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9篇【精品20篇】

浏览

453

范文

1000

海洋天堂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本事,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本事,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之后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我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构成了我们今日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终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仅包括"可怕的"军队,并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

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终,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之后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

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终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万物简史读后感2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05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两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却在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罗嗦了小半本书,前面还写得跟论文似的,当你快没有兴趣的时候,突然来了个转变,发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飞快地看了下去,还激动得不行。

读完全书,我也没发现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名,也许只是个名吧。实际上我对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刚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说法说这本小说是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虽然高更确实落魄过,确实跑到过塔希提岛,也确实画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画。但小说本身确实和高更关系不是很大,没有高更这个人也完全没有关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讲了番某画家如何如何优秀,他的画如何热卖,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讲“我”在伦敦,混一些文学类的日子过,认识一些人,其中一位是个证券经纪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写,但热爱文学及文学男女青年,于是经常请他们吃饭。偶尔遇到她的丈夫,发现就是个标准的老实的职员类型的中年人,也不说话。然后他们去度假。这已经是小半本书了。

当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这位老实的事业小成的职业中年突然跑掉了,抛弃了家庭,金钱,职业,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这位妻子就讲作家帮忙去巴黎找他。这位中年男子已经变了个人,完全不讲情理,对家庭社会这一套完全失去了兴趣,也完全不认为自己所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画画上,自称感受到了召唤,整个人受到某种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虽然“我”不认为他画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画家却认为他画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钱,帮助他,他快病死了还请他到家里去养病。此人养病期间勾搭上人家二流画家的老婆,二流画家自己只好离家出走。三个月过去,突然间,二流画家的老婆自杀了,而他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这位可怜的女子为模特的画,二流画家深为拜服。他还明说,这位女子他根本不爱,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画完了,就没用了。

后来他请“我”去看了三十来张画,“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挣扎。然后数年间没有消息。后来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岛上了。于是“我”就到这个地方,采访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这个岛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结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丛林里,一直画画,后来生了麻风病,于是死掉了。

从这位画家,书里叫斯德里克兰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无人性的态度出现开始,毛姆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说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经历过这个心灵历程,我想毛姆是经历过的,他把这些想法全写了出来。

一开始的思路是人生没有意义,你必须尽可能活得有意义些。为此故,你可以牺牲你自己,这许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牺牲其他人,这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书中画家表现得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他已经根本不想这个问题,他自己的身体没有关系,别人的身体也一样没有关系,一切只为了他的画画。

其次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怎么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现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挣扎,便是在此处挣扎。这位斯德里克兰德已经有所感悟,并且在他的画上有所表现,但画风仍然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还不知道如何精确地表达这种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达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表达。

到后来在塔希岛上,毛姆开始转向思考如何生活去达成这个意义,以及是否一定要走这种六亲不认的道路。他举了一位正要获得提升的外科医生的例子,他在亚历山大城突然觉得像回了家,于是放弃一切,住在埃及当一名低下的海关检疫员,但也从来不后悔,感觉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农民,他在太平洋小岛上开辟了自己的农场,盖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着自己儿子长大接班,他也很快乐。

在前面,毛姆讲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锁,似乎只要突破这些后天的束缚,人就得获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觉到在后面毛姆自己突然对这个结论变得不自信起来,转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听从内心召唤但并不反驳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里,作家甚至借画家之口说了许多对女性甚为不恭的话,似乎女性都是在把杰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里拉,甚至于二流画家的老婆也是在此举毫无成功希望的情况下才自杀的。

实际上毛姆在靠戏剧成名后的第一部小说就叫《人生的枷锁》,这似乎成了他一贯的主题。单就这本小说而言,我不认为他对这个问题解析得很成功,但这仍旧是一本很好的书。

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好手,其实挺无聊简单的事也被他讲得高潮迭起,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也显得很有内容。说起来大段的内容是他自己在说,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夹杂了各种心理哲学社会的描写,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极受欢迎,但似乎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不受评论家的喜欢,就好像伟大就不能畅销一样,而毛姆卖书的钱可以在法国买别墅并住到纳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说他是二流作家里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谦虚了,他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说是一流应该没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将》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忠烈家史,我被杨令公一家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所折服。

《杨家将》讲的是杨令公一家三代,保家卫国与入侵的辽国作战,与西夏誓死抗争的悲壮事迹。其中好多故事广为流传,比如孟良盗马,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女将出征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故事是《杨令公殉国》这一章。辽兵进犯中原,宋太宗任命潘仁美挂帅。和辽兵交战时,潘仁美只给杨令公五千人马与辽兵十万大军作战,致使杨令公寡不敌众,撞碑而亡。潘仁美那条老狐狸,因为儿子潘豹横行霸道,被杨七郎所杀,结果他就官报私仇,真是天理难容!潘仁美禽兽不如,杨令公一心为国,誓死不投降。他忠心耿耿保卫国家的精神永远直到我学习。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六郎杨延昭。杨六郎文武双全,足智多谋,遇到危险也很冷静,为大宋打了许多大胜仗,令人佩服!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所以我才喜欢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在中国移动公司实习的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营业厅,企业,全文共 20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移动公司实习的报告

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今年暑假利用二十五天的时间在中国移动集团吉林分公司完成了我的暑期管理实习任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改革精神的要求,于1999年8月12日独立运营,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子公司,辖8个地市分公司,三个直属单位和40个县(市)营业部。 公司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的同时,始终坚持沟通从心开始的理念,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目前,全省客户达200余万,并已在全省建成一个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容量为398万门。GSM移动通信网已经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GPRS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积极推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 为了了解通信公司的实际运营模式,熟悉通信公司的运作方式,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明确自己企业的定位,为明年的就业做好见习准备,通过与吉林移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经过人力资源部与综合办公室的两轮面试,我被安排在综合办公室的秘书科实习,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公司领导的日程安排,辅助领导完成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计划的制定,起草完成相关文件,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等综合性事务。 在吉林移动我跟随相关领导,参观了青岛海尔集团,在参观过程中,丰富了我的阅历,提高了我的能力,使我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是否引入CRM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使我对CRM管理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参与了吉林移动大客户短消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与研发,使我能学以致用,提高了综合能力;在吉林移动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历史,积极主动的关注其发展方向与未来,使我对其有了全面的概念与深层次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注重了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加强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 我相信二十五天的实习,将成为我人生华美乐章中,一个青春激扬、跳动的音符!

第一章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涉及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企业各种资源逐渐形成的,因此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在我到吉林移动实习不久,陪同有关公司领导,我来到仰幕以久的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学习,所到之处被海尔人挑战自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所感染。 海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正是海尔文化为海尔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核心价值观。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海尔人释译创新时指出,沿着战略创新的方向,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利用组织机制创新做保障,靠技术创新达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目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海尔文化,这就是海尔常胜不衰的法宝。 通过在吉林移动近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移动通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考验,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是全面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开发文化资源,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需要。 企业文化应该内化到企业生产经营理念、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的意识中去,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之中去,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整体形象和员工个体形象之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实现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以重视人的价值、强化人的信念、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流员工队伍,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育人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用人机制。 培育、树立能够体现企业精神的企业模范人物、先进群体,营造奋发向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氛围,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的人格化。 以文化为先导,开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员工需求,开辟企业文化园地、企业文化论坛,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思想文化素养,增强企业活力。 吉林移动应将大力宣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体系,将创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巩固业务领先地位,赢得竞争为任务,以践行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体系,规范员工行为为重点,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吉林移动应用中国移动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统一全省移动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在每位员工思想意识中产生明显的自律、调节约束作用,最终结果是员工用共同的价值尺度来调整自己主观意识中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和思想,使员工的个人努力最终落实到企业的最高发展目标上。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观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们:

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你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

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与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这我是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

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幼稚,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来时要有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变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我“驾到”,变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并因而获得了纪律优胜流动红旗,期末,还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胜利,一下子便将那些阴影一扫而光,我陶醉在自豪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班上有位男孩子叫小峰,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不是挖苦就是讥讽,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回家补”。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学校补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挨打?还是回去好,挨打不要紧,只要记住疼,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他下午没有来,我的心不安了。我的良心牵着我走到了他家,他并没有回家补作业,只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念书了,我给您放猪。”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的痛楚阵阵袭来。小峰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是什么态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希望了吗?羞愧啊、羞愧,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醒悟了:我虽有着她所没有的,但她所具备的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还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谓“威严”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小峰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于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并将它们跟孩子们的心融汇到了一起。孩子们变的笑了,活跃了,不再怕我了,爱上我了。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住进医院醒来看见孩子们围在我床前的时候,我好像飘游在爱的海洋;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

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让我们去爱吧,使我们周围充满爱的温馨,切记:他们更需要爱;爱,教师的职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_征文演讲_网

范文类型:征文,演讲稿,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梦 追寻教育

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国人的共识,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教育人,由“中国梦”,我自然地想到了“教育梦,想到了世纪之交开始的课程改革。

十多年前,一群具有教育理想和共同愿景的人,基于严峻的中国教育现囊静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希望通过改革追寻到中国人的“教育梦”。这样的梦想,最终在新世纪初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课程改革打上了“中国梦”的烙印。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十多年里,赞誉与争论相伴,前进与迟疑同行。——或者,梦想的实现过程本就是如此,因为梦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意味着惯性的打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意味着走在一条方向正确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崎岖路上。

不仅仅如此。

秉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课程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追求是建立新型的课程文化、新型的课堂文化、新型的教研文化,以及新型的管理文化,希望藉此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侪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新型伙伴关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回归本旨,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出自由、平等、宽

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而有尊严的校园生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影响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家庭,进而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我坚信,这样的文化元素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幸福、有尊严、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进而为民族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它绝不是三年、五年、十年能够实现的,它的实现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十年的课程改革虽然初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但离原先设定的目标还很远很远。

每隔五到十年,围绕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进、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总会周而复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教育梦追寻中国梦的课程改革,也许就是这一次,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要不断强调反复重申的是,没有了灵魂的任何技术意义上再完美的课程方案,都不能引导我们通过“教育梦”实现“中国梦”。

面向未来,必须落实并保障课程发展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课程改革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实质性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引导基础教育课程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需要教育决策者的魄力和勇气。

面向未来,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建设性协商”的态度推动课程改革持续迈向深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和智慧。

面向未来,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构建并努力坚守教育的底线,对一切违背教育规律、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保持足够的警惕,努力让教育远离功利,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需要每一个数育人的信念和行动。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追寻“教育梦”,我们已经上路,我们还得远航,这是一条不归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寄小读者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寒假里,我又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寄小读者》等等书。我对《寄小读者》这本书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通讯二: 我极不愿在第二次的通讯里,便劈头告诉你们一件伤心的事情。然而这件事,从去年起,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

去年的一个春夜——很清闲的一夜,已过了九点钟了,弟弟们都已去睡觉,只我的父亲和母亲对坐在圆桌旁边,看书,吃果点,谈话。我自己也拿着一本书,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时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静的。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的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的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顷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这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方在微颤——母亲已连忙说:“何苦来!这么驯良有趣的一个小活物……” 话犹未了,小狗虎儿从帘外跳将进来。父亲也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得着它了!”我又神经错乱的拿起书来,可恨呵!它仍是怡然的不动。——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帘隙里又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的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的着了一箭!

从这么一个短短的事件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冰心内心的纠结以及悔恨。但是,她却在这本书里坦白了,大家都知道,承认一件自己做的错事是十分不容易,但是,冰心却有这种勇气,我们应该像他学习。

这本书里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故事,他一共有二十九个通讯,每个通讯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因为这点,我爱上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第一句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氏文风总是这样干脆而旗帜鲜明,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是带劲。

书中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所作所为,言语犀利,但又不失客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将李鸿章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作比,挺有意思的,现摘记如下:

第一,李鸿章与霍光。(之前我对霍光一无所知,因有这样的比较,所以就找了些他的资料来看,顺便也长了点历史知识。)梁启超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史家评霍光曰不学无术。吾评李鸿章亦曰不无术。(人家李鸿章24岁就考上了进士,他还这样批评人家,我们这些人岂不跟目不识丁差不多了!)

李鸿章谨守范围之人也,非能因于时势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举动者也。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语霍光?(志向不能跟人家比啊!)虽然,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竟然比霍光还强。这位梁同志对学问的要求实在是高。)

当然了,上面括号里的现代语就不是原文了。

第二,和诸葛亮比。

李在用人、用兵、廉洁奉公方面远不如诸葛亮。但在艰苦创业、鞠躬尽瘁、赤胆忠心方面,二者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第三,和王安石比。

都实行变法革新,见识超过常人。但在规划和眼光方面,李比不上王安石。

第四,和秦桧比。

这一段很精典:“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哈哈哈,梁同志极富正义感和公正性。

第五,和曾国藩比。

“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曾是他的恩师啊!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他都靠曾的一手提携才得以成就。世人也有定论,他们两人比,李是不如曾的。他们两个的区别是:曾是儒者,常有急流勇退之心。而李则坚韧不拔,毫不畏难。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还比了十几个人,个个精辟,因对那些人不是特别有兴趣,就不记了。

梁启超对李鸿章作了这样的总结:“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虽然这样,但梁还是认为当时举朝上下五十岁以上的大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因此,梁启超甚为国家前途忧,在著作的最后用了下面这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看过这本传记之后,我感慨良多。一感慨有人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精妙,而且他还勤奋得很,人家李鸿章九月底才刚死,他梁启超十一月中旬就把这部传记写出来了;二感慨成为一代伟人得需要多么高的道业和造化,即便象李鸿章那样一生勤奋不缀,也仍然无法突破先天不足带给他的局限性;三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本来就天份有限,还不知进取,且沉溺于小小情调,甚至于低级趣味,实在另人汗颜。

愿作此记之后,我的人生态度从此会有所不同。肯定会有所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种花,邮差的生活从此而改变,成为一个快乐的邮差,让生活焕发无穷的魅力!感动于笔者,在“读书”、“上网”、“写作”中充实自己的生活,让成功和荣誉给自己增添一份自信,努力做一个潇洒、吹着口哨的快乐教师,像快乐的邮差一样静静地享受着教育,感受着诗意般的教育生活!

我也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就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呢?我们为什么就体会不到诗意般的教育生活呢?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和文中邮差一样清平、乏味,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叫苦连天,充满疲惫,甚至产生一些消极、抵触情绪,工作固然艰辛,生活依旧清平,而邮差想到了用种花的方式来调节自己,并满足于这小小的改变,我们教师如果总是在抱怨中生活,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善于发现、感受和调节,是永远不会快乐的!我们要向邮差和笔者那样,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快乐,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快乐,用良好的心态去为自己营造一种充实、多彩的生活,像邮差一样种植野花、像笔者一样勤于写作,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还要学会满足,学会改变,只有知足的人才会常乐!愿我们都用“心”去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教师的生活就会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论语心得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31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经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的快乐很简单,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而活?”我笑着告诉他:“为了感受生活而活!”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知道我的QQ号码,就能看到我的个人说明是:活着就是享受。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感受活着所能体验的一切一切,包括:饥寒、痛苦、贫穷、疾病、悲伤等等一些我们试图回避的体验。因为正是这些体验才让我们了解温饱、愉悦、富有、健康、快乐的美好,也正是这些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记得去看大病初愈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脑瘤,又万幸手术成功。她抱怨手术后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触是,体验麻木也是值得开心的事,因为还活着。同时自己也感到拥有健康是多么富有啊!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现在细想起来,不过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马上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这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弃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我的学生。不过,我特别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不过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择朋友没有特别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情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轻松;忙碌时的疲惫;轻松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内容,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朋友一起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心情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会员注册合同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文中蓝色字体后会有风险提示)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 召开董事会于召开会议前依法通知了全体董事,会议通知的时间、方式以及会议的召集和主持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会成员 、 、 出席了本次会议,全体董事均已到会。会议议题包括:风险提示:

董事会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如决议未经与会的半数以上董事通过,董事会决议归于无效。

1、公司减少注册资本至 元人民币;

2、因公司注册资本的变更导致公司章程作相应的变更,同时公司章程其他部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作相应变更。经到会董事研究讨论,最终达成以下决议:

一、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目前的 元人民币减少至 元人民币,减少的 元注册资本由 (股东)以 出资 万元人民币, (股东)以 出资 万元人民币,变更后的股权结构为 (股东)占 %, (股东)占 %。

二、同意变更注册资本及股本结构部分作相应变更,其他部分根据法律法规作相应修改。风险提示:

董事会决议设计业务不得超过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背公司章程;否则董事会决议当属无效。董事会成员签名: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幼儿教师三分钟演讲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

"六一"国际儿童节又要来到了,这是少年儿童们自己的盛大节日!在这个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代表---小学的全体教师向你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一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各级组织、部门和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在你们欢度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关心你们、培育你们的各级领导、教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老师希望同学们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要热爱胸前的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因此,我们要珍惜它,热爱它,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此,你们不但要认真学习,还必须积极锻炼身体。

最后再次祝同学们节日快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中国成立74周年阅兵观后感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观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81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同仁:

在三峡总公司成立74周年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川排水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对三峡总公司成立74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祝三峡水务总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成为我国排水行业的排头兵,成为我国污水处理产业的领头羊。

从三峡水务公司成立一年来,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发展理念,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打造一流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库区的排水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对三峡水务公司企业运作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对三峡水务公司成立一年评价

(一)总公司党委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明显,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管理。公司党委一班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听取下级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民主氛围浓厚,把下级公司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自加压力,围绕新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抓落实,注重提高抓规范,工作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大提升。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企业重大决策方面能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全局,思路清晰,操作性强,特别是在涉及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企业的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务预决算方案、重大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方案等)、利益分配方面的重大问题(资金利用、工资调整、奖金分配方案等)、人事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中层以上干部的管理培养、选拔、任用、奖惩等)、体制改革方面的重大问题(如企业内部重大改革措施和涉及企业资本运营、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调整、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等,都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二)把科学管理、安全运行、达标排放作为生产运行的中心工作。根据库区污水处理厂高度分散和点多、线长的具体实际,加之各个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不一,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但三峡水务总公司能够做到科学、规范化管理,把贯彻执行生产运行规章制度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总公司领导和生产技术部门经常深入污水处理厂检查指导和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成绩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二、对三峡水务总公司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现公司内部人力与资源共享。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认为只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批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的人,我们的企业才会有希望,才会在我国水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以北京城市排水企业集团为例,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级以上占到了集团人数27%以上,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也占相当比例。所以,我认为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二)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目前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与污水处理成本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按照现在的污水处理费标准,运行污水处理厂的难度相当大。虽然调整污水处理费的标准只是时间的早迟而已,但我认为宜早不宜迟,要达到保本微利的状况,我们的工作还很多。首先是从自身入手,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和生产运行费用,要在节能降耗上狠下功夫。以我们南川污水处理厂为例,要实现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根据测算,污水处理费应不低于0.6~0.8元/立方米,加上管网至少应在0.8~1.2元/立方米。其次还要积极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案,寻求他们的支持,以早日实现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和完善收费体系,寻求落实优惠政策,鉴于污水处理有公益性属性,建议政府制定剩减免政策,特别是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实行全面的税收优惠。

(三)吸收民间资金或自筹资金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利用主要是中水回用和污泥的综合利用。中水回用主要是考虑用于农田灌溉、市政绿地浇灌、冲洗道路、洗刷车辆、景观用水和洗厕所、工业冷却用水、洗涤水、消防用水、工艺用水、锅炉补给水等,经过浓度处理后的污泥考虑用于建材材料、农林用肥等。这样既不造成二次污染,也有利于企业增效和国有资产的增值。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加上随着我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水务产业链下游的污水处理业也将呈现出广阔前景,一方面城市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对污水处理也越来越重视,污水处理率将迅速提高,从发展趋势上看,污水处理费上涨已成为必然趋势,可以预见污水处理业也将成为一极具潜力的产业,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相信城市排水工程将获得更大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_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正面管教倡导孩子们能够与他人互相尊重地学习与生活,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只是目前来说,生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在任何事情上都相互尊重,都能够自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他人的模式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正面管教只在教室里面发生,学生一出教室,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就没有了这样的氛围,甚至是相悖而行,可能一开始他们都还坚信社会上其他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来对待自己,但是经历多了,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部分人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可能不被别人放在心上,之前在学校里面建立的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模式就被一点点地瓦解。

当然,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要尝试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从学校出去的孩子都能够一直拥有着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判断。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学会倾听与自律,但用了各种方法都总是对某几个熊孩子是不奏效的。看了这本书之后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有人不注意倾听,在开小差的时候,不再是扣小组分,取之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办法,但是这样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学生同样会用往常的思维来断定这件事情,就是扣分,把名单报给班主任,这是变相的惩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引导一下了,让同学们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呵斥或者羞辱违反纪律的学生,也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代之以譬如让他一定要完成本节课的之类的,当然,这事情肯定得学生去想,不然又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而不是“问”学生了。

说到与学生的“情感联结”,13个教学班,将近500个学生,我到现在还有大约几十个孩子叫不出名字的,说来挺惭愧的,上学期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到期末一定记住你们所有人的名字,看来只能这学期末才能实现了,每周一节课,而且隔一段时间又换座位,要记住他们就更具挑战性了。连名字都记不住就更难情感联结了,学生会觉得老师不重视他,所以这半学期三年级的目标就是认识全部学生,然后下半学期再来考虑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中国抗疫记”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1日晚间8点,《榜样4》节目准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是一期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开展党员教育的节目,该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节目播出后,让我感受颇丰,感想浅谈如下:

党员张富清他是湖北省来凤县一位离休干部,过着平凡的日子。直到20__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位低调的老人原来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英雄。他是一名英勇的突击队员,曾经在三场战斗炸掉敌人4个碉堡;之后当国家需要抽调战斗骨干抗美援朝时,他又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转业后,他又选择服从大局,投身偏远异乡建设中去,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身上体现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无愧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学习他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无论是经历工作变动还是生活变化,初心始终不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和平时期主动选择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挑最苦最累的工作干,扎根基层,为了百姓脱贫,他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面对组织的召唤,张富清说:“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还有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也让我印象深刻,如今她已经离开了我们,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就是扶贫之花—黄文秀。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今年6月,她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遇难,年仅30岁。当年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广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20__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黄文秀的事迹在新闻媒体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誓言,用短暂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认为在为黄文秀同志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更要倡导、学习黄文秀的精神,用黄文秀的精神激励我们的工作热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学习她一心为民的政治品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怀爱民之心、行为民之举、办利民之事,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六册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历来都把这篇短文作为励志类的文章,激励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教参上的分析是这样的:本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固然可以,但并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辩,注重逻辑,这是公认的事实。《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的最后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论述的应该只是一个问题:个人怎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了方便论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面: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由前文六个事例得出的结论,还是对这六个人被“发”被“举”之后所做事情的概述?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课文开头的六个排比句分别指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发”或被“举”之前的身份,在被“发”或被“举”之前,舜是一个农民、傅说是一名建筑工人、胶鬲在做着小生意、管夷吾是一个政治犯、孙叔敖在海边隐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市场换来的奴隶,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如果说是对前文的论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适合前面的所有人。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等四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说得过去,种地、做建筑工人、做小生意、隐居,生活可能都很清苦,吃不饱饭、很劳累也可能是正常的事。但说他们“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点说不通,难道这些人不满意自己的生活?舜种地的时候、傅说修筑房屋的时候、胶鬲做着他的小生意的时候、孙叔敖在海边过着他的隐居生活的时候,整天报着鸿鹄之志,时刻想着成为王侯将相?管夷吾与百里奚,这两个人动心忍性,还说得过去。据《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管夷吾这个人出身卑微,做过生意,当过兵,但都做得不好,后跟随公子纠。但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过程中,公子纠败。管夷吾作为囚犯本应被斩,后经鲍叔牙极力引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不但不斩他,还封他为相。在管夷吾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到,在被“举”之前,动心忍性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而且一个人被“发”或被“举”后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吗?这也不一定。历史上多少人被“发”或被“举”后,仍然名不见经传。像赵匡胤这样黄袍加身以后就成为一代开国君主的人实在太少,很多黄袍加身的人最后落得个叛臣贼子、身死人首。被“发”或被“举”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这后面的路还很长,这路怎么走,能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这不仅需要个人的素质,更需要你作出更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这句话与前面的六个排比句应该都是对这六个人一生的概述,前六个句子讲他们出身卑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说“上天把成就一番伟业的机会给了这些人”,后面的句子概述他们被“发”或被“举”后历经磨难,他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通过这些磨难,使他们的内心惊动、性情坚韧,竟然完成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伟业。“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作“竟然”讲更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们成就的事业,也出乎“发”或“举”他们的人的意料。这样讲,更能体现孟子的逻辑。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文本的第二段“人恒过然后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按这样的理解,有点鼓励犯错误的意思。难道错误也是成功之母?一个总是犯错误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业。这有点说不过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情困顿、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这在第一段中的“动心忍性”已经作了论述,如果还这样论述,显得重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通过自己的脸色或声音表现出来,别人才会了解。如果不是这样,这些人又怎么能被“发”或被“举”呢?这在第一段中这些被“发”或被“举”时,这些人的过人之处应该已经表现出来了,不然也不会被“发”或被“举”,这样的论述也显得多余。对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些人在后来的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但他们都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时,也会心情沮丧,但他们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是否满意,进而采取更为恰当的方法与措施。这样一来,文句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文本第一段是说这些人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紧接着孟子深入一层,论述他们为什么就会在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这里有他们的主观条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些人在被“发”或被“举”后,在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也会有心情沮丧的时候,但他们能够从中解脱出来,能够看到希望,他们能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样,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进而按规律或人们的意愿办事。这是这些人成就一番伟业的个人因素,这一点尤为重要。不然的话,每个人都会成就一番伟业,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个人成就伟业谈到治理国家的问题。而我认为,这仍然是谈论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时间一久,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孟子在这里用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来打了个比方,仍然是论述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入”是个人内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当于个人的主观条件、个人的过人之处,“出”是外部的艰难险阻,“敌国外患”就相当于成就伟业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险阻。这样一来,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正如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外没有邻国的侵扰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没有能够改正自己错误、没有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没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耐,没有成就一番伟业的各种艰难险阻,这个人就不会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这样的论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这一句话应该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该是:生死于忧患,生死于安乐。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可以这样理解:艰难险阻能让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有过人之处的人成就一番伟业,如果安于现状,一个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对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这样的理解符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念,我想这也许才是孟子要表达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双城记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学校组织了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当我看到哈利波特的名字时高兴极了,记得高中时代我第一次读时,就让我的心中充满了魔法的梦想,幻想着自己也可以拥有神奇的力量,斩妖除魔、所向披靡,仿佛自己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名救济苍生的女英雄,然而当我重新打开这本书时,我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哈利波特,展现在我眼前的不是一个拥有魔法的神奇的男孩,而是一个既忧愁又欢喜的孩子,这也使得我反观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身边又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呢?

哈利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中,这里没有父母的爱,没有兄弟的情,有的只是白眼与谩骂,当他试图走进魔法学校,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时,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嘲笑与阻拦,这种环境下的哈利是忧愁的、孤独的、敢怒不敢言的,那我们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只是缺少关爱、没有专注、不被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怎么有可能还奢望孩子按照我们预期的目标发展呢?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别急着发火,别急着指责,别轻易的下结论,停下来想一想,对于孩子的培养,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应该做却还没做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再来看看进入到魔法学校以后的哈利,与同伴的相处使他愉快,运动是他快乐,合作使他自信,连平日的魔法课,以及做各种各样的练习,甚至是完成繁重的作业 会使哈利感到快乐,看来兴趣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哈利完全回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个天真的孩子,再也不是姑妈一家的小奴人和出气筒了,孩子的快乐来的是那样的简单,他只是需要你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真诚的问候,这就是孩子,这世界最简单、最纯洁的天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制度何以强起来思想宣传精选范文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日益强起来。中国制度为什么能强起来?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能够在学习吸收、自我变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制度之所以能强起来,首先得益于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根植于我国历史和现实,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它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人类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制度的有益因素。纵观中国制度走向强起来的历程,其中许多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都是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这种学习吸收绝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发展。这样,中国制度既广泛吸收各国制度的优点和长处,又牢牢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因而能够适应中国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应当说,正是因为具备极强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才得以逐步强起来,才能在经济上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在政治上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稳步构建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

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变革能力,是其能强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可以将改革与制度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强大自我变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刻认识、高度自觉和执着坚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证明,改革让中国制度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中国制度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充满生机活力;改革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改革赋予中国制度以根本动力,使其在自我变革中不断发展完善。概言之,是改革确保中国制度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国制度不断自我变革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巩固和发挥的历史。事实证明,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已成为中国制度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由弱变强的制度优势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制度正在走向强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中国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对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信,又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一些制度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须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结构需要加快调整升级,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也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中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中国制度就会越来越强,人民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年节里谈中国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31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几年,我们的视野里突然多了一些概念,比如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自信等等,而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更是随处闪耀。

为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这个定语?

另外,普世价值这个在过去略显中性的词汇现在也被重新审视,我们不再说普世。

为什么?普世究竟怎么了?

道理很简单,普世就是普适,普适就是通用,通用就意味着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问题来了,通用的标准谁来制定?评判的依据谁来掌握?放之四海的责任谁来助推?

答案很明显,谁的话语体系,谁来决定标准;谁制造的概念,谁来确定内涵;谁建构的体系,谁有动机推广到全世界。

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谁的话语体系,就要匹配谁的标准,就要受谁的制约。而在话语体系的融入和模仿照搬的问题上,我们吃过亏,上过当,走过弯路,交过学费。

先讲两个故事,也许看起来跟主题并不相干。

说说《读者》和《读者文摘》的纠纷问题。《读者》杂志我们都无比熟悉,它创造了中国杂志的很多记录,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三,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但是它创刊时的名字并不叫《读者》,而叫《读者文摘》,就是这个名字引发了一场风波。1982年初,美国杂志Readers Digest(译为《读者文摘》)致函杂志社,指出中国版的《读者文摘》侵权,要求中国版的《读者文摘》道歉并改名,中美两家杂志社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到了1992年,争论再次升级,美国《读者文摘》再次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最后,这个长达十几年的纠纷,以中国版的《读者文摘》败诉而告终,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1993年7月号《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第二个故事,谈谈语法。我们从小就学语法,但是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中国的语法应该就像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一枝独秀,称霸全球。其实,我们的语法研究比西方晚很多年,只是个新兵,不过百年历史,而英语和印欧语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语法”这个词当然也不是我们的本地货。我们就是仿照西方的语法来建立我们的语法体系的,但是模仿也带来了问题。清末国语运动后,马建忠、黎锦熙、高名凯、王力、张志公等学者仿造西方语法开创语法研究的学问,1898年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在《马氏文通》一书中创造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这是中国语法学的发端。然而,汉语并不同于西方语言,我们的名词没有宾格主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直到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

故事讲完了,再看开篇的问题。

两个故事角度不尽相同,有版权的纠纷,有模仿的问题,但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也是易懂的,就是当别人建立了一个体系在那里,你要想融入,就必须改变,变成别人可以接受的模样,或者别人希望你变成的模样,否则,你就是有问题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只要你使用别人的标准,也就意味着要使用别人的词语,别人的定义和别人的概念,别人也就同时拥有了肆意指摘和评头论足的权利。秦始皇为什么要车同轨,书同文?就是为了建立统一的标准。如果说硬件技术的统一标准是为了对接的便利和融合的进程,那么本应该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思想、文化、精神如果也强求统一,那就将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和批判。而且,当你使用别人的标准来映照自己的时候,突然会发现自己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正确,于是,对自身的怀疑和自我否定也就随之而来。

比如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很多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武林中还是没有名号,很多人还是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或许等到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时候,才有资格重新定义市场经济)。同理,用别人的体系和坐标来映照,中国的语言是有问题的,你看这么多东西用“语法”都解释不了,汉语根本就不符合语法,竟然没有单数复数和主格宾格,那汉语必须要改;中国的医学当然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你们不符合西医标准,你们竟然靠刮痧,竟然用针灸,竟然讲脉络,竟然练气功?在别人的手电筒照射之下,你经常是被批判的,这是不合理的,那是不合法的,这些又是不合情的,你们这样不是自由,你们这样不是民主,你们这样是侵害人权,你们必须要改。问题还不止于此,别人还拥有话语和体系的解释权,就是别人可以修改,可以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可以指鹿为马,指桑骂槐,可以双重标准,可以双重人格。

话语体系的建立者,近代以来毫无疑问是西方,现在毫无疑问也是西方,但是未来,不能毫不犹豫认准西方,或者不应该只是西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走自己的道路,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一样的国家。如果说我们的民族文化、国土面积、人口密度、历史传承、地理环境跟别的国家统统都不一样,凭什么思想、道德、伦理、文化、制度要一样?或者,又为什么要一样?

所以,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还因为我们的祖先不在西方。我们过去有自己的模式,将来也必须有自己的模式,尤其在虚心学习别人之后的中国模式。我们有几千年的治理经验,我们有自己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自己亘古不变的炎黄尧舜。过去我们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其实没有仲尼,我们还有孟子老子墨子韩非,万古也并不如夜。同样道理,这个世界永远不是只有一盏灯可以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在轴心时代,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基督耶稣和释迦摩尼,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将来也一定是百花齐放。

强调中国模式和中国定语,还有一个现实的国情问题。我们需要虚心学习,但不能是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没有坚守地盲目学习。看看现在,我们眼睛里只有西方,我们的电影看西方,经济学西方,科技跟西方,技术仿西方,节日随西方,甚至语言我们都在学西方。看看我们周围学英语的疯狂,即使我们知道中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哑巴英语”患者,即使我们知道中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英语专业学生,我们还是不知道躬身自省,还是不知道及时调整,还是忍不住从中学开始学英语,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始学英语。你可曾见过世界上还有哪个奇葩的国家如此醉心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学了也白学、学了也不用以及学了不会用的情况下?

说说美国。美国是挺好,但不是自古以来一直好,也未必从今往后一直好。在过去,辉煌和荣耀都不属于美国,人类荣耀的历史上镌刻着希腊罗马,镌刻着泱泱大中华。中华在很长的时间里就是世界第一,美国是否能够延续千年超越他们的光辉时刻?恐怕也只能拭目以待。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没有也不会有第二个美国,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重现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通行价值也实行了这么多年,可有第二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国出现?

美国又允许么?

总结一下。国际之间和文化之间,无所谓普世,更无所谓使命,如果是使命,谁之使?谁之命?基督教好不好?伊斯兰教牛不牛?如果都好、都牛、都神圣,那该听谁的?既然都是一神教,是否允许别人的神和自己的主平起平坐?说起来好像也只有中国的寺庙里能够同时看到儒释道、三教九流,各方神仙能在同一屋檐下和睦相处,这不是世界文化的融通所需要的大格局、大平台和大智慧么?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能有一种文化。我们的未来就是要打造中国模式,坚持中国道路,培养中国自信,涵养中国气质,宣扬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优质的,所有一味模仿却不知为我所用的邯郸学步,都只能踩在别人的巨大脚印里,也只能卑微地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我们的未来,注定不可能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通过模仿和复制而找到出路。

说中国其实是为了说青年,谈未来目的是为了靠青年。国家和人一样,国家不能成为别人的附庸,青年也不能复制任何人。国家和青年都要做唯一的自己,而不是第二个别人,如果眼睛里老是看着别人,也就迷失了自己。

寻找属于我们的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的命运,也是所有青年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万物简史读后感2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偏态,偶然事件。还谈了很多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讲存活着偏差,由于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而因此形成了对机遇的歪曲看法。

第三部分是讲路径依赖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三部分内容的划分是明确的,但是作者的很多想法则在其中不断重复和穿插着出现。

1.作者的投资策略:

谨慎投资,防止“炸毁”。真正优秀的交易员不在于在短期赚钱,而是要让自己活下去,警惕偶然事件稀有事件。不让那些稀有事件毁了自己,在稀有事件发生的时候,要及时调头。不要执迷于一些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来自于经济学或者统计学,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经济学、统计学总结的规律是基于历史事件,有些则是巧合。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关于归纳问题,塔勒布也引用休谟在人性论中那个著名的例子:我们看到白天鹅的数目再多也无法推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是只要看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翻这个推论。不对称性存在于知识的基础中。

既然我们身处一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利用统计学和归纳的方法积极下注,但是不会用它们管理承受的风险。积极止损,以免受到黑天鹅的冲击。

则作者更绝的是他的反向投资策略:

在稀有事件上赚钱,他认为稀有事件因为出现的可能性小,所以价值往往被低估!“固定收益的债券往往有这种机会,以反向稀有事件为生的交易员,平时可能赔钱,但是一遇到稀有事件则能大大的赚一笔。”

我认为的确很多时候,很多机会会被低估,因此存在套利空间。

这里说点题外话,我认为套利的空间始终都是存在的。通过经验,我们的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套利空间,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套利空间,套利空间会消失,交易者会修正预期。但是套利空间还是不断会涌现。隐藏的机会总是多过我们掌握的信息。不过是商业还是资本市场。塔勒布能不能长期靠这个漏洞赚钱,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有些套利空间是明确的,比如同一个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不同。(同一个时间);而大部分的套利空间只存在于人的预期之中,预计这么做会赚钱,举个商业上的例子,比如现在是冬天,我以低价收购空调;等到夏天,我再高价出售(现在与未来)。塔勒布的策略也属于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塔勒布的投资策略还有:看好后市的情况下,还是放空一些,因为如果跌会跌得很惨。因为他认为投资人要赚的不是概率,而是钱。利润的大小比出现的概率更重要。不过我倒觉得这和大部分的策略一样,很难评价,就让市场来评价它吧。

2.吐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有用吗?我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专门弄个人来控制风险,我也觉得挺可笑的。

要赚钱就要冒风险,但是风险控制往往失去很多赚钱机会,尤其是事后看来。而且很多风险,你无法计量,大多还是凭借经验。我靠,问题来了。每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你怎么知道你的经验就比别人的经验正确?当然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责不对等。出现风险问题,责任是交易员承担还是风险管理者?这是所有设立风险管理官的企业在机制设计的时候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出现政治手腕,既不错报也不漏报,看起来合理,其实只是官僚病罢了。最终企业会毁在这种官僚病上。最好的办法还是交易员来承担风险。

当然对于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无法面面俱到,就像是资本市场上所有的策略都无法屡试不爽,终究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检验。

3.我们总是盲目的:

我们总是盲目的,被现实的假象所迷惑。存活者偏差里说了挺多的。例如,我们总是看到周围的人混得好,就以为自己混得很差。其实比自己混得还差的人要多得多。要看清真相很难,在怀疑论者的眼中,我们无法看清真相,我们以为我们不那么无知了,或者以为自己比过去不那么无知。但是开启上帝视角后,会发现人类始终还是无知的。作者举了个俄罗斯转盘的例子。我们往往只看到成功的人,但是对失败的人则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而如果用“俄罗斯转盘”来做类比的话,这些所谓成功的人,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同一事件随着时间重复发生,通过运气得来的东西迟早会被运气拿走。而现实生活比“俄罗斯转盘”,更为复杂,你无法了解它运作的原理,也无法精确计算概率,粗略计算也很困难。而很多时候人受着赌徒心态的驱使,会本能拒斥随机性。也就是说,不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运气带来的,或者忽视了未来发生的事件中的随机性。

不过我们的成功真的完全靠运气吗?至少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作者估计也不认为都是靠运气,经验还是有用的,至少从作者以历史为师的看法中,他至少不反对这个说法的。虽然,作者不认为凯撒的胜利,与他们谋略有关。只承认他们聪明、高贵,但认为他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外部力量。

把预测和预言混为一谈,是人类对随机性的无知。人类可以预测,但无法预知和预言未来。大部分的概率结果往往违背直觉,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会忽视概率。而作者也谈到认识到概率,其实不是谈机运的问题,而是我们相信有另类的结果、原因和动机的存在。

4.作者如何屏蔽噪音?

处于不确定的决策者应该少接触媒体。注重老思想,注重与那些存活下来的老交易员交流。人存在情绪上的缺陷,所以少看盘比多看盘要好。太密切注意随机性的人,会在情绪上精疲力尽。

5.进化论:

作者认为新事物未必就比旧事物好,人们吹捧新事物,往往看到成功者,却把失败者给忽略。所以说新的未必就是好的。认为进化论是事物朝着完美方向发展,(也就是承认存在即合理)会导致对进化论的误用。达尔文学说的适应性是用于长期发展的物种,而不是短期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积累消除了随机性的大部分效应,噪音互相抵消而取得均衡。进化只能是存在于某一时间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环境的平均值。

6.概率和期望

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99.9999%,但是失败的损失会很大很大。算出来的期望是负值。不过如果是我,我还是会去做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彷徨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简史》一书是大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名着,自一九八八年初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着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销售了一千万册,成为世界出版史上的奇观。有如我们当年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科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一个高深莫测的现象。

霍金的学生、《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吴忠超曾写道:“他(霍金)象一个孩子,一个好奇的孩子,喜欢问最基本的问题,我为什么是我?时间是什么?我们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他把宇宙本性最前沿的知识,通俗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有日月星辰的奥妙,才有时间的历史。读《时间简史》,不仅使你了解到时间的起源与形成,更应懂得这位伟大科学家在时间畅想曲的后面,还有更多未竟的音符。

时间是每个人的终身伴侣。从少年到老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里穿过。有悲伤,也有欣慰;有眼泪,也有欢娱;有失败,也有成功。时间的痕迹刻在脸上,也刻在心里。

如果把人生比作壮丽的舞台,那么舞台上戏剧的演出水平不会仅仅取决于空间因素,还会有赖于时间条件;如果把度过生命的历程比作攀登岁月的长城,那么时间战略、时间信念、时间素质将决定攀登者的行进速度;如果把宝贵的生命比作闪闪发光的星星,那么星星的光源必然是长时间生命热能的聚集。

时间也是一部年龄的哲学。富兰克林曾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他七十九岁时,自豪而风趣地对人们宣布“我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这是因为他积攒了超出常人多倍的时间财富。十六岁至六十岁,爱迪生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到二十小时,六十岁以后,每天仍工作十六个小时。如按平常人一生活动和工作的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成倍延长了。

所以七十九岁加成了一百三十五岁。其实,人的一生真要无端的浪费许多时间,从指缝间、从酒杯下、从无聊中。但我们并不经意,总觉得时间还长着呢!于是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样的生活就缩短了你我的生命。年龄的加减法,加入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时光,减去的是挥霍空耗的岁月。

我现在老了,懊恼自己年轻时尚不努力。但我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人生的黄金时代是青年时期。青春的火花、友谊的暖流、生命的欢乐一起涌来,事业开始了最初的跋涉,人生扬起了破浪的风帆,生活领域急剧地展开,工作课题骤然增多。

但我要用一个老者的身份,真切地告诫年轻的朋友们,真正生命的春天,是随着理想种子的播下而来临的。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浪花飞溅,有时巨浪冲天……只有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辉煌。

今日之日不可延留,昨日之日不能呼返。这位蜷缩在轮椅上、能与上帝对话的史蒂芬。霍金,似乎在《时间简史》中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