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语文五年级白鹭教案精品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2689

范文

304

篇1: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99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3、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三、想象画面,品味笛声,体会爱国之情

四、品读外貌,感悟梅花,丰满人物形象

【教学主要环节和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回顾内容,梳理问题,引入文本探究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板书课题)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针对朱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进行质疑:

面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第二个环节: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一)、关注对话,初步感知

1、浏览课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

教师引导过渡:你是通过朱丹和大师的对话读懂的,让我们都来读读朱丹和大师的对话。

边读边思考,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没有忘记”,

追问学生朱丹没有忘记什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环保纪念日)

(二)、引入资料,震撼心灵

1、有关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2、教师引入资料:

师述:1937年12月2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疯狂地刺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日军的枪弹疯狂地扫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少无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烧、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原本美丽繁华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30多万人惨遭杀害!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引读:同学们,读一读这串带血的数字吧。(齐读)

这仅仅是一串数字吗?(再读)

3、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再读)

教师小结:在朱丹的心里,这是一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的耻辱的痛。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引入与教师的引读,使学生受到震撼,在此基础上,对朱丹当时的心情便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朱丹作出选择的不易做铺垫。】

(三)、品味感悟,体会原因

1、教师引读:所以当大师冷峻地问朱丹为什么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时,朱丹说——(教师指示屏幕引导读出朱丹的话)

2、就是这样的日子里,当朱丹接到这张(出示卡片: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卡片时,他在想什么呢?请你读读有关段落,想想你是通过什么读懂的?

出示: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3、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悲戚”“沉默片刻”“深深鞠躬”等词语,体会朱丹的难过、矛盾、歉意……

联系一、二自然段中“要求苛刻”“竞争激烈”体会机会来之不易。

抓住文中描写朱丹对木笛珍爱的语句,体会对音乐的酷爱。

4、教师引导:在考场上朱丹放弃了什么?坚守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朱丹虽然内心是那么痛苦,那么不忍,但是他最终决定放弃终试机会。是什么使他做出了我们常人无法理喻的选择 ?(正是他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揣摩文字,品味语言,感受朱丹内心的悲痛与选择的艰难,从而突出他的爱国情怀】

第三环节:想象画面,品味笛声,体会爱国之情

(一)、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1、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当他走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读)

出示: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i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有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头上,肩上积着一层雪,仿佛一片油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体会这份悲痛的心情,以读代讲。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评读使学生头脑中出现画面,感受孩子们悲痛心情,体现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2、教师小结:临近石碑,朱丹看到了身披白雪的孩子们手擎红蜡烛,悼念亡灵。

(二)、品味笛声,感受心声

1、于是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笛声悲凉凄切——

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2、这段话在写什么?(笛声)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补白辅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笛声所表达的情感。】

这笛声给人什么感受?悲凉凄切,寒冷。

3、读了这几句,你对朱丹有了那些了解?内心悲痛,充满仇恨,演奏水平高超)

让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一起听听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吧!

你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悲伤、难过、凄凉。

4、悲伤!难过!让人落泪,如果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个词呢?如泣如诉这个“泣”三点水加个“立”,什么意思?诉呢?

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笛声如泣如诉,它在向人们倾诉:( );它在控诉( );它在呐喊( )。

【设计意图:借笛声引发想象,表达心声,深化文章主题】

(三)、受到感染,破格录取

1、被白天情景所震动的主考官也来到了纪念碑前,他也听懂了朱丹的心声,他告诉朱丹:“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这位大师,让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高超的目的演奏水平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原文: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大师希望让音乐成为一种呼唤,呼唤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第四个环节:品读外貌,感悟梅花,丰满人物形象

1、我们再来仔细打量一下这个被破格录取的朱丹,哪一段具体介绍了他?(4自然段)

出示: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朱丹为什么穿这样的衣衫?

(云锦——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它是中国的代表,朱丹时刻把祖国记在心中。

梅花——迎风傲雪,它是中国人精神的体现,朱丹就像一枝梅花,不屈不挠。)

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朱丹的装束?(外貌体现人物特点——爱国)

2、结论:在写人的文章中,外貌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要为突出人物品质服务,所以我们写作时也要引起重视。

【设计意图: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9、木 笛

放弃终试 破格录取

爱国之情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木笛手朱丹在考试是为什么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这说明什么?

2、那位声名远扬的音乐大师为什么录取了没有参加考试的木笛手朱丹?(请写出两方面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36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

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偶尔停歇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继续说说笑笑。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2)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预设】

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④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晴明风日雨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890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五年级下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再读课文总结大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要求简洁明了。)

老师总结: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5、试着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作者开篇就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短短一句话抓住了读者,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末巧妙地借儿童刊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主题词: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6、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每组派出两个代表回答)

三、作业:

1、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2、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近都读了哪些书?(指名答)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大家给老师发的读书视频!

师小结:有的同学能做到每日坚持阅读,真是好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我们来深入体会。

二、回顾课文、概述内容

1、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感受)

2、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要素归纳法)

三、知读书经历、体感受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用“( )”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同桌交流。

(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指名汇报。

3、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文中作者读了许多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用---标出书名、用“=”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七岁时读得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写得最详细。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3)《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十分动人,

(6)《茶花女遗事》: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

(8) 《西游记》 很精彩 《封神榜》 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4、课件出示这些句子,以各种方式读出对书的喜爱之情。(男生读、女生读……)

5、从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6、你们都读过什么书?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书法我感悟”

1、作者读了许多书后有什么读书心得?又总结出什么方法?

1)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2)比较法:从脑中抹去(朦朦胧胧、堆砌华丽词句……)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质朴浅显、真情实感……)

2、冰心给儿童刊物指导读书的九个字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从课文中找依据)

读书好:(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指导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数,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

读好书:(但是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字几千字……)

4、谁还有什么读书方法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指名答)

5、同桌之间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读书的好处。(生自由回答)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以致用小练笔”

1、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指名汇报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3、按照时间顺序写一写并简单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及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知人品、知经历

随着背景音乐简介冰心的读书之路及成就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好学、乐读、会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读书才会成为一种乐趣。

七、拓展作业

1、阅读冰心《寄小读者》。

2、继续坚持每日一读,筹备“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

《忆读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的亮点是避免了琐碎的分析和逐段的讲解,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课文的要点进行学习。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抓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深入读课文,再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读书的好处,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导学生理解“多读书”并“读好书”。

课文所涉及的名著,有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少,不太了解,没有引起重视,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对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上造成了阻碍,是不可取的。对此,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作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书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一、 指导思想

使学生扎实、稳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 复习内容及复习形式

本次复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单元训练重点复习,第二阶段进行专项训练。

第一阶段

本阶段按单元进行复习。主要是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能理解运用;进行局的有关练习;巩固梳理课文内容,抓住重要段落进行阅读训练,形成阅读能力,学会学法;结合课文进行作文训练。

关于字词的复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字词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结合以往检查、练习情况,针对出错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掌握。把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相互交流,相互提醒,确保每个同学、每个单元都过关。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课堂上进行判断读音、多音字、辨字组词、改正错别字、选词填空、句型变换、缩扩句、造句、改病句等训练。

根据单元主题及训练重点,梳理每课知识点,并联系现实,适当拓宽。搜集相关名言、成语。每个单元,选择比较典型的语段作为例子重点进行训练,并概括归纳相关阅读规律、技巧,其他语段则以练习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从新课堂同步训练、单元双测中选择比较经典、有代表性的语段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运用所学规律,形成阅读能力。

关于作文,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的指导。有些课文则结合句的训练,进行造句、仿写、续写等训练。

古诗文的复习,要求熟练背诵及默写指定篇目,理解重点词句意思,掌握作者感情,把握主题。搜集、整理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内容不同诗人的其他作品。

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进行专项训练。字词主要由学生相互出题检测。句的练习,主要进行病句、句型转换、缩扩句、第三者转述等。课外知识,则进行有关名言的积累运用、课外古诗文的背诵、应用。阅读,则按文体进行。选择写景、叙事、说明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文章,进行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总结阅读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教师挑选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等不同类型,进行审题、选材等作文技巧指导。并穿行有关应用文训练。

三、 复习措施及方法

1、 字词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相关训练。狠抓双基,当堂检测,及时跟踪过关。

2、 注重句的训练。从理解词义入手,结合课文,通过造句、仿写等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3、 采取小竞赛、抢答、知识竞赛、我当小老师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复习。

4、 精讲精练,帮助学生学会学法,掌握有关技巧与规律。

5、 狠抓落后生的转化功,从思想教育入手,树立学习信心,专人辅导,确保每个人不掉队。

6、 进行作文技巧、方法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初读指导: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一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布置作业 :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段: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421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

文章《蟋蟀的住宅》

教学过程:

一、对比阅读教学

(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

(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

(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出示课件8】(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和一种标点——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

2.(板书: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学生齐读。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出示课件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偶)

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喔!”;

鸭在叫:“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四、练习背诵。

板书内容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54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两文分别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蟠龙(pán) 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 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北京中心)

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

(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旅游路线图(PPT展示),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况说明结构。(总分总)

3、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

1、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11段,看看这一段介绍的是何处?

(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

(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

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3、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 ,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讲述更有条理,足见作者游览时的从容闲适之态。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举例子、摹状貌。)

4、回到课文,外观内景都讲完了,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3)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5、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6、前朝建筑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大家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PPT图片展示)

(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御花园。打比方。)

7、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

(“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8、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亲临故宫的话,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

三、知识巩固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PPT展示)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四、文本延伸

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拓展训练

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请你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吧!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先总说 后分说

空间顺序 民族自豪感详略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5、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

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9、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复习重点:

学生主要是态度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对基础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严格“过关”,多帮助他们。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这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把细节描述到位。

三、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四、复习方法:

单元复习、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督促、检查,把所有的生字词、必背课文都过关,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以教材为本,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3.重点突破:抓住基础薄弱知识不放松,书写、练习。

五、复习时间:

第一式:6月7日-13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孩子们每日一单元的过关练习,主要是基础)

第二式:具体落实复习内容(见后具体内容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牧场之国》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7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古代的语言特点,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领略经典的魅力。

3、激发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古典与现代语言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放歌曲)

一、导入:

1、谈话:上课之前我放了一首歌,有谁留心听出了是哪首歌?

知道一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喜欢的猴哥是《西游记》里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你知道《西游记》是谁写的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1课《猴王出世》就是节选自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 板书课题,加“﹡”,问:这符号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学法:

1、回忆学习方法:略读课文咱们怎么学?(自学)

打开书107页,你觉得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篇古代,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说到这,没让你想起点什么?(《景阳冈》)

像这类课文,不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理解,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呀?(引出自学提示)

学习略读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自学提示,(出示)读读吧,看谁最先找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说。

3、出示问题:《西游记》咱们那么熟了,谁能现在就说说石猴从哪儿来的?

那你们一定也知道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师: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了,我们还是应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为了更好的读懂这篇课文,我们前面学到、用到过哪些学习方法?(出示)

三、品析课文:

1、运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

课文读懂了没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板书。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石猴从哪来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指名回答。板书。

3、此时在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只猴子的形象,下一步咱们该干什么了?(抓关键语句,感悟猴子形象)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来看一看吴老先生是怎样刻画这只猴子的。

默读课文,看哪些描写猴子的语句让你特别喜欢,并且让你从中感悟到。

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有的同学在动笔勾画、做批注,我也认为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的。)

4、感悟形象,品味语言:

说说吧,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那座山正当顶……化作一个石猴。”(师:语言简练,值得欣赏。)

(2)“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出示)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不管学生说什么,以此为借口,引到读。)

那咱们都读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读。

交流(让学生说充分)。

肯定学生的想像力。

师:寥寥数语,就让我们看到了石猴那么多快乐的生活画面,可见语言既凝练又生动。

如果大家关注语言文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会发现在写作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去字)读读吧!

(如无发现,师引:你关注字数了吗?)

动词、三个字:都写了什么?

这么一只欢蹦乱跳的猴子,你想怎么读?(这只猴子玩累了,休息休息,来只精力充沛的。对,声音动起来了, 猴子也就跳起来了,快乐的心情也就出来了。谁还来?真是一只动作灵巧的猴子。)

你还有什么发现?

四个字、动物:都有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和石猴是什么关系?(亲朋好友) 理解“虫”。

师引读,你看我多幸福,你也来试试!指名读。

问:咱们品读这两句时,节奏是一样的吗?

师:节奏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石猴不同的心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再看最后一句,你还能发现什么?

对偶: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诗词?古人常把对偶用在诗词中。

给我们读读吧。嗯,有诗的韵味。(如不好,师:还不够悠闲自在呀。)

(完整出示这句话):让我们完整地再读读这句话,感受猴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大家都先练练。指名读。

小结:类似这样凝练的语言,在原著中还有很多比如第一回后半部分讲群后送石猴出海学艺时有一段,说: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 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

谁再来说说你喜欢的语句?

(3)“一朝天气炎热……真个似滚瓜涌溅。”(比喻也被我们找到了。)

(4)“古云:禽有……兽语。”(又是一句凝练的语言。)

(5)“连呼了三声……我进去.”(又是语言又是动作描写。)

这是对猴子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出示这句话。

告诉你,我也喜欢这句话,你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那你读读,让我们看看你是不是很勇敢?还有更勇敢的吗?

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吗?(出示句子,对比。)

看看,我把它改了一下,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我正是喜欢它这种重复性的语言,和善用标点辅助表达情感的方法。文中像这样重复性的语言还藏着好几句呢,谁发现了?指名说。

找到“石猴喜不自胜……大造化!”时,体会心情,练习朗读。

(读得好,问:石猴当时什么心情?再指名读。)

(读得不好,说:你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了,怎么不激动啊!再试试。)

还找到那句了?(找全后出示)

师:这几句都是对猴子的语言的描写,而这种重复性的语言,恰好表现出了猴子的性格特点。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猴子,咱们读读这几句,我给大家读旁白,如何?

(如无动作:猴子说话时会像你们这样规规矩矩的吗?对,加上几个动作,咱们再来。)

(如有人有动作:它配上动作了,演得更像猴子了。咱们也学他,加上几个动作再来。)

小结:吴老先生写得好,你们读得更好。

这句中除了有对猴子的语言的描写,还有什么?板书动作。你来读一读吧。(好 夸:这猴子动作真灵桥。 不好说:表示动作的词与我们可以读得稍重,这样可以更好的体会他的勇敢和动作的灵巧。)

谁来读读你找的描写猴子动作的句子?(人多,各读各的人少,指一人读。)

(6)“这股水……受涝天之气。”—石猴心想他人。(看来这石猴还真是个当领导的料。看来你平时也很会关心人。)

(7)“列位呵……何不拜我为王?” —石猴聪明。(不但聪明,还很有领导风范。)

(8)如学生说石猴会选择说话时机,说明他聪明。(看来这是一只有勇有谋的猴子。)

(9)“众猴听说……遂称美猴王。”(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石猴威风凛凛,端坐于石凳上,接受众猴礼拜的场面。)

四、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西游记》第一回的前半部分,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应该知道,《西游记》有多少回?出示,师读。

在《西游记》中,你还知道关于猴子的什么精彩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等我们去欣赏,还有更多经典的语言等我们去品味。同学们可以继续 用我们今天学习时用到的方法去研读。出示。

3、如果在研读是遇到困难,还可以和同学、老师、家长展开讨论,相信 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五、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猴————→猴王

探洞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机灵顽皮 聪明勇敢

敏捷灵巧 自信坦率 心想他人 有勇有谋

讲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小学,教研,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共有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有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要求,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后面,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

三、教材的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爱我中华,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97个字,会写8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制定的课文(段落),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和倡议书。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识字写字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加强对学生钢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教学方面: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指导学生精心阅读,领会方法,并向课外扩展延伸。

4、口语交际教学:要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5、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17课51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11课22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6次24课时左右

写字每周1课时18课时

总计115课时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2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如黄武宝、李选平、丁洁祎、何声怡等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如颜菁、陈俊宏、陈孝泽、陈康等。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如王君艺、伍杰等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我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如陈学忠、黎昌瑚、许泽康、钟显湘等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不够,错别字很多。因此我充分利用写字课和早读课抓学生的字形。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严格抓紧每天下午的练字时间。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写有了进步。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语文极需帮助的差生有七名,就是杨文钰、姚传壮、陈裕、王书香、许泽康、陈学忠,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报告姓名:x

调查时间:20x年10月29日

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词,病句,不规范字体,用错的0标点

资料来源:广告牌问题的提出:希望人们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调查、分析与研究:

我和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到公园里大街上调查广告牌。经过调查街上的一些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有个性和赶时尚潮流,就把广告牌上的字乱改写或用谐音字词乱改成语等。

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真功夫”写成了“蒸功夫”或“针功夫”,“娱乐圈”写成了“鱼乐圈”.......这些错误在街上已经是屡见不鲜!

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得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就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

改进措施:

1.店主应该在做广告牌的时候,想想每个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较,就应该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意思不同,就不会乱用了。

2.店主该考虑滥用错别字对下一代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误了。

感受:

现在的人们这样疯狂地奔时尚,赶潮流,就连祖先留给我们的字也不要了,亏那么多的老外还兴致勃勃地学中国的“方块字”,但中国人自己都不好好学习,可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520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1名,经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潜力、口语交际、写作潜力、预习新课文的潜力和必须的自学潜力。但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潜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资料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必须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潜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透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潜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理解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我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透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过比较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我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透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透过对不一样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一样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潜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资料,了解不一样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潜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我学习的潜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潜力。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一样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好处,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一样的场合、针对不一样的对象,围绕不一样的目的,采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二是思考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一样对象,礼貌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资料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资料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资料。“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潜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效果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学习一篇历史故事《西门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题目是《猎人海力布》

解释什么是民间故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 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 会认读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3、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四、 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从哪到哪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 品味词句,学习品质

1、 请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

2、 思考下面问题,从文中找到答案,想想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海力布为什么只要龙王嘴里的宝石?

海力布知道说出鸟儿的话会变成石头,为什么还要说?画出在灾难来临前描写海力布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从中看出海力布有什么好品质?自由发言

3 、海力布能这样做,是一时冲动吗?他平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来读读,说说。

六、 谈体会

七、复述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五夜望月》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简介作品作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3、播放电影片段及课文朗读

二、阅读梗概,自主研读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3、理清文章条理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出示自学要求:

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依次叙述了那些事?

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展开想象,鲁滨孙还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丰富对人物的感受

四、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3、学生交流

4、师点拨总结

五、感受人物形象 创精彩人生

鲁滨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存的奇迹,他靠的是什么?

学生谈各自的看法,从中受到教育,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安全 孤独

(毫不畏惧 坚定信念 积极乐观 学会生存)

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主要记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九,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叙述,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这位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悟”字出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懂得了在厄运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便在今后的阅读过程学会阅读。因为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就一篇学一篇,就一篇讲一篇,而是要借此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应该说,就此目标,本堂课中,还是实现了。

当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有许多的不足,如还是牵得学生比较多,老师的语言比较烦,学生的自主感悟少,交流表达少,思想碰撞的机会少,独立阅读的时间少,诸多的问题有待我课后做认真的反思,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怎样更有效,怎样能在前期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自主,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中,还发生一段小插曲,当我提到人生的困境,举了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与海啸,希望日本人民尽早走出困境的例子,居然引发了学生的一片唏嘘。场面一时难以控制。虽然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态度也是不端正的,但从中也可看出我们的孩子们,对于那段耻辱的历史还是铭记于心。我想这样未尝不好,只有记住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劳动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 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卡片 2、 开火车认读 3、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卡片

2、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1、 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 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

2、 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 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1、 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 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364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3.抓住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原应以诚相待,和谐相处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1.独立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2.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声色、情节描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3.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

小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从珍珠鸟的外形描写中体会“我”喜欢珍珠鸟。

2.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时我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文章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粗知内容即可。学生在读文、交流的过程,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梳理,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又由鸟的外形特点、鸟的习性,引出人与鸟之间相互信赖的话题。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内容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幽深的丛林一样的地方,珍珠鸟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惊扰它们。

(1)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描写。

指导感情朗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1)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的牛犊不畏虎”,但是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子里。“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声,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3)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

无论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请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朗读。

(4)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我亲近的情意,我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5)课件出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吗?

这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的亲近。

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通过读来感悟的。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环节中,以“我是怎样逐渐获得珍珠鸟的信赖”为对话主题,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我”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引导学生体会信赖源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爱,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

课件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珍珠鸟在“我”细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与人亲近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动学习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冯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