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推荐20篇)

浏览

6011

范文

459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推荐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科研,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推荐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写法与技巧》。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19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课题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96 字

+ 加入清单

本年度主要进行了小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研究。此课题的研究我尝试了将近一年了,我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我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认识,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开探讨 《分数的初步认识》、《旋转与角》、《确定位置》等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课题的研究。

4、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 6 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练习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总结出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内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尽量不要将课堂作业拖到课后去完成。

(4)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开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往往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入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望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形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入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 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4.强化成果意识。如课题研究课、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后期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新课题开题报告表格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课题开题报告表格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课题开题报告表格。

立项号

2017xkt—zxsx168

课题名称

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所在单位

高级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新课程高一数学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觉得知识难理解,课堂容量大,课堂节奏快,学习效果与初中差距较大,心理压力很大。长期下去,慢慢就对高中数学产生畏惧和厌学。这一现象在各类高中学校的高一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没有做好,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将从各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新高一学生一入校就很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高中学习做好开端。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过渡

初高中数学的过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过渡。涉及初中课标与高中课标内容标准的衔接,现在试验阶段的初高中课程标准本身就存在个别不衔接问题,初中在某一知识点上要求较低,而高中在这个知识点的深化上要求较高。那就必须做好这些知识点的过渡,做好知识的衔接。(二)能力的过渡。高中的数学加强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尤其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要结合初中的学习,归纳整理这些思想方法。另外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改的义务教育阶段大量使用计算器,这对大家的计算能力影响很大,在高中经常进行字母、代数式的推理计算,如果没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将会导致数学学习的艰难。好多高一学生就是因为计算能力不过关,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今年我省数学高考试题有两道题加强了计算能力要求,结果好多学生做不出来,丢掉了好多分。所以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过好计算关。

(三)学习习惯与心理的过渡。新课标下的高中学习要求的是自主探究,学生必须要具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否则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主要通过分析、研究、实践解决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

2017年3月—2017年7月(准备阶段):在高一、高二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师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搜集。

2017年7月—2017年11月(整理阶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把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得到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2017年11月—2017年1月(研究阶段)通过对前两个阶段的资料汇总与整理,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进行具体实施来更加完善。

2017年1月—2017年3月(结题阶段)书写论文,然后在校内外推广。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论文、调查资料、初高中过渡教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德育,全文共 280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美好家园。这是我们课题组需要研究的内容,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的阐析

(一)课题的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搞好个性化班级布置。搞好个性化班级财产管理。搞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

2.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制订个性化的班级公约。实现班级自能管理。做好与家长良性沟通工作。做好后进生帮扶工作。

3.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开展个性化班级主题活动。培植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班貌。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做好班级优秀传统的传承工作。

(二) 课题的假说

班级文化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进去。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施,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们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融入到建设校园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去,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观,从而也必将有力推进优秀班级的创建工作。

(三) 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通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等。

2.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有三个,即:精神文化理论、班级文化建设理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理论。

3.实践依据:

和谐自主的班级,班级精神文化活动是课题研究的强大支撑。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二)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三)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XX年6月—XX年9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好研究内容。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验阶段(XX年9月—XX年4月)

1.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

布置教室,设计班级标志,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2.作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

3.作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

(三)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2.拟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和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专家组的验收、评估。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对实验班级不作特殊的选择,以增强实验的可借鉴性、可模仿性和说服力。(选取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研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富有工作热情的老师担当实验教师。)

六.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实验报告; 2.《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论文集;

3.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汇编; 4.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

七.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课题组由吕瑞云主任亲自主持,由教育骨干张艳霞老师具体负责实施,成立完善的课题组。具体组成如下:

正组长:吕瑞云

组 员:张艳霞、陈彩云、戚秀梅、赵佩华、梁金多、许艳彩

陈齐颂、梁小华、吴佩华、陈慕洁、汤瑞欢、谭凤屏

郭瑞莲、李卫红、林炳辉、吴绮雯、伍金莺、冯群英

2.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3.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4.理论保障。课题组聘请专家为课题的专业引领团队,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5.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 《报告》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国学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在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如在小学阶段要求使儿童懂得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一人之间存在差别;(2)民主生活.通过建立民主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民主的良好体验,进而形成民主作风,这也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3)国家政体.公民道德教育还包括在学生中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2)有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4)有关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5)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6)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7)有关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8)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9)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10)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问题.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有:(1)个人行为的道德教育,包括礼貌,诚实,正直,纪律,劳动习惯等;(2)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如群体观念,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劳动,协作精神等;(3)社会和职业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和公民课实施的.同时,性教育也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课题结项申请报告_申请报告_网

范文类型:申请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结项申请报告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中小学(幼儿园):

XX年下半年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结项评审工作以及九江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结项的评审工作将在十月举行,为了规范工作程序,更好地发挥各地各校在组织和参与课题管理方面的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报课题要求:(1)研究的内容对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或关键有突破,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2)课题的选定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科学规律或定律为指导;

(3)申报表格填写规范;(4)课题实行课题申请人负责制,课题申请人限填报一人;(5)一个人不得同时申请两个以上(含两个)课题,正在执行尚未结题验收的课题申请人不能申报本年度课题;

(6)凡未做过市级课题的老师不得申报省级课题;(7)课题申请人要如实填报申报书,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

2、各地各校申报课题均由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学校(幼儿园)教科研处统一办理,课题办不受理个人申报。

3、市级课题申报书、结项书可从九江教研网站下载。网址:。申请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4、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申报材料从江西教学教材教研网上下载。网址:/,申请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5、省结项课题报送材料要求: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结项成果材料一份。结项成果材料包括:(1)结项申请报告;(2)各研究阶段小结汇编;(3)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4)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由各设区市教研室(课题办)审定并加盖教研室公章。

6、省教科所课题申请材料从江西省教育厅网站下载。网址:。申请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申请材料包括:审查合格的申请书一式3份,匿名活页(活页中出现真实单位和姓名,申请材料视为无效材料)一式7份,以及配套的电子版(发送至省教科规划办电子邮箱)。所有材料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

7、课题负责人在申报立项或结项的同时必须一次性缴纳评审费,评审费的标准为:省、市课题基地办受理的申报课题立项费100元、结项费200元,评审费由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学校(幼儿园)教科研处统一上交。XX年上半年省、市级课题结项申报及市级课题立项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写作要点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科研,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已经完成收集资料和初步论证思考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目的和意义做简练而准确的表述。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

对研究报告进行综合性概括描述,确定研究框架,将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作简要表述。

三、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

此项要求是,编写出研究报告提纲,显示研究的整体性轮廓。提纲用三级标题形式,清楚完整地显示研究的思路,要充分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

简明扼要表述资料收集方法、工作步骤安排及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以上四项内容,第四项是重点。开题报告以300—500字为宜,格式及字号要符合学院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校课题工作汇报例文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3902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课题工作汇报例文

我校是北京市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位于北京市的东北。全校二百多名教职工,近二千名学生。近几年,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我们努力跟随北京市教改发展的步伐,采取多种渠道,尽可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我校毕竟是一所山区学校,教改信息还不是很通畅,尤其是缺乏专家引领,很多具体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20xx年我们有幸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分析了我校师资水平,找出不足和潜在的发展优势,依据学校特点成立了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确实有了不小的收获,一批年轻的教师成长起来。近几年在我们县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应该说学校的软件建设走出的坚实的一步,这迈出的一步很大程度上是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效。

下面,就将我校如何依托北京市山区小学的特点,构建自己的独特的课题研究模式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作一汇报,通过交流,以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一、定位课题研究的目的

学校进行校本科研,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研究为学校的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以科研带教研促教学,也就是为教师具体的教学提供指导。我们结合学校自己的师资状况以及我们接受信息量的水平,没有赋予课题组这些任务,而是把课题研究的目的仅仅定位在能够引起教师的思考,引起教师的反思,在思考中、在反思中能够突破自我,实现跨越。也就是说通过课题研究首先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一定的反思和思考。基于此,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注重一点一滴的体会,注重从细处着眼,从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课题研究活动不轰轰烈烈,而恰恰是泉水无声息细流。

通过课题研究,如何引起教师的反思呢?

1.培养反思习惯。

教师要进步,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形成习惯也不行。然而让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其实是不容易的,为此,我们通过让教师作反思纪录,作课后小结,以及干部听课后与教师共同作课后分析等多种渠道,促使教师自觉反思,认真反思。

2.开展反思活动。

开展反思活动是我们深化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每周我们都根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向课题组的教师布置任务,下一周就相同的问题进行反思,讨论。除此之外,还在开展反思活动后上继续研究课等形式深化问题意识,提升理解水平。

3.撰写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反思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学校自办校级刊物——《交流》,每期《交流》有为课题组开辟的“我的反思”专栏,登载优秀论文,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这项工作已坚持四年有余,效果较好。同时学校以论文评选,开展教学反思竞赛等,引领教师不断朝着精、细、深方向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寻求专家、名师引领,广泛吸取智力资源

作为我们这样一所山区学校,搞好科研工作,促使教师尽快成长,只靠我们自己“闭门造车”、“自力更生”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寻求专家和名师的引领,广泛的吸取智力资源。校长就要责无旁贷的担起这个重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积极寻找渠道,包括请李嘉俊老师到学校对课题研究进行辅导,也包括聘请我们密云县科研室的郭怀山老师为我校课题研究组的顾问等等,这种引领方式都是根据我校的特点而实施的。

1.与北京景泰小学建立“手拉手”的帮扶关系。

北京景泰小学是我们北京市很有名气的一所城区小学,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他们有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如何通过科研抓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便与他们积极沟通,寻求发展。

首先双方课题组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尽管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课题管理是相通的,所以这种互动对我们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十分有利。

其次,双方校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为双方的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创造交流的机会,尤其是推行异校上课制度,即双方课题组的教师定期到对方学校上课,接受对方课题组成员的评课等等。

再次,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即名师带徒。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我校课题研究的状况及时与景泰小学沟通,寻求更好的发展,这种方式有效的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成长。

2.首都师范大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

我校20xx年被确立为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发展学校,因而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指导。他们主要在专业技能层面,即如何备课、上课、评课等方面对我校课题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我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们主要采取“一课多备”的形式进行。“多”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多种,二是指多次;也就是一节课要有多种备法,一节课要多次备,反复备,次次深入。基本的活动过程是:

第一步:课题组成员共同备出一节课;

第二步: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与教师共同研讨这节课。这是重点,在研讨中专家要把他们的思想、理论、以及经验、见闻、感受等等传授给我们的老师;

第三步:教师上课;

第四步:教师说课,专家评课。

以上为第一环节,第二环节将再次备这节课,再次上课,再次说客、评课,以此循环,直至备出精品,上出精品、说出精品。

另外,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在备出精品课后,还要在多种备法上研究,实验,选出最优。

3.积极谋求本县科研部门的指导。

抓好山区学校的科研工作,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指导是不行的,因此,我校为有效地开展好科研工作,聘任我们县科研室郭怀山老师为课题组的顾问,定期到我校进行课题工作的指导和规划,同时广泛地与兄弟学校加强横向交流,取长补短,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三、打造团队文化,宣扬教师专业研究精神

山区学校缺乏专家引领,信息不通畅,进行课题研究有诸多困难,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教师如果没有一种专业研究精神是不行的。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打造一种团队文化,宣扬一种专业研究精神。

“人”,基本具有从众的心理,所谓从众,是指在群体情境下,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这种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它强调通过“群体(团队)文化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基于此,我们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倡导“自我研究、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文化观念,同时积极以“合作、分享、共同发展”为主体作为团队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这种团队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科研氛围。

另外,从我们北京市密云县教育资源的配置来看,山区学校的硬件资源配置如建多媒体教室、开通远程视频、网络建设等等都远远好于城区学校。而且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每年都有上百人的岗位交流,时间达三年。这些举措为山区学校教师的发展带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他们急于发展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校必须应对这些问题,在教师团队中宣扬专业研究精神,打造良好的团队文化,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层面上做出努力。

四、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这是教师能否成长的关键因素。应该说,山区学校为教师能搭建的台子是远远落后于城区学校的,尤其是北京城区小学,所以我们除了在学校内部进行必要的常规性的评优课竞赛,论文评选等举措外,还要努力开辟一些新的做法:

1.积极取得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支持,为我校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我们抓住汇报工作、上级教学工作视导(北京市和密云县)、教学工作评估等各种时机,通过做课等形式推出我们的骨干教师,以便获取更多的锻炼机会。

2.给予课题组教师优先学习的机会。

近两三年我们先后派出课题组的老师去北京城区学习达上百人次,去其他省市参加活动、学习达几十人次,每月都派出3—5名教师去北京景泰等几所学校上课,使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3.引导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北京市和密云县组织的各类活动,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

学校为较好的落实科研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完善并规范了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资金上的支持,学校是花了很的力气。我校虽然隶属北京市,但我们所处的地区经济其实也很落后,学校经费十分紧张。学校只能多方筹措资金用于科研活动经费,每年用于这项的开支,包括外出学习、参加各类活动的达十五万元左右,这对于我们学校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几乎接近我们学校全年经费的二分之一。应该说,花出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收获,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学校已经有一批年轻的教师成长起来,这将很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学校开展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

1.人才缺乏。

学校处于山区,距城区较远,所以请专家、名师到校指导工作有许多不便,而学校目前又没有令领军式的拔尖人才,所以学校的科研工作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2.学校人员流动较大。

我校近两三年调往北京城区和密云城区的教师达十多人,他们几乎都是县级、校级骨干,都是这些年成长起来且又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流失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经费紧张。

学校搞科研工作,闭门造车不行,就应该让教师都走出去接受锻炼,而学校经费又十分紧张,这些经费连日常的学校开支都难以保证,这样学校只能多方筹措资金,牵扯的精力很大。

以上是我校如何依据山区学校的特点,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既没有成熟的理论,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只是我们逐步摸索出的一些门道,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会不断的完善自己,把山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县环保几个重要课题思考探讨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1646 字

+ 加入清单

我县环保几个重要课题思考探讨

两年前,我县长期合署办公的环境保护局实现单独设置,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高度重视。两年来,县环保局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建设”的主题,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努力开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XX年被评选为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在全市环保工作各项考核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在国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问责、“一票否决”的形势下,我县环保工作还面临观念与管理滞后、基础薄弱等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环保工作,需要顺应大势、吃透县情、抓住重点、落实措施,尤为重要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切实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从全局上妥善解决好几个带有方向性的重要问题。

一、对全县环境状况的分析

从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角度来看,我县环境受工业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我县工业化的程度还很低。从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却可以说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县境内主要河流、水库和湖泊的水质有所下降、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凸现,居民关于环境污染的投诉急剧增长,生态破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工业化的进程只是刚刚开始,环境保护就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这是令人感到不安的信息。因为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加入工业发展的因素,我县环境保护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形成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格局。境内总水面120多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县级在我省居于第一、在全国位居第二。保护水环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拥有得天独厚水资源的同时,我县也承担着水环境保护的极大压力。“水往低处流”,境内主要河流都注入南部的内湖,各种污染的存在和影响最终都汇聚到湖泊水体之中,而钓鱼台水库、二郎河和凉亭河、南部集群分布的湖泊,都承载着农业灌溉、人畜饮水的功能,一旦遭受污染,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需要求得共识的两个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和环保工作者的压力非常大。基本国策的严肃性、众多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上级部门严厉的工作指令,各级党委、政府高涨的发展热情,生产经营者最大化的利益追求,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权益诉求,就象四把“刀子”悬在头上,哪一把“刀子”落下来都不是小事情。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贯穿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和怨天尤人。我们不妨跳出诸多现实问题的干扰,站在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求得两点共识。

首先,从生存来认识环境保护。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道,成为我党的执政理念和任务。“文明”本质上属于一个伦理学的概念范畴,生态保护被提升到“人伦”的层次,宣示了党中央推进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最大决心。《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介绍:“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了‘癌症高发村’。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坦率地说,这样的发展如果维持下去,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说有背于人类的伦理,也不为过。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25 字

+ 加入清单

一、 问题的提出

“事实学习”课型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事实,包括认识事物的名称、个体的显著特征、认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结果、过程。其典型课例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空气》、《岩石》、《铜、铁、铝》等。在“事实学习”课型中,包含许多基本的科学知识,强调对事物描述的准确、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对特征或变化结果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全部的知识,是否记住了事物的特征或变化的结果,而忽视调查、观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探讨等活动。教师也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规规矩矩地学,老老实实地记、听,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对自然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听、读、学、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知识为重点的教学,运用探究的方法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学习。

二、 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受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中的交往和认识兴趣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依据起因不同,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因此,坚持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求自然教学中加强动手“做”科学和体验探究过程,强调运用探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二)探究教学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认识的物体和现象都紧密联系着学生周围的生活。例如青蛙、水、空气、铜、铁、铝、蚂蚁、根、叶、四季的的特征等事物和现象,学生经常接触到而且十分感兴趣。因此,要将这些兴趣稳固下来,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的内驱力,就必须通过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教学。

三、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框架是以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过程的操作和体验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让学生充分体验对自然事实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和好学求知的欲望,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具有对简单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认识自然事实的形态、构造、性质、变化。

四、 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的策略

材料是探究的基础,要设计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精心选择、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与所要进行的探究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摆弄能揭示自然事实的性质和特征,体现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电磁铁(一)》的教学,一位教师选用三套不同的制作电磁铁线圈的材料:① 用较细的漆包线(沿海版自然教材配套实验材料);②使用直径0.6毫米的裸铜线;③ 使用带绝缘塑料的电话线。教师把三套材料分别用于三个班的教学,其结果是:使用①②套材料,学生制作电磁铁的时间占用约20分钟,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且制作的电磁铁效果也不理想。使用第三套材料制作线圈,仅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用于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充裕,探究的气氛热烈,而且实验效果明显,有助于学生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有此可见,第三套材料体现了材料的结构性和合理性,适合学生的探究。

(二)指导探究的策略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要求给学生一个灵活、自由的空间让其充分探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密切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精心启发、有效指导。

1.精心诱导,激发探索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的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因此,利用矛盾悬念或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叶子》一课,学生对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树叶非常熟悉,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吸引学生。然而,知识的兴趣并不是一下就能看到的,其源泉是藏在深处的。教师可以布置孩子们课前收集校园的各种树叶,上课时通过“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就可以把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到叶子的不同形状上来,并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老师的精心诱导,孩子们了解、探索、思考的欲望随之就被激发起来了。

2.指导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资讯和信息技术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良好的方法使人们更能发挥自身的潜力。而在科学研究中,评价人的科学素质高低的标准应该是能否提出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担负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课,必须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浅显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包括:①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某一自然事物时,一般可以先整体了解,然后将整体分成多个组成部分进行探究,最后再综合认识,即按整体à部分à整体的过程分析综合学习。例如《鱼》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鱼类的资料、图片,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鱼身体的组成,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对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进行探究认识,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征。最后可以将自己探究的结论和收集的材料汇编、装订成为资料保存。② 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例如《各种各样的根》一课中认识直根与须根,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分类。③ 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例如用按顺序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观察,用对比或模拟的方法实验等。另外,还应渗透数学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探究的方法的运用。

3、恰当的评价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具体体现。对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保护积极性原则。对学生参与的态度、情感和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倡导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② 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不简单以成果、结论肯定或否定每一个探索者。过程的体验、过程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是评价的重要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美术,全文共 4394 字

+ 加入清单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民间艺术是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被传承和保留了下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文明历史,它的民间艺术在国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中的民族民间艺术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苏州民间美术以精、细、秀、雅而蜚声中外,其中冠以“苏”字的就有苏绣、苏扇、苏式红木家具、苏裱、苏灯等等,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苏州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吴门国画等。继承并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苏州民间美术正走入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苏州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也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如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曾开展过《吴文化的研究》,从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主要是研究苏州传统的本土文化艺术,其手段和方法是将有关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移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熟悉、模仿一定的本土文化艺术。“”、“十五”期间,我园也分别进行了苏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绘画教学中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和《美术特色幼儿园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在美术教育领域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幼儿的审美、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美术特色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并注重渗透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之中,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索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进行渗透的教学方式,以形成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渗透方法,积累一些优秀的案例,从中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为其他幼儿园开展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可供参照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可使教师获取更多的苏州民间美术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民间美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间美术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丰富我园的美术办园特色内涵。

二、概念的界定

1.苏州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是民众智慧的创造。

苏州民间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绘画(版画、年画、扇面画),雕塑(石雕、木雕、砖雕),染织刺绣(蜡染、印花布、刺绣),服饰(服装、首饰、绒花绢花),家具器皿(日用陶器、瓷器、铜器),剪纸(窗花、礼花、刺绣花样),纸扎灯彩(花灯、纸扎),编织(草编、竹编、麦秆编),食品(面花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等。但苏州民间美术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美术,它还兼容着现代美术,例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双面绣、精雕细刻的檀香扇,都是由传统美术逐步演变进化来的当代艺术佳品,又如绢花、动漫等都带有浓烈的现代色彩。因此,这里所指的民间美术既有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国粹,也有令我国本土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民间美术。

2.幼儿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一种容易观察但难于定义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游戏活动定义。我们认为:幼儿游戏活动是指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轻松愉快的情景性活动。其种类很多,根据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可分为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

3.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指的是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筛选出一些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苏州民间美术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自然融入到角色、结构、运动、规则等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有机联系、相互影响、有效促进,从而激发幼儿表现民间美术的愿望,启迪创造民间美术的意识,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多种智能。

三、理论基础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新《纲要》解读第一部分也提出:“把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从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使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显然,我们应该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让孩子感受苏州民间美术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这就是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我们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手段,要注重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学方式和方法。

3.非洲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虽然,我们的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才开始起步,但是蕴涵在社会艺术活动中的民族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向我们的儿童传递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知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向我们的后代传递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可见,幼儿在民间美术教育的氛围中,不仅会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而且会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4.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日本著名学者黑柳彻子曾说:“美好的文化艺术能够打动任何人,并与之产生共鸣。”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艺术教学中的参与、愉悦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足见,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时,必须遵循参与、愉悦、整合的原则,把苏州民间美术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民间美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自然渗透,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审美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开发,探索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方法;

2.促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并成为继承和发扬苏州民间美术的桥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促进每个教师的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充实、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好地丰富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教育内涵。

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主旨,在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对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寻找出适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汇编成一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幼儿园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料。

子课题二: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

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苏州民间美术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方式,如环境布置、时空安排、材料提供、指导策略等,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整理汇编出《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优秀活动案例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经验论文。

子课题三:开发利用民间资源过程中幼儿师资提高的研究

本着尊重教师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在研究过程中,探讨帮助他们在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实践能力、艺术素养上均得以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渠道从有关文件、材料获取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搜集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内容。

行动研究法: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的探索研究,注意收集反馈研究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将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个案研究法:选取幼儿、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了解开展课题研究与师生成长的关系。

经验总结法: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积累的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努力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力求找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六、实施步骤和预计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8月)

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收集整理有关理论和实践性经验文章;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 (XX年9月~XX年12月)

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8月)

选择研究班级和研究内容,对教师进行苏州民间美术方面的培训;做好开题工作,论证、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开展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探究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方式方法,进行阶段性小结。

第二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

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整理研究成果,举行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在中期汇报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继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XX年1月~XX年6月)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为成果鉴定做好准备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1.XX年4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XX年5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

3.XX年12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渗透》资料汇编

4.XX年6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5.XX年6月《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活动设计》汇编

6.XX年6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张秋玉,本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邱云芳,幼儿园业务助理

子课题一组长,何春芳

子课题二组长,侯欣华

子课题三组长,吴文琳

其他课题组成员:沈建芳、夏秀琴、陆俐俐、胡建萍、鲍懿庭、姜永凤、杨蕾、赵英姿、朱红娟、窦心涓等

虽然本课题意义深远、任务艰巨,但是,我们坚信,在专家的引领下、领导的支持下、同行的帮助下,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研究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立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市的幼儿民间美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贯彻实施《纲要》精神、推进幼教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学生课题开题报告最新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学生课题开题报告最新

研究内容:本系统是各院(系)级教务员的工作界面。它完成:

1、 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

2、 以及对教学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 的管理。特色与关键问题: 对软件过程规范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设计思想:本系统同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相比,有很多不同。

首先,技术上功能更加强大。在客户机/服务器版中支持windows nt server等网络操作系统,支持sql server、sybase等大型数据库,从教务管理的实际流程出发,将所有数据处理集成在一起,实现真正数据共享,彻底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并且将教务管理中诸多烦琐的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自动处理各种统计信息,自动统计形成各种标准报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拥有灵活的权限,用户权限可以定义到每个子模块的三种权限级别(作者、读者、拒绝访问),在成绩管理方面,各任课老师、教学秘书等人员分别拥有不同维护权限,系统日志更是详细记录了更相关人员的操作历史。本系统基本管理模式是以教务管理决策部门(如教务处、教务科、教材科等部门)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其它部门(如各分院、系、专业等)作为工作站,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

其次,该系统在硬件配置上,最低配置cpu:piii 800,内存:1g,硬:30g就足够,在成本上不是很高,有很强的普遍性。系统全部用b/s系统开发,用户无需在本地机器安装软件,就可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操作,降低了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新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科研,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现行的科学课堂教学,虽有改进,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方法 , 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科学课课堂教学原理;努力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最终达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向自然,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真正体会到科学课堂的乐趣,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分析与研究。

2、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式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

(3)、让学生走向自然,敢于探索,大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1、确定科学课教学的目标

(1)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必要性;学会提问,启发探究愿望;养成开放性和多维性的思维习惯;根据给予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根据给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2)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有效价值;能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能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能按研究的课题,具备较独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优化科学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1) 小组化原则。

(2) 自主化原则。

(3) 民主化原则。

(4) 指导性原则。

3、科学课教学中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2)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4)帮助学生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络。

(5)让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学习。

4、科学课教学中的评价手段

四、课题需要的资源:

有关改进科学课教学的指导性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德育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德育,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2019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题申请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惊人发展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物质领域空前繁荣。但是,人类却面临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理论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外在环境,有识之士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人格精神。

所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对特色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发挥文化对于德育的积极干预性,用地域文化巨大的、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推进德育的深度,增强德育对学生终生成长的影响力。通过这一研究的深入,切实改善学生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生命质量,净化他们道德成长之路上的自由呼吸,使他们在传统与现代问题间拥有自己的价值定位,在他人与自我间追寻道德的理性判断。这一模式的初步建构,可以为面广量大的小学(特别是特色小学)开展长效综合方位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让德育更富“国情”、“乡情”“校情”、“人情”,关注心灵,弥漫久远。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有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正完成向实践的转向;二是正走向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整合;三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其中,德育人文化色彩的加重正表明着德育目标与方式的双重革新。我校作为中国特色学校,“十五”期间在学校建设走向生本,走向校本,走向智慧等方面进行探新,成果在省内外引起关注。“”期间,我校将进一步走向文化,以此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为本课题提供了内驱力。

教育界对小学文化涵育已成共识,但如何去推进文化涵育,提高文化涵育的效率,尤其是探索有效的涵育模式,一直是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薄弱点,我们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发出,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研究显得极为急迫。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重在进一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涵育这一新型德育形式的要义,在实践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地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常态文化状况中凸显教育影响功能。

(2)本课题重在研究模式,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是把握地域文化涵育中的各方面要素,协调各要素的关系,从而使主体性德育更加有效。

2、研究内容:

文化涵育,指的是利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响和教育。涵育的含义可见《辞源》。“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也就是说,涵育意近熏陶,是形成人的品德修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即是要探索小学地域文化涵育的经验型策略,形成一种可供他人参考,借鉴的常规做法。在研究中,要兼顾其它特色小学地域文化共性与个性。

3、主要观点:

总体界定:对关于学生与之有关的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施加的道德影响及其原因、规律研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主动纳入健康文化滋养的要素研究。

4、创新之处:

(1)地域物态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2)地域精神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3)地域制度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4)地域行为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5)其他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模式的研究既是方法研究,也是过程研究。通过研究,加深对德育内部规律的再认识,摸索现代德育的新方法,新对策。

课题研究中,根本着眼点是学生,学生德育状况的改善是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我们研究成效的标尺。

2、研究方法

(1)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时期,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指导下阶段工作。

(2)行动研究法: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性。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具体情况的掌握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成果形式

(1)编印《地域文化中的德育》研究专著。

(2)优秀少年事迹展示(新人新事事迹材料)。

(3)地域文化涵育课程及活动现场。

(4)论文汇编。

(5)现场问卷调查。

(6)《文明风景线》录相带。

4、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12—.2)

a、完成方案的制订及课题申报工作;

b、健全学习研究,交流制度。

(2)实施阶段(.3—.12)

a、组织课题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b、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不断修正实施方案,促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c、经常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为归纳和分析课题提供实践依据。

(3)总结阶段(—.9)

汇总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结果工作,为成果鉴定提供服务。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陈峰,《让务实的德育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江苏省“师陶杯”征文二等奖。

陈峰,《链接地域文化,刷新孩子的道德历程》,盐城市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鲍华俊,《德育课堂实录》,盐城市教育局评比一等奖。

王丽丽,《德育中的留白艺术》,盐城德育与法制网评比二等奖。

2、主要参考文献:

(1)潘月俊:情境德育“指导”学生成长的道德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10)

(2)吴家魁:品德主动性内化之路。

(《现代中小学教育》.6)

(3)华中师范大学《文化涵育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中国教育报》.10.19)

(4)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德育的研究》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参加研究的教师,长期在德育一线从事工作,在德育科研与实践上也取得不少成绩,也大量参加学校德育室的理论研究。有学科教学能手,有校刊主编,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地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实践上均取得一定成绩。所有成员均具有本科学历,写作能力强。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经费预算情况。

学校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为研究者的检索资料、外出培训和交流、学生的社区实践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2)该研究得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兴平、周卫东、王泽海、丁晓美等人的指导。东台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会等单位提供实践基地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1413 字

+ 加入清单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xx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xx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xx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结合点和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四个基本要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拉斯提出的评价学生创造能力的20个指标中有6项涉及问题意识①。爱因斯坦在论述问题与创新的关系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往往是创新的源泉。”②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切人口。因此,无论是兴盛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德的“范例教学”理论,还是我国教育家孔子,以及当代我国兴起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学习都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

(2)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首要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针对教育资源互动对话,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充分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对话,发生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而获得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自主生成。学习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才有吸引力,有挑战性,学生合作、探究才有兴趣、有价值。问题意识是学生问题产生的源头活水,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意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一场空。

2.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纵观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园的孩子天生爱问“为什么”,进人小学开始弱化,升人中学,迫于升学压力逐渐淡化,走进大学,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莫名其妙地被蒸发掉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我们课题组在对400多节中学语文观摩课、示范课、随课堂进行观察中发现,仅有30堂课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质疑;仅1堂课有学生主动地向教师质疑。

造成这种现状,从教与学的活动看,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首先由于教师关注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而很少关注学生的“问题”。其次,由于有的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不足,课堂只能按照课堂预设展开,担心学生提问放开后,无法调控而造成课堂混乱,以致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三是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上,因而害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四是传统的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

学生方面的原因在于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把学习作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的手段,而不是为充实和发展自我。因而学生疯狂的追求考试成绩。这种追求使学生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的崇拜,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同时长期以来的接受式学习已使学生成了课堂的奴隶,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思维逐步变得僵化,以致丧失了自我,变成没有自己思想的人。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的: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①问题意识是个体探索的积极性,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以及深刻性和创造性的综合体现。这种意识会使个体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他人观点,从而对别人的看法进行批判性的思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会使个体不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法和途径,由此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思路和策略;会使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抓住事物本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努力去找寻规律;会使个体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研究目的

由于问题题意识与学生年龄心理、受教育程度和民族传统相关,本课题旨在从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策略,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意识境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有二:

1.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良好问题意识的形成,为培养语文学科创新意识寻找突破口。

2.构建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程;以学生需要为重点,确立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拔诱导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心理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个体间存在兴趣、爱好和风格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努力克服重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轻自己无兴趣的问题;重高认知水平问题,轻低认知水平问题;重“尖子”学生,轻学习困难学生的倾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得到同步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主人。课堂对问题的关注点由书本设计和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转移。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追求单一的考试成绩变为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发现转变;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

3.基础性原则:问题意识要以丰富的知识为背景。学生基础越扎实,知识面越广博,思想就越开阔。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和其他各门课程基础,而且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4.渐进性原则: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要经过想问敢问乐问精问这四个发展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不急于求成,善于期望和等待,让学生学习语文的问题意识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四、研究的过程

1.课题的组织及管理

本课题研究由梁平县中小学教研室承担,下设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梁平中学、梁山初中、明达镇中承担。梁平县中小学教研室着重课题宏观研究,负责课题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梁平中学侧重教师方面的研究,梁山初中侧重学生方面的研究,明达镇中侧重评价方面的研究。三个单位在县教研室组织、管理下,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责任明确。

2.研究对象

梁平中学、梁山初中、明达镇中教师共200余名,学生8000余名。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研究周期:本项研究周期为20xx年11月至20xx年11月,历时3年时间,分课题准备、课题实施、课题总结三个阶段。

五、研究的结果

1.教师培养策略

◆以“问”论教策略 学生是问题的主体,教师勇于打破传统的详细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课堂上严格按教学预设机械地平板展开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然后因“问”设标,因“问”施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发现的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动态生成策略。

◆分层指导策略 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要给予分层指导。对问题意识弱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疑”与“问”的价值,采用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等手段,使他们想问;对胆小的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敢于超越自我,做到敢问;对问题意识强以问为乐的学生,给予方法指导,不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逐步做到精问。

◆课内外结合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仅靠书本,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课堂中、书本上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作深入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探讨;对课本外、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带人课堂,并做恰当的指导,向他们提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对课内外问题的探索中,不断增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时空策略 提供多种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呈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反应等级”。①具体途径有三:(1)课堂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2)开辟班级问题墙,让学生呈现问题,反馈问题探索结果;(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索活动和召开问题辩论会。

2.学生质疑策略

问题意识最重要的外显特征是质疑。因此,在系统的实施培养原则和策略中,我们始终把寻找让学生敢问、乐问、精问、善问和师生课堂操作的方法作为重点,并认真总结,使之系统化、序列化。

(1)解放心灵——敢问

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薄弱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心理制约因素是畏惧。在问卷和访谈中发现,80%左右的学生有时本来想问问题,但“害怕老师不予理睬和批评”,“害怕同学嘲笑”。可见,畏惧犹如一副心灵枷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质疑热情淡化和问题敏感度降低。因此,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给学生课堂安全感,让学生心灵得到舒展,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课堂应抓好如下几点:

◆和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并提出一定要求;

◆树立质疑无错观,不嘲笑“肤浅”“怪诞”的问题;

◆称赞质疑的学生。

(2)捕捉兴奋点——乐问

心里研究表明:个体对事物的愉悦程度,是个体对事物进行深入探求的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必须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兴奋点,使学生对质疑产生愉悦情感,让他们在质疑中获得快乐,从而产生内驱力。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鼓励学生更换角度,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在创新中获得乐趣;

◆帮助仅有问题萌动的学生,抽象出间题,在彰显问题中取得乐趣;

◆鼓励学生提出迂回曲折的问题,在“请君入瓮”中品尝乐趣;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求取乐趣;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考问”,在难住他人中增添乐趣。

(3)掌握技巧——精问

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培养,不仅要求问题量的增加,更要追求其质的变化,才能逐步提高个体思维的深刻程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提高学生问题的认知水平,提出真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依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如下质疑角度:

◆从课题质疑;

◆从事物现象质疑;

◆从人物行为及内心变化质疑;

◆从事件的冲突质疑;

◆从故事的延展质疑;

◆从假设的角度质疑;

◆从方法途径上质疑;

◆从规律的总结上质疑;

◆在不合常规处质疑。

除上述质疑角度外,对文本学习,在起步之初可以从阅读的规律出发,指导学生从“四块十二问”入手,掌握质疑方法:

1.独特感受和个人体验型(必做)

第一问: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第二问: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就作品中你认为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说出体验)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地方?请说出理由。

第三问:有什么疑问?说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2.理解感悟与整体把握(选做)

第四问:你理解或你觉得作者想传达的主要是什么思想和感情?为什么?

第五问: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哪些有益的启示(当然,这些启示不一定是作者想激发的,而每个人的启示可能不同)?

第六问:你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尽可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

3.语言揣摩与表达方式

第七问:你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体会推敲重要的词语)

第八问:你觉得这篇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特点?

第九问:这篇作品表达上的这些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你认为它可借鉴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

4.反思评价与亲身实践(选做)

第十问:对这篇作品你是否有修改建议?文中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

第十一问:你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主题?如果让你写这个主题,你会怎么写(有什么不同写法)?

第十二问:分享同学与老师的观点和材料后,再读一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体验和想法,想与同学交流吗?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可以就一个方面,也可以综合地,此题必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科研,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选题缘由: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不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在交际的环境下逐步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目前,小学学生的英语的学习缺乏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开始培养英语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此项课题作为校本课题《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规范指导体系研究》下的子课题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研究设想:

本课题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从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有效性的角度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及其策略建议。从分析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分析小学现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其教法、分析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小学英语学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1、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2月)

为响应大学区工作,共同提高学区小学生英语学生学习能力,本次课题通铁五第二小学共同研究。

(1)对目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对现有的经验及理论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供本课题借鉴,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实施阶段(XX年2月—XX年10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实验效果作出评价,不断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进一步完善操作体系。

3、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修正、调整研究目标、方法等,并初步形成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2)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论文。

课题其他成员:

李永东、黄家乐、林叶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现实意义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我国目前最紧缺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50年来真正设计和实施的一门实践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外活动、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这门课程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同时还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学校自身的追求:

我校是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也是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现有学生3000多名,其中外来生多名。莘莘学子不远而来,就是因为学校严谨的教风、浓郁的学风、严格的管理和过硬的教育质量。润物无声,凌云有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是我校百年的精神传承。

因此,我们在发现了实施课改的几年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参与活动的欲望还不够积极;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尽人意;不善与人合作交流等的问题时,我校本着着力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生动活泼的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品牌学校的信念。于是,在 XX年七月,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福建省分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

课题研究内容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定位。(包括课时设置,任课教师的配置)

二、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定位。

三、不同领域活动主题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动研究领先,在行动研究中比较、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与实践模式。改革实验研究实行滚动推进,先从实验班开始,逐步形成系列,向全校铺开。

课题研究步骤

一、尝试阶段(.4-.8)

1、组织相关教师研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文件,资料,收集优秀案例。

2、选择一、二个课题开展活动,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

3、召开一次案例研讨,观摩课,为XX年9月进行研究作好准备。

4、制定并修改课题方案。

5、拟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二、实验阶段(.9-.6)

1、由专门教师在2-5年段组织具体年段研究工作。

2、在2—5年段专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每周两节。

3、每周到1个年段了解活动组织的动向,收集相关资料。

4、每月听取4节学生活动汇报课,开展1次汇总会,总结本月4堂实践活动课的优缺点,记录相关经验。

三、总结阶段(.7-.8)

四、推广阶段(.9-今后)

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我校大胆实践创新,废寝忘食地付出艰辛的劳动,忘我无私的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获得丰硕的成果。

1、多位老师在全国总课题组、省分课题组、泉州市、晋江市各级论文、案例评选中获奖;多次在全国、省、市的课改教学活动中推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研讨课、示范课,深受与会者的肯定。XX年4月在全市举行 “晋江市综合实践研讨活动”中,我们推出了不同课型的研讨课并展示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果;XX年5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提供《玩具总动员》和《闽南民艺杂坛》两节研讨课,获得了北京专家组的肯定;XX年10月,在“泉州市综合实践研讨活动”中提供《多彩的服装家园》主题生成研讨课,受到各级领导、专家、老师的好评;XX年4月《走进南音》活动策划课参加晋江市、泉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录像比赛,均荣获一等奖;XX年10月,在福建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人际交往活动》生成策划课,荣获一等奖。研究实验活动已经产生很大影响,对本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自主发展”小课题研究总结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2094 字

+ 加入清单

自主发展”小课题研究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强调学生“认真”地听或记,老师认真地讲。开始学习时学生还对英语感有趣,然而一两年下来,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吃力,兴趣全无,成绩落伍。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向45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自然而然,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呼声。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首要的是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如卡片、情景、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课件等,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适时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快乐式、情景式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讨论、短剧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自然上英语课会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另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结合音标记单词,快速、大声、清晰地朗读英语,根据语境猜测生词,及时做好预习、复习,防止遗忘等等。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策略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及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整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或给父母一个交代,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书面作业,被动地应付一些任务。因此,常常出现考试前加班加点,考试后过度放松,遗忘大量知识的不良现象就不足为怪。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这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及点滴进步,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发展自我、挑战自我、追求幸福、赢得尊重、获取认可的一种途径。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期望教育及成功教育。

三、关注每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有人曾说过:“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因此,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吃得好”;对中等学生,要多引导、督促,让他们“吃得饱”;对学困生,要主动亲近,及时补救,让他们“吃得了”。另外,分层教学可表现为内容分层、问题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如在评价分层中,对学困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在分数上,而是在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上,哪怕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只有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各有所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四、 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不同情绪和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自信、向上、饱满、充满激情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带动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使他们处在一种开放、投入的学习状态,不知不觉中会学得更多。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得轻松愉快。然而,如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近学生,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主动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换位思考,勇于反思或认错,虚心向学生征求教学建议等。教师努力去感动学生,同时也会收获感动。

五、 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调控自如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步骤事先在大脑中放映一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应用教材,不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或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务必布置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画出各自的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如预习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几个难度层次不一的问题,一来方便了预习的检测,二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预习,让学生做到不上无预习之课。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做到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机智地处理一些课堂突发情况和小插曲。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创设语言环境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许多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英语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春敏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温聪敏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 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活动指导教师:温聪敏;活动内容⑵:《制作无盖长方形》,活动指导教师:宋会云;活动内容3:《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指导教师:刘芳。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矗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