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学名人的故事最新7篇 范文大全视频(优秀20篇)

浏览

5345

范文

1000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二,教研,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 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练习(大练习、限时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习、限时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 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3)班与四(4)班,两个班总人数是115人。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不理解理解,对知识运用欠灵活,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审题做题习惯还有检查的能力还需提高。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

教学难点: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三角形,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467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景分析:

一(5)班现有的学生50人,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必须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本事;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必须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必须兴趣,能较进取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异常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十分梦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能够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所以,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构成的兴趣坚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进取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的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的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的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的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的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资料的学习,不仅仅使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构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且有利于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的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本事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的学生的计算本事。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本事。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的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的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由整理]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操作,显示对美的追求,领略数学知识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拼摆出想象的图形。

教学难点:

拼摆出想象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七巧板、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从学具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出示拼摆的图形,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图形之美。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按虚线剪开,再按下图拼一拼。

(1)引导学生想象,拼摆的图形像什么?

(2)启发学生还可以摆什么图形?

2、从学具卡片中剪下,再按虚线剪开,用剪下的4个能拼成一个圆吗?

3、从卡片上剪下其他图形,再按下图拼一拼。

(1)出示投影。

(2)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拼摆其他图形。

(三)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用两个△和两个○拼摆一只蝴蝶。

2、用认识的图形,摆一朵花、一只小鸟、一架飞机等。

布置作业:

用认识的图形,拼成一个想象的图形,办一个小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年度上学期数学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义务教育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下册部份新授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并且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个别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大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上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

本章的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12课时)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第二十三章 旋转(9课时)

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第二十四章 圆(16课时)

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本章是在学习了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12课时)

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材注意从知识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或不断地修正,丰富个人的直接经验,它将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持。

四、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批改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史,介绍学生兴趣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联系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点带面,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初中数学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把握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与实践,树立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力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新理念和策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措施为,结合每周的评课,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学校提出的听,评课要求,进行认真学习并展开深度汇谈,使每位数学教师明确一堂优课的.标准。评课活动中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讲课时间的申报,由教研组进行协调。在这一活动中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每一节课组织大家通过深度汇谈,切磋细节,切实达到提高教师每位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具体措施是:每位教师从自己的观点(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指出本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设计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理论支撑点的实际应用程度。在教法的选取上有无不妥之处,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恰当,教学反馈的实用价值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度汇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力行专题研究,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挖掘初中数学组的团队智慧和能量,找出有碍于学习的因素。周四的教研组会,将以学习《如何创建学习化组织》为载体,结合具体工作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问题的解决,将理论转化成指导工作,或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升的强大动力。每次活动确定主要发言组,大家共同探讨,在活动中实现初中数学教研组的合力。

四、认真抓好教科研。

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坚持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就是要接触新的理念,不断丰富自主,合作,创新的含义,实践就是以自己学到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就是要不断反思那些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撰有帮助,那些意义不大,与其他教师讨论共享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事例撰写教学案例。检验就是用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提高来考察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整个学期的工作中坚持做好教学的科研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1、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学习学校工作计划。

2、参加市教研室期末检测学科卷面分析会。

3、组织听评课活动。

4、制定校研究课题。

5、参加网络教研活动。

6、组织参加教师观摩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优秀率仅仅只有13%,而合格率也只达到45%,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xx大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55%。

四、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分式: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本章主要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方法概念,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 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 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 „„„„„„„„„„„„„„„„„„„ 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 „„„„„„„„„„„„„„„„„„„ 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二,教研,全文共 22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学知识浮于表面,不愿意深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二、教法分析:

1、在“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3、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4、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具体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8、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一般说做的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应该适当地多做题。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也是难有作为的。所以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要总结反思,这样高中数学水平才能长进。

积累高中数学资料随时整理,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数学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配合老师主动学习,高一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尽情地欢乐。初中生基本上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做作业是绝对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新生必须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合理规划步步为营,高中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迅速进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目标和计划,例如第一学期的期末,自己计划达到班级的平均分数,第一学年,达到年级的前三分之一,如此等等。此外,还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详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星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本学科计划如下:

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_工作计划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619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一】

我一定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做到一周一教研,搞好师徒结对工作;抓好本组队伍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在学校前列;搞好教学工作,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现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四(7)班数学教师,经过一年的相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彼此关系融洽,同学们学习态度较端正。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运算律、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二、线与角…………………………………………………7课时

三、乘法……………………………………………………7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四、运算律…………………………………………………8课时

五、方向与位置……………………………………………3课时

六、除法……………………………………………………11课时

七、生活中的负数…………………………………………2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可能性…………………………………………………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

(1)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帮助学生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

(5)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篇三】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支探索,科学不迷信。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5、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来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

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

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的进行探究。

4、力求做到知识和能力并进,不可偏废。

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

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

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

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

五、教学进度安排:

按县小学教研室进度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二年级,教师,个人,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学生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视频监控合同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

乙方:

为保证 石城县幸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名下小区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如下维护保修条款:

(注:石城县幸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名下小区名称见后附属页)

一、 乙方的职责:

1、对甲方现有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2、对甲方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3、 不论系统有无故障,每年提供12次定期维护保养服务(每月一次),突发故障乙方48小时内抵达现场(特殊情况除外)并提供相应的维护保养报告,年底提供一份详细的年度维护保养报告,以供甲方对各系统设备运行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

4、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如发现设备、零部件损坏,经甲方确认同意更换后。

5、向甲方提供有关技术咨询服务。

6、如乙方没有按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每少一次扣除维护费用的5%。

7、在维护过程中对甲方的数据进行保密,禁止泄漏任何第三方。

二、 甲方的职责:

1、 积极配合乙方进行系统维护保养工作。

2、 在系统出现问题后,应如实向乙方反映情况,提供维修条件。

3、 及时支付维修保养费用。

三、 合同金额及收费标准:

维修保养合同金额为: 人民币。

四、 付款方式:

1、 维护费按年度结算:合同签订后5日内支付年度维护费用的50%,满6个月后5日内支付剩余维护费用的30%,满12个月后5日内支付20%余款;

2、 逾期付款时按未付款金额的5%收取滞纳金,满一个月后仍未付清余款,乙方视同甲方不需要乙方继续提供维保服务,乙方停止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乙方停止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后,甲方需要乙方提供上门维修保养服务,服务费用按每人每天1000元计算或一次性付清自停止之日起本合同约定的定期维护保养服务费。乙方在收到甲方付款后派员到现场排除故障。

五、 违约责任:

1、 本合同在执行过程中,任何一方违反合同条款,双方进行友好协商,协商不成按经济合同法有关条款处理。

六、 其他:

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另行签定补充协议;

2、 本合同期限为

3、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取消。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一,教研,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 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习题),复习问题和复习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习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要学习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5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唐晶晶、高月、孙杰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赶优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 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 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 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5、 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6、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423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1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P90~91、第9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96—98、及P99页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地数据、

教学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__年和20__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

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师:自己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师: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生: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师: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间隔要均匀。

师: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

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__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__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别计算出每年的城乡人口总数,再比较。

1980年:21+58=79(万) 1990年:27+54=81(万)

20__年:35+49=4(万) 20__年:46+43=89(万)

79

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少,20__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生2: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 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

3、分数除法

4、比和比的应用

5、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6、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7、扇形统计图

8、数学广角(数与形)

9、总复习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少)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习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内容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2)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一数学老师国旗下讲话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师,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园国旗讲话:节约每一粒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大二班的张老师,

又到了星期一升国旗的日子了。上个月的10月16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哈哈,大家都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是世界粮食日。这这可是世界性的节日哦。

1981年起,世界粮农组织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也许,我们的一些小朋友已经不太愿意吃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饭了,缠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麦当劳。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饱、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挨饿,许多国家,有很多小朋友没有饭吃,也没有面包、馒头吃,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可是我们有很多小朋友们却不懂得爱惜粮食,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行为猜是爱惜粮食的行为?

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不能随意的把饭菜倒掉,吃饭的时候也要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更不能挑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到粮食,我们要从小做起,节约粮食,让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饱。

下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做早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感谢中心小学李老师提供资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几何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