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优秀20篇)

浏览

7065

范文

762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11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XX年**月—XX年**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XX年8月底到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调查报告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调查报告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小编为你推荐更多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调查报告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小编为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流失的问题与对策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部长,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流失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面临着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普遍存在着四感,即政治上有失落感、工作上有挫折感、前途上有茫然感、生活上有贫困感,因而不少人另谋出路。从XX年至今,已有11人流失(全部属事业单位干部),其中停薪留职10人,调动工作1人,留下的年轻干部不少人也是左顾右盼,去意彷徨。

原因与症结

目前,年轻干部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上有失落感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乡镇干部很“吃香”。在子女安排、招工招干、工作安排等方面有“特权”,到农民群众中是领导,有威信,有号召力,有荣誉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行政干部的“特权”丧失殆尽。所做的工作无非是要粮、要钱、要命(指计划生育)、催工(指义务工),什么事都靠跟村干部讲感情说好话才可能得到配合,工作才能完成,乡镇干部普遍对此感到很无奈。加之前一段时间一些宣传媒体大肆歪曲乡镇干部的形象,把乡镇干部刻画成不是歪戴帽子斜瞪眼、张口骂娘、出口成脏,就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再不就是贪官污吏、社会蛀虫,严重丑化了乡镇干部的形象,深深刺痛了乡镇干部的心,老年干部无可奈何,摇头叹息,年轻干部由此也滋生自卑感,认为行政干部不如教师,连找称心如意的朋友都难,不得不降格以求,而且成功率大打折扣。

二、工作上有挫折感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一环套一环,中心连中心。农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税收缴、计划生育、民事纠纷、社会治安、土地调查等等工作日益复杂,并且由于农村思想工作有所削弱,一些群众不愿承担对国家集体应尽的义务,拖欠农业税、乱占耕地的事比比皆是,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而且现在村干部要求解决问题、落实工作任务时,两只眼睛只盯着书记、镇长,对副职干部也只是应敷,对于一般的年轻干部基本上就是视而不见了。有的年轻干部下村安排工作,连饭都没有着落的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完成工作任务了。领导干部则认为村里什么事自己不亲自出马就办不成,埋怨年轻干部没有能力,缺乏水平,弄得他们里外难为人,好比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于是他们认为自己工作搞“馋”了,后悔当初走错了路,学错了手艺,稍微有点门路的,就停薪留职或下海务工。要不就干脆回家带小孩。我镇流失的11人中有9人外出务工,1人在家带小孩。

三、生活上有贫困感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财政分灶吃饭,由于供养人员过多,乡镇财政日渐吃紧,乡镇干部工资待遇很低不说,还不能按时兑现。这11个年轻干部中,工资均在400元左右,且一年按年初、年中、年终分三次发放。年轻干部一般家底薄,没有积蓄,而物价一涨再涨,既要正常支出,又要养家糊口,遇上亲朋好友有喜事送点礼金后,这点微薄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与某些特权部门相比,乡镇干部的工作难度大、付出多,而得到的很少,住破房、吃粗粮,生活窘迫,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加之在客观上存在政治水平、政策水平的差异,使部分年轻干部认为政治上无盼头,生活上少甜头,因而产生“逃岗”的念头。前两年部分乡镇的选调生撂担子的现象就缘由如此。

四、前途上有茫然感

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用人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用人制度。体制上不够完善和用人上存在的问题,使乡镇年轻干部产生了误解。一些干部认为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拍的,拍的不如送的,认为自己一没有关系,也没有机会与领导接触,二没有经济作后盾搞感情“交流”,提拔无望,不知出路何在,深感前途渺茫,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步子不断加快,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年轻干部就悄悄打起小算盘,总是要“走”的,迟走不如早走,不如趁年轻没负担出去捞一把划算,于是乎找领导办停薪留职手续,下海弄潮去了。去年我镇经管站的一名女干部就转进了教育界,选择了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376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30,,,,,,一行五人代表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杨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xx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xx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暑假农村文化调查社会实践心得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由于大学生放假以及春运返乡回家,我国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对此,我县各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组织志愿者防控疫情。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的工作主要是入户排查返乡人员,张贴疫情防控通知,挨家挨户摸排,如有返乡人员及时汇报,并督促返乡人员做好“7+2”“14+3”隔离,所有人员出门做好个人防护。在这次志愿活动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不易,明白了我们的幸福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在这寒冬腊月里,无数工作人员依然为我们的安全负责。愿疫情早日退去,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新农村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调查新农村,了解过去、现在农民的日常生活。

调查对象:湖南岳阳县农民

调查时间:XX年2月5日——2月9日

调查人员:

调查内容:

通过观察、问卷式、访谈式、收集资料等方式,调查人员对解放前、土改后和今天的农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查。

调查人员对村里70多、80多岁的老人的采访中了解到,解放前的土地属于地主,农民受到地主阶级深重的剥削,农民辛苦劳作最后都交给地主了,如果遇到天灾,土地收成不好,农民就交不到该交的粮食就会欠地主的被地主欺压,过去的疾苦在老人们湿润的眼眶中显现。调查人员通过查历史资料了解到:解放前,中国农民深受来自地主的地租和高利贷的两方面沉重压迫,生活困苦不堪。

下面是一份30年代的南方土地兼并状况数据表:

省份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家庭比例占地比例家庭比例占地比例家庭比例占地比例家庭比例占地比例浙江3.353.02.78.017.019.077.020.0广东2.053.04.013.012.015.074.019.0广西3.428.96.422.320.628.069.620.8云南4.426.931.238.764.434.464.434.4

(数据来源:agrarian china第4页,注:云南的贫农和中农的数据没有分开)

通过表格我们很容易发现,土改前的中国大部分土地属于极少数的地主所有,占有一半以上家庭的贫农只拥有极少的土地。

当老人回忆到土地改革时,他们都异常激动。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从那时起老人们就陆续拥有自己的土地,开始了自耕自种收获大部分自己拥有的生活。

XX年中国开始废止了农业税,从而结束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废止了农业税的农民们拥有了小笔的存款,调查人员观察到今天的农民拥有了几层楼的住房,楼房里没什么年轻人,老人们介绍说,年轻人都到大城市里打工去了,时代不同了,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了,代替人们辛苦工作的是高科技机器。调查人员的调查时间正好即将过农历新年,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都陆续回家了,他们提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对调查人讲起来新农村。今天他们拥有了新房子,干净漂亮;他们不再守着土地等着收获,而是出去打工新机器代替播种收获;这几年生活卫生好啦,病了也不用赶几里路去城里,农村也有了医院,生活和谐、其乐融融。村里三十六个人参加了调查人员的问卷调查,57%的人对今天的生活非常满意,28%的人比较满意,11%的人满意,6%不太满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时期的大部分农人对现有的生活很满意,中国从太平天国时期的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再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的长期的土改运动,到今天的免去农业税,中国农民终于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来之不易,农民们都十分感谢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党和领导。

调查体会:通过本次调查,调查人员深切体会到:幸福生活是需要努力创造才能得到的,过去的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今天的农民获得了和谐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我们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

我们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课余做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每天安排六节课,每节课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中午十二点,共三节;下午两点至六点,三节,最后一节辅导暑假作业。

家庭走访,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受教育和学习情况,及询问家庭成员对当地教育水平和概况的认识。我们主要准备了两份问卷调查,家长和学生各一份,对象是现有就读小学的家庭,区域范围是枫香寨内。另外,我们还赠送孩子学习用品,给各家庭拍照留念,并尽可将照片洗好寄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导致调查结果不够真实,所以这也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2.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平不是很了解,且可以说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不了解上学流程,即并不清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读大学这一过程。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3.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科学的系统的主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更好生活理想,即使有也很模糊。对于将来打算,孩子前途并不明确。对于怎么才能改变自身的困境也浑然不知道,只知道能读书就好,至于读书究竟怎么怎么好只知皮毛,不明大用。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志向。对于怎样提高和改善当地教育,以及对政府有何意见和要求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父母所谓的重视孩子学习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调查,让我亲近了乡亲父老,让我更加的深入的体会了农村农民的艰苦,让我感受到了每一双窘困和无奈的眼神,和每一张坦然的笑脸。深入民间,方知民苦。走访乡下,察觉城乡之差。亲身实践,敢言当地实情。

此次调查活动主要团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八位学生队,外加黄平当地四位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围绕这个目标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特别是广大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以我市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情况作一研究与思考。

一、主要做法

所谓设岗定责,就是对在村级组织中不担任职务的党员,根据其能力、条件和特长,给其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确定任务,让无职党员担负起一定的职责,共同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共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设岗定责活动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已经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1、强化领导,营造良好氛围。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当作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当作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深化“三级联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镇、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多次召开镇党委、村支部书记及无职党员代表会座谈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实施意见。同时,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广大党员群众明白在农村党员中“设岗定责”是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方法,使设岗定责工作深入人心,使党员上岗后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深入调查,科学设岗定岗。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在为农村无职党员的设岗上都开展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对党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二是广泛开展村情、组情调查。三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重点收集农民增收、农民负担、社会治安、村务公开、公益事业兴办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支点。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为重点内容,坚持因村制宜、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人岗相适的原则,为无职党员设置了思想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共13个岗位。同时按照“定原则,不定范围;定目标,不定过程;定岗位,不定人数”的“三定三不定”要求,由各村党支部根据本村规模大小、党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对三大类13个岗位进行调整和增减,增强岗位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定责上,采取了三个强有力的措施。一是严格定岗程序。通过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合格党员申报岗位、党员民主推荐、择优选定、公示、签订责任状、颁发党员岗位证等程序进行严格定岗。二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党员的岗位任务控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三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设岗定责活动中,主要是以一人一岗为基本形式。对于素质好、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采取了“一人多岗”的形式。对于工作任务较重、个人难以胜任的岗位,采取了“一岗多人”的形式,保证了设岗定责的实际效果。

3、选准载体,力求实际效果。在农村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中,三镇都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归纳起来,主要是搞好了四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与“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二是与“三级联创”相结合。把设岗定责活动作为巩固“三级联创”成果的重要举措,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三是与“双建双带”活动相结合。在设岗定责活动,一批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共产党员脱颖而出,成为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典范他们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帮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与发展党员工作相结合。通过设岗定责活动,使无职有岗党员发现了一些优秀农村人才,很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巩固了党的基层堡垒。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0年3月2日~10日

二、调查地点: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

三、参加人员: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

四、调查方法:考察与调查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校园周边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

六、调查要求:正确评价我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

告。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我校范围广,面积较大,达4XX平方米。绿化面积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宿舍区依地形和功能布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个校园

环境优雅,林木葱葱,草地、鲜花盆景遍布。人文景点错落有致。校园内洁净优美,空气清新,校园周边环境较好,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称为“花园式学校”。同时,我校环境教育初显成效,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师生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法律法规观念得到了加强,学校同社区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活动,助人为乐,保护环境蔚然成风,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环境虽好,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讲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污染等。

2、我校环境教育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问题还不能令人乐观,具体表现在:

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统筹计划,部分老师有应付心理。

⑵学生户外、课外和校外环境教育活动不能持之以恒,有随意性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⑶教师环境教育培训没有全员到位,致使有的教师兴趣不高,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⑷教师的环境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够。

(三)解决方案

1、成立校园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教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教职工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爱我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的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多学科渗透,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开展环境教育。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以学校的橱窗、广播等宣传工具,邀请环保方面的专家来校演讲,开展环境教育。

5、利用读书周并结合环保知识竞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

6、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层面、全方位地使环境教育深入家庭,进入社会,并建立环境教育长效机制。

7、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领导小组和保卫处、德育处齐抓共管。尽快清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使校园洁、净、美、亮起来。

8、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建议。改变教育路行走路线,禁止校内职工燃放爆竹,禁止制造噪声污染的广告音像车等个体广告在校前公路游弋,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确保校园教学环境的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搞好乡镇供电所营销审计调查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营销,审计,全文共 1501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搞好乡镇供电营销审计调查

乡镇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在城镇及广大乡村,实施供电业务的基础平台,县级供电企业形象的好坏基本上由乡镇供电所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来决定。因此,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重视对乡镇供电所营销审计调查,一方面为公司领导提供乡镇供电所目前的营销管理状况,为公司作出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另一方面是通过实施审计,促使乡镇供电所及时改进营销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公司优质服务的步伐,切实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合法权益。下面就本人的粗浅认识托出,请方家不吝批评斧正。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去做好乡镇供电所的营销审计调查工作:

首先,要明确审计调查目标:审查供电所营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营销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只有目标明确了,才有行动的方向。

其次,要了解所被审计乡镇供电所的基本情况,如供电所的沿革、人员构成情况、供电区域内人口构成及经济发展状况、供电负荷发展情况、过去受公司考核的情况以及营销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和其执行情况等。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可以为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营销管理进行恰当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制定切实有效的审计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资源,节约审计费用,提计审计效率和效果。

第三,要重视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考虑。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始终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由于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的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就越多,我们就应实施越多的测试工作,将检查风险降至我们可接受的水平,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范围内。从目前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的现状看,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状况,以及我们了解到的管理情况,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考虑,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取证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审计证据的适当性问题,保证所下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性,它要求所获取的审计证据与我们的审计目标相关,有针对性地获取审计证据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比如,为审查明被审计单位抄表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抄表台账获得相关信息,作为审计工作底搞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人员所关注抄表台账的复印件,以支持审计人员所下的抄表率情况的结论。二是可靠性,一般而言,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如,供电所要证实供电所欠收电费的余额,根据工作需要,要对相关客户进行函证,以证实被审计单位欠收电费余额的真实性,这时,客户的回函比供电所提供的证实电费余额的依据更有可靠性。

第四,重视与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沟通。为掌握更多的线索,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与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沟通,一方面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如市场营销科等部门,了解他们平时报送相关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发生预案时处理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询问相关人员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执行流程等,以及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管理方面的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同时还要积极走访客户,了解供电营销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以及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和客户合法权益的情况。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服务,全文共 496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协关于“三农”问题调研课题的分工,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供销社、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4人组成调研组,在3月中下旬深入到三合镇、青杠街道办事处、福禄镇实地调查,走访了6个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听取了县农业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组织部分委员到铜梁县学习,调查中召开了各种座谈会5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目前,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机构,承担着对全县的农村种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农技包括县农技中心和13个街道(镇乡)农技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技中心。全县有农技人员390人,其中街道(镇乡)在编人员364人,在岗人员259人。在岗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26,36岁至49岁的占67,50岁以上的占7,结构年轻化;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4,中专以下的占16;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仅占17。

畜牧设有县畜牧中心和1个畜牧兽医联站,乡镇建制调整前的2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职工312人,其中在职251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31,35岁至45岁的占34,45岁以上的占35,结构趋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66,中专以下的占34;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达83。

农机体系,截止XX年6月底,镇乡农机站尚有在岗招聘干部24人,录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2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70的农机站成了“牌子站”、“空壳站”,余下的也主要经营油料和承揽零星金加工业务,承担新机具推广、提蓄水灌溉和农业机械维护工作的很少。

水产只有县水产站,在岗人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有职称的8人,但镇乡无1名专职水产员。

(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初步建立了县、街道(镇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其中县级8个,镇乡级19个,村级9个。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了以健龙藕协、狮子泰山果协等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和加粗了产业化链条,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带的建设。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家花卉繁育示范基地等13个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带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建立农资超市10个。积极参与“两社两化”建设,发展综合服务社33个,兴办正兴薯业、大路蜜柚和璧城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创办乡镇联佳超市16个,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

(三)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建立了璧山农业信息网,并与相关农业网站实现了链接,全县各镇乡和龙头企业也设有信息网点;成立了中国农函大璧山分校,举办了蔬菜、果树、畜禽、种植等14个专业,各镇乡也相应建立了辅导站,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示范户进行了培训,为农业提供了产前服务。在产后服务上,支持和鼓励农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发展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按照“公司+农户或生产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一批如原野食用菌产销合作社、新堰蔬菜营销合作社、三业茶叶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实体。全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会员1818人,带动了5176农户,经营总收入达2639万元,农户增加纯收入达314万元。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县级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仍按工改时人员编制核算,以后按照增人不增资进行预算,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了由工作经费来支付人员工资现象。调查中了解到,畜牧在从事春秋防疫、疫病普查、仔猪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镇乡(街道)社会化服务机构经费预算标准不统一,有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经费紧张,工作正常运转困难,只有安排部分人员进行经营创收,三合、福禄农技中心有近40的人员从事经营创收,削弱了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经费的不足,职工待遇低,致使个别中心负责人频繁更换,调查中了解,在这次乡镇建制调整中,二级机构负责人竟争上岗,有镇乡竟无一人参与农技中心主任报名。

(二)服务队伍庞大,人才断层与知识老化严重。在镇乡农技中心反映尤为突出。一是人员臃肿、混岗现象突出。调查中统计,全县镇乡农技中心有在编人员364人,被安置到其他部门的有105人,占总数的29。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47%,学农业技术专业的仅占14,其余39学农经管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党校经济管理函授生。三是知识断层。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进修非农专业的达99.16,导致了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据统计,全县有3个镇乡农技中心找不出1名专业农技人员,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

(三)服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一是服务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体制,带有一定的行政命令,往往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进行。服务的层面只停留在镇乡级上,服务指导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发现,镇乡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未驻村下社,真正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接触的很少,农民得不到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管理体制不规范。如镇乡农技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农机局都是主管部门,都可管,但都不便管。加之,服务体系(除畜牧外)“三权”下放到镇乡,镇乡管理模式不统一,县、乡两级业务出现断链,如镇乡水产、农机业务无法开展。

(四)服务市场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从事肥料、农药、种子、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户增加,无照个体经营比较严重。经营户进货渠道混乱,有假货充斥市场,加上监管市场力度不够,造成体系技物结合收入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如畜牧游医现象突出,三合镇就有游医30余人,游医因缺乏专业培训,滥用药物,使畜牧诊治得不到保障,肉品质量下降。

(五)社会化服务质量不高。政府行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不分,公益性服务较少,有偿经营成为主业,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机构有名无实。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明显。民办的各类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太少,XX年底全县434个村民委员会中仅有12个,约占3,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员综合素质不高,周转资金困难,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也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意见

(一)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各级农业部门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要理顺行政、事业和社会服务组织职能,对服务体系实行“一稳一放两分离”,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实现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组织彻底分离。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公益性机构,所需经费(包括工资、工作、项目等)由财政全额拨付,服务人员不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只对农技推广、指导等进行无偿服务。经营性服务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场、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全面推向市场。现有镇乡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门市、物资等资产,可以通过变卖、配送分流人员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经营,保留其为农技推广服务的性质。农业主管部门对公益性和经营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对公益性机构实施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经营性组织实行行业管理,确保经营市场有序竟争。

(二)强化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观念,找准位置,积极主动加强自身机构和队伍建设。公益性服务人员实行竟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新进人员实行考试聘用制度,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公益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与职员可按85和15比例配置,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服务人员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使收入与实际工作成绩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适时对从业人员施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行辞聘、解聘制度,形成以岗定酬、奖优罚劣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为农业服务。

(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将服务重点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逐步转移到提高农民素质上,运用教育、交流、咨询、提供信息等形式,帮助农民做出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加强与农业科研、教育的协作,引导农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二是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整合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开通农技110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等通讯系统,向广大农村传递生产、技术、管理及市场等信息。三是服务中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面上咨询培训,点上示范指导,建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点,推行“一人一村”农技推广制度。

(四)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担负管理集体经济资产的同时,应努力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工作,如组织农民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浇水、灭虫和户间互助,统一销售农副产品等等,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职能。另外,还可通过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设立营销协会、农副品代办及深加工、货物中转等形式,兴办社会化服务产业,以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功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合作类型上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农业产业协会,可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收购等一项或多项服务,也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可分村、乡镇、县三级兴办,可围绕一、二、三产业办,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还可组建联合组织等,扩大合作领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生事物,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重点对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议事规则。

三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服务领域。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一进一出”问题。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民技术信息,这是“一进”。“一出”就是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进入了市场,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引导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主要抓产前和产后服务,把一般的种养环节让给农民,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五)加大对体系的投资力度,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但必须调整投资方向,转变对农业的投入机制。投资主要用于农业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行普惠制,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工程、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成人教育与培训、环保工程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建立起以职业培训、农函大为主体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畅通县、乡镇、村、社四级信息网络支持体系,建立起财政支持信贷体系、农产品品牌扶持体系、农资供销加工出口体系。

(六)营造服务外部环境,提高服务效能。要配套理顺财政、计划、税务、金融等部门对农业的服务机制,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合力。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业技术研究、技术和品种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计划部门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优先立项,指导和制定服务发展规划。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要面向农业农村,贷款上给予优先照顾,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信贷服务。税务部门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给予扶持。工商、土地和规划等部门也要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如登记上给予便利,兴办服务设施、对外开展服务等审批环节简化手续,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供销合作社也应按有关规定,深入挖掘潜力,发挥应有的合作服务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猎头,全文共 731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2019年底,全县各类人才1.7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是当前我县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要依靠人才的力量。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任务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决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农业管理型、经营型、技能型等类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文化、教育、卫生、金融、商业、环保、网络信息、建筑设计、社会服务等行业领域方方面面的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和希望所在。我县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这种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很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

不足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19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xx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置,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多方筹资,在基地建设、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成太阳沟、桦树、高老庄等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120多万元。广开筹资渠道,协调县信用联社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累计4700多万元;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900多万元;筹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争取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帮助7167名农村实用人才解决了资金困难,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引导全县32名有头脑、有实力的实用人才骨干领办企业、创办基地,以“能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扶持2912户成为产业大户;组建各类协会34个,成员7958人,辐射带动农民5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近46.7%。借助省、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这一有利时机,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为782名有技术但无项目、无资金的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了112个致富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带动了10462名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制作农村实用人才宣传节目23期,各乡镇专门出动人才工作宣传车,派人定期在乡村巡回播放,在主要街口悬挂人才工作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开办了《金钥匙》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栏,每周五、周六播出,让农村拔尖人才通过电视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在黄金时段播放人才工作宣传标语110余条次。在县机关报开展“**人才年”专题宣传,组织了以“**人才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根据文章质量挑选10篇优秀论文组织了演讲赛,增强机关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置,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发展和创业兴业的社会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实现培养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各类实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不断扩大农村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实用人才的关注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传”、“帮”、“带”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教育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在我们几个村子里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下面是我们对农村教育情况做出的调查报告:

首先,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软硬件方面还不具备,要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易。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总体水平确实与城区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农村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还比较陈旧。我曾和唐家村的一个初中生聊过几句,他告诉我,他们上初中后才开始接触电脑,而城里呢,小学生就已经掌握电脑操作了,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和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十分缺乏,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能向城里的学校那样采取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的办法。高水平的师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在我看来,乡村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但同时我们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而乡村学校又急需人才,为什么大学生不去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呢,每年毕业生都挤向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为了留在城市里,他们甚至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我记得在唐家村小学开总结大会时,就有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唐家村的这几天,让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孩子们迫切渴望知识的心情,我被他们这样热情所感动,我想留下来……”

再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教育体制的原因外,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会前功尽弃。我们小组曾走访了许多村民和家庭,和家长们探讨过关于孩子辍学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学校老师讲的不好,一部分学生厌学,直接退学外出打工;

第二点: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差生分流出去,使好多初中高中生辍学外出打工;

第三点:考上学而供不起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

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农村学生辍学量减少,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次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为4名,这样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所以,恳请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建设。

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现在需要努力的是在一个县城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富的学校越来越富,穷的学校越来越穷,所以政府的重点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自我宣传,自我管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的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55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就是在基于学习理论知识之上,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丰富感性认识的一种行为。 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单位:xx乡小港村

实践时间:xx年8月1日 至 年8月3日 共 3天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 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 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 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 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 国家政策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政策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近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 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1 农村家庭中如果有孩子,收入的主要支出便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的纯收入都只能是刚好够教育的支出;

2 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3 农村的教育资源及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孩子考不起好的学校,而读过书最后辍学的孩子都认为差一点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4 辍学的孩子有的是没考上好的学校后,差的学校读不起,没办法才出去打工,还有一部分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存在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

5目前社会上是存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被称之为“蚁族”,这种现象助长了读书不如打工这种思想的成长;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近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当然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向社会呼吁,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最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就教师断档这个问题而言,我们还是有部分解决能力的,我们可以在各地了解情况后,通过学院爱心社,学校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展开定期的支教活动,了解当地的状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 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当我们问到如果有人给你们做好了图书馆、篮球场、健身场地时,你们是愿意去锻炼一下、看下书还是打牌时,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看下书或者出去玩下。可能娱乐方式单一的部分原因在于设施的缺乏;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习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虽然很多时间在赶车,虽然很多时间在正中午的烈日下度过,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住在异乡的宾馆,虽然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在烧自己父母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过,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着用尽可能节省的方式走完了全程。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吧,本次社会实践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团队的伟大。而我们也确实调查出来了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大家的努力也都应此没有白费。回想全部调查历程,我们也是在一直收获着。从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始,到有了第一个聊天气氛很好的被采访者;从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开始,到有了一份很完善的调查问卷;从在家很少晒太阳开始,到晒蜕皮然后又有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一路走下来,我们一直执着调查着;而回首这几天的实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好多。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xx .4.30---5.6

调查对象: xx中小学

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19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2019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 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19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19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 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 、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今年的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一次寒假回乡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打帮乡,我就其中的一个村—— 许怀村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了一些工作,还对部分村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调查地点:xx村

四、实践调查员:

五、调研经过及内容

1 、村庄基本概况

从打帮乡绕过蜿蜒崎岖的山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我来到此行目的地——许怀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接待,当我说明此行目的时,村长对我表示感谢,并对我的调查和实践表示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调研的信心。

通过向村长询问,我首先大致地了解了许怀村的基本情况,许怀村距打帮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行政村总面积1200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村民为布依族,全村总人口12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650人。

该村经济发达程度居其所属的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里转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务工人数已接近300人,将近本村劳动力总人数的一半。

由于许怀村所处地形为山地,三面环山,一条小河顺山而下,最终注入打帮河。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总面积为600亩,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和西红柿。经村长介绍,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仍然有经济特别贫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许怀村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照的是村民们多年的经验,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低,且许怀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怀村的村民们不能较快地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这次来调查我从学校带来了一些挂图和农业书籍,我把资料交给村长,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春节之后,我们就开村民委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了国家的政策和你们的关心,我们许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 、村庄建设情况:

⑴ 村庄基本面貌:

通过对许怀村概貌进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全村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布依族建筑风格,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料型房屋,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无硬化道路,通向乡政府的路只能通过摩托车、农用车等小型车辆,而且道路崎岖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现道路软化,滑车等危险。

⑵ 基本设施建设

通过了解,许怀村基本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不完善,村委会虽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没有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至XX年年底,村里已有超过9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在出现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⑶ 村庄自然环境

许怀村是比较传统的村,村里无企业、公司等办公场所,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许怀村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况:

经过村长的介绍,我对许怀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里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于是他们帮我把村里正在家闲坐的大人们叫来了,我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他们亲切地聊起天来。

交谈的过程中,村民们很热情地与我进行交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等。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在许怀村,绝大多数村民家里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家里都有电视机和vcd等基本电器,也通了电话,村民们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据我所了解,许怀村的农民们都享受到了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所学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中有关“三农”方面的信息讲解给他们听,村民们都很感谢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在我和村民们的聊天中发现,尽管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感到忧虑过,极大多数村民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争气就让他们多上两年学,不争气等到了十五六岁就出外打工,无论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诉村民们,如今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永远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会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亏。

在我一番真诚的劝告之下,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督促孩子的学习,尽量让他们多学习科学文化,即使做农民,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听了这些,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都真正地行动起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村民的讲述中,我得知了许怀村有几个孩子,由于家里特别贫困,正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在第二天,我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并把自己随身的笔送给了他们,还收集了他们的信息带回学校,希望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

三、关于许怀村发展的思考:

在许怀村两天的调研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对许怀村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约束,许怀村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要通过传统农业来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基本不可能,这需要村干部们以带动许怀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为许怀村的发展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逐步实现农业半机械化。

2、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的情况也是许怀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发展,医疗和教育是关键。在经济发展之前,必须先保证村民们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和卫生所是一个村经济起步的必要设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子女无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树立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开发程度不够,本村没有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本村的潜力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发掘。许怀村的特色和优势是土特产,特别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得到宣传,在今后的工作中,村干部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许怀土特产的知名度及其经济价值,打帮乡政府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许怀村的特色才会更明显,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

5、村里的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了许怀村的经济发展较缓慢。一个村能不能得到长足的、有效的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发展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发展的前提,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许怀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本村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业发展养殖业,这样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经济来源,使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6、交通不发达,成为限制本村发展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俗语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经济流通和发展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既然认识到道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设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使许怀村更好地实现小康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5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5:30,王新刚、陈鹏、杨仕玉、朱赛兰、唐伟影一行五人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东北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鹏、杨仕玉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5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5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暑假关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644 字

+ 加入清单

2019暑假关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调查人员:

正文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就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以下调查:

调查内容

1、乡镇企业

首先选取村里面最大的乡镇工厂,展开调查,首先对该工厂周围的农田的水源、土地等展开调查,为此我还特意采访管理周围这片土地的负责人,他告诉我在这一个工厂的没建设,没有投入生产之前。这里的水质比较清澈,池塘、水沟里面可以养鱼,种藕等等,这一类可以发展的副产业,以前农户家里的井水都是甘甜的。可是近几年随着该工厂的产业的进一步的扩大,营业额的进一步的提升。给村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该厂不仅仅是该村最大的税务来源,而且该厂的税务占领了该村的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该厂的社会价值远不止这一些,该厂解决该村一半的劳动力的问题,给该村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了该村的经济建设,使其在近几年渐渐赶上其他的村庄。并且在去年一举超过了这一地区的其他的几个村庄。但是这些都只是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在周围的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清澈的绿水已经不见。鱼虾更不用说,早已绝迹。现在连村民的井水也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了难闻的气味。使得村民不得不使用过滤器,来解决现阶段的饮水问题。通过的村长的采访中我了解到,现在的乡村的发展观,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都不适合当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校园环境

我选取了这一地区的一个学校做实地勘察,请学生谈谈对周边环境的看法,根据学生的说法,首先他们就学校自身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给我的详细的叙述了一片,第一,他对于现阶段学校生活废水的排放有点不满,但是找不到一个排放的合适地点,只能直接在学校周围的一个灌溉水沟,现在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进一步增加,污水给周围的农户灌溉造成很大的影响,农户们的意见很大。第二点,学校的垃圾的处理问题,现在学校因为建在农村因为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站,学校的垃圾一部分直接倒入学校旁边的灌溉沟,这一部分直接造成了沟里的水污染。一部分就直接埋在一片空地里,这样的做法不仅直接造成了这片土地的污染,而且一部分因为发酵产生的“垃圾水”,直接渗入地下影响地下水的质量。我想大家都知道一颗非电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五十年,更何况这一个垃圾堆里不止一两颗废电池,不用想这其中的危害有多么的大。还余下的一小部分,学校则采取的是焚烧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很直接,很方便,但是对学生的危害程度特别的大,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那刺鼻的烟味让人无法安心学习,而且这种垃圾焚烧产生的烟里面不仅含有烟尘、尼古丁等等,还含有各种各样的致癌物,给学生们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另外学校的食堂所烧的主要燃料是烟煤,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阵阵的浓烟总是逼得人把教室的窗户关得紧紧的,造成教室里空气不流通,容易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时刻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给他们造成一种紧绷的状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发展的很快但是学校的环境问题更是令人堪忧啊。学生的升学率上来了,学生多了。但是环境问题远比这个重要。

3、农户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以往农户的生活垃圾都是随处可见,沟里,池塘等等地方,都是垃圾的处理场所,一时之间垃圾到处的到,弄得街道一片狼籍。村里的支书告诉我,近几年由于村里的经济的发展过快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的特别突出,给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现在村里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与管理。积极的致力与改善现阶段的村庄管理的制度,坚持推行建设新农村和谐的发展机制,加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现在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相比于前几年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之下,有了一个更深次档次的提高。经济上来了,环境也没有得到破坏。这完全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的老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结尾

调查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我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相关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7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区“城郊新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市经济十强乡镇行列。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总人口11950人,其中农村人口9406人,城镇人口2544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6至60周岁)2343人;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20岁之间的劳动力180人,占7.6%;21-40岁之间的劳动力1506人,占64.2%;41-60岁之间的劳动力657人,占28.0%。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15 字

+ 加入清单

*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区组成了由区、乡两级农经人员参加的26人的调查组。调查组从3月15日开始,历时近1个月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种协会、专业社、服务站(中心)、研究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成中介服务组织和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但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已成雏形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我区四大基地建设,民办的以协会、研究会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分布于温室大棚、红枣、水果、养牛、养鸡、酿醋、种植等产业当中,以民办联办、自发半自发组建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组织已达22个,目前已有会员1767名,可带动农户33192户,这些组织的发展,大力促进了我区四大基地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组织形成背景和发展现状

从我们这次调查情况看,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四种形式。官办的主要以在科协管理登记为主,这些组织主要是按农业服务体系,以农技、农经、畜牧、水产、林果、农机、水利、乡镇企业、科技服务等组织建立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依托区、乡两级服务部门,结合村级干部与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建立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在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耕作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改良、生产环节,到灌溉、施肥、防病治病、新技术推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民联办是第二种形式。象我区的枣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牛协会等都属于官民联办,这些组织是适应我区近年来绿色农业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四大基地的建立,大量的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这就需要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当中,推广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想按这样生产销售,就必须把生产者组织起来,但是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去组织生产,生产者接受不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官民联办,政府主要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者自己按自愿原则以产品组建协会,在生产技术、园区管理、产品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

企民联办是第三种形式。象我区的博瑞乳业奶牛合作社和怀仁醋业协会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户小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加工包装、产品标识、宣传广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与企业联手组建协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

民办是第四种形式。象东赵温室蔬菜协会、演武养殖协会、修文芦笋协会都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温室园区生产、养殖园区生产等都与其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这些生产都要求生产者在产前、产中、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从购买基建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到产后销售,从产中技术交流到防病治病,从园区管理到供水供电等都需要合作起来。开始是农民互助合作打墙建舍到互助合作购买建材,这样都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开支,特别是防病治病防疫这都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最高利益。在此基础上,农民建立了松散型的合作组织,通过合作使大家得到了好处,提高了知识,成立了紧密型协会组织。

二、    组织类型与特征

1、生产合作型。象我区以乡(镇)组建的温室协会,就是以生产合作为主,辅以销售合作技术服务合作的民办组织。如东赵乡温室协会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454名,他们的主要合作内容有流转互换土地,协调担保贷款,建棚物资购买,互助整修墙体,供水供电收费管理,疫病防治,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区管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协调合作销售等。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生产、销售,有力地推进了全乡温室大棚的发展,三年的时间由过去2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

2、销售合作型。象我区的奶牛协会,从94年以来,主要以销售合作为主,如我区的博瑞乳业从94年以来发展销售合作型会员进行牛奶生产,至2002年,全区已有会员100多个,多年合作销售牛奶300多万斤。从2003年开始博瑞乳业组建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计划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与养殖户进行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在建设张庆乡北胡乔奶牛园区和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园区,入园奶牛已达500余头,预计两个月后,这两个园区就可投入生产。

3、科技服务型。象我区的红枣协会就是以产业规划、培训枣农、传授信息、出谋划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目前已有会员100多名,这个协会的建立大力推进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红枣加工的大发展。目前已有50多户红枣加工户,如协会副会长创办的丰元枣业已形成600万斤的生产加工能力。

4、中介服务型。象我区蔬菜流通协会,如东阳镇张辛丑创办的流通协会,他就是以蔬菜营销为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创办为蔬菜生产与销售架起了桥梁,有力的推进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并正在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向方面:

1、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大发展。如我区的蔬菜、红枣生产。近几年来,我区新建温室大棚3万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从温室大棚购建,到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农民掌握施肥、浇水、控温、控湿、移植、授粉、嫁接、采摘、防病治病都要严格掌握,方能实现高产高效。红枣生产从过去不管理发展到现在优种栽植、酸枣接大枣、低位换接、直播和老枣树修剪五种模式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都是依据这些组织推广下去的。使我区迅速地崛起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农民投入高的高产高效产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如一户种一个温室一年就可做到纯收入12000元以上,一户养3000只鸡一年就可实现纯收入3万元。

2、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不能干、不好干的问题。如我区演武村的养殖协会,他们的主要合作事项是园区管理、防病治病、技术交流、推广新品种、协调贷款等。在今年的禽流感高发期,能不能搞好疫病防治,这关系全村40万只鸡以及全区禽流感能否做到防治的大事,在这个时期,就是演武村养殖协会在广泛宣传禽流感危害的基础上,动员安排协会会员共同管理、共同约定。轮流值守园区路口,任何人不得进入,园区内会员出入严格消毒,出售鸡蛋统一拉到园区外指定地点销售,园区内鸡群全部按协会安排打防疫针。最后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果,保住了鸡群,防止了禽流感传染与曼延。

3、推动了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如我区博瑞乳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在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挤奶台,改变了过去人工挤奶,实现了机械化奶台挤奶、无菌包装。在奶牛园区建立兽医站、消毒池、消毒房、检测室。入园养殖户每户建设210平米的牛棚,饲料饲养室以及牛栏活动场和贮粪池,饲料统一配制。合作社的建立推动了我区奶牛的产业化经营,使养殖户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基本保证了养殖户收入的不断提高。

4、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区的怀仁村醋业协会,他们就是单家独户经营的无序竞争导致失掉市场的情况下产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怀仁村曾以“山西酿醋第一村”而闻名全国,在山西也是首届一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临近的清徐酿醋产量,质量价格连年攀升,占领了国内外不小的市场,而怀仁村不但没有扩大市场,还在逐步失去市场。究其原因是全村288户酿醋户各自为阵,11个加工销售企业各打一个牌,各唱一台戏,无序竞争这成为他们发展的大敌。为此,他们自发成立了由11个企业合作,200余户参与的醋业协会,协会首先在严把质量关上下功夫,专设化验室,进行检查检测,统一最低限价,制止无序竞争。通过近期合作,提高了怀仁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还处于官办向民办的体制转型期,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和民办的组织虽然是雏形时期,但却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不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迫于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合作,但连章程都没有,还处于一种农民的自发合作,并且随意性很大,时间一长,很可能出现很多矛盾解决不了而使合作关系破裂。各级政府应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和引导,对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培训,只有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才能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健康运行。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严重短缺。各级农业部门应按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组织。通过培训使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合作认识,确立合作观念,为进一步加大合作事项,为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3、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指导试点,为农民建立“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摸索经验。我区计划在东赵温室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再确定四个试点,即: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协会、芦笋协会,张庆乡演武村养殖协会、怀仁村醋业协会。通过这几种类型的试点,为全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结经验。

4、民政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理注册登记时,应放宽条件,简化手续,要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的一切区域内,自主选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项目。

5、金融部门要专门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税务部门应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农村土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土地撂荒调查思考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1990年到XX年的十二年中,全县耕地面积减少了8.5万亩,相当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为此,我们对全县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     全县现在耕地64.4万亩,其中土19.4万亩,田45万亩,人均耕地仅0.93亩。据现在571个村的调查统计,全县撂荒14670亩,占耕地面积2.3%,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中和乡现在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岚峰占5.2%,二坪占4.2%。在撂荒地中,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按我们3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占25%计算),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含自己的劳动量价值),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常年外出14万人)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XX年12月至XX年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扣减XX年以来移民安置5386人),在这两万外迁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团碾村二社,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每户部分撂荒),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国,他主动种了别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认为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原因,拒不接收外迁农民的承包地51.5亩,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撂荒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明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负面影响大。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各级重视、措施得当,组织引导得力,是不会出现较大面积撂荒的。现就对如何处理好撂荒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理解“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37条“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之规定,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土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和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     2、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减少或避免撂荒相结合。去年,退耕还林2.95万亩,今年计划5万亩。为此,对撂荒地而无法转包的坡瘠地,即使没有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通过还林还草计划,消灭较大面积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县域土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农民写了个白条或口头达成协议自由转换,没有全面、完整的合同条款,没有村社发包方的监督,更没有专门的流转管理机构,已经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XX年全县农业税尾欠达到71.7万元,就岚峰一个乡1996年以来,尾欠就达97828元,占全县尾欠数的13.6%,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农民种了别人土地后又不交农业税,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结果双方都不交农业税,形成农税尾欠和土地撂荒。为此,我们要在尊重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全县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成立县、乡(镇)两级的土地托管和恢复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从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尽量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4、实施县内移民计划。县内移民,就是本县或本镇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甲地到乙地,从山上到山下落户。山区土地少,且多为坡瘠地,亩产不高,土地级差收入低,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现耕地较大面积撂荒。这是一对能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对那些愿下山种地落户的山民,政府对他们的建房审批、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政策应适度放宽。山区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极高,如虎峰镇东山村二社的李德文,就从山上移到山下的正义村落户,种了十几亩土地。已摆脱了原在山区中当山民的贫困。还有部分山民愿下山而找不到田土种,如果乡镇做好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正确引导、撂荒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辖区内移民,既是解决撂荒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山区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灭山区山民贫困之法,这是一举多得之事。     5、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

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型收割机械、小型潜水泵等),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之扩大种植面,以及适应当前农村“九九、三八”的劳动力结构,减少农村隐形抛荒或撂荒。     对土地撂荒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三)加大土地隐形市场整治力度。土地隐形市场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户口迁移转卖土地,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整治。比如对迁入中心城区的农业户口,村组不论什么情况均不安排宅基地;对迁入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农业户口,采取限制措施安排宅基地,由迁出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迁入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共同确认是否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此外,加强土地价值明显地区村组干部群众的教育管理,预防土地违规交易。对在非法转让耕地上新建的小产权房,要组织强有力的专班,从重从严查处,甚至强制拆除部分影响大的违法建筑,让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从而震慑和打击隐形交易后违法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现象。

(四)发挥规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完全对接,用来控管和引导农民建房。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项目建设效益,避免重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轻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造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功能。各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充分征求农民意愿,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作用,在引导农民新村建设时,可以依托项目先行搞好基础配套设施,然后农民视生产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同时,各支农项目也要优先考虑小城镇周边的道路、水、电建设,为农民进城镇居住创造条件。政府还应出台优惠政策,在防止出现新的违法用地情况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小城镇进行农民公寓建设。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13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12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10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13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10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妈妈XX年前来鞍,现在全家靠弹棉花为生,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100元租房子,余下的钱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费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她的父亲告诉我,学校对他们挺照顾,但是三个孩子的学费是他们家的最大负担,其他的孩子参加课后班辅导,他们想都不敢想。弹棉花摊就在山坡上,他们兄妹三个平时就在这个山坡上写作业、做游戏。家里狭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唐棠学习刻苦、老实内向,附近的邻居说,苦了这三个孩子,学习都挺好,还那么懂事。“这几年路费也贵,我们没钱回家,这就是家。”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调查报告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保障。基于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从微观层面入手,探析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个人想法。

一、现状及渠道

1、政府投入。现阶段,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发挥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一是财政投入比重最高。在各项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总量最大,比重最高。就市来看,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近80%。二是国家和省级政策性资金占主体地位。三是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财政资金投入都较好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如:通村公路、血防改厕、沼气池、电改、文化建设、甲级卫生室、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等国家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的作用更加明显。

2、信贷投入。金融信贷投入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特色产业发展是重点投向。金融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上,重点集中在特色农业发展上。,秦杨村贷款1000万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二是农村信用社唱主角。也是农民最愿意打交道的银行,远高于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其它涉农银行。

3、社会投入。在国家支农政策导向作用下,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一是部门帮扶。省、市、镇直部门通过结对帮扶形式,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本部门联系驻点村给予资金、项目等帮扶,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二是社会捐赠。各村积极发动本村籍在外人士捐资支持家乡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募集了大量资金。三是市场运作。各村因地制宜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引入各类市场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起源于仙洪试验区的“林水结合”模式在市各村得到普遍推广。

4、集体投入。虽然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但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投入主体。一是普遍性。二是公益性。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投入主要集中在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绿化、村民文化休闲广场等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上。三是负重性。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投入超出了收入支出的承载限度。

5、自主投入。在国家政策驱动和试点村示范效应带动下,群众建设新农村、投入新农村的热情高涨。一是农民对村组公路建设有强烈的需求,使绝大多数的群众都愿意集资来填补建设资金缺口。二是农民对上级财政给予奖励或补助的“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房屋立面改造等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情非常高。三是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的生产性支出投资明显增长。

二、问题和矛盾

1、资金投入总量小。近年来,各地大多数村的新农村建设投入对比过去大幅增长,但对照群众对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资金投入仍显不够。普遍存在投入渠道少、总量小,无法满足群众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2、地方配套压力大。近年来,国家支农项目越来越多,但许多支农项目明确规定市县要给予资金配套投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实际运行中一般情况配套资金没兑现。

3、项目建设协调难。现行的支农项目投入分别涉及发改委、财政、交通、国土、民政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九龙治水”的资金管理格局,导致很多的项目建设难以协调,项目资金难以整合,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