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实用19篇)

浏览

316

范文

283

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市建设五省区周边中心城市的要求。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农产品供货、房地产交易等,但全市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市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开展滞后。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上的不适应,企业主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我市企业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对我市外来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开展过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到12,长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足3,开展较好的只有湘维公司、正大公司等少数企业,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2、缺乏较成熟的市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一部分在市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怀化农业信息网、怀化房地产网,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湖南武陵城集团,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3、货物供应市场还不成熟。电子商务的实现要经过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等阶段。我市现有的供货市场如建筑、五金、粮贸市场等规模较小,很多尚属于小型店面,配给力量不强,货源的质量保证上,由于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假冒商品、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使顾客对网上的消费心有疑虑,所以即使拥有上网条件的顾客,也愿意传统的选货方式。

4、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而目前我市各国有专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还不多,相应的宣传工作和配套服务还没跟上来,近年来开展的银企合作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合作领域。

5、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需要完善。从全国范围来说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之处未得到及时修订,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滞缓,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对市外来投资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

6、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我市而言,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二、解决目前电子商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率先推进基础比较好的几家市级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电子商业社区。电子商业社区通过互联网,在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四是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流向资金流、物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2、政府积极参与,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市里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证我市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构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交易安全,电子支付等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成立相应保证机构。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有关部门应组织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3、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一是在卖方市场方面,当前我市应该加速物流中心如西部物流中心等的建设,提高物流、配送功能。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在市场需求方面,建好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保障人们发送到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准确、迅速地在供应商、流通商、管理部门、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传送。各企业的商品信息库建设是平台的基础,企业没有与平台标准一致的商品信息库,电子商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建议商务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建设怀化市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这种综合性商务门户网站带动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市现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同时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选派人员到计算机院校跟班学习,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50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XX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县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展的考察报告

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州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州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7月23日至26日,以县委书记茶忠旺为团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郭宏为副团长,部分县处领导以及全县11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级经济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共45人组成的##县党政考察团,赴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四县和大理市就工业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出发前考察团深入到漾洱电站工地、大理大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厂、跃进化工厂进行考察,了解了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在历时4天的学习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实地考察了祥云县财富工业园区、鹤庆县

“新华村”、剑川县上兰工业小区、洱源县新希望云南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大理市嘉士伯集团(大理)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等18个考察点,并分别与考察县市的主要领导、县市级综合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了经验,探讨了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法措施。

通过考察交流学习,与考察县市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实现了工业项目对接、产业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意向,达成了合作意识,铺就了工业经济发展互助快车道。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使大家得以在对比中深刻反思、增强了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决心;使大家得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强化了立足地方优势,创新求发展的意识。

考察结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触动很大,收获不小,体会深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信心、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学先进、找差距、转观念、树雄心、争突破,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一、祥云等四县一市的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考察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感受到祥云、鹤庆、剑川、洱源、大理等地的工业经济发展,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表现出了空前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大举措。

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这些县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都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实施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战略,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二是培植支柱抓龙头。这些县市都紧紧依托地方优势,培植壮大矿冶、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橡塑等五大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好效果。

三是投资环境引力强。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改造路面、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优良环境。

四是文化底蕴显实力。凸现文化底蕴是加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进入鹤庆等县市的城区见到的都是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使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处处是文化、乡乡有商机、人人在促经济发展。

五是信念胆略闯出路。这些县市都紧紧抓住土地广阔利于招商引资、矿藏丰富利于矿业冶炼开发、传统产业利于促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利于旅游业开发等优势,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招商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四大突破,充分体现了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旅游局保护开发并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保护开发并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4月10日,我局召开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在全局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按照县委的部署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和任务;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 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以及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自XX年4月5日至4月16日,按照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永宁旅游开发工作,实现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题目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组由我和党支部书记、副局长刘泉和阿庐古洞党支部书记、副处长王俊同志带队,调研组成员由局规划、财务、办公室、市场科、行业管理科主要负责人组成,前往主要调研地区永宁城子村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召开各类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充分听取永宁乡政府、村委会、村民的意见,坚持实践性,突出针对性,体现开放性,着力查找和解决影响制约永宁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寻找发展新思路,加快推进永宁城子旅游规划开发工作,扎实推进永宁城子旅游业科学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与潜力

永宁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部隔南盘江与丘北县相望,南部与弥勒县东山镇接壤,西部与弥勒县弥阳镇相连,北部与本县中枢镇毗邻,乡政府所在地大永宁村,全乡辖永宁、笼册、舍者、阿朝、法衣、阿峨六个村民委员会56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到XX年末,全乡有5784户,总人口23690人,其中农业人口22969人,占97%,非农业人口721人,占3%,居住着汉、彝、苗、壮四种民族,永宁乡属山地高原地形,由于地处低纬高原,海拔高差较大。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4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1万元,粮食总产620.2万千克,农民人均有粮270千克,年人均纯收入685元。

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云南旅游小镇--城子古村,位于县城南部永宁乡境内永宁村委会,距县城25公里。城子村是明代广西府第五代士官昂贵的府地所在,整村依山而建,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自家的屋顶就是后面人家的阳台,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10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在滇南,保存如此完好、集中连片、人文地理环境优美、民风古朴的彝族民居建筑实属罕见。土库房原为彝族先民白勺部的传统民居,后期随着大批汉族群众迁入,民居形式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该村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底蕴,至今保留着“昂土司府”、“李将军”、“姐妹墙”等众多的历史传说,使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城子村还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张冲将军少年时期曾在此就学。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盘北指挥部所在地。中共**县委、**县解放委员会就是在此成立的。该村独特的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气氛,被**人称其为“布达拉宫”、“印钞厂”。

南盘江风景旅游观光带。南盘江是珠江的上游,是云南省主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永宁乡南部,两岸悬崖陡壁,水流湍急,沿岸风光婀娜多姿,最高海拔2109米,最低海拔810米,竹林、榧松林、野花遍地,悬崖峭壁造型奇特。

小江流域旅游观光带。她位于永宁南部,属南盘江一级支流,此流流经地区属石灰岩溶蚀地区,时出地表,时入伏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源头距城子村3公里,落差极大,上游1500米,下游850米,两岸群上夹持,形如长长的峡谷,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村落民居散布峡谷,梯田层层叠叠,环境秀丽,景色迷人。该流域垂直气候带典型,冬暖夏凉,盛夏气温适宜,是避暑、休闲、度假、摄影创作的合适场所。

还有九溪山森林公园,该景区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海拔1720—1850米,园内的“老虎箐”为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张冲将母亲安息之地,山中九溪散布,溪水洁净,是休闲、烧考的理想场所。

二、开发和建设情况

永宁乡旅游资源大部分处于原始的半开发状态,目前只对永宁城子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性的开发,XX年3月,由永宁乡邀请昆明理工大学及省设计院对城子村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旅游发展进行规划编制。 XX年初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及永宁乡党政领导、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城子村开发与保护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电视、报纸、网站等)对城子村进行宣传,提高了城子村的知名度。通过宣传,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及云南、浙江、湖南、四川等多家省级电视台和多家报社到城子村进行采访报道。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5]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三、创造条件率先突破抢占发展先机

有关专家预测,低碳经济将是第五次经济浪潮,必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带来巨大变化。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根据这一实况,湖北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应创造条件,率先突破,抢占发展先机。

(一)尽快制定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湖北省能源供需现状,为抢占先机,必须尽快制定湖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必须重点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要与“一带两圈”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构建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加快发展步伐,湖北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一带两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而低碳经济战略是提升“一带两圈”战略的重要载体。为确保“一带两圈”战略的有效实施,应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融于“一带两圈”之中。

二是要与“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相结合。XX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何在?显然切入点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而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特征,发展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正合其时,因此,低碳经济应与“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有机结合,通盘运作。

三是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优先发展低碳产业。所谓低碳产业是指能源利用效率高、排放低、污染少的产业及应用前景广的新能源产业等,包括先进制造业、节能建筑、服务业和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目前,湖北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基本相同,但能耗所占比重相差较大。XX年,第二、三产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05吨标煤和0.35吨标煤。按此计算在湖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构成中,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非工业部门的8.1倍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多消耗能源约120万吨标煤。与此同时,工业内部不同行业能耗差别也较大,XX年,火力发电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等这六大行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72吨标准煤,比电子信息等七大先进制造业高出2.8倍。可见降低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将是降低全省万元gdp能耗的主要可行手段之一,而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通过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是要与节能减排战略相结合。根据国家总体部署,“”时期,湖北单位gdp能耗水平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大力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消费量。有关专家预测,“”时期,我国很有可能制定并出台降低碳排放量的考核政策。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9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产业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20xx年3月,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为主题,对回山、双彩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45月,7个组分别到其余的13个乡镇(街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23个有乡镇(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158人次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各乡镇(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培育上。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1.23万亩,多为丛植,零星分散,粮茶间作。1953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20亩条播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了专业茶园。1958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1974年达到4.4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80年代末,引进乌牛早、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1999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拨出100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1999年建立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66.4%。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1984年,新昌县珠茶质量达到了顶级水平,被誉为绿色珍珠,生产的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荣获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口竞争加剧,传统珠茶生产跌入低谷,茶农们纷纷尝试寻找新的出路。1982年,全县第一只卷曲型名茶望海云雾诞生;1986年,中国茶科所炒茶工人王长根师傅到红旗茶场、雪溪村传授龙井茶炒制技术,同年夏,杭州西湖区人事局干部丁明松邀请西湖区农业局领导和两名茶叶科技人员,来到自己的家乡安山村指导龙井茶的炒制。1987年安山村丁良法买了茶锅,将炒制成功的茶叶带至省农业厅评鉴,得到肯定。至此,茶叶成品完成了从圆到扁质的飞跃。当时,新昌炒制的龙井茶在杭州可卖100元左右1斤,而同期珠茶2元多1斤,价格翻了几十倍。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茶农纷纷效仿。县政府顺应形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圆改扁的战略举措。从199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龙井茶炒制技术,多次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炒制龙井茶的技术培训和茶王赛,为大佛龙井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绿加红的发展战略。20xx年县农业局组织雪溪茶场、红旗茶业等企业赴江苏宜兴、福建武夷山学习工夫红茶制作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研发方案,试制成功了名优红茶天姥红。20xx年7家红茶厂投入批量生产。

在茶叶销售上。1992年,回山镇雅里村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随后,回山、镜岭安山等5个茶叶交易市场相继建立,方便了茶农就近投售,畅通了茶叶销售渠道。然由于受地域、交通、设施等条件制约,辐射功能较小,无法适应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1995年,浙东名茶市场应运而生,市场设有200多间营业房、200余个交易摊位。市场一开张,客商纷至沓来。20xx年,浙东名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20xx年,交易量达6500多吨,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全国著名的龙井茶集散地。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原有市场已难以容纳,县委、县政府决策新建茶叶市场。20xx年3月,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第二期也在20xx年10月开业,一、二期有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800间,交易摊位500个,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等设施比较完备,功能较为齐全。20xx年交易额达到35.3亿元。20xx年9月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网上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推进。随着生产形势的变化,青叶交易量逐年增加,儒岙儒一村、王渡口村及其它乡镇的一些地方青叶交易点已自发形成。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品牌创建上。珠茶时期,品牌单一。圆改扁后,镜岭、回山、大市聚等地相继创建了安山碧玉、回山峰芽、西山碧芽、十九峰等名茶品牌。因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着龙井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弊端开始显现,市场竞争显得势单力薄。县委、县政府决心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叶产业进行管理经营。鉴于新昌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因缘深长,1995年,新昌名茶协会注册了大佛玉龙商标,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大佛龙井作为全县扁型绿茶的公用品牌,20xx年,大佛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进入原产地域保护时代,20xx年开始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之列,20xx年,品牌价值达到27.9亿元。20xx年,红茶打出了天姥红品牌。

在茶机开发上。茶叶制作历来靠手工,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70年代中后期,全县珠茶炒制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改用电能制茶。圆改扁后,珠茶机械束之高阁。手工炒制一斤龙井干茶要4个多小时。随着龙井茶的迅速发展,炒制矛盾突出。在春茶采摘季节,茶农们采茶、炒茶、卖茶,几乎24小时连轴转。1996年,回山镇柘前村木匠师傅丁水芳,动起了制造龙井炒茶机的脑筋,经过3年时间艰苦研发,1999年第一台龙井炒茶机成功问世。20xx年,天峰茶机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后正式投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受产品需求的刺激,全县茶机企业迅速发展到200多家,质量鱼龙混杂,经过三年整治和规范,目前有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企业14家。一些茶机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在提高,产能在扩大,市场在拓展。如澄潭镇的恒峰茶机厂研发智能流水线茶机,可年产8000台炒干机;南明街道的德力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远东牌自动茶机,除国内市场外,还销往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茶机的发明与发展,在解放劳动力,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xx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站抽调职工深入村屯农户,针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xx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xx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114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13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5.9平方公里,人口61.9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85.9%、54.3%。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6%、38.4%。机尝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要求,积极组织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武陵大道、诗墙、商业步行城、火车站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杆线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内各个层面都是充分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市民对“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对迫切一些,这方面的任务也相对重一些。今后要在有计划、有重点地继续搞好“锦上添花”的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来。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从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着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对待,把新区开发、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建设和社区建设与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就业需求。三是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学习、休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把市民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基储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成果。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3222 字

+ 加入清单

发展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研究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联系情况,就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产品流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作用   ㈠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含义,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而扶持一批加工流通和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辐射、带动能力,则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㈡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这一形式的首要特征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农业生产经营要求适应“以销定产”、“大规模生产、批量化与网络化销售”的特点,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以农产品流通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㈢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联系。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一是二者具有相同共性。都是市场经济产物,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二是农产品流通对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产品流通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可以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规模经济功能可以促进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基地化建设。三是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流通拓宽空间。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对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发展,从而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流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系统、供销系统、粮食系统企业购销转变到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中介组织、销售组织经纪人为辅的销售渠道。目前,我市有农贸市场90多个,面积约252173平方米,其中较大的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个,面积9956平方米,年交易额9.5亿元;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个,面积8300平方米,年交易额10亿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个,面积3023平方米,年交易额近亿元。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流通销售组织200多个,专、兼职经纪人约2600多人,约有50%—70%农产品通过专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我市大宗农产品主要流通形式有:各销售组织、公司、个人向外销售,外地到产地收购运销,当地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当前我市农产品流通形势是好的,主要的大宗农产品都能及时销售完毕,没有形成积压,但仍有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农民的收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㈠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来进行调节的,而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多年来,由于信息闭塞原因,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是被动的,主要由外地商贩收购,价格也由外地商贩确定,对外地市场销售行情和价格不了解不清楚,造成了丰年农民增产不增收。   ㈡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我市9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而且分布不尽合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   ㈢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经济效益难于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种多、繁、杂,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大路货偏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不能形成具有影响的龙头产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所以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要用优化的体制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   ㈣“加工订单”兑现率不高。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能力差,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流通。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对策   我市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应当按照思想的要求,以及自治区“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㈠制定农产品流通发展规划。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产品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市必须从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密切结合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出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形成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㈡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要编制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二要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当前,我市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加快合浦山口“两广综合市场”建设步伐。   ㈢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一是整合我市已有的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尽快的构建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二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员对信息技术的维护、收集、处理、分析、发布能力。       (四)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商户企业化,在税费、资金和经营上予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

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我市应重点发展培育加工流通和出口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出路。如合浦鸿雁食品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通过扶持农户养鹅加工鹅肥肝出口,带领农民进入市场,使养鹅业得到迅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㈤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人认识、接受。我市应进一步加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农产品流通品牌化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应重点抓好香山鸡嘴荔、金品优质果菜、天鲜鱼糜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品牌。   ㈥重点扶持产销大户发展。规模生产是效益的基础,是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抓好产销大户的发展,对搞好农产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应通过抓示范、树典型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种养销售专业大户,形成一批专业规模产销队伍。如市银海区平阳村西瓜大王冯辉友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不但每年种植几百亩西瓜,而且帮助瓜农销售西瓜数百吨,在他的带动下,已形成一批种销西瓜的能人和专业户。   ㈦加强流通队伍的建设。流通队伍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我市农产品流通。因此,我市要加强流通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流通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扶持壮大一批流通组织,全面开展对流通经纪人的培训。目前我市约有50%—71%农产品通过专兼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   ㈧创新农产品流通形式。在发展农产品流通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利用展销和信息服务等形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我市应利用各地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销博览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参加展销活动,以此产品宣传和扩大销售额,增加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合作和了解,调整生产经营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宗寨村发展规划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2165 字

+ 加入清单

高宗寨村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关于三家店镇高宗寨村

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是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党的xx大报告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大学生青年干部所肩负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派驻大学生村干部办公室的总体部署,我被分配到临颍县三家店镇高宗寨村。自XX年12月3日正式入村以来,转眼已近一个月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吃住在村,广泛走访农户,和群众攀谈,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会、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摸底,并对调查摸底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以全县掀起的“学青州、比发展”活动为动力,制定了高宗寨村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全村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子。

一、   村子基本状况

高宗寨村位于临颍县东北部,在三家店镇南面,距三家店镇政府大约1.5公里,南部与邢庄村相邻,东部与西华县搭界,全村有360多户,1462人,有小学一所,系于邢庄村合办。现有耕地1900多亩,人均耕地1.2亩,分八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4人,村书记宋自恒今年45岁,村委委员宋自安、村会计主任程保华,平均年龄45岁左右,妇女主任吴俊玲长期在外地,正常工作的只有三个人。全村有中共党员40人,最大党员79岁,是1955年合作社入党的,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高宗寨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平原村,主导作物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烟叶、辣椒等,XX年小麦亩产在45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在500公斤左右,辣椒亩产在350公斤,全村人均收入2700多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辣椒和卖粮食。有部分农户经营煤球厂、小卖部和打面点,大多数青壮年农闲时出外打工挣钱,以前村里有人曾经办过养猪、养鸡厂,还办过蔬菜大棚、种植小甜瓜,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发展成规模,更没有形成主导经济收入。前几年村里修路、建学校,把村里原有的一点积蓄花干用净,村两委除了乡里的一点经费外,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有时想为村里办点事情、跑个项目,苦于没有经费,群众有时还不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村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的调查走访,我认为,影响村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比较贫乏,农作物的品种、栽培、施肥、灌溉技术和设施及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大多数农户还基本上是靠天收,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急需改善和加强;二是村民经济收入比较单一薄弱,需要引导带动群众科学的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多方位的调查论证,逐步确立支柱型收入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党员干部还没有完全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的“火车头”的作用,在带领群众致富和奔小康社会方面,需要率先行动起来;四是由于没有示范和带动,村民缺乏公共意识,对村里公益事业和村容村貌比较漠视,全村干群的凝聚力、战斗力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近期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

在充分摸透了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我们又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和党员会,制订出高宗寨村详细的发展规划。   (一)、近期工作计划

1、由于一部分外出务工群众还没回来,因此,我认为还需要继续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到每家每户,吃透村情民意,以利于更好的制定村里以后的发展规划。

2、紧紧围绕镇政府下达我村的目标任务,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搞植树造林,完成生产路、排水桥沟的维修和疏通,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3、做好双节期间的稳定工作。在春节之前要对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进行慰问和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利用双节期间大部分出外务工人员返村时间,举办农民精神文明夜校,制订出村规民约,并广泛宣传学习,培养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宣传党的xx大报告,使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潮流中。

5、利用农闲时节,聘请农业技师、养殖专家、果树种植专家和致富能手到村里举讲座和培训班,利用村广播、电视等形式,扩大和开阔群众的视野和眼界,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全村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三发展规划

1、XX年的发展目标:

XX年是我们大学生村干部的开局之年,如何深入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搞好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民意,从而结合高宗寨村的实际情况,探索制订出群众拥护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我们大学生村官要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因此,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XX年的工作目标要突出一个主题两个转变:一个主题是千方百计的争取协调资金,完成农田电力灌溉设施的铺设工程,彻底改变农业灌溉条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下一步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为农业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证;二个转变一是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旧有的陈旧思维模式,依靠科学发家致富,依靠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收入;二是紧紧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把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发展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力争形成规模发展,使之成为高宗寨村的特色经济支柱收入。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二、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现状

1、生产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畜牧大县为载体,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生猪存栏65万头,牛、羊分别存栏8.3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195万羽,长毛兔存栏1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50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通过政府强力推进,惠牧政策拉动、办试点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建成万头猪场一个、生猪标准化150养殖模式猪舍30栋、10万套种鸡场一个、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个。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进步。近三年,市政府列支专款,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头投放到养殖大户,建好了100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猪达到5.8万头,能繁母猪可以突破6万头,加快了生猪品改进程,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65%以上。

(3)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大的疫情。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市对乡镇的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同时落实了相关的防疫工作经费,防疫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4)党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实。一是落实了中央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利政办发[]2号)文件出台的六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落实。

(5)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屠宰禽类加工300万只的生产线于6月正式投产,产品销路看好,目前正着手准备迁入工业园区;土家牧业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厂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征地60亩、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和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主体工程即将动工,可在底前建成投产;乐福畜产有限公司购销加工兔毛450吨,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五洲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加工厂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在本月下旬正式投产。这些企业的建设、发展、壮大,改变了过去我市无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格局,拉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930 字

+ 加入清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农,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以我市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为抓手,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领域,达到新效果。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即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找准选好科教兴农的载体,开展“五个一批"活动,使农科教结合进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市农科所建立“三明市农作物种苗基地",并以全市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为依托,建立一批高标准、设施现代化的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编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加强农业155服务网络的规范运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村会协作"要扩大协作对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使“村会协作"成为科技兴村的一个重要载体;还要总结推广服务农业的新模式,如农技干部挂牌培育示范户活动、“一

站一示范、一师一项目"服务活动、一元钱科技服务队活动等。     五、抓应对入世,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和了解wto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开放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推介工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业主广泛接触客商,寻找商机,吸引区外国外的财团、企业、客商投资我市农业,并有计划、有组织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明考察交流,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围绕实效,抓出成效。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笋制品等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农业基地。加强山海协作,通过与沿海地区共创协作区、共结对子、互设窗口、联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吸引和鼓励沿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山区资源开发;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就业。         通过以上“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即: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在科教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有新举措;五要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开辟新途径;六要在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内容;八要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

节能减排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我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节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好节能减排责任考核任务,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单位、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签定责任书,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单位,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惩办法,建立节能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节能工作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利用街天、节假日,组织人员到街上摆摊设点,运用标语、广播、播放光碟、口头讲解,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形式,认真宣传《节约能源法》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以及重要意义。XX年以来先后开展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各种宣传画50张,悬挂标语10幅(条),接受驾驶员、工程一线工人、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四是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为普及和提高广大职工节能环保知识,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于XX年3月组织全司职工参加“全国职工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收回答卷1130份,参与率达90%以上。五是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于XX年6月24日举办节能减排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全司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重点节能工作完成情况

1. 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和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公路通行效率。一是XX年以来,衡昆高速公路文山州境内303.8公里全部建成通车;丘广125公里三级油路建成通车;普炭60.8公里、总投资14.65亿元的一级公路正式开工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通乡油路656公里、通达工程项目1180公里,通乡油路项目建设进度快于往年、通达工程项目建设当年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5.59亿元。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加快,极大的便利了交通出行,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能源消耗。二是在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管理和节能监督,要求在确保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把合理减少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优化公路设计方案,减少大填大挖,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美化绿化,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三是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合理安排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大、中修,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中节能的管理,降低原材料消耗,严格养护质量管理,减少返工现象,降低沥青、碎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损耗。

2. 加快全州客货运车辆结构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加强营运车辆管理。一是为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老旧车型,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共报废老旧车辆112辆,投资5129万元更新、新增客、货车163辆,根据公交优先的原则,为解决人民群众短途乘车难的问题,新增公交车93辆。同时公司将原来经营文山至富宁的26辆车型老旧、高能耗的19座小型中级客车更新为13辆19座大型高一级客车。通过更新,提高了车辆档次和日行程,减少了燃料消耗。经跟踪核算,车辆行驶一个单程所需燃油由原来的32公升降低到28公升,每辆车一个单程可节油4公升。二是为积极响应和维护国家环保政策,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严格控制车辆采购标准,XX年7月1日以后,达不到国ш排放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准购入。三是运管部门充分运用文山州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施设备对定期进行车辆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的营运车辆进行检测,杜绝运行时间长、车辆状况差、安全系数低和燃油消耗高的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四是集团公司西畴分公司为提高公交车的实载率,增加公交车收入,在确保城区公交满足的情况下,将富余运力调整到乡镇经营。既解决了乡镇群众乘车问题,又提高了公交车收入,同时也起到了降低油耗的效果。五是汽车修理驾驶培训学校通过不断总结教练车的油耗管理,XX年以来,在保证学员教练学时的前提下,推行按学员数核发油料,实行超支自负、节约归己的奖惩办法,大大降低了车辆油耗。经统计,实行新的油料管理后,每月比原来节约油料1000公升左右。六是加快全州营运车辆gps调度系统的建设,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对车辆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目前,已有1587辆客、货运车安装了gps监控系统。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近年来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土地合理流转,是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将有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我县土地流转基本概况

我县有农业人口31.87万人,劳动力16.73万个,耕地总资源58.45万亩,二轮延包时,全县农户共承包土地48.6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XX月12月底,全县登记流转土地面积4180亩,涉及农户1452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如下特点:

(一)流转方式多样化

从全县土地流转情况来看,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流转方式并存。

一是转包(含代耕满一年的),大部分外出务工家庭采取了这种方式。即原承包户将承包地全部或部分转包给转入户,转包条件和利益关系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也不经过发包方,只是一年一定一结算。具体数据暂时无法统计。这种流转期限的不固定性,容易造成转入方的短期行为,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

二是租赁,采取这种流转方式全县共登记1983亩。如李家河乡青龙嘴村、干坝村,高罗乡九间店村、埃山村470户农民将736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楚天林木公司建立贡水白柚基地;晓关乡茶叶加工大户龙维民等人在中村坝村租用土地,建立优质茶叶基地200亩。农户每年可从中获得350-500元/亩的租金收入。采用这种流转方式,让转出方收入比较稳定,但未考虑到价格因素给收益所带来的影响。

三是入股,登记面积1919亩。如李家河乡酉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吸收青龙嘴村100户农户400多亩土地入股,建立蔬菜基地,仅种植大头菜一项,农户每亩可获得800元纯利。这种流转方式,将农民与企业(合作社)联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受益较大,但其收益受企业(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影响较大,农民对此持观望态度。

四是转让,登记面积274亩。如万寨乡移民通过转让从当地农户手中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而拥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当地农户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已经有比较稳定的非农收入,通过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又得到了经济补偿用于扩大二三产业。通过转让,解决部分土地二轮延包后移民搬迁无土地耕种的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总体虽然较小,但蕴育出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些农业规模经营模式:

一是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全县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 54个 ,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49个。如李家河乡二虎寨村精品柑桔白柚专业合作社,流转500多亩土地用于规模经营。

二是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如楚林白柚公司流转土地736亩建立白柚基地,科星有限公司流转270亩发展苗圃基地。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四)低碳经济的国内动向

中国高层领导对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高度重视,XX年,国家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有资料表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启动。如吉林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建议将珠海申请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南省已率先组建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其发展势头很好。目前,一些新闻媒体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频率愈来愈高。

(五)低碳经济的前景分析及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1.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改变这种状况,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2.低碳经济是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提高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有助于转变人民的生活消费观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意义十分深远。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备的绿色产业,在世界未来经济发展中抢占了有利的战略支点。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热点,大量的投资、研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掀开通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

二、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湖北省情来看,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但由于湖北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北改革和发展的定位已十分明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湖北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必须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和率先走出一条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路。

(一)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决定了湖北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共9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产业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56 字

+ 加入清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__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虎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可出栏12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13个,存栏30万只;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出栏370万只。新增网箱养鱼1000个,生产能力吨。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8.5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23.8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

(五)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

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1.65亿美元;引进一批中国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面积达15万亩。清流中国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22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引进中国台湾良种29个,引进中国台湾技术18项,推广面积3.5万亩。

二、存在问题

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7家,占百分之12.6;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

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人才缺乏,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市地处山区,条件差、待遇低,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目前,农村大多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偏少,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造成了产前不能及时准确提供市场信息,产中不能及时有效技术指导,产后不能及时做好市场对接,这也不同程度挫伤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特色产业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各级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乡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金融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体,农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发挥我市地域和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我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运作,打好海西、老区、苏区牌,争取中央、省上对农业特色产业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农村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活发展特色农业动力,做大做强做优我市农业特色产业。

(二)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纳入培育扶持范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规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特色农业的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乡村,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信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互助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紧密结合、专业合作组织与市场开发拓展的紧密结合,完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政府要逐步构建完善市农科所、农作物选育创新平台、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清流花卉良种培植繁育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和创新平台,尽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要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度加工,大力扶持现有果蔬、畜禽产品和林产品及生物医药等重点加工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对明溪南山、沙县柱源等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资金投入和农业“五新”推广力度,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成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四)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切实抓好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综合服务站建设。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在建及新建大型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在财政补贴、税收、用地、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大对农业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突出明台合作,实现明台特色农业优势互补

要以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为平台,突出林业成果转化、生物农业产业对接和生态旅游观光等,加快实施林产品加工等六个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林业对台合作示范区和全国林业改革示范区。以清流中国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为契机,不断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全面提升明台农业合作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五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构建明台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和鼓励两岸农业企业、农业学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加、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278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下面是关于2019年乡镇工业企业调研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9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 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 “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调研

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全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现将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划汇报如下:

一、 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以全民健身月、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开展了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等五大人群体育活动,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置了完备的国民体质测试仪器,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学校体育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所,其中省级2所,嘉兴市级2所,海宁市级5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目前我市有单项体育协会11个,分别是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棋类协会、桥牌协会、举重健美操协会、射击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木兰拳协会、网球协会、残疾人体协等。协会工作正常、活动经常、管理规范。同时我市还活跃着一支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队伍,我市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各体育项目等级裁判员787名,其中国家级裁判员7名,一级裁判员56名。单项体育协会举办 “篮协杯”、“乒协杯”、“足协杯”、“棋童杯” 竞赛已形成制度。

近年来我市每年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2次,省和嘉兴市体育竞赛活动都在5次以上,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20次以上,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40%以上,市直机关、规划建设、国税等系统先后举办了行业系统运动会,郭店等镇举办了农民运动会,2004年举办了海宁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工作始终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的业训工作方针,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形成了以市少体校为重点,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全面落实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省、市训练布局运动员人数为275名,现在训运动员人数为350人左右,开设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皮划艇、赛艇6个重点训练项目,乒乓球、篮球、足球、棋类4个社会布点训练项目,现有专职教练员10人,其中高级教练2人,一级教练6人,二级教练2人,兼职教练20余人。2004年市少体校开展了省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并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近两年我市为省体工大队、省运动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8名,嘉兴市少体校13名。2004年我市运动员赵莹莹、吴逸婧、陈超、张斯洛等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全国金牌12枚,银牌4枚,铜牌4枚;浙江省金牌42枚,银牌53枚,铜牌39枚,嘉兴市金牌94枚。去年赵莹莹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南京站比赛中,以4、40米的成绩获撑杆跳高第一名,破亚洲青年纪录,达奥运会A标,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三)体育设施

近年来我市以体育中心、全民健身苑(点)、室外篮球场、室内体育活动室等为重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注重加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体育中心体育馆工程,体育馆已竣工投入使用,异地新建了市少体校举重训练房、学生公寓;实施全民健身苑(点)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苑点93个,其中健身苑14个,健身点79个,镇、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了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我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571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9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281个,体育场地面积为462758平方米,人均0.72平方米(截止2003年底)。2004年新建健身苑7个,健身点41个,篮球场44个,健身房8个,乒乓室93个,台球室8个均向社会开放。

二、存在不足方面:

1、体育组织网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海宁市体育总会尚未建立,必须落实编制,配备人员、经费,以加强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各镇、街道应建立文化体育站或体育指导站,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体育事业经费。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看,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省、嘉兴市的人均数,我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人均0.057平方米,上级体育部门要求达到人均1.2平方米差距甚远,市属公共体育设施少且陈旧,71%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率低,社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市属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市少体校的体育训练条件。

3、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市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市少体校省、海宁市批准布点项目人数为275人,现业余训练项目布点人数到位,但业余训练经费到位率为73%,随着国家、省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体育强县、体育强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都急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予以扶持。

4、全民体育意识淡薄,全民健身意识不强,全民健身覆盖面还不够广,全民健身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即:少年儿童、老年人参与活动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参与活动少;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体育工作还有有待于突破。

三、下一步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完善体育训练体制,强化体育训练和管理措施,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镇、村为重点,城市体育以街道、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身标准》施行面达到100%,达标率9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每千人1名,体育协会达到15个以上,有50%的镇跨入浙江省体育强镇镇行列,有5至10个社区跨入浙江省体育先进社区行列,有1至2个社区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市成为浙江省体育强市。“十一五”期间举办好海宁市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

2、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竞技体育以输送人才、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以市少体校为主体,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体育训练格局,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训练,使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达到省布局人数要求,在训人数保持在400人左右,田径、举重、游泳、射击等重点项目要继续保持嘉兴市的领先地位,在浙江省占有一席之地,力争在嘉兴市第六届运动会和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继续开展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力争达到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标准。

3、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健身、体育消费、体育竞赛和符合我市中等城市发展要求为目标。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和乡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建好体育场、射击馆、游泳馆;进一步完善市少体校训练基础设施,全面改造现水月亭路老体育场,切实改善训练条件,以达到国家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求;加强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重点在街道(社区)、镇(村)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和设施。到2010年力争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三)对策和措施

1、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积极倡导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网络,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营造一个政府管理体育、社会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2、积极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按照亲民、便民、利民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的原则,深入实施我市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好海宁市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掀起阶段性全民健身热潮。以镇、社区、学校为重点,努力构建涵盖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等内容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体育协会等群团组织优势,组织实施好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工作,以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先进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促进群众活动的广泛开展,以此带动各项体育工作制度的落实,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扩大体育人口。

3、加强体教结合,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要以2008我国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加大体教结合力度,拓宽训练渠道,继续完善以市少体校为主体,训练项目定点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巩固原有优势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注重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强化训练和管理措施,积极向国家、省、市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2006、2010年省、市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以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改善市少体校训练条件,加强少体校的全面建设,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申报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奠定基础。

4、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

全面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实事的大事来抓,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坚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原则,积极拓宽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和办法。市属公共体育设施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载体,提高设施利用率,探索新建体育场馆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加强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站等基层组织,注重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等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夯实群众体育工作基础,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swx9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5106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趋于多样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

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XX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XX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独立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

突出招商引资,火眼遴选优势工业项目。继续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重点,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导,着力引进资源节约、生产环保、高税收、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新格局。

(二)坚持环境友好,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

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产城共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

学习借鉴苏州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建议规划、国土、工信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应尽快启动新城区产城一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工业项目与园区外工业项目的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产城共荣。

(四)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内外共同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着力规划产业功能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企业用地政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应结合现有工业园的发展政策,鼓励符合园区外落户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联合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除企业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实施退耕,维持现有土地使用总量。在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区内外同时积聚发展。

三是创新工业发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融资难题。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又要对内保商留资,保住本地传统产业。在主导产业方面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引进,引进能延伸现有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项目。

四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要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应,对重点企业兼并收购破产、停产、困难企业,在产权变更、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地产品,鼓励企业配套发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华泰商品砼可以与境内砂石企业合作,铝业可以与乐星红旗合作。兼并合作对于涵养地方税收有很大的示范。经信部门要及时发布项目引进建设信息,推动更多项目配套发展。

(五)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并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代办审批,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对企业家及高管人才建档入库,定期开展对话交流,让他们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二)

一、工业企业现状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

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XX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政府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主权,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

4、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

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XX年,市政府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中央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政府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政府要尽快修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融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