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分析怎么写(精彩19篇)

浏览

5845

范文

60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23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 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 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 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 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 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 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 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 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 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化学实验报告《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

1、实验目的: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

2、实验仪器和药品: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溴水,CCl4

3、实验步骤:]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取少量溴水加入分液漏斗,加CCl4,振荡,静置,分液

4、实验记录和解释:红棕色的溴水层变淡,CCl4层变为橙色

5、实验结论: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化学实验报告范例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01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李志红

实验员 :张丽辉 李国跃 崔凤琼 刘金旖 普杰飞 赵 宇

时 间: 20xx年5月12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

(2)

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3)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4) (5)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0.43107g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1.0mol·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

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六、结论: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附录:

723型操作步骤

1、 插上插座,按后面开关开机

2、 机器自检吸光度和波长,至显示500。 3、 按OTO键,输入测定波长数值按回车键。

4、 将考比溶液(空白溶液)比色皿置于R位以消除仪器配对误码率差,拉动试样架拉杆,按ABS。01键从R、S1、S2、S3,逐一消除然后再检查1~~2次看是否显示0。000否则重新开始。

5、 按RAN按3键,回车,再按1键,回车。

6、 逐一输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值,每输一个按回车,全部输完,再按回车。

7、 固定考比溶液比色皿(第一格为参比溶液)其余三格放标准试样溶液,每测一值,拉杆拉一格,按START/STOP全打印完,按回车

8、 机器会自动打印出标准曲线K、B值以及相关系R。

9、 固定参比溶液比色皿,其余三格放入待测水样,逐一测定。

10完毕后,取出比色皿,从打印机上撕下数据,清扫仪器及台面关机。

AλC

T/A

721型分光度计操作步骤

1、 2、 3、 4、

开机。

定波长入=700。 打开盖子调零。

关上盖子,调满刻度至100。

5、 参比溶液比色皿放入其中,均合100调满。

6、 第一格不动,二,三,四格换上标液(共计七个点)调换标液时先用蒸馏水清洗后,再用待测液(标液)清洗,再测其分光度(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三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木条不复燃

(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 木条复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 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英文版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28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英文版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英文版化学实验报告

Title: Preparation of Fe scrap from waste

(NH4) 2SO4.FeSO4.6H2O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Learn the method used scrap iron preparation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amiliar with the water bath, filtered, and evapo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crystallization basic working.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the iron and sulfuric acid to generate reactive ferrous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and ammonium sulfate in an aqueous solution of equal molar interaction, becomes less soluble blue generate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e+H2SO4=FeSO4+H2 (gas)

FeSO4+ (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Usually ferrous rocks are easily oxidized in air, but after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perfunctory, not to be oxidized.

Experiment to use instruments, scales,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pumps, basins, cups, 10ml graduated cylinder, asbestos mesh, glass, tripod, alcohol lamp, funnel.

Iron pieces to a solid pharmaceutical use, use of acid ammonium sulfate and 3mol / l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The first step Said iron powder 4g into a beaker and then 50ml 10ml, 3mol / L H2SO4 was added to the same beaker. The second step will be the beaker is heated to no more bubbles, and then filtered hot and the filtrate was then filled in 100ml beaker. The third step, called 4g (NH4)2SO4, and the resulting

ammonium sulfate and 5.3ml of water to form a saturated solution, and then add it to the ferrous sulfate solution, adjusted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o PH = 1. A fourth step, the third step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in a water bath to the surface until the film is crystallized, it was slowly cooled and

then filter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o stand finally dried, weighed and the yield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8.1g bluish powdery

crystals. Have this result we can calculate yield, starting with the first step we tried to know the amount of iron, should this we can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is 0.03mol, then ferrous sulfate obtained by the

0.03molFeSO4 theoretical value of ammonium.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2SO4.6H2O 0.03molX mol

X=0.03mol

m=XM=0.03molⅹ392g/mol=11.76g

Yield =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formula is divided by the theoretical value by 100%.it will be calculated into the data obtained in a yield of 68.9%.

篇二:英文版化学实验报告

The preparation of alkali type copper carbonate

The first:the experiment purpose

1.Master the methods of alkali type copper carbonate prepared and principle

2.Through the design experiment to cultivate independent design ability and chemical research thinking

The second: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The solubility of Cu(OH)2and CuCO3 are similar, With Cu2(OH)2CO3 solid precipitation in the solution.

The third:the experimental steps

1.Solution preparation

Disposes 0.5 mole of each litre acid sour coppers and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each 100 milliliters.

2.The feeding order and raw material compare the exploration

According to 2:1.6,2:2,2:2.4,2:2.8 allocated proportion, is accepted after passing an examination the surface disposition acid sour copper and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joins in separately 8 test tubes, joins rapidly the sulfuric acid copper solutions in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vibrates about other constant temperature ten minutes as for 75 degrees Celsius water baths in, the inversion feeding order recreates one time, the observation has the precipitation speed, quantity how many and the color,

discovers the optimum condition.

3.Temperature expl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optimum condition, takes the acid sour copper solutions and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separately under 50, 75 and 100 degrees Celsius responded that, discover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4.According to 2, 3 step exploration optimum condition prepares the final product, and with the distilled water lavation, finally dries and calls heavily.(Enlarges ten times with conical flask to do)

The fourth:the experimental items

Instrument and material: The balance, the beaker, the glass rod, the Volumetric flask, the test tube, the filter flask,the Buchner funnel, the Erlenmeyer flask

Chemicals: Copper carbonate, sodium sulfate

The fifth:the experimental result

1.By the step 2, the observation phenomenon optimum condition is equal to for the cupric sulfate compared to the sodium carbonate 2:2.4, the feeding order for joins the sulfuric acid copper solutions to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in.

2.By the step 3, the observation phenomenon optimum temperature is 75 degrees Celsius

3.According to the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than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is 2:2. 4, ten times magnification, alkali type copper carbonate was zero point five grams, according to the reaction equation calculation yield.

2 1

0.5*0.02 X

2/(0.5*0.02)=1/X

X=0.005

M[Cu2(OH)2CO3]=0.005*222=1.11g

Productive rate:0.5/1.11*100%=45%

The sixth : Questions

1. Which cupric salt suit the system to take the cupric basic carbonate? Answer:Cu(NO)3 or CuSO4

2.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has what influence to this experiment?.

Answer:The temperature excessively is low, the response speed is slow; The hyperpyrexia, the Cu2(OH)2CO3 decomposition is CuO.

3.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at what temperature will appear Brown product? What is the brown substance?

Answer: The temperature is equal to 100 degrees Celsius and this brown material is CuO.

篇三:化学专业英语实验报告

In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the sodium chlorid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ne, the experimental goal

1、 the study silver nitrate standard solution configuration and the demarcation method

2、 the grasping law raises Si Fa to determine the chloride ion the method principle two,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With AgNO3 standard solution titration Cl - Ag + + Cl - = = AgCl,At ph 7.0 -10.5 available fluorescent yellow do indicator (HFIn)

HFIn = = FIn (yellow) + H +

Sp before: excessive, AgCl precipitation adsorption of Cl - AgCl Cl - + FIn - (yellow-green)

After Sp: Ag +, excessive AgCl precipitation Ag + adsorption, adsorption FIn - reprecipitation AgCl, Ag + + FIn - = = AgCl, Ag +, FIn - (pink) The finish color changes: from yellowish green to orange Three, instruments and reagents

Equipment and materials:Acid type buret (150 ml), taper bottle (250 ml), volumetric flask (100 ml), pipette (20 ml, 10 ml), measuring cylinder (100 ml, 10 ml), beaker (100 ml), brown reagent bottles (500 ml), analytical balance, platform scale. The reagent and drug: Analysis of AgNO3 (s, pure), NaCl (s,

analysis of pure), physiological saline, fluorescent yellow - starch. Fourth, the experimental steps

Accurately moving 25 ml concentration is 0.7064 mol ╱ L of silver nitrate standard solution in the middle of 250 ml volumetric flask, dilute to scale as a standard solution titration.

Accurately moving saline 10.00 ml to 250 ml conical flask, add 50 ml water, 3 drops of fluorescent yellow indicator, 5% starch indicator 5 ml, under continuous agitation, using silver nitrate

standard solution titration to solution from yellow to pink is the end point. Record the consumption volume of silver nitrate

standard solution, parallel determination of 3, calculate the sodium chloride content in saline and relative mean deviation.

Fifth, data recording and processing

Formula: ρ = V×MrNaCl×CAgNO3 x 100

The average deviation d=0.01300 dr=d/ρ×100%=0.1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

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

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分析天平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19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天平实验报告范文

电子天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2 掌握实物称量的技术;3 掌握准确、简明、规范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方法。仪器和试剂电子天平、称量瓶(内装试剂)、称量纸、试剂勺、小烧杯(接收器)实验步骤1 直接法 先整理好天平,调零后,取一张称量纸,叠成铲子,轻轻放在天平托盘上,当显示数字稳定后,即可读数,并记录数据m1,纸铲留用2 加重称量法 将上述小纸铲轻轻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显示数字稳定后按一下“除皮”键,显示即恢复为零,用加重法称取0.2034g试样,并记录数据m2。3 减重称量发 天平调零后,将称量瓶从干燥器中取出,放在天平托盘中央,显示数字稳定后读数,记录数据m3。 用减重称量法称取0.2~0.3g样品至小烧杯中,将称量瓶再次进行称量记录数据m4。4 m3- m4即为所称样品质量。5 制作表格将其实验数据记录并计算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 电子天平属精密仪器,要精心操作。2 所称试样不准直接放置在秤盘上,以免沾污和腐蚀仪器。3 不管称取什么样的试样,都必须细心将试样置入接受器皿中,不得洒在天平箱板上或称盘上。若发生了上述错误,当事人必须按要求处理好,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4 天平称量练习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首次实验,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准备好三个实验本子并将每页编上号码。5 实验数据只能记在实验本上,不能随意记在纸片上。6 实验者必须主动接受规范化的严格训练,掌握分析测试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数据表格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写一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有质量 材料 托盘天平,两个纸盒,大烧杯 步骤1,把两个纸盒放在托盘天平两端调平 2,把大烧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3,把大烧杯拿出来马上向天平一端纸盒倒 结果,天平偏向倒的那端 结论:空气有质量 分析:纸带中只有空气,所以空气有质量,同时证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 提示,不能找个气球,先吹气称重,再放气称重。那样是没有结果的,因为空气有浮力(就像装满水的带子在水中悬浮),所以两次结果一样。

1.称量前的检查

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是否水平,称盘是否洁净,圈码指数盘是否在“000”位,圈码有无脱位,吊耳有无脱落、移位等。

检查和调整天平的空盘零点。用平衡螺丝(粗调)和投影屏调节杠(细调)调节天平零点,这是分析天平称重练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个同学都应掌握。

2.称量

当要求快速称量,或怀疑被称物可能超过最大载荷时,可用托盘天平(台称)粗称。一般不提倡粗称。

将待称量物置于天平左盘的中央,关上天平左门。按照“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试重”的原则在右盘加减砝码。试重时应半开天平,观察指针偏移方向或标尺投影移动方向,以判断左右两盘的轻重和所加砝码是否合适及如何调整。注意:指针总是偏向质量轻的盘,标尺投影总是向质量重的盘方向移动。先确定克以上砝码(应用镊子取放),关上天平右门。再依次调整百毫克组和十毫克组圈码,每次都从中间量(500 mg和50mg)开始调节。确定十毫克组圈码后,再完全开启天平,准备读数。

3.读数

砝码确定后,全开天平旋钮,待标尺停稳后即可读数。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总量加标尺读数(均以克计)。标尺读数在9~10 mg时,可再加10mg圈码,从屏上读取标尺负值,记录时将此读数从砝码总量中减去。

4.复原

称量数据记录完毕,即应关闭天平,取出被称量物质,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圈码指数盘退回到“000”位,关闭两侧门,盖上防尘罩,并在天平使用登记本上登记。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开、关天平旋钮,放、取被称量物,开、关天平侧门以及加、减砝码等,动作都要轻、缓,切不可用力过猛、过快,以免造成天平部件脱位或损坏。

(2)调节零点和读取称量读数时,要留意天平侧门是否已关好;称量读数要立即记录在实验报告本或实验记录本上。调节零点和称量读数后,应随手关好天平。加、减砝码或放、取称量物必须在天平处于关闭状态下进行(单盘天平允许在半开状态下调整砝码)。砝码未调定时不可完全开启天平

(3)对于热的或冷的称量物应置于干燥器内直至其温度同天平室温度一致后才能进行称量。

(4)天平的前门仅供安装、检修和清洁时使用,通常不要打开。

(5)在天平箱内放置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当变色硅胶变红后应及时更换。

(6)必须使用指定的天平及天平所附的砝码。如果发现天平不正常,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要自行处理。

(7)注意保持天平、天平台、天平室的安全、整洁和干燥。

(8)天平箱内不可有任何遗落的药品,如有遗落的药品可用毛刷及时清理干净。

(8)用完天平后,罩好天平罩,切断天平的电源。最后在天平使用记录簿上登记,并请指导教师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篇二: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

天水一中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题目:碘水中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

1、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2、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3、验证萃取的原理

实验器材及试剂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 ,观察活塞周围 。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左手握住 ,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 ,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 ,左手握住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 ; 振荡后打开活塞,使 。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 。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 时,迅速关闭 。烧杯中的 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 倒出。

7、回收

将 倒入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现象及结论

现象:

1、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

2、 振荡时有少量气泡静置观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化学实验报告《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食用碱是碳酸盐,醋是乙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以反应

3.所需试剂及器材 食用碱(碳酸钠) 食醋 试管

4.实验步骤 取食用碱少量加入试管中,再滴入食醋若干滴

5.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应并且有气泡生成,说明了食用碱和醋会产生化学反应.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报告模板

这次参加创新实验,让我受益匪浅。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找老师寻找课题到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咨询相关老师学长,确定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到撰写项目任务书;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整个实验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与专业有关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而且好多失败。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咨询技术员,查阅相关资料和组员们的思考讨论,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实验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我们采用单一循环法调整实验中配方的组成,设计出跟自己原料相符的配方,最后取得了预期成果。

能力培养方面

首先是创新思维的整体提升,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进行陌生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不仅仅是学习难度的提升,更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大二上学期接触水性木器漆,刚开始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学习难度很大,很多知识对于我们的眼界都是很难想象的,有时候更是一脸茫然的,陌生带给我们恐惧与畏怯,但同时带给我们惊奇与渴望。这期间让我在创新思维上有了提升。

其次在合作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创新实验内容较多,历时较长,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获得成功。从项目开始到结尾,每个人都时刻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学习心得,工作的分担以及相互的交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后在创新实践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其次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实验,不是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通过思考与改进,使实验产品更加完善。

素质提高方面

通过这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不仅在学习实践方面收获颇多,也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成熟稳重。创新实验极大地磨砺了我的耐心与细心,也让我学会了坚持与不怕失败的精神,我的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所提升,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它也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实践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希望以后还能更多地参加类似的活动,充实我的大学生活。

过去一年的实验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与专业有关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外创新实验极大地磨砺了我的耐心与细心。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实验一直失败。通过询问指导老师,查阅相关资料和我们的积极思考

讨论,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实验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我们采用单一循环法调整实验中配方的组成,设计出跟自己原料相符的配方,最后取得了预期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XRD物相与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Philips射线衍射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基本学会样品测试过程

(3)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4)基本掌握利用衍射图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是对晶体微观结构精细的形象变换,每种晶体结构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X射线衍射图,而且不会因为与其它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发生变化,这就是X射线衍射法进行物相分析的依据.规模最庞大的多晶衍射数据库是由JCPDS(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s)编篡的《粉末衍射卡片集》(PDF)。

三、仪器和试剂

飞利浦Xpert Pro 粉末X射线衍射仪;无机盐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1)粉末样品制备:任何一种粉末衍射技术都要求样品是十分细小的粉末颗粒,使试样在受光照的体积中有足够多数目的晶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获得正确的粉末衍射图谱数据的条件:即试样受光照体积中晶粒的取向是完全机遇的。粉末衍射仪要求样品试片的表面是十分平整的平面。

(2)将被测样品在研钵中研至200-300目。

(3)将中间有浅槽的样品板擦干净,粉末样品放入浅槽中,用另一个样品板压一下, 样品压平且和样品板相平。

2. 块状样品制备

X光线照射面一定要磨平,大小能放入样品板孔,样品抛光面朝向毛玻璃面,用橡皮泥从后面把样品粘牢,注意勿让橡皮泥暴露在X射线下,以免引起不必要干扰。

3. 样品扫描

在new program中编好测试程序open program measureprogram开始采集数据在HighScore中处理谱图。

五、实验结果

1.物相分析

实验得到的衍射图各衍射峰d值如表1:

2矿和TiO2金红石。

2.定量分析

利用全谱拟合方法(WPPF)对谱图进行处理后,得到TiO2锐钛矿的含量是

50.1%,TiO2金红石的含量是49.9%。

3.晶体结构分析

利用软件处理谱图后得到两种TiO2晶体的晶体结构数据,并根据晶格常数

判断出晶胞的晶系,结果如表2:

1R: ρ=○

(g/m3)=4.275 (g/cm3) 2A:ρ=○(g/m3)=3.894 (g/cm3)

4.结果分析

1对于样品的物相分析是准确的,所有的峰都与PDF标准卡片中TiO2锐钛矿和○TiO2金红石的峰相重叠,虽然在强度上略微有所不同,但考虑到仪器和操作填料

的差异,这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

2对于样品的定量分析,○同一天的两组同学测得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份样品,两组同学的测量结果略微有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研磨的程度不同、装填样品的凹凸程度和平滑程度不同,但差异是在误差允许范围的。

3是在误差允许范围的;但两组同学的晶体尺寸都较大,超过100nm,从仪器测量的角度来说以及谢乐公式来说,测量误差都是较大的,这表明我们对样品的研磨并不充分;利用晶格常数计算出的密度与查阅资料得到的密度相符合。(文献中:

33锐钛矿:3.82-3.97 g/cm,金红石:4.2-4.3 g/cm)

六、思考题

(1)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二要素是什么?

答: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是衍射的二要素。通过衍射强度与衍射方向可以确定晶体的物相组成和晶格参数等信息。

(2)晶面指数是否等于衍射指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答:不等于。晶面指数与衍射指数有如下关系:h=nh*,k=nk*,l=nl*,其中n为衍射级数,

,h,k,l为晶面参数,h*,k*,l*为衍射指数。

(3)劳埃方程与布拉格方程解决什么问题?它们本质是否相同?

答:解决X射线波长和衍射方向关系的问题从而得出晶胞信息。相对来说,布拉格方程比劳埃方程更加简单,而二者的物理本质是一样的,从劳埃方程可以推导出布拉格方程。

(4)如何从一种晶体的多晶X射线衍射图上判别是立方还是四方?

答:晶体尺寸在100nm以下时,可以通过谢乐公式近似计算晶粒尺寸:

DCk,其中k为仪器参数,λ为X射线的波长,B为衍射峰的半高宽度,θ为衍Bcos

射角。借助谢乐公式可以计算出晶体的尺寸从而判断晶胞的结构式立方还是四方。

(5)衍射线宽化是由那些因素引起的?

答:样品粉末的颗粒细化;化学计量式不唯一;存在晶格畸变;点阵缺陷;晶体结构对称性 下降;仪器自身原因导致的衍射峰宽化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一化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一,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1

用玻璃杯取高度为h1的常温自来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水温升高并达到沸点,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入适量生石灰,蒸馏水变成由大量白色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白色颗粒很大。静止约15分钟,漂浮白色颗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较多的白色颗粒(较小),此时溶液较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

实验2

取水方式同实验一。在达到沸点后,加入适量生石灰,发现石灰颗粒立即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钙),并使水混浊。约过5分钟,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一些微小颗粒向上运动。大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白色粉末,温度比实验1同一时间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比实验一同一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断向上运动。

总结一下实验一,二:

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的数量越多。则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温度较高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

2.从实 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内少。所以,温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几句报告外面的话:

1. 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变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与水结合时,由于水不纯的原因,被水拿走了点东西,可又没生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身体去上面生活。

2. 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大多数物体,像糖,搁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但氢氧化钙不一样,人家越是给他搞排场,让他分子激动,他反而越冷静,越喜欢独处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扰,悠哉游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他们还是自己。

3. 关于氢氧化钙特殊性质的科学说法(引):

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一般地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例如Ca(OH)2等。

对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还有一种解释,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二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二,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实验器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实验步骤:

A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振荡并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打开瓶塞,(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被溶解了。

4实验方程式: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5实验结论: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由方程式还可得,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学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1(1)向容器内通风(2)使用催化剂减缓反应速率

2(1)反应容器的选择(2)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二选择其他实验方法例如在大烧杯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放两支点燃的蜡 烛(烧杯口不封闭),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一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1瓶内还有其他气体,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试验结论

2让二氧化碳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反映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若是有蓝色沉淀,则不反映,若是有气体生成则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1 (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可

2 (1)验漏

(2)用标准液和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3)取高锰酸钾溶液于酸式滴定管中,取草酸于酸式滴定管中,并读出初始刻度

(4)将草酸流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下方垫上白纸

(5)用正确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6)直到溶液微呈淡紫色,滴定结束

(7)读出末刻度,计算

3 加入少量NaOH固体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lCl3

加少量Ba(OH)2固体,有无色的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的再加入HCl,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H4)2SO4,沉淀溶解的是(NH4)2CO3

4 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入,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

若下层为棕黄色则为NaBr,若下层为紫红色则为NaI

在分液,取下层液,蒸馏得Br2,I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66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都是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从只应用近代实验方法向适当应用现代实验方法和仪器,重视中学实验向现代化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现代化[2]。

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科学手段的发明与使用,是和人类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分不开的。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测定物质的各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需要结构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化学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学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四大类仪器或方法(光谱类、色谱类、质谱类、电化学类)。例如:选修5中,“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鉴定分子结构”;选修6中“用化学方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烷中的卤素”实验,“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实验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现代实验分析仪器和方法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要掌握它们的具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不同的实验技术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属于介绍性质,只要求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达到拓展科学视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色化[2]。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

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抓好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加强思想认识,重视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对此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好这些化学实验教育功能。

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需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团结协作是当前社会分工日益完善、细致所导致的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中要重视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试验探索,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里就已经明确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强调了掌握好实验方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好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包括了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教育。实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与交流再由学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做实验可以两人一组,有大致的分工,职责基本明确,紧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总结和相互评价,老师最后结合自己观察的情况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表扬一些组或个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又树立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提高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将“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列作“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在新课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在实验探究中的每一个实验,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同时,要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观察、实验、假说、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要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编写时由于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如果教师教学是按照“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其效果是学生会应试而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尽可能做到演示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其学生操作流程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及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教材并没有硬性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倡教师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建议实验1“粗盐的提纯”、实验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作为边讲边进行学生实验,实验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作为演示实验,实验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师的指导或示范下学生完成实验。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增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可能来自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来自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对于教材中某些验证性的实验如果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例如,对于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教师先讲清楚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这一现象会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FeSO4、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换一瓶已煮沸过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气,再进行实验,先得到了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成灰绿色,然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减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选用在新制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终于得到了白色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通过类似的实验教学,最终会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材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分析实验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

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

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聚

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 2、启动Moldflow软件; 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 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 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布置;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行分析求解器; 10、制作分析报告

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

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

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 1.网格处理情况

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 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

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

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

3. 工艺参数设置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分析类型设置(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分析结果:

理论最佳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际选浇口位置还需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等综合因素考虑。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分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分析,最后选择如图位置。

(2)最佳浇口位置处的充填分析及分析结果说明

分析目的:浇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件的填充行为,因此进行填充分析的最后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浇注系统设计;

点击菜单里的文件另存方案为,在对话框输入 “填充分析”。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选择分析系列为“充填”,双击方案任务视窗的第五项 “设定注射位置”点击注射点,在充填控制中,按默认选项“自动”进行填充分析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立即分析”,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运行完整的分析,然后按“确定”。

结果分析:如图所示填充时间图

充填结束时如图所示压力分布图

(3)设计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进行冷却、翘曲分析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采用双浇道口。

冷却分析结果分析:

冷却主要分析结果是制件上表面温度和冷却剂温度

翘曲分析结果分析:

翘曲是由收缩变化过大引起的制件缺陷。原则上,导致收缩变化过大的原因有:收缩不均、冷却不均、取向不均。本例主要是由制件不同区域收缩不均和冷却不均引起,因此需改进冷却系统和制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

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

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

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

2.SC-1;SC-2

实验背景及原理:

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清洗前准备工作:

仪器准备:

①烧杯的清洗、干燥

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 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

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

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③ 兆声清洗10分钟,去除颗粒

④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乙醇去除有机物,然后超纯水清洗并吹干。

实验结果:

利用显微镜观察清洗前后硅片图像表面

清洗前硅片照片

清洗后的硅片照片

实验总结:

清洗过后明显地发现硅片表面不像原来那样油腻,小颗粒明显减少。说明我们此次使用实验方法是正确的,实验结果较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化学实验报告样本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 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