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湖北一本分数线2021一本【通用20篇】

浏览

1533

范文

592

湖北旅游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3727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旅游导游词范文

湖北省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北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湖北旅游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十堰百事通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鄂西北九寨沟”五龙河,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今天就由我俩为大家服务,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您的放心、开心。

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五龙河,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传奇色彩的龙文化。

五龙河简介:五龙河位于银福高速郧西出口18公里处,是国家最新颁布的4A级旅游风景区、即将颁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天然林保护区。

五龙河因孕育道教传说中“五龙捧圣”之五龙而得名。它因五龙而祥瑞、因道仙而扬名、因古猿而神圣、因奇秀而清雅。其山谷之幽深,河水之清澈,群山之奇丽,五龙之美名,仙道之灵气,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是当之无愧的休闲度假、科学探险、摄影绘画、吟诗写作、修道养生、返璞归真的人间天堂,素有“中国小九寨”和“纯天然氧吧”之美誉。

五龙河旅游风景区不仅有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丰厚久远的文化背景。古猿人头骨化石“郧西人”,它的遗址就在五龙河东坡神雾岭白龙洞。他们的生活年代,比闻名世界的北京猿人还要早40万年,仅次于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云南元谋人。而历史文化中的五龙捧圣、封神大战、闻仲归天、老庄问道、商山四皓、织女下凡等传说,更为五龙河增添了神秘飘渺的文化背景。

五龙河旅游风景区由天乐谷、飞龙谷、织女谷、封神谷、忘忧谷五大峡谷组成。每个峡谷都具有自己特别的风景、蕴含自己独有的文化、印证自己独特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五龙河山奇水秀,更富有传奇色彩的龙文化。境内有郧西猿人之家的“白龙洞”,绝龙岭、黄龙洞、黑龙碥等诸多龙的传说,而流域内主要有蒿坪河、安家河、杨家河、激浪河等支干流,“五龙河”因此而得名。“五龙河”水质清澈、晶莹剔透,景区内潭瀑相连,又被誉为“鄂西北的九寨沟”。

五龙河由五大景区组成:分别是龙门景区、龙潭景区、龙峡景区、龙女景区、龙宫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它的独特风韵,每个景区都有它的绝妙景观。整个五龙河峡谷,山岩陡峭、峡谷幽深,飞瀑叠泉、水流湍急,钟乳怪石,栈道崎岖。当您步入五龙河大峡谷时就有一种心旷神怡、心花怒放的感觉,一切尘世间的烦恼和忧郁悉尽抛在脑后。

湖北旅游导游词内容

大家好!我是导游小杰。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九宫之首————净乐宫。路上呢,大家如果有问题或者建议,可以尽量的提出来,我会在合理和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满足大家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在这次旅途中,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在文物上文物上乱刻乱画,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保持净乐宫的干净。预祝大家玩的开心,下面,我们就开始游览了。

武当山净乐宫素有“小故宫”之称,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永乐十一年敕建,为武当山九宫之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一六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八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净乐宫同均州古城一并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之中。一六年至一八年,由湖北省文化局、省博物馆,长江委联合成立了“均县文物搬迁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和负责文物搬迁事宜,对库中文物进行调查,于一七年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国务院拨专款33万元用于文物搬迁工作。由此,古均州城内净乐宫大小石牌坊,驮御碑等一大批石刻文物由均州城搬迁至丹江口市新城区东部净乐胡北坡的净乐宫复原地集中保护管理。

我们今天看到的净乐宫是个复建工程,占地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位于丹江口市的东郊,与原来的净乐宫地貌相似,它修旧如旧,新址北靠孟家岭主峰,东西两侧为其余脉,南临金岗水库(即静乐湖),符合古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风水理论。继承了明代建筑的特点,完整地体现了原来净乐宫的建筑艺术和道教文化的内涵。

来到净乐宫,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净乐宫的第一个大门,为石凿榫卯式棂星门,俗称大石牌坊,建于明永乐十一年至十六年间,牌坊顶端饰六根华表冲天住,华表是皇家庙观的特殊标志,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华表冲天住的顶端饰朝天吼,形态逼真,这个瑞应之兽喻上达民情,下达天意。中部屏风式的墙上饰孔雀和牡丹花卉;仔细看,牡丹花盛开的有七朵,未开的有五朵,代表一年的七个大月五个小月,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孔雀代表吉祥,寓意一年的十二个月吉祥如意和平富贵的意思。

往前走是净乐宫的正门,俗称山门。门开三孔,歇山式建筑。山门西侧是琉璃八字墙,墙中饰有椭圆形琉璃双凤和牡丹。中间“元天净乐宫”的匾额是永乐皇帝亲笔题词的。道教书籍中记载:相传在皇帝时期净乐国的太子真武,15岁辞去父母到武当山去修炼,修练了42年,得道成仙,玉皇大帝御赐座镇南方武当金顶,永乐皇帝朱棣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安排的武当山的建筑线,在净乐国的原址古均州城修建了这样的净乐宫,以净乐国命名净乐宫,净乐宫远离了武当山的建筑线,取清净安乐之意而命名的净乐宫的。

请大家沿着台阶往上走,我们马上便可看到东西离岸边的龟驮碑。这两座龟驮碑各重一百零二吨。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不是龟,它的名字叫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大儿子,他力大无穷,时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把它制服了。大禹怕它再来造反,就用一块顶天立地的石碑压在赑屃的身上,并在上面刻着他治水的功劳。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赑屃上面的碑文,不是记载大禹治水的碑文,而是明代修建净乐宫时皇帝的圣旨。

参观完了龟驮碑,我们就来到了龙虎殿,殿内左边供奉的是青龙神,右边是白虎神。在道教文化中,他们都是守卫宫观山门的神。

我们过了龙虎殿,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玄武殿,这里供奉的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宫观中最大的铜铸真武大帝的端坐神像,也代表着净乐宫的地位。

看完玄武殿,我们就来到了圣父母殿,尊老敬老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父母的神像。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八角亭叫紫云亭。相传,紫云亭是真武大帝母亲净乐国善胜皇后生他的地方,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是独一无二的。

湖北旅游导游词怎么写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是大家这次武当之行的地陪,我叫,大家叫我就可以了。在这里首先我要代表希望旅行社欢迎各位的到来。在我右手边的是司机赵师傅,今天将由我们为大家服务,也预祝各位能在这次旅游活动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心。

现在,我们的武当之旅就要开始了。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重镇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境内,东依历史名称襄樊,南连苍茫千里的神农架,西接车城十堰,北临丹江口水库。它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征。环绕主峰的众峰争雄斗奇,但却又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武当山四季景致各异,但是它“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是我国避暑胜地之一。

武当山秀丽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但武当山的文化景观更是引人入胜。武当山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道教活动中心,使它名扬天下的一是它浓郁的道教文化及各处宫观中丰富而精致的铜铸文物。

另一个就是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饮誉海内外。武当功夫又称内家功夫,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有盛名。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他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誉为武当武术的开山之祖,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完了道教文物和武当武术,我们再来看看武当山的古建筑。武当山的古建筑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著称于世。它始建于唐,宋元两代均有重修,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整个建筑按“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设,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有的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有的建于悬崖峭壁之内,有的迂回于深山丛林之中。整个建筑群荟萃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结合,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吧!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风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就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像,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12丈长的长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被认为36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为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湖北腾龙洞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285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龙洞导游词

腾龙洞是国家AAAA级景区,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腾龙洞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湖北腾龙洞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先游腾龙洞旱洞,后览落水洞水洞,一路虽然有惊无险,但小心为好。

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观。洞内空气流畅,四季恒温18℃,腾龙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经探明的洞穴长度为52.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穴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洞中共有150余个洞厅,象形石140余种。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在就让我们去小小探险一下!

现在我们到达了腾龙洞口,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似一艘巨大的天船遨游在蓝天之中,仰天长啸,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洞壁下长满了灌木和野花。而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在微风中晃动,传说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其实,那并不是灵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黄莲。利川是著名的黄莲之乡,也不知是那只小鸟的功劳,竟把黄莲的种子播撒到了这人们根本无法采摘的地方。

走到近前,这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们的身躯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此时此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像是整个人都变得轻了、小了!

一进洞门,迎面便是一个大厅。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了一只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扬冠,彩屏如扇石一样展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制硝盐的地方,探险队初进洞时,本有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散布在大厅的底部。现在,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几乎荡然无存,只在洞壁左侧留下了一二个硝坑和灶孔的遗址,使我们还能领悟古人熬制土硝的风采。

进洞20xx余米,我们前去圆堂关。洞壁右侧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行字:"登山当登珠峰,览胜应游腾龙"。这是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所书。越往里走,景致越奇。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飞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豕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出来;脚边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游荡,有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们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叫红点齿蟾chan的古生物的幼虫。红点齿蟾浑身釉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班点,十分好看。借着朦胧的灯光,校场坝飞来石的对面,警钟正在长鸣,似一位妙龄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儿归来。经过通关锁,前面便是圆堂关了。

俗话说:闯过圆堂关,发现妖雾山。当年探险队员来到圆堂关时,除来时走过的路外,几乎到处都是乱石和绝壁。后来,他们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才闯过了这道圆堂关口,发现了前面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雾大山。妖雾山,一山迷雾,遍地怪石。探险队员为了找到一条通路,在洞里整整折腾了四天。如果不是采取从毛家峡进洞,前后夹击的策略,恐怕到现在妖雾山也仍然是一个难以琢磨的谜。现在游过了圆堂关,去到妖雾山,已经是一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线了。咱们现在返回,在妖雾山西侧,还有三洞四峡一龙宫更为奇特。

所谓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谓四峡,就是金鱼峡、玉田峡、神灯峡和中国台湾海峡。所谓龙宫就是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在龙宫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条巨龙活灵活现。龙头立耳张口,张牙舞爪,龙鳞斑斑可数。那巨龙的后宫更为壮观,平湖清澈,龙影晃动,"小桥流水"、"双牛斗角"等景观如梦如诗!龙宫在妖雾山的东麓,三洞四峡在妖雾山的右坡。名字都是根据地形地物取出来的。进了三洞,你看,玉女洞中的石笋像是一个含情脉脉的玉女。而金童洞中的娃娃像一个天真可爱的金童。神牛洞中,石像就真的

像一头力大无穷的神牛。来到四峡中,有金鱼在游动,有玉田在开,有神灯在闪耀。特别是那座晶莹剔透的小岛,像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台湾!这人、这岛、这鱼、这牛,件件惟妙惟肖,个个栩栩如生;三洞,四峡,洞峡相通,叫人流连忘返。

"爬上妖雾山,凡人变神仙"。登上这六百六十六步石级相信大家也都和我一样,有一种飘飘如仙的感觉,咱们稍作休息,我给大家说个故事。记得当年探险队员也曾在这里休息,他们一边吃干粮、喝茶水,一边想着妖雾山脚那两具白骨的故事。据说,那是两个硝客的白骨。也不知是那年那月,两个大胆的硝客,带着火镰、匕首、灯笼进洞棌硝,他们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走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用大树搭成的独木桥边。独木桥上斑斑剥剥,长满了青苔,含着烟袋极不好走。于是,硝客便想把烟头磕掉,然后,用烟杆当拐棍,拄着走过独木桥去。嘣,嘣,谁知他们刚才在独木桥上磕了两下,那根巨大的独木便猛然地抬起头来:原来那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条比水桶还粗的巨蟒。巨蟒被烟烧痛,发起威来,张开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摆,便把两个硝客甩死在妖雾山下的龙宫岸边。想到这里,联系在龙宫里看到的那条石龙,队长张国芳站起身来,自言自语地说道:经过三天探测,看来腾龙洞里并无妖怪,也无大蛇。巨蟒伤人,只不过是人们编造的故事罢了。然而为了测算妖雾山洞顶的高度,当他刚朝天打出一发信号弹时,不想突然出现的情况又把他们惊得呆了!信号弹刚出枪口,一股寒风刮起,满山遍地的迷雾便成团成团地扑了过来,浓雾中手电光、蜡烛光霎时由灰变黄,连坐在身边的队员也无法看清,"卧倒!"张队长猛喊一声,立即掏出了手枪……。一场虚惊!队员们在地上只不过才卧倒十来分钟,浓浓的迷雾便很快地散了,这时手电光、蜡烛光又重新亮了起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经过七嘴八舌的议论,队员们终于弄清了迷雾产生的道理:原来,腾龙洞本为古代清江河床,是个通洞,空气在洞中对流,这是风的来历;特别是夏秋两季,洞外气温比洞内气温高出许多,洞内的湿度又比洞外的温度高出许多,所以,当洞外热风吹至洞中山头时,遇冷便变成了迷雾。妖雾山上本无妖,但为了保持它的神秘,在取名时队长说:"还是叫它妖雾山吧",这便是妖雾山的来由。

现在大家眼前这片波光粼粼的水,岸边这逼真的龙身,夸张的龙角,成堆的龙蛋,特号的龙袍,便是神话传说中龙宫的遗址!

这称为千佛殿, 48根高低不一、粗细不等的钟乳石,形态肃静严厉 似威严虔诚的菩萨期恭候着游人们的顶礼膜拜

真可谓金屋藏娇呀,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769级阶梯的攀越大家都累患上腰酸腿痛、汗流夹背吧?但是看到这壮观的白玉峰感受如何呢?疲劳是否烟消云散而顿觉精神振作心旷神怡呢?巨大的钟乳石不同的形态,您是否感觉这是动物界的联欢活动呢?您看那一双青蛙在合唱,那一对海狮在热恋,是哪个动物把神话故事中的"宝莲灯"也借来当道具了?难怪人们说"到了利川不到腾龙洞等于没到过利川,进了腾龙洞没上白玉峰等于没进腾龙洞"

咱们乘小舟在地下平湖游览,拐过石钟乳屏障,只见碧波荡漾、一片泽国碧水中倒映着千万条凌空而降的瀑布、千万层玉白色的塔林、千万朵亭亭玉立的莲花和千万根破土而出的竹笋伏流由观彩霞再次冒出地表观彩霞适晴日方见五彩降雨,故名

从峡底仰望,只见一线天色清江水与清江伏流共涨落,向西透过三座"龙门"可遥见天色一点,回头咱们就可以看到"金童照水"和"玉女迎峰"两峰水流底部为白色或者灰白大理石古河身

清江由观彩霞又潜入地下,最后由48道望江门的黑洞流出

抬眼看,那是一艘借着卧龙吞江的惊涛骇浪而乘风破浪飞行的大船,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船头山"曾有古人叹曰:"山顶船头山,脚踏卧龙滩,某君能识破,不做皇帝做大官"后来人认识到腾龙洞的研发价值,便将后两句改成"有君能识破,石头变金砖"腾龙洞果真迎来了研发建设的向阳,美好的愿望已变成了实际

旱洞

过了水洞,咱们就降临了旱洞

旱洞原称"落水洞"、"干洞"或者"硝洞",是清江伏流的故道由于洞口水流呈腾龙欲飞之势,故名"腾龙洞"旱洞洞口高达84米,宽64米,洞口最高处则达110米,最宽处达1020千米,主洞长22公里,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摆下90-250个足球类场地,比国外最大的天然洞穴(美国卡尔斯巴德天然洞穴)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整个旱洞全长52.8公里,洞内已探明的面积达149万平方米,这还只是全洞的一部门洞内终年处在13-18°c的恒温状况"腾龙洞"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是因为该洞规模宏伟,玄妙无限

腾龙洞洞内现已分为鱼泉、龙门、龙洞、白玉、龙湖等15个景观区,有卧龙口、三龙门、观彩霞、银河、望江门等63个景观段,以及仙女、鲢鱼、水帘、百龙、凉风洞等150个洞厅洞内溶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和多类型的特点,保持了不同时期发育完备的岩溶地貌,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形态类别洞中高深处雾气缭绕,如模糊不清夜海洞壁景色奇丽壮观,又高大的"金字塔"、魔芋石、钟乳石、珍珠滩,还有玲珑小而灵巧的石花、石蛋等地下河水潺面,由石笋、石乳组成的千姿百态的奇特景色更是不计其数洞中有山,山上有洞,洞洞相连洞中还有硝鼠、飞虎等珍稀动物,洞内溪流中有色虾,鱼体透明,可见内脏

洞外景观

咱们现在已出了腾龙洞,可以看见洞外景观也很迷人

出口处悬崖绝壁,幽谷深潭进口处奇山水秀,清江蜿蜒西来,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桑竹掩映,山岳对峙,泛舟期间,如入画廊整个腾龙洞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有卧龙吞江、腾龙欲飞、孔雀迎宾、一线天险、地湖泛舟、峡口观彩、洞中云雾、金玉龙潭、高山架笔、眺望日出等山、水、洞融为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独特风光

参观完洞外景观,咱们今天的腾龙洞之旅就到此竣事了不知道大家在参观完后有何感想?香港和日本旅行社的同仁们游览了腾龙洞后深有领会地说:"看了利川的腾龙洞,不需要再看中国大陆其他的洞穴,雄、险、奇、幽、秀它是总代表"你们是否有同感呢?是不是也和《首都日报》李晓敏、李直上云霄、陈先三位记者采写的新闻公报的标题一样:"腾龙归来不看洞"呢?

湖北腾龙洞导游词(二)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来腾龙洞洞穴公园旅游。

腾龙洞洞穴公园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于腾龙洞洞口,与明岩峡峡谷景区相连;西北抵于黑洞洞口,与雪照河峡谷景区相通,总体上呈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展布,是一个沿清江河谷延伸的狭长景区。区内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现已开发的主要景区有二:一为腾龙洞旱洞景区;一为落水洞水洞景区。二景区距利川市城约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峡于一体,溶雄、险、奇、幽、秀于一炉,声誉远播,遐迩闻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的旅游线路是先游腾龙洞旱洞,后览落水洞水洞,一路虽然有惊无险,但洞内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势复杂,请大家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一定要注意安全。

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雄奇的洞穴景观。洞内空气流畅,四季恒温18℃,是旅游、疗养、地质考察的绝妙所在,腾龙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经探明的洞穴长度为52.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穴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洞中共有150余个洞厅,象形石140余种。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腾龙洞古名干洞、硝洞。清光绪《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洞中情况除从洞口至圆堂关,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万年来,腾龙洞传说百出,一直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庞然大物,早在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古建系教授张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的文章发表后,一石击起千层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个探测腾龙洞的热潮,探险队由县人武部官兵六人组成,部长张国芳任队长,政委易少玉任指导员。从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经过艰难的探测,逐步揭开了腾龙洞神秘的面纱。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探险队员踏勘的捷径,到腾龙洞去作一次神奇的游览吧!

从洞口到圆堂关是探险队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说洞里,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绝妙的文章,先声夺人的开头,一下就把人们惊呆了!你看,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游在蓝天之中,仰天长啸,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绿的洞壁下长满了灌木和野花。极目凝视,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在微风中晃动,传说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其实,那并不是灵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黄莲。利川是著名的黄莲之乡,也不知是那只小鸟的功劳,竟把黄莲的种子播撒到了这人们根本无法采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鸟在洞顶飞舞,一股清泉从洞顶甩落下来,便被无形的空气撕得粉碎。走到近前,这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们的身躯相比形成了十分巨大的反差。这时,人都好像变得轻了、小了,又有谁不叹服这鬼斧神工的腾龙洞口呢!

一进洞门,迎面便是一个大厅。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了一只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扬冠,彩屏如扇石一样展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制硝盐的地方,探险队初进洞时,本有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星罗棋布的散布在大厅的底部。现在,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几乎荡然无存,只在洞壁左侧留下了一二个硝坑和灶孔的遗址,使我们还能领悟古人熬制土硝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欣慰。

从洞口到圆堂关,距离大约20xx余米,除开迎宾大厅外,还要爬过一座峥嵘的石山和穿过两座洞内的大厅,"登山当登珠峰,览胜应游腾龙"。这是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所书,撰刻于洞壁右侧。越往里走,景致越奇。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飞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豕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出来,有的如唐僧取经,有的如万丈深渊;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游荡,有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叫红点齿蟾的古生物的幼虫。红点齿蟾浑身釉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班点,十分好看。现在,在凉风洞和牛鼻子洞里,还可以看到它们全身透明的倩影。借着朦胧的灯光,看,校场坝飞来石的对面,警钟正在长鸣,一位妙龄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儿归来。还有地龙盘旋、千丘梯、千层塔、空中飞瀑,大象吸水,应有尽有,先生们,女士们:请不要贪恋这跟前的风光,前面的景色更好。途经一把通关锁,前面便是圆堂关。

俗话说:闯过圆堂关,发现妖雾山。当年探险队员来到圆堂关时,除来时走过的路外,几乎到处都是乱石和绝壁。后来,他们蛇行匍匐,猿攀猴跳,好不容易才闯过了这道圆堂关口,发现了前面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雾大山。妖雾山,一山迷雾,遍地怪石。探险队员为了找到一条通路,在洞里整整折腾了四天。如果不是采取从毛家峡进洞,前后夹击的策略,恐怕到现在妖雾山也仍然是一个难以琢磨的谜。现在游过了圆堂关,去到妖雾山,已经是一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线了。走在这条用勇士们的智慧和胆略铺成的风景线上,再回头想想当年探险队员们的迷疑和艰难,当然,就会觉得一点也不怪了。因为那时谁也不知道过圆堂关,要过妖雾山。返回妖雾山西侧,还有三洞四峡一龙宫更为奇特。

湖北腾龙洞导游词(三)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恩施利川!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腾龙洞!

恩施

恩施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恩施州是西部大开发中三大州之一,地形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四大山脉穿境而过,地形奇异复杂,地貌千姿百态,形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独特环境。由于被崇山峻岭所包围,恩施州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得以保存完好。

恩施州辖二市六县,州府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这里硒土含量世界最高,又被称作中国的“硒都”。在市城郊有一座“民族大观园”,他集土家吊脚楼、九进堂、侗族风雨桥、苗族六角亭、土司城墙等十大景点于一体,占地240亩,反映了居住在恩施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

恩施的美就在于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者不必拘泥于线路,可以兴之所至地游玩,这样往往能随时发现好风景。

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由于恩施地区的喀什特地貌形成了许多造型殊异的溶洞,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位于利川市城郊的亚洲第一洞——腾龙洞。洞内干洞水洞相连,总长近52公里,内有16大天窗,47条瀑布。水洞吸尽了清江水,在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清江水在此变成长近17公里地下伏流。神奇的是,水、干两洞仅一壁之隔。现在已确认腾龙洞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也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进洞票价35元。一般从恩施市乘车前往利川市需3小时,车价30元左右。然后可乘中巴车或打的到腾龙洞需10元左右。利川市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这里还有鱼木寨、星斗山原始森林等众多景点。

利川地处鄂西南,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龙船调的故乡,也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山歌回荡在青山坡,笑声洋溢在吊脚楼旁。

当地特色:土家风貌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在四川等地也有分布,现有人口570多万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20xx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宋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建国后,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他们很早就会使用汉族的语言和文字了。

土家族人在服饰方面崇尚俭朴,以前,土家人多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色或蓝色,女子衣服上则有“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和“双凤朝阳”等喜气的图案。

鄂西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洋芋为副食,菜食多样,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很丰富,普遍喜好酸辣。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主要有赶年、牛王节、清明节、六月六(晒龙袍)、女儿会、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

女儿会

女儿会是鄂西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每年举办一次,不同地方举办的日期也不同,有的是农历五月初三,有的是七月十二,有的是八月十五。其中,石窑乡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的“女儿会”从古至今一直保留了下来。

“女儿会”一般伴有乡场,也就是土家人的大集,各种风土人情集于一体。每当此时,姑娘们为了等待意中人的到来,便会在“女儿会”上摆摊出售各种土产,小伙儿们则假装买东西,一旦看到中意的姑娘,小伙儿便上前问价购物,双方开始讨价还价,如果小伙儿也被姑娘看中了,价格就会越来越低,最后双方就相约到乡城附近的丛林中互表爱慕之情。如果小伙儿未被相中,价格则越来越高,他便会知趣地离开,再重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土语称“舍日巴”表演时,由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八郎庙”或“摆手堂”内外,围着挂有灯笼的高大桂花树或柏树底下,由土老师带领,随着有规律的锣鼓节奏,跳着“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挖麻陀”、“打蚊虫”、“捉蚤子”等生产生活动作,在古代还有车前舞,宴会舞等。主要特点是双手在不超过眉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节奏鲜明,有锣鼓伴奏。

摆手舞是一个古老舞种,鄂西是古巴国地,古代已有灿烂的巴文化,歌舞是其中之一。《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巴师锐勇,歌舞以凌殷人”、“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今所谓:巴渝舞也。”杜佑《通典》卷154中说:“巴渝舞飞舞曲有‘予渝’、‘安古’、‘弩渝’、‘行辞’四篇”,可能是四段舞组合。近代土家族的(摆手舞)军事动作有“披甲”、“卸竿”、“队比”,表演者挥竿、矛、戈等,与(巴渝舞)表演者披盔甲飞持弩箭颇相似。出土文物上“巴蜀图语”有双角带剑跳着摆手舞的。由此看来,(摆手舞)可能沿袭(巴渝舞)演变而成。

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而名。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蓝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在摆手堂进行,规模大,时间长。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摆手队伍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参加者众多。表演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闯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动、日常生活、战争场面等。小摆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举行。其内容为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种、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 摆手舞有独唱、领唱众和、众人齐唱等形式,曲调随舞的内容而变换。竹枝词记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腾龙洞

腾龙洞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的近郊,离市区仅6公里,是由干洞和水洞两大洞穴系统组成的洞群,海拔1090米。腾龙洞风景区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于一身,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洞口高74米,宽64米,主洞已探明长52.8公里,洞穴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由水洞、旱洞和洞外景观三部分组成。经考察论证,腾龙洞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主洞前段平坦,宽可容15辆卡车并行,平均高度为60米。洞内空气流通,终年气温12°C—18°C,无毒气,无污染,无蝎蛟。洞庭湖内石炭岩地貌发育完好,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石人、石猴等奇观随处可见。洞中多暗流,时隐时现,时急时缓,并常有鱼虾游,为其它溶洞所罕见。

国内有关洞穴专家确认,腾龙洞群不仅是国内目前已知的最大岩溶洞穴,而且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旅游、科研价值十分珍贵。

素有“山东第一洞”之美誉的博山开元溶洞大气磅礴、瑰丽雄奇,是一个廊道厅堂式洞穴,因洞内发现有唐朝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而得名,全长744.9米,最高和最宽的地方达30米。沂源溶洞群包含九天洞、灵芝洞、千人洞、石佛洞、盘龙洞等多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其中,以九天洞和灵芝洞最为显著。九天洞1994 年中科院陈诗才教授鉴定九天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20xx 年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经过科学考察后认为,“九天洞石花,类型之多样,面积之广大,国内外无与伦比”,并称之为“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腔长518米,高5—18 米,比起“腾龙洞”的大小那是小巫见大巫。

还有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的九乡溶洞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溶洞,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也是不及腾龙洞的雄伟壮观!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其总面积307平方公里,也是远远不及腾龙洞之大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腾龙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当之无愧的!

水洞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雷声吗?是雄狮怒吼吗?猜猜看。天空如此晴朗哪有闪电雷鸣?这里并非动物园哪来的雄狮怒吼?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个究竟。哇!黄河虎口瀑布怎么搬到这儿来了?您看着汹涌澎湃的清江水咆哮着跳下20多米的深涧,蜂涌而入溶洞之中,这个幽深而高大的洞穴犹如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巨龙,把一条江河吞入了腹中。声响的谜解开了吧,原来是江水撞击较高落差的河床发出的声音。多么磅礴的气势,多么壮阔的场面,难怪古人把这情景称之为“卧龙吞江”了。改革开放了,巨龙不能沉睡必须腾飞,腾龙洞因此而得名。它是我们山里人,土家儿女拼搏奋斗、勇往直前的象征。

这里就是水洞,又名落水洞,洞口高20米,宽10米,洞内可泛舟游览。水洞中的钟乳石,玲珑剔透,形态万千。水声时如蛟龙咆哮,听了惊心动魄;时如深夜鸣琴,令人心旷神怡。清江伏流16.8公里,是腾龙洞群的一大奇观。八百里清江从大巴山余脉的都亭山起,形成了“三明三暗”的著名景观。它经第一暗洞檀香洞由齐跃山东麓冒出的地表之后,浩浩荡荡,接纳沿途诸水,流经58公里乎川,以气吞山岳之势奔入卧龙口,形成冰岩转石、余末成雾、吼声小震天的“卧龙吞江”奇观。站在洞口,头顶如白云飞奔,脚下似春雷滚动,仿佛身临仙境。清江由卧龙口进入地下后,几经周折,左冲有突,形成无数个地下平湖和急滩险瀑。

山中有洞不足为奇,洞中有山堪称一绝。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内有小溪,溪中有盲鱼。洞内5座山峰,把洞分隔成了10个大厅,这第一个大厅的名字就叫做“孔雀迎宾”大厅,它是根据洞顶密集的钟乳石构成的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图案而命名的。

腾龙洞的神奇景观为众多的文人墨客所感叹、所倾倒,他们有感而发,即兴挥毫。你们看,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任重为它题写了洞名;你们瞧,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的亲笔题辞:“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冯老把腾龙洞与珠穆朗玛峰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对腾龙洞世界之最宝座的肯定吗?冯老曾站在这里感慨万千:“祖国的风景名胜我差不多都去了,就觉得不得了,没想到到利川来看了腾龙洞,才知道天外还有天”。

这里是观景池,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电视系列剧《西游记》的片头剧照:孙悟空在前招手探路,唐僧骑马紧随其后,沙僧在后注视着左右,而牛魔王探头探脑蠢蠢欲动,垂涎三尺想吃唐僧肉。这就是一幅腾龙洞洞顶的平面图。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观景池,它利用景观的倒影,把腾龙洞的雄伟神奇渲染得似乎更加引人入胜,仿佛一个个电视特写镜头。

请大家顺着洞口直视,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人头肖像,你们看她像谁?是不是很像维纳斯啊?她可不是人为的雕塑,而是岩石的错落有致自然而成。是不是很神奇啊?

大家游览过许多溶洞,没见过洞内还有这么大的篝火舞厅的吧?多少作家、专家和游人喜欢在这里,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欣赏世界优秀民歌之一利川的家乡民歌龙船调,观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肉连响、摆手舞、车车灯,并且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手舞足蹈,自我陶醉,品味民族风情。

这长约千余米的第二大厅,被人喻为古战场遗址。你看那左边的点将台,右边的石锣、石鼓,偌大的石钟、石旗,再仰望顶部高若云天,细看地面脚印混杂不清。看到这些,我们可以想象血雨腥风、鱼死网破的厮杀场面,传说美丽善良的牟慧仙姑在这里为民除害,降服了兴风作浪给利川屡屡造成水患灾害的一条孽龙,使利川从此变成了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的富丽平川。

洞中之洞最绝妙的莫过于这个仙女洞了,您看在墩墩雪白的钟乳石中间一个倩女亭亭玉立、纤丽俊俏、楚楚动人。传说她是盐神的化身。因当年痴情于巴国首领,却被潜心开发“南夷”心切、无意谈情说爱的首领毒箭射中,霎时,盐神变成了这尊仙女石。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女关,而巴国首领为了千秋大业不为美女色相而动情丧志,大家是否为之肃然起敬呢?

那是妖雾山,人们说它是神秘的山,恐怖的山。山边那道峡是舍身峡,它是骇人听闻的峡、悲壮的峡。据利川县志记载:“采硝者,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意思是说过去有几个采硝的人,打着火把进入洞中,当走到妖雾山的时候,妖雾迷漫吹灭了火把,因无法出动二葬身于此地。以致古县志记载腾龙洞总长度为3公里,因为垂直高度150余米的妖雾山使人们误认为到了洞的尽头。1984年,腾龙洞问世以后,当地组织的考察探险队行至这里时,发现了3具骷髓及烟袋、铜钱等遗物,人们为纪念这几位勇士的精神,便将这里命名为舍身峡。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这片波光粼粼的水,请看岸边这逼真的龙身,这夸张的龙角,这成堆的龙蛋,这特号的龙袍,不正是神话传说中龙宫的遗址吗?

这称为千佛殿,您看那些高低不一、粗细不等的钟乳石足足48根,它们的形态端庄似威严虔诚的大大小小的菩萨。它们在期待着,恭候着游人们的顶礼膜拜。

这不是金屋藏娇吗?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769级台阶的攀越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痛、汗流夹背吧?但是看到这壮观的白玉峰感受如何呢?疲劳是否烟消云散而顿觉精神振作心旷神怡呢?巨大的钟乳石不同的形态,您是否感觉这是动物界的联欢活动呢?您看那一双青蛙在合唱,那一对海狮在热恋,是哪一个动物把神话故事中的“宝莲灯”也借来当道具了?难怪人们说“到了利川不到腾龙洞等于没到过利川,进了腾龙洞没上白玉峰等于没进腾龙洞”。

我们乘小舟在地下平湖游览,拐过石钟乳屏障,只见碧波荡漾、一片泽国。碧水中倒映着千万条凌空而降的瀑布、千万层玉白色的塔林、千万朵亭亭玉立的莲花和千万根破土而出的竹笋。伏流由观彩霞再次冒出地表。观彩霞适晴日方见五彩降雨,故名。

从峡底仰望,只见一线天光。清江水与清江伏流共涨落,向西透过三座“龙门”可遥见天光一点,回头我们就可以看到“金童照水”和“玉女迎峰”两峰。水流底部为白色或浅灰色大理石古河床。清江由观彩霞又潜入地下,最后由48道望江门的黑洞流出。

抬眼看,那是一艘借着卧龙吞江的惊涛骇浪而乘风破浪航行的大船,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船头山”。曾有古人叹曰:“山顶船头山,脚踏卧龙滩,某君能识破,不做皇帝做大官。”后来人认识到腾龙洞的开发价值,便将后两句改为“有君能识破,石头变金砖。”腾龙洞果真迎来了开发建设的朝阳,美好的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

旱洞

过了水洞,我们就来到了旱洞。

旱洞原称“落水洞”、“干洞”或“硝洞”,是清江伏流的故道。由于洞口水流呈腾龙欲飞之势,故名“腾龙洞”。旱洞洞口高达84米,宽64米,洞口最高处则达110米,最宽处达1020千米,主洞长22公里,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摆下90—250个足球场,比国外最大的溶洞(美国卡尔斯巴德溶洞)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整个旱洞全长52.8公里,洞内已探明的面积达149万平方米,这还只是全洞的一部分。洞内终年处在13—18°C的恒温状态。“腾龙洞”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是因为该洞规模宏伟,奥妙无穷。

腾龙洞洞内现已分为鱼泉、龙门、龙洞、白玉、龙湖等15个景观区,有卧龙口、三龙门、观彩霞、银河、望江门等63个景观段,以及仙女、鲢鱼、水帘、百龙、凉风洞等150个洞厅。洞内溶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和多类型的特点,保持了不同时期发育完整的岩溶地貌,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形态类别。洞中高深处雾气缭绕,如茫茫夜海。洞壁景色奇丽壮观,又高大的“金字塔”、蘑菇石、钟乳石、珍珠滩,还有玲珑小巧的石花、石蛋等。地下河水潺面,由石笋、石乳组成的千姿百态的奇特景致更是不计其数。洞中有山,山上有洞,洞洞相连。洞中还有硝鼠、飞虎等珍稀动物,洞内溪流中有色虾,鱼体透明,可见内脏。

洞外景观

我们现在已经出了腾龙洞,可以看见洞外景观也很迷人。

出口处悬崖绝壁,幽谷深潭。进口处奇山水秀,清江蜿蜒西来,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桑竹掩映,山峰对峙,泛舟期间,如入画廊。整个腾龙洞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有卧龙吞江、腾龙欲飞、孔雀迎宾、一线天险、地湖泛舟、峡口观彩、洞中云雾、金玉龙潭、高山架笔、眺望日出等。山、水、洞融为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独特风光。

参观完洞外景观,我们今天的腾龙洞之旅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在参观完后有何感想?香港和日本旅行社的同仁们游览了腾龙洞后深有体会地说:“看了利川的腾龙洞,不需要再看中国大陆其他的洞穴,雄、险、奇、幽、秀它是总代表。”你们是否有同感呢?是不是也和《北京日报》李晓敏、李凌云、陈先三位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的标题一样:“腾龙归来不看洞”呢?

谢谢大家在旅游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多多包涵。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逝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为撰写的神农洞记,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

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安登的美丽少女,天天到烈山上采摘野果,有一天安登采食的篮子装满了,安登也累了,她来到此洞,倚着洞壁不知不觉睡着了。安登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她来到美丽的姜水边,五彩霞光突然笼罩整个烈山大地,天空中一道灿烂的金光闪过,一只龙头浮现在霞光中,巨龙拨云辟雾,腾空而下,化作一英俊少年来到安登身边。后来安登住进洞内,并于农历四月二十六生下一个胖小子。安登十分高兴,为他取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史书的记载和史学家的论说,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逝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分别为石牍、无头石猪、无头石羊,祭祀的时候人们便把羊头和猪头放在只有身子的石羊和石猪上,用以供奉始祖。在我们的右侧,为撰写的神农洞记。

二十五、欢送语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领导),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选湖北龟峰山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5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源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龟峰塔位于东江边的龟峰山上。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发了恻隐之心,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镇水妖。故此山称为龟峰山,塔名曰龟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广东省公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

传说从前河源人民年年为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云游于此,看到民不聊生,萌发了恻隐之心,遂在新丰江与东江的汇合处投下巨龟,化为龟峰山,上置龟峰塔,以镇水妖。至此人民安居乐业,岁岁平安。

龟峰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属佛塔,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美誉,为广东省首批公布重点保护文物之一。龟峰塔平面为六角形,第一层外边长为四点八米,内边长为一点六米,墙体厚为三点三米,通高四十二点六米。塔正门向东,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层层收分。各层设有杉木楼板加铺方砖,其中暗层有穿墙上下两个门,四个佛龛。明层有一门上通另一层平台和五个门孔通外边平座栏杆,沿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平塔属青砖结构,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层狗牙砖叠垫出挑,出檐较其它塔宽厚。平座设有木栏杆,每层六角均有角柱,柱间饰横架栏额相连,为典型宋代仿木楼阁式砖塔。每层塔檐现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当滴水,角梁下悬挂铜钟。龟峰塔经八百五十七年的风雨侵蚀,原塔顶已失,台基被堆积尘土埋没,塔檐与平座崩塌,瓦面无存,塔内各层原有木楼板亦已毁坏殆尽。

龟峰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属砖仿楼阁式塔。塔呈六角型,底边长为5米,内空心,塔底壁厚为3米,有穿壁砖级直上各层楼板,绕塔外平层座逐级可登上顶层。修复前,塔顶已毁,残高为32米。龟峰塔修复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见有倾斜与裂缝。原塔为黄泥砂浆砌结,砖有青、红两种,尺寸不一,规格有30余种。塔顶台基已被堆积土埋没,东北角有两棵大叶飞榕。 从首层塔身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证,原应有副阶存在,即首层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梁斗拱瓦面。塔身每层递减,各层均有菱角牙砖叠涩挑出的檐口与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复前的塔檐与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脱落,特别是二层东南角尤为严重。各层瓦面无存并遍生杂草飞榕,塔身内腔原有的木楼板,亦已毁尽无存。

民间流传有“龙川塔无影,河源塔无顶”的传说。其实,龟峰塔原是有顶的,其一:河源塔无顶只不过是一百多年来的事。因为《河源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龟峰塔崩第一级”。这里所指的第一级,其实就是塔顶。估计塔顶从此后就未有复原,现塔顶所堆积的较少青砖,可能是后来临时用大铁锅封顶时而砌的。其二:修复前塔身内腔第六层保存有一条40×40厘米的硬质托梁,这是龟峰塔原有塔顶的实物依据,现在恢复塔顶也照原用这条托梁。其三:据专家考证,凡宋代砖砌的密檐式楼阁塔都是有顶的。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后,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龟峰塔获立项修复。修复工程严格遵守“修旧复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该塔在民间有“河源塔无顶”的传说,但据有关专家考证,龟峰塔原有塔顶,只是因为“咸丰二年壬子,龟峰塔崩第一级”(见《河源县志》)所造成的。县志所记的“崩第一级”即是原来的塔顶。且修复前在塔腔第六层发现的一条大横梁,就是建塔时用来承托塔顶的实物见证。从首层塔身外面的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围出土的柱础石可以证实,该塔原有副阶存在,即首层六角伸出四米木梁塔檐,俗称“塔裙”,这次按宋式复原。在维修复原过程中,先后发现几块纪年砖。其中一块上刻“绍兴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砖”;另一块上刻“万历三十年修”。这两块铭文砖不但解开了该塔始建实际年代的千古之谜,而且还证实了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的史实。修复后的龟峰塔更显得庄严雄伟,瑰丽拔秀。登上该塔凭栏四眺,新老市区一览无遗。现已开放为旅游区,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鉴于龟峰塔历史悠久,塔式典型,为东江著名古迹,有较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重修龟峰塔对保护文物和发挥古塔的旅游参观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5月25日,龟峰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湖北西陵峡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灯影峡与三峡大坝之间,横跨西陵峡两岸,交通便捷,从宜昌市或三峡大坝出发,陆路经宜莲公路,水路经长江黄金水道均可到达,同时,乘轮渡过江,还可到达南岸的石牌和三峡极顶风景区。西陵画廊由“永远的西陵峡”峡谷风光、江南三把刀、江北的仙人桥和地质公园、西陵峡沿江栈道组成。它以峡谷风光、地质公园为特色,是开展地质科考、书画观摩、观光揽胜、徒步游三峡等旅游活动的绝佳之地,主要景观有震旦纪、寒武纪世界标准地质剖面、世界华人三峡石刻、仙人桥、天柱山、三把刀等。

西陵画廊是整个三峡中最为神奇壮丽的峡谷,因而北宋领袖欧阳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绝唱,陈毅元帅也写有“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的豪迈诗篇。三峡大坝竣工后,从三峡大坝到葛洲坝之间长38公里的西陵峡段将是唯一不被淹没的峡谷,将保持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是永恒的三峡风光,是寻梦三峡的乐园。西陵画廊北岸莲沱一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质剖面,是20世纪20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是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揭示着地球远古的奥秘。

仙人桥是西陵峡风光的最佳观景点,其附近的峡谷段是三峡最窄处,两岸峡谷壁立千刃、幽深谷底惊涛拍岸,是体味三峡雄奇风光的极佳地段。仙人桥原名天生桥,位于江北岸悬崖上,它三面绝壁,一面临江,在两山之间,凌空飞架,险峻奇特之至,传说是天上的仙女与凡间樵哥一同升天时,仙女裙带化成的彩桥。“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宋代诗人田钧当年途径桥下,因山水凶险和不见仙女倩影而深为遗憾。而今,这里开发成为旅游区,一个雕刻精美的仙女塑像鹤立于升天台上,似在飘然升天,栩栩如生。站立桥上,上下百里西陵画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纱,偌大长江,飘忽如带,千轮万舟,形如柳叶,真有白居易“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的感受;放眼四周,美景如画,东有石门天险,西有三把刀名峰,北有“山势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山,南有明丽生辉的明月峡,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湖北三峡车溪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408 字

+ 加入清单

从宜昌中心市区出发,经夷陵长江大桥过江,南行18公里,便到了“梦里老家”——车溪。

车溪毗邻三峡,位于宜昌江南土城乡境内,因其水车众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区:石仙谷、巴楚故土园、农家博物馆、腊梅峡、宝塔谷、天龙云窟、风洞和忘忧谷,全程10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

车溪山灵水秀,民风古朴。这里雄峰、异石、奇洞、飞瀑、清泉等景观随处可见,古作坊与土瓦民居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水乳交融。目前已推出了八大特色之旅,即农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土家歌舞欣赏、篝火野趣晚会、腊梅峡植物科考、天然森林浴、特大溶洞猎奇探险、忘忧谷溯溪探源。置身其间,仿佛就在“世外桃源”。

车溪自然景观奇特秀丽,在3公里长的微型峡谷里,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遗存下来,属世界罕见的古生腊梅群落3000多亩,被誉为“三峡植物奇观”。天龙云窟是车溪自然景观精品,特别是莲花洞内天然形成的莲花瓣,堪称“三峡一绝”。 车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区。为了展示昔日土家风情,恢复了巴楚故土园景区,推出了三峡地区第一个农家博物馆,置存纸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车和农事生产、生活器具。您可见识“竹子变成纸、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的全过程,还可以一试身手,亲自感受劳作之美。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您的心田,叩开您的心扉,让您跨越时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 石仙谷(自然景观):因其旁有一“石仙庙”而得名。被誉为“袖珍峡谷”的石仙谷喀斯特地貌特征比较明显,地质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开发睡鹰瀑,此瀑布最大的特点是泉水瀑布。还有许多待开发的原始天然洞穴,如石仙洞、双龙洞。

巴楚故土园(人文景观):浓缩巴楚民俗遗风,汇集古造纸作坊、土陶作坊、酒作坊等,让您亲眼目睹竹子变成纸、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的全过程。 农家博物馆(人文景观):以“家”的形式,以“农”为题材,反映土家文化的全国第一家农家博物馆,是全省第一家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起居、农耕稼作情节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全省第一家由民间社会团体自行筹办的博物馆,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与历史研究价值。 腊梅峡(自然景观):峡谷内至今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遗存下来的古生物腊梅3000多亩、蕨类植物100多种,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以及楠木、樟木等多种原始珍稀树种和中草药植物。

农家乐表演(人文景观):在这里可以聆听情意缠绵的土家情歌;铿锵有力的打夯号子;细腻轻柔的碗碟小调;还可欣赏到粗犷豪放的鼓点舞;轻柔婀娜的竹杆舞;温柔细腻的巴山舞及高雅神秘的皮影戏,让您感厚重的巴楚风情。 娘娘泉(自然景观):娘娘泉呈葫芦状,其水质冰清玉洁,冬季热气腾腾,手足耳濯,夏季冰洌剃骨,凉透肌肤。

宝塔谷(自然景观):宝塔谷与车溪以北佛游山南麓相连,因峡谷西头有一座挺拔的山峰状如宝塔而名。宝塔谷一带的山崖向内凹陷,呈“U”型,东西走向,与车溪河平行。宝塔谷两岸悬崖陡峭,绝壁高耸,从拔地二三十米到几百米不等,状如巨大的城墙。 水车博物馆(人文景观):三峡水车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以水车为题材,动态展示水车演变史的博物馆,是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依照早期车溪沿河水车布局,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展品不能触摸的惯例,强调了差异性、参与性,体现了个性化、人性化,鼓励游客参与劳耕稼作活动,体味先民生活。

天龙云窟(自然景观):上下两层,皆为溶洞,上洞为“莲花洞”,莲台奇生,层层叠叠,一步一升,无穷无尽。下洞为“水帘洞”,外以瀑布为帘,内藏七弦琴、珊瑚群、金盆洗手等景致。天龙云窟是车溪风景区中最绝妙的自然风光精品,它具有“一雄二玄三奇四绝”的特点。一雄言其山势洞体雄壮,在全国众多风景名胜中罕见;二玄指别有洞天和鲤鱼跳龙门;洞内三奇有天板、地河、金盆;洞外四绝为异草滴翠、钟乳纷呈、洞口飞瀑、倒挂银须。

三峡车溪奇石馆(人文景观):是三峡地区最大的奇石馆,它依照农村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设计,外观古朴,室内装修豪华,内有奇石展示厅、茶楼、名人字画展示厅,可同时容纳约300人进餐及品茶。奇石馆藏石达1200多枚,共有40个品种。馆中藏有一枚“金香玉”的奇石能自然散发芳香,极为罕见,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风洞(自然景观):风洞是一个特大型石灰岩溶洞,坐西向东,周围由陡峭的山坡和溪流环绕,视野开阔。洞深3000多米,可容纳万人以上,洞内钟乳石景观比比皆是,大型景观约每百米一处,且有罕见的音乐钟乳,惟妙惟肖,分散独立、造型各异、一目了然。 忘忧谷(自然景观):位于三峡车溪峡谷最西端,两岸峭壁高耸入云,似神驼叩关,似江龙登极,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峡谷内的太公洞,不仅夏凉冬暖,还有地下泉水潺流不绝。峡谷尽头有珍珠瀑,每逢雨季,瀑布从峰顶飞泻而下,随风飘摇,如同洒落的珍珠。 人民公社旧址馆(人文景观):此馆在原王家坝人民公社基础上复建而成,曾是三峡地区(宜昌县)的第一家人民公社。复建此馆意在真实的记载这段历史,让人们在此得到更多的启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了解这段历史,走进这段岁月。

本馆是以人民公社为基调,集餐饮住宿、会务接待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点,是三峡车溪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可同时容纳200人进餐和提供50人住宿。 农家博物馆简介 车溪文化是巴楚文化的聚合,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千禧盛年,在此修建“农家博物馆”,意在浓缩这厚重如山、纯朴如水的巴楚风情,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车溪文化。留住一段岁月,定格一段历史,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车溪先民几千年的生息繁衍,留给后辈子孙丰厚的文化遗产。“农家博物馆”以独特新奇的命题,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将车溪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和灿烂的车溪文化收集整理展现在您的眼前,再现昔时画面,给您最贴切、最真实的视感。

“农家博物馆”依照早期车溪人居所样式而建,由堂屋、卧房、客房、厨房、农具房、火药坊、纺织坊、磨坊、榨坊、铁炉坊等展厅组成,分别陈设车溪先民劳耕稼作和生活起居之用品。乡土故情,永远是人类抒情的主题。“农家博物馆”捡拾的这些车溪先民的生产、生活情节,是博大精深的巴楚文化的经典浓缩。再回梦里老家,体味浓厚山野乡土气息,是潮流也是期盼。 在这个地球上,唯有车溪与水车最有缘。水车咿呀,永远是人类抒情的主题。现代人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心态下生活着: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富裕与便利,又频频回首来时路,为那些万劫不复的,或者渐已远去的东西黯然神伤。

当人们厌倦了紧张的都市生活后,渴望寻找一片闲适和淳朴的天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着泥土的芬芳,领略那种回归自然的乐趣,让疲惫的身心稍作休息。 来吧,常回梦里老家,在劳作的韵律里追忆往昔,在倒流的时空中陶醉逍遥 车溪西距宜昌市城区18公里,座落于三峡中堡岛与巴人发祥地之间,它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典型撞击磨合区,目前,散落于民间的文化风情无不透视出,其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既有巴人的粗旷又有楚人的内涵,但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其厚重如山、纯朴如水的文化如同车溪俊逸的山水洞瀑被车溪峡谷笼装了无数个世纪…… 车溪风景旅游区山表水秀,具有世外桃园般幽静之美,这里雄峰、异古、奇洞、飞瀑、清泉等景观随处可见,古寺庙遗址、古造纸作坊与巴楚土瓦民居交相辉映,奇特的怪石园林和人文资源水乳交融。

在车溪风景旅游区18.64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里,可开展森林浴(天然氧吧、调理身心、修身养性)、矿泉浴(流动洁净、祛风除湿、爽肤健身)、生态农园观光、睡仙洞和石仙洞猎奇探险、忘忧谷探幽、腊梅峡赏梅,巴楚故土园参与风俗民情表演等独具车溪特色多层次的旅游活动。使人置身其间,获得返璞归真、悠闲自在的享受。 集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精华的天湖、车溪休闲度假风景区,野梅葱茂,孔雀开屏,小桥流水,清泉叮咚,农屋点缀,水车咿呀,好一幅水乡山寨田园风景画。这里,有山皆翠,有水皆绿,有洞皆奇,有峡皆幽,有泉皆飞。朋友,来吧,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走出来,从车流人海的喧嚣中走出来,到这山明水秀的静土,闲庭信步,尽情饱览美好的田园风光,让自己感受山灵野性之气,聆听自然天籁之音,在大自然的野趣中放松自己吧。

涵石仙谷、巴楚故土园、腊梅峡、宝塔谷、天龙云窟、风洞、忘忧谷。其旅游特点是:一种主体风格--古朴自然的世外桃源;两大自然绝景--地质奇观、植物奇观;三种文化特征--民族歌舞欣赏、农耕嫁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种功能--猎奇探险游、科普考察游、休闲避暑游、民族风情游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湖北大别山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4日,爸爸妈妈带我去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风景区游玩。进入园区,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风景。天堂寨的风景真是优美啊。一路上我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地流水、飞流的瀑布。我们乘坐索道登上了大别山顶峰,大别山顶峰上处处悬崖峭壁,从脚底下一眼看下去,下面是万丈深渊,放眼望去,能看到一个很大的湖泊,象一面镜子,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大别山真是奇、秀、险啊!我们看到了剑劈石、情侣峰、将军岩,我们还经过南天门,到达大别山最险的地方。在山顶上,我们一家拍得了很多照片!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决定不坐索道,步行下山。山间小路高低不平,我先后摔了四跤。后来,我和妈妈手拉着手下山来。爸爸夸我很勇敢,第一次走了那么长的山路,还特地为我买了一支木头做的红缨枪做为奖励。今天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的山,我会永远记住这么愉快的国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4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而又神奇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我是大家此次的导游小黎,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您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愉快,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神农架;

神农架最早是一座山的名称,而后是一个山系的总称,如今是一个行政区神农架林区,它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行政区,因为它的版图由神农架山系为构成主体又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相传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曾经在这里搭架采药、遍尝百草、救民疗疾,故而得名神农架林区。

它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为湖北省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给合部组成,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辖4镇4乡和1个国家

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和林业管理局均为正处级单位) ,林地占85%以上,神农架共有12个民族,汉族是神农架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总人口的95%,有少数民族11个,其中的土家人口为最多,占总人口的4.5%,壮族、苗族、回族、彝族、满族、朝鲜族、畲族、蒙古族、白族等民族人口极少,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松柏地区和下谷乡。汉、土家、回等民族,总人口8万人。直属湖北省管辖,是我国唯一以" 林区" 命名的行政区。

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我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 野人" 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 华中第一峰" ,风景垭名跻" 神农第一景"; 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 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 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 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玛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为多级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因此神农架有" 华中屋脊" 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落差达2706.4米。

神农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也使神农架享有了" 绿色明珠" 、" 天然动植物园" 、" 生物避难所" 、" 物种基因库" 、" 自然博物馆" 、" 清凉王国" 等等众多美誉。神农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 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 世界生物圈" 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 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

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秦汉以来,神农架地区分属历朝历代邻近州郡县管辖(仅三国至隋初设绥阳县) ,清代隶属湖北省郧阳府房县及宜昌府兴山县。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 皇界" 。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20xx年之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红三军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新

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国家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着手对神农架进行开发,并于1966年修通贯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国务院以〔1970〕国发47号文件,批准神农架林区建置,由湖北省直辖,行政地域由房县、兴山、和巴东三县毗邻区域划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此后行政隶属几经变更,终于于1987年确定直属省辖至今。

神农架文化遗存众似繁星,民俗乡风淳厚质朴。阳日古刹净莲寺、九冲佛影天观庙传承佛教衣钵,川鄂古盐道依稀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残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间刺绣显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发现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从而打破西方关于中国没有自己史诗的百年神话。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乐的百代民风土家婚俗、打丧鼓、山锣鼓、打火炮堪称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农架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构成了神农架绚丽多彩的画卷,隽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苍苍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使神农架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净土和乐园。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

这里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在林区的南部巍峨的屹立着南北相峙的两座高山,北边的叫大神农架,海拔3105.4米,是神农架搭架采药的地方,因此这座山便得名神农架了,那么神农氏为什么要在这里搭架采药呢,神农氏出生在距今约4500--5020xx年的原始社会,今湖北省随州市的历山镇,生活在现在的陕西省的歧山县,他的部落原属西族的一支,最早由甘肃游牧到这里,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继伏儀之后,在轩辕之前,他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酋长,在此其间,社会生产力空前的提高,出现了一代文明盛世,神农架不仅是东西南北野生动植物种类的交汇地,而且是华夏民族四大文化种类的交汇地。以神农架为原点,西有秦汉文化,东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农架是一处文化洼地,各种文化溪流在这里交融。神农架在神农氏时代很有可能是联系四方交通的枢纽,是华夏文化的集散地,它恰好位于歧山和随州的连线的中间位置上,神农氏要经常往返两者之间,而神农架药源丰富,所以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是合乎情理的。

神农架的架字该怎么解释呢,有三种说法,一,架木为梯; 神农氏搭梯攀岩采药,当年他用的是两种梯子,一种是用藤做的,一种是用短木棒和大树干做的,二,架木为屋; 神农架人喜欢找一片森林就地取材,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比如现在人说的垛壁子,三,架木为坛,说神农氏是奉天帝之命来这里采药的,完成任务之后就在高山上架起一座高台,然后跨鹤飞去,总结下来,架木为梯,以助攀岩,架木为屋,以助避寒,架木为坛,跨鹤升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61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

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面前是一幅山水景象,中间有两人对坐。左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抚琴,右侧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没错,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当年的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武汉。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流传很广,以至于后来在1977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心声,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悠悠中华长达5020xx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周朝创造了八百年基业,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当时现在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湖北是楚国。两国经常交战,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一定记得,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才很多。其实这是经过了篡改的,原来的对联是“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是说楚国人才济济,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做官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大夫,琴、棋、书、画样样娴熟,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连城。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却“曲高和寡”,他一直都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有一年得八月中秋,俞伯牙乘船顺汉江而下,路过汉阳,当时天色已晚不巧又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等明天再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得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有了兴致啊,就走出船舱,远望天际,看着这水天涟涟,周围一片荒芜有没有人烟,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就莫名其妙的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啊。俗话说的好,弦断处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这才知道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深谈,一问才知道,原来敢情钟子期祖上就是楚国的宫廷乐师,地位就像今天的中央交响乐团,因为他们家世代出乐师,楚王非常钦佩他们家人才济济,就赐姓“钟”就像七下西洋的郑和一样,是楚王面前的红人,只是后来战乱,家道中落才流落到这里了。那说道为什么要赐姓“钟”呢?中国唐朝有个伟大的文学家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年少多才可惜英年早逝,27岁就去世。他最有名的作品《滕王阁序》有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恐怕没人不知道。同时他还写下了另外一句“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钟鸣鼎食指的就是帝王生活,被赐姓“钟”在当时地位是很高的。巧的是钟子期逝世的年纪和王勃同样是27岁。后来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兄弟。临别时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这段佳话被记述在古书《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中,不是我们武汉人臆造的,是真有其事。这段知音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武汉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武汉人的性格,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情谊放不下这段故事,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这些地方现在都还有。就像是外地朋友所说的那样,武汉市天气炎热,热的人起燥所以武汉人性格火爆,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描述我们性格最贴切,是“冰火两重天”,好的时候好,不好的时候是真不好。大家都说武汉人脾气差,可是忘了武汉原来是码头,做生意的人脾气自然急,话又说回来,光是脾气急能谈得拢吗?所以武汉人还重礼节,逢年过节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炖了肥鱼汤,排骨藕汤都不忘给邻居端一碗,也是个心意。武汉人的生活观念是什么?有句老话“辛苦点做,痛快点吃”这种景象你在北方看不到的,煲一个牛肉萝卜汤要一个晚上,回家做饭起码两个钟头,平民家庭菜价再贵也要搞个几菜一汤,否则就吃不下饭。以前有个笑话:有人手里有十块钱,那么他会花9块买吃的,剩一块坐车回家。如果他手里有十块钱的话,武汉人注重生活质量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他们的话,那么他会花掉11块买鸭脖子,走路回家,多出来的一块还是跟朋友借的。武汉目前民用车辆拥有量90.万辆,私人小汽车38万辆。20xx年旅游总收入508个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03亿元,增长27.0%。一年一个新突破,一年一个新台阶,武汉人有钱了,可是他们的钱是哪来的呢?这里面有大家的功劳,您来武汉旅游考察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下面我代表武汉市910万人民向我的衣食父母们,向选择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来消费的大家表示感谢,感谢您来武汉旅游,感谢您出来玩!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在听他弹琴,即派随从上岸寻找,不久,随从带来一位衣衫褴褛的砍柴人到船上。原来砍柴人名叫钟子期,是一位学识高深,对音乐有着很深造诣的隐逸之士。

两人寒暄之后,钟子期既请俞伯牙弹琴,俞伯牙首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赞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语,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赞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知己,并约定来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会。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来到相会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着钟子期回家的路线一路寻找,半路上碰见一位老者,一问方知老人乃钟子期的父亲,钟子期几个月以前就因为劳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听了以后,万分悲痛,跟着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爱的瑶琴,弹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乐寄托哀思。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他的琴声,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直把瑶琴摔成两段。大家就问为何摔碎瑶琴?伯牙遥遥头,说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诗中表达了俞伯牙的心声,既要结交一个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难了。也难怪俞伯牙摔碎瑶琴,发誓永不鼓琴,是所谓“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后来,人们有感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高山流水成为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为知心朋友的代名词。高山流水后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传统名曲,为后世之人所传诵。1977年,美国发射的飞行器旅行者号太空船上携带有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中录有二十七段各国的音乐,其中选中的唯一一首中国音乐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抵达古琴台的门口,请大家跟我一道参观。

这里是琴台蜡像馆,它以蜡像的形式记述了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穿过回廊,大家请看,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说应聚积不少财富,可他为官清正廉明,重用贤才,兴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岁退休时依然两袖清风,为时人所称道。退隐之后他在琴台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忧国忧民。后来道光皇帝赐给“印心石屋”四个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当然这只是古代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远看凸突而出,近看却凹陷而入,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这里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汉阳粮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来到琴台凭吊古迹,想到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叹不已。随即,他摘下一束竹叶,饱蘸浓墨,就在这块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因是用竹叶书写的,又名竹叶书。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宋湘在诗中对知音的故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不管怎样,由于书法精妙,被誉为诗书双绝,也被称为琴台一宝。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参观后十分喜欢,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把宋湘题刻拓片带回去观赏。

各位朋友,中间这座由汉白玉石栏砌成的高台就是伯牙台了,中间石碑上刻着“琴台”两个大字,据说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台记。石栏四周是琴台故事的浮雕。相传俞伯牙就是在这里弹琴时结识了钟子期,并结为知音。

这座富丽雄伟的半歇山顶殿堂是琴台的主要建筑,额坊上四个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叶书。这里经常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宏扬知音文化,因为知音文化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重友情,轻物质利益的传统美德。

这里是知音雕塑,旁边琴童怀抱瑶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远处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葱葱,时光如果可以倒转,我们多想回到故事发生的时刻,见证这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大家的右手边是巍巍的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周围现代化的建筑栉比鳞次,又在提醒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那久远的故事好似已离我们远去,知音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

现在我提议,我们大家照个合影好吗?让琴台作证,让青山作证,让月湖作证,愿各位的友谊更加长久,愿各位的爱情更加甜蜜,愿每一个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台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各位!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关于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5篇(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湖北西陵峡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西陵峡口风景区。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灯影峡与三峡大坝之间,横跨西陵峡两岸,交通便捷,从宜昌市或三峡大坝出发,陆路经宜莲公路,水路经长江黄金水道均可到达,同时,乘轮渡过江,还可到达南岸的石牌和三峡极顶风景区。西陵画廊由“永远的西陵峡”峡谷风光、江南三把刀、江北的仙人桥和地质公园、西陵峡沿江栈道组成。它以峡谷风光、地质公园为特色,是开展地质科考、书画观摩、观光揽胜、徒步游三峡等旅游活动的绝佳之地,主要景观有震旦纪、寒武纪世界标准地质剖面、世界华人三峡石刻、仙人桥、天柱山、三把刀等。西陵画廊是整个三峡中最为神奇壮丽的峡谷,因而北宋领袖欧阳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绝唱,陈毅元帅也写有“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的豪迈诗篇。三峡大坝竣工后,从三峡大坝到葛洲坝之间长38公里的西陵峡段将是唯一不被淹没的峡谷,将保持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是永恒的三峡风光,是寻梦三峡的乐园。西陵画廊北岸莲沱一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质剖面,是20世纪20xx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是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揭示着地球远古的奥秘。仙人桥是西陵峡风光的最佳观景点,其附近的峡谷段是三峡最窄处,两岸峡谷壁立千刃、幽深谷底惊涛拍岸,是体味三峡雄奇风光的极佳地段。仙人桥原名天生桥,位于江北岸悬崖上,它三面绝壁,一面临江,在两山之间,凌空飞架,险峻奇特之至,传说是天上的仙女与凡间樵哥一同升天时,仙女裙带化成的彩桥。“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宋代诗人田钧当年途径桥下,因山水凶险和不见仙女倩影而深为遗憾。而今,这里开发成为旅游区,一个雕刻精美的仙女塑像鹤立于升天台上,似在飘然升天,栩栩如生。站立桥上,上下百里西陵画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纱,偌大长江,飘忽如带,千轮万舟,形如柳叶,真有白居易“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的感受;放眼四周,美景如画,东有石门天险,西有三把刀名峰,北有“山势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山,南有明丽生辉的明月峡,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嫘祖庙船出西陵峡,遥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绿树丛中,那一座黄瓦白墙的仿古建设就是嫘祖庙。嫘祖庙又名西陵山庙,占地1000平方米,高108米,为纪念黄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年重建于西陵山。

蚕丝在西陵。西陵地域辽阔,在黄帝时代西陵即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远古西陵,即今以宜昌为中心含川东、鄂西、襄北、荆湘部分区域。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处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是峡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着《元丰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为峡州六处古迹之首。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相传黄帝在与蚩龙的争斗中南下西陵后与当地的村女嫘祖结为夫妇。嫘祖秀丽聪慧,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纺织,与黄帝一起组织部落里的男女老少,男耕女织,共同创造了华夏古代文明,为开创中华基业,尽心尽力,被后世尊为“先蚕”。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嫘祖庙举行“先蚕节”,盛况空前。

嫘祖与黄帝结合,一统中华大业,她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在伴随黄帝南巡时,由于积劳成积,病逝途中,死于南岳衡山嫘祖峰前。黄帝敕封她为“祖神”、“道神”,人们又尊称她为蚕农和纺织行业的保护神。

嫘祖圣地西陵山。早在宋代就已铭文列为峡州古迹,明代西陵山已是古木参天,当时西陵山庙已形成相当规模。

古西陵山是祭祀轩辕黄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的圣地。而西陵山上的祖庙却毁于 1940年6月的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无情的历史,记下了国土遭蹂躏、人民被屠杀、祖庙被炸毁的血海深仇,给我们提出了应当永远牢记的“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

改革开放,国运昌兴,宜昌人民经过深入考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提出了恢复西陵山景区,建立嫘祖纪念馆的动议,跨入九十年代后,对西陵地域和西陵之妇的考证工作日趋深入,并在报刊杂志上开展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愈辩愈有,对垒双方双赢局面。在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西陵风景区建设规划,并于1993年2月正式破土动工。

1994年7月,西陵山风景区一期工程嫘祖庙建成。嫘祖庙,是纪念性建筑,占地9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7.27平方米,从外看像似三层,实际四层,多层重檐,棱角刺天;从底层到顶端,高26.53米;24组风铃,悬挂翘角,随风飘动,传响天外。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嫘祖庙的一楼,这里是瞻仰嫘祖殿堂。大殿顶端,有精工彩绘、富丽堂皇的龙凤呈祥图案,其下有8组16个斗拱、28只丹凤,代表炎黄子孙遍布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跨进大门槛,仰头即可看见象征富丽的牡丹花,表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彩绘荷藕溢出清香,代表华夏儿女的人品高尚。殿堂正中,供奉着嫘祖塑像,这尊塑像高6.3米,是根据明代以前绘制嫘祖图像,经重庆美院再创作而成的。嫘祖手拿蚕茧正在抽丝,两个侍女,一个手捧金梭,另一个献出的是绢绸。嫘祖慈祥端庄,宛如正在教民蚕传授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湖北三峡人家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到三峡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点: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神奇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间,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味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朋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

〔龙进溪景区〕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大家请看前面的几艘古帆船,过去它是峡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峡地区古老沧桑的历史见证。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每条帆船上都装有两个乌蓬,比较矮的那个乌蓬里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觉休息之用,立于船头比较高的另一个乌蓬是为主人推桡、摇橹时遮风挡雨之用。过去,峡江一带滩多水险,暗礁密布,航道险恶,加之没有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在江上行船则极其艰难。为此三峡人充分利用聪明才智,设计了风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行。顺水顺风时,升起风帆,利用风力鼓动风帆带动船只前进,则可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成语“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现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劳,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昂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高昂,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呐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犹如重伤口上撒把盐,越发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15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神农架导游词范文5篇

神农架林区,简称神农架,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处于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组成的旅游带上。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远眺武当山风景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时光飞逝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社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神农顶和神农坛两大景区。

神农架地处长江和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1970年建立行政区划,面积约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7%,区内居住有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约7.9万。

另外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是因为神农架中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米,为华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称号。

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原始人类在此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率众在此搭架采药,教人们耕种,故将这里称做神农架。神农架也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了一部民间唱本《黑暗传》,以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叙说中国古代历史为主要内容,其特征近似神话史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填补了华中地区没有发现过长篇神话史诗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种类繁多的鸟兽虫鱼,很多濒临灭绝,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物种在神农架却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神农架凭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时期充当了生物界的避难所,至今尚较好的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其中有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等极为珍稀的动物。因此,神农架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天然药材库,有中草药两千多种,包括麝香、熊胆、金钗等名贵药物和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惜草药。其中有60多种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现在神农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在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区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车、攀岩、漂流、淡水垂钓等颇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活动。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呢已经进入了神农坛景区,请大家稍作准备,我们马上就要下车去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的南部,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虽然面积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个景区层次分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神农架是神农坛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是专供炎黄子孙在此缅怀先祖,祭祀神灵的场所,祭坛内神农塑像高达21米,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它以大地为身躯,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双目微启,似在洞察世间万物。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中的“牛首人身”设计的,中间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也是根据过去皇宫的格局所布置,中间为天子所走,左右则是大臣的通道。因为9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故两边的台阶全是9的倍数。台阶下即是祭坛,置有九鼎八簋、香炉、编钟、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采药救民,光照千秋,不仅因遍尝百草,搭架采药而使神农架得此名称,更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继续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离开神农坛,我们现在就要去神农架的至高点——神农顶风景区。神农顶风景区位于神农架的西部,我们今天主要是要去游览风景垭和板壁岩。请各位游客朋友往车窗左边看(讲解时伴有手势,因面对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体右方),这就是被称作“华中屋脊的华中第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4米。

走过了神农顶,现在我们就到达了风景垭,风景垭原名巴东垭,号称“神农第一绝”,海拔2800米,风景垭下的板桥河谷深万丈,满底琅岈,风姿各异,四周岩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气象瞬变,神韵竞奇,将这风景垭的风光齐聚一体。

从风景垭出发,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板壁岩,这里因为有野人出没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游人注目。

那么现在我们就下车去板壁岩的石林和树丛中走走,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野人呢。板壁岩上下箭竹漫山遍野,密不透风,这一带是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箭竹林中曾多次发现野人的踪迹,毛发、脚印以及野人用箭竹做成的窝。野人的毛发无论是从表面还是细胞结构,均优于高等灵长动物。野人的脚印长约25厘米,步幅约2.7米,可以想象野人的身材是很高大的。最令人惊叹的还要算是野人的窝,窝是用20根箭竹扭曲而成,人躺在上面,视野开阔,舒适如同靠椅,经验证,这绝非猎人所做,更非猿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和使用者当然是那种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类之间的奇特动物了。

好了,游览完板壁岩以后,我们现在就要返回饭店了,这一路上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相信游览了一天的时间大家都会有些疲惫,那么大家就可以在这个时间里稍作休息。

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神农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区为湖北省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给合部组成,面积 325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90。56,—110。58北纬31。15—31。37,现有人口近八在万,林区政府设在松柏镇。神农架位于长江上游与汉水之间,秦岭山脉和大巴山交汇地段。东距襄樊市313公里;老河口市271公里:南距沙市345公里,宜昌市248公里:西距秭归县香溪口205公里;北距十堰市214公里。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林区内有3000米以上的高峰六座,最高峰神农顶3105.4米,高出武当山 947.4米,峨眉山6.4米,黄山1161.4米,是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年平均气温7.9。C,年降雨量1500毫升,是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前寒武纪(五亿年前)地质结构的地方,加之处于亚热带气侯向温带气侯的过渡地带,因此,立体气侯异常显著,有“山下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之景观。

神农架相传是炎帝神农氏采药之地而得名,这里不仅具有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还保存着许多第四冰川时幸存下来的古老、珍稀、濒危树种和我国特有树种100 种以上。药用植物类1800种之多,其中有珍品:“头顶一颗珠,池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有60多种药物具有抗癌作用,100多种药物堪列高级名录。

神农架又是一座野生动物王国,不仅鸟类、鱼类繁多,仅神农顶,大、粘神农架和金猴岭一带,就发现有数十个种类的金丝猴20xx只以上。原被认为只能生活在北极的白色动物,如白熊、白獐、白蛇、白猫头鹰等,在神农架也相继发现。世界上几乎绝迹的驴头狼和神话故事中的千里驹--羚羊,凌空飞鼠,都自由地生活在神农架。

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湖北最高峰,也是秦岭以南华中第一高峰。横空出世,傲立华中。冬春两季,时而漫天飞雪,时而滂沱倾盆,时而啸啸狂风,时而云雾层层,唯夏秋之季晴朗,云开雾散之日,万千景观尽收眼底。

神农顶西侧有一迷人的山口若悬河,名风景垭,垭南幽幽,深谷中石林竞立,参差缭绕,时隐时现,如人间幻境。 风景垭西首屹立着一嘹望塔,塔基海拔高2900米,此塔为护林防火观察之用,登高视野东达老君山,西达大九湖,南达小神农架,北达金猴岭。

红坪画廊:红坪十里画廊位于天门垭南麓,长达15公里,在这底宽不过百米,河流横贯其中的红坪画廊将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及三十六峰浑然融为一体,令人倾倒,如其中的刀笔峰、宝剑峰、层楼峰,相传它们分别是炎帝神农氏的文房四宝,随身佩剑和居住的楼阁,而其中的独秀峰、莲花峰则相传为炎帝公主的化身。

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各位游客: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神农架人对大家来神农架观光旅游表示热诚的欢迎!

此次神农架之旅,将游览神农顶、香溪源、天燕、玉泉河四大旅游区,线路较长,旅途比较辛苦,我们将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游客的支持和配合,促使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游得开心,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神农架旅游资源独具魅力,遐迩闻名,誉满中外。国家旅游局、湖北省政府已将神农架作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鄂西北绿色旅游圈的龙头进行重点开发。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确立了“立足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富裕文明神农架”的建设方针,决心把神农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精品。

神农架之旅,除传统的观光揽胜游、度假休闲游之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供选择。如:“神农架‘野人’觅踪游”。野人是世界四大谜之一。在中国,3000多年前就有关于野人的记载,神农架是发现“野人”次数最多的地区,迄今为止目击“野人”已达114次,约有360多人看到138个“野人”活动形象。如果运气好,追踪“野人”或许能一睹“野人”的风采。

还有“神农架森林沐浴行”。神农架森林原始程度高,覆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8%,活立木蓄积量20xx万立方米,其中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910.9万立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4.9万立方米,是开展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最后还要推荐一下“神农架高山滑雪游”。神农架冬季有“南方雪国”之称,降雪量大,存雪期长,雪质可与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媲美。冬天降临,大雪纷飞,山野苍茫,满树琼花,冰清玉洁。在雪道上滑行,可以体验到飞翔的快乐。

各位游客:今天大家来到神农架,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等待着您去考察;有许多难解的自然之谜等待着您去探索;有古朴的民风民俗等着您去领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等待着您去欣赏。但愿神农架之旅能成为您度假的天堂。预祝各位旅行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农 架 概 况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领,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57′,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8万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其抬升为多级陆地,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各位游客: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神农架人对大家来神农架观光旅游表示热诚的欢迎!

此次神农架之旅,将游览神农顶、香溪源、天燕、玉泉河四大旅游区,线路较长,旅途比较辛苦,我们将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游客的支持和配合,促使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游得开心,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神农架旅游资源独具魅力,遐迩闻名,誉满中外。国家旅游局、湖北省政府已将神农架作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鄂西北绿色旅游圈的龙头进行重点开发。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确立了“立足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富裕文明神农架”的建设方针,决心把神农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精品。

神农架之旅,除传统的观光揽胜游、度假休闲游之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供选择。如:“神农架‘野人’觅踪游”。野人是世界四大谜之一。在中国,3000多年前就有关于野人的记载,神农架是发现“野人”次数最多的地区,迄今为止目击“野人”已达114次,约有360多人看到138个“野人”活动形象。如果运气好,追踪“野人”或许能一睹“野人”的风采。

还有“神农架森林沐浴行”。神农架森林原始程度高,覆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8%,活立木蓄积量20xx万立方米,其中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910.9万立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4.9万立方米,是开展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最后还要推荐一下“神农架高山滑雪游”。神农架冬季有“南方雪国”之称,降雪量大,存雪期长,雪质可与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媲美。冬天降临,大雪纷飞,山野苍茫,满树琼花,冰清玉洁。在雪道上滑行,可以体验到飞翔的快乐。

湖北神农架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各位游客:今天大家来到神农架,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等待着您去考察;有许多难解的自然之谜等待着您去探索;有古朴的民风民俗等着您去领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等待着您去欣赏。但愿神农架之旅能成为您度假的天堂。预祝各位旅行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农 架 概 况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领,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57′,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8万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其抬升为多级陆地,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距今大约20万年前后,神农架就有古人类活动。在华夏文明的萌芽期,相传神农氏曾在此尝草采药,神农架因此得名。秦汉时期,神农架分属益州汉口郡和荆州南郡,三国时设绥阳县,属魏荆州新城郡,唐代属山南东道房州和归州,此后虽改朝换代,但辖属大体不变,一直到清依然属湖北省郧阳府房县和宜昌府兴山县。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开始对神农架进行大规模的开发,1970年5月28日划兴山县5个公社、1个药材场和房县16个公社、1个药材场、1个农场以及巴东县3个公社的区域,建立神农架林区,属湖北省直辖。

神农架历史上曾为兵家屯兵驻守之地。早在唐代,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时,命名神农架山脉为“皇界”,划为其辖地,薛刚驻兵于神农架西部的大九湖。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农民起义军刘体纯、李来亨屯兵神农架西南山区达20xx年之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军大败清军于马鬃岭(今神农架新华乡境内,据《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载:“嘉庆六年八月……襄阳起义军老将樊人杰部,‘别为十号’,分路转战湖北,在马鬃岭与全保部大战,杀得敌军惨败,清军总兵王懋尝等十四名将官全部毙命”)。1930年—1932年,贺龙部红三军还在神农架红花、古水等地建立过苏维埃政府。

神农架有关自然和人文的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神农架的旅游资源。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88%,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6%,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为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雍容华贵的梭罗、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于林间。一切是那样的和谐宁静,自在安祥。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我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神农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也使神农架享有了“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清凉王国”等众多美誉。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整的生态环境而引人瞩目。

现在我把神农架旅游资源的特色作一概括,这就是“雄、秀、幽、野”四个字。“雄”,是指神农架山体高大,群峰林立,具有雄伟壮观的气势;“秀”,是指神农架河湖飞瀑,风光绮丽,具有精巧灵秀的神韵;“幽”,是指神农架峡谷深邃,古木幽篁,具有幽远深邃的美感;“野”,是指神农架森林茂密,谜团纷呈,具有慑人心魄的野趣。

神农架以三峡双神线和区内旅游循环线为主轴,依托木鱼、红坪、松柏三个重点旅游接待城镇,形成了神农顶、香溪源、天燕、玉泉河四大旅游区。并有公路与外界相通。往十堰里程212公里,可与316国道和汉渝铁路相接;往襄樊里程271公里,可与207国道和焦柳铁路相接;往宜昌里程241公里,可与长江水运、焦柳铁路、空港和318国道及宜黄高等级公路相接,进出并不十分困难。神农架的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绿色宝库”,去细细领略它的“原始风韵”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湖北恩施土司城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杈即“初夜杈”,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人内的禁地。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身弓耕园”。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新湖北旅游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景色宜人的人间仙境——九宫山观旅游,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员某某。

很高兴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这位是为我们驾车的刘师傅,刘师傅行车多年,经验十分的丰富,车行安全就交他了,也请大家放心。一路上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见意,请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为大家解决;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随时指出,以便更好的为大家服务,在此也希望九宫山的好山好水好仙境,能带给大家一分好心情。现在请大家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出现在你们眼前的便是被誉为九宫珍宝的迎客松,这颗高有9米,已经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霜雪雨的迎客松,现在已成为了九宫山的独特象征。您看她像不像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千百年来一直在守护着这样一个人间仙境,今天正客串着迎宾先生。欢迎各位的到来。

人们都说:“湖北的九宫山集黄山之奇,庐山之秀”那是不是这样的呢?那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九宫山吧。九宫山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幕阜山脉的中段。其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是鄂南的最高峰。总面积有210平方公里,高通山县城58公里,距武汉市178公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当然她也是湖北省的旅游业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既有江南山峰之奇秀,又具有塞北同峰之雄伟兼具五月之雄、奇、险秀、幽,被世人们称为“九天仙山”;再加上她宜人的自然气候和道教名山之美称,成为了湖北省旅游业的精品名牌和旅游名山,国内外的游客对此都情有独钟。九宫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随处可见,像奇峰异石、古木参天、珍禽异兽比比皆是,而佛教与道教的教义内涵因为是层层相扣,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仙境奇画。九宫山不但是游览的佳境,更是避暑的盛地,她七月的平均气温有22。1摄氏度,比庐山低0。7摄氏度,比北戴河低1摄氏度,夏季的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摄氏度,这也正好应和了一句描述气温变化的话,我想大家都比我清楚不过了,是的,那就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因为在这里不管是再炎热的夏天,晚上都得盖一层厚厚的棉被,真可谓是“三伏炎蒸人欲死,到此清凉顿成仙”。人们都说:春要赏花上九宫,夏需避暑飞九宫,秋赏红叶飘九宫,领略北国风光必冲九宫。九宫山集山青、水秀、泉温、洞奇、飞瀑六绝于一体,主要景区有:云中湖景区、铜鼓包游览区、云关景区、石龙沟景区、森林公园、闯王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20xx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然而清代为加强中央统治而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故清朝改土归流后至今已几无痕迹,如今所见土司城是1998年恩施州民委策划建设,20xx年建成开放的。这座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旨在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湖北恩施大峡谷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一段漫长的乘车时光,我和哥哥姐姐们终于来到了令我向往的恩施峡谷,我一下车就兴奋不已——尽管我有些晕车,但也丝毫不能破坏我的好心情。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其中百里绝壁、千丈瀑布、独峰傲啸、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主要有云龙河地缝、踏浪亭、猎豹回头、漫天游栈道、一炷香、母子情深等,都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去的那天,天空中漂浮着薄雾,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更为大峡谷增添了神秘的气息。从云龙河地缝往上爬,越往上就越觉得置身于天空中,整个身体都得到了放松。站在顶处往四周望去,就仿佛在天上,快活得像神仙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如果你是工作压力很大的人,你可以到大峡谷去,那里可以让你放松;如果你是劳于学习的人,想寻得一片绿雅之地,你可以去大峡谷,那儿会让你感悟到真谛。

大峡谷最吸引我的是“一炷香”。“一炷香”,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他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他近观犹如男根,展示着他威武的雄姿,俨然成了大峡谷中的镇谷之宝。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遇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难香”,这难香又长又细,晴空万里时,一朵白云叠在峰顶,远远看去就像天上的香火,宛若仙境;阴雨天气时,升起的一层薄雾,就像一缕青纱,将它打扮得若隐若现,妩媚动人。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_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请看,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门楼极其注重外观的庄重华丽,在建筑内容上则集中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

你看,门楼前面左右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寓意土家人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右侧墙上的三幅壁画,中间的一幅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右边的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毛古斯”就是土家先民所尊的稻谷神。“民以食为天”,稻谷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稻谷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左边的一幅是两个彪形大汉,环眼突睛,虎视眈眈,像似瞄着每个过往行人,那是土家语称作“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的两尊门神,是土司城的守护神。

土司城门楼高25米,宽12米,是栋纯粹榫卯结构的木楼,高大壮观,结构精良,布局精巧合理。两边的走马转角楼梯可盘旋至顶,层层相通相连。门楼门窗由200扇门,189块镂空雕花图案组成,内容多为戏文和民间传奇故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整座门楼还隐含着许多奇巧而又寓意双关的数字,如门楼高4层、12根柱、24根梁,它意味着一年中的4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大家请看,门楼屋顶上数只蝙蝠拱托着一枚古钱的装饰雕塑,寓意“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钱就是那枚铜钱了。真算是无字胜有字,于无声处说吉祥了。

我们现在到了侗族风雨桥,迎面我们看到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风雨桥多建于河流渡口之处,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为“风雨桥”。过去,风雨桥多分布在恩施州的宣恩、来凤、咸丰三县。而今,随着乡乡、村村通公路,风雨凉桥已被石拱桥和水泥桥所取代,现在的风雨桥,已成为恩施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眼前的这座仿古风雨桥,虽无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却是游人歇息或休闲纳凉、聊天、摆龙门阵或恋人幽会的绝好地方。

大家请看,对面山上那座坐西朝东、气势巍峨、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就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庙宇旁沿山壁绘有一幅巨大的长卷壁画“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

对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廪君,还有一段十分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作头领,统领巴人。巴务相当头领后,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另创基业,便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途中经过叫盐阳地方,这里有位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爱慕巴务相的超凡豪雄,以身相许要与巴务相结为夫妻,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虽感女神多情,但仍觉盐阳不够广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坚持溯江而上继续前进。女神无奈,便晚上前来陪宿,早上化成飞虫与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巴务相与众巴人不辩南北、西东,寸步难行。巴务相非常焦虑恼火,断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乘女神陪宿之机割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与女神,女神就将头发系于颈项间,待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弯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顿时天开明朗。巴务相便继续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务相觉得夷城地方广阔,便留住下来,建立了巴国。巴人由此便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式转化为较先进的农耕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_湖北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109 字

+ 加入清单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

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琴台公园,这个大厅是一组仿真人物像,左右两边有两个半身人物像,分别叫做钟健和钟……,面前是一幅山水景象,中间有两人对坐。左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抚琴,右侧的布衣青年听的如痴如醉。没错,这就是您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当年的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武汉。当时两人弹奏的两首曲子合称“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流传很广,以至于后来在1977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心声,它的家乡叫做—大武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悠悠中华长达5020xx年的文明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三朝,周朝创造了八百年基业,在后期分裂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出现了七个强盛的国家统称战国七雄。当时现在的山西河南一带是晋国,湖北是楚国。两国经常交战,去过湖南岳麓书院的朋友一定记得,在书院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不对?说的就是楚国也就是湖北湖南人才很多。其实这是经过了篡改的,原来的对联是“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是说楚国人才济济,但是都跑到北面晋国去做官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是晋国的上大夫,琴、棋、书、画样样娴熟,手中一柄焦尾七弦琴更是价值连城。最让人称奇的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却“曲高和寡”,他一直都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有一年得八月中秋,俞伯牙乘船顺汉江而下,路过汉阳,当时天色已晚不巧又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等明天再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得心情也开始变得好起来,有了兴致啊,就走出船舱,远望天际,看着这水天涟涟,周围一片荒芜有没有人烟,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就莫名其妙的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啊。俗话说的好,弦断处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这才知道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深谈,一问才知道,原来敢情钟子期祖上就是楚国的宫廷乐师,地位就像今天的中央交响乐团,因为他们家世代出乐师,楚王非常钦佩他们家人才济济,就赐姓“钟”就像七下西洋的郑和一样,是楚王面前的红人,只是后来战乱,家道中落才流落到这里了。那说道为什么要赐姓“钟”呢?中国唐朝有个伟大的文学家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年少多才可惜英年早逝,27岁就去世。他最有名的作品《滕王阁序》有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恐怕没人不知道。同时他还写下了另外一句“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钟鸣鼎食指的就是帝王生活,被赐姓“钟”在当时地位是很高的。巧的是钟子期逝世的年纪和王勃同样是27岁。后来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兄弟。临别时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四)

(上车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武汉楚云旅行社,代表武汉980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游玩。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最大姓氏家族的一份子,那大家猜一猜,我姓——恩,大家都猜对了,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驾驶经验也相当丰富,那么大家就可以放心乘坐了啦。今天呢,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的。最后也预祝大家在整个旅途中都游得开心玩得尽兴。看,有些游客朋友都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上车开始我们的寻觅知音之旅吧。

(在车上)

大家知道,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因为诗仙李白的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又被称做“江城”。那大家知道江城武汉的三大名胜是什么么?恩,对了,它们分别是黄鹤楼,晴川阁,以及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汉阳,东对龟山、北临月湖,山水相映,景色秀丽。

又因为它绵厚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古琴台这个景点来源于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台就是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之间的友谊而修建的。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楚国的领地。有一个叫做俞伯牙的人,他虽是楚国人,但却在晋国做官。俞伯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的很多种声音,并且能表达出很多情感。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由于风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等待雨停。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琴弦断了说明有人在偷听。于是,俞伯牙命仆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 过了不久,仆人带上来一位樵夫。这位樵夫告诉俞伯牙,他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并非有意偷听。俞伯牙听完钟子期的叙述,上下大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樵夫虽然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便问他:“你偷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 子期答到:“能。”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

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两人畅谈了一宿,甚是情投意合。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了。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久等不到子期。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并要求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完之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据说就是俞伯牙所作。

但是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它还可从汉阳区、汉阳县蔡甸区内 的一些地名、古迹得到印证。如汉阳区十里铺一带有琴断口, 相传 为俞伯牙绝弦之地。汉阳区仙女山附近平塘渡有碎琴山, 为伯牙闻 子期去世悲痛欲绝, 摔琴以谢知音之处。在蔡甸区新农乡马鞍山有

钟子期墓、子期故里。

而这两位音乐大师之间的故事之所以这么广为流传正是源于人们对渴望情感共鸣的普遍诉求。现在我们常常用来比喻知心朋友的“知音”一词,就是出自这个故事。但我们对“知音”这个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友情的阐述。从抽象化的“人”的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我们会发现知音文化渗透在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每个人都在强调着自我强调着个性,我们渴望被理解却不愿意去理解,所以,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啊,知音难寻啊。现在,受伤的情侣、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了,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爱情伤不起啊。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没有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孩子,回家吧。现在,美国转嫁金融危机,利比亚叙利亚混乱不已,我们也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和平和与发展怎么这么艰难啊!我所说的这些问题只是九牛一毛,相信大家有更多的体会。我想,如果大家都能把知音的意识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将会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这就要求我们去换位思考,去将心比心,去了解对方的思想与意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后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据《皇宗书录》中记载, 琴台在北宋时已有之, 因年代久远, 历经兵荒马乱, 现在其遗址已荡然无存。到清嘉庆年间, 湖广总督毕秋 帆重修古琴台, 恢复其旧貌。然而,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古琴台又毁于战火,成为一片废墟。光绪八年古琴台有的已重修。光

绪十年,由杨守敬主持将各种文章重新镌刻于琴台碑廊中, 并书“ 古琴台”三个大字。光绪二十年, 古琴台又进行了一次维修。在1920xx年的辛亥革命过程中琴台又遭到严重破坏,民国年间又维修过几次。建国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在修建汉水公路桥 和长江大桥时, 都曾通盘筹划保护和美化琴台及周边的月湖景区。 1956年, 人民政府拨款将久已失修的古琴台进行了全面维修, 并 以琴台为中心, 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游人观光琴台后, 还可在 文化宫内小憩娱乐。80年代初, 武汉市总工会出资对古琴台及工 人文化宫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改建, 使其成万一处颇具特色 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所以,琴台地方虽小,整个建筑群仅占地15亩,其中的内涵与沧桑却意味深长耐人咀嚼啊。希望这次由小李陪着的寻觅知音之旅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并且觉得不虚此行。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的车已经到了古琴台停车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知音故事,感悟知音文化吧。途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同时也不要离队哦。

(下车后)

刚刚小李和大家说过,古琴台规模不大,整个建筑群仅占地15亩,但却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

5篇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五)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将士已有疾疫。与江东兵初战,发生挫折,曹公把全军移于江北,便于进退。与江东兵隔江相持于乌林、赤壁之间。江东兵统帅周瑜等在江南,部将黄盖提出“火攻”作战计划。瑜等为达到“火攻”敌方船舰的目的,由黄盖出面,向曹公致书云欲诈降。书内大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原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鲁肃偏怀浅赣,意未解耳。”最后又述:“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胜利,把周瑜、黄盖密谋,看成刘琮、蒯越举荆州归降,等量齐观,影响到谋士、军师荀攸等看不出底细和密谋,一般将领更不至疑问。都乐于看到黄盖从水上来降场面。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黄盖指挥的十艘蒙冲斗舰满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黄盖在舰上乘着东南风急,于江上举帆,各舰只顺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驶。曹公与吏士,皆出营立观黄盖的来降,只有谋士程昱于东风紧急中发现来舰轻而浮,判定不是运粮船只,担心会发生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敌人有诈谋问题。来船距北岸将近二里时,黄盖指挥的十舰,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驶如箭,冲击曹军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铁链锁着,无法拆开。火随风舞,岸上营寨也都起火,烈焰冲天,曹军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孙军则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江北岸曹军水寨、岸上遭到风火船舰突然袭击,引起一阵混乱。南岸孙军也增派部队渡江,参加战斗,以图扩大战果。双方在火焰纷纷中,相互战斗。曹将张辽指挥所部精兵,击退黄盖的猛攻。徐晃也能乱中镇定,整军应战。在这曹孙二军战斗紧张剧烈间,刘备的豫州军及猛将张飞、赵云各率所部分向乌林两侧与背后猛烈攻击,刘备也亲冒矢石指挥战斗。曹公以腹背受敌孙损失惨重,乘孙刘两军尚未合之际,遗弃大量人马物质和死伤将士,撤出乌林,向华容道方向转进。

刘备乘乌林江面战起,指挥部属向乌林侧背曹军进攻,同时顾 及孙刘两军钳攻。曹军失败,又可能向江陵方向转进,对通往江陵的华容道,选派精兵,巧施埋伏。并于危险路口两侧,堆集薪柴,预备火攻。曹公引兵进华容道,遇着猛雨、大风,遇到泥泞、堵塞,道不通行。派遣羸兵负草填铺,骑才得通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死者满地遍野。刘军伏兵以气候关系,发火稍晚。曹公一行已出险区。及到江陵,对华容道刘军伏兵犹心有余悸的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准备和动手)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全被消灭)矣。”虽未被全部歼灭,但南进大军损耗大半,属严重的惨败,从而结束了曹孙刘三方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出现曹、刘、孙,即魏、蜀、吴鼎峙局面,即历史上的三国。这个关键性战役,曹公以绝对优势兵力(20万左右)对孙刘联合绝对劣势兵力(4---5万)。战争过程,出现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中形式的斗争。战争结局,失败的为兵力优势的曹军,胜利的则为刘孙兵力劣势的联合部队。因赤壁之战,就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和关心乐道的著名战役。

兵家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必数赤壁之战。中国人认为:到赤壁才知“道、天、地、将、法”的高妙。外国人认为:到赤壁才能体味东方文化之神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23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