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遇乐优秀教案(合集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7792

范文

1000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44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中国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

(3)合作探究:

A、“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B、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C、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D、这首诗如果去掉第四节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教师总结该诗的构思特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诗歌的绘画美 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v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是 实现了的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诗歌的建筑美 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v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

诗歌的音乐美 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v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五、拓展阅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2.比较阅读。

中国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中国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Weather》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个单元,最后两个单元是提高部分,可以有选择性地教学。其余各个单元均是新授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会僧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3855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背景:

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就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而现实生活中,包括学生群体中都存在不讲诚信的现象。有鉴于此,希望通过这堂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诚信含义的基础上,真正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崇尚诚信,远离不诚信的行为,争做诚实守信的新一代。

二、班会目标:

1、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崇尚“诚信”,远离虚伪、欺诈,把“诚信”作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3、通过社会上有关“不诚信”现象,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为构建“讲诚信、守信用”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三、班会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准备“诚信”趣味问答试题。

四、班会形式:

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竞赛等形式。

五、班会过程:

第一部分:感知诚信

1、导语(ppt出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已成历史必然,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又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没有诚信,信息化无从谈起。什么是诚信?

2、讨论:什么是诚信?

明确:诚-------忠诚老实、实事求是

信-------言而有信、信守承诺

3、指出:诚信适用于一切领域

曾任美国波士顿市市长的哈特先生说,五十年来,他看到百分之九十的成功生意人都是正直和诚实的人,那些不诚实的生意_多数都会破产。

他在一次演讲中还说:“诚信是一条自然法则,违背诚信的人是会得到报应的。诚信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适用于一切领域。”

4、出示主题:诚信在你我身边

第二部分:体验诚信

1、ppt出示三则材料

①哈佛大学的校训

②观看视频“一诺千金”

③故事:本店没有温州货

想一想:以上三则材料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诚实守信,是一种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交往之道、是社会的通行证。)

2、人无信不立

诚实和守信就好象人字的一撇和一捺,支撑起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准则。

①还记得吗?那些年,那些丑陋!ppt出示几则诚信故事:

古代版的“狼来了”和现代版的“狼来了”-----做人不诚信,害人害己。

留学生的求职遭遇-----做人不诚信,往往会因小失大。

②失去诚信,让人性如此丑陋;拥有诚信,让人性如此美丽!

ppt出示一个美丽的现代寓言:为亡夫还债

陈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人,因诚信而美丽!

ppt出示:人无信不立

在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定能够坚持正义真理!

3、企无信不兴(诚信是经商之魂)

①案例分析。

ppt出示:一架由东京直飞伦敦的波音747客机有353个座位,20名机组人员,飞行一趟需要1000万元成本。然而在一次航班中,该机仅载一名女乘客。为什么这架飞机的主人——英国航空公司会这么不惜血本呢?原来,这架飞机由于技术故障,延迟了20个小时起飞。当时,几乎所有乘客都改变了计划,转乘其它客机,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来。英国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惯例,宁可损失巨额成本费用,为这一名乘客照常飞行。

想一想: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讨论)

②“白云山”诚信创业的故事

③百年老店的不同命运:北京同仁堂与南京冠生圆(ppt出示)

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

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经历了300多年的时代变迁和风风雨雨,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始终不变。这使同仁堂数百年不衰,并获得“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百年老店----南京冠生园事件

冠生园品牌的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先后开设分店。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的前身。93年时,南京冠生园引进台资,成立了南京冠生园有限责任公司。冠生园月饼不但在南京成为月饼品牌中的领头羊,更是走向全国。

20__年中秋节前,百年老字号南京冠生园用上一年的陈陷做月饼,坑害消费者事件被曝光。南京冠生园事件影响了6成多消费者购买月饼的意愿;有14%的消费者表示该年不会买月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马谋超研究员说,这一事件还可能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一夜间冠生园的声誉扫地,不久便_申请破产。

思考:同是百年老店,为什么同仁堂会名扬四海、生意兴隆,而冠生园会声誉扫地、申请破产呢?④中国武林新四大高手:烂皮鞋、毒胶囊、地沟油、三鹿高钙奶,

简称:东鞋、西毒、南地、北钙(ppt出示系列图片)

企业的诚信,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民族兴亡!!!

ppt出示:企,无信而不旺!

4、国无信不兴

①诚信故事1:商鞅立木为信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在变法前,商鞅先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然后在集市上张贴出布告说:谁能把此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10金。由于不知是真是假,没有人来。商鞅又把赏金长到50金。这时候,一名男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遵照承诺,立即当众赏给他50金,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秦国,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相信商鞅的确是个一言九鼎的人。后来,商鞅颁布的变法条例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得以在秦国推广。②诚信故事2:晋文公诚信立国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以“信”立国,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他的治理下,

晋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

有一年,周朝天子周襄王把原伯贯的土地改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预料到原伯贯不会轻易地交出土地,便传令下去,准备三天的粮草,进行强攻。

原伯贯果然不愿意归顺晋国,他欺骗城里的百姓说:“晋国的军队不久前攻占了阳樊,把那里的大人小孩都杀了。现在,阳樊城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国的百姓信以为真,决心死守城池,不让晋军攻进来。

晋文公见原国的百姓不肯归服,便向城里喊话说:“我军只准备了三天的粮草,要是三天攻城不下,我们立即撤兵,决不会伤害百姓!”

晋军攻城两天没有攻下来。第三天晚上,晋国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带来了“原国准备投降了”的消息,说原国的百姓已经知道了原伯贯的话是骗他们的。晋军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劝晋文公,请他再等一等,不要马上撤退。

晋文公则坚持撤退。他说:“我已经说过了,攻城以三天为限。如果三天攻不下,我将信守诺言,立即撤军。你们不要再有别的想法了,就准备明天撤军吧!”

晋军将士对晋文公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个将军又劝晋文公说:“既然原国已经准备投降,我们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这个城池了吗?主公何必多此一举呢?”

晋文公说:“我们决不能只看到一城一池的得失。信用,是治国的法宝,也是安民的法宝。国君讲信用,老百姓才有安全感。这次我们来收复原国,许诺是攻城三天,这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我们多待半天,那也是不守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去维护百姓呢?这样,丢失的反而更多!”

于是,第四天一大早,晋军的将士便打点好行装,悄无声息地向后撤退了一舍(即三十里)。

原国的老百姓发现围城的晋军真的撤走了,一兵一卒都没有留下,无不奔走相告:“晋文公真是讲信用啊!他宁可失去原国,也不愿失去信用,这才是我们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君主啊1

于是,百姓们拥到城楼上,将原国的旗子降下来,然后去追赶晋文公的军队,请他们回来。原伯贯见大势巳去,只得打开城门,作好投降的准备。

原国的百姓们追了三十里,来到了晋军的驻扎地,劝说晋军回去收复原国。这时,原伯贯派人送来的降书也到了。晋文公这才下令军队掉转方向,朝原国进发。晋军进城时,城中的百姓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热烈。

点评:晋文公以“信”立国,把信用当做治国的法宝、安民的法宝,他宁可失去原国,也不愿失去信用,表明他是一位诚信君主。治国凭借信用,可以赢得民心;打仗凭借信用,可以不战而胜。可见信用的威力之大,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有时还是一种武器。

ppt出示:国,无信不兴!!

5、小结:

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就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

第三部分:诚信大行动

1、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坚守诚信?

ppt出示:我们的诚信可以这样建立:(供参考)

1、在校按中学生守则做到每一点.

2、对父母孝顺体贴;

3、对同学互助友爱;

4、对每一个人都礼貌;

5、不轻言承诺,诺则一诺千金;

6、不做损人的事;

7、不轻浮,不开过火玩笑…

8、不与人比吃穿,只比学习进步…

2、记一记:诚信格言(ppt出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_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记住:诚信由你我做起,诚信就在你我身边!

3、做一做:诚信知识趣味问答

结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道诚实守信是人的高尚品性,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社会立足的通行证。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旺;国,无信不兴。“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谨记:诚信由你我做起,诚信就在你我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 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资料:

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资料,明白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我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本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仅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

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教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

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能够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我(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终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终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经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仅有一次,幸福欢乐掌握在你的手里,期望同学们经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67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

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明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4.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教学提示】

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概念的把握。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意象

象征意义

土地

繁衍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教学提示】

象征: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

3.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作者再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的沉重雨滴”等。

【学法指导】

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探究:本诗多次出现助词“的”,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诗歌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为求诗句简练并富有诗意美,在写诗时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词“的”,即便是自由诗创作,“的”字多次出现,也会显得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不仅不避讳这个助词“的”,还巧妙地运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三、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3、 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结合阳光校园发展三年规划目标,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利用好沙盘游戏,做好学生的个体和团体辅导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尝试开展各班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课。

4.做好家长辅导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5.利用隔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体途径。

1.学生板块。

(1)课程设置: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每两周一次),参考课题。

一年级:

①我是小学生——学生角色意识培养。

②集体生活真快乐——学校环境、学校生活的适应。

二年级: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识培养。

②兴趣是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年级:

①与好习惯交朋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②定好学习时间表。

四年级:

①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交往礼仪技巧。

②学会合作。

③学会感恩。

④让自己更快乐——情绪调节。

(2)心理讲座

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与人友好相处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教师板块。

(1)成立心理社团,加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团队建设。

(2)对教师进行情绪与压力团体培训,遵循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原则,情绪团体培训每两周一次,持续五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活动,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3.家长板块。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亲子教育方法;扩大亲子沙盘的体验范围,改变家庭教育与孩子的不良的沟通模式。

(二)心理咨询室工作

1.进一步将咨询室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如室内布置,心理咨询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

2.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下午15:35--17:15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三)建立并整理好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1.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2.收集个案记载和分析。

3.收集学生日记或优秀作品。

(四)利用心语信箱和校园咨询网站做好宣传。

(五)做好教师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红军长征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小学各班组织开展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课上,孩子们通过诗朗诵、讲故事、播放短片、读心愿卡等环节,讲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母亲的辛苦与无私……

有同学说:“妈妈,你在我身边,我就有了依靠,倍感温暖。”“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妈妈的头上添了几个白发,见证了她的儿女的长大。”“在我生病时,妈妈时时照顾我,我忘不了她的爱。”还有同学用诗句或名言表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同学们对母亲的恩情,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他们甚至高歌一曲,演唱《母亲》,深深体会润物细无声的母爱。

通过本次班会不仅号召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对自己的母亲献出了最真挚的祝福,而且弘扬了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从关心和体恤父母开始培养感恩之心,学会关爱他人,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05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 尴尬 虚拟 高扬 低垂 装饰 约定俗成

绱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板书: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板书: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绱鞋底 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课件4】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体会表演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板书:亮相 静止 杂技)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多媒体播放:【课件5】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六、拓展阅读资料

出示:【课件6、7】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板书内容

京剧趣谈

虚拟:马鞭 绱鞋底 举杯饮酒

亮相:静止 杂技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9093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一课时

一、学习《饮酒(其五)》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等。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

3.听音频泛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

(四)解题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难道诗人真的醉了?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

①“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③“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②“采菊”:“采”,是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公园里的花是不可以乱摘的)。 “菊”,让人想起了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③“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着田园美景,生活悠闲自在,而他能够看到身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取决于他的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必跑到幽静的山林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隐居,也能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隐士,所以有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联系实际: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了幸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主旨把握(总结)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让我们在视频朗诵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悠闲自得与淡泊名利,体会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集体朗诵《饮酒》。

二、学习《春望》

(一)关于杜甫和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播放朗读课件,欣赏诗文

(三)学生自由诵读

1.请学生自由的读古诗。

2.检查学生读诗的情况。

(四)解诗意,悟诗境

1.请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朗读说说,诗人通过诗句,想要表达自己怎样一种情感,表现怎样一种情怀呢?

2.学生再次默读古诗,并且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结果来全班汇报交流。

(全诗表达出作者对祖国、亲人深切的爱,是爱国情,思亲情的完美体现。)

4.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诗人的这些情感的。

5.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唯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相机播放视频课件,带领学生和杜甫一同走进被叛军蹂躏的长安城。)

(2)通过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那时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再想想盛唐时期的国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诗人看到了如今的都城,想到了从前的都城,那么诗人此时此刻留下的泪水应该是怎样的泪水呢?

(悲愤的、愤怒的、伤感的、思亲的……)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感受诗人的这份情怀吧!

(5)指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反复诵读!

(6)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7)那么,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亲之情的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为什么在诗人看来,这一封薄薄的家书要比黄金万两还要重要呢?

(相聚的难,家书传递的难,得到亲人平安消息的难,这一切都是连日来的战火造成的。)

(8)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将杜甫对家人的这种思念传递出去好吗?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教师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9)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盼望着和亲人团聚,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请生再次感受杜甫的满腔爱国情怀,教师播放配乐画面,请学生全篇诵读。

(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3.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杜甫却两次落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杜甫,他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句写出了人民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杜甫。——播放有关杜甫生平介绍的课件。

4.这就是爱国诗人杜甫,下面老师再向同学介绍几首杜甫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六)提升对杜甫的了解

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名字一定会随着他的诗句,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放出灿烂的光彩。最后,让我们齐读《春望》,送给杜甫!

三、布置作业

《饮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采菊、篱下、南山山气、日夕、飞鸟——悠然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春望》

首联:写景 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 离愁别恨

颈联:叙事 眷字思亲

尾联:描写 忧国伤时

24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中,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角度)

②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内容)

二、学习《赤壁》

(一)解题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为三国时吴国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战场,俗称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黄州,传说中曾误认为是周瑜大败曹操之处,俗称文赤壁。杜牧这首诗是在黄州写的,时为黄州刺史。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前两句是平静的叙说,语调宜平缓,后两句突发议论,语调应有所提高,但因是假设而得出的结论,不宜读得过于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并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大意:折断的戟埋入沙中但铁却未被锈蚀,我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大乔和小乔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品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十分平实,但想象却十分奇绝。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想象奇在何处?

其一,赤壁之战时周瑜巧借东风取得抗曹胜利,而诗人也巧借“东风”对那段历史加以评述。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这就更能突出东吴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三,诗人不用“国破人亡”之类的词语用结,而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代指相反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由于“二乔”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派政治力量的尊严。东吴一旦灭亡,她们的处境便可想而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足见诗人的别具匠心。(只要能谈出一定的见解即可,如不能认识到上述几方面,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解。)

4.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渔家傲》

(一)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二)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帆 殷勤 嗟 谩

2.读出节奏。

3.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吗?

4.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三)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四)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我们不妨读一读,会唱的哼一哼,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雁门太守行》

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赤壁》

兴感之由(借物)议论感慨(咏叹)借古讽今

《渔家傲》

描写:梦中所见所闻(瑰奇雄伟)抒情:理想和抱负(渴望自由、辛苦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331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小学疫情防控班会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班会,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集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风疹的关键。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料。

活动过程:

目前,正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一、引出本次班会的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如何正确做好个人防护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特别召开主题集会。

二、简要介绍一下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

1.想要科学防护,先记住四大要点:

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多警惕

2.勤洗手,流水洗,肥皂洗我们每天接触各种病原体最多的部位,就是手。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下文七步洗手法即学即用)。以下情况,都建议洗手。

●外出回家

●咳嗽或打喷嚏后

●触摸口、鼻、眼之前

●吃饭前

●做饭时,处理食材之前和之后

●上厕所后

●接触过动物之后

具体的洗手方式方法,如下:

在家用肥皂,出门选酒精

1.我们最推荐的方法: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洗手,每次搓手不少于20秒。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找到清水和肥皂,那么可以使用含有7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2.洗手别图快,至少得七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手部消毒得高标准些,看看医护人员都是怎么洗手的。

3.出门一定戴口罩,全面预防建议少去或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流感症状的患者。如果一定要去,合理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

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小结:

只要同学们注意讲卫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将病毒拒之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服务,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疑问引入

1 .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 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小黑板):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

(二) 引读课文, 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

(1) 弈秋是谁?

(2) 让弈秋干什么?

(3)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 相机板书: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4)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

(5)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

体会文章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教案点评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中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中学,班会,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会目的:

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让学生体会感恩是最幸福的、最甜美的。

二、参会人员:学生、老师、校领导、家长。

三、活动过程:

(背景音乐:《奉献》)

甲: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入大海。

乙:他们是我们今生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甲: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无畏的,真诚的,伟大的,是不追求回报的。

乙:我们该要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人世间最浓的亲情和最深的挂念。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七年三班《心有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你知道什么叫“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吗?

乙:不知道啊,你想说什么呢?

甲:还是让小博士来给大家讲吧

小博士:大家好,下面就由我——小博士来为大家做讲解:

据说“乌鸦反哺”是乌鸦的习性。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们就奔波于田野丛林寻觅害虫和谷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无独有偶,“羊羔跪乳”的习性也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就是这样了。

乙:太感人了。乌鸦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唉,我们又怎么样呢?

甲:是啊,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回报了什么呢?细细想来,时常对着父母大吼大叫的是我,时常把父母累的直不起腰的是我,时常嫌父母唠叨的是我……

乙:我也是啊,我们都得深刻的反省自己,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我们回报了父母什么?

小博士:不好意思,补充一下,“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也就是古训所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甲:没错,接受了恩惠我们就应该懂得回报,让我们学会感恩。

请听朗诵《话感恩》

甲: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在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乙: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能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甲:让我门用一份真挚的语言来感恩父母的爱。

请听配乐朗诵《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

乙:感恩父母,是他们让你体验生命,是他们使你不断长大,感恩父母是他们让你度过难关

甲:感恩父母,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父母洗一次脚,为他们做一次饭,献给父母一束鲜花,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让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父母幸福安康。

(请同学们给自己的父母献上鲜花)

甲: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有时,母爱是一盏指路灯,引导我们走出迷茫,追随光明……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其实我懂你》

乙: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其实我懂你》

乙: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最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

甲: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乙:我们已经长大,所以我们学会了感恩,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甲:孝敬父母,心有感恩,我们能做的比之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但我们会铭记于心,不辜负你们对我们的期望。大家说说,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生各抒己见)

乙: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和父母倾诉,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的重要时刻,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每人一张信封和一张信纸,想说什么就畅所欲言吧。

甲:父母的爱无声无息的,是无法形容的,只有用心才能体会。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心有感恩,让我们为父母送出最美好的祝福,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祝天下所有人的父母安康幸福。

合:七年三班《孝敬父母,心存感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与汉唐时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广大地区,中国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一)中国台湾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二)西藏

(1)措施: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2)影响: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拓展: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证券病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目标: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 据。

3、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4、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重点:

朗读课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难点: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四、预习提纲:

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由一幅漫画导入(老师先板画,后结合着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中的一位是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们“敬业”与“乐业”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

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试着学着有感情地朗读(诵读)。

(师范读课文后,生自读,然后师指名学生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点拨:教师要做朗读指导。如:语调、语势、语速,语气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①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

(师引导每个学生动起来,去找去圈点勾画,师抽查几名同学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同学独立解决,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③ 请学生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说说这样分的依据?

(生独立思考4分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试着把结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点拨: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二)领悟“敬业与乐业”到主旨

自学指导(二)

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问题如下:

1、 文章开始,作者就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 课文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让一二组的同学带着第一个问题;三四组的同学带着第二个问题,去自由读文,独立思考5分钟后,各组长就本组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四、当堂训练

1、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现象?请把你的感受和观点写一写。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还感知了先哲的思想风采,关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今天让我们再来提炼本文,再学一些知识好吗?

二、学习目标

1、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2、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3、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自学指导(一)

1、 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试找出并积累几条自己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读一读,体会一下。(引导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 同桌合作,边读边找边想:

①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② 课文为了说“敬业与乐业”的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的?你能不能找得到?

(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各组长就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二)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发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点拨: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三)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自学指导(三)

1、 生仔细研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带着一、二、三、三、四个问题,每组完成一题,在完成本组的问题后可继续完成剩下的问题:

问题:①如果有人问你:“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你怎么回答?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③你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⑤不愿做逃得了吗?

⑥“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同学们独立思考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引导学生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当堂训练

如果你的好朋友学习不专心,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你怎样用梁启超文中的观点来劝导朋友?请写下你想说的话。50字左右。

五、小结

通过本文,作者告诫人们: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附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育主题第一课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班会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班会过程:

教师讲话:同学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上学的时间都在五年以上(因为你们是六年级和九年级学生),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看见教室内几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3)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在认真地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弄电子手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当场示范写字,看姿势要点是否掌握。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2)课堂上,老师在提问问题,a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b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3)课堂上,a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b同学边写边玩,用脏乎乎的橡皮擦字,纸面像个大花猫。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情?)

(1)张同学边走路边看书,非常认真;李同学在餐厅边吃饭边看书;王同学在行使的公共汽车上看书;刘同学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孙同学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书;赵同学躺在床上看书;丁同学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2)小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出去玩;小华让哥哥帮他把作业做完;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玲从来都不完成。

4、考试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5、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6、准备一儿歌:(课下读熟、背过,让儿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读书,课外知识更丰富;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恩教师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师,班会,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结合作风年建设,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爱国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活动方式:全体学生参与。

活动过程:

一、全班同学演唱“歌唱祖国”,营造气氛

二、主持人甲:一曲歌唱祖国唱的激动人心,荡气回肠。72年前的十月,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曾彻夜难眠!

主持人乙:72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壮怀激烈。

主持人甲:中华雄鹰在展翅。

主持人乙:中国巨龙在腾飞。

主持人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气风发。

主持人乙: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乐安详。

主持人甲:身为华夏儿女。

主持人乙:同为炎黄子孙。

合: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

今天我们为祝福伟大的祖国聚在了一起,我宣布爱我中华主题班队活动课现在开始。(班长)

1、主持人甲:金秋的风吹来丰收的气息,十月的歌声荡漾在美丽的校园,祖国母亲正在迅速发展

主持人乙:听,这熟悉的歌声,让我们深情地体会到作为新中国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请听歌曲《红旗飘飘》

2、主持人甲:鲜花绚丽多彩;阳光和煦温暖。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忘却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唱响那首首烽火战歌。共同去感受先辈曾经的激情,一起用歌声唱响我们的爱国情!请听诗歌朗诵《祖国,我爱你》。

生1:我爱你叮咚的驼玲,是它让丝绸之路愿远流长

生2:我爱你嫩绿的草芽,是它覆盖了隔壁沙滩的荒凉

生3:我爱你乡间的牧笛,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四方。

生4:我爱你都市的高楼,是它把人民的理想拖向太阳

生1:我爱你长江的碧波,是它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奏。

生2:我爱你黄河的波涛,是他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

生3:我爱你雄伟的长城,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

生4:我爱你巍巍的黄山,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

生1、2:我爱你高原的旷达,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

生3、4:我爱你开放的窗口,是它让文明的花朵争吐芬芳。

生1、2:我爱你改革的浪潮,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脱掉

生3、4:我爱你智慧的头脑,是它领回了四大发明的金奖。

生1:我爱你勤劳的双手;

生2:是它为现代化的祖国打扮梳妆。

生3:我爱你五色的风帆;

生4:是它让世纪之船鸣笛远航!

3、主持人甲:共和国的昨天,有辉煌的历史:共和国的今天,生机勃勃;繁荣富强的明天,则要靠我们去创造。明天,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是祖国的栋梁。那我们应该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学生小组内发言,讨论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选出优秀稿准备班上发言)

4、主持人乙:现在让我们来倾听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

小组优秀稿者发言如何爱国

(四个方面:1.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力2.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历史3.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爱校园爱周围的每一个人4.爱祖国爱他的方方面面,秀丽山河,诗词歌赋)

第四个同学展示出岳飞的《满江红》

5、集体朗诵岳飞的《满江红》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请我班班主任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首诗

5、班长提出爱我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

同学们爱我中华要从每个人做起,从今天做起,让我们在这份:爱我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上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班主任做总结发言结束班会

今天班会开得有声有色。看到这只祖国大地的雄鸡,你想大声地说句什么?(我爱你,祖国!)

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对祖国的爱。

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无论到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祖国美好的明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2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育背景

1、理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正确人生观,在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时应懂得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实践背景:

当代中学生热情有朝气,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他们必将发展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角和生力军。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得过且过;第二,虽有目标,但认识高度不够,不能够将目标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不知从何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规划,第三,部分同学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其他作为社会人的品质和能力目标欠缺。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班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应该懂得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并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付诸实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从学业上,更要从做人准则方面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二、班会目标

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高中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本次班会通过与不同领域工作的家长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现状,认识到应从高中生活开始规划,逐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感激父母的辛勤工作和为我们生活付出的种.种辛苦,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希望通过班会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作为业务基础,还需要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前期准备

1、教师准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请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特点,专业要求,发展前景,选取有代表性的职业作为班会素材,旨在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大学专业和职业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方向的指引。

2、学生准备:

了解家长代表的职业特点,设计采访问题。

全体同学在成长手册上初步书写自己的理想大学。

四、班会过程

导入,介绍来宾和家长代表,邀请家长代表上台进行访谈。

(一)环节一、感受家长们的价值观

家长进行自我介绍,开始访谈。设计问题如下:

1、田跃峰叔叔

(1)您学习编程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爱好?

(2)您学习编程学了多久?

(3)如果我们同学想学习编程,您推荐哪些课程和专业?

(4)我们所了解的现代化国防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区别,要求军人不单单要吃苦耐劳,还要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您认为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军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2、谷东英阿姨

(1)我们概念中的会计貌似只要计算能力强就好,是这样的吗?

(2)您是如何在尽纳税义务和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两者中权衡的?

(3)您在银行工作,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困难,您又是怎样解决的呢,请举个例子。

3、陈瑞亭阿姨

(1)MOOC是什么?

(2)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是两个区别很大的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转行,两种职业领域跨度很大,您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3)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克服困难的好方法。

(4)您有什么经验能传授给想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吗?

4、黄彦芳阿姨

(1)您所在的学院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2)在制作教学评价指导体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3)您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当上院长,走上领导岗位的?

(播放其他家长的职业及相关能力和品质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访谈,帮助学生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作为业务基础,还需要有正直宽容的人生态度,有公平自律的做人准则,有团队精神,懂得与人合作,有创造力,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是实现自我人生规划的良好保障。

(二)环节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反思与交流。学生在卡片上就以下三个问题写下自己的感想:1、我的目标和方向;2、我在高中阶段需要培养的品质与能力;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随机选代表进行现场交流。

向家长代表献花。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应从高中生活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三)环节三、总结提升面对面

总结:

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助力梦想,成就青春”,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四位家长现场和我们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也感谢通过视频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的8位场外的家长。我们的班会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希望能够更多的和同学们分享人生的经验,启发同学们的思考,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助推力。

但是,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取决于内因。

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

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有一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名言“活着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目标就像灯塔,即使遭遇暴风骤雨,有了灯塔的指引,航船也不会迷失。

第二,要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不畏挫折的坚持与执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散发青春活力的高中生活。懂得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新的起点扬帆启航,为自己的梦想、家庭和学校的梦想、伟大的中国梦全力拼搏!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从平时的学生生活中付诸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自我评价

本次班会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凝听,积极思考,从只对学习的思考到对人生的思考,从对自己学习要有要求到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要有要求,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的班会的最初目标。

六、后续教育计划

1、孩子回家后和父母聊聊父母的工作,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

2、把所填写的卡片做到班级板报中,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目标。

3、开展“请进来”的活动,邀请一部分家长详谈自己的成长。

4、开展“走出去的”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各行各业。

5、开设主题班会畅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通读——知文意

1.出示几幅斗牛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数”的读音和意思。

齐读第一句,注意读准三个多音字。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曝”的读音和意思。

5.齐读课文。

6.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要求: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预设:共同探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和“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两句的意思。

7.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趣读——入情境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自由读课文,要求: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

2.指名说描写杜处士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是怎样对待《斗牛图》的。指导读出“尤所爱”的感觉。

3.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想象他可能什么时候带着?

尝试表演读出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

师范读,生齐读。

4.指名说描写牧童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的表现。

5.指导读好牧童说的话。

6.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神态和动作。先自由练讲,再指名尝试。

7.师生配合读。

8.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9.同样是笑,牧童是“拊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关注文章内容。

预设2:关注人物身份。

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朗读与教师范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的朗读停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语感。】

三、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讲故事要求:

(1)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

(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先自己练讲,再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

(3)如果你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3.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齐读后试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 )当问( )。

4.小结并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四、课后拓展

转换角色,分别以牧童、杜处士和苏轼的口吻说说“我”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曝 笑

杜处 《牛》 牧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