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陆游的游山西村诗是什么意思(合集20篇)

浏览

3535

范文

659

关于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百尺楼灵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有个夏门村,夏门村依山傍水,汾河从东向南绕村而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个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楼是梁家的建筑物之一。该楼削山为靠,面临汾河,创建于清初,。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穿廊。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每逢春日,登临百尺楼顶,远眺东山,艳阳高照,万道光芒;俯视汾河,波涛滚滚,汹涌奔流;汾河两岸,田野阡陌,杨柳婆娑,一派奏景象。这就是灵石八景中的“夏门春晓”。现在,“夏门春晓”石刻仍完好地镶嵌在楼北石壁之中。

介庙介庙亦称为介子庙,位于马和乡张嵩村东。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遂和母亲隐居绵上(今介休绵山)。后来晋文公率人来绵上寻访介子推,焚烧山林,逼其下山,他不愿出山,与母亲相抱烧死。晋文公以棉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后世称绵山为介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后三天禁火,故清明又称“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后世在介子推墓前建了介庙。规模宏敞的介庙被侵华日军毁坏。介墓封土已残,周围残栏尚存,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介庙周围原有大片松柏林,此处柏树木质红润细密,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砍伐掠走。古代灵石八景之一的“介庙松涛”已不复存在。介庙、介墓遗迹尚存。

何氏宗祠何氏宗祠位于县城东13公里静升镇集广村,系集广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为60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正厅、过厅、东西厢房和戏台等。多年来,宗祠一直为生产队办公和仓储用地,加上族人极力保护,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集广村?何氏族谱?记载,何氏家族先祖来自河南大石桥,与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同出一源。明朝,先祖何资携弟从河南迁来灵石,何资定居于集广村,其弟定居于两渡村。两渡何家历代耕读传家,仕途腾达,名人显官众多。清代文臣何乃莹、武将何道深均功绩卓著,声钶远扬。集广何家已传24世,人丁兴旺。过去,每逢冬至、春节,举族聚集宗祠,行祭祀之礼,以示不忘祖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有关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乔家大院导游词600字以上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选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平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西太行山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35 字

+ 加入清单

Taihang mountain with its majestic imposing manner, in between the hebei, henan and Shanx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ountains in eastern China, and geographic boundaries. North Beijing clearance groove, south to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west shanxi plateau, north China plain in the east. To the north north east, more than 4000 kilometers long, wide lOO km or so.

North of the western hills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in the western mountain of Beijing. The mountain is made up of old metamorphic rocks and magmatic rocks. Give priority to with sun yat-sen, in l000 meters on average. At an altitude of 20xx meters above the peak has small wutai mountain, lingshan, taibai mountain, DongLingShan, south from the mountains, curve yangshan, white marble, etc. Steep landform of east west slow, west wing connecting shanxi plateau, east wing from zhongshan,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the transition to the plain. The mountains rich coal resources, and there are iron, copper, molybdenum, gold, tungsten metal, etc. Most of natural veget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20xx metres from top to bottom in alpine meadow. The eastern piedmont line of ancient and modern important traffic arteries.

Wei taihang stands in the north of the motherlan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how many poets praise her verses. Comrade Chen yis taihang book huai ", said: "the taihang mountains, as the sea waves an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Gorge 19, qifeng stand face to face", vividly depicted the brave lines of the tai.

Taihang mountain is the natural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loess plateau and north China pla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era of outstanding scientist shen kua see between taihang mountain cliff "worship royal snail shells and stones such as bird eggs, which rock such as belt", he pointed out through research: "this is the beach of the past, today nearly thousands of miles east of the sea." Modern geology research confirmed his assertion. Before six hundred million, is a sea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frequent crustal activity after the later, rising and falling on the ground, the water into the back when, when when regressive, swamp all her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with dense forests, thus formed today taihang mountain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Later tectonic activities, make the taihang mountains gradually uplift. Aft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rupture, and things form the east taihang steep, gently morphology in the western conference.

The taihang mountains, peaks standing everywhere, 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a kilomet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mall wutai mountain is the highest peak of she, as high as two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seventy meters. Xingtai three peaks in the west of the mountain, grandma and laoye mountain etc, is famous in the centre of taihang mountain peak, elevation in more than a kilometre.

Taihang mountain natural landscape majestic, magnificent, is very rich in resources. Here the thick trees, is rich in walnut, chestnut, persimmons, zizyphus jujube all kinds of dry fields. The underground is rich in coal, iron and other mineral resources.

Taihang mountain has the glorious history. Many farmers insurgents had camped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in ancient times. With the yellow turban insurrectionary army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sui end prince of xia still rebel activity remain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taihang mountains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our army, the eighth route army headquarters and the BeiFangJu are located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ti-japanes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university site, located in xingtai county water in west sichuan. Taihang mountai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made the immortal feats for national liber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山西旅游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20xx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20xx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级上攀登而过,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有时使人好像已面临绝境,几经回旋,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

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的世界,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美丽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7月10日下午,即到达太原的第一天,我们便来到迎泽公园。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

迎泽公园,总面积66万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迎泽湖,分成南、北、中三个部分。中湖东侧,长廊蜿蜒,长达150米的廊式木构建筑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湖南面,假山堆砌。假山脚下,水榭伸至湖心。迎泽湖上,桥梁横跨,游船点缀,颇有生气。

迎泽公园,凉亭极多,取名也很别致。北湖东岸有绣绮亭,菜花池畔有荷花亭,西门附近还有景亭,果园附近有玫瑰亭,与长廊相对的有六角亭,牡丹园里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曲径奇趣,优美多姿,引人入胜。

公园内,古建藏经楼颇为典雅。这是一座金代建筑,从别处迁移至此,给迎泽公园添了古朴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西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在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山巅有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由此山状为羊头,故名。

羊头山梵刹,名曰清化寺,据记载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四七七——四九九年),原名定国寺,北齐时改名宏福寺,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六九一年)重建,并改额清化。今清化寺建筑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遗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时期窟龛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

羊头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脉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于其间。

羊头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头山历史遗物中的精华所在。它的分布,有的在山巅,有的在山腰,有的为窟,有的为龛,原有规模及顺序已不可考,现状可分为九区。较大窟龛二十二个,小型佛龛八十多个,窟洞平面多为方形。还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山巅山腰雕石塔六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圆两种,高者七层,密檐式,低者两层,楼阁式,形制古朴,手法简洁,为他处所少见。

主峰极顶列为首区,有石塔两座,佛龛一区,龛为三块巨石叠成,下为卧羊,中为佛龛,上为瓦陇式屋顶,龛内内置一佛二菩萨,佛像结跏而坐,面型衣饰皆属北魏风格。

西南山巅(亦称右峰)“八十八佛”窟,距羊头石龛二百余米,列为第二区。窟龛三个,分上下两层。前窟南向平面方形,门外二金刚侍立,窟内正面一佛二菩萨,佛结跏而坐,菩萨侍立主佛四周,四周雕有龛八十七个,内各置一佛,皆坐式,连同主佛共八十八尊,窟名由此而来。窟南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面型略秀,身材修长。后窟较高,亦称上窟,窟上石塔已毁坏。塔下一窟,方形,窗门南向,三面雕像,正面和西侧主佛已不存,尚存东侧一佛二菩萨和西隅左尊胁侍,面型清秀,神态自若,刻工纯熟而洗练。视其造像风格,与前窟同为齐隋间遗物.

第三区为千佛洞,位于半山腰部,窟内方形,四面小佛龛满壁,近千尊,故称千佛洞。这里的雕像都是唐代风格。第四区为方塔窟区,第五区为圆塔窟区,第六区为多宝龛窟区,第七区为大石窟龛区,第八区为佛山区,第九区为唐代龛区。这些石窟龛内,雕像大都肌肉健美,衣饰贴体,艺术价值很高。

千佛碑,在清化寺址西,四面满雕佛像,正面碑身中心雕火焰形大龛一区,内置坐佛一尊;侧面中雕佛像两龛,为一佛二菩萨。造像风格,发髻光滑,面相方圆,宽衣博带,肩膀较平,尚存魏碑风格。

羊头山石塔,是山上石雕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原为六座,两座损毁,现存四座,分布于山巅和山腰。山巅两塔,南北对峙,十里外皆可望见。山腰两座,一方一圆。此处石塔虽然不大,但造型特殊,在我国已知的古塔中,尚属奇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精选山西乔家大院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俗有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乔家大院一九八五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展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内容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专门设立了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开馆以来我馆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及40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郑孝燮、费孝通等专家学者。《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一九九三年祁县民俗博物馆被祁县县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九五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六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九六年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九八年被省旅游协会评为山西省十大优秀旅游景区,九九年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__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于一九六五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五年在此筹建民俗博物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曾有三十多个影视剧组在我馆在先后拍摄过,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等电影电视剧。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获得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一九九零年获国家级文物先进单位称号和省级文物系统文明单位称号,一九九五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太行山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_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于山西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下午,天清气朗、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忻州古城。

来了一看,古城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从南北大街口进入,街的两边都是复古建筑,人们租下了商铺,卖各种特色小吃:冰激凌、油炸糕、涮串、炸串、糖葫芦、糖画、烤羊腿、烤鸡爪、各种蛋糕……据说全国多地特色的上百家风味小吃云集于此。各类名吃小店前人头攒动,想买点好吃的东西还真不容易呢!东大街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构成了美丽的小吃一条街。我们边吃、边看、边玩,开心极了!

我们边走边看,时不时还有表演助兴:戏曲、小品、二人台、舞龙狮、乐队表演、秧歌……表演精彩纷呈,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不停地鼓掌、称赞,为他们加油喝彩!

我最喜欢的是和大家一起玩国风游戏:跳房子、抓石子、五子棋、投壶、数独、鲁班锁、平衡球、踢键子、剪纸、门球、姜太公钓鱼……好玩的我都不想走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个叔叔用人们的名字和属相作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叔叔用我的名字和属相为我作了一幅画,看着画上优美的风景、活灵活现的动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高兴地不得了!

天渐渐黑了,肚子也感觉饿了,阿姨请我们吃了美味的网红螺蛳粉,顿时感觉身上和心里都暖暖的。吃完饭出来后,灯都亮起来了,古城看起来更漂亮了,游人也更多了,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觉到生活太美好了!

游古城、看书院、观民俗、品小吃……我们的古城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能极大地满足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我们的古城欢迎你、美丽古城等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介绍山西皇城相府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71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行。这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尽管和我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您解决。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之交的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阳城封建史上进入中央集权核心层为相的殿阁大学士总共有两位,一位是咱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另一位是陈廷敬的晚辈、清雍正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雍正皇帝评价其为官“品行端正、老成廉洁、奉国公忠”,死后曾下诏“入贤良祠”,受祀于山西的“三立祠”。也许是陈廷敬给康熙皇帝当了35年的讲经老师,又把他生前死后的殊荣显贵不遗余力地用皇城相府这一极富立体感的形式定格下来传诸后世,所以在阳城民间,“老前辈”陈廷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比田从典大许多。

陈廷敬除了是一位深受一代明君康熙皇帝赏识和重用的辅弼重臣之外,还领导编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鉴古辑览》和《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言工具书和史志巨著,故他又堪称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和编辑家学家。陈廷敬的个人作品有《午亭文编》50卷《尊闻堂集》和《午亭笔话》等著作。其诗文作品品味极高,人称“燕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当时居于权威地位的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另外,他还通音律,精书法,对易经、理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研究。像他这样集诸家于一身、居高位而多才的人中之瑞,在我国古代宰辅大臣中当属凤毛麟角。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虽有溢美之嫌,但却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皇城相府整个建筑分内、外两层,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宣德年间。(内城是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有院落16座,房屋60多间,城墙总长780多米。 相府的主人陈廷敬,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荣获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和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享年75岁。陈氏家族历代以诗书、耕读传家,明清两代曾出现41位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其中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被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好了,皇城相府景区到了,各位请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小*下车,咱们到景区内去参观游览。 皇城相府迎圣驾表演时间: 夏季 09:00---09:30 冬季 09:30---10:00 表演时间:20分钟

景点:

好了,表演结束了,各位请随小*到府内参观游览。 咱们先到门楼上参观游览。各位,我们眼前的这座楼叫“御书楼”, 因楼内珍藏有康熙皇帝御笔而得名。它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20xx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用他的晚号为其故居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楹联的深刻寓意是说陈廷敬青壮年的时候,事业有成,就像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带病编修《康熙字典》),品节昭明,好像临霜的菊花,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这幅楹联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的充分肯定和至高评价。当时康熙皇帝已年近花甲,这些也是他的封笔题字。请看,在“午亭山村”匾额上方还有一块玉玺大印,上面刻有“康熙御书之宝”。(御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面覆盖着与故宫相同的明黄色琉璃瓦,端庄富丽,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帝御赐无与伦比的尊贵,是皇城相府规格最高的建筑:第一高,位置最“抢眼”;第二高,名字最专用;第三高,颜色最特别:明黄色是皇室专用颜色,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建筑都只能用普通的灰瓦覆顶。当然,陈壮履修建御书楼之举,就是为了将先祖的功业和名誉传诸后世。

好了,各位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同时也是相府的正门,是以条石筑基,青砖砌墙,一门三匾:竖匾、中匾和下匾。各位请看,竖匾是“相府”二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中匾是“天恩世德”四个大字,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接嵌入庄门之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造福子孙;第二层意思是说历代天子给予陈家祖上、后代的恩赐,陈氏家族将世世代代以德相报。大家再看下匾,刻有“中道庄” 三个大字,意思是说,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者,不高不下,不偏不倚;“道”者,道德文章,规则规律,同时也是陈廷敬对自己家族的一个整体的评价和标榜。

好了,各位,我们继续向前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正前方有大小两座石牌坊。牌坊在古代是用来宣扬礼教,标榜功德,纪念先贤或者起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同样,这两座石牌坊也是陈氏家族用来标榜功德的功德牌坊。我们先看这一座大石牌坊,建于1699年,是四柱三门石质仿木结构,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牌坊通体以砂石雕造,气势恢宏。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为百官之首;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事部。“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察院是清廷中央最高一级监察机关,肩负监督考察各级官吏的重任,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律监察机关,而左都御史就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在“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从下至上分别镌刻着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和功名,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最下方一格陈廷敬所任官职的具体名称。咱们先看这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清朝的中央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陈廷敬曾在吏、户、刑、工四部担任过尚书,最后拜相入阁,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清制规定,一品官赐给官员本身及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赐予官员本身的叫“授”,赐予他们的父母及祖先,生者叫“封”,已经过世的称“赠”。因此,以上三格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被多次封赠的官职。不过这些封赠的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目的只是为了光宗耀祖。大家再看,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部分则详细记载着陈廷敬同门八兄弟及其3个儿子所授的官职,计有:左:己亥科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元 壬子拔贡国子监学正候补行人司司副陈廷继 候选知县改补府同知陈廷愫 征仕郎广东廉州府钦州州判候补知县陈廷扆 奉直大夫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改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加一级陈廷统 右: 湖广岳州府临湘县知县陈廷弼 甲子科举人拣选知县陈廷翰 江南淮安府邳睢灵壁河务同知加一级陈谦吉 甲戌科会魁赐二甲第十二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豫朋 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 请看,右边最下两格分别是他的二儿子陈豫鹏和三儿子陈壮履所取得的进士功名和所授官职。陈廷敬是陈氏家族的第9代,陈廷敬有三个儿子和十七个侄子,总共20人。其中陈廷敬的三个儿子,长子陈谦吉考场不利,次子陈豫朋,他19岁时参加乡试,高中经魁。23岁参加会试,又高中会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陈氏家族的第五位进士、第三位翰林。陈廷敬的七个兄弟,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七个侄子中有两人中进士。陈廷敬的六弟陈廷统之子陈观颙,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七位进士,终年45岁。陈廷敬的七弟陈廷弼之子陈随贞,陈随贞考中翰林时三十五岁,他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位进士,第五位翰林。陈随贞考中翰林,但他无意做官,所以,他到翰林院不久,就请假回乡,不再赴任,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陈氏家族的第十一世,也就是陈廷敬弟兄八人的孙子辈,共38人,其中以陈豫朋的长子也就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最为突出。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位进士、第六位翰林,也就是说是陈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也是最后一位翰林。他虽考中翰林,但未到翰林院任职,因为当时西南地区正在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原来皆由土司管辖,雍正五年实行官府统一管理,以加强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叫做改土归流。“土”就是少数民族的土司,“流”就是国家派遣的流动的官员。)改土归流需要一大批人员充实地方官员,所以陈师俭就被派去做广西泗城府的同知。陈师俭做了泗城府同知后,第二年就病故了,终年30岁。陈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共出了陈天佑、陈昌言、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观颙、陈随贞、陈师俭九位进士,其中陈廷敬、陈元与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以及陈师俭三代共六位翰林。在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陈师俭这六位翰林中,陈元、陈师俭英年早逝,陈随贞辞官归隐,这三个人在历史舞台上都没有大的成就,有较大成就的只有陈廷敬、陈豫朋、陈壮履父子三人。牌坊上除了这些详细的文字记载外,美轮美奂的雕刻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家请看牌楼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部分组成。“鼓”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之意;狮子的“狮”与老师的“师”谐音,是陈廷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民间有俗语:“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各位可以过来摸摸狮子,沾沾福气!

好了,各位,我们再去看一下前面的小牌坊,两柱一门,它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也就是陈廷敬乡试中举之年。其正面刻有“陕西汉中府西乡县尉陈秀”至“儒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陈昌言”等6人的名字和官职;背面刻有“嘉靖甲辰科进士陈天佑”至“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等6人的科举功名。其中,陈天佑是陈氏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他的爷爷陈秀则是陈家历史上第一个外出做官的。而陈昌言则是在陈廷敬之前家族中最大的官,先为明朝御史,后入清廷,担任提督江南学政,不仅文章做的好,字也写得不错,皇城内城现存的很多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笔。“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指的是陈廷敬,陈敬是他之前的名字,之所以改名字,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在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天府通州的陈敬也榜上有名,顺治皇帝下令给泽州的陈敬加“廷”字以便于区分,就这样便称名陈廷敬了。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观一下。宰相府和大石牌坊是同年修建,请看门额上“冢宰第”这三个字,我们前面简绍过,“冢宰”是宰相的别称,“第”是封建社会贵族官僚的宅院,“冢宰第”指的就是相府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门楼上只挂有“冢宰第”这三个大字,4年以后,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前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清朝初年,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大家请看,相府院门楼高大,威严壮观,俗话说的好:“官有多高,门有多大。”所以通过门楼足以看出院落主人当时高官显位的不凡气度。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到院里参观,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两边的民间八宝和四艺吉祥图案,显示出主人的风雅、高贵和门第的尊荣显赫。(民间八宝:八种民间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八宝指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鹤。四艺:琴、棋、书、画。)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门。这仪门面阔三间,中间之门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的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好在历史发展到了现代,所有的游客朋友进出相府都是贵宾和“上帝”,我们都可以享受从正门出入的礼仪。(仪门的两侧还设有八字砖雕影壁,分别为鹿、鹤、桐、松、花、鸟图形,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

看完影壁我们再看二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宫”。皇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所以为了避嫌,他把大门移到中轴线西侧,巧妙地避开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为“点翰堂”。各位请看,大厅上方悬挂着3块匾额,中间的一块是“点翰堂”三个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赐的龙匾。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大家再看“点翰堂”两边的御匾,这两块“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赐。“博文约礼”是康熙皇帝赞美陈廷敬文学才华博大精深,以礼自重,品格高尚。而“龙飞凤舞”则是称誉陈廷敬的人品及其书法气韵奔放、舒展洒脱,并含有龙为君、凤为臣、凤随龙舞、君臣和睦、纲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陈廷敬与康熙皇帝浓浓的师生情谊与君臣关系。旁边的仪仗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半副銮驾,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信任和器重。屏风左右两边,陈列的是陈廷敬任各部首脑的官阶牌,表明陈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务,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好了,“点翰堂”先给大家简绍到这里,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相府的中院。相府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陈廷敬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用红木做的梅、兰、竹、菊墙屏4块,象征着主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室内南侧所放琴、棋,显示出了陈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学素养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参观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时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以及两边的诗作,都是康熙皇帝赐给陈廷敬的。(过去,皇帝能够赐赠其诗、画,这对朝官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大家再看这边,这边是东厢房,陈列的是陈廷敬的诗作和书法展。西厢房摆放的是陈廷敬在朝为官期间所写的奏折。(陈廷敬不但文学才华冠盖群英,而且还精通满族文字,对满、汉文化的融洽功不可没。)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这里是陈廷敬3个女儿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鬟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绣楼屋顶的建筑式样,这种屋顶叫做“卷棚顶”,前后屋坡的相交处呈弧形曲面,没有屋脊和脊兽,好像一张巨大的弓俯卧在屋顶上。我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形式很多,总共有7种,分别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盝顶。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等级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卷棚顶是等级较低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线条柔和,造型优美,常被用在皇家园林建筑中,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见的。小姐院完全采用卷棚顶的屋顶形式,有两层寓意,一方面寓意着陈家子女必须温柔贤淑、恪守妇道;另一方面显示出陈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意识。虽然陈氏家族受封建礼教约束很严,但毕竟是名门望族,对千金小姐们还是有所娇宠,在严格执行礼教规矩的同时,也给她们安排了花园和望河亭来消愁解闷。现在我们来到的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形似珠蚌的鱼池,内有两股泉水喷出,形成许多水泡,极似珍珠,故称“珠潭蚌池”。人们常说蚌能生珠,这里暗喻着小姐是陈家的掌上明珠。蚌池东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石堆砌成的假山,据说是模仿泰山形状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称。假山脚下有绿竹数丛,山腰有腊梅一株。山上这个小亭叫“望月亭”,是陈氏家人赏月的地方。后来又在外城靠近西花园的这一段城墙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阶与花园假山相通,从而扩大了小姐们的观景范围。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登上城墙参观。这座望河亭上的楹联:“城中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据说这是陈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行参观。大家请看,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的这块石匾,上面刻有“斗筑可居”四个大字,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为了防御义军建造内城的时候所写。“斗筑”意思是说城堡狭小形似斗状,“可居”表示保安求全安身之地。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烽烟四起,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经常遭到义军的侵扰。为了使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他们修筑了这个城堡。整个内城仅城墙一项就用了青砖3000万块,土石料20万方,在当时交通、技术和施工条件 极差的情况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站在内城西城墙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宅院,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大家一定会心生疑问:一个家族怎么会置下这么大的产业呢?肯定有人会想,古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何况陈廷敬当了那么久的一品大员,会不会是贪官呢?

沿途:

行车路线:沿晋阳高速公路一路西行,穿过一线横亘(gen)的牛王山和重叠起伏的丘陵区,便进入阳城县北留镇,远远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高高的水塔直插云霄,转眼间就到达北留出口,然后朝北走数里,便到达近年来声名鹊起、驰誉大江南北的国家5A级旅游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自1998年正式开发,20xx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xx年申请5A级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个亿,从旅游交通、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开发和建设,20xx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20xx年2月22日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山西省继云冈石窟和五台山之后,成为我省第三家5A级景区。 皇城相府近年来已成为接待游客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的综合性景区。皇城相府生态园位于皇城相府景区西北杨庄岭,总规划面积为1072亩,其中可建设用地为360亩,总投资1.3亿元,投资回收期为9年。皇城相府与珏山景区荣获省级风景名胜区称号。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行。这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尽管和我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您解决。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之交的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阳城封建史上进入中央集权核心层为相的殿阁大学士总共有两位,一位是咱们今天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另一位是陈廷敬的晚辈、清雍正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雍正皇帝评价其为官“品行端正、老成廉洁、奉国公忠”,死后曾下诏“入贤良祠”,受祀于山西的“三立祠”。也许是陈廷敬给康熙皇帝当了35年的讲经老师,又把他生前死后的殊荣显贵不遗余力地用皇城相府这一极富立体感的形式定格下来传诸后世,所以在阳城民间,“老前辈”陈廷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比田从典大许多。

陈廷敬除了是一位深受一代明君康熙皇帝赏识和重用的辅弼重臣之外,还领导编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鉴古辑览》和《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言工具书和史志巨著,故他又堪称清代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和编辑家学家。陈廷敬的个人作品有《午亭文编》50卷《尊闻堂集》和《午亭笔话》等著作。其诗文作品品味极高,人称“燕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当时居于权威地位的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另外,他还通音律,精书法,对易经、理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研究。像他这样集诸家于一身、居高位而多才的人中之瑞,在我国古代宰辅大臣中当属凤毛麟角。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虽有溢美之嫌,但却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皇城相府整个建筑分内、外两层,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宣德年间。(内城是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有院落16座,房屋60多间,城墙总长780多米。 相府的主人陈廷敬,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荣获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和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享年75岁。陈氏家族历代以诗书、耕读传家,明清两代曾出现41位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其中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被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好了,皇城相府景区到了,各位请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小*下车,咱们到景区内去参观游览。 皇城相府迎圣驾表演时间: 夏季 09:00---09:30 冬季 09:30---10:00 表演时间:20分钟

景点:

好了,表演结束了,各位请随小*到府内参观游览。 咱们先到门楼上参观游览。各位,我们眼前的这座楼叫“御书楼”, 因楼内珍藏有康熙皇帝御笔而得名。它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20xx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用他的晚号为其故居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楹联的深刻寓意是说陈廷敬青壮年的时候,事业有成,就像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带病编修《康熙字典》),品节昭明,好像临霜的菊花,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这幅楹联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的充分肯定和至高评价。当时康熙皇帝已年近花甲,这些也是他的封笔题字。请看,在“午亭山村”匾额上方还有一块玉玺大印,上面刻有“康熙御书之宝”。(御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面覆盖着与故宫相同的明黄色琉璃瓦,端庄富丽,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帝御赐无与伦比的尊贵,是皇城相府规格最高的建筑:第一高,位置最“抢眼”;第二高,名字最专用;第三高,颜色最特别:明黄色是皇室专用颜色,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建筑都只能用普通的灰瓦覆顶。当然,陈壮履修建御书楼之举,就是为了将先祖的功业和名誉传诸后世。

好了,各位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同时也是相府的正门,是以条石筑基,青砖砌墙,一门三匾:竖匾、中匾和下匾。各位请看,竖匾是“相府”二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中匾是“天恩世德”四个大字,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接嵌入庄门之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造福子孙;第二层意思是说历代天子给予陈家祖上、后代的恩赐,陈氏家族将世世代代以德相报。大家再看下匾,刻有“中道庄” 三个大字,意思是说,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者,不高不下,不偏不倚;“道”者,道德文章,规则规律,同时也是陈廷敬对自己家族的一个整体的评价和标榜。

好了,各位,我们继续向前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正前方有大小两座石牌坊。牌坊在古代是用来宣扬礼教,标榜功德,纪念先贤或者起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同样,这两座石牌坊也是陈氏家族用来标榜功德的功德牌坊。我们先看这一座大石牌坊,建于1699年,是四柱三门石质仿木结构,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牌坊通体以砂石雕造,气势恢宏。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为百官之首;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事部。“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察院是清廷中央最高一级监察机关,肩负监督考察各级官吏的重任,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律监察机关,而左都御史就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在“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从下至上分别镌刻着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和功名,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最下方一格陈廷敬所任官职的具体名称。咱们先看这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清朝的中央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陈廷敬曾在吏、户、刑、工四部担任过尚书,最后拜相入阁,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清制规定,一品官赐给官员本身及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赐予官员本身的叫“授”,赐予他们的父母及祖先,生者叫“封”,已经过世的称“赠”。因此,以上三格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被多次封赠的官职。不过这些封赠的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目的只是为了光宗耀祖。大家再看,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部分则详细记载着陈廷敬同门八兄弟及其3个儿子所授的官职,计有:左:己亥科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元 壬子拔贡国子监学正候补行人司司副陈廷继 候选知县改补府同知陈廷愫 征仕郎广东廉州府钦州州判候补知县陈廷扆 奉直大夫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改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加一级陈廷统 右: 湖广岳州府临湘县知县陈廷弼 甲子科举人拣选知县陈廷翰 江南淮安府邳睢灵壁河务同知加一级陈谦吉 甲戌科会魁赐二甲第十二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豫朋 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 请看,右边最下两格分别是他的二儿子陈豫鹏和三儿子陈壮履所取得的进士功名和所授官职。陈廷敬是陈氏家族的第9代,陈廷敬有三个儿子和十七个侄子,总共20人。其中陈廷敬的三个儿子,长子陈谦吉考场不利,次子陈豫朋,他19岁时参加乡试,高中经魁。23岁参加会试,又高中会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陈氏家族的第五位进士、第三位翰林。陈廷敬的七个兄弟,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七个侄子中有两人中进士。陈廷敬的六弟陈廷统之子陈观颙,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七位进士,终年45岁。陈廷敬的七弟陈廷弼之子陈随贞,陈随贞考中翰林时三十五岁,他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位进士,第五位翰林。陈随贞考中翰林,但他无意做官,所以,他到翰林院不久,就请假回乡,不再赴任,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陈氏家族的第十一世,也就是陈廷敬弟兄八人的孙子辈,共38人,其中以陈豫朋的长子也就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最为突出。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位进士、第六位翰林,也就是说是陈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也是最后一位翰林。他虽考中翰林,但未到翰林院任职,因为当时西南地区正在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原来皆由土司管辖,雍正五年实行官府统一管理,以加强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叫做改土归流。“土”就是少数民族的土司,“流”就是国家派遣的流动的官员。)改土归流需要一大批人员充实地方官员,所以陈师俭就被派去做广西泗城府的同知。陈师俭做了泗城府同知后,第二年就病故了,终年30岁。陈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共出了陈天佑、陈昌言、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观颙、陈随贞、陈师俭九位进士,其中陈廷敬、陈元与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以及陈师俭三代共六位翰林。在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陈师俭这六位翰林中,陈元、陈师俭英年早逝,陈随贞辞官归隐,这三个人在历史舞台上都没有大的成就,有较大成就的只有陈廷敬、陈豫朋、陈壮履父子三人。牌坊上除了这些详细的文字记载外,美轮美奂的雕刻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家请看牌楼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部分组成。“鼓”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之意;狮子的“狮”与老师的“师”谐音,是陈廷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民间有俗语:“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各位可以过来摸摸狮子,沾沾福气!

好了,各位,我们再去看一下前面的小牌坊,两柱一门,它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也就是陈廷敬乡试中举之年。其正面刻有“陕西汉中府西乡县尉陈秀”至“儒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陈昌言”等6人的名字和官职;背面刻有“嘉靖甲辰科进士陈天佑”至“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等6人的科举功名。其中,陈天佑是陈氏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他的爷爷陈秀则是陈家历史上第一个外出做官的。而陈昌言则是在陈廷敬之前家族中最大的官,先为明朝御史,后入清廷,担任提督江南学政,不仅文章做的好,字也写得不错,皇城内城现存的很多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笔。“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指的是陈廷敬,陈敬是他之前的名字,之所以改名字,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在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天府通州的陈敬也榜上有名,顺治皇帝下令给泽州的陈敬加“廷”字以便于区分,就这样便称名陈廷敬了。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观一下。宰相府和大石牌坊是同年修建,请看门额上“冢宰第”这三个字,我们前面简绍过,“冢宰”是宰相的别称,“第”是封建社会贵族官僚的宅院,“冢宰第”指的就是相府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门楼上只挂有“冢宰第”这三个大字,4年以后,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前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清朝初年,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大家请看,相府院门楼高大,威严壮观,俗话说的好:“官有多高,门有多大。”所以通过门楼足以看出院落主人当时高官显位的不凡气度。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到院里参观,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两边的民间八宝和四艺吉祥图案,显示出主人的风雅、高贵和门第的尊荣显赫。(民间八宝:八种民间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八宝指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鹤。四艺:琴、棋、书、画。)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门。这仪门面阔三间,中间之门是正门,是主人和贵宾的通道,平时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一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从两侧的偏门,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出入。好在历史发展到了现代,所有的游客朋友进出相府都是贵宾和“上帝”,我们都可以享受从正门出入的礼仪。(仪门的两侧还设有八字砖雕影壁,分别为鹿、鹤、桐、松、花、鸟图形,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

看完影壁我们再看二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宫”。皇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所以为了避嫌,他把大门移到中轴线西侧,巧妙地避开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为“点翰堂”。各位请看,大厅上方悬挂着3块匾额,中间的一块是“点翰堂”三个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赐的龙匾。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大家再看“点翰堂”两边的御匾,这两块“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赐。“博文约礼”是康熙皇帝赞美陈廷敬文学才华博大精深,以礼自重,品格高尚。而“龙飞凤舞”则是称誉陈廷敬的人品及其书法气韵奔放、舒展洒脱,并含有龙为君、凤为臣、凤随龙舞、君臣和睦、纲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陈廷敬与康熙皇帝浓浓的师生情谊与君臣关系。旁边的仪仗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半副銮驾,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信任和器重。屏风左右两边,陈列的是陈廷敬任各部首脑的官阶牌,表明陈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务,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好了,“点翰堂”先给大家简绍到这里,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相府的中院。相府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陈廷敬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用红木做的梅、兰、竹、菊墙屏4块,象征着主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室内南侧所放琴、棋,显示出了陈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学素养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参观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时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以及两边的诗作,都是康熙皇帝赐给陈廷敬的。(过去,皇帝能够赐赠其诗、画,这对朝官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大家再看这边,这边是东厢房,陈列的是陈廷敬的诗作和书法展。西厢房摆放的是陈廷敬在朝为官期间所写的奏折。(陈廷敬不但文学才华冠盖群英,而且还精通满族文字,对满、汉文化的融洽功不可没。)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这里是陈廷敬3个女儿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鬟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绣楼屋顶的建筑式样,这种屋顶叫做“卷棚顶”,前后屋坡的相交处呈弧形曲面,没有屋脊和脊兽,好像一张巨大的弓俯卧在屋顶上。我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形式很多,总共有7种,分别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盝顶。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等级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卷棚顶是等级较低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线条柔和,造型优美,常被用在皇家园林建筑中,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见的。小姐院完全采用卷棚顶的屋顶形式,有两层寓意,一方面寓意着陈家子女必须温柔贤淑、恪守妇道;另一方面显示出陈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意识。虽然陈氏家族受封建礼教约束很严,但毕竟是名门望族,对千金小姐们还是有所娇宠,在严格执行礼教规矩的同时,也给她们安排了花园和望河亭来消愁解闷。现在我们来到的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形似珠蚌的鱼池,内有两股泉水喷出,形成许多水泡,极似珍珠,故称“珠潭蚌池”。人们常说蚌能生珠,这里暗喻着小姐是陈家的掌上明珠。蚌池东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石堆砌成的假山,据说是模仿泰山形状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称。假山脚下有绿竹数丛,山腰有腊梅一株。山上这个小亭叫“望月亭”,是陈氏家人赏月的地方。后来又在外城靠近西花园的这一段城墙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阶与花园假山相通,从而扩大了小姐们的观景范围。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登上城墙参观。这座望河亭上的楹联:“城中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据说这是陈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行参观。大家请看,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的这块石匾,上面刻有“斗筑可居”四个大字,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为了防御义军建造内城的时候所写。“斗筑”意思是说城堡狭小形似斗状,“可居”表示保安求全安身之地。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烽烟四起,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经常遭到义军的侵扰。为了使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他们修筑了这个城堡。整个内城仅城墙一项就用了青砖3000万块,土石料20万方,在当时交通、技术和施工条件 极差的情况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站在内城西城墙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宅院,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大家一定会心生疑问:一个家族怎么会置下这么大的产业呢?肯定有人会想,古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何况陈廷敬当了那么久的一品大员,会不会是贪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山西天龙山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介绍山西平遥古城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赵,今天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瞭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为人民办实事。

从县衙出来,我们漫步在明清一条街。这里全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各个店铺的门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样式,如果人们穿上古代的服装,就可以在这里拍古装剧了。这张照片就是我在这条街上照的。

最后一站让我们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到这里,平遥古城的旅游也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下是平遥古城相关的导游词结束语大全,欢迎借鉴阅读。

平遥古城导游词结束语(一)

古老的平遥是辉煌的,这天的平遥依然充满了魅力。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的时候,平遥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导游词结束语(二)

女士们、先生们,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即将远去,愿平遥之行给您留下完美的回忆。多谢各位朋友,祝归途愉快!

平遥古城导游词结束语(三)

各位游客,期望我的介绍能给你们的旅途增添快乐,多谢大家!

平遥古城导游词结束语(四)

好了,各位游客,此刻是自由活动时光,能够拍照,拍照时注意身体不要探到城墙外,注意安全,不要在城墙上刻字。多谢大家的配合。

平遥古城导游词结束语(五)

游客们,告诉你们,在我们平遥古城有各种有名的小吃,但最出名的就是平遥牛肉了,有时光你买两斤尝一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山西,我是你们的导游曾平,非常高兴剪刀你们,希望接下来的我能带给你们一段非常满意的旅行。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所以悬空寺是真的非常值得一观的。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来过的游客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因为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现在我们就一起想悬空寺出发吧。

很多游客是不是都在好奇古人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是吧,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

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魅力山西闻名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西旅游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王晓芊,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29 字

+ 加入清单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腹部,在灵石县城区12公里处的静升镇,与著名的绵山、资寿寺、“灵石”、韩信领、石膏山、灵空山等景点,呈v型旅游线路。

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留于当今的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总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4.5万平方米。1997年8月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正式开放的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20xx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1998年8月18日以“王氏博物馆”正式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间,面积达19800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高家崖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再加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1996年以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灵石县人民政府投巨资修复,王家大院才得以同游人见面。五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民居艺术珍品,已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工杨美术、影视、摄影等方面的专家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并成为一些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目前,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资寿寺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7公里处的苏溪村,与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相距2公里。资寿寺初建于唐,宋元明重修,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15座殿堂,并有藏经楼、禅堂院、方丈院、钟鼓楼等建筑。“资寿”之名,原意为“祝帝首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期凡人皆寿,故自古香火旺盛,佛事甚多。资寿寺主要以大型元代壁画和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彩塑艺术而著世,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1985年至1993年,省文物局和灵石县人民政府先后对资寿寺投巨资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但就在开放不久后的1993年12月25日晚,十八罗汉之首级全部被盗。案发后,经公安部门通力侦破,虽罪犯被捕,十八尊头像却不知所向。二年后,热爱收集古物者、中国台湾陈永泰先生,先后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购得此彩塑头像,并据有关资料查明为资寿寺所失时,因痛惜中华文化瑰宝,不忍其身异处,身为震旦集团董事长,遂向其投资所在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表明原委,并填写《捐献意愿书》,声言“身为炎黄子孙,看到中华文化之宝贵文物被如此破坏并流落海外,实倍感痛心”,“为使宝贵文物完璧归赵”,“本人自愿通过上海市台办,捐赠该十八尊佛头,使之物归原主”。据此,上海市台办又委派专人会同山西省文物局有关人员于1996年11月6日到资寿寺现场核实并录像后,我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曾致函中国台湾海基会,请其协调中国台湾有关方面,以助力于陈永泰先生早日了此善愿,同时,陈永泰先生本人亦致函海基会,委请代其处理此事。多方同心协力,终致善举如愿,1999年3月下旬,十八尊彩塑罗汉头像,在遭劫掠5年之后,方才重归故里,重附金身。在广大群众盛赞陈永泰先生尚义疏财、乐善仁慈之际,灵石县人民政府于资寿寺内特地为陈永泰先生修建功德亭,树立功德牌,并为十八罗汉之身首重合、“死后复生”,举行隆重的重新开光仪式。由此,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资寿寺十八罗汉,因牵系到了海峡两岸的关系而更为天下关注,在国内多家媒体和香港、中国台湾报纸以及“美国之音”相继报道之后,资寿寺更加闻名四海。游客接踪而至,争相一睹为快。

周槐 周槐生长在灵石县石膏山脚下的西许村中,树高约18米,围径7米有余。据清乾隆39年(公元1774)碑文记载,此槐为村民公产,相传植自周初,迄今已有3020xx年的历史。古槐躯干中空,树洞可容数人,但依旧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颇具风采。该树比介休“秦柏”的树龄要长得多,而可与晋祠的“周柏”比高下。

石膏山 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北距太原一百八十五公里,雄居太岳山北段,处晋中、晋南和晋东南三地交界处,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为山西境内一座风光旖丽的名山。石膏山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平方公里的风景区之内,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林木葱笼,鸟语花香。它不仅有雄伟秀丽的山光水色,有姿态万千的石钟乳溶洞,有古朴别致的佛寺梵刹,而且有比较完整典型的森林植被,有丰富多彩的树木花卉鸟兽资源。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学者傅山游览此山后曾题留“山林野趣”四字,道出了石膏山风光的特色。

天石 天石(亦称为“灵石”或“天星”),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宾馆西侧的陈列馆八角亭内,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陨石。天石,满身孔洞,状若靠椅,而又不规则,“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达1.6米,底部直径1.5米,体积2.4立方米;埋于地面以下部分的体积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个谜。传说,日本侵华时期,一个叫山口大荣的日本军官,企图把灵石运往日本,但号令士兵连挖数日不见根底,于是只好作罢,而后便再无一人刨根问底了。灵石为天外之物,何时降落人间,史无记述,据《灵石县志》载,此石为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开道时所获。相传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时,文帝以为灵瑞,遂赐其名为“灵石”,并榜旨割介休西南地与霍州之北地建设县治,以石命县,取名为“灵石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灵石”因隋文帝赐名而名传千古,因其不同寻常而富有神奇色彩。相传灵石县城的原状是一艘大船,“灵石”则在桅杆处,按其地形,滔滔汾水北来,大船必覆,但因灵石能“镇水灾,捍城垣”,“显灵秀之气”,水即蜿蜒南下。旧时,由于种种说法,灵石被当地百姓尊为“神石”,每逢过年过节,附近乡民便纷纷前来顶膜礼拜,祈求好运。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石”之说已成为传奇。天石,经科学化验结论,实为一块铁陨石。其硬度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为铁,含量达96.17%,其余还有镍、钛、锰等,含量均不达1%,外部体积之大,仅次于乌鲁木齐博物馆陈列的铁陨石。“天石”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右边是豪华舒适的灵石宾馆,左边是直通大运公路的汾河大桥。园内存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蒂真迹,还有碑刻“晋省地域全图”及三个展览厅,如果您来灵石旅游或途经这里,一定不要忘记到“天石”景点一游。

百尺楼 灵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有个夏门村,夏门村依山傍水,汾河从东向南绕村而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个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楼是梁家的建筑物之一。该楼削山为靠,面临汾河,创建于清初,。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穿廊。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每逢春日,登临百尺楼顶,远眺东山,艳阳高照,万道光芒;俯视汾河,波涛滚滚,汹涌奔流;汾河两岸,田野阡陌,杨柳婆娑,一派奏景象。这就是灵石八景中的“夏门春晓”。现在,“夏门春晓”石刻仍完好地镶嵌在楼北石壁之中。

介庙 介庙亦称为介子庙,位于马和乡张嵩村东。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遂和母亲隐居绵上(今介休绵山)。后来晋文公率人来绵上寻访介子推,焚烧山林,逼其下山,他不愿出山,与母亲相抱烧死。晋文公以棉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后世称绵山为介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后三天禁火,故清明又称“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后世在介子推墓前建了介庙。规模宏敞的介庙被侵华日军毁坏。介墓封土已残,周围残栏尚存,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介庙周围原有大片松柏林,此处柏树木质红润细密,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砍伐掠走。古代灵石八景之一的“介庙松涛”已不复存在。介庙、介墓遗迹尚存。

何氏宗祠 何氏宗祠位于县城东13公里静升镇集广村,系集广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为60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正厅、过厅、东西厢房和戏台等。多年来,宗祠一直为生产队办公和仓储用地,加上族人极力保护,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集广村?何氏族谱?记载,何氏家族先祖来自河南大石桥,与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同出一源。明朝,先祖何资携弟从河南迁来灵石,何资定居于集广村,其弟定居于两渡村。两渡何家历代耕读传家,仕途腾达,名人显官众多。清代文臣何乃莹、武将何道深均功绩卓著,声钶远扬。集广何家已传24世,人丁兴旺。过去,每逢冬至、春节,举族聚集宗祠,行祭祀之礼,以示不忘祖先。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窑洞3孔,两帝有廊庑,由此与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戏台与祭祖堂相对,戏台两边有优伶用的耳房,院东西亦为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王梦鹏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远播朝野,倍受颂扬。

文庙 文庙位于静升村中部,据明朝万历(1573-1620)本灵石县志记载,静升文庙系元代至顺3年(1332年)所建,占在面积为42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影壁和魁星楼。影壁,壁面为18.19平方米,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龙门肃立于云海之间,青龙奋爪翘首,气势轩昂;浪花间游动着一尾大鲤鱼和七尾小鲤鱼,维妙维肖,生动逼真。魁星楼,高20米,建于瓮门高台之上,六角三层砖木结构,重檐飞翼,高耸巍峨,气势雄伟壮观,庙内有古柏6株,石碑数通。1996年,静升文庙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静升文庙进行了精心维修,整旧如旧,焕然一新。

天竺寺 石膏山是太岳山脉中段的一座枸山,山上山下植被严密,乔木灌木满山遍野,山上绿荫蔽日,山下流水潺潺,三委百共盛开,四时松柏长青,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石膏山并非盛产石膏而得名,山名的由来是因为山上有几处溶洞,洞顶岩石因水溶而乳状下滴,形成膏状堆积物,山名由此而来。在石膏山山腰有三个巨大的洞穴,最大的高十几米,宽几十米,深二三十米,这3个洞分别称为上岩、中岩和下岩。三岩中分别建有白衣洞、龙王殿、天竺寺。天竺寺已有600余年历史。由于建在洞穴中,只受风吹,不受雨淋,利于保存,至今基本完好。抗日战争中,石膏山为太岳革命根据地之一。灵东县(当时灵石以汾河为界分为灵东、灵西二县)抗日民主政府就驻扎在天竺寺。不久前,灵石县政府成立了石膏山建设指挥部,准备开发石膏山,发展旅游业。

后土庙 后土庙在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静升村,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因年深日久,战火兵燹,多数建筑已毁,现仅存献殿和正殿。据正殿县梁记载,元大德八年(公元1320xx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殿内塑像毁于1985年大跃进时期和199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献殿为正方形,建筑面积为85平方米,殿内4根大柱高3.5米,周长2米;4根小柱高3.5米,周长1米,构造精巧,气势雄伟。献殿外有明代和清代石碑5通,分别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20xx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清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20xx年)、嘉庆十三年(公元1820xx年)。近年来,静升镇政府和静升村村委会,对后土庙正殿和献殿进行了保护,并在庙址上修建了办公房舍,现为镇人民政府驻地。

红庙 静升镇位于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自古以来人烟凑集,市井繁华,为灵石东北部和介休东南部的货物集散中心。由于商贸发达,静升自古以来富商巨贾众多,因而规模宏大,建筑精细的民宅院落比比皆是,远近闻名。在静升村众多的建筑物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这就是红庙。因此庙红墙、红门,人们俗称“红庙”,原有的庙名反而被人遗忘了。红庙位于静升村中部,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戏台等,占地面积734平方米。红庙在当地又称为“东社”,静升村西的后土庙称“西社”。“社”的确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只知道过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至等节日,家家都来红庙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佑。每年阴历六月十九,是红庙的庙会,会期常演戏助兴。如今,红庙的神像已不复存在,静升村幼儿园设在红庙里。

文笔塔 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无论是院落的布局设计,还是门窗柱壁的雕刻,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深藏着伦礼的深厚底蕴。独立于王家大院建筑群之外的文笔塔也把王家诗礼传家,注重文化的家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笔塔位于静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长12.3米,塔基为青石方形,砖砌结构,下粗上细,宛若毛笔竖立,直指蓝天。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至今依然完好,足见其建筑艺术之高超。据老年人介绍,文笔塔旁边原来有一面打谷场,打谷场附近有一个四委不枯的大水池,打谷场上有一个辗谷碌碡。打谷场像一片砚台,碌碡像一块墨锭,水池中的清水可供磨墨。形似毛笔的塔,身边墨、砚、水齐全,象征着五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断,由此可见五氏祖先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晋祠庙 晋祠庙位于城东17公里的马和乡马和村北,创建于元惠宗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公元1520xx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庆(公元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至1620xx年)曾先后三次补修。晋祠庙正殿称“昭济圣母殿”,建筑面积为132平方,塑像已被毁坏。献殿抱厅建筑面积81平方米,为正方形,8柱,顶部呈八卦形。戏台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戏台正面两侧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联一副,上联是:“褒善荣华衮表千秋忠孝节义”,下联是:“贬恶严斧铖惩百代*邪盗淫”。楹联寓意深刻,书写工整,笔力雄健,镌刻精湛。戏台两侧有钟鼓二楼,东有配殿7间,西有配殿15间。祠内有石碑数通,最早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620xx年)所镌。韩信墓韩信,汉初诸候王,江苏淮阴人,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后改封楚王。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候,又被告他勾结陈谋反,为吕后所杀。相传,吕后杀韩信后,将其首级派人呈送征讨陈的刘邦,使者行至灵石高壁村适逢刘邦凯旋,遂葬韩信首级于高壁村。后人为纪念韩信,将高壁村所在的山岭称为韩信岭,交建韩候祠祭祀。韩候祠抗日战争中被毁,韩信墓至今犹存,墓高约10米,周长约30米,现存“汉淮阴候墓”残碑一块。历代过往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明代监察御史于廉曾题诗云:“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芒。功成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汉帝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腰山路,驻马令人一叹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望接下来的我能带给你们一段非常满意的旅行。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所以悬空寺是真的非常值得一观的。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来过的游客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因为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现在我们就一起想悬空寺出发吧。

很多游客是不是都在好奇古人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是吧,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

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西华严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