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开题报告调研情况综述推荐20篇

浏览

3939

范文

334

篇1: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339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已经成为金坛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突出问题。为摸全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为行政部门提供对策建议,金坛市妇儿委成员单金坛卫生局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各镇卫生院防疫人员及各行政村乡村医生对全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 金坛市所辖7镇1区,157个行政村范围内的所有0~7岁的流动儿童,主要是外地户口流入且居住本地满2个月以上者。

2.方法 医卫组召开专题会议制订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并责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管理科召集各镇卫生院防疫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调查方案。各镇防疫医生再对各行政村的村医生进行培训。从12月18日至22日,各镇卫生院防疫医生组织辖区各行政村乡村医生开展逐户调查,重点调查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如市场、窑场、垃圾场周围、废品收购场所和出租屋,并将调查内容详细记录在调查表上。调查内容:金坛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动儿童的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原籍住址、现住址、流动类型、流动日期、是否建证和建卡、疫苗接种史等。为确保调查质量,调查期间,在每个镇,医卫组指定1名政协委员和2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督查组督导检查。

二、结果

1.流动儿童的流动来源及年龄构成情况:本次共调查了3601名流动儿童,其中以省外流动和小年龄(0-3岁)组为主,分别占64.95%和54.65%。见表1。

表1 金坛市流动人口儿童登记情况

2.流动儿童的建卡(有登记、有记录)情况

共有2351名流动儿童建卡,建卡率为65.29%(2351/3601)。

表2 金坛市流动儿童建卡情况

3.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免费接种的疫苗)

本次调查登记的1~7周岁流动儿童为2939人,卡介苗接种率为62.30%(1831/2939),第一剂糖丸接种率为63.80%(1875/2939),第二剂糖丸接种率为63.35%(1862/2939),第三剂糖丸接种率为61.72%(1814/2939),18-24月龄儿童糖丸加强接种率为:45.66%(1030/2256),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63.79%(1875/2939),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63.32%(1861/2939),第三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61.51%(1808/2939),18-24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42.64%(962/2256),麻苗接种率为57.64%(1694/2939),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2.78%(1845/2939),第二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1.52%(1808/2939),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8.01%(1705/2939),第一针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4.30%(1302/2939),第二针乙脑疫苗接种率为37.80%(1111/2939),乙脑疫苗第一针加强接种率为18.26%(412/2256),乙脑疫苗第二针加强接种率为:1.8%(20/1109),第一针流脑疫苗接种率为37.29%(1096/2939),第二针流脑疫苗接种率31.03%(912/2939),流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92%(110/1109)。(详见表3)

三、分析

近年来,金坛市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紧紧围绕巩固提高免疫接种率的目标,充分发挥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计划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协调解决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协作组,明确责任,长抓不懈,形成了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稳定防保队伍。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加强三级防保队伍建设,力求责任到人,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强化目标管理。明确市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的职责和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行体系。五是建立督导制度。建立了市对镇、镇对村卫生室的督导体系和工作制度,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形成了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六是抓好流动人口防保工作。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加强薄弱地区和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明确规定将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纳入常住儿童管理范围,居住3个月以下儿童建立临时接种证、卡,做到底数清楚,管理规范。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金坛市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几年来,本地儿童计划免疫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保持在99%以上;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连续控制在省定标准之下。金坛市已经连续32年没有白喉病例发生,连续28年没有小儿麻痹症病例发生,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已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次调查的流动儿童的特点:①来自不同的地区,居住时间、地点不固定;②以经商、做工的农民为多,超生情况严重,这部分儿童流动性大,且隐蔽性大,不易暴露,估计我们这次调查只调查到80%的流动儿童;③家长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偏低,对计划免疫工作认识不足,儿童接种史不清,不能主动进行预防接种;⑤建证、建卡率太低,与我市本地儿童的建卡、建证率相差较大;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等基础工作低于全市常规水平,本次调查的2939名1~7周岁流动人口儿童“七苗”接种覆盖率只有37%,而本地儿童的“七苗”接种覆盖率高达99%。金坛市近几年发生的几例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如麻疹、乙脑等均为流动人口儿童或成年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均未接种过相应的疫苗。因此,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对策建议

1.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评估。落实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经费。充实计划免疫队伍,提高计免人员政治与业务素质,适当增加报酬。计划免疫工作成就要得到巩固与发展,应以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队伍为前提。组织形式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实行医疗与防疫分开,乡级防疫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由上级疾控统一管理。实行竞争上岗,经常性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这样才能稳定思想,巩固队伍,并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1)建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证、簿制度。由镇防保人员到流动人口家中了解有无适龄儿童及接种史,然后登记造册,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和补种工作,对迁出的儿童,接种卡保留1年,如再回来,仍可继续使用。

(2)建立例会制度。通过每月的防保医生例会,互相交流,传递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可以以会代训,逐级培训,由防保医生对村医生培训后,通过他们向辖区内流动人口做好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3)建立检查制度。开展每季1次的流动儿童专题调查,了解流动人口的状态,掌握儿童流动的规律及特点,针对其居住的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利用中秋、春节和农忙季节等节假日流出儿童大批返乡时,随父母回归的流动儿童突击开展查漏补种。

(4)建立奖惩制度。为了增加镇防保医生和村医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强化管理,每半年进行1次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的鼓励,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

各镇卫生院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在坚持每月按旬接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方便。打破常规,随时补种,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出现未接种的流动儿童,对漏种者除及时补种外,还要预约以后的接种疫苗日期。

2.公安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时,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未办理接种证的,应督促家长及时到当地接种单位办理接种登记。?

3.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学校应查验预防接种证。未办理接种证的,应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儿童居住地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4.工商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登记时,对未办理接种证的,应督促家长及时到当地接种单位办理接种登记。

5.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市场开办者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对外来务工或经商人员等流动人口的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

6.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加强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引导流动人口树立主动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92 字

+ 加入清单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 一区三园 和县城 中心商务圈 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 坐等 凭运气 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 走出圈外 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 一区三园 提前平场,并达到 七通一平 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 一企一策 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 敬而远之 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 能上能下 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 不想招不到商 ,又 不愿招商成本过高 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 一岗双责 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 七通一平 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 保税区 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 走出去 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 赴外招商工作小组 ,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合社助农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农合社助农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实现助农增收,立足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8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了解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如何构筑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助农增收致富,切实感受改革开放30周年来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市供销社紧扣“深化改革发展,推进‘二次创业’,实施‘乡村流通工程’”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实践特色,于4月9日和**区供销社开展互动活动。在市供销社主任杨寿同志的带领下,先后调研了**区供销社**乡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倚象镇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及乡镇干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和县(区)、乡镇供销社领导一同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

一、调研概况

(一)参观**区**乡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概况

4月9日上午,杨寿主任带领市社相关人员与**区供销社有关领导来到了**乡旮旯村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听取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荣春、执行监事李孙学关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介绍。**乡过去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组织了5000亩小米辣大规模种植,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失败。**区供销社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XX年**乡供销社发动旮旯村农民自愿组成的生产小米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30多户报名农民中挑选了13户农户作为入社会员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注册登记,由入社会员选举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人员,制定了合作社入社和退社等管理办法,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制度,基层供销社作为入社会员,保证籽种供应和销售渠道,引进市场定单,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当年合作社开发了160多亩的小米辣种植,每亩产值达到了4000多元,入社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也为未入社的农户收购产品,解决他们的销路问题。今年,周围农户纷纷要求加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也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了50多户农民社员。专业合作社在巩固老品种的基础上,今年新引进了100多亩的新品种,使小米辣的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多亩。**乡供销社主任对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计划也作了详细的汇报。杨寿主任也就小米辣专业合作社发展精品深加工,创品牌战略与基层社主任进行了交流。

(二)参观**区倚象镇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概况

参观完**乡旮旯村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杨主任等一行又来到倚象镇永庆综合服务社,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综合服务社茶叶加工厂,了解了开展多种经营基本情况,就该村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发展的状况听取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明的介绍。倚象镇永庆村是**区有名的蔬菜种植村,这里出产的各种蔬菜以生态、环保在城老百姓中有较好的口碑。XX年**区供销社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商品特色发展的优势后,发动13户自愿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人员,并依法申请注册成立了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区农牧局也到该村成立由村委班子组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合作社先配备了一辆越野车,最近开始平整土地。而供销社发动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扶持资金1万元,且根据进展情况拨付,从XX年开始了蔬菜种植,但规模不大,基层社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帮助社员及时运送和销售农产品。由于入社农户对发展规模生产的认识不足,且认为价格没有比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的价格高,只愿意将产品销到当地市场,合作社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然而基层供销社的职工在当地威望和信誉,对农民参与供销社组织专业合作社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党中央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党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XX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XX年6月,农工党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老年,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老龄办关于老年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惠老政策,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参考,台儿庄区老龄办自5月11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走访、以问卷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本区户籍城镇、村居60岁以上人口为对象,选取了3个镇(街)18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

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区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需求,了解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区老龄办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掌握了我区老年人口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乡村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 ,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丁圩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 59000公斤 ,油料生产 3000公斤 ,禽蛋产量 28000公斤 ,蔬菜产量 50000公斤 ,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9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19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的延伸阅读——调研报告的写作内容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高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社区,工会,全文共 263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高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支持,市总工会的指导推动下,高新区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工作成效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于XX年底成立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指导服务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区工会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重要层级。前一阶段,我们抽调专人,对全区乡镇(街道)总工会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区现有四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了总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担任,设专职副主席6人,专(兼)职工作人员7人,均有独立的办公室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截止目前,累计建立基层工会247家,会员达43368人,其中农民工34394人,占会员总数的79.3%。

二、工作现状

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成立以来,在健全基层工会组织网络,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完成,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基层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基层组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了乡镇(街道)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同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的开展。目前,四镇两办下设的39个行政村、6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工会委员会。二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乡镇(街道)总工会辖区内企业和职工的特点,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维权网络,在全区的企业中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141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5份。

三、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组织体制、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职责的要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个别企业少、职工少、工会工作基础薄弱的镇街领导对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工会工作开展重视支持不够。二是工会干部专职不“专”。有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出现了专职工会干部以兼职为主,主业为辅的现象,造成工会干部专职不专,使工会成为摆设,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工会职能不清。现在四镇两办虽然都成立了总工会,但对总工会的职能认识不到位,仍然以工会委员会的角度看待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四是人员随意变动。工作人员随意变动较为严重,流动性较大,有的工作人员走了,工作没人接收,导致工作“没人管”,出现空岗现象。

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新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开展创建“六好乡镇(街道)总工会”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作水平。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破解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健全镇街一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才能把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和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置于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要为乡镇(街道)总工会开展工作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首先,要加强《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宣传,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推动全社会认识工会、了解工会、接受工会、欢迎工会。其次,要加强工会基本知识的宣传,积极培养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充分了解工会在促发展、维护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再次,要加强工会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宣传,使工会工作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大力宣传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树立工会“职工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良好形象。三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作职责。要着眼于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的长远发展,围绕解决乡镇(街道)总工会“干什么”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确立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主要职责:一是抓好辖区内基层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切实做好农民工入会工作。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做好职工维权和农民工的双向维权工作。三是结合实际做好引导和服务职工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等活动,努力为职工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四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创争活动,团结和动员职工为推动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五是指导和帮助基层工会开展工作,代行基层工会难以履行的工作职责,及时解决基层工会工作中的问题,维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四要加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以会代训、短期培训、鼓励自学等多种形式,抓好工会干部任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帮助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提高从事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予以表彰,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要指导乡镇(街道)总工会充分发挥作用。主动加强与党政领导沟通,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为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同时,要认真总结开展创建“六好乡镇(街道)总工会”活动中的经验,结合新的形势健全完善创建活动的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不断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乡镇(街道)总工会切实发挥作用,肩负起总工会应有的职能。

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基层组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了乡镇(街道)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同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的开展。目前,四镇两办下设的39个行政村、6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工会委员会。二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乡镇(街道)总工会辖区内企业和职工的特点,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维权网络,在全区的企业中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141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乡村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 ,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丁圩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 59000公斤 ,油料生产 3000公斤 ,禽蛋产量 28000公斤 ,蔬菜产量 50000公斤 ,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10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城管,全文共 663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配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我委在听取省住建部门汇报的基础上,组织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于5月份和8月份先后赴常州、连云港、扬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三市及金坛市、赣榆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察看了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市容管理示范路、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点等多个现场,广泛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面貌,事关发展环境,事关党政形象。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践行“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治城管”三大核心理念,努力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品牌创建,提升执法效能,做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工作,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显著改善。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全省各市普遍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城市管理领导机构,明确各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常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由5个区和22个市职能部门组成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二是强化城市管理机构。目前,全省所有的市、县(市、区)都设立了城市管理局,13个市和28个县(市、区)按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要求,增挂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牌子。盐城、泰州、宿迁等市分别成立了正处级的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省有关部门出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环卫工人权益得到保障。一是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集中处理。我省率先在全国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目前95%左右的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镇村垃圾集中收运率达到73.4%。全省基本形成“苏南地区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苏中地区焚烧与卫生填埋并举,苏北地区逐步由卫生填埋向焚烧发展”的良好格局。到XX年底,全省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7座,日处理能力达4.6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9%。二是启动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住建部门编制了国内首部省级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开展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工作,目前全省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达到510吨。三是深化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目前全省25%的城市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运作,环卫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四是充分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XX年底,省住建、财政等七家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全省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首度明确一线环卫工人月工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0%,目前已有南京、苏州等5个市落实到位。镇江市建设了两栋环卫工人公寓楼,提供给环卫工人租住。苏州市政府领导坚持每年与环卫工人同吃年夜饭,慰问环卫工人,并从今年起开始为环卫工人缴纳住房公积金。扬州市向社会公开征集“环卫工人歇脚点”,并按照一个场地、一台饮水机、一台微波炉、一排椅子、一个宣传阵地“五个一”标准进行设置,给环卫工人工间休息和生活带来便利。

(三)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大城管”格局逐步形成。一是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58个市、县(市)中,已有35个建成运行或试运行数字化城管系统,约占总数的60%左右,建设质量和推进速度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在解决面广量大的城市管理问题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常州市将数字化城管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借助智能识别、自动监控、三维gis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徐州、连云港等市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与12345政府热线、应急指挥平台的融合,实现了同步运行。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常州、徐州、南通等市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的绩效评价功能,将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政府部门效能考核,促使政府相关部门把城市管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四)夯实队伍基础,执法效能明显提高。一是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全省各地以“江苏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和“省市容管理示范路”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开展清理占道经营、整治违章广告等活动。目前常州、扬州、张家港等14个城市获得“江苏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称号,全省共创建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102条,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二是实施渣土运输集中整治。XX年,省住建、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全省渣土运输车辆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全省查处渣土运输车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4万多起。XX年省住建、公安等部门又联合对12个城市进行督查考核,进一步巩固了整治成果。南京、徐州、常州等市完成全市渣土运输车gps定位系统的安装,对渣土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实施全方位监控。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扬州等市推行“柔性管理、刚性执法”,统一着装,规范言语,有效推进了文明执法。金坛市推出以“三早”、“三制”和“三督查”为内容的“三三三”工作机制。“三早”即“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三制”即“协管员驻村制、执法队员包片制、中队负责制”,“三督查”即“首问负责制督查、责任追究制督查、错案追究制督查”,确保执法工作取得实效。

(五)丰富文化内涵,城管形象有效提升。省住建部门开展以“城管三走进”、“城管义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城管系统文化建设年活动”,出版报告文学《心底流淌的歌》,举办书画摄影获奖作品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常州市创办常州环卫报,开通环卫网站和微博,设立环卫道德讲堂,定制环卫主题邮票,建立职工书屋等一批环卫文化阵地,丰富了环卫工人的精神生活。扬州市于XX年设立环卫“金扫帚”奖,五年来累计表彰先进个人130多人次,先进班组60多个次,社会反响很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管理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建设、打造美丽中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全省城市管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以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为例,目前还有淮安、东台、沭阳等17个地区未进入实质性阶段。南京市有一半的区尚未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已建成的区级平台与市级平台间信息交换也不够畅通。无锡市作为国家第三批试点城市,系统建设滞后。二是管理合力仍未真正形成。调研中有些市反映,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住建、公安、财政、水利、卫生、环保、工商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和执法交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致使部分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久拖不决。三是有的市民对城市管理基础建设理解支持不够。由于一些市民反对,我省垃圾焚烧、餐厨废弃物处理等项目环评审批周期过长,项目推进普遍遇到困难。如南京市江北焚烧发电厂前期工作开展了5年,易址后今年才开工建设。苏州市吴江平望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无锡市锡东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手续齐全,但建成后由于周围居民反对,一直无法投运。四是少数媒体对执法的片面报道使得城市管理工作陷入困境。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所谓“新闻性”,过度渲染执法主体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和纠纷,片面放大执法队伍的过失。反之,对执法行为以及城市管理工作的作用与成效却鲜有报道,没能全面客观反映问题。另外,少数市民文明素质不够高,环境卫生意识不够强,出现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诸多不文明行为,不同程度地影响和破坏城市良好形象。

(二)经费投入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主要表现在:个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尚未启动,全省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一些垃圾转运站数量不够、功能不完善,设备老化,更新不及时;环卫机械化作业率低,不少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低于30%;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垃圾处理和环卫作业日常运行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环卫作业质量;目前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行“以奖代补”,但是补助资金的支持比例不高,餐厨废弃物处置还没有纳入奖补范围;集贸市场总量不足,占道经营摊点无处疏导,马路市场取缔后容易死灰复燃;停车场、公厕布局不合理,配比过少。二是执法经费普遍不足。全省只有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等5个市执法经费超过了10万元/年人,最低的宿迁市只有5.5万元/年人;执法车辆老化、取证设备匮乏等问题在一些县区比较突出。三是环卫工人工资福利待遇普遍不高。不少地区还停留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传统环卫作业阶段,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福利待遇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省还有无锡、镇江、盐城、连云港等8个市和大多数县(市、区)的一线环卫工人月工资收入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0%,少数地区连最低工资标准也难以保证。

(三)执法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调研中城市管理部门普遍反映,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范围和对象也日益扩大,担负着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但面对大量的执法任务,人手缺少、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省住建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行政执法队伍人员数量按不低于城市人口万分之五的比例进行配备。目前,全省仅有泰州、宿迁、徐州三市的比例超过万分之四,常州、南通、镇江三市介于万分之三和四之间,南京等七市均低于万分之三。据调研了解,上海市城区执法人员的配置比例最高的达到万分之七,远远超过南京市各城区的配置比例。由于执法力量远不能满足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全省各地聘用的编外协管人员占较大比重,据了解,有的市编外协管人员与正式队员的比例严重倒挂,达4.5∶1。二是少数执法人员宗旨意识不够强。城市管理执法对象多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少数执法人员群众观念淡薄,忽视文明执法,遇到管理对象不服从管理时,没有做过细的工作,言行举止不当,态度较为粗暴,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部分执法人员法律业务素质不高。有些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掌握不全面,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对执法程序不够熟悉。有些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执法方式滞后,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执法往往陷于被动局面。

(四)法制支撑薄弱。调研中,有的同志形象地将城市管理机构比喻成“上无爹娘、子孙满堂”。虽然市县政府都成立了城市管理专门机构,但省住建部门尚未设立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不利于加强对全省城市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管理法。执法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属于“借法执法”,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足,造成执法难度很大,管理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我省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逐步增长,垃圾处理压力越来越大,但因为缺乏法规支撑,实际工作中面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够、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制定《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外,《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实施近十年,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根据我省城市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修改完善。

三、几点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关系民生、关系稳定、关系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努力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为建设美好江苏、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思想认识,营造全社会感知、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一座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城市管理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公益广告等形式,组织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城管、关注城管、参与城管。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既要曝光“暴力执法”等不良现象,也要报道严格执法等正面事件,增强执法队伍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营造良好的执法舆论氛围。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开展“城管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城市管理,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消除误解。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城市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氛围。

(二)完善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条块互补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的责任,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建立健全高位协调机制,设立由城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城市管理的组织、决策、协调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制,将案件处置率、按期办结率、延期办理率和核查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确保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加大经费投入,切实维护环卫职工权益。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省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规模,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清扫车辆配置纳入奖补范围,并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的资金奖补比例。要按照XX年县以上城市数字化城管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要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加快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步伐,从源头上缓解管理压力。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努力解决资金需求和投入不足的矛盾。要督促8个市及大多数县(市、区)尽快提高一线环卫工人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0%。要探索建立环卫行业有毒有害岗位津贴制度,鼓励环卫企业建立环卫一线工人工龄工资制度,稳定一线环卫工人队伍。要强化一线环卫工人作业安全,合理安排工作量和休息时间,更多设置工间休息场所。要增加机械化清扫车辆设备配置,逐步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范围和区域,减轻一线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四)推进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执法水平。省政府要在更高层面上明确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配备标准,逐步充实执法队伍力量。要注重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地抓好执法工作。当前,针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全省各地要突出“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三大重点,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等9类环境薄弱区域脏乱差和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的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3类容貌秩序问题规范管理,着力改善城市面貌。要深入开展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说理式执法,坚决摒弃野蛮执法、随意执法、暗箱执法,确保执法行为合法、适当、有效,树立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五)完善法制,加快相关地方立法进程。“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仅靠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撑。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及早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法律,明确城市管理的地位、职责、范围、手段、法律责任等内容,使城市管理工作早日有法可依。省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各地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论证等基础工作。我委将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将条例立法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议程,依法推进我省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46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犯罪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工作,对教育和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建县人民法院长堎地区法庭对涉少刑事案件进行大胆探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少年审判方式和帮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结合XX年以来新建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开展的情况,对受理的案件及工作做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

近四年少年刑事审判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基本情况。XX年至今,该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5件238人,判处非监禁刑133人,判处非监禁刑率56%。

主要特点。一是暴力倾向突出。从xx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具有明显暴力胁迫犯罪的特点,主要为抢劫和故意伤害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匕首、弹簧刀、三棱刀等管制刀具成为主要作案工具,暴力倾向突出。二是团伙性、偶发性犯罪明显。团伙作案数量较多,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所占比例约为62%。在近四年所审理案件中,无论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还是等都表现为一时冲动,没有明显的预谋,偶发性明显。

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引发的报复性犯罪突出。通过对新建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近四年我县未成年人犯罪涉及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抢夺、寻衅滋事、诈骗、破坏电力设施、妨碍公务、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以报复泄愤为动机的犯罪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故意伤害案件中大多是因同学之间小事发生纠纷,事后一方觉得自己吃亏太没有面子,找另一方算帐而引发伤害行为导致犯罪。四是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不高,多集中在初中文化,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的有86人,约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2.3%。

在校学生犯罪比较突出。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34人犯罪案件中有31人为在校学生,所占比例约为26%。

未成年人犯罪以留守学生和单亲孩子居多。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上升趋势明显。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19人犯罪案件中,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53人,约占44.5%,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66人,约占55.5%。

判处缓刑的少年犯再次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未成年人被判处缓刑的再次犯罪或者被行政处罚被撤销缓刑的概率上升。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主要做法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机构。新建县人民法院长堎地区法庭担负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任务,选配了政治素质优秀、审判业务精通的5名法官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五位法官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过良好的法学教育,这为少年审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同时,新建县人民法院还从县妇联、学校等单位聘请了3名人民陪审员,参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挖掘审判资源,突出庭审效果。探索惩教结合新路子,把维权活动贯穿于刑事审判全过程,全方位的开展维权工作。

一是注重庭前调查。开展庭前走访被告人的学校、家长、亲友或住所地派出所民警、居委会主任,了解情况,做到了“三查明”,既查明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征、平时表现、社会交往、成长经历;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家庭及周围生活环境;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其犯罪的认识和态度。并把这些内容均固定到《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表》中,作为第一手资料,从中把握少年犯思想脉络,摸清其犯罪的症结,确保在庭审中有的放矢地对少年犯进行教育和挽救。

二是有的放矢,搞好开庭审理。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个别法定代理人自我保护意识差,无钱请律师做辩护人或无视其子女的辩护权益的青少年,均为未成年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三是大胆适用非监禁刑,重视回访。在审判工作中,对主观恶性不深、社会危害不大,一时失足的被告人,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有监管条件的,大胆适用非监禁刑。XX年5月,新建县人民法院对西山文武学校的5名参与抢劫四次的未成年人学生均适用了缓刑。该5名学生脱离父母管教,法律意识淡薄,其犯罪具有偶发性,且该五名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判处缓刑后继续回学校接受教育,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着眼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罪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重视判后延伸。为了达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四年来,先后共选派法律知识过硬、司法业务能力强的3名法官担任辖区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具体负责所任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巡回教育,就地以案讲法。

少年审判存在的主要难题

法定代理人出庭率低。通过对近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显示在未成年被告人中,单亲和留守孩子的总和年均占到未成年人罪犯总数的96%,这些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因在外务工不能脱身或是对子女的问题漠视麻木,致使四年来平

均出庭率低于60%。

回访帮教工作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财政保障机制的缺乏,当前的回访帮教工作仅局限在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罪犯范围,并且也不能做到对全部未成年罪犯的跟踪回访;同时对少数判处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的回访工作未能开展,对这些未成年罪犯在监禁场所的改造情况无法掌握。

与外地公安机关协调难。对被判处缓刑的外地未成年罪犯按法律规定应由罪犯住所地公安机关执行,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一般外地公安机关很少回执新建县人民法院。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难。新建县人民法院在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主观恶性大,社会危险性大的暴力型犯罪,但是因其未满14周岁,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放纵了犯罪。

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缓刑适用和回访工作。加大适用缓刑的力度,便于失足青少年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强化回访帮教工作,扩大回访对象的范围。

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发现普遍性或需提请注意的问题,有针对地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的开展。

拓展司法保护范围。增加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合理设置关押场所和少年法庭,对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羁押强制措施,探索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

改进现有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庭的设置,使审判环境更具人性化。借鉴“圆桌审判”方式,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使之更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体现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机化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450 字

+ 加入清单

农机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

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XX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XX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XX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XX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60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三、存在问题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情况总结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211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情况总结

9月份以来,随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在我区全面展开,践行科学发展观正成为基层最响亮的声音、最高频的语汇、最强烈的共识。

全区7399个基层单位、99208名党员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社会稳定见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把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上下功夫,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整个活动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狠抓理论武装,真正让科学发展入脑入心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参学单位始终按照“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的要求,突出理论武装这一根本要求,坚持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真正让党员干部明白科学发展是指针、民族团结是生命、服务群众是根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跟党一条心、跟群众心连心。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和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各参学单位及时编印了藏、汉两种文字的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及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学习问答,同时把科学发展观、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及免费医疗等有关内容精编成藏、汉文补充读本,做到了人手一册。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各参学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了各自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形成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参学单位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系列活动,以拉萨“3· 14” 事件为现实教材,通过开展“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思想教育、“诉农奴苦、说新生甜”群众性自我教育、“红色歌曲大家唱”、“我爱我的祖国”等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三个离不开”等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不断夯实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想基础。各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扎实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周末大课堂”、“阅读·成长”征文、写家史评比等活动,把44年如一日在自家院内升国旗的“国旗老阿妈”事迹编入德育教材,扎实做好科学发展观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政策下乡进村入户”专项活动。借鉴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各参学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举行政策宣讲会、发放富民政策明白卡和惠民政策小手册、举办各类图片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掏心窝子的群众语言、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把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真正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开展典型教育,切实发挥典型引导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地、县宣讲组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员、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做到了“四位一体”,切实抓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乡村医生等先进典型的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让教职工党员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让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让人民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理念。

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老大难问题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参学单位把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动教育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载体,着力解决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从11月初开始,千名干部进百村开展“两帮助”活动在全区7地(市)全面展开,自治区、地、县、乡及中直、区直单位组成107个工作组1500余人,对自治区500多个行政村、165所中小学和87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两帮助”活动,切实帮助村级组织、中小学、乡镇卫生院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活动中,每个工作组均由地厅级干部带队,深入基层,大力宣讲政策、认真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教育部门还派出了“两基”攻坚督导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8个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排查鉴定组,深入中小学校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卫生部门还积极实施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工程等,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共宣讲600多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近20万人次;排查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100多件;慰问“三老”人员、贫困党员群众资金达300多万元;对90多个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着力改善民生,切实增强宗旨意识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参学单位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多办解民忧、增民利、促和谐的好事实事,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55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省政府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XX年全省安排6000万元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XX年安排1个亿,XX年将增加到1.2亿用于开展农村三项文化活动。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按照全市开展的“春节回乡见闻”调研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通过集体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6个,行政村104个,农业人口28.9万人。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XX年省政府为开展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5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18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96个。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县已有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XX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县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2024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18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2018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 基本情况

我县社区建设始于20xx年5月,截止目前,全县10个镇共设立社区32个,辖区面积238.38平方公里,总户数61274户,总人口21.78万人,现有社区干部和专职人员236名。社区居委会下辖居民小组829个。全县现有社区按演变的过程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县城基层组织因体制改革、规模调整所设立的社区,如在县城历阳镇设立的华阳等7个社区,因位于县城,主要管理服务对象是居民,故简称为“准社区”;二是由原来的居委会直接戴个“帽子”或经过规模调整后翻牌设立的社区,包括沈巷镇的沈巷、螺百、五显社区,乌江镇的鼓南、惠北、濮集社区,姥桥镇的姥桥社区,白桥镇的西梁山、白桥社区,西埠镇的西埠社区等 14个社区,因大部分处于现建制镇,故简称为“集镇社区”;三是为加强被撤并乡镇原驻地和农村集镇管理设立的社区,象沈巷的黄山寺、裕溪、雍镇社区,姥桥镇的联合社区,香泉镇的张家集社区,石杨镇绰庙社区等8个社区,因均为被撤并的原乡镇所在地,故简称为“特定社区”;四是由村委会撤并直接改为社区的,有历阳镇的金河社区,乌江镇的四联社区等3个社区,故简称为“农村社区”。

近两年来,全县社区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领导关系,明确社区工作任务。县里专门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自xx年起,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县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和县县城社区居委会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部署指导工作,解决相关问题,推进社区建设。确定了51个县直单位与和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选派21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和城社区,分别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县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社区建设推进工作。各镇也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同时按照职能划分,明确了社区应该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各级重视,社区建设各项工作逐步摆上了应有的位置。

2、适时换届,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规定,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于20xx年,我县对全县25个没有换届的社区居委会统一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产生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班子,通过依法选举,共选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182人,平均年龄41.6岁,高中以上文化122人,社区书记、主任实行“一肩挑”的有20个,“两委” 成员交叉任职率近50%,减少了职数,提高了质量。为充实社区干部力量,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县、镇分别抽调县直、镇直机关干部到社区党组织任职,增添了社区干部活力。各社区围绕民主、自治,建立健全一系列议事、理财、办事等制度以及党组织活动制度,用制度议事管事,为居民开展服务。社区居委会的调解、治安、公共卫生等法定下设组织基本健全。

3、上下努力,推进社区工作用房建设。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自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社区工作用房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并及时成立社区工作用房建设工作领导组、工作组,进行具体工作。一是给政策。对历阳镇华阳、大桥、朝阳、横江、镇淮,共义6个社区兴建工作用房,按照“给地不给钱,给钱不给地”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予以支持,并确定一名县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抓落实。二是抓共建。动员县直51家结对共建单位大力支持社区工作用房建设,目前已筹措帮扶资金60万元。三是抓开发兑现。对辖区内的房地产开发商(如朝阳、大桥社区工作用房),按政策规定督促其配套建设,无偿提供社区工作用房。四是抓自筹自建。采取社区挖潜(如变卖原有资产、驻区单位赞助、大户老板捐助等),镇财政扶持,镇、村资产置换等途径,想方设法解决社区工作用房问题。截止目前,在和城城区7个社区中,除龙潭已达标、镇淮地皮未落实外,其余5个社区的工作用房均开工建设,其中有3个社区(共义、横江、大桥)即将竣工,总面积达3700平方米,累计投入900多万元(不含土地)。在25个集镇和农村社区中,除雍镇社区工作用房无着落外,工作用房达上200平方米以上的有13个,其中有4个社区达300平方米以上,100平方米以上不足200平方米的有9个社区。集镇和农村社区工作用房不足200平方米的问题,将成为下一步用房建设要解决的重点。

4、整合资源,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便民服务不断融合。全县建立了19个社区警务室、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开展了城乡低保救助、扶贫帮困、医疗救助等工作,各种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相继建立。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城镇社区通过“一站式”服务,农村社区通过“全程代理”使居民和村民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走一道程序,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县直有关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帮助历阳镇城区每个社区购置3台电脑、两组档案柜、20个档案盒;为城关社区建立居民健身房,还结合万家图书援建工作,为社区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使社区的服务功能得到加强。县劳动保障局每年给付和城每个社区6000元,用于社区专管员的工资补贴,体现了“费随事转”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73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针对目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外出务工,导致农村许多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教育与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现状,近期,宝应县黄塍镇妇联对全镇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14周岁的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黄塍镇是一个不足三万人口的农村较小乡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年增多。据调查,截止2019年底,全镇留守儿童有468人(不包括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约占在校生(1604人)的29.2%。在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照顾的有405人,由亲友照顾的有39人,寄宿学校的有22人,无人监护的有2人。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突问题

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的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有利于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面临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很少沟通,过分溺爱,物质上给予多,精神上关注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由于监护人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意、放纵、随意的性格。

2、学习成绩普遍不高

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厌学、逃学等现象较为普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上进心不强,学习上有畏难情绪,成绩普遍不好。

3、行为习惯普遍不良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自制力较弱,自立、自理能力较差,上网玩游戏等现象较为普遍,初中留守儿童中少数学生甚至染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4、性格发展很不健全

留守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处于6—11周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性格、脾气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上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胆小、娇惯。少数留守学生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引诱、教唆,已有行为不良表现。另外,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强烈的倾诉、关爱和指导需求。这种情绪需求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疏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较大的危害,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形心理。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因素。

1、家庭方面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神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2、学校方面

侧重在校时段教育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教,个别教育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3、社会方面

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爱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针对黄塍镇留守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镇中小学汇同居委会、行政村、关工委创办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及家长学校,曾探索以下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建流动家庭学校,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

近年来,黄塍镇尝试创办了 “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让更多的家长学会“育儿经”,并创办各类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授课、受询、听课、咨询家长达千人次。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开好以讲授、引导、建议为主的每学期1—2期的家长培训座谈会;二是跟踪学生,拜访“问题学生”家长;三是根据老师掌握的情况,结合家长的建议、意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并编印成册,作为帮扶资料。

2、转变教育理念,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中小学奉行“教而无类”的信条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的理念,对留守儿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心换心,用感情交融感情。在我镇中小学每位老师结对帮教两名留守儿童已坚持多年。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校内设立心理咨询窗口

中小学均聘请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给压力大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给在外打工父母汇报,同时给予记录。

五、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关系到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构建组织管理、职能保护、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

政府及有关方面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首先,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一个单位牵头,多部门组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并形成制度,一年召开1—2次会议,汇报和研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对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逐步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学校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扰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

镇、村(居)委会应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

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庭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要重视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5、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

建议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今后本地区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设想和打算

经过调查和反复思考后,做好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承担起这一共同的历史重任。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面对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作为学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把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一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二是建立联系卡制度,用来沟通学校与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以确保双方信息能及时沟通。三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生活上的心理上的关注。四是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和学校的作用。通过开展讨论、座谈会、培训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农闲时节。加强对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

2、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贸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成长理念。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3、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解决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地方妇联组织要与教育部门配合默契好,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闲时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派出所、司法、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4、地方政府应做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工作

要千方百计地引进项目,让本地的青壮年农民在自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数量。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所产生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毫无疑问将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质量。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及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把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县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6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县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总结、分析土地流转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使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加快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步伐。11月中旬,我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总堡乡万亩优质设施果品基地、民和三泰牧业养殖有限公司、民和龙卉菌业有限公司等种植、养殖基地,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集约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农户、听取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集思广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通过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流转形式,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集聚型、股份合作经营型、专业合作服务型、现代园区推进型等多种经营模式。土地规模化经营取向越来越明显,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建立服务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民xx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确定县农业经营管理站承担协调服务职能。各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制定、信息平台搭建、招商引资、流转主体资格审查、签订合同、统计分析及档案管理等职责,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服务,从组织上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认识。采取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民xx县关于切实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采用现场观摩、算账对比等形式,宣传土地流转对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初步走出了“流转”就是 “流失”的认识误区,提高了主动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培育主体,拓展流转渠道。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变为农户向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流转。同时,采取政策扶持、协调融资、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持培育种养产业大户,积极引进客商带动发展规模、高效种养业,推动土地流转。

4、规范管理,实施政策奖扶。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明确了土地流转的原则、指导思想、管理机构及职责。统一制作合同文本,县、乡(镇)、村分别建立合同档案和等级台帐,基本做到了流转情况底子清、情况明、资料齐全;制定土地流转奖扶政策,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对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养殖能手和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和扶持。至XX年,先后为我县38户种植、养殖大户、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了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具购置补贴,辐射农户1万余户。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农牧厅奖扶资金280万元,扶持了2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成效:

1、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农民自愿地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有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经营能力的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矛盾,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土地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得以不断扩大,较好的解决了耕地撂荒和粗放经营的问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如古鄯镇桦林咀村农户王耀武流转土地500亩,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全膜双垄玉米,今年实现收入达23.4万元。民和龙卉菌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亩,承包日光温棚70栋、智能温棚11500平方米,集中栽培花卉、食用菌、木瓜、人生果等,今年纯收入700万元,亩均达1.75万元。

2、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了畜牧养殖业发展。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后,主要用于发展全膜双垄玉米、设施果品、优质蔬菜、家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的路子,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如转导乡前坪村农户马正蛟,流转土地150亩种植全膜双垄玉米,仅玉米收入达到7.2万元。并利用玉米秸秆进行规模牛羊养殖,今年羊出栏1030只,牛出栏350头,实现利润50.45万元。民和广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亩,自今年7月份开始肉羊养殖,现羊存栏只。

3、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业主,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种先进农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多方接受农业信息服务,继而整合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解决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销售、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经营效益。如总堡乡万亩设施果品基地,规划流转面积1.39万亩,总投资3.5亿元,利用5年时间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5000栋,覆盖总堡乡三垣、中垣、总垣和古鄯镇古鄯、桦林咀等5个村。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2800亩,建设日光温室734栋。基地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建立,改变了部分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8.9万亩,我县人均耕地面积1.73亩,通过土地流转,有5.1万农民从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据了解今年我县因土地流转实现劳务总收入8.19万元,劳务人均收入达 6469.2元,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除土地流转收入外仍享受各种良补政策,加之从事其他行业或务工收入,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5、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培育新的经济主体。土地流转助推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以规模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助推了各类工商企业介入农业领域,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助推了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程度。如民xx县祥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自XX年登记注册以来,现已发展成流转土地900亩,拥有社员258名,收购网点12处,加工厂2处的新的经济主体。仅XX年销售各类中药材920吨,实现销售额1680万元,纯利润135万元,社员亩均增收700元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良好,但总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低起点、低水平、低效益,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制约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的实际问题。

1、思想制约。一是部分乡镇、村干部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协商处理,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二是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一些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土地收益得到提升,即使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有关土地流转的地方法规尚未健全,客观上造成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无法保障,农民在心存疑虑的情况下,不肯或不敢流转土地。

2、政策制约。一是我国《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承包权30年不变,虽然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但同时将土地承包权固化,使得土地经营权相对分散。目前,我县人均承包地不足2亩,在这种背景下,要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涉及农户少则数十户,多则上百、上千户,一家一户做工作难度大,一旦流转的大垄大畈中间出现个别农户不愿流转的“插花”现象,流转就无法进行。二是由于对土地撂荒现象没有行之有效地政策约束,政府部门无权及时对弃耕土地进行回收,导致了“有地无人种,想种没有地”的现象,个别地方还有耕地撂荒现象。

3、设施制约。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设施与装备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又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我县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农田交通状况严重滞后,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环境尤其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较大。我县农田结构零散,大垄大畈少,大部分农田没有机耕路相配套,影响农业机械推广。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失修老化,许多农田沟渠不畅通,农业抗灾能力脆弱,从而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增高,难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影响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发展。

4、机制制约。一是由于农经管理部门受人员和经费紧缺的限制,相关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个别乡镇有机构无人员,土地流转中无合同和合同内容不完整现象很普遍。农户间的代耕代种绝大多数只达成口头协议,签订的大部分合同对流转面积、四至以及承包方和流转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一旦发生纠纷,维护权益将无凭据;二是流转主体不合法。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转让方多是村委会,有的甚至是乡镇政府,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又没有委托书,造成流转双方主体资格不明确;三是部分乡镇疏于权证管理,未主动及时跟踪服务,致使农户间互换、转让土地的权证变更登记不准确。对土地承包合同及相关流转档案管理不严,档案遗失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尚未建立土地流转相应的仲裁机构,对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缺乏有效的调解和仲裁手段。

5、资金制约。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必须以资金和技术实力为基础。由于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都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相对紧缺,个别经营户在土地流入后,由于争取不到项目资金,土地使用权又不能作贷款抵押,每当农业生产前期需作较大投资时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瓶颈”。同时,个别经营大户由于资金缺少和融资渠道不畅通,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甚至丢弃建设项目,群众有怨言,政府背包袱。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从认识抓起,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流转氛围。针对农民“恋土情结”和对国家政策的疑虑,针对基层干部怕麻烦的消极情绪,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流转氛围。

一是晓之以理。要大力宣传政策法规,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引导农民吃透中央会议精神、钻透土地流转政策,让他们知晓土地流转不是剥夺承包经营权,只是经营权的暂时转移,消除后顾之忧。要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从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特别是要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土地流转工作,彻底摒弃农村土地流转“无益财政增收、反添基层麻烦”的消极观念和模糊认识,积极为农村土地流转鼓与呼、服好务。

二是明之以利。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流转是否比自己经营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惠。因此,在宣传导向上,要引导农民放宽视野,从长远利益着想,从宏观利益着想,从发展大局着想,通过形式分析、效益分析、引导农民深刻认识到土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双重效应”,一方面能使他们摆脱土地的束缚,从“兼业农民”转化为“专业工人”,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获取工资性报酬,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能人,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领军人物,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三是示之以范。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典型,让农民从身边典型事例中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有信心、有希望去探索实践,从而主动、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土地流转中来。

二、从转移入手,消化剩余劳力,拓展流转空间。转移富余农民,是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条件。离开土地的农民越多,可供流转的土地总量就越大,土地流转的空间就越广。

一是抓培训,提高转岗就业本领。要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训内容既要面向现在的市场,又要看到未来的趋势,努力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农民所学技能有用武之地。采用适合农民特点、顺应农民愿望的培训方式,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搞就近就地小规模培训;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多搞期限短见效快的培训;坚持常规与品牌相结合,狠抓品牌培训,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促创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要优化创业环境,把支持城镇居民创业的优惠政策逐步覆盖到农民,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大胆创业。政策扶持上,按照“能宽则宽、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信贷投放、税费减免、提供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创业培训上,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经费纳入就业培训补助范围。创业服务上,依托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创业指导、信息咨询、项目推介、资金扶持、行政审批等服务。

三是上项目,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带动富余农民临时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大上产业项目,增加长久性的就业岗位。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就业贡献率,优先安排和支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项目建设。

三、从机制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激发流转活力。完善政策措施,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要以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防范土地流转潜在的风险,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

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同时在流转主体、流转形式、经营内容、流转方式、奖补措施、土地用途等方面制定出台具体政策。如:研究制定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相关政策,解决好流转土地违约补偿以及今后如何归还土地使用权问题;适当放宽农村土地的农业用途范围的政策,解决好土地集约化经营所必需的生产管理用房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等,从政策导向上促进土地的合理、健康、有序流转。

二要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财政支持力度,安排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流转指导、流转信息平台搭建和流转服务组织机构建设等,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业经营实体实行奖补政策,推动公共财政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倾斜;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金融机构要把集约化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集约化经营主体季节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要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对经营主体要严格准入。农村土地流转主管部门要对农业领域规模经营业主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经营业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较高的经营水平和经营项目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确保产业发展及经营业主、农民的双向受益;对流转土地要评估定级。探索建立流转土地评估定级制度,合理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流转双方的公平交易提供合理参考依据。要加强对流转价格的指导,根据土地评估定级的结果,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指导价格,减少价格确定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避免农民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四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县上应建立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村设立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组织,同时加强司法、信访、经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不断健全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的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降低土地流转的法律风险;探索建立农业投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基金,应对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土地流转失败后可能出现的土地复耕、损失补偿等潜在风险,降低土地流转的市场风险。逐步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种植、养殖等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

五要探索创新流转机制。要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按照突出特色、统一规划、连片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县不同乡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对于符合规划的规模经营户给予支持,不符合规划的坚决不予准入,努力构建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特色产业板块,着力加快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助推转型跨越发展。在土地流转的同时,鼓励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的农民以入股、入社的形式参与产业经营,通过利润分红和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

四、从服务出发,夯实工作基础,规范流转秩序。提供服务平台,规范流转秩序,是推动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重要保证。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转、规范长效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议县上建立全县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咨询等项目服务,及时掌握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接收农民申请托管的土地,并做好下步流转工作,使“我想转包”和“我想承包”信息对称,促进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同时,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使其留得住、发展快、效益好。

二是规范流转行为。流转形式要严格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采取法定的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五种形式进行。开展土地流转试点、试验,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应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的要坚决禁止,超出政策规定的试验要依法审批、严格管理。土地流转必须遵循“三个不得”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流转主管部门要重点查处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民权益等突出问题。

三是加强程序管理。实行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和登记备案制度,科学指导土地流转,防止出现强迫流转或放任自流现象。土地流转当事人经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签订内容详尽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并报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审查、签证和登记,增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安全感。要设置专门的合同档案管理专柜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完善流转合同的立卷、归档、调阅工作,提高合同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万元实施了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与整个行业人均年生产铸件相比有较大差距。(附:全区1000万元以上铸造企业汇总表)

(三)板块发展特征明显。从铸造企业分布来看,我区铸造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开发区、八陡、崮山等镇域,其中白塔镇有27家,域城镇有36家,开发区有17家,八陡镇有9家,崮山镇有16家,特别是发展比较集中的域城镇大域口村铸造生产企业达12家,铸造业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配套情况来看,白塔镇主要配套泵业,域城、开发区主要配套减速机,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机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机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铸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增长。从铸件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45%左右,能源、燃料占10%左右,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废铁、废钢等铸件材质价格增长30%以上,焦炭等燃料价格增长幅度也较大,而产品售价增长较小,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种较少。大多数铸造产品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大型铸造产品的需求,我区泵业龙头骨干企业博泵、华成等所需大型铸件主要依靠外协提供,与我区做大做强机电泵业的要求相比,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从品种来看,我区铸造产品品种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区大部分铸造企业都属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能力进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改造,多年来仍用传统技术,由于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的简陋,精密铸造发展滞后,废品率比较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企业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保险,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医疗保险参保情况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认真组织、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必然性及目的和意义,结合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深入到参保单位,对退休人员和破产关停企业医疗保险参保情况进行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破产关停企业医疗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现有参保县属企业 75户,其中有政策性破产企业1户(含云师清酒厂和副食品厂)、关停企业7户,共有退休人员190人、在职人员548人(其中建筑公司27人、政府宾馆36人、云师青酒厂86人、副食品厂37人、造纸厂301人、木材加工厂38人、丹丹科技园23人)。自我县XX年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这些企业一直处于关停状态,根本无力缴纳职工的基本保险费,就连基本生活费都分文未领过,只有其中的190人退休人员,在XX年8月已按照××县人民政府XX年第24次常委会议纪要要求办理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手续,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参保问题,然而,那些在职的548人,仍然因企业困难而没有能力参加医疗保险。据查,这些困难群体只有极少数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原因是困难,其次是保险意识不强。

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现有参保退休人员3458人,其中县属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 1364人、上级驻县单位403人 、县属企业1691人,从XX年把破产关停企业中的190个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我县真正实现了退休人员参保率100%,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缴费基数未统一,县乡财政供养单位实行“单基数”缴费,即单位只按在职人员总数及工资总額缴费,退休人员单位和个人都不缴费,支付确有困难是财政追加预算兜底办法;其它单位实行“双基数”缴费,即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一样,单位都要缴费,只是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

三、对策与措施

(一)完成企业改制。政府一定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制,使他们的企业员工身份得到置换,并且通过置换得到的经济补偿以促进他们自谋职业或再就业,这是上策。

(二)出资买保险。在改制确实不能操作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民政的困难救助方式,出资将他们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70元,548人共需资金38360元,可过渡性地保障他们的医疗问题,待他们所在企业完成改制后,再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继续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三)“双基数”统一为“单基数”缴费。现有的3458人参保退休人员中,县乡财政供养的1364人,除XX年财政预算了一年的保费后,再也没有预算了;企业2094人参保退休人员中,有1130人早在、XX年的企业改制中进行了“一次性清算”,不再缴费;只剩下964人延续着“双基数”缴费,XX年人均缴费1680元、总額162万元,如果实行单基数,就意味着XX年应收的2966万元将减少162万元。

(四)对企业缴费率降低1%。现行单位缴费比率为10%,全年应缴保费1272万元,如果把缴费率降低1%,就意味着XX年基金将减少127.2万元。

(五)XX年保费预算收入2966万元,与XX年的2871.6万元相比,将增收94万元,XX年基金支出2671.4万元,当期只结余了200.2万元。如果实行单基数缴费和对企业缴费率降低1%办法,XX年基金收入将减少 289.2万元,只可能收入2676.8万元;如果XX年的基金支出水平能与XX年保持完全一致,XX年的收支结果将仍然能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目标;如果XX年的医疗需求水平继续同XX年一样的增涨速度,XX年基金将会赤字400-500万元左右。

(六)财政预算应到位。财政在每年的医疗保险缴费预算时,应按照政策规定的“工资总額”足额预算,这是实行“单基数”和“降低费率”的充分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前,全文共 714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为进一步了解和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工作,2月28日-3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学前教育工作调研组,在柳国发副主任的率领下对我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深入到浔阳区、庐山区、都昌县、湖口县进行实地检查和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并邀请相关人员座谈,广泛听取和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实地查看了18所各级各类幼儿园,对所到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幼师队伍建设以及幼儿园的园舍、校车、饮食等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同时委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开展了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比较全面了解了我市学前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学前教育的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思想观念的改变,加上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队伍扩大、留守儿童增加,我市的学前教育需求旺盛,规模在不断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幼儿园732所,其中公办园46所,民办园686所(不含无证办园)。绝大部分县(市、区)均建有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市幼儿园教职工8992人,其中专任教师5119人,保育员1665人。在园(在班)幼儿数为128033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15360人,民办在园幼儿112673人。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为83.6%和60%。从视察调研的情况看,在目前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的迅猛发展为弥补公办幼儿园的不足,缓解儿童入园压力,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幼儿入学需求发挥了的积极作用,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元发展的办园格局。我市快速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工作领导。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我市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范提升、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贯彻〈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实施意见》(九发〔〕5号),今年又出台了《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和《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XX年,每个县、区必须有两所以上省定标准的公办幼儿园,60%以上的乡镇建设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小学附设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应逐步实行剥离,独立建园。调研组所到的浔阳区、庐山区、都昌县、湖口县均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初,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等16个单位为成员的九江市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要求,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

2、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我市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XX年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2.03亿元,全市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3535 万元。近两年,各县区结合本县实际和城区发展规划要求,均不同程度加大了对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新建、改扩建上规模、上等级幼儿园。如湖口县投入资金XX万元在教育园区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德安、星子、永修、武宁县分别投入XX万元、1000万元、700万元、260万元在县城新建和改扩建了公办中心幼儿园。与此同时,为改善农村办园条件,各县区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的原则,利用农村富余教育资源举办幼儿园,积极推进乡镇幼儿园建设。永修县现有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所,湖口现有乡镇公办幼儿园4所。

3、逐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审核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严格准入。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尤其是积极支持小区幼儿园的建设,鼓励幼儿园办大办精办出特色;另一方面严格限制规模小、隐患大、质量低的幼儿园畸形发展。针对我市部分非法幼儿园屡禁不止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办园行为,我市加大了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无证办学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对各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办园情况进行逐园现场核查并作记载。结合民办幼儿园换证、年检契机,以县区为单位全面开展无证办学清理整顿。XX年对全市经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创办的686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了集中统一公示,通过建立民办幼儿园公示制度,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辨别选择正规民办幼儿园。

4、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监管。我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专门的学校安全检查,督促幼儿园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要求到位,认真落实幼儿园安全制度和工作的各项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切实保障幼儿园、幼儿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每年不定期地对幼儿园消防、交通、饮食卫生、校舍安全等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予以通报。

XX年下半年,为贯彻落实全国校园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我市及各县(市、区)集中开展了学生接送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集中排查学生接送车辆及驾驶人,严格整治超员、超速、酒后驾驶、假牌假证、无牌无证以及报废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搭载学生等交通违法行为。XX年3月,修水县聘用94名中小学、幼儿园接送车辆社会协管员并进行岗前业务培训,补充到该县交警大队及各中队上路执勤,为校车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5、注重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高。在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中,注重保教并重,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示范,监督纠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我市还建立了各级各类幼儿园评估机制,鼓励幼儿园积极申报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通过示范园的评估工作,从管理上有效的促进幼儿园上等级、创品牌。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6所,在全市学前教育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从XX年起,我市启动了示范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薄弱幼儿园“爱心拉手”结对帮扶活动,构建了省级带动市级,市级带动县级,县级带动乡级的覆盖全市的结对帮扶网络模式。市中心幼儿园与湖口、永修、庐山区等县区十多家公办、民办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名师送课下乡、讲座、课题指导等活动,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6、注重了幼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幼儿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切实加强园长和幼师队伍的管理。二是开办市第一范文网站,搭建幼师培训、交流平台。三是组织幼儿园园长和幼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近两年共选派园长122名、幼师412名参加国、省培训。四是各县区都以示范园为培训基地,不断组织乡镇幼儿教师到示范园参加随堂听课、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省、市、县各级各类示范园的带动引领作用。近几年,我市幼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幼儿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由XX年的17.4%提升到XX年的46%。湖口县每年为公办幼儿园招聘大中专师范类毕业生任教,近三年已累计招聘了21名。星子县近三年累计招聘了22名大中专幼教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今年县政府又决定招聘16名幼儿教师。浔阳区XX年公开招聘了幼师10名,今年拟再招聘10名,以缓解幼儿教师不足的矛盾。

二、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就全市教育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筹规划,优质幼儿园资源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学前儿童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我市幼儿园网点布局整体缺乏规划,多数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一些大型小区配套幼儿园又因权属管理等问题无法无偿交付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公办幼教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城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且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所建,园舍破旧,条件简陋,班额普遍过大。而民办幼儿园由于布局随意,办园规模小,条件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园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公办幼儿园。

2、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由于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容易成为教育投入“盲区”。加上各级政府财政困难,基本上只解决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师工资,其他无编人员的工资以及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日常办公等都靠幼儿园自筹自支,入不敷出的问题日趋严重。公办幼儿园收费偏低,一直执行97年的收费标准即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月120元的保教费和每生每年400元的事业发展费,市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月90元保教费。而幼儿园办公经费、水电费、外聘人员工资、医保社保、教师培训等费用由幼儿园自支,资金缺口大,运转困难。我们调研中看到的农村幼儿园,收费普遍偏低,一个学期包括午餐、校车接送总费用也在600-800元左右,造成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低工资聘用低学历人员任教师或保育员,教职工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工作环境条件艰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民办幼儿园监管难度大,执法力度不够。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加大整顿规范民办幼儿园力度,一些无证幼儿园被取缔或自我淘汰,但新的民办园不断涌现,多数民办幼儿园以居民居住用房和其他非教学用房作为教学用房,活动场地狭小,消防隐患严重,消毒措施不到位,在园舍、饮食、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些幼儿园之间为争抢生源相互压价竞争,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正常心理,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小学化”倾向严重。不少乡镇农村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些家庭“作坊式”民办园针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整治活动经常采取“游击战术”,有的甚至置之不理。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执法权,取缔难度大,无证办园现象屡禁不止。

4、幼师缺编严重,待遇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绝大多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是开办之初核定的,有的是参照中小学教师标准进行核定,人员配备不齐。教师年龄老化。按1987年公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规定,每班需配两名幼师一名保育员,师生比为1:6至1:7。而我市农村幼儿园多数是每班配一个老师,有些园所甚至师生比高达1:20以上。由于编制不足,目前,我市公办幼儿园普遍采取聘用老师和保育员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大部分公办幼儿教师还未落实绩效工资,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工资待遇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制度难以到位,在职教师也很难享受中小学教师同等地位(绩效工资、退休人员待遇),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少幼儿教师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教师队伍的稳定无法保证。由于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没有纳入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总体规划,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费用多数需幼儿园和教师自行解决,造成幼师培训经费缺乏,再教育难,影响幼师整体素质提高。

5、城乡发展不平衡、幼儿园布局(尤其是农村)不合理。 从调研情况看,幼儿园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园际之间在园所管理、服务功能、教育保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均衡,好的幼儿园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除了用来教学的一间狭小的民房和几张不整齐的桌凳外,其他设备几乎没有,幼儿活动空间小而聚集密度大,有的楼层高,上下楼梯陡峭,紧急疏散困难,存在安全隐患,完全是一种“圈养式”的教学环境。国家规定需设置的相关功能室,如活动室、卫生间、音乐舞蹈室等相关配套活动室基本没有。二是师资力量不均衡,好的幼儿园幼师无论从年龄、文化程度、教学能力都要优于条件差的幼儿园。三是选点布局不均衡,农村幼儿园都是民办园,大多也建在人口比较集中的集镇或大的行政村,而对于地广人稀的边远村,幼儿园却是空白,给孩子就近入学带来不便。这也是造成学前三年入园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6、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难以规范。近年来,全国各地校车安全恶性责任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幼儿的生命安全。我市幼儿园接送车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不少农村幼儿园接送车辆是前几年城里淘汰的用于出租的“黄包”车,为节约成本,争抢生源,超速超载,有的幼儿园接送车辆没有按规定喷涂校车标识。据交警部门统计,截止XX年12月底,我市共有接送儿童车辆1093辆,其中只有458辆属于办理了相关手续的专用校车,合格率仅为42%,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建议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未来。因而,最大限度地普及学前教育,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总量不足和发展不均衡是我市学前教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我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市的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学前教育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硬性指标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将幼儿园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城开发、新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各项任务目标,整体部署,分年度安排,分阶段推进落实,确保到XX年底,完成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50所,每个县区有两所以上达标城区公办幼儿园,60%乡镇实现“一镇一园”的目标。鉴于我市目前有幼儿园700多所,在园幼儿12万多人,且还在不断扩大,建议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幼教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机构、有专职管理人员。

2、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并做到逐年增长。各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要求。市、县级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并做到逐年增长。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农村家庭困难和城镇低保户家庭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

3、优化师资,稳定队伍,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幼教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根据目前幼师资源短缺的实际,应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适当增加幼师的招聘比例,解决我市公办幼儿园幼师严重缺编的问题。二是把幼儿教师列入“三支一扶”培养和招聘计划。三是鼓励九江职大办好幼儿教育专业,并对目前各类幼儿园在岗又没取得合格证的幼师分期分批送九江职大幼教专业进行培训。四是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体系中,使其享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解决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和职称晋升中的困难和问题,稳定幼师队伍,明确规定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

4、加强监管,依法规范,强化育人功能,坚决取缔无安全保障的非法办园。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监督指导,规范办园行为,依法治教、依规办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结合,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真正做到快乐身心,启发心智,健康体魄。要采取有力措施,禁止任何从事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教学和活动,坚决纠正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重视幼儿园安全管理,对园舍、消防、饮食、校车等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的幼儿园,要联合质监、卫生、消防、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排查整治,对整治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5、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在坚持政府主导、办好公办幼儿园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依法保护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投资经营积极性和管理权益,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规费减免等方面享有与公办中小学同等的待遇,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权利。支持社会力量办普惠性幼儿园。通过政府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助,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以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格局,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