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冈石窟的导游词作文【热门20篇】

浏览

5381

范文

213

河南龙门石窟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3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天,我正是怀着这种情绪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状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光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这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构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构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这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此刻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20xx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光,在此,我们每分钟能够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超多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超多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超多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应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带给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此刻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个性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前往万佛洞)

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在宾阳洞)

我们透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xx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xx年6月完工,历时达20xx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能够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xx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一样。那

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能够进去看。此刻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

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期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20xx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往奉先寺)

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光,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0xx年左右。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必须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在莲花洞)

那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xx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在古阳洞)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资料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时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

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那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能够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由于时光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此刻给各位留一点时光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多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龙门石窟导游词关于故事传说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__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__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咱们现在已经在到了景区门口的停车场,请大家带上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窗户,记着咱们车啊,是蓝色大巴车,车牌号码是:____x,我的手机号是__________,下午三点在咱们的大巴车旁集合,好,现在请随我下车,一起游览龙门石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新的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座北魏王朝时所建的一座座佛像,至今依旧存在。下面请跟随我来看看这古老的历史文物。

云冈石窟屹立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据导游介绍,北魏王朝的皇帝曾在山西一带游玩。这位皇帝非常尊崇佛教,他见山西这里风光秀丽,突发奇想,想在这儿建几座石头山,再在石头山里雕刻些佛像。于是,他请了一批能工巧匠在大同建造了这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佛像大大小小数量万千,让你数也数不到头。最壮观的要数“佛祖洞”了。里面有一尊盘腿而坐的释迦摩尼佛祖雕像,高约十七米。佛祖像的头部镀了一层金色,散发着道道金光;佛祖的眼睛闪亮闪亮的,双耳垂肩,面带微笑。佛祖周围簇拥着十八罗汉,场面好生壮观。导游介绍说,当年日本鬼子占领了山西,看到这多精美绝伦的雕像,便想窃取。但由于雕像体型较大,又过于沉重,所以只能将雕像头部锯断,盗走头像。当鬼子看到释迦摩尼佛祖的头像时,却发现这尊头像约有五米高,而且这尊佛像相当沉重,想抢也抢不下来,所以鬼子只好望而兴叹地走了。

我想为您介绍的另一尊佛像是文殊菩萨雕像,他高约十六米,站立在石头上,双手捧着水晶瓶,面带笑容地时刻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

云冈石窟的佛像和历史说也说不完,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么,请去云冈石窟参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龙门石窟导游词关于故事传说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我是这次洛阳之行的蔡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出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地处伊河两岸,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距今1500多年。伊河两岸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适合艺术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排列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在这里大约参观2小时,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最大的卢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层楼高。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和指甲一样大。一个个佛像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怒目圆睁、脚踏夜叉。

游客朋友们,我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自由活动,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老人和小孩,11点30分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5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的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请大家在参观示意图前稍事停留,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的概况。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

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世称“石窟三圣”。20__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芬兰赫尔辛基会议上,将云冈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车蜿蜒而上,进入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区,这整个山遍覆大的松柏,枫想乔木,这里属原始次生林区,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

今天我们参观的对象主要是第5.6窟和昙曜五窟的18.20窟。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中区窟群的第五窟和第六窟是连为一体的一组双窟,也是云冈石窟种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请大家跟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五窟,第五窟分为前后两室,为椭圆的穹窿顶马蹄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收叠放在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表示着释迦牟尼佛进入标志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4个庄严的身姿之一。它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说的这么大,大家可能觉得还不够形象,具体的说大佛的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可站12人,这么大的佛像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窟中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侧为未来佛,由于立佛身上的泥装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当时石刻技术的精湛。主佛的对面有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都十分精湛。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后面有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内容丰富而被称为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对比参观。其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牟尼的故事。这是中国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加佛母洞。也可以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祈福洞。

第六窟的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代表了北魏传统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而且洞窟风格截然不同?这其实和北魏的历史有关系,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故事)

接下来我们重点参观昙曜五窟的18.20窟。请大家跟我来。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美好。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中雕刻的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您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首先,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锦州市中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叫___,大家叫我_导就可以了,这次的万佛堂石窟一日游就由我来陪同大家一起渡过,与我一同为您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_师傅,如你在旅行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您服务。同时,也诚恳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在这里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那么这尊佛像有什么内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它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之感,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他曾经灭过佛法,但昙曜考虑到他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造像,第18窟也是有唯一笑佛的石窟。

导游词是导游沿途讲解的介绍词,包括导游欢迎词,景点介绍词,导游欢送词等。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导游词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更多相关信息。

排名第三的就是温泉。我们常讲和浏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温泉水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很好,但是不能饮用。

第9、10窟的顶部均雕有飞天造像。大家看那凌空飞舞的是歌舞神紧那罗,饰栏干圆拱龛中的伎乐神乾闼婆为她伴奏,把人们带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煌的飞天造像相媲美。

游客们,你们好!今天有我周导游来为大家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窟。首先我为大家来介绍的是敦煌石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位行德行高尚上的僧人路过敦煌上的鸣沙山时,看见鸣沙山在一片金光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真诚的凿了第一个石窟以供奉佛像。以后,人们又继续在敦煌开凿石窟。现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介绍完了敦煌石窟,我再给你们介绍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它共有10万多尊佛像。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可以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好了,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行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龙门石窟的精选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

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下面我给大家边参观边讲解二个主要的石窟。

大家向前看,就是莲花洞,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上顶多以莲花为饰,像这样的大型莲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并不多。此洞高达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

现在我们已经走完莲花洞,大家再登上几十个台阶就到了奉先寺,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庐舍那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皇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费时约21年左右。(记住参观时别乱丢垃圾哦!)

各位游客,感谢你们今天配合我的工作,现在龙门石窟之旅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参观的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河南龙门石窟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此刻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一样,这是怎样回事呢?原先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光最长,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此刻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

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此刻呈此刻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最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到达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xx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资料。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

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情绪。景区的主要讲解到那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光留给大家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那里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龙门石窟日语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不思議な龍門洞窟へようこそ。何懿と申します。みんなと一緒に龍門洞窟を見物して、一緒に観光の楽しみを体験します。龍門洞窟は洛陽市の南の12.5キロのところにあります。そこの青山は青々としていて、東西に対峙しています。伊水の両岸と東西の二つの山の絶壁に、美しい風景画のように密集しています。龍門洞窟は北魏孝文帝の洛陽遷都(494年)年に始まり、東魏、西魏、北斉、北周、隋、唐、五代、北宋の諸朝の500年余りの大規模な建築を経験しました。大小の洞穴の間を蜂の巣のようにして、伊水両岸の絶壁に密布して、南北は1キロメートル余りに及んでいます。1962年龍門洞窟文化財保管所の統計によると、二つの山は現存する洞穴の間2100余り、像10万余り、最大の像は17メートル余り、最小のものは2センチしかない。造像記念碑と石碑碑碑は2600元ぐらいで、仏塔は40余りある。びっくりしました。龍門洞窟は彫刻史において非常に重要な位置を占めています。巨大な像は東方彫刻の典型です。特に石窟の中の空を飛んだり、雲の中で自由に飛び回ったり、聖果を手に持って空を飛び舞ったり、楽器を演奏したり、花や雨を撒いたりして、姿がしなやかで、表情が優雅で、感嘆させられます。龍門洞窟の山紫水明は昔から人々が見物する名所でした。歴代の文人学士が龍門洞窟の風景を描いた詩について千百編あります。李白、白居易、欧陽修など多くの有名な詩人が詠みました。唐代の詩人、白居易はかつて言いました。「洛陽の四塞山水の勝利は、龍門洞窟が初めてです。」だから龍門洞窟は毎年多くの国内外の観光客を引きつけています。彼らは皆帰りを忘れて,夢中になっている。龍門洞窟に来たら、必ず以下の点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2、危ないところに遊びに行ってはいけません。3、文化財を保護するために、壁に落書きをしないでください。龍門洞窟に行ったら、ゆっくり見物してくださ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蒋导好了。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大家的。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出口处,距市区125。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有28万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陈岩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时古阳洞、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洞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几个主要洞窟。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约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种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扁。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主要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儿时间拍照,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龙门石窟连花洞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叫宫颢若,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今天有幸当一个小小导游,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的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融为一体。我们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总的几个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太多了,所以我们既要观赏,又要把它们宣传到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龙门石窟日语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楽しい旅行社の監督です。今日はみんなを連れて龍門洞窟に観光に行きます。観光する時、皆さんに詳しく紹介します。

龍門洞窟は洛陽市城の南に13キロあります。ここは香山と龍門山の対峙で、伊河が中から流れて行くので、遠くは天然の門閥のようです。だから昔は「伊灍」と呼ばれていました。龍門洞窟には何千何万という仏像がありますが、その姿はそれぞれ違っていて、美しいです。

龍門洞窟について面白い話があります。隋朝、隋の楊広は洛陽の北側に登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遠くに煬を見て、伊灍を見て、「これは真龍天子の門戸ではないか」と喜んで言いました。やがて、隋帝は洛陽を打って東都を建てました。皇居の正門は伊灍に対しているので、人々は伊勢門と呼ばれています。

彫刻は龍門洞窟で、とぎれとぎれに400年の長い間かかっています。統計によると、東西両山には2345の洞穴があり、仏塔は70余りあります。龍門洞窟はまた古い碑林と称して、碑文の題記の2860余りがあります。龍門洞窟の全山の像は11万余りで、最大の仏像はル捨の大仏で、高さ17.4メートル、高さ4メートル、耳の長さは1.9メートルです。一番小さい仏像は蓮の花の穴の中で、それぞれ2センチの高さしかなくて、人々に微彫刻と呼ばれています。

龍門洞窟の珍しいところも数え切れないほどあります。次は観光を始めます。

龍門洞窟を見物する時は注意してください。

1.彫刻像に手を触れてはいけません。

2.文明を重んじ、汚い言葉を使わない。

3.軽い声で話しても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外国人の前で中国人の文明風貌を展示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河南龙门石窟风景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xx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开始开凿,历经六、七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了400余年才完成的。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很高的艺术造诣。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现在从我们眼前流过的是奔腾的伊水。桥上有陈毅同志亲笔所题的刚劲有力的“龙门”两字,它标志着龙门已回到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们现在已经进了千佛洞。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

千佛洞已参观完,我们现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洞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门石窟西山的讲解到处结束,给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时间,龙门石窟还有更多的美景:东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园大家可以再去细细游赏!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最新的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记录了中国佛教史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好地方我怎么能不去,这不,这个暑假我就去了大同。

一进景区就是一个偌大的广场,广场中心塑着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眉宇间又带着严肃,这就是云冈石窟最先的开凿者——北魏时期的昙曜法师,他开凿的五个洞窟叫做昙曜五窟。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冈美术馆,馆里总会有不同的展览,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展览,之前我只知道鲁迅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通过展览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美术家和收藏家。其中他收藏的北魏时期的文物让我很感兴趣,上面雕刻着很多佛像,佛像慈眉善目,神态相似,都低垂眼帘仿佛正在修行。

一片林荫道后,就看到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它坐落在山“肚皮”上,与青岛的石头山不同,大同的山比较特殊属于砂岩,山不高,真应了山不在高有佛则名。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的大佛,它高13。7米,是一尊坐佛,由北魏昙曜法师指挥开凿。只见这佛巍然端坐,表情喜悦,像是看到了人间事事美好而开心。他耳大垂肩、两耳有轮,眼睛和眉毛细长如柳叶,嘴角微微上扬。据说这是根据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的。我还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它只有2厘米。我最想看到的有音乐飞天彩塑的石窟因维修关闭,没有能参观到,很遗憾。

在其他窟里,我还看到有些佛头残缺不全,据说是被日本人盗取的!旧中国的屈辱历史啊!让祖国母亲饱经风霜、饱受侵略!现在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保卫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云冈石窟名不虚传,它果然配得上四大石窟的美名。参观结束后我还意犹未见,可是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的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79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日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请大家在参观示意图前稍事停留,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的概况。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

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世称“石窟三圣”。20__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芬兰赫尔辛基会议上,将云冈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车蜿蜒而上,进入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区,这整个山遍覆大的松柏,枫想乔木,那里属原始次生林区,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

今日我们参观的对象主要是第5.6窟和昙曜五窟的18.20窟。大家此刻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中区窟群的第五窟和第六窟是连为一体的一组双窟,也是云冈石窟种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请大家跟我来,我们此刻看到的是第五窟,第五窟分为前后两室,为椭圆的穹窿顶马蹄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收叠放在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表示着释迦牟尼佛进入标志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4个庄严的身姿之一。它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说的这么大,大家可能觉得还不够形象,具体的说大佛的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可站12人,这么大的佛像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窟中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侧为未来佛,由于立佛身上的泥装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当时石刻技术的精湛。主佛的对面有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都十分精湛。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后面有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资料丰富而被称为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能够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比较参观。其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牟尼的故事。这是中国此刻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加佛母洞。也能够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祈福洞。

第六窟的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代表了北魏传统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并且洞窟风格截然不一样这其实和北魏的历史有关系,下头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故事)

接下来我们重点参观昙曜五窟的18.20窟。请大家跟我来。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完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中雕刻的资料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您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首先,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锦州市中国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叫___,大家叫我_导就能够了,这次的万佛堂石窟一日游就由我来陪同大家一齐渡过,与我一同为您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_师傅,如你在旅行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尽自我最大的努力为您服务。同时,也诚恳地期望您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在那里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那么这尊佛像有什么内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它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之感,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他以往灭过佛法,但昙曜研究到他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造像,第18窟也是有唯一笑佛的石窟。

导游词是导游沿途讲解的介绍词,包括导游欢迎词,景点介绍词,导游欢送词等。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下头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导游词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更多相关信息。

排行第三的就是温泉。我们常讲和浏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温泉水常年坚持在42度左右,水质很好,可是不能饮用。

第9、10窟的顶部均雕有飞天造像。大家看那凌空飞舞的是歌舞神紧那罗,饰栏干圆拱龛中的伎乐神乾闼婆为她伴奏,把人们带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煌的飞天造像相媲美。

游客们,你们好!今日有我周导游来为大家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窟。首先我为大家来介绍的是敦煌石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位行德行高尚上的僧人走过敦煌上的鸣沙山时,看见鸣沙山在一片金光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真诚的凿了第一个石窟以供奉佛像。以后,人们又继续在敦煌开凿石窟。此刻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介绍完了敦煌石窟,我再给你们介绍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它共有10万多尊佛像。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能够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能够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好了,讲解就到那里,请大家自行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5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同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国家级历史名城。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导游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提问,我一定会为您解答。我姓李,叫我李导游就可以了。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到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去旅游。

游客们,请看,前面就是云冈石窟了,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现在位于中部的石窟。主佛居中,洞壁和洞顶布满浮雕,真是美丽极了。你们看,是不是?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这个石窟的中央坐像是最大的石佛。它高达十七米,脚上站十二三个大人也不会拥挤。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是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的立体感很强。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的空间、佛像、罗汉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请大家随我一起来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好了,请大家自由在石窟里观赏,1小时后来这里集合。

当黄昏的镰刀收获了最后一缕阳光,请大家在露天大佛下拍照,愿大佛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河南省龙门石窟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心怡。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请听好这次旅游的注意事项:1、为了保持景区优美的环境,请不要在景区内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2、请不要在景区的墙上、树上刻字或写字。3、请记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所以还被列入了洛阳八大景之冠。

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渔,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山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两山的崖壁上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听了龙门石窟的传说,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龙门石窟内部的美丽景色。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它高、宽各9米多,深近7米。大约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们相信吗?看!阿弥陀佛正端坐在须弥台上呢!看起来慈祥极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它因为窟顶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为装饰,不过,像莲花洞里这种精美的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一点儿也不多见。

龙门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绍到这里,剩下的需要游客们自己去细细游赏,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