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秀20篇)

浏览

301

范文

283

2024年家庭发展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1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家庭发展报告

XX年5月13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XX年)》,报告显示,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在儿童照料、教育方面,父亲的角色发挥不足。在养老方面,老年人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对社会服务需求较大。

据了解,本次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321个县(市、区)、1624个村(居)的32494个家庭,人口184439人。

家庭人口

以2人或3人为主

调查对家庭、家庭户和户概念进行了界定。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家庭户主要包括依托亲属关系而共同居住的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户人口则包括调查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其中,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3.56人,城镇家庭平均规模为3.07人;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02人,其中,农村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4人,城镇家庭户平均规模为2.84人;户平均规模仅有2.72人,其中,农村户平均规模为2.79人,城镇户平均规模为2.63人。

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人口数量均以2人和3人为主。家庭规模中,2人和3人家庭分别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9%和31.7%;4人和5人家庭位列其后,分别占21.0%和11.5%;1人家庭居第五位,占6.4%,6人家庭居第六位,占5.3%,7人及以上家庭占2.2%。调查结果显示,2至3人的小型家庭已成为家庭主流,4至6人的家庭比例低于小型家庭,单人居住的情况也占一定比例。

流动家庭

成为重要形态

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导,核心家庭(以夫妻、子女为核心的家庭)占64.3%,直系家庭占26.2%,单人家庭占6.5%,联合家庭占1.4%,其他家庭占1.6%。

流动家庭已成为我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态,户主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流动家庭,占比17.2%。在流动家庭中,2人户中夫妻共同流动占81.7%,3人户中夫妻携子女共同流动占84.7%,流动家庭平均户规模为2.59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

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随年龄增加,家庭空巢率呈下降趋势。

女性未就业者比例为15.9%

本次调查的16至59岁家庭人口中,就业比例为81.3%,退休者比例为3.6%,在学者比例为4.6%,未就业者比例为10.5%。全国非农业就业比例为53.0%,务农比例为28.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城镇还是农村,非农就业比例均高于务农比例。女性未就业者比例为15.9%,高于男性未就业者(4.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未就业者比例为13.2%,高于居住于农村的未就业者比例(8.8%)。

接受调查的16至59岁成年人中,除了未找工作者,失业率为4.8%。女性失业率为5.5%,高于男性(4.3%);农村失业率为5.4%,高于城镇失业率(4.2%)。数据显示,XX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本次调查结果接近。

在婚家庭中,夫妻双方均有工作(或退休)的家庭占77.6%,夫妻双方均没有工作的家庭占3.9%,18.5%为夫妻一方有工作(或退休)。

31.9%的老年人XX年曾从事过有收入的劳动,男性老年人比例40.5%高于女性23.8%;农村老年人比例42.2%高于城镇12.8%。

照料儿童

爸爸去哪儿了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0至5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农村祖父母照顾的比例高于城镇;城镇外祖父母和父母双方照顾的比例均高于农村。但父母双方共同照料的只占7.5%。在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父亲角色发挥不足。

近6个月以来,0至5岁儿童在家日常教育承担人与日常生活照料人基本一致,主要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再次是父母双方。母亲承担日常教育的比例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祖父母承担教育的比例农村家庭高于城镇家庭,父母双方承担教育的比例只占11.7%,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

0至5岁儿童中,22.4%的儿童与父亲平均每周见面次数为0;14.4%的儿童与母亲平均每周见面次数为0,农村高于城镇。母亲每天的陪伴时间在1小时及以下的比例只相当于父亲的1/2,而陪伴时间在4小时及以上的比例是父亲的两倍。总体来说,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于父亲。

此外,调查显示,0至3岁儿童早教活动的参与率为46.7%,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是最受欢迎的早教形式。

独居老人

占老年人总数10%

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

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居住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同子女住在一起。随着年龄增长,名下有房产的老人比例降低。82.4%的60至64岁老年人(或配偶)有房产,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重降低至43.9%,且这一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原因或为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把房子交给子女换得子女养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发展特色文化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特色文化调研报告

一、前言

(这篇调研报告原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科观活动中的一个专项调研报告,由于自认为是一篇相对来说还算下了一番功夫,没有过多八股文成份的东西,所以感觉尚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故收录进来,也算是为我的博客增加一个新的原素吧。本文部分内容业已在淮南文化杂志上发表,收录时亦有删减)

根据文体局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从11月中旬开始进行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局党支部的分工,由我负责《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特色文化》这一调研课题,并组成了由我任组长,刘群、沈金钢和李家敏三同志为成员的调研小组。11月13日,根据局《关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做好专题调研活动的意见》安排,我组织召开了本课题调研组成员会议,对调研课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拟定了调研提纲。从11月14日开始,分别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形式,认真开展了专项调研活动,调研中,共召开乡镇文化站长、分管文化工作副乡镇长、社区文艺骨干等三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9份,实地考查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个,社区文艺活动4处,广泛听取和搜集社会各界对发展我区特色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对我区文化工作的现状、资源、突出问题、群众需求等有了新的和更加全面的了解,调研小组针对所掌握的情况,从当前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视野进行认真分析形势,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审视我区在发展特色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对今后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二、现状

1、文化设施现状:我区原有文化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矿业集团企业所属影剧院3所,经营性音乐吧8家,网吧28家,游戏厅(室)13家,书店12家,近年来新建村级图书室7个,11个乡镇(街道)虽设有文化站,但基本上都是“一块牌子、一间屋子、一个人”,只有个别乡镇文化站有少量而陈旧的图书;

2、文化队伍现状:区文化馆现有在编人员8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4人,初级技术职称3人,但多数专业知识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乡镇文化广播站现有人员22人,其中从事文化工作12人,这些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具备基本的文化专业知识,大部分是乡镇原聘任的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人员或组织安置的退伍军人,总体队伍文化专业知识贫乏,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水平也不高;全区现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8个,经常性参于人员约90人,其中:民间戏剧团体3个、歌舞艺术团体1个、传统文艺(锣鼓、锁呐、花鼓灯、民间灯舞)4个;区内文艺培训点6处,以个人名义从事文艺培训的教师约20人。

3、文化活动现状:近年来,我区文化活动大体以重大节庆活动、参于上级举办的少儿文化艺术节活动、社区文化调演活动以及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文艺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中尤以社区文艺调演活动和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百姓舞台大家乐——家庭才艺展示、潘集青年歌手大奖赛经过几年精心的培育,在区内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较具地域和风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由企业以促销为目的的单一演出活动和以健身休闲为目的的晨晚健身舞蹈活动较为活跃,显现出企业以及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热情与渴求。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近期,我们深入信息产业有关部门、企业,了解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聊城市电子工业始于1968年。1973年,全市有电子企业35家、产品20种。1974—1977年,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盲目上马的企业因产品无销路而渐次被淘汰,电子企业减少到13家。

1978年开始,电子工业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得到了较快发展,至1985年,产品有5大类39个品种,年产值150万元;至1996年,产品有45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76万元,实现利税217万元。1998年至XX年,阳谷电缆集团的光纤拉丝、通信电缆、通信光缆项目,高唐蓝山集团的液晶显示器、电极板项目,高唐天海电装项目、冠洲集团的稀士钕铁硼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标志着聊城市电子信息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X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2.2%。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XX年,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资产总额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通信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3亿元,信息产业总收入完成16亿元。信息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有规模较大的科技市场3家,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达4100余人。XX年计算机服务业实现销售额超过1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光纤为主,数字集群、卫星和微波通信为辅,集程控化、数字化交换为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与各产业有效融合,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性作用日益强化;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一)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XX年以来,全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升。截止到XX年底,全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6家,比XX年底增加8家。XX年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7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通信业11.9亿元,同比增长3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27.9亿元,同比增长43%;计算机服务业7900万元,同比增长32%;软件业2800万元,同比增长12%。随着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汽车行驶记录仪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成,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全市信息产业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信光缆2100公里,线路总长度达27452公里,城域网覆盖了全市所有城乡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缆;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总用户达145.2万;移动电话总用户达225万;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40万,入户率达35%;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家家通电话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超过5g,互联网注册用户达20万,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__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发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计划”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平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10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县机电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_汇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全文共 2267 字

+ 加入清单

机电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战略,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我县机电产业不断发展展壮大,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年以来机电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机电产业是我县工业的传统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及技术市场基础,在全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都有较大的产业效应,位于中上发展水平。我县为江西省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已形成机电制造产业相对集聚优势,实现变压器整机生产与零配件配套发展的局面。XX年全年机电产业实现产值x亿、同比增长x%,主营业务收入x亿、同比增长x%,利税x万元、同比增长x%,规模以上企业x户,完成技改投入x亿,新产品x个;XX年1-10月机电产业实现产值x亿、同比增长x%,主营业务收入x亿、同比增长x%,利税x亿元、同比增长x%,规模以上企业户数x户,技改投入x亿,新产品x个。综观近年来机电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1、项目多,品位优。近2年,我县新增机电产业项目个数以x位数递增,今年新签约机电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其中开工项目x个,引进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企业,大大提升了机电产业的品位。

2、技术新,发展快。机电产业因其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企业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同时技术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新的增长点不断引入,促使快速增长。目前我县变压器生产的产品就有x大系列x多种规格,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约x%,本省约x%,并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与其他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产业相比,发展优势明显。

3、返乡创业多,经济带动效应好。籍返乡机电创业人口员x人,规模以上企业x家,XX年机电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主营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税收x万元、同比增长x%;XX年1-10月份机电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主营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税收x万元、同比增长x%。

二、主要举措

1、强规划,坚持走机电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为加快机电产业的发展,打造机电之都,早在XX年就出台了《关于机电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扶持机电产业,注重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带动大配套、形成大聚集。对机电企业入园,实际进资按1.5倍确认计算引资单位进资数,真正使全县上下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投入用于支持机电产业的发展,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确保机电产业能保持x%左右的增幅,力争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机电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到XX年,机电产业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过x亿元,税收过x亿元,创省名牌产品x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5家,过亿元的x家,过x万元的20家,新增机电企业100家。

2、招大引强,实现机电产业裂变扩张之路。我县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乘数效应,确立“借力发展、甘当配角、互补错位、竞合双赢”的指导思想,推进思维接轨、错位接轨、产业接轨,通过大开放主战略,在更高层次上承接产业(尤其是机电产业)转移,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一是更加注重环境招商。我县咬紧招商引资不放松,里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带头走访客商、带头洽谈项目、带头协调解决机电、汽车配件等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行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作风在一线转变的“五个一线工作法”。XX年以来,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近x人次,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二是更加注重专业招商。为把招商效应发挥最大化,我县专门组建x个专业招商团队,其中将县直部门和条管部门划分为x个招商团队,分别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15个乡(镇)独自为团。以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作为主攻目标,将各招商小分队作用精细化,每个招商小分队锁定机电产业进行重点招商,力争引进一个,带来一片的“葡萄串效应”。三是更加注重传统产业招商。我县按照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产业延伸的要求,注重机电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链及其他传统强势产业的优招优选,机电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产业链已基本形成。XX年以来,新引进等机电产业项目x多个,总投资x亿元,全县机电相关企业已达x户,新引进全国知名品牌x个。四是更加注重委托招商。在充分运用好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同时,着重突出委托招商,在县内部分外资、民营企业中,选择在沿海发达地区的销售网络为我县驻外机构,制定奖励政策,争取、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今年我县聘请了x市原交通局局长x先生、x市农业局副局长x先生、x市企业家郎双进先生等为我县高级经济顾问,充分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优势,委托他们招商,先后有x多人次xx企业家到崇投资考察。4月份创建()工业园即一次性签约企业x家,缔造了该县招商史上的“奇迹”,还创造了单日入园企业突破x家以上、签约资金高达x亿元的招商“新速度”。目前,该园行业涉及大小五金、机械制造、家电、门业等门类,承接签约项目x多家,预交土地款落x家,预计入驻企业x家,总投资达x亿元,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x亿元,税收x亿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市纺织工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纺织工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XX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XX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465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 一个定位 四个打造 五大战略 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 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 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 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 江南花椒之乡 江南蚕桑第一镇 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 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 和 中国淡水珍珠之乡 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 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 1121 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 三清三改三配套 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 找 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 六个确保 。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 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 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 一个锅争食 大鱼吃小鱼 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 放水养鱼 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 引税 ,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 协 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 三农 、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 七站八所 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 三级跳 。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 业 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 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 飞地经济 ,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 双赢 。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 引凤返巢 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 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 ;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 农字号 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 买税 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 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 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 谁受益、谁还款 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 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 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关于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6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全市民族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滨州市民宗局对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专题调研,同时,组织部分民族工作干部到烟台、威海两市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现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其中回族人口1.8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阳信、无棣两县的26个民族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点县及乡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通过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等多种有效载体,积极帮助民族村解决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市里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下拨本市项目资金,累计投入XX余万元,全部用于民族村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阳信县筹资XX万元为15个民族村修建了柏油路,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筹资1500万元为温店镇新建回民海尔希望小学一处,为刘庙中学新建教学楼两座;配齐完善了3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卫生院和15个民族村的卫生室。无棣县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营六个村道路、路灯照明、电网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五营社区配套了幼儿园、老年公寓、民族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00余万元,为该社区配套建设了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投资200余万元,为五营回民学校建设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及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工程。民族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无棣县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总计600余亩的冬枣园,段家村、范家村的经济林达1000余亩,五营后村的旱地养藕示范点已取得成功,亩产可达4000公斤,成为民族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 传统养殖产业优势明显。阳信县河流镇刘庙街等10个民族村与邻近的50多个汉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订单养殖”的养牛联合体。1万多户汉民家庭在刘庙赊养肉牛2万多头,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无棣县民族村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0余户,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0余户。五营中村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秦皇岛、唐山、济南等地客商汇集,日交易量200头只。同时,在国家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下,我市少数民族肉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兴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吸引4000余名回汉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1亿多元,少数民族合作社日益成为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四)民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阳信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鲁北乃至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该县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兴建的肉牛加工企业已达70余家,牛羊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安肥牛、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等5个品牌肥牛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华胜、福安2个品牌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亿利源、广富、鑫源、华胜源等4个牛肉品牌获得全国优秀牛肉品牌称号。无棣县民族村现已发展民族企业30多家。德宝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业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购销为一体,年产值分别达3亿元、2.5亿元。华兴畜牧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拓宽致富门路,从事多种经营,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的业户数不断增加。仅阳信、无棣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经营的餐馆、店铺等就已发展到100余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烧烤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展以客运为主的交通服务业。目前,全市民族村拥有客车100余辆,年均收入达4万元。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枢纽优势,少数民族群众拥有客运车辆50余辆,成为全县最大的公路客运专业村。

(六)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实现了电器化,大部分住房为砖瓦结构,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无棣县五营中村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社区---“伊安小区”,成为全市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各民族村拥有运营车和家用轿车近2500辆,仅阳信县刘庙10个村就拥有宝马等各型家用轿车近300辆,并且刘庙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民族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民族村之间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经营习惯、群众思想解放程度等诸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阳信县大营村和刘庙村为例,大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刘庙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活跃,经商意识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的民族企业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对市场依赖度高,一旦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民族企业发展就严重受挫。多数民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诸多因素的合成制约,使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级政权组织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这既受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缺少创新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发展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体经济的薄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四)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外出务工就业必需的职业技能,受清真饮食习惯制约,使得有些务工单位不愿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在本地转产就业缺乏必需的资金,致使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民族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不断强化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深刻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毕竟是外因,民族村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艰辛努力才是内因,“输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数量,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对口定点帮扶等为抓手,帮助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经济加快发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民族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帮助民族村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力求做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尽量放宽对民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为民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在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土地部门和各有关乡镇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减免税费等问题。民族、民政部门可借鉴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引导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农业、畜牧、人保等部门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及时为少数民族劳动力提供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民族村自立自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民族村要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班子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要树立正确、宽广的“人才观”、“用人观”,学会现代经营理念,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抓好经生产营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要立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学生发展研究”的调研报告

4. 开发“数字化学习”的校本课程

学校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英语学科根据学生记忆单词难的困惑,与敏特昭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快乐英语拓展课。通过学习,旨在增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阅读分析水平。数学学科利用ibm公司赠送的美国数学课程学习软件《数字小英雄》,开设了数学思维课。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术、技能、特长、爱好”等方面优势,在moodle平台上开设各类研究型课程。

5. 导向“数字化学习”的专题研究

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家厚研究生导师团,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项目培训,聘请上海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为顾问,进行项目的决策咨询和理论指导。

经两年多的实践,教师能逐步应用以下数字化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2.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研究方法;3.通过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4.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5.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通过开通博客,增加教学反馈和师生、家校联系的渠道。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带动有效教学的探索。我校互动技术项目组教师在全国性会议中,大会交流发言2次,在现场上课、说课、课堂实录、课件、论文等评比中,荣获特等奖1个,金奖1个,一等奖 14 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1 个;市级一等奖1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个,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6篇。在全国、省市级、区级层面开设展示课、交流课、评比课100余节;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比赛中共获70个奖项。

(二)存在的影响学校特色品牌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个别领导和教职员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开展工作、抓教育质量。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这是学习的需要,与自身工作并无多大关系。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面对学校特色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影响了工作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具体业务,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刻,有的虽然学了,但还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是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绩效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些同志对绩效观理解不够深入,把学生发展片面理解为唯分数至上,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劳动技能素养的培养。还有一些同志,在追求绩效过程中,只顾考虑眼前利益,而不是用更多的精力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如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观望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各部门负责人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它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于学校来说,各项评价科学发展能力强弱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上这些因素也客观上影响着全体教职员工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

突破点一: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学校每个教室虽配备了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数字化学习环境在全市处于领先。然而,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在摸索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

对策思考:专家引领,促进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学校要积极争取市教研部门的指导,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基地。在专家的引领下,积极实践探索,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逐步形成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突破点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老年,全文共 372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xx5年到2xx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xx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xx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xx0年为28145亿元,2xx0年为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二、传统老年产业——老年保健行业身陷混沌,迷雾待破

保健行业指的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这种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考虑到中国目前1.3亿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情况,未来中国的银发保健产业不论从总量还是产业内部业态类型都会有很大增长与变化。

(一)、银发保健产业总体增长,但内部结构失衡

保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备等;另外一类是保健服务,如提供健身、养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务与咨询服务。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到XX年已经达到500亿的规模,据保健品专业人士的估计,其中老年人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次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xx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xx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xx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额占到了200亿。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

与老年群体适用的各种品类丰富的产品不同,国内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相对落后,各种保健服务机构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青年群体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在服务业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以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的一项成果测算,20xx年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规模仅为2亿,而根据零点公司20xx年发布的一项保健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5亿,而在保健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保健品与保健服务产值的比例大致为1:1。因此,相对于老年保健品市场,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考虑到老年保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xx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xx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三)、银发保健品销售:传统渠道占优,零售卖场突出

在银发保健品的销售渠道选择上,零点前进策略公司20xx年一项专项调研表明,一些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如保健品专卖店、医疗机构等仍然有较高的选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卖场,如大型超市/仓储市场、商店/百货公司的保健品专柜已经成为不少人选购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场所,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医疗机构,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柜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品已经从医疗药品范畴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这才能够在平日逛超市、商场时进行选购。同时,这种趋势也为老年保健品企业的推广活动提供思路:适用于日常用品的现场促销展销,也适用于老年保健产品。

(四)、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xx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xx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63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十届自治区政协第53次主席会议精神,自治区政协组成以李达球副主席为组长,由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民进广西区委,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邕江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调研组,就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为自治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做准备。本报告研究的新区是指各设区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新区。调研组从今年3月开始相关工作,7月先后深入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钦州等5个城市,广泛听取各城市及有关新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这些城市新区建设的情况。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协与我区设区市政协联动,请各市政协就各自城市的新区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有11个市政协提交了城市新区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调研组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调研组还先后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天津市中新生态城考察了城市新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进展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区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20xx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及19个配套文件;在自治区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期间全区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在20xx年达到50%左右的战略目标。

城市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有利于调整优化老城区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合理化。三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优化规划布局,实现新城区居住、工作与休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四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塑造城市新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总之,城市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功能完善、形象提升的核心载体,有序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对提升我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近年自治区提出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北海海湾新城、钦州滨海新城等中心城市新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设区市与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明确了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城市在新区建设之初,就注重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提出明确的战略定位。例如,南宁市将五象新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区;柳州市将柳东新区定位为汽车城;桂林市将临桂新区定位为旅游城。

(二)基本完成了新区主要规划设计的编制

南宁、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等城市邀请知名设计机构参与了新区的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主要片区的控规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的编制,形成一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优秀规划成果,为新区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管理依据。

(三)积极探索新区建设筹资路子,初步建立了城建投融资机制

新区建设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建设资金不足。各城市新区改变以往城市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着力改革创新,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建立投资平台的模式,按照企业化经营的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各市政府相继组建和规范城建投融资公司,注入资本金, 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城投公司统一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还本付息,实现市场运作, 由其承担开发、建设融资、经营新区的任务,使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和龙头,并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环境设施先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柳州柳东新区以东城投资公司为主体,积极将融资范围扩大至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土地一级开发合作、BT项目合作及争取各级政府性资金支持,20xx年全年落实到位资金41.2亿元,并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向柳东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63.8%。目前新区整体骨架与形象初步显现。

同时,各市也注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南宁市五象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视运用BOT、BT模式,出台《南宁市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管理办法》,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目前新区“三横三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和运行。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新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民间资本,提高新区建设的参与度,各新区积极组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批产业项目与地产项目,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多元化。

南宁五象新区提出重点通过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中国台湾健康产业城、“六馆三街”、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项目等七大板块带活新区,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广西文化产业城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进展。

柳东新区坚持“产业驱动、教育驱动、环境驱动和创新驱动”,综合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产业等综合产业,新区20xx年招商引资内资完成约86亿元,外资完成8320万美元,至今已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玲珑轮胎、玉柴发动机、重庆工业园、正菱工业园、东岸门户区金融中心等大批重大项目进驻,使新区成为了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钦州滨海新区积极引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滨海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五洲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较强的公司作为新区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并积极与韩国驻华大使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奥林匹克文化发展中心、奥特莱斯(中国)有限股份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体育局等单位对接,推进运动休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创意研发产业等功能性项目合作发展。通过主动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滨海新区同时也植入了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为新区高水准、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出台加快新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

新区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和推动。20xx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规定在土地使用、财政支持、信贷支持、企业准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新区给予支持。南宁、柳州、桂林市委、市政府等先后出台了支持新区建设的文件,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提高国土资源部门对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保障能力。

(六)部分城市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

柳州、桂林、钦州、玉林等城市设立了新区管委会。柳州市构建起了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及“112+1”的组织架构,通过实行封闭式管理、明确下放市直部门及垂直部门派出机构管理权限、开通“柳东新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特区式管理举措,有力助推了柳东新区的建设。

目前,我区各城市新区建设初显规模,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城市新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新区发展理念有待完善

1.部分新区公共服务配套工程“重视大配套,忽视小配套”。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大型公建的配置,对邻里中心、市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设施、小区供水、供电等民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与配套相对滞后,影响了新区人气集聚。

2.城市新区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有的新区虽然也在规划中提到工业等产业发展问题,但缺乏具体的措施和足够的项目来保障。有的新区或者过多强调政府公共产品的支撑作用,市场运作的产业项目不足,或者主要以普通房地产作为新区建设的产业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区的房地产项目成交量并不乐观,空置率较高。

3.设施工程“重地表,轻地下”现象仍很突出。因协调建设机制缺乏、资金占用量太大,部分城市新区对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只进行了过渡性安排或不予考虑。这就给未来的城市新区留下了“逢雨必涝、逢雨必瘫”以及“拉链马路”的隐患。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缺乏新区建设经验,对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借鉴不够;对新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措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论证不够;涉及地下工程规划和行政协调不够,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各部门加以规范和约束等。

(二)部分新区规划不够完善,品质有待提升

有的城市新区对地域自然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吸纳不够,缺乏对新区天际线、新区色彩、空间形态、建筑形体与立面以及开发强度的整体控制,一些建筑物单个看来似乎问题不大,但从整体上看则显得杂乱无章,建筑群体空间整体协调性较差,缺乏美感与特色。

有的城市新区生态化建设尚停留在绿地水系层面,对人行过街系统、绿道网、慢行交通、雨水收集系统等的考虑和建设不够,对绿色节能与智能化建筑也缺乏探索与实践。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缺乏城市设计和相应的实施管理措施;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研究;新区建设和管理机构中专业人才不足;规划设计审批和决策欠科学;缺乏对新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等。

(三)城市新区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巨大

城市新区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级市今年上半年仅静态计算的资金缺口在200~250亿元之间,从动态测算的缺口资金更是巨大。资金困难原因:

1.从“开源”的方面看。一是我区各级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可用于城市新区建设极为有限。二是城市投融资平台建立时间短,实力不强,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融资平台贷款实行严格管控,融资形势更加严峻。三是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全,直接融资市场规模较小,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度大。四是由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办法和措施相对单一,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城市基础建设的动力不足。

2.从“节流”的方面看。一是建设模式相对落后,如设计与施工可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却分解为许多项目分头进行招标,造成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互相脱节,摩擦增多、时间拖延、资金流失、投资浪费,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发展的机会成本。二是由于建设项目成本意识不强、投资控制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三是由于缺乏整体的筹融资及还款规划、摊子铺得过大、建设项目时序安排不当,产生了不少无谓的资金需求。

(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我区这一轮城市新区建设基本处在启动阶段,设施类项目与龙头企业项目进驻比较集中,普遍反映需要大规模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或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但情况各有差异。南宁市五象新区用地需求大、建设任务紧,而单列计划难以保障项目用地;桂林希望在旅游产业用地获得政策支持,满足大量项目落地的需求;钦州、防城港两市则希望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满足农民安置回建的用地需求。

新区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除了供给指标总量紧张的原因外,也有一些新区用地不合理、浪费指标的问题。比如存在城市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和征而未用现象;存在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而一味迎合企业用地需求,导致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指标滥用;存在闲置土地处理不力而长期闲置,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或指标浪费等。

(五)征地拆迁难,回建安置滞后,影响项目推进

拆迁征地工作是所有新区面临的最突出难题,尽管各城市也不断完善政策、创新征地工作方式、全力以赴开展征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征拆工作仍困难重重。

拆迁难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城市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方确实存在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的问题,导致拆迁户抵触情绪很大。三是部分回建安置难落实、安置专项经费难以保障,造成农民回建安置工作相对滞后。四是部分新区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处理不力,甚至有拆迁敛财的情况。

(六)新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

1.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除了少部分城市新区成立管委会以外,其他城市只成立了指挥部,由于指挥部只是一个过渡性机构,既不是行政区也不是注册独立的经济实体,法律地位不明确,其内设各部门工作人员,也都是临时抽调;有的城市尽管由相关部门在新区设立了派出机构,接受部门和新区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有些可以放权的市级权限落实不到位,影响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效率;有的城市新区还涉及多个县级行政区,在管理中牵涉到事权、财权的划分,各方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2.城市新区建设获得相关专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不够。城市新区建设需要十分广泛的专业和政策知识,但大多数城市推进新区建设时主要依托主管部门和涉及单位,所获得专业知识和政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未能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地促进新区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区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服务对象,所以在新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在总体布局上,要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注重统筹兼顾、系统思考,合理安排产业发展、政务办公、金融商贸、社会事业、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等项目规划,使居住在新区的居民就业和生活能就近解决。

2.加快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邻里单位的建设,优先、适时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菜市、医院等关系民生的配套工程。加快新区供水工程和水质保障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开展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治理工作,优化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逐步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统筹协调各类地下工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应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法规,切实保证新区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统一协调各管线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3.推行低碳绿色新区发展模式。倡导绿色交通,做好新区绿道网、步行系统、绿色能源系统及智能化、生态化社区等规划与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与设施,搞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尽可能减少新区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切实重视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管控

1.自治区住建部门应对城市风貌研究和城市设计给予引导和支持。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城市设计指导意见,规范城市设计编制。对其优秀成果组织评审,并给予奖励,促进新区城市设计水平和空间形态质量水平的提高。

2.各个城市应该组织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组织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出台城市设计方面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将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纳入规划设计条件进行管理等,使城市设计具有严肃性、权威性与延续性。

3.要完善新区规划管控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推动公众参与,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水平。制定和修订规划要突出前瞻性。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全局的观念来编制和修订规划,把规划项目真正编制成精品。要建立完善新区规划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过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尤其要加强对城边村、城中村的规划管理,引导其有序发展与建设。

(三)坚持产城互动的原则,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城市新区在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上也有相应的分工,建议各城市新区在既有的产业安排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条件和基础,有侧重地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考虑在新区集聚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工业发展特点设立综合的或专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使得新区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高端竞争和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在商贸服务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新区要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以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和高端化为取向,使知识、技术和创新成为城市新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驱动力。不同城市新区结合城市定位与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国际或区域、城市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教育服务、会展服务、流通服务、外包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各城市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播影视和动漫产业、文博和会展节庆业、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网络和休闲软件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等,使得新区成为相应区域或城市的文化先发基地。

(四)着力解决妨碍新区建设的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

1.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化解资金困难

一是要发挥财政在新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参照工业园区扶持资金模式,单列城市新区扶持资金,结合分级管理以及开发建设评估机制,对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差别化扶持或奖励。

二是投融资手段多元化。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开展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工作,鼓励发展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推进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工作。

三是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国发〔20xx〕13号文件精神,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适度增加政府性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引导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对进入微利或非营利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民间资本的激励和补贴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的财政、土地、规划、征地拆迁等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四是全面抓好融资规划和资金运筹管理。各城市新区可邀请专业机构做好开发建设投融资规划和计划,做好项目策划与统筹安排,坚持量力而行、滚动开发,做到成熟一片,推进一片,条件未成熟区域和项目不要盲目拓展与仓促上马,要做好空间预留,避免资金浪费。加强对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合理确定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决策的水平。

五是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多元投融资建设开发模式。推广BT、BOT、BOOT与BOO模式,积极探索并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EPC)。学习和借鉴国内新区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引进运营成功的城市新区平台公司参与新区建设运营。

2.采取多重措施综合解决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

一是充分用好用活征转分离、只征不转、区位调整(空间置换)、盘活存量等政策,高效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大力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二是完善城市新区内重大项目、特殊项目用地指标单独会商、决策机制以及项目用地检查机制和责任机制,避免产生土地闲置与盲目扩张。

三是积极配合有关城市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支持,解决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旅游产业用地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使新区建设项目及时报批。

(五)坚持城乡统筹,妥善推进征地拆迁与回建安置工作

1.吸纳区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完善自治区及市级对新区征地拆迁及安置的有关办法与机制,切实优先做好安置回建与就业安置的工作,研究制定解决特殊拆迁对象的有关办法;建立自治区层面对城市新区征拆安置工作奖励机制,按安置情况及满意程度分类分级进行征拆经费奖励。

2.各城市要积极借鉴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集体用地全部土地国有化、引进开发商参与三产开发与回建安置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以土地折款入股等成功做法,并将拆迁安置用地与保障性用房指标等同对待、优先保障。

3.积极研究探索利用农民安置用地建设公租房的可能性和做法,争取进行试点,为被拆迁农民探索建立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缓解地方保障房资金压力探索新的路径。

4.加强对征拆后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新社区的引导与扶持,同时加强待征拆区域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既要一定程度满足当前未拆迁村庄农民生活改善的合理诉求,又要严格打击各类违法抢建抢栽、套取补偿款的行为。

(六)创新城市新区管理机制

1.在自治区层面成立城市新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城市新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非常设咨询性机构,组成人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区内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设、经济、社会、法律等各方面专家。该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广西各地的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性意见。

2.设立新区管委会,创新管理机制。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凡可以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应下放给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5628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了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应对措施,推进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依据,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今年上半年,为全面掌握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相关人员随同市发改委调研组先后对我市部分电子商务集聚区、楼宇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了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应对措施,推进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依据。

一、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

(一)增长速度较快

成都电子商务发展虽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9年,成都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较2019年增长12倍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同比增长45.8%;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70亿元,移动支付较2019年增长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地区之一。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累计超过8000家,基于淘宝网创业的网商估计超10万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50%。

(二)移动电子商务比较优势凸显

2019年,成都市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70亿元,成功引入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移动支付两年内增长了18.5倍,成为全国手机支付用户发展最快、应用最全面的城市之一。近期拟结合中国银联新一阶段的基地建设规划,建立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工场”,搭建面向全国的开放平台。成都采用的中国银联近场移动支付标准已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中国银联全国手机支付平台的核心远程支付技术也由本土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基于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支撑,正快速向金融IC卡、电子票据和云计算等 具有时代前瞻性、技术领先性的新领域扩张,显示出了良好的跨界发展势头。成都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移动电子商务主题年会,城市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打造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形成以银联移动支付为主导的“支付+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新兴发展模式。

(三)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成都坚持“对外引进”和“本土培育”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取得成效。韩国SK集团、荷兰TRAVIX、华智科技、京东商城西部运营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一批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已落户成都。截至2019年底,在成都投资成立区域总部以及运营中心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近3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家。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扶持,本土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中药材天地网、九正建材网、新华文轩、搜啦网等一批本地特色应用平台发展壮大,逐渐辐射全国,涵盖中药材、建材家具、图书出版、数码家电、化工医药等行业领域。其中,中药材天地网、九正科技和新华文轩3家企业获评2019~2019年度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专业楼宇,产业发展载体体量颇大。包括电子科大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锦江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高新区淘宝创业园、武侯西部鞋都等6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财富又一城、天府软件园、青羊总部基地、青羊优品天地、锦江汇融国际、西部智谷、SBI创业街、海科创业园等一批楼宇。同时,依托载体的企业培育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如锦江区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汇融国际租赁一千余平方米的空间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通过多方比选,选取运营专业、经验丰富的果岭国际作为管理运营机构,为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五)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电子商务是成都市明确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电子商务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协调和产业推进,在全市形成了优先发展、高端发展的氛围与合力。相继出台了《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9-2019)》《加快促进成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方案(2019-2019)》《关于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意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从2019年的680万到2019年的6000万,对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双流国际机场晋升全国第四机场,直达欧洲的蓉欧快铁实现双向运营等,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支撑。同时,通过启动光网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推进人流密集区域的WIFI全覆盖等,为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硬件保障。

二、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与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相比,成都电子商务总量规模仍相对较小,与排名第一的杭州相比,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不及其1/3 ,占全国比重低于杭州近10个百分点,差距较大。成都网络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9%,分别低杭州和上海5.7、5.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还较小,占比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社消总额的比重仅为7.5%,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较弱。

(二)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成都电子商务大型企业多为引进型,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型知名企业欠缺,本土电商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规模均较小。以成都九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本地业务发展较好、规模较大,旗下的九正建材网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相较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其实力和影响力仍然较弱。据悉全市行业性应用平台粗略估计有200余家,除中药材天地网、搜材网、铁公鸡网上钢铁商城、九正建材网等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行业性平台规模小,可持续盈利的能力仍然较弱。同时,基于传统批发市场(家电、家具、五金、机电、建材)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相较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城市,成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土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培育、孵化力度。

(三)载体专业化、链式聚集不足

虽然全市范围内已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和楼宇,但在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向园区、楼宇聚集上缺乏统筹力,部分专业楼宇入驻企业类型较为混杂,专业化指向不足。如财富又一城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租赁楼宇面积仅为楼宇总面积的37.05%,其它均为非电子商务企业租赁。同时,全市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内的电商企业大多仅为产业链某一环节类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聚集,而非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上企业的链式、生态聚集。目前电商企业产业链上游企业(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链下游企业(物流、支付等专业服务)在某个园区或楼宇链式聚集发展的态势仍未显现。

(四)配套服务不完善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仓储、交通、物流、商务等配套条件是影响电商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如新都区在全市具有较优的仓储物流条件,在大丰镇的美好小区自发形成了小微网商集聚区;而温江淘宝创业园,虽前期通过政策优惠促进了一批网商集聚,但随着园区安全管理的日益严格,要求网商将办公与仓储功能相分离,而园区周边又缺乏与之配套的仓储条件,致使一批网商搬迁。可见,要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合理布局,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发展重点,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前瞻性的规划建设相应的仓储物流配送设施或发展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配套服务,形成与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

(五)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全市共有三家市级层面的行业协会,包括成都市电子商务企业协会、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以及部分区(市)县层面的电子商务协会,各个协会之间、市级与区级协会之间尚未形成统筹协作的机制,不仅容易造成各个协会在为会员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培训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分散与效率损失,而且还由于各协会入会门槛的问题,影响了大部分小微电商企业入会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协会在行业统计、监督管理、诚信环境建设、倡导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另外,据企业反映,目前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申报门槛较高,一些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扶持标准,而这类企业往往又是最迫切需要资金扶持的对象;就算达到扶持标准的,又可能因申报要提交大量材料、程序繁锁造成企业要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部分企业宁愿放弃申报。可见,当前制定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对中小型电商企业需求的关注有所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再是技术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电子商务,尤其需要政府担当起引导与扶持、管理与监督的重任,及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实现电子商务突破式发展。

三、推进成都市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的几点建议

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快速弥补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短板为目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扶持、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全力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要积极扶持壮大品牌电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九正建材、新华文轩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支持拥有一定品牌影响的企业以自身现有业务为核心,吸纳不同环节的服务商加盟,形成品牌电商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承接市外、省外业务,或者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空间。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和行业性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转型。二是要扶持培育中小型电商。围绕农业、餐饮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特色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全市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积极培育发展代运营、网络推广、数据分析和售后等服务,提升网络市场的拓展能力。在技术、仓储、代运营等各领域分别选择一批优秀服务企业,推动其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及上游应用企业的业务衔接,在全市努力形成一批电商服务骨干企业。三是要推动全市小微网商抱团集聚发展。借鉴学习国内一些城市做法,与国内知名团购网站、阿里巴巴、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政府力量为分散化的、销售本地特色产品的大量网商搭建起共同营销的平台。

(二)提升专业园区发展质效

一是要创新园区服务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广锦江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承接专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提升电商服务专业化水平。针对量大面广的网商,优化仓储管理服务,积极向统一采购、配送、售后以及研发设计等服务发展,在营销渠道建设、仓储物流、在线金融、网销培训等领域为广大网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要提升专业园区(楼宇)的专业化指向。为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网商、软件商、运营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园区或楼宇的集聚发展,建议电子商务市级主管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省、市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政务合作,共同促进园区、楼宇管理运营方与专业招商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联动招商的良性机制。建议根据企业入驻率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网商的办公和仓储用房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助等。三是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区项目建设。结合全市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布局,支持具有重大影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全市重点项目库,建议在项目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建设问题协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项目建设方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等。

(三)加快电商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逐步扩大协会成员范围与规模。鼓励协会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以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执照、质量和服务认证、商品信息、商标、商品条码等为条件,开展成都市诚信网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开展国内外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组建企业信用自律组织,提高电商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促进同行合作共赢,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营造诚信环境及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透明度。加强工商、税务、食药监、质监、银行等相关领域机构的协作,建立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拓宽对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根据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信息比对、电子签约、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产品质量等主要环节的信用特征,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四)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一是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结合市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建设现代化、集约型的物流配送基地,鼓励发展基于移动定位、物联网等技术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企业、连锁超市和社区服务组织建立社区终端共同配送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扶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企业授课,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训和入职培训,鼓励企业和相关人员参加行业协会和其它相关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交流和培训活动。整合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淘宝大学等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资源,形成“成都市电子商务专家资源库”,为本地电商提供便捷的专家咨询服务。加大对成都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资金扶持,鼓励其持续开办“网商大讲堂”、“电子商务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三是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根据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监测体系。建议以全市各区(市)县为单位,开展电商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会同统计等部门,对各区(市)县内的电商企业数量、服务内容及经营情况等定期进行统计,及时全面反映全市电子商务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和趋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41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思考

对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大目的在于以先进文化“化”人。如何发挥先进文化的教化功能?如何让文化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我县而言,文化工作能否担此重任?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现状:忧大于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远瞩,站在文化强县的战略高度,于1997年提出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意见》(桃发〔1997〕4号);XX年,县委、县政府提高创建标准,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的补充意见》(桃发〔〕10号),明确提出了县城“六有”、乡镇“五有”、村“三有”等具体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文化“五纳入”工作,并将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XX年,县委又提出了“一园一节三基地”的“一三一”工程(文艺园、桃花江美人窝风情文化节、竹文化基地、举重培训基地、民俗文化基地)。“文化先进县”及“一三一”工程为全县文化工作规划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规划蓝图部分实现。县城“六有”已具备“四有”,即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电影院(尚无博物馆与民间职业剧团),乡镇“五有”在灰山港镇、松木塘镇基本实现。在“一三一”工程中,竹文化基地以桃花江竹海为基础,已基本建成;举重培训基地于去年通过验收合格(但该项验收是一年一次);文化节定于今年9月举行,目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可望能顺利举办;文艺园建设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二是文化活动开展较为频繁。XX年,文化部门围绕“县庆”等中心工作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招待演出、文化下乡等大中型文化活动8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100多次;XX年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元旦广场文艺演出、九运会文艺招待会等大中型文化活动32次,各乡镇组织活动108次;XX年尽管受到“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部门仍然组织了元宵文艺晚会、“红艺之光”金秋音乐晚会等文化活动13次,各乡镇组织开展活动91次。尤其是XX年10月初组织的“心连心”杯精英歌手挑战赛有120名歌手参加,参赛及观看人数之多为历史上罕见。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文艺事业走向繁荣。《桃花江报》(现更名为《桃花江通讯》)自开办以来广受各界好评,至今已出版69期;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从XX年至XX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800多件;桃花江艺术团等5个较大的民办剧团及一些小型民间剧团,长期活跃在广大农村,每年演出在1000场以上,每年创收60万元,XX年文化局曾给予奖励4万多元;XX年,由文化馆组织参加湖南省第二届“三湘蒲公英奖”大奖赛,获金奖1个、铜奖 4个,居全市之首。四是文化市场整治初见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文化市场近年快速发展,形成了网络文化、音像、印刷、歌舞、娱乐、文物等10大市场, 但经营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XX年开始, 文化部门加大了“扫黄打非”力度, 对十大市场的500多家文化经营单位(户)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20多次,有效地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五是文化系统内部的产业化初露曙光。XX年下半年,投入近200万元的电影院服装超市开业,除安排10个职工就业外,电影公司每年可收取场租17万多元;投入上百万元的灰山港电影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其建成不仅能提高灰山港镇的文化品位,还将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影剧院“南大门”以200万元整体出让,门面楼综合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电影公司与影剧院联姻,开展电影放映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捆绑发展,将对解决两家内部困难、维护内部稳定发挥出积极作用。对上述成绩,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XX年开始,我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从XX年开始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先进集体,XX年列为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从总体上看,全县文化工作在近几年之内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把县委、县政府规划的美好蓝图全部变成现实,要把桃江建成一个事业繁荣、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县尚任重而道远。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问题在阻碍着文化工作目标的实现呢? (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少必需的工作场地。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现在不是整体丧失就是破旧不堪,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从县城“四有”来看,为了生存,电影院被改建成服装超市,图书馆也偏居一隅,目前能开展室内文化活动的只剩影剧院一家。对场地需求最迫切的是文化馆和文管所。文化馆馆舍建于1972年,为五层砖混结构,共计1250平方米,30多年来未进行过大的维修,近年来因桃花路改造后增高,馆舍第一楼360平方米场地低于临街路面1.5米,成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失去实用价值;1995年开始,县城几次被淹,馆舍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部分承重梁柱出现裂缝,1997年被鉴定为危房;XX年,为了通过国家二级馆验收,文化馆只得谎称正在更换房产证,馆舍面积不达标亦由房产局开个假证明蒙混过关;现在第六层圈梁及天花板出现裂缝,一到下雨,五楼排练室就水滴不止,加上桃花路车水马龙,噪声太大,文化馆内已找不出一个适宜的培训辅导场所。全县有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93件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国家一、二、三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益阳市之首,从全省来看也是文物大县,却没有展列文物的必要场所。沅江、南县有博物馆,资阳、赫山有博物馆,安化正在建,桃江没有,反映我县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底蕴的文物只能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从乡镇来看,目前,全县有10个乡镇无文化工作办公地点,23个乡镇无文化活动中心,80年代建起的13个乡镇影剧院(场)只剩2个,6个万册图书馆及几个千册图书馆只剩7个,共计图书18400册,且全部尘封。全县770多个村只有59个村级文化室,乡镇文化工作的档案、资料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乡镇文化工作阵地几乎整体丢失。 (二)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高,文学、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各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其他部

门无一技之长者可以干工作,在文化部门则万万不行。文化局及其二级机构共有207人在职,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6人,高中以下的114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38人。如文化馆23人中,有一技之长者约9人,9人中能独当一面完成上级任务的只有4人,这4人中有3个接近内退年龄,另1个今年将办退休手续。文化馆作为全县群文工作的组织者,即将出现无懂行者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在59名乡镇文化专干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只有31人,余下者对文化工作深感陌生,出现了文化专干无文化专长的不正常现象。59人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32人;目前在文化岗位的仅15人,其余44人有9人抽调担任乡镇临时工作,35人下海或干其他事去了,致使9个乡镇文化专干出现空缺,文化工作职能已不复存在。 (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县财政收入的增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见下表),对照国办发〔〕7号文件规定的“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我县还是做得很不错的。XX年、XX年、XX年全县财政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7%、9.9%、10.5%,但对文化工作的投入增长分别达到了15.7%、18.8%、14.6%。可见,文化投入不仅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文化事业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文艺园、博物馆或其他任何一项稍大一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用完文化系统几年的财政拨款,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这种客观需求,因而出现了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致使文化局的部分二级机构要靠争取资金或“乞讨”才能开展工作。XX年文管所从文化馆迁入原民政局三楼,因改造维修场地、添置报警防盗等配套设施,左借右赊,负债10万元,XX年该所在省财政争取到3万元维修资金,XX年又争得部分资金,加上县财政的增拨款,才勉强还清欠账,但要开展其他工作就困难重重了。近年来,全县开展的文化活动较多,而每次活动的必需经费都要上万或数万元,事实上文化馆对开展群文活动力不从心,经常要去有关单位拉赞助,拉不到赞助就只能自己先背着,致使XX年负债11万元,XX年情况稍好仍负债8万多元,XX年是否能还清债务尚不得而知。乡镇文化站情况比局直二级机构更糟。XX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并实行整体分流,1995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文化专干定为全额拨款编制,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定为差额拨款编制。在现有的59名文化专干中,有28人为差额拨款,财政每年只发给3780元基本工资,所以生存成了部分文化专干的第一要务。某乡文化辅导员1999年拿了7个月工资,XX年拿了9个月工资,XX年拿了基本工资的80%,XX年、XX年只拿了“裸体工资”。生存都没有保障,谁还有精力去干事业?现在乡级财政十分困难,XX年仅有灰山港、牛潭河、马迹塘、修山等小部分乡镇投入了合计不超过10万元的文化事业资金,支持了一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大部分乡镇年初未将文化事业纳入整体规划,更无经费预算,因而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工作萎靡不振或基本瘫痪就势所必然了。 (四)文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山水阻隔及民族习俗、语言、审美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县域文化中的宝贵资产,一旦遭破坏或灭绝,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就我县而言,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民间文化。县境的民间艺术形式,分属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不同范畴,最保守的估计不下30种,极其重要的有故事、谚语、歌谣、功德画、竹雕、剪纸、地花鼓、三棒鼓、狮舞、道舞、猫舞、秧歌、腰鼓舞、蚌舞、灯舞、弹词、高腔山歌等,其中马迹塘故事与大栗港山歌(胡呐喊)是我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故事还是全省唯一的高台艺术形式。但令人焦虑不安的是,这些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究其原因,一是民间技艺的传承属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艺人们没有普及技艺的愿望,许多技艺是代代单传,口传身授,无文字记录,很不可靠;二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冲击,年轻人认为民间技艺不赚钱,不愿学习,加上许多民间艺人不是已经作古就是年事已高,民间艺人队伍严重萎缩,民间技艺传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三是已有的民间文艺资料已毁于一旦,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部门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间文艺档案资料,却不幸于1995年彻底毁于洪灾,因此拯救和保护民间艺术已刻不容缓。第二类是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县境历史非常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桃江就有先民居住,300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桃江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全县珍贵文物中,东汉的漆木器及古籍、丝织品等一部分珍贵文物对保管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会遭氧化或变质损毁,但因保管条件太差,连最基本的恒温干湿设备都没有,无法达到行业要求,文管所整天在担心着这些文物的生死存亡。全县有浮邱寺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熊亨瀚墓),这些场所的维修保护每年需要资金约8万元,XX年县财政下拨的文物保护费是0.55万元,XX年是1.5万元,XX年是2.5万元,与需求相差太大,因而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持工作形势严峻。 二、思考:如何突破五大瓶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从某种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县域文化发展,重点在于突破观念、人才、投入、产业化及管理五大瓶颈。 (一)观念瓶颈。文化是什么?它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民族艺术、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其核心作用是教化,其最大目的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我们的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必然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逐步渗入经济领域,形成了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产业。因而文化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县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催化剂。文化可以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同时先进文化还可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许多同志考察过沿海发达地区,总认为他们文化工作搞得好是经济基础好、财力雄厚使然,但他们为什么要把钱投在文化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

3. 做好机关节能工作,发挥表率作用。行政机关节能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部分,为做好机关节能工作,我局专门下发了《文山州交通局关于成立机关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交办发〔〕1号)和《文山州交通局关于转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有关文件的通知〉的通知》(文交政法〔〕6号)等机关节能文件,要求机关和局属各企事业单位带头节能。一是根据工作特点办理加油卡,实行机关公务用车“一车一卡”,每月做好公务车辆出勤统计和油量管理,调动驾驶员节能积极性,从源头上控制燃油消耗。二是机关推广办公绿色照明,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降低办公设备待机能耗,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各方面厉行节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州交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有人停留于“用的是公家的,节约又不是自己的”的意识中,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全州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额外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道路老化等原因,交通堵塞现象频繁发生,如富宁县高邦至那坡公路经常发生堵车现象,严重影响道路通过效率。乡村、村村公路大多是等外公路,晴通雨阻现象十分普遍,节能与发展矛盾突出。三是XX年以来全州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通达通畅工程全面铺开建设,工地点多面广,工程机械燃油消耗较大,交通建设与耗能矛盾突出。四是淘汰高能耗、排放超标的老式车型还需要一个过程。五是节能报表统计上还存在一定误差,有待在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六是清洁能源推广缓慢,替代能源总量投入不足,目前我州还未推广使用天然气、燃料乙醇、电能等替代能源。

四、下步工作安排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文山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抓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形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合力,完成“”省、州下达的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二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交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通过优化客运组织和线路布局,提高客车实载率;三是加快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通达度,改善路况,优化公路站场布局,重点抓好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抓好源头管理,把好设备和车辆准入关,整合运输资源配置,加快老旧营运车辆的淘汰更新步伐和公交车、出租车、小公共汽车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实现管理促节能;五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能源统计等基础工作,建立起有效的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统计与分析制度;六是继续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七是进一步加强机关节能工作,加快网络办公平台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县情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我县由于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XX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二、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加工情况

XX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7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1、马铃薯加工情况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2)开发利用方面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 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3)销售运输方面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

3、需要政府扶持

(1)对商品薯种植基地建设所需节水灌溉设施、大型农机具、机井配套设备进行补贴。

(2)给予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权,切实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对已形成规模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设备、设施上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对举办好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带补的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全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于优先支持。

三、马铃薯贮藏情况

1、现状

我县马铃薯储藏总量约为10000吨,其中农户土窖储藏总量为吨左右,其余的都是由企业储藏。储藏能力较大的企业不多,亚欣农贸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规模的,储藏能力为5000吨,其它还有些规模较小的储藏能力都在几百吨左右。

2、存在问题

储存能力大的企业少,建设标准不高,在储贮过程中由于温室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烂窖率较高(10-15%),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对种薯影响更大,造成出苗率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3、下一步工作目标

加大对马铃薯储藏企业的扶持,提高储窖建设标准,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较少损失。

4、需要政府扶持

实行种薯和商品薯储窖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标准造价的30%~5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

党的xx大是新世纪召开的一次事关我国未来二十年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它在全面总结十三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催人奋进,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美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在认真结合实际,展开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及时。通过大讨论可以进一步加强对xx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为公安下步发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专攻机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主要职能部门,公安民警作为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员和执法者,更应肩负起学习贯彻xx大的责任,更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我从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下面简称文化强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什么是文化强警。

据笔者调查,在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公安的力量较强,但总体文化素质则稍逊于其他部门,民警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高。社会上对公安的印象大多是武的方面居多,冲冲杀杀、大大咧咧,认为公安部门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由于多种原因甚至在背后骂公安。有鉴于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公安队伍文化素质,在公安民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民警综合素质,造就文化型、知识型的现代警察,将大大改变公安形象。文化强警简言之就是在队伍管理中施行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去教育民警,通过学习培训、文体活动,鼓励民警自学成才,在一个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民警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此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民警文明办案,礼貌待人,为民服务,奋发向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公安队伍成为政府机关一支优秀队伍,真正担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文化强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强警是公安机关地位所需要的,是更好为民服务的需要,是树立公安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安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在队伍管理中实施文化强警,队伍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1、文化强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xx大报告在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有这么一段话:“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人民警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执法水平,才不会落后于社会发展,才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2、文化强警是人民警察实践的需要,是为民服务的需要。xx大要求我们全面贯彻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应通过学习培训,增长文化知识,成为一名知识型现代人,树立人文管理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具备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实践。3、文化强警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作为人民公仆的公务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最起码要大专以上,熟识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能担当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不负人民的期望。公安作为一支特殊的公务员队伍,作为一支专政力量,更有必要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争做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4、文化强警是改善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以前因“冷硬横推”、“刑讯逼供”等现象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使有的人对公安心存偏见。在公安队伍倡导文化建设,提升民警综合素质,使整个队伍文明程度跃上一个新层次,每个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办事讲礼貌,办案讲文明,以一种知识型民警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这样将会大大改善警民关系,从而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搞好文化强警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三项治理工作。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2013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XX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业、农业持续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镇域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预计至XX年7月底,我镇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1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完成财税任务995.6万元,超全年任务298.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42.8%。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一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发放两项补贴款35.7万元,农民实际增收人平200元;二是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大农业引资力度。涧湖村西瓜种植面积700亩,我们借机于7月10日举办了首届涧湖西瓜节,扩大了涧湖西瓜的影响。隆平高科租赁稻田240亩,发展新型生态农业;三是搞好水利水系的疏浚工作,对联合垸、同福垸的杨丰撇洪渠,荷塘撇洪渠进行了清污疏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镇建设班子,稳定了城镇管理队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明确了专人专职。加大雷锋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两旁的乱搭、乱建建筑物和广告牌,成立清扫队伍,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增设路标和指示牌,解决了乱停乱靠现象。规范渣土管理,日夜巡逻,杜绝了渣土乱洒现象。完成规划修编工作,东马集镇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科学。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换雷锋大道沿线流泥井盖40余个,增设小垃圾站6处,疏通下水道1000余米。

(三)严格依法依规征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重点工程及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我镇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60号令和县人民政府50号文件精神及有关征拆政策,采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积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省新闻出版局二期工程、鹏达物流、天宝公司、长沙高压开关厂已正式交地,佛山鸿基公司千亩回报地完成拆迁558亩,交地455.8亩,10月28日前可实现全部交地;黄金东路、银星大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拆迁户安置工作稳步进行,七峰安置小区已完成建设,拆迁户陆续搬入小区,桑梓、东马安置小区已全面启动建设。

(四)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搞好“十户联防”,在中岭村试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户长制”,取得较好效果,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优化了治安环境。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讲诚信明事理教育,采用文艺宣传,张贴标语,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纯朴民风,优化人文环境。

二、困扰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全镇干群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我镇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在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一是征拆资金严重不足,致使镇财政赤字增加,沉重的财政欠债,为镇域经济的继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二是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征拆交地的进度。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企业发展作用调研报告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两家家附近的中小型企业。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调研起来也格外方便啊,哈哈。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十五个问题已经基本包含了,我就不作赘述。着重就一个问题“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企业里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术语牵扯到我们本课所学的法律问题,即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当然缺少不了法律的途径,从中就可以体现出法律的作用了。我希望通过这个具体的术语,具体的研究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我查阅了“应收货款”的概念,它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套用到我调研的企业中,即当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对顾客发生的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合同,从而造成客户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我调研的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妈妈的企业,所以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每年快要年底,大家都在开心的准备过年,妈妈还是要到处奔波先去欠债的企业讨债,请求债务的履行啊!!!觉得这样真的非常辛苦。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好奇心很重的我又查阅了资料。结果我发现,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比率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看来不仅仅是我妈妈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面对“应收货款”这个全国企业都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换句话说,法律又在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共有三点:

1.迫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总结一下的话,产生的原因就是“赊帐”“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这三个原因,我就可以找一下解决办法啦啦啦。来一个一个看,通过“赊帐”作为营销手段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也无可厚非,就我妈妈的公司来讲,虽然她的公司存在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但跟我妈妈做生意的其他商事主体对我妈妈的企业也有债权,由于我妈妈的企业货款收不回,资金压力大无法即使汇款又形成了其他商事主体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按照这个可以推想,整个市场就好象由应收货款形成的链条一样,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他,是这样的吧。但是我想这也是促进市场流通,保持市场年轻活力的一个原因。由此我就联想到楼市的次贷危机,我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哈哈。联想到这个的原因是,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贷款促进房市发展,但由于是次贷,就是贷款给一些支付能力不那么强,或者信用相对差的人而导致无法支付贷款从而形成楼市泡末,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看上去很美”,可能由于房贷的积极,楼市交易非常活跃,市场经济也同时兴奋起来,暂时可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觉得毕竟贷款就是一种提前消费,而“提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还贷能力可以,信用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那么如果市场经济是一架马车,贷款就是快马加鞭和好车轮。否则,还贷能力不好,信用状况不好,整个楼市如同马车一样飞快的奔跑然后散架的也格外重痛。再回归到企业的话题,如同房贷,客户信用不好,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虽然每个月都有很多利润,但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应收货款”“流动资金”。如果这个链条衔接不上,试问企业又怎能健康发展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6587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陕西旅游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6月12日至20日,淄博市政协旅游产业考察团一行34人在市政协主席冯梦令的带领下,赴河南、陕西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重点考察了河南开封、焦作、洛阳和陕西西安、延安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与部分旅游城市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情况及几点启发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城市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投入,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有力带动了地方三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各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加快景点和城区层次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等一系列软硬措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焦作已形成了以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三大系列”和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峰林峡、青龙峡“五大景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等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以山水峡谷风光为特色的焦作旅游大的格局和框架,形成了四季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整体品牌优势。旅游产业由原来单一的山水旅游发展成为山水风光游、体育健身游、科普知识游、休闲娱乐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黄河湿地游、工业参观游、农业观光游等9种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旅游服务趋于人性化,旅游设施建设逐步标准化,旅游商品本地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办公实现自动化。开封市充分发掘历史资源,形成市区以北部龙亭湖风景区、中部包公湖风景区和南部禹王台与繁塔风景区为主的三大景区。延安通过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建设融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和黄土风情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城市发展格局。西安对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了板块带动战略,将全市旅游资源整合为六大板块,即古都旅游板块、秦唐文化旅游板块、秦岭北麓旅游板块、曲江旅游板块、滨水游憩休闲板块和四大遗址旅游板块,每一板块依照不同功能建设形成了个性鲜明、互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单元,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各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各市旅游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开封市仅清明上河园一个景点的门票年收入达1亿多元。焦作市连续七个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位居省辖市第一名,2004年全市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达693万人,同比增长21.64%;门票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55.5%;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元,同比增长28.41%,占GDP的比重达9%,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12.5%,对GDP贡献率为21.1%。洛阳市2004年旅游总收入达84.3亿元。西安市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65万人次,创汇2.7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4%。

——旅游环境日臻优化,提高了城市品味,美化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围绕加快旅游业发展,各城市大力推动城市旅游环境优化。洛阳持续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活动和“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兴建改造了包括城市道路、广场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路灯、绿化等在内的100余个城市基础建设项目。长达14.5公里的绿色休闲区洛浦公园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成为观光圣地。全市建成绿化覆盖率达40.2%,使洛阳呈现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特色。新区建设去年投入99.9亿元,开工建设470余个项目,拉大了城市框架,扩大了城市功能。陆续修建洛栾快速通道、龙门大道、小浪底旅游专线、汉光武帝陵旅游专线、临木路等一大批旅游专用通道,开通了更多条航线航班,运力大为提高。焦作通过强力实施旅游促销战略,特别是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功能、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知名度大幅提高,参观考察的领导和旅游观光游客人数大幅增长,中央领导对焦作发展旅游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旅游业飞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劲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大大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有力促进了各市产业结构调整。洛阳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1999年焦作市旅游直接从业总人数不足3000人,2004年底旅游直接从业人数已达3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18万,有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五大景区附近从事食宿服务、旅游商品销售人数就达1.2万。其中云台山景区内家庭餐馆118家,每户年均收入达2-3万元。1999年焦作仅有几家宾馆,开房率不足60%,目前发展到了43家,床位30000张,宾馆开房率却都在90%以上,逢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带动作用凸显。招商局负责人说,过去出门招商很少人听说过焦作,现在出门招商一提焦作腰杆硬了,客商主动找上门来投资。延安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工艺美术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豆类、果类、枣类、羊系列等为主要加工原料的旅游商品和腰鼓、剪纸、布堆画、农民画、面花等旅游纪念品,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焦作在发展旅游之初,异议很大。但通过近五年的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有了深刻认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为更好迎接境内外游客,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多种文明创建活动,目前正在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四创”活动,大大改善了焦作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主要经验

河南、陕西等地近年旅游业发展迅猛,成就令人瞩目,其中奥妙何在?经验是什么呢?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很全面,主要是:

——各城市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

这次考察学习的城市与淄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依据各自的基础和特点,各城市纷纷把发展旅游业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曾经以“煤城”著称的焦作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员走遍焦作的山山水水,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作出了第三次创业以“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强市”列为一号工程,立志“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投入,打造第一流旅游目的地。前任市委书记被称新闻媒体称为“旅游书记”;现任市委书记提出“三要三不要”,即“抓旅游工作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洛阳自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实施了“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升到与发展工业同等的高度。

——加大投入,狠抓资源开发和建设,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精品景区

各城市对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投入的力度很大。洛阳市去年对景点建设的投资达4.6亿元。延安投资2.5亿元对黄帝陵进行重整,投资65亿元的黄延高速公路、投资12亿元的延塞高速公路连接主要旅游景点。焦作市在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以财政投资为主,社会投资共同参与,集中全社会力量大办旅游,全市近五年投资7.6亿元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发展旅游业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旅游部门办公经费的同时,市级财政、各景区景点所在的县市区财政及民间个人也纷纷出资投入旅游业。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铁路,投入1.2亿,使青龙峡很快成为省内旅游热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路、扶贫路。西安市为推进旅游业持续发展,不断输血,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和正在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档次、国际标准的新项目。大雁塔北广场投资超过5亿元;秦岭野生动物园投资3.9亿元;大唐芙蓉园投资13.5亿元,成为城市又一新名片。华清池温泉项目、唐风苑温泉项目、楼观台、顺城巷等一大批新项目也陆续开工,这些新项目开发实现了资源开发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西安的旅游竞争力。

——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城市知名度

近年焦作始终把旅游宣传促销作为旅游业发展和创优的龙头来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分散的景点集中整合,统一打“焦作山水”品牌,集中力量向海内外宣传推介。焦作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市旅游业宣传促销,除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外,还以焦作旅游宣传“大篷车”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60多个地市以及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进行大规模促销宣传。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全面推介,做到周周有报道,月月有新闻。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出新卖点,近年先后举办了云台观瀑节、“河南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和摄影节、焦作红叶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大提高了焦作山水知名度。在与开封、洛阳、延安等市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都十分注重打统一的城市品牌,进行强有力的旅游宣传促销,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洛阳市在央视国际频道,国际、国内航班闭路电视上播放专题片,在互联网上,铁路、公路客运闭路电视上全年播放旅游宣传广告。还出台政策,规定全市景区点门票收入的2%用于宣传促销,对“引客入洛”成绩突出者给予重金奖励。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为建设精品景区,提供精心服务,焦作市旅游局做出了“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曲”的承诺,开封市旅游服务业提出“用我们万分的热情,得到您十分满意”的服务宗旨,在全市掀起了争创旅游服务质量第一的热潮。为了实现所做出的承诺,焦作市旅游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大力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成立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领导小组,制定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多次组织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城市旅游交通、住宿、购物进行联合大检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活动,对坑骗游客的行为从重、从严查处,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二是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市旅游系统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及创建文明景区活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旅游系统行风评议监督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和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三是强化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旅游局设立旅游培训中心每年组织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在当地大学院校开设旅游餐饮、导游、外语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四是努力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完善丰富了焦作山水旅游网站,在城区主干道和通往各景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景区指示牌,各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相应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信息电脑触摸屏。在市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广告牌和游客服务中心;在市县电视台增加景区天气预报等栏目,黄金周期间发布出行参考和信息预报;各涉外星级宾馆饭店摆放了焦作旅游资料架,悬挂旅游交通图和山水宣传画等,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在云台山切身感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优美舒适的环境、干净整齐的旅行车、整洁划一的服装、亲切热情的态度、标准生动的解说、文雅规范的姿势。焦作市旅游局长许长仁骄傲地说:我们目标是,提起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就是焦作旅游服务!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河南、陕西部分旅游城市近十天的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各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成功经验,为我们做大做强淄博市旅游产业提供了许多启发。考察中,大家边看边听边学边研讨,在对比中思考,在借鉴中探讨。一致感到,淄博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差距和困惑较多,有的甚至还没有破题,突出的问题是有点太散、有水不活、有山不名,定位模糊,资源、力量整合不够,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欠缺等,深层的差距在于思想解放、上下共识、工作力度有待深化和加强,联系这些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推向市场的关系。各地成功经验证明,发展旅游产业可利用资源是基础,党政重视是关键,必须依托市场,更要靠政府力量强力推动。河南省焦作市由一个以煤为主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战略成功转型的范例城市,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政府主导打造旅游强市。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布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生态保护、资源开发、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这在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期和攻关阶段尤其如此。因此,要使我市旅游产业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并注意适时由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动作型转变。

二是要处理好整合资源与整合力量的关系。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经验,联系淄博实际而言,如何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把分、散的资源和景点连成片、穿成串是破解我市旅游瓶颈的关键点之一,要下大气力论证好、实施好。但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不可忽视抓旅游力量的整合,这同样是外地先进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旅游产业的发展牵涉面广,涉及“六大要素”、二十多个政府部门、100多个行业单位,只靠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抓共管。因此,应注意整合旅游资源与凝聚抓旅游的合力同步进行。

三是处理好加大对外宣传和抓好内部规范服务的关系。旅游经济是名胜(名气)经济、眼球经济,强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是各地的共用手段,但与此同时,是否注重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焦作市“抓旅游就要抓服务,抓服务首先抓规范”的理念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曲的服务质量标准,赢得了2004年世界旅游推广峰会授予的“卓越客户服务奖”这一被国际旅游业认可的荣誉奖项,为焦作赢得了无数回头客,其经验启发我们,创造旅游景点精品与服务品牌二者应并行不悖。

四是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考察所到各历史文化名城,大都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上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开封市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设景造点,其中,以一幅“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制的“清明上河园”,拉近了千年时空,再现千年古都盛景,年接游客2800万。靠秦兵马俑的发掘使西安旅游业焕发了生机;而依托丰富的唐代文化资源,投资13.5亿元新辟景点“大唐芙蓉园”在规划、设计、布景、建造、管理、演出等方面达到了让游客们信服的大气与精致的结合,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成为西安旅游精品。相比较,淄博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的城市,挖掘开发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

五是处理好自我促销与周边城市联合推介的关系。洛阳等地的经验教训说明,一个城市的旅游宣传促销,孤立、封闭地进行往往事倍功半,只有既强化自身优势,又借助相邻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捆绑促销才能事半功倍,鉴于此,在旅游产品的促销推介上一定要注意走开放型、联合型、多赢型之路。

六是处理好抓旅游和建设一支旅游产业骨干队伍的关系。“焦作现象”揭示,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为什么在不到十年时间能一跃为名山胜水,成为中国旅游强市?除党政重视、政府主导外,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个能人旅游局长,一个敬业的旅游局领导班子和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旅游事业骨干队伍,这个经验不可忽视,要把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把旅游产业骨干队伍建好建强。

这次考察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人大副主任关玛莉、副市长韩家华亲自参加了考察。随团参加考察的还有市政协副主席郭玉兰、王延山、荣玮及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市旅游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区县政府和政协负责人。

淄博市政协旅游产业考察团

2005年6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香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香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城区香蕉产业化发展,增强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打造香蕉品牌,力争把城区香蕉产业打造成为全区第一香蕉产区,今年5月份,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城区部分市、城区及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对城区香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香蕉产业的现状

当前,城区蕉类种植面积由xx年的万亩发展到xx年的万亩,产量由xx年万吨发展到xx年的万吨。城区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沿岸的、定、三个镇。其中,xx镇香蕉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xx镇香蕉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香蕉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香蕉种植的品种以威廉斯b6,巴西蕉为主,其中种植健康组培苗威廉斯b6占香蕉种植面积的80%以上。在特色蕉类生产方面,鸡蕉主要在双定镇种植,面积xx亩,年产鸡蕉约吨;粉蕉分布在三个镇,面积xx亩,年产吨;红香蕉也有少量种植,但规模小,仅为零星种植。全城区已形成香蕉种植规模达xx亩以上的村有xx个,种植面积xx亩以上规模种植企业x个,种植xx亩以上香蕉种植大户x户,城区香蕉生产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的格局。

二、城区政府扶持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大力引导,进一步做大香蕉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大香蕉产业,把香蕉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区政府加大对香蕉产业的引导,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稳定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并对香蕉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计划在期间将城区香蕉种植面积发展到万亩,产量万吨,产值超过亿元,使成为广西香蕉生产第一大区。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城区政府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使蕉园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据不完全统计,XX年城区通过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多万元来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同时,还争取到xx镇xx村、上正村,xx镇大林坡等8个土地整理项目,总共投入资金1.1亿元。另外,城区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蕉农解决修路、打井等问题。如xx年,城区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多万元帮助广西农业开发公司修建一条水泥路和打两口灌溉水井。

(三)实施香蕉品牌战略,扩大西乡塘香蕉知名度。近年来,城区政府十分注重香蕉品牌的培育,并先后注册“洛洛香”、“甜弯弯”等香蕉品牌,并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些香蕉品牌进行宣传。如城区政府每年都在“南博会”期间举办“洛洛香”香蕉节,通过“南博会”这个大平台,大力宣传我城区的香蕉品牌,提高“洛洛香”香蕉品牌的知名度,以带动城区香蕉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升级。实践证明,香蕉标准化生产及机械化采收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增效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城区政府通过积极扶持广西桂洁农业开发公司、广西旺农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几个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香蕉标准化生产采后处理技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了产业升级。

(五)大力开展香蕉创新技术培训,提高香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增加城区香蕉种植的技术含量,城区政府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作用,通过香蕉专家大院、农民田间学校,对技术骨干、香蕉种植大户、农村经济能人等进行强化技术培训,推广普及香蕉标准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每年不定期聘请自治区、xx市香蕉专家到辖区进行专业技术辅导、解决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发展瓶颈。

(六)加强流通服务,促进销售渠道畅通。为了做好流通服务,解决香蕉销售困难问题,城区政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经常组织辖区种植大户外出招商或者参加区、市相关部门组织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名特优农产品招商推介活动。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通过商会、协会等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本地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利用这些经济能人的作用,汲引更多的客商前来采购香蕉。三是建立健全城区农产品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健全城区—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及时对外发布产品供销信息。四是建设香蕉物流园,加强香蕉销售服务。目前,城区政府在xx镇建设xx亩香蕉物流园的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启动。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