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感动中国人物心得【经典20篇】

浏览

7087

范文

546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是什么力量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挣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经常念叨,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国家领导人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体现的最宝贵品格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为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笔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毛卓云经常挂在嘴边,这是他前几年无意间看到的,他说这就像是他工作的写照。

所里的同事都叫他“老毛”,1963年出生的毛卓云在浙江宁波看守所已经待了近2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毛”。20__年,毛卓云调入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宁波市看守所副所长袁锦说,老毛一调过来就接手了看守所里最难的一部分工作,但是他却完成得十分出色。20__年以来,毛卓云又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11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其中死缓2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

迎难而上 主动提出监管艾滋病监区

他说给他六个月

20__年,对于宁波市看守所和毛卓云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已经在看守所干了7年的毛卓云已经成了同事们眼中“胆大心细、有责任心、能力强且肯钻研”的人。而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也在那一年正式承担全宁波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时代,谁来管艾滋病监区成了摆在看守所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据袁锦回忆,当时所里领导制定了很多方案,还特意改造了一部分监区,并采购了一些防护工具,但是监管人员始终确定不下来。

“但是那个时候,老毛就主动找到领导,他说‘我来管’。”袁锦说,他至今都记得毛卓云说这句话时的样子,他很自信。

他对领导说:“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预防常识,把艾滋病在押人员视若常人,将主动防范、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就一定能管好。”但领导考虑到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打算让更年轻的民警来担当。毛卓云的倔性一下就上来了,他拍着胸脯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六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否则另请高明。”

但是这么有自信的毛卓云,却整整两年都没敢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工作,直到妻子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他的背影照。

毛卓云的妻子也在监狱工作,但得知丈夫的工作时,她直“骂”他是个傻子。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在押人员

他说心里还是有点犯怵

毛卓云说,尽管事先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刚接手工作时他对于艾滋病的了解也不多,很多知识都是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学习的。

“因为对于这个病不了解,我第一次跟他们接触的时候还是有点犯怵,别的倒没什么,就怕被感染。”毛卓云说,一开始他也穿着所里给配的防护服去找在押犯人聊天,但是他不喜欢。

“穿着这身衣服,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了,他都不认识我,怎么交流?后来我也戴过口罩,但是还是觉得很别扭,索性什么都不戴了。戴着这些东西感觉我们之间隔了很远的距离。”于是,毛卓云舍弃了那些繁琐的装备,让它们一直放在仓库“积灰”。20__年,他甚至搬出了所里特别改造过的监室,把艾滋病在押人员关押在普通监室,因为特殊监室中有一堵玻璃墙,毛卓云觉得这堵墙“碍事”。

近两三年,他就更“过分”了,把一间普通监室改造成了自己的谈话室,因为这样方便他找他们谈话。

20__年时,毛卓云的其中一名在押人员突然情绪十分激动,在监室内自伤自残,甚至在墙上把自己的脑袋撞出血。

“当时我们还在特殊监室,中间都隔断,我看他脸色发白,触碰到的手也是冰凉的,还具有攻击性,一时间我也不敢上前。”据毛卓云回忆,这名在押人员判决后对人生感觉失望,并且还患有精神分裂症。毛卓云采用了各种积极或是消极的方法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效果都不甚明显。

“当这些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时候,我就觉得要自己上了。”毛卓云说,他也没采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走进去给了他一个拥抱。

“他在我怀里的时候情绪已经有所缓和了,然后我就知道,这个办法是有效的。”

12年来,毛卓云一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共收押监管511人,并且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从“毛警官”到“毛校长”

他用12年摸索出一条管教之路

在看守所里,毛卓云出了“毛警官”“毛管教”等称呼,还有一些在押人员会叫他“毛校长”。20__年,毛卓云发现在押的一些外省籍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不认字,连“男女”都分不清。为此,毛卓云从外面买了纸和笔,在监区开办了文化扫盲班,教他们识字和书写。有的在押人员,在3个月时间了认了近三四百个字。甚至其中一位马上要投牢的在押人员说,“我都不知道在看守所还能读书,管教,我宁可不减刑,也想在您这儿读书。”

毛卓云说:“作为一名管教,不一定要多精明,但一定要明辨是非、泾渭分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有真心;文凭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一定要有什么新招、奇招、怪招,有多大的发明创新,但一定要有经常总结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并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12年来,他也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管教之路”,独创“毛式五心工作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并于20__年获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为全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遵循。

他说作为一名管教民警,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地做一项工作:谈话教育,矛盾处理,保证安全。但是正如他常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人物名片:毛卓云,男,1963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三级高级警长。1981年入伍,1997年从武警宁波支队教导队副营职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20__年调入宁波市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20__年宁波市看守所成立艾滋病监区承担宁波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集中羁押任务以来,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监区自成立之初关押2人,发展到现在日均关押28人,年收押量从开始的3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00人。20年来,毛卓云同志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00余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确保了每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为安全文明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苏炳添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得知自己获得“七一勋章”,吴天一不禁想起15年前的那一天:20__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高原生理专家组组长,吴天一曾数次带队奔波于青藏铁路沿线,研究确定了一整套卫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推动工程全线配置了17个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5年里,14万人的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连续高强度作业,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14万人,当时人手一本高原病防护手册。手册上“吴天一”的名字,犹如“生命的保护神”。

20__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请缨带领医疗队直奔灾区,奋战了整整7天。

扎根高原、悬壶济世,吴天一并未独行——1958年,他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携手奔赴青海,这一待已是六十三载。在二老的以身作则、家风熏陶下,女儿、外孙选择在西宁扎下了根,一家三代四人都在高原上从医。

今年春天,吴天一欣然应邀到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了开学第一课。面对台下“00后”学子们的青春面庞,这位“80后”老人坚持站着讲演。讲稿是他自己写的,结束语为:“青藏人民正展开双臂迎接你,你的事业就在这里。”

这句对孩子们的殷殷寄语,在吴天一心头,回响了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缺胳膊缺腿但从不缺“钙”,残躯不足30公斤却意志如钢。济南军区原某师战士、一级伤残军人朱彦夫谢绝特级护理,在沂蒙山一个异常贫瘠的小山村干成了一番事业。3月下旬,记者采访时,人们用3句话概括他的传奇人生:参加战斗上百次,失去四肢和左眼;担任村支书25载,治山治水拔穷根;宣讲千余场,著述两部书。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14岁入伍,16岁入党,先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战役战斗上百次,3次荣立战功。1950年12月,在异常惨烈的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全连仅剩下一个弹伤遍体的朱彦夫。历经47次手术、93天昏迷后,朱彦夫虽然醒了过来,但膝盖以下、肘部以下和左眼珠全没了,成了一根名副其实的“肉轱辘”。

重度伤残,信念依旧。1956年初,刚学会穿戴假肢行走的朱彦夫,毅然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第二年,朱彦夫被推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5年。期间,他带领群众在石山中打出3眼深水井和3个大口井,修建引水渠,彻底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问题;带领乡亲填平3条大沟,平整出近200亩旱涝保收的小平原,年增产粮食数万公斤;带领群众种树、种果,绿化荒山800余亩,经济效益持续释放。现任党支部书记刘文合对记者说:“老支书是个大能人,在他带领下,俺们村在全县第一个有了拖拉机、第一个实现平均亩产300公斤、第一个通了电……”

1982年,身患多种疾病的朱彦夫辞去村支书,乡亲们以为他要颐养天年了,不料他又开辟了另一个战场:传播我党我军光荣传统。14年间,他到军营、企业、学校,作传统报告1000多场,听众超过百万人次。期间,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朱彦夫,翻烂4本字典,阅读大量经典名著,用嘴含笔、用残臂夹笔,撰写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1996年,他作传统报告时突发脑梗塞,从此半身瘫痪。出院后,他又口述了24万字的传记文学《男儿无悔》。

81岁高龄的朱彦夫曾有多个身份:战士、支书、作家,而他最看中的是“战士”这个身份。他说:“战士就意味着冲锋,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今年3月,济南军区党委和山东省委分别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我虽然在美国住了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讲的,说杨振宁你血管里所流的是你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杨振宁:希望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曾听过吃苦三味:得技能、开眼界、修身心。

个人想要脱胎换骨,就要学会低头吃苦。

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光芒万丈,可在背后,他们不仅要吃读书的苦,要忍受过去艰难的环境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

聂海胜在成为航天员的前4年左右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刘伯明的父亲曾见证过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

汤洪波的父亲透露说,儿子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

汤洪波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想要拥有别开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动学会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头,世间一切美好便会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她们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张桂梅笑道,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学生们起了许多外号。

张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她的这所学校很特别:学生大多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而且都是女生。这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从东北到云南,命运让她与这里的学生紧紧相连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黄文秀在抗洪救灾途中不幸遇难。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

听完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科学家、建筑师、军人一个个为家为国且高尚神圣的职业一直是我们在孩童时代的理想,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每每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时,带给我们的都是无数的震撼和感动,伴随的也必定有牺牲和死亡,缅怀悼念后我们要擦干眼泪,努力继承烈士们无畏艰难险阻,流血牺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伟大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1962年2月,当时中国在核潜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除了五六个人是核动力专业之外,其他人都是来自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大部分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原子能研究所党委提出的“坐下来,钻进去,入了迷”的要求,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英语学习。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为了让全研究室人员尽快都精通核动力,彭士禄和韩铎、蒋宾森、沈俊雄等人在反应堆研究室内开始系统地讲授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反应堆控制、核动力装置等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伤病对于每名运动员都是头号“公敌”,苏炳添也没能幸免。在苏炳添14年的职业生涯中,20__和20__年两次遭受腰伤的困扰,并且10年他还受过一次伤。20__年他饱受腰部肌肉伤病困扰,竞技成绩严重下滑。全年17强,只在室内赛拿到3个冠军。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仅在瑞士赛夺冠,成绩为10秒34。当时苏炳添伤病严重程度,教练组都很悲观了。更可怕的是,苏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时候自己总想着做逃兵不同,这次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跑不动了。想着壮志未酬,苏炳添那段时间无比痛苦。但是经过无比漫长的困兽之斗,最后苏炳添还是选择了继续战斗。在500多天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背景下,苏炳添在20__年4月24日广东肇庆的田径分区邀请赛跑出9秒98。赛后苏炳添热泪盈眶,上次破10秒还是在3年前。虽然离的时间不久,但是对于苏炳添来说却恍如隔世。观众们看到苏炳添的神勇表现也无比激动:他们的“苏神”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以来,空间站环境已经变得整洁舒适和秩序井然。除了有航天员辛勤整理的功劳,也有空间站结构上的收纳便利。

原来是天和核心舱内部大有乾坤。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期间,行李包裹是用特制的包装袋收纳起来,捆绑在核心舱内壁。这样航天员进驻的时候,就能够更直观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内容和状态。但如果任由这些包裹留在舱内,看上去不够整洁,并且会占用航天员大量的活动空间。那些暂时用不到的包裹,就会被收纳进空间站的夹层之中。

收纳的秘诀,就在地板上的这些储物空间。视频中,聂海胜和汤洪波打开了摄像头最近处的储物间。汤洪波整个人趴在地板上,将手探进去寻找包裹,聂海胜手中还拿着一支手电筒帮他照明。在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大型包裹。

像这样的储物空间,在空间站中还有不少。可以说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轨生活,空间站设计者们集智巧思,设计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并且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反复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丽莉完了,大喊快救张老师。孩子们也高喊,张老师怎么了!”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学生上了!”“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xx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学生闫泓轶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闫泓轶揽在怀里。闫泓轶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出人意料的是,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苏炳添16岁,在体校里短跑成绩名列前茅。这一年,他代表体校来到省里参加比赛,拿到了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的季军。苏炳添在体校里一直成绩斐然,但从未在大赛上展示过自己的实力。省里的比赛让他一鸣惊人,体校领导甚至市里的领导,都看到了这匹在赛场上的黑马。回到学校,短跑老师宁德宝当众表扬了苏炳添。

苏炳添从小为人谦逊,没有因为成绩而骄傲,反而更刻苦的训练。或许这也是他能站在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很重要的原因。当别人因为成绩而骄傲,松懈倦怠,苏炳添却不会因此放松自己。

不久,苏炳添去到香港参加比赛,又一次大放异彩,拿到了100米和200米的短跑冠军。夺冠的那一刻,苏炳添突然想家了。他想把这些年的辛苦告诉妈妈,把拿到冠军的事情告诉表哥。回到家里,表哥亲自迎接苏炳添,并且对他赞不绝口。苏炳添抱着表哥,流下了泪水。

这些年,所有人只关心他飞得高不高,很少问他累不累。那时候苏炳添只有17岁,却更加坚定了自己跑出好成绩的信念。

20__年底,苏炳添拜别了体校的恩师宁德宝,来到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了一名田径运动员。在省队的训练更专业,也更严格。师傅袁国强,是全国短跑记录的保持者,很有威望。因为袁国强从小接受魔鬼训练,他认为严师出高徒,并且对苏炳添寄予厚望。除了每天跑步,苏炳添还要做大量的蹲跳,以此来训练腿部力量。经过一年的训练,苏炳添身轻如燕,拿到了全国60米短跑比赛的冠军。此时他只有18岁,刚刚成年。

20__年,苏炳添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拿到了11块金牌,其中还包含了一块亚运会的100米短跑金牌。苏炳添从小谦虚的好性格,对他有很大助益。他不会因为一次成功,就放弃努力,从而错失了下一次的成功。然而刻苦的训练,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有时还会有伤痛。

20__年,苏炳添因为长期的刻苦训练,受伤无数,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这一年,他只能安心养伤。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苏炳添意识到,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做一个有深度的人。不得不说,自信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

苏炳添从小练体育,也与他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在拿到了全国冠军后,苏炳添不再怀疑自己。他认为自己不是没有学习的天赋,只是小时候贪玩,没有努力而已。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最终考上了暨南大学。

第二年,苏炳添身体恢复,重返田径赛场。经过短暂的训练,苏炳添在熟悉的赛道上,刷新了60米短跑的全国记录。随后时间里,他在田径赛场上奔跑,中国的田径,也随着他一同奔跑。

20__年,在国际田径联赛上,苏炳添100米短跑中,成为“超风少年”,夺得了冠军。同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又进入奥运会百米短跑半决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时隔9年,苏炳添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并且是整个亚洲的历史。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亚洲人。

这9年间,苏炳添一直征战在田径赛场上。他无数次刷新了短跑记录,也为中国夺回了无数的金牌。在赛场上倒地抱头,是他独特的庆祝方式。他倒下了,亿万的中国同胞,却因此站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中,有一位新人,叫汤洪波,年仅46岁。

和聂海胜、刘伯明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为了这次的飞行,他已经准备了十一年。

汤洪波出生在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

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下田扯草。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选择了招飞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经过考试和身体测试后,汤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儿时的一件趣事:汤洪波十岁的时候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如果长大能当飞行员该多好。

现在看来,他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还超越了!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汤洪波的飞天梦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70多岁的伍淑清记得,1980年,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呱呱坠地。此后30多年,伍淑清多次往返京港两地,与“001”号合资企业的缘分,为她带来“001小姐”的雅称。

许多义乌人也记得,1982年的一个下午,10多名义乌农民在县委门口拦住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这些“鸡毛换糖”的“货担郎”曾屡屡被罚被抓。谢高华调查之后,作出了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断。今日义乌,电商交易额每年达2300多亿元,电商账户超25万家。

而这一幕,早已写入新中国的史册——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深圳这块“先行一步”之地,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建立特区,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经典的实践之作。

改革、开放。就是在这两条主线编织的道路上,中国人一往无前,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新天地,在1980年的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拓荒牛”们大胆尝试勇敢闯,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变为高楼大厦林立的国际大都市。

这新天地,在1988年的海南。海南办经济特区的消息再次传来,“十万人才”下海南,为琼城崛起奠定人才基础。

这新天地,在1990年的上海。浦东开发正式起步,“八百壮士”汇聚上海,浦东从一片阡陌交错的农田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现代化新城。

这新天地,更在20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拥抱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人流、物流、商流随之加速畅通,中国一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就业、资金、技术、机会……在改革开放的前行步伐中,全体中国人民成为受益者。按照20__年农村贫困标准,20__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比1978年末减少约7.5亿人。中国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看来,中国人擅长架桥,过去40多年架建三座桥梁——改革开放架起通向世界之桥;转型升级建起通向繁荣之桥;国际合作搭起通向未来之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热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0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黄文秀同志的先进共产党员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思想作风之源,思想作风是党性修养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如何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体现在勤奋学习上,党性修养是增强党性、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大是大非不糊涂,坚持原则不动摇,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要体现在廉洁自律上,工作中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以工作之便去谋取私利,绝不能拿原则去做交易,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做到不徇私情,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带头做令行禁止的表率,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使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秉公办事。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性修养的重点有所不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要心系群众,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发党员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姿态上争先恐后,精神状态上勇当先锋,品德上先人后己,才不愧对入党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晚会1月20日在北京录制,马旭的颁奖词由策划刘凯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执笔撰写。

对于马旭,我们强调以最朴实的形式来表现,既不拔高也不刻意地塑造。我们就是非常朴实地把她的事迹呈现出来,不说大话、空话、套话。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中)和白岩松、敬一丹商量给马旭颁奖环节 “感动中国”栏目组提供

白岩松和敬一丹20xx年来一直是《感动中国》的主持人,今年敬一丹已经退休了,很少主持节目,但是对于《感动中国》她非常认真。这次,正在照顾生病母亲的她,专程从外地飞回来主持节目。白岩松和敬一丹的主持词都由他们自己亲笔撰写。他们说,虽然每年主持很多节目,但《感动中国》一直是他们最期待、最看重的节目。他们的主持词、现场采访,全部都是他们独立完成的,他们不希望策划团队代劳协助。栏目组每个人都是这样,为《感动中国》倾尽全力,以一种神圣的心态来参与节目制作,倾尽各人专业能力的最大限度来完成每一个环节。

和马旭面对面:老人的质朴、倔强让节目组成员落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也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十二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

“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的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