建议商务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建设怀化市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这种综合性商务门户网站带动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市现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同时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选派人员到计算机院校跟班学习,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