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20篇)

2024-2024学年度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浏览

2598

范文

1000

3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年级有18名同学,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

(五) 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

(七) 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3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

4、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内容,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数学个人研修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个人,教研,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城区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科研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依托SDP项目(学校发展计划)、EEPO有效教育实验,南宁市C类课题《小学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的研究活动,围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EEPO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落实EEPO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自我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教师要尽量组织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争取进步。

5、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价。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3、积极开展《小学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活动,并做好相资料的收集。

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陈美心和梁玫玫两位青年教师。

5、加强EEPO教研团队建设,积极参加EEPO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数学个人研修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个人,教研,全文共 19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册教学内容:

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求积计算;

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有比和比例,正、反比例关系,解比例,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问题;

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1、几何初步科研课题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突出对图形的特征认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统计初步知识的编排重视统计思想的渗;

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表面积计算是难点。

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4、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习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下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上述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学会简单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并通过有意义的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五、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八、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995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10课时)

2、 位置————————————————(3课时)

3、 小数除法————————————————(12课时)

4、可能性——————————————————(4课时)

5、 简易方程 ————————————————(17课时)

6、多边形的面积——————————————(10课时)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美术,教研,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和训练,已掌握了很多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辨别美丑的能力和表现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继续发扬优点:

1、加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评价能力,是评价方式趋于更完善,从而体现以人为本,使评价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不断地改变教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培养。

3、创设空间,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克服的缺点:

1、重点研究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探究合作的能力等。

2、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正确地处理好双基与创造力的关系。

3、努力改变教法,大力发挥师生的作用,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学习。

4、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学习,了解更广泛地的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备 注

1~3 第1课 多来咪 3

4~5 第2课 彩云衣 2

6~7 第3课 布艺温馨 2

8~9 第4课 搭架子 2

10 第5课 周末日记 1

11 第6课 勤俭“小管家” 1

12 第7课 闹花灯 1

13 第8课 石头说话 1

14~15 第9课 家乡古建筑 2 电教课

16~17 第10课 演戏 2

18~19 第11课 信息联通 2

20 第12课 飞机工厂 1 电教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体育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社区 10课时

第一、二周 我爱我的家

第三、四周 我们的学校

第四、五周 我生活的社区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8课时

第七周 我学会了

第八周 向“谁”学

第九周 做学习的主人

第十一周 大家都在学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6课时

第十二周 规则在哪里

第十三周 规则有什么用

第十四、五周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6课时

第十六周 我是谁

第十七周 我的责任

第十八、九周 我能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页2]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 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 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 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 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 数学是解决 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 数学 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4、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6、 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三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三,教研,全文共 2734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解析:

不确定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概率正是研究这种现象、揭示其统计规律并帮助我们形成决策的数学工具.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概率在现实生活和科学预测中的作用愈加广泛和重要,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 概率初步这一章的第三节,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及会用概率的古典定义求一些简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后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教材这样编排其主要意图有三:1、遵从概率的产生及发展规律.历史上概率(指客观概率)的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概率的古典定义;②概率的统计定义;③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概率的古典定义相对简单,所涉事件的概率有确定的结果,学生易于接受,而概率的统计定义其内涵更为深刻.3、相对于概率的古典定义,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更具一般性与普遍性,它不受列举法求概率两个条件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所谓频率,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时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其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够确定,且随着试验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从以上角度上讲,频率与概率是有区别的,但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加,频率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一个常数附近,具有稳定性,即试验频率稳定于其理论概率.1713年,瑞士大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对这一客观规律性从理论上给予了证明,并提出了大数定律中的伯努利定律.基于此,我们可以用这个稳定的频率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 这也就是概率的统计定义.它突破了对随机事件发生结果的等可能性与有限性的限制,揭示了偶然性中蕴含的必然规律.频率稳定性是概率统计定义的核心,相比古典定义用频率估计概率更具普适性,它是求概率最基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初步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能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目标解析:1、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内部所蕴涵的客观规律频率的稳定性.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结合生活实例,能进一步明晰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列举法求概率的区别,并能够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3、在经历用试验的方法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概率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由于学生初学概率,且在此之前面对求概率的随机事件都是等可能事件,对于一些结果不是等可能的随机事件(如:认为姚明一次罚篮的结果进与不进是等可能的)会依然采取列举法,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用列举法求概率的两个条件把握不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析不透彻所致.

2、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但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无法从根本上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只有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条件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概率是巨大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大的整体趋势,是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频率与概率是从量变到质变,是对立统一的. 对于初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理解,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容易忽略大量重复试验这个用频率估计概率前提条件. 这一问题的出现也是对概率思想的内涵把握不够所致.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如果试验次数太少,试验频率可能会与理论概率值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不能合理的估计概率.

教学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稳定值的分析,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1:姚明罚篮一次命中概率有多大?

播放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0809赛季火箭队VS奇才队的比赛片段,在姚明罚篮球出手后,画面停滞,屏幕显示:问题:姚明罚进的概率有多大?

学生先思考、讨论、发言后媒体出示甲、乙、丙的说法:

甲:100% 姚明是世界明星嘛! 乙:50% 因为只有进和不进两种结果,所以概率为50%. 丙:80% 姚明很准的,大概估计有80%的可能性.

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观点?

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对不同说法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借机复习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进与不进的可能性不相等,不能用列举法来求概率.

师:那它究竟有没有规律,或者说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探求概率呢?

屏幕上闪烁显示0809赛季姚明罚篮命中率86. 6%.

师:姚明的命中率从何而来?(统计结果)

怎么统计的?(罚中个数与罚球总数的比值)

这个比值叫什么?(这实际上就是频率,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最喜欢的球星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出姚明罚篮命中的可能性不相等,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二)试验探究

问题2: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

1、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刚才计算命中率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

设计意图:已知概率的情况下引入试验,基于以下原因:(1)抛掷硬币试验所需条件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2)硬币试验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数据,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3)用频率估计概率可以和前两节学习的概率的古典定义统一,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得的是同一个概率,且概率的统计定义比古典定义更具一般性.

2、试验一(掷硬币试验)(配合亲切童声播放)

全班共分8个小组,每小组5人,共抛50次,推荐组长一名,组长不参与抛掷.

(1)抛掷要求:①抛掷时请将书本文具收入课桌内;②两人一组合,完成25次抛掷,一人抛一人画正记数,抛掷一次划记一次,正面向上一次划记一次;③抛的高度要达到自己坐姿的头顶高度,若硬币掉在地上,本次不作记录.

(2)组长职责:①检查组员抛掷是否符合要求;②收集本组数据,把数据录入教师机中的抛掷情况表.全班共同填写硬币抛掷统计表(表3),将第1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8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8列.

设计意图:①在相同条件下使数据更真实有效;②合理分组,可以减少劳动强度,加快试验速度,同时在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二)、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长方形和正方形。

【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我继续担任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接触和了解,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

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部分家长没积极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下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0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80人,这些学生都来自县城及各乡镇幼儿园,所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有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问题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动,缺乏一些上课的常规意识及纪律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随便下座等。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8、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对数学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6、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实践活动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时 间 内 容

1 。。。。。。。。。。。。。。。。。。。。。。。。。 数一数 比一比

2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 分类

7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 期中复习

9 。。。。。。。。。。。。。。。。。。。。。。。。。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2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 11—20各数的认识

14 。。。。。。。。。。。。。。。。。。。。。。 11—20各数的认识

15 。。。。。。。。。。。。。。。。。。。。。。 认识钟表

16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 。。。。。。。。。。。。。。。。。。。 期末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 期末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204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_工作计划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4480 字

+ 加入清单

2021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篇一】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创建优秀教研组,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继续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继续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组将分别进行一次基础达标测试(计算或应用)或一次小型数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各月具体习惯的重点培养如下:9月:

(1)书写习惯:养成书写规范,保持簿本整洁。低年级学生执笔姿势要正确,不随便使用橡皮。

(2)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当日错题当日改正。

10月:

(1)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2)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11月:

(1)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2)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12月:

(1)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2)考试习惯:会题作对,卷面整洁。

4、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要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进一步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组织参加各种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力争多出成果。

四、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月业务检查。

4、各年级组织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并制定活动的时间、措施等。

5、每位教师撰写一份“优质教案”并参加评比。

6、小学一年级数字规范书写比赛通知。

十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总结通报上月业务检查情况。

3、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4、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5、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6、小学一年级数字规范书写比赛

7、精心准备期中考试,作好考试指导。

十一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数学优质课竞赛,指定比赛方案。

6、总结通报上月业务检查情况

7、本月业务检查

十二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进行计算、应用题比赛。

3、检查个年级的教学进度。

4、总结通报上月业务检查情况

5、本月业务检查

一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3、组织1--6年级期末测试。

4、教研组工作总结。

5、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及教学心得,并上交论文或案例。

6、复习课展示。进行全面复习。

7、期末复习考试。

【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探讨建立阳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积极开展双备双上、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

4、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双备双上,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公开课的经验、成果。

(3)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建构完善阳光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展示阳光教育的精品课堂。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小结上学期数学组工作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学习阳光课堂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有关理念。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十月

1、开展双备双上教学研究活动。

2、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3、开展公开课教学研究活动。

十一月

1、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2、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十二月

1、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组织一至六年级期末测试及教学质量分析。

3、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各类小结、心得。

4、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以“规范、有效、”方针为指导,突出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各年级段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把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我们教导处整学期工作重点,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研究,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教育。

二、基本情况

数学教研组1-6年级有12个教学班,由6位数学教师组成。青年教师5位,教务主任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引领能力,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使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

三、工作要点

(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总结,确保课改实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要有所突破,课堂上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充足一些,教学的环境要宽松一些。

3.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习能力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面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评价;注重对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的综合评价。可尝试开展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促进评价的内化。

4.加强课改过程管理,制定好课改实施计划,明确课改目标、内容、方法和研究课题,加强集体备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切实做好“七认真”工作

“七认真”的每一环节,都要讲究实效,要把备课作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作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变备“课”为备“人”,变备“形”为备“神”。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设计学生的学,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结合本校特色,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的实践和研究,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努力提高利用网络获取教学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

(三)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继续开展新老教师拜师结对的传、帮、带活动,使新上岗的教师以更快的速度适应自己的工作。同时要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练习,提升每一位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

3.课堂教学规范用语,授课、谈话、接待家长必须使用普通话。认真批改作业,不写不规范字。

(四)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积淀数学素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愿望培养他们,使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本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30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4人 ,女生19人。优生约20%,差生约20%中等生约60%。从学习情况看,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好的有56%,反应不明显的有20%,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要求去做,课堂常规有待进一步培养;有待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写字姿势基本不正确,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纠正和培养。

二、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另加5篇选读课文,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教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不仅选择了传统的经典性文章,如《司马光》《乌鸦喝水》《秤象》《古诗二首》等,还选择了反映保护环境,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渗透现代合作、诚信、关爱等意识的文章。选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优美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8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一课“识字”、4-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

本册教材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在本课重现的字。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的内容均贴近每一组专题、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这样,减轻了随文识字的压力。

“语文园地”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内设四个板块:“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鼓励积累美词佳句;“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三、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

教材中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这些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要重视朗读。朗读指导宜分层进行:⑴ 范读或配乐读激趣;⑵ 指导学生读正确,重点是读准生字、难字、多音字的字音,纠正地方音;不指导学生读流利,在学生容易丢字、加字,不会断句,容易读破句等地方重点指导,还要纠正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或唱读;⑶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动、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出来。了解词句要少而精,重点的,难点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搞以词解词,提倡自读自悟和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畅谈自己的收获、想法,鼓励展开想象,这不仅符合自主学习的理念,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低年级阅读教学切忌串讲串问、讲深讲透。古诗只要求读熟背会。学生课后还读不熟、读不好,是不合格的语文课。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是认字要落实。要求认识的550个字一定要认准,并能在其他环境中认识。二是字要写好。要求会写的字要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并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要重视朗读。

2、了解词句要少而精,重点的,难点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搞以词解词,提倡自读自悟和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畅谈自己的收获、想法,鼓励展开想象。低年级阅读教学切忌串讲串问、讲深讲透。古诗只要求读熟背会。

3、教师指导写字,要细致、到位,提倡教师边指导边板书,使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认真练习写字。要切实保证写字质量。另外,在写字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

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范读、给画面配音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给小伙伴听,等等。

5、课后练习,认字要落实,写字要写好,课文要读好,还要重视词语的积累、运用。此外,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化的理解,知行的统一(如,关爱他人,种草种花种树,爱劳动,保护周围环境。

6、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有的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1、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如何巩固识字就成了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复现,再复现,通过不同场合,不同使用方法的多次复现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复现的时间间隔可以由一天、两天到渐渐加上长,复现方式可以是读词语,读自编或改编的短文,儿歌、诗歌(其中尽可多地复现最近学的生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3、结合情境,上好特色课文。本册教材中,有一些与儿童生活实际很贴近,因此,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3、恰当安排“读、讲、练”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要读得充分些,讲得精当些,练得实在些,用课文的语言来规范儿童的语言,增加他们的积累,逐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4、初步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但应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六、学具、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专题: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实际制定本学期教学小专题-----语文学习中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870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4—6.8 总复习 单元复习

18 6.11—6.15 总复习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习 综合卷练习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一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一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情况分析:

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一年级孩子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本学期,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三、工作目标和要求

1、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4、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公物,遵守纪律。

5、制订小干部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得力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工作重点

1、严抓纪律、卫生,形成一定的班规。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地引导,并且内容要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开展评星活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夕会时间进行一日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每日之星”。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学期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享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的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

(2)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静、齐,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3、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中,早,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带一年级虽不是第一次带,但对我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只有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的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在平时不仅要把课备好,上好,还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懂多问,多反思,及时记录各种心得体会,更快的使自己成长起来。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

4、加强班干部的建设。

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切实加强班干部的能力,落实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研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5、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

设有生物角、黑板报、竞赛栏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条件。

6、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

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8、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他们做学习的的小主人。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