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三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汇编20篇)

浏览

4740

范文

421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呼啸,白雪皑皑。随着新年的气息,__—__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将本期我所担任的三(1)班、三(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本期教学工作回顾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需要,我担任三(4)班和三(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三(4)班是一直跟上来的班级,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对他们的教学可以说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继续巩固上期已对学生进行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等阅读方面的强化训练,同时对学生进行中考试题动向和出题思想的渗透;另外在去年已进行快速作文训练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及个性化作文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继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本期初三(4)班语文教学的中心。

三(1)班是今年新接的班级且该班在初二时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面对明年的中考和本人对该班一无所知的严峻现实,为了在能短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基本能实现师生之间互相适应的教与学的局面,开学之初,我用了3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以前的教与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期初三(1)班的语文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学生以前主要热衷于“题海战术”的特点,开学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未上课前向学生讲授了等阅读方法和技巧。

(2)针对学生从未进行过快速作文训练的现实,在学生对阅读方法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本期要求每位学生每周交“美文摘抄”、“话题作文写作”、“话题作文写作构思”各3,并每周进行1次快速作文训练同时规定学生的课外的阅读量。

(3)针对学生对中考语文试题动向一无所知的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向学生渗透中考的语文思想并向他们讲授中考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此外,为了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本期我对两个班都的写作和阅读理论知识运用课件在多功能教室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有了较大的提高。

4、三(1)班对中考的题型和考试模式基本上能适应。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两极分化较为突出。

2、学生在写作尤其是在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上总体水平不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下学期教学值得探究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九年级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个人,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九年级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一、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至少一个月一次大考,每一次考试都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形式多样地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和学生心理稳定工作。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们就能够安心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四、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实基础,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扩写、缩写、仿写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词语的运用;加强句式的训练和仿些;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题由课内已经延伸到课外,在复习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而且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为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实行每课一考、人人过关、不断复习、不定期检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议论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使自己在业务素质上更快地进步,争取取得更加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优秀初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与考试》等优秀报刊杂志。

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了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二、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

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0分钟效率。

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四、作文积累。

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qq分组 超拽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工程部年度工作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九年级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师,全文共 304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

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重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二、 新授。

(一) 背景及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 )滞( )儒( )塾( )

启迪 墨守 虚妄 辨伪去妄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生词。给本文列提纲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 新授

(一)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这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3.这两节作为教学设计>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把他们从文中删去?[用了引用名的写法。这两节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还使教学设计>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所以不能删去。]

(二) 分析学习教学设计>文章的第3、4节。

1.朗读课文,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3.什么是怀疑精神?[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4.“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怀疑精神]

5.给第四节课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细读这节课文,想想这层内容与上一层的内容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一层紧承上一层内容,也是更进一层的说明。相对于书本、学问来讲,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能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课文中的排列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人之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3.作者是如何论证对一本书或一种学问进行怀疑的?[先从正面论证要对书和学问进行怀疑,再从反面论证对书和学问不怀疑就是盲从,就是迷信。]

4.文中引用孟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证明作者的观点正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小结:

1.思考这部分课文用哪种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作者用两个小层次论证了具有怀疑精神的必要性,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迷信或盲从,进而也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四、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引入。

二、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前半句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

②文中第②③④⑤句与第①句的关系是什么?[第②③④⑤是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第①句提出的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

③文中第⑥⑦○8句与第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⑥⑦○8句是用事例论证第①提出的论点,第⑥句提出一个小论点,第⑦○8句是用事例来证明第⑥句提出的小论点和第①句的全段论点。]

④第○10○11句分别是从那什么方面论述的?[第⑩句是从正面论述,第○11句是从反面举行论述]

2.思考第⑨句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3.第⑨句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4.这段文中共有三个“这样”,把他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第一个“这样”指到“对别人的话,不仅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事“对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5.第○11据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

6.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二)分析本文中论据的种类。

本文中共用了两种类型的论据:到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体现在第4节和第6节。道理论据体现在第1、2、5、6中。

(三)分析本文的论证,各举一例。

本文中为了突出论说的力度,是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三种论证方法。举例略

(四)总结扩展。

论点和论据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点能统率论据,论据能紧扣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扣住论点选择有说服力的论据,还要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提炼论点。

完成下列扩展练习。

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花了一条横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1.从这则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有价]

2.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三、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和第四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三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师,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措施及成效

(一)我认真备课,积极、细心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逐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及语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二)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一向不浓,认为读书很闷,以父母不给他们买书或家里没有书为借口不愿意读书。为此,我通过向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并不是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而是由于缺乏兴趣引起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到中卫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办借书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借阅大量的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语句通顺了,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四)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

4.课前的古诗词背诵,歇后语 、格言警句背诵,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

2、作家作品介绍

3、积累生字词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

(一)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二)齐读第2段,思考:

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2、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三)细读第3、4段,思考

(1)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四)自由读第5段,回答:

(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2)“进”、“退”指什么?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3)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六、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缺点和不足更是不容回避的,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二、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

1、备课

2、上课

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力求受到学生的喜爱,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3、辅导

我利用自修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利用辅导和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加强一些课外的阅读练习。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4、作业

学生作业及时批改,仔细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的书写评语,认真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注重阅读、写作与实践。

1、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由于课堂、教材的容量和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获得大量的生活和语言素材。针对学生阅历不丰,见识不多,语言贫乏,知识面窄的实际,首先,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其次,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我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我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我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作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我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我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三、今后努力方向。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正面教育。

总之,本人始终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770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终一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严峻的中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中心工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帮忙学生理解、吸收、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即进行综合、应用、创新和中考思维的升华,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我的知识。要有必须的时间作强化训练,经过训练,锁定差距,然后提出弥补弥补差距的可操作性对策措施,千方百计缩小差距、消灭差距。实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复习,实现零距离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处理上则分批分层地辅导和督促,让他们实现最佳的成长梦想,实现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故特作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__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进取改善并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尖推中补差,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学情教情:

本届初三学生基础不怎样扎实,一部分学生认识肤浅,重理轻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科成绩差;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学科知识积累,知识面窄,思维呆板,学法单一,学科成绩滞步不前;一部分学生学业底子不错,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耐心,读书缺乏思考,敷衍了事,盲目自信。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来,优秀率虽有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奋进。及格人数下降,急需要找对症结,迎头赶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内阅读丢分严重,课内知识巩固差。这种现象的构成应引起本学期的反思和重视。

三、教学资料:

1、本学期新课有三个单元,六篇课文,两个专题,一部名著推荐,四个综合实践活动和诵读欣赏。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本学期全面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解读《20__中考说明》是前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梦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我的审美本事和人格魅力。

2、本事目标

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我的阅读理解;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一样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

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优秀率提高20%,及格率到达90%以上。尖子生的总分最次不低于100分。

五、教学设想:

1、宏观上要活

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2、微观上要实

就是具体到每节语文课,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深入探讨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3、重点放在阅读本事的提高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力图让学生在简便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学措施

1、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语文个体差异大,分析摸透学情,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2、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研读《中考说明》,摸清考题导向。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辅导资料精心筛选。

3、采用“整体规划教学法”,“单元训练法”,“重点、难点错题回测法”进行基础夯实。

4、抓好听说读写基本本事训练,尽心设计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名著导读训练,重视语文知识的全面积累。

5、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些小练笔,引导学生训练适宜于自我的一种作文风格,定期推荐一些美文佳句、名言警句。

6、以课文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本事和表达本事,多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学生参考使用。

7、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人手一本积累本,归类收集,随时积累提高自我对语言文字鉴赏的本事。

8、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专题复时重在对语文表现手法等进行解读训练。套题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9、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景,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10、全年级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力求有个人特色。和别人多交流课堂实录效果,整合课件,创新教法,及时进行教法调整。

七、附教学进度表:(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三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师,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一、思想方面: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丰富教育理论,努力工作、锐意进娶大胆改革,以"教改促教学",牢牢把握"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学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书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提倡“大语文教学”。结合新教材,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想方设法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使学生视野开阔,提高其阅读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变求同教育为求异教育。3、强化常规训练,重视知识积累。要求学生每天练一篇字,写一篇日记,积累一则名言警句。

三、教学教改方面:

"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灵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大胆改革创新,来提高课堂效率,向高效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沟通、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沟通,各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相沟通,改变故有的教学模式,变"讲堂"为"课堂"、变"学会"为"会学"。从根本上改变陈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前的教育改革,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四、转化学困生方面:

⒈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差生存有偏见,认为"朽木不可雕",或放任自流,不允许他们参与活,给自己找麻烦,或简单粗暴,急于求成,施于体罚,这都会给差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加重他们"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⒉要转变后进生,首先要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特别是厚爱那些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教师,他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师。"对待差生,不能歧视,排斥。要从爱心出发,以真情走近差生,关怀差生,与差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感情得到沟通,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开端,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也只有真正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⒊对差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课堂上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让他们在完成要求的同时,又有一种被器重的感觉,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要个别指导,作业多面批,多给予激励性评语。

转化差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的思想行为总是具有很大的反复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品质,不怕费时间,花力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热爱,并采取鼓励的方法,培养和教育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争取进步,并及时查明反复的原因,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的放矢,耐心疏导,反复抓,抓反复。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教育,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五、遵规守纪方面:

恪守学校纪律,遵守考勤制度,服从领导。严格遵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423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突破方法:通过拟列提纲,理解文中“中国人”的所指范畴,继而深入探究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过程;通过“潜心涵泳,细品深味”这一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2.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自主质疑、拓展阅读,深入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通过语文活动“鲜花敬献民族魂”,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评价鲁迅名言或学过的鲁迅作品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本文的论证特色,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语文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

二、预习交流和检测

1、本文的写作背景

幻灯片出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2、积累以下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慨叹(kǎi) 玄虚(xuán) 脊梁(jǐ) 前仆后继(pū) 省悟(xǐng)

倘若(tǎng) 诬蔑(wū miè) 搽(chá) 诓骗(kuā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麻醉: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舍身:原指佛教徒牺牲肉体表示虔诚,后来泛指为祖国或为他人而牺牲自己。

省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为民请命: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3、补充议论文知识。

多媒体出示: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初步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2.交流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四、自读课文,拟列提纲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读本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过渡句子、段落,迅速筛选信息,分清论点和论据,弄清段落关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例如,第3段开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这一句上承第1、2段对方的论据和论点,然后进行批驳。又如,在直接反驳部分与间接反驳部分之间,安排第6段过渡:“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而转向正面歌颂,作间接反驳。

从文章结构可以理清作者思路。文章第1段摆出对方论据,第2段紧接着摆出对方论点。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不能证明论点。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因此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驳。接着,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至8段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这是间接批驳。第9段是结论,照应题目,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五、探究本文的驳论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有关“中国人”的含义,弄清作者批驳论证的高超技术和敏锐的思维,领略鲁迅杂文的论证精妙。

1.辨析文中“中国人”的含义,谈谈“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设计。明确这些“中国人”的范畴,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论证过程。

讨论交流,明确:“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本文的驳论特点。

问题设计: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吗?如果是,那又是怎样批驳对方的?

引导学生领略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点拨交流,明确:

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只能得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分明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用论敌的论据为论据来反驳论敌的论点的方法,使文章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作者接着论述“玄虚之至”的求神拜佛,只能说明“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层层递进,推理严密,证明论敌的论证不合逻辑。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接着,作者在驳倒了论敌的论点后,指出“自欺”并非现在的新东西,于今更加浓烈明显,然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巧妙有力。?

第2课时

一、揣摩精彩语言,品味作者深意

本文语言保持了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典型语句加以品味、分析。

1.潜心涵泳,细品深味。

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问题设计:找出你有感触的词语、句子,先朗读品味,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点拨品析,举例: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巧妙修辞,增强说理。

引导学生领略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究交流明确: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师明确:仿拟。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

3.文中加点的文字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掉,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语言批驳的针对性。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民族自信心

引领学生感受鲁迅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多媒体出示资料:

沈钧儒在鲁迅葬礼上说:“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

鲁迅先生葬礼的绸幛上:“民族魂”三个字。

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语文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选一种鲜花(菊花、荷花等)献给“民族魂”鲁迅,并说明理由,同时用今天中国日益繁荣强大的事实告诉先生:中华儿女越来越自信。

学生自由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引导学生认识运用今天中国发展的事实,增补本文的论证,从现实意义上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

三、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巩固提高。印发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精锐的时事短评。该文写作背景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近,也是精彩的驳论文。让学生自主思考鲁迅杂文的论证艺术和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树立靶子:对方论据:信“地”;信“物”;信“国联”;一味求神拜佛

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巧妙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2024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四、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我坚信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能力强化训练,争取提高优生数量。

五、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六、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__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__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议论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5、加强写作指导,为了使学生形成写作知识系统,在学期初给学生开设写作知识讲座,并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进行专题讲座,争取使学生学作文的命题、立意、构思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坚持每星期两一篇随笔,两星期一篇大作文,坚持让学生阅读优秀书籍,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环境,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学期我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学生懈怠的状态有急躁的情绪,对后进生的辅导没跟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争取在教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中考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总分排__区第三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代表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和书记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在猪疫病时期,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田小芹、张确和我三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两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合作。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田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张确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特别是田老师、张确老师年龄大,身体不好,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们咬牙挺过来了。年级组长禹力,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划策,创造条件。张溶、元涛、戴艳红三位班主任,她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滨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反思与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月考的反思。这看似良好的成绩,其中还藏着小小的遗憾,这些遗憾都是由疏忽大意造成的。

先说语文,除去作文扣的四分,其余的四分丢的真不应该,两道题回答不完整各扣一分,一道没加引号扣一分,一道“画蛇添足”扣掉一分。我如果能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它们,语文成绩岂不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

数学的马虎更不应该,一失手成千古恨,把x的绝对值当成了x,虽说一个是对的,但把绝对值弄成个负数,简直心里后悔地像老鼠在挠。唉,只能怪自己太大意了吧。

历史部分更是大伤元气,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如何一题,标准答案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可我粗劣加工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鼎,这还不算,我在后面加上了四个字——用于祭祀,本该扣一分,因为它们四个又扣掉一分。

生物别提,43分,要不是历史的的顽强抵抗,综合否则失守90分,生物课代表没戏了。

月考的一系列失误,由于马虎失分的多,把自己会做的做错,不后悔才怪呢!以后类似的错误不要再犯,无论做什么马虎总会耽误大局。第二“画蛇添足”让我吃亏不少,复习资料的时候,要把每个知识点弄清、搞明白,每天学过的知识要及时温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月考,其实并不是多么难,认真、细心的态度会造就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想: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 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 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2.检查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诵读课文,理解词意。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5.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7.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讨论并归纳:

“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8.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组讨论,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9.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11.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承上启下的作用。

12、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13、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14、总结全文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15、布置作业:背诵全诗,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阙:写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阕:议论、抒情————论古英雄的不足

赞当代革命英雄

课后反思

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由于引导得当,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3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出示大屏幕。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

羞 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板书。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 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 ,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 。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 )的诗句: ,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学会了......如 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 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 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 希望 自信

﹨ ∕ ﹨ ∕

苦闷 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老师工作计划_学期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师,全文共 11760 字

+ 加入清单

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初三是学校的窗口,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时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老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老师工作计划(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我们的语文教学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期末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学习兴趣,习惯,态度语文基础等方面校其他同学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过程与方法:

在原有基础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老师工作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班,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较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据上学期成绩看出,学生基础较差:优生太少,普遍书写差,作文水平低,朗读及口头表达能力不高。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不用心,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文性。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多样性。

由于读者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样性,是应该允许并予提倡的。教材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在阅读提示和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如对《故乡》主题的分析,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悲喜剧内在意义的认识等。多样性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予以重视。

3。探究性。

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思维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个性的形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入。所以,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逐渐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无论是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透过语言表达等表层的东西,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如《敬业与乐业》中对“有业”“圆满”等人生问题的思考;《智取生辰纲》中对叙述角度的研究;《词五首》中“酒”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等。探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地训练某些语文技巧。

4。开放性。

开放性的含义是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并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前四册更加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尤其是在研讨与练习中,几乎每课后都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扩展性题目。如《心声》中对当前教育某些现象的触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唐雎不辱使命》对人格与历史的引申等。综合性学习更是以某种活动,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形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思维、关注社会生活。如《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等,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观念。

三、教学目标

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辞和书信的写法。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学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正确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述语言的特点。学习个性化语言,领会阅读古代白话小说要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诗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增强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文章句义和方法。通过阅读小说,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通人物言行、情节和环境分析,感受作者表现主题的社会意义。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体味诗情意,感悟人生真善美。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成为有用人才,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阅读小说丰富人生的体验,获取审美的享受。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突出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多读多讲,老师尽量少讲精讲,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阅读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作文教学,加强指导,灵活批改,鼓励学生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5。结合实际进行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外做好扶优抓差,力争整体提高。

6。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尝试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老师工作计划(三)

一、教材分析

本册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0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课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在语言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后设“积累.运用”。第一组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看图学文,要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要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了,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体会四篇课文表达的不同的感情,了解写日记的方法,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第四组教材编排寓言和童话四篇,要求读的时候,想想这些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第五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想想哪些内容读懂了,还有什么不懂,试着提出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第六组教材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第七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内容读懂了,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好的词语、句子或片断注意摘抄下来。第八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时用本学期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同时注意养成积累诗文的习惯。统观教材,不难发现,这八组教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组至第五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第六组至第八组教材讲一个训练重点,即“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习惯”。对第一个训练训练重点来说,第一、二组教材是基础篇,要求学会“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第三、四组教材是实践篇,要求通用学会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弄懂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五组教材是提高篇,要求试着提出些问题供老师、同学讨论。会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是懂得读书的重要标志,这是深层次的读,高层次的读。对第二个训练重点来说,第六、七、八组教材都是围绕着“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来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读懂课文是积累语言的前提,只有懂了,才知道怎么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的分析,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已昭然若揭,一是学会“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是重点,难点是运用这种方法去读懂课文;二是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如何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是难点。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

②强调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强调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习惯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三、教学措施

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㈡.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㈢.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㈣.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㈥.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 学情分析

本班为九年级x班,是平行班之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

五 教学进度安排(略)

老师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老师工作计划(五)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非典时期,加之中考大改革,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乐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xx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7021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重点

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

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增强直观性。

2.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感受诗歌语言之精美;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通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在课前查阅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课时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唐诗宋词,经典“咏”流传;现代诗,风格独特别样红。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1.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2.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月夜》写作背景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例如这首《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补充介绍萧红的情况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成就很大的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3.《萧红墓畔口占》写作背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释放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品读《月夜》

1.多媒体出示《月夜》,教师播放朗读音频,配乐范读,学生听后描述所想象的画面。

2.美的诗还需要美美地读,请大家想象着刚才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3.学生讨论、交流。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霜风、月光、一株顶高的树,营造了霜风寒月的幽静氛围。

品读《萧红墓畔口占》

1.多媒体出示《萧红墓畔口占》。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月夜》

1.学生朗读诗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教师归纳明确。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的理解。

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一株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 稳健、 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

1.指定学生朗读诗歌。

2.分组讨论、交流下面问题。

(1)诗歌文本中的“你”和“我”分别指谁?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指作者,“你”指萧红;萧红是作者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的知音。

(2)作者为什么要“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来萧红的墓前放一束“红山茶”?

表达对已逝友人深沉的追思和缅怀之情。

(3)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诗句简短却意味深长。请品味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①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第②句: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③句: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第④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女作家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也饱含着二者之间真挚深厚、纯真的友情。

1.《月夜》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2.《萧红墓畔口占》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此外,这首诗篇的层次分明,结构和谐,外在的平和与内在的情感张力互相支撑,时间的连续展开,心情的慢慢沉郁,生者与逝者的对话,在空旷的世界中相互呼应。

月夜

沈尹默

意象——烘托——主旨

霜风明月高树与树并立独立自主个性解放追求自由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拜谒友人墓时长路远耐寂寞摆放鲜花寄追思漫长痛苦还等待逝者安详又达观情谊深厚缅怀追思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月夜》的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的情感美。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学习《断章》《风雨吟》《统一》这三首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作者抒发的深沉情思。

1.卞之琳(1910-20__),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2.芦荻(1912—1994),著名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人。 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桑野》《驰驱集》《田园新歌》《海南颂》《荻花集》等。

3.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1.《断章》文题解读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2.《风雨吟》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 世纪 40年代初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他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揭示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雨,更是社会的、人生的风雨,鼓励人们敢于搏击风雨。

3.《统一》文题解读

诗歌题目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蕴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世间万物,错综纷繁,在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通过繁多的现象可以窥见单一的本质。诗人采撷极为常见的事物,透过诗意的语言来揭示深刻的哲理。

1.请听范读录音,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

《断章》

1.朗读诗歌,品味画面美。

诗歌共四行,形成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关键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要敢于像年轻的舵手一样,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拯救在风雨中飘摇的祖国。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动荡的、不安定的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诗歌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1.《断章》

该作品含蓄蕴藉,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2.《风雨吟》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但意象丰富,意境深邃,并借此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怀。例如,诗歌选取意象“大地”“风”“雨”一起构成了一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让人有些畏惧的意境,加之“卷”“奔”两个动词的巧妙运用,让读者可以从这声势浩大的气势中想象到风雨的狂啸怒吼,联想到风雨如晦的国家局势,由此引发诗人决心要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拯救苦难中的祖国,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3.《统一》

这首诗蕴含深刻的哲理,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诠释得浅显易懂,通俗晓畅。例如,作者将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揭示了“多”与“一”看似对立的关系,其本质是统一的哲理,点明主旨。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可以归纳出其具备的共同特征,一定程度上也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①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会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②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

《风雨吟》——象征:风 雨 大地

《统一》——哲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

对《短诗五首》的讲解,基本上达到预期目的,现将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依照教学目标,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理解五首短诗的内在主旨,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对“五四”时期以来的白话新诗的对比阅读,受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特定历史背景的了解不足,并没有展开细品,讲解得比较宽泛,学生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见解,收效不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优秀范文三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板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2024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任教初三,没有教毕业班的经验,所以在工作中除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以外。我更加勤奋地认真落实各个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学习,勤奋努力,认真做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精心备课,积极上课,及时批改作业,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1、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

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 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5、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

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我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在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教学常规,并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力图给学生全新的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有益的尝试也使得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加科学。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我利用住校的便利,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批改作业,查资料,备课,以便将工作作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学年我花主要时间在个别辅导上。

对提优班的学生,在每一次综合练习后,都要每个学生单独评讲试卷。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分析为什么回出现这种问题,你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应当如何正确思考等,尽量彻底的解决问题,做到下次不再出现。在作文训练中,我坚持一文两练,即先写一遍,详细批改之后再写一遍。并且坚持让学生平时写随笔,记日记等作文辅助形式。针对不同同学的薄弱环节个别辅导,从审题立意,材料选取到结构安排等各个方面加以辅导,取得了交好的成绩。

对平行班的学生,以为他们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夯实基础上。背诵、默写各个过关。虽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但成效明显。

语文教学是系统的、复杂的,但同时又是艺术的。在这块领域中我才刚刚学会走路,以后的路途还很长,我将一如既往,用辛勤与汗水在语文教坛上耕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三下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505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九年级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本期教学时间约18周,用五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用时两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八大家等。

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一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三周时间)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六月余时)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九年级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五、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2024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研,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节课上课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知识的结构及前后节间的联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确定学生学习中可能性遇到的困难、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上课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教师“导”的作用,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学练结合。

3、做好辅导工作

由于学生的成绩差异大,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与帮助、优等生的提高上,对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以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鼓励与尊重他们,从而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优等生,严格要求掌握基础的同时,课堂上设置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外,课外鼓励他们每天多做一道中考压轴题,注意知识的补充与延伸。然后利用午休前、晚修后的时间讲解,从而提高解题的技巧与能力。

4、作业批改

及时批改,及时反馈。针对不同的错误,做到面批面改,指出个性问题;课堂中改正共性问题。还采取学生自己找错的方法,培养其分析能力,找出后给予鼓励,没有发现的教给方法。并分析练习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5、认真组织好复习

复习是九年级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至关紧要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收获季节”。这个阶段的学习教师起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解题的规范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向课堂要质量

复习阶段分三个内容:基础知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

前两部分复习中课堂教学分三部走:基础回顾——紧扣基础的中考训练——知识拓展与应用,以师生共同回顾,教师板书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练习的解答以独立完成为主,小组合作解决为辅的方式,其间渗透解题的技巧、审题的细致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教师起疏导的作用,教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得以充分调动,每节课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三部分的设计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生各抒已见,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综合复习则侧重于学生答题的速度、准确度,从时间上对选择、填空、解答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3) 关心学困生

对学困生不能放弃,要特别给予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学趣,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首先,课堂中题目的选择有层次,对他们的回答秉承“扬弃”的作法,多鼓励,多赞扬。其次,有耐心、爱心,多体贴他们,与之建立真挚的情感,激发学习的信心,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帮互助,同时,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注重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错误,从错误中及时发现复习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利用反面的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

(5)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变式训练,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以不同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注重一题多解,课堂中以学生讲解为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这样不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注重封闭题目变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 、教学反思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九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三,教师,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也画上了一个句号。现就本学期的语文复习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备课充分,吃透教材,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二、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三、研究学情, 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我坚信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能力强化训练,争取提高优生数量。

四、研究试题,提炼规律。

研究本市最近三年来中招试题的基本形式、考察方向、及今年的中招考点等,规范学生答题,加强与教研组内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对学生应对中招考试的指导。同时借鉴一些名教师和专家们的做法、经验和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来。

五、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

六、针对实际,及时反馈。

复习中每周都利用作文课时间进行“周周清测试”,测后试卷做到全批全改,都要分析学生试卷,总结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牢了,哪些知识未掌握,尚需训练、强化。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再次及时精练,因为我们的记忆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特别是对理解性的诗词文默写,同一答案却有不同的提问方法,就要反复训练。针对后进生则要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每次的测试卷,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各知识块上的掌握情况,之后的课堂训练中,多注重这部分学生在这块知识上的训练,促其在反复训练中,牢固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