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乌镇导游词合集20篇

浏览

5648

范文

77

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92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浙江乌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是座韵味十足的江南小镇。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映衬着乌镇那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让乌镇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使乌镇多了些神秘感。

一进入古镇,我就被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满眼是古朴与宁静,一条蜿延狭长的小河贯穿整个小镇,怪不得有人形容“水是乌镇的灵魂!”呢!放眼望去河两岸的房屋大都悬在水面上,这就是鸟镇有名的“水阁”啦!水阁有着外挑的围廊,游人靠着围栏可以尽览古镇的风光。连接河两岸的是一座座石拱桥,桥影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同心圆。沿着河边行走,你会发现处处是桥,处处是同心圆,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乌镇的清晨。

乌镇的清晨是宁静的。天刚泛白的它,少了白日与夜晚的喧闹,仅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漫步在石板路上,你可以清晰地听见早起的鸟儿站在树上唧唧喳喳的叫声;可以听到河边的杨柳迎着轻柔的微风,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还有那早起的船夫缓缓划动双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时那阵阵欢快的“哗哗一”声;最有趣的是带着铃铛的小狗,在岸边跳来跳去,迎候主人归来时发出的“丁丁当当”的铃声。

这一切,让人感觉十分美好、舒服、轻松,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啊,乌镇,好一个梦里水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浙江乌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Wu zhen ancient town)曾名乌墩、青墩,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5A级景区。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统称乌镇。乌镇总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9万,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著名景点有西栅、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茅盾故居、古戏台、江南百床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到梅园了。无锡梅园位于无锡市的西南郊,距离市区7公里,南临太湖,北倚龙山梅园被誉为无锡春天开始的地方。1920xx年,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本着为“天下布芳馨”的宏愿,购地筑园,依山种梅,以梅饰山,顾称梅园。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除了乐农别墅外赠送给了无锡政府。1988年,无锡政府将园林扩建至横山。现在的梅园已经成为融名卉、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好了,景点概括也介绍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请随我走进梅园。

进入梅园,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梅园刻石。刻石旁的紫藤,是荣德生先生亲手所植的,有“紫气东来”的意思。在园门东侧是“洗心泉”,“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朋友们这边走,前面的就是米襄阳拜石和三星石,三星石,因形状像“福 禄 寿”三星,故称“三星石”。而这“米襄阳拜石”是指的北宋书法家米襄阳特别喜欢奇石,每看见奇石都会去拜一拜,所以叫米襄阳拜石。还有一说法,这块石头就是米襄阳,正在拜前面的“福禄 寿”三星石。我们看一下它们都是太湖石,有着瘦,皱,漏,透的特点。据说,在这奇石下面点一支香,缕缕青烟会从孔中冉冉升起。

好,我们来看一下天心台,它建于1920xx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天心台是梅园的第一个赏梅点。台下这座桥,叫“野桥”。“骑驴过野桥,独叹梅花瘦”。这说的是梅花以瘦,斜,曲为美。

朋友们,沿着这条石径往上去,就到香海轩了,前面这是荣德生铜像,是荣家姻亲马万祺先生在荣德生先生诞辰120xx年赠给荣毅仁先生的。这旁边的是研泉,是荣德生先生给取的名字,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梅林,这里梅花品种众多,有玉蝶梅,绿萼梅,宫粉梅,朱砂梅,墨梅,骨里红,龙游梅等等。香海轩原名为“遥看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香雪海,后来康有为给改名为香海轩。

穿过长廊,我们转过头可以看到“一生低首拜梅花”的额匾,古人总是把花木和自己的情趣联系在一起,梅花是花中四君子,梅花贞洁高雅,在这里,梅园主人敬仰梅花高尚品质,愿意以梅花为榜样,一生一世伴梅花。

朋友们这就是诵豳堂了,它建于1915,为清代早起建筑形式。因用楠木制造的,所以称“楠木厅”。园主为什么取诵豳为堂名呢?这是因为荣氏在“工业救国”的过程中,深知百姓以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而开创纺织业。所以荣德生先生取《诗经·豳风》中种植庄稼辛勤劳苦之意,来命堂名,出典古雅而又不忘本。

这中间悬挂着“湖山第一”的匾额,这两侧的楹联为“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 这点明梅园优胜的环境。“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于湖山作主人”。,这说的是园主造园的旨趣所在。

朋友们,我们走进看一下,整个厅堂古色古香,用红木家具和石景布设,悬有许多名人字画,使整个厅堂庄重典雅。

中间是“诵豳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这表现了园主人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左上边是是荣德生写的妙笔天然匾,右边是李泽民写的清香远布匾,西面墙的的楹联为“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来,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东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它的横批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一生低首拜梅花”。这发上等愿 指的是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从实业救国开始,结中等缘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随遇而安,一种平和的心态,享下等福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造福桑梓,在自己富裕的时候,不忘百姓,建百桥惠,宝界桥,江南大学等等。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有着梅花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分不开的。 走出诵豳堂,我们去看一下乐农别墅,它是一个三间体的西式平房,原来荣德生就居住在这里。荣德生号“乐农”,所以给取名为“乐农别墅”。这边是保兴面粉厂里的石磨,放在这里,表现了园主不忘本。

随后上坡就看到是招鹤亭,,与杭州孤山的放鹤亭呼应。一放一招,使人浮想联翩。 那山腰上是“念劬塔”,是园主为了纪念母亲而建造的。

朋友们,最后就到花溪了,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大家可以在花溪自由活动。我的讲解也就到此结束了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乌镇东栅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当年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大部分取景便是在东栅,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热闹的商铺和客栈临街而设,很是热闹繁华。 而且当地还生活着许多居民,因此东栅的生活气息很浓。 与西栅相比,东栅小一些,而且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但游客却比西栅多。 这里的古迹景点从皮影戏馆到三白酒作坊,从文昌阁到修真观,还有著名的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乌镇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20xx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 期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xx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更是年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系统。

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20xx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 ,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 。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 ,庄重中透着秀逸 。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 ,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乌镇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苏杭,乌镇西栅由我为你们讲解。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相对于东栅而言开发较晚的西栅景区,相比于东栅传统的旅游方式,西栅景区更多的是偏向于休闲度假,因此西栅除了保存着古老街区的原貌外,现代化服务的民宿住宅特别多,这是西栅很大的特色。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鉴于乌镇有大量的经典明清建筑群尚待保护修复,乌镇古镇保护一期工程成功运作后,开始逐步更大更深层次地对二期西栅进行了规划,从20xx年开始,启动省级重点项目乌镇古镇保护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十亿元巨资对乌镇西栅实施保护开发,保护工程实施范围近3。4平方公里,是东栅景区的3倍多。

乌镇西栅是依着一种现代文化观念重新打造的古镇,显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施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显然是源于历史生活又高于历史生活的。它像是江南古镇,但显然是理想中的或者说是文化想象中的江南古镇。是更美了,但不是当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乌镇。当年的乌镇已经乌有,现在的乌镇应该是一个“莫须有”的乌镇。

现在大家跟随我进去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乌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要一起游览半个乌镇,是乌镇的一级景区,也是它的精华所在,叫东栅。

谁知道这里为什么叫乌镇呢?大家的猜测都很有道理,因为这里有很多历史传说。刚才有的游客说这儿古代乌鸦多,有的游客说这里的人喜欢吃乌鸡白凤丸。其实呢,你仔细想想,“乌”很显然就是黑的意思。因为唐代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围房子顶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这地方就取名“乌镇”了。

乌镇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比较适合拍电视剧,像《似水年华》《天下粮仓》等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眼前的这一条河,叫做“东市河”,深四米。它不仅连接着乌镇的东栅和西栅,还跟世界第一运河——京杭大运河是直接通着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对面,对面的房子叫做水阁,就是水上的阁楼,这是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特有的民居建筑。你走近点看,那个水阁的下面的石柱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对,它是方的,而不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水里会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来,怎么样?设计很独特吧?

再看前面的桥,左右相邻,名叫逢源双桥,也叫廊桥。因为桥本身是走廊的形式,桥下面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这座桥同时还有另一个作用:江南一带,每逢过节都很热闹,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男男女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来去看花灯。

古代认为男女授受不亲,所以这桥就起到了“男左女右”把人群分开的作用。

过了桥,对面有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一会儿,小肖会带大家去看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岁俗厅、节俗厅、寿俗厅,并请大家品尝乌镇的特产三白酒。现在请大家随意地游览,半小时后再在此处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浙江乌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可以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是睡觉,它还可以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20xx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可以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后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么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面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床四周的木板可以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可以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向是十分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能够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能够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仅是睡觉,它还能够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之后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光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此刻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此刻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能够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之后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样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方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床四周的木板能够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能够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能够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能够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十分高,抬头能够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此刻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能够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此刻人们家里的沙发,能够在上方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能够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齐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浙江乌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11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旅行社组织的乌镇一日游,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沪杭高速上了,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从杭州到乌镇大约1小时的车程,下面呢,我先对乌镇做个简单的介绍。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镇英文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63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英文导游词

in the tranquil little village of wuzhen, the light hangs over the dong shi river in a soft summer pallour, as though the clouds are making a deliberate effort to protect the residents from sunburn. along the river, a select group of day-trippers enjoy a cruise aboard a pole-steered barge. im highly privileged to be visiting the very last of chinas ancient "water towns" to be opened to visitors.

when the authorities opened the 1,300 year old riverine settlement of wuzhen to visitors in early , they were determined to avoid the tacky mix of tourist restaurants and kitsch souvenir shops that has swamped other estuary towns such as zhouzhuang (which also l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uzhens old buildings, an architectural symphony of stone, wood and tiles, have been preserved rather than restored, and lovingly maintained rather than tarted up. the result is a place that is a sheer joy to explore on foot.

wuzhen is still a living town, where daily life goes on life goes on as it has for the last thousand or so years. coppersmiths, wood-carver and silk-spinners work at their age-old crafts. bicycle rickshaw drivers exchange stories as they wait for passengers. people cart water, cook meals, and tend their gardens, each flower-plot the size of a postage stamp.

the townsfolk of wuzhen gather in the town square around mid-day - talking, smoking or playing mah-jongg. they seem laidback and contented. most of all, they seem to enjoy observing the passing parade, which provides a constant source of amusement. i started to wonder whether it was the town or the strange foreign visitors like myself that was the main attraction. western visitors are still a rarity here.

wuzhen lies in the far north-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about 90 minutes by road from shanghai. the name "water town" is especially apt; besides lying on the grand canal, the settlement is completely encircled by two rivers - the dong shi and a smaller tributary, which meet at a t-junction. no matter where you stand, water provides the backdrop, the raison dêtre of the whole town.

about 250 families used to live in the old quarter of wuzhen. however, following the "restoration" of the town, many townsfolk have been moved out to the "new" wuzhen, an attractively landscaped but otherwise characterless apartment block 15 km down the road towards shanghai. those who remain are mainly the elderly and craftspeople. while i was assured that there is nothing to stop new residents moving into the old town, young people nowadays seem strangely absent.

the old wooden shops of wuzhen look ageless and immovable, as though their timbers have totally defied the ravages of time. at first, one suspects that the custodians of the town have tried to cover up the decomposing processes of nature. but look more closely and you find slow rot setting in around the bases of the doorframes, and splinters breaking away from the lintels. what little restoration has been done is so inconspicuous as to be tot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riginal.

all the buildings in wuzhen are in ming or qing dynasty style. one palatial establishment is the "double happiness" marriage shrine. twin hearts are joined in a nouveau-chinese character in gilt upon a flaming crimson background, presumably depicting the inseparability of marriage - perhaps the chinese know something that we westerners dont.

wuzhen also has some unique attractions, including yu liuliangs coin and paper money exhibition. nearby (would you believe) stands a pawnshop museum, as if to prove that usury is universal. (maybe fortunately, wuzhen has the only such establishment ive ever come across). i tried looking for a qing dynasty dvd player in the pawnshop, but was sadly disappointed.

no fewer than eight stone bridges cross the dong shi river, the grandest of them being the fengyuan double bridge. the bridge is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by a wooden sluice gate. cyclists carry their bikes across the high arches of the bridg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let boats pass underneath without difficulty.

back in the main square, the elders are still hanging out. on the village stage, a performance of peking opera is underway. across the square, a master puppeteer entertains visitors with a shadow-play of the type known in java as wayang kulit. but while the javanese version of shadow puppetry is subtle and refined, the wuzhen style has the protagonists attacking each other with the ferocity of tigers.

whether by accident or design, this town seems to have been dropped into its watery setting by a master town planner from another galaxy. a more perfect location for a settlement would be difficult to find. it is fervently to be hoped that tourism will augment rather than destroy the unique ambiance of wuzhe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乌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25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乌镇的中心广场:修真观广场,它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人们迎庙会,看神戏的最好场所。这个戏台就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自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这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分两层,上层的前部即为戏台。

现在,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桐乡花鼓戏,都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接下来我们回头看一下修真观吧。修真观最早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是江南的三大道观之一,与苏州玄庙观和濮院翔云观并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后屡毁屡建,至乾隆十四年增设山门和戏台后,修真观的格局就基本定型了。现在的修真观,前为山门,中为东岳大殿,后为玉皇阁。

在这我想大家一定在奇怪为什么门口挂着一个大算盘吧?您看这付对联,上联是:"人有千算",下联是:"天则一算",告诉了人们"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所以呢?这大算盘就代表了老天爷的算盘。现在请随我进内参观。进入山门您就看到了两位熟悉的神仙,左为青龙君,右为白虎君,他俩就相当于门神,日夜守卫着修真观。

进入修真观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修真观的一大特点,它是佛道合一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理论上说佛、道虽各有教义和宗旨,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时有融合、渗透,两者都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老百姓看来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把它们混同起来,也是很自然的。

过了山门的两边配殿中,右边是十殿阎王和文武判官的塑绘,正中间一位就是地藏菩萨。每年的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所以那天晚上乌镇这一带就有插地藏香的习俗。左边为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他们三位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进正殿是东岳殿。正中供奉的为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是主管人间生死的,人们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其诞辰日,会举行隆重的祭奠和庙会。两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现在,在左右配殿内供奉的是城隍菩萨和瘟都元帅,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乌镇都有迎瘟元帅、城隍菩萨的活动。

第三进玉皇阁分两层。下层供有观音,其左右两边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上层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无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两边有程长庚研究室创作的壁画。这两幅壁画均高3米,长8米,分别是太乙诸神上朝图和西王母出游图。

看完修真观,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戏

我们乌镇曾有两处翰林第,一为北栅的严辰,一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们当地称之为肖家厅。肖家厅大门里的门槛很高,中间一节可卸下来,称为"德槛"。跨过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厅,在正厅匾额两旁供奉着的大红镂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厅又怎么会变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来肖家厅是夏同善继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岁时就已过世了,他的父亲续娶了乌镇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岁时,因家道中落,其父欲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仪斌藏书颇丰,夏同善又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而懒于酒酱铺的事务。肖老太公非旦不责怪,反而认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馆请老师教授。由此夏同善学问大进,科举连连告捷,在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夏同善为报答肖家对他的养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额挂于肖家厅。

在一八七六年时,夏同善会同二十七名官员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乌镇的乡绅非常敬重他,出资在肖家厅隔壁造了一间翰林第。现在我们就穿过这个假山到隔壁看一下。这个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园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显得小巧而雅致,花园北边的是"轿厅",又称"接官厅",里边停放的是两顶轿子,一顶为冬轿,一顶为夏轿。在看南边,这就是翰林第的正厅了,里面的一切摆设都是按当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厅的墙上高挂着"翰林第"的匾额。这幅题有"高风亮节"的竹子图则象征了夏公的为官清廉和为人正直。走过正厅后面的天井就是楼厅,楼下安放着夏同善的塑像,当时夏同善与翁同和同为光绪皇帝侍读,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这个翰林第中还有一间小白菜曾住过的房子,被称之为"白菜楼"。那么小白菜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据说,当年"杨葛"冤案昭雪以后,裕亲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员近百名被革去顶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带那小白菜来面察,那小白菜虽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裕亲王顿起同情之心,便问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见裕亲王问就说了:她曾在狱中许下一个愿,谁帮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谁一辈子。裕亲王一听就为难了,因为慈禧已经下了谕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却余生,可自己刚才话已出口又很难收回,这可怎么办才好呢?思虑片刻之后,倒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让小白菜到乌镇去伺候夏同善的母亲夏老夫人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再进庵堂,以还其心愿。但这段时间必须是不见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据说这里的后门与长廊就是为了使小白菜"不见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一种快失传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也就是古代的动画片了!

汇源典当行

看过了精彩的皮影戏,下面将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号的典当行"汇源当铺"。

汇源当是乌镇首富徐东号的第九代徐涣藻所设,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旧时乌镇是一个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地,经济繁荣,故而典当行也特别多,最多时达十三家,后经时代的变迁,典当行也曾消失了几十年。现因旅游的开发,使这家古老的典当行又恢复了往年的面貌。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墙上特别醒目的`"当"字,这墙称之为照墙,它有两种含义,其一它是一个玄关;其二是因为进入当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认识的人看到,所以设墙挡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的商家已经考虑到了顾客的心理。

当铺的柜台特别高,有1。8米,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当铺的柜台比这还要高,可达2。0米呢。那么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建这么高?其实呢这是为了使当铺的朝奉先生居高临下,让他气势凛人面对顾客,可以更好地压底价格,而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殴。这边请,我们去里面看一下。

一进门,我们便看见在西墙边有一张特别的床,这便是卷当床,它是用来整理一些典当衣服和物品的。在卷当床的两边我们看到了两股麻绳,这麻绳便是用以包扎典当物品的。

在这边有一块特别的木牌,被称之为望牌,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日历表。望牌一、三两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个字,这些字是可以移动的,为什么采用十八个字呢?那是因为旧时典当物品最长的时间就是十八个月,每个字代表一个月,物品存放了一个月后对应的字移过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赎回,店主即可自行处理。

中间这"天然几"上供奉了三位财神。这三位当中,脸颊特别红的呢,故名思意就是关公,旁边这位是赵公明元帅,他们两位是武财神,后边这一位看他的着装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财神——增福。

这边的这张桌子,我们称之为"管钱桌",里面存放一些钱币,用于支付典当物品,旧时这位子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坐的这个就称为钱榻,它即可以坐人而且还可以存放零钱。那么在这边的便是一个小小的帐桌,它主要做一些典当业中所独有的一些帐簿。旧时徽字先生那龙飞凤舞的也是在这边开的。

再往里走就是一间首饰房了。靠墙这些有抽屉的木柜在旧时是用来存放一些金银细软的。在我们左手边的这张桌子为真正的帐桌,做类似于流水帐一类的帐目。

在这旁边的楼梯下,是一个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难应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饰房特别近,以便于贵重物品的转移。

沿着楼梯上楼时,迎面看到了两个只有在典当铺中才能见到的神位。左边的是火神,旧时主人为防火灾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号神,"号"与"耗"谐音,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老鼠的。旧时的当铺还是不能养猫的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乌镇东栅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0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大家能叫我×导。今天由我带大家去游览乌镇东栅。注意,请大家不在在景点里乱扔垃圾。到景点了,请大家下车时注意安全。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__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直至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__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咱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高杆船,是乌镇特有的民俗活动。船中央放一个石臼,插上一根毛竹。表演者爬上竹竿梢时,毛竹便弯成90度的钩形,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颤颤悠悠的,令观者的心也跟着颤悠。高杆船的表演者一般身着白色服装,象征蚕宝宝的形象。表演动作有金猴望月、鸽子翻身、倒竖蜻蜒、单臂吊立等,真是惊险加精彩。高杆船跟大门入门左手的拳船都是乌镇的民俗活动。以前拳船和高竿船表演一般在清明前后的农闲时节进行。现在,如果气候条件允许,在东栅景区的市河上,每天都能看到表演。

在这边不远处能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能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能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咱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江南百床馆

各位领导接下来咱们参观的是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首先咱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咱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__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咱们往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给那床的主人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张贺卡,还有一种说法,此牌就好比咱们现在住酒店挂在门上的“请勿打扰”牌!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能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咱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能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咱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能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能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现在咱们看到的是藤榻,也能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能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能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咱们还能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咱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江南民俗馆

接下来咱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这里展出的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首先咱们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咱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咱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在咱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18年由国x党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国x党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咱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再往这边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边上橱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简称。到了民国时期,旗袍也已经西化了,线条趋向于全身的裁剪了。

现在咱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中间桌子上摆放的都是接财神所需的供品。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财源广进;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但是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

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现在咱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婚俗厅)。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高公生糟坊

走过传统居民区,接着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接着请大家随我往里走。

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但是直到清朝同治__年(1872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面、白水。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其酒水放入蒸馏箱。架上铁架,上面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起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

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接着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蓝印花布作坊

各位领导,前面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是一个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咱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

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咱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在这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比如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看过展厅,让咱们到边上这间小屋,参观一下上浆和拷花工艺。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浆的白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为什么要刷上这两种粉?因为石灰粉能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说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能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

一进染坊,一股焦味扑面而来。在这大染窑下是用暗火烧砻糠的。使染窑保持一定的温度。它的制作染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根能治感冒的。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七八次之多。最后再把浆刮掉,有浆的地方就是白颜色的,而其它地方是蓝颜色了。在这染窑中央有一根毛竹是空心的,就是烟囱。在这染坊中,柱子,烟囱上都贴着一张红纸,这就是吉祥如意纸,上面绘着梅葛二仙的画像。相传这蓝印花布是他们的发明的。所以旧的江南,几乎每家染坊都供着葛洪,梅福画像,奉他们为行业的祖先。

传统作坊区

走过仁义桥,现在所到的是传统作坊区。这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起也是煞有特色的。

首先咱们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考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白糖加焦盐,又糯又香甜。

那么这种饼为什么叫“姑嫂饼”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很久以前,乌镇有一家小糕饼店,是一户姓方的人家开的。起先,他们只是从大作坊里批一些糕饼来卖,后来,他们生下一男一女,靠这小本买卖难以糊口了,于是,夫妻俩想学做酥饼来卖。他们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等细心的拌匀,蒸熟,然后用模具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他们的酥饼生意越做越好,财源茂盛,镇上的同行十分眼红。为了保住自己的财源,夫妻俩对酥糖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他们夫妻俩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技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因为女儿将来要出嫁,制饼方法就会传出去了。眼见得嫂嫂得到密传,他家女儿心中不服气。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儿骗嫂嫂说姆妈叫她有事,嫂嫂一走开,她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拌在嫂嫂制作的那堆粉料里。她想,这样,嫂嫂做的酥饼味道肯定不好,一定卖不出去,出出自己心里那口气。哪里知道,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特别好,个个赞不绝口。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她弄明白是自己女儿捣的鬼后,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这种饼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制而成的,并且,将甜中带咸,香味独特的小酥饼命名为“姑嫂饼”了。

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也是咱们乌镇的传统糕饼。您在这里不仅能观看其整个制作过程、品尝姑嫂饼的风味,而且还能戴上一次性手套亲手做几个呢?

接着咱们来到的是一家木雕坊,里面有木雕师傅现场雕刻。东阳木雕名声远播,为浙江的三雕之一,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伴随着淡淡的木香,给人一种传统、朴素的美。

旁边热气腾腾的是乌镇的青团了,它是用南瓜的叶子揉着米粉做成的,中间包着豆沙的陷,感觉可是非常诱人的噢!

再看这儿的竹器坊,制作的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一些居家用品和小工艺品,有竹篮子、针线箩、杯垫、首饰盒、斗笠等等,质朴清新。安置在现代的居室里也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您有充裕的时间,不妨指定或设计一个物品现场制作,这可是挺有意义的噢!

在回味坊的旁边就是竹艺斋了,浙江盛产竹子,这边的竹刻和竹根雕都是师傅根据竹子本身的特点因才制宜,精心设计而成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看!这里面还有不少师傅的得意之作呢?

这是一间制作湖笔的小作坊。湖州是“湖笔”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乌镇曾一度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湖笔始创于公元前二百多年,历经两千年制作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手工制笔工艺传统。它采用山羊、鸡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手工七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毫性钢柔相济,书写得心应手,是为“毛颖”之冠。如果您喜欢书法绘画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一支称心如意的笔。

来到这边还有很多各式作坊,如:真丝手绘的作坊,制作铜器的作坊,还有工艺车木和磨制梳子的作坊等。除此之外,您看还有刨老烟丝和纳布鞋的作坊呢!在这,想必您对乌镇的传统手工艺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它们也是民间文化折射的璀璨的光芒噢!

江南木雕馆

各位领导接下来咱们要来到的是江南木雕馆。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对紫黑色的木柱,图案分别是龙与凤,取龙凤呈祥之意。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正厅之上都要悬挂中堂,这对柱子便是置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走过天井看到的院落当地人称为百花厅。长窗,牛腿、挑头、垂柱、月梁等等,到处是精美的花纹,称它为百花厅是毫不夸张的。廊前的牛腿上是圆雕的明暗八仙。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厅中陈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所刻图案是郭子仪拜寿时的全家福。郭子仪是唐玄宗时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上面雕刻了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环,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

跨过一进院子又是三间厅堂,厅中最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一威武的狮子,下端则是一女孩。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则是一高大的大象。这柱子显然不属于江南木雕,是属于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据说,此柱可能来自于徐州一带,据载,在古代中国,时常有民族大迁徙,明末时,有一少数民族从南方往北迁徙过程中,保留了古老的本民族传统风俗,并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两根柱子便是该族原始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在回过头能看到的是天花板,咱们是看它的贴粘技术,不是看它的雕刻技术,是雕刻好以后贴粘上去的,当中的牡丹花是中国古代的国花代表了富贵,两边还雕刻了凤,凤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贵了。在两边的橱窗里还展出的是由沈墨宁先生个人收藏的清朝初与清朝末之间的木雕作品。看完以后咱们能往旁边的过道出去。

余榴梁钱币馆

走过东大街,咱们将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被誉为“江南有钱人”的余榴梁先生的钱币馆。

余榴梁1942年出生于乌镇,现在上海定居,4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25000多种,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他的家犹如一座“万国银行”。余先生与钱币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其实与他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大有关系。1960年当时18岁的他进入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厂内开办的铸造专业技校学习后,他便渐渐对钱币收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以后4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仅收藏钱币而且也研究钱币,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佼佼者。近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之一。

展厅所陈列的是中国花钱,即古时的纪念币,在收藏过程中,他不仅深入阅读在研究有关钱币方面的着作,还广泛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收藏、阅读、研究三结合,使他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先后撰写论文500多篇,专着10多部,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这展出有一枚是古钱,十分珍贵,南宋时期的大宋河山,是开炉钱中的一种。开炉钱是指历代钱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发行数量相当少,江南地区偶而有所发现,但从来没有批量发现。据传“大宋河山”当时存世仅五枚,其它四枚或早已流落国外,或湮灭不知所终。

在橱壁上所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纸币,省内内部发行所用,出省就毫无价值,相当于地方粮票的作用。其中有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新疆银行发行的六千万元,但当时只可换来一个大饼,可叹民国时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当然,余先生的货币总价值达360多万元。因此亦被称为“江南有钱人”。

茅盾故居

乌镇的名人很多,茅盾先生当属首位。他的故居正座落于镇中心。接下来咱们要来到的是茅盾故居了。茅盾故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立志书院,另一个是故居了。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他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作为文学工作者,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尤善作文。这首先得归于他的母亲。茅盾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情。茅盾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__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__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尽管行踪杳远,却始终与故乡保持着较亲密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茅盾屡屡发乌镇作小说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程度。在《子夜》、《林家铺子》、《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中,咱们都能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闻到乌镇的气息。

首先进来的是立志书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东侧,最初由邑绅严辰于同治四年(1865)创建。立志书院前起观前街,后至观后街,直落五进。今天的书院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分明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隐含“蟾宫折桂”、荣登“桂榜”之义,古代读书人是一看就明白的。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额,是浙江布政使杨昌濬所题;讲堂后面为当时的教学楼,名“籋云楼”,为山长严辰所题。籋有“钳”义,“籋云”可作“拿云”、“凌云”解,它与“立志”互为呼应,寓意显然。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文昌阁是立志书院的附属建筑,建于同治十年(1871)。此阁是乌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里面不仅奉祀着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还是文人聚会和科举预考的场所。

接下来去参观茅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茅盾故居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分两次购买的,东面的先买,称“老屋”。西面的后买,叫“新屋”。门口高悬着陈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匾额;穿过天井,便是老屋第二进的两间楼房。东边楼下是客堂间,西边是厨房,老屋前楼靠东一间是茅盾祖父母的卧室,靠西一间是茅盾父母的卧室,茅盾祖父就诞生在这里。新屋第一进楼下两间与老屋格式一样,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进后面是个半亩地大小的院子,有门与老屋相通。茅盾的曾祖父从梧州返乡后,曾在这里建了三间平房以度晚年。他逝世时便一直空着。1933年,茅盾回乡为祖母除灵,决定用刚刚收到的《子夜》的稿费翻建这三间濒临坍毁的小屋。他亲自画了新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茅盾从上海赶来察看,并在小径旁亲手栽植了一棵棕榈和一丛天竹。此后,茅盾多次回乡,都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并从事写作,小说《多角关系》就是他于1935年秋在小屋的书房里写的。到这边茅盾故居也就参观完了。

修真观及戏台

各位领导,现在咱们来到的就是乌镇的中心广场:修真观广场,它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人们迎庙会,看神戏的最好场所。这个戏台就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自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这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分两层,上层的前部即为戏台。

现在,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桐乡花鼓戏,都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接下来咱们回头看一下修真观吧。修真观最早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是江南的三大道观之一,与苏州玄庙观和濮院翔云观并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后屡毁屡建,至乾隆十四年增设山门和戏台后,修真观的格局就基本定型了。现在的修真观,前为山门,中为东岳大殿,后为玉皇阁。

在这我想大家一定在奇怪为什么门口挂着一个大算盘吧?您看这付对联,上联是:“人有千算”,下联是:“天则一算”,告诉了人们“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所以呢?这大算盘就代表了老天爷的算盘。现在请随我进内参观。进入山门您就看到了两位熟悉的神仙,左为青龙君,右为白虎君,他俩就相当于门神,日夜守卫着修真观。

进入修真观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修真观的一大特点,它是佛道合一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理论上说佛、道虽各有教义和宗旨,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时有融合、渗透,两者都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老百姓看来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把它们混同起来,也是很自然的。

过了山门的两边配殿中,右边是十殿阎王和文武判官的塑绘,正中间一位就是地藏菩萨。每年的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所以那天晚上乌镇这一带就有插地藏香的习俗。左边为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他们三位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进正殿是东岳殿。正中供奉的为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是主管人间生死的,人们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其诞辰日,会举行隆重的祭奠和庙会。两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现在,在左右配殿内供奉的是城隍菩萨和瘟都元帅,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乌镇都有迎瘟元帅、城隍菩萨的活动。

第三进玉皇阁分两层。下层供有观音,其左右两边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上层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无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两边有程长庚研究室创作的壁画。这两幅壁画均高3米,长8米,分别是太乙诸神上朝图和西王母出游图。看完修真观,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戏

咱们乌镇曾有两处翰林第,一为北栅的严辰,一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咱们当地称之为肖家厅。肖家厅大门里的门槛很高,中间一节可卸下来,称为“德槛”。跨过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厅,在正厅匾额两旁供奉着的大红镂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厅又怎么会变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来肖家厅是夏同善继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岁时就已过世了,他的父亲续娶了乌镇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岁时,因家道中落,其父欲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仪斌藏书颇丰,夏同善又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而懒于酒酱铺的事务。肖老太公非旦不责怪,反而认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馆请老师教授。由此夏同善学问大进,科举连连告捷,在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夏同善为报答肖家对他的养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额挂于肖家厅。

在一八七六年时,夏同善会同二十七名官员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乌镇的乡绅非常敬重他,出资在肖家厅隔壁造了一间翰林第。现在咱们就穿过这个假山到隔壁看一下。这个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园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显得小巧而雅致,花园北边的是“轿厅”,又称“接官厅”,里边停放的是两顶轿子,一顶为冬轿,一顶为夏轿。在看南边,这就是翰林第的正厅了,里面的一切摆设都是按当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厅的墙上高挂着“翰林第”的匾额。这幅题有“高风亮节”的竹子图则象征了夏公的为官清廉和为人正直。走过正厅后面的天井就是楼厅,楼下安放着夏同善的塑像,当时夏同善与翁同和同为光绪皇帝侍读,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这个翰林第中还有一间小白菜曾住过的房子,被称之为“白菜楼”。那么小白菜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据说,当年“杨葛”冤案昭雪以后,裕亲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员近百名被革去顶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带那小白菜来面察,那小白菜虽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裕亲王顿起同情之心,便问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见裕亲王问就说了:她曾在狱中许下一个愿,谁帮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谁一辈子。裕亲王一听就为难了,因为慈禧已经下了谕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却余生,可自己刚才话已出口又很难收回,这可怎么办才好呢?思虑片刻之后,倒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让小白菜到乌镇去伺候夏同善的母亲夏老夫人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再进庵堂,以还其心愿。但这段时间必须是不见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据说这里的后门与长廊就是为了使小白菜“不见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来咱们要去看的是一种快失传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也就是古代的动画片了!

汇源典当行

看过了精彩的皮影戏,下面将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号的典当行“汇源当铺”。

汇源当铺是乌镇首富徐东号的第九代徐涣藻所设,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__年),旧时乌镇是一个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地,经济繁荣,故而典当行也特别多,最多时达十三家,后经时代的变迁,典当行也曾消失了几十年。现因旅游的开发,使这家古老的典当行又恢复了往年的面貌。现在就让咱们进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墙上特别醒目的“当”字,这墙称之为照墙,它有两种含义,其一它是一个玄关;其二是因为进入当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认识的人看到,所以设墙挡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的商家已经考虑到了顾客的心理。

当铺的柜台特别高,有1.8米,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当铺的柜台比这还要高,可达2.0米呢。那么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建这么高?其实呢这是为了使当铺的朝奉先生居高临下,让他气势凛人面对顾客,能更好地压底价格,而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殴。这边请,咱们去里面看一下。

一进门,咱们便看见在西墙边有一张特别的床,这便是卷当床,它是用来整理一些典当衣服和物品的。在卷当床的两边咱们看到了两股麻绳,这麻绳便是用以包扎典当物品的。在这边有一块特别的木牌,被称之为望牌,其实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日历表。望牌一、三两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个字,这些字是能移动的,为什么采用十八个字呢?那是因为旧时典当物品最长的时间就是十八个月,每个字代表一个月,物品存放了一个月后对应的字移过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赎回,店主即可自行处理。

中间这“天然几”上供奉了三位财神。这三位当中,脸颊特别红的呢,故名思意就是关公,旁边这位是赵公明元帅,他们两位是武财神,后边这一位看他的着装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财神——增福。

这边的这张桌子,咱们称之为“管钱桌”,里面存放一些钱币,用于支付典当物品,旧时这位子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坐的这个就称为钱榻,它即能坐人而且还能存放零钱。那么在这边的便是一个小小的帐桌,它主要做一些典当业中所独有的一些帐簿。旧时徽字先生那龙飞凤舞的也是在这边开的。

再往里走就是一间首饰房了。靠墙这些有抽屉的木柜在旧时是用来存放一些金银细软的。在咱们左手边的这张桌子为真正的帐桌,做类似于流水帐一类的帐目。

在这旁边的楼梯下,是一个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难应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饰房特别近,以便于贵重物品的转移。

沿着楼梯上楼时,迎面看到了两个只有在典当铺中才能见到的神位。左边的是火神,旧时主人为防火灾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号神,“号”与“耗”谐音,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老鼠的。旧时的当铺还是不能养猫的噢!

整个二楼共隔成了五间,在古代这五间是用于存放典当物品的仓库,现在主要是典当业仔细系统的图文资料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浙江乌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787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证明,大约在6020xx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是乌镇的土地十分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之后唐代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这天。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十分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此刻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先怎样生活此刻几乎仍然怎样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此刻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能够看到一座十分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能够看到在这座桥上方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方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能够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建立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那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之后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之后自我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个性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就应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此刻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十分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此刻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必须的居住环境

江南百床馆

这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向是十分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能够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能够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仅是睡觉,它还能够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20xx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之后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光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此刻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此刻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能够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之后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样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方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床四周的木板能够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能够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能够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能够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十分高,抬头能够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此刻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能够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此刻人们家里的沙发,能够在上方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能够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齐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江南民俗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那里展出的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首先我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决定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20xx年由国民党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国民党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我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再这边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边上橱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简称。到了民国时期,旗袍也已

经西化了,线条趋向于全身的裁剪了。

此刻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接财神的一个仪式,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路就应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先,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我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是时光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贴合规矩,之后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齐行动。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明白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讲究的要三张,外加半张,俗称三桌半。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高升、常青,财源广进;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但是整个仪式最个性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接五路务必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曲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染坊一串百子炮,全部结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此刻我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应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我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

,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高公生酒坊

走过传统居民区,之后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

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之后请大家随我往里走。

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但是直到清朝同治20xx年(1872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

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面、白水。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

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其酒水放入蒸馏箱。架上铁架,上方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齐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之后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之后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方盖了一层草云云。原先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以后,母子两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方法酒流传开来。

蓝印花布作坊

各位领导,前面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是一个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十分兴旺的。

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在那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比如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看过展厅,让我们到边上这间小屋,参观一下上浆和拷花工艺。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十分重要的步骤。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浆的白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为什么要刷上这两种粉?因为石灰粉能够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说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能够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在那里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

一进染坊,一股焦味扑面而来。在这大染窑下是用暗火烧砻糠的。使染窑持续必须的温度。像它的制作染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根能够治感冒的。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七八次之多。最后再把浆刮掉,有浆的地方就是白颜色的,而其它地方是蓝颜色了。在这染窑中央有一根毛竹是空心的,就是烟囱。在这染坊中,柱子,烟囱上都贴着一张红纸,这就是吉祥如意纸,上方绘着梅葛二仙的画像。相传这蓝印花布是他们的发明的。所以旧的江南,几乎每家染坊都供着葛洪,梅福画像,奉他们为行业的祖业。

传统作坊区

走过仁义桥,此刻所到的是传统作坊区。这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齐也是煞有特色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考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

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

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

那么这种饼为什么叫“姑嫂饼”呢?它又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很久以前,乌镇有一家小糕饼店,是一户姓方的人家开的。起先,他们只是从大作坊里批一些糕饼来卖,之后,他们生下一男一女,靠这小本买卖难以糊口了,于是,夫妻俩想学酥糖来卖。他们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等细心的拌匀,蒸熟,然后用模具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他们的酥饼生意越做越好,财源茂盛,镇上的同行十分眼红。为了保住自我的财源,夫妻俩对酥躺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他们夫妻俩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技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因为女儿将来要出嫁,制饼方法就会传出去了。眼见得嫂嫂得到密传,他家女儿心中不服气。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儿骗嫂嫂说姆妈叫她有事,嫂嫂一走开,她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拌在嫂嫂制作的那堆粉料里。她想,这样,嫂嫂做的酥饼味道肯定不好,必须卖不出去,出出自我心里那口气。哪里明白,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个性好,个个赞不绝口。店主人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等她弄明白是自我女儿捣的鬼后,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这种饼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制而成的,并且,将甜中带咸,香味独特的小酥饼命名为“姑嫂饼”了。

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也是我们乌镇的传统糕饼。您在那里不仅仅能够观看其整个制作过程、品尝姑嫂饼的风味,而且还能够戴上一次性手套亲手做几个呢?

之后我们来到的是一家木雕坊,里面有木雕师傅现场雕刻。东阳木雕名声远播,为浙江的三雕之一,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伴随着淡淡的木香,给人一种传统、朴素的美。

旁边热气腾腾的是乌镇的青团了,它是用南瓜的叶子揉着米粉做成的,中间包着豆沙的陷,感觉但是十分诱人的噢!

再看这儿的竹器坊,制作的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一些居家用品和小工艺品,有竹篮子、针线箩、杯垫、首饰盒、斗笠等等,质朴清新。安置在现代的居室里也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您有充裕的时光,不妨指定或设计一个物品现场制作,这但是挺有好处的噢!

在回味坊的旁边就是竹艺斋了,浙江盛产竹子,这边的竹刻和竹根雕都是师傅根据竹子本身的特点因才制宜,精心设计而成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看!那里面还有不少师傅的得意之作呢?

这是一间制作湖笔的小作坊。湖州是“湖笔”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乌镇曾一度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湖笔始创于公元前二百多年,历经两千年制作的改善和完善,构成了独特的民间手工制笔工艺传统。它采用山羊、鸡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手工七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毫性钢柔相济,书写得心应手,是为“毛颖”之冠。如果您喜欢书法绘画的话,相信您必须能在那里找到一支称心如意的笔。

来到这边还有很多各式作坊,如:真丝手绘的作坊,制作铜器的作坊,还有工艺车木和磨制梳子的作坊等。除此之外,您看还有刨老烟丝和纳布鞋的作坊呢!在这,想必您对乌镇的传统手工艺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它们也是民间文化折射的璀璨的光芒噢!

江南木雕馆

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要来到的是江南木雕馆。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对紫黑色的木柱,图案分别是龙与凤,取龙凤呈祥之意。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正厅之上都要悬挂中堂,这对柱子便是置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走过天井看到的院落当地人称为百花厅。长窗,牛腿、挑头、垂柱、月梁等等,到处是精美的花纹,称它为百花厅是毫不夸张的。廊前的牛腿上是圆雕的明暗八仙。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厅中陈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所刻图案是郭子仪拜寿时的全家福。郭子仪是唐玄宗时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上方雕刻了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环,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

跨过一进院子又是三间厅堂,厅中最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一威武的狮子,下端则是一女孩。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则是一高大的大象。这柱子显然不属于江南木雕,是属于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据说,此柱可能来自于徐州一带,据载,在古代中国,时常有民族大迁徙,明末时,有一少数民族从南方往北迁徙过程中,保留了古老的本民族传统风俗,并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两根柱子便是该族原始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在回过头能够看到的是天花板,我们是看它的贴粘技术,不是看它的雕刻技术,是雕刻好以后贴粘上去的,当中的牡丹花是中国古代的国花代表了富贵,两边还雕刻了凤,凤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贵了。在两边的橱窗里还展出的是由沈墨宁先生个人收藏的清朝初与清朝末之间的木雕作品。看完以后我们能够往旁边的过道出去。

余榴梁钱币馆

走过东大街,我们将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被誉为“江南有钱人”的余榴梁先生的钱币馆。

余榴梁1942年出生于乌镇,此刻上海定居,4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25000多种,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他的家犹如一座“万国银行”。余先生与钱币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其实与他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大有关系。1960年当时18岁的他进入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厂内开办的铸造专业技校学习后,他便渐渐对钱币收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以后4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仅仅收藏钱币而且也研究钱币,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佼佼者。近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之一。

展厅所陈列的是中国花钱,即古时的纪念币,在收藏过程中,他不仅仅深入阅读在研究有关钱币方面的著作,还广泛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收藏、阅读、研究三结合,使他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先后撰写论文500多篇,专著10多部,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这展出有一枚是古钱。,十分珍贵,南宋时期的大宋河山,是开炉钱中的一种。开炉钱是指历代钱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发行数量相当少,江南地区偶而有所发现,但从来没有批量发现。据传“大宋河山”当时存世仅五枚,其它四枚或早已流落国外,或湮灭不知所终。

在橱壁上所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纸币,省内内部发行所用,出省就毫无价值,相当于地方粮票的作用。其中有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新疆银行发行的六千万元,但当时只可换来一个大饼,可叹民国时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当然,余先生的货币总价值达360多万元。因此亦被称为“江南有钱人”。

茅盾故居

乌镇的名人很多,茅盾先生当属首位。

接下来我们要来到的是茅盾故居了。茅盾故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立志书院,另一个是故居了。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他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作为文学工作者,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尤善作文。这首先得归于他的母亲。茅盾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情。茅盾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20xx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20xx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尽管行踪杳远,却始终与故乡持续着较亲密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茅盾屡屡发乌镇作小说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程度。在《子夜》、《林家铺子》、《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闻到乌镇的气息。

首先进来的是立志书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东侧,最初由邑绅严辰于同治四年(1865)建立。立志书院前起观前街,后至观后街,直落五进。这天的书院基本持续了当时的面貌。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分明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隐含“蟾宫折桂”、荣登“桂榜”之义,古代读书人是一看就明白的。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额,是浙江布政使杨昌?所题;讲堂后面为当时的教学楼,名“?云楼”,为山长严辰所题。?有“钳”义,“?云”可作“拿云”、“凌云”解,它与“立志”互为呼应,寓意显然。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文昌阁是立志书院的附属建筑,建于同治十年(1871)。此阁是乌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里面不仅仅奉祀着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还是文人聚会和科举预考的场所。

接下来去参观茅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茅盾故居在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分两次购买的,东面的先买,称“老屋”。西面的后买,叫“新屋”。门口高悬着陈云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匾额;穿过天井,便是老屋第二进的两间楼房。东边楼下是客堂间,西边是厨房,老屋前楼靠东一间是茅盾祖父母的卧室,靠西一间是茅盾父母的卧室,茅盾祖父就诞生在那里。新屋第一进楼下两间与老屋格式一样,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进后面是个半亩地大小的院子,有门与老屋相通。茅盾的曾祖父从梧州返乡后,曾在那里建了三间平房以度晚年。他逝世时便一向空着。1933年,茅盾回乡为祖母除灵,决定用刚刚收到的《子夜》的稿费翻建这三间濒临坍毁的小屋。他亲自画了新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茅盾从上海赶来察看,并在小径旁亲手栽植了一棵棕榈和一丛天竹。此后,茅盾多次回乡,都住在自我设计的房子里,并从事写作,小说《多角关系》就是他于1935年秋在小屋的书房里写的。到这边茅盾故居也就参观完了。

修真观

各位领导,此刻我们来到的就是乌镇的中心广场:修真观广场,它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人们迎庙会,看神戏的最好场所。这个戏台就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自1920xx年修缮以后就一向保存到这天,所以那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分两层,上层的前部即为戏台。歇山顶式屋面,叠梁式结构,飞檐翘角,是江南水乡典型的古建建筑。

此刻,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一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桐乡花鼓戏,都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接下来我们回头看一下修真观吧。修真观最早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是江南的三大道观之一,与苏州玄庙观和濮院翔云观并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后屡毁屡建,至乾隆十四年增设山门和戏台后,修真观的格局就基本定型了。此刻的修真观,前为山门,中为东岳大殿,后为玉皇阁。

在这我想大家必须在奇怪为什么门口挂着一个大算盘吧?您看这付对联,上联是:“人有千算”,下联是:“天则一算”,告诉了人们“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所以呢?这大算盘就代表了老天爷的算盘。此刻请随我进内参观。进入山门您就看到了两位熟悉的神仙,左为青龙君,右为白虎君,他俩就相当于门神,日夜守卫着修真观。

进入修真观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修真观的一大特点,它是佛道合一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理论上说佛、道虽各有教义和宗旨,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时有融合、渗透,两者都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老百姓看来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把它们混同起来,也是很自然的。

过了山门的两边配殿中,右边是十殿阎王和文武判官的塑绘,正中间一位就是地藏菩萨。每年的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所以那天晚上乌镇这一带就有插地藏香的习俗。左边为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他们三位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进正殿是东岳殿。正中供奉的为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是主管人间生死的,人们十分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其诞辰日,会举行隆重的祭奠和庙会。两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此刻,在左右配殿内供奉的是城隍菩萨和瘟都元帅,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乌镇都有迎瘟元帅、城隍菩萨的活动。

第三进玉皇阁分两层。下层供有观音,其左右两边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上层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无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两边有程长庚研究室创作的壁画。这两幅壁画均高8米宽3米分别是太乙诸神上朝图和西王母出游图。

翰林第

看完修真观,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戏我们乌镇曾有两处翰林第,一为北栅的严辰,一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们当地称之为肖家厅。肖家厅大门里的门槛很高,中间一节可卸下来,称为“德槛”。跨过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厅,在正厅匾额两旁供奉着的大红镂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厅又怎样会变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先肖家厅是夏同善继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岁时就已过世了,他的父亲续娶了乌镇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岁时,因家道中落,其父欲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仪斌藏书颇丰,夏同善又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而懒于酒酱铺的事务。肖老太公非旦不责怪,反而认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馆请老师教授。由此夏同善学问大进,科举连连告捷,在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夏同善为报答肖家对他的养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额挂于肖家厅。

在一八七六年时,夏同善会同二十七名官员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乌镇的乡绅十分敬重他,出资在肖家厅隔壁造了一间翰林第。此刻我们就穿过这个假山到隔壁看一下。这个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园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显得小巧而雅致,花园北边的是“轿厅”,又称“接官厅”,里边停放的是两顶轿子,一顶为冬轿,一顶为夏轿。在看南边,这就是翰林第的正厅了,里面的一切摆设都是按当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厅的墙上高挂着“翰林第”的匾额。这幅题有“高风亮节”的竹子图则象征了夏公的为官清廉和为人正直。走过正厅后面的天井就是楼厅,楼下安放着夏同善的塑像,当时夏同善与翁同和同为光绪皇帝侍读,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这个翰林第中还有一间小白菜曾住过的房子,被称之为“白菜楼”。那么小白菜怎样会住在那里呢?据说,当年“杨葛”冤案昭雪以后,裕亲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员近百名被革去顶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带那小白菜来面察,那小白菜虽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裕亲王顿起同情之心,便问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见裕亲王问就说了:她曾在狱中许下一个愿,谁帮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谁一辈子。裕亲王一听就为难了,因为慈禧已经下了谕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却余生,可自我刚才话已出口又很难收回,这可怎样办才好呢?思虑片刻之后,倒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让小白菜到乌镇去伺候夏同善的母亲夏老夫人三个月的时光,三个月后再进庵堂,以还其心愿。但这段时光务必是不见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据说那里的后门与长廊就是为了使小白菜“不见天日”而修筑的。

汇源典当行

汇源当是乌镇首富徐东号的第九代徐涣藻所设,它建立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20xx年),旧时乌镇是一个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地,经济繁荣,故而典当行也个性多,最多时达十三家,后经时代的变迁,典当行也曾消失了几十年。现因旅游的开发,使这家古老的典当行又恢复了往年的面貌。此刻就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墙上个性醒目的“当”字,这墙称之为照墙,它有两种含义,其一它是一个玄关;其二是因为进入当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认识的人看到,所以设墙挡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的商家已经思考到了顾客的心理。

当铺的柜台个性高,有1。8米,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当铺的柜台比这还要高,可达2。0米呢。那么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建这么高?其实呢这是为了使当铺的朝奉先生居高临下,让他气势凛人应对顾客,能够更好地压底价格,而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殴。这边请,我们去里面看一下。

一进门,我们便看见在西墙边有一张个性的床,这便是卷当床,它是用来整理一些典当衣服和物品的。在卷当床的两边我们看到了两股麻绳,这麻绳便是用以包扎典当物品的。

在这边有一块个性的木牌,被称之为望牌,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此刻的日历表。望牌一、三两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个字,这些字是能够移动的,为什么采用十八个字呢?那是因为旧时典当物品最长的时光就是十八个月,每个字代表一个月,物品存放了一个月后对应的字移过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赎回,店主即可自行处理。

中间这“天然几”上供奉了三位财神。这三位当中,脸颊个性红的呢,故名思意就是关公,旁边这位是赵公明元帅,他们两位是武财神,后边这一位看他的着装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财神――增福。

这边的这张桌子,我们称之为“管钱桌”,里面存放一些钱币,用于支付典当物品,旧时这位子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此刻的出纳。坐的这个就称为钱榻,它即能够坐人而且还能够存放零钱。那么在这边的便是一个小小的帐桌,它主要做一些典当业中所独有的一些帐簿。旧时徽字先生那龙飞凤舞的也是在这边开的

再往里走就是一间首饰房了。靠墙这些有抽屉的木柜在旧时是用来存放一些金银细软的。在我们左手边的这张桌子为真正的帐桌,做类似于流水帐一类的帐目。

在这旁边的楼梯下,是一个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难应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饰房个性近,以便于贵重物品的转移。

沿着楼梯上楼时,迎面看到了两个只有在典当铺中才能见到的神位。左边的是火神,旧时主人为防火灾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号神,“号”与“耗”谐音,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老鼠的。旧时的当铺还是不能养猫的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浙江乌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乌镇游玩,我是导游刘淑雅。好了,我们马上进入乌镇了,大家排好队跟紧我。

大家应该知道乌镇很出名,既然乌镇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乌镇属于湖州府 ,河东的青镇属于湖兴府。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小故事:传说在唐朝时,渐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这位吴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的李琦的军队节节败退 。最后乌赞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阱里。当场被人射死。乌赞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它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接下来去参观矛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矛盾故居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桔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矛盾的曾祖父购买的,称“老屋”。先买的称“新屋”。 1933年,矛盾回家为祖母守灵,决定用刚收到《子夜》的稿费亲自画了亲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矛盾从上海赶来观看,并在小径旁亲手载植了一颗棕榈和一颗天竹。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可以自己拍拍相,留下美好的记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浙江乌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现在们走在乌镇的街道上,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是的,者就是乌镇街道的特色。那么具体的呢,我们边走边说。

我们走在的这条老街又叫一步街,是西栅的一条主干道。为什么叫一步街呢?

因为街道的宽度大多比较狭窄,一般在2m——4m之间,甚至更窄,两侧多为二层建筑,底层的店铺相对的两家店只有一步之遥,不夸张地说简直有种打开自家门迈出脚就能跨到对面家里去了,有时两家店不出门就可以握手或传递物品。

在西栅街区,你看不到一条水泥路,所有的街巷全是用砖石铺就,行走在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你仿佛在与悠久的历史对话。街两边是马头墙隔出的一间间店铺和民房,门大多是木板的,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时光的无穷魅力。偶尔会看到横骑在大街上的拱券门;两两相对,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

老街差不多都有几千米的长度,慢慢地走,漫漫地看,也可耗去半日的光阴。如果折进街中的某条小巷,探询那深深的民居院落,那是半天也出不来的了。西栅的街长,弄堂也特别多,七拐八弯,犹若迷宫。西大街中段就是一段弄堂比较集中的地方,有酱油弄、蒋家弄、唐家弄、洪昌弄等,走进弄堂,两边山墙高耸,将头顶上的天空遮掩得只剩一条窄窄的线,不时还有横斜的树技或人家园中的蔷薇探出墙头,曲折幽深,更添几番韵味。走得乏了,在街上的茶馆里坐坐,那滋味就更有些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乌镇英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89 字

+ 加入清单

Ladies and gentlemen

Hello, everyone. First of all, welcome to the one-day tour of Wuzhenorganized by our Hangshi travel agency. At the moment, our car has been drivingon the Shanghai Hangzhou Expressway. On this day, we are going to Wuzhen, one ofthe six ancient tow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ts about an hoursdrive from Hangzhou to Wuzhen. Below, let m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Wuzhen. When it comes to Wuzhen, friends who like Liu Ruoying must be familiarwith her. From the time when she was photographing to becoming the imageambassador of Wuzhen recently, it can be said that Liu Ruoying and Wuzhen haveformed an indissoluble bond. On this day, we will go to this millennium old townand follow Liu Ruoyings idea to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ancienttown. It is often said that one side of the soil and water nourishes anotherside of the people. Wuzhen is indeed a place of outstanding people. It is a landof elegant geomantic omen. Many outstanding talents have been born since ancienttimes.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this town, from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lateQing Dynasty, there were 64 Jinshi and 161 Juren in the town, and Mao Dun, agreat literary master, appeared in modern times. It can be said that peoplethrive because of the town, and the town is named because of the people.

Since Wuzhen is so famous, we must be very curious about the origin ofWuzhen. Befor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uzhen was divided into two towns,Wuzhen and Qingzhen, with Chexi as the boundary. Wuzhen in the west of the Riverbelongs to Huzhou Prefecture, while Qingzhen in the east of the River belongs toJiaxing Prefecture. After the liberation of China, the districts of Wuzhen andQingzhen were unified and managed by Jiaxing City. There is another short storyabout the origin of the name "Wuzhen": it is said that in the Tang Dynasty, LiQi, the governor of Zhejiang Province, wanted to be a separate ruler and king,and raised his troops to revolt. The imperial court ordered general wuzan tolead his troops to attack. This wuzan general is highly skilled in martial artsand is good at fighting bravely, which makes Li Qis rebels retreat step bystep. When hit the Chexi River, Li Qi suddenly listed a truce. Just as thegeneral of Ukraine camped and rested on the spot, Li Qi attacked the camp of theUkrainian army that night. General Wu rushed to fight, and finally fell into thetrap set by Li Qi on the bridge. They were shot dead by the rebels on the spot.Although Zhang was defeated, general wuzans loyalty and patriotism moved allthe local people. In memory of him, we used his surname as the name of thetown.

The history of Wuzhen is mentioned above. Our friends go to Wuzhen to play.What should we play when we go to Wuzhen? Its nothing more than eating, wearingand traveling. When it comes to eating, maybe most of our friends start to getexcited. After all, f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the people. Dontworry, listen to Xiao Wangs introduction. When it comes to Wuzhens famousfood, I have to mention this aunt cake. Hearing this name, I think you haveguessed it. It mus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nt andsister-in-law. Its true. According to legend, 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was afamily surnamed Zhang in the town, who made a living by making pancakes for hissister-in-law for generations. Because it is an exclusive formula, naturalflavor is unique, so enduring business is booming. But there is an unwrittenrule in Zhangs famil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ecret recipe will be passed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stipulated that the secret recipe willonly be passed on to the daughter-in-law, not to the daughter. After all, mydaughter will be married in the future, and she will become a member of otherpeoples family. When it came to the Ming Dynasty, my sister-in-law was veryunhappy when she saw that her mother only taught her sister-in-law how to makecakes. After all, my sister-in-law has only been married to my family for morethan a year, and I have been in this family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mymother has never taught me. So I couldnt get along with my sister-in-laweverywhere. One day, when my sister-in-law was making cakes, it began to rain.So the little sister-in-law to the sister-in-law

Said: "sister-in-law, its raining outside, go to collect clothes.". Mysister-in-law ran out as soon as she heard that. When my sister-in-law saw thather sister-in-law was out, she was angry, but secretly grabbed a bar of salt andthrew it into the pan. Coincidentally, the guests who ate Aunt Zhangs cake allsaid that the taste of the cake was very personalized and better than before. Mysister-in-law is very strange. Im still doing the same thing as before. How canit be different. So she ate a piece of it herself, and she felt that the tastewas very personal. At this time, my sister-in-law began to talk. "Sister in law,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why the cake tastes so good on this day, and if youwant to make it so good every day in the future, tell me the secret recipe formaking cakes first." sister in law, however, told her the recipe for makingcakes to her sister-in-law. Of course, my sister-in-law is also very honest totell her how to do something bad, but it backfires and its a blessing indisguise. Because the practice at the moment is shared by my sister-in-law, so Inamed this cake "sister-in-law cake". After the visit, you may as well buy somefor free activities. After saying "sister-in-law cake" of course, we have totalk about Wuzhens specialty "three liquor". Three Baijiu is handmadenaturally. Because white rice, white noodles and white water are used as rawmaterials, it is called "three Baijiu". Others are Hangzhou white chrysanthemum,white water fish and braised pork. After dinner, we can order some to taste.

After talking about eating, lets get to the point. Blue calico is one ofthe specialties of Wuzhen, commonly known as "lime calico" and "calico". It is atraditional folk craft in China. It is made of cotton thread, soybean powder andbluegrass juice. It is purely hand-mad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You canbuy some small things. For example, a lady who loves beauty can buy one or twoblue calico headscarves and small handbags as souvenirs. I recommend you not tobuy clothes, because at the moment, no one is willing to wear these kinds ofclothes. Secondly, blue calico is easy to fade. When its hot, its not good towear this kind of clothes and sweat all over the body like a leopard. ha-ha.Others are handmade cotton shoes and slippers. We buy at our own discretion.

Next, Ill introduce the most important tour to you, so that you can graspthe key points and have a definite aim when you visit. As I said just now,Wuzhen is the hometown of Mao Dun, a great literary scientist, so naturally, MaoDuns former residence must be visited. To visit the water town is nothing morethan to see the architecture and taste the folk customs. And the "street pillowwater, pink wall Daiwa" i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water architecture, since wehave to see its most distinctive things in Wuzhen.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Wuzhen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Xiuzhen temple and the ancient stage at the headof the town. So you must not miss the first scenic spot of Xiuzhen temple. Thereis a scenic spot announcer in the temple to explain to you. I will send thetickets to you at the gate when I go in. After visiting the first scenic spot,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visit with me will follow me, and those who are notwilling to plan to move freely with me will be able to move freely. Lets goback to the introduction of you. As the saying goes, "ten li is not the samesound, hundred Li is not the same vulgar.". It is estimated that Hangzhou is 200li away from Wuzhen, so the folk customs are even more different. And Wuzhenjust brings us a viewing platform in terms of folk customs. There are Jiangnanwood carving exhibition hall, Hongtai dyeing workshop blue calico exhibitionhall, Jiangnan hundred bed hall, folk custom hall and many other exhibitionhalls in the town. Xiao Yang will show you one by one. OK, Wuzhen will arrivesoon. Please take your luggage and get off with m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乌镇介绍导游词_浙江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32 字

+ 加入清单

乌镇介绍导游词3篇

乌镇是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非凡的土地,是一个有1320xx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走进乌镇,领略当地的风光。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镇介绍导游词,欢迎参考!

乌镇导游词(1)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乌镇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刘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乌镇、西栅。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 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小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乌镇导游词(3)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杭师旅行社组织的乌镇一日游,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沪杭高速上了,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从杭州到乌镇大约1小时的车程,下面呢,我先对乌镇做个简单的介绍。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 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浙江乌镇 !我叫韩睿,大家叫我“韩导”就可以了。我今天负责向大家乌镇的具体情况。在开始之前我先宣布几项注意事项:一是不要在车上抽烟;二是爱护环境;三是时间较紧,一定听从韩导的安排;四是大家有啥要求一定要向我提出。预祝今天游玩愉快。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乘坐高铁则只要22分钟,相当便捷。乌镇历史悠久,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乌镇的名人大家数不胜数,自古名人荟萃学子辈出,而这其中近代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文学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其小说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是“五四”以来优秀文学的典范。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于眼前。

乌镇景美人更美,希望通过一天的浏览给大家留下美好印象,也希望下次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奉化溪口和雪窦山。溪口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

溪口,位于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宁波市区22公里,沿宁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转弯再行8公里即可到达。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美,骚人墨客,寻幽探胜,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武潴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棹、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霁、南园早梅。特别是西北的雪窦山,名胜古迹众多,为浙东著名旅游胜地,汉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来赞美她。

民国时期,溪口出了个蒋介石,慕名而来者不绝于道。蒋介石回乡期间,党政要员纷至沓来,,溪口道上车水马龙,一时成为人们瞩目之地。1949年4月,蒋介石离乡去台。5月溪口解放,由于历史的原因,溪口一度被冷落。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送来强劲的东风。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溪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乌镇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89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刘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乌镇、西栅。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 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小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