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学习目标】
1.选择材料一、三、四阅读,计划一日游,画好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材料一、二阅读,通过提取、整合、概括等阅读策略组稿作讲解;
3.联读“和”字解说、《午门廷杖》、《御花园的奇石古树》等相关材料,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故宫文化的浓厚兴趣。
【学习时间】一课时
【课前谈话】
▲故宫视频欣赏5分钟,聊一聊故宫。
学习活动一:了解文体,选择材料,明确任务
1.引: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故宫博物院》,做一次心灵的旅游。(出示故宫景区票)
2.预习时,你发现我们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像这样有文字、多媒体、图片等多渠道信息的文本组合,我们叫它“非连续性文本”。)
3.初读:非连续性文本有这么的内容,到底讲了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一份材料都介绍了故宫的什么内容。
4.学生反馈:
材料一:故宫的建筑特点
材料二:太和殿重修的故事
材料三:故宫浏览注意事项
材料四:故宫全貌平面图
5.(出示课文导语内容)你会怎么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呢?
①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材料一:明确行踪、方位;材料三:明确进出口;材料四:平面图作画)
②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材料一:建筑特点;材料二:历史故事)
学习活动二:计划一日游,画参观路线图
1.选择课文材料一、三、四进行阅读,圈画词语,提取信息,计划故宫一日游,用箭头画在《课堂作业本》上。
2.学生圈划词语,完成《课堂作业本》路线图,交流反馈。
①路线一:时间允许,直线到底,从午门进,神武门出。
②路线二:时间不允许(或对后宫景点不感兴趣),从午门进,游玩三大殿后,折回,从东华门出。
3.观察路线,发现建筑特点:这些景点都排列得非常整理,对称的,都在——中轴线(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的明清皇宫,既是北京的中心,也是天下的中心。——阎崇年《大故宫》)
4.观察名字,引出文化内涵:在这中轴线上,有三个殿命名很像——(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他们都有一个——“和”字。和是什么内涵呢?
①出示字典解释选择(①相安、协调)
②引读:这些“和”,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期待:个人和悦,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平。——阎崇年《大故宫》
5.小结:选择三个材料,通过圈画词语和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策略,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也了解了景点命名也是有其文化内涵的。
学习活动三:选择景点,整合概括,组稿讲解
1.我们继续去看第二个任务。在做这个任务之前,我们要看看课文对哪个景点做了特别详细地介绍?(太和殿)
2.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外观(材料一第5段)
B.内饰(材料一第6段)
C.位置和功用(材料一第7、8段)
D.重建故事(材料二)
3.这么多材料如何来进行导游讲解呢?(出示教师配音范例,发现特点。)
①内容:建筑特点+历史故事
②方法: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内容
4.默读联读材料(①午门廷杖 ②御花园的奇石古树),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组稿介绍。
出示:浏览联读材料《午门廷杖》和《御花园里的奇石古树》,选择(午门、御花园、太和殿)其中一景,通过提取、整合、概括等方法将课文与联读材料圈划成稿,试着讲解。
5.学生自由练习。
6.指名学生讲解,师生互评。(看看谁是“五星级导游”)
★选材得当:建筑特点和故事。
★口齿清楚:通俗易懂口语化。
★表达流畅:表情自然带微笑。
★姿态得体:动作大方不拘谨。
★文明礼貌:开头结尾都问好。
7.课堂小结,推荐阅读
今天,我们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了恰当的材料进行阅读;并且通过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概括内容等方法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故宫导游展。但是,故宫还有许多神秘等待我们去发现,想要了解更多,请登录——故宫博物院(官网、官方公众号)和阅读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所写的《大故宫》。
板书设计:略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戴嵩画牛》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2.导入新课。
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
明确:“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画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有一种说法是,《书戴嵩画牛》原为苏轼所做的一则跋(bá)。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上面的文字。写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书戴嵩画牛”则可理解为写在画家戴嵩的画作《斗牛图》上的一则文字。总之,这篇文章与戴嵩所做的画《斗牛图》有关。
预设:本课的课题要着重讲解,否则很容易读错、理解错。“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
蜀 锦 囊 轴 拊 搐 谬 奴 婢
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ǔ)士 好(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 斗(dòu)牛
3.教师范读全文。
4.师生合作读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课文,我来读课文中的叙述部分,同学们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我们再交换朗读内容。
预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
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
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
预设三:曝书画
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
预设四: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
3.师生互动做小游戏:游戏对答。
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教师说出现代文翻译,由学生说出对应着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准确、回答最多的小组获胜。
示例:(师)拍手大笑。——(生)拊掌大笑。
(师)这是不能更改的。——(生)不可改也。
(师)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生)处士笑而然之。
预设: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既让学生了解了这篇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也再次检查了学生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5.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预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精读课文,领悟主题
1.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
思考问题: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
①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②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预设:
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虽然戴嵩是唐代有名的画家,但不代表他画的画就没有问题。
生2:我的收获是,当我们遇到难题和困惑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该去问有相关知识的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请教有相关特长的人。
生3:我感受到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的,要想画好画,就得仔细观察,要尊重事实。就像我们写作,有时候为了情节的需要会编一些故事,想象是可以的,但有时候写的东西违背了常识就不行了。
生4:我觉得杜处士虚心接受牧童指出的画作中的错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牧童只是个小孩子,但他却不因他说的话而恼怒,而是“笑而然之”,可见他的修养。
3.提出问题,激发质疑精神。
(1)请学生读一读课下注释。
思考: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课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教师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
教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注释,会发现真实情况是,牛在角斗时,尾巴不一定都是夹入两腿之间的。牧童的观察也没有错,只是画家画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间,而无法顾及所有情况。所以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那么是苏轼错了吗?苏轼记载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告诫人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要向亲历者了解情况,要请教有经验的人。毕竟古代信息的传播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斗牛的图片、视频去仔细观察,得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大家只凭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时绝对会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的结论的话,这也是不仔细思考、不细心观察呀!
(3)教师可播放牛相斗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也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1)“我”是杜处士: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
(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
(3)“我”是苏轼:我是苏轼,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篇2: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54人,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特别在阅读习作方面。本学期,针对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质量的备课才能生成高效率的课堂,要树立正确的备课价值观。在备课方面,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2、认真上课。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3、要经常听课、说课。
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机智,以及丰富自己对于新课程、新课改的认识。
4、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
5、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6、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7、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语文素养。
五、优等生的提高、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高于班级平均要求
2、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采取特殊手段,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能够更加精进。
3、优等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课堂中能够帮助学困生,以使大家能够共同进步。
4、努力寻找优等生各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加强训练强度,以求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学困生的优化措施:
1、针对本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形式,请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多说几遍;并在课后对后进生的作业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解答。
3、课堂时间里给予适当的机会,请后进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其他同学要给予鼓励,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场地。
六、教学质量
通过本学年的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力争优秀率达50%以上,及格率达100%。
篇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夯实基础知识,抓实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分阶段、分内容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听记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探索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40分钟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如果能通过“画一画,演一演,赛一赛”的课,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以求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读文自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时而以欣赏、倾听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握好课堂调控,努力克服课堂纪律涣散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抓两头,顾中间”,强化过关。
为了继续巩固语文成绩,本学期仍然在做好优生的培养,提高优秀率和抓好学困生,努力提高合格率的同时兼顾中间生。让优生“吃好、吃饱”,让差生学习有兴趣,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每个单元都进行了考试,抓好各单元的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要求学生逐个过关。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优生为什么经常有玩的时间,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方法的革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老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学习效率将会大面积提高。首先,我要求优生小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队课中介绍给大家,其次,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作业,认真复习,平时要学会思考找规律学习。最后临睡前好好回顾当天所学,到礼拜天再重新温固知识。老师只有经常督促,学生才能坚持,一旦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这将终身受益。
五、多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和运用,只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周看一本书,努力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语,精彩语段,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此外,通过多听新闻,积累广告语,看报刊杂志,向村民学习俚语、俗语,开展百科知识竞赛等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成绩和不足。
在本学期中心校举行的美文诵读活动中严月圆同学取得了第六名;翁启尧和林丹阳同学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但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
篇4: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法提示: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学习准备:
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
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善哉
4.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标注出节奏来。
5.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
6.我来盘点一下:
(1)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
A.。B.看注释。
C.联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2)本课中我认为难写的字是,我是这样记住它的
(3)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A.大声地朗读。
B.先读,读熟后再看课文注释和。
C.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视或。
D.先通过看注释或,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地朗读来进一步
理解。
课中
三、合作探究
1.链接资料,边读边思。
俞伯牙钟子期
衣着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国籍晋国楚国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组合作,细读质疑。
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针对学案中的资料卡片分组进行交流,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资料,展开交流和学习,其中组内1号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3.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1)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用在文中画出来,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长②表示赞叹。
B.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C.朗读汇报,读中体会。(伙伴互读、小组互读、师生互读)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
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潇潇竹叶、潺潺流水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我来创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叶。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也不管他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子期总能知道,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教师引读)
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教师引说)
4.知音相遇,心灵相通。
(1)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身边一定有许多赞美之声。当他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伯牙,写写此时你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播放“知音”音乐)
5.痛失知音,深悟“绝弦”。
(1)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知音。之后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已经去世的消息。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带上你的感受多读几遍!
(2)读到这,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6.链接短歌,升华情感。
(1)伫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满怀悲痛地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老师引读,学生跟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3)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7.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背诵指导: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自由练背。
(3)背诵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2.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
(2)理解句义我能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课后
五、交流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薄弱的学习环节有哪些?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对学习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资料链接
1.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学琴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
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念俞伯牙破
知音
得钟子期绝
篇5: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分析学情,明确目标。
六(6)班有71名学生,男生x人,女生x人。成绩差需要每天关注的学生有:、。纪律差需要及时提醒的学生有:、。本学期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人人成为最佳的我。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形成。
教师要钻研教材,明确每一课的知识点和考点,如:易写错的字、易读错的字;每一课教学都要成为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机会,如: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上下文、、解释重点字、造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课文题目、段意连接法、抓住中心句、抓住过渡句),品词析句感悟能力(从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角度去品重点词析重点句,并通过朗读来感悟;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情;在具体语境中的比较,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接洽上下文来琢磨,学生才干真正懂得作者用词的精确,炼句的精妙;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三、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课文中学习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语言积累背诵,在创设情境学会迁移运用;进入课文情景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小练笔;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进行仿写。
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每天坚持读课外书4000字,并摘抄4个四字词语,一个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这些摘抄教师要定时分类如: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环境衬托等。
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每天写我发现,要求用上至少一个四字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语句通顺即可,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为习作积累素材。
留心身边事勤于练笔。教师要善于发现课上课下的事情,发现习作素材,一周写两篇日记,一篇作文。
写后及时评价多鼓励。无论是读写结合,还是我发现,日记,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价,读优秀学生的作品,差生的作文也要找出闪光点,对优秀的作文要及时整理成册。
四、重视写字教学,端正学习态度。
本学期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是行款整齐,大小匀称,干净整洁。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书写,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榜样。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每一课难写的字、易错的字都要进行指导,一看二写三对照,教师一定要示范书写。
提笔即是练字时。每一次写作业、写导学案、写作文、写笔记都要成为练字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要求。
开展写字比赛和优秀作业评比。每周都要进行,颁发喜报。
五、重视课文朗读,加强美文积累。
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读课文要人人过关。课上结合品词析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每一单元学习完后,开展朗读比赛进行巩固激励。
美文积累本学期每周背一篇宋词、背一个优美段落。早读集体朗读,课前读,回家读,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
六、关爱每一个孩子。
我要关爱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后进生一定要不急不躁,课上多指导,发挥对子、小组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并制定对子提高计划,对帮扶有效果孩子要奖励。课下多帮助,作业要面批。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每天都在进步。
篇6: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
2.通过读议讲练法,结合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会写7个字,扭胯厨套猬畜窜。能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束缚稻鸡伶俐鹁鸪”等词语。
2.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师叙述:鲁迅在1921发表的短篇小说《故乡》里,提到了儿时的一个伙伴,许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对这个小伙伴记忆犹新,他是谁呢?
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提示“闰”的写法。
二、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检测自学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如“畜”“窜”“缚”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祭祀、一望无际、无穷无尽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四、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闰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闰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闰土给我讲许多稀奇的东西我很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部分(17)闰土要回去了,我们都不想分开,后来还彼此寄点东西,最后一直没有来往。
2.文章主要写了闰土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鸟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边拾贝
第四件事:看跳鱼儿
3.教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2)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教师点播:在闰土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海边,穿梭在碧绿的瓜地中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朗读第二句,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指导背诵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猬”、“畜”、“鹁”、“鸪”)
2.熟读课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再熟读文章想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感受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指导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生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
四、探究主题,升华感情
1.学习“看瓜刺猹”
(1)作者跟闰土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闰土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闰土,作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处一幅画,课文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幅画面的内容是闰土给我讲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到了看瓜刺猹的内容?(10-14)
(4)指名读第10-13自然段,讨论: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勇敢)
(5)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
2.学习“雪地捕鸟”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记叙了雪地捕鸟的内容。(6-7)
(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
(3)讨论: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能干、机智)
3.学习“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的段落。
(2)全班交流:从这两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闰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闰土知识丰富)
4.学习相识过程
过渡: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呢?(不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相识过程的段落。(2-4)
(1)齐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说说“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3)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谈谈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什么?(闰土的憨厚、可爱
(4)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
(5)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6)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特点)
(7)课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学习“离别”
过渡:闰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欢他,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的相聚之后就要离别,在离别之际,作者和闰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作者与闰土深厚的友谊和作者对闰土的怀念)
5.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6.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7.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五、教学小结: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故乡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词语。
2.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4.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文中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他们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七、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喜欢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佩服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羡慕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怀念
八、教学小结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
2.通过读议讲练法,结合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会写7个字,扭胯厨套猬畜窜。能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束缚稻鸡伶俐鹁鸪”等词语。
2.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师叙述:鲁迅在1921发表的短篇小说《故乡》里,提到了儿时的一个伙伴,许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对这个小伙伴记忆犹新,他是谁呢?
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提示“闰”的写法。
二、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检测自学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如“畜”“窜”“缚”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祭祀、一望无际、无穷无尽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四、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闰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闰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闰土给我讲许多稀奇的东西我很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部分(17)闰土要回去了,我们都不想分开,后来还彼此寄点东西,最后一直没有来往。
2.文章主要写了闰土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鸟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边拾贝
第四件事:看跳鱼儿
3.教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2)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教师点播:在闰土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海边,穿梭在碧绿的瓜地中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朗读第二句,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指导背诵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猬”、“畜”、“鹁”、“鸪”)
2.熟读课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再熟读文章想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感受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指导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生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
四、探究主题,升华感情
1.学习“看瓜刺猹”
(1)作者跟闰土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闰土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闰土,作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处一幅画,课文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幅画面的内容是闰土给我讲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到了看瓜刺猹的内容?(10-14)
(4)指名读第10-13自然段,讨论: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勇敢)
(5)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
2.学习“雪地捕鸟”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记叙了雪地捕鸟的内容。(6-7)
(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
(3)讨论: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能干、机智)
3.学习“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的段落。
(2)全班交流:从这两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闰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闰土知识丰富)
4.学习相识过程
过渡: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呢?(不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相识过程的段落。(2-4)
(1)齐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说说“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3)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谈谈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什么?(闰土的憨厚、可爱
(4)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
(5)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6)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特点)
(7)课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学习“离别”
过渡:闰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欢他,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的相聚之后就要离别,在离别之际,作者和闰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作者与闰土深厚的友谊和作者对闰土的怀念)
5.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6.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7.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五、教学小结: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故乡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词语。
2.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4.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文中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他们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七、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喜欢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佩服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羡慕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怀念
八、教学小结
篇7: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上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73人,其中女生33人,男生 40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比较平衡,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比较多,但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班级总人数的1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还有十名后进生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4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戴嵩画牛》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
二、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 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 老汉 村民
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板书:人物)
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 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人物形象
1、默读7-23小节,划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等会儿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着重指导以下句子:
预设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生读 并说 (你真会学习)
师点拨:把老汉比作山给你的感觉是——冷静、镇定。不说话就能镇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同学们来评评,是否读出感觉来了。
预设二: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读书要会看标点, 谁能读出3个感叹号。指名多生读(评价:读得有力些、坚定些)
老汉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传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
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句子:
再次朗读,老汉沙哑地喊——
老汉坚定地喊——
(一处神情、一处语言 ,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老汉的形象。小说描写 一定离不开动作的描写。)
预设三:抓住“揪、推”来教学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请看屏幕读读这句话。生读(评价读书,够凶的支书,或不够凶,有点留情面,此时,他一点都没有留情面啊,谁读得更凶。)多生读。
2、师: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
师:这意味着什么?揪出的小伙子可是他——儿子,他犹豫过吗?
揪得那么果断。(突然冲上去)
3、师:此时,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汉?(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4、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一个铁面无私、无私无畏的老汉。女支书先读,(温柔了,再读。或好凶的女支书)(男支书读得要胜过女支书哦,有信心吗?拭目以待)
师:文中与“揪”相反的动作,请同学们找找。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这一推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师: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么感人的场面啊!
3、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推让。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4、同学们来,我们来角色朗读,再次感受一下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女同学读老汉的话,男同学读小伙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作者善于抓住一揪一抓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说结尾的描写别出心裁。
①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看,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局
②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听老师读读。
③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布局与平时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好几个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这叫“独句成段”板书:独句成段
六、总结提升
1.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等)课外同学们去朗读优秀的小小说。
篇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实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指点工作,普遍涉猎各类知识,形成对照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授教化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继续进步,从而继续进步本身的教授教化程度和思想觉悟,一个学期的语文教授教化工作已经停止了,回首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导教授教化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一、讲堂教授教化中,尽力体现教导新理念,进步讲堂教授教化效率
讲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才能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课本,吃透课本,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纳活跃生动的教授教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堂上尽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导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授教化气氛,勉励学生踊跃谈话。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讲堂模式,掘客课本与学生的考试测验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进步学生的才能。此外,注重勉励落后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提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多种道路培养学生各类才能与习惯,匆匆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运用多种道路,培养学生优越的学习习惯。
六年级是学生养成优越习惯的症结地点。针对本班学生特点,我运用阶段性小目标学习法,每星期评选一次学习之星,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匆匆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优越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先生"领读,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又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颠末一段光阴的尽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飞腾,自我组织领导才能都获得了熬炼。
(二)通过多种措施,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册本的优越习惯,进步学生的写作才能。
六年级是学生写作才能进步的紧张阶段。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并且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在双休日里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要念书一个小时,并要写好念书笔记。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当的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症结。平日我要求学生随身携带积累本,见到好词好句时就记录在积累本上。颠末近两个月的考试测验,本班学生的词汇凉垠大增加,写作才能也有了进步。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成长求异思维才能。
在语文教授教化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感情、语言技术的感悟,在很洪水平上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认识才能、理解程度有关。为此,在语文教授教化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思考争辩中,我注意穿针引线,匆匆进学生在激烈的辩说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拓。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依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颁发不合的意见,对有不同的问题进行争辩。对所学知识可以或许触类旁通,这样的课,充分让学生表述本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
三、注重课表里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才能
美国的一位教导家指出:“讲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讲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范畴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讲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授教化的整体效益。”在课程革新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授教化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阅读很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根基。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努力做好本身的教授教化工作,继续严格要求本身,尽力吸取他人的优点,继续更新本身的教授教化理念,并运用到本身的教授教化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优越的教授教化后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进步本身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才能有限,教授教化的经验的不够,本学期在教授教化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生动好动,此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写字习惯对照差,写的字不规范,也不工致,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降服办理等。
2、写作方面程度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对照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对照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程度成长不敷平衡。在往后的教授教化中,应该加以降服。
3、在讲堂中尽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授教化模式还不敷到位。
学生学知意识脆弱,学习态度不严肃,梳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是从内而外的攻坚任务,根本任务。
篇10: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汉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汉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老汉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来习第12课《桥》
2、这是一篇小说,我们读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3、首先,我们来感受这篇小说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板书“环境”)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1、品读描写雨的句子。
师:文章开头就有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这个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师:这个句子用两个字的短句进行排列来突出雨的猛、急。在朗读时,该怎样进行语速,语气的处理。在下面试着读一读。
(2)、生品读、汇报,师评议,引导。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小结:在处理句子的朗读时,我们要根据句子的特点和表达的意思来调整好语速、语气以及轻重音的变化。
2、品读描写洪水的句子
(1)课文里边还有很多环境描写是关于山洪的。请用“——”标出描写山洪的句子,体会体会读法。
(2)学生默读划记,师巡视。
(3)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一个你们组最想朗读的句子,汇报时,先集体读一读,再由一名代表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组汇报,教师评议、引导。
课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描写山洪的句子。
描写山洪的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汇报时,教师指导朗读。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指导语速加快,读出山洪的咄咄逼人)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他跳的是什么舞——死亡之舞。 读出那种死亡逼近的恐怖感。)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注意引导出逼近的语速、语调的处理。在逼近前稍停,逼近延长读,更能读出那种危急、恐怖。)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句子的语速加快突出蹿的速度,“舔着”加重语气,突出水的恐怖)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放慢语速,把“爬”轻声读,突出了对老汉的担忧和关心。)
三、体会人物形象
1、过渡: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呀、水呀、桥呀,是为了什么?(生:这些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出老汉的形象)。
2、课文不仅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形象,还用了什么方法烘托人物的形象?
(通过刻画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突出他的形象)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老汉的形象?(对比,老汉和群众的对比)
(板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 对比)
3、来看看3——10段的描写。课件出示文字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4、在3至10段中画出描写群众和描写老汉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动作、神态的关键词。
(1)生划记。汇报,师点红点蓝相关词语。
(2)师出示关键词
群众 老汉
你拥我挤往南跑 站着
疯了似的折回来 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跌跌撞撞 拥去 不说话
乱哄哄 盯着
停住脚 望着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
(3)师:这就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老汉与群众在洪水来临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
(4)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男生读老汉,女生读群众。再来一次读出老汉与群众的对比。
(5)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些段落。
课件出示: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课件出示字幕: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师:他像什么——生:一座山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6、师引导读
师:此刻,滚滚洪水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一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慌乱的人群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二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灾难突然来临,人民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三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7、通过对老汉在洪魔以及群众惊慌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的描写,我们想到哪些词送给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有威信、果断)(师板书: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8、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而这两处对老汉细致的动作描写,神态、语言描写又体现出老汉什么品质呢?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男女分句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师:这一段主要是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这里边有两个动作撞击着我们的内心。(揪——推)(课件变色)开始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后来又用力把他推上桥。这一揪一推,对待的是同一个人,这,合理不合理?(生回答)
(3)师:是呀,在一揪一推间,在他内心流淌着坚守原则的坚持和浓浓的爱的吼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师板书:(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
师:让我们带着对老汉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9、创设情境练写
想象各种情况
师:一百多号人,一座木桥,情况如此危急,难免不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或许是——生想象回答。(预设:不听指挥的党员闹意见;老弱病残人员摔倒了;他亲人担心他的安慰催他快走······)
想象练笔
师:下面,拿出你的笔,将你想到的内容中老汉会出现的反应进行细腻地描写,突出老汉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一位 他
一个 他
指名汇报,师评议。
四、体会文章的题目
1、师:他看着所有群众都过了桥,可他和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走过木桥,(大屏幕出示字和背景图。)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出示音乐)
2、师:浪头吞没了小伙子也吞没了他。他像一座山,在危难关头,震住了阵脚,指引了方向。而其实,他更像什么?(生——桥)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
师:是呀,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一座永不会垮的桥。
五,体会小说结尾的艺术
1、师:这是短篇小说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2、小说在这个时候才还原这个小伙子的身份,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让人意想不到,内心一揪,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更好地撞击着读者的内心,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
3、这样一种结尾方式,因为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经常用,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一生中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出名的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我们课后可以好好读读。
篇1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九个生字,理解字意,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等词语。
(2)揣摩文中优美语句,体会文中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熟练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感受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及风土人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两个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暑假期间有没有去什么地方旅游呢?(学生答,师生互动)
那有没有哪位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过草原的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你们都去了哪里的草原,都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学生答,师生互动)
看来同学们的草原经历还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再去那片美丽的大草原走一走。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们也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板书:草原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出示作者简介课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课后揭示或作为问题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总结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优美的词语或者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字词学习效果。
采用问答引导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字词大意,教师最后出示课件归纳字词正解。
字:毯、陈、裳、虹、蹄、腐、羞、涩、微。(字形、字音、注意点)
词:明朗: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绿,十分广阔。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奇丽:奇特而美丽。
无限:没有穷尽,没有限量。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话斜阳:在夕阳下告别。
其他优美词语或特别词语可由学生补充,教师帮助解释。(例如:奶豆腐、陈巴尔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师提问:作者文中都写了些什么?
预测:草原的美丽风光、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设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细读课文,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作者是按什么为线索来写作的。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课文内容,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作者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远迎客人、激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隆重场面,最后用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风光美、蒙汉一家亲的场面。
(预设板书:草原美景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别)
四、精读品析,草原美景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美景的,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自主品读,找出优美词句。
3、小组内交流总结,教师按课文顺序适时引导学生回答。
出示优美例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析:一个“可爱”就足以间接表达了作者见到草原时的心情,给人一种身心舒畅愉悦的感觉,“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时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作者感到满心的愉快,以至于想高歌一曲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作者这里由景生情,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时的惊喜和愉悦,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辽阔。这句话形容草原一片碧绿,十分辽阔。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是却并不因为空旷而显得苍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图片课件展示这种渲染效果,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分析:这种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犹如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一样的境界。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让作者感到非常惊叹;而草原的辽阔,小丘额柔美和羊群的点缀犹如一幅中国画令人感到非常舒服。“愿久立四望”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让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赞叹与喜悦。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句式:既。。。又。。。(并列关系)会用该句式造句。
4、教师总结: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于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的惊喜和对草原风光的赞叹之情,字里行间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由衷的赞美。
板书:草原美景 ——风光美
5、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把这一幅如画的美景记到心里吧。
五、深读感悟,人情之美
师:既然来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独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请同学们自读二到五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你的感受。
1、走进草原,热情迎接
出示优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问:“洒脱”是什么意思?(潇洒、自由)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分析:在广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开车,不用顾忌有任何阻碍,而且一路翠色尽收眼底,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都变得宽广和洒脱了,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问:这句话给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热情好客)
你都是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
分析:“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
表现了蒙古人民的迎接远客的急切表现,他们都是盛装打扮,挥动马鞭疾驰的像我们本来,体现了他们对于远客的重视和热情。
该句为比喻句,作者把这种景象比作彩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绚烂,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调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你在朗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试着朗读这句话。
分析: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令人动容,让人感动,读起来也是充满了激动之情。
板书:热情迎接
2、蒙古包外,亲切相见
师:作者一行跟随这骏马一路到达了蒙古包,那么主人与客人们在蒙古包外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朗读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见的激动之情。
(2)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分析:语言不通却并不妨碍大家相见时表达彼此的激动兴奋之情。
师:该段描写了主人和客人们在蒙古包外亲切相见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双方都非常激动的心情。
板书:亲切相见
3、蒙古包内,盛情款待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客人们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里面看看吧。看看主人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说明主人早有准备,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干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为客人唱民歌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重视。而客人们回敬酒,跟着唱歌,这种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宾至如归的场景也正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相亲相爱的深厚情谊。
板书:盛情款待
4、面对离去,依依惜别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最后一段,看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你又是怎样感受到的?
学生朗读,学生小组内总结,分析情感。教师引导总结。
分析:饭后小伙子们和姑娘们纷纷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客人们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体现了蒙汉两族依依不舍的美好情感。
板书:依依惜别
出示例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引导分析:在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热情款待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在这种深情厚谊和欢声笑语中怎么忍心离别呢。面对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阳下两族人民互相诉说着依依惜别之情。
该句问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从主人热情迎客款待到联欢话别处处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两族人民团结友爱难舍难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书:人情美
六、课堂总结,体会情感
师:同学们一起来回味整篇课文,作者都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该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丽风光,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洒脱,后来到蒙古同胞的热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联欢话别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到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各个民族的大团结的美好祝愿。
文中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板书设计:草原美景 ——风光美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别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情感,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2、根据自己去草原的经历,或者从文中所感受到的,写一篇关于草原的小诗或者散文等,来描述下你眼里的草原风光。
3、完成课后习题。
篇1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建议: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3、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明确: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四)背读全诗。
师导: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这首律诗每一联都写什么?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2、交流:
首联写作客原因,颔联写旅途见闻,颈联写到农家作客,尾联写作客的留恋。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
3、根据这种思路,背诵这首诗。
4、学生齐声背读。
(五)说读全诗。
师导:下面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比如:“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1、同学们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2、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教师吟读,学生代表说读。
参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啊,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师总: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七)作业: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篇13: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的课文。本组课文主要是描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丰姿。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投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它在表达上颇有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静谧 亲戚 寒暄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
(二)情感目标
感受草虫村落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三)方法目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进行联想去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教学构思:
经过深入地思考,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草虫的奇妙世界,如果不能先对作者的写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所吸引,能力的迁移是无法提及的。因此,我的目标就简单明了了,前四十分钟仅以感悟文本培养情感为主;通过整合,有详有略、简约教学内容;先扶后放简化教学环节;品读课文、深入探究,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简便教学方法,追求实效。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草虫的村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字词检查。
a.读准字音。幻灯片出示:(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静谧 亲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b.理解词义:
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的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老师相继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知道了在森林边缘的小山丘上,在那细密的草丛中,有一个奇异的草虫的村落,并且还发现了那里是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3分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那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村落里有什么奇特的景色,村民们都在干些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快乐的天地)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谁可以告诉大家你在村落里看见了什么?”
(预设)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游侠,是大侠,像蜘蛛侠、蝙蝠侠那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勇敢。)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它是怎么个勇敢法儿?
“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傲然,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呢?谁来给大家表演表演!
……嗯,我看见你藐视一切的神情。……不错,我感受到了你的坚强不屈。
傲然就是藐视一切而坚强不屈的样子。请大家批注在课文的旁边。
这是一只勇敢坚强的黑甲游侠,虽然迷了路,丝毫不害怕,可是他找到回家的路了吗?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它找到回家的路了吗?(找到了)它云游四方,回到了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这位游侠的呢?
“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他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品读“娇小的”、“意味深长”,让学生体会家人担心、牵挂的感情。(板书亲情)
(小结、过渡: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这是一个充满了亲情的村落,村落里还有其他的景致、其他的感情吗?接下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A 你们读到了哪几种小动物啊?(小圆虫、黑甲虫、蜥蜴)
B 哪种动物是村落里的主人,哪种是客人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哦,从这些句子看出来小圆虫和蜥蜴不是村落里的村民。他们是异类,但是黑甲虫还是与他们友好地交流着。没有任何敌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友好”的?)预设:
“驻足痴望”:多么美丽的小圆虫啊!这是一种欣赏。还有吗?
“好奇的目光”:对,是好奇的目光,没有任何坏意哦。
“攀谈得很投机”:像是好朋友一样。
“背着几个小黑甲虫”:蜥蜴比黑甲虫大好几倍呢,但是黑甲虫并不害怕,还让它背着。他们这么快就混熟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黑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看来,草虫的村落里不但有亲情,还有——友情(友好的感情)。(板书友情)
来,请一位同学带着友好的感情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带着友好的感情来欣赏。有请友好的某某同学!
太美了!请坐!我们仿佛来到了草虫的村落,看到村民们在说笑、在游戏,他们还有音乐会呢!大家发动脑筋,想象一下,甲虫们的音乐会是怎样的呢?某某同学,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想象中的音乐会吗?……嗯,让我们看看作者在草虫的村落所看见音乐会是怎样的,请大家齐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是描写甲虫的音乐会的,读过之后,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预设:A 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你看到了吃的,果实吊在树梢上,阳光把它烘烤得熟透了,像是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砸到正在树下开演唱会的甲虫们。)还有吗?
B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音韵怎么会像灵泉呢?……像泉水一样流出来,叮叮咚咚的,多么动人多么好听啊!)
C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为什么说它们的音乐是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因为啊,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是天然的、自然的。
a) 联系实际,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给大家描述一下。(风、泉水……)
b) 他们都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艺术才华让作者佩服。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读好这句话。读出欣赏、读出赞美!(板书艺术)
小虫们的艺术生活丰富有趣,他们的劳动生活肯定也很有意思。请某某同学来朗读第七自然段。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这一段中有两个问号:“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甲虫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搬回了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你读懂了吗?有一下自己的观点?(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爱的力量)
对,为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家庭的美好,即使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即使是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甲虫们还是勤勉地奔忙着,同时,他们也是快乐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我们的父母,挣钱来不但要养自己,还要养我们,养这个家。因为有爱,对家庭和对生活的爱,所以一直勤劳地工作着、奔忙着)
甲虫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中,勤劳并快乐地劳动着、生活着,这么勤劳的甲虫,值不值得我们尊敬啊。(板书勤劳)
大家请看第八自然段,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他们的村落里有专门的气候工作者、工程师……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村落虽小,却体现出了虫子们的大智慧。(板书智慧)
这虽然是一个草虫的村落,但是却充满了亲情、友情、艺术、勤劳和智慧。
三、总结全文领会升华
同学们,多么可爱的草虫啊!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有高雅的艺术追求。他们不但会生活,还会创造生活。这是作者看到的,品味到的。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想象,游历了这快乐的小天地。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想象,走出课堂,融入自然,放飞心灵吧!下课
板书:
草虫的村落
亲情 友情 艺术 勤劳 智慧
快乐的天地
【教学总结】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草虫的村落》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草虫的村落》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课文,如果老师不想放手,无论你自己准备的多么充分,你也只能陶醉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
课堂上我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汇报小组的学习体会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喜悦。事半功倍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更加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在大家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而我也在“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喜悦中收获着。
篇1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40人,男生19人。语文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秦瑞雪、柯余婷、付莹莹、陈军等,后20%的学生有:蒋玲玉、王杰、袁海敏等。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 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15: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篇16: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课件出示1: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师介绍鲁迅:【课件出示2】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二、 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课件出示3-6:词语图片】祭祀 忙月 秕谷 鹁鸪……
2.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3.划分课文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课件8】“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哪些?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师板书: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看跳鱼儿)
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3) 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
【课件9】雪地上捕鸟 瓜地里刺猹 海滩上拾贝 海边看鱼
(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学习内容)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四、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①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读。
②有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③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闰土。我们也很佩服这位农村少年,他竟然会做那么多事情,有机会看见那么多的事物,让人羡慕。
作业: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2.读课文,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背诵,积累第1自然段。
2.学生争议,教师调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内心的情感。
3.自主迁移,抓住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猹,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第1自然段。(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猹?)
(2)出示有关课文图片的课件,仔细观察,用横线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让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导理解
1.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课件10】“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哪些问题?(他们指谁?“四角天空”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他们”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圈子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广阔生活天地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 热爱自然(板书)
四、分析外貌,了解作用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仔细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紫色、小毡帽、银项圈)用铅笔轻轻画去,(训练学生的听力)对比着读,仔细品味与课文有什么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两相对比,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选择学生写的片段介绍:“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儿精神……”
(6)说说为什么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课,拓展。
7.选做题:
(1)“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
出示:【课件11】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嘴,他就是闰土。
——节选自《故乡》
想一想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课后写一份小结。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 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 )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我认为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课文内容。反思之后,我要再设计,尽量做到脉络更清晰,主题鲜明。
总之,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篇17: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写人记事文章虽说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点写鲜明,把人物形象写具体并不容易。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亲人们的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关爱似乎已成为习以为常的事,但他们却很少细心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关爱他人。在这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2.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一、 图片导入,引出习作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地狱和天堂的长勺子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
师小结: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咱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板书:关爱)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习作要求: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2、学生读一读,想想这次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
生: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要点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是什么?
生:写人与人之间关爱的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
第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写起来才有话可说,也更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第三,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习作
〈一〉选择好事例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大脑中的有关记忆。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内容并交流。
师小结: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最自己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有了题材,怎样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叙述好细节
1、在叙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一些描写方法,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以此来抒发真情实感。
(出示本组课文相关片段)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些片断,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好处?
2、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师:这一片断中对环境一冷一暖的对比,抒发了情感,表达了桑娜的勤劳。
3、课件出示图片及范文
(1)原文阅读
小丽和小欣高高兴兴地走在放学的路上,她们边走边聊天,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十字路口。
她们看见一位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子太多,老奶奶吓得不敢过马路了。小丽和小欣连忙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是不是要过马路呀?” 老奶奶说:“是的,已经等好久了。”“奶奶,别担心,来,我们扶您过马路吧!” 小丽说。接着,她俩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到人行横道线旁,慢慢地向对面走去。
当她们成功地走到马路对面时。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好孩子呀!老奶奶就回家了,她们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2)对比阅读
小丽和小欣高高兴兴地走在放学的路上,她们边走边聊天,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十字路口。
此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有的自行车,摩托车还在七拐八拐地玩起“绝技”,引得汽笛喇叭声此起彼伏。道路更加拥挤了。这时,一位老奶奶站在路边,几次想走过去,但刺耳的喇叭声吓得她又退了回来。小丽拉拉身旁的小欣说:“看,前面的这位老奶奶肯定是想到马路对面去,我们去帮她吧。”小欣立即说好。两人连忙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是不是要过马路呀?” 老奶奶点点头,流露出焦急地神色,叹气说:“是的,我要到对面去买菜。可现在车太多了。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腿脚又不方便,已经等好久了。”“奶奶,别担心,来,我们扶您过马路吧!” 小丽说。
她俩搀着老奶奶,一左一右,慢慢地走到人行横道线旁,说:“老奶奶,这儿是人行横道线,我们从这里走!”说着,她们小心翼翼地扶老人,瞧准这边车道没车过来的空档,紧挨着老人把她搀扶着走到中线上,等对面的车流行驶过去了,又瞧准一个空档,才慢慢地向对面走去。
当她们成功地走到马路对面时。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好孩子呀!今天多亏你们了呀。”她们说:“不用谢,老奶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奶奶说:“再见!”小丽和小欣她们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3)学生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妙处。
〈三〉拟定一个点睛的题目
题目一定要紧扣中心,简洁新颖,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篇18: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本学期我担任六(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一学期来,我努力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且懂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抓好语文的常规教学仍然是最重要的。
一、关注学生,链接情感
1、心理辅导,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教师、家长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存在问题。
2、制定目标,激励不断进步。在复习期间,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在六(3)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两个目标分,一个是最低目标分,一个是最高目标分。实际操作表明,目标分制度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里有了这样两个目标分,就等于是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只要学生平时作业能基本完成,考试时认真答卷,考到最低目标分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至于最高目标分,就需要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测验。而且每个人的目标分都是量身定做的,便于自我比较。3、有的放矢,帮助差生脱困。班级中差生的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老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缩短差生与其他人的差异?我认为首先要把差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思想差。这类差生学习能力并不差,但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差。这样的学生,教师更重要的是解决其思想问题。另一类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弱。这样的差生重在补习,使其逐渐跟上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差生,我认为在补差过程中都要怀着一份爱心,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断反复努力,这期间教师要使用“哄、骗”等各种手段,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学习,再逐步进行常规补习。
二、关注课堂,启迪智慧
1、教材处理,使之适合班级实际。内容含量大,系统性强,教材力图通过这样的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设计,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
3、教学预案,寻找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复习课内容缺乏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我采用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用竞赛、积分换奖品方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作业,提高复习效率
1、课内作业,全面铺开。复习课的当堂作业,尤为重要。每一节课所选的内容,教师都要再三斟酌,我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全部自己做一遍。在课堂中,进入练习环节时,教师应当在教室里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优等生答题时间快,我们要对他适当提高要求,中等生的解答过程我们应该关注一下,他们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中下水平的学生这时候往往最需要老师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在他思考的转折点点拨一句,有可能抵得上一次课外的专门补习,用1-2分钟就可以解决他的疑惑。
2、课外作业,分层练习。复习期间的课外作业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复习过程的继续延续,如果学生能真正独立完成所有课外作业,应该说他的复习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证,老师不必担心这个学生的成绩上不去。
3、平时检测,重在分析。尽管六年级学生面临的是升学,我还是强调淡化考试。平时检测,我公布的都是综合得分,作业分、考试成绩,先按班级整体水平划分优良及等次,再两项等次合并得出一个综合得分,一旦考得不理想,还可以拿手头的红卡给自己加分。这样一来,分数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我更强调的是答卷的认真与书写的规范。我要求学生卷面书写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整齐,还要求学生答卷时统一把答案书写左边对齐。我认为保持卷面的整洁有利于思维的顺畅,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更有利于试卷批改,不至于因为字迹不清而丢失应得的分数。分析试卷原来也可以放手给,用学生来教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联系家长,保证复习质量
其实学生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在教室里苦口婆心的说教,整日的规劝,学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有时候,连我自己也怀疑,我是不是话太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无疑是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找到了另一个保障机制。
篇19: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二、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新学期中,本人将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大成绩。
篇2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有26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尤其是男生需要监督学习。有个别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四、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对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