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隔代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合集20篇

2024小班安全工作总结_小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浏览

7420

范文

66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

时间:年9月5日

立项号

kt-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学前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前,全文共 2971 字

+ 加入清单

学前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课程整合并非新生事物。广义上讲,人类知识从一开始出现就处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之中,课程也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整合过程中,由于分科课程的长期存在,课程整合大多局限于某一学科内部小范围的整合,学科和领域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幼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视野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实践中的整合存在诸多偏差,很多整合仍摆脱不了“学科式”的藩篱,停留在拼凑、无机、杂乱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对《纲要》的学习研究及对现行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探索和实施,对于分科课程的弊端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明白了游戏与课程整合,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并能给幼儿提供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因此,针对我园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游戏与课程整合这一研究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为我园健康向前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研究背景:

第一,顺应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十多年来,在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如美国的“早期开端”、新西兰“新课程方案”,特别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它强调的是从儿童出发,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主题来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并在预设的计划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允许生成课题。国内如南京、上海、中国台湾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是以“活动”、“整合”来建构课程的主要形式,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而不能将他们单一化。在新教材实施以来,各地幼教研究会及幼儿园也纷纷对“活动与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将课程改革的研究视为教育研究,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 视课程为连接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桥梁。伟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象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应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此,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于国际视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园不失时机地提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第二,符合新《纲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以上论述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三,改变当前幼儿园教育状况的需要。从实践调查表明,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从教师、家长的角度看:教师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教学形式;缺乏现代教育的观念;缺少利用现代科技改进教育方法手段。如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缺乏有效教育资源的利用,如家长、社区的资源。从家长的角度看:过早的定向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灌输,期望的是孩子学会念几首儿歌、会写几个字而忽视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缺乏与幼儿园的交流与互动。从幼儿的角度看,主要的问题有: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缺乏自主的探究精神;幼儿与物交往的机会多于与同伴交往;缺少走出课堂教学,到大自然和社区去学习的实践活动等等。有鉴以此,力求通过“活动整合课程”的实践研究来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带动整个幼儿园工作的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纲要》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改善教育行为和优化教学过程,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写出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论文,积累相关资料,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游戏主题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指导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材料与课程的整合。

1.构建教师学习模式,探索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完成子课题研究: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理念引领:较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纲要》为依据,指导教师在理念上确立正确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2.实践研究:教学即研究,以一个个研讨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情境为载体,分成子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提炼、加工、合成,提升实践的水平。在实施方案期间,为幼儿提供可利用的游戏材料,保证游戏时间。

3.反思提高:针对研究问题,把理论研究、文献比较、案例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进行。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学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目标的引领下,历经预论,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相关信息,拟定应对计划,并进行实践,然后通过反思,再论断,解决实际中的一个个问题,并在集体中形成多元反馈循环的过程。

2.文献法:收集有关幼儿教育新动态和游戏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论文和经验性文章,组织全体参研人员学习。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成功的教育经验、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4.观察法: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约为三年,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策划开题阶段。从XX年3月——XX年8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成员分工,组织开题。

2.实施阶段。从XX年9月——XX年8月,构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实验方案,确定子课题,课题组成员针对各自班级特点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期间组织二次阶段性的小结,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阶段性成果。子课题成员做好分析总结,进行中期成果汇报。

3.研究总结阶段。从XX年9月——XX年3月,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报告,并组织申报验收,结题。

五、课题申报以来,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收集学习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借鉴。

(二)在大、中、小班投放了供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室内玩具和大型室外玩具。

(三)组织课题组成员探讨确定第一阶段重点研究的子课题,找准突破口。

(四)制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

为此,我们特申请开题,请领导批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的研究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校,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研究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内容摘要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基本不关心、不参与校园业余生活和主流校园文化,但在校外实践、实习、社交乃至创业等领域却有着较为踊跃的表现,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从调研出发,研究解析了校园隐者一族的特征、成因和教育现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建议。关键词校园隐者 教育理念一、“校园隐者”一族的界定本文所描述和讨论的大学“校园隐者”一族,特指大学校园里极少一部分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往往以个体形式存在,数量极少但对周围少部分青年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其最主要的表象特征是,在大学校园内最普遍、最主要的专业学习、社会工作、校园文化等领域和场合,鲜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把除了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之于校外实践、实习、社交乃至创业等领域,较之于校内舞台的风云人物,他们有着特定的自我表现的渠道和获取自我满足感、成就感的独特方式。他们自我感觉有点像隐于大学校园的高人,拥有那么一点特立独行的气质。二、“校园隐者”一族的特征XX年6月底,我们就“校园隐者”一族的现状和分布,在松江大学城组织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2份,其中有效问卷430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普遍对“校园隐者”这一提法比较感兴趣;85%的学生表示确实意识到自己周围存在着这样一些“隐者”;该群体的人数比例大概占学生总数的1%-2%。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单科类专业院校中“隐者”一族的比例高于综合类院校;从专业分布来看,大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中“隐者”一族的比例高于小专业;从性别比例来看,“隐者”一族中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从年级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大一和大四相对较少。结合抽样调查和一些典型案例,我们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校内外表现的双重性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的性格和表象明显呈现反差强烈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在校园里,他们往往给人以默默无闻、内向冷漠的印象;而另一方面,在他们所投身的校外世界中却往往呈现出外向开朗、积极踊跃的一面。同一个个体,在两类环境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看似有些矛盾。(二)自我内在认同感的稳定性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内心对自己的表现和境况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甚至对于这样一种身份有着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他们觉得自己好比是纷繁校园里清醒的独行者,在象牙塔与现实社会之间,相对于一般同学,自己更接近于现实社会。(三)主体地位与信息获取的边缘化特征调查中发现,“校园隐者”一族在校园内被关注的程度很低。大部分时间里,一般教工和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隐者”是忽视的,只是在特殊时期(比如说临考时段或维护稳定时段),才会对这些特殊同学投以关注,信息传递过程在校园隐者身上经常呈现衰减甚至终断的情形。(四)探索社会行动的主动性和提前性特征较之于一般同学,“校园隐者”一族的社会化意识和程度比一般同学要略高一些,他们认为“行大于知”,并因社会意识具有一定超前性而导致其探索社会的行动提前。他们主动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实践、拓展社会认知的主动性比一般同学更强一些,时间上更早一些。(五)“隐者一族”群体构成的不稳定性特征几乎所有的“校园隐者”都不是在进大学的最初即进入“隐者”状态,他们也曾试图积极投身于校园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和同学正常交往。他们中不少人甚至曾在班级里担任过学生干部,有的还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后来却慢慢被边缘化或主动边缘化了。而这种被边缘化了的“隐者”状态也会在一些特殊时刻有所改变,有的人在毕业前夕也会有转回正常状态的情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状态是不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出现“校园隐者”一族的内外成因“校园隐者”一族的出现是在大学教育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尤其是社会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出现的正常现象。具体到今天的大学校园,“校园隐者”一族的出现有以下一些原因。(一)高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就读院校或专业有着较强烈的失落或不满情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隐者”中相当多的人对自身就读的院校或专业有着较强烈的失落甚至不满、厌恶的情绪,他们填报志愿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比较大的落差。这种情绪有的是入学伊始就存在的,或因高考失误进入调剂专业,或因高考志愿乃父母决策而非个人意志,或因入学前后发现预想跟现实之间很不一样,等等,于是开始滋生消极不满情绪,进而造成其对整个大学教育和校园环境的、一定程度上的不认同。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逃避这个环境,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育实习报告题目:中学生调查研究_实习报告题目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实习报告题目中学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诚信教育虽然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但综观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部分家长不讲诚信成为学生诚信美德教育的难题,部分家长重文化知识,轻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诚信的缺失;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期研究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拥有诚信”的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诚实守信。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具体目标: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试独自完成,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法规教育方面: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培育策略的行动研究,它包括如何在课堂教学、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育小学生的诚信意识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学校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初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2019初中生命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初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标

我校的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关怀人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分层目标:

一是通过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二是强化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是促进对生命的升华,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生命的基础上,敬畏和欣赏生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可行性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园区,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编制范围

1.3 编制原则

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可研过程

1.5 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文化教育领域消费现状

2.1.2 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2.1.3 文化教育产业化背景

2.1.4 文化教育产业化的意义

2.1.5 大教育理念及大教育产业概述

2.1.6 大教育产业与国民教育的关系

2.1.7 大教育教育背景下的国民教育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发展大教育产业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

2.2.2 发展大教育产业是提高国终身教育的需要

2.2.3 发展大教育产业是提高消费高层次、拉动内需的需要

2.2.4 发展大教育产业也是创利和就业的重要领域

2.2.5 发展大教育产业消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2.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小结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3.1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竞争力

3.2 项目SWOT分析

3.3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建设构想

3.4 目标市场定位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原则

4.1.1 合法性原则

4.1.2 合理性原则

4.1.3 安全性原则

4.2 项目选址

4.3 区域投资环境

4.3.1 通讯及互联网

4.3.2 物流

4.3.3 交通

4.3.4 通信

4.3.5 能源动力

4.3.6 人力资源

4.3.7 生活配套

4.3.8 社会经济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5.1 发展定位

5.2 发展目标

5.3 建设规模及内容

5.4 功能分区

5.4.1 分区原则

5.4.2 分区规划

第六章 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6.1 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6.1.1 总规划原则

6.1.2 总平面布置方案

6.1.3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6.1.4 景观规划

6.2 结构设计方案

6.2.1 设计依据

6.2.2 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

6.2.3 设计荷载

6.2.4 结构选型

6.2.5 结构主要材料

6.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6.3.1 设计依据

6.3.2 涉及范围

6.3.3 给水设计

6.3.4 排水设计

6.3.5 管材及连接

6.4 电气工程设计

6.4.1 设计依据

6.4.2 涉及范围

6.4.3 供配电系统

6.4.4 配变电所

6.4.5 低压配电系统

6.4.6 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6.5 暖通工程

6.5.1 设计依据

6.5.2 空调系统

6.5.3 通风及排烟系统

6.6 消防

6.6.1 设计依据

6.6.2 建筑消防设计

6.6.3 消防给水设计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1 编制依据

7.2 污染物的治理及环保措施

7.2.1 建设期生产的污染物与控制措施

7.2.2 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与控制措施

7.3 环保评价

第八章 节能设计

8.1 编制依据

8.2 设计范围及主要原则

8.3 节能措施

8.3.1 建筑节能措施

8.3.2 电气节能措施

8.3.3 给排水节能措施

8.3.4 暖通节能措施

8.4 节能效果分析

第九章 劳动安全及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生

9.1.1 危害因素识别

9.1.2 安全措施方案

9.2 消防

9.2.1 消防设计依据

9.2.2 建筑防火

9.2.3 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

9.2.4 防烟排烟系统

9.2.5 消防报警系统

9.2.6 消防灭火系统

第十章 项目实施与招投标

10.1 建设工期

10.2 施工进度安排

10.3 招投标

10.3.1 招标范围及招标方式

10.3.2 招标程序

10.3.3 评标委员会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

11.1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

11.2 项目控制、管理与监督

11.2.1 项目控制

11.2.2 项目管理

11.2.3 项目监督

11.3 劳动定员

11.4 人员来源和员工培训

11.4.1 人员来源

11.4.2 员工培训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分析

12.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2.2 资金来源

12.3 投资估算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13.1 产业规模预测

13.2 主要财务数据预测

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14.3 生态效益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参考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参考范文

开提报告参考范文如下文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xx年4月-xx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汇报材料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材料案例,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汇报材料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塑造美好心灵

—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汇报材料

湖南省新邵八中座落于新邵县城的栗山之麓,资水之滨,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晋升为邵阳市示范性高级中学,11月通过了省专家评估团的评估,即将跻身于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行列。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我校已经开始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还成立了青少年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如今,学校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已进入序列化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下面就我校开展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作如下介绍。

一、 把传统美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来

“传美”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生命机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江--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可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学校历来对此也是十分重视。

“传美“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二是高度重视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新邵八中是有着50余年的历史和雄厚的师资,通过对学生基本素质情况的调查、论证和分析,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建立起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营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去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落实“传美”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1、围绕“三个一切”,体现三“全”的学校“传美”教育模式

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和“为生命奠基”育人理念,并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

2、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首先,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机构,从校党支部——主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此外,又以政教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教科处、教务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从总务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从校团委——年级团支部——各班团支部;从学生会——学生值周班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和扶贫助学活动相结合。例如,从97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结合香港回归、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共和国五十年庆典、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国家大事,丰富“传美”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

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问题与概念或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班主任施行小学生自我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班主任,小学,学生,全文共 2182 字

+ 加入清单

班主任施行小学生自我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1.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素质,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倡鼓励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不仅仅是靠学校,教师将教育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系统建构,提供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进行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进行自我教育。萧伯纳曾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因此,身为教师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提倡鼓励,施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基础上分析自我,严于律己,激励自我,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提高心理素质,发展个性,这无疑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社会的趋势。学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身为教师与班主任更是具体执行的实施者,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学生均是独生子女,随生活、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使学生自我意识方面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及人格缺陷。因此,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控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 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二 研究的策略

1 .集体发展的策略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和集体相连时才会有力量。班集体犹如一个小社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许多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学生意识观念与行为的形成.集体对学生品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和利用班级的环境感染学生,使集体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① 创设集体心理健康的情境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据此,我积极创设集体生活的自我管理的情境,并使其具备充实丰富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发挥更大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把班级视为自己的“家”,把自己看作”家中的人”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如“家庭环境”---教室环境的自行布置,“家务建设”的构建,“责任制” 的自行选择建立,使学生能置身其中,体验、实践、参与、从而受到多层面的熏陶。 ⑴中队角的设置:汇集了“中队干部会议记录、光荣榜、队干部活动记载、队员成长记录等.并且中队干部每周一次例会,他们群策群力,为搞好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⑵小队板块的设置:小队板块是体现各小队团队精神及团队特色的地方。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队员的提议下,各小队呈现自己的特色,并自行组合,如“多来米”文艺小队,创文艺特色,根据班级内容情况自排自演;“互助小队”主要帮助落后的同学;“礼仪小队”自我监督管理文明礼貌、仪表、礼节;清洁小队”主要自行维护教室学校环境及卫生。小队队员间要团结合作,并在板块间进行本队好人好事的及时报导,并展开及时自我检查批评。此举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⑶多岗位健全设置:创立多个岗位,由学生毛遂自荐并进行定期岗位的小轮换,岗位建立种类名目繁多如:“语言背诵管理员”、“门窗护理员”、“课下纪律监督员” 、“图书保管员”、“领唱员”、“小小发报员”、“班级动态汇报员”、“节水节电员”、“错题纠正监督员”、“好人好事宣传员”、“板报更换监督员”、“领读背诵员”……使班内达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使学生在多岗位中进行自律、自控、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此外在班中开设“书海拾贝”图书角,为学生们汲取知识营养提供优越条件,学生如蜜蜂般的不断拓展眼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辟有“冰激淋蛋筒公告栏”、 “光荣榜”、“才艺展示栏”等栏目,让学生自行评选,自行更换,其教育功能不一而足。 ② 班规的完善制定班规由学生制定,坚持民主商议的原则,和有针对性原则。由学生各自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欠缺,存在的问题,来制定一条针对自己缺点的规矩,把众多规矩全班汇总、综合。由同学们自己找出普通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学期班规。班规条条之后并附与制定人员的名字,这样实质是促进学生随时自我督促。班规制定后,教师引导提议制定班训,由学生推荐选择成“书写我们成长的篇章”班风,围绕自我教育的主题展开。班风的制定为“自立,自强,自律,自勉,自励。”再由学生投稿,根据班风来设计班徽。学生共同评议选取.班徽最后选取为蓝色的小船上有一颗扁心形的红叶,红叶上托起五色花,花心是“自”字,五瓣由五色组成,上面分别书写班风中的“立,强,律,勉,励”五字.班歌围绕以上内容亦由同学们群策群力,选旋律,填歌词,演唱。一系列工作后产生活泼欢快的《希望的太阳》班歌,学生们自己唱着意气风发班规,班训,班风,班徽,班歌的诞生及精心呵护,“自然的”影响了学生,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律,自律中反思,自悟中成长。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9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XX年4月-XX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

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XX年09月25日—XX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XX年03月01日—XX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XX年05月02日—XX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XX年06月01日—XX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XX年06月08日—XX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XX年06月15日—XX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科研,中学,教研,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大部分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信息交流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局面,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毫无疑义地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语是1个民族走向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1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自然地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几XX年的中国传统英语教育方式告诉我们:“填鸭式”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重练习轻听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然使众多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所以怎样采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让英语课堂在师生双边互动交流过程中充满艺术色彩,带给学生1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感悟美、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英语是1种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美的滋润以及美的创造!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教学是1门科学,也是1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1体。”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是英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英语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体现与结晶,是每1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要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开展综合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如何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及师生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研究。

(3)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终目的达到艺术化地促进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即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7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基本技能。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教育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2019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 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 photoshop 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 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 photoshop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 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 photoshop 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 photoshop 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 2017年 11月,使用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百度网页搜索中可以检索到大约1,570,000个相关记录,但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理论深度不够。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 —自主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任务驱动教 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创设学习情景一呈现任务一讲 解演示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教学顺序。北京高级教师郭善 渡在《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中得出:“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 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可以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综上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各种研究,可以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共同之处: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的协作学习;

②新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创建的任务情境中; ③学习活动以创建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 ④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

⑤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89 字

+ 加入清单

2017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 ①主客体要素: 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 简而言之, 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 具体地说, 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 社会、 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 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各行各业、 不同领域、 不同范围的问题, 全局性、 战略性的或局部性、 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 包括物质产品、 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 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 “产品” 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 “最近发展区” , 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 值得人们去 “打破沙锅问到底” 。 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 “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 。 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 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 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3~.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4~.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5~.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毕业论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531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2000年4月-2003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0年4月-2000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4.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100多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27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第一批结对同学及家长,于2019年正月十四日到西昌泸山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东城办事处书记、家长委员会主任,课题组老师和受邀的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也都来了。在联欢活动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课题开展情况及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安排后,东城办事处徐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和学生提出要求,也表示要将青少年教育问题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动员大家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接着以“击鼓传花”方式表演节目,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275次,家访165次,开展调查130次,写个案笔记632页。

7.该课题组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单亲子女的很多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因此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也是一个中心研究的议题。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先后派了四批8人次参加省、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培训,请州教科所和市教科培训中心专家和市进修校心理老师到校作心理健康讲座,课题组成员也给学生举办两次心理讲座,课题组成员还举行七节心理健康观摩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语信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和解答了学生的30多封来信,辅导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知心朋友。

8.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56篇,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省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州一等奖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市一等奖1篇,获校一等奖6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篇,共45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刊物上共18篇。

9.经费投入。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三年来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送成员参加省、州、市培训经费,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津贴补助,差旅费和结题出书等共投入11934元。

七、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吸毒、贩毒,母还卖淫,双双判劳改。她依靠7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帮辅老师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小学,考上中学。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4.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同社会上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在外野宿,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他父亲杀掉。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5.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6.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校老师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共95篇,其中76篇获奖,有20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的刊物上,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7.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贩毒、赌博、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27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10个,占37%,转变较大有3人占11.2%,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12人占44.4%,没有转变2人,占7.4%。

8.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现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的还被评为市级三好生,市“十佳”少先队员。

9.三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四次评比,第一次进行课题笔记评比,评出好的5个,较好3个,中等1个;第二次个案评比,评出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五个;第三次推荐评选了邓薇鸥、马永林同志为州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四次推荐评选孙国祥同志为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受到州、市、校的表彰和奖励。

10.现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验收,但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永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的研究[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校,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研究(二)性格中有自卑和自负心理的双重作用对于自己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交际能力、工作能力等,“校园隐者”一族在某些侧面或时候有超凡脱俗、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他们要么是在校内没有机会和平台让其释放和展示这方面的优势或特长;要么是其释放和展示的方式不能被周围同学所喜欢和接受;要么是已经充分表现和展示过了,作为一种过程和经历自己已经拥有,应该换一种空间去闯荡、换一种挑战去经受。而在另一些侧面或时候,“校园隐者”一族又觉得自己犹陷困境、难寻突破,甚至会感到茕茕孑立、孤立无援。应该注意到,他们毕竟还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学生,经验的缺乏和社会化程度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内心在这两极之间游走,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长的烦恼。(三)现有高校教育模式稍显僵化,形式不够丰富,针对性和开放性不强譬如,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学分制名不符实,转专业“难于上青天”,课程设置不易变通等等。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简单化,针对性不强,教育理念上“管理管理,管多于理”;教育手段上,管理多于服务,说教多于交流;教育资源上也有着很强的自我局限性,不善于借力甚至主动规避社会教育资源的介入,甚至导致教育中出现了“5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页4]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一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领导机构,即由县(区)主管领导挂帅,由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区)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规划与领导、组织与管理;制订、颁布传统美德教育规划方案,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制度;协调、统筹各方面的执行情况;组织、交流典型经验,表彰先进。

二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指导组织。指导组可由县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进修学校、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及同级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主管业务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本地学校、家庭、社区传统美德教育与研究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对实验骨干教师及指导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指导本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组织本地传统美德教育经验交流;组织、指导本地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等等。

三是成立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织。学校是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应由学校校长或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政、工、青及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全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指导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具体是制定计划,统一布署,协调行动,指导家长,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4.制约完善机制这是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机制的具体内容,也是具体保证措施。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即对规划、组织、评比、总结各环节作好明确规定,便于参与,便于检查。二是建立责任制度。即对各层级、各岗位的人员要明确责任,以便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三是建立评价制度。评价具有判断、激励、促进传统美德教育等多元功能。为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应搞好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5.主题活动机制活动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就是以课题组提出的孝敬父母、立志勤学、 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18个德目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开展主题活动应注意以下问题:(1)活动要有鲜明性,有吸引力、感染力;(2)选材要有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形式要新颖创新,可参与、可收获;(4)组织要有实效性,在过程中育人。

6.队伍建设机制搞好区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骨干、主导与示范作用。这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区域传统美德教育队伍包括专门教师、各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家长及研究、指导的专门人员等等。由于传统美德教育是9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项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显得不足,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7.社会参与机制即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调动、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传统美德教育。就一个县(区)的区域来看,社会参与的机制建设起码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社会上各公共娱乐场所,各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应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此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

(3)指导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召开各类学习会、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子女传统美德的形成。

(4)加强社区文明建设。一是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将传美教育纳入总体工作之中;二是坚持以政府为龙头,齐抓共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社区文明公约》、《居民守则》、《社会公德》等规程。

以上机制是一个保障体系,每个机制在整体中都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建立与发挥每一机制的作用,应当统筹运作,综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整体效益。

十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综合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2.提高了学校德育整体水平,实验学校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3.拉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4.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区点不断扩大,已走向全国。传统美德教育引起国内外关注并得到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年来,虽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实效,但是尚有很多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深化研究。课题组决心组织各实验区、各实验点在“十五”期间结合实际,把这一重大课题持续地、深入地实验研究下去,为弘扬、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派村官。如果不合格将被淘汰出局。

也可以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可下达指标,规定底线。如不合格者达到百分之几,教师将直接淘汰或者记红牌。反之,给予奖励,评优,评职称。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调查委员会。

促进就是要拓宽就业渠道,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也可以从国外引进就业岗位,还可以鼓励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让毕业生的失业率降到最低程度。调查就是要了解哪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然后进行排名,给予表扬和奖励。我认为高校的排名不能只以科研这个指标来排名,排名要多样化,如就业最好的,教学质量最好的,环境最优美或最宜人的,风景最美的,出人才最多的,出名人最多的,进步最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最具才艺或最具魅力的,建筑风格最奇特的,最受民众欢迎或者喜爱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受欢迎的,出名师最多的,群众最受推崇的,对国家和社会贡献最大的,对国际社会贡献最大的,国际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盈利最多的,最乱的,最差的,负债最多的等等。还可以以“高校精品课程排行榜”的形式排名,如在心理学方面哪个学校第一,哪个学校第二,哪个学校第三这样逐一排下去。这样排名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展示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实力与成就,促进自我定位自我创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自我淘汰。每年可在中央电视台举办“实力民办高校颁奖盛典”和“实力公立高校颁奖盛典”。评选的学校由评委会选出,获奖的学校可由民众选出。

三. 鼓励和支持民间成立专业管理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智力支持。

请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民办学校的好处有几个方面:1管理专业化,2制度规范化,3发展规模化,4竞争秩序化,5融资便利化,6教学质量保证化,7战略目标达成化,8打造品牌化,9形成特色化,10教学实践化,11学校改革合理化,12设置机构高效化。不仅能够为投资者获得适当的回报也可以为国家税收作出应有的贡献。当然离不开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服务于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教师,股东。反过来股东有了合理的回报要回馈社会,如招收的贫困生免学费,农村困难户和下岗家庭的孩子减学费。还可以办企业使校企联姻解决就业,为国家做贡献。这些全部可以交个中介管理公司帮伱谋划发展方向和未来。所以他也是目标完成的保证。请专业管理公司管理在融资方面也有优势。他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信用担保。国家和社会要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如专门在中央电视台开设“民办教育在线”栏目。专业的民办学校管理公司要立足长远,面向国际,不仅服务于国内民办学校而且还要服务国外民办学校。走出实践特色道路,打造百年品牌老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作者:栾传大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文献号 】1-341

【原文出处】教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XX09【原刊页号】26~30,70

【分 类 号】g1【分 类 名】教育学【复印期号】XX11

【 标 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作 者 】栾传大

【作者简介】作者系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 课题负责人、 研究员。长春130021

【 正 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于1990年提出,并展开研究,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广大实验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与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厚成果,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民族化、科学化,为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作出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对学校德育内容是一项重大改革,是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十年来,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确定实验研究内容与目标,组织实验区点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系列概念、重要意义、实验原则、德目内容、实验方法、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方案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什么叫区域传统美德教育?本课题在研究中对这三个新概念界定如下。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亦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现代学校德育的源流。从现行学校德育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对照看,现行学校德育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所谓区域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其宗旨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综合运行模式与机制,通过大面积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益,拉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体系

本实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批判与继承、发展与创新为原则,以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实验内容,综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结合实际,从整体上研究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着“历史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课题组系统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并依据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对传统道德德目进行了筛选、概括、凝炼、重释,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内容体系并根据伦理学的理论和分类,依据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把18个相互联系的德目归纳系列,构成整体,使之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简约性。

为使这些德目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我们采用表格方式,将18个德目、德目的隐含与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编制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如下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德目体系构建纵横

德目 隐含儒家 与现行 渗透现代意识

伦理道德 德育对接

孝敬父母 孝、慈、敬、恭 伦理道德教育 人伦意识

尊师重道 礼、天地君亲师、忠 尊师爱生教育 重教意识

团结友爱 仁、协作、和谐、 团结友爱教育 平等、博爱意

信、义、和、平 识

立志勤学 智、毅、敏、学、思 前途理想教育 科学意识

自强不息 拼搏、进取、砺志 挫折(吃苦)教 拼搏意识

谦虚礼貌 礼仪、温、良、恭 文明礼貌教育 民主意识

诚实守信 诚、信、守诺 诚信教育 信誉、承诺意

严己宽人 宽恕、公正、克己 修养教育 自责自律意识

、容忍、豁达

人贵有耻 行己有耻、知耻近乎 知耻教育 荣辱意识

见义勇为 义、勇、无畏 情感教育 惩恶、扬善意

整洁健身 正心、修己、养生、 健身教育 生态、环保意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