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国庆节的旅游圣地浙江杭州导游词
杭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离上海180余公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设县治以来,杭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杭州定都。今天,杭州己成为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旅游中心,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596.97万,其中市区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163万。杭州下辖6个区及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萧山、余杭7个县市,以汉族为主,另外还有回、蒙、朝鲜、 畲等27个少数民族在此居住。
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有“人间天堂”之誉。杭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紧 相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奇观钱潮、京杭大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等名胜景区,并且毗邻世界著名山岳名胜黄山、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贯通普陀山、宁波、奉化溪口、雁荡山、天台山等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游憩之地和观光中转之地。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境内还有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亦如明珠般点缀其间。杭州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尤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为最,峭壁奇峰、美荫幽谷;清泉碧潭、瀑布飞濑,翠竹修篁山野清风,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
杭州不但风景如画,而且人文荟萃,科技文化发达。西湖四周拥有许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筑,都是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历代名人在杭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诗书绘画,杭州还孕育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和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杭州是中国的“丝绸之府”,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又是“鱼米之乡”、“茶叶之地”,为著名绿茶“龙井茶”产地。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可以说,杭州不仅是中国的,她还是世界的。
篇2:浙江旅游景点导游词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又称浙江)江流曲折而得名。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现辖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36个县、22县级市和32个市属城区。全省常住人口4613多万。山海并利,物产丰富。
浙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内有耕地面积161.38万公顷,人均0.55亩,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4.6%,居全国前列。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省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105.8公里。目前全省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5座,已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温州、海门、乍浦五大港口为主体的港口群,其中宁波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古发掘表明,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全省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分别属于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五代十国时期,临安人钱鏐建立吴越国。南宋建都杭州。元代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初年,改元制“行省”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1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又改为省,浙江省建置至此大体确定。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人文荟萃。
有哲学家王充、陈亮、刘基、宋濂、明、黄宗羲,诗人骆宾王、孟郊、贺知章、朱淑真、陆游,书法家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画家马远、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科学家沈括,教育家蔡元培,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等著名学者。自东汉到现代,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郁达夫、冯雪峰、徐志摩、丰子恺、吴晗、夏衍、艾青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建国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一。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5个(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合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国家确定的重点博物馆7座。
篇3:浙江旅游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一)杭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杭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杭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杭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0年代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杭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杭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杭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杭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杭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嘲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杭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杭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4:浙江旅游景点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史上,隋代统一南北以后,将以前各朝代时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时开凿的运河组成了一条自江南到洛阳的水道,主要目的是运送首都所需的物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首都大兴,向南到余杭。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元世祖忽必烈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改建京杭大运河(仅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与隋朝大运河有重合)。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xx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篇5:国庆节的旅游圣地浙江杭州导游词
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有“人间天堂”之誉。杭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紧 相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奇观钱潮、京杭大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等名胜景区,并且毗邻世界著名山岳名胜黄山、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贯通普陀山、宁波、奉化溪口、雁荡山、天台山等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游憩之地和观光中转之地。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境内还有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亦如明珠般点缀其间。杭州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尤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为最,峭壁奇峰、美荫幽谷;清泉碧潭、瀑布飞濑,翠竹修篁山野清风,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
杭州不但风景如画,而且人文荟萃,科技文化发达。西湖四周拥有许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筑,都是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历代名人在杭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诗书绘画,杭州还孕育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和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杭州是中国的“丝绸之府”,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又是“鱼米之乡”、“茶叶之地”,为著名绿茶“龙井茶”产地。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可以说,杭州不仅是中国的,她还是世界的。
篇6:国庆节的旅游圣地浙江杭州导游词
首先,我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大竹海的概况。“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中国大竹海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闪烁在安吉这片人间仙境中!它面积为666,7万平方米,约一万亩左右,她是亚非拉十七国大毛竹科研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竹制品、原材料供应地,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卧虎藏龙》、电视剧《像雾像雨有像风》影视剧的拍摄地。目前,本景区正由上海宏博集团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规划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它将整合芙蓉谷、石佛寺、外碧湖等景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中国大竹海旅游区,建成后的中国大竹海将以全新的形象,丰富多姿的活动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欢迎各位游客的光临。
“竹唱江南情,舟泛碧波上,紫雾缭绕间,似曾画中游”。各位游客,在神奇的五女泉下,庸懒地倒卧着一片碧波荡漾的五女神湖,她们会乘座这艘神船划破银河、航向天界,面禀玉皇大帝一年来大竹海景区内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繁衍情况,祈求玉皇大帝的赐福与庇佑。下面,请大家跟我接着往下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竹龙引泉”长廊,竹廊的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竹源问泉四个字,不过细心地朋友有没有发现,问和泉之间多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是笔误吗?非也!这是因为在我们这里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五女泉,而这一点就代表了五女泉的泉眼了。如果大家从远处看这座长廊仿佛是一条从“绿色大海”中苏醒过来的神龙,有竹龙出海之势,同时这条“竹龙”受五女之托,守护在五女湖与五女泉之间,连接疏导着两方的水系相接,保护并守卫在这片人间仙境中。进入竹龙体内,顿觉心神清爽,长廊分为三段,我们现在走的就是第一段“四角廊”,寓意四季平安、祝福大家的事业四平八稳、节节高升,这边有供大家休息的椅子,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一美人靠,大家可以座下来靠一靠,男士靠了会越来越潇洒,女士靠了会越来越洋亮!各位游客,现在在我们的脚下是长廊的第二段“六角廊”,寓意风调雨顺,在这里我也祝愿大家的心愿都能顺利圆满。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第三段为“悬空廊”,寓意一种轻松愉悦、从容自信的生活态度,它提倡的是一种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中庸精神。
各位团友,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片草坪中间有—丛丛的竹子,你们知道这叫什么竹子吗?对了,叫“孝顺竹”,我们也称它为“慈孝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它一年长两次竹笋,冬天是长在母竹的外面一圈,为了使母竹不受冻,夏天它是长在母竹的中间,为了使母竹不被太阳晒,就像子女孝顺父母一样。大家请看竹廊边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竹子,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观赏竹----紫竹,也有的地方称它为黑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紫竹中间,有些竹杆是紫色的,而有些是绿色的,绿色的那些是幼竹,紫竹刚刚长出来是绿色的,要经过第一年的霜打之后才会逐渐变紫,三年之后完全变成紫色。紫竹的紫色不是红的发紫,而是绿得发紫,所以比一般的紫色要更加好看,再加上它的韧性比较好,又可以做钓鱼杆、手杖之类的。
篇7:考察报告:浙江旅游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一)杭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杭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杭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杭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0年代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杭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杭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杭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杭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杭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嘲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杭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杭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