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态决定一切ppt课件【20篇】

浏览

6680

范文

100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结合阳光校园发展三年规划目标,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利用好沙盘游戏,做好学生的个体和团体辅导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尝试开展各班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课。

4.做好家长辅导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5.利用隔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体途径。

1.学生板块。

(1)课程设置: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每两周一次),参考课题。

一年级:

①我是小学生——学生角色意识培养。

②集体生活真快乐——学校环境、学校生活的适应。

二年级: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识培养。

②兴趣是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年级:

①与好习惯交朋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②定好学习时间表。

四年级:

①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交往礼仪技巧。

②学会合作。

③学会感恩。

④让自己更快乐——情绪调节。

(2)心理讲座

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与人友好相处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教师板块。

(1)成立心理社团,加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团队建设。

(2)对教师进行情绪与压力团体培训,遵循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原则,情绪团体培训每两周一次,持续五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活动,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3.家长板块。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亲子教育方法;扩大亲子沙盘的体验范围,改变家庭教育与孩子的不良的沟通模式。

(二)心理咨询室工作

1.进一步将咨询室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如室内布置,心理咨询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

2.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下午15:35--17:15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三)建立并整理好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1.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2.收集个案记载和分析。

3.收集学生日记或优秀作品。

(四)利用心语信箱和校园咨询网站做好宣传。

(五)做好教师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My home》教案精品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和词组: music class , P.E. class , English class ,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

2、能认读句型:What time is it ?并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 It’s time for … 3、能够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本课时的主要单词和词组: music class, P.E. class, English class, breakfast, lunch, dinner。

教学难点 :1、What time is it ?并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It’s time for … 2、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过程

1、热身

(1)播放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

(2)开火车”说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边拍手边说1—20的数字,然后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数字。

(3)教师播放第一单元Story time 的录音 教师在听录音之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 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 .教师又问:Why? 学生答:He is hungry .教师再问: Why is he hungry? 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答出:It’s time for lunch.

(4)猜谜语 “有圆也有方,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通过猜谜语游戏,引入本课课题表、时间。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请你说一说。课件出示。

2、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教学时间的表达法“What time is it?”

A、教师出示教具钟表(课前准备)。 T: what’s this? Ss: Clock. T: Yes, It’s a clock. T: What time is it? 教师再将钟拨到七点,It’s seven o’clock再强调seven o’clock.

B、教师领读o’clock, What time is it? It’s…

C、教师拨动教具钟的时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T:What time is it? Ss:It’s five o’clock. T: What time is it? Ss: It’s three forty.

D、教师请一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拨动时针,边拨边问: What time is it?其他同学回答。

(2)教学Let’s learn

A、 教师将时针拨到7点,后出示课件图片。 T:What time is it? S: It’s seven o’clock. T: Yes,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教授“breakfast”。

C、教师将时针拨到12点。 T:What time it? S: It’s 12o’clock. T: Are you hungry? S: Yes. T: I’m hungry, too. It’s time for lunch. D、教师出示卡片“lunch”。

E、用同样的方法教授“dinner”, It’s time for…

F、游戏Hide and seek

教师拿出breakfast, lunch, dinner三张单词卡,叫一个同学上台从中抽取一张单词卡并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然后叫教师让这个同学转身。教师把这张卡片藏在某个同学的桌兜里,然后请这位同学找出这张卡片。在这期间所有同学读这张单词卡上的单词,当这位同学离这张卡片近了同学们的声音就提高,当他离单词卡远了同学们的声音就变小。

(3)图片教学Lets learn

A、教师出示课件图片。

T:Now, what time is it? S: It’s 8 o’clock. T: What is he doing? Ss: 上英语课。 T: Yeah! He is having English class.

B、教学English class.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授P.E. class, music class。

C、写单词:让学生在自己的单词本上规范的书写breakfast, lunch, dinner…六个单词。

3、课堂练习

(1)猜一猜

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位同学背向大家,另一位同学从六张单词卡中抽一张展示给大家看。前面一位同学猜这张单词卡上的单词是什么,猜对同学们说:Yes,并鼓掌。猜错同学们说:No,那位同学再猜直到猜对为止。

(2)传盒子游戏

教师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方上写有不同时间和活动的小纸条。学生10人左右围成一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快速传递盒子,音乐停止,其他学生问:What time is it? 拿着盒子的学生从盒子里取出一张纸条,根据纸上的文字进行回答: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3)列课程表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列出一天的课程。每组找出一个发言人,运用句型:It’s …, It’s time for…汇报讨论结果。

(4)Lets do。

(5 )Lets talk。

(6)Read and write。

4、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了解阿城,积累与本课有关的语言。

2.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

3.把握小说的主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阿城,原名钟阿城,当代著名作家。高中一年级逢“文~”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他的处女作《棋王》引起广泛关注,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其代表作有树王》、《孩子王》等。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今天我们学习《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1,2,……)段内的层次,标出主要人物,并简要批注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用[ ]标出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盘桓:①徘徊;逗留。②周旋;交往。③玩弄;逗弄。④盘旋;曲折回绕。⑤广大貌。⑥引申为傲慢自大貌。⑦徘徊,滞留。⑧游乐。⑨犹疑不决的样子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探视:查看;窥视。俯身:指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扭绞:指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顷刻:片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寻思:琢磨,心里琢磨。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二、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㈠理清全文思路,并作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思路:

(1)距离怒江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紧。最后抵达江边人牛都被吓得屏气腿颤。

(2)我们发现自己处在垂悬的江边壁顶上,深远、喧腾的怒江让我们心颤不已。

(3)领队稳坐在沉静的马上沉着带领慌神的驼队向峡上绳索进发。

(4)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极其利索地溜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一年级班会方案实用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班会,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5节,了解树叶枯落,侯鸟南飞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想象力。

3、学习按问题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初步学会按课文中的句式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把句子说完整,知道课文共有几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准备:

《落叶》投影、树叶剪贴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口头说词(开双轨双车)

2、说“藏”的笔顺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秋天的落叶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2、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补充完整

三、齐读第一段

启发语:秋风起,开气凉,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多么美呀!大家齐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秋天树叶的美丽(生齐读)

四、新授

1、整体感知2——5自然段

(1)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学习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

(2)请四位同学分段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树叶落下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3)指名回答板书:

地上甲虫

沟中蚂蚁

河里小鱼

院子里燕子

2、细学课文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树叶落呀落,落到了地上(从落叶图上扯下一片树叶贴到板书上)被甲虫看见,甲虫是怎样做的呢?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写甲虫动作的词语

③生回答,出示甲虫图贴到落叶里边,并让学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说话:小甲虫躲在落叶里会怎么想,怎么说?(板书:屋子)

⑤朗读指导

(2)自学第3、4段

①学法指导

课文第二段我们是怎么学的?(引出学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吗?(四人小组中学习)

②检查自学情况

a、找出描写蚂蚁,小鱼动作的词

b、检查朗读情况

c、补充板书:船、伞

d、小结2——4段

学习了第二至四段,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写树叶落在一个地方,再写小动物看见了怎么做,把落叶当作什么东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动物的特点各异,因此表达小动物的动作和把落叶当作什么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3)学习第5自然段

树叶落呀落,还落到了院子里(贴树叶),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组学习,理解“电报”板书:电报

②电报是谁发来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③(出示装在信封里的电报),老师昨天在操场里捡到一张秋公公发给小燕子的电报,谁愿意上来读读电报上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概括语:(结合板书)在甲虫的眼中,落叶是一位美丽的小房子,在蚂蚁和小鱼里的眼中,落叶又变成,在小燕子看来,落叶还是一张。秋天的树叶是多么可爱呀!你们平是玩过树叶吗?你们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想象说话)

2、作业:《课堂作业》第4、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过程:

一、宣布十分钟队会开始

甲:小朋友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

乙:今天我们十分钟队会的主题是“感恩老师立志成才”

二、说说老师的好

甲:小朋友,我们读过幼儿园,现在又读了一年级,有哪位老师对你好,你能说说吗,她好在哪里?(个别说)

三、听听老师的故事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句话是谁说的吗?

甲:这句话就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说的。

乙: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好老师,他是陶行知爷爷,请张老师来说说陶行知爷爷的故事。

甲:你们从陶行知爷爷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乙: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的天使,

甲: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摇篮。

乙: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全班: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三、唱唱老师的歌

甲:老师,你们是人民的园丁,你们是学生的表率。

乙:你们用汗水,换来了祖国花儿盛开。

甲:你们用的智慧,迎来了一个尊重知识的年代。

乙:没有园丁的浇灌,神州大地哪会有多彩的世界?

甲:没有教师的辛劳,我们怎能够畅游知识的大海?

乙: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光明的未来。

甲:让我们用歌声来送给老师吧,请大家唱《我爱米兰》

四、记记老师的话

甲:教师节要来了,老师也有话想和我们说。

乙:请大家用掌声来欢迎张老师。

师: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歌声,张老师以后要和大家学习生活在一起了,老师请小朋友们要做到看见老师有礼貌,友爱同学互帮助,学习认真勤思考,从小立志做榜样。你们说好不好?

甲: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看见老师有礼貌,友爱同学互帮助,学习认真勤思考,从小立志做榜样。

五、宣布十分钟队会结束

甲:老师们,

乙:同学们

合:今天的十分钟队会“感恩老师立志成才”到此结束!

备注:

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年级的第一次十分钟队会非常有意义,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小朋友们记住了教师节,知道了应该尊敬老师,体谅老师。同时老师借这个机会也向小朋友们提出了新学期他们要努力做到的几个要求,通过激励的方法来促使小朋友们早日走上学习的正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瘴江( )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 总结归纳。

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2.学生谈如何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314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创意

满江红》是一首词。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教学重点

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预习要求?

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5分钟)?

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

(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3. 词是诗的特殊形式,是可以唱的有音乐性的诗。《满江红》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就是词的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又有什么样的格律特点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知识卡片2: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记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发怀抱,佳作颇多。

活动一 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10分钟左右)

1.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为 强

2.再读,词分上下阕,就像我们平常学习文章的段落,读整首词的时候,要注意其间的停顿。词又称长短句,长长短短的句子之间,停顿由长到短,分别是阙、韵、句、读。上下阕之间停顿最长,韵脚其次,“句”在词中是语意完整的停顿,“读”在词中用顿号表示,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读起来,注意停顿。

3. 老师根据自己的语感,试着吟诵一下。(学生听教师吟诵)

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师:谁来大胆试一试,用自己的调,吟起来。(学生们纷纷练习吟诵。)

师:同学们都沉醉在自己的腔调之中了。不用学别人的,就找自己的调。诗词之窍就是我们通过吟诵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

活动二 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15分钟左右)

1.学习诗词,不仅要注意平仄腔调,更要化为形象方能理解,感受到词的风貌,带着感受吟诵,才有味道。读诗词的“第二本”是——“以物象为骨”(出示课件)。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中,感受一番。说说这首词中,哪些诗句让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又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1)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诗在我眼前出现了一座小花园,四周围着低矮的篱笆,篱笆下开满了一朵朵的黄色的小菊花,香气扑鼻,满园芬芳。天朗气清,秋天明净的容颜好像被擦洗过。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就有过这样的风景,秋瑾化用诗句,带给我冲破家庭的牢笼怡然自得的感受。

师:你尝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读出“篱下”这个地点和“黄花”的芬芳。

(2)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中,我看到了月圆之夜,本应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城,作者却寓居客栈,寄人篱下,有一种孤独失落的感受。

师:温暖的家庭和孤独的自己之间距离越大,这种感受就越强烈。接着来。

(3)我还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中看到了作者在广阔的红尘中,不知到何处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潸然泪下。

(4)有种知音难觅的悲伤。“青衫湿”同样化用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红一青,把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读出来,也就读出来红尘空间的广阔与知音的稀少之间的距离。

(5)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位同学看到了秋瑾默默地回想的画面。她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时刻最终破楚的故事,也回想到了自己结婚八年来曾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一方面写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的国之仇,一方面来写自己终将冲破家庭牢笼。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师:这里的“四面”“八年”,一个以方位写情势之紧迫,一个写苦闷时间之长,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师:一幅幅画面中将眼前所见之景与内心所想之情结合在一起。在诗词的朗读之中,体察与触动关于时间、地点、方位、色彩、动作、声音、味道等等词语,往往能带给我们带给我们丰富的内心感受。

活动三 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10分钟左右)?

1.不断推敲、品味诗词,才能理解诗词的精髓。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品味秋瑾在词中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心怀的诗句。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被誉为本词的神来之笔。对仗工整,三字式短句,节奏急速,简洁有力。把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来。读来节奏急促有力。

(2)“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意义不同,表达了秋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身是现实,心是理想,身与心的距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对国家和人民有热情一颗与真诚的心,却不为世俗所了解的距离。

(4)“英雄末路当磨折”,能离家出走,冲破家庭牢笼,对一个女子来说是英雄的壮举。但因不被人理解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今天的行动与未来的不可知之间的距离。

师:距离越大,文字的张力越大,也越能读出秋瑾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精神气概。

2.升华《满江红》

师:诗词上阙写景叙事,下阙议论抒情,请同学们结合词上下阙的内容,恰当使用词中的语句来为这首词加个题目。

《满江红•小住京华》《满江红•苦将侬》《满江红•平生肝胆》《满江红•英雄觅知音》《满江红•何处觅知音》《满江红•英雄抒怀》 《满江红•男儿烈》《满江红•青衫湿》《满江红•观篱下黄花有怀》《满江红•京华思浙有怀》

教师小结:

“英雄肝胆无人识,红尘知音无处觅”,感时伤时的愤慨,报国无路的感叹,上阙女性的柔情和下阙战士的豪情交织在她心灵的深处,和谐地组成了这一曲既深沉忧郁而又豪放跌宕的灵魂的悲歌。让我们用自己的调子唱出《满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学期班会发言主题班会范文

范文类型:演讲稿,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励志演讲开场白

立志成才,我们无所畏惧,向未来的彼岸,奋勇航行。报效祖国,我们无所保留,向成功的巅峰,奋力攀登!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我的志向,也许远大、也许平凡,那么,同学们,属于你的那份志向又能散发出多少光芒去指引你的未来呢?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广安交通肇事不起诉决定书

范文类型:决定,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书

(驳回起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初字第__________号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行政机关名称和所在地址)。

第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

相同。)

原告_______________不服____________________(行政机关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字

第__________号处罚决定(复议决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受理

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简述原告起诉的事由)。

本院认为,......(写明驳回起诉的理由)。依照......(写明引用的法律条款项)

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原告_______________的起诉。

......(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

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审判长 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 _______________

审判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院长)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466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3、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生齐背)这是一首思乡诗。

现代还有一些歌也是表达思念之情,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师播放幻灯片)明确:这是王菲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但愿人长久》,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歌词也与本课的内容有关。(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师生朗读,理清行文思路。

(1)简介作者

师: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明确: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②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④学过他的文章,如《惠崇》、《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2)介绍写作背景:

要求学生齐读词的小序,并阅读注解。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思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板书:思念亲人)。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 .

(3)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语气和语调该如何处理。

(4) 请一同学把这首词读一下,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

(5) 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

明确:

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

(3)学生齐读全文(配以音乐)

2.小组互动,质疑解难,突出重点难点。

师导:

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哪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

三、能力迁移

1、师导: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务。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华,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候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明确:

语段一中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明确:

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华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

明确:

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2、师导:

好,大家都完成的相当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自己创设情境,用上这首词里的词句,其它的当然也可以,要求引用要恰当,符合人物的情感或当时的情境,并准备作简短的交流。

①学生交流

②时间允许的话,提供参考情境:

a:又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没错,特别是对那些海外游子们,能够回来与家人团聚,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或许是一种奢求,也是一种幸福,而每一个中秋节,她都独自一个人过,望着那皎洁的圆月,她脸上总会浮现出几丝伤感,她想家了,想亲人了,想朋友了,她真恨不得立马回去,但她知道,她只有学业有成时,她才有勇气回国,因为她要报效祖国,因此,每年中秋她依然埋头苦恼,但是五年了,她有五年没与亲人见面了,她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情感,对着那轮明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故乡,想爸妈,想朋友,明月啊,请肥我五年来的思念带给我的祖国,带给我的亲人和朋友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她此时此刻的感叹。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发自内心的感慨。我却想把这句话送给去年跟“非典”作斗争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使我为之一振,他们多么高尚啊!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守护神,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祈祷,感谢他们击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与我最好的朋友已分开了三年,然而,今天,我惊奇得收到了他的回信,我欣喜若狂,把它当作世间无价之宝,我小心翼翼地把信打开,然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信里只有王勃的一句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里,凉风徐徐,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熟睡,只有一轮皎洁的月光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哦,十五的月亮快来临,一刹那,一个念头如流星般从我的脑子里闪过,我提起笔,在回信上也写了苏轼的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外仍然万籁寂静……。

d:倚在窗前,望着此时的圆月,皎洁使它在黑色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怎样努力,它也是难以两全的。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都是一首永恒的乐曲,散发着它的独特的魅力。悲,是对心灵的磨练;欢,是在无聊与紧张中得到的慰藉;离,是让我们懂如何去珍惜;合,是让我们感受团聚时的激励动万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虽然说,我们没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与浪漫,但我们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f:我终于尝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滋味。“干脆出去走走吧”我想。“月是故乡明”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月亮就像穿上了一件丝织的衣服。让人看上去朦朦胧胧的,而此时的我却无心欣喜这美景。脑子里时常想起与好友离别的情景。“当我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送你去机场时,而你却回过一个洒脱的微笑说:“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时,好不容易抑制的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下来”。我回过神来,望着那圆月,轻声吟诵起来:“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我还是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对着黑色的天空大喊:“朋--友,我祝你一切都好。”

四、上课小结: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让我们再一次倾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领略关于本课的几幅画面,来结束今天的课吧!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2.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背诵这首词 。

板书设计:

天 上

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

高处不胜寒

人间 人间

郁闷 惆怅 释怀 超脱

赏月----怨月----释怀-----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牧场之国》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075 字

+ 加入清单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时间:20__年11月8日午时班会课.

班会目的:经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班会时间:20__年11月8日午时班会课.

班会目的:

经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一样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所以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教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十分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此刻我也有些紧张,这是十分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景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出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考试

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三、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教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二是什么

⑵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B、学会自我调节。

C、C、考试增加自信心。

四、小结:

教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我必须能行,必须能克服紧张情绪。

五、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教师,并谈谈体会。

六、总结: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忙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经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我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3)全班分两大组辩论:正反方各4名代表进行辩论。正方辩题:“我不比别人矮一截”。反方辩题:“人贵有自知之明”。

(4)辩论赛后,当场宣布优胜者名单(如有条件,可发给学生奖品)。

5、教师总结

这一次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对自我了解得愈全面,愈接近实际,也证明自我愈成熟。同时,自我对自我的一切不仅仅要充分认识,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理解。怀着悦纳自我的心境,把自我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记住卡耐基的这一段话:“发现你自我,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我的方式歌唱,你只能以自我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我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我的音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2738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引导自学(8分钟)

明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自学要求:(大屏幕出示)

(一)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画出生字词语。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二、展示反馈(时间:7分钟)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2.作品:《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3.补充背景介绍:《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课文就是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的。

(二)生字词语

拜谒(yè)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g) 谬(miù)

倾颓(tuí) 窃命(qiè ) 沔水(miǎn)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三)理清情节

1.释题:三顾茅庐

明确: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三顾茅庐指刘备为了兴复汉室,建功立业,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摆脱困境的事。

2.情节

开端(①):刘备力排众议,决定三顾茅庐。

发展(②):刘备第三次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

高潮(③):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谋兴邦定国之策。

结局(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精讲点拨(时间15分钟)

(一)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正面描写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二)张飞、关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二人的反对有什么作用?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明确:张飞的话表现了他直爽、鲁莽、暴躁、不计后果的特点,也写出了对备的忠心。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稳重、顾全大局

明确:二人的反对,反衬出刘备的有远见、有诚意以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侧面描写)

(三)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智大勇。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明确:短短数语,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表现了他超凡脱俗、飘飄然同神仙的非凡气质。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

【明确】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雄才大略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明确:淡泊名利,喜爱躬耕的闲适.

(二)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四)人物小结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容大度、虔心诚意,有远见、有政治抱负。

张飞:性格暴躁、鲁莽。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诸葛亮: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谦虚谨慎,淡泊名利

关心人们疾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合作探究:先指名学生展示,有困惑的地方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师明确或点拨。

作为一篇小说,课文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手法进行描写?

典型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梳理归整(时间2分钟)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五、拓展延伸(时间2分钟)

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学生谈,考虑不到的教师指点

明确:

1.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2.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3.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六、教师小结(时间2分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防火防盗安全主题班会讲话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防火,班会,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我爱进步》。

时而盘旋,时而低掠,时而纹丝不动……它一忽在人眼前画着优美的弧形,它会停在花丛中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每一只蜜蜂都要经过一段辛勤的劳动才能酿造出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是一只懒蜜蜂,在刚上学的时候,我是班上倒数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差,很差,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父母每天总是愁眉苦脸的,尤其是亲戚朋友在一起时总是谈他们的子女多么聪明,而我父母只能默不作声,我知道他们很难受;老师也不断对我鼓励,但一次次的失望。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是关于蜜蜂的故事,看完后恍然大悟——我就是小蜜蜂。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进步!我应该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努力,我要努力去追、去赶,这样才能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于是,我每天都在努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周末我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玩,但是我不能去,因为这样我就又会落下,不能让之前的心血白费、前功尽弃。我一定要付出所有的努力,一定要进步!我在向每一次的考试冲击着,我一定要考得一次比一次好,我要再披上我的战袍去奋斗,我每天都在跟成绩赛跑,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会成功的!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非常枯燥了!”我们都是一只蜜蜂,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成功!回顾你的过去,你会发现,成功是靠自己创造的!如今,经过了我的一次次奋斗,现在我终于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老师、同学都为我的进步而高兴。这是我进步的结果,我一定要保持下去。我爱进步!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服务,全文共 375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想。

教学难点:

对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本课在资料收集方面,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鉴于本课是一篇议论文,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六年级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懂得找出中心论点,并初步能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四、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导入。

二.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角色扮演导入重点。

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太简单不是很好吗?简单明了。那怎么办?

(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

2、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自由读)

A.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用、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板书:引用(名人名言)]

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抽一生学生配乐吟诵。)

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B.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板书:对比]

(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抽一生汇报)

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死)。

(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解释。 (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

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自由汇报)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

(生自由练读此句)

(抽生读句子)你看,这句话中第二个“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么读?(就请你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这句话中第一个“死”前面用的是——(生发现“而”)“而死”,你又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语气吗?(读出了爱与恨,读出了强烈的对比。全场再次鼓掌。)

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C.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台下的老师都知道,可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剪辑了两分钟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想想哪个镜头深深地打动了你?

(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教师穿插解说)

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

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啬的是——话语,最不吝啬的是——力气。(播放一组张思德干活的镜头)他紧紧抱着的这个孩子啊,在战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从此不说一句话,但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呢?(播放孤儿表演节目后兴奋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画面)

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老头儿却把张思德当作了亲儿子,请注意这样的细节——(播放他为老人找老花镜、戴老花镜,老人喜极而泣的镜头)

师: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

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师再指板书:举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

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啊。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

三、学习第三部分

同学们,在议论文中,不仅仅是要学会引用名言,对比和举例子,语言还要非常严谨。文章中那个地方最能体现毛泽东言语的严密性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3.幻灯片出示这几句话: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子之间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连起来的)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4.结合本段的内容,谁能谈一谈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小结:归纳起来,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

四.举一反三,畅写感言

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思德牺牲的电影片段,同时师深情解说)炭窑轰然倒塌,张思德牺牲了。那个爱笑的张思德,那个不说话的张思德,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地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再也来不及脱离险境。(音乐响起)就这样,他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认真读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

(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自由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 张老师最喜欢哪句?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举实例)

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

(学生写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你的收获是什么?

(自由发言)学到了找关键句、关键词;学会了如何把书读薄,还要把书读厚;学到了证明观点的好办法,比如:引用、对比、举例子等等。

如果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都有一点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

五.网络链接,拓展语境

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同学们去网上看看吧。

同学们,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2298 字

+ 加入清单

新组建宿舍,学生们由陌生聚在一起,学会相处是集体生活的关键。班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中大部分初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免有些不适应。为了加强宿舍内部团结,增强集体荣誉感,召开此班会

班会过程:

一、班会程序

1.“我爱我家”吹气球比赛。男女宿舍同时进行:宿舍1VS宿舍2;宿舍3VS宿舍4;宿舍5VS宿舍6;宿舍7VS混合宿舍。

2.宿舍问题讨论。

说明:①每个宿舍派出两人参加。②主持人提出若干宿舍问题,然后提出两个观点选项,参赛者可根据其选择进行走动,并说出选择理由和解决方法。③对方或台下观众可针对发言内容随意发问或反驳。④发言有理或精彩的,其他同学掌声鼓励。最后获得掌声最多的发言者将获“宿舍至宝”称号并获一份特别奖品。

3.班主任总结,班会结束。

二、班会纪实

主持人:在我们进行班会之前呢,咱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我先说一下咱们的游戏规则。游戏以宿舍为单位组成一支球队,要求把球吹过对方场内,除手外,可用身体任何部分触球,吹出界或球掉在本方界内的输;每场三局,每局三分,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男_各赛出冠军宿舍一个。在咱们的球场上,分两个场地,每宿舍各派一人拉线(中间的线),由班主任当裁判。

主持人: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明白。

主持人:好,现在比赛开始。

(过程略)

主持人: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尤其是宿舍3,他们宿舍取得了第一名。我们祝贺他们。

主持人:比赛结束了,可我就在想,如果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宿舍3最后能取得胜利吗?

同学们:不能。

主持人:对,我觉得也不能,而且如果大家不齐心,也许他们在第一场的比赛中,就有可能被淘汰掉了。所以说集体的力量大。

宿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正如一家人一样。但正所谓“相见好,同住难”,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例如争洗澡房啊、别人拿错了自己的东西啊、清洁问题、用词不当引起误会啊、舍员说梦话吵着自己睡觉等等。总之,小问题是很多的,如若处理不当,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或者会造成关系紧张,或者会造成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或因此势不两立,大动干戈,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一个宿舍的人际关系,可以看作是其他人际关系的缩影,现代社会除了讲究IQ外,也讲究EQ,也就是情商,说白一点,就是情绪和人际关系。一个才华横溢但处处讨人厌的人,他会因众叛亲离、孤立无援而最终一事无成。学会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也就学会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下面,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如果我们遇到下列问题时,该如何恰当地解决。

1.A、B同住一室,B经常带一些水果之类的食品回宿舍,A跟其他的舍友经常分而吃之。有一次,B从教室回来,发现自己水果全没了,而自己竟然一个也没吃过,他一声不吭,去洗澡,洗完后,发现自己刚买一个星期的洗衣粉又没了。这时,A从另外的洗澡房出来,并说:“你的洗衣粉太糟糕了,洗得一点也不干净。”B生气了:“‘不问而取,视为贼也。’打了别人还说别人弄断他的棍子,岂有此理!”从此,B没有睬过A。而A和其他舍员就觉得B太小气,斤斤计较没点男子气概。

问:你支持谁?为什么?假如你是舍长,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种僵局?如果你是其中的舍员呢?

2.B来自北方,经常不洗澡,而A很爱干净,觉得既然同在一室,就应该顾及他人感受,搞好个人卫生,因此对B颇有微词。而B则认为这是个人的事,A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侵犯个人隐私权,干涉别人的私生活。”

问:你支持谁?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解决这件事?

3.A是学生会干部,经常要做事而误了宿舍清洁,B颇有微词。B认为:A不把宿舍清洁问题当一回事,才赶不回来清洁的。而A认为自己因为工作才耽误清洁的,并不是故意的,情有可原。

问:你支持谁?为什么?若你是他,你会怎样解决?

4.A非常有生活规律,而且睡眠质量不好。B非常勤奋,每天一大早就去课室,但每一次,他都轻手轻脚的起床,以免吵醒A。A却仍然每次都被吵醒。A认为B不应该为了自己而影响别人休息,影响他人的学习状态。B则认为自己已经尽量少发出声音了,其他人都没意见,就他,要么是太挑剔,要么一定是妒忌自己这么勤奋。

问:你认为A对还是B对?B是否该坚持?

5.A喜欢说人坏话,许多舍员均对此不满,你有何妙方劝他?

6.舍员都在搞大清洁,而A在吃东西,B在洗衣服,大家对此很不满。A的理由是他在吃东西,迟一点也没关系;B则认为,我上次已经搞过一次清洁了,这一次不用搞了,那些搞过再搞的人只不过是热心而已。

问:你同意A和B的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不伤和气的良策?

7.你觉得舍员相处的原则是什么?

8.你心目中的宿舍是怎么样的?你对舍长的要求是什么?

主持人:听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下面请班主任说两句。

班主任:各位同学,以上情景,或许大家曾经听说或经历过,通过讨论,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寻找到一些解决宿舍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真诚与互爱互助,同在屋檐下,亲如一家人,希望大家能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将心比心”,坦诚相待,互相照应。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找到集体生活的真正乐趣,找到令你若干年后仍感动不已的温暖感觉。

关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一节讨论班会的讨论发言是否踊跃热烈,关键是设计的问题是否为他们熟悉的、有争议以及关乎切身利益的。本次活动气氛热烈、台上台下发言踊跃并妙趣横生。通过讨论,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一些错误的言行在集体舆论的监督之下得到了纠正。这节班会引起了学生对宿舍问题的关注。开班会前,学生反映的宿舍关系紧张的问题比较多,班会后很长一段时间,舍长都没有反映这一类情况,宿舍关系日趋融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医生到园。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延伸提示

1、设立小盒子,发现异物及时收捡。

2、手工角放置针、线,及时为孩子钉补纽扣。

3、建议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服装,特别是纽扣是否松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赏读课文,品析人物性格特征。

3、用读课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赏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游子吟》。

师:这首歌唱出了流浪在外的的游子的辛酸,他们是多么渴望家这个港湾的慰藉,多么渴望能够迎来人生的春天!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里就有这样一个在外流浪多年的游子,饱经人生的沧桑,更可怜的是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视他为毒蛇猛兽,躲之惟恐不及,避之惟恐不远,这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作者

莫泊桑: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多媒体出示作者,点生读。)

师:左拉曾这样评价过这位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体会作品的丰富多彩。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小说,一定要读出自己最初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并随手写下自己最初的阅读感受和疑惑。

1、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2、小组合作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四)赏读课文,品析人物

菲利普夫妇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2、通过这些称呼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的?

3、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谈谈你对人物的理解。

例如: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的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析: 通过母亲说话时的动作“吞吞吐吐”和母亲的语言可以看出母亲她不愿相信那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她怕自己的发财梦会破灭。

4、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做到了知人知面又知心,哪位同学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下菲利普夫妇。(点生总结)

师:菲利普夫妇是可怜的,但又是可鄙的,他们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们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已经被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腐蚀了心灵。人性完全扭曲,在他们的心之天平上,金钱要比亲情重要得多。《板书》

若瑟夫

1、你认为若瑟夫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假如你是若瑟夫,当你面对嫌贫爱富、冷酷无情的父母和穷苦落魄、狼狈不堪的叔叔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用读创新,拓展迁移

1、瑟夫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影响呢,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在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的开头和结尾。你认为该不该删掉?(多媒体出示被删去了的开头和结尾)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生畅所欲言)

师:作者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他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也寄寓着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这让我们在看到社会黑暗、感到人际关系冷酷的同时,更看到、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洁白和温暖。

2、本文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人们的人生观。面对金钱,面对亲人的贫穷与富有,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六)课堂总结

师: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在灵魂的深处,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也希望爱心能够永远成为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能够跨越时空,超越金钱,温暖在他人的心间。最后让我们共同深情的呼唤:于勒叔叔,回家吧!(在多媒体播放呼唤亲人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6月9日(星期六)下午2点左右,__市莱城区__中学12名初三学生到莱芜汇河下游游泳,发生意外溺水事件,7名溺水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育局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而这一惨剧的发生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进行防溺水活动的紧迫性。所以我校与年6月14日进行了以“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为主题的全校范围的安全主题活动。现将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精心安排

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上级关于预防小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溺水造成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小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本地过去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精心安排今年预防溺水教育的各项活动,形成工作方案,并传达至各班级和每个学生家长。

二、开展活动,注重实效

从接通知至今,全校上下形成浓烈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各班级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效果显著。各班在统一时间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把防溺水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学生和家长,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制度,常抓不懈

学校认真总结教育活动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把预防溺水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特别要求教师把这项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长鸣警钟,常抓不懈,保持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关爱留守儿童,关心走读学生,关注嬉水学生,杜绝管理盲点,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教育将继续进行。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使安全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使它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从他们的意识中提高防溺水意识,促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恩教师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师,班会,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主题:

“感谢师恩诉说心声”

二、活动背景:

我国第__个教师节即将到来。教师被人们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是是倍受社会尊敬的人员。自1984年起,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位我国的教师节。9月10日恰逢我国第__个教师节。作为国家的有志青年,应该加强尊敬教师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真正体会感悟到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身为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则必须充分了解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品德,努力是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祖国未来的人民教师。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_月__—__日

四、活动地点:

理科楼各办公室

五、活动对象:

信息工程系全体老师

六、资源需要:

1、卡纸或者随意贴若干。

2、向信息系各班同学征集“老师,我想对您说”——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

3、倡议书、通知各打印4份

七、活动内容:

1、9月9日生活部带领学生会成员替老师打扫办公室卫生。

2、9月9日将手机到的各班“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以及贺卡转交到老师的手中,提前送去节日的祝福。

八、负责人:

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学习部

九、主要参与者:

学生会所有成员

十、备注

1、所有经费开支需要有正规发票。

2、所有工作细节由各部门认真负责,不得有误。

3、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努力把此次活动做好。

4、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学会冷静地处理各种火灾紧急情况;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培养队员关心社会的积极性;促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火灾事故的新闻、资料等。

2、组织学生排演节目。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防火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火是人类的朋友,它带给我们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造成灾难,古往今来,多少无情的火灾不胜枚举。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消防安全”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一、老师读有关火灾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读新闻。

2、师: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师小结。

二、欣赏图片“美丽的大自然”。

三、学生学习防火知识。

师:大家听,刚才的事件多么的触目惊心。是的,火,既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但只要我们时常做个有心人,把用火安全记在心间,就能防患于未然,火就不会那么可怕了。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防火呢?(学生讨论)下面我来读一下《小学生消防安全》的部分内容:

1、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等入校。

2、认识安全标志,不到有危险标志的地方玩,如高压电等。

3、不玩火,不在有易燃物的地方放焰火。

4、不破坏消防器材。

5、提醒家人不要乱丢烟头。

6、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8、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9、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

10、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11、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12、使用电热毯的连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使用完毕之后要注意切断电源。

师: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发生火灾时,我们应沉着冷静,采用科学的.自救措施逃生。

1、井然有序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以防吸入烟雾窒息。

2、弄清楼层通道出口,不要盲目乱跑、不要盲目开门。

3、冲出楼房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势跑行。

4、楼梯火小,就冲出去,火大就用绳子、被单等从窗口、凉台上滑下。

5、身上着火,要脱掉衣服,或在地上打滚压灭火

四、知识大比拼

师:比赛为抢答题,全班分为四小队,每小队基本分为100分,以先举手者回答,答对了给该小组加10分,答错了扣10分。

1、生活中会引起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

3、着火后,应向前行进

4、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观察( )

5、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 )

6、公安消防队救火时,我们应该( )

7、楼内失火应( )

8、身上着火怎么办?( )

9、到床底、阁楼找东西时,应用( )照明。

10、学生外出郊游应注意:( )

11、下列物品在家庭中储存时,( )火灾危险性最小。

12、在校园内不准随意焚烧树叶、垃圾。对不对?

五、快板《报警歌谣》

报警早,损失小,“119”电话要记牢。

社会主义制度好,救火分文都不要。

报清门牌和号码,说明火势大和小。

跑到路口等车来,救火时间能提早。

六、班会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次班会,我们学会了许多消防知识。希望每位同学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消防安全,做个大家敬佩的“安全小卫士”。我们更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传给身边每个人,传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让安全记心间,让灾难站一边,让幸福永在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