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村的调查报告(实用20篇)

浏览

7700

范文

488

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营销,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问题对策

(三)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专卖队伍,是新时代专卖工作的需要和保障。

近些年,上级领导十分重视专卖队伍建设,在人员、经费、设施方面较以前大为提高,专卖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上取得巨大成绩,这是有目共睹,但与卷烟市场管理任务和要求相比,景宁县目前专卖执法队伍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设施配备等方面仍显不足,控制市场能力不够。在山区农村市场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要求专卖人员在山区农市场每月最少检查一次以上,组长检查考核每月二次以上,要完成此项工作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卖人员是不能胜任的。新形势下,要加强专卖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确保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依法行事的规范性。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加强对专卖管理执法人员学习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时期农村烟草专卖管理要求,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专卖执法、严肃、廉洁、公正、文明。

(四)发挥“三网并举”作用,达到相互检督,共同提高。充分发挥调动访销员、配送员、专管员工作积极性,使之相互检督,相互提高,是提高卷烟市场治理的有效途径。专管员下乡检查,可以检查访销员、配送员工作是否访销到位、送货到位,有无漏访户、漏送户,零售户对访销配送工作有什么意见可以对专管员提出,专管员填写访送意见跟踪反馈单,及时反馈到配送中心;访销员、配送员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留心观察零售户是否有违法行为,并了解零售户对专管员工作有什么要求,填写专卖工作信息跟踪反馈单,及时反馈到稽查中心,及时指出,马上改正。

(五)山区烟叶产区应从科技兴烟上下功夫,卷烟工业应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多开发一些低档品牌卷烟山区烟叶产区的烟草公司,应在提高烟叶科学化种植水平和管理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大科学投入力度,狠抓烟叶生产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落实,使烟农多产上中等烟,烟草公司尽可能保证将烟农家中烟叶全部收完,达到烟农、收购企业、烟厂三满意,使贩假制假分子失去廉价制假原料市场,使制假、贩假这股“社会恶水”成为无源之水,逐渐干枯,不打自竭。另一方面,卷烟工业以追求利润为生产目的,无可厚非,在卷烟品牌开发和研制上,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克服急功近利急躁现象,深入市场多做一些市场调研。考虑到占全国烟民80%消费者在农村市场,多研制开发低档品牌卷烟,不但满足广大农村消费者需要,畅销供应,保证不断档,牢固占领农村大市场,而且使贩假分子失去市场,使这一消费者深恶痛绝的“社会怪胎”无立锥之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影响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影响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xx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 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 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 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 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 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 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 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 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 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 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 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 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 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 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 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218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地点: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社会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94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一】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离县城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10—13岁)初中(14—16岁)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

47(人)34(人)34(人)

对于小学生,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

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或者学一样“乐器”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50%的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34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看。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

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学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学生竟说没意思、不喜欢。95%以上的同学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上高校继续就读14人

上大学4人上高中10人

毕业后打工14人

已成家5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1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

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一进屋我就担心,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了文化才会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17—21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读大学,1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他们当中只有2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5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政府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政府应该重视;考上高校的学生,政府应该为其贷款,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看些好书。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若家长再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教育交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只有那仅仅的两周,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想要经营一个企业不是容易的,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长。

【二】

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

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

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

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客运经营成本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客运经营成本调查报告

伴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一路攀升,各项客运经营费用支出的不断上升,客运经营者已深感步履艰难,带着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对远安县农村客运车辆近两年来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远安县现有32台营运车辆。远安县畅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是我县的客运骨干企业,于年12月经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为民营企业,公司内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26台。年在淘汰原有旧客车,由各位车主投资或贷款购车,以挂靠公司经营的方式进行运作,购买车型为12-16座中级旅行车。车队是远安农村客运最具有代表性的车队,该车队于年7月组建,统一购买车型为金旅牌 6601型16座旅行车9台,每台车初期总投入为16万元,(含办证手续费用)现已运行了2年8个月。目前除归还了银行的8万元贷款外,属个人投资部分仅收回1XX元,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有78560元尚未收回,如今的状况是“四高一少”即成品油价格升高、油耗量增高、修理费支出高、各项管理费升高,总收入水平减少。

近两年来的实际收支情况:年车队在扣除了春运期间的非正常经营期后,单车月平均收入在扣除了452元的客运代理费后为10980元。平均每月的实际支出为:1、各种规费2092.8元(客运附加费:910元、养路费333.8元、车船税27元、营业税382元、运管费140元、企业管理费300元);2、油耗3280元;3、车辆检测费为66元;4、工商管理费54元;5、车辆保险费845元;6、车辆维修及保养750元;7、车辆折旧1670元(按八年计提折旧);8、司机及售票员工资1400元;9、外勤住宿105元;10、队长会计工资及车队费用支出295元;11、养老及医疗保险406元;合计支出费用为10963.8元,收支相抵后盈利16.2元。年单车月收入在扣除392元的客运代理费后的平均水平为10857元。每月平均支出情况:1、各种规费2120.2元(客运附加费:910元、养路费361.2元、车船税27元、营业税382元、运管费140元、企业管理费300元);2、油耗3908元;3、车辆检测费66元;4、工商管理费54元;5、车辆保险费845元;6、车辆维修及保养850元;7、车辆折旧1670元;8、司机及售票员工资1500元;9、外勤住宿105元;10、队长会计工资及车队费用支出305元;11、养老及医疗保险435元;合计支出费用为:11858.2元,收支相抵后亏损1001.2元。从近两年来的实际收支情况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的收入水平下降了123元,但费用却增加了894.4元。其中:油耗增加了628元,工资及养老医保增加了139元,管理费用增加了27.4元,维修费增加100元。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收入下降的原因有二。其一、旅客流量大量减少。远安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远安县内人口受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整体搬迁的影响,由年的20.36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9.50万人,若考虑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的因素,县内实有人数更少。流动人口的减少,使得车队的实际载客率由年的68%降至年的63%。其二、非法从事客运的车辆有增无减。经调查,目前在远安境内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已高达150多辆,他们以私家车的名义上牌,加入到客运的行列中,由于缴费少(每月只需缴纳105元的养路费),经营成本低,可以任意定价定线路,与合法经营客运车辆形成了完全不平等的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抢占了合法客运车辆营运的有效份额。至于费用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油价大幅上涨。车队现有的客车均为柴油发动机,年中期0#柴油的市场价格为3.20元/升,而到了年中期,就升到4.12元/升,升幅为28.7%。二是企业管理费不堪重负。每一位车主除要缴纳12%的企业管理费,还要交7%的客运代理费、1%的安全费外,保险公司对每一个车主缴纳的保险费给予保费10%的优惠计750元/年,客运公司以安全奖的名义占为公司所有。此外在车站内售出的每一张车票还要收取五角钱的站务费。三是管理部门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如工商管理部门收取的工商管理费就属超范围收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收取的运输管理费,依鄂价费[ ]78号相关规定,若按比例征收标准为0.8%,若按车座定额收取标准为8元/座.月,这样算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均超标。四是凡通过沮河桥的客车自年起因沮河一桥限定的高度为2米,客车只能从二桥通过,这样以来每趟车要绕道行驶5公里,且城内的街道时常整修,明显增加了油耗,月增加成本520元。五是检测频率太高。现行的客运车辆检测主要有两个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下设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全年按相关文件规定要进行至少一次技术状况检测,一次春运检测及四次二级维护检测,公安交警部门每年对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六是客运附加费负担过重。依照鄂价重[1998]30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客运附加费标准为70-100元/座月,车队每辆车实缴910元/月,虽未超标但却几呼占了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七是公路客运养路费标准自去年七月一日起已由200元/月吨上调至210元/月吨。一些车主含泪叫道:“过去开车我吃安全饭,现在我安全行车也亏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15 字

+ 加入清单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发展提出来的,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得民心,顺民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民政工作自古以来就与民众的基本事务密切相关,无论是观照历史还是反观现实,“以人为本”都是民政的基本内涵,也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民政事业的发展灵魂和永

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服务民生、解决民困”这一主题。在服务民生方面,当前正由解决基本民生向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在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迈进。最近,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浓河、富林、三站、乌鸦泡4个乡镇,对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如何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作了认真思考。

一、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

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辖8个乡镇、82个村,211个自然屯。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截止XX年3月末,全县农村低保户3473户、5379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农村低保边缘户1716户、3260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农村五保户718户、738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68%。XX年财政收入1144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20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支出2854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自XX年下半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几年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并出台了配套政策、法规,使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XX年,全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04万元,XX年预算资金310万元(县财政匹配67万元)。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

(一)致贫原因分析

农村低保户致贫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二是因病致贫,三是因残致贫,四是因无地(或地少)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依据低保档案和此次抽查情况统计,我县XX年底3610户农村低保户中,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贫户有1204户,占低保户总数的33.4%;因病致贫的有971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6.9%;因残致贫的有606户,占低保户总数的16.8%;因无地(或地少)等其它原因致贫的有829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2.9%。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把农村低保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按照“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经过认真调研,在保证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物价、经济发展水平和县财政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为年720元,这个标准符合当时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一是出台《**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县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标准》等政策文件,增强了低保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按照农村低保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严格把关,逐项落实,重点把住村委会调查、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复查、民政局抽查和两次公示五个关键环节,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提高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每年组织乡镇和村屯对全县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复查,同时通过开通举报电话、临时抽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低保工作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死亡和收入变化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做到及时审批、及时调整、及时清除。四是规范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做到审批、发放两条线。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五是加强档案管理,按照市局要求一次达标。六是实施“分类施保”,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不同,采取就近靠档的办法,拉开档次,区别管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6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在党的xx大提出关于“自主创业就业的精神”给广大青年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目前引导扶持青年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根本要求。为充分了解我县青年创业态势、发展方向、所需支持等情况,深入推动青年创业行动。团县委在本县的广大青年中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 我县青年创业的态势和特点

青年是创业的主流群体。调查中,发现我县青年创业群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伴随一些客观问题,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素质不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或与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广义创业中的“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好的业绩”暂不考虑。从待业青年类型来看,农村待业青年相比较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创业愿望越强,在座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年群体想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创业热情可以推动创业,但个人技能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计算机培训的需求较大。被调查青年创业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岗位项目培训、创业贷款援助、转变就业理念等。

2、创业方向明确,但创业资源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选择创业领域的四个方向:一是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二是择世所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需求进行创业;三是择己所利,从自己的获得预期出发进行创业;四是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业。在创业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开展创业活动。虽然我县青年的创业方向比较明确,但创业资源明显不足,创业行动受到制约。首先是创业资金不足,部分有创业意愿的青年需要银行贷款。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青年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来源于家庭的储蓄和亲朋处的借款。大多数被调查青年认为,如果创业之初银行能够进行贷款创业的起点会更高、成效会更好;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难。在调查访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创业、无力选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易使有志创业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创业政策信息不畅。有些被调查青年反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具体执行部门政策落实的公开程度不够,青年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政策不清楚,被调查青年认为扶持创业配套政策少。

3、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青年创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青年已成为我县创业活动的主体,我县青年创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创业规模整体偏小。

二、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相关因素

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之路。青年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次调查,反映出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文化是影响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数青年择业的普遍价值取向,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人们还未接受大学生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在社会对创业缺乏理解与支持的大环境下,多数青年拘泥于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理,访谈中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首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例证。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待业青年认为“创业文化与创业密切相关”;毕业学生青年认为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氛围。

2、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创业能力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长期占主导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县共青团、工会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机构也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由于缺少创业知识,大部分待业青年甘愿去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愿意从事自主创业。

3、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影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创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被调查创业青年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县创业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服务体系还有差距。首先是创业信息不对称。接近半数的创业青年反映及时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了解有关创业项目及相关政策等;其次是创业服务不规范。部分被调查青年反映在创业时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具体困难;其三是中介服务组织缺位,且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4、创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创业资金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没有创业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绝大数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款、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向亲友借款占大多数,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及社团提供创业资金这三种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的风险基金市场尚未建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认为目前的贷款政策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进我县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发挥青年创业者在我县追赶跨越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全民创业新高潮,建议应强化以下举措: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决定青年创业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以艰苦创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一是要在创业意识教育上下工夫。从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采取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县大力支持创业的良好机遇,破除等待安置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闯天下的新思想。特别要教育青年树立创业无大小的观念,从小生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量的积累求得质的突破;二是要在选树青年创业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创业精神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奖”等评选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自立自强、成功创业的事迹,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之路。

2、完备创业培训体系,增强青年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证。一是整合我县有限的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组成创业培训网络,针对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和创业阶段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二是建立一支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开办企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扶持,切实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青年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都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由管理向服务转移,打破部门分割、体制不顺的束缚,特别是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铺设青年创业的绿色通道。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建设包括创业指导、产权交易、资金融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创业信息服务方面,加强青年创业网建设,建立公共经济信息和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布重要行业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政府采购和建设招标、各项优惠政策等信息;在创业项目开发方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发既符合区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青年自主创业的经营服务项目;在优化创业环境方面,要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4、加快创业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资源,建立青年创业信息管理系统,围绕青年创业项目、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分析、人员聘用等,开发相关栏目,建立创业项目查询系统和企业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有关创业知识的查询系统,并有效链接中国青年创业网,最大限度地提供创业信息。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建立创业进展情况和开业成功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系统。所以,希望政府能够牵头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并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实效性。

5、畅通创业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创业资金是创业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石。我县各相关部门要实施创业战略积极开辟融资渠道,为青年创业筹资搭建平台。一是发挥政府融资的主导作用,建立青年创业基金,提供青年创业贴息贷款,经常组织银行与创业青年见面会,集中解决青年创业贷款问题;二是发挥财政部门融资的主体作用,加大对青年创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将青年创业信贷纳入年度信贷计划,逐年提高青年创业贷款比例;三是发挥信用担保部门的辅助作用,对有发展前景的青年创业项目给予信用担保,保障创业青年及时办理银行担保贷款;四是发挥创业企业融资的互助作用,选择信用资质好的青年创办企业成立青年创业互助会,组织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融资和担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小学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乡村,小学,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小学

实践者:

学号:

院别: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XX级临床心理学

活动地点:x县xx乡xx小学

活动天数:14天

活动目的: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报告日期:XX年7月27日

目录

实践报告题目

调查背景

实践目的

实践内容

一.教学总结

二.数学总结

三.素质总结

四.心智发展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艰难求学路.教育体制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5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提高、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进取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进取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进取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进取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进取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526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农村初中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页3]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农村教育的实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30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政府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习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初中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XX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XX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XX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XX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XX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XX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82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附近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71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

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 %,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曾经参加培训的235人,占22.4%,未曾参加培训的815人,占77.6%。

从转移去向看:京津地区207人,占19.71%;长江三角洲地区207人,占19.71%;珠江三角洲地区147人,占14%;省内东部地区294人,占28%,其它地区195人,占18.57%。

从转移人员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类看:男777人,占74%,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577人,占74.3%,在36—60岁之间的200人,占25.7%;女273人,占26%,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207人,占75.8%,在36—50岁之间的,占24.2%。小学文化107人,占10.2%;初中文化856人,占81.5%,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87人,占8.3%。

从职业、工种及收入分类情况看:建筑工229人,占21.8%,月收入1100元左右;电汽焊工54人,占5.1%,月收入1200元左右;电子231人,占22%,月收入1050元左右;服装31人,占3%,月收入860元左右;汽车驾驶26人,占2.5%,月收入1500元左右;保安22人,占2.1%,月收入850元左右;铁路施工7人,占0.7%,月收入1160元左右;缝纫25人,占2.4%,月收入750元左右;食品加工42人,占4%,月收入760元左右,机械(车工钳工)14人,占1.3%,月收入1100元左右;其它369人,占35.1%,平均月收入800元左右。

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征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xx县农村外出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外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省内东部等地区,其它地区不到20%。

3、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特点。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一般而言,农村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较长,反之则较短。据调查,xx县外出兼业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以上。

4、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

5、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身份正由单纯的打工者向农业开发大户、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视野拓宽了,知识增多了,有了一定资金积蓄,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搞各种开发,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仍存在盲目性。自改革之初,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外出人员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76%。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无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1.7%,高中文化、中专以上文化只占8.3%,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各地经济发展的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控制以及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对素质较低的纯体力型民工做了一些限制,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二是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工矿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接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日趋减少,同时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城市面临安排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

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组织,搞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下大气力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教育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充分发挥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及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和居住。

4、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县转移。通过多年的实践,县外投资企业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鼓励学习技术,了解信息,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充分利用我县的劳力优势,在家乡创业发展。形成链条经济,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拓展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诸多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5、建立完善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以较为完善的服务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劳务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活动内容及总结

为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动促机制,引导刚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所以我们学校特别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来投入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

当我听到学校让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时,我的心碰碰直跳,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我看到实践要求时让我们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时,我心里平静了许多,因为我也是农民,我的家就在一个村庄。这是我第

一次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给我的感受很深。我虽然也是农民,但我们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我就和我统统学我们两个人深入了解可我从小生活到现在的村庄---“留庄营”。留庄营村是新乡市的边境的一个村庄,它属于新乡市红旗区的管辖范围。留庄营村因城市发展的需要,分为两给住宅区。老的住宅去有240户约1350口人,新的住宅去有160户约850口人。老区住房占地约200亩,新区住房占地约100亩。

在我们开始实践的前一天晚上,我家早早的吃过晚饭,我就问了问爸爸妈妈我们村以前是什么样子?我家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以前爸爸妈妈只说过我们小时候佳丽很困难,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爸爸说现在因为省事发展的需要把我们的房子给拆了,把我们村的地买了,我们才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什么都不缺。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村里大多数都是三角形的瓦房,房子的底层是石子,1米以上都是土砖盖的房子。少数家里是用砖头盖的一层平房。那时我们家里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家里看每天的收入,多的话过年还能吃上肉,少的话过年都不能吃肉。家里每天的吃饭特别有规律,今天大米、明天面条、偶尔会吃一次饺子。家里也从不买菜,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妈妈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算可以了,能一直上到大学,不象我们初中毕业就得在家种地,你们也不用种地了。只要专心上学就行了。听到这些心里酸酸的,这些我都不记得了!晚上一直都在想这些事情,一直到实践结束。

我们用了10天时间调查了10户村民的生活状况,有的家庭一直生活的还可以。以前住着一层平方,有电视,洗衣机,想什么时候吃点肉就买点,还能每个季节都买件衣服,现在住着市委规划的三层楼房,家里有冰箱,空调电脑什么都有。可是有的家庭,一直就很困难,以前住着瓦房,就连过年也吃不上肉,衣服也舍不得买一件,破了就补补,现在生活好了,家用电器几乎都有了,想吃什么也能买点。还有的家庭,好的比不上但也不贫困。我们还看以前派的照片,和现在相比有太大的变化。村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不求更好的,就想平平安安的过这一辈子。

我们借助村委会的力量,以广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和用粘贴的形式,粘贴在宣传栏里让村民了解: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降级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二、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注意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热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科学发展观为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知道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三、八荣八耻: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村民的反映也很前列,他们会主动的去听去看这些内容,这也让我们很欣慰,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没有白费。

我们向村里的青年学生宣传我校的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还介绍了土木系现有的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建工程与材料质量检测专业、建筑防水与防腐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市政工程施工。土木系现有在校生3300余人,教师60人,其中副教授、高级讲师16人,讲师25人,国家注册结构师3人,国家注册监理师5人,国家注册咨询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以及土模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河南建筑业中坚力量。当我们进少过以后,有许多青年学生和村民都来问我们问题,他们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能在建筑行业里有一番作为。结束了这十多天的实践。我每天都很累,可每天都很高兴和成就感。这里使我真正了解了农民的朴实,辛勤和父母的不容易。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都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也为粗竟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间中共乡一点力量,使小康社会早日进入每家每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学前,全文共 2509 字

+ 加入清单

2018关于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目前的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想就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做一下分析:

一、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编制过紧,配备严重不足。

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都是2—3人,一个教师一个班的现象相当普遍,离省规定的最低要求“半日制幼儿园每个班须配备2名教师,全日制幼儿园须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要求相去甚远。另外,男女比例不合理,男职工、男教师太少,仅占教职工总数的2.5%,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政府管理的力度严重不到位。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没有硬性指标的制约,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党政领导的认识程度,这就直接导致县市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幼教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狠抓“普九”工作,都把有限的资金投在了“普九”上,以至于最近几年有的乡镇幼儿教育经费分文未拨;部分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这些,都与乡镇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有关。

3、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滑坡现象。

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的重要原因。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太低,工作、生活不稳定,最近各地实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岗和教师资格认证,农村幼儿教师不在其列,农村幼儿教师一直没有与民办教师享受同样的升学转正、培养培训待遇,对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老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致使农村优秀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

4、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生活无保障。

尽管《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也就是说国家已经把幼儿教师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师行列,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农村幼儿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幼儿教师是否是“教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幼儿教师既不属于民办教师(原来的民办已经转正),也不属于公办教师,身份不明,工资自然就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个问题是前途未卜,广大农村幼师普遍有后顾之忧,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转正的希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工资很低,远远没有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的1.8倍。只入了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使幼儿教师的就医问题缺少保障。

5、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通过入户走访统计,认为孩子不必进行学前教育,只要能正确数数,背几首唐诗,等上小学后再正规学习也不晚的农村家庭占60%,认为孩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接受学前教育的占25%,认为孩子必须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只占15%,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市农村整体对儿童学前教育观念的滞后,反映了各有关部门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全民儿童学前教育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建议与思考:

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希望有关部门对幼儿教师的工资给以关注。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工资待遇差是农村幼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幼儿教师要付出更大更多的耐心与耐力,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拨款,拓宽资金来源,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政府还应从制度上给与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

2、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教师身心愉悦,减轻工作压力,激发爱园敬业的热情。因此应呼吁主管部门和社会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一点关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园条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社会捐助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增补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德培养的教具和玩具,定期维修、更换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具和玩具,使办园条件逐年有所改善。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计划,夯实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综合素质。

5、短期培训。这种培养时间短、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可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对农村幼儿教师、乡幼教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并要求她们回乡后再进行“二级培训”,使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幼教知识和技能得以推广和普及,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6、巡回指导。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师多为一人独当一班,甚至一园,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实验幼儿园的作用,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7、关心农村幼儿教师,落实他们的教师资格,建立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核定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工资待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对大龄教师办理退休退养手续等,已成为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必要前提或是当务之急。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民转公”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

农村学前教育目前的窘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地位不可否认是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的身份、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他们苦衷多多,甚至有苦难言。为解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是否把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系列统一管理,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一视同仁。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其次,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增加幼儿师范学校数量,扩大幼儿师范招生数额。选拔年轻、专业素质好的教师到中师学习,为幼儿园培养骨干教师,让流失到中小学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重返幼儿教育岗位。我相信,只要大家携手重视幼儿教育,我们农村幼儿教育的明天必将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014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宗教信仰在农村日益壮大的客观原因。我们发现那些失业的中青年农民尤其是妇女到聚会点参加活动也是成了他们跟人交流、交际的一项生活需要,这时宗教俨然成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效“补充”。特别是基督教信徒以兄弟姐妹这种平等形式出现,无形中提升了宗教在广大信徒中心目中的地位。在我调查的已婚女性中,没有发现丈夫或其他家人反对的现象。在当地那种男权还明显高于女权的氛围下,如果家人反对,很难想象女人还能坚持下去。教徒及家人普遍相信:一人靠主,全家得福。所以,如果妻子信教,一般男人都会支持妻子的。

三、基督教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有的人觉得信教后心里踏实了,有了安全感,也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邻里争分这类事生闷气了,精神有所寄托,身体也好了,心胸变得开阔了。我看到他们性情都比较平和,精神也比较乐观,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与信教有一定关系。农村的教堂在宣讲教义时,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针对百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诗句,作为小灵歌来唱。这些小灵歌大多劝人和睦相爱、不要贪财耍滑,教人信主得福。其中也有一些提到要爱国、爱教,走正道。语句通俗易懂道理浅显明白。如原来一些妯娌不和,婆媳吵架的事经常发生,而现在却脾气变好了,对一些原先不能忍受的事能看开了,与他人的关系也和睦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为生计奔忙,很难再行修养之功。但信教的农民由于宗教仪式和教义要求教徒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在觉得做错事后进行忏悔,这些信教的农民从而也养成了反省的习惯,学会了自我反省。宗教组织和活动也成为农民自发的自助互助的载体。共同的信仰和定期的聚会及礼拜活动,使原本松散的农民成为自觉地密切互动的有组织、有共同的归属感的成员。他们在一起不仅交流各种社会信息,而且还彼此分享情感,分担忧愁,并在必要的时候有一定的经济上的互济互助。这不仅密切了彼此的关系,也使教会组织成为令教徒有归属感的群体。当然基督教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封建迷信思想的传播,又有的教徒过分依赖所信仰的主,产生了看病不要吃药的错误思想,还有基督信徒一些不同于当地风俗习惯的举止与当地文化产生的强烈冲突等。

四、关于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建议

我国正逐步转变为一个法治国家。重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也涉及到我国的国际形象问题,所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与此同时,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的精神文化是相当贫瘠,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否则就会出现信仰的真空,引起不必要的后果。政府也要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由于成年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始终认为,宗教信仰需要一种理性,而宗教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我想是可以很好地面对这一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