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65名学生,男生41人,女生24人。通过六年来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平时的作业比较认真。但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深入,发言不够踊跃。每个月推行背诵卡,已有三年多,积累了一万多字的古诗词,由于时间所致,回生现象比较严重。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计划在语文教学方面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每月的背诵积累方面做到时时温故。为了更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让家长配合反馈每月的阅读纪录。提高学生语文的全面素质,争取在毕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同时,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听说训练
一.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
二.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听广播说感想
三.懂得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把自己的作文改具体
四.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听录音,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
六.提高默读的速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对象说几句毕业赠言
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写感谢信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这样几项:一是继续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第11册已安排过两次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一次是理解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一次是怎样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本册安排了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一单元)。二是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练。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第二单元),提高默读的速度(第六单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七单元)。这样安排,显示了对指导读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视。三是有关句子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训练点: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第四单元),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第五单元)。四是为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册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第三单元)。习作训练,本学期安排了2次记事(第一、五单元),3次写人(第二、四、六单元),1次修改作文(第三单元),1次写感谢信(第七单元)。听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教育。
(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3)热爱祖国美丽的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4)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的教育。
(5)关心他人,经受意志品格锻炼的教育。
(6)憎恨剥削制度,憎恨帝国主义侵略的教育。
(7)爱科学,科学启蒙的教育。
(8)继承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教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篇2: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9人,其中男22人,女27人。经过5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一定的认识,集体主义观念在逐步加强。六年级了,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面临升初中的压力,所以班级中涌现了一批积极分子,在行为习惯上都成为同学的好榜样,比如:黄爱虹、李定辉等。另外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学习积极性慢慢提高,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比如:朱君鸿、李开扬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后10%的学生:陈阳卓学习很积极,可是今天会了明天又忘了;还有刘迪、何杞等他们都是求上进的孩子,但是他们成绩不如人意。如何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进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接下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因材施教,尽量从毕业班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和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篇3: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上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73人,其中女生33人,男生 40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比较平衡,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比较多,但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班级总人数的1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还有十名后进生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4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4: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做到了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对此,我将对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在这学期中,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自身行为方面,我做到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一学期下来,我积极参加各种整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方面,培优扶差是这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指导,多给他们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其次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布置作业上,我做到了区别对待:对于学习太差的学生,我会适量的布置他们的课外作业,使他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有时我还抽出一部分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慢慢地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兴趣!对于班上的优生,我则让他们多做练习,多读课外书,不断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对于他们,我还采取激将法和表扬相结合,不断给他们压力和信心,让他们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研究与改革
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读,俗话说“书读百变,其意自现”,这话一点也不假。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不同形式的朗读,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理解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让语文知识与课堂、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相结合。
三 、教学经验
1、教学中注重温故知新。在上新课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2、作业要及时认真地批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改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4、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教学体会
1、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每上一节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好教案
2、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平时既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更要注意知识的运用,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
3、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领悟和运用,有助于改进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五、存在问题
1、对学生的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书写不认真是我班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2、基础知识中如拼音、词语出现的问题较多。
3、习作中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4、由于太过急于求成,有时在课堂上会带一定的情绪,影响了教学。
六、改进措施
1、多总结
对于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我将做到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多学习
我将抓紧点滴的学习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为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3、多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法反思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总之,我在工作中会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工作,踏实做人,争取更好的成绩!
篇5: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两文分别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蟠龙(pán) 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 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北京中心)
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
(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旅游路线图(PPT展示),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况说明结构。(总分总)
3、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
1、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11段,看看这一段介绍的是何处?
(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
(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
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3、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 ,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讲述更有条理,足见作者游览时的从容闲适之态。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举例子、摹状貌。)
4、回到课文,外观内景都讲完了,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3)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5、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6、前朝建筑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大家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PPT图片展示)
(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御花园。打比方。)
7、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
(“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8、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亲临故宫的话,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
三、知识巩固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PPT展示)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四、文本延伸
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拓展训练
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请你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吧!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先总说 后分说
空间顺序 民族自豪感详略得当
篇6: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班的学生,共有42学生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篇7: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
(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
读句子,注意红色画线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讨论词句反复运用的妙处。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复与排比的不同。
数量不一样,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四、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课件。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A.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B.“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C.“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D.满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朗读,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说”。
A句是“赞叹”,B句是“婉言谢绝”,c 句是“话一出口”,D句没有用“说”,只是用“:“引出说的内容。
4.生活中形容”说“的词语比较多,如”窃窃私语“、”谈论“、”争吵“……请选择表示”说“的一个词语写人物的”说“。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以及词语反复的妙处。
2.”说“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达,请写一句人物的说话。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漫画,能从漫画中找出其特点,含义。
2.掌握漫画的特点,能把漫画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漫画的特点,能把漫画的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同步作文
保护环境
我的家乡在运城,美丽的盐湖湖畔。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变得很自私,光想着自己的生活方便,把许多垃圾都倒入了盐湖,把环境破坏了。 有许多人还乱砍树木。甚至有些人还把一些有毒的东西埋到土里,使花草树木无法生长。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多植树造林,减少工厂废气和污水的排放,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我们要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保护盐湖,人人有责,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9: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现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两校合并到一起的时间短,对合过来的18名学生我不了解,学生也不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相互了解,但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审题能力也较差。有的甚至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四年级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今后要加大训练,严格要求。
从我们教师自身来看,教的稍显死板,语文知识涉及面很广,但拓展不够。同时我还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不灵活,没有能应用自如,举一反三。
四、改进措施及具体做法。(磨刀不误砍柴工。)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检查习惯。
新课程首次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目标之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的第一课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系列化内容,这样安排不但说明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学生没有写好字的意识。中高年级老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坚持长抓不懈。有一句古话“字如人面”,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本次测查试卷中的很多题目其实是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方法、习惯,从而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良好习惯的引领下,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朗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阅读短文”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这次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目都很灵活,需要静下心来,读两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题者的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3、诵读古诗文,为人生奠基。
认真读好古诗文读本。1—6年级都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背诵,要让每个学生达到滚雪球式的过关。在学期结束时,对进行口语测试的班级要严格把好古诗关。平时多让学生进行诵读,达到自动化程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灵活运用的练习,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会背,关键在于要会用。
4、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外书籍。“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5、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使知识源于课本而挖掘生活,使教有所用之处,因为教师不是教教材的工具,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延伸去学习. 平时的练习有一定的坡度和量度,注重学生的写。应该教给学生做题方法,让他们学会审题,尤其是作文,必须让学生学会抓住主题,找准切入点,然后下笔。更要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考试,把考试当作展示自己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平台
6、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积极参与到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语文学科成绩的优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语文学科成绩。
篇10: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篇11: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本学期我担任六(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一学期来,我努力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且懂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抓好语文的常规教学仍然是最重要的。
一、关注学生,链接情感
1、心理辅导,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教师、家长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存在问题。
2、制定目标,激励不断进步。在复习期间,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在六(3)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两个目标分,一个是最低目标分,一个是最高目标分。实际操作表明,目标分制度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里有了这样两个目标分,就等于是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只要学生平时作业能基本完成,考试时认真答卷,考到最低目标分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至于最高目标分,就需要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测验。而且每个人的目标分都是量身定做的,便于自我比较。3、有的放矢,帮助差生脱困。班级中差生的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老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缩短差生与其他人的差异?我认为首先要把差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思想差。这类差生学习能力并不差,但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差。这样的学生,教师更重要的是解决其思想问题。另一类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弱。这样的差生重在补习,使其逐渐跟上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差生,我认为在补差过程中都要怀着一份爱心,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断反复努力,这期间教师要使用“哄、骗”等各种手段,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学习,再逐步进行常规补习。
二、关注课堂,启迪智慧
1、教材处理,使之适合班级实际。内容含量大,系统性强,教材力图通过这样的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设计,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
3、教学预案,寻找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复习课内容缺乏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我采用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用竞赛、积分换奖品方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作业,提高复习效率
1、课内作业,全面铺开。复习课的当堂作业,尤为重要。每一节课所选的内容,教师都要再三斟酌,我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全部自己做一遍。在课堂中,进入练习环节时,教师应当在教室里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优等生答题时间快,我们要对他适当提高要求,中等生的解答过程我们应该关注一下,他们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中下水平的学生这时候往往最需要老师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在他思考的转折点点拨一句,有可能抵得上一次课外的专门补习,用1-2分钟就可以解决他的疑惑。
2、课外作业,分层练习。复习期间的课外作业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复习过程的继续延续,如果学生能真正独立完成所有课外作业,应该说他的复习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证,老师不必担心这个学生的成绩上不去。
3、平时检测,重在分析。尽管六年级学生面临的是升学,我还是强调淡化考试。平时检测,我公布的都是综合得分,作业分、考试成绩,先按班级整体水平划分优良及等次,再两项等次合并得出一个综合得分,一旦考得不理想,还可以拿手头的红卡给自己加分。这样一来,分数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我更强调的是答卷的认真与书写的规范。我要求学生卷面书写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整齐,还要求学生答卷时统一把答案书写左边对齐。我认为保持卷面的整洁有利于思维的顺畅,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更有利于试卷批改,不至于因为字迹不清而丢失应得的分数。分析试卷原来也可以放手给,用学生来教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联系家长,保证复习质量
其实学生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在教室里苦口婆心的说教,整日的规劝,学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有时候,连我自己也怀疑,我是不是话太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无疑是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找到了另一个保障机制。
篇12: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重点
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二、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板书:在柏林)【出示课件1:出示课题】
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
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2】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 后备役老兵)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 送妻子进疯人院)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3】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4】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摧残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
1.出示问题:【出示课件5】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2.提问,评点。
3.指导: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板书设计
在柏林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
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
篇1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优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习: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二课时:领悟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一、写作特色领悟
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
你如果是作者,从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想象:作者此时此刻走在归去的山路上,看着这满山的绿树,想起“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你心潮腾涌,你有一种冲动,很想也给这位老人在这青山之际留下像詹天佑一样的铜像。
说起詹天佑,我们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这篇文章如果变换一下写作风格,比如学习《詹天佑》作者的叙述风格,再写为铜像写一篇文章呢? 你还得搜集哪些材料呢?而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头上有吗?你现在手头上只有什么材料?于是你放弃了学习《詹天佑》一课作者叙述风格,改用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附两课对比提纲
詹天佑
概括介绍
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描述 受命于危难之际(造京张铁路的背景)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开线路
铁路提前竣工 詹天佑的塑像
青山不老
绿树浓浓的山林景观
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
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
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
作者的心灵感触
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2、巩固小练笔: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弱的身躯
险恶的大环境 创造绿洲,创造奇迹
艰苦的小环境 另一种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篇14: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默写本诗。
2、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
3、学会与朋友相处。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整体感知
1、“过”,访,探望。“故人”,老朋友。意思是拜访老朋友居住的村庄。
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3、孟浩然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首联写老朋友邀请“我”去做客。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具鸡黍”可谓盛情,又有着田家风味,“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语言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2、颔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为近,“青山”为远,一远一近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心情才能如此畅快。
3、颈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打开窗子,对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喝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表达了关切之意。此联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画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
4、尾联写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了新意,更觉老朋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自然,不事雕琢,平白如话,全是叙事写景,但很有韵味。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生活和平、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过故人庄
具鸡黍、邀——真挚;树合、山斜——清幽;
面场圃、话桑麻——陶醉;
待、还来——情深。
————田园风光、情深意厚。
篇1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有26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尤其是男生需要监督学习。有个别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6、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四、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对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篇16: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
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小结: 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师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语: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介绍倒叙)
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 (灯光)
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
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
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
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这电灯、这火柴光、燃烧书本的光,组成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使全文始终像诗一样熠熠生辉。
四、作业:
1、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2、积累好词,抄写关于描写灯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千钧一发”在课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练习在理解人物时追问他是为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灯光》,让我们循着灯光走近郝副营长,认识郝副营长。
二、深入课文,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8~11段,思考:
1、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2、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二)汇报交流:
●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 (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1、你是哪儿知道的?
2、什么原因让他有这种想法? 什么样的图画?
3、看完图画郝副营长说了什么? 什么“多好啊”?
4、从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 (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吗?
(师过渡:正是因为对书中孩子的羡慕,所以郝副营长才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谁再来读读写郝副营长愿望的句子。)
6、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美好憧憬)
7、指导朗读。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是怎么做的呢?)
PPT出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英勇献身)
2、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4、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PPT出示: 在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5、说说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师过渡: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可是,郝副营长,您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大家说这意味着什么? 郝副营长知道吗?)
6、探讨郝副营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过渡:明知道这样做会暴露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会被敌人打中,明知道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但郝副营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PPT出示:为了( ),我必须这么做!
7、指导朗读。
(师过渡: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位年轻的战友,这位伟大的战士,他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了。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换来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面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您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敌人打中了。
8、大家将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改动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和郝副营长在面对面说话;更能表达对郝副营长的崇敬之情;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9、再次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2、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不计其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也像郝副营长一样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怀念呢?
3、探讨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师过渡: 同学们,在下课铃即将敲响之前,老师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灯光”为题?)最后,让我们再次带着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齐读课题:灯光再深情一些:灯光孩子们,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灯光永远留在心中吧!
四、课外拓展
1、好书推荐: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或《三人行》。
2、写写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灯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献身
篇1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杨宗霖与王明睿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二、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等内容丰富,时代感强,而且体裁多样性,有散文、词、诗,简单说明文和文言文等。全册教材分为6组。每组教材的编排一般有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与习作及日积月累和回顾拓展,体现了有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本册教材要求学会80个字。要求学会的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表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篇18: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学期要坚决按照xx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会的要求,大力改进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主要开展以“先学后教”为主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六年级学生自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同时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0人。班容量较大,而且从接班初步摸底来看,我班有多名学生在五年级语文期末水平测试不及格,语文素质比较低。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但是从历史的情况明显看出,个别学生缺失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需要在本学期大幅度的改进与提升。以优促差,下大力气转变较多的后进生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结合语文教学全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使他们重树学习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一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在自己的艰辛努力下,力争使本班的语文成绩提高两个名次,彻底扭转落后的基础。四、方法与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强化教育理论的学习,做到课题研究——高效教学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适时反思与总结,进一步总结和创建“我的模式”“我的课”,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多听课讲课,及时修正教学中的不足。
3.结合平时的课题研究,为了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减负”,做到钻研教材,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4.进一步反思、总结实施“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做到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实现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困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上课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天天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使他们尽早“脱贫”。
6.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量,做到不留重复性的作业,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由于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为此,力争做到面批面改。
7.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起到教科研的引领作用。
篇19: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