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kh教学反思不足之处【优秀20篇】

浏览

1811

范文

1000

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理念: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健康宝宝”这一主题透过“爱护身体少生病”“安全办法牢牢记”“天天开心不生气”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小懂得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并能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会进行自我保护。此刻的孩子甜食吃得太多,牙齿早早的就坏掉了,我想透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明白刷牙的好处,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并能坚持早晚刷牙。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我透过边画边讲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新朋友“牙宝宝”,并讲述牙宝宝的故事,激发了幼儿兴趣,从而引出问题。这一环节中幼儿听得十分认真,并能正确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了牙疼的原因。第二环节,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龋齿的照片,透过照镜子,让幼儿了解自我牙齿的状况,及时发现牙齿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幼儿表现的十分用心,观察的很仔细,明白了龋齿对身体的伤害。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之一,在教师的帮忙与鼓励下,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我的想法,说出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并能决定出正确及错误的做法。在第四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我是如何刷牙的,然后运用大嘴狗的手偶道具,教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部分幼儿上台示范。最后我和幼儿一齐用歌唱表演的形式巩固刷牙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这一环节中幼儿对大嘴狗的手偶十分感兴趣,并能用心地和老师一齐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到达了教学目标。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和延伸,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认识了一些坚固牙齿的食物,然后小结了本课的教学资料,在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走出活动室继续练习刷牙的方法。

透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明白了刷牙的好处,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到达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思考到卫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齐利用手偶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个课堂上幼儿表现用心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如果在示范讲授刷牙方法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刷牙不仅仅要里里外外刷还要前后左右都刷到),课堂效果会更好。课后我认真听取了听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意见,期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优秀教师教学反思参考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如:“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你相信这句话吗?”“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读到这里,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诸如此类的教学指导无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

重视文本整体品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此为态度1);改变后的态度(此为态度2);“引导学生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以及鹅的狼狈。”(此为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最后,我们在学生从鹅的变化中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及时引起学生从鹅过渡到对牛的关注。联系上下文以及紧扣课文的题目来体悟到不管别人怎样说,怎样做,我们都应该正确地来对待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各环节层层相扣,追求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境界。但这最好有一条能贯穿全文、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奇谋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 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 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 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 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 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 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 度 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 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 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 品 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 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 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 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课堂音乐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音乐,教研,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变色龙》体现的是人物的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丑态,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任务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来分析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整篇文章抓住变与不变为线索,将课文的中心挖掘很深。

课文上的有声有色,但也有不足之处,文章为什么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为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人物活灵活现,在这里应该给学生点一下,如何描写人物,但老师似乎在这里并没有点明,而是一略带过,我们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写。

听了别人的课,感觉到自己的差距,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觉到应该加快步伐。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快马加鞭,争取让自己也完美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赠汪伦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789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1、教学内容要开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绝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我们应该有机地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引进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时文,“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漪语),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读物,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天地。

2、教学形式要开放

比起过去“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大步骤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许多本来不乏科学性的新的教学形式又逐渐在“语文教改”的包装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语文教学。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模式,但决不模式化。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教材及不同的训练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让学生也参与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如质疑式(其操作程序为: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小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交流)辩论式(其操作程序为:学习新材料→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总结)茶馆式(其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 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3、学生思维要开放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在这样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利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课堂阅读教学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即使结束以后,学生的思想也不会停止,他们的思想仍在继续展翅飞翔。

4、教师思想要开放

中学语文教师的确不应该仅仅是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应该是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即真正意义上的“高师精神”(法国作家季洛杜语)的体现者。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当然,这绝不是要让语文课又成为“政治课”,而是要恢复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面对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应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审视、感受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而产生联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堂表达非常清楚,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教师和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这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感动等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的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课堂是实施新课轮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课堂的重头戏,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来组织阅读教学呢?接下来结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特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二、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的特点及分析

九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部分共五个单元,在这些篇目中既有现代名家旧作,又有当代名人新作,外国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课文负载的文化内容比以往要丰富得多,价值取向也更为开放和开阔,一眼望去,荡漾着斑斓的文化色调,这样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为了与编者意图相巧合,切实保证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我打算从如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采用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把体裁、题材或表达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从整体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课时等等,这样就变一册教材几十个教学目标、要求为几个教学目标要求。这样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体现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25篇文章,我是这样处理的:

1、以单元知识为纲。

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弄清概念、要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规律,做好学习课文进行训练的理论准备,使学生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若能把握不同文体的知识结构,明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从而准确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课前我针对散文、议论文、戏剧文学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了如下知识体系,并将本册书一至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本册书有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

知识体系

散文

1、散文的特点: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线索:时间推移、地点转换、记叙线索、感情线索还有含义深刻的语句贯穿全文。

3、散文的表现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见大,侧面暗示,象征等艺术表现形式。

4、散文的语言:优美、细腻、亲切含义深刻。

5、散文阅读要求:了解分类,明确特点;理清线索,抓住文眼;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议论文

1、论点的判断和归纳。

2、论据的判断与补充,论据的要点,论据与论点与关系。

3、论证的方法与判断。

4、议论文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5、议论文的阅读要求:把握论点,理解论据,分析论证。

戏剧文学

1、戏剧是综合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像所构成的舞台艺术。

2、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3、戏剧冲突的构成:(1)人与人之间的冲突;(2)人与社会间的冲突;(3)人物本身内心矛盾冲突;(4)喜剧性冲突和悲剧性冲突。

4、戏剧语言: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刷子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贫穷落后,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师,以前来过几位老师都没有留下来。这时又来了一位男教师,当他来到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又脏又乱,不懂得文明礼貌,有门不走,进进出出都跳窗户,个个都好像没有教养。上了几天课后,老师正在教室里备课,“嗖”地一下从窗户跳进来一位学生,那位老师连忙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来看,还说着“我给你看看手相”。说着像模像样地看着,“哟,小伙子,你的手相相当好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将来会是这个州的州长。”那位学生还有些不相信,便问“真能吗?”“能,我不会看错的。小伙子,你现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从那以后,那个学生果真就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就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次州长竞选中,选出的州长竟是那个当年被预测为州长的小伙子,当各届人士和一些知名记者问其感受时,他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的那位老师并不是真会算命,而是为他设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给他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6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有幸成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一员的我越来越感觉到: 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改变的重要性,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上的“三角形”这节课,研究三角形按边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

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探究新知阶段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我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为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围成的过程,并感受到学会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有规律地探究,能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三角形按边分类及三角形按边特征命名,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最后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节课中学生用三根小棒围出了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为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话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结论的不同猜想和对正确结果的渴望,再次实验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催发学生生成了对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关系正确而又具有个性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中还藏着好多知识,正等待我们去探究。

存在的问题: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没有上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再作补充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公开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师,应倾心于每一节课,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教学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课后教学反思简短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的课文是《童趣》,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教学,有的认为依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的则认为应该弱化基础知识,而要侧重让学生去体验课文。通过这次《童趣》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里我简单的来说一说。

1、我这次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违背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课堂上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喜欢学吗?”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不喜欢”。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呼声,但是我们教师却是经常忽略了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想尽量多的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但是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才是最关键的,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算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导语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提出一些问题,讲一些故事,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等等。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无法让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我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尤其是对我这新老师来说。

2、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下节课我会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言文的学习慢慢的产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之作。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所以至今还能背下来。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朗读和赏析中,让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由于学生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就本节课而言,我努力体现以下三点,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感情朗读。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然后再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二、重视语言实践。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桂林山水”,然后睁开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把产生在脑海里的画面能讲述出来,但不够美;原因是平时我不注意他们说的能力。这一点有待提高。

三、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如我让学生看着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让他们仿写,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丰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么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学居然无动于衷,我想我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人人都有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阿西莫夫短文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我同许多老师一样,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无非是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直到这次指导学生开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后,我才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它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呢?

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学会了申辩,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赞美与分享,并形成了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想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独有的魅力吧!

可以说,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所做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但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我深深体会到:与其它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人类经验的现成堆积,它对于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切实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兴趣持久性较差,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究、实践,并在活动中得到生成与发展,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言绝句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歌曲难度较大,如果按常规教法,恐怕学生学完歌曲后就没有时间进行音乐戏剧表演了,而我认为这一课的重点就在于进行音乐戏剧表演,因此,歌曲教学应缩短时间。

既要缩短教学时间,又要把歌曲学会,还要唱准,这的确是个难题,通过多次尝试,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达到要求:

一、分段教

要想把歌曲唱准,必须一段段过关,先学会第一部分,并且都唱准了,再教第二部分。

二、取消分段教学中词、曲的无伴奏演唱

为了缩短教学时间,将分段教学中的无伴奏演唱部分取消,只在最后演唱整首歌曲的时候,进行一次无伴奏演唱,以此来确定学生是否学会。

三、前半段教学方法的变动

前半段比较容易,就词、曲都教,但不用学生齐唱曲谱了,接龙唱曲后就直接接龙唱词,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四、后半段教学方法的变动

后半段较难,就干脆不教曲谱直接教歌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当中,我认为附点的演唱是难点,最开始上的一个班,我发现唱过很多遍之后,还有很多把小附点的节奏唱成二八。在第二个班上的时候我在提问的时候就在黑板上把附点下面的那个字用红色框起来了,并清楚地提示他们红色框起来的字要稍微拉长一点儿唱。并用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在听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后面的孩子都更很好的突出附点音符的重音。但不足的是,

第一、没有设计美育目标;

第二、在演唱时候运用什么样的心情、歌声去演唱。

第三、难点突破,节奏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先出现节奏再听效果会更好。

第四、在放伴奏的时候,应先告知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情绪和表演我没做太多的处理,如果能让孩子们把自己天性中天真烂漫,淘气可爱的一面揉合在歌曲当中也许能更好的体会歌词的俏皮感。

在今后的音乐课中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yw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当太阳的光芒隐去,夜幕刚刚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看不到边,望不到头;各种色彩的光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练习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本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找出让北京亮起来的词语和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犹如”说话,让学生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出示图片说句子。

3、感受北京的美丽,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是

1.找出让北京亮起来的词语和句子。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用优美的词句说出图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北京离他们太远了,如果仅仅只限于对文本的解读,我想孩子们是很难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主线,条理清晰

在教学中,我抓住“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句话展开教学,带着学生跟着课文和课件游北京的长安街、环行路、西单商业街和故宫,整个教学有条理。在课文的二到五自然段是采用并列的关系,我采取变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先自由读,喜欢哪段,就先教哪段。我每一段都有中心,比如讲长安街时,我重点抓四字美词语,让学生说出四字美词语的好处,1、写出了北京亮起来了,使画面很漂亮。2、读起来朗朗上口。并让学生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课文。讲环形路时,我拓展了用“犹如”看图说话,并指导了怎么读好顿号。讲商业街时,我采用换词的方法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体现一个“光”字不仅写出了霓虹灯的亮也写出霓虹灯的颜色多。写故宫时,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古老和年轻,学生很聪明,说出了意思,并看图读课文。

二、品词品句,注重积累

《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

我出示了课文里面的长安街的插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找课文中一一对应的句子,让他们在手、口、脑的结合中把这一幅图变成一场小录像记录到脑海中,让孩子能够想象画面背诵出来。

我充分利用了图片,讲到 “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很直观的展现出这些灯的样子与美丽。

课文也配有精美的插图,我合理的利用了夜晚的故宫图,教学中图文对照,理解 “故宫古老又年轻”,学生读着课文,看着插图,把故宫想象成一个风韵犹存的女子,穿着纱裙站在护城河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词句,也领略到北京美丽的夜景,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向往北京之情。

我觉得我没有完全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我的教学目标是找出让北京亮起来的词语和句子。而那些美词是我找出来的,孩子们说出了好处,我想如果提问变为“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北京亮起来了?”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看着很容易就是把东西传授给学生,可是传授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思考的。备课不能只备文本,还要备学生,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游戏,“搭山洞”、“过山洞”活动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儿喜欢。为了能满足幼儿兴趣和锻炼的需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和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用心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创造力和合作潜力,我精心设计组织了《搞笑的山洞》体育活动。

《搞笑的山洞》这节课,能满足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也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本活动首先让幼儿以人体动作“搭山洞”进行游戏,之后探索纸棒山洞和铁圈山洞的玩法,和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钻山洞游戏简单易行,随时可做,搞笑又实用,避免了活动中单调的动作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幼儿学得快乐,练得简单。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张弛有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不足之处是:活动中幼儿钻铁圈山洞时有的幼儿没掌握好技巧,经常把圈碰倒,另外,在今后的活动中要调整好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难度,又要注意个体差异,使不一样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透过自我适度的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一学期的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能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现将本学期探讨研究总结如下:

1、以理论夯实基石。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比赛,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中,潘伟连和刘翠芬老师代表课题组参加区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比赛分别获二、三等奖。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本学期我们安排了辛海燕老师上课题研究研讨课,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辛老师先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的力量加上辛老师的个人努力,所上的《找规律》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提问设计的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还经常开展课题沙龙活动。利用每周三的科组活动时间欣赏并评析优质录像课例,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引领学生促进步。

学生们在我们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其中,谭少兰老师辅导陆锦珀同学参加五年级“育苗杯”竞赛获三等奖;成员老师所教的大部分班级学生数学考试名列全级前列。

经过我们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提问”设计的有效、准确,意味着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性,经过和课题组的老师们探讨,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巧问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课堂教学中。

2、精问

“碎”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3、创问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善待”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哦,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1550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年我负责高三__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选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精巧、精炼,同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活跃课堂

认真落实“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课前通过对学生做的学案、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疑点,哪些重点知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置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加以引导提问,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以巩固,课堂上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进一步加以补充归纳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六、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学校组织的教师的公开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1987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2.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3、拓展促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4、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5、情感朗读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

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配乐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

四、拓展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 九月九日诵诗会”。

五、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诗 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 板书:思乡 念亲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 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 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齐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配乐诵读 深华情感

1、配乐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 思乡 念亲 王维

孤独 寂寞 难过

教学反思:(20__学年)

这节课学习的古诗,都是写出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在教学时也正是中秋节过后,学生对于过节的气氛,家人团聚的幸福感都有所体验,这样对于课堂的教学,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课堂中我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意,加以引导。例如在教学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的时候,对于第一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想想当时诗人所想,所感。课堂中通过我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会想到感觉很孤单,想家里的亲人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诗人当时写下这首诗时的感受,体会了诗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10.《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

师:很好。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

生: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师: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生: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

师:你的复述非常完整、准确。

2.分析人物形象

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师: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

生:从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体瘦弱。

生:从第3段“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爱,特别喜欢放风筝。

生:从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灵手巧。

生:从第3段中可以看出鲁迅独断专行。

生:从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冷酷,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生:“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师: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生:“我”是为了小兄弟好,是爱他。

师: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师:刚才的自学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1)生: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生:“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3)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4)生: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2、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

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

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我”不顾弟弟的喜爱,粗暴地将风筝踏扁。

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

生:因为这么做伤了弟弟的心。

生:还有,放风筝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鲁迅这么做,使弟弟不能从中得到这些好处。

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后悔、难过。

师: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个问题。当年我认为自己的作法是对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自己错了,所以说是“不幸的”。

师:你分析得很好。请继续。

生:第2个问题我来分析。因为作者离家多年,所以说是“久经诀别的故乡”,也因此看不到故乡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动的风筝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生:第1个问题,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动的风筝让“我”感到“惊异”,着让“我”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所以说“悲哀”。

生:我来解决第4个问题。“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却了,可见小兄弟并不认为这是精神的虐杀,认为兄长当年做的是对的,我为他的不觉悟而感到更加难过。

师过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谁愿意解决第5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要“躲”到严冬中去?

生:因为他不想回忆过去的事情。

师:那为什么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

生:不是,是说大家都没有认识到玩具对儿童的意义,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认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师:是啊,人们的不觉悟让人不寒而栗。

四、探究主题: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

(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业

师: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生:我喜欢打篮球。如果家长反对,我会告诉他们打篮球可让我精神放松、锻炼身体。

生:我喜欢玩布娃娃。如果家长反对,我会对妈妈讲,我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养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对我是有好处的。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2)师生互动演一演。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第二课时

一、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师:同学们,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悄悄地打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

2、师:你们欣赏到了什么?

3、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绵绵秋雨,来听听雨声,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读准词语,把句子读通顺了。

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三组词语:

黄色 红色 金黄色 橙红色 紫红的 淡黄的 雪白的

轻轻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飘哇飘哇 你挤我碰 争着 频频点头 勾住

A、第一组颜色词指名读,正音。

B、第二组叠词要求轻读“的”。读中说这组词的特点:叠词。朗读指导:使轻的更轻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读。

C、第三组动词教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可以做动作的词语,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好它。生加动作读词。

2、检查句子

师:下面的句子更长了,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点击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总结:咦,大家发现了吗?这五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它包含了无限的情趣和韵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生齐读。

3、有目的通读全文

导入: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更有趣的是小诗里的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还是每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些话展开的。不信,让我们再去读读文中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在绵绵秋雨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再次有目的的读文。

三、精读课文。

1、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谁能说一说,在秋天的雨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还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吗?你闻到了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你感受到的秋雨?

学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给秋天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闻到了秋雨中有果实成熟的香甜味道,听到了秋雨的声音和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声音。(板书:看 闻 听)

2、这么美的景色是由谁带来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第二段: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颜色。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有的同学看到了很多水果,还有的同学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们师从哪儿读懂的银杏树、枫树有着漂亮的颜色呀?(生: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师: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银杏树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们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总结:(“扇哪扇哪”说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银杏叶象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的、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扇,使原本静静的画面立刻动了起来,不但把银杏叶写美了,更把银杏叶写活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枫叶

师: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句话,你从“飘哇飘哇”中感受到什么?你们想看看枫叶师怎样飘的吗?(播放课件)(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他把红色给了枫树……”)

田野

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海洋。

果树

师:我刚才听出来了,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把“你挤我碰”“争着”读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呀?

(师评价:说得真不错,就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种水果,再来读读吧!)

菊花

师: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课件)你能说说这些菊花的样子吗?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会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呢,因为他得到的颜色的确很多,让我们也来和他分享快乐吧!(生齐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3、美读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这么多的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五彩缤纷)

4、积累背诵。

师:你们选择了这么多精彩的句子来读,读得真不错,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写“秋天的颜色 ”的,如果我们能背诵下来该多好啊!

第三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师: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1)、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2)、好香啊,我们一起来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气味?还有吗?(结合生活实际说)

(3)、秋雨过后,空气那么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么诱人,令人垂涎!难怪它能勾住我们的脚步!谁能朗读这段,让听众流出口水!指名读。

四、拓展

1、过渡:我们都该感谢秋雨,它带来了绚丽的秋色,带来了成熟的果香,还带来了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秋天的雨!齐读第五自然段。(切换回课件)

2、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请大家在赞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读课文。

3.拓展。同学们,说说看,学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课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学生写句子,交流。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觉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

《秋天的雨》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复习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得有感情。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开头,老师告诉学生课文每段都是围绕这几句话来写的。初步让学生了解总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让学生自已读并展示自已最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去掉它是否可以,从而,体会句子的优美。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热的夏天已经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这就是多读的收获。评到“菊花频频点头”时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文中把菊花当成人,评到“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我问:“香味怎么会勾住脚?你的脚被勾住过吗?” 然后让学生将“勾”换一个词,可以换成“吸引”或“迷”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已在果树花香旁时会怎么做,学生读的激情越来越高,一个个抒发着自已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备课时,我曾想过,能不能让学生也来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呢?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创造的一个举措。但后来一思索,学生能说出很多个比喻句,但绝对不能说出意境如此优美的句子,万一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那就不好了。想想还是不要这个环节吧。实际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

总之,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阳光的颜色就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呃……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教材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进行学习,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课后,我发现学生确实老练了许多,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或是文绉绉地细读,给你一种返古的感觉。随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读、品味,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我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学文言文的方法。虽然粗浅,但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教的是《隆中对》,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如果重视文字的积累,那么,上课就会变得很枯燥,学生很不喜欢,如果重视了“文”的教学,学生积累方面又会成问题,那么,考试则无法应付,所以,文言文总是摇摆于“文”和“言”之间。

早上我和学生一道,分析隆重对话中关于蜀国最后失败的原因,原文如此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两个人,何人是敌何人是友。曹操是强者,不可与之争锋,那么能不能和曹操结成盟友?学生也很明白,如果和曹操结为盟友,一旦曹操灭掉了孙吴,那么,回过头来肯定会吃掉刘备;东吴为何能为外援,因为东吴和蜀国一样,也面临强敌曹操,他们顾虑的应该和蜀国一样,就如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联盟,目的是为了对抗强大的美国。刘备在关羽被杀之后,出兵东吴兵败,破坏了蜀国战略,把蜀国带入了亡国的境地,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

第三个人是刘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虽然刘表和刘备有一点亲戚的味道,但政治是没有感情的,无论《三国演义》怎么说,诸葛亮在隆中和刘备谈了这么一些话之后,刘表就是死定了,不管是骗还是抢,刘表如果不让出荆州,都会别刘备给灭掉了,还好刘表早亡。这就是战略的需要,刘备太需要一个战略的立足点,刘备前半生就是因为缺乏一个战略的立足点,所以如丧家之狗,到处依附,何况,就算刘备不夺荆州,刘表也守不住荆州,肥水不流外人田,刘备取走荆州是势在必行,赤壁之战之后,曹孙刘都拥有荆州的一部分,刘备拥有零陵、武陵、桂阳、江夏等地,实际上是控制了荆州大部分地区,《三国演义》说东吴为了联刘抗曹,借了荆州的这和时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无论如何,得到荆州是刘备的战略决策,非得拥有不可。同样的道理,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也是势在必行,无论是骗还是抢,都只不过是手段不同,政治是不讲感情只讲利益的。

荆州对于刘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羽失荆州动摇了国本,再加上刘备进攻东吴,再次动摇国本,这直接导致蜀国后来的一蹶不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西莫夫短文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因此,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在读,同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拓展延伸。

以前在课堂上,我往往先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一是因为我的普通话和感情的表达还欠缺,不足以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学生的学习失去了主动。在最近的课堂上,我有所改变:先让学生自由读,我是否范读根据情况而定。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个性化的读和理解;容易发现问题。我强调,在读书时,一定随时划住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后主动地把自己所划住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以供大家共同解决。在这节课上,我一共在黑板上写了九个不认识的字和十二个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我把自己读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困难也写在黑板上。然后,我要求学生查字词典后,把字的拼音或词语的意思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表现比较积极。所有的字词都能够顺利解决。这要比教师直接教好得多。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应该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是遗憾的是我校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或者他们手里就没有工具书。于是,有的教师把生字词写下来,一一解释。这样做既低效,又不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唱主角,教师做导演。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上学生只读了两遍,没有读够、读透。在明天早自习课上,让学生再读几遍。在读课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功夫。习题可以少做些,讲解可以精减些,唯独读书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读的艺术。

我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层次。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并且简单地总结了段意。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对于课文的标题,我提出两个小问题让大家讨论:一是从这篇课文看,什么是“地下森林”?二是“断想”是什么意思?回答这两个问题,有利于把握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校普通教师教学反思实用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师,教研,全文共 1999 字

+ 加入清单

本人自201x年9月成为小学一名小学教师以来,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自任职教师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及师德自201x年9月任职小学教师职务以来,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用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能力自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着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工作中我始终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坚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准备:备好课,备好学生。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学生到朋友。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事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始终积极向各位教职工听取意见和建议,与各位领导团结协作,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提高,协调发展。

三、工作量和工作实绩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成效明显。我所做的工作,学校领导进行了检查、指导、考核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任现职以来,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20xx年12月我指导作文比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荣获校级一等奖及书法比赛二等奖,并在20xx年5月参加临桂县中小学课件比赛,我所设计的课件《桂林山水》荣获县级一等奖,在20xx年6月指导的广播体操比赛获得校级一等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加之由于精力有限,以及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地方。走进新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