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哪位人物(优秀20篇)

浏览

6550

范文

689

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自6月17日发射以来,“出差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生活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他们身体状况怎么样?如何确保身体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鲜事?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剧透来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简单!

“自助式”体检和常规锻炼 确保航天员身体健康

关灯睡觉?“摸黑”只为眼底检查

许多全身性疾病往往发生眼底病变,如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

在太空中,眼底检查作为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的重要项目,有利于对航天员身体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特别是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生活了一个多月,可能会出现一些空间病症状,“体检”就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随后,汤洪波为聂海胜也进行了眼底检查,从三人交流的表情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令人满意的。

热水泡脚?其实是在做骨密度测试

航天员在轨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名为“骨丢失”的空间病理现象。随着在失重环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员的骨密度也会逐渐下降。如果不加以综合干预,甚至可能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对抗“骨丢失”,是空间站建设期间航天员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骨密度测试需要将脚伸进测试机中进行检测。检查完后,聂海胜用纸巾擦拭脚部,好像是刚洗完脚,颇像我们平时睡前的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杨,男,汉族,预备党员,1991年7月出生于xx省xx市的一个小村庄,现就读于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并担任院电声协会会长、机械工程系汽修1101班的团支书、系团委组织部干事。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农村,带着亲人们的期许和希望,来到了大学,至此,他就默默的发誓,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亲人们,从此,这一只笨鸟开始了新的路途。

学习中,他有时候也会困惑和迷茫,但天道酬勤,他告诉自己,坚信着:“笨鸟不笨,他也懂得先飞”。每学期他都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并按着计划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

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他一直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复习,不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更注重拓宽专业视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研究领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中,他抓住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并且在汽车实训中积极动手,寻师问道,拆卸各个汽车组成部分的零部件的时候,零件比较重,过程比较繁杂,他就会协同几个同学一起进行实训,其中也锻炼了他的团队协作意识,即使流下了不少的汗水,双手也尽是油污,但是他却很满足,他坚信,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也为他以后实习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他深知在进入这个社会之前,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他要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历练自己,大一的时候便加入学院电声协会和系团委组织部,并且到目前为止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和电声协会会长,并努力为同学们服务。

在团支部的工作中,他一直力求文体活动、学习生活、思想建设等各方面来建设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一直没有电脑,所以经常要向别人借,借多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经常要等到别人用完了,他才借别人电脑制作活动策划和活动总结而工作至深夜两三点才休息,不得不说,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每一次团日活动他都力求完美,在工作进度和人员安排上他都有自己的一些技巧,使得工作有条不紊,即使这样,他也不断的自我总结,从而找出不足,以便下次工作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电声协会的工作中,他创建了社团三步走的规划,使得社团的发展稳步向前,成为学院的三大社团之一。是他以及社团骨干们的不懈努力,才让这样一群因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走到一起,学习吉他、架子鼓、声乐等,其乐融融。

生活中,他用激情点缀自己的大学生活。

他乐观积极,沉着稳重。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绊脚石了,他喜欢用音乐来消除压力,听听音乐,让自己冷静思考,保持清醒,然后寻找排忧解难的方法,所以,你总是能在他脸上看见那阳光的笑容。

他生活上勤俭节约、作风严谨、并加强社会实践。没有什么坏习惯的他始终保持着学生身上应有的气息,他从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相反还经常带着大家周末出去做兼职,服务生、促销员、代理、卖报纸、发单子等等都做过,有时候在酒店做服务生,经常要忙到凌晨2点才休息。在学校,他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行列,每天晚自习后一个人打扫5个教室,工作量虽然不大,但是,贵在坚持!而且从高中开始,他便每个暑假都做暑期工,挣取学费和生活费,最让他记忆深刻的便是大一暑假的那次暑期工,去的时候他们一起6个人在东莞的一家工厂,超长的工作时间,酷热的生产车间,恶劣的宿舍环境,整晚被臭虫咬,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强制性的要求在食堂吃的那些难吃的饭菜,加上超低的工资,这些加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那时候那两个月是他怎么熬过来的,并且回来的时候他们一起的只有他3个人坚持下来了。对于他们而言,不乐观的打工环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工作过程中,锻炼了他们与上级打交道的能力与信心,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从而更加清楚的看清了这个世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于物质所得的精神财富!

他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患重病的同学筹集善款,一大早就出去卖报纸,将卖报纸所得的钱捐给患重病的同学,虽然钱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也会汇集成一条爱河长流。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去附近的敬老院给老人们唱唱歌、聊聊天、打扫打扫卫生,去幼儿园和小学教他们一些课外的知识等等,给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温暖和欢笑,让他们不再觉得孤单,这是他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他们也带给了别人欢乐。看到义务献血车开到了自己的学校,他的心便开始沸腾了,他知道,他是o型血,属于万能血型,也是最紧缺的血型,因此,他毅然伸出了自己的胳膊,献了二百毫升的血液,这对于身材较小的他的这种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敌人兴高采烈庆祝“胜利”时,这群已经冻成了雕像的战士里,有一个人正在慢慢有了意识苏醒,这个人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朱彦夫

朱彦夫的身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伴随着缓慢的蠕动,他身上的冰雪发出了咔嚓的声音。鹅毛似的大雪仍然在下,朱彦夫靠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毅力,终于艰难地坐了起来。

伴随着意识的苏醒,朱彦夫的身体也慢慢有了感觉。因为过分的疼痛和寒冷,他感觉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仿佛燃起了一把大火。他十分口渴,但这冰天雪地的野外,去哪儿找水源呢?正当这个时候,朱彦夫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嘴边仿佛有一湾清泉。

朱彦夫尝了一口,感觉又黏又涩,实在难以下口。朱彦夫继而又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饥饿,他想吃些东西。此时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脸颊上有一团黏糊糊的东西。饿得发疯的朱彦夫已经顾不上许多,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去”!

朱彦夫想都没想,直接就把脸上的东西扯了过来,一口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地上的气温变得越来越冷,朱彦夫开始变得紧张起来。随着自己慢慢活动,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有了些知觉。他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气温变得越来越低,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会被冻在一起。如果自己不能赶紧找到取暖的办法,或者离开这里,那么自己极有可能“再次被冻死”。

与此同时,朱彦夫的意识也慢慢苏醒了,他发现,刚刚喝的并不是什么水,而是自己头上流下的鲜血。自己吞下去的东西,正是因为爆炸而掉落的眼球。

朱彦夫感觉自己的左眼什么也看不到,世界变成了黑黢黢的一片。右眼虽然能够看见,但却十分模糊。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整理好思路。

朱彦夫发现自己的双手似乎没有任何感觉,他甚至尝试着把手放到了自己的牙齿上,狠狠咬了一口,但令人难过的是,他依然没有任何感觉。他打了一个冷颤,一个想法冒出来,他赶忙尝试着站起来,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双手和双脚,都因为过度寒冷已经失去了知觉,甚至极有可能已经被冻坏。

朱彦夫感觉非常焦急,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出发前立下的誓言,人在阵地在。他开始下意识在周围找自己的枪,却始终一无所获。

朱彦夫又再次昏迷了过去。等到再次苏醒的时候,朱彦夫想到了自杀,他找到了最后一件武器,想着和战友们一起在250高地上长眠。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朱彦夫的双手已经无法扣动板机。

或许老天就是为了留自己一条命,只要还有一丝残念,那就还有机会。朱彦夫的内心迸发了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他无比想要活着,虽然四肢已经失去了知觉,但他依然努力靠着仅剩的有意识的躯体,在雪地上努力前行。

不知道究竟过了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究竟爬了多远,朱彦夫终于在一条小河旁被友军发现,送到了后方医院。

自杀还是努力活着?

等到朱彦夫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又是几十天之后的事了。

朱彦夫感觉到自己的右眼模糊糊地有一片光亮,他努力动了一下自己的头,却感觉到周身剧烈的疼痛。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喊:“醒了,醒了!”

接下来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虽然看不清楚,但朱彦夫还是凭借大概的轮廓判断出,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个穿白大褂的医生。

医生用非常急切的语气问:“你感觉怎么样?”

朱彦夫没有回答,因为他没有任何的力气,除了疼痛,几乎没有任何的知觉。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朱彦夫才知道了自己昏迷后的经过。在被友军发现后,朱彦夫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昏迷了90多天,经历了47场手术。

朱彦夫被送到后方医院的时候,他的肠子暴露在外面,四肢严重冻伤,左眼眼球已经没了。就连医生都连连摇头,这样的“重症伤患”,哪还有可能生还?

但朱彦夫的生命力就是这么顽强,当时医生都把朱彦夫推到太平间了,认为他一定活不久,但他却一直有生命体征,这也意味着他还活着。就连就是他的医生,也为他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不可思议。

就这样,医生和朱彦夫达成了无声的“契约”,一个坚强地活着,一个努力地救助。医生先后对朱彦夫实施了颅内取弹、腹内排异、四肢截肢、面颊植皮等前前后后47次手术。

每一次手术前,医生都觉得朱彦夫估计挺不过这一次,因为伤口深度感染,朱彦夫始终高烧不退。但奇迹的是,每一次他都保持着明显的生命体征。

可惜的是,这47次手术,朱彦夫全程都在昏迷的情况下进行,推出手术室的朱彦夫依然深度昏迷。直到三个多月后,朱彦夫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3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年度人物。组委会以唐代诗人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中的一句“冲天鹏翅阔”表达了对顾诵芬院士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倾尽心血的无限敬仰。

“每当国庆阅兵战机呼啸飞过,都是万众瞩目的时刻。人们在仰望的时候,也是在行注目礼。几代战机几代人,他在长空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组委会在给予顾诵芬院士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的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考虑到身体原因,今年92岁高龄的顾诵芬院士未能亲临颁奖盛典现场,他以视频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他表示:“组委会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我,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做出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了。感谢组委会,感谢全国人民,还要特别感谢一代代为祖国航空事业接续奋斗的全体航空人。”

顾诵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是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航空工业各单位很多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收看了颁奖典礼,再次被顾诵芬院士为航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他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所感动。顾诵芬院士是航空工业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作为他的后辈,现任沈阳所总设计师的孙智孝说:“顾老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我是所里第六任总设计师,虽然肩上担子很重,但在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的“90后”员工吴松泽则表示:“顾老和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在‘一张白纸’的背景下开创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永远奔腾在祖国航空事业第一线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飞机设计师,我要传承好前辈们忠诚忘我、探索不已的精神,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接班人。”

“感动中国”自20__年启动以来,近200位人物和群体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激荡人心,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其中,“壮志凌云”的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和“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分别于20__年和20__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与顾诵芬院士一样,作为航空人的杰出代表,身上凝结着的“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后来者们接续奋斗,也让更多国人认识“深藏功名尘与土”的航空人,认可“隐秘而伟大”的航空事业。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__年。共评选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10位年度人物,并特别致敬中国航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您不要担心,等疫情过去,我们合作社第一时间就来收购咱家的药材。”2月12日,在岷县寺沟镇巴仁村见到李纲时,他正在低保户王龙青云家走访。这个群众口中的“高学历村官”刚刚30岁出头,是一名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巴仁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顾虑和犹豫,李纲第一个投入了战斗中。连日来,李纲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与镇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共同在一线坚守,在村道设立24小时防控监测点4个,对进出村的车辆和人员严密排查、劝返。同时,李纲每天还带头通过大喇叭喊、小喇叭转、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全村群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时还要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李纲通过积极沟通、耐心劝解,最终让群众为他的工作态度和毅力竖起了大拇指,他颇有感触地说:“担任村书记我还是个新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虽然通过带领大家致富获得了初步认可,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对我的进一步考验。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来看,我觉得只要自己献出一颗真心,必然会温暖一庄人!”这段时间,他还做起了巴仁村的“免费代购员”用自己的私家车为112户村民代购面粉132袋,大米42袋,燃煤86袋,并送货上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时下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在监测点当志愿者的贫困户樊玉彩却发了愁,“家中去年的黄芪和当归还放在院里,没有卖出去,眼下又有肺炎疫情,市场休市,药材更没有人要了,春耕也没有钱啊!”他的困难被李纲听到后,当场就给他打了保票:“你家的存货我们合作社提前预定了,忙完这阵子,你就把药材拉到合作社过秤,需要多少钱跟我说,我先给你预付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你们的春耕!”樊玉彩紧紧的拉着李纲的手不放,不停的说着感谢。原来,在了解到部分群众年前采挖的中药材还放在家里没法变现时,李纲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疫情过后,他的逸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将逐户上门对村民家中的中药材进行收购,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据悉,李纲回乡后先后创办逸博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人从众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自身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600余亩,扶贫车间一座,中蜂养殖示范基地一处,共吸收5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260余户,累计分红7万余元。“研究生刚毕业那会儿,家人都希望我能在大城市工作安家,但我却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回忆起自己这些年从求学到创业再到担任村干部的经历,李纲的脸上泛出了一丝成功的喜悦。

疫情期间,在距巴仁村10公里的麻子川镇,李纲的妻子陈莉娟也在疫情监测点值守,“她是镇上的司法所长,每天比我还忙,除了一线值守,还积极带领一帮女同志为大家赶制防护口罩,虽然我们一周才能见上一面,但我们都为彼此骄傲。”李纲说。

“疫情当前,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打不赢的仗!”李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下,正是一批像他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党员干部,用躬身为民的责任感,心系人民安危的使命感,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体现着共产党人奋力拼搏的蓬勃朝气、勇创一流的昂扬锐气和一心为民的浩然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24日下午17时30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亮相。他们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有着相同的年龄:42岁;他们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们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今晚21∶07至22∶27,他们将携手飞天。

此次入选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为1966年出生,同为1985年入伍。翟志刚、刘伯明还是黑龙江老乡,他们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起就相识,两人从航校到飞行部队一直在一起,甚至结婚也在同一天。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泥泞求学路 每天往返20公里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刘伯明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高中时代。他家离县城9公里,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奔波在这条9公里的路上,颠簸不平的道路成为他永远的记忆。日晒雨淋,刘伯明已记不得有多少次,没有替换的衣服,硬是用体温把湿衣服“烤”干。

难以想象,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风雨无阻。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令他受益至今。他在空军部队的体育达标评比中,曾取得引体向上37个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启及。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然后生炉子,给我做饭。”

“我母亲觉得当航天员光荣。选航天员时,她对我说,都说在飞行员身上投入的黄金和飞行员的体重差不多,国家选你,你要争取上去。”

刘伯明结婚时就跟妻子商量,等条件好一些后,在北京,哪怕是周边地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住几年,报答一下父母。然而,这已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刘伯明的母亲几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神五发射前夕,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让刘伯明回家看看。然而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即将执行,作为航天员不能因此缺席训练。他强忍悲痛,只在家待了3天就踏上归程,奔赴发射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在_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半决赛排名第一进入决赛。决赛中由于有人抢跑,影响了苏炳添的心态,最终苏炳添只跑出9米98,排名第六。

近日,外媒制作的苏炳添纪录片播出,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苏炳添更多的信息。纪录片中说到,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的9秒83不仅是亚洲纪录,其前60秒用时6秒29更是前无古人,载入史册。

注意了,前无古人,也就是说,苏炳添是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奥运会有60米跑,苏炳添不但能够站上领奖台,还很有可能拿到金牌。不过很可惜,奥运会最短距离是100米,并没有60米跑。

苏炳添前半程跑能力出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张照片很经典,那就是苏炳添和博尔特一起隔道而跑。苏炳添超快的前半程让博尔特都感到惊讶,看着快如闪电的苏炳添,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是吹苏炳添,如果只比60米,那博尔特都不是苏炳添的对手。博尔特起跑反应并不算很快,启动速度也一般般,但后程爆发力十足。博尔特通常是在40米左右开始发力,大步流星甩开对手冲向终点线。

苏炳添由于身高所限,步子迈得相对小一些,所以虽然前半程能建立优势,后半程还是很难和博尔特这样的高手媲美,能够跑出9秒83,已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成绩了。

苏炳添爆发力不如博尔特他们,为什么前60米却能跑出世界第一的成绩?这都是因为苏炳添的努力和坚持。在短跑这个领域,30岁算是老将了。博尔特29岁就退役了,可想而知短跑对于年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苏炳添在30岁后还能取得进步,在32岁时创造个人生涯最佳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靠的就是不停的打磨技术。为了能够跑得更快,苏炳添对起跑姿势,对枪声的预判,对频率的协调等等,都做得非常细致。

很多人以为短跑靠的就是身体素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身体素质自然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强壮的腿部肌肉,那想在短跑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跑出好成绩取得名次,除了身体素质,技术也很重要。尤其像苏炳添这样身体素质并没有黑人运动员好,就更需要技术来补救了。

可以这么说,以苏炳添的技术,如果他拥有黑人运动员平均的身体素质,那100米跑很可能博尔特都要甘拜下风。

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就没有再参加比赛。苏炳添开始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职业运动员,经常要东奔西跑,和家人聚少离多,是非常辛苦的。到了苏炳添这个年纪,想回归家庭,也属正常。

不知道外媒制作的这个苏炳添纪录片,会不会重新唤起苏炳添的雄心壮志。作为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就这样结束告别奥运会赛场,那是非常可惜的。苏炳添既然能在32岁时再创新高,那为什么不能在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再创辉煌?支持苏炳添继续跑下去,在巴黎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元帅朱德人物评价_申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大元帅朱德人物评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同志怀着“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的决心,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朱德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5月,朱德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同志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个光荣传统。1945年4月,朱德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解放战争中,朱德同志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各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朱德同志不畏艰险,深入前线,有效解决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后勤补给、军工生产等问题。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织夺取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战略决战和战略追歼阶段,朱德同志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领导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在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同志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参与领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朱德同志是第一任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纪党风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朱德同志十分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在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和各军兵种创建发展、军事院校建设、部队教育训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朱德同志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从1959年至1976年,朱德同志连任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主持了170多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疫情防控人物主要事迹学生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在潘集区芦集镇荣庄社区就有这样一群人,面对疫情,她们勇往直前,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守护家园的重责,保卫一方安全。

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20__年3月26日晚上接到镇里封闭管理通知,芦集镇荣庄社区便连夜召开了两委会,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当前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按要求将社区道路全部封闭。田利、刘红梅、姜红艳3人是荣庄社区居民,得知社区防控急缺人手时,她们便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服从社区安排。“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也想为社区尽一份力,共渡难关。”

巾帼“红”化身“大白”,主动参与核酸检测。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准确掌握群众健康状况,荣庄社区志愿者也参与了全员核酸检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化身“大白”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进行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她们不怕跑断“腿”、说破“嘴”,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荣庄社区5次全员核酸检测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

“小喇叭”成抗疫“神器”,全面参与疫防宣传。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玉杰,梁渺,她们是幼儿园的老师,利用给孩子们上网课后的空余时间,加入疫防宣传队伍,主动投身疫防宣传工作中。她们拿起小喇叭,走村串巷,耐心讲解防疫知识,宣传新冠肺炎危害,劝导群众居家不要外出,对外来入村人员及车辆予以劝返,力求让“人人参与防疫、防疫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今日,五十五岁的刘伯明已经两度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战,而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的他为国家在航天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哪怕是刘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经那个一度辍学去打工的刘伯明如今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甚至得到了被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证书的殊荣。

短短十几年的改变,竟然变化如此之大,那么当年的刘伯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又因为什么事情让他进入了航天事业呢?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气的青年从教室自信满满地走了出来,而后被通知已经通过招飞体检的青年又参加了文化课的考试,最终这位青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从家乡齐齐哈尔来到了长春空军飞行学院。

这位青年就是刘伯明,刘伯明面对前来送行的老师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过飞行员的考试。

刘伯明的高中老师张福林这次也亲自赶过来送刘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欢刘伯明这个聪明努力的学生,这次刘伯明通过录取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刘伯明在高中时期非常聪明,也非常懂礼貌,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会喜欢上这个安静踏实又努力的孩子。

临走前张福林对刘伯明说道“继续努力,按照你高中时期的精气神来继续坚持,以后一定没问题,如果感觉自己有进步就给我写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师带着深切的希望和打破离别的幽默之下,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而刘伯明也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之中坚定地踏入了学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刘伯明获得了好成绩都会给老师张福林写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长,有时候会跟我说训练上的事情,感觉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这个他都会接一句说老师,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放心这种话”

作为高中班主任的张福林其实非常看好自己这个看了三年的学生。

每次张福林收到刘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总是第一时间来读信,信中的刘伯明会把近期发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对学业的困扰都告诉他的老师,张福林每次读完信都会既心疼又希望刘伯明能够坚持下来。

因为作为刘伯明的老师,他非常清楚这对于刘伯明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所以每次给刘伯明的回信中张福林都会想办法开解他,跟他说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家乡的变化,包括每次都会鼓励刘伯明。

在张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刘伯明的,因为高中时期的刘伯明一直都是一个能吃苦又踏实的好学生,所以他希望刘伯明能把握这次机会。

两人的信件来往持续了整整四年,这份简单却又浓厚的师生之情陪伴了刘伯明整个大学生涯,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师友亲切地期盼,所以刘伯明非常重视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学业。

刘伯明在学校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一万米的晨练,刚开始的他很难跑下来,但是每次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后来慢慢适应之后的刘伯明每天早上不跑还感觉不习惯。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曾经在北京亲眼见到了儿子真实的训练是怎样的,“坐在一个高空上面,那个椅子会来回旋转,然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甚至要一整天头朝下睡在一张斜的床上”。

刘父每次提起儿子的训练都是一脸的无奈和心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素有“中国桃之乡”美誉的“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一片欢腾,乡亲们无不为家乡骄子聂海胜驾驭“神舟”六号邀游天空而备感骄傲与自豪。

在聂海胜的家——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街北头一幢由当地政府兴建的二层小楼门前,刚刚贴上“飞船腾空壮中华国威,海胜飞天为杨当增彩”的大红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聂家房前屋后彩灯高悬,彩旗飘飘,鲜花簇拥。

的聂海胜的母亲张金秀老人身边,一边和老人叙着家常,一边收看电视。现年74岁高龄的张金秀老人,去年10月因脑溢血突发,生病住院。得知聂海胜的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襄樊市、枣阳市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经常前去探望慰问,并成立医疗救助小组,精心护理治疗。前天,是传统的九九重阳节,襄樊市市委书记田承忠还为聂海胜的家人送去了一万元的慰问金。枣阳市也为他家购置了家具,送去了电视等物品。

张金秀老人今天穿着聂海胜和妻子寄回的红色棉夹衫,面色红润,眼睛烁烁有神,虽然不能说话,但老人却不时地抬起手臂,指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开心地笑着。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母亲今天心情特别好,早上还多吃了半碗面糊。”

8时30分,聂海胜的亲朋、乡邻、同学和襄樊市、枣阳市的领导来到聂海胜的家中,在不同观看地点,与3000多名群众一起收听收看现场直播。

8时58分,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伏在老人的耳边,兴奋地说:“哥哥马上就要遨游太空了。”老人高兴地点了点头。

上午9时,“神舟”六号准时发射。看到“神舟”六号飞入太空,张金秀老人不时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语音落地,顿时,这个鄂西北小镇,掌声雷动,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

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尽情地跳着笑着……

襄樊市市委副书记靳永龙、襄樊市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李长义宣读了襄樊市市委、市政府、襄樊军分区发来的贺电。当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代表全家从襄樊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黎手中接过“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时,激动地说:“真想告诉哥哥,家里一切都好,请他安心工作,我们等着他凯旋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最新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312 字

+ 加入清单

2017最新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材料

为了学习典型,进一步激发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在当前创建群众满意科站所活动之际,公司办公室特收集摘录了一些先进人物和基层站所的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基层站所均来自我省、我市的不同战线,十分具有代表性。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洗礼,更多的是激励,用感动鼓舞人心,用先进激励人生。希望我们从他们的事迹中有所收获。

客户心中的“一盏灯”

-----记全国劳模左光满

“用电有困难,请呼左光满。”在鄂北明珠xx市,这句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左光满,广水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营抄工。XX年来,他扎根在供电服务一线,忠实地践行着“光明使者,满意服务”的承诺,把光明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近年来,他相继获得“xx省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光满服务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并作为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模式享誉全省。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我愿意像一盏白炽灯一样,使用时经得起考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是左光满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一个普通营抄工十多年如一日竭诚为用户服务的真实写照。

“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x年,左光满由部队转业到xx市供电公司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军龄的老军人,左光满在部队表现优异,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然而在转业时,他却选择了最艰苦的基层变电站。他说:“经历战火洗礼和生死考验,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一份特殊的理解。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永远向着光明前行,活出人生的价值。”

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年逾不惑的左光满主动拜一位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为师,从最基本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学起,并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了严格的上岗考试,完成了“左营长”向“左师傅”的转变。

1997年,由于他有扎实的思想工作经验,xx市供电公司党委把他调到行政办公室工作,成为让人羡慕的“白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他主动申请到基层供电所当一名普通的抄表工。面对家人的劝说和同事的挽留,他憨厚地一笑:“我觉得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营抄工作对左光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白天,他跟着师傅们学电力营抄和抢修知识;晚上,他一头扎进书本,计算电量、电费、线损。由于缺乏经验,他负责的台区一度线损超标。为此,他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对辖区2100户供电客户的超期表计进行测试登记和更换,逐一堵截用电跑冒滴漏……两个月后,他所管辖的台区线损降下来了。当年,他被评为xx市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先进个人。

从事营抄和抢修工作,不仅要饱受风吹日晒之苦,还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旦客户有用电困难就必须随叫随到。XX年高考那天凌晨4点,xx市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他负责管理的一条线路跳闸,导致城区停电。接到抢修任务后,左光满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冲进雨夜中。经过4个小时的紧急排险,他和同事们终于在考试开场的前10分钟完成线路抢修任务并成功送电,但左光满事后却因肾囊肿病发被送进了医院。

多年来,左光满就这样战斗在供电服务一线。有些人说他“不值得”,别人部队干部转业怎么也是个干部,你这样一辈子呆在基层,做着“粗活”有什么意思?左光满回答说:“无论是坐机关,还是下基层,本质上都是为企业发展、为客户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选择电力、选择基层,我无怨无悔!”

“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把客户当家人,把服务当家务”。这是左光满经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左光满朴素的服务理念和十多年如一日的追求。

x年,为满足客户“找一个人,办全部事”的服务需求,左光满决定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他把印有传呼机号码的卡片送到客户手中,并对客户公开承诺:5分钟之内复机,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那时候,他最多一天可以收到客户传呼10多个,一天有一大半时间奔波于客户之中,大到装表接电,小到维修电器,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是客户的需求,他都来者不拒、随叫随到。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该客户母亲病逝,恰逢当地线路连续数晚停电改造,导致其母亲遗体存放困难。面对这一特殊需求,左光满急客户之所急,专门从附近线路上接通临时电源为该客户供电,待晚上停电线路恢复供电后再恢复线路。为此,他连续4天早出晚归。该客户和其亲友为此深受感动:“左师傅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老人黄泉有知一定会感谢你的恩德!”

左光满对一般客户竭诚服务,对老弱病残者更是如此。应山福利院的供电线路老化,容易出故障。左光满经常在工作之余“绕道”福利院,帮该院免费检修设备,同时与老人们拉家常,嘘寒问暖。一位王姓孤老动情地说:“我到福利院的头一年就认识了小左,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每个月他总要抽空来几次,一到刮风下雨,我就知道他准来,因为他怕我们这里的线路出故障呀!”

也许是20年军旅生涯的磨砺,左光满总是视客户需要为“命令”,把服务客户当作天职。在许多供电抢修的关键时刻,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XX年大年三十晚上7时,左光满在巡查辖区线路时,发现某配变严重过载发热,随时有跳闸的危险。为保证正常供电,确保群众及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他从客户家中借来两台电扇,用电扇为配变“降温”,自己则站在台架上,打着手电筒监视配变油温变化。直到深夜12点,配变油温恢复了正常状态,他才从台架上下来。

20xx年,广水遭遇多年不遇的旱情,40万亩农田受灾。旱情就是命令,为抢修年久失修的泵站,左光满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在闷热如蒸笼般的机房内调试设备。饿了,就吃一口饼干;渴了,就喝一口井水。晚上,他睡在就地铺设的凉席上,忍受蚊叮虫咬之苦,白天照样顶着烈日干。经过4个昼夜的奋战,泵站一次性启用成功,比计划提前6天出水,40万亩农田得救了!

“让光满服务品牌发扬光大”

左光满竭诚为客户服务,感动着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也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供电员工。XX年6月,以左光满名字命名的xx市供电公司“光满服务队”应运而生。XX年4月,“光满服务”成为随州供电公司优质服务的一张名片。

作为“光满服务队”队长,左光满近年来与队员们一道,继续战斗在服务客户的第一线,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让“光满服务”的品牌发扬光大。

20xx年初,左光满提议对“光满服务队”的服务内容进行“升级”:印制“光满服务卡”,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代办各项用电业务,真正实现“内转外不转”和“服务零距离”。此举推行后,在广水城区客户中广受好评。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供电抢修救急如救火,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做完事,让客户满意。”左光满如是诠释“光满服务队”抢修工作的服务理念。

20xx年7月,xx市持续高温大负荷导致配电网络故障不断。当时左光满坚持带班抢修,平均一天处理30多起故障,并创下冒着酷热通宵作战、一夜之间更换5台变压器的纪录!在这期间,五十多岁的左光满不分白天黑夜参加抢修,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

20xx年除夕之夜,正值抗冰抢险期间。又是左光满与队员们,在两千余米山路上,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深夜里,拿着小锤一点点地清理电杆和线路上的覆冰。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成了一件“冰盔甲”,被体温融化的雪水流过锤柄,握柄的大手冻得通红通红。最后,忍饥挨饿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的左光满和他的队员们终于完成抢险任务。

长年的劳累奔波,使左光满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肾囊肿等病。医生再三嘱咐他注意休养,避免劳累。可是一忙起来,左光满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XX年“五一”之际,左光满破天荒地跟单位请了个假,瞒着同事们住进了医院治疗。长假一结束,他不等病愈,就强行要求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左光满总说他“放不下”。他习惯了值班房里急促的电话铃声,习惯了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习惯了一年365个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白天黑夜。他就像一只风筝,线的那端永远是他深情牵挂的用电客户。

光满已经有十个年头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他说:我要像一个普通白炽灯那样,努力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客户送去温暖和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美人物主要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696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丽莉完了,大喊快救张老师。孩子们也高喊,张老师怎么了!”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学生上了!”在这里,李老师还赞扬了一席。

“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_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他的学生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这位学生揽在怀里。这位学生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双腿高位截

“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出人意料的是,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快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了将近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快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立志教书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渴望做教师。张丽莉进入依兰师范学校后,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上积极上进。依兰师范学校的培养,为张丽莉在日后工作中逐渐显露出的优良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_年,张丽莉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入大庆师范学院。

丽莉自从上了师范,几乎每次见到当教师的大伯母,都会很认真地向她求教,询问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丽莉的大学同学郑海峰回忆:“丽莉毕业时,她实习过的单位大庆油田宣教中心想留她,被她推辞了。这是我们大家都争着去的好单位,丽莉放弃了很可惜。她只有一个信念,回佳木斯陪爸爸,当教师。”

无私奉献

“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张丽莉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诚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这应是所有教师学习的。

张丽莉爱笑,她的微笑总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谷志超不喜欢学习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谷志超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谷同学还大力称赞了张老师。

张丽莉有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课堂上,她的一双大眼睛从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她的注视下,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张丽莉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个细节之中,张丽莉从一点一滴关心着“家”里的每个孩子。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她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冬天,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来一箱桃酥放在班级后面;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儿自习,她亲自动手,把班里的卫生整理得干干净净。

学生张旭很小就失去父亲,和重病缠身的妈妈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_年,张丽莉接手张旭所在班工作,听说张旭的遭遇后,从自己每月不足1千元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百元资助他。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细心的张丽莉每次都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把钱交给张旭。

追求卓越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是张丽莉的座右铭。为提高教学水平,张丽莉经常听课,对每堂课都能找出有效点和无效点,并虚心与老教师探讨交流教学方法。很快,她就在全校90名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着力培养的青年教师骨干和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张丽莉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每个年度都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初一学生刚入校,重点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着力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等到了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以减轻中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丽莉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她对学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认真批改,写出大量有针对性的批语。

张丽莉的家距离学校较远,但每天上班她都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_年当上班主任后,她每天早晨坚持带领学生出早操,即使在怀孕初期也未曾间断。由于运动量过大,身体超负荷工作,导致家人期盼已久的宝宝“擦肩而过”。在家休产假,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她就重新返回课堂。

播洒爱心

张丽莉常说:“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份爱,都需要我们以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以真诚的沟通去经营,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个人,我们的世界就永远是充满阳光。”

在丈夫眼里,她是个好妻子,只要她不忙,总是做好饭菜等待丈夫的归来;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每当生日或是重大节日,都能收到张丽莉精心准备的礼物;在年近九旬的姥姥心里,她是一个好外孙女,无论是换季的衣物,还是最喜欢的食品,张丽莉总是想着姥姥。

她爱同事,并努力用真挚的友情感染着这个有着共同追求的团结集体。老师们下课了,时常能接到张丽莉递到手中的一杯热水;午餐的时间到了,经常会看到桌子上张丽莉为大家打好的饭菜……

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张丽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只要班级的孩子生病住院,张丽莉都要到医院去探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时间照料。她还会组织同学集体去医院探望,每个同学只需送上一个水果,上面贴上对患病同学的祝福语和心里话。用她的话说:虽然只是一个水果,但情义无价,它是一份同学的真情,一份真诚的关怀,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关心身边的朋友,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真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重新出发

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荣誉也接踵而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面对这些,张丽莉看得很淡,她说:“不要把我当作英雄,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希望自己赶快好起来,回到讲台,继续为孩子们上课。”

今年6月,张丽莉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研究生。为了按时报到学习,张丽莉在北京康复研究中心努力做康复训练,为今后的学习生活积极准备。

9月8日,褪去所有的荣誉和光环,带着一颗质朴和感恩的心,张丽莉进入了北师大。她谦虚地说:“我就是一个叫张丽莉的同学,希望大家能从这个角度帮助我。”她希望能在北师大得到更多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修养,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更加丰富、精彩,将更多的爱传递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

获此殊荣的,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样的国家栋梁,有英勇负伤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这样的英雄模范,有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支教20__年担起山村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张玉滚,零事故往返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

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奉献,没有谁注定会成为英雄。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执行任务,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故事;尽忠职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他们的光辉也是普通人内心时常闪现的光辉。只不过,他们能在紧要关头处站出来,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岁月淬炼中将平凡变成伟大。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的精神应颂扬、应传承。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的英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824 字

+ 加入清单

___,男,中共党员,__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年级42071班学生

个人先进事迹

___曾当任__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大一市场营销专业41082班的助理辅导员,42071班的学习委员。先后被评为系级“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助理辅导员”,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并于20__年10月获得“国家奖学金”、于20__年4月获__省“省级三好学生”,于20__年10月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___同学自入学以来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校文化活动,遵守校规校纪,乐于帮忙同学,关心他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事事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学院管理工程系学生干部的骨干力量,学习成绩在本专业一向名列前茅,是同学们心中的好同学,好干部,也是教师心目中的一名优秀学生。

一、思想――严谨创新

在工作中他态度严谨,敢于创新;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相互帮忙;在思想上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身为中共党员的他,不仅仅在行动上,更在思想上紧密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在学习“xx大报告及会议精神”期间,他认真学习,并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进取宣传、贯彻“xx大报告及会议精神”。

二、学习――刻苦钻研

他勤奋努力、好学上进。刚进大学时,由于学习方式和方法都与以前不相同,一开始他有不适应,可是很快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忙下,他进取调整自我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努力上进。课前,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认真预习,对他一时弄不清楚的地方用笔标出;课堂上,他虚心聆听教师的谆谆教诲,认真地做笔记;课下他细心地整理课堂笔记,并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必要的复习与巩固。此外在课下,他还耐心地帮忙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努力提高他们对自我学习的认识与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刻苦努力,他于大三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他本着以“学习为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学好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同时,进取培养个人特长、锻炼社会实践本事。业余时间,他还广泛涉猎了其他学科与文化修养的学习,进取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构成了自我的知识结构。为了提高综合素质,他进取参加锻炼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尽自我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回报学校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自我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特做了准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他以后的工作、学习供给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他自我的努力学习和实践,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具备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三、工作上――竭尽全力

该生自加入系团总支部、班委会以来,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严格要求自我,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进取参与学生工作。在班级工作上他一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入学至今他一向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所创的成绩是显著的,在他所在的大一的第二学期英语4级经过9人,大二第一学期2人经过了英语6级,班级的英语三级过级率到达了全院最高,这些都得到了教师的好评。

在大二担任系部宣传部部长,在工作中踏踏实实,负责了系部的全部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组织设计了系部开展活动的各项舞台背景,取得了完美的效果,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并在20__年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其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都很显著。作为助理辅导员,其所带的41082班也创下了佳绩,获得了08年度大一“优秀班级体”的荣誉称号,加上他自身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他经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他所带的大一班级进行专业学习的辅导,这些都让教师十分欣赏和佩服。

当他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彻底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持乐观向上,进取进取,具有永不退缩的精神。

四、生活上——全身心投入

工作中,认真负责创新,成绩显著。在担任班级团之书的三年时间里,他认真负责,全力协助团委及学生会的工作。在举行每次学生干部例会时,并协助每一位学生干部完成每一项交代的任务。定期召开班会,传达学校及学院的新闻和活动信息,听取大家的意见;认真负责,配合好辅导员的工作,及时向辅导员反映班级信息,使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情景,协调好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以身作责,尊师守纪,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干好各项团体工作。进取参与班级工作,认真做好班级工作,劳动态度端正,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鞭策自我。并进取参加各个学院举行的各项活动。由于工作认真负责,20__-20__学年被系里评为“优秀团员称号”和“优秀学生干部”;20__-20__学年被系里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__—20__学年,被选拔担任08级房地产金融与估价专业47082班的助理辅导员,我认真、细心、负责,协助该班级辅导员处理班上的日常事务,学习上,与他们分享自我的一些好的学习方式方法,生活里,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帮忙学弟学妹走出困境。课余,我带领该班级学生进取参加有益的活动比赛与此同时,我组建处理了管理工程系助理辅导员联合会并被选举聘为该组织的副秘书长,进取配合系学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配合08级辅导员开展对学生的工作,成功的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座桥梁。

在大学里,使他体会最深的是自学本事和做人的本事。在这3年中,他努力提高自我的自学本事,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并不断发现自身弱点。3年的大学生活,给了他许多锻炼机会,让他从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与初为大学生相比,今日的他更能沉着、冷静地应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黄__同学个人成长、成才感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我最最深刻的体会。在__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一件事我都会把它当做我的事业做,异常是我的工作,我的学习,我的为人处事,我真正的做到了“在大学里学的并不只是专业,更重要的是做人”。当然我还要感激我最最敬爱系部领导、我的教师们对我的精心栽培,让我深知“职责”的重要性,让我领悟了“使命”的最深刻的内涵。

一、定下航标,避免茫中使措。不管是学校学习还是学校生活我都会有完整的规划和计划,为自我定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避免在学校的枯燥和无聊。

二、抓住机遇,让自我的综合本事得到锻炼。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进取的参加学生社团组织举行的各种活动,让自我的身心得到锻炼,同时努力使自我成为学生干部,使自我的思想有使命和职责感!

三、就地取材,实现自我。充分利用学院供给的各种平台,让自我的才能得到展现,增加自我的信心,陶冶了自我的情操。

总之,处处从小事做起,不管要做的事多么不起眼,都万万不能忽视细节。作为一个优秀学生就必须从学习、工作、思想、生活上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以社会为导向,以社会为目的,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以到达适应社会为目标,这才是一个学生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苏炳添16岁,在体校里短跑成绩名列前茅。这一年,他代表体校来到省里参加比赛,拿到了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的季军。苏炳添在体校里一直成绩斐然,但从未在大赛上展示过自己的实力。省里的比赛让他一鸣惊人,体校领导甚至市里的领导,都看到了这匹在赛场上的黑马。回到学校,短跑老师宁德宝当众表扬了苏炳添。

苏炳添从小为人谦逊,没有因为成绩而骄傲,反而更刻苦的训练。或许这也是他能站在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很重要的原因。当别人因为成绩而骄傲,松懈倦怠,苏炳添却不会因此放松自己。

不久,苏炳添去到香港参加比赛,又一次大放异彩,拿到了100米和200米的短跑冠军。夺冠的那一刻,苏炳添突然想家了。他想把这些年的辛苦告诉妈妈,把拿到冠军的事情告诉表哥。回到家里,表哥亲自迎接苏炳添,并且对他赞不绝口。苏炳添抱着表哥,流下了泪水。

这些年,所有人只关心他飞得高不高,很少问他累不累。那时候苏炳添只有17岁,却更加坚定了自己跑出好成绩的信念。

20__年底,苏炳添拜别了体校的恩师宁德宝,来到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了一名田径运动员。在省队的训练更专业,也更严格。师傅袁国强,是全国短跑记录的保持者,很有威望。因为袁国强从小接受魔鬼训练,他认为严师出高徒,并且对苏炳添寄予厚望。除了每天跑步,苏炳添还要做大量的蹲跳,以此来训练腿部力量。经过一年的训练,苏炳添身轻如燕,拿到了全国60米短跑比赛的冠军。此时他只有18岁,刚刚成年。

20__年,苏炳添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拿到了11块金牌,其中还包含了一块亚运会的100米短跑金牌。苏炳添从小谦虚的好性格,对他有很大助益。他不会因为一次成功,就放弃努力,从而错失了下一次的成功。然而刻苦的训练,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有时还会有伤痛。

20__年,苏炳添因为长期的刻苦训练,受伤无数,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这一年,他只能安心养伤。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苏炳添意识到,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做一个有深度的人。不得不说,自信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

苏炳添从小练体育,也与他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在拿到了全国冠军后,苏炳添不再怀疑自己。他认为自己不是没有学习的天赋,只是小时候贪玩,没有努力而已。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最终考上了暨南大学。

第二年,苏炳添身体恢复,重返田径赛场。经过短暂的训练,苏炳添在熟悉的赛道上,刷新了60米短跑的全国记录。随后时间里,他在田径赛场上奔跑,中国的田径,也随着他一同奔跑。

20__年,在国际田径联赛上,苏炳添100米短跑中,成为“超风少年”,夺得了冠军。同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又进入奥运会百米短跑半决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时隔9年,苏炳添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并且是整个亚洲的历史。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亚洲人。

这9年间,苏炳添一直征战在田径赛场上。他无数次刷新了短跑记录,也为中国夺回了无数的金牌。在赛场上倒地抱头,是他独特的庆祝方式。他倒下了,亿万的中国同胞,却因此站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敌人的冲锋再次袭来,他大吼一声,迅速地把三挺机枪填满子弹,不停地更换射击位置死守高地。偌大的战场上,只剩下朱彦夫独自奋战的身影。敌人的几颗手榴弹袭来,而此时的他正在给机枪装填子弹。他敏捷地捡起一颗投了回去,但是剩下的手榴弹却在他的眼前炸开。

随着一声巨响,朱彦夫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他不知道250高地最后是否守住,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牺牲了,他记住的只有手榴弹爆炸时的一道白光。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彦夫突然被一阵疼痛唤醒,他僵硬地躺在地上。身体早就被冻得不听使唤,只能凭借皮肤感受到气温的寒冷。他躺了很久,整个人都被雪花所覆盖。他试图呼喊出声,但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他想要伸手擦掉脸上的雪花,但是手指却早已经冻坏。

朱彦夫无法伸开手指,就只能用拳头来抹掉脸上的雪花。他察觉到自己的脸上有个冰凉的东西,但是却摸不出来到底是什么。饥寒交迫的他干脆把那个东西吞了下去,直到后来他才明白,那个被吞下去的异物,就是他被手榴弹炸坏的左眼球。

朱彦夫在冰天雪地里躺了很久很久,他很想继续躺下去,起码跟战友死在同一个战场。但是求生的欲望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要活着然后继续战斗。

他艰难地翻了个身,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在雪地中爬行,他坚信自己能够活下去。无法站起来的他只能挪动前进,时间过得相当漫长,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要牺牲了。他不断地爬行,又不断地陷入昏迷,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士在雪地中发现,随后被紧急送往了救护所。

但是朱彦夫的伤势实在是太重了,战地救护所只能勉强保住了他的性命。经过一番辗转,朱彦夫被送回了国内医院接受治疗。经过4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医生才把他从死神的手上抢了回来,但由于组织坏死,医生只能选择截肢。经过这些手术,朱彦夫整整昏迷了93天。

在他睁开眼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没有手脚的残疾人了。他痛不欲生,只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废人,只想着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自杀,但是老天爷也不想收走这个战士的性命,他始终没有自杀成功。

虽然没有自杀成功,但是朱彦夫的心情却十分低落。直到他的主治医生看他这副样子,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命是医生们经过千难万难才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这句话让朱彦夫重新审视了自己,从此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尽管朱彦夫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此时的他没了手脚,也没了左眼,唯一仅剩的右眼,视力还下降到了0.3。

这样一副残躯,除了依靠国家的帮助,还能怎样活下去呢?朱彦夫起初也因为自己残缺的身体,而缺乏生活的信心,但是时间长了他反而习惯了,甚至觉得自己还是要以军人的姿态生存下去。一名战士,不能在困难面前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国测一大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是位性格开朗、身体壮硕的“70后”,爱好是每天早晨出门行走3公里。作为国测一大队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他们这一代测绘人的足迹更是遍布祖国的山川沼泽、河流荒原,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从地温高达70摄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时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无不留有他们负重前行、纵横千里的身影。

“我们在一个标注自己去过哪儿的APP上做标记时,别人都是标注去过的地方,我们都是标注没去过哪儿。”李国鹏聊天时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就中国台湾没去过了,希望有机会也能去那里进行测绘工作。”

国测一大队成立64年来,共产党员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险滩,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每一个重大测量任务中,临时党支部总是建在最前面,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爬得的都是共产党员。作为党委副书记,李国鹏介绍说,目前国测一大队队员50%都是党员,他们组成了测绘队最可靠的中坚力量。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迹】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

20__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经多方努力,20__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