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热门20篇

浏览

1251

范文

185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7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列表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课题正文】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所以我做了以下的调查,在街上随机问卷调查了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得到以下的数据,并做了分析!(调查问卷附后)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2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20%;而21—50元的占10%;51-100元的占25%;101—150元的占35%;151-200元的占8%;200元以上的占2%。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151-200元,占30%。其次为101-150元的占18%;而20元以下和21-50元的零用钱各占5%和8%,200元以上的占18%,51-100元的占25%。根据统计结果,中学生平均的月零花钱的比例为:每月零花钱在20元以下的占12.5%;而21—50元的占9%;51-100元的占27.5%;101—150元的占27%;151-200元的占19%;200元以上的占10%。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大数目的零花钱占有率中,高中生都超过平均值。

我们调查小组还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每月的零用钱数也随之增加,而且增幅明显。1997年,有人统计平均每个中学生零花钱数为5.4元,20xx年为11.3元,20xx年达到15.8元,20xx年为20.6元。此次调查我们调查小组的统计为108.75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可见舟山的生活水准之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83%;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0%;其他亲戚给的占3%;奖学金占3%,其它的占1%。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25%;进行储蓄各占40%;这两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买零食占10%;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10%;体育花费占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6%,其他用途占了1%。

中学生零用钱的四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玩游戏。

1、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二大消费方向。2、有40%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3、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4、许多同学喜欢玩游戏,尤其是当下流行的电脑网络游戏。目前,许多的网络游行都需要充值“点卡”,或者为了获得虚拟世界中的装备,而进行“投资”。是增长最快的消费支出项目。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

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的作用。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课题总结】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二)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三)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四)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调查报告范文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大学毕业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目 录

一、摘要………………………………………………………… 2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结果…………………………………………………… 3

(一)调查对象……………………………………………… 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3

(三)调查数据分析………………………………………… 3

二、总结及建议………………………………………………… 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 就业 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XX元的占26.2%,~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2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习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习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等等。高一学生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习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42.6%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在校学习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习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

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习;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

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措施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习方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开好班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生近期心理动向相关的主题班会,借此对他们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关于中学生梦想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064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中学梦想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

1. 了解学生的理想

2. 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20人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另外,比较多的是医生,每个班里也都有10人左右,此外较多的就是警察、律师。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但这种分布状况实在是不平衡。 四、调查反思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20课时(一般在高一设置为宜)。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分初中和高中两阶段分别加以说明,并说明了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职业指导在学校的现状如何呢?据我了解,类似的指导往往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填报志愿时进行。其实进行的指导只是升学指导中的一部分。一般教师也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指导。重要依据即是高校历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

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学生减负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减负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xx年9月初,县教育局号文件向各校传达了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为了切实搞好辖区学校“减负”工作,了解各校“减负”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县教研室初中组于xx年9月13日至xx年10月20日结束,对全县十三所初中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督查引导各校严格履行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对象: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

方法:依照省《区县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学校,明察暗访,通过听、看、查、谈、访等方式进行。其中听课56节,发放教师问卷130张,学生问卷全县156班共计156张,问卷全部有效。

内容:参照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均为其要点。

三、结果及分析

1、领导重视,制订了“减负”方案。问卷显示,100%的教师接受了“减负”文件学习,89.1%的学生接受了“减负”文件的传达。通过听取各校有关领导“减负”工作汇报和查阅“减负”资料,反映了各校对“减负”工作的不同重视。在后期的“减负”检查中,各校减负落实愈见扎实。除均建立了“减负”领导小组,有“减负”实施方案外,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建立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学校设有“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有“减负”倡议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教师“减负”承诺书,学校对学生的“减负”问卷等。如耿中、榆中、药中、姬一、通中,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重视了常规管理,学校秩序正常。走进十三所初中,感到教学秩序井然。从我们检查看,十三所初中有教学计划,有课程安排,能按课表正常上课,学校常规教学检查资料齐全,学生作业批改细致认真,教研活动有安排、有记录。

3、重视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所听56节不同学科课,能看出各校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探索。如鹿苑中学教导处及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法竞赛展示课、张中、泾中、耿镇、姬二的课堂教学令人满意。联想到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落实“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抓“三展”,备“三考”取得了显著成绩。之后,又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思维惰性习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高效课堂蓬蓬勃勃,发展日趋完善,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各校在这次“减负”检查工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仍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047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城市中学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

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1.部分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与子女自身难以协调一致。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70.2%的父母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29.8%的父母则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事实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子女的楷模,这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父母与子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赖者,他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现’自居作用’,而子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以期将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及学生“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您会选择什么?”有4.7%的中学生选择了(a)“听父亲的”其较之(b)“听母亲的”所选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现代中国家庭德育中母亲的地位较之古代“父严母慈”的家庭中母亲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虽然这样,还是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对父母的教导的依赖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视的地步,因为也有11.9%的学生选择(c)“听老师的”,可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师无疑是较之家长更具有道德典范和说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会给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奠基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塑造性影响。当然,在“父母教导与老师教导不一致时”,大多数中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谁对就听谁的”(f),这一比例达50.2%,而不是像以上三个简单地选“父亲”(a)4.7%、“母亲”(b)4.3%或“老师”(c)11.9%那样,“谁对就听谁的”表明了他们已具有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是当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仍须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学生选择(e)“谁的说法与我相符合就听谁的”,这一比例之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起码可从中看出当代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当代的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本次调查结果中,独生子女占66%),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而这种性格特征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持有过度的“自尊感”,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这一部分学生较之前面“谁对就听谁的”那些学生而言,更难以与人相处,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替他人着想,这是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最后,我们关注到选择(d)项“谁的都不听”的那一部分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占总体的4.7%。他们的回答显明地表现了接近青春期和正处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过他们的回答更趋极端罢了。叛逆性,这种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征,本身就是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会人格之一,中学生“他们在这一时期特别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而在活动出现角色混淆不清的现象。” 既然青少年特别注意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利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时家庭里父母的教导与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如果存在价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确存在:老师作为传统的道德训导者与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实际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时让他们无所适从,兼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发展进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更替又打破对以往权威和长辈的一味服从,于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他们就可能“谁的都不听” 。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城市中学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

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 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求职应聘,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大学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22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36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七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17%的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本硕硕士阶段在人际敏感方面均高于统招硕士和本硕本科阶段。3.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scl-90;心理健康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习、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 ;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 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平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 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习、实习、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习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一,学生,全文共 3405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__年8月份,前往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习。在为期2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对中职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我实习的这所学校的教学老师以及学生的学习概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职教师的教学动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中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

教学老师,计66班学生,药剂八班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__年8月19日~20__年10月14日

四.调查成果

教师:

本次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调查以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通过对学生以及老师进行访谈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

调查背景与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职教师如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踏上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在实习的两个多月里,我发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不多,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很少,准备教案的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可见中职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很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上,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却不太乐观,有待加强。在这其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讨

论。

(一)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

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问答与学生实践。这些方法都是许多老师普遍使用的,但是很少有老师几种方法互相穿插在教学中使用。有极少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讨论与建议

(二)中职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些中职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甚至忽视教学设计。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中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教师必须加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地、综合地、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应适宜,应以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参与度和创造性为前提 。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不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从本次调查中我看到,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存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演示教学、问答教学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四分之一,学生的动手实践则达到了一半,这些都与中职教育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否都与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关,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对上课过程的相关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分组法与案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总之,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强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和完善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初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注重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一个评价教学效果、教

学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基于中职教育本身固有的属性,教学评价不可或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评价意识较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占到了很大比例。但在总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却只占到了五分之一。虽然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也可能有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未表现出来,况且有课堂小结的人数只占到了总体的五分之二,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因此,新时期应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这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成绩动态地给予评价,及时激励学生或者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工作。

总之,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把教学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学进行认真的设计,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新要求,敢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造就全方位的人才。

学生:

(一)、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少数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在访谈中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音乐、计算机、化学热情较高,而对

学术性较强的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中职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有少数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二)、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将近90%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一半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一部分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讨论与建议

1、激发学生求学欲望

我曾在计66班收过学生的作业本,我发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并且许多常用的字词不会写,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把这样的孩子推向社会,我们认为对他们自己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班主任等老师要做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拨动学生内心求学的那根弦。

2、加强正面宣传

对于中职学校在社会上流传的负面反应要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应充分认识中职学校成绩是主流的。教育局和中职学校正在思考将对中职招生方面设置一定的门坎。教育局将加强对中职学校的督查和考核。

经过这两个月以来的实习以及调查,目前职业中学的学生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还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改

变这种情况,除班主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老师讲课之前,除做好自己教学环节方面的工作也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尽可能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围绕老师问题重点认真思考,找出规律,解除预习中的疑难,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小队简介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队注意文明礼仪,组织策划有序,锻炼了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调查目的、背景

以锻炼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问卷样本

“颂国庆60周年,展时代新风尚”调查问卷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C    )

A 《共同纲领》

B 国民经济已恢复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B 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D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2006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__周年(    D  )

A、49     B、 50      C、51     D、52

在您知道的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方框前打钩

□1、三峡工程

□2、青藏铁路

□3、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4、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5、火车第六次提速

□6、奥运场馆建设

数据分析

此次共调查10人

选择题答对人数数据图表

对知道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人数数据

调查报告

为了可以锻炼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我选择了“‘颂国庆60周年,展时代新风尚’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知道了有多少人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在制作调查问卷时,我自己也知道了许多新知识。经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许多国家大事,看到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也看到了在雪灾、地震时全国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使我更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所以,尽管我们的国家发展这么快,国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还是要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

被调查者正在认真填写问卷

小结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大家对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应该多了解国家大事,体谅国家领导工作的辛苦,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看成就,想变化,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中学生自信心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14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中学自信心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自信心对每个人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处事上都有基石的支持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孟特曾对 800 名男性进行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而是自信心。研究表明,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开朗、乐观等健康心理相联系,而缺乏自信心总是与自卑、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不求上进、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自信心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信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并由此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自信心,造成厌学、自卑、孤僻、依赖、不求上进等不良心理现象。为此,我对如何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深入研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像:初二年级学生 150 人

(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

数 项

据 目

指标

学习及各方面不如别的同学

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

在公众场合不敢表现自己

思考问题的方式消极悲观

评价自己“很差”“不能干”

学生人数

70

36

122

63

36

百分率( % )

46.7

23.6

81.3

41.8

23.6

(2)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学生自信心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46.7% 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及很多方面都不如别同学,这些学生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体活动中有压迫感,从不愿甚至排斥集体生活; 23.6% 的学生认为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身心自信;有 81.3% 学生极少或从来不

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惧怕参加竞赛性活动特别怕人笑话;有 41.8% 的同学消极悲观造成不求上进、被动学习和压抑等健康的心理;而约有 23.6% 的学生结自己作了“很差”、“不能干”等消极评价,面对困难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易放,而不能努力解决困难,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甚至有“破罐子破摔”倾向。

四、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1 、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思想中,强调学生应谦虚,应服从教师,子女听从父母,很少考虑个人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作为教师和家长很少去关心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因而很少提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教育一直以来是在抓升学率,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缺乏正确认识和尊重,未能正确把握“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忽视学生的努力和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学生除非成绩出众,否则难以得到赞扬。这样会造成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盲目自满,而更多的学生因在学习中成绩平平而受到批评,或被老师冷落,这样的结果造成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自信。

2 、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1) 过度溺爱使学生盲目自信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懂事、最优

秀的,只是还小。从而过份的纵容和溺爱,使养中处优的孩子容易产生盲目自信,而且易产生优越感,受不了一点委屈。过度的照顾和过份的保护,使孩子缺乏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过份依赖人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

(2) 过高期望或过于严厉使孩子缺乏自信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目标,使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否定,这会使孩

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缺乏自信。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较高,当孩子一出现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挖苦、讽刺,甚至进行棍棒教育。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会怀疑自己和价值和能力,久而久之,更易遭受挫折、失败、缺乏自信。

(3) 横向比较和消极评价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对家长来说激励孩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这样比

较是有害的,把孩子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的评价是孩子认识自己的依据,父母的否定与消极评价会使孩子缺乏自信,产生“己不如人”的消极观点。

五、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锻炼机会,培养自信心

在入学之前,学生的成绩平平或有偏科,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有些学生甚至有恐惧心理,我们应理解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过去的成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迎头赶上的,当学生有所进步或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要由浅入深多设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争议去解决问题的难点,对有勇气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问题比较完整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尽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研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2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更多的爱和更多的帮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我们应注意发现和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天生我才心有用”“我能行”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必有成效。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平时,可以通过点头、微笑、夸奖等方式使学生感到安慰、满足、自信。有的男生易犯错误,我们要耐心进行教育以理服人,使他们有适度的羞耻感,又不让他们与大家隔离开来。在教育时,应就事论事,不随意论断他的品性。当他做了好事后,应及时予以表扬,既消除同学对他的反感,也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渐渐形成自信、勇敢而自制的良好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受挫折,当学生在失败和错误面前,要教育学生不要只看到失败这一结果,而要看到努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失败,敢于面对错误,并且人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要学会自我调整。

3 、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支持学生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与其他学生一比高低的勇气,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对抗、竞争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动员、鼓励学生参加校运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卡拉 OK 比赛、文艺晚会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

我们要重视家访,与家长经常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要求家长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通过自己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应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各种活动、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适度的期望,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增强抗挫能力,培养独立生活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继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奋发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1002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城市中学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多,于是乎中学生的人格问题也受到了关注,下面小编整理了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

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1.部分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与子女自身难以协调一致。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70.2%的父母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29.8%的父母则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事实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子女的楷模,这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父母与子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赖者,他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现’自居作用’,而子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以期将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及学生“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您会选择什么?”有4.7%的中学生选择了(a)“听父亲的”其较之(b)“听母亲的”所选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现代中国家庭德育中母亲的地位较之古代“父严母慈”的家庭中母亲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虽然这样,还是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对父母的教导的依赖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视的地步,因为也有11.9%的学生选择(c)“听老师的”,可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师无疑是较之家长更具有道德典范和说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会给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奠基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塑造性影响。当然,在“父母教导与老师教导不一致时”,大多数中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谁对就听谁的”(f),这一比例达50.2%,而不是像以上三个简单地选“父亲”(a)4.7%、“母亲”(b)4.3%或“老师”(c)11.9%那样,“谁对就听谁的”表明了他们已具有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是当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仍须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学生选择(e)“谁的说法与我相符合就听谁的”,这一比例之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起码可从中看出当代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当代的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本次调查结果中,独生子女占66%),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而这种性格特征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持有过度的“自尊感”,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这一部分学生较之前面“谁对就听谁的”那些学生而言,更难以与人相处,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替他人着想,这是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最后,我们关注到选择(d)项“谁的都不听”的那一部分学生群体,这一部分学生占总体的4.7%。他们的回答显明地表现了接近青春期和正处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过他们的回答更趋极端罢了。叛逆性,这种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征,本身就是该年龄段人群的社会人格之一,中学生“他们在这一时期特别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而在活动出现角色混淆不清的现象。” 既然青少年特别注意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利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时家庭里父母的教导与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如果存在价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确存在:老师作为传统的道德训导者与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实际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时让他们无所适从,兼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发展进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更替又打破对以往权威和长辈的一味服从,于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他们就可能“谁的都不听” 。

那么在学校里,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居首位的“德”又如何呢?调查结果:a)9.8%的老师只强调学习,从不教导学生的品德;b)20.8%的老师强调的道德品质教育虽已在校园内列为正规的课程,但形式老套,所举的榜样人物、模范事迹,空洞而缺乏说服力。c)46.4%的老师虽能深入浅出,于日常生活中举现实例子对学生作颇有说服力的道德教育,但多半“光说不练”,给学生所作的示范性作用不强,d)仅有23.4%的老师才能做到不仅课堂强调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由此可见,目前中学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有落后于形势的迹象,德育的空洞无实际内容,榜样人物缺乏时代性,缺乏说服力,不能面对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中学生对德育评价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实际上,据“对学校各科开设的课程满意度”之调查题目的结果看,中学政治课的平均满意度为2.60,已接近取值“③”--“态度一般”,即使平均值仍在“一般”与“较满意”之间,但有近40%的学生评价很低,这表明了中学德育改革的势在必行。

2.学生在家庭内、学校内缺乏与家长、老师的情感交流,就调查问卷中“交流状况”一题而言,“与同学谈心或讨论问题”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最为频繁、最为主要的形式,用spss中的descriptive(描述性统计)功能得出中学生总体对“与同学交流与讨论”一项的总体平均值为1.87,在取值①“非常多”与②“较之多”间,靠近“较多”,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中,同辈群体和首届群体间的交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正是在这种交流中个人开始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作为一个社会的“准成员”逐步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含义和规范。其次,“与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总体平均值为2.53,在取值②“较多”与取值③“一般”中间。但相比之下,语言的交流状况则不是很令人乐观,“与母亲谈心和讨论问题的总体均值为2.71已靠近”一般“水平,”与父亲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3.13,”与老师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3.62,已在”一般“与”较少“之间,且大大低于与母亲的交流状况均值。由以上数据得知,青少年选择的交流对象首先是同学或朋友,其次是母亲,再次是父亲,最后才是老师,这同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有关,据调查,仅有1.7%的学生承认经常有老师到家中家访,有20.7%的学生承认偶尔有老师家访,有77.4%的学生从未见过老师家访。同样,在对”学校诸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最不满意的列举项中,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学生认为”师生间缺乏交流与理解。“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目前,素质教育已提到中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我们相信在将来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师生间会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友谊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

3.对家庭、学校的各种状况的满意度:在问卷上,我们一共询问了中学生对其家庭的七种基本情况的满意度,得到的每项的平均值均在取值②”较满意“与取值③”一般“之间,但达不到超过”较满意“的水平,按满意度从高到低地排列为:”父母从不体罚自己(2.12,指均值,下同);“对父母的职业”(2.27);“对家庭的住房情况”(2.41);“对家里给自己的零用钱”(2.48),“对家庭的收入”(2.53),“对家庭对自己的兴趣的了解”(2.56),最低的是“听取自己的意见”(2.74),由均值最低的两项来看,目前中学生对家庭觉得较不满意的方面主要还是亲子间的交流与了解不够,特别是对自己缺乏一种“以成人对待”,能够给自己在家中以一定的决定权和发言权的民主态度,这对于处在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而言,是一种缺乏认同与肯定的不利因素,故而当我们在“自我评价”一题中询问“您觉得自己是否独立”,回答值的平均值为1.88,非常靠近值②“一般”水平,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面对以上家庭环境难以培养自我的独立感与成就感。

同样,我们就学校的各项情况也作了满意度调查,在涉及到的12个学校方面选项的询问结果中,学生反映最不满意的就是“作业太多”,其次为“课本内容单调、乏味”,再其次,中学生对“师生间缺乏理解与交流”也不满意,这是三个主要的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填鸭式”教育的直接弊端,中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应该在学习中具有很高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填鸭”教育一方面使师生关系容易趋于紧张,另一方面又可能剥夺一部分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例如社交方面,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大都重升学而轻素质教育,据调查,仅有20.0%的学校开设过培养学生“个人气质修养、社交技巧”的素质课,而学生自己反映“同他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从调查结果看,均值为2.56,总体在“一般”水平附近,实在不高。著名的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之一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其中只有15%直接得助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得助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此言虽未免尽对,但未来的社会中,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具条件之一,而其他的精神特征,例如现代人必需的“合非精神”,在我们的中学生中也表现得让人不满意,这一点下文将具体描述。

4.家庭、学校中性教育方面的问题:据调查,在中学生中有69.8%的人接触过学校开设的生理卫生课教育,而30.1%的人则根本未上过这方面的课,更不用说对性知识有科学全面的了解,对性生理知识有80.2%的人声称“了解一点”,而9.2%的人完全不了解,仅有10.6%的中学生声称有“全面的了解”。由这些数字可见,目前在广大中学开设的性教育或生理卫生课中的性教育内容的讲授确有“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存在,而在家庭中,“父母对性知识方面的回答态度”更令人堪忧,60.9%的父母从不过问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更谈不上教育,11.0%的父母不好意思回答,只引导孩子自己去看书,更有5.7%的父母禁止子女打听此类问题,而2.6%的父母对子女的问题置之不理。那么,在总体中,仅有17.6%的父母能够做到以科学、开明的态度向孩子说明性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事实上,性知识作为个人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未来生活质量及心理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若不完善,则个人的人格也不能视为完善的人格,在学校、家庭中科学地讲解性方面的知识,决不是“狼来了”的危机的表现,反而一味地隐瞒或避而不谈,铸成错误,其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同性恋心理的完成,其中儿童期家庭性别教育的失误(如给男孩以完全女孩式的教育)和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缺乏都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或促成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性意识的有意识自我发展时期,而且对于此方面的了解一般不多,这正是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工作,以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如果在青春期的前期没有科学的性知识的学习,则将给他们带来以后生活的苦恼和人格的不良发展倾向,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青少年学生性知识的获得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正式的“地下渠道”得来的。在“黄色传播渠道”的调查中,就一般色情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渠道而言,在当代中学生中,同学或同辈群体之间的口头传播是了解性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有46.0%的中学生曾听过自己的同学讲过不健康的黄色故事或笑话。而较之以往不同的是,黄色书刊的影响已让位给黄色录像和光碟,有29.4%的同学曾读过或见同学读过黄色书籍,而有40.4%的同学曾看过或见同学看过黄色录像或光碟,这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情况,中学生目前的性知识不仅来源不够科学,而且有被现代高科技的声、光、影、动作俱备的色情录像、光碟腐蚀心理的趋向。这对他们的不良影响较之以往单一的黄色杂志书籍更为甚,而当今的中学生家庭内,给孩子购买电脑的家庭比例已上升至17.2%(指城市内),在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们,我们认为他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电脑知识,随时了解自己的子女电脑的使用情况,避免孩子用电脑当作色情观赏的工具,防微杜渐,不让色情文化玷污他们的心灵。

以上列述的道德协调状况;人际沟通状况;对学校家庭环境的满意度;性生理教育四个方面的问题均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寻找当代中学生对其家庭、学校环境的认识和感受态度,是有助于解释他们的社会人格特征的,这也正是我们罗列出以上的调查数据的原因。

三、偶像崇拜与人格倾向--从职业分层的角度看

偶像者,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接受这一类型人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以至价值观。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偶像,能说明该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及现实阶层地位的分布状况;传统的价值观和外来的价值观,本土文化和舶来文化、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理想的人生目标等等外在社会因素是怎样在个人的意识里生根发芽,并接受与其他思想的碰撞?而偶像崇拜即是这种“内化”的一个现实例子,只不过它体现得感情较为强烈罢了,什么样的社会即会有什么样的合理性社会人格,“20世纪60年代以约翰列农为首的’甲壳虫‘摇滚乐队”成为那代人的世界级偶像,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说:“他的精神’甲壳虫乐队的精神’--急躁活跃和认真诚恳,嘲讽和理想主义都加在了一起--成了整个一代人的精神。” 而十余年前在我国曾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以“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的歌词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人生信条,也跟当时我国社会的普遍心态有关,偶像崇拜与社会人格相互影响的关联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偶像类型的划分标准带给我们一定的困难,因为考虑到某种偶像大多与其职业有着固定的联系,因此我们试图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求解析。在问卷题目中列出的十余种偶像类型--它们其中大多数是按职业类型而确立的,而且这样做的结果也能让我们通过目前社会上的十余种主要职业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地位的分布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本节标题下附加“从职业分层的角度看”副标题的目的。

在我们的调查中,询问了“你最崇拜哪种类型的人?”得到以下结果:在所列的13项偶像类型中,选择“体育明星”作为崇拜偶像的人数最多,占总体的15.2%,其次为歌星和电影明星占总体的13.8%,由此可见“星”在中学生心中的份量,共有29%的学生崇拜明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为社会注目的中心。这一点是同上文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的。同时有13.8%的人选择了不崇拜任何人,在这里,自主意识选择了一种略带反叛精神的形式出现,这样的青少年已不满足于崇拜他人,他们变得敢想敢干,他们或许崇拜的就是他们自己!不管我们赞同与否,这种社会人格却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中国太需要一批自视颇高、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了!位居第三的选择是“军人”,占11.6%,当今的军人身份受到中学生的青睐与其享有的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关,而且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不大太平的国际政治环境又使军队的实力有所上升,其在未来将报考高校或参军的中学生中形象有所改善。接下来是“科学家”,占10.7%,传统的崇拜偶像已不大占优势,代之而起的是对“商界名人”的崇拜,占8.9%,可见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已告别了往昔“耻言商”的旧日景况,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已具有对财富追求的理想目标,相比之下,选择“著名政治家”为崇拜偶像的只占4.9%,选择“优秀教师”作崇拜偶像的仅占2.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虽然师范院校在高考中也是报考的热门,但在报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人是以当老师为人生的理想呢?传统的偶像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已日益显得没有魅力,其中选择“生产劳模”的比例最低,为0.9%,只有极少数的中学生期望未来作一个“优秀的工人”。

由以上的数种偶像崇拜的排列状况看,在当今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结构中,有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乐于表现自我,注重自身的独立性,敢于直言利益,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对强调奉献而回报不高的职业类型兴趣不大。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功利的一代,但事实上,这正是商品经济所呼唤的社会人格。他们是历史与文化的适应者,但更是未来的开拓者。

转型社会中社会人格也发生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而在此过渡阶段便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人格类型的嬗变。美国社会学思想家在其“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划分中,对“尚武社会”的社会成员的精神特征归纳为:“一致、服从、忠诚、墨守成规、无创新精神、依赖权威,以及关于现状既是自然的又是惟一可能的信念。由具有这种思想组成的社会必然是保守的和敌视创新的,不灵活的及难以重新组织的……。”而他对于“工业社会”的描述则为:“……个人更注重个人的利益;不强求价值信念的同一(这实际上意味着整个社会中的人们更具备”宽容“和”同情“的精神,但须注意,这里”同情“指的是类同于马克思·韦伯所提出的”解释性的理解“,即”是指在获得关于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知识的理解行为“ ,颇类似于孔子的”忠恕之道“里的”尽己之心和推己及人“ ,也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以他人的价值观念看待事物);愿意在价值多元化的组织中而不愿在强制性的组织中生活;强调个人的努力,视自致的社会角色的价值高于先赋的社会角色的价值;尤其重视个人的独立意识和求新求变精神,而不愿受制于一般舆论的束缚;对待他人更显尊重但不屈服迷信权威;不愿受他人的役使而力求保持合作的伙伴关系。”

当然,以上两种社会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两种理想型的划分,而就目前我国的阶段看,处于这两者的中间阶段,也就明显地带有社会人格的过渡特征,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无疑也会带有一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极影响,人的发展状况也会具有一些新的变化,如人格分离、心理浮躁、焦虑和动荡不定、价值观困窘、行为易失范等等。但从历史的取向上看,塑造经济关系及意识上独立自主的个人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要求个人具有与企业同样的主体地位,淡化依赖性;而且更要求人的平等意识,这不仅指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的平等“只能是机遇均等,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 ;同时更鼓励个人具有风险意识,“高风险投入才能有高收益回报”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人们互相之间的社会互动带有信息社会的“广而不深”的时代特征,更重功利和时效;极为重视契约型的人际关系;由于人的自主性及自尊心大为增强,故尊重他人,持合作精神与人共事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强调机遇,在获取社会价值目标上有时甚至存在侥幸的心理,如期望靠彩票发大财而促成摸奖的火爆场面的现实写照;凡此种种社会心态的演变及社会人格的变化,我们认为均会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的形成。市场经济已向新时代的人格作出了要求,那么,当代中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挑战呢?

四、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结构现状的分析

社会人格的结构,我们这里是指各种社会人格特征在该群体意识中的等级分布状况,等级作为结构的特征之一,它有着高低之分,而评判高低的标准,在这里我们采用“[垂直的等级]--以能量的获得的优先排列顺序” 即社会人格的结构中的高低等级的划分为准,主要是看主体对各种社会人格特征的重视度或试图改善的努力度--这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来,在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中,哪些是拥有高赞同度的,哪些是拥有中等赞同度的及哪些只拥有低等赞同度,这就是他们的社会人格结构特征。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关的题目为“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回答的选项共包括当代人的普遍人格特征为14项,其中被选比例最低的为第10项“勤俭节约”(比例为1.4%),而被选比例最高的为第1项“自尊”和第4项“善良、宽容精神”(均为14.2%),于是我将1.4%~14.2%之间的距离三等分。得出1.4%~5.7%,5.7%~10%,10%~14.2%三个比例值的等级区间,每区间的长度均约为(14.2%-14.2%/3)≈4.3%。这样就得出了低赞同度、中等赞同度及高赞同度三个等级划分的层,我认为这种方法虽是一种尝试,但仍然是较为科学的,下面将分别讨论三个等级层中的社会人格特征。

低赞同度等级层:属于此层中的社会人格共有6项:分别是⑤“独立思考”(4.4%);⑥“慷慨大方”(1.9%);⑧“有合作精神”(1.9%);⑨“尊老爱幼”(3.6%);10“勤俭节约”(1.4%),这些社会人格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属于不被重视的类型,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认为其为“最重要的品质”。“勤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体现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求生活的质量,却又不会轻视每一分钱,该花的决不吝惜,不该花的决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赞同“慷慨大方”为最重要品质。而“尊老爱幼”的比例之低,则恐怕要归咎于现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学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态。他们对这样的传统美德,缺乏较深的体会。在生活中养尊处优,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赞同“工作勤奋”的踏实态度,由于上述家庭、学校的某些原因,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性也不够强,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鼓励学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学生也普遍未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中学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态度是最令我们担忧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变得“大量化、深度浅”的特征,个人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则无异于天方夜谭,当代中学生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而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以个人为中心,这是极为有害的。

中等赞同度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四项。②“正义感”(8.2%);(11)竞争意识“(6.0%);(12) ”待人真诚“(9.2%);(14) ”意志坚强“(8.0%)。其中②、(12)两项更接近传统道德对国人的要求,当今的中学生虽对正义感有中等程度的支持,但结合”偶像崇拜“中的仅5.8%的人崇拜”见义勇为“的英雄,可见大多数中学生只是渴望社会正义却少有人敢于身为社会正义的承担者。他们因为得自于父母和老师的理解较少,故期望”待人真诚“成为普遍的社会环境。而展望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却是现代人必具的心理条件,这两点,恐怕当代中学生在此方面还有待提高。

高赞同度的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4项。①”自尊“(14.2%);③”同情心与爱心“(11.0%);④”善良、宽容“(14.2%);⑦”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13.2%),由它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中,以爱国为己任已受到高度赞同,强调自身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成为共识,这同几年来我们狠抓爱国主义教育不无关系,调查说明,当代中学生是爱国且有高度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已初步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的自身的国民责任,这是令人欣慰的。中学生渴望宽松的人际关系,要求在”有同情心与爱心“的环境中生活,同时渴求理解性的”善良、宽容“的人格,这对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人、塑造人的”园丁工程“中,更加充分地认识人、研究人是新时代教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维护青少年正当的”自尊“,消除畸形的”自尊“,给他们社会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道路。

总 结

在对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现状的调查研中,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了不足之处。当代中学生正以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身影走进我们的研究视野。理性化与功利化并存,日益渴求独立却缺乏理解,欲自立而又不能完全自立的他们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历史选择了他们并塑造他们,他们的社会人格将是21世纪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格,社会在进化、人也同样在进化,诚挚地希望其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不会影响这一首瑰丽的交响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很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2019年7月22日到27日,我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成员,跟随服务队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下乡"期间,我无处不感到乡亲们的热情朴实和村里孩子们的天真好学。而最让我感动和钦佩的还是村领导班子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

这还得从开始住进周家村村委大院说起,乍一看,简简单单的院落,两排瓦房相对排开。我当时就在心里犯嘀咕:这个村一定很穷,至少不会很富裕,要不,有哪个稍微富裕的村委不建座气派的楼房来撑撑场面啊!然而,之后的所见所闻却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先是与村支书的一次聊天,听周支书说,这满村上下房前屋后,见缝插针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树,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摇钱树啊。原来早在前几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为老百姓栽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果树,于是他们买来了几千株柿子树苗。现在,村里共有5000多棵现在挂果的柿子树,平均一棵柿子树一年就可创利200多元呢! 村领导管理有方,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先说这个村里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凡是有违反者,都要照章处罚。村民们都觉得邻里乡亲吵吵闹闹,丢人不说还要受处罚,还得耽误精力,实在不合算。所以,这个村现在可以说是安宁无事,听村里一位老大爷说,村里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就连乡亲们之间小吵小闹也很少听说。村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这十几条平坦的大街吧,周支书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平时老百姓推个车子,走个夜路都难啊,1992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全村修十几条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这样,原来的沟坎才被垫平了,而且道路两旁都修建了排水渠道,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小学曹校长介绍说,全村学龄期孩子没有一个辍学或退学的。看着孩子们坐在宽敞舒适的计算机房里上课,我不禁从心里有几许羡慕他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毕竟不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的。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还记得刚来村里的时候,就跟一个同学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农村要发展,依靠什么?其实说到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首先科学文化不能少。可是要让一个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发展起来,没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是如何也办不到的,说到底还是得靠村里领导的管理才行。试想一下,没有村委班子的跑前跑后,怎么会有蔬菜育种田的出现,假如没有村委的狠抓治安,村里秩序乱作一团,稳定尚且办不到,经济发展有何从谈起?周家村能有今天这种秩序井然,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村民安居乐业的喜气景象,与村委的管理是直接相关的。

而村委一班人的指导思想和动力有何在呢?周云善支书说,周家村有党员15人,所以党员都本着为百姓没福利的原则,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寻找致富道路。最近,全村党员正积极学习"三个代表"的讲话。他们要在"三个代表"及"七一"讲话的指导下,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精力到位,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当然,勤劳能干的周家村人,并未因为目前生活好了,就安于现状。周家村村正在积极寻找更好的致富路子。从周支书自信的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希望,我想,几年后,周家村又将是一派新景象。所有的农村也都会象周家村一样,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奔向幸福的明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由屈辱的封建礼教及一个多世纪的贫困中走过来,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祖辈们过着困苦的,衣食无着落的日子。而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意识、觉悟的渐醒,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们之间出现了许多的不和谐,因而“一见识少”的中国人受社会迅速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特别多。这些负面影响影响了整个社会气候,也影响着那一片净土——校园。

首先,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人产生迷茫和困惑,尤其在长期贫困后对经济利益的看待,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逐渐蔓延,也让学生耳濡目染,许多学生也认为有钱就好办。有的学生在家干点家务也讲价钱,更有学生父母给的饿零花钱少了就以不上学来威胁父母。比如XX届的尹同学,因家长只给5元/周的零花钱(农村)而不到校读书,将书扔到家门口的水沟,后经家长请其舅舅及其他亲戚来调和,父母答应10元/周才来上学。再如XX届的曾同学,因家长给的零花钱少了而离家出走,父母找了三天,最后在一亲戚家找到。再如一经济条件好的高同学,学习成绩差,因而常常用钱来请人帮着做作业。更有许多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比如一次听课中(地理课),老师讲到水资源的短缺时,提到应珍惜每一滴水并为“后来的人”想想,为世界想想,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却说:“管了我们自己就好了,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可管不了那么多”。或许这是个玩笑话,但出自十四五岁的孩子之口,是不是让人有点心寒呢?这许多新的问题,新矛盾的出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把握育人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情义,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在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各种个人利益和诱惑下,在社会道德,思想觉悟还较低的情况下。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假”,面对随处可见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世人蔽而不见,而在蝇头小利面前却又必争,。还有就摆在孩子们眼前的麻将声,以及“斗地主”,这种种社会消极现象都影响着孩子们。比如,在公车上能给老弱妇孺让座的孩子仅会占少数,而精通于打麻将,“斗地主”种种赌博的学生却占绝大部分。如XX届1班是个优秀班集体,XX届2班以及XX届1班,都发现有学生在寝室里“斗地主”,并且特别优秀的XX届2班也在课堂上发现三个学生在后座“斗地主”,而在较差一点的班中,则会经常发现扑克。再如社会上的“拳头”解决问题也发现在学生中,因为一些小事,或是一个小玩笑,或是一次不小心招惹了他,则会导致其大打出手。如XX届2班的袁某与黄某大打出手,袁某并叫XX届1班的陈某帮忙,而陈某在不问青红皂白之下就动手与黄某大干。而针对这种现象,闲观的学生却持这样的态度:或迅速离开现场,避免误伤了自己;或为其加油;或于旁也偷偷支几招。在他们眼中:人际的平等,生命的尊重丧失,“勇者胜”“强者胜”,一小部分学生就会如苍蝇一样跟在几个“大哥”身后,或寻其庇护,或崇拜他们,这许多社会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能使学校再是“纯粹的净土”不能再是“孤岛”。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符合社会,应生活化,人性化,把人的道德生活,人的道德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自觉反对伪人道德,提高人的地位,尊重人的权利使教育多些人情味,尽量避免学校班上的强制,学校课堂的暴力。对学生的不尊重要用宽容心来对待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学校班上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做到保持学校的纯洁性和超乎于世俗关系的高贵精神。让学生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做人的根本,生活的本质。

最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通讯,电讯事业,网络事业迅猛发展。有人预测,到XX年我国的网上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多的国家。随着网络事业的迅猛发展,它使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面对网上言论,信息污染,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敌对文化等的负面影响,目前要进网吧“闲”的学生占绝大部分,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如走读班的学生,每天早早出家门,揣着早饭钱,他们却背着书包进入了网吧,直到上课铃声快响之时,才匆匆赶往学校,而在课堂课下均讨论着游戏的精彩。更甚至于早上五六点时,就有学生背着书包倦蹬于网吧门口等着开门,或放学后迅速闪入网吧,直到天黑更有通宵。如XX届8班段同学伙同另一同学揣着生活费进入网吧,直到第二天其父才找回。再如XX届1班王同学,于假期中成天泡在网吧,甚至晚上等父母睡了就偷偷溜出家门,第二天早上其父才去找回。再如XX届2班乐同学,同样等父母晚睡后,自己再将被子做成有人睡状,溜出家门进入网吧,第二天十点过还不见起床,其父敲窗进入发现根本无人在家,后在网吧将其找回……。王同学曾说,网上打游戏真的过瘾,因为可以做(社会上不允许)自己想做的事:如杀人,娶媳妇,每次去上网均是怀着去见媳妇的心情而去。再如XX届的雷同学(女生)于XX年国庆大假中,三天没回家也无音讯,后来其父于网吧找回。十几岁的孩子,只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他们不知是非,他们不晓何为错事。面对这种种难以心安的事例,我们心惊而又担心,面对网吧主的昧良心挣钱,面对家长的无力,我们只有也应该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任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争取集体教育成个别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控制,增强网上的自律意识,或通过实例教育,或通过兴趣转移等方式来调节学生,这仅是教师们力所能及的事。这更希望社会多关注,网吧主更有良心,法制和监管更严格,还学校周边环境一个清静之地;还学生一个单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面对这种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们无可推卸地应担负起缓解社会环境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学生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237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中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题

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达到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 ,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 %,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 %,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 %。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少数的家庭。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零花钱,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疼爱孩子的,不忍心让他们受苦。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可是中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肆意挥霍只占了1.06%,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占了37.23%,能省就省的占了36.17%,做好消费计划也占了32.97%,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但是中学生在购买也会开始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0.63%,没什么看法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8.7%,不应该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1.70%,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45,他们同样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及价格它们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9.14%、61.70%,款式及包装和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他们接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8.80%,现在他们购买时看到合适就买,必要时才买,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5.11%,接着才是喜欢才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6%,求异心理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这可以证明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不会盲目的消费。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更有计划不会乱花钱,也知道他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会自己系统的结算和间中的结算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27.60%从来不会的和没有的分别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 13.83%、11.70%,和朋友消费时的付款情况:aa制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0 %,请客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 %,其它情况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0 %。

五、调查结果

现在的消费市场上,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团体渐渐被注意。虽然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可是中学生也有我们独特的消费观念,我们一方面有着课业的压力,经济上没有独立;另一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有时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我们可以花时间和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是在中学生心智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我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六、调查建议

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对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定的参考意义。国内在消费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变化,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与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

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1.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3.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4.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5.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

6.市场调查报告模板

7.怎么写问卷调查报告

8.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

9.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10.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学生文明礼仪调研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礼仪,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文明礼仪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文明礼仪教育已逐渐被各位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目前,各地一些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已经在如何强化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上做文章了。

二、调研时间、调研时间   2010-11-5

三、调研地点   学

四、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为了了解更好地调查滨江中路第一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情况,以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考察记录形式,其中调查问卷对象为进行教学活动的三个班级。经过后期的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数60。

五、 问题分析

1、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

首先通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观察发现: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气氛比较好,课室内外都贴有文明标语;而同时发现小学同学放学时都要先排好队。这都是学校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的正面反映。然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课室内学生情况的观察中却发了少部分同学的行为存在某些不和谐因素,例如不文明用语、打扑克、起哄等。而同学上交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明礼仪的存在比较多,但仍存在不文明行为。其中最多的是课间大吵大闹、追打,其次为说脏话和上下楼梯大吵大闹。作为小学生,部分同学思想尚未成熟,对某些行的正确与否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文明礼仪所以出现少数的不文明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对之放任自由。作为学校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2、学生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

上一点对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的分析中提及小学生的思想未成熟对某些行为不能作出很好的正误判断,这也就是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的行为很少失礼;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自己偶尔会失礼,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这比例与我们实际的观察情况也相符。但是除此之外,仍存在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

虽说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对正确礼仪的认识不清晰,极少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但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那五分之一的同学和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假如这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这部份同学。

2、学生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看法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相比之下,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或者自己的人数则不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约为百分之八十五的被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的教育。受调查者还认为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授课,而组织比赛(如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和举行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等)次之。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要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青少年教育网还指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具有反差现象、反复现象和反弹现象。由此可见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真是任重道远。

六、 具体建议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具体的方法各班可以设立文明礼仪大使,对班内每天的不文明具体现象进行登记,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而班主任老师则定时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

(2)多注意对平时不注意自身文明礼仪同学的引导。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关注程度更要特别加大。

(3)增加文明礼仪教育课。在课程不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对学生上文明礼仪教育课,可多个班一起互动上课。

(4)在每期的班级黑板报中增加文明礼仪内容。

七、 参考文献:

(1)《论小学生素质教育》

(2)《小学生文明礼仪现象不容乐观》

(3)《文明礼仪伴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城市中学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邹刚

学校:兰州大学

年级:96级

院系:哲学与社会学系

专业:社会学

指导老师:黄少华(副教授)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1999年“社会调查实践课”中,我们选定了“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

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人格的基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他人为目标”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则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体现,而且正向后者转化。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至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②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理论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28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以便对其研究探索出相应的有效对策,我做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与时代相对应的时代特征。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20%的中学生认为读高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有2%的中学生还不知道。 这说明当代中学生绝大部分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中学生都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学习,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14%的中学生其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而且经常不能够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东抄西抄,虽然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强,时刻需要有老师的监督。3%的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整天无所事事,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老师布置的任务。13%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87%的中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压力和社会影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84%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1%的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5%的中学生不想学习。这与他们来自压力的“读高中考上大学”意识浓烈是相一致的。在调查中还发现,91%的中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 这与我国现实社会中一些现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是一个在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3、学习需求

当前,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高考一定制,中学生要想上大学几乎都必须经过高考这一独木桥,故而学习成绩对于当代中学生可以说是命根子,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学。调查结果显示,95%的中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82%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这说明,中学生在追求自己学习目标的道路上,其所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他们又不知如何去处理好这一问题,很难把学习压力化为学习动力,总处是于矛盾迷茫之中。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当代中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其中,78%的中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上大学,20%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有2%的中学生还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

二、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务实性、功利性的趋势

大部分当代中学生早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学习成绩优秀的中学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好且学习成绩一般的中学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经济很好且学习成绩很差或家庭经济很困难但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中学生也纷纷想方设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趋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研究结果表明,98%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当代中学生学习目的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其就业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认为未来的生活将是异常的艰难。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不够客观的。而当代中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则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78%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1、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学习需要是起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会作为中学生的重要生活环境,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虑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 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他们对这些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子女学习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缴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2、学习兴趣低下

(1)外因: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过大等;升学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②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

(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对学习文化课的错误认识,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1)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如适时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奋学习、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而树立远大志向,并脚踏实地地学好各门功课。(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让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1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篇一

20xx年7月22日到27日,我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成员,跟随服务队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下乡"期间,我无处不感到乡亲们的热情朴实和村里孩子们的天真好学。而最让我感动和钦佩的还是村领导班子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

这还得从开始住进周家村村委大院说起,乍一看,简简单单的院落,两排瓦房相对排开。我当时就在心里犯嘀咕:这个村一定很穷,至少不会很富裕,要不,有哪个稍微富裕的村委不建座气派的楼房来撑撑场面啊!然而,之后的所见所闻却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先是与村支书的一次聊天,听周支书说,这满村上下房前屋后,见缝插针栽的可不是一般的树,那可是咱老百姓的一片不大不小的摇钱树啊。原来早在前几年村委一班人就商量着要为老百姓栽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果树,于是他们买来了几千株柿子树苗。现在,村里共有5000多棵现在挂果的柿子树,平均一棵柿子树一年就可创利200多元呢!

这些果树有村里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售后的收入根据各家住房周围的树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户,一项就给老百姓增收不少。说到这些周支书的眼睛里漾出了阵阵喜悦,说到这田间的农作物,他更是激动不已,喜的合不拢嘴了。前年,村委一班人出马,给村民们联系了为南韩一家公司育种的活计。现在全村的育种田已经达到100多亩,而农民的收入更是因此而上了一个新台阶。刚开始听周支书这番话,我还真有点半信半疑。而7月26日,我们深入到农田进行调查,眼前的事实不禁让我被这个村的经济发展由衷的折服了。我跟一个同学去询问了一位农家大嫂,据她说,他们家,三口人,一年下来仅仅是农作物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而且村里其他家庭的收入也都很高,有的家庭有大棚,有的家庭养牛养鸡。另外,村里还有800亩,村委为此专门为烟民们投资24万元建起了烤烟房。总之,各家都有自己的发财经。这位大嫂最后告诉我们?quot;这都是俺村里干部领导有方,给我们联系那么多致富方法,还得感谢他们啊!"从她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我才体会到,原来这个村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受老百姓爱戴,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班子啊。

村领导管理有方,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先说这个村里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凡是有违反者,都要照章处罚。村民们都觉得邻里乡亲吵吵闹闹,丢人不说还要受处罚,还得耽误精力,实在不合算。所以,这个村现在可以说是安宁无事,听村里一位老大爷说,村里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就连乡亲们之间小吵小闹也很少听说。村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这十几条平坦的大街吧,周支书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平时老百姓推个车子,走个夜路都难啊,1992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全村修十几条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这样,原来的沟坎才被垫平了,而且道路两旁都修建了排水渠道,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小学曹校长介绍说,全村学龄期孩子没有一个辍学或退学的。看着孩子们坐在宽敞舒适的计算机房里上课,我不禁从心里有几许羡慕他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毕竟不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的。

篇二

调查目的:

时下,高中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高中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调查对象:

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高中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高中生30名,分别分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高中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都认为兼职是高中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从调查中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打工的活动。

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高中生与以往的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高中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高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高中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结论与建议:

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篇三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国,无论国力还是人们生活基础都在世界处于的地位。我国经济又如何?

众所周知美国GTP世界第一,还是有金钱不够用的情况。我国虽然总收入世界第六,但人平均收入不过1000美元,看了下边的调查,相信你会大吃一惊的。

调查地点:家里,计算机上。

时间:200x年1月31日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一百个美国人中,只有三个人能在六十五岁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无忧无虑。每一百个美国人,九十七个人一定要依赖社会保险支票!

每一百个从事高薪职业——如律师、医生——的美国人中,只有五个人活到六十五时,不用依赖社会保险金!这五人中又有四人是百万富翁。你不禁要问:“Whereisthemoney?”每当询问这些人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他们红着脸说:“花掉了。”

几乎每人都存在一种幻想,幻想他们的生命是永垂不朽的,他们浪费金钱、时间及心力,从事所谓“消除紧张情绪”的活动。大多数人每周辛勤工作,赚够了前,然后周末把他们全部花掉。难怪一点钱都没有。

这是人平均收入30000美元的国度,比较而言人平均收入只为三十分之一的中国呢?我出生在长沙对长沙的感慨最深。长沙的夜生活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长沙并不富裕,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中,进不了前十,这就反应:支出的多,收入就少。

难怪湖南富不起来,就是这个原因。网上说在广州,一道菜叫什么“满汉全席”,100多道菜,开价100000美元!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会去吃!钱放哪里不好,硬要花掉。100000美金是有的村10年的收入!一位老农感慨道:“100000美元,是我家20多口10辈子的劳动呀!竟抵不上别人的一顿饭。”

其实存款也有好处。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刚出道的日本人,工作时间不到6年,他6年间不断地存款。一天,他去一位银行家那里,希望能得到60万美元的帮助,这位银行家开始不同意,后来他听从这人的意见,到一家小银行询问日本人存款的记录。受理小姐深有感触地说:“着上这是我看见的最有毅力的年轻人,他每月定期来我这存钱,风雨无阻。”银行家深受感动,马上借钱。

可见节俭多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