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精品20篇

浏览

1515

范文

144

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厚重古朴的城墙上,仿佛给这悠悠的历史赋予了新的生机。垛子边矗立着的旗杆上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又在无声地流泻着620xx年来的沧桑。

走进城墙的东门,夏日的酷暑便被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带走了。抬头望去,那城门竟然如此宽厚,难怪620xx年的风雨和战乱都无法摧毁。走上石阶,登上城墙,向下望去,只见箭楼和正楼之间有一块宽敞的空地,那就是瓮城。攻进的敌人,便成了“瓮中之鳖”。护城河、角楼、箭楼、瓮城、正城门,形成了五道防线,敌军要想攻破,极其不易。

城墙的外侧高大坚固,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垛口,站在这里向远处瞭望,似乎能感觉到身穿铠甲的勇士正挽弓搭箭与我同在这垛口前,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眺望着远方,那一呼一吸在我耳边荡漾。内侧矮墙称为女墙,围绕的就是西安内城。从这儿看去,眼前浮现的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街市;耳畔萦绕的是小贩的吆喝声,婴童的欢笑声以及街头艺人吼出的秦腔……

细看墙头上的每一块条砖,青灰色的砖面泛着光泽,但斑驳的印迹依然隐约可见。砖与砖之间粘合得细密而又整齐。你可知这粘合剂为何物?原来古人用糯米熬成粥,与石灰混合而成,坚固无比。据说闹饥荒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拆了砖,只为取砖缝中那一点糯米熬粥喝,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这一定是古代那些修建者所没有想到的。

骑上脚踏车,迎着微风与朝阳向前驶去。长乐门、中山门、解放门、安远门、安定门、永宁门一一在我眼前展现,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西安的导游词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家来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几天,那么首先我们就去秦始皇陵观光。

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修剪时间长达38年。工程浩大,气魄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过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型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在游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大声喧哗。2。不要拥挤,要有秩序的参观。3。不要乱写乱画,保护文物。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安兵马俑500字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日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王导,此刻我们已经走进大厅,到了兵马俑旁。这些兵马俑规模宏大,已挖掘出三个俑坑,总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大,坑内有兵马俑大约八千个。这些在坑里的兵马俑十分整齐的排成了巨大的长方形军阵,霸气十足。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的规模不仅仅宏大,并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貌,一看就是久经沙场。武士俑体型健壮,体型匀称。它们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士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右手执缰绳,右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体形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貌,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好了,我就先说到那里吧!此刻到了自由时间,尽情的玩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陕西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永徽三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安优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女士们,先生们,叔叔阿姨阿姨夫们,老少爷们娘们们,大家早上*点钟好!

首先,我谨代表旅行社老板,全体老板娘以及全体导游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表示我的热情,我要先给大家唱首歌,为什么要唱歌呢?不是因为我唱歌好听。我唱歌属于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间还走调,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唱呢?我们旅行社老板说了,你们就是我的上帝,耶稣阿门啥的,你们对我们导游非常重要,你们快乐了我们旅行社老板才快乐,旅行社老板快乐经理才能快乐,经理快乐了我们导游才能快乐。所以为了你们快乐我也得唱。

初次见面,所以在这里呢,送给大家一首歌作为见面礼了:要欣赏先鼓掌(停顿),鼓掌的都是董事长:你未曾见过我,我未曾见过你,年轻的朋友一见面啦,情投意又合。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溜溜的她哟,她哟我哟心儿咿个嘿嘿嘿心儿咿个嘿嘿嘿!

我也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我保证我说过的话都灵,我嘴开光啦

我祝愿所有给我鼓掌的朋友长命百岁,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我会永远把你们放在心里。不鼓掌的祝你们打麻将点炮,上厕所忘带手纸,嫖娼挨抓,该!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还都不认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称呼我为小x就行了。小x的年龄保密,体重保密,身高保密,唯一不保密的是我的电话号码,大家需要的可以记一下哈,我的电话是,24小时开机,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可以了。小x长的虽然称不上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绝对的灿烂,我对工作绝对的是认真负责!顺便说一下我们家的门牌号,大家千万不要上错了车。

我听见有人乐了。那现在我给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下咱们的司机师傅,师傅在旅游界是有名的三好先生,车技好,人好,服务态度好!我们俩将互相配合,尽量让你们每个人都满意!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西安的导游词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8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我是接待指挥部国内接待二组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和大家的参观,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西安世园会给各位留下美好的记忆!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

今天的西安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名胜古迹、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光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的境内游客和100多万人次的境外游客,前来寻古探幽、观光览胜,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把访问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了西安。

人们都说,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灿若星辰。金匾丹青赏心悦目;古槐青砖意境深邃,一座城市简直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西安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古遗址和帝王贵胄陵寝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这里荟萃着以蓝田猿人、半坡村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曙光,以丰

镐都城、精美青铜器为代表的周文化,以咸阳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为代表的大秦文化,以汉长安城,丝绸之路起点、阳陵为代表的强汉文化,以大明宫、大雁塔、曲江池、法门寺为代表的盛唐文化,这一切构成了华夏文明由形成到发展并走向强盛的核心历史。

西安自信、开放、大气和包容的人文气质,造就了各种宗教汇集发展的局面,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作为西安标志性古建筑的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存放并翻译从西域带回的佛教经卷之地;珍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被誉为“世界佛都”;西安化觉寺,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国式伊斯兰寺院,道家始祖老子著书讲经的楼观台,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充满人文底蕴的西安,还有着更加迷人的生态和自然之美。

西安有巍峨壮丽、峰峦叠嶂、资源丰富的秦岭山脉,不仅是西安的绿色宝库,也是中国的中央公园和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上,有险峻挺拔、号称五岳之首的西岳华山,有以温泉汤池而闻名天下的临潼骊山,有四季葱绿而内藏珍稀的终南山,有以六月积雪不化堪称奇观的太白山,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独特的秀美景群。近年来,西安周边形成了大片的绿色生态林带,曲江新区和滻灞生态区有了宽广清澈的湖面,水域面积达2.2万余亩,“八水绕长安,翠绿满皇都”的美景再现于世。

西安记录着盛世之文明,也不断创造着新的梦想。宏大的“唐皇城复兴计划”正顺利实施,不断建设的旅游新景区让书中的历史走

出来,让地下的历史站起来,让往昔的峥嵘岁月重现出来。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三大主题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重现了盛唐景象。大雁塔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皇家园林建筑和大型水景表演、大唐不夜城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和文化场馆更是一派大唐繁华景象。大明宫遗址公园曾是一座唐代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总面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三倍。

西安是民俗风情之都,到户县看看农民画,到百年老戏院易俗社听听秦腔,到书院门仿古街淘淘字画和文房四宝,真是令人悠哉游哉;西安是美食之都,闲暇之余,还可以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尽享一下吃在西安的无尽乐趣。

4月28日—10月22日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滻灞生态区举行,西安以绿色引领时尚的风情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会又一度聚焦滻灞,聚集西安。

西安有时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有时,西安又像青春少女一样年轻。今天的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和8 所军事院校,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拥有人口840万。

西安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滻灞生态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发展格局,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3241.49亿元,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西安是神秘的,也是开放的,作为中国的古都之首,它是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在经历了3100多年沉沉浮浮的发展变迁之后,又肩负着中华民族辉煌、光荣的梦想。

古都仪象和现代气息,交融并蓄在西安的胸襟之中。历史瑰宝和时代宏图,交相辉映在西安的大地之上。在这里,古老和现代相互和谐,传统和创新相互和谐,发展和保护相互和谐,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和谐。科学的发展观给城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西安正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步履坚定的迈向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安华山旅游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x旅游团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小赵。我将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壮观的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首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阳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凭藉大自然风云变化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神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大家赶上队伍。华山向以险要而闻名于天下,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

游了中峰爬上云梯就到了东峰,东峰又名朝阳峰、海拔2090米,是登山游客欣赏华山日出的最佳场所,东峰主要景点有博台、鹞子翻身、下棋亭等景观。鹞子翻身被称为华山第二险、崖高十余丈游客到了这里需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到了近处又须侧足转身故称鹞子翻身。

走过南天门,跨过华山第一天险“长空栈道”现在我们来到了华山的最高峰南峰,海拔2154.9米,因传说北归大雁飞过华山的时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峰顶有水。名曰仰天池,池中的水久旱不干、久涝不溢、形成了一大奇观。这里也是书法石刻最集中之处,“顶天立地”、“沐浴日月”、“峻极于天”等等,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南峰之高。

游完南峰穿过炼丹炉就来到了华山西峰,因峰顶有一天然形成的石叶如荷花瓣覆盖峰巅故又名莲花峰,海拔2082米。西峰大殿翠云宫是峰上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宫观。里边供奉的是众星之母斗姥。这里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沉香劈山救母故事发生地。朋友们,此刻华山主要的景色已经被我们游览的差不多了,整个旅程中,我们经过了北峰的云雾缭绕,体会到了中峰的极幽景色,看到了东峰的绝美日出,又感受到了南峰的高大险峻,欣赏到了西峰的精华所在,领略了整个华山主要景色奇观,亿万年来鬼斧神工,造就了华山惊险壮丽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咏颂,使华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华山与华夏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关于华山的传说、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计策、典雅、深沉、严肃,而且幽默、诙谐,甚至还有一丝浪漫与温柔,这不正我们中华民族的真实写照吗?

大家看这个,这个就是华山松。华山松,雄球花黄色,基部围有数枚卵状匙形鳞片……树干可割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针叶可提炼芳香油;种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期望大家能度的过愉快的一天!下次我再和大家一齐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安的导游词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们国家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安钟楼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lcom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Xian. Nice to meetyou. Im your tour guide this time. My name is Xu chenxuan. Just call me Xu Daoor Chen Xuan. Now lets start the journey of Xian ancient city wall!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briefly introduce the ancient city wall ofXian. The ancient city wall of Xian is also called Xian Ming city wall. It is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Xian, Shaanxi Province. The height of the wallis 12 meters, the top width is 12-14 meters, the bottom width is 15-18 meters,and the outline is a closed rectangle with a perimeter of 13 meters. 74kilometers. The city wall is used to be called the ancient city area, with anarea of 11 square meters. With an area of 32 square kilometers, the famous belland Drum Tower in Xia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ancient city.

In front of us is the main gate of the city wall. There are four gates likethis: Changle gate (East Gate), Yongning gate (South Gate), Anding gate (WestGate) and Anyuan gate (North Gate). The four gates were the original gates ofthe Ming city wall. Because of the military and defense needs at that time, theywere all single door caves, and they all built three walls, and Weng city wasformed between the two walls. So far, except Yongning gate, only two walls areleft in the other three gates.

OK, heres your free time. Please gather here in an hou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安英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76 字

+ 加入清单

Hello, tourists!

When you see this Tang Dynasty building in front of you, you must be bothsurprised and curious. First of all, why is this tower named after geese

According to Indian Buddhist legend, there were two schools of Buddhism,Mahayana and Hinayana, and Hinayana Buddhism did not avoid meat and fishiness.One day, it was Bodhisattva giving day, but a monk in a Hinayana Temple couldntbuy meat for dinner. At this time, a group of geese flew by in the sky. A monklooked at the geese and said to himself, "today there is no meat in the house.The merciful Bodhisattva must not forget what day it is." Before the voice fell,the leading goose folded its wings and fell to the ground. So the monks in thetemple were shocked and thought that it must be the manifestation ofBodhisattva. They built a stone pagoda at the site where the wild geese fell.They gave up meat and turned to Mahayana Buddhism. Therefore, the pagoda is alsoknown as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The Dayan Pagoda is 60 meters high, 5 stories, brick surface, earth coreand CD ladder. In the center of the rear tower, there are lots of plants andtrees growing in the cracks of bricks, which are gradually decadent. Afterseveral renovations during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Zetian in Changan, EmperorXuanzong in Tang Dynasty and Emperor Changxing in later Tang Dynasty, the bigwild goose pagoda was 4.5 meters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and added twofloors. Each side of the ground floor is 25 meters long, the base is square, theside length is 45 meters to 48 meters, there are ticket doors on all sides ofeach floor, and there are stairs in the tower. On the lintel of the bottom floorof the pagoda, there are exquisite line carved Buddha statues, especially thepicture of Sakyamuni Buddha on the lintel of the west gate. The photo of theabandoned hall at that time is engraved on it. It is said that it was written byYan Liben, a great painter of the Tang Dynasty. It is a precious material forstudying the Buddhist culture and architectural art of future generations. Thebrick niches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South Gate of the pagoda areinlaid with the steles of preface to the three sacred religions of the TangDynasty written by Emperor Taizong Li Shimin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preface tothe three sacred religions of the Tang Dynasty written by Emperor Gaozong Li Zhi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wo steles were written by Chu suiliang, a famouscalligrapher in the Tang Dynasty. They are the best of the steles in the TangDynasty. They are precious original calligraphic inscriptions protected by thestate. They are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alligraphy. It canbe said that the square brick Pagoda with wooden structure is a masterpiece of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China, with its simple shape, majestic momentum,remarkabl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yle of the times.

OK, lets have a free tour and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Little wild goose pagoda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is located in Jianfu temple on the south sideof Youyi Road in Xian City, facing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from east to west,which has become two important symbols of Changan,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angDynasty. Because the scale is smaller than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theconstruction time is later, it is called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Jianfu temple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Kaihua square of Changan City inTang Dynasty. It was the old residence of Xiangcheng princess, the daughter ofEmperor Taizong of Tang Dynasty. In the first year of Ruizong Li Li (684), theroyal familys relatives built a temple for Gao Zong. The first year of Tianshu(690) was changed into Jianfu temple, which is a famous temple in Changan cityof Tang Dynasty. Yizheng, a famous monk of Tang Dynasty, translated 56scriptures in Jianfu temple and wrote biography of eminent monks seeking Dharmain western regions of Tang Dynasty,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re is a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in the temple. It is a square brickstructure with dense eaves. It has 15 floors at the beginning and is about 46meters high. Each layer of the pagoda has its eaves. It is famous for opening adoor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he body of the tower decreases from the bottom tothe bottom layer by layer, and the more it rises, the more it accelerates. It isbeautiful and exquisite, and has a unique style. The door frame is made ofbluestone. The inside of the tower is an empty tube structure with wooden floorsand wooden ladders circling up.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e to repeatedearthquakes, the tower cracked in the middle, and the top of the tower wasdestroyed, leaving only 13 floors. Today, there is still a large iron bell inthe temple, which weighs more than 10000 kg and was cast in the third year ofMing Chang (1192) of Jin Dynasty. The bell sounds loud and is known as "themorning bell of the wild goose pagoda", one of the eight scenic spots inGuanzho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87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

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

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孔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专门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

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附近。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历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林融为一体。今天的西安孔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的体现,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结构稳健,运笔舒展。孔庙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

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澈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间以泮桥连接。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

与牌坊相对而呼应的是棂星门。棂星为天田星,主稼穑,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始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行与天地齐平,古今永辉。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严,寓意福瑞吉祥。

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到处在中轴线上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为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评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争记录碑石。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雄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遗憾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

大夏石马

屹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420xx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现的。

石马采用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犷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20xx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匀称,四蹄健壮,为承担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矫健的姿态,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疆场的飒飒身影。

唐景云钟

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0xx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全城报时的钟楼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景云钟由26块青铜模板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钉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清纯、悠扬。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

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神奇,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铜钟顶端的怪兽称做蒲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优美的声音,精美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这里有享有盛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有生动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漫步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一定会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社稷相联系,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玄宗亲自用隶书作序、抄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丽、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

开成石经

如果说《石台孝经》是封建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那么陈列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又是刻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刻呢?

早在西汉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头上既便于学习和流传,又避免了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刊刻儒家经典的活动有七次,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的《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代《乾隆石经》。今天除清代的《乾隆石经》因刊刻年代较晚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开成石经》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完整地耸立在西安碑林中。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城二年(837),它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两面刻字,总计228面,160卷,65万多字,被称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号称"石质图书馆"。《开成石经》改变了过去刻经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点,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这样不仅便于装订成册,而且成为唐代的一大创举。《开成石经》由国子监祭酒郑覃主持,刊刻由陈介、艾居晦等用楷书完成。

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发生的陕西关中地震,使《开成石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40多通石碑断裂倒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碑石,明万历十六年对碑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补刻,并且将补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计96石113面,约53000多字。《开成石经》作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积淀和精深的内涵而被世人珍重。

第二展室

当你为唐代的石经而自豪时,眼前第二展室的座座名碑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震撼。这里以唐代名碑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等,有书法名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李阳冰的《三坟记》、和《拪先坟记》等传世杰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别--聂斯脱里派--碑额的上方刻有一个十字架。

碑文记载,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阿罗本传到长安,当时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龄列仪仗到西郊迎接。碑文还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时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播情况和政治活动,同时在碑石的下方还刻有古叙利亚文。

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废佛运动的影响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启年间出土。1641年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中,译成拉丁文,从而引起世界轰动,现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欧阳询为隋代的大官僚皇甫诞书写。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经历了陈、隋、唐三代,书法风格结合北碑的纯朴和南帖的柔美,下笔自然随意,字体峻利圆润,法度平整规范,以清秀而独树一帜。

欧阳询少年好学勤奋,与李渊交往十分密切。唐太宗时大兴文教,为了提高书家素质,振奋社会风气,设立弘文馆,选召学士入馆工书,欧阳询任大学士,由他亲自执教。他的书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名扬海外。他写的片纸数字都被人们争着收藏,作为习书的范本,时人称他的字为"欧体"。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记述了道因法师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的经历。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欧阳通从小丧父,在母亲徐氏的不断教诲下,临摹父书,仔细认真,从不懈怠。他的字笔力险峻劲挺,棱角分明,字体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传说欧阳通对自己的书法特别珍惜,必须在具备象牙或犀牛角的笔管,狸毛或兔毛的笔头,松烟和麝香的黑墨时才肯动笔写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师》碑就显得弥足珍贵。

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是楷书巨匠,他身历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国保存颜真卿书法最多的地方。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0多岁书写,内容叙述了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护楚金丧事的情况。此时,正处中年的颜真卿书法端庄隽秀,朴实谨慎,规范整齐,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的范本。

颜氏家庙碑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他的父亲所立,叙述了颜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经历,碑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足以显示出家族的兴盛。此时的颜真卿已有"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风采,书体浑厚圆润,饱满遒劲。俗话说"字如其人",而颜真卿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成为书法界的典范和楷模。

唐代李希烈发动叛乱,颜真卿前去招抚却遭到了囚禁。当李希烈的弟弟在军中被人杀死,李希烈十分恼怒,决意杀死颜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诏,派人用绳子勒死颜真卿,颜真卿终年77岁。颜真卿以他苍劲老辣的书法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成为"楷书第一人"。

唐三藏圣教序碑

《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怀仁和尚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墨中选辑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称作《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的行书称绝一时,在我国书法史上以"书圣"著称。南朝梁武帝评价"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更是称赞"尽善尽美"。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藏有王羲之墨迹三千余纸,并且是朝夕观赏。当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后,唐僧的弟子怀仁决心将文章用王羲之的行书集凑而成。公元672年,怀仁和尚殚心竭虑,整整花了20xx年的时间,细细拼集,慢慢寻找,甚至不惜千金,购买求得,所以称为"千金碑"。碑石不仅体现了唐初那浓厚的"崇王风气",更凝结着唐朝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钟爱之情。

玄秘塔碑

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负盛名、闻名海外的楷书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正是柳公权60多岁为大达法师所写,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文记述了唐长安城中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顺宗、宪宗等几代皇帝恩宠的事迹。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融圆厚于清刚之内,结体疏朗,法度森严,是柳书的主要代表作。

柳公权身居高官,廉洁刚直,敢于直言,人品、书品皆为君臣世人所敬仰。据说,一次皇帝与六学士对坐于便殿,说话间,文宗称赞汉文帝恭俭,又掀起自己的衣角来说:"这衣服已洗过三次了"。众学士对皇帝作贺词,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回答道:"人主当退不肖而进贤,纳净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小节耳,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柳公权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

当你缓步走出第二展室,当你还沉浸在"颜筋柳骨"的神采气韵中,当你还回味着"大欧小欧"的隽永峻利时,眼前这幽静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规整的青石,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墓志

这些方形青石称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职、生平事迹和赞颂文辞,它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

墓志在我国汉代已有雏型。到了魏晋时,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风气,官方严禁在地面竖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随之大量出现。而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洛阳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收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亲及贵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书法价值。

第三展室

穿过回廊,进入第三展室,又会将你带入一个五体书法异彩纷呈的世界。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的碑石,不仅可以看到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如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汉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经》、唐代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还可以通过汉代《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晋《司马芳残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变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古之时就有了关于汉字创造的美丽传说。伏羲画卦说,神龙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天下,进行"书同文"的举措,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使小篆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俊逸。

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

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体,内容是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540个部首偏旁用篆书书写,每个篆书之下用楷书注音。这座碑石字体端庄典雅、古朴凝重,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构字法的典型范例。

当小篆在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使命后,向着容易书写便于认识的方向发展。秦朝末年有一个狱吏叫程邈,他在囚狱中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对篆书的笔画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变革,由于将字体的圆笔改为方笔,繁复变为简洁,于是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到了汉代隶书达到成熟的时期。

曹全碑

《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文字不仅清晰流畅而且宛转妍美。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的。碑文记载曹全为敦煌人,曾随军征战疏勒,战功显赫。他任合阳县令更是政绩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阴还刻有捐资人的名单。《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雅典,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书风的代表。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时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据说书写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以这块《周易》残石为例,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完全体现出了蔡邕所主张的"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的规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不过,对照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残石,书法差异很大,不像一个人所书写。我们推测是因为当时这项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汉代刻碑不留名的传统,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熹平石经》共刻石46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约3万多字。石经刻好后被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学子们校对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石经刻立后,前来参观摹写的人将街道都堵塞了,可见当时的盛况。但遗憾的是,石经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乱,后来又遭遇晋永嘉之难,碑石全部残毁,保存到今天的数量更加少了。碑林收藏的这块,上刻《周易》的内容,两面刻字,共有400多字。这块残石是1920xx年在洛阳出土,于右任先生花费4000两银元从古董商手中买下,后来与"鸳鸯七志斋"藏石一同捐赠给碑林博物馆收藏。

在每一种书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新的书体也会随即出现。当隶书一步步完善成熟时,新的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也在逐渐形成。

西汉时已有章草,它的出现是在生活实际的需要中,为了加快公文的处理,开始将方折的隶书简化、草化以处理官牒文书。东汉时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为今草,它的出现无疑更能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人类情感的变化。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称为今草,笔势连绵飞舞,潇洒灵动。

张旭断千字文

《断千字文》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写,他是将各字上下相连,首尾相接,字体大小错落,粗细相间,浓淡相宜。他曾对颜真卿说:"创变适度,不可妄变"。由于他的字体极为奔放、洒脱,自然舒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难以辨认,一般称为"狂草"。张旭为人豪爽豁达,性格狂放不羁,更是嗜酒如命,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呼叫奔走,在极端兴奋的状态下,手拿毛笔疾书,一下数行。有时不尽兴,竟丢掉毛笔,解开发髻,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神妙,所以人们都称他"张颠"。他和李白、贺知章等8位文人墨客,并称"饮中八仙"。

唐人爱酒,是时代的产物。在一个高亢、激越的社会情调中,在一个开明、张扬的文化氛围中,酒成为激活和调动人们强烈生命和文化意识的重要媒介。在豪爽奔放的酒文化中,唐人倾注了生命的无限热情,更融进了五光十色的个性追求,张旭的草书正是这个盛世文化艺术的缩影。

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武帝时,由周兴嗣在一夜之间将一千字组成了有韵律的文章,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包括天文、地理、礼仪、法制、技艺及励学等,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所以一经颁布,便成为少儿必读必写的教科书,至今流传一千多年,人们依然在传颂吟咏。

怀素千字文

怀素是唐代一位名僧,他是张旭之后以狂继颠的又一位草书巨匠。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便出家做和尚,与张旭相同的是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吃肉,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因此,人们把张旭和怀素合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的字如骤雨旋风一般,随手万变,却又法度俱备。当年怀素练字也十分不易,他没有钱买纸,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以芭蕉叶子为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堆,他称之为"笔冢"。后来为了学习书法的精华,千里迢迢从家乡湖南来到长安,向张旭以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最终成为了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都是刻于横置的长方形石块上,它们的形制与我们刚才所见的碑有些不一样。其实我们眼前这种刻石叫做"帖",它与"碑"是有一定区别的。

碑一般是竖长置放,有额有座,立碑的目的是传于后世,所以碑文内容一般都是对碑主人或者对事件的歌颂,有一定的格式,字体以庄重严谨的篆书、楷书、隶书为主。比如《曹全碑》、《颜勤礼碑》就属这一类。而帖是专门为学习书法者提供前代名人书法而刊刻的,以字体的优胜为选择的标准,内容庞杂、形式不一、长短不限,而且帖一般是横方形的石板,比碑稍小,无额、无座,也没有侧面,大多在正、反两面刻字。同样内容的碑一般只刻一座,而同一个人同一内容的帖可能会刻好几块。不同时代,依据不同蓝本所刻的帖也是有好坏之分的。碑林收藏的这几块怀素《千字文》是明代成化年间所刻。

当唐代那飘逸飞动的草书神韵在我们的脑海中流下深深的印迹时,第四展室的碑石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四展室

这里陈列着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一些著名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明《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清刻《太华山图》、《太白山图》、《关中八景》、《关帝诗竹》、《魁星点斗》等丰富多彩的线刻画,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回味。还有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明代《感时伤悲记》、清代《荒岁歌碑》,在那些战乱与灾荒之年,人们颠沛流离、痛苦悲惨的生活在碑石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黄庭坚诗碑

进入碑林第四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侧碑墙上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巨幅行书作品。黄庭坚擅长写诗,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极深。他的书法清圆妙丽、气贯脉通,运笔则圆劲苍老,结构中宫紧收,四出放纵而神凝之,颇似他豁达磊落的为人。他以画竹之法作书,其风枝雨叶,气高古雅,所以书法达到了风韵最旺的境界。而他的诗词对后人也颇具影响,成为宋代诗坛巨匠,开创江西诗派。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皇城的景致,主要写汉代长安城的皇室宫苑,崇高的建筑,盛美的仪仗,优雅的景色,庄严的宫廷,都是普通人所不能见到,甚至不能想象的。全诗如下:

翠盖龙旂出建章,莺啼百转柳初黄。昆池冰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香。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隐霓裳。侍臣缓步随銮辂,冈上应看集凤皇。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紫气旋回双凤阙,青松还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苏东坡诗碑

旁边这方碑石为北宋四大家中苏轼的作品。内容是苏东坡《集归去来辞诗》六首。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大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精力,用在了很多方面,不仅文学艺术造诣很高,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政治上的波折却影响着他的生活,他曾被几次贬官,晚年甚至远赴海南。我们看这块碑刻的落款是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就是苏东坡谪居贵州后所作。被贬贵州后,垦荒筑屋,耕食其间,使苏轼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中那种隐避的内涵有了特殊的理解和共鸣,借集陶诗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与他在元丰五年(1082)所书的《寒食贴》风格略似。而这座碑石也是碑林仅见的一通东坡名诗刻石,被推为苏贴刻石的较佳者。

米芾四条屏诗

清刻《米芾四条屏诗碑》,是一首反映初春景色的五言诗。"皇都出度腊,凤辇出深宫,高凭楼台上,遥瞻灞浐中。仗凝霜彩白,袍映日花红,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御沟穿断霭,骊岫照斜空,时见宸游游,因观稼穑功"。

米芾,宋代四大家之一,才华横溢,狂放不羁,他喜唐服,爱怪石,擅收藏,好临摹,由于举止不凡,言行怪僻,素有"米颠"之称。他的书法得苏东坡的指点,变化多端,章法自然,顿挫分明,气韵酣畅。他一生酷爱钟鼎、文竹简碑刻,是无所不晓,无所不学。他曾任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关帝诗竹图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刻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其中描写由于三国之争,关羽同刘备的两位夫人在下邳被曹兵困于土山上,关羽为保护两位嫂嫂被曹操俘虏。关羽的文采武略备受曹操青睐,曹操惜才爱将,赐以高官厚禄并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关羽对着这一切淡然处之,最后还是挂印而走。后人赞赏关羽的品行,故产生了这幅关帝诗竹。这幅图由风竹、雨竹构成一幅秀竹画图。风竹的叶子向一边飘动,就好像有清风吹过;而雨竹的叶子则向下低垂,好似有细雨在击打。竹叶恰好组成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首诗表达了当时关羽身在曹营身在汉的特殊心情。有人说这首诗是关羽写给刘备的,据史书记载关羽其人既不善写诗,也不善作画,这座碑是清代韩宰附会之作。

魁星点斗图

《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抚马德昭所画,字体复杂华丽,内容独特新颖,寓意深刻。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经取士,特别是明清,每经首选一人称为"魁",而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多学府和学宫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希望金榜题名。碑上魁星的形象是个"鬼"字,它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在"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古代,皇宫金銮殿前置有石陛,上面雕刻有鳌的图案,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接迎金榜,状元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既形象生动,有独具匠心,即构思巧妙,又寓意深刻。

第五展室

当你离开第四展室,绕过墓志廊,来到了第五展室。这里陈列着宋、元、明、清各代的碑石,许多是涉及拨田、瞻学、修渠补城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社会史和地方史,甚至为研究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宋代重刻的秦《峄山刻石》、清代重刻的汉代《敦煌太守裴岑记功碑》、清注释《岣嵝碑》以及清代帝王与将相的书法碑石,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不仅指出了为官之道,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六展室

第六展室陈列的碑石除少数是元、明两代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为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公稽章生诗》以及清代康熙的"赐吴赫书"、雍正的"赐岳钟琪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和康有为的《曾贡生裕汉碑》等,还有一些为人处事的格言碑,这些都能使我们全面认识碑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七展室

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陈列在第七展室,它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2)命翰林侍讲学士王著,将宫中所藏历代帝王、名臣及书法名家的墨迹,摹刻在枣木板上并存于宫中,将拓印墨本颁赐给中书省、枢秘院的官员及有功的大臣,因为刻于淳化年间,又是在宫里刻成,所以又称作《淳化秘阁帖》。但是原帖在刻成后毁于战火中,碑林的《淳化阁帖》是清顺治三年(1646),陕西金石家费甲铸用"兰州本"复刻的,共145石,两面刻字,共分10卷,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全。

走在第七展室,我们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阻隔,再次重温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真草隶篆,名家荟萃,书法艺术的长河竟是如此波澜壮美。

当我们徜徉在亭廊殿庑之中,驻足于座座丰碑之间,那赏心悦目、摄人心魂的书法艺术,宛如无声之乐,无色之画,无韵之诗,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石刻艺术室

走出碑林第七展室后,建于1963年石刻艺术室又会以一件件精美的石刻造像吸引着你,打动着你,让你叹为观止。

"西安石刻艺术室"的匾额由陈毅书写,整座展室精选汉--唐近一百件的代表性作品,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威武凶猛,有的肃穆端庄,有的慈祥可爱,无论东汉双兽、画像石刻、李寿石椁、昭陵六骏,还是菩萨残像、皇兴造像、九层石灯、老君石像,都以精练的风格,简洁的刀法,高超的技艺,动人的线条,成为古代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它们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进取向上的风貌,不仅在我国雕刻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陵墓石

陵墓石刻分为地上和地下石刻,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形成的。地下石刻为墓室内实用型和装饰性石刻,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东汉画像石

陕北东汉画像石为地下石刻,出土于绥德和米脂一带,用来加固墓室、装饰墓室。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少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大多则取材于现实生活,如车马出行、农耕放牧、歌舞杂技、狩猎射杀、宴饮迎宾等等,将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的情况,生动形相地再现出来,成为汉代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画像石多采用减地平雕的技法,使物象浮起,轮廓用粗劲的阴线来勾勒,眉眼须发等细小部分则用墨线来勾勒。画像石将雕刻与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线条简洁,轮廓清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汉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艺术瑰宝。

李寿石椁

李寿字神通,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因在反隋征战的过程中立有功勋,死后陪葬唐高祖的献陵。

李寿石椁,由二十八块青石组成,前面正中有两扇可以开合的石门,外部四周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文臣、武将、卫士、飞天等。石椁内部四周线刻乐伎、舞伎、侍女等画面;顶端则线刻星宿分布图,这些图案再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豪奢浮华以及宫廷乐舞的柔美多姿,也表现了人们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李寿墓志

他的墓志与众不同,为龟型。龟的四足趴伏在长方形的底座之上。龟甲为墓志盖,上刻篆书"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十六字。龟身为墓志铭,用楷书写成,共1071字,记录了李寿的平生事迹,墓志雕成龟形,那是高贵地位的象征,也是长久保存的象征。

地上石刻,主要是陵园墓葬前的仪卫性和纪念性石刻,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仪卫性石刻是在陵墓前神道两侧置放的石人,石兽等;纪念性石刻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而精雕细刻,昭陵六骏就是纪念性石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典型的地上石刻,是置放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寝北司马道上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乘过并且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最高纪念,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浮雕高约171厘米,宽205厘米,由大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于唐贞观十年(636)完成。唐太宗李世民是马上皇帝,更是爱马的皇帝,他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每件浮雕德右上角。六骏无论站立、行走、飞奔,都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真实写照,不仅反映出人与马生死与共的深厚情义,更展现大唐创业的艰辛不易。然而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騧"早在1920xx年流失美国,其余四骏"特勤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它们在默默等待着六骏重逢相聚的时刻。

如果说昭陵六骏将你的思绪带入火热的战争岁月,而佛教雕像会引领您走进一个宁静祥和的菩提世界。

宗教石刻

佛教最早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两汉之际佛教逐渐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连年,百姓生活流离失所,政治统治极不稳定。到南北朝时佛教广为流传,佛教艺术也随之兴起。

皇兴造像

北魏《皇兴造像》为两面浮雕,正面刻交脚弥勒佛像,由于受印度键陀罗雕刻艺术的影响,还保留着高鼻、深目、宽额的特点,造像的背光是火焰缭绕的舟形背光,充满了浪漫色彩。造像的背面及底座用减地平雕的手法刻画佛教本生故事,背面下方有一段铭文,"遂于大代皇兴五年岁次辛亥为亡父母并"字样,由此断定造像的建造年代和为谁而造。铭文字体刚劲豪放,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佛教在隋唐两代达到鼎盛时期,艺术风格也走出了魏晋的肃穆庄重、秀骨清相,形成完美成熟、温厚可亲的艺术风格。

唐代菩萨像

唐代菩萨像,残高110厘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它以汉白玉雕刻而成,质地细腻,晶莹柔润,再加上那微微突起的胸部和富有质感的腹部,以及那斜披的轻纱、前倾的身躯,使人联想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此时的宗教形象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成为人间真情的坦诚流露,这不仅是大唐艺术的大胆创新,更是对盛世文化的讴歌赞扬。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菩萨、力士、佛陀,无论高大、低小,还是完整、残缺,它们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庄严肃穆,那眉宇间透出的是超凡脱俗的宁静和智慧,唇齿间流露的是亲切和蔼的关怀和期待。

唐代老君像

在唐代更为兴盛的是道教,老君像就是当时信仰道教的产物。

老君像,高190厘米,这尊雕像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老君即老子李耳,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地位,推崇道教,尊称老子为祖先,发起尊老运动,开展各项活动,并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老子策》。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采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的。老君正襟危坐,褒衣博带,表情严肃端庄,神态气宇轩昂,底座又以丰腴华丽的牡丹花为题材,显得吉祥富贵。老君像不仅是封建帝王政治统治的需要,更是大唐盛世艺术繁荣的象征。

朋友们,今天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愿西安碑林给大家的这次金石之旅留下美好的记忆。祝大家参观愉快,真诚地欢迎你们再次光临西安碑林。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陕西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大雁塔在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到现在。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陕西西安大清真寺英文导游词_英文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858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西安清真寺英文导游词

The Great Mosque at Huajue Lane

The Mosque is a major spot for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over 60.000 Moslems in Xi’an, likewise,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protected by the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Unlike the Arabic mosques, with splendid domes, the minarets reaching into the clouds, the coulourful engraved sketches with dazzling patterns, the Mosque here in Xi’an possesses much Chinese traditional touch in both its design and artistic outlook; besides the style peculiar to Islamic mosques, this Mosque also hol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avilions with painted beams and engraved ridgepoles.

However, any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Mosque will be futile unless anyt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Islam into China is brought up.

Islam as a religious order was found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7th century A.D. and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mid-600s. At that time, Arabian merchants and travelers came to the northwest of China by way of Persia and Afghanistan and thu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trade, and military contacts with China. In the meantime, another route saw a batch of sea voyagers through Bangladesh Bay and the Malacca Strait to China’s Guangzhou, Quanzhou, Huangzhou, Yangzhou and other cities where many of them settled down and married the local women who later gave birth to babies who then became Moslems.

However, massive immigration of the Moslems to China did not take place until as late as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13th century, when Genghis Khan, as a result of his expedition against the west, had conquered vast expanses of land stretching from Central Asia to Eastern Europe, including the north of Iran. Many of the Moslems in the conquered areas were thus forced to enlist and later settled in China.

Among the enlisted many were soldiers, and some were smiths and officials who were called the Hui people in the history books on the Yuan dynasty. The Hui people later followed Kublai Khan down to the south, helping him unifying China and then establish the Yuan dynasty. In the wake of the conquest, Islam spread all over China and mosques began to appear everywhere. In the Yuan dynasty, many Moslems held positions both in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organs of the country. And a lot of the Moslems took part in Zhu Yuanzhang’s uprising in the early 14th century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Dynasty. Therefore, all the emperors of the Dynasty issued mandates to protect Islam, and to set up mosques in praise of the Moslems for their feats.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Islam predominated Qinghai on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cluding the Huis, the Uygurs, the Kazaks, the Kirgizes, the Tajiks, the Tartars, the Ozbeks, the Dong Xiangs, the Salars and the Bonans. The Moslems in Xi’an are mainly the Huis, being a small portion out of the ten million in China.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安优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 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安骊山风景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景区,导游,全文共 8074 字

+ 加入清单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靠着兵马俑博物馆,最高峰九龙顶海拔 1301.9米,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骊山看点

骊山是中国名山之一,她是唐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有千亩侧柏林、骊山拧拧柏、八戒显形树等。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别具一格。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骊山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向人们诉说着骊山的历史。这里已构成了一处殊堪神往的旅游胜地。

骊山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千古一帝秦始皇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xx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xx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xx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xx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鸡上架

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到鸡上架。这里是从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一段险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沟

从饮鹿槽向西,即是一条深沟大壑,当地人叫它牡丹沟。沟中有泉,名曰“美泉”。据说,用这股美泉浇灌的牡丹,花色特别娇艳。唐玄宗喜欢牡丹,他曾在牡丹沟开辟牡丹园,由当时精通园艺的花师宋单父培植。据《花经》记载:“种花万本,色样各殊。”

达摩洞

烽火台北面约200—300米处,有一深5米,高2米,宽3米的洞穴,这个洞相传乃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

秤锤石

从石瓮谷遇仙桥下行的途中,有一块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状如秤锤的大石头,千百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大洪水,它却稳稳地站在谷底,岿然不动。传说此石为“二郎神杨戬”称骊山的秤锤,故称之“骊山秤锤石”。

饮鹿槽

在今朝元阁西一片平地上,有一长300厘米、宽92厘米、高56厘米的大石槽,相传为唐时驯鹿饮水的地方。老子的坐骑是长生鹿,按此说,或为当年老君饮鹿的石槽,或为后人附会传说所造。《津阳门诗》有“长生鹿瘦铜牌重”句,“饮鹿泉边春露”句。

金沙洞

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的一个秘宫,俗称幽洞,是他们避开众人独自秘密会聚的一个山洞。明朝英宗正统年间,书生刘瑞五探奇冒险,从而揭开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杨贵妃及众宫娥的白玉雕像,杨贵纪腼腆羞涩,唐玄宗含情脉脉,无不栩栩如生。

日月亭

位于兵谏亭与晚照亭之间,取国共合作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让游人在休息的同时,感悟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翠荫亭

又名翠云亭,唐华清宫著名景点。宋朝李埏有绝句赞誉“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荫。

舍身崖

在东侧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顶部为6平方米的平台,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犹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灿《游驱山东绣岭记》云: “敬虚和尚易其名曰护生崖。”

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烽火台

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老母宫

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这座庙宇在历史传说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氏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 三皇五帝均为其子孙,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载,女娲本为骊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续至今。老君殿 老君殿始建于唐代, 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 “降圣阁 ”又称 “朝元阁 ”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内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艺术价值很高,现存于陕西博物馆内。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

三元洞

北临华清池,上通老君殿,是由骊山西门登山的第一景点,也是一处自然奇观。这里有几孔清静幽雅的空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宫、地宫、水宫--(玉皇大帝、土地爷、大禹)”三元,其最奇特之处是窑内有5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故称为三元洞。游客登山来至洞口,顿感微风吹拂,凉爽舒适,人们谓之神风,多有以此治病者。骊山属于大倾角断层岩,断层之间的空隙遥遥相通,于是形成自然风洞,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大奇观,远近有名,近年来经医疗卫生部门对自然风洞排风进行采样化验,风洞排出的气体,具有脱敏、镇静、止痛作用,对多种疾病确有治疗价值。

晚照亭

位于西绣岭老君殿东,取“骊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是一座重檐钻尖顶方亭,站在晚照亭北侧,可鸟瞰华清池、东花园、临潼全景和渭水。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据说,每当雨过天睛,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夕阳下披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更显得琉光溢彩,抚媚动人。

石瓮谷

是骊山东、西绣岭之间一处秀丽幽深的峡谷, 山势险峻,沟大谷深。古语云: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剑悬瀑布千尺,水声淙淙,击石飞溅,天长日久冲蚀所就,其形似瓮,故称石瓮谷。谷长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骊山奇险迷人之处。据说为八仙上天入地之通道,称登天道,有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等。

遇仙桥

位于骊山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瓮谷中,这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明朝一书生赴京赶考,行至此谷感其风景幽美,宿于石瓮寺观景,第二天在此桥上遇到了前往蓬莱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题名,封为翰林,此桥由此得名,据有关资料考证,遇仙桥可能是唐代所建,距今已千年历史,然而坚固异常,站在桥上,仰望骊山,水幔悬挂,可观赏到石瓮寺、举火楼、鸡上架等景点。

举火楼

位于石瓮寺西侧,骊山西绣岭烽火台下,其结构是砖木建造的两层古式楼房,与东绣岭石瓮寺隔谷相望,远眺举火楼悬于绝壁之处,壮观雄伟。相传这是周幽王所建“离宫”,与褒姒避暑之处,也是周幽王发布军令, 以举火为信号,命令烽火点燃的指挥台,故得名举火楼。

明圣宫

位于骊山西绣岭老母殿南侧,始建于1992年,是中国台湾道教徒,著名爱国人士颜武雄等人为报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此修建一座大型道教观,表达了台湾同胞认祖归宗,渴望回归的爱国之情。明圣宫占地面积60余亩,共有殿堂房屋300余间。宫内有三清殿、仙祖殿、灵观殿等景观,分别奉着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宫大帝、谢映登仙祖和护法神王灵宫。明圣宫现有常住道人32名。均是北京道教学院毕业的高素质道教人才。明圣宫是我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规模重大的道教宫观,堪称道教的又一洞天福地。宫内所用汉白玉为北京房山汉白玉,建筑木材选用东北红松,神像采用江西小叶香樟木,神龛供桌采用南非进口红木,整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古香古色。明圣宫宛如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景秀丽的骊山上。

石瓮寺

从石瓮谷瀑布东上,即到石瓮寺。石瓮寺原名福崖寺,是骊山东绣岭的佛教名刹。石瓮寺为唐玄宗所命名并提写寺名,始建于开元年间,天宝七年以建造华清宫余材修缮,属皇家佛刹。唐玄宗崇道,营建华清宫时,在西绣岭建造了长生殿、朝元阁;杨贵纪信佛,便在东绣岭修缮建造了佛阖石瓮寺。寺内佛像,全是当年国手所造。寺内原供有雕塑家杨惠之手雕白玉佛像,与西绣岭朝元阁白玉老君像同日由幽州运来骊山。 “精巧无比,叩之如罄”,斗转星移,如今白玉雕像早已毁于战火,不复存在,唯有寺内宋代沙石成皿,其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

长生殿遗址

也叫集灵台,在晚照亭东是唐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本来是王宫、大臣们去朝元阁朝拜前,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来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休闲避暑之地。它的驰名也在于《长恨歌》中记述了唐明皇和杨贵纪那段天宝爱情遗事。

三元洞坡下碑林

是1998年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书法家石桥犀水。藤田赞阳,石田泉城等九人所建书法石碑。碑林共有九块石碑,有行、草、隶、篆、楷等字体。碑林的建立为中日两国书法艺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所, 而且可以看出, 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是多么源远流长。

节庆活动

六月会

又叫"骊山老母女媒节"、"善嗣会"、"传子会"、"禅子会"。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女娲通神媒"。古历六月十五日(6月13日-6月15日),相传骊山老母(女娲氏的生日),又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拯救人类,定婚嫁。女媒节即是几千年来流传在临潼地区的原始风俗遗迹,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夏收大忙后休闲上山避暑的节日。

会期,四方祈子求福者,约定俗成,不远千里而来求神问卜、还愿献礼。相传,人文初祖女娲氏,她与伏羲氏兄妹成婚,在骊山留下了圣迹;她在灵水之滨抟土造人,给人间流传下许许多多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圣功,在其发祥之地-骊山修建庙宇,尊为"骊山老母"。会日,骊山东、西绣岭上的大小寺、观、庙、院,不分佛、道,都是香客盈门,香烟缭绕,钟声阵阵,求子还愿者不惜钱财,或献花、或献果、献油、献面或赠衣、赠钱或挂匾、竖碑等。更有趣的是:祈子者向骊山老母祷告求子,殿中老道竟以红绳拴铜钱付之,人言"心诚则灵",或言之"有求必应"。会期三天三夜,山上山下,城内大街小巷,游客云集,鞭炮之声隆隆,古乐戏曲之声充耳,食堂饭馆供不应求,大小旅舍满员,通宵达旦。

这种古老的民间庙会,文化源远流长,在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兴旺发达的今天,更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古老的祈子活动渐渐被新文化风尚所代替。

补天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共工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女娲端来东海之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又从大江大河捡来了彩色石子练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正好二十日补好了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也使得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能繁衍生殖,传宗接代,并有了以后的美丽的世界。

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拯救人类的丰功伟绩,便把她尊为"老母"。并在农历正月二十吃烙馍,过"补天、补地"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西安景点导游词6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共分为四大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和陶马。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其中的陶马。

大家看,陶马和真马一样大小。它体型匀称,肌肉丰满,富有弹性,骨骼和皮肤都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仔细观察陶马的头部。它的口、鼻、耳、目,都刻画得如此精细,甚至连嘴里的牙齿和舌头都得画得栩栩如生。请大家再看看陶马的眼睛:它双目圆睁,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斗志!更奇特的,就是陶马的耳朵,几乎所有陶马的耳朵都一顺儿朝前,显得十分警惕,好像随时准备着撒开四蹄,奔向战场。看着它们,大家是否能想到秦始皇所率领的秦兵中那一匹匹威风凛凛的骏马呢?

当我们走近这些陶马,甚至能感受到它们呼出的粗气。通过这匹匹陶马,我们就能体会到两千多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

下面请大家继续游览,进一步感受当年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吧!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城墙环于西安城四周,固若金汤,气势不凡。登上城楼,既能俯瞰西安风光,还可以在城楼上骑单车,观看城楼上的精彩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安骊山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城南,距离西安市区30多公里,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骊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又名“绣岭”。

著名的有周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石瓮谷、举火楼、遇仙桥、秤砣石、鸡上架、三元洞、鹞子翻身等,还有号称“西北第一滑”的骊山滑索。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

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