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迁精神个人感悟20篇

浏览

2257

范文

80

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个人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培训,个人,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个人不是完人,一个人有又优点也有缺点,在团队中正好可以取长补短,把大家的优点集中在一起,那么力量是无比的巨大。要想能量聚在一起,那就需要成员的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配合,让每一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团队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工作中团体应该相互协作,成员与成员见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只看别人的短处,不要相互的比较谁多干谁少干,在一个团体中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使多大的劲,有集体感就有强的集体能量,这样我们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被打败,都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好西迁精神

《瞭望》:在_余年的奋斗征程中,西安交大广大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意义何在?西安交大将如何传承好西迁精神?

王树国:西安交通大学肇始于1896年由盛宣怀在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作为中国最早兴办的现代学府之一,目的就是兴学强国。1956年至1957年,交大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塑造出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这也成为交大人的精神血脉和不变底色。这种精神的生命力源于“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理想,源于“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崇高信念,源于“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执着追求。

西迁_年来,交大人始终传承爱国奋斗的精神基因,超过27万的西安交大毕业生中,有40%以上扎根西部,为建设大西北而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新时代交大人的精神风骨。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第一,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37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 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20__年,实行了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20__年,学校又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学校还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20__年9月,西安交大入选全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20__年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截至目前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高校加入。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挑战和机遇,西安交大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继续弘扬西迁精神,致力于培养国家和西部急需人才、顶尖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引领“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通过产教融合的“深水区”改革,探索中国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形态和新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迁精神观后感_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观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2515 字

+ 加入清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xx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xx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迁精神观后感_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观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86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众所周知,1+1是等于2的。那么,我们的团队呢我为什么说1+1大于2呢?因为这其中的每个1都是充满团队精神的1,如果一个集体、一个机关、一个团队,我们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充满团队精神,那么,这个集体、这个机关、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个和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这难道不是1+1大于2吗?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大家都知道“拔河”运动,它是一种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每个人都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紧密配合、互相支撑,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势不可挡,战胜对方。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种十分可贵的团队精神呢?就我们街道而言,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级组织、作为一个担负重要管理职能的机关,要形成这种宝贵的团队合作精神。我认为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补台,相互谦让。

第一,要相互信任。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让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础。这种信任包括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说白了就是不要疑心生暗鬼。不信任可能会误大事。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说到信任的故事: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说的是刘备打了大败仗,正在哭泣,他

的小舅子又来报告说:“反了常山赵子龙也,投曹去了!”刘备说:“子龙是吾故人,安肯反也?”不相信小舅子的话。猛张飞在旁边说:可能赵子龙贪图富贵,去投降曹操。刘备说:“子龙与吾相从患难之时,他心如铁石,岂以富贵能摇动乎?”他小舅子又说:“我亲见他引军投曹操去了。”刘备说:“子龙必有原凶。再说子龙反者,斩之!”这里刘备对赵子龙是何等的信任啊!正是这种信任,赵子龙七次杀入敌阵,杀敌无数,救出了刘备的儿子,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刘备转危为安。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如果我们领导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能有这样的信任力度,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团队。

第二,相互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近日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和谐包容的同志关系:“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合谐共事,才能干事。”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在一个单位共事难免有发生矛盾和误会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胸怀。特别是对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中国有句老话:“天下事,何时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意思是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得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真计较起来既影响工作,又影响感情,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相互补台。相互补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具备了团队精神又完全可以做到。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街道办事处总体管理与各个科室的管理有机协调,各部门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要将个人、部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口标中去。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最复合型的人也不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一个同志只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全局利益为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汇聚他人的力量;才能在同事出现工作失误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堵漏,主动补台。机关干部之间的关系,虽淡不到什么生死之交,但 定要做到风雨同行、同舟共济。二是敢于承担责任。有的中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科室出现了问题,科长往往会找客观原因,或者找下属的原因,推卸责任。但是,聪明的科长,即使在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责备自己,就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上书自贬三级”。科长勇于、敢于、善于承担责任,是能及时消除因下属错误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迅速扭转工作局面的关键。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补台。一个领导如果能自觉做到这些,何淡产生不了凝聚力,何谈产生不了团队精神。

第四,相互谦让。“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一个团队取得成绩的时候,在荣誉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具备梅花那种“俏也不争春”的精神。过去有过深刻的教训,一个团队在奋斗的过程中够和谐相处,互相支持,但在胜利之时却闹得不可开交,原因就在于不能相互谦让,争功争荣誉。这样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同志们,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不断的积累、调整与修正,所有毕其功于—役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唯有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方能达到1+1大于2的理想境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飞机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总书记的铿锵之行,无疑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建立起了最强的必胜信念。

人民,始终是总书记最根本的牵挂。从一下飞机,习近平总书记就乘汽车前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抗疫战场听取了解患者收治、医务人员保障、科研攻关等情况,并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予以肯定和致敬。总书记还特别指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亲临慰问,亲自部署,掷地要求,这是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心声吐露,更是他“始终把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生动诠释。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必须持续推进“防”“治”并行,坚决遏制蔓延势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和英勇奋战,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向好的转变,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救治患者、科研攻关、人员管控等防控任务依然异常艰巨繁重。特别是身在湖北、武汉的人民,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和挑战,必须推进“防”“治”并行,坚决遏制蔓延势头。当前,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疫情防控形势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需要注重国际合作和联系沟通,采取更加有效、可控的人员流动机制,继续做细做实“防输入”“防扩散”工作,遏制蔓延势头;同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致力于科研攻关,加强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调配,推广运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策略,提升救治水平和效率,从防治角度“两面狭击”共同抗敌,才能真正筑牢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筑牢防疫机制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我们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针对性、人性化地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工作。比如: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建立起“点对点”联系机制,实行包户到人,勤加走访探视,及时提供暖心帮助和服务;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市场供应、价格动态,相关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强化监督指导的联动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回应群众关切。对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加强舆论引导,宣传和弘扬正能量,营造增强信心、温暖人心的范围;及时高效公开疫情防控信息,增进与群众之间对话交流,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群防群控防疫机制。

人民,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热泪盈眶地发出:“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人民,是我们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最坚实的靠山,更是创造奇迹、写下功绩的时代功臣。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关键的还要靠人民,必须靠人民。回望这一个多月以来,无数家庭安心宅家、舍身奉献;无数人民成为志愿者,奔走在排查走访、物资运送中奉献自我、勇敢担当,正是我们“伟大的人民”,汇聚起无坚不摧的抗疫力量,才取得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成绩,弥足珍贵,倍加珍惜。当前,疫情防控已经步入最为紧要的阶段,必须要严格落实总书记的部署安排,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宣传、卫生整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要继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动员群众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伟大发展成就在中国人民奋斗创造中走来,威胁人民健康的疫情也必将在中国人民英勇战斗中消散。只要我们永远葆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62年前的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一大批师生员工,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期间,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完全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这便是交大西迁的历史。

我一直在反复得想该如何宣讲西迁精神,我该如何把我的理解和感知告诉大家。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自己幼年时的一些事。

我生长在延安,从小学开始就不断有着去革命旧址的各种参观、学习,每次写作文也都会有这么一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不过那时,对延安精神,我还是懵懵懂懂。随着慢慢长大,对历史学习的不断深入了解,才让这种精神在脑中有了清晰的轮廓。百度百科上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它是把存在于实际中的好的东西,优秀的经验提炼升华之后,来指导大家的思想的一种东西。突然我觉得西迁精神我找到了,这个精神本就存在于我们的企业,存在于你我,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西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胸怀大局的精神。

那么回顾我们延长石油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在1938年延长石油在自身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向玉门油矿支援了两台钻机和22名钻井工人,次年,钻成了玉门老君庙1号发现井,拉开了玉门油矿勘探开发的序幕。延长石油胸怀全局,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克拉玛依、大庆、胜利、中原、长庆等油田多次输送了千余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迁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从东南自古繁华、已经扎根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举校迁往三千里之外、之前没有任何姻缘的西安,这期间,在物质上和心理上要经历多大程度的落差,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但是只要党和国家一声令下,许多老教师义无反顾地卖掉了上海的房产,携妻负子来到西安。同样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么一些人,从兰州、甚至国外去到陕北来支援当年延安炼油厂的建设,扎根陕北,扎根企业,我们身边多少同事生于斯,长于斯。

我还记得同事杨晓丽给我讲的她的家庭“西迁”的故事。他们家来自兰州炼油厂,当年,兰州炼厂所在的城市已甚是繁华,已经住在小洋楼里的父辈们当年也是满怀梦想,艰苦奋斗的一代,为响应当时国家号召,支持老区建设,果断变卖房产,携妻负子,义无反顾的从一个大城市迁到一个小山沟里,至今她还清楚的记得在长途车上与自己生长多年的城市、与朝夕相伴的亲朋好友告别的那种不舍和伤感,记得初入黄土地的那一片荒凉,记得那片荒凉是如何一步步也开始高楼林立,繁花似锦。这可能也是她第一次理解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什么是父辈们开拓奋斗的精神。像同事杨晓丽举家搬迁的事迹在当时支建的年代,不仅仅是个例,其实这就是我们老一代石油人最无私的奉献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更契合了我们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的企业精神。

我们的企业扎根在陕北这片红色沃土之上,使我们更懂得今日的辉煌来于前人的付出。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当下我们的行业面临着成品油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油价急转直下的困难,面对巨大挑战,我们还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么?

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交大人塑造出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中光芒万丈的一段。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西部能不能兴旺繁荣,决定了中国梦实现的速度和高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西安交大、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这句话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无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坚决执行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早期初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西迁精神”的感人事例深深的触动着我,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年老教授们一边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一边还要肩负祖国赋予的重任,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多么的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年的老教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很好的完成了历史使命。

“西迁”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大西北的发展建设做贡献,西迁老教授胡奈骞讲述了当年西迁、建设交大的峥嵘岁月,这一幕幕印入脑海,比电影更加真实,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老教授们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肩负起建设西北的重任。在一代代西迁人的努力下,在“西迁”精神的鼓舞下才成就了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现如今祖国正在一步步腾飞,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真真正正的做到吃苦耐劳,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将“爱国,奋斗,传承”这些西迁老教授留给我们后人最真挚的情感和责任永远传承。

从西迁老教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西迁子女的西部情、年轻学者的大局意识到如今西部创新港的建设,这是一代代人的西迁,也是“西迁”精神、“西迁”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这份情怀更加坚定了我们执着的信仰,这份精神指引、激励着我们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西北建设、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个人,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为自己生为中国人而骄傲!对中国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正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他们是共产党员,是战士,冲锋在前。在阻击疫情前线,全国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请战,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党员就是要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他们共同的决心。

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是战士,日夜奋战。很多医护人员从疫情发生后就坚守一线,再也没有回过家。一组“多地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工作影像实录”照片,是他们日常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是劳动者,是战士,坚守岗位。防控疫情是一场总体战,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一篇朋友圈广泛传播的“火神山建设不完全手册”,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背后的全面动员、万众一心,“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哪怕自己也是伤痕累累。”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显作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败疫情这个魔鬼,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能做的就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党中央的工作要求,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败疫情这个魔鬼,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让我的一起期待春暖花开之时,期待春暖花开时,武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武汉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听过为国捐躯的故事,看过为党牺牲的光荣历史,但是胸怀大局的“西迁精神”是二十几年来第一次听到。

无私奉献、弘扬传统,为了响党西北建设的号召,告别繁华的大上海去到一个落后的大西北,他们的这种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精神让每一个人由衷的深感敬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西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标榜。

这种精神是集体的一次选择,做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不止体现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更向大家、向全国人名展现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西迁精神”时时刻刻都有它的光辉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是令人钦佩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是高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令人敬重的。

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脚脚落落有无数个同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在这个新时代“西迁精神”永远都不会泯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西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负心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党委组织我们一起观看“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主要是说一九五六年交通大学六千多名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从上海黄浦江畔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六十几年来,在西安这方沃土上发端成长起来的以交大西迁师生为主体、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精神内涵的“西迁精神”,不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也激励着我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竖起了勇于担当、乐于奋斗、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精神。“西迁精神”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各类人才们表现出来的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令我深受感动。“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抗击疫情这段时间,有时过得很慢,慢到半夜值班归来手要很长时间才能暖过来。有时又过得很快,快到下村没多久天就黑了。细细回味,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仿佛经历了一场特殊意义的“四季轮回”。“春”,是无限的希望。“全体脱产干部马上到大会议室集合!”镇政府大院里传来了急促又清脆的脚步声,像是出征前鸣起的战鼓声,那么的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疫情面前,每位基层干部时刻保持“备战状态”,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我老了,走不动了,把这1000块钱捐给村里,给值班人员买点吃的和用的,也算是为社会尽一份力量,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说完老人颤抖的双手把钱递给了村干部,这是一位96岁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怀着坚定的信念激励大家,要满怀信心和希望抗击疫情。“夏”,是火红的骄阳。“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也要报名……”。连日来,各村涌现出了许多“红马甲”,他们在不停忙碌着,有的入户帮助村民测量体温,有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还有的坚持每日坐班值守。此刻,这些爱心志愿者的心仿佛在沸腾着,把行动付诸于抗击疫情,用爱心筑起了一道道抗“疫”防线。“秋”,是爱心的收获。“快下高速了,先不回家了,我直接去村里”,载着20箱84消毒液的一位

企业家在电话里对妻子讲道。八方支援,共抗疫情,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捐助送到基层干部手中,这其中有帮扶单位、爱心人士、党员、乡贤及贫困家庭,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只为了一个目的——助力抗击疫情。是他们,让基层干部的“粮草”更加充足,“装备”更加精锐。“冬”,是严寒的坚守。正值疫情严峻时期,大雪席卷而来,村干部、值班人员们非但没有松懈,更是自我加压、严阵以待。大家冒雪张贴温馨提示明白纸,严树正确社会舆论导向。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雷打不动坐班值守,24小时做好应急处理。他们,迎着飘舞的雪花,冒着刺骨的寒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千家万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9月5日,经过西安交通大学的兴庆校区,在南大门内侧的东北边,有一座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通过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辉煌的历史,以及老教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__年12月,主席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在20__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这些“西迁”老教授们。

20__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占地约940平方米,内部总共有四层,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溯源、西迁、致远三个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学肇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当时,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896年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并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12月,得到光绪皇帝批准,标志南洋公学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学位于上海徐家汇,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这里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到战火侵扰。

后来,南洋公学多次更名。1910年,改为南洋大学,不久又改为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学校期间,邀请孙中山莅校演说,使全校师生了解到孙中山振兴实业和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

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均归交通部所属。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为理由,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

同时,分别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北京学校(平校)和唐山学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为总校,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的总部内迁到重庆,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内迁到贵州平越。抗战胜利之后,交通大学由重庆九龙坡,重新迁回至上海徐家汇。

2、西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现状,支持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作为主体的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交大西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的火车,由上海先后驶往西安。9月10日,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师生迁至西安,在这里简陋的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彭康校长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赵富鑫、周惠久、黄席椿、沈尚贤、严峻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

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卖掉上海的住房,开发西北,义无反顾。在迁校和新校的建设发展之中,交大师生开拓奋进,千辛万苦,顾大局,讲奉献,筑成“西迁精神”的丰碑。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相继创建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

在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崭新的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迁校之初,任何风风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

3、致远

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这里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师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科研贡献和生活用品。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25万名大学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养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在西部办学的六十余年时间里,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优良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10万人之众。

那时候搬迁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师生们都努力克服了。他们一边搬迁、一边上课,做到搬迁学习两不误。当然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年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显著上升;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于石破天惊蘑菇云冲天而起……军人、农民、知识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都投身时代洪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书写了那段中国人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建设者的丰功伟绩,亦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纪念馆。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虽然,西迁故事距今已远,但西迁精神绝不能丢。

眺望前路,让我们传承好“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之中,建功立业、再创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06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科学思想都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人类所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基本问题,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那么,当今人类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和阶段性特征是什么,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是怎样的,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解决人类问题的出路何在,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以深刻的哲学思维、宽厚的人类情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深刻揭示当今时代本质及其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重大理论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时代本质、时代特征、世界格局的深度思考

科学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是解释和回答重大时代问题的前提。对此,作出明确判断:“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20xx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段话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以及人类摆脱这种不合理现状的追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危机的阶段性爆发亦是必然之事。这是我们判断当今世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根本出发点。

虽然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当今时代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虽然仍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政党倾轧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治理、政治民主等日益陷入困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转嫁危机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因此越来越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围攻打压的对象。

时代本质及其阶段性特征直接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所造成的两极分化,日益从资本主义内部向全世界蔓延,凭借着经济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优势,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建立起有利于自己掠夺资源、攫取剩余价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致使世界范围内富者愈富、贫者愈穷的全球分化日益严重。不少二战后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或者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依附者难以独立发展,或者为了捍卫主权而遭到制裁陷入了困顿,或者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和打击下陷入混乱,甚至政权颠覆、国家分裂。在资本主义强国控制下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屡屡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种严重不合理的世界格局和经济政治秩序,越来越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而难以继续。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由此,旧的世界秩序终将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必将得到建构,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回答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解决当代世界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饱含中国智慧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势在必行,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强调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明确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表达了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意志。

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紧密相连,不同文明相互交织。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态势持续疲软,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两极差异继续扩大,传统安全威胁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又产生,各种世界性难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全球性难题,更不可能退回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基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疲态仍未摆脱等问题被某些人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的恶果,于是反全球化的呼声不绝于耳,逆全球化的浪潮难以平息。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由经济全球化本身造成的。在此背景下,全面准确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在发挥其合理性的同时避免其危害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明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党的xx大以来,在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时多次讲到义利观问题,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实现双赢。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展现了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担当和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对辩证法科学运用的具体体现。

明确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既彰显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又与沿线国家实现利益共赢、优势互补。

彰显新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个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剖析和系统阐述,既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解答,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合理性,也具有深邃的哲学探索性和巨大的理论创造性,既看到了当今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态势,更抓住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既符合人类共同愿望、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行动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牢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全球视野,既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又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人民谋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1956年,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教工,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主动放弃大上海的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64年来,他们扎根西部,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铸就了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

六十多年前他们离开了家乡,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大西北的建设当中,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西迁精神”诠释出西交大为祖国而生、为民族而生,党和祖国的发展需求就是西交大的奋斗目标。在深刻学习了习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之后,我感受到了“西迁精神”与十九大精神的一脉相承。报告中习总书记专门就青年一代所承接的使命和奋斗,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主动实践当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西迁精神”正是老一辈的交大人在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满怀家国情怀,义无反顾的将青春梦想投入到家国建设当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的真实写照。

“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前辈们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只因党的一句号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毅然西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方针指向哪,我们就走到哪;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追求个人奋斗,更要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我们要更加珍惜党和国家以及老一辈大人为我们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明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个人,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我重新看清了这个世界——她其实是充满爱与温暖的。疫情爆发,我看到无数的医务工作人员放下手中的一切,奔赴湖北,抢险救难,他们有的才刚结婚没两天,有的才刚休完产假回来,甚至还有人刚刚经历了至亲离别之痛。可他们的行为,却让我知道了这些词语是真正存在的——义不容辞、勇往直前。

师兄、师姐们,很幸运,你们也终将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那样义无反顾、慷慨赴险的白衣天使们;也很不幸,我怕你们也会像很多在救治过程中感染了病疫的工作者们,同样身陷囹圄,置身险境。

我敬佩您们!选择临床医学这个专业,便是投入了自己整个青春,便是贡献了自己整个人生!我敬佩您们!坚定地选择了献身于西藏医疗卫生事业,便是选择了在最苦难的地方,去磨练最好的自己!

疫情爆发之初,我曾想过,疫情爆发在湖北武汉这九省通衢之地,举全国之力相助尚且会出现医疗资源、人力短缺的情况,那若是爆发在新疆、西藏这些处地偏远的地区呢?

幸好有你们,有你们这些愿意付出的热血,愿意承受更差的环境,愿意去将西藏建设的更加美好的人儿。我想,这正是应了罗曼·罗兰所言:“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多少年前,我现处的海南,曾是荒野丛生、瘴气弥漫之地,正是一批有一批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可爱人们,将这里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国际旅游的岛,包括现在,正在建设中的自由贸易港。我相信,你们也会是这样的人,这样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的不断努力,将西藏建设成为中华“西部藏宝”之地!

我想借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来勉励你我: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师兄、师姐们,同为大学生的我愿意同你们一起奋进,共同建设美丽新中国!青年党员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范文5

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

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一线去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只有人人争当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过去的两个月里,包括这些逆行英雄在内的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用举世瞩目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使此时的中国成了全世界最有安全感最有幸福感的国度。人民群众在无比自豪的同时深深地知道,这份安全是英雄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这份幸运是英雄用仁心厚德换来的,这份希望是英雄用无畏信念种下的。有一种感动,令人泪流满面;有一种崇高,令人奋斗不止。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之举,激发了英雄民族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人人争当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步伐更加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个人,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90后那一代人的误解吗,在这次疫情面前他们又证明了自己。

如果你不是90后,你可以百度一下九零后的评价,之后你就会一目了然。

90后,早已被贴上了诸如“叛逆”、“早熟”、“消极”、“另类”、“缺少担当”、“没有责任感”等标签。

今日看见房琪在《暖暖的中国》里面说的一段话最让我觉得深刻。

她是这样说的:“你看,曾经被世界保护的90后,现在已经站出保护世界了,那些年的男孩女孩们,如今穿上了白大褂,学着当年大人的样子,勇敢的从死神手里抢人,他们说,我是医生,既然握了手术刀,就得刀下留人,年少轻狂时,90后说要和世界死磕到底,世界说省省吧,小朋友,你还没有和我平等对话的能力,昨天我们拼命地想要得到认可,却总被视而不见,今天,我会穿上白大褂,不顾一切的拯救你不管你曾经看我顺不顺眼。”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话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真命题。上一辈的接力棒早晚有一天会被下一辈接着,继续前行。

衡山90后医生宋英杰因公殉职。

90后民警冯世超:“我就是在延续父亲当年的工作。”

陕西90后货车司机6次午夜驰援武汉赵涛,陕西周至县一名普通的90后货车司机,吃睡都在车上,连续6次在午夜开着9.6米长的大货车,狂奔在驰援武汉的道路上,为医院送去急需的物资。

张星阳说:“非典时期,所有人都保护着90后,现在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

还有很多,这次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90和00后都占三分之一,数字庞大。当初的男孩女孩,学着大人的样子去面对世界,去给十四亿的中国人保驾护航,奋战一线。

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向世界证明自己,他们可以做到,甚至做到更好。

以前最爱听到家长口中的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时,每每都会很心酸,可现在我们90后,实至名归,一身荣誉而归。

我是90后,我虽没奋战在一线,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事迹都让为这一代人感到自豪,身为他们的同胞而自豪。

90后就是00后,90前是80,华夏子孙源源不息,脉脉相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未平,一波又起(新人辈出)。

年幼时,没有得到认可,但终有一天会像世界证明他们可以。

穿上白大褂、防护服,他们就是战士,只有勇往直前。

他们奋战在每一个角落,可能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可能是维护某一方的警察,可能在不起眼的地方做着自愿者,可能在尽一己之能支援…

这次的疫情无情,国人有情。

当初的90后长大了,他们又证明了自己,他们是英雄。而后的00也在长大,就如出毛泽东对青年的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致敬这些工作者,他们值得,不论是80、90、00,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用他们的身躯为我们铸就了一层坚固的保护栏,在困难前冲在第一位,他们都是英雄。

这次疫情让人胆战心惊的是数字、是死亡,但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心,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是身为国人的骄傲,也是身为他们的同胞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个人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培训,个人,全文共 183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天,团队精神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包括学校,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无数的个人精神,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这所学校才能兴旺发达,基业长青。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境界——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基础--挥洒个性。团队精神是看不见的堡垒;团队意识是同心合力、团结共进、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首先,一个真正的团队就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发奋奋斗。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群众的成功。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习惯改变以适应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持续活力、拥有创新、焕发青春、用心进取。就像步调一致的雁群一样,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并在心中产生一种力量,激励自己前进,一齐飞向灿烂完美的明天。科学家以前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雁群成倒“V”字型飞行时,要比孤雁单飞节省70%的力气,相对地也就等于增加了70%的飞行距离。雁群的确够聪明,他们选取拥有相同目标的伙伴同行,这样可彼此互动,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

第二,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精神力量的。其实,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校是一艘巨大的舰船,装载着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齐心合力,就能使这艘舰船避开暗礁急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所学校要是没有团队精神,单打独斗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强大。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基石、发展的动力、效益的源泉。全体职工渴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期望生活在一个健康稳定、宽松和谐的群众之中。

给职工一个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最佳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给职工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情绪舒畅、精神愉悦,学校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每一所学校需要作风严谨、敢于拼搏、勇于创新、融洽默契、同舟共济、同归殊途的精神。要力求设计合理的团队结构,科学发挥团队精神,让每个人的潜质得到发挥、得到互补。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大展鸿图。

第三,团队精神就是学校中各员工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潜质;二是与人合作的潜质。建立一个好的团队,团队成员学会用心的与人沟通,凡事采取合作的态度。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潜质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潜质。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与不一样部门、不一样家长、不一样学生或同一部门的不一样成员之间有所接触,不一样岗位的工作性质,资料和操作流程都会有所不一样,而不一样的个人,其性格、处事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如果对这些

不熟悉,那我们工作起来就有可能处处阻滞,无法顺畅。实际工作中还务必多做些沟通、交流,抱着合作的心态,多明白别人的苦衷,多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也就是说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人合作,学会被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这样的话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第四,员工个人的工作潜质和团队精神对企业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是说个人工作潜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竞争态势已经很明显,也越来越要求团队合作潜质。一个伟大的团队远远胜于英雄个人的作用。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陶冶出集高瞻远瞩与尽心尽职于一身的优秀人才,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员工队伍,使一个组织、一所学校、一个团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一个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无所作为。个人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将自己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相结合,正因个人的利益来源于学校的利益,只有学校的利益得到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才可能有所保障。多为学校创造财富,就等于间接地为自己创造财富,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去看,你的工作才会有动力、冲劲。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因此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个人再完美,也就是沧海一粟,而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是无边的大海。忠诚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学校忠诚的人才能产生与学校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感情;只有对学校忠诚的人,与自己的团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经风雨而不馁,受荣辱而不骄。学校才会看重他,并为他带给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最终会让他到达理想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学习援鄂医疗队回信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但正因多难兴邦,我们得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此次疫情中国家政府精准施策,社会各界积极援助,基层人民积极响应,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战役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指挥与调度,正真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时六十多天,如今已进入了此次战役的决胜阶段,相信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中国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也充分体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正如“生于种花之家,何其荣幸”所说,我为我的国家自豪。作为国家的青年一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练就过硬本领,置身于国家未来的建设之中。同时永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做到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春天已来,樱花已开,20__才刚刚开始,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个人,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伊始,这原本该是与家人团聚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但突发的疫情打破春节的祥和气氛,全国上下高度警戒,此时,这一封封请战书,令人热泪盈眶,这是共产党人,面对疫情作出的回应。

作为共产党人,他们总是能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前线,这不仅仅是完成“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承诺,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信念。

每在这种时刻,作为积极分子我就越发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将来肩负的责任之大,虽然不在疫情的最前线,虽然还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还是应该时刻待命,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动态。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趋势,全党全局全国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携手抵抗疫情。“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坚定着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继20__年抗击非典后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无数医务人员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20__年新春的集结号。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措施。作为学生干部,做好学校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络员,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假期动态,做好班内疫情防控宣传。

我深知,中国从不是所谓得天独厚、一帆风顺的国家,这里有天灾人祸,世事无常,但这个国家和她的守护者们,从不会让其人民只身置于危险和苦难中,而是逆着求生的道路,在危局中开辟生的走廊。青丘崖下,枫叶如丹。越千年,涿鹿一战,动天地,黯日月。而华夏初祖与八十一个兄弟团结不屈的战魂永存。斗蚩尤、斗猛兽、斗瘟疫、斗旱涝,炎黄子孙从古老的先民起便是凭借着这团结不屈的信念在与一场场天灾人祸的争斗中,度过悠悠千年,亘古岁月。

我们看不到病毒蛰伏在哪个角落,看不到病魔向我们露出的獠牙。对敌人的一无所知,让我们分外恐惧。但有些人不能怕!所以,一声呼喊,上千医生离开亲人冒死奔向灾区!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病魔对抗,他们要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一声动员,数百挖掘机几天建立两所医院!他们知道自己建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病人就能更早一天被隔离治疗,也就有了更多生的希望。一个求助,全国人民的数亿善款众多物资捐赠灾区!我们坚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和不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

非典疫情打不垮我们,地震洪水击不败我们。这次我们一定坚决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人人防护,亲身体会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我们深信:不多久后再回头一看,这又将是中国人一场多么精彩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当前,各省市组织了一批批的医疗救援队赶赴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在这些医疗队中,有不少女同志参与其中。她们有些还没结婚,有些已经临近退休,还有些孩子还不满周岁,但他们没有怨言,把属于女性的柔弱藏在内心深处,外面套上白衣天使的坚强外壳,把时间和精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防疫救灾工作。她们抛家舍业,为国为民,真真当得上一句“生逢磨砺正当时,巾帼无需让须眉”。

其实不管是在在防疫重灾区的湖北省,还是在各个地区的防疫检查站点,都有不少的女性同志冲到前线,和男同胞一起在战斗,她们包村包户,值班站岗,挨家挨户敲门,核实信息,记录体温,从没喊过因为是女性,而希望能区别对待,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环境能照顾照顾家里。她们独立,自强,高尚,她们值得被尊重,理应被尊重。我认为,从三八妇女节,到呼声极高的三八女神节,就是明证。女性不再只属于“厨房”,社会更多的场景有了女性的加入,更显活力。

翻开史书,我看到了不少女性名字。就算在古代男权社会,很多女性同样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自己充溢的才华。武则天,蔡文姬,花木兰,从皇帝到文人再到武将,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男性同胞。现代有名的女性就更多了,她们每一个都在为女性正名。

让我在临近三八节这个日子里为女性送上祝福,我们在重温一句千年前的经典“谁说女子不如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