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热门20篇)

浏览

2779

范文

84

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古诗阅读能力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早上好。昨天我们的行程大家满意吗?满意就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经典,我相信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那位朋友说得没错,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确实是个陶冶人们诗情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块去亲身感受一下。感受我们诗圣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广场,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就可到达草堂门前。

现在大家请看窗外,是否有种烟雨迷蒙,鲜花浪漫的感觉?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成都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温馨,大家现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会是怎么样的呢?春夜繁花在唐代著名的诗人中间,对成都最有感情或者说把唐代成都描写得最为真切的诗人,还是要数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居住过3年零9个月的老诗人杜甫。他描述过的一个成都春天的雨夜,已成为成都城市记忆最鲜活的一个片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都在其诗歌中深有体现,现在我们的车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来自旅行社。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期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家此刻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忙,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此刻也叫杜甫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那里写的。后,此刻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大家能够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那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这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的悲叹再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一个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顷刻间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此刻我们眼前。现代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样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必须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能够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来自四川胖九.com旅行社。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希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生于720xx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的。游客

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的悲叹再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一个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顷刻间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现代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样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我的手机号码是:1354192。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川杜甫草堂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 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茅屋景区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不觉间吟诵出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来源:考试大-导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杜甫草堂花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不觉间吟诵出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乞巧古诗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爱戴之情。对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受颇多,也较满意,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吧。

在教学开头,我做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提倡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决策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学们在交流中提高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达到共同进步。

我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先果后因的写法。明确前后内容为因果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体会。教学思路也很清晰,教学效果理想。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中,我始终以“为什么鲁迅先生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为主问题,把这个问题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研读课文,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就是抓住一个训练点,即通过揣摩人物的动作和人物个性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通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特别是对“半跪着”这个词,以及后面的“叹”字,层层推敲,无不精雕细镂。更可贵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这两层意思又都紧密地联系语言文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又锻炼了语文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过课堂实践,发现了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

首先,在教学中,因为研究教材力度还不够,虽抓住了课文重点去揣摩,在品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学生不太了解作者当时的背景,没有引导到位,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感受不多,根本没有真正黄包在严寒的黄昏拉客觅食的凄惨情境,根本没有真正体会老百姓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悲惨生活以及国家前途的渺茫。导致学生的感情达不到共鸣。致使在后面的教学时,鲁迅面对车夫叹出了什么?学生讲得很空洞,不能深入地去理解。

其次,在小练笔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文本中可练笔的“点”。这课上,我先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以及受到人们爱戴之情后,安排了小练笔。“假如现在你就是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本来语文课教学应尽量腾出时间,让位于小练笔。但是因为安排时间不当,在课堂上并没有当堂完成小练笔。没有通过小练笔去深化文本,提升认识,此环节完成得不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务必备好学生,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学习和训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方一虎,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能和大家愉快的度过。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成都!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今天我首先带大家参观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1、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 hūn kuì wú néng,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二、学生朗读

教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教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

(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悲愤、忧郁。

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3、“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李白想什么?(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什么让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冰塞川,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来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心情可以想象,这苦闷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四、总结全诗

1、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2、主题

3、有一首对联是这样的: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指谁?(李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乞巧古诗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白惠英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课文里学过的杜甫的《绝句》。钟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我就在想:“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什么样的美景呢?”我决定,一定要到杜甫草堂去看一看。星期日,我缠着爸爸,扯着妈妈,驾车来到成都杜甫草堂。下车后,我飞快地向里冲。当我冲到一半时,看见庄严的大门,突然想到:我这次是来拜访伟大的诗人的啊!于是,我放慢了脚步,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了进去。

我们先来到茅草故居,这里曾经是杜甫的家。我们穿过柴门,看见了一个荒凉的景色:房顶上破了几个洞,椅子一边高一边低。墙上也破了几个洞。看到这,我想起了在茅草房前对诗人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解说介绍。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位拄拐的老人,站在河边,面对苍天叹息:“老天啊,你卷走了我的茅草,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我心想,杜甫当时真惨啊,我好想帮帮他。即使这样,但杜甫还是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

走出茅草房,一条蜿蜒的小溪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条小溪叫做浣花溪。幽幽流水,清澈见底。杜甫就因为这美丽的环境才临水而居,还为此写了首诗:“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草茵茵的小溪旁,杜甫和邻居们饮酒下棋、谈笑风生,黄四娘在一旁酿酒。他们多么幸福啊!想着想着,我明白了,杜甫的诗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他爱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美。看来,我也要学会观察啊!

这次草堂游不仅让我更了解杜甫,还让我知道了习作的好方法。感觉真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希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20xx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的。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的悲叹再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一个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顷刻间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现代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样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我的手机号码是:1354192。谢谢大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乞巧古诗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从现在开始》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富有儿童情趣,语言活泼、情节耐人寻味。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让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动物们叫苦连天。袋鼠要大家跳着走路,小动物们听了直摇头。可爱的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

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我在设计本课时重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抓关键词感悟,以悟促读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教学本课时我以重点词语为抓手,例如:“神气极了”、 “激动”、“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深入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同时借助课件的直观感受与语言描述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人物的神态、动作,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体会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得言得意”。

2、以学定教,巧计情境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着积极作用,为了在课堂上体现课标精神,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巧计情境,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当的探究学习。

不足之仍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中:

1、学生搜集的资料能力不强,所以当一上课抛出问题:谁知道森林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习惯怎样生活?时,学生的回答很凌乱,有的说不完,大有不吐不快的意思,但时间关系我只能控制学生的发言,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

2、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弱,在完成老师给的讨论题时,有时同学没有动脑筋,在旁边玩。

3、课堂组织教学还不够,有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

努力和改进方向:

1、优化课前准备,首先“吃透”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性、文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兴趣性为原则编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其次“吃透”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巧设提问等。

4、优化教学策略,探究最佳教学途径。例如根据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况可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等。

5、优化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学水平。实践证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并通过改进或创新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进而实现自我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导游词杜甫草堂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7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说起杜甫草堂,大家可能首先想起的是成都杜杜甫草堂。其实呢,杜甫草堂在全国不止一两处,其中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杜甫草堂,就是我们今天要前往凭吊的成县杜甫草堂。它的修建比成才杜甫草堂要早,是国内最早的一处杜甫草堂。好了,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始今天的朝谒诗圣之旅吧!

各位朋友,眼前即是杜甫草堂所在地飞龙峡口,东侧为凤凰山,又称凤凰台,草堂处在西南侧坡地,坐西向东。周围东、西、南三面,或山,或崖,北侧为东南两河汇聚之处,二水合流出峡,水势仿佛飞龙穿空。现在请大家顺着我手指方向望,凤凰山东南方向山岩跌宕起伏,简单地勾勒出了一幅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伟人头像轮廓。可能有朋友已看出来了,那是鲁迅。鲁迅头像素面朝天,最有个人特征的平头,胡髭,惟妙惟肖,相当逼真。这还是最近两三年发现的,我们称它“鲁迅问天”。一边是现代文坛巨匠鲁迅,一边是古代诗圣杜甫,隔峡谷而相邻,似乎在进行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坛对话,不能不说是一处自然与历史的造化。

有的朋友可能想问,杜甫为什么会到成县来并选择此地落脚呢?和大家一样,杜甫也喜欢旅行,站在社会文化行为的角度上说,他所进行的是一种文学旅行。像李白,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大文人,都有过丰富的旅行经历,古人不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但就杜甫而言,他所进行的并不是一种轻松的,充满愉快的浪漫之旅,而是充满坎坷的颠沛流离,真正的“文化苦旅”。

天宝初年考进士不中,进长安后,求官无门,困顿了十年,才得到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哪知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还被叛军俘获。脱险后,追随唐肃宗,授官左拾遗。公元759年,因为替当年的好友,被罢去宰相职务的房馆辩护,触犯龙颜,被贬至华州任司功参军。官场的失意,再加上这年夏天关中闹饥荒,杜甫愤然弃官,携家西赴秦州,就是现在的天水,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旅行生活。在秦州虽有亲友资助和采药收入,但生活还是极端贫困。正好这时,同谷有位叫宰盖的人,来信请他去同谷居住。杜甫也听说同谷是块富庶地方,生活可能会有所改善。于是这年十月,前往同谷,就是现在的成县。杜甫来到同谷,在凤凰山下选择了这么一处背靠青山巨崖,面对峡谷山峰,避风向阳,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住了下来,在这里杜甫还遇到了一位长安故旧——赞公禅师,二人久别重逢,时常互相走访,赋诗赠答。但在生活上,这年仍然是艰苦的一年。数月的长途跋涉,加上时近寒冬,相邀来同谷的“佳主人”宰盖也未能在生活上给予多少帮助。年近五旬的杜甫,只得冒着严寒上山觅拾橡栗,扛着锄头挖掘黄独,以至于手脚都被冻得皲裂了。有时因大雪封山,寻食无所收获,儿女则饿得牵衣蹄哭,以至几个孩子都夭折在这里。老杜作过京官,地方官,虽说官不大,好赖当过官;在文坛上也是个知名人士,虽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也没想到竟然落得个无米下锅,儿女饿死的窘迫境地,心中怎能平静呢?也难怪他发出了“三年饥走荒山道”、“我生何为在穷谷”的愤怒呼嚎。诗人不能不正视当时生活上的困难,所以在同谷住了一个多月,于当年十二月一日再度奔上漂泊的征途,经剑门关赴成都。杜甫在成都,寓居在浣花溪草堂,就是大家熟悉的成都草堂,曾一度入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头衔充任节度参谋,所以后世称他杜工部。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之后,公元768年,携家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贫病交加,两年后死在湘水的船中。

杜甫在同谷度过了一个冬月时间,先后写下了《泥功山》、《凤凰台》、《万丈潭》、《同谷七歌》、《发同谷县》等二十余首有名的诗篇。杜甫中年以后遭遇坎坷,强烈的生活动荡,使他比较多地接触了现实社会,从而在生活上走向人民,在思想上贴近人民。所以,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折射出国家的危机,社会的矛盾,人民的疾苦。诗人在《凤凰台》一诗中写道:“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当以竹实,炯然无外求。血当以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诗人把自己的宏图大志寄托于凤凰,宁愿剖开“心血”,喂养饥寒中的雏凤,以实现“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的忠君思想,表达自己盼望中兴,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片执著之情。诗中杜甫忧国忧民,爱憎鲜明,有血有泪的感情,正是他长期以来和人民同呼和浩特吸,同苦难,命运相连而得到的一种思想升华。所以一千二百多年来,这位伟大的诗人深受人民崇敬,而他在中国诗歌艺术上的成就,贡献,也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根由。

杜甫当年虽在这里饥寒交迫,却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杜甫在离开同谷县时,写下了《发同谷县》一诗,诗中写道:“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表达了他对患难与共的同谷人民和朋友的一片真情,对同谷山水的无限眷恋。所以,这小小的草堂,年年都有难以计数的游人前来缅怀,悼念。

让我们再回到现实环境中来,成县杜甫草堂始建于北宋,明代成历年间修葺,最早名曰“子美草堂祠”,又称“诗圣祠”。眼前的新建大门为清式彩绘牌坊,上方正中“杜少陵祠”4字匾额,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先生所题。我们抬阶而上,便是草堂前院。草堂一进两院,二级台阶,前院的南北两座厢房,现在开辟为展室。沿阶再上,便是后院,也是草堂大殿所在处。院内正中是杜甫汉白玉全身雕像,诗人扶手伫立远眺,忧国忧民,形态逼真。正西为大殿,供有诗人石雕坐像,上挂“气吞江海”横匾。院南北两侧都是碑廊,有杜甫同谷诗及历代游人题词碑刻24方,毛泽东书写的杜甫名篇《登高》、《登岳阳楼》、《过武侯祠》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仿佛刻于碑石。从远处看,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除了杜甫雕像之外,当属这几株葱茏古柏了。这院内曾有8株参天古柏,一棵国槐和一丛海棠,人称“八柏一槐一海棠”,相传为杜甫亲手所栽,现在只剩下这几株古柏。它们苍劲古老的树干和郁郁葱葱的枝叶,是杜甫草堂千百年来衰败兴盛的见证。草堂虽经历代修葺,几度变化,而这几株古柏依旧挺拔在原地,用年轮默记着历史。院后南北各有一个月洞门,南门通往后山坡,直达子美崖。后山上白皮松遍布葱笼,瀑布分级叠降,飞流而下。北门接碑廊,连亭引桥,又是一派庭园景象。整个草堂,一片静谧清幽,令人神往。

成县杜甫草堂,是杜甫当年由陕西经甘肃入四川在陇南的一个重要足迹。今天草堂所在的飞龙峡已非昔日的荒郊野地,公路在草堂下穿隧洞而过,古老的栈道依然可见。玉绳泉瀑布从崖洞顶上喷下,如缕似珠,凛冽甘甜;峡壁上的摩岸和碑刻昭示后入,飞龙峡,飞龙潭,飞龙崖不仅是自然风光,而且还是人文胜境。子美崖依然林木森森,涧流潺潺,崖壁上的“石崖云潭”4个大字遥远可见。

好了,各位朋友,让我们倘佯于这片诗魂缭绕的幽静之地,呤诵诗圣的光辉诗句,去感触那个时代的脉搏,领司杜甫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爱慕情怀吧!说不定哪位朋友有幸得到老杜在冥冥之中的启迪,灵感勃发,妙笔生花,文章发表于报刑杂志,得它个什么文学大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瘴江( )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 总结归纳。

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2.学生谈如何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当年营建草堂,为美化环境,曾在堂前屋后遍植花果树木。据其诗中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推想,其时定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路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被诗人称为花径。今天草堂的柴门之东,有一为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幽径被命名为花径。花径与毗邻的草堂寺相通,人们如从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馆南大门进入,游览草堂寺后,可经此径西行到达草堂。

在花径的东端入口,上挂一匾,匾上有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所书“花径”。而门楹两旁,有郭沫若先生撰书的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此联巧妙地将花径二字分别嵌入联首。上联意指草堂内迎风摇曳的似锦繁花,有如人们在欢跳红绸舞,下联则谓此花径可通向春色满园的草堂。

一进花径,映入眼帘的便是正面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大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内墙上大书“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以后被毁。今花径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为其弟周竺君所书。作为草堂的标志之一,此处被称为“草堂影壁”,来往游人常在这里摄影留念。

漫步花径,其右侧有盆景园、浣花祠两景点。盆景园里有多姿多彩的盆景花卉供人观赏,浣花祠内有雕塑家赵树同先生一九八二年精心雕塑的浣花夫人像供人瞻仰。至花径西端道口,亦悬一匾,上有书法家、画家冯建吴先生所书“花径”。其门两旁楹柱上挂有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对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此联上下联的起句均用杜甫诗句。上联意指杜甫营建的草堂与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载同存,下联则说沿着杜甫当年常走的江边小路来游草堂,举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树木季季常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4040 字

+ 加入清单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 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教学目标】

1.巩固驳论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

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标题的含义】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读准字音】

崇拜(chóng) 伤痕(hén) 中伤(zhòng)

塑像(sù) 遁词(dùn) 哑口无言(yǎ)

鲁钝(dùn) 自暴自弃(qì) 走投无路(tóu)

玄奘(zàng) 懦夫(nuò) 屋檐(yán)

樵夫(qiáo) 豢养(huàn) 陡然(dǒu)

烟囱(cōng) 繁殖(zhí) 灌溉(guàn)

懒惰 lǎn duò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道统: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

懦夫: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 :离开。

【整体感知】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大量的人 、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等死而已。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5.文章题为《创造宣 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层次划分】

6.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3):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 ):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11~15):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16):作者以排比的手法,发出创造宣言。

【深入探究】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 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

4.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东山樵夫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5.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课堂小结】

创造宣言

驳— 举例 —立

环境太平凡 (石头——不朽的塑像) 时时

生活太单调 (监牢里——《正气歌》) 处处

年纪太小 (莫扎尔特——音乐家) 人人

太无能了 (慧能——传黄梅教义)

走投无路 (玄奘——取得佛经) 创造

【写法探究】

1.有破有立,既摆出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

文章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因而不能创造”的两个借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选 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选出不单调”的主 张;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2.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3.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

总结:运用排比,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 在单调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就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潜能。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

总结:运用排比,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 成就的取得。

8.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总结:运用比喻、排比,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9.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结束课堂】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 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就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希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20xx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的。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样的悲叹再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一个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顷刻间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现代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样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我的手机号码是:1354192。谢谢大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带你们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们现在就到了草堂停车场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草堂吧。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甫草堂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继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声明其主张。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叹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操。我们从“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随着唐朝的兴衰。他在各阶段诗风迥异,但都不同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除却他在诗歌上独尊天下的艺术魅力,更为可敬的是他用诗的形式,记载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留给我们一幅幅漫长而发人深思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影响巨大,在下一个景点——工部祠我将为各位作进一步的介绍。请随我从这里穿过柴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