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推荐20篇)

浏览

1912

范文

437

2024年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留守儿童 这一特殊群体也日益庞大,由于远离父母的直接关爱,在身心健康、安全保护、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孩子的应有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影响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广大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现状

受监护状况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 的受监护权益因父母的外出而得不到充分实现,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角色多由其他人代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单亲监护,父母的一方留在家中照料孩子,现实中多为母亲,母亲一人既要抚养孩子又要料理家务及农活,往往疏于对孩子情感上的沟通和教育上的监督;二是隔代监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在农村中较为普遍,由于祖辈文化水平有限,大多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缺乏情感道德教育,溺爱或者放纵的情况较多;三是代理监护,由亲友代为照料,弊端是监护人的关心程度不高,孩子也缺乏归属感;四是自我监护,孩子自行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主要为部分初中和高中学生,由于没有家庭的教育和关怀,这类孩子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可能性更大,极易产生性格和心理上的偏差。

受教育权保障不充分。部分 留守儿童 的受教育权仅停留在有学可上的层面,学校、家庭并没能给予全面的保障。存在部分孩子辍学或间歇性上学的现象,不少父母因为孩子的成绩较差而不让孩子上学,或因为自身奔波的缘故让孩子频繁转学、休学,这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无法安定地学习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同时,学校在保障辍学儿童受教育权方面还较为被动,孩子一旦辍学,难以通过约束家长的途径来达到让孩子返校的目的,加之现实中这种通过约束家长来让孩子返校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家长的反感,效果适得其反最新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最新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健康和安全问题突出。一是身体健康水平不理想。由于留守儿童饮食质量与有父母照料的孩子存在一定差距,日常营养得不到保证,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到的照顾较少,医治不及时、不彻底,青春期卫生教育也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身体健康保障还很不足。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负面情绪,而家长的情感沟通不足,学校在心理疏导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关注关怀还不够,导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问题,而且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化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由于监管看护的不到位,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的情况相对较多,成为犯罪分子侵害对象的几率较大,在受到伤害后,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维权行动,容易导致伤害的加深或者错过了维权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高中生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4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乡村,全文共 3670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生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留守儿童超五成,父母双双外出占绝大多数

据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计,2019年春季,全县27284名小学、初中生中,留守儿童占56.6%。调查的汉阳镇中心村、武连镇计划村有小学、初中生138名,留守儿童达到80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63人,占留守儿童的78.8%。

二、留守儿童以隔代照顾为主,暑期普遍继续留守

留守儿童以爷爷、婆婆照顾为主,他们与父母的相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主要是父母返乡过春节或者春节期间到父母身边与其相聚,由于夏季高温,留守儿童暑期一般不到父母务工的城市相聚。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留守期间全部与爷爷、婆婆一起生活,今年暑期仍全部留守在家,仍全部由爷爷、婆婆照看。

三、留守儿童生活单调,暑期以玩耍为主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加之爷爷、婆婆的“过分”疼爱,暑假期间很少安排他们做家务,更不会安排他们做农活,特别是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几乎不做家务和农活,玩耍和作业几乎就是暑期生活的全部。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暑假期间,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全部以玩耍、看电视为主。虽然有年龄稍大一点的7名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但是,与同村其他小伙伴玩耍或在家看电视几乎是他们暑期的主要生活方式。虽然所在乡镇也有暑假兴趣班,但出于经济和接送不方便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农村留守儿童暑假被迫留守在家,40名留守儿童全部没有参加过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政府相关机构等组织的学习辅导、文体活动。武连镇计划村罗如均表示,虽然镇上有适合自己孙子的培训班、兴趣班,但是,一个暑假三、四百元的培训费还是有点贵,同时,如果到镇上参加培训或兴趣活动,每天都要接送,有点费时费力,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其自由玩耍。

四、隔代监护乏力,留守儿童需要特别的关爱

担负隔代监护职责的爷爷、婆婆,受身体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是代沟明显,爷爷、婆婆无言以对。孩子自我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隔辈之间观念的不同,沟通的难度增加,孩子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叛逆心理越重,加之没有开展留守儿童的专门心理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个性越来越偏激。汉阳镇中心村一留守儿童对他婆婆说:“你们的社会我们过不了,我们的社会你们不懂。”二是“技不如人”,爷爷、婆婆束手无策。汉阳镇中心村一没有的文化爷爷说: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是爷爷、婆婆最头痛的事情,平时住校还好,做不起的作业孩子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同学,放假了,爷爷、婆婆辅导不了作业,只好找邻居帮忙。三是不敢闪失, 爷爷、婆婆心力交瘁。2019年寒假,汉阳镇中心村一8岁女童,与同学家玩耍后的回家途中被车撞死,全家悲痛不已,爷爷、婆婆更是感觉没法向其父母交代。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听到爷爷、婆婆说的最多的是“简直不敢让孩子脱离视线”、“只要孩子安全,其他啥子都无所谓”、“要是孩子出啥事了,我们咋个给他父母交代嘛”。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相对寒假,暑期时间更长,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机率更小,因此暑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动员学校及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力,以村(社区)为单位,适度集中建立留守儿童暑假生活营,从志愿者、学校老师中挑选专业人力量,围绕留守儿童的思想、情感、学习、生活,免费开展专门的学习辅导、心理引导、体育锻炼、劳动体验、安全教育等健体益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范文二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成为我乡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木叶溪乡妇联对全乡11个村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乡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村、组妇女之家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木叶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区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75亩。全乡辖有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8118人,2253户。留守妇女327人,留守儿童175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我乡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11个村的44名妇女中,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2%。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木叶溪乡共有175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4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60%。留守儿童有 88%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3%,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4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 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 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约占九成,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不到一成。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小学都未毕业。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村生产实用技术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她们普遍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们的事,有的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也仅仅停留在参与选举层面上。

3、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两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其次是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中,虽然丈夫外出务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农村妇女在家的务农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经济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妇女支配。

4、业余生活单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平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串门,打牌,而极少读书看报、补习知识。在有烦恼时,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倾诉很少。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在全乡175名留守儿童中,40名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留守儿童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34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 单亲家庭 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农村14周岁以下儿童约1.3万人,留守儿童有1457人,约占儿童总数的11%,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在外务工为898人,双亲在外务工559人。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改善我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状况,20xx年4月,县妇联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学习状态、情感体验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昭君镇、峡口镇、南阳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留守儿童现状及分析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占62%,与其他亲戚生活一起的占13%,在校寄读占25%。这些家庭大都为经济状况所迫,不得以而出去打工。在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留守学生不希望父母出去打工,主要原因集中在想念父母在家时的温暖和关怀。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并未减弱,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做比较放心的安排。外出后,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调查发现所有留守儿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钱,其中43.2%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零花钱较多。

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

据问卷结果显示,100%留守儿童是喜欢上学的,因为这样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而且还能和同学一起玩。但是有75%留守儿童成绩在班上是中等或者中等以下,17%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兴趣下降了。由于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帮助孩子学习,当问及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怎么办时,有71%是与同学一起探讨完成的,有15%的留守儿童是自己独立解决的,有13%是求助老师,只有1%是求助家人或亲属。在问及监护人是否重视学习时,93%留守孩子表示重视但不能辅导,只有1%表示重视并能辅导,还有6%的表示不重视。

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中,父母谈的最多的学习成绩及学校情况,其次是询问身体状况、饮食、穿衣等情况,再次就是注意安全等问题。当问及身边的人是否关心自己的问题时,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选择最关心自己的是在家照顾的人,甚至有13%留守儿童觉得父母很少关心自己。在问及平时是否开心的问题时,43%留守儿童表示多数时间不开心,有35%留守儿童认为比较开心,还有22%留守儿童是说不清。

社会支持情况的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90%留守儿童知道留守儿童的概念,63%的留守儿童知道爱心妈妈或代理家长,45%的留守儿童表示需要设立 代理妈妈 制度来帮助留守儿童,有40%留守儿童表示需要成立 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来帮助留守儿童。

存在问题

由于长期亲情缺失,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及亲戚代理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及代养亲戚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隔代扶养还突出表现为过分溺爱孩子,认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应该多给孩子一点儿爱。绝大多数父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存在严重的 亲情饥渴 ,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是 自我消化 。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道德品行问题

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养成许多不良行为,如沉迷上网游戏、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在是非面前表现为含糊不清,有时甚至觉得刺激而触犯法律的底线。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必需的安全保证。

产生问题的原因

由于监护的 盲区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留守儿童。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 外来人 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在学校寄宿,年龄较大的孩子属于自我管理的类型。这种类型,孩子年龄在14岁左右,多为初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

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 误区 。一是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 物质(金钱)+放任 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 拜金主义 等思想。部分留守儿童厌学,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二是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 网吧 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三是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而且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社会环境存在 雷区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 真空 ,学校不可能事无具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导致留守儿童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对策与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县委县政府要出台各项优惠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动员条件成熟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大力开展家庭创业工程、信贷助推妇女创业行动、青年创业小老板计划等,同时联合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让年轻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就近就业。各乡镇要就地发展经济建设,作好 原生态 经济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强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

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部门要把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作为学校教育考核内容的主要部分,各农村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专门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管教。一是教师要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加强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材料结合起来管理;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

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团委、关工委、妇联、乡镇政府等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学校的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主动发挥组织优势,维护儿童合法公益

一是建立 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可依托学校或村委会,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 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设置 快乐活动室 亲情工作室 爱心阅览室 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借助慈善协会的平台,建立的 关爱留守儿童 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的资助,从机制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经费来源。通过聘任志愿者的形式,常年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调动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建立 爱心妈妈 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开展 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向全县妇女发出宣传倡议,招募 爱心妈妈 。同时改变以往经济帮扶为主的方式,鼓励 爱心妈妈 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提高保障社会救助,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健全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的档案,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其及时进行医疗救助。要抓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契机,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充分发挥各地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作用,切实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

大手牵小手,全家乐悠悠;小手牵大手,齐心填代沟。儿童是家庭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惟有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为一体来引领好我们的孩子,这才是我们最终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20--年新修订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讲座辅导。本学期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讲座以及心理活动。同时,各班主任要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完善心理咨询室。

A、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a)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b)班主任老师推荐(c)辅导老师访谈

B、继续开设“心语箱”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橱窗、心理展板,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端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消除误区。

4、继续通过动力朝小博客、qq群、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开展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总之,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全心投入,重视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024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93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017范文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 ,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地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生活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以及其物质需求同心理需求,进一步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推广

调查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鲁山县背孜乡、熊背乡;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九店乡;郑州市新密市尖山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对当地不同地区的调研发现尖山乡留守儿童占72.7%,平顶山鲁山、郏县留守儿童占76.4% ,洛阳嵩县71.4%占 。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 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而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人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发现64%的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有1.1%选择了谁也不喜欢。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最喜欢的人上选择爸爸妈妈的占75%,有6.1%的选择了谁也不喜欢,对于选择谁也不喜欢这些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是一种漠视、消极的态度,其父母几乎难得回家,甚至在走访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样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问题及需求

在对500多名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在对其自身卫生习惯的问题上,如:刷牙、洗澡,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两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们从没刷过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们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这道题目的选择上,只有51.8%的孩子们一到两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们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见相比较而言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卫生问题堪忧。在家有谁洗衣做饭,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饭的占了20.1%,嵩县的留守儿童61%由爸爸洗衣做饭,自己洗衣做饭的占17.9%。

放学以后一般会做什么,不管是鲁山、郏县,还是嵩县的留守儿童都一致的选择了在家写作业分别占68.8%、71.3%,帮家人做家务的12—14岁的孩子较多,占23%,和同学玩占比例比较小分别是2.7%、4.9%,孩子们普通表现出喜欢独处,不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若日常生病了怎么办谁会到你去看病,选择自己的分别是13%、13.3%。生日的时候是否会收到礼物,没有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平顶山山区的孩子占了26.5%,嵩县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时候收到过蛋糕了分别占了32.3%、32%。

(4)学校生活情况及需求

在你比较喜欢上什么课上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31.2%选择了语文、42.3%的选择了数学,而选择音乐美术的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紧紧只抓学生的学习,少有开设音乐美术课。嵩县的孩子们大致与之相同。在平时课外书的阅读上,这两个地区的孩子选择作文书的较多分别是44,4%、37.8%。这也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在零花钱上,平顶山山区一周给1-3元占37%,嵩县山区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没有零花钱的也占一部分分别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山区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学习用品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孩子们对这一需要都是很大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较分散,其中普通的笔、书包、文具盒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

在违反学校纪律上,平顶山山区有超过73.2%的孩子违犯过学校纪律,以和同学闹矛盾居多占30.7%。嵩县与之情况大致相同。显然留守儿童疏于监管。

(5)心理情况及情感需求

平时你有困难了会找谁,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仅有15.3%,谁也不找的占27.9%,嵩县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占37.8%,谁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认为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60.3%选择了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可见孩子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嵩县山里的孩子对这道题的选择在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会怎样的占了30.5%,没想过的也有相当的比例占了23.8%。

在最后几道问答题上,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都表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妈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题,你最想要什么礼物?孩子多选择的是最基本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绒玩具。像郏县12—14岁的孩子思维稍微成熟一点,大都开始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写的答案也多让人深思。如他们这样写道:“最想要的礼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礼物是家人在家”,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斋》,一个大熊(因为这样晚上就不会孤单)。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难上?有不少孩子说不会洗衣服、吃饭有困难。也有不少说学习没有人辅导,还有的写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谁说,很独孤。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学习希望上,大多数孩子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希望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对于年龄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学习。在你最想对爸妈说什么这一问题上,12-14岁的孩子多是说的感恩父母的话,也有孩子这样写: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年回来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时,也相应反映出来,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恋关系等等的单一性。

三、思考与建议

(1)思考

在走访中发现,出现留守现象或者留守儿童随之而引发各类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上。但就这些问题依然是属于政策性的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并不是能够立即影响或者改变的。

就公益组织而言,是需要不断提升该社会问题的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公益组织在解决一些社会的具体问题时,建立一种可以复制、或者规模化扩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再来做组织性的间接影响,比如说去影响政府,政府可以把这些做法扩大,或者影响一些其他的机构,从而提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2)建议

针对项目调研地区,解决现阶段其对学习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广的模式。“留守儿童温暖包”作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开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关怀,以及开设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项目机制。

并且就现在社会问题而言,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而言,大部分知识水平没有达到,学校教育对此并没有专设课程,因此可以通过以志愿者陪伴的方式对其这块缺失做到很好的弥补,同时以学校老师为推广终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加农村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国培计划”培训总结_教研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乡村,教师,培训,教研,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农村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11月28日来到四川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学习虽然有点辛苦,但我们是快乐的,我们的收获是丰盈的。感觉自己又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坐在教室里,如饥似渴地聆听着老师的教诲。

川师大对于这次培训尤为重视,还特别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系的研究生作为带队组长。整个培训学习,从知名教授的讲座到一线名师的经验,从高深专业的理论到精典个案的解析,从学习场地的策划到学员论坛的交流,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细心。我们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这次培训让我们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洗刷掉我们心灵深处的点点尘埃,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直在农村小学一线工作,面临的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工作视野狭窄,这次培训,各路专家汇集一堂,从多种角度极大地扩宽了我们的视野。成都七中的陈艳萍老师的《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各个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向我们教授了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及情绪,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处理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矛盾。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的《学校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结合大量活动实例分析团体辅导具有培养与人相处能力,强调教师是专业的助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教师应该掌握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团体领导者和如何进行团体辅导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晚上的《感恩工作坊》团体辅导活动,充满着无限感恩的氛围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深深地打动着每位学员的心灵,有的甚至声泪俱下,协助的研究生们奔跑其间,温情地送上洁白的餐巾纸。川大附中的何平老师的《心理健康课设计》,其个人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气氛营造、师生问答方式、解决个例问题、专业知识渗透等方面都得以体现。华南师范大学的郑希付教授让我们了解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张皓教授给我们讲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在轻松愉快之中受到了心理的疏导,让我们感受到教师——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端正了教师的心态,卸掉了职业的倦怠。南京大学的桑志芹教授一开始带领大家做快乐鼓掌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桑教授现场与我们进行互动,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富有趣味的互动游戏,博得了我们阵阵掌声和欢笑,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还有夏英、高小涛、杨雪梅、曹璇、蓝玲蓉等等知名的教授和名师们,讲座中,时不时被我们潮水般的掌声打断,他们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诙谐的语言、精彩的解读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培训班,我们都是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学员。川师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让我们得以安心学习。学员之间坦诚相见,热情交流,共享学习收获。争先恐后的讲,一丝不苟的记,都像是初学的小学生,怀着对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敬畏,认真的学习。带组的研究生们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更是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友谊不只是发生在学员之间,来讲课的老师,倾情奉献,无私传授,毫不吝惜自己的财富,课上课下耐心解答学员的问题,是老师,也是朋友。

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们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这颗种子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_策划书范文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方案措施,全文共 3994 字

+ 加入清单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社会实践主题: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地:X镇

实践时间:7月XX日至XX日

指导老师:队长:

X学院文学院总支部

一、实践背景

广东省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宣传贯彻落实这次大会的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奋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胜利迎接党的xx大召开。建设幸福广东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民生的建设和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而把子女留在了家乡,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职责,同时这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

1、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去年开始,肇庆市通过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着力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然而,广大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幸福广东的政策方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特组织这支由文学院团学干部组成的三下乡队伍,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肇庆德庆市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为建设幸福新农村出一份力。

2、通过这支XX市实践队伍,构建学生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平台,努力践行青马工程,引导作为团学干部的青年知识分子深入了解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到农村、企业、工厂等基层一线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实干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这支中文人共同组成的队伍,充分体现出社会实践的学术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围绕建设幸福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收获调研成果,为建设幸福广东出谋划策,并从中锻炼我院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文人的核心竞争力。

4、这支由团总支与学生会干部组成的务实高效的三下乡队伍,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一起工作与学习,增长各自的才干,增进彼此的友谊,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与团队战斗力。

三、实践主题

采撷阳光情暖乡村X学院文学院关爱留守儿童幸福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

四、实践地点

肇庆市德庆县凤村

五、实践内容

1.播散阳光义教活动:为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义教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用爱心传递知识,为留守儿童讲述大学生活的美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树立自己的理想。

2.阳光健儿工程:启动七色光体育锻炼工程,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运动,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阳光天使,我心飞翔主题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身心健康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小游戏等,了解留守在家的他们的心理情绪,促进他们对彼此的认识,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采撷阳光情暖乡村文艺表演:为留守儿童送去欢乐,送去温暖。

5.阳光志愿之爱心捐赠活动: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展校内爱心募捐活动,将募捐的物品赠给为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图书及学习用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6.追逐阳光走访帮扶活动: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进而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对特别贫困的家庭进行帮扶,同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有必要的话帮助他们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

7.采访当地人大代表和老党员、老革命家,并请教他们对于建党9年以来发展的见解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对于发展幸福广东的重要性,并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建议。

8.在镇委和团委的介绍下参观本镇工业区,进一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9.开展幸福乡村阳光先行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活动形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

六、具体工作计划

1、活动时间:

培训时间:7月XX日到7月XX日

行动时间:7月XX日到7月XX日

2、培训阶段

7月XX日至XX日五天时间,各小组根据需要进行培训,如:授课技巧、调研采访注意事项、文艺演出节目排练以及拍摄技巧的学习等等。

4、总结阶段

7月24日前,各组上交调研报告及实践总结,队长和副队完成整个实践活动的资料总结。

每个成员上交实践总结一篇,外加一篇感想(文体自由、题材自选,可以日记的形式抒写自己对本次社会实践的感悟),小组相关成员负责将其编辑成册。

七、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安排

7月XX日:

上午:出发到达实践地点,开工作布置会,带队熟悉当地的环境。

下午:与当地镇委、团委进行座谈。

座谈内容:

a、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之路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b、就大学生如何深入基层,服务农村,建设农村,更好开展三下乡活动进行讨论;

c、听取当地镇委、团委对我们这支实践团队的建议;

晚上:召开工作会议,完成本日的通讯;着手准备实践工作。

7月XX日:

(1)阳光志愿之爱心捐赠活动:开展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资金捐助,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在当地学校开展播散阳光义教活动

义教内容:a、根据事先编好的课程表进行授课;

b、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教授部分中华传统诗词和书法;

c、传授一些自然、生活、健康和心理小常识,古今诗文赏析和朗诵。

d、好书推荐。

(3)启动阳光体育锻炼工程,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运动,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义教期间,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对特别贫困的家庭进行帮扶。

总结会议:晚上召开会议,总结授课效果,分享授课经历,着手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3日:

上午:开展阳光天使我心飞翔宣传教育活动

阳光天使我心飞翔宣传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身心健康,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小游戏、了解他们留守在家的心理情绪,促进他们对彼此的认识,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主题班会

在义教期间利用三节课时间召开有关安全自护的主题班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自我保健、生活技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和自护自救方法,引导学生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自护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期间穿插观看一些安全教育专题片,或者有益的电影片段。

2、为配合主题班会,提高活动效果,将加大力度进行教育宣传:(1)在学校板报内以漫画、照片、图片等形式布置一组宣传板块,出一期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将安全自护知识普及到每个学生。(2)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力量,切实做好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下午:参观当地工业区、企业,采访其负责人,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晚上:总结当天的活动体验,分享各自的收获,着手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4日:

白天: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深入到各村、社区、街道。

1、访问本地居民,了解他们心中幸福的概念,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对政府工作的期望等。

2、进行幸福新农村的调研活动,深入探访研究农村的供水排污系统、医疗保险、卫生建设、养老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等问题。

晚上:总结当天的活动体验,队员分享各自的收获,并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5日:

上午:采访当地人大代表和老党员、老革命家,了解他们对于建党9年以来发展的见解,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对于发展幸福广东的重要性,并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和期望。

下午:排练,准备文艺表演。

晚上:举行以采撷阳光情暖乡村为主题的三下乡文艺表演。

(1)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排与分工,准备主持稿;

(2)提前与当地媒介联系,加大宣传,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

(3)队员们做好节目彩排;

(4)准备好音响设备以及表演道具等。

7月16日:

上午:实践总结会,汇报实践工作的成果,并将调研资料总结反馈给当地镇委。

下午:返校。

八、实践团队队员名单及不同时期分工安排

指导老师:

队长:

副队长:

队员: (共33人)

1、筹备期分工安排表

组别

组长

工作内容

备注

策划组

策划、统筹、与实践地联系

调研组

确定调研主题、制作调查问卷、策划调研路线

支教组

确定教授课程、写授课教案、收集整理教学知识点

宣传组

制作宣传单、策划宣讲会内容

文艺演出组

制作演出节目单、组织排练

后勤组

各种物质的采购与供应

摄影组

负责实践队伍的拍照以及录影工作

运动组

负责趣味运动会的策划、组织

2、实践中分组安排

组别

组长

工作内容

备注

支教期

授课组

组织授课

全部人员参与授课组,各队员兼顾其他组的工作

后勤组

保障供应

准备活动物资

趣味运动组

策划趣味运动会

宣传期

宣传组

宣传活动

全队参与

调研期

调研一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二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三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四组

开展主题调研

总结期

整理实践总结的各种资料

九、实践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社会实践队队员全体大会,传达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等相关信息,并细致地进行活动分工;

2、与接收地谈妥,确保供应物资与各方面的支持,联系当地媒体;

3、提前编排行程表、支教的课程安排表,提前编排文艺表演的节目;

4、准备活动所需物品:义教课题的材料与内容、相关调研活动的调查问卷、党旗、校旗、校三下乡旗、院旗、横幅、海报、捐赠物质、马克笔、药箱、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机、伞等;

5、做好活动经费预算。

共青团X学院文学院总支部委员会

二〇XX年XX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留守儿童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9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留守儿童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帮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平坝县对留守儿童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教育关爱措施

1、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施行领导挂级制、班主任包班制

可任教师包组制、班级学习小组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制定详尽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明确学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要求留守儿童定期向父母报答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

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老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一旦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成绩下降,就及时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稳定其情绪。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两任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械茇点救助。

开展“结对子”活动。各班主任姚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特殊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姚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非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由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爷进行培训,改变家教不雅念陈旧。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施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心的集体活动,都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代表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的加强丢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开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丢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沉影响。

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

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打工务工同时,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盖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成长。此外,要敬爱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五、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生齿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弗成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毕业论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531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2000年4月-2003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0年4月-2000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4.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100多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27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第一批结对同学及家长,于2019年正月十四日到西昌泸山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东城办事处书记、家长委员会主任,课题组老师和受邀的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也都来了。在联欢活动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课题开展情况及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安排后,东城办事处徐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和学生提出要求,也表示要将青少年教育问题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动员大家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接着以“击鼓传花”方式表演节目,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275次,家访165次,开展调查130次,写个案笔记632页。

7.该课题组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单亲子女的很多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因此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也是一个中心研究的议题。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先后派了四批8人次参加省、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培训,请州教科所和市教科培训中心专家和市进修校心理老师到校作心理健康讲座,课题组成员也给学生举办两次心理讲座,课题组成员还举行七节心理健康观摩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语信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和解答了学生的30多封来信,辅导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知心朋友。

8.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56篇,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省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州一等奖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市一等奖1篇,获校一等奖6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篇,共45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刊物上共18篇。

9.经费投入。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三年来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送成员参加省、州、市培训经费,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津贴补助,差旅费和结题出书等共投入11934元。

七、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吸毒、贩毒,母还卖淫,双双判劳改。她依靠7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帮辅老师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小学,考上中学。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4.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同社会上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在外野宿,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他父亲杀掉。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5.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6.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校老师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共95篇,其中76篇获奖,有20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的刊物上,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7.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贩毒、赌博、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27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10个,占37%,转变较大有3人占11.2%,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12人占44.4%,没有转变2人,占7.4%。

8.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现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的还被评为市级三好生,市“十佳”少先队员。

9.三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四次评比,第一次进行课题笔记评比,评出好的5个,较好3个,中等1个;第二次个案评比,评出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五个;第三次推荐评选了邓薇鸥、马永林同志为州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四次推荐评选孙国祥同志为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受到州、市、校的表彰和奖励。

10.现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验收,但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永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留守儿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202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更要求我们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下面就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

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并且定期对黑板报的内容进行更换;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采取如辩论、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去体会,并且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对个别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个别学生在处理问题或者面对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心理状态,此时便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语交谈等方式,给予学生帮助和启发。

3、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为了增强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常见病的防治等相关知识。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分别进行了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了让我校女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以及在青春期女生容易受到的伤害,让女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于20xx年9月开展了青春期女生健康教育讲座。

20xx年9月,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心态,针对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何预防早恋以及增强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等,我校开展了“六类生”健康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6、20xx年12月开展了暴力事件后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方法,对暴力事件后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进行调节。

一年以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一步步摸索,工作上要学的还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825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九月,我们从大二步入大三,从稚嫩走向成熟。成长的路上虽然艰辛却不孤单——九月学校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成长的见证。我们86个同学分成了10个小组,走访了田东县2个镇的近100个村,走访交流上万人次,调查问卷达千份,收获颇丰。每个人也都从这次的活动中了解到中国内陆西部地区农村的现状,展现了新的世界、打开了新的思路,受益匪浅。

一、关键词解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20xx年间,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经商,强烈地冲击着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

但由于受收入、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打工农民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所以,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农村,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人称“386199部队”。

按照官方解释,“留守群体”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妇女与老人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人员。

由此可见,留守人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人口的流动,而其中ZUI主要在于农民进城务工。因此,留守人员的留守地多为农村,特别是农民工规模庞大的内陆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由于留守人员包括三个部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留守老人,因此“386199部分”就不难理解了——“38”指三月八日妇女节,代表留守妇女,“61”指六月一日儿童节,代表留守儿童,“99”指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代表的是留守老人。

二、现象呈现

引发我对于这个话题探讨的,主要还是我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广西田东的亲眼见到、亲耳听闻的各种情况。

在走访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青壮力都不在家,留在家的多为老人及孩子,或者就是负责照顾孩子或者耕作的妇人。开始我的想法还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留在家的这些人,要么年老眼花,要么稚龄待哺,要么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懂普通话或不识字,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后来经过仔细思量以及询问交流才了解到,农村的土地或者承包出去,或者自家耕种,无论哪种,耕作者多为妇女或老人。而年轻的劳力,不止男人、还包括年轻的妇女,大多出外打工或经商,极少在家耕作。白天的农村空空落落的,除了鸡犬相闻,一般听不太到人声。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是多有抱怨。光光种地不够家里的各种开销,必须要出去打工才能真正的养家糊口,甚至需要年轻的夫妻两个人一起在外打工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才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让家里盖上新房子。而了解所知,也确实只有那些在外经商或打工做得比较好的才能把家中的房子翻修一新,而能有能力盖房子的几家人也被周围的村民羡慕得眼红。而这修房的几万元在城市里的人看来不值一提,便是东部地区的农村也多有这份能力而有余的了,但在这里,中国的西部农村,却是极为光耀门楣的大事件了。

我国农村俨然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男工女耕”的经济模式。

除此之外,留守群体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也确实有相当的媒体报道及网络宣传,其中不乏各类数据及真人事例,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20xx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中国进城务工的全部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xx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xx年相比,20xx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香港《文汇报》20xx年7月14日刊文称,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已达4700万人,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20xx年7月6日《法制日报》报道谈及,我国现存4000万留守老人,涉及老人案件多发。

而涉及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各类生活报道、情感访谈、甚至是犯罪案件的报道也是数不胜数。

三、背景解读

(一)农村留守——与“城市留守”相对应

城市或者农村,都是人们聚居的地区,但二者的不同在于,城市是物质经济的繁荣区,是更高级的生存模式,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利于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城市形成了集聚效应,在经济、文化、人才、交通、政治等方方面面产生吸引力,向城市集聚,使得城市的发展不断良性循环下去。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下的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愈加分明,城市对人的吸引力也愈加明显。无论是想在城市中干一番事业、闯一番天地,还是想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条件,或者只是想在城市多赚一些钱、多找一份工,无论年轻人或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不免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安家。

但是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不仅意味着其工资水平的高标准,也意味着其物价水平的高标准。高昂的生存成本并不是外来务工人员能负担得起的,因此并不方便带上没有劳动能力的妇孺之辈一起生活,于是,他们就被留在了农村,成为农村的留守人员。

与此同时,城市也是有相类似的人群,比如城市的“空巢老人”。顾名思义,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家中除自己外无其他人的老人。他们作为“城市的留守人员”,与“农村留守人员”的不同点在于:一是城市的空巢老人经济方面较为稳定,不说城市老人许多都有退休工资可以领取,就是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落实的也会更为全面,在城市人良好的经济条件与发展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支持下,社区、政府、媒体的帮助也会更多,从而大大减少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担忧。二是城市的空巢老人的精神方面更有倚赖,城市相对农村来说文体休闲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都要完备得多,社区花园、城市公园、小区内的老年人休闲中心等都是好去处,广场舞、太极拳、象棋桌等都是好玩法。

(二)西部地区留守——与“东部沿海地区留守”相对应

我国幅员辽阔,因此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较大的差异。同样是第一产业,由于地势、水源、气候等的差异,西部地区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而东部地区更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在人文环境方面,由于人口以及交通灯条件的差异,东部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较发达,西部则偏重工业和第二产业。而自然资源的差异也导致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开展。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更多属于开放型经济,西部内陆地区则多属于传统型经济。

可以想见,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贫困现象会更显著,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也更严重,因此产生的农村留守群体现象当然会更多。而正因为东部比起西部地区更加发和优越,我国现在西部人口东迁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其中不乏大量城市中有经济实力的群众,更有许多西部农村向东部城市务工的农民。而在东部,由于整体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群体的经济实力有保障,即便是东部的农村地区,也不乏生活优越者;退一步说,即便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年老者在家务农,但是子女仍可以每天回家居住,而不用向西部年轻人一般长时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

(三)中国的土地政策与现状——今昔对应

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国家的科技政策支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从总体上看,不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或是落后的西部地区,农业的基础还很薄弱。

毕竟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男耕女织无法自给自足,更无法满足诸如教育医疗等各类价值不菲的现代化需求。况且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脆弱而低产,虽农业税减免等各类惠农政策出台,却也无法改变精耕细作的农业的低产出、农民世代贫苦的情况,更不要说这种小农经济一遇灾荒或恶劣气候就会彻底崩溃、脆弱不堪。

基础设施达不到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而人口多、需求大、压力大、技术有限,加上气候条件的不确定和恶劣性,使得保持粮食增产和扩大播种面积受到制约。此外,人少地多使得农村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少,导致消费力不足,也影响了其他产业和经济生活多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农业发展,但个人耕种实在难以获利。集约型的农业进行大规模化的投资农业无疑是的农业发展方式,但这恰恰排除了农村中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耕种模式,对于小本甚至无本的农民来说并无适用之处。

四、问题条陈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的问题就是成长的问题。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都会强调父母双方作为一柔一刚的存在,在孩子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塑造上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别说父母陪伴成长,哪怕是见上父母一面都难于上青天。长期打工在外的父母将孩子们托付给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们,甚至有些时候是将年纪小一些的弟弟妹妹交给日渐长大的哥哥姐姐们照看,在他们成长的轨道中父母的角色虽存在却始终缺失着。而年老的爷爷奶奶不要说言传身教、教化育人了,他们虽有心,但单就是因为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时候可能在生活方面都无力完全照看好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成长中的他们,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出来。

对于留守妇女来说,的问题就是精神生活的空虚。她们每天起早贪黑,要去自家的田地里耕作,做本该是男人做的体力活;有的要外出做点走街串巷的小本买卖,以维持生计。但同时,她们还要兼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做饭洗衣,该干的活儿一样也少不了。家中经济的负担、生活的劳累、抚养孩子老人的艰辛,都由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而本该是站在自己前方、给自己倚靠的丈夫却不在身边,没有支持、没有认可、没有安慰。即使知道丈夫是为了这个家才外出务工,但身兼数职、将所有的事都自己扛,同样身为弱势群体的脆弱的女人,怎能数年如一日的承受,她们的心里必定是不好过的。

对于留守老人来说,的问题是晚年却不安逸。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无论是体力或是智力都会受到影响,这时的选择应该是安享晚年、颐养天年,而农村的留守老人却依旧劳心劳力。他们不仅要为家中的生计出力,下田耕作或者外出摆摊,还要担忧自己照看下的孙儿的成长,有没有哪里伤着了、哪时病着了、有没有被别家的孩子欺负了,等等。而同时,自己生活的条件可能并不好、自己的病也不舍得看、好饭好菜也要留给孙儿们吃,日子只有比从前更劳累,并无安逸可享。

总而言之,无论是留守儿童也好、留守妇女也好、留守老人也好,由于他们群体性的弱势性,导致他们成为多数案件的受害者或利益被侵犯者。同时,又由于他们的心灵世界孤寂、精神层面空旷,找不到情感的寄托或倾诉的对象,更没有帮助和指导的“老师”,一定程度上情感扭曲,有的ZUI终成为侵犯他人利益的人。因此,他们是弱势群体、是边缘化的群体,也是易走极端的群体。

而除此之外,留守群体还带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治安问题,留守的皆为老弱妇孺,没有自救、自卫或者反抗能力,极易受到伤害,妇女儿童被猥亵拐卖、老人被诈骗抢劫伤害的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如经济问题,留守在农村的人员劳动力低下,基本指望外出务工者寄回家中的钱用作开销,但生活中的花费远不止这些,他们仍需要为家中的经济状况担忧和出力。如医疗问题,在农村医疗等本就不够完善,人们也不够重视,有病有灾的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甚至因为费用昂贵而无力治疗。如精神问题,他们的精神空虚、心智弱化,极易被骗或被误导,引发违法犯罪问题或成为其受众。如教育问题,留守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低下,难以在子女学习或做人方面给予帮助,甚至因为农村中种种陋习或其他原因,孩子无法得到教育,等等。

五、尝试解决

(一)城市和农村的距离

要缩小农村和城市的距离,要做到两方面的统筹。

一方面,要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加快农村的发展与规划。在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xx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另一方面,要从城市着手,综合考量城市的接纳能力,完善城市的接纳政策。城市有其独有的魅力,20xx上海世博会也宣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此前往城市发展的理念是无可厚非的,城市不应该将非城镇人口排斥在城市之外。但是,在接纳外来人口的时候,一定要调查统筹城市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城市的接纳能力,虽不排斥但也不能容纳过多、使城市负荷过重。因此,对外来人口还应做好完备的接纳政策。

(二)西部与东部的距离

要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优化东西部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均衡东西部的发展。西部地区偏重重工业和第二产业,传统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东部地区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形式开放而多样化。要通过优化调整各自的产业结构加快当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要综合考虑东西部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相互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在优化产业的同时,注重东西部生活质量的优化与均衡。其中,ZUI需要关注的是经济、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工资与物价等涉及民生的事项不能放任市场,政府也应作出适当适时的调整。在教育方面,加强东西部高等教育学校的建设,均衡发展各地教育教学,发展特色的大学本科、专科或研究生教育,尽量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协调。对于医疗和交通的发展,要通过大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发展周边卫星城镇的形式,使东西部各大小区域都能有便利民生的医疗和交通。

六、总结

综观古今中外,农村问题并不是中国或中国西部地区的独有现象,而是全球自始就存在的。农村会存在农村的问题,正如城市也有城市的问题一样。总之,农村问题避无可避,也毋须避开,迎头解决才是正理。

另一方面,我对于将农村转型或发展成城市的说法并不认同。农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对于城市和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能强行把农村全部变为城市,就像不能把所有的城市都变成北上广这类的经济发展模板城市一样,而应该保持原有的农村特色、各地不同的农村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32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调查也发现,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部分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五)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在闲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游戏(64.9%)、讲脏话(41.8%)、浏览色情暴力内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加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所有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六)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童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52.1%)、认为同学喜欢自己(68.7%)、愿意和别人说话聊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现,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积极地寻求老师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老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督或帮助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老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老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与很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留守儿童(14.8%)。

(七)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1.初二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市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页3]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现状对策研究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职务犯罪、侵占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案件和信访问题比较突出。

1、涉企案件居高不下。XX年到XX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038件,被党纪政纪处分的982人中企业领导人员占34%。

2、涉案金额居高不下。据市有关部门通报,XX年以来,我市每年查处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中,涉案金额呈整体走高之势。

3、纪检信访居高不下。随着改革发

展深入,工业领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引发纪检信访居高不下。仅对杭州市经委系统不完全统计。

信访情况综述,涉及的问题集中有三:一是改制“后遗症”,职工群众反映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二是同业经营,某些企业领导人员兼职取酬问题;三是行为不廉洁,在项目施工中收受或索取不正当利益。

通过对涉企案件分析,特别是剖析国有资产流失、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等案例,不难发现有以下特征:一是体外循环,同种歪瓜。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钻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空子,把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当成“唐僧肉”,把企业改制当成“个人致富的机遇”,利用职务之便,一头扎进钱眼里,千方百计地将企业和国家财产占为己有。如去年以来杭州市有关部门对7家企业进行查处,发现有46个“小金库”及“帐外帐”,累计总金额达5100余万元,导致国家和集体损失3500余万元,个人非法侵占等违纪违法金额1089万元。一家企业总经理利用企业改制之机,隐藏国有资产近800万元,然后以持大股(占企业总股本的47%)身份占尽“便利”。更有一家企业私设“小金库”,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各自分管一个“小金库”及一本“小金库”帐,形成体外循环,造成资产流失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二是假公济私,同业经营。个别企业领导人员打着合资、联营、租赁、承包的幌子,为自己同业经营,为亲友、朋友经商办经济实体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以国家、集体企业养私人企业,变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为私人资产。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楼国庆,以家属名义注册一家公司,并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企业产品配方提供给这家所谓的公司,这家所谓的公司经加工包装后再其转手卖给西湖香精香料有限公司,造成“黑鱼二吃”收益落入私人腰包。某集团公司下属华润纸业公司原法人代表胡某某,利用职权,在未经研究、汇报的情况下,擅自分3笔将新华集团25万元资金以所谓的个人投资打入其与女儿合伙办的蒂森纸业开发公司(实际上是胡某某的家庭公司)。后被新华集团公司发现,经51天的追查收缴,制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是浑水摸鱼,同恶相济。有的企业领导人员或乘改革之机,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当成捞取好处的筹码,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利益,谋取个人好处;或视企业资产为自家财产,作出重大决策不经集体讨论、不向董事会汇报,一张口、一张条就可以动用数十、上百万元,导致企业受到严重损失。如原省电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副总吴建华挪用公款1000万元,可谓“贪不惊人誓不休”。而浙江横山铁合金厂案件中,违纪、违法、违规行为相互交织,涉案总金额1500多万元,至今已追缴案款1146万余元;涉案人员19人,其中厂级干部3名,厂中层干部10名,形成一个群体链的腐败团伙。更有一家企业老总,利用职务之便在本企业报销发票后,又通过复印到另一家企业重复报销发票,累计金额达81万元,并进入赌博场所挥霍一空。�

共8页,当前第3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村人口就达8.8亿之多,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就应更加的重视,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特地利用暑期走访了我县的一些村庄,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实地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教育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如很多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负债累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而且阻碍了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以及民主法治的贯彻落实。更甚者它已经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或许将成为我国的教育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导致很多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为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而向私人借贷进行学校硬件的维修与完善,再用新学期的学费来补齐这部分缺额,之后在循环往复的例子数见不鲜,而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却无视这一现状,使得农村教育更加举步维艰;再如一些学校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而不惜花巨额费用加以招待,使得农村教育发展更加不堪重负。致使农村很多适龄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辍学,而只能“望学兴叹”。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问题势必会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二、繁重的杂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我们国家已经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的惠民政策,但实际上,在农村教育学生的财力负担却不降反增,这主要是由于学费免了,而杂费加了。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吃紧,教师工资经常无法到位,所以学校选择了通过对学生加收杂费来调节。据调查,农村学校增收杂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强行要求学生购买了一些“多余”的课辅资料,以收取出版商提供的回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财力负担;其二,摊派,如当地架桥修路或学校教学楼的兴建及学校其他硬件设施的完善,都会向学生摊派任务,而靠耕种几亩薄田为生的农民家庭,无疑是比不小的开支,甚至难以承担而选择让孩子弃学。

所以,教育作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证,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基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久之计,必须受到重视,要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关键在于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积极完善农村教育的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此外,要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切实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方针,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民的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切实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05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大约为8.8亿,所以相应的农村教育就更应加强。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及投入,但仍远远不足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在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寿光市的部分农村。通过与村民们的交谈和调查问卷,我们对寿光市的农村教育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目前,城乡教育不断拉大。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教师差,所以,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授课教师的素质不够高,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发现,26.7%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确实,从整体上看,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有的学校虽然有了,但它们的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

(三)、农村家长素质偏低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许多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学习却很少过问。

(五)、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

农村家庭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的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六)、青少年的厌学思想

由于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缺乏文化氛围,群众没有爱学习的风气,暂时的利益在农村群众心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现象对广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主观上没有对学习的渴望,不思进取,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起初就没有好的开始,课程越缺越多,最后跟不上就只有辍学了。但是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有许多农村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同样的环境得到不同的结果,差别就在于学生是否肯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了。

针对我们对部分农户的走访和调查所发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学也好,国内的一些名校也罢,都是建立在名师的基础上的。而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师资队伍的补充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其次,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再次,就是要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要将投入资金切实落到实处。尽量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给农村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的空间。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四)、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

(五)、改变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要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六)、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题和对象,又处于思想的成长阶段,本身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如果学生主观上就不愿意读书,那么就算是有再好的老师、教学设备再完善的学校也无济于事,因此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变农村教育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5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却有着较大的剩余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的劳动力就不可避免的向城市转移了,父母们为了经济收入,奔向了城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村里,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广西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希望能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助力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查的对象主要是7-13岁的儿童,调查的范围主要是在四联村的各个分散的村屯,调查的时间是XX年7月15-7月19日,我们采用的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随机走访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如下分析报告

一、四联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状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行关注。

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担任我们组的组长,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统筹安排活动的主题及调查的安排和联系镇团委。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首先采访了四联村的村支书吕超通支书。根据吕书记的了解,四联村的留守儿童至少占有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小的,集中在10岁左右。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和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的,父母长年久居在外,一年基本上是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一次。留守儿童都是靠近上学或是到亲戚家上学的,主要考虑的就是方便照顾。以我采访的大田面村屯为例,全屯一共是7户人,全部都为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虽小,但是自理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有一户家庭,一个10的孩子自己不仅能煮饭,而且还照顾一个5岁的小弟弟,生活虽清苦一点,但是从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个人感觉还是开心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常回家看看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在四联村的其他地方,还有挺多这样子的自然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主要还是靠自理。一方面,这样也可以锻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孩子过早的承担了本应是以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及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息息相关,但是深入探讨之后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并不复杂,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外出工作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四联村村屯较多,呈分散的状态。从地理位置看,四联村绝大部分都处于山区,是距离镇上最远的一个村,又是最后一个铺上水泥路的一个村庄。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村民们感受到单凭家里的几亩地是无法支持家里的全部生活支出的,粗略的统计一下,我村的家庭几乎至少有五口人,随着现在生活压力的增加,种田所得的收入较少,而且我村有很多地方都是靠近库区的,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也不稳定,这无疑会对家庭收入单一的家庭来说增加了许多未知的风险,因此外出打工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普遍的选择。外出务工在同样的劳动强度之下所获得的收入是农业收入的许多倍,如此一来,就能够很好的支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支出了。村民们的大部分支出其实是主要集中子女教育投入。现在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农村的学子们如果没有一个家人经济上的稳定支持,大学难以继续就读。加之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的学子也有点绝望了。因此,父母们不远万里,外出打工时必然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外出。有一些家庭他们的父母却不是外出打工,而是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例如,父母一方是司机的话就要经常出去了,家里的子女就相当于是留守儿童了。第三,家庭离异。这一部分在四联村较少,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调研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代沟”较为明显。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隔代监护类型的,常年远离父母。爷爷奶奶比较爱护自己的孙子女,甚至是过于溺爱。这也助长了孩子的任性的脾气,也会给日后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由于长年远离隔代亲人与孙子女相隔较远,有些观念和现在的孩子不相符合。第二,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在多人的场合下表现出害羞的的特点,不愿说话。第三,厌学情绪明显。孩纸们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边。由此得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此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度的。

三、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解决其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结合四联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第一,国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存在两种经济结构,即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种二元结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例外。总理就任后提出“克强经济学”,其核心就是要在突破二元的结构,走出第三条道路,即新型城镇化。这也可以称为“三元”结构。在“三元”结构的构架下,农民就近城镇化,就近就业无须背井离乡就能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收入。如此一来,父母们势必会放弃到千里之外工作,而选择回归“本土”。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四联村山地比较多,水四联的山地坡度不高,符合35度的适合耕种的坡度。地处亚热地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另外,四联水库面积比较大,库区水质较好,天然无污染,符合渔业发展的条件。第三,鼓励父母亲经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父母们在赚钱的同时多多关爱一下自己的孩子。第四,民间可以成立一些志愿服务社团的组织。志愿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做一些学业上、心理上的等的辅导的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相适应,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时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也必须在时代的发展中解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是祖国的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祖国的少年。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方法难免会有缺陷,敬请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952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4篇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一

近年来,乡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全镇留守儿童情况

X年,我乡对全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以校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其中X%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X%寄托老师和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乡妇联联合中心校、团委、关工委在全乡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XX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工作总结《乡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截至目前,我乡已为多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我想利用XX村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在XX村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同团市委、乡团委建立XX乡阳光社区中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片阳光的成长环境。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乡妇联及团委的牵头下,我乡每半年还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联系制度。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滤布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五是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

六是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乡司法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

七是强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力争到XX20xx年底,“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继续抓好代理妈妈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二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基本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我校按照"五个一"的帮扶方式,深入开展了关爱帮扶活动。

1、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做好记录。

2、认真做好每月与留守儿童一次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学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

4、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制度.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教育,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5、建立健全评价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

6、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7、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总之,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xx大精神"为指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在成长,推进我校教育再上新台阶.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三

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我校以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留守儿童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结合我村实际,采用不同形式,组织全体服务站成员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首先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

二、建立“爱心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亲情,因此首先要为 “留守儿童”弥补好这一缺失的感情。我服务站首先在退休教师中建立师生帮扶制度,让每位教师都做“爱心家长”。“爱心家长”弥补了留守儿童感情的缺失,为留守儿童营造浓郁的亲情氛围。

三、开展“三多”、“二知”、“一沟通”活动。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辅导站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四、开展人文关爱、健康娱乐活动

为此,辅导站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他们的心田被友爱滋润,犹如春风化雨。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辅导站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四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重庆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渝委办发〔20xx〕41号)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根据津教发[20xx]21号)和江津委办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结合津南片区各学校实际情况,对片区内各教管中心以及辖区内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总结,现就津南片区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津南片区有法人单位学校31所,共有学生16856人,学生95%都来自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片区内各校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的结果来看:辖区内“留守儿童”总数为12285人,占学生总数的72.9%,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各教管中心成立“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和工作小组”:各教管中心主任任组长、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以办公室人员和各校校长为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各教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与镇关工委密切配合,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辖区各校构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一是完善留守儿童亲人联系方式,二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三是各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德育处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片区各校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留守学生个案记录》、《隔代家长培训记录表》等,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表彰奖励机制。有的学校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家长”“教子有方家长”等活动。对那些“遥控”教育孩子有方、指导有力、孩子能力强、学习等各方面优异的父母进行表彰奖励,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3、实行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学校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各学校一学期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一至两次。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

1、建好 “留守儿童之家” 。

80℅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和电子文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蔡家小学与西城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对口联系学校”,成为江津区首批留守儿童对口联系单位。

2、开通亲情电话。

每所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代理家长 。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大多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校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心理疏导融真情。

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7、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评比,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各校各班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0、主题活动促发展。

各校根据实际坚持开展评“先进寝室、生活自理能手、守纪标兵”的三评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文体节目比赛、 “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 、“争做五心四好少年” 、“看谁进步快”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参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黑网吧告别” 、“安全在我心中” 、“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我辖区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了幸福的家园,也推动了各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切实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关爱留守儿童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样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组织领导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支书为副组长、办公室成员、各科老师为成员的"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些项工作。

2、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

二、统计报送制度。

1、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是单亲还是双亲外出、家庭具体情况等,做好造册统计并及时上报学校。

2、各片区内学校要把本校规范的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和电子报表及时上报到片区学校;片区学校和各中学由专人造册统计并在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中心学校。

3、留守儿童的统计上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做到不漏统、不重统,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亲情依附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导外出家民工切实担负起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留守儿童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发挥校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针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行代理家长制,辅导学业、疏导心理、沟通情感、矫正行为,真正主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3、代理家长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月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谈心、与留守儿童班主任交换一次意见,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一次、检查一次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与留守儿童共进一次晚餐、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4、代理家长要认真填写亲情结对工作日记,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困难帮扶、情感沟通、行为矫正等工作,使代理家长成为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人。

5、各校要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和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为留守作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温暖的集体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四、档案管理制度。

1、各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及时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补充和变更工作;要做到与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相符合,并要求专人管理。

2、建档的主要内容上级文件资料、本校工作机构、工作台账、相关工作报表、宣传信息、活动资料等。

3、留守儿童建档率要达到100%.

五、信息报送制度。

1、信息报送原则:

(1)及时性原则。重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2)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符合实际,文字表述准确,用词严谨,分析恰当,数字精准。

(3)时效性原则。以推动落实、促进工作为原则,及时提供真实、有用的情况,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2、信息上报内容

(1)要围绕"三关工程"的工作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报送信息,做到重大活动及时报送,成功做法和经验随时报送。

(2)各校三关工作思路、工作情况进展情况、主要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每月报送一次。

(3)各学校三关办召开的各项会议要及时报送会议图片、会议主要内容。

(4)各学校要有专人负收集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及活动图片,每月25日前报送中心学校。中心学校根据收集情况向镇三关办和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三关办报送。

(5)、每学期初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工作计划,期末要将本学期工作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总结。计划和总结要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到中心学校三关办。

(6)在坚持上述信息必报的同时,鼓励报送包括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等在内的调研性信息。

六、追踪监督制度

1、适用范围

(1)上级三关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有关决定、通知的执行情况。

(2)上级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在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检查、参见视察活动中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

(3)上级三关工作领导小组认为有必要进行跟踪坚持的其他有关事项。

2、被追踪的学校要自觉接受和主动配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报告执行或者办理情况。不能按时报告的,应当说明理由。

3、对于不提交,没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交执行或办理情况报告,执行或者办理工作不落实,或者敷衍塞责的学校,中心学校三关工作领导小组将追究被追踪监督学校校长责任。

七、调研工作制度

要围绕"三关工程"具体工作展开调研,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或提出好的建议意见。调查研究人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吃苦精神,改进工作作风,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调研报告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八、考核奖惩制度

学校将把 "三关工程"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对工作重视且完成较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走形式的个人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