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隔代教育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9篇)

2024小班安全工作总结_小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浏览

7422

范文

6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页4]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一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领导机构,即由县(区)主管领导挂帅,由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县(区)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规划与领导、组织与管理;制订、颁布传统美德教育规划方案,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制度;协调、统筹各方面的执行情况;组织、交流典型经验,表彰先进。

二是成立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指导组织。指导组可由县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进修学校、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及同级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主管业务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县(区)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本地学校、家庭、社区传统美德教育与研究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对实验骨干教师及指导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指导本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组织本地传统美德教育经验交流;组织、指导本地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等等。

三是成立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织。学校是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组应由学校校长或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政、工、青及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全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指导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具体是制定计划,统一布署,协调行动,指导家长,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4.制约完善机制这是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机制的具体内容,也是具体保证措施。一是建立管理制度。即对规划、组织、评比、总结各环节作好明确规定,便于参与,便于检查。二是建立责任制度。即对各层级、各岗位的人员要明确责任,以便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三是建立评价制度。评价具有判断、激励、促进传统美德教育等多元功能。为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应搞好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5.主题活动机制活动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就是以课题组提出的孝敬父母、立志勤学、 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18个德目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开展主题活动应注意以下问题:(1)活动要有鲜明性,有吸引力、感染力;(2)选材要有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形式要新颖创新,可参与、可收获;(4)组织要有实效性,在过程中育人。

6.队伍建设机制搞好区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骨干、主导与示范作用。这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区域传统美德教育队伍包括专门教师、各科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家长及研究、指导的专门人员等等。由于传统美德教育是9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项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都显得不足,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7.社会参与机制即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调动、激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传统美德教育。就一个县(区)的区域来看,社会参与的机制建设起码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营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社会上各公共娱乐场所,各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应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此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

(3)指导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召开各类学习会、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子女传统美德的形成。

(4)加强社区文明建设。一是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将传美教育纳入总体工作之中;二是坚持以政府为龙头,齐抓共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社区文明公约》、《居民守则》、《社会公德》等规程。

以上机制是一个保障体系,每个机制在整体中都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建立与发挥每一机制的作用,应当统筹运作,综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整体效益。

十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综合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2.提高了学校德育整体水平,实验学校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3.拉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4.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区点不断扩大,已走向全国。传统美德教育引起国内外关注并得到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年来,虽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实效,但是尚有很多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深化研究。课题组决心组织各实验区、各实验点在“十五”期间结合实际,把这一重大课题持续地、深入地实验研究下去,为弘扬、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开题报告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开题报告在网络环境基本教育模式研究课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论坛热门帖子: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页3]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6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

运用主题活动方法要注重主题实践训练方法的应用。对学生行为训练渠道很多,可通过教学形式,也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如各实验学校采用的贯彻学生行为规范、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参与社会自愿者行动、学习雷锋活动、参加公益劳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多次性,可使学生逐渐形成美德行为习惯。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应注意反复、长期训练,而且还应注意要求适当。对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应该提出基本要求。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避免一锅煮、低层次地循环往复。

4.内容结合模式即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其他德育内容结合进行。如,吉林市实施“3个三”的结合模式,即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爱国主义、传美教育、养成教育三结合;在教育途径上坚持学校、家庭、社区三渠道结合;在研究队伍上坚持学校教师、家长及社区教育人员三结合。

5.工程系列模式就是将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作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设计,系列运作。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提出一二三四五系列工程:一是指制订总体育人目标;二是指两条主线,即学科渗透、活动贯穿;三是指三个原则,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四是四化,即职责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措施系列化、综合网络化;五是指五个结合,课堂内外结合,更正管理与灌输诱导结合,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结合,常规管理与思想教育结合,不懈抓与全员抓结合。

另外,还有辽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二三四”模式,哈尔滨南岗区分部小学提出的“四体系”等。

6.环节合取模式即按一定逻辑将传统美德教育的依据、内容、做法、管理等环节合取的方式。其特点是新颖好记、简便明了。

如,吉林丰满区将“4 个以”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做法合取为“四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直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活动为主体,灵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德育基地为主阵地,践行传统美德教育;以三结合为网络,全方位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7.环境陶冶模式就是利用环境对受教育者进行隐性教育的方法。其形式有:(1)自然环境陶冶法的形式,如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如创设美好的校园自然环境,用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又如净化家庭环境,使学校与家庭的环境与育人衔接起来。(2 )人文环境陶冶法的形式,即利用良好家风、校风、社风来直接影响感染学生美德形成的形式。

环境陶冶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运用这种模式,应注意对环境的设计、优化、营建,创造优良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8.综合运行模式所谓综合运行模式,就是综合运用传统美德教育各种方式方法,其特点是区域性、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比较强。如,吉林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总体规划,以点带面,科研先导,政府推广。

以上这些运行模式,有综合性的、有专项性的,有的从管理方面构建、有的从内容方面构建、有的从方法方面构建。提出什么样的模式,关键是要做到结合实际,突出特点,明确好记。

实验研究认为,构建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模式,应注重三个问题:

一是对模式要有正确认识。没有模式不行,但有了模式,不要模式化。模式化就要僵化,僵化就要流于形式,流于形式,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是构建传统美德教育运行模式,要从当前、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有效、高效、长效的原则。要结合实际去研究、探索,不要照抄照搬。教无定法,关键得法,对模式来说也是这样。

三是构建模式运用语言缩略、逻辑合取,一定要注重明确、简便、规范、通用。

五、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保障机制

区域传统美德教育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根据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结构组成及其与其它德育和整体教育相互联系的内在需要,建立的一种传统美德教育功能有效发挥和运行的保证制度。构建传统美德教育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有效的目标导向机制、内容架构机制、组织网络机制、制约完善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主题活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1.目标导向机制目标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方向,具有凝聚、团结的力量。建构区域传统美德教育保障机制,首先应建构目标导向机制。为此,课题组制定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总目标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综合运行模式与机制,通过大面积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益,拉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两个“高度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建构目标导向机制,应符合、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目标不仅应具有导向性,还应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

2.内容架构机制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内容体系的构建。这是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机制,具有指导、规范、长效的依据作用。课题组主要用构建德目体系与编写实验用书去保证传统美德教育健康、规范、有效地运作。有的地区结合本民族的实际编写参考资料,丰富了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3.组织网络机制这既是实施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的保证,也是开展好区域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的关键。建立组织网络机制应包括: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可行性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园区,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编制范围

1.3 编制原则

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可研过程

1.5 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文化教育领域消费现状

2.1.2 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2.1.3 文化教育产业化背景

2.1.4 文化教育产业化的意义

2.1.5 大教育理念及大教育产业概述

2.1.6 大教育产业与国民教育的关系

2.1.7 大教育教育背景下的国民教育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发展大教育产业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

2.2.2 发展大教育产业是提高国终身教育的需要

2.2.3 发展大教育产业是提高消费高层次、拉动内需的需要

2.2.4 发展大教育产业也是创利和就业的重要领域

2.2.5 发展大教育产业消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2.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小结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3.1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项目竞争力

3.2 项目SWOT分析

3.3 西部大教育产业园区建设构想

3.4 目标市场定位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原则

4.1.1 合法性原则

4.1.2 合理性原则

4.1.3 安全性原则

4.2 项目选址

4.3 区域投资环境

4.3.1 通讯及互联网

4.3.2 物流

4.3.3 交通

4.3.4 通信

4.3.5 能源动力

4.3.6 人力资源

4.3.7 生活配套

4.3.8 社会经济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5.1 发展定位

5.2 发展目标

5.3 建设规模及内容

5.4 功能分区

5.4.1 分区原则

5.4.2 分区规划

第六章 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6.1 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6.1.1 总规划原则

6.1.2 总平面布置方案

6.1.3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6.1.4 景观规划

6.2 结构设计方案

6.2.1 设计依据

6.2.2 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

6.2.3 设计荷载

6.2.4 结构选型

6.2.5 结构主要材料

6.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6.3.1 设计依据

6.3.2 涉及范围

6.3.3 给水设计

6.3.4 排水设计

6.3.5 管材及连接

6.4 电气工程设计

6.4.1 设计依据

6.4.2 涉及范围

6.4.3 供配电系统

6.4.4 配变电所

6.4.5 低压配电系统

6.4.6 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6.5 暖通工程

6.5.1 设计依据

6.5.2 空调系统

6.5.3 通风及排烟系统

6.6 消防

6.6.1 设计依据

6.6.2 建筑消防设计

6.6.3 消防给水设计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1 编制依据

7.2 污染物的治理及环保措施

7.2.1 建设期生产的污染物与控制措施

7.2.2 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与控制措施

7.3 环保评价

第八章 节能设计

8.1 编制依据

8.2 设计范围及主要原则

8.3 节能措施

8.3.1 建筑节能措施

8.3.2 电气节能措施

8.3.3 给排水节能措施

8.3.4 暖通节能措施

8.4 节能效果分析

第九章 劳动安全及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生

9.1.1 危害因素识别

9.1.2 安全措施方案

9.2 消防

9.2.1 消防设计依据

9.2.2 建筑防火

9.2.3 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

9.2.4 防烟排烟系统

9.2.5 消防报警系统

9.2.6 消防灭火系统

第十章 项目实施与招投标

10.1 建设工期

10.2 施工进度安排

10.3 招投标

10.3.1 招标范围及招标方式

10.3.2 招标程序

10.3.3 评标委员会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

11.1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

11.2 项目控制、管理与监督

11.2.1 项目控制

11.2.2 项目管理

11.2.3 项目监督

11.3 劳动定员

11.4 人员来源和员工培训

11.4.1 人员来源

11.4.2 员工培训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分析

12.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2.2 资金来源

12.3 投资估算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13.1 产业规模预测

13.2 主要财务数据预测

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14.3 生态效益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628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命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

我校的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关怀人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分层目标:

一是通过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二是强化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是促进对生命的升华,使学生在认知和感悟生命的基础上,敬畏和欣赏生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四、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

1)、珍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主要涵盖安全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等。

2)、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3)、生命科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健全心理品质。

5)、生命塑造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感悟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二)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就问题开展个案研究,并以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为个人课题的重要成果来呈现。研究的途径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学科教学、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等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是全校七至八年级学生。

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政治因素以及多种文化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这一切使得与原计划经济模式相匹配的学校教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反思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方方面面,但究其根源,却是无“人”的教育,它无视或蔑视生命的需要,与学生的生命——生活相脱节甚至相悖,采取简单化、灌输式的说教。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范式的道德教育内容的“理想性”,忽视对生命的现实关注,脱离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命需要来进行道德教育,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

第二:现代范式的学校教育过程的“无人性”。当今学校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教育,重视书本,重视知识,将个体生命的形成与发展视为外塑的产物。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命——生活相割裂,忽视了个体生命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致,形成个体生命人格的缺陷。

第三:现代范式的学校教育手段的“说教与灌输性”。现代学校德育以“美德袋”的形式进行灌输教育,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和体验,忽视个体生命所处的具体的、现实的道德情境,以抽象的、单一的、绝对的“善”与“恶”、“正确”与“错误”为标准来要求和衡量个人的动机与行为。

所以,本课题关爱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在对人、生命、道德教育及其关系再认识的基础上探讨生命教育问题,她主要缘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对现实生命价值的失落之感,尤其是对转变学校德育中生命“空场”现象的责任感,回应社会转型对道德教育转型的要求。它既不是与已有的道德教育“分庭抗争”,也不是与之无关的另外一套体系,而是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凸显对生命的关照,凸显生命在人的意识中的位置以及人对生命的关爱意识。

五、国内外研究状况

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早在1968年,他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地教育思潮。比如,香港、中国台湾中小学已经有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和教育,在大陆中小学领域,近一、两年有少数省市和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福建华南实验小学和蠡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辽宁省XX年12月22日在沈阳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上海市也于XX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英国等西方国家即提出了所谓的“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如中国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XX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研究者所用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三,即“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中国台湾 吴清基)

——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上海 燕国材)

——生命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增进发展生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中国台湾 郑崇珍)

六、现有基础

(一)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初级中学后进生成因及其干预研究”、已获结题,现申报继续参加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另有多个有关生命教育的市级课题与校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可见,我校开展生命教育已有良好的实践研究基础。我校图书馆有藏书近10万册且近200台电脑可上网查资料。

另外,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每学期都有足够的专项教科研资金投入。校领导带头立项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充足的课题研究时间。参加课题研究的同志大部分是学校骨干教师,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对师生情况最了解,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广大教师取得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已经做过的工作。

1)、生命教育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开发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并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与列入课程表的课时来实施该校本课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分五大部分,一是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二是关爱环境——生存教育;三是认知生命——一周讲评;四是了解自己——心灵家园;五是理解生命——塑造自己。

2)、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有教育处牵头各班开展的以生命教育为主体的主题班会,有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有歌唱生命的歌咏比赛,有各类生命教育的专题板报,有各种活动,如:清洁家园、社区义工活动、为受灾地区捐款,及各种生命自救活动等。如:模拟救火演习、远离香烟毒品活动等。

3)、组织生命教育活动打造生命教育环境

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列入综合活动计划。在综合活动计划中,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等。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校在环境规划改造过程中充中考虑到生命教育,规划建设生命教育园地,并在楼道、墙壁等处布置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使校园时时处处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4)、生命教育课堂渗透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强调了生命教育课堂渗透,全方位的灌输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时时对生命进行反思,不断的吸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努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个人生活信心的立足点。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年 9 月至 XX年 3月 )

1.课题立项,选定实验班

2.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3.召开课题开题会及子课题的部署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年 4 月至 年 8 月)

1.对实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培训

2.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X年9 月至XX年3月)

1.进行阶段研究成果交流和总结,开展中期研究成果推广工作

2.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年 4 月至 年 9 月)

1.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角度,撰写相关的论文和行动研究报告。

八、创新之处: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大陆起步较晚,虽在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论探讨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使关爱生命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中得到真正的实施。具体途径是开设独立的校本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因为结合我国大陆的具体教学实际,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承诺生命道德教育要融入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这些“豪言壮语”在现实中就会变成 “空中楼阁”。本课题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实际,编制生命教育教材,在初一年级试行“长短课”,以确保生命教育的授课时间。同时,组织学校政治、语文、生物学科教师分析本学科教材,挖掘对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闪光点,对学生渗透关爱生命道德教育。

2、本课题强调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提出使学生成为“优质自己”作为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期望。提出“过好每一天”作为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焦点。

3、本课题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我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通过“生命故事”帮助学生德性成长,从而促进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九、研究人员的组成与专长

本课题的负责人是我校副校长刘玉强,45岁,中学一级教师,曾担任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班级及学校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师专业化培训经验,并负责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做好研究指导,提供研究所需图书资料并组织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相关的培训学习。

课题组长张志刚,35岁,中学一级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十佳班主任,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教育理论,善于总结。该课题的申请书、开题报告、阶段总结、论文、均由其归纳整理。

研究员郭成林,46岁,魏县二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过国家级课题的负责人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教育管理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总结,负责本岗位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探讨研究,撰写阶段总结。

研究员连建忠,34岁,教导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整理总结,负责材料收集整理和阶段总结。

研究员王改丽,31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

研究员张瑞丽,43岁,学校妇工委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心灵家园”校本课开发者,负责本学科范围内撰写论文,提供案例,调查问卷。

研究员郭海红,38岁,中学一级教师,“心灵家园”校本课开发者,负责本范围内撰写论文,提供案例,调查问卷,负责查阅资料,打印整理资料。

研究员徐洪福,34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并负责“周讲评”校本课研发与材料归纳整理和各个阶段总结材料整理。

研究员陈晓静,26岁,中学二级教师,多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丰富。负责班级生命教育课例整理,并形成系统过程性材料档案。

研究员苗利东, 岁,中学二级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教改探讨欲望,班级管理经验丰富。负责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分析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研究员韩海英,32岁,中学二级职称,生物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教改探讨欲望,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研究员栗 娟,45岁,中学一级职称,生物教师,有丰富的生物教育经验和教改探讨欲望,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研究员华振国,32岁,中学二级职称,思想品德教师,有丰富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经验。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研究员侯香叶,42岁,中学一级职称,思想品德教师,有丰富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经验。负责本学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整理和筹备组织相关活动

总之,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5岁,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较快,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各负其责,分工合作,能保证课题的按时顺利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论文集、专著;

3、生命教育的教材

4、实绩展览、活动展示(学生活动的记录、图片、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录像资料等等)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郑晓江.《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http: ∥

2.史习燕.《少年暴力和爱育的缺失》.中国教育报,XX年8月23日

3.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 教育评论.

4.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 (3)

5.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

6. 伍芳辉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出版社

7.田春利.《论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

8. 吴珄 《教育价值观的思考与实践》现代教育出版社

9.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班主任之友.(7)

10.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11.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12. 王一良《心理医生》台海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82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作为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然而针对城乡结合的我们学校,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2)“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4)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5)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外教育。从古今中外看,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可谓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中国台湾从XX年8月到XX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

在国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了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

四、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五、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一)课题的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我校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我校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二)课题的目的

1、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多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首先创设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主题性阅读旨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精读、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提供范例,课外有计划组织读书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3、通过主题性阅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语段,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阅读的操作策略,积累一定篇目的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的拓展阅读教材,培养致力于拓展阅读研究的师资队伍。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乐趣;

2、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如:

1)根据单元具体学习要求确定单元阅读主题,推荐课外阅读的范围,篇目。

2)明确课外阅读练习的具体要求。

3)不同年级、不同主题单元,教师推荐阅读的时机选择。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适时地开展读书活动,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七、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课外阅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开展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知识。如何获取?阅读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是时代的要求。

2、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是课题开展的前提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再者,教师由教材作迁移,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后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所学,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

3、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课题的开展。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4、开设语文活动课,创设阅读氛围。

我们的学校本学期针对主题性阅读课题在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学生朗诵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华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组织读书会、朗诵比赛、课外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没有目标压力前提下轻松地接受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自由发挥才智的门户。

6、具有科研能力的课题组教师是开展课题的有力保证。

主题性阅读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及举一反三的阅读篇目推荐。因此,我校重视对语文教师培训进修,在教育教学同时,研读各类教学杂志、网上学习,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育学习笔记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此外,我校语文教师大多是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多数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使课题能顺利地开展。

八、研究对象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对象

3——6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论证课题方案并制定课题方案,各年级制定好课内外整合阅读计划。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5月

1)各年级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开好阅读篇目。

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

3)把拓展阅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级上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研究课。

5)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6)每学期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XX年6月-XX年12月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集、教案集、相关论文集及整理。

九、预期成果形式及人员分工

(一)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相关论文;

3、编写同步主题阅读操作手册(包括单元主题目录;推荐目录;操作建议)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韩生燕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培训:韩生燕

具体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雷云兵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扎西拉措

中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杰美

高年级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扎西拉措

芒康县朱巴龙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601 字

+ 加入清单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这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的关键词是子女,家庭,报告,研究,问题,教育,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XX年4月-XX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4.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100多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27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第一批结对同学及家长,于XX年正月十四日到西昌泸山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东城办事处书记、家长委员会主任,课题组老师和受邀的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也都来了。在联欢活动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课题开展情况及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安排后,东城办事处徐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和学生提出要求,也表示要将青少年教育问题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动员大家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接着以“击鼓传花”方式表演节目,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

这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的关键词是子女,家庭,报告,研究,问题,教育, 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275次,家访165次,开展调查130次,写个案笔记632页。

7.该课题组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单亲子女的很多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因此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也是一个中心研究的议题。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先后派了四批8人次参加省、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培训,请州教科所和市教科培训中心专家和市进修校心理老师到校作心理健康讲座,课题组成员也给学生举办两次心理讲座,课题组成员还举行七节心理健康观摩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语信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和解答了学生的30多封来信,辅导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知心朋友。

8.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56篇,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省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州一等奖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市一等奖1篇,获校一等奖6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篇,共45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刊物上共18篇。

9.经费投入。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三年来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送成员参加省、州、市培训经费,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津贴补助,差旅费和结题出书等共投入11934元。

七、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吸毒、贩毒,母还卖淫,双双判劳改。她依靠7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帮辅老师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小学,考上中学。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4.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同社会上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在外野宿,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他父亲杀掉。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5.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6.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校老师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共95篇,其中76篇获奖,有20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的刊物上,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7.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贩毒、赌博、嫖娼、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27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10个,占37%,转变较大有3人占11.2%,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12人占44.4%,没有转变2人,占7.4%。

8.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现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的还被评为市级三好生,市“十佳”少先队员。

9.三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四次评比,第一次进行课题笔记评比,评出好的5个,较好3个,中等1个;第二次个案评比,评出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五个;第三次推荐评选了邓薇鸥、马永林同志为州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四次推荐评选孙国祥同志为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受到州、市、校的表彰和奖励。

10.现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验收,但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永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参考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参考范文

开提报告参考范文如下文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xx年4月-xx年3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9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9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5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1)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大军(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蒙佐德(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孙国祥(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吴迎朝(校长、副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徐开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成 员:邓薇鸥(党支委员、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虞艾萍(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联福(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冉章慧(年级组长、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秦 红(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李金莲(班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马永林(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刘和姝(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兴国”的基本要求。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超常规模发展态势。到,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这种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所凸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方面的增加,这种数量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产生质的进步准备了量的基础。但硕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顾规模的扩大,而不能保证质量,只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贬值。随着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质量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考研动机复杂生源质量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硕士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生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

1.1.1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有些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延缓了就业压力。

1.1.2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青睐,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众多在职人员因为现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1.1.3还有一些人盲目攀比学历考研动机具有过多功利性,硕士学位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

1.2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人们习惯上认为,经过层层选拔的研究生已经是“精英”了,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都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但事实上,一些研究生价值观念扭曲,功利心重,人文素养差,社会责任感低,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其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由于研究生教育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状况,研究生科研所达到的水平、程度等,就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而在目前的教育中,主要体现于对专业文化教育的重视,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有的高校没有提供足够的科研基金和科研实验的场所,以及所需的实验设备,科研工作只能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培养出的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1.选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上,应试教育已经是普遍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教育制度,不论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必须面临考试。而现在许许多多的在校大学生们都需要通过考试,从而获得学分,当获得足够多的学分时,才能够顺利毕业;否则将面临无法毕业的情况。可是,现在的大学校园生活里,学生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淡薄,许多学生把精力、心思都放在社团活动或者是兼职等方面上。已经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也有不少大学生平时总是逃课或者是不听课,导致一点知识都没有学进去,然而,不管怎样在大学里,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来获得学分,而且想要申请一些奖项时,申请条件中总会有要求学生的成绩要很好,所以这时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学生而言,要顺利通过考试,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于是,他们为了通过考试,盲目地选择了作弊。

2.选题意义

当代社会,诚信问题已经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现在许多公司或者是招聘单位都会明确表明他们需要的人才具备诚信的品质。因为诚信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诚信往往与许多事情有关系,例如:商品质量、公司信誉度、员工素质等等,诚信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单位的存亡问题,所以对于要在社会建立一个立足点,诚信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弊一词的含义,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是指用欺骗的手法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

(二)文献综述

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进行研究,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生,导致他们在考试中进行作弊。

《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中,第九章《对话的艰难性——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另类问题剖析》谈论到作弊这样问题。其中文中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作弊问题,作者分成三部分阐述,第一部分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类型,在此作者提出了三个类型:纸条传递型、肢体语言表达型、信息技术应用型。作者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这些作弊类型;而第二部分讲的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作者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从宏观角度讲,作者认为社会不良风气、高校人才评定标准的偏颇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导

致大学生考试作弊;从微观角度出发,则是大学生自身做人标准问题出现偏差;第三部分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作者从强化舆论宣传、建立健全制度、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7年3月8日,在《武进日报》中,有一篇《英国大学生作弊严重论文买卖交易额超2亿英镑》,里面讲述了英国大学生的作弊现象。

在《教育·实践·创新: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里,何酉宁和杨浩的《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具体分析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里大学生作弊的现象。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

(1)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2)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2.研究目标

详细分析并整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对学校、对学生都有效的意见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派村官。如果不合格将被淘汰出局。

也可以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可下达指标,规定底线。如不合格者达到百分之几,教师将直接淘汰或者记红牌。反之,给予奖励,评优,评职称。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调查委员会。

促进就是要拓宽就业渠道,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也可以从国外引进就业岗位,还可以鼓励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让毕业生的失业率降到最低程度。调查就是要了解哪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然后进行排名,给予表扬和奖励。我认为高校的排名不能只以科研这个指标来排名,排名要多样化,如就业最好的,教学质量最好的,环境最优美或最宜人的,风景最美的,出人才最多的,出名人最多的,进步最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最具才艺或最具魅力的,建筑风格最奇特的,最受民众欢迎或者喜爱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受欢迎的,出名师最多的,群众最受推崇的,对国家和社会贡献最大的,对国际社会贡献最大的,国际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盈利最多的,最乱的,最差的,负债最多的等等。还可以以“高校精品课程排行榜”的形式排名,如在心理学方面哪个学校第一,哪个学校第二,哪个学校第三这样逐一排下去。这样排名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展示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实力与成就,促进自我定位自我创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自我淘汰。每年可在中央电视台举办“实力民办高校颁奖盛典”和“实力公立高校颁奖盛典”。评选的学校由评委会选出,获奖的学校可由民众选出。

三. 鼓励和支持民间成立专业管理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智力支持。

请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民办学校的好处有几个方面:1管理专业化,2制度规范化,3发展规模化,4竞争秩序化,5融资便利化,6教学质量保证化,7战略目标达成化,8打造品牌化,9形成特色化,10教学实践化,11学校改革合理化,12设置机构高效化。不仅能够为投资者获得适当的回报也可以为国家税收作出应有的贡献。当然离不开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服务于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教师,股东。反过来股东有了合理的回报要回馈社会,如招收的贫困生免学费,农村困难户和下岗家庭的孩子减学费。还可以办企业使校企联姻解决就业,为国家做贡献。这些全部可以交个中介管理公司帮伱谋划发展方向和未来。所以他也是目标完成的保证。请专业管理公司管理在融资方面也有优势。他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信用担保。国家和社会要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如专门在中央电视台开设“民办教育在线”栏目。专业的民办学校管理公司要立足长远,面向国际,不仅服务于国内民办学校而且还要服务国外民办学校。走出实践特色道路,打造百年品牌老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

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问题与概念或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性胜利,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弱势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结合实际,找到符合实际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呢?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这里所说的 贫困文化” “ 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 化贫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 的, 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 的着眼点, 主要在于素质低下( 如智力低下、 科学文化 知识缺乏等) , 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 种智力状态, 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 “贫困 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 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 属于 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 要比物质贫困、 智力贫困更深重、 更可怕、 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推荐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推荐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 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 photoshop 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 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 photoshop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 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 photoshop 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 photoshop 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页3]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社区,全文共 2351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5.传美教育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实验校根据节日的特点,结合传美教育内容,设计主题活动,使年年都过的节日内容变得丰富多采,且得到深化。例如在“三八”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中开展“当家一日,自理一日”,“我给妈妈唱支歌”、“我是爸妈小帮手”、“夸夸我的好妈妈、好爸爸”等主题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立志勤学、求索攻坚、报效祖国”的主题活动等等。

6.传美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在传授传美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对照德目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文明礼仪训练、良好学习习惯训练等,学传美,见行动,做到人人懂传美,学传美,个个扬美德,有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例如用“整洁健身”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用“求索攻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

7.传美教育与国内外重大时事教育相结合

传美教育必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中,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教育时机,抓住这些时机,把传美教育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量。例如:1998年抗洪期间,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与抗洪精神有机结合,提出“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的口号,召开“慰问抗洪英雄”主题班会,举办“弘扬传统美德,光大抗洪精神”演讲比赛,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等系列活动,师生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产生的精神力量。

8.传美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实验学校针对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状况,选择相关的德目内容,采取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相谈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9.传美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功能。实验学校在十分注意美化、绿化、香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创设传美教育的环境。例如,在校园和教室里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象;开辟传美教育宣传栏;校广播站定时播讲传美故事和名人名诗名句;建立校园传美教育阵地(广西师大附中的名人名言、诗词、题字碑林、桂林市育才小学的王半塘种植园等);开展班级、校际间的传美教育黑板报比赛,学生间的传美手抄报竞赛和传美知识抢答、竞赛;举行传美内容的文艺演出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0.传美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必须坚持知行一致,通过实践检验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把认知付诸于行动,内化为品质。实验校建立了传美教育基地,例如少年军校、农村联系点,扶贫学校等,结合有关德目内容,组织学生到基地军训、与农民“三同”、与扶贫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亲身体验军营、农村的生活,学习解放军、农民的爱国爱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美德。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社会考察等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了解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机遇与挑战及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助人、环保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整洁健身等优良品质。

11.传美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学校的传美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传美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实验学校很注意在向学生进行传美教育之前和整个教育过程中抓好对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传美教育,把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实验研究的结果

经过4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在科研目标、教育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在科研目标方面,在抓好学校小范围传美教育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美教育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

1.探索、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传统美德教育模式,以及构建了“5种研究方法”,“11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的传美教育运行机制,较好地处理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其它德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的关系。探索、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传统美德教育评价测量方法。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与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自治区课题组编辑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专辑》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2本书;市传美教育课题组编印了《探索的足迹》、《传美教育论文集》、《传美教育教案集》和《传美教育在闪光》等书12本;实验校课题组也编辑了《执着的实践,有益的探索》等专集50多本。

2.几年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人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为我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德育研究骨干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自治区实验人员共撰写论文500多篇,录制教学录像片60多部,且质量较高,获好名次的多,其中有60篇在公刊物上发表,38篇获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和全国总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120篇获2等奖,112篇获三等奖,12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2部获二等奖,4部获三等奖;有18篇论文获自治区课题组优秀论文一等奖,47篇获二等奖,78篇获三等奖,11部录像片获优秀录像片一等奖,16部获二等奖,19部获三等奖。27个单位被总课题评为先进单位,52人被评为总课题组优秀工作者,56单位(含学校)被评为自治区课题组先进单位,120人评为自治区课题组优秀工作者。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页4]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社区,全文共 2204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二)在教育目标方面,师生、家长的道德素质和学校的德育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爱国、爱民、勤学、文明、懂礼、守纪、孝敬、团结、助人、诚实、勤劳、节俭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各实验校的汇报材料显示,从总体上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对政治漠然的少了;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学辍学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打仗无礼的少了;尊师守纪的多了,违犯纪律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损坏公物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娇惯任性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弄虚作假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挥霍浪费的少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例1:柳州市柳钢一中一年级8个班的484名学生刚入学时多数学生组织纪律、待人接物、尊敬师长、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验仅一年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2:北海市就传统美德教育的16个德目内容对部分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情况进行了测评,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例3:柳州市文惠路小学实验前不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坏毛病,例如: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穿名牌、吃好东西;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开展传美教育,学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支援灾区和手拉手学校的农村学生;在家主动做家务,生活逐浙学会了自理;尊敬老师和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学生的进步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参加实验的许多班级被评为校、市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学生犯罪率、吸毒率为零。例如:柳州市实验校150多个班,有35个班评为市级先进集体,68个班评为校先进班级。又如:桂林市中山中学一年级1个实验班,实验前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习惯,班风、学风较差,实验仅1年多后,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交往,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一个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全班同学操行合格率达到100%;辍学率、流失率、违法犯罪率均为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和优秀中队,1人评为市“三好”学生,15人评为校“三好”学生,1人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10人评为校学雷锋积极分子。

2.传美教育为学校提供了更具体、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内容,推进了学校德育内容特色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校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实验的学校校貌有了很大改变,不少被评为市、自治区和全国先进学校。例如:桂林中学1999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文明学校”和“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参加实验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光荣榜上有名:市一职高成为自治区示范职高;南湖小学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二十六中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十三中评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天桃实验学校和民乐小学评为市一级示范学校;市九中评为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和“树广西新形象,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四中团委评为南宁市“顶瓜瓜”团委等等。市九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充实、巩固了学雷锋小组i80个,学习互助组235个,并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五保户服务。仅半年时间全校学生做好事1067件。十三中成立社区基金会,资助2万多元给家长下岗的特困生继续就读。以上先进事迹均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又如:北海市五中原来是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生源也较差。该校参加实验后,把传美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来抓,整个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道德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实验以来,每学年违纪、治安事故率由原来的8.7%递减1.2%,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遵纪守法,立志勤,热心助人。仅1999——200o学年后涌现出优秀学生干部170多人,三好学生328人,文艺、体育、宣传、环保积极分子300多人,“弘扬美德”学雷锋积极分子100多名,获各种学科竞赛奖131人次。不少学校不仅抓好校内的传美教育,还把教育的成果推向了社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桂林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当好小交警、到铁路。公路两旁和漓江边捡拾白色拉圾、擦洗护拦,扶贫献爱心,到福利院做好事、到劳教所帮助教育劳教人员等等,仅1998年、1999年全校师生共捐款近2万元,捐书籍4498本,衣物6112件,文具用品3035件。

3.实验班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教育和熏陶,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了师德水平,人人抓德育,个个抓传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的典型。例如:南宁市有205名教师参加实验,其中有2人评为市先进工作者、2人评为市师德标兵、3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9人评为市骨干教师。又如:桂林市崇善小学在传美实验研究中向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大力表彰本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在全校教师中产生很好的影响,该校教师几年来敢于向全市人民承诺: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坚决不搞有偿课业辅导。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社区,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3.比较法 主要是作纵横向比较。通过实验校实验前后和实验班与对比班在道德品质素质等方面状况的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的效果。

4.行为训练法 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传统美德行为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等。

5.考核评价法 制订《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学生素质个性发展评价表》等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各个层次的表现及努力的方向,达到传美教育之目的。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操作上,各实验单位普遍按照“一种模式”、“十一个结合”的做法来实施。

一种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区域传美教育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切入口,首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传美教育,通过学校的传美教育,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带动和指导家庭、社区的传美教育,逐步形成“三结合”的传美教育网络,创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环境,提高学校传美教育的实效性,并达到深化传美教育的意义之目的,即:以传美教育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社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学校的传美教育得以升华。

十一个结合:

1.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基础。我们以学校为主导,把传美教育辐射到家庭,在抓好学校传美教育的同时,对家长进行传美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发挥家庭美德教育功能,成立“传美教育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传美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传美教育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传美教育,提高家长的传美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传美教育工作。

(2)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传美课,参加传美活动,参观传美展览等等,家长与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并增强家长参与学校传美教育的自觉性。

(3)编辑传美教育资料。例如《美德》校刊、《传美教育家长报》等,发给家长学习,并要求反馈学习心得,学校将写得好的登出来,学生、家长互相促进。

(4)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传美教育家校联系卡,例如,“孝敬卡”、“在家表现活动表”等,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有的实验学校还布置传美教育作业,例如平时主动协助家长料理家务外,假期连续当一周家长,写出当家体会,由家长评价等等。

(5)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评选“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召开“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传美教育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家长戴红花。发奖状。

通过以上做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学校传美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校传美教育的成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把学校的传美教育向社区辐射,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大传美教育力度,创设大的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采取由小区域逐步向大区域发展的办法。

首先是建立小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即把与学校有密切关系和学校周边的单位动员起来,例如:与同学校挂钩的驻军、武警、派出所、机关单位和学校所在地的小区、街道、厂矿企业等共同成立“传美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传美教育;对辖区内各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教育。在该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各小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构建了全方位的传美教育环境。强化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了社会教育环境。

在区域传美教育网络的建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区域在传美教育实验基地方面的作用,例如区域内部队、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3.传美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是开设每两周1节的“传美课”。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美知识教育。例如不少实验学校依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框架,采用五环式教学结构来上传美课。即:导入新课——主题教育(学习传美故事,明确道理)——深化理解(充实事例,论证观点)——一评价扩展(辩析是非,指导言行)——巩固延伸(课内巩固,课外延伸)。

二是进行学科渗透。利用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与传美教育的德目挂钩,把传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4.传美教育与“三会”相结合

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18个德目内容列为校会、团(队)会和班会的重要内容,每阶段突出一个德目内容,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中心,既丰富了“三会”的内容,又使传美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例如:举行“爸爸妈妈我爱您”、“做礼仪好少年”中队会等。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的研究[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校,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校园隐者”一族教育现状研究(二)性格中有自卑和自负心理的双重作用对于自己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交际能力、工作能力等,“校园隐者”一族在某些侧面或时候有超凡脱俗、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他们要么是在校内没有机会和平台让其释放和展示这方面的优势或特长;要么是其释放和展示的方式不能被周围同学所喜欢和接受;要么是已经充分表现和展示过了,作为一种过程和经历自己已经拥有,应该换一种空间去闯荡、换一种挑战去经受。而在另一些侧面或时候,“校园隐者”一族又觉得自己犹陷困境、难寻突破,甚至会感到茕茕孑立、孤立无援。应该注意到,他们毕竟还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学生,经验的缺乏和社会化程度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内心在这两极之间游走,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长的烦恼。(三)现有高校教育模式稍显僵化,形式不够丰富,针对性和开放性不强譬如,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学分制名不符实,转专业“难于上青天”,课程设置不易变通等等。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简单化,针对性不强,教育理念上“管理管理,管多于理”;教育手段上,管理多于服务,说教多于交流;教育资源上也有着很强的自我局限性,不善于借力甚至主动规避社会教育资源的介入,甚至导致教育中出现了“5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