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同步训练上册答案【热门20篇】

浏览

1951

范文

1000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内容。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联想和想像,体会诗人的感情,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潜行( ) 葱茏( ) 卓越( )海枯( ) 裹藏( )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③称赞而且佩服。 ( ) ④(草木)青翠茂盛。 ( )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⑥奇异而虚幻。 ( )

3、基本了解这篇课文的体载是什么?(现代诗歌)

【自主学习】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听清节奏,重音和语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除课文所讲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练习反馈】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躯壳( ) 悄然( ) 潜行( )

卓越( ) 猛犸( ) 长吼( ) 长眠( )

2.解释下列词语。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2)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5)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

4、下列不是作者想象的一句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B.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5、下列不是作者想象的一句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B.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D.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课文题目点明了作者与鲁迅的关系,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对课文内容有大概了解。(课件播放课文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读。

2、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

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自然空行为标志,把课文分为五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确定各段段意并加小标题。小标题是对一段内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词语或短句标明。

3、讨论、了解鲁迅先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深入理解课文,学习第三、四段

1、回顾文章内容,了解“伯父”是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学习第四段“救助车夫”,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①边读边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②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A、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语句,想想这一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a请同学朗读。想想这段话是从哪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动作)

b请大家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C(课件出示)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扶、洗、敷、扎”等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的感情。)

d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体会这一连串动词的用法。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B还可以从哪些从地方看出鲁迅是一个同情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a(课件出示)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悦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b你准备抓住那些重点词语来理解?说说你的理解。

c这一段话是从那方面来进行描写的?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人物神情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

④老师小结。这样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见不到他的面了。请同学们回到现实,一起读一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段“笑谈‘碰壁’”,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①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想:“笑谈‘碰壁’”这件事反映了鲁迅怎样的品质?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②重点学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

③老师小结。

(3)学习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学习第二和第五段,同学交流。

学习第二段“谈论《水浒传》”,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A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态度不认真)

B“哈哈!还是我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听受?

C完成填空练习伯父是一个(关心下一代)的人

D小结

②默读第五段“关心女佣”,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A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鲁迅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B默读本段,完成填空练习。

伯父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C小结

请大家再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总结伯父的品质

(三)学习第一段“深切的怀念”

1、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了解什么事使“我”惊异。

2、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

3、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鲁迅生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此人民爱戴他。

(四)总结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觉得这是一个(关爱下一代、同情劳苦大众、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受人爱戴)

2、说说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四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画家的调色板》

第三周《蔬果的剖面》

第四周《生活中的线条》

第五周《节奏的美感》

第六周《尊敬的人》

第七周《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趣味游乐园》

第九周《彩墨世界》

第十周《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一周《拟人的形象》

第十二周《精美的邮票》

第十三周《规划每一天》

第十四周《给您提个醒》

第十五周《有创意的书》

第十六周《穿编的乐趣》

第十七周《会“走”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我快乐我成长》第二十周《漫画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教师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师实习报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前言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议论文学生找不到中心论点,诗歌学生记不住,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生语文的积极性呢?在几位资深老师的帮助下,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创设课堂情景

我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泰戈尔的诗歌《七色花》,这篇课文是讲的小孩子变成七色花和妈妈捉迷藏,表达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爱。《语文教学论》指出,教学艺术往往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这样就能激励学生活跃思维。因此我将文中所描述的人和景放入生活中。让学生闭上眼感受花香,开始朗读课文。这时学生通过我的描述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领略文学带给我们的美,并找几位同学进行母亲和小孩的表演,学生积极地参与、大胆发言,具体地感受到孩子对母亲的爱;通过这种方式与之前的只是读读课文相比,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挖掘教材魅力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所以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也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议论文不像抒情散文有很强的欣赏性,初中也是刚刚接触议论文,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论点,学会怎样收集论据等等。为以后的议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三、培养形象思维

“美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欣赏玩味当中获得知识。在上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分论点甚多,学生很难找到中心论点,于是采用了多媒体,将文章的段落用课件展示出来,并将论点用红色勾画出来,在学生都找到论点之后用框架式将每个论点列举出,利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找出中心论点。图片和声音都是很好的吸收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只要适合用画面表现的文章,我都采用幻灯的方式将文章转化为画面。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刚进入老师角色的我对这个神圣的职业充满激情,同时也缺乏耐心。也许是因为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所提出问题总想完美地解决,却总是要出一些差错,使得信心大减,有时候还在课上表现出来。后来发现这样做让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经过多次的反思后,决定改变这种态度,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开始学生的躲让到后来的喜欢。让我明白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更高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不要让个人的情绪影响教学,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23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606班,有学生63人,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了解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整个班级总体上学习氛围不错,积极要求上进。有一部分优生,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但是也有后进阅读写作能力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作业态度不认真的。

本学期需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顺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式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分别安排在二、六组中。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总结。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30个生字,其中100个能独立读准字音,认清字型,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3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领悟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认真上好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继续练习写读后感。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本进行阅读练习。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5、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做到正确、规范、匀称、美观。

6、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作文评改继续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线条的动与静

第二周美术的节奏

第三周变一变、色彩的对比

第四周快乐的回忆

第五周登山游戏

第六周国庆节

第七周校微设计精美的邮票(1)

第八周精美的邮票(2)

第九周做年历(1)

第十周做年历(2)

第十一周星座联想、窗外的景色

第十二周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三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四周梦幻家园

第十五周纸带穿编(1)

第十六周纸带穿编(2)、电脑美术

第十七周会走的玩具

第十八周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十九周我心中的未来

第二十周进入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051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

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西雅图是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

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了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5、练习读出感情。

6、教师引读:在印第安人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难忘的。沙滩美不美?嗡嗡鸣叫的昆虫美吗?他们永远都看不到了。离别之际,他们心中有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

7、齐读。

8、想象:在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精读“善待”部分。

1、过渡语: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气、动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平时也轻言放弃吗?在什么情况下才放弃?你放弃一件事时,是什么心情?

5、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6、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还有什么?

7、教师小结:他们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无奈,带着万分的不舍,带

五、结尾部分。

1、过渡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

(一)“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并好好读读,体会感情。

3、教师补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华。

1、过渡语: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七、激情总结。

1、同学们,西雅图说土地是神圣的,仅仅指的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吗?(不是)齐说: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护大地吧!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一)、对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两个主题,配有5页插图。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逐幅弄懂图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习明确有关要求并身体力行。

2、关于课文

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也有表现儿童日常生活的;有介绍风景名胜的,有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等等。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与前五册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增加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关于习作

本册共安排了8课:看图写一篇作文,为别人画像后写一篇作文,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看图写一段对话,写一篇板报稿,写一篇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章,学写日记,编童话故事。从这8课的内容可看出,本册习作教材能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体验,注重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8个,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写字练习、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教学: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词句教学:

能够完成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仿照课文写一写--学习具体地表达。

指导学生能够在叙述过程的时候,加上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具体地叙述、描写,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读一读,背一背--加强积累,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帮助理解诗词的大意,使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语言交际: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可和单元主题、主体课文或自读课文结合,自然引入。

让学生愿意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逐渐学会交际、沟通,学会聆听,学会换位思考。

4、小练笔:

语文天地"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朗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并利用它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生字,掌握生字。

4、听话、说话: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讲述课文故事,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通顺,有礼貌,讨论问题能说清意思。

5、阅读: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会预习课文。

6、作文:学会有次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写出内容较具体的片段,开始学写简单的记叙文。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

3.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陪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 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本素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习惯(3) 《长城和运河》(2) 《美丽的南沙群岛》(2)

2 、《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 练习1(3)

3、《微笑着承受一切》(2)《雪儿》(2)《花瓣飘香》(2)习作(1)

4 、习作2(1) 练习2(3) 阶段检测(2)《菩萨兵》(1)

5 、《菩萨兵》(2) 《李广射虎》(2) 《少年王勃》(2)

6、《大作家的小老师》(1) 习作3(2) 练习3(3)《赶海》(1)

7 、《赶海》(1) 《荷花》(2) 《古诗两首》(2)习作4(2)

8 、练习4(3) 阶段检测(2) 期中检测(2)

9 、《七颗钻石》(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 《水上飞机》(1)

10、《水上飞机》(1) 《跟踪台风的卫星》(3) 习作5(2)练习5(2)

11 、练习5(1)《"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狼和鹿》(3) 《放飞蜻蜓》(1)

12 、《放飞蜻蜓》(1)习作6(2) 练习6(3)

13、《恐龙》(2) 《槐乡五月》(3) 《海底世界》(1)

14、《海底世界》(2) 习作7 练习7(3)

15、《寓言两则》(2) 《争论的故事》(2) 《剪枝的学问》(2)

16、习作8 练习8

17、期终复习

18、期终质量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6784 字

+ 加入清单

学情分析

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可能对人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许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的话题,学生应该感兴趣。阅读学习这些中外先贤的优秀散文,教师引导得当,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讲解前指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思,教学目标也就不难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 茸róng毛 蔓màn延 凋diāo谢 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其次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探讨出课文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解答,可以前后四桌间讨论交流。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

(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2)

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词语。

qiānxǐ jīngcǎi

(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2.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注意声母,声调和前后鼻韵。

参考答案:迁徙 精彩

答案解析:“迁徙”和容易写成“迁徒”,牢记这两个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写成“采”。这也需要牢记。

(2)解题思路:此题考仿写,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变与不变得内容,本题以填空形式出现,难度减小。再仿神:变化的内容是像花草一样的自然景象,写出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就像)溪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变化的主体不能再谈花或草,后句符合那种事物的特点就行。

(3)解题思路:这是考组词造句的能力,近几年中考也有出现。解答时先选好词,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父母不胜其烦的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挫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选至少用上两个词,保守一点选两个、三个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写出来的一句话没有语病。

3.读冰心的《谈生命》。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 飓jù风 俯瞰kàn 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 秘鲁bì 呼号háo

颤栗zhàn 神秘mì 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一生动荡不定。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强大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对于“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借鉴本文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熟读第二段内容,抓住关键词“首先、其次、最后”就能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答案解析: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句子,凡赏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分析修辞及作用即可。此题就让学生巩固这一点。

参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

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2)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辞,若是比喻拟人,都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然后分析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526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

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

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坚持以学生为本,务实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任教初二(1)班语文教学工作。本班有学生45人,男25人,女20人。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参差不齐,整体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基础明显薄弱。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多数学生的学学习惯渐渐养成,但有部分后进生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学生只会理解简单的文章,较长的文章就无从下手,写作能力也较薄弱,以后教学中有待加强。

二、本期目标

1、月教学质量检测年组成绩前十名保“二争三”。

2、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4、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工作措施

1、钻研教材,详写教案,备好每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尽量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试、统一作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的力量。

2、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3、多听课,吸收好的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邀请老教师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意见,及时加以改正。

4、精心设计作业,力求紧扣教材,训练目标明确,并及时做好检查、批改等落实工作。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继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基础知识做到逐个过关,每课过关,单元过关。特别是中下游的学生,要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基础知识能牢固掌握。

6、设立班级作文角,每次批改完作文后,除了表扬一批写的好的作文并作讲评以外,并从中选取两篇以上的最有文采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作文角上,供同学交流学习。

7、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引导学生分析品位文章语言,教授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的角度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领悟文章中心的能力,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8、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不但老师要备课,学生也要“备课”,让学生做好每节课的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9、重视书写,规范书写。我要求学生利用好中午的练字时间,每天坚持练30字。每周评选写得最好的几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10、从基础抓起,加强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要先从基础学起,教会学生遣词造句,积累词句,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留意身边的事物,发现良好的素材并积累下来,为写作打下基础。坚持阅读,每天都要做积累,字数不限,有时间百八十个字,时间少二三十个字都可以。每周要有一篇完整的周记,字数六百字左右。并且所有的积累以及周记都要写上日期。隔周的星期五组织一堂语文阅读课,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文学积累。

11、充分利用好各种语文报、辅导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培优辅差。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得到锻炼。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鼓励优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13、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4、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本学期中我要充分的锻炼自己,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我想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会做的更好。

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项活动的开展本着切实有效的原则。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教研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较浓厚的教学氛围。

3.积极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改革意图,认真学习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以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网络教研为平台,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根据教研组工作量大的特点,积极探索组内教师自主、合作、科学专业发展的途径,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全员参与,强化落实,抓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效率,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

三、工作举措:

(一)完善教科研制度,规范教学科研

保证教研组内老师完成教导处规定的上课、听课任务,认真落实组内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积极参加集体评议以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者先说后讲再反思。反思要求有: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的创新见解;反思再教设计。要求笔记反思评价全部登载于个人成长博客上。

评者要做到:发现执教老师的一个亮点,找出执教老师的一个不足之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升业务水平

1、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常规,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专著,加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促使教师从观念到行动的彻底转变。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成效,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使用率。

3、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强调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落实备课组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共8次)。每周周二下午七、八节课,备课组长按教学内容划分不同内容的主备课负责人,主备课人要提出备课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法的组织和学法的指导,本单元检测评价和分析方案。备课组活动还要加强教师对习题的研究,做到教师通过做习题后再为学生精选出相应的习题,要研究中考的试题趋势。本学期各备课组要上交每人四份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做课后,写出相应的分析反思,集中上交。

4.继续落实好“帮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以远程教育、网络教研为平台,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三)落实教研职能,加强校本教研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参加各级种类业务学习与培训。加大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

2、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本学期每位老师的教学随堂公开课,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围绕相应的课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随堂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促本组教师共同提高。

3、积极参加区级教研室及学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掌握教学信息,研究新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力求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

(四)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尝试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倡导教师听课不仅仅是听,更是对教学的研讨,通过研讨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2、尝试推行教科研工作的“四个一”。即备好一节优质教案,上好一堂优质课,写好一篇教学反思,写好一篇教学论文。

3、抓好课题研讨,组织教师认真上好公开课、研究课及示范课。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落实每人围绕课题主讲一节公开课。

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讨论制定教研工作计划,落实公开课、示范课老师名单和活动安排。

2、集体备课、定专题课题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本组校本教研专题并做好具体分工安排。

3、墙报供稿。

十月份:

1、区级教研室听课

2、做好教案、作业自检工作。

3、全组动员,精心准备本月份教案评比。

4、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本组成员听课、评课。

十一月份:

1、做好教案、作业自检工作。上交一篇优质教案。

2、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本组成员听课、评课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写好一篇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落到实处。

4、期中检测

5、卷面分析及教学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九年级研讨观摩

2、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本组成员听课、评课

3、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读书活动。

4、进行一次校本研修活动。

5、落实好“走出去,请进来”听课活动。组织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

一月份:

1、写好一篇教学论文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3、复习课交流研讨

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稳步提升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教研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扎实进行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教学工作大检查为契机,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目标一致,方法灵活,张扬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相关工作,全力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能上新台阶。

二.情况分析

1.语文教师中年居多,有经验,有干劲,有闯劲,有上进精神。

2.老年教师有丰富的经验,责任感强,语文教学稳扎稳打。

3.青年教师新的知识富足,普通话标准,教学灵活,电教水平高。

4.但这些教师中缺乏团结、协作、探讨、创新精神,以致教学水平不能普遍提高。

三.具体要求及活动安排

第一、备课

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和组织形式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1次(初一周三第6节,初二周三第7节,初三周一第5节),按单元进行集体研究。

2、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有主备。并利用备课检查研讨教案情况。

(二)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

2、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在集体备课之前,个人必须先通览本单元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参加集体研究。在集体研究后,个人按课时编写教案。

3、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六备:备教材、备考纲、备考点、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5)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6)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基本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4、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理解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着重研究每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做好阶段性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工作。

第二、作业

练习分为两部分:1与教学的同步做《练习册》训练。2用作业本做练习,讲读课文一课一练。

第三、听课

全学期听课每人不少于10次。

讲公开课的原则:采取推磨听课,每2周一节。

教研活动计划:

第一周:每个语文教师制定语文计划

第二周:教师节前进行“教师赞”作文赛,评比,出黑板报。

第三周:教研课:听一年级 曾海霞老师公开课。

第四周:教研组听吴彦公开课,教学月检查。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七周: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探讨记叙文教学方法。

第八周:听邓兆文记叙文公开课。

第九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探讨现代诗教学方法。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教研组对期中考试进行总结。

第十二周:听一年级赵志国讲现代诗公开课。教学月检查。

第十三周:教研组活动:听张玉浩讲文言文公开课。

第十四周:教研组活动 ,听唐少华讲议论文公开课。

第十五周:听左世轩讲说明文公开课。

第十六周:教学月检查。

第十七周:结束新课,出元旦刊。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统考。工作总结。

四.措施:

1、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2、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带教工作(师徒结对已经申请二对),提升组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教学工作检查为契机,营造教研氛围。

3、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

4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三语文学习计划范文_学习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三,全文共 304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三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地阅读语文教材,进行查漏补缺,争取完全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和记忆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并且树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搭配课堂上的针对性训练和各项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一个自己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总体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知识系统、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就是小的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像词语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能更加细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请即将进入高三的语文复习,按着本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全面进行整合,按照以上总体上的要求建议,做出具体的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学期语文学习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到来了,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语文学习计划: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研活动计划

一、教师情况分析

语文教研组教师共25人,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教师素质优良,教学工作负责,年轻教师充满活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整体水平较高。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能支持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全体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团结协作,取得更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1.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班营造读书氛围,养成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开展以“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训练”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方位协调发展。

2.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常规,把教导处关于备课、上课以及作业的常规要求落实到位,争取在期末上级调研考试中语文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得到提高。

3.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比赛。校内学生比赛:一二年级识字与背诵比赛;三-六年级背诵与现场作文比赛。校内教师比赛:35周岁以下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

4.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组长督促引导,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群体智慧。教师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准备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证实效。

5.结合县教育局有关活动,开展学校特色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试课,说课。年轻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说课或试课,提高教师素养。

6.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备课和作业布置都要讲究质量和效果。教定期相互交流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以上,多反馈交流,共同提高。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和作业,重点落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具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坚持写教后记或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科学合理,精而巧,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

总结起来就是:注重过程,提高质量;作业规范,活动创新;考试严格。

三、常规活动要求

1.备课组集体备课三次;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和教后记。每次检查如实填写常规检查记录表交教导处。

2.教研组在组织常规上课、集体备课之外,今年将开展试课、说课活动,年轻教师一定参加试课活动,说课可自愿参加,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又提升了教师素质。

活动安排表

姓  名

周  次

形  式

内    容

班    级

金珍青

第五周

试课

《巨人的花园》

郑荣蓉

第五周

试课

《五彩池》

金珍青

第七周

上课

《巨人的花园》

李倩倩

第七周

上课

课题另定

郑荣蓉

第八周

上课

《五彩池》

郑海飞

第八周

试课

课题另定

郑玉柳

第十周

集体备课

《红领巾真好》

郑海飞

第十周

上课

课题另定

叶  敏

十一周

上课

《盘古开天地》

郑玉柳

十一周

试课

《红领巾真好》

张晓丽

十一周

试课

课题另定

郑玉柳

十二周

上课

课题另定

张晓丽

十二周

上课

课题另定

李智微

十四周

集体备课

课题另定

王娟娟

十四周

集体备课

课题另定

廖爱乐

xx周

上课

课题另定

王娟娟

xx周

上课

课题另定

金海芬

十七周

上课

课题另定

李智微

十七周

上课

课题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刘长卿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宋范希文《对床夜语》说“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主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第1联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第2联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第3联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第4联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谪宦”,贬官生涯。“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佗傺[佗傺:tuóchì失意]失意的谪宦生涯。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这两句还化用了贾谊《鵩[fú]鸟赋》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认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之不幸。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chuǎn差错]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来,诗人究竟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

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有谁能理解呢!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如此动情,如此真切。

“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徒呼负负 【注釋】負負,非常慚愧的意思。【用法】比喻無能為力,只能愧嘆。與「心有餘而力不足」意近。)

3.鉴赏要点

这首诗怀古伤今,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透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诗人在南巴时有诗《新年作》,与此诗意正相近:“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关于贾谊其人其事,请参见《贾生》的相关介绍和分析。

4.相关资料

①极沉挚以澹缓出之,结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读此诗须得其言外自伤意,苟非迁客,何以低回如此?(清乔亿《大历诗略》,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②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人去后”,轻轻缩却数百年;“日斜时”,茫茫据此一顷刻也。(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③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93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

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中国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

了26年,并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

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

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

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24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复习目标:

字:

1、生字表里所有的生字组词,听写。

2、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区分所学的形近字、同音字。

3、能进一步巩固平常学习中的易错字、难记忆的字。

4、每个单元的读读写写全部都会写,听写要过关。

词:

1、所有生词,书本里的,练习册里的词都要会写,会运用。

2、所有四字词语,成语牢记,听写,并会填空。

3、按照词的类型分类复习,掌握所学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这些词语。

4、复习课文中出现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5、根据句意填出适当的词语。

句:

1、所有日积月累里的句子全部会背,会默写,天天早读背,天天抽考。

2、所有句型之间的转换,练习册上的,卷子上的难点,弱点,3、会背诵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及古诗。

4、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5、能按要求完成或改写各种句式:比喻句、拟人句、陈述句、被字句、把字句、缩句、扩句。

段:

1、能正确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课文原形填空。

2、正确在段落中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引号、分号,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篇:

1、抓住练习册和卷子上的篇章练习为主,在其中字,词,句都进行了练习。

2、将书上所有精读课文内容都过一遍,每个单元卷子中的阅读理解逐个复习。

习作:

能按要求完成各类习作,叙事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抓住书本,多讲多练,针对班上孩子易错问题进行重点复习。句型转换,阅读理解,词语理解,难写生字反复听写,讲解。教给孩子复习方法,最终用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考试。

二、复习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在实践中运用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将书写分灌输于平时的测验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生字词和成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诵读与积累”做到能理解、会默写。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认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学习与运用简单的复句;会修改常见的几种病句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三、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尤以一些优秀试卷为主,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四、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市局教研员主编的《自主测试与练习》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五、复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共10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字形、字音。

方式:进行百字竞赛。对成绩不理想者单独默写。

第二课时:复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背诵部分。

方式:抽背和练习卷。

第三课时:继续复习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 完成综合(三)的考试。

第五课时:复习阅读短文。分段概括段意、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检查方法(相关试卷测试)

第六课时:完成自测卷的考试

第七课时:复习作文。人、事、物、景、信(格式)、审题、组织语言。

方式:列提纲。

第八、九课时:模拟考试及试卷评讲。总复习要点中2、3、4、5通过一张综合练习卷进行考察,然后有重点地查漏补缺。

第十课时:学生自由支配。(质疑、解惑)

第十一、十二课时:期末测试题练习

复习策略:

1、教师要再次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教案,复习作业要精而准。

2、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的心理,树立信心。

3、 对于句式的训练,教师要多让学生见题,达到熟能生巧。

4、 对于阅读和作文,教师可以课内讲,课外练的方式。

5、加大测评的力度,多考多评。

6、 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给予拔高要求,培养优生,提高平均分。

六、复习的特色工作: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要分析好学生的学情。

2、教师要多与其他教师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在课堂上要落实好复习要求和内容,要在课堂上要成绩。

4、 复习时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调控同样重要。

5、 在复习时,可以开展有趣的语文小游戏,调节气氛。

七、培优补差名单。

八、复习时间:12月16日至1月3日,共计有效学习时间1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计划_学习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1.能用钢笔书写端正、规范的汉字。

2.重点巩固精学课文内容,背熟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一部分要求默写。

3.牢固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词语搭配、扩句、点标点、对对子、改病句、排列顺序、词语归类、缩句、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4.以基础达标(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5.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内容:

(一)字、词、句1、字

会认生字表

一)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

二)的200个生字。

练习的形式为: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等

注意:

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抛弃、智慧。

2)容易写错、混淆的字。如“幻”和“幼”的区别。

3)注意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词语:

1)能正确读写每组“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2)能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3)四字词语

①正确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根据意思写出成语②握本学期的两个成语故事:鹏程万里、手不释卷③写园地四、七的成语

3、句子

1)感知比喻句、反语

2)体会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如反问句。

3)标点,注意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的使用,考试中对于加标点的题目一定不要漏做。

4)默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二)阅读

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1课和第23的古诗,以及印发的阅读练习题

(三)以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学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条理地习作,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四、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四年级小学期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小学,教师,全文共 188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 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

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

模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样、模具

2、理解词语(媒体出示)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媒体出示关键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指导朗读。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 ( ) ( )

2、复习词语:(媒体出示)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媒体出示)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媒体出示句式)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媒体出示)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

4、繁星

巴金

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一 本期教学任务与课时分配

本期九年级有六单元教学内容。音乐课时每周一节,每单元两课时左右。正常教学时间约十八周,根据学生实际补充三至四节唱歌教学,(包括歌曲追梦人等)一至两节欣赏课(班得瑞音乐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斯美塔那,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体会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 。知道变奏形式。能够用豪迈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

3、聆听名家名段了解北京三弦、苏州评弹、广东粤曲、四川清音这几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发展表现形式。模仿京韵大鼓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

4、了解贝多芬、德沃夏克。知道欧洲交响乐,有感情的演唱《念故乡》

5、了解鱼咬尾、换头合尾等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知道德彪西和刘天华在音乐上的贡献。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

6、了解徽剧、庐剧、泗州戏的唱腔特点模仿。京剧韵味学唱《天地大舞台》

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知道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感情,联想想象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在学唱中大胆表现,注重情绪表达根据歌曲内容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从音乐作品中体验爱国情怀增强爱国信心和决心 ;关注西北地区,愿意探索相关的文化,能对西北音乐产生兴趣;愿意了解曲艺音乐地方戏曲音乐能主动收集学唱。关注生活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美,热爱生活。

三 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下活动时间会很少。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适当进行唱歌基础教学,教学生以正确方式呼吸发声。注重音乐课实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高二上学期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二,教师,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指导思想: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工作目标:

1、继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2、结合责任感教育研究课题,落实对学生的责任养成教育,从而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氛围。

班情分析:

高二1班从高一到现在,经历了许多的失败,也收获了许多的成功。从高一上学期的年段倒数,到现在的年段第二,这过程中充满着奋斗的乐趣,也一直在激发着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在不断地将所有学生的心凝聚在一起。

过程与方法:

一、学会放手,相信学生,相信班干部

1、让学生自主布置班级,班主任参与讨论,但不下任何命令,只是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班级所存在问题,让学生讨论班级管理办法,并形成书面文字。

3、设立班级信箱,认真对待班级同学所提出的任何意见,不时通过书信的形式,表扬班级个别学生或者赞许班级整体的进步,也可以借机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4、逐渐放手让班长主持班会。以鼓励为主,逐渐建立班长的信心,并不断地树立班长的威信。

5、采用值日班长负责制,由值日班长总结班级当日表现,并写出至少一个同学的一至两个优点。

二、以激励为主,通过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进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根据所有学生的特点,设计激励性评价制度。

2、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进步并加以鼓励,通过不断的肯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肯定学生的每一个点滴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从作业方面发现学生的进步。

(2)从课堂的表现发现学生的进步。

(3)从背诵默写方面发现学生的进步。

(4)通过家校联系发现学生的进步。

(5)通过其他科任老师的评价发现学生的进步。

(6)通过年段的评价发现学生的进步。

三、引导学生树立班级共同目标,激发学生潜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1、结合高二下学期面临的生物、地理的中考,引导学生树立班级的中期目标。

2、结合责任感教育研究课题,从为人处事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远期目标。

3、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班级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四、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真正地为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

1、尽可能地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

2、认真总结分析每一次考试成绩,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多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以求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学会倾听,平等地对待学生,既以长者的身份,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五、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恒心

1、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公约,以身作则,始终坚持班级公约的规定。

2、要始终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不鄙视,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

3、从细节入手,关心呵护每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成立学习辅导小组,积极转化后进生。

1、成立10人学习辅导小组,进行配对辅导。

2、宣传10人辅导小组的成绩及个人优秀的品格。

3、制定评价表格,采用互评的方式,既让被辅导者评价辅导的过程与辅导的态度,也让辅导者评价被辅导者的态度与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学会捕捉对方的优点,从而促进双方的相互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9093 字

+ 加入清单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一课时

一、学习《饮酒(其五)》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等。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

3.听音频泛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

(四)解题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难道诗人真的醉了?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

①“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③“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②“采菊”:“采”,是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公园里的花是不可以乱摘的)。 “菊”,让人想起了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③“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着田园美景,生活悠闲自在,而他能够看到身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取决于他的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必跑到幽静的山林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隐居,也能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隐士,所以有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联系实际: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了幸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主旨把握(总结)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让我们在视频朗诵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悠闲自得与淡泊名利,体会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集体朗诵《饮酒》。

二、学习《春望》

(一)关于杜甫和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播放朗读课件,欣赏诗文

(三)学生自由诵读

1.请学生自由的读古诗。

2.检查学生读诗的情况。

(四)解诗意,悟诗境

1.请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朗读说说,诗人通过诗句,想要表达自己怎样一种情感,表现怎样一种情怀呢?

2.学生再次默读古诗,并且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结果来全班汇报交流。

(全诗表达出作者对祖国、亲人深切的爱,是爱国情,思亲情的完美体现。)

4.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诗人的这些情感的。

5.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唯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相机播放视频课件,带领学生和杜甫一同走进被叛军蹂躏的长安城。)

(2)通过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那时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再想想盛唐时期的国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诗人看到了如今的都城,想到了从前的都城,那么诗人此时此刻留下的泪水应该是怎样的泪水呢?

(悲愤的、愤怒的、伤感的、思亲的……)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感受诗人的这份情怀吧!

(5)指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反复诵读!

(6)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7)那么,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亲之情的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为什么在诗人看来,这一封薄薄的家书要比黄金万两还要重要呢?

(相聚的难,家书传递的难,得到亲人平安消息的难,这一切都是连日来的战火造成的。)

(8)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将杜甫对家人的这种思念传递出去好吗?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教师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9)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盼望着和亲人团聚,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请生再次感受杜甫的满腔爱国情怀,教师播放配乐画面,请学生全篇诵读。

(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3.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杜甫却两次落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杜甫,他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诗句写出了人民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杜甫。——播放有关杜甫生平介绍的课件。

4.这就是爱国诗人杜甫,下面老师再向同学介绍几首杜甫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六)提升对杜甫的了解

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名字一定会随着他的诗句,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放出灿烂的光彩。最后,让我们齐读《春望》,送给杜甫!

三、布置作业

《饮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采菊、篱下、南山山气、日夕、飞鸟——悠然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春望》

首联:写景 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 离愁别恨

颈联:叙事 眷字思亲

尾联:描写 忧国伤时

24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中,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修辞角度)

②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内容)

二、学习《赤壁》

(一)解题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为三国时吴国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战场,俗称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黄州,传说中曾误认为是周瑜大败曹操之处,俗称文赤壁。杜牧这首诗是在黄州写的,时为黄州刺史。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前两句是平静的叙说,语调宜平缓,后两句突发议论,语调应有所提高,但因是假设而得出的结论,不宜读得过于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并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大意:折断的戟埋入沙中但铁却未被锈蚀,我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大乔和小乔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品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十分平实,但想象却十分奇绝。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想象奇在何处?

其一,赤壁之战时周瑜巧借东风取得抗曹胜利,而诗人也巧借“东风”对那段历史加以评述。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这就更能突出东吴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三,诗人不用“国破人亡”之类的词语用结,而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代指相反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由于“二乔”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派政治力量的尊严。东吴一旦灭亡,她们的处境便可想而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足见诗人的别具匠心。(只要能谈出一定的见解即可,如不能认识到上述几方面,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解。)

4.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渔家傲》

(一)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二)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帆 殷勤 嗟 谩

2.读出节奏。

3.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吗?

4.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三)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四)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我们不妨读一读,会唱的哼一哼,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雁门太守行》

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赤壁》

兴感之由(借物)议论感慨(咏叹)借古讽今

《渔家傲》

描写:梦中所见所闻(瑰奇雄伟)抒情:理想和抱负(渴望自由、辛苦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