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双减工作的思考(精品20篇)

浏览

1368

范文

213

关于创新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会,全文共 223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创新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化,特别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新的劳动用工制度的实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工会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作为各级工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正视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开创新思路、新局面。 近年来,由于各级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工会理论、体制的进一步创新,工会组织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并受到社会各界和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县级工会组织也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工作难度仍然很大,突出表现为“五难”:一是维权难。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日益清晰,劳动关系更加复杂,侵犯职工权益的问题屡有发生,依法维权任重而道远。二是工会组建难。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经营轻组织建设问题,再加上管理方式落后,用工随意性大,不仅建会难,而且建了也难以发挥作用。三是经费收缴难。国有集体企业大都先后改制,有的关、停、并、转、破,职工人数大量减少,许多企事业单位不能依法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应由同级财政负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不能列入预算,再加上一些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收缴方式落后,致使工会经费增长缓慢。四是实施帮扶救助难。缺乏资金是各级工会在困难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工会的地位和性质,也决定了工会在帮扶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是“主旋律”或“主角”,只能是“配角”、是“绿叶”。五是工作开展难。特别是县级总工会普遍存在着人员少和年龄老化的问题,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被动应付,而一些想干的事情却无能为力。另外,乡镇、社区、行业等工会组织尚不健全,工作存有断层现象。上述种种困难和问题,虽有客观因素,但也有主观原因,解决的办法只有靠创新思路、创新机制。

当前,工会工作千头万绪,既要体现党和政府乃至企业行政对工会的要求,又要体现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要求。做好工会工作,必须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在直接有效地体现和落实“依靠”方针和履行“维护”职能的前提下,实现重点工作任务的新突破。

第一,加大维权力度。关键要强化维权理念,完善维权机制,突出维权重点。在维权理念上,要不断强化源头参与、全过程参与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更好地发挥维权职能。在维权机制上,要不断完善职代会运作机制、厂(校、院)务公开运作机制、劳动保护动作机制和劳动争议运作机制,同时,努力构建工会法律维权平台(法律维权中心),集信访接待、调查处理、法律援助于一体,建立依法维权的长效机制。在维权重点上,要突出困难职工、民主管理、收入分配、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第二,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依靠的力量。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有工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保证亮点,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要确保工会组织不散、工作不断、队伍不乱,并长期发挥作用。对非公有制企业,要重点解决长期拒不建会或建会后不发展会员的问题。对进城务工人员和社区群众,要通过建立区域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将他们逐步吸纳为会员。同时,对暂不具备建会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可走“党建带工建”的路子,为尽快建立工会组织创造条件。

第三,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针对当前工会经费收缴难的实际,应改变过去经费收缴“单打一”的做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经费收缴的力度和管理水平。一是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经费收缴工作的支持。可推广财政代扣税务代征工会经费的有效做法,也可把拨缴工会经费纳入人大执法大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的范围,并把拨缴工会经费列入签订集体合同的条款。二是要夯实工会经费收缴的基础工作。加大《工会法》宣传力度,优化工会经费收缴环境,规范收费工作制度,完善经费审查机制,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实行重点管理。三是要坚持依法收缴和感情收缴相结合。工会组织除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外,还要与所属基层单位工会干部、财务人员、企业负责人多联系、多沟通,建立一个比较融洽顺畅的经费收缴环境。

第四,加大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一要按照“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帮扶”的工作原则,真正建立起集困难救助、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困难职工帮扶(维权)中心,使其成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二要确保帮扶中心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并发挥实质性作用。三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采取工会经费投入一点、社会各界筹集一点、同级财政和上级工会组织拨付一点的办法,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投入;其次要建立分级负责、分类帮扶机制,县级工会重点做好困难职工档案管理、救助对象调查和救助标准确定等工作,基层工会更多的是抓好落实。

第五,加大工会自身建设力度。面对当前工会机关机制、体制、管理、工作方式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实际情况,应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重点研究机构设置、运作机制、活动方式和工作内容等问题,努力加强工会能力建设。当前,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会能力建设: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工会参与能力;二是坚持依法办事,切实提高工会维权能力;三是紧密围绕中心,切实提高工会建设能力;四是落实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工会教育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 “村改社区”若干问题的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7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 “村改社区”若干问题思考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由于《居委会组织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村改社区的有关问题没有现成定论,根据我区近几年来村改社区的实践,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粗浅的看法。     “村改社区”的基本条件     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已成为区、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在加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中迫切需要探索、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全区非农业人口逐渐增多,村委会职能发生了变化,各镇(街道)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必然要面对撤村建社区的问题。从XX年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全区已将59个村委会和70个居委会通过改建、合并或整合等方式组建了76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撤村改建社区?     我们认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管理的载体,撤村建社区应当要体现城市化的发展观和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我区而言,下列三种情况可以撤村设立社区。一是在近期城区规划范围内,因经济开发,农宅基本上都已拆迁,并基本进入复建小区,村民委员会已无法行使对村民的管理服务等职能的村。二是集镇周边的村委会,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本区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的村。三是村委会虽不靠集镇,但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员居住集中并已自然形成的中心村。     “村改社区”的设立程序     村改建社区不是简单地将村委会“换牌子”。在社区划分上,要按照便于社区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地域性、认同感等要素科学划分社区和居民小组范围。在社区管理上,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逐步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区规模大小上,应当从便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考虑,辖区内以1000-1500户,3000-5000人为宜。对纳入集镇统一规划的村,村规模较小的,可考虑与集镇社区合并或整合;对整建制拆迁的村,纳入复建小区统一规划管理的,可考虑设立一个或若干个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以5-7人为宜,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活动和服务场所应设在居民聚居的地方。     村改建社区具体如何操作,《村委会组织法》和《江苏省实施办法》对村委会的撤销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且要求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目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召开村民会议难以组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通过变集中召开村民会议为分散征求村~见,然后再集中村~见的方式,即通过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广泛联系村民的作用,来体现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达到召开村民会议的效果。     对具备撤村建社区条件的村,如需组建社区,必须先经镇(街道)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并对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作出妥善处理,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不平调。然后具体可以考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第一,召开村民代表预备会议。即由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意见。第二,征求村~见。即由村民代表持“撤村组建社区的征求意见表”到其所联系的农户家中,逐户征求意见。意见表应有户主明确的意见,并在“同意”或“不同意”栏内签名。第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即由村委会按村民代表会议程序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按大多数村民的意见作出决议。第四,村提出申请。即由村委会根据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向镇(街道)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第五,镇(街道)正式报告。即由镇政府(街道)向区政府提出撤村组建社区的请示,并按规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第六,区政府审批。区政府接到镇(街道)请示后,批转民政局办理,经民政局核准提出意见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正式行文批复。     “村改社区”的选举方式     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选举可以采取居民选举或者居民代表选举或者户代表选举的方式。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既要体现民主性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充分认识社区居委会与居委会虽然都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彼此间又有较大的区别。就管理和服务对象而言,过去的居委会只管辖和服务于户口在本居委会的居民,而社区居委会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其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不仅包含了居委会这部分居民,更重要的还涵盖了大量的单位人和社会人。     从我区社区现实情况来看,大的社区有七、八千户二万多人,一般的社区也有一千多户二、三千人。因此,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上,采取全体居民直接选举目前不太可能;采取居民代表选举虽然民主面较窄,但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便于组织实施和一次选举成功;采取户代表选举虽然较居民代表选举民主程度高,但组织实施相对较难。这是因为社区不像村委会那样,村民之间比较熟悉,村民利益与村委会工作有关联,村民对选谁当村干部心中有数,这是村委会能够直选的重要基础。而社区居民中有大量的单位人,其个人利益对社区依附性不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也不关心,所以参与社区选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社区宣传不到位、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区服务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并没有切身感受到社区建设给其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执意扩大选举面,势必要影响居民的参与热情,造成选举组织者被动应付工作的局面,从而给选举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也就失去了选举的意义,同时也挫伤社区居民关心、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认为,在社区自治组织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前,选举应以《居委会组织法》确定的选举方法为依据,在充分体现民主、~的基础上,考虑到选举的可操作性,可采取社区居民(成员)代表大会选举社区居委会的办法。但这种选举的关键在于社区居民(成员)代表的产生,要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这就要求选举组织者首先要科学划分居民小组,其次要从正面宣传代表的条件、职责、

组成和产生办法,最后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好居民小组的推选工作。只要按程序规范操作,选出的代表就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选举结果同样可以体现大多数居民的民主和~。当然,社区建设推进到一定阶段,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后,应当扩大民主面,逐步推行户代表选举直到居民直选。     镇政府(街道)接到区政府同意设立社区的批复后,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选举工作呢?我们认为可以参照《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可在两个月内完成。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时,可按照建立选举机构、宣传发动、民主推选代表、推选并确定候选人、组织投票选举和建章立制等六个阶段完成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考试前激励思考口号

范文类型:口号,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用心看卷,专心答题,细心复查。

用诚实谱写人生答卷,凭实力选择理想学校。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坚持是成功的保证。

胸有成竹进考场,先易后难答试题。

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其他人的表率。

书山比豪气,看咱包中学子登顶折桂;

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题,过好每一天。

你想改变你的未来吗?那就努力改变你的现在。

让父母的期待变成现实,让自己的理想展翅飞翔。

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做到心胸豁达,不为小事所累,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多为成功找办法,别为失败找理由。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考前不慌不乱,考时沉着应对,考后杜绝议论。

遵循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

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学海竞风流,瞧我高三同学劈浪夺魁!

微笑迎考,成功在望。

明确目标,端正学风,规范行为----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静静心,易发挥;动动脑,易考好。

与诚信携手同行,跟欺诈挥手道别。

考生们:相信自己,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与其明日后悔,不如今天努力。

考试,不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是意志、态度、精神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土地撂荒调查思考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1990年到XX年的十二年中,全县耕地面积减少了8.5万亩,相当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为此,我们对全县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     全县现在耕地64.4万亩,其中土19.4万亩,田45万亩,人均耕地仅0.93亩。据现在571个村的调查统计,全县撂荒14670亩,占耕地面积2.3%,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中和乡现在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岚峰占5.2%,二坪占4.2%。在撂荒地中,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按我们3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占25%计算),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含自己的劳动量价值),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常年外出14万人)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XX年12月至XX年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扣减XX年以来移民安置5386人),在这两万外迁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团碾村二社,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每户部分撂荒),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国,他主动种了别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认为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原因,拒不接收外迁农民的承包地51.5亩,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撂荒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明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负面影响大。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各级重视、措施得当,组织引导得力,是不会出现较大面积撂荒的。现就对如何处理好撂荒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理解“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37条“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之规定,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土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和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     2、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减少或避免撂荒相结合。去年,退耕还林2.95万亩,今年计划5万亩。为此,对撂荒地而无法转包的坡瘠地,即使没有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通过还林还草计划,消灭较大面积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县域土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农民写了个白条或口头达成协议自由转换,没有全面、完整的合同条款,没有村社发包方的监督,更没有专门的流转管理机构,已经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XX年全县农业税尾欠达到71.7万元,就岚峰一个乡1996年以来,尾欠就达97828元,占全县尾欠数的13.6%,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农民种了别人土地后又不交农业税,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结果双方都不交农业税,形成农税尾欠和土地撂荒。为此,我们要在尊重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全县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成立县、乡(镇)两级的土地托管和恢复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从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尽量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4、实施县内移民计划。县内移民,就是本县或本镇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甲地到乙地,从山上到山下落户。山区土地少,且多为坡瘠地,亩产不高,土地级差收入低,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现耕地较大面积撂荒。这是一对能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对那些愿下山种地落户的山民,政府对他们的建房审批、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政策应适度放宽。山区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极高,如虎峰镇东山村二社的李德文,就从山上移到山下的正义村落户,种了十几亩土地。已摆脱了原在山区中当山民的贫困。还有部分山民愿下山而找不到田土种,如果乡镇做好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正确引导、撂荒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辖区内移民,既是解决撂荒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山区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灭山区山民贫困之法,这是一举多得之事。     5、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

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型收割机械、小型潜水泵等),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之扩大种植面,以及适应当前农村“九九、三八”的劳动力结构,减少农村隐形抛荒或撂荒。     对土地撂荒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12月党员思想汇报: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思考_12月思想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2月党员思想汇报: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思考

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偶尔会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提问:谁是群众,我是群众吗?群众路线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今天进入全球化时代还有必要继续坚持吗?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向群众学习,难道不向少数精英学习?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工、专业化、科层化的社会,我们能走出“办公室”吗?在知识迅速传播的时代,是知识教育群众,还是群众创造知识?要回答这些问题,说到底,需要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的决议中就提到了“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从那时起,尽管“群众路线”的概念没有正式提出,但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开始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群众的概念动态发展,群众路线的内涵、特征、实现途径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中逐步清晰,最终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事业的始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领导各项事业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在不同时期始终具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也管用。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哲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脱离时代、脱离实际,从书本搞一套、从国外搞一套,搞革命不会成功,搞建设和领导改革开放的事业更不会成功。群众路线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根本规定,来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融于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了党性修养。

如此看来,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哲学,也是生活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工作路线,更是工作方法。因此,坚持群众路线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悔的追求,也是永不放弃的法宝。

汇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思考国旗下的讲话内容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热爱观察吗?你们善于思考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观察+思考=成功的故事。

哥伦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为了横越大西洋,他筹划了18年之久。其间,他受尽别人的嘲笑和奚落,经过无数次的辩解和游说,他的真诚感动了西班牙的国王和王后,他们给了哥伦布远航的船只,哥伦布成功的渡过了大西洋,并发现的美洲大陆。

一位西班牙贵族为了向哥伦布表达敬佩之意,就在家中宴请哥伦布,席间有几位狂妄自大的陪客,他们对哥伦布颇有不屑之意。于是对哥伦布发难说:“我们真搞不动,这么一点小事又有什么值得说得呢?谁能都横渡大西洋,谁都能发现那些上帝安放在那儿的大陆,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

哥伦布默默无语,等他们把话说完之后,他从盘子里拿了一个鸡蛋,然后说:“在座的诸位有谁能把这颗鸡蛋立起来呢?”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尝试着把鸡蛋立起来,但是鸡蛋却一个劲的打滚,怎么也立不起来,最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哥伦布顺手拿起那个鸡蛋,把鸡蛋稍尖的一端往桌沿上轻轻一磕,磕破了点蛋壳,如此一来,鸡蛋就毫不费劲的立了起来。

哥伦布表情严肃的说:“各位,你们都说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办到的,可还有比这更容易的事情么?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等到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之后——谁都能办到的。”

同学们只有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善感的心灵去洞察事物,学会灵活机变的思考周围的一切,才能在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更多的“新大陆”。最后预祝各位同学用你们热爱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来迎接成功的到来。

我的国旗下讲话倒吸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对加强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城市低保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做好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维护我街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街道作为城市低保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现就我街道低保工作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作简要的探讨。

一、目前我街道低保工作现状

我街道目前共有19个社区,人口6.5万余人,至XX年10月止有低保户1842户,保障人口4290人,月发放低保金766892.42元,保障对象占户籍人口6.6%。造成我街低保户偏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街属老城区型街道,又是城乡结合部,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二是我街弱势群体多,我街有残疾人850人,是全区残疾人最多的街道。

二、我街的主要作法

我街低保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地方工作实际,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低保审核程序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分类管理科学化、资金发放社会化、重点保障人性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城市贫困对象的基本生活。我们在开展城市低保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健全组织为核心,加强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近年来,街工委、办事处始终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践行重要思想,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生活的“民心工程”来落实。为此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社会事务科科长、街低保专干及街监察科长为成员的低保审核评议小组,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低保评议小组,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我街严格按区有关规定,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作为低保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完善了社区评议—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三级管理程序。对新增户逐户上门走访,层层入户核实,坚持一听、二看、三查、四评的工作方法。即:听申报户及邻居的介绍和意见,看困难户的家庭生活状况,查清申报人家庭经济收入就业状况等,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入户率达到100%。确保居民申报资料的准确性;社区评议小组评议后上报街道办事处进行评议,再上报区民政局,通过集体研究,符合政策条件的,才准予纳入,发放低保证。

二是完善了社区操作规程。以建立健全社区城市低保操作规范制度为切入点,先后建立了社区居委会低保工作职责、城市低保十种不予批准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及申报程序、低保工作管理措施等操作规范,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化,制度化。

三是实行“阳光操作”。凡是对入户调查的对象,必须进行民主评议、街道评审,做到情况准确、记录完整,方能做为调查核实、评审回复的有力依据。由调查组工作人员向社区评议小组汇报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概况,评议小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充分了解掌握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状况的基础上,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充分酝酿,沟通意见,然后逐户拿出评议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明白告知理由;对符合政策的及时纳入。确保低保资金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四是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监督管理。我们把保障对象中年轻、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坚持定期入户调查,通过经常性的走访活动,随时掌握低保家庭的收入及就业情况。积极帮助低保对象想办法、谋出路,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以便早日摆脱贫困,脱离低保群体。真正实行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工作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98 字

+ 加入清单

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调查思考工作报告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只有循序从土地剥离出来,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党的xx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因此,部分农民失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合理地离开土地,不仅符合政府的愿望,也是多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城市化有利于农民富裕,而不是造成大批农民失地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认识到,农民失去土地之时,便是政府引导农民建立长久生活基础的“历史性时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做好补偿工作。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到2019年底,奎文区共有人口33.9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其中,城中无地村15个,人均0.2亩以下的村11个,0.2亩至0.5亩的村14个,0.5亩至1亩的村12个,1亩以上的村13个。钢厂工业园区共有12个村,6652人,劳动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积均在1.4亩以上。2019年全区农村经济收入32.5亿元,其中来自一产的3.9亿元,占11.8%;来自二产的18.1亿元,占55.7%;来自三产的10.5亿元,占32.5%。全区农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74元,占45.7%;经营性收入1467元,占37.8%;农业收入636元,占16.5%。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22个,最多的为潍州路街道杨家村,人均5371元;在3000元以下的14个村,最少的为钢厂工业园孙家村,人均2700元。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区把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乡统筹,优劣互补,在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把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渠道,不断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形成了城乡一体,工农一体的大就业格局,促进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

到2019年底,全区共有城镇从业人口89935人,农村劳动力34101人,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8%,20—40岁的占32%,40—60岁的占40%。从事传统农业的0.77万人,占23.3%;在企业打工的1.28万人,占38.8%;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0.78万人,占23.6%;无业的0.44万人,占13.3%。无地村中,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中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如广文街道李家村,廿里堡街道南屯、廿里堡村,大虞街道东庄村等。广文街道李家村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对自愿参与本村企业就工的村民实现全部就业。南屯村依托金宝集团公司安置本村1300名村民,占全村劳动力的73.7%。大虞街道东庄村结合旧村改造,腾出黄金地段联合开发建设了早春园市场和沿街商业房,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据统计,全区在本村就工的农民达598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18%。

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办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大。

第三层面。大部分远郊村、小部分近郊村无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大。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廿里堡街道范家村、大虞街道刘家村等。

(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投保办法,对村集体经济条件好的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取村集体投保,村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对村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如北苑街道沙窝村、丁家,潍州路街道丁家道口村等,采取农民个人缴费与村集体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村里统一组织为适龄农民办理;对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民收入较好的村,如樱桃园街道西樱、樱南村,组织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区共有3979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人口的6.4%,其中无地农民2100人左右。二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来,立足区情实际,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逐步将街村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了社会保险对农民合同制工人的保障作用。同时,与经贸局、外经贸局联合下发了《奎文区个体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应保尽保。到目前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3711人。三是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补偿金和村办集体企业收入。同就业情况相同,根据土地补偿金多少和企业效益好差,发放福利待遇也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土地补偿金多或村办企业效益好的,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待遇就高。大虞街道东庄村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村民实行了退休,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生活费,节日期间发放面粉、食油等生活补助品,并且对村民住房及水、电、暖等进行一定数额的补助。第二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一般或有部分集体积累,也能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每月给村民发100元生活补助费,一年发两次面粉。第三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差或没有企业,集体资金积累又不多,大部分村民基本上没有福利和补助金,只给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3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费,由于资金有限,这部分资金积累一旦用完,则60岁以上老人的保障也无着落。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加社会保险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有50%以上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

(二)社会保险开展难度大,覆盖面窄。从调查情况看,全区无地或少地村的社会保障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保障覆盖面窄。目前我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占适龄投保人员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全区大多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没有解决。二是保障数额偏低。目前我区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大多数参保农民都存在缴费基数低,保障数额偏少的问题,尚达不到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目前我区大多数村已无土地,但这部分村的村民多数还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生活补助少。由于村集体企业少或效益不佳,许多村资金积累不多,仅靠有限集体积累来对村民或仅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且补助额度偏低。四是失业农民依然存在。农村无地后,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村民无业在家,仅依靠村积累或土地补偿金进行生活补助也难以维持长久。

由于上述现实问题的存在,加上我区8个街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街道的村经济发展也不一样,对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负债大于资产,村里也没有集体企业,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如果参加农村社会保险,集体难以承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还有的村村民有愿望、集体也有愿望,如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村集体有部分积累,但是不愿一下子拿出很多的资金为村民缴纳保险费。村民的经济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乎参不参加保险,甚至不愿参加。有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学,也无力参加保险,造成了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就业安置困难。 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四)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早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对早恋现象调查思考

XX年暑假,我妈妈有个同事的女儿割腕自杀,听说是因为女孩早恋、成绩下降、父母粗暴打骂所致。我不禁为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感到悲哀!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我所在的班就有十多人与异性“亲密”接触,极个别甚至还有成人化特点,听说高中尤为严重。对于正处在青春懵懂期的搞中生来说,早恋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早恋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初中生是如何看待早恋的?早恋到底又有哪些危害?学校、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早恋?……带着诸多疑问,我对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XX年7月10号至XX年8月20号

二、调查对象:湖北省石首市地区部分高中生、老师、家长、医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

四、调查过程:

大部分同学们认为与异性应该友好相处的占46%,亲密相处的占16%,保持距离的占31%,不予理睬占的7%。这个数据让我惊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学对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是理智的。我虽然不赞成男女生之间过于“授受不亲”,但是“亲密相处”是很危险的,容易陷入盲区、酿成苦果。

另外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对早恋发表了一下看法:

赞成早恋者:有的认为早恋是初中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可能还会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有的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能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还有的认为男女交往能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心情上愉悦,能互相激励前进。

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立者:不刻意追求早恋行为,但也不赞成强制将早恋者分开。不必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

五、早恋成因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已越来越多。高中生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满足情感需求2、好奇心驱使3、从众心理4、媒体影响5、青春期教育的缺失6、社会无业青年的引诱

六、早恋的危害: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我认为,早恋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我们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影响学习生活。2、影响心理健康。3、影响身体发育。4、影响人际交往。

七、中学生早恋现象的防范与对策:

1.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苗头

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上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无缘无故迟到、旷课;就餐、就寝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步;总好象做错了什么,眼神游移不定;收到的信件增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前面提到的女孩,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正确引导,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要予以高度重视,多找这些同学谈心,态度要亲切、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谈话要有的放矢,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尤其不能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动辄通知家长。对于曾经失足的学生更要正确对待,要多给予关怀,寄以满腔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切不可另眼想看,甚至把“包袱”踢给家长。

2.加强正面教育

中学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借素质教育的春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施加正面影响,定期召开班会、周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舆论导向宣传工具,使学生既认识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又要充分认识到:早恋是一枚未成熟的果子,它得味道又苦又涩,只有等到成熟时才会又香又甜。

3.学校、家庭、社会共联手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来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青少年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则属于次要地位,但无疑也占据了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三者配合不当,就可能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抵消。因此,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联系。

早恋发生后,宜疏不宜堵,应该加强青春期教育。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性成熟,其次要引导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主旋律。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丰富自己才是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_经验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党工团,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思考

一、工作现状

1、发展党员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组织负责人全面抓,分管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团委协助抓,年级组、班主任和党员教师配合抓的局面,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县二中党总支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纳入了支部党员责任考核,实行责任分解到人。

2、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党组织认真落实“十六字”方针,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考察和发展过程中,严格把关,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思想懒散、集体观念不强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督促整改,推迟发展或不予发展。近年来,我县所发展的高中生党员全部进入了高等院校深造,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党员已成为所在学校的校干部、班干部或团干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我县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高中生党员发展工作,至20*年底,全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的135名高中生中,仅有93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8名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党的*提出要加快青年党员发展工作步伐后,我县加大了高中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五年来,全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的697名高中生中,共有399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95名经过党组织严格考核,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有所欠缺。部分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少学校党组织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专项的工作经费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关于党的知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跟踪培养与教育流于形式,很少安排专门的教师上党课,更不用说开展其他寓教于乐的活动了。

2、发展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学校对高中生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突击培养、突击培训和突击发展的现象。对团组织如何“推优”,班级、年级如何推荐,党小组、党支部如何确定、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缺乏一套科学、规范和管用的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操作程序比较简单,一般是到了高三下学期,由学校党委(党总支)确定发展对象,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3、跟踪管理难到位。高中生党员大多数是在高三下学期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入了高校继续学习深造,组织关系也随即转入相应的高校党组织,因此,高中生党员与原学校党组织完全脱节,原学校党组织很难掌握高中生党员在高校的现实表现情况,高校也很难全面了解预备党员在高中阶段的政治思想及其他表现情况。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一是确保投入。学校要明确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党建工作的班子成员专职分管党务工作,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对党务工作的办公场所、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积极给予支持,让党务工作者权责一致。二是把握重点。要注重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与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初步了解党的历史,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三是创新载体。要通过开通中学生网上党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演讲比赛、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通过开展老党员讲亲身经历、瞻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严格工作程序。一是把好选择关。要完善学生推荐、考勤、评优等工作制度,对入党年龄、政治要求、培训要求及学习成绩等作出相应的规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高中一年级起就把学生中的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委员、班干部以及政治上要求进步、品学兼优的团员组织起来,由班主任、团支部、学生会、党小组共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经党支部、政教处审查后,建立综合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二是把好考察关。党支部要明确两名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校党委(党总支)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听思想汇报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县委组织部或县直机关工委要通过与培养人、党员代表、班主任、学生代表座谈以及与被考察对象面对面地谈话,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对表现较弱、存在不足的发展对象暂缓发展或不予发展。三是把好发展关。要在坚持“四制”的基础上,做到“五不发展”、“四不审批”。“五不发展”即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发展,培训不及格的不发展,没有进行公示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有问题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推优”的不发展。“四不审批”即未经上级党委考察谈话的不审批,年龄不满18周岁的不审批,入党手续不全的不审批,有可疑问题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审批。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层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

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村宣传思想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绝大部分村委会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前,有很大一部分村委会的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根本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甚至有部分村委会干部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的,经济工作是务实的,他们埋头经济工作,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被淡化、弱化、虚化,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格局。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化,同时,也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本身,给全乡的整个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乡作为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农业乡和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多数村委会干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和解决温饱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涉足宣传思想工作。

2、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要做好新时期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有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保证。当前,我乡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宣传干部少,甚至基本没有专职宣传员。绝大多数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或文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任务分散,工作量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一心一意抓好本地的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农村宣传干部新老交替出现断层。由于村改委后,不少经验丰富的农村宣传干部退职回乡,新上任的大部分年轻宣传干部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不太熟悉,工作难于开展。三是绝大部分村委会宣传干部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有的村委会宣传干部缺乏进取意识,面对目前农村艰巨而复杂的宣传思想工作不调查,不研究,不组织,不开展,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致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3、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发窝乡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乡财政负债运转,宣传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宣传文化中心设施简陋,资料奇缺,乡文化站形同虚设。山区农村电影、广播、文体娱乐活动等经费困难,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被严重削弱,文化体育活动难于开展。山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一些“黄”、“赌”、“毒”、“邪”等丑恶现象趁虚而入,不断向贫困山区农村蔓延。

4、工作方式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有的村委会宣传干部老是沿用过去的办法,把召开群众会当作宣传思想工作的唯一手段,不善于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工作。许多村组一年很难开一次群众大会,偶尔的开会也很难把群众召集起来。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仅局限于广播或几台电视机,没有广播和电视的地方就只能凭道听途说,致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很难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中。有的村委会宣传干部作风浮燥,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同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没有与为老百姓谋利益结合起来,使宣传思想工作成了空洞的说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教师期末考试思考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期末考试29班成绩下滑较快,从原来的年级第一名下降到现在的年级第九名,为了促进班级的进步,下面对本次考试总结如下:

虽然我刚接班才四天,但我原来就教这个班级,因此本次成绩的下降也基本在意料中,只是没想到下降这么多,通过我以前的观察和这几天的了解情况,我觉得班级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班级有的学生有骄傲情绪。上次考完后,我在班级里提过生物考得不错,前40名成绩是年级第一,学生就高兴的不能自已,但实际上与其他班级差距很小。

(2)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较多,包括有的成绩很好的同学。

(3)自习纪律较差。好几次上自习时教师在教室时候学生很安静,但是一出门学生就开始活跃。

(4)学习习惯有待加强。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懒,笔记不记或记得很少,背书时候只是简单背书,不动手导致考试时候眼高手低。

刚接班级,很多情况还不了解,我准备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加强班风建设。针对有的学生反映的班风有点散的问题,我准备通过主题班会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用班规纪律进行约束,进一步提高凝聚力。

(2)狠抓班级常规。开学以来,班级常规做得并不好,早操、纪律、卫生工作都有待加强,在以后的几天狠抓,只有把班级常规做好,才能保证同学更有效地学习。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班级在本次考试中有43人下降的情况,准备筹备主题班会,介绍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期末考试总结和反思,找到问题了就要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成绩。看看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然后注意在以后的教学重要提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月入党思想汇报:对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的思考_1月思想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1月入党思想汇报:对党员的人生价值观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第二次党课——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余四川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引导我忙呢对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展开思考。在学习党课之前,虽然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现在逐渐清晰。从进入党课开始学习,就多了一份使命感,这份使命感让自己感受到了责任,也感受到在向共产党人一步步靠近的那份心灵的踏实;同时还有期望,期望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对自己对他人更有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什么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对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和追求的不同。比如商人中有只看重利益的人,而有的人思想觉悟高,一直都在向共产党靠近,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不忘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实事。其中湖南三一集团的董事长梁稳根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打动了我。在教师的行业里,有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老师,也有同时关注学习和思想、生活点点滴滴的成长的老师。在政客里,有只关注自己的仕途、钱途的官员,也有真真切切为人民干实事的父母官。不同的价值观就能引导走向不同的方向,达到不同的高度。正如毛主席说的“生命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同样是活着,意义却大不相同。

《文选》中说到,“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先进份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呢?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又会是什么呢?只有心中有人民有群众才能做到为他们说话、做实事。共产党人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高的价值主体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价值。“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对人民负责。”在社会中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了的并不容易。“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只有全心全意了,才能真心的为他人着想,只有全心全意了,才会千方百计的为他人服务。

把李瑞环的话“为人民办事,必须真心实意地办,尽心竭力地办,坚持不懈地办。”融入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在心里播种一份共产主义信念。

汇报人:第一范文

xx年1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远程培训工作汇报:远程学习 近距思考[页2]_学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培训,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远程培训工作汇报:远程学习 近距思考

三、强化监督、关注过程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参训校长按要求完成学习计划,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校(园)长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远程专题培训宣化区远程培训学习班学员管理规定》,下发了《远程培训项目宣化区中小学校(园)长学习计划》,对学习进度、学习要求、交流互动、研修成果提交的时间和数量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根据远程培训信息化管理方便的特点,我们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必须登录管理平台,及时监控学员的学习进展情况,了解学员网上学习进度、研修成果提交、互动交流情况。不定期地将学员的情况通过多种形式通报反馈给学员。对共性的问题我们利用“一网(干训网)、一站(宣化区教育局网站)、一邮箱(专门开通的培训专用邮箱)来发布。对个性的问题,直接通过电话联系来解决,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

四、网上交流、集中研讨

我们注重监控学员参加远程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帮助学员近距思考现实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方面,班主任及时整理学员参加网上研讨的精华记录利用宣化区教育局网站及时发布,供大家相互借鉴启发;另方面,我们创建了班级qq交流群,学员与学员之间可随时直接讨论交流;再方面,我们还结合培训内容和本地实际,从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的培训计划中选择研讨题目集中组织了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大家用远程培训学习的理念来近距离思考本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集中研讨,重新建构了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相互生成、互为发展的思想体系,明确了办学指导方向,认清了自己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坚定了办学信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

由于我们是第二次组织远程培训工作,加之这次的学习平台与“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有诸多不同,尽管学习开始前我们对全体学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但由于个别学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也成了学员的学习障碍,这是我们未能提前预设到的。如,软件拦截、视频播放以及对网页模块的了解等。当然,经验是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积累的,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今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一定会大有裨益。

衷心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感谢省教育干部培训学院和张家口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次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将把今天会议交流中学到的各地市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我区的干部培训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并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新途径、新方式,真正使培训工作成为我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谢谢大家!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全面加强质监部门能力建设的调查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7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全面加强质监部门能力建设调查思考

关于全面加强质监部门能力建设的调查思考     党的先进性总是与党的事业及其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之中。作为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们质监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及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质监部门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职能不断加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日渐增强。另一方面,在州委州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湘西”、积极打造“品牌产品”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下,质监部门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对我州经济和湘西发展的有效性,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州质监事业的发展,成为摆在质监系统每一个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质监从全州质监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全州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x人,其中:机关x人,事业单位x人,离岗退休人员xx人。其中党员就有多人。毫无疑问,这多人的党员队伍是我们质监系统的中坚和支柱力量,对我们质监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近年来我们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质监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各级质监行政部门和所属单位党员队伍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行政能力还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还不大,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所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个别同志还比较懒惰,得过且过。二是宗旨意识淡薄,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发文件、提要求多,深入实际、联系实际少,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习惯做表面文章,脱离群众,个别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三是全局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想问题、办事情不从质监工作大局出发,协调不力,配合不够。四是个别党员组织观念不强,自由主义比较严重。有的党员干部缺乏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不尊重他人,服务态度恶劣;有的自由散漫,纪律松懈;有的甚至违反组织纪律。五是少数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争名誉、争利益,吃拿卡要等以权谋私的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群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质检行业的整体形象;有的艰苦奋斗意识不强,大手大脚,相互攀比,追求奢华,奢侈浪费;有的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六是一些单位党组织不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不高,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和个别基层党组织中,但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形象,影响我们的事业。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质监系统广大党员的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进我省质监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先进性教育与促进我省质监事业发展、提高质监部门的工作水平结合起来呢?和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上。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湘西”、积极打造“品牌产品”的战略部署与推动质监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质监部门的自身职责、系统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加强质监系统各方面的能力建设入手,更好地促进我们质监事业的发展。下面围绕提高全州质监系统的能力问题讲六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全省质监系统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第一要义,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的根本经验。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我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理清质监工作思路,提高质监工作水平,解决系统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全州质监工作;进一步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前,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成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要继续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要按照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创新,把党中央和省委确定的路线、方针和目标、任务与质监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系统广大共产党员都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以蓬勃向上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努力开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加强学习,还要广泛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质监部门既是从事产品质量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又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社会公共部门,因此,加强与质监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从事质监部门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争取把质监部门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部门。在第一阶段一个半月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党员要认真落实“四个一”要求,即把所要求的学习文件、书籍通读一遍,要有一本专门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一万字以上,要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二)强化宗旨观念,切实提高质监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致力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难,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入手,抓住重点,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当前,质量和安全日益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面建设“平安湘西”的战略部署下,作为履行质量监管的执法机关,质监部门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质量监管职责,从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入手,严格执法、科学执法,坚决打击涉及群众健康、安全的一切质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认真、全面地履行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责。一是在整个质量安全链中,全州质监系统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保证自己这一环不出问题。二是质监系统各个单位都要树立守土有责的观念,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特点,切入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努力建设“平安地方”,切实保障本辖区的质量安全。三是质监工作的每个岗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四是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乡镇工办等机构及其人员,在乡镇建立质量监管网络,将质量技术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做到质量监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切实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其次,要认真履行《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要求。自XX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州质监系统现有的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工作程序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对我们的工作水平、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执法工作和执法监督工作。要通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质监系统的人员素质,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坚持在执法实践中,完整地体现合法与合理原则、效能与便民原则、监督与责任原则。此外,我们还应认真研究《行政许可法》对质监部门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审视行政审批项目,确保既要严格把关、又不滥用职权,做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依法行政再上新台阶。 第三,要不断创新质量监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上,要妥善处理好质监执法和提供服务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湘西的小企业面广量大,质量监管的任务很重。怎么样处理好执法和服务的关系,如何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我们要很好地加以把握。对涉及到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环境污染大、效益差、安全问题多、直接危害人民安全的小企业,必须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打死一批不足为奇。在监管方式上,要妥善处理好执法的共性和管理的个性,注意因地制宜,追求执法的统一和管理的有效;在监管手段上,要妥善处理好加强能力建设和适应监管需要的关系,既要注意避免资源的浪费,更要考虑质监实力满足国际竞争和服务的要求。 第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形象。只有全系统上下一致、团结一致,部门形象才会好。而全系统的良好形象,又有赖于每个党员树立良好形象。经过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务必要使质监系统逐步树立起“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政府需要、企业欢迎、人民信赖、社会赞誉”的社会形象和“严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形象。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首先任务就是搞好经济建设、建设物质文明,为党执好政、掌好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湘西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不渝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使一方繁荣兴盛、百姓富足,才能使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才能使党的先进性真正用事实来说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湘西的经济发展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表明湘西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在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州委审时度势,作出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湘西”、积极打造“品牌产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观在湘西的生动实践,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自治州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政府管理质量、标准化、计量、合格评定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职能部门,质监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只有全面参与到州委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其先进性才能得到有效地体现。 在当前我州的经济建设中,面临着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增长方式转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立新中国7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成就与思考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8557 字

+ 加入清单

成立中国7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成就思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却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总结和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已走过的70年历程,是为了探明前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阔步前行。这种总结和思考既要面对现实,又应朝向自身,汲取思想和勇气,发现通达未来的道路,从而睿智并坚毅地前行。

1.主要进展与成功经验

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建构和应用的过程。对此,可以大体概括为思想、学术和现实三个方面。

基础理论建构和新理论领域开拓。首先是形成了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系统理解,建构了中国的“教科书理解模式”。尽管借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中国的这种理解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中国实践与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改革开放后,学界除继续改进“教科书理解模式”外,又相继提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逻辑批判、政治哲学等诸多理解范式与理论成果。所有这些进展拓展了思想视域,丰富了理论宝库,革新了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反思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的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研究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在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四大块”之外,实践观、价值论、文化哲学、生存哲学、社会哲学、人的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发展哲学、交往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当然,这些研究往往也具有基础理论反思的旨趣与功能。致力于从传统的抽象理论进一步推进至当代的具体理论,孕育继而孵化了大量富有活力的生长点与创新点。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进展。

历史整体梳理和文本深度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梳理,是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这既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整体历程与阶段脉络的宏观清理,更表现为对重要流派与关键人物的细致考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代表性人物哲学思想的阐释,对苏东马克思主义重要人物思想的研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引介,都取得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另外,还触及了不在以往视野之内的非主流却有价值的人物与思想。这些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与有益启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系统梳理,内在要求对经典文献深入研读。精研文本的必要性和意义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开展扎实的文献学和文本学研究,进行深度耕犁。先是对代表性哲学文本展开精细解读与阐释,进而从哲学视角与层面深入解读各类马克思主义文献,将历史唯物主义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这是“返本开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和强劲动力。思想理论的创造需要以对文本的精研为前提。

对现实的科学反思与有效引领。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直面现实,从理论思维层面求解中国和世界的迫切问题,积极对现实加以反思和引领,提出并论证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理念,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反思和引领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富有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促进了思想解放,拉开了改革开放伟大觉醒的序幕。对于异化、人道主义和主体性等问题的反思,推动了人的自省与独立,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对现代化的哲学探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宏观理论支撑。“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了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都面向中国现实问题作出有益回答,提出众多思想理念。对现实睿智的反思与引领,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有价值的作为与贡献。

相对而言,在思想性、学术性和现实性三者中,学术性的发展最为显著。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日益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以厚重的学术性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实现了大幅度以至决定性的提升,既体现为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的历史和成就的深度梳理,也表征为学术规范程度日渐提高。这或许可以视为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进步。当然,目前仍存有若干明显不足。比如,不少研究没有真正把握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规范体例尚未达到应有的统一。

在70年艰辛探索历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若干值得珍视、汲取进而发扬光大的经验。正是得益于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的哲学取得了上述可观的进展。

同实践良性互动、砥砺前行。这是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最重要的经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对这一经验的恰当概括。它包括三个向度:其一,相互生成。时代是思想之源,实践为理论之根。实践精神的升华形成哲学,哲学是面向实践的反思。反过来说,哲学也生成为实践,通过实践现实化。哲学“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其二,相互批判。哲学批判实践,实践也批判哲学,二者相互矫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要求破除“文革”时期流行的哲学模式,而思想解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对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偏差进行矫正。其三,相互引领。一方面,哲学引领实践。实践迫切需要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理论指导。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思维高度引导中国实践凯歌行进。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觉的理论指引和顶层设计,彰显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另一方面,实践推动哲学发展。中国的建设和改革总是内在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实践要求从具体经验上升至系统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兼容并包,百家争鸣。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经验。思想之花绽放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之中。唯有思想包容、百家争鸣,才有希望出现思想繁荣、百花齐放的盛景。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规律。哲学尤为需要自由宽容、兼收并蓄的良好环境。7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开放革新、健康批评、鼓励创新的时期,我们的哲学总是能取得快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日益发展壮大。

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这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品格。哲学是自我批判和超越的智慧。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正是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与结果。一方面,从“教科书理解模式”的建构,到多种总体性理解范式的提出,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体现为从基本原理到具体理论、从宏观整体到生活世界等多个向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不再停留于抽象现实高度,而是深入具体现实层面,进至更为具体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切实把握人与人的现实问题。更关键之处还在于,对自我批判和超越所作的自我批判和超越。任何现实具体的批判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自我批判亦如此,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秉持科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总是将在一定阶段实现发展的自己再次作为批判的对象加以审视,从而在自我超越道路上不断前行、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秉守崇高、追求卓越,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心系天下,守护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成果,积极拓展理论视野与现实视野,始终具有方法论自觉等,是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发展成就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2.当前研究局限及其超越

真正的哲学总是真切而深刻地批判和超越自己。梳理已有进展和经验固然有益,但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揭示当下研究局限,进而探索自我超越之道。通过揭示若干整体性不足,引发学界对这些困境更为充分的重视和破解,会有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繁荣。

一是思辨压倒实证。思辨性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的基本性质,也是哲学的优长所在。但哲学研究如果缺乏实证性基础,就会成为玄思建构的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实证向度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实证科学,并且是“真正的实证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实证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从目前情况看,同其他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性并没有达到应有程度,仍须继续提升。思辨有余、实证不足的情况并未明显改观。研究者们更注重或更有能力、更为习惯运用思辨方法,有限的实证方法往往囿于个人的观察、了解。不仅实证方法运用不够,而且对实证科学成果的吸收和利用也不足。

正确处理思辨性与实证性的关系,总的方向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目前的重点应是,有意识地借鉴和运用一些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方法。有研究者提出,哲学上的实验方法,如保留思辨性质的思想实验、引入计算技术的仿真试验、采用测量仪器的真实实验等,很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需要以实证结果作为坚实基础才能取得真正成效的研究中,应当自觉利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其为基石展开哲学反思与建构。当然,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必须批判性地考察和对待,并同思辨研究方法与结果相结合。

二是反思强于引领。反思和引领是哲学的两种基本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黄昏起飞的密纳发猫头鹰和黎明报晓的高卢雄鸡之双重形象。反思是哲学“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但引领对于哲学具有同等重要性。思想引领时代,行动构筑未来。以思想引领时代,这是哲学应有的担当,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品质。真正的哲学不会只是跟在时代后面反思,更不会落后于自己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承担起在反思中引领时代前进的使命。

在洞悉时代本性与逻辑的前提下,哲学有能力引领社会历史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宏大的历史创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哲学这种理论思维的引领。对现实的思想引领,不仅有助于主体自觉推动历史进步,而且有益于哲学自身发展。因此,在深厚的反思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引领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关键在于,自觉在反思中拨开各种迷雾或荆棘,敞开前进的正确方向与道路,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矫正和调适。这是哲学思想引领的主要方式。当然也不能忘记,正是深刻的反思为理性的引领提供了条件。

三是批判盖过建设。反思有余,引领不足,从另一角度看即批判有余,建设不足。引领是总体的思想引导,建设性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具体。人类进步离不开健全的批判机制,哲学及其批判力不可或缺。不过,仅有批判也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没有立新的破旧,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批判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建设。批判只是“上篇”,建设构成“下篇”。不仅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更要进而创造和建设新世界。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明显存在建设性不足的问题。我们激烈批判资本逻辑,但对如何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始终欠缺内容充实并具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优点和缺点时常相互转换。批判性过度强化,同时就意味着建设性相对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有强烈的反思性与批判性,而且必须展现强劲的建设性与创造性。马克思强调在批判中建设:“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在批判错误理论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一贯的创作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而且思索了理想社会的基本规定和实现路径。我们的哲学既是“批判的武器”,更是“行动的指南”。建设和创造是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为此,应当积极针对现实及其变化,提出富含智慧与力量的规范性理念和建设性方案。这种建设性不仅体现在现实中,而且彰显于理论上,需要在新的思想理论创造中实现出来。

四是阐释多于创造。在哲学研究中,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地位时常“轮转”。总体而言,21世纪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热衷“论”,较欠缺“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哲学创造还是相当丰富的。不过,由于学术支撑不够充分和坚实,这种创造的水准在总体上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有鉴于此,学界开始着力提升研究的学术性,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学术性的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进入21世纪,人们变得过多重视“史”,而较为忽视“论”。学界当前最为注重的是对他人思想的阐释,研究往往围绕古代、西方和当代思想家的热点思想展开。人们通常不是尝试从现实与历史、理论与学术、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多路径地充分证成自己的观点,而是首先并主要考察和征引以往学者的论说。学术阐释成为当前研究的主导方式。“重阐释,轻创造”的格局十分清晰地显露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以注经释义为最高旨趣,而应以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参与改变世界的实际活动,并从中提炼新的思想理论。诚然,在哲学发展史上,学术阐释往往构成主流和常态。但在深刻变革、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新的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能够回答新问题的原创性哲学出场。当代中国发展迫切需要以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方式分析和解决不断生发与凸显的现实课题,基于变动的现实与长远的愿景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论,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五是观念重于现实。与其他哲学不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现实性是最具本质性与标志性的向度。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现实必须既作为出发点又作为落脚点,既作为目标与前提又构成过程与结果。现实性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而且是优越于其他哲学的关键点。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提出哲学现实化命题,期冀哲学成为现实。后来,他还严厉批判“意识形态家”们“习惯于用‘历史’和‘历史的’这些字眼随心所欲地想象,但就是不涉及现实”。正是由于从真正的、根本的现实——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出发,马克思主义才决定性地超越了全部非现实的观念论哲学。然而近年来,即使在这种高度注重现实、以改变现实为己任的哲学中,也相当程度地存在观念有余、现实不足甚至以观念代替现实的倾向。许多研究似乎不仅没有赶上现实,而且愈发远离现实、陷于观念。现实和现实史常常被或主动或被动地置换为观念和观念史。甚至在一些人心目中,只有观念及其历史才有资格成为哲学的对象,对现实及其发展的解剖并非真正的哲学,至少不是哲学的高级形态。当然,有些研究者也希望切中进而变革现实,但碍于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真正深入和改变现实。

许多学者希望通过转向学术性研究来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尊严与独立。但是,维护学术的尊严和独立,并不意味着应该退回书斋。恰恰相反,它要求学者们以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面对整个生活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当然,学术阐释也蕴含现实关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观照现实。一些进行学术阐释的学者也试图以学术方式切中现实,这种努力值得钦佩。然而学术阐释毕竟不等于现实研究,它距离现实更远。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怀有比其他哲学更为强烈的现实意识和现实感。对于我们的哲学而言,“朝向事情本身”,就是朝向现实特别是根本现实本身。以思想理论的方式切中和引领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现实的主要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即便是对思想的学术阐释,也应有必要的现实感,注意把握其现实基础。

六是分化胜于整合。分化和整合均为科学研究的经常性现象。不过,在特定阶段,二者皆容易被过度突出。在现代学科中,分化过度而整合不足的倾向较为明显,甚至现代学科制度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过度分化色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这种分化有余、整合不足的情况也日益蔓延开来。研究者们各有较为独立的问题域与方法论。经典形态研究和再生形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本阐释、思想建构和现实解剖,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文化哲学等,“群雄并起”,派别林立。这本可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繁荣的契机。问题在于,不同领域、路向和范式的研究者对话交流很少,并且往往认为自己的领域、路向和范式是最为优越和重要的。

“学科争论和地盘之争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学并不应该试图与其他社会科学割裂开来,只有与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进步”。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说法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也适用于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我们应自觉把握分化和整合的尺度与分寸,使之在更大程度上有益于整个研究的格局与进展。哲学当然可以有强烈的“学科意识”,但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从特定视角具体回应人类发展需要哲学做什么和怎么做。当前,迫切需要在分化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强化综合研究、协同“攻关”。既要持存学科、领域、路径和范式意识,也要保有跨(超)学科、领域、路径和范式意识。开放发展中的“求同存异”原则,同样适用于哲学界。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与抱诚守真的互学互鉴,会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我们应围绕当代中国和世界重要问题,整合各方面学术和思想资源,形成研究共同体,强化研究的公共性,协同创新发展。即使是思想阐释,也不能局限于对某个人物或思想的研究,而应同时兼顾整个流派或特定问题的思想史。

3.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阔步前行应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纵观走过的70年不平凡道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面对若干关乎前途乃至命运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顺利向前;处理得不好,就会遭遇困境。前述的当下研究局限之所以出现,同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有的是一直在处理而没有处理好,有的是有时处理得不错有时又处理得不好,还有的是日渐凸显,迫切需要予以重视。唯有深刻澄明进而正确处理这些总体性、根本性和前提性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持续阔步前行。

首先是学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在新时代,必须更加合理地解决这个一直没有处理妥当的问题。总的立场当然是实现三者内在融通、有机统一,因为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规定性,并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总体意义上,这种关系可以标示为:现实性——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从现实尤其是现实问题出发,发掘和运用已有学术资源,生成有助于破解难题的思想与方法,最终落脚于对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对实践的科学引领。如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前,迫切需要在继续强化已经逐步得到发展的学术性基础上,再度加强和突出现实性和思想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给人类的最宝贵财富,是面向现实、建基学术的创新性思想理论。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研究者是仅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职业,还是应视为事业乃至志业?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大众心中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激荡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心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所秉持的立场与情怀。马克思不是职业哲学家,却是志业哲学家,他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与自由作为毕生事业,矢志不渝、热烈追求。遗憾的是,现在一些从业者把这种“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哲学当作职业,而非事业,更非志业。在一些从业者那里,我们的哲学不再是理想和担当,而是越来越被变成谋生乃至谋利的手段。当然,研究者也是“现实的人”,也必须“生存”。在合理范围内,功利性目的也同理想性目的一样,可以被正当地追求,但必须摒弃那种将我们的哲学变成纯粹功利手段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的是将其作为事业以至志业的心诚志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但却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目标。在新时代,我们应向怎样的目标迈进?这事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指针与准绳。在特定意义上,目标就是方向、道路和前景。应确立并一经确立“就用以指导整个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在理论上,系统性地建构和完善具有时代水准与民族特质,进而能够引领人类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奉献智慧与力量。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全力追求和完成的目标或任务。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研究就是富有成效的。一旦发生偏离,就必须及时调整或矫正,以确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正确道路上前行。以上所说涉及的只是在理论上反思的结果。这个果实亦即种子要在现实中生根发芽,进而成长为参天大树,唯有实际地自觉贯注于我们的行动之中才是可能的。相对于理论自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自觉更需要强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中国思想的壮丽重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表征复兴中的中国思想的高度与深度,构成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人类精神的精华与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当代发展,需要高度自觉反思、超越自身和批判、引领现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充分运用成功经验、奋力克服研究局限、合理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在面向现实、立足学术的思想创造与实践开拓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实现更加辉煌的理论进展和现实成就,更为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对拆迁补偿等问题法治与德治的思考认识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拆迁补偿问题法治德治思考认识

一、对法治与德治的理解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治国之法大体两类:一种是法治,就是用法、令、刑、罚治理。另一种是德政或仁政,就是用德、仁、义、礼、信治国。一般来看,历代的统治者都是两手并用。即以仁义为根本,靠法令来治理,双管齐下,恩威并重。这也许是治国的最高境界。看历史上多个国家和朝代的治国方法实质基本如此,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以德治国”就是征服人心,使人们甘愿信服,以感召劝导人们思想为主,以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仁爱、信仰感化人们、帮助人们,治理事务。“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抑恶扬善,禁止防止~、荒淫、~。以强制手段建立国家社会安定的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治理国家。值得提出“法治”不是政治,中国人习惯于搞政治,以政治统领法治,而政治非民众意愿,也不讲公平,所以政治不能治国。政治的实质是“人治”。政治不能代替法治。这是必须搞清的概念,“~”的教训应当牢牢记取。当然现代的“法”与过去的“法”有本质区别,现代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是人~志,过去的法只是统治者的意志。治国安民,首先应是实行仁德之政,靠道德思想教育感化,靠人民思想觉悟、修养,自觉约束,如果仁德不起作用了,就要靠法治了,否则,就可能出现混乱和~、犯罪。因此,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法律来加以约束,使人的行为有一定规范,若危害公众利益、国家利益,就要绳之以法,也就是说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二、由拆迁想到的法治与德治     例如现在的房屋拆迁安置,拆迁法规颁布之后,先要进行宣传教育、订立安置协议,之后才能拆除房子,如按期被拆迁人不愿意搬迁,就需要依法强制拆除,这里德就是合理的补偿安置,法就是强制措施。当然,法应是由人民代表及其人民政府制定的,首先应该是“良法”,而不应是“恶法”,这点最为关键。像过去的拆迁,有户口、或住处,拆迁偿还实际房屋面积,看来较为合理,很得人心。后来情况变化了,补偿变得越来越差,所以出现了许多矛盾、纠纷、问题。如:拆迁协议不是双方真实心意。是“形势”逼迫所签。大家思考一下,这是否是拆迁法规、政策不连续、不公正、不合理所至?现在的情形基本是富了开发商,穷了被拆户。有人欢喜,有人忧,忧者多为穷人,看来有些地方的“拆迁法规”有问题。是否有违背宪法原则的地方?一些开发脱离了实际,盲目不量力地扩大拆迁,且属于非公共建设和利益,是为其开发单位的团体利益,忽略了国情民情,在立场和角度上也有些问题,没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尤其是对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有些拆迁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灾”。因此关键“法”是否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公正?“法”的善恶,关系到人民的命运、生活。最近,拆迁补偿有所提高,也发了文,对拆迁引发的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采取了措施,宪法也强调了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这是法治的进步、是德行。政府对弱者有了一些照顾“政策”,这也是德治与法治统一并用吧。顺应了民心。     三、对现代法治与德治的认识     前一阶段,我们的党提出的思想,其实也是治国的思想,因为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出发点。法治是以令行禁止为准则,而实行法治的前题,需要人民知礼义廉耻、明辨是非、学法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心悦诚服,同时以文明、道德教化,方可能守法,当然总是有不听教化、为非作歹的,这就要依法惩办制裁了。所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何将两者揉合运用,则是很重要的。只有法,而没有仁德,人们则可能生“怨”,而只有仁德,而没有法,则可能生“邪”,因此,二者要不偏不倚。当今的“德”从思想、精神上看,就是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为人民服务等文明的东西,对此,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去学去用,以此武装头脑,国家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教育人民,通过法律来解决人民中的基本矛盾,协调各种关系,使社会成员安于职守,各尽其力,相互信任依存,不搞对立。这也许才是好的治国方法。当然最主要的是解决好人民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和矛盾,以此稳定人心,德与法都是为之服务的。     四、实行法治与德治关键所在     从治国的角度看,最主要的是国家机关、政府公职人员、执法者这些是治国的关键。因为国家的政权稳定、社会的安定,主要取决于他们。他们执行法律、政策,肩负领导职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工作的质量、成效息息相关。所以依法行政是关键 ,依法治权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监督制度和措施都要加强,要公正、公平、文明执法,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德与法首先应当在干部之中体现,并形成榜样,所谓上行下效,因此干部就应以身作则,带头守法,行善积德。以自身的德、仁、义、礼、智、信等去影响、带动、感化周围群众,以行动、以德、依法治国、安民,而决不可名不副实,假冒伪劣,马列主义只对别人。俗话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为必然,比以力压人要长久有效。国家用人也要用贤能人士,选择那些不争权夺利,一心为民的有德之才。政府官员、执法者的素质也是治国的一个关键。总之治国之道,以德为先,治国之本,德法并举。                                                          xx区司法局                                                  &nb

sp;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财务,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行政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调查思考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市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财务信息电算化网络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实现村干部宽心,农民放心,发展齐心的新局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村一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特别是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年初的预决算基本就是“推倒”,村级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基础设施投入盲目,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二)村级资产一时难理顺。一是新村资产“空壳”,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部分村干部认为,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二是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被“合并”,从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三)发包、出租欠规范。近几年,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收入的支撑点(例如xx村XX年的发包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7.7%),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1.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自己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也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为日后纠纷的处理埋下隐患。3.“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四)部分村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监控。工作侧重于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特别是少部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淡薄,不能接受监督;乡镇一级对村主要干部侧重于使用,忽视监督和管理;村财务管理人员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认真监督,因而使村的财务管理出现边清边乱的现象。

二、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重视不够。一方面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再加上财务已公开,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另一方面村级财务预决算执行严肃性不够,虽有预决算,但流于形式,执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偏离原预决算轨道。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对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622 字

+ 加入清单

客观真实法律真实的思考

近日,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广东省肇庆四会法官莫兆军涉嫌玩忽职守一案(以下称莫兆军案),该案的主要案情是:原告李兆兴持被告张坤石、陆群芳、张小娇、张妙金等四人亲笔书写的1万元借条(后被证实是受胁迫)向四会法院提起诉讼(下称借款案)。庭审中,被告张某等四人称此借条系在第三人冯某用刀威胁之下出具的但事后未向公安机关报案亦未能提供任何证据加以证明,该案承办人莫兆军据此判令被告张坤石、陆群芳、张小娇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借款1万元并计算利息,张妙金不承担还款责任(其在借据上的签名系张小娇代写)。判决书生效后,三被告既未上诉亦未申诉,在进入执行程序后,张坤石、陆群芳夫妇在四会市人民法院正门外服毒自杀。为此,肇庆市检察院以涉嫌玩忽职守罪逮捕了莫兆军,并向肇庆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莫兆军的行为是依法办案还是玩忽职守,是否构成犯罪,大家众说纷纭。姑且不论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如何,笔者试从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结合该争议的民事案件谈谈民事案件的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有关问题。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审核认定是其中的核心。《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3款: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此条规定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实践中审判人员往往依靠直觉和经验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再者,当事人所提供证据不足以证明案件事实时,为了还事实的本来面目,追求案件的客观真实,人民法院往往依职权调查证据并将此作为定案依据。案件的客观事实无法查明的时候因虑及错案追究而不敢迳行判决,由此而产生强行调解之风的流行和推广。由此,当事人缺乏诉讼的风险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而将败诉的原因归于法院的调查不力,造成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对立。因此证据法律效果的不确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容易滋长~,不利于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审判效率的提高,影响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     一、客观真实在我国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1、建国以来,我国诉讼制度中确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实。《民事诉讼法》第7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以事实为依据就是要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尊重事实,把案件的客观事实包括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以及双方当事人对他们法律关系争议的真实情况作为定案处理的根据。     2、客观真实的理论依据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该认识论认为: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而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因此,将此思想引入审判实践即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在过去的审判实践中,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标准与刑事诉讼的标准相同,即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二、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弊端     首先,它违背了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原理。认识活动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诉讼证明在多数情况下达不到证明结果与案件客观事实完全一致的程度。从认识论上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客观事实是可以认识的,但这种认识的完成需依赖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时间周期内所进行的认识总是具有相对性的。这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参照前苏联的民事诉讼模式制定的,它体现了很强的职权主义的特征,人民法院可在当事人的诉讼实体内容外广泛收集证据,并依此作出裁判。其次,它影响诉讼实践的原则和效率。往往要求法官不切实际片面追求确实充分。为保证每一个案件所裁判确认的事实与案件的客观事实完全一致,法官不得不担负起调查取证的义务,以发现案件的事实~。这种证明要求带来诉讼模式上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极度强化诉讼中法院的职权主义倾向,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没有举证积极性,未能尽到举证的责任 ,结果往往过多地由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形成所谓的当事人动嘴、法官跑腿,法官调查、律师阅卷的现象。由此会带来的问题就是当事人会把败诉的原因直接归于人民法院的调查不力,这样亦加重了人民法院的责任,使得办案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决,给法官提出了难以达到的要求,亦显然不符合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主题。     三、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要正确理解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关系。追求法律真实的时候并不是排斥客观真实,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其自身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而不可能绝对地分毫不差地再现案件的原来面目,客观真实仅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案件中都要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程序正义的要求而一味片面追求客观真实。在无法查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许多法官因错案追究制而不敢裁判,这实际上是违背了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法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观真实的证明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下称《规定》第63条“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判决” 。它第一次明确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此外,《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弱化和规范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能,规定了人民法院依调查收集证据的几种情形,由此正式确立了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当事人在诉讼中“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即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明责任的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而非此前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进而以此作出裁判。《规定》第15条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仅限于: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

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此外,第16条规定:除本规定第15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在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举出相反证据但都无法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衡量。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大于另一方,则可以认为证明力较大的证据支持的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人民法院应当依据这一事实作出裁判。如果通过证明力的比较仍无法对争议事实作出认定,争议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审判人员应当依据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作出裁判,由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由此,法官不得以证据不足以反映案件的客观真实而拒绝裁判,而应以现有证据来认定争议事实,不应无限期地调查。     四、莫兆军案与法律的冲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民事案件中,根据《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莫兆军所审的借款案中,原告李兆兴举出被告张坤石等四人借款事实并附其欠条,而被告仅做口头驳斥并不能举出证据对自己的主张加以证明,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来看,此时举证责任已转移给被告方,既然被告不能举证理应承担对已不利的法律后果,故依《规定》第76条规定判决被告败诉。法官莫兆军对“借款”案的审理是适度的,恰当的。纵观该民事案件发生的全部过程,被告原本是有很多机会行使救济,如在受胁迫后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于一审判决后上诉、申诉,而其恰恰放弃了自己的权利采取极端的做法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莫兆军案”中,检察机关在两被告服毒身亡后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起诉莫兆军实质上是把依法应由被告承担的败诉风险转变为法官必须证明案件客观真实的风险。法官在判案中不能查明客观真实就有可能犯玩忽职守罪,如此一来有谁还敢去办案?退言之,法官即使依职权请求公安机关调查(不管法官的中立性),在两被告未服毒身亡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未必肯介入,李兆兴亦未必能如实供述。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不可能也无法对涉案的争议事实的客观性进行调查,法官判案应当也只能追求程序上的公正,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依法审查判断证据,最终对所形成的法律真实作出判决。关于“莫兆军案”的审判虽无结果,但即使判其无罪亦对其人身及名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果法官依法办案被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不说是中国法律的悲哀。这就使人想到人大代表的人身权利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别保护,而法官的合法权益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即使法官由于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偏差办错案,还有二审及申诉途径来救济,本案中检察机关指控莫兆军犯有玩忽职守罪的做法事实上是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一种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生爱读书爱思考国旗下讲话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人总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寻找着自我精神的乐园。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与惊喜。

“书”,有墨香的纸张,铅印的字体,优雅的语句,深沉的思想,长长短短的外形这就是书。有古人的思想,未来的畅想,深深浅浅的这便是书。有书伴随的日子总是欢乐的。

记得小时候,在家门前的梨树下,我总是缠着外公,让他给我讲故事:于是,外公给我讲了那些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我听得很痴迷,这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流过,中学的大门为我们敞开了。从此,我进入了一片广阔的图书天地。在那里,书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还教我分辨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有人称书是人类礼貌的长生果,对我而言,他是我心中知识的娱乐天地。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有不少人由于条件的优越,却在白浪费了自我珍贵的时间,长大后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许多人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大堆书,只能像装饰品一样的摆在那里一动不动,它呆呆地望着你,而你却从不阅读一下它,最终一无所有。

记得我所看到的一篇文言文:“致诸弟,读书必有恒心”,这一文方文讲了四史弟的故事,他的哥哥在祖父的教训下得到了科名,但没有内顾之忧,却有得意的外遇,算是不缺什么的了。所以他期望弟弟们个个自强自立,同心协力,但又怕什么名声不显赫,家运不兴旺。所以又多立课程,多讲条规,要让弟弟们听从,但又怕弟弟们见而生厌,不想说出,所以往年常限弟弟们的功课,近来只强调“有恒”二字。所期望弟弟们的是,把每月的功课写明告诉他。

但弟弟们每次写信,从不把自我的学业写明白,只是喜欢说家事和京城中的事。这样一看,似乎觉得他的弟弟们很粗心大意,根本不把哥哥的话放在眼中。尽管如此,但他的哥哥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并且让他们天天作文一篇,每一天看15页,也很有恒。弟弟们也试着把《朱子钢目》过目圈点。坚持有恒,几个月就看完了。如果看注疏,每经可是几个月就看完,切不要强调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也切不要强调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就是走路的时候,到店的时候,都能够看,考试那天,出场也能够看。兄长日夜悬望,仅有“有恒”二字告诉弟弟们,愿弟弟们时刻留心。这说明了他哥哥对他们的关心,同时也在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道理,读书是必须舍去一些东西,必需有坚定的恒心,这样的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东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对我的启迪很大,所以朋友,趁自我青春年少,珍惜时间,品味读书,为你的人生添上一片光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劳动保障局临时工管理问题调研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63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保障临时工管理问题调研思考

使用临时工是我国人事制度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临时工一直是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补充。随着我区经济政治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队伍日趋庞大。

随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临时工在我区政治、经济、环保、教育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演变,日益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如何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临时工的特点管理好这部分人群,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好务,是我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截至XX年2月28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共计224名,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03名;机关使用临时工共计86名,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共计138名;其中月工资在560元以下的占28%,月工资在560元至999元的占60%,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2%。用人单位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约55%,签订协议约5%,未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的占40%。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共计107名;参加医疗保险32名,参加失业保险12名,参加工伤保险12名,未参加任何保险117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7名。以上数据显示,我区未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人数近半,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厨工、绿化工、保洁等流动性大的岗位。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以及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

1.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市

除了少数在行政岗位上的临聘人员及返聘人员,我区聘用的大多数临时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他们大多安置在门卫、保洁、环卫、厨师等工作条件脏、苦、累的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但通常能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分配。

2.思想动机单一

临聘人员大多单纯地为工资工作,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很少能参加工会等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年终考核,没有晋升、评先、选优的机会。因此,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关心单位的安全、发展、荣誉等。

3.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所聘用的临时工相对于社会企业的临时工,比较稳定。但由于工资普遍偏低,大多数都仅维持或略高于我区最低保障工资560元,因此,一些略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临时工遇到了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会离开岗位,流向效益更好的单位,致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流动性相对较大。

4.临时工管理难度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大多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便。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鲜有制定针对临时工的管理制度,导致临时工的管理难度很大。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临时工缺乏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招聘是通过计划配置而非市场配置方式。由于招聘临时工的种种便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后勤岗位没有经过整体性的需求预测,没有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致使一些临时工工作随意性大、工作量不饱和。

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临时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培训,临时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大多数的临时工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职责职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业规范还未来得及熟悉就匆匆上岗,只能在工作中学习、磨合,在失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这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已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2.临时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

虽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临时用工和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但实际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相同岗位上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差距大,而且因不能得到奖金、培训、晋升等机会,被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临时工绩效考核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热情。

3.与临时工之间劳动关系不规范,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我区还有很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与临时工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一旦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就将引发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苦不堪言,临时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4.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堪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近50%,一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疾病、工伤等情况,势必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这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劳动争议、上访,甚至激发社会矛盾,这样既破坏社会和谐,又影响政府形象。

三、对加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方案一:试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劳务派遣制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