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研报告范文(20篇)

浏览

1096

范文

205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县服装行业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县服装行业调查

县服装行业调查报告

前言

服装行业既是我县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我县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XX年**县服装行业实现产值27亿元左右:XX年可望达到34亿元,增幅达30%。XX年服装行业创两税(和消费税7500万元,占全县国税的24%。加上地税,整个行业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四分之一左右。到今年7月份止,我县服装行业已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XX年全年税金任务的各项指标。这一行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服装行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这一行业对我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江苏省**开发区,就有“欣华”、“斯威尔”、“春雁”等三家在我县服装产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它们的年创产值均超过XX万元以上,每年创税在200万元,甚至在400万元以上。

作为一员,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也深深地敬爱着这个为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行业。为了走近它、了解它,也为了能够对它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我走出校园,在各服装行业领导的帮助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县三家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以及县外贸局、国税局等部门进行调研。

调查过程

7月6日至8月10日,我先后采访了欣华服饰有限公司公司,春雁羽绒服装公司等几家企业,我也采访了县外贸局、县国税局等部门。每到一处,我们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在欣华服饰有限公司,张副总经理亲自带我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样品陈列室。陈列室里各式各样的样品举不胜举。各季服装、睡衣、羽绒服,令我赞叹不已。在会客厅里,我就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纳税等情况,采访了张总。张总认真仔细地逐一作了解答。张总还跟我们推心置腹地讲了没有高科技含量的难处,希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7月12日,我们采访了春雁羽绒服装公司。在整洁的会议室里,我们问了吴总经理许多问题。包括该厂的一些概况、加入wto之后对该厂的一些影响等。吴总一一作了答复。“春雁”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值超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毛巾睡衣等。吴总认为,中国加入wto对该厂没有任何影响。而他觉得发展服装行业的不利因素正不断增加。

随后,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又参观了陈列室和制作车间。陈列室里,琳琅满目的服装令人应接不暇。紧接着,我们又来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繁忙地工作着。首先是裁剪车间,再是缝纫车间、熨烫车间,最后是包装车间。每一道程序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原来,我们在陈列室里所看到的五花八门的服装就是这么制成的。

一星期后,我们又相继采访了外贸局和国税局。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服装行业是最有活力和基础的行业。它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入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个体私营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服装行业中的主力军。据统计,到XX年底止,全县注册的工艺企业将近140家,而就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看。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家电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页6]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家电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7、在提建议这一方面,很多受访者对政府、商家、生产厂家等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程序简化透明,经济实惠,保证质量,节能环保,增加”以旧换新”的种类,增加更多的品牌,补贴金额再高一点,加大宣传,增加销售网点,加强市场监督售后服务,价格合理等。

其中对产品质量,简化程序,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意见的居民人居多,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声。除此之外,人们对“增加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种类”该问题的建议有:增加一些小家电,如手机,微波炉等。

8、之后我们按收入的不同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统计,其中整体的趋势与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只是在个别题目中有些不同: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有打算换家店的居多,反映了该类居民有足够的资金换家电;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买普通产品的占有不小的比例,也许是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产品质量有所顾虑或者对价格不太满意;选“以旧换新”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的15%进行补贴的人中,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居多,除了反映他们对政策的不了解,也能体现该类居民对补贴数额的要求;如果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除了产品质量是大家的关注重点,收入1000以下的更多关注补贴方面的问题,而收入1000元以上的略多关注程序的便利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家电“以旧换新”延时扩面 将为消费增长注入持续活力》新华网北京6月3日专电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44号)

[3]《山东省商务厅关于对家电以旧换新回收试行最低保护性限价的通知》山东省商务厅出台鲁商务市建字【】219号文

[4]《家电以旧换新细则知多少》xx年04月23日新华网

附录 调查问卷

关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情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山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采访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家电“以旧换新”的暑期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实的基本情况,以发现其实施过程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 您最近有没有打算更新家电的打算呢?

a 有 b 没有 c不清楚

2.如果您有更新家电的打算,您会购买什么产品?

a 以旧换新产品 b家电下乡产品 c 一般产品

3您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了解程度?

a一般 b很多 c很少

4.您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家电“以旧换新” 政策的?

a、电视,广播媒体 b政府宣传 c网络 d听说 e其他( )

5.您知道有几种家电参与家电以旧换新么?

a.5种 b3种 c6种 d1种

6.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家电补贴是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 )给予补贴。

a 5% b 8% c10% d 15%

7.您觉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真的能给百姓带来实惠么?

a能 b一般 c不能

8.您对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及其售后服务的满意程度是?

a比较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9.如果您参加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您所关注的问题是?( )

a补贴金额 b家电质量 c办理程序的便利性 d其他( )

共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组织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组织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非常重视组织员队伍建设,能够经常研究、分析组织员队伍的现状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措施,使组织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组织员队伍。广大组织员以忘我的精神埋头苦干,为全市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基本经验

1、严格标准,选准配强组织员队伍。

组织员是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组织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有效地贯彻落实,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为了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组织员队伍,在选拔配备上我们坚持做到了“三化”。一是人员选拔标准化。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明确了组织员的选拔标准。选拔组织员的标准为:党性观念较强,作风朴实正派,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并热爱党的工作,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党龄一般在3年以上;善于调查研究,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二是人员配备职数化。明确了乡镇组织员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职数配备。每个乡镇党委组织员办公室配备副科级干部1名。三是人员选拔程序化。选配组织员要经过民主推荐、民意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坚持层层把关。各县区委选调组织员,由县区委组织部严格考核。

2、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组织员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我市着眼于提高组织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组织员进行培训。市委不定期对组织员进行培训,由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组织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组织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我市青龙县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县委组织部采取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阅卷的办法,对全县党委组织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情况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合格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要统一进行补考,不及格者调离工作岗位。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抽调县区组织员到办公室工作,工作中对组织员加以辅导,以提高组织员的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了“老党务干部与新组织员结对子”活动,经验丰富的老党务干部定期与新组织员谈心,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方法毫不保留地介绍给新组织员,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掌握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乡镇组织员在农村党建工作中负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责任,是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党建的参谋和助手,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市农村党建工作的水平。为此,市委组织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健全了以下五项制度:一是信息交流制度。针对乡镇组织员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市委注重为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创造条件,要求组织员经常向县区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县区委不定期编发信息供各乡镇组织员交流参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二是例会制度。县区委组织部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乡镇组织委员和组织员办公室主任参加的工作例会,由他们汇报本乡镇的组织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探索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三是责任考核制度。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结合乡镇实际,县区委为组织员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并采取抽查与普查相结合,重点查与综合查相结合,定期查与经常查相结合的办法对组织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建档立卡,把检查结果计入年终专项考核之中。四是目标管理制度。按照岗位职责,根据市委组织部任务目标要求,各县区将党建任务目标分解到乡镇组织员办公室,并提出具体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五是激励约束制度。县区委在年度考核后,对考核成绩突出的组织员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平庸、无创新、无建树的组织员给予通报批评;对不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4、科学使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组织员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的责任意识,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参谋助手的作用。要求基层党委组织员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详细掌握本地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团组织、经济发展等状况,调研后向党委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为基层党委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把关督查作用。组织员负责对上级有关指示和工作部署执行情况以及同级党委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指导,对具体工作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三是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员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基层党建的各项任务。四是模范表率作用。优秀组织员的崇高敬业精神、突出工作业绩和良好的自身形象直接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事业,推动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县服装行业调查[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县服装行业调查

同时我们建议,服装企业的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放眼未来,消除小农意识,从大局出发;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生产规模(可走联合兼并之路),提高产品档次;冲破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框框,不断开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只要找准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服装行业就不仅能够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还能抓住有利时机,趋利避害,进一步发展壮大服装行业。

人才使用的调查

在各服装企业调查期间,我了解了各企业的人才使用情况:吴天虹,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1996年毕业,现就任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月薪3500元。张伟华,男,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8年毕业,现就任欣华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月薪XX元。杨洋,男,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XX年毕业,现就任春雁羽绒服装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年薪XX元。王平,女,1996年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生,XX年参加自修同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春雁公司生产部经理,年薪6万元。张太明,男,XX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斯威尔服装公司总经理助理,月薪XX元。

在调查中他们表示,以前在学校觉得知识好象和实际没有什么联系,放松了一些课程的学习,但真正的到了工作岗位,顿时觉得,书本上的很多知识点自己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现在每天都要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新的管理知识。

他们在谈到现在学校专业的开设上说,现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课程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真正的离先进管理水平还有很大距离,而且,现在学校的学生虽然能很快适应市尝工作要求,但知识面狭窄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也不能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一工作就想要很高的回报。

在问到他们对大四学生有什么要说的时,他们说“希望你们先就业,再择业,最终创业,脚踏实地,扎扎

实实完的完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后记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对服装这个原本陌生的行业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从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我们将继续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真学习,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民工返乡调利弊调研建议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建议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工返乡利弊调研建议

去年下半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倒闭,导致大批外出农民工回流返乡。为准确把握农民工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提供农民工外出、返乡、就业和培训等情况,近期,我们就**区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全区农民工返乡现状

**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县,XX年全区劳动力总人数15.5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2%。从调查统计的情况分析,全区农民工返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返乡和外出人数“一减一增”。从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来看,农民工返乡人数呈逐月回落态势。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乡农民工人数分别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环比分别增长7.5%、6%,四月份返乡人数增幅较三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二、三、四月份外出就业人数分别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环比分别增长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数的增幅较三月份外出人数增幅上升0.1个百分点。外出就业人数的环比增幅远远高于返乡人数的环比增幅。

返乡人员务工地比较集中。调查发现,返乡前80%的外出农民工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域,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效益下降是农民工返乡的主导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无论是出口外向型企业,还是物流业、建筑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企业因产品积压、销售不景气甚至倒闭破产,导致农民工无法维持正常生计而返乡,这类情况占到70%。但有30%的农民工受强农惠农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粮食、农资综合等各项补贴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优惠政策)决定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培训力度加大。为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创业技能,**区积极组织落实农民工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截至4月份,全区农民工参加培训人数达1523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481人,占农民工培训人数的31.6%。

农民工返乡利弊分析

农民工返乡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队伍结构。外出的农民工长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金,学到了内地从未有过的先进经验,返乡农民工带回了资金、技术、观念和经验,使农业生产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壮大和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于家庭稳定和谐。青壮年农民工的返乡,将大大减轻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负担,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有了规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独,儿童不再孤单。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劳务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二是就业压力加大。据劳动部门四月份统计显示,返乡农民工累计21712人,今年外出就业人数17477人,未就业4235人,占返乡人数的19.5%。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若长时间未能实现就业,难免出现急躁、埋怨等不稳定情绪,甚至暴露出过激行为,给维稳工作增添不利因素。

建议

针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的实际,要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认真抓好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监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职能作用,深入村组逐户开展调查统计,及时掌握和上报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转移就业、创业的对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打好基础。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重要媒体开办专题栏目,搞好政策宣传、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强化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适应转岗转业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两学一做专题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75 字

+ 加入清单

两学一做专题调研报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黄浦区教育局党政班子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教育“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方案推进及区委巡查提出的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带领全系统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改革的勇气胆识、实干的工作作风,打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战,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振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的精气神。

以问题为导向深学笃行强化责任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教育党工委将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以上率下,树立“学做”标杆。局领导班子将通过党委会专题学习、中心组定期研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基本要求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区委巡查反馈的问题建议,着重在强化管理、从严带队伍等方面,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坚持以学促改,以上率下,做到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深入联系点调研、解决问题;带头查找问题抓好整改;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正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决防止“水过地皮湿”,使党政班子成为“两学一做”知行合一的标杆。坚持示范传导,强化责任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是事业的带头人、一线党员的领路人,也是广大群众的眼前人、身边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校级领导干部将通过单位中心组学习、开设党课讲座、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结合群众路线及“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梳理的问题清单,着重在坚守底线、责任担当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坚持先学先改,示范带动,当好一线党员的表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深入联系群众,树立宗旨观念;进一步为学校发展出新招、出实招,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严守纪律和底线,知敬畏、讲规矩。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走心入脑”,永葆政治本色。基层广大党员通过参与创先争优岗位行动、志愿行动和家园行动,立足本职工作,着重在理想信念、师德修养等方面检视自己、对标看齐,深学细照笃行,补足精神之钙、扫除行为之垢、强化担当之责,铸牢党性之魂,在修身正己的同时,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模范带头作用,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书育人中彰显党员精神风貌。

以发展为目标立足岗位以知促行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党工委将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总目标,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打造中心城区教育高地,服务黄浦区域发展,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两学一做的落脚点。着力落实创先争优,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以教育系统创先争优行动计划为载体,通过开展“承诺践诺”、“三亮三比三评”活动,落实“岗位行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在服务教育中心工作中建功立业;通过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成立教育系统青年志愿者联盟,落实“志愿行动”,激励党员在引领社会风尚中争当先锋;通过基层党支部与社区“双结对”、 “双报到”制度,落实“家园行动”,鼓励党员在社区共治、建设和谐家园中贡献力量;通过开展“好班子”、“好干部”、“好党员”的评选表彰活动,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先进典型激励人、用模范事迹鼓舞人,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着力强化立德树人,提升育德育人水平。强调,“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党员教师要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作为明德修德、树德立德的重要内容,“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员教师修身正己,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立德树人,将价值塑造融入课堂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德育为先、思想引领,强调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不断提高学校育德育人水平,提升教育实效。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区域发展目标。将“两学一做”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相结合,以学促做,知行合一,以党员队伍为先行,激发全系统教育改革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系统上下谋事创业的激情和锐气,通过贯彻落实教育“十三五”规划,逐步破解在干部队伍、资源盘整、教育公平、减负增效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有力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努力打造中心城区教育高地,为黄浦区打造“四个标杆”、实现“四个前列”的区域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以求实为关键创新方法注重长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必须突出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结合教育实际,体现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强化分类指导,把握工作的针对性。“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这是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时提出的要求。教育系统目前所辖党员3200余名,共设有基层二级党委1个、党总支部7个、直属党支部107个。针对系统党组织种类多、人员情况复杂的特点,党工委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量体裁衣”,强化分类指导,提出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工委也将牵头建立常态化巡查督导、全过程考核评价、跟踪式从严问责的机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现场指导,确保不漏项、不留死角,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强化方法创新,突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基础性工作载体、调整党务干部选拔任用导向,有效落实学习教育的组织保障;通过引导广大党员运用网络载体进行主动自学、互动交流,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党员参与学习、以学促做的热情;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党员“微党课”以及各基层党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直观形象地宣传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知行合一的“学做”教育氛围。强化制度保障,注重管理的长效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筑牢党的根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坚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工委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工委对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一日调研”、党组织书记分层培训、党组织书记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评议等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抓好“党员进党校”——党员教育轮训、完善党员发展和组织管理、深化“三会一课” 等党的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突出“两学一做”正常化教育的特质,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暑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2017暑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留守儿童超五成,父母双双外出占绝大多数

据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计,XX年春季,全县27284名小学、初中生中,留守儿童占56.6%。调查的汉阳镇中心村、武连镇计划村有小学、初中生138名,留守儿童达到80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63人,占留守儿童的78.8%。

二、留守儿童以隔代照顾为主,暑期普遍继续留守

留守儿童以爷爷、婆婆照顾为主,他们与父母的相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主要是父母返乡过春节或者春节期间到父母身边与其相聚,由于夏季高温,留守儿童暑期一般不到父母务工的城市相聚。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留守期间全部与爷爷、婆婆一起生活,今年暑期仍全部留守在家,仍全部由爷爷、婆婆照看。

三、留守儿童生活单调,暑期以玩耍为主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加之爷爷、婆婆的“过分”疼爱,暑假期间很少安排他们做家务,更不会安排他们做农活,特别是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几乎不做家务和农活,玩耍和作业几乎就是暑期生活的全部。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暑假期间,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全部以玩耍、看电视为主。虽然有年龄稍大一点的7名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但是,与同村其他小伙伴玩耍或在家看电视几乎是他们暑期的主要生活方式。虽然所在乡镇也有暑假兴趣班,但出于经济和接送不方便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农村留守儿童暑假被迫留守在家,40名留守儿童全部没有参加过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政府相关机构等组织的学习辅导、文体活动。武连镇计划村罗如均表示,虽然镇上有适合自己孙子的培训班、兴趣班,但是,一个暑假三、四百元的培训费还是有点贵,同时,如果到镇上参加培训或兴趣活动,每天都要接送,有点费时费力,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其自由玩耍。

四、隔代监护乏力,留守儿童需要特别的关爱

担负隔代监护职责的爷爷、婆婆,受身体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是代沟明显,爷爷、婆婆无言以对。孩子自我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隔辈之间观念的不同,沟通的难度增加,孩子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叛逆心理越重,加之没有开展留守儿童的专门心理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个性越来越偏激。汉阳镇中心村一留守儿童对他婆婆说:“你们的社会我们过不了,我们的社会你们不懂。”二是“技不如人”,爷爷、婆婆束手无策。汉阳镇中心村一没有的文化爷爷说: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是爷爷、婆婆最头痛的事情,平时住校还好,做不起的作业孩子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同学,放假了,爷爷、婆婆辅导不了作业,只好找邻居帮忙。三是不敢闪失, 爷爷、婆婆心力交瘁。在走访过程中,常常听到爷爷、婆婆说的最多的是“简直不敢让孩子脱离视线”、“只要孩子安全,其他啥子都无所谓”、“要是孩子出啥事了,我们咋个给他父母交代嘛”。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相对寒假,暑期时间更长,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机率更小,因此暑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动员学校及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力,以村(社区)为单位,适度集中建立留守儿童暑假生活营,从志愿者、学校老师中挑选专业人力量,围绕留守儿童的思想、情感、学习、生活,免费开展专门的学习辅导、心理引导、体育锻炼、劳动体验、安全教育等健体益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建筑安全生产情况的调研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建筑,生产,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建筑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思考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专门组织了一次针对园区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对工程安全的检查,走访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认真排查问题,牢筑安全防线。

我市是扬州地区开发区兴办时间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县市之一,各镇还举办了许多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工业园区、外商投资区。如今,我市各类园区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建设规模逐年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已大大超过全扬州市平均水平,成为扬州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利用外资的重要基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各类园区的快速发展,其建筑施工队伍、建设监理单位、建筑管理部门等均很难跟上发展的要求,加之各类园区的管理部门的精、少、独立等特点,综合造成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园区建筑安全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也较为突出。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当地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施工企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建设项目未经施工许可开工建设,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上岗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园区安全检查,特别是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

3、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大量涌向园区建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4、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

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如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对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园区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精选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精选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

为让辖区党员干部学深学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社区党委以“四措”力促“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自学”活动。

社区党委专门印发了《准则》和《条例》原文到每个党员干部手上,制作专门的学习记录本,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和各村(居)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学活动,逐字逐条学习《准则》和《条例》原文,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领会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准确诠释《准则》和《条例》,让群众看到行动和变化,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是开展“领学”活动。

社区党委充分利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举办学习《准则》和《条例》“大讲堂”,利用每周工作例会之机,由领导带头领学,逐字逐句原文领读,并结合实际展开讲解和讨论,带头撰写交流学习心得,引导社区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准则》和《条例》,将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要求,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三是开展专项“促学”。

社区党委将“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作为2017年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发活动通知,要求社区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同时,由社区分管领导和联系村(居)领导牵头开展跟踪督查、随机检查学习笔记、心得等,及时了解掌握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学习贯彻情况,及时交流做法经验,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实,以“促学”力促辖区党员干部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

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是不是对网友们有所帮助呢?希望网友们认真阅读,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镇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外来人员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来,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围堵公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组织上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实际情形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组织,及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在农村政治结构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别农村自治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新兴的各种社会力量,就无法相应提供足够的参与管道,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态环境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 、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六、调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在诸多数据中尽量以此方案为标准,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家乡人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人们摆脱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与当地部门能兴修水利,让人们摆脱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实地调查和研究。经过逐步实施,可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化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土地征收补偿规范化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征收补偿规范化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我县辖区内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的数量增多,而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损害各方利益,导致引发更多的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进而激发社会矛盾。针对这一课题,县妇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到星沙、黄花、跳马、榔梨等乡镇以及相关的县直部门单位进行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探索出一条既适合民情又符合民意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从妇联系统接待和处理维权案件来看,涉及到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及征地拆迁补偿的问题成上升趋势,从XX年到2010年县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238件,其中因征收补偿费分配问题上访的44件,占同期上访案件总数的19%,其中XX年15件,XX年年12件,2010年9件,2010年元-4月份8件;从县法院受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的情况来看,XX年至2010年5月共受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68件,均已审结。从2010年5月起,县法院对该类案件暂缓立案至今。目前,拟向县法院提起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的当事人主要集中在跳马、黄花、榔梨辖区,其中以跳马的情况较为突出。据初步统计,目前向法院要求起诉的案子逾百件,其中跳马占一半左右,现有几十位农村出嫁后向市、县妇联投诉。

(一)问题的出现存在四个方面

一是承包过程中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比较典型的是:①出嫁女承包地被强行收回。主要表现为出嫁女娘家土地被收归集体,而嫁入地又未分到地。②离婚、丧偶的农村妇女土地被强行收归集体。有的离婚后不论妇女是否能够从娘家或再婚夫家所在村获得土地,原有土地都被收回。

二是在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利润或征用土地补偿时,侵犯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权益。如有的地方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明确规定,妇女出嫁、离婚后承包经营权不受保护,不能享受本组村民同等待遇。主要体现在少分或不分给婚嫁妇女土地征收补偿费。还有的对妇女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随意性大。农村妇女能否分得土地补偿款,由村规民约、户主代表会决定,即是同村同等条件下,往往也有不同的分配结果。

三是离婚妇女因离婚后不能单独立户,户口还在夫家,政府按户主发放土地征收费后,夫家从中卡扣,致使离婚妇女土地征收补偿费难以到位。

四是部分妇女就土地征收补偿费问题上诉到法院后,胜诉容易执行难,官司胜诉了,但因“婚嫁女”问题的复杂性,执行难度大,有的赢得了官司拿不到钱,还有的是第一批征收款赢了官司款还没到位,第二批征收款又分完了又要重新上诉法院。截止目前为止,县法院反执结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14件,尚存未执结的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有54件,案件执结率反达20.59%,效果很不理想。

(二)审理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难以界定:我国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界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法院在具体实务中的操作不一致。而目前关于“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是否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问题,在实务中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

二是审理中存在无法采取有效财产保全措施、无法调查取证、无法正常开庭审理及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经济组织成员对有关法律和政策不理解,对抗法院生效文书的执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产生往往是集体经济组织以“合法化”的村民会议自制剥夺经济组织个别成员的权益,在征收土地征收补偿款的分配过程中,否定“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的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均排斥或拒绝执行法律。尤其个别经济组织负责人煽动民心,组织经济组织成员阻碍法院取证、庭审及执行,影响恶劣。

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对法院涉及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审理和执行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协助、不支持,甚至人为设置阻碍。在县法院已受理的执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件中,曾出现有关部门不配合、不予协助甚至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的情形,经教育、制裁后情况虽稍有所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五是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案执行难度大,补偿款分配到村、组后被迅速分配到经济组织成员手中,资金无法收回。而集体经济组织又无其他经济实体,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导致案件无法顺利执结。未能执结的案件越积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而原告或申请执行人在判决后因无法得到执行款,便将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愤怒转嫁到法院和办案干警头上,动辄上访、告状,办案干警疲于应付各种汇报,严重影响干警办案积极性,甚至影响县法院全面工作的开展。

二、凸现的原因及分析

一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群众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内容理解不深,认识不足,导致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在讨论制定村规民约时作出不利于“出嫁女”、“上门婿”、新生子女、丧偶和离婚妇女、服刑人员、在校生等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剥夺受害人的权利。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县妇女维权工作调研汇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县妇女维权工作调研汇报

**县有36多万人口,女性人口约为18万,15个乡镇,10个办事处(其中有6个瑶族民族乡),4个农林场,358个行政村,6个社区。目前,全县设有38个基层妇联(乡镇及办事处妇联25个,林场妇联3个,社区妇联6个),358个村级妇代会,95个妇委会(其中14个战线妇委会,65个科局妇委会,16个民营企业妇委会),成立了女领导干部联谊会。会员104名,妇联组织网络健全,基本做到了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妇联组织在上级妇联的亲切指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妇联的职能作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思想,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最大程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最大范围地拓宽服务渠道,最大限度地为妇女维好权,开展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活动,提升了一个个有妇女特色的品牌影响力。也获得了一项项可喜可贺的荣誉。XX年来,连续六年在全市妇联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第一、二名)荣获特等奖,曾被省妇联授予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和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两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主要做了下面一些工作:

一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妇联干部队伍。每年举办一次妇联干部培训班,推荐妇联干部参加各类理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全县有一个朝气蓬勃,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素质较高的妇联干部队伍;二是加大维权力度。做到信访案,件件有接待有回音有落实,重大或典型侵权案有督办有反馈有结论。三是继续深化“三大主体”活动,每年着重抓一二个主题活动。如XX年突出新农村建设和评选十大优秀母亲的主题,XX年突出抗灾救灾,、岗村共建的主题,今年突出就业培训引导,扶贫帮困的主题。四是以“春蕾计划”为平台,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救助和扶助活动。近五年来,县妇联多途经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募捐到资金70多万元,结对资助贫困女童400多个,已帮助了200多名女童完成义务教育,为4名身患重病的孩子提供40多万元的救助。五是按两个规划要求,积极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在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妇女就业和教育培训,妇女财产人身婚姻保护,妇女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是竭尽全力,积极为她们鼓与呼。六是开展一系列有影响有意义的节日活动。每年利用庆三八,六一等节日,较大规模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提升妇女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如今年三八节评选表彰了“百名优秀打工妹”“十佳优秀创业女性”,举行了“爱生活、爱家庭、爱子女”为主题的“快乐家庭背背接力赛”和“快乐女子拔河比赛”,参与面广,参加人数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县各级妇联组织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单位的大力配合支持,全县妇女事业发展的环境良好。二是妇联干部的积极努力。特别是县妇联班子是一个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有魄力的班子。完成上级妇联的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县委政府的工作任务不惜余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丝不苟。

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县的妇女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妇女参政议政的情况不乐观。目前,全县副科以上干部的 158 人,占全县副科以上干部的15%,28个乡镇场办事处,任乡镇党委书记1名,乡长1名,县直单位119个,任党政一把手9个(其中只有2个局长:劳动保障局和监察局),而且年龄偏大;属省市管的 33 个金融保险等单位只有1名一把手(新华保险),女性领导寥寥无几。四大家各配有一名副处女领导,除一名县委常委,其他均为非党职务,这也反映越到高层对女性的“搭配角色”越多;县人大41名,占代表总数的21℅,与要求差1℅;

三是妇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没有落实好。⑴县妇联参政的渠道不广。县妇联及各基层妇联没有一名县人大代表,更没进县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⑵县妇联推荐妇女干部难以纳入考核内容,作用发挥不太好,⑶基层妇联干部政治待遇难落实,交流也有一定的难度。按《中华妇女联合会章程》和有关文件规定,乡镇、科局妇联干部应享受同级党委委员的政治待遇,目前没有按这一规定配备,有些得到提拔也不是因为是担任妇联干部,不像担任工会主席就享受副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妇联干部的积极性,乡镇专职妇联主席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就很少,一般就是参加县里的几次会议,三八节搞下活动,下半年订订女报。⑷农村离任十年以上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补贴没有落实。据粗略统计,全县离任十年以上村妇代会主任有50来个,她们陆续到妇联反映要求享受生活补贴,县妇联向县委作了专题汇报,向政协写了提案,没有给解决。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部长,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5114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思考

庄园农业:市场农业的希望之光—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庄园农业在我县悄然兴起。我县庄园农业是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由个体、联户或其他投资者转包、租赁承包地、抛荒地和“四荒地”(荒山、荒地、荒沟、荒滩),经营种养业及与之配套的加工业,且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一般在50亩以上)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经济、实现土地、资金和技术集约经营的有益探索。 一、我县庄园农业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我县庄园农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有三个。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田土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弃耕抛荒的土地。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达13万多,占我县总人口数的16%,充耕面积达4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二是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需要扩大承包面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牛潭河乡狮子山村土地承包大户陈醒志向调查组反映,他目前不需要乡党委、政府具体支持什么,燃眉之急只需乡党委、政府帮他做好当地村民的工作,进一步承包大面积的土地,以扩大种养殖规模。三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城市和乡村出现了第二次分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而同时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部分城市人也开始走向农村发展开发性农业,如县委办机要保密室刘岩保同志和他哥哥一起,利用值班后的业余时间,在牛潭河乡承包了100亩山土,发展椪柑、脐橙等水果种植业,目前来势看好。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县已有50亩以上的庄园170个,总面积35373亩。按承包土地类型分,其中水田型13个,面积1426亩;旱土型32个,面积4503亩;水面型17个, 面积6586亩; 山林型55个, 面积11828亩;荒地型41个, 面积10348亩; 综合型(即庄园主承包水田、旱土、水面、山林、荒地等兼而有之, 面积共计50亩以上)12个, 面积682亩。按庄园按生产经营分, 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产、加、销一体经营型。在庄园内既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种植优质农产品, 又进行产品加工, 还在外地建立网点搞销售,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这种庄园农业的经营效益比其它类型好。如花果山乡月石湾村村民项剑文,去年种了2亩牧草、100亩玉米,喂养了52头肉牛,牧草用于喂牛,以玉米和秸杆作原材料办了一个饲料加工厂,饲料远销益阳等地,去年仅加工销售饲料一项的收入就达3.5万元。2、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型。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如三堂街镇包狮村支书胡著轩,租赁别人弃耕的52亩田土,办起了一个综合种养场,按照“生产粮食、粮食喂猪、猪粪养鱼和生产沼气”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组织生产,去年饲养母猪40头,出栏肥猪120头,池塘养鱼8吨多,建了2个大沼气池(沼气除了自用外,还能供应20户邻居),纯收入达6万多元;武潭镇泥潭村农民王跃明承包218亩荒废茶园,投入资金26万多元,全部改种优质梨、苹果、葡萄等10多种果树,间种100多亩花生,同时养土鸡近3000羽、瘦肉型母猪20头,初步建成了种、养、繁一体化立体生态庄园农业,预计两年后年产值可达80万元。3、名优特新农产品开发种养型。这是目前我县庄园农业的主体。这种模式主要是“庄园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大规模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或培育、繁殖种苗,一般开发的项目比较单一,要么是种植业,要么是养殖业,在很大程度上类似过去的专业户,但规模和面积较专业户大。如灰山港镇雪峰山村退休教师文展才,发挥种植水果和苗木的特长,租赁了雪峰山、周家潭两个村的林场和茶园近300亩,种植脐橙、油桃、酥梨等优质水果和苗木,预计三年后产值可达100万元。 庄园农业之所以在我县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在于它有一般农业和常规农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有利于降低成本。一般庄园经营土地面积都是50亩以上,大的上1000亩(如泗里河乡泗里河村农民王珏凤等三人,采取股份制形式,投入资金76万元,承包鹿马仑、老山、月新、阎家村等四个村的旧茶园、坡土、废地、残林、部分荒山和稻田3150亩,目前已造林1000亩,种植黄姜等药材320亩,种植绿化树苗80亩)。庄园内从耕作到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再加上集中连片,便于排灌、施肥和防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河溪水乡潭映钟村的“庄园主”贺冬良对调查组算了一笔帐:他和一般承包户相比,去年一季稻每亩平均生产成本要低45元。二是大力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集约经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展集约经营,庄园主一般都在科技上舍得花钱,有的自己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有的高薪聘请高级科技人才作顾问,有的选派年轻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修山镇修山村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刘汇源,自费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花卉苗木种养技术,同时他还大力引进现代科技成果,配备了全光照自动喷雾插播育苗设备,采用了花卉无土轻型基质压制、太阳能温室育苗等新技术,由于他的庄园管理严密,又实施了较先进的农业技术,经营效益一般要比普通农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产品质量高,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庄园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能力强。如益阳人刘治安租赁花果山乡人和桥村的200亩田土建成苔韭基地,出产的苔韭由于质优价低,受到益阳和桃江两地消费者的欢迎。 二、发展庄园农业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暂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原有法规还未作调整)调整规范土地流转和庄园农业发展的情况下,乡(镇)村干部主要运用现有的政策指导工作,随意性很大,且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这一工作的健康开展。在发展庄园农业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还自觉不自觉地把庄园农业与过去大地主和国外资本家的庄园等同起来,认为搞庄园农业就是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因而不敢大胆发展,如

承包租赁期不敢一定30年不变,一般只确定了5-XX年承包租赁期;少数农民宁愿自家责任田抛荒也不转包给庄园主;部分“庄园主”瞻前顾后,深怕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还是口头协议,存在搞一年算一年的心理,不敢大胆投入;部分群众看到庄园发展起来了,就眼红,用各种借口敲竹杠。 (二)土地政策的制约。一是以人口为基础平摊责任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制约了庄园规模的扩大。目前农村田土是按人头平均发包的,而且是一定30年不变,基本上没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因而一些农民把责任田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爱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这样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方面受土地经营权分散的影响,发展庄园农业的土地很难从单个的农民手中转过来,农民有的愿意转包,有的不愿转包,这样土地难以成片,庄园难以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在当前种田效益不高、一部分农民开始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抛荒的情况下,发展庄园要么受到地域限制(不成片),要么受到要价过高的限制,要么受到转包期限过短的限制,造成一边是发展庄园没有土地,一边是大量的田土出现抛荒。二是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政策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条例、文件出台后,对保护耕地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既给开发庄园农业带来了机遇,也对发展庄园农业有一定的制约。不利因素主要是:1、在庄园的布局上,受基本农田区域划定的限制,庄园难以大量集中在交通要道两旁,给产品销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影响。2、在庄园的开发项目上,受土地用途管制的限制,难以开发效益好的产品,如《土地管理法》规定严禁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按照这一规定,如果庄园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基本上只能采用比较效益低的粮食型种植结构。3、在庄园的开发建设上,土地审批程序繁杂,收费较高。发展庄园必须修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而修建配套设施所占用的农用地必须到市以上国土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报审批手续,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报批准;设施建设占用农田每亩要收取高额的土地开垦费,基本农田24000元,一般农田16000元,这些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收费影响了庄园农业的开发建设速度。 (三)资金制约。开发庄园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一方面银行贷款渠道不畅,“庄园主”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且在开发庄园农业的过程中,都已倾其所有,因而庄园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另一方面是投资主体单一,开发庄园农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 (四)技术和信息的制约。庄园农业开发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否则,就难于上档次、出效益。但目前缺乏一种科技人才与庄园农业相结合的机制,使庄园开发受到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县庄园开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普遍存在缺乏技术问题。由于庄园主缺乏科学技术,目前我县已开发的庄园农业中,大多是种养型,综合型或产业化经营的极少。而在种养型的庄园中,主要是粮果鱼的种养结构,真正种植高档农林特产品的不多。 (五)发展环境制约。一是管理服务滞后。目前庄园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一个集中的反映渠道,个别基层党政领导对发展庄园农业的协调和服务不主动。二是收费关卡过多。三是治安环境欠佳。庄园发展起来后,有的敲竹杠,有的明抢暗偷,给庄园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加快庄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将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应该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在明确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发放土地经营权证的前提下,鼓励和促进田土向庄园集中。1、对开发目前未利用的土地发展庄园的,由乡村两级审查后,可报县国土部门批准,发给土地使用证,并明确30-50年的经营使用权。2、对弃耕抛荒又拒不转包的,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条件收回后或发包人给本村村民,或租赁给外地能人开展规模经营,租赁期视承租者的要求而定(最长不能超过30年)。3、土地承包、转包、租赁必须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农民可从依法转包的土地中获得收益,其受益额由转包者与经营者协商确定。5、土地转包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以股份制方式运作,农民以责任田土入股,由股份公司租赁承包给庄园主,按股分红。二是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庄园农业总的原则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的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不改变用地性质为前提,但又必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用好用活土地政策。1、鼓励庄园开发占用一般农田;2、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可在保持乡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按有关程序,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适当修改,把发展庄园的土地从基本农田中划出来,再把另外符合条件的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3、鼓励对庄园的立体开发;4、鼓励开发“四荒地”发展庄园,除确定30-50年的开发使用权外,还要在税费上给予优惠。 (二)多渠道增加投入。一是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允许以庄园的资产作抵押进行信用贷款。二是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发展庄园农业。县财政在每年的预算中,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再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开发庄园农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要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在项目区内的开发性农业庄园中。三是优化庄园的组织形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主要是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办法来解决发展庄园农业的资金,鼓励农民与农民、职工与农民、企业与农民合作发展庄园农业。 (三)搞活流通,打开庄园农业发展的“通道”。一是要建立庄园农业的“绿色通道”。对有一定规模,且以生产加工农产品为主的庄园,由县政府审查后,发给农产品“绿色通道证书”,使其在本县内无阻碍流通。二是要开辟多种流通和销售渠道。大的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主动与相对应的庄园订立产品收购合同,确定收购保护价,保证“庄园主”的利益不受侵害;粮、油收购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林业三严三实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524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林业三严三实调研报告

篇一

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76.4%、12.3%、11.1%,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篇二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家电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页5]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家电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由于我们的问卷是分区域发放,而且不同的地域对各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最后统计也先按区域划分,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不同层面的人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了解及他们对该政策的建议等,我们又按照不同的收入区分统计,若该区域调查的人数过少,如索镇田庄镇,则不再按收入分别统计,统计数字绘制成表格,进行详细地分析,整体结果分析如下:

1、打算换家电的与不打算换家店的居民约各占一半,说明居民在购买家电的方面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政府想要刺激经济的发展,可以考虑持续实施对家电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拉动内需来提高经济的增长。

2、居民如果买家电的话,他们对“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尤为青睐,说明政府颁布的政策还是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的。但仍有1/7以上的人还是会选择普通产品,这还是反应了他们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在某些方面(比如质量)有所顾虑。我们在调查中就有居民曾质疑家电“以旧换新”的产品会不会是回收的旧家电重返市场。

3、从居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有38%的人们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的宣传得知该政策的,有25%的人只是听说,网络了解的人很少,而且很大一部分是人们走进商场后才知道有这项政策,说明人们很少主动去了解这项政策,也反映了政府在宣传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全面。在调查的人当中,有将近1/3的人们表示对政策的了解很少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农村,家电“以旧换新”的销售点很少,人们也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基本没有听说过。

政府应着实加大宣传力度,可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广播媒体,使人们尽量多的了解该政策,更大程度上地做到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在宣传过程中,还要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尽可能使居住在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的人们了解这个政策。

4、在调研城乡居民在对政策的评价过程发现,有52%的人觉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说明政府的这项政策已经有初步的成效。有40%的人对该项政策评价一般。还有7%的认为政策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这部分人在评价该项政策的时候表达出“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消极想法,说明了消费者对政府和销售商的不信任。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完全的深入民心。

5、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们还是更多关注产品的质量,其次是程序是否繁琐,再次就是补贴的金额。说明人们在购买家电的时候还是比较理智的,首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政府无论颁布什么政策,还是要要求生产商严把质量关,杜绝以次充优,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消费者对政策的怀疑,使消费者放心的购买家电的同时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

6、对于不参加”以旧换新”消费者,觉得家里没有符合条件的旧家电的人占大多数,显然有人对政策不够了解。无论是政府在宣传过程中,还是商家在对消费者解释的过程中,应重点解释家电以旧换新的旧家电的标准。如“多件旧家电的以旧换新券不可以购买同一台家电,每交售一台旧家电可换购一台新家电,但可在5个家电补贴种类中选择一种产品购买一台新家电。”[4]

共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048 字

+ 加入清单

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调查

今年七月,xx省司法厅和xx省法学会组织开展了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会调查。xx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开展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专题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观现实,调查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分别在城乡各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地区(桐城市新安渡镇和安庆市大观区)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经取得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一、农村的法治环境与农民的法律意识问题 随着三个五年普法规划推进式的实施,我省农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在全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农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环境大有改观。 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乡村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观上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宏观上就是要造就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农民在良好地法治环境中形成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从“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实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条不紊地实践着这个目标。只有形成一个全社会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我国目前以政府推进为主要方式的法治进程中,这样的“法治环境”需要各级政府去营造。“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可见,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农村的基层政权和组织应当对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够使其职责有明确的定位、行动有明确的方向。 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现象:1、在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是具有政策性和临时性的工作?作为推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层政权机关和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职责。2、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作为硬性指标。由于对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存在模糊认识,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为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主要方法。3、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形成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普法”似乎也在向农民“摊派”法律知识,“依法治理”则是以法律为“罚则”治理乡村。4、在评价机制上,注重于形式的普及,有些经验来源于文字总结与模仿复制。尽管这些问题是非主流的现象,但是在今后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是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为此,必须明确什么是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如何“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法律思想(理论)、法律观念(法制观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有个体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之分,个体(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环境的影响。群体法律意识具有团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我国农村不应忽视传统性和地域性的冲击和扭曲。社会法律意识是全体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它与传统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观念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是公民的个体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个体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对社会法律意识内容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三者是协调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冲突。 笔者认为,“一五”普法在于唤醒公民的法律意识;“二五”普法在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法律意识;“三五”普法着眼于营造全体公民共同的社会法律意识。“四五”规划就是在三个五年普法的基础上,为巩固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提出了由法律意识的培养转变为法律素质的提高,因为法律素质是法律意识的内在本质。由于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提出的目标还存在着差距,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应当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农民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则是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敬仰,因为法律的价值代表着公平、正义和秩序。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目的是建设一个法治社会,这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但是不能因此认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就是政府的单方行为。作为以行政指导为主要特征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中,各级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不仅应当将法律知识告之于民,而且还要让农民知道法律的价值是什么?法律是人们安居乐业的行为规则,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武器,惩罚不是法律的全部。只有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法律才能让农民所接受,对法律的认知和运用才能从自发到自觉。我省农村基层人民政府推行的“送法下乡”、“送书到户”的活动,有其积极的因素,应当予以肯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手一册法律书,不等于人人都知法和懂法了。 2、让农民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全面、正确地理解法律。长期以来,传统法制观念中,“法即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正确理解。诚然,对违法者的惩戒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传中要力戒这种片面的倾向。农村的社会生活受到法律调整的领域十分广泛,普法和依法治理中应当结合农村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给农民予以法律帮助和法律引导。例如,农民负担问题;打白条问题;粮食收购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等。让农民通过法律帮助和指导,认识到保护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这样,作为农村中主要社会主体的农民才能形成法律观念、培育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3、充分尊重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方式。在农村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心理:解决矛盾和纠纷,总是谋求法律诉讼之外的方式来解决,无论正当与否,一般都把诉讼看作不光彩之事。作为普法推进者的基层组织往往迁就这种现实,解决纠纷与矛盾以息事宁人为原则,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法律原则。今后在普法中,首先应当树立法律的权威,以法律为原则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和方法。各级政府应当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公民的诉讼活动,尤其是农民诉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更应当端正认识。 二、我省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法律实践问题 我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存在着许多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以及法律实践中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有重点的提出来,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或制定相应的对策,将会大大推动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法律定位与作用。 在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实际承担具体工作的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它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实施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际效果。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长远性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家,阶段性目标是实现各个时期普法“规划”提出的具体任务,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则是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肩负着如此重任和职责的基层组织对其法律地位应有正确的定位。 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全社会的工作,应当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基层行政机关,其行政事务千头万绪,各项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农业税费、农业生产等等,很难说哪项工作为主,哪项为次。如果将普法和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某项工作职责(并且有专人负责贯彻落实),这可能有悖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本意。笔者认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并不是一项单列的工作,它是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的原则精神,在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责中都要体现与贯彻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换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体(推进者)是任何部门与任何人员。任何工作必须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则为指导,我们不能把普法与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组织是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广者与服务者。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自治性群众组织。它虽不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但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与法定职能,使其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应当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村民进行守法教育;2.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和家庭和睦;4.协助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5.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与普法和依法治理所提出主要任务是相同的,基层群众性组织组织的各项工作正是亦步亦趋地实践着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目标。目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村委会的功能和作用,使其从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转向积极地开展普法宣传。 (二)关于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法问题 调查发现,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普法”工作上,主要表现出的特点是放任性和无序性。农民往往把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作为自发的法治思想的启蒙。诚然,法律的普及可通过多种渠道,在当今电视已作为简便、快捷、普及的传媒工具,其在普法工作的功能不可低估。有些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方,还利用农村广播网进行宣传,利用集市大会进行集中宣传,利用村民大会请司法人员上法制课。还有的地方采取“知识带动型”普法,即向在校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普法教育,再通过学生将法律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户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好方法。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普法工作实施的经验,都应当是值得肯定的好方法。但是针对当前农村普及法律的工作方法存在放任性和无序性的局面,我们应当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在传媒工具上,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普法工作。可以利用电视中现有法制节目,还可以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电视台的“法眼看天下”等都是农民十分喜爱的节目。因此,笔者建议,能否将现有的电视法制节目进行整合,开设电视节目的法律频道,专门地、系统地、生动地宣传法律。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省的大环境下,开设法律频道电视节目作为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实施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广泛地宣传与普及法律,拓宽普法渠道,改进工作方法都有积极的意义。我省的有关部门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 2、在普法的工作方针上,农村普法不能只把农民当作普法的对象。根据普法规划的精神,农村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是针对农村各级组织和公民。特别是“执法者”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对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各级组织在普法和依法治理中首先应当从“自律”开始,将自己作为法律的学习者和接受者,模范地执行和遵守法律、法规,然而才是法律的推广者。对于农民则应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切实地运用法律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法律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授益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改变“法就是制裁”的观念,让农民从“要我学法律”到“我要学法律”。 其次,农村“依法治理”工作中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民事调解。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律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农村,调解成为“执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息事宁人,止争息讼为目标的调解,在法律上、在观念上、在文化上都有很深的社会基础。因此充分运用调解的方法,对建立我国农村安定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法律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些地方将调解的范围已扩大到无所不及的领域,如果把调解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纠纷的必经手段,则可能冲淡了法律的权威性。笔者认为,在肯定调解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时,应当树立法制观念并且尊重当事人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的权利与选择。必要时基层组织应当鼓励与宣传诉讼方式的积极意义。如果一味排斥、回避或阻碍“打官司”,甚至将诉讼本身附加许多非法律因素,那么我们通向法治的道路也不会是坦途。毕竟司法是法治的保障。 (三)关于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经费问题。 实地调查中反映较集中是普法的经费问题(有关文字材料却没有提及),经费紧张制约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诚然,普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但是,笔者认为,对普法经费也应当澄清一些误区。普法和依法治理要求在各项工作中都应当普及法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思考

提升人口素质,改进联系方式针对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只能加强家、校联系。这联系就是抓好教育的中间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还得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及教育质量。教育者普遍认为,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防范家、校教育脱节的有效措施。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庭家长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不能放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与家长的高尚品德、文化基础知识有关。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子女有从何谈起?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督察和监管力度,加强学校教育职能是解决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再次,打造“名人”效应。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国家机关重要干部,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的谬论。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家教水平,改良教育形式。岳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但他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岳飞。她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就是让他们改良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将传统的“不打不成才,几代人都是这样打出来的,”教育悲剧重演。“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更多是孩子的心灵。忽略了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尊将被摧残,自信将被打击,智慧将被扼杀。“哀莫大于心死”,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理由是多么实际,不合适宜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应多关注电视媒体,多与有文化的人交流,多向好的教育家庭学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多联络感情、多与孩子谈谈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抓住了育人的绳,就抓住了教育的本。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当然,农村家庭教育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暑期社会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19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天空的那团火球已经扯下它那温和的面具,强势的温度撒下一片绯红的热情。七月,怀着一颗激壮的心走进视野。在这个流火的日子,我们用实践做画笔,蘸上青春的墨水,谱写属于我们的七月华章。

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的舞台,是不可缺失的锻炼机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把漫长的暑假时间合理利用起来,而且使参与者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增长了个人见识,拓宽了视野,更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开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即将是大三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怀着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渴望,参加了宁波大学“心灵直通车”法律大篷车实践小分队。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得来的知识终究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团结合作。

我被分配到了调研的任务。我们将调研目标锁定在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的各个厂区,潭河沿村也是我们这次整个暑期实践的基地。从7月10日到15日,虽然历时不多,但我们合理分配利用,完成了对若干厂区的调研项目。

7月10日,我们来到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实践基地的一些概况,以便开展工作需要。11日到12日,我们根据一站实地考察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制定了调研计划。7月13日到15日,我们前往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实践基地,按照我们制定的调研计划,展开广泛的调研活动。7月16日-到17日,我们回校整理调研问卷。7月18日到20日,经过我们小组仔细的讨论和多次修改,调研报告正式完成。在此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广泛的法律帮助宣传,进一步帮助村民,服务村民,以当地村民为主要对象,向其分发宣传单,讲解法律大篷车、法律诊所及其相关工作。

太阳很火辣,气温很高,顶着酷暑,做着调研。尽管有些艰苦,但我们丝毫没有要放弃的念头。大家团结一心,相互照顾,分成两个调查小组在外走访,到了晚上,我们一起进行磋商,总结。这一次也是我们学会团结互助,相互帮助的最好机会。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提前完成了实践阶段的任务。通过这次实践学习,我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与人的交流中,我有很多的体会与收获。在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这次实践,我们满载而归,不仅仅只是调研课题上相关的信息资料。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也为我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提供了平台。实践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巨大付出,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也让我们真正地学习了一次。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也更加树立了学好专业,贡献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在今后做到学以致用。

在这次暑期实践的活动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对我来说,不论是哪种滋味,它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提高,更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从中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真诚,让对方信任,驱除对方戒备心理,用不同方式与不同的人交流,并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了合作意识,发扬了团队精神,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同时接触了社会,更深地认识了社会,为将来提供了一些决策经验,体会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我的意志,磨练了我的臂膀,发扬了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