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镇教育工作汇报汇总20篇

2024小班安全工作总结_小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浏览

3765

范文

155

篇1: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 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 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 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 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 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 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 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 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 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 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 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3)教育家长担负起教育监护孩子的责任。家长忙是事实,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因此,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监护的责任。

(4)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家教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要经常组织一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新颖活泼、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生机和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创造一个家家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创建和谐家庭。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化网络。必须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交流、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经验的路子。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及在家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做到正确引导。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组织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社会化。

总之,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促使家庭教育趋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696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大田集镇中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农村初中到县城初中,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大田集镇李楼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大田集镇李楼村镇北联小,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5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XX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查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调查的对象——李楼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李楼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学前,全文共 250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目前的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想就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做一下分析:

一、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编制过紧,配备严重不足。

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都是2—3人,一个教师一个班的现象相当普遍,离省规定的最低要求“半日制幼儿园每个班须配备2名教师,全日制幼儿园须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要求相去甚远。另外,男女比例不合理,男职工、男教师太少,仅占教职工总数的2.5%,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政府管理的力度严重不到位。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没有硬性指标的制约,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党政领导的认识程度,这就直接导致县市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幼教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狠抓“普九”工作,都把有限的资金投在了“普九”上,以至于最近几年有的乡镇幼儿教育经费分文未拨;部分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这些,都与乡镇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有关。

3、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滑坡现象。

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的重要原因。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太低,工作、生活不稳定,最近各地实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岗和教师资格认证,农村幼儿教师不在其列,农村幼儿教师一直没有与民办教师享受同样的升学转正、培养培训待遇,对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老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致使农村优秀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滑坡。

4、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生活无保障。

尽管《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也就是说国家已经把幼儿教师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师行列,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农村幼儿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幼儿教师是否是“教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幼儿教师既不属于民办教师(原来的民办已经转正),也不属于公办教师,身份不明,工资自然就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个问题是前途未卜,广大农村幼师普遍有后顾之忧,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转正的希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工资很低,远远没有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的1.8倍。只入了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使幼儿教师的就医问题缺少保障。

5、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通过入户走访统计,认为孩子不必进行学前教育,只要能正确数数,背几首唐诗,等上小学后再正规学习也不晚的农村家庭占60%,认为孩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接受学前教育的占25%,认为孩子必须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只占15%,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市农村整体对儿童学前教育观念的滞后,反映了各有关部门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全民儿童学前教育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建议与思考:

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希望有关部门对幼儿教师的工资给以关注。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工资待遇差是农村幼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幼儿教师要付出更大更多的耐心与耐力,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拨款,拓宽资金来源,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政府还应从制度上给与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

2、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教师身心愉悦,减轻工作压力,激发爱园敬业的热情。因此应呼吁主管部门和社会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一点关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园条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社会捐助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增补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德培养的教具和玩具,定期维修、更换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具和玩具,使办园条件逐年有所改善。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计划,夯实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综合素质。

5、短期培训。这种培养时间短、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可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对农村幼儿教师、乡幼教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并要求她们回乡后再进行“二级培训”,使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幼教知识和技能得以推广和普及,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6、巡回指导。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师多为一人独当一班,甚至一园,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实验幼儿园的作用,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7、关心农村幼儿教师,落实他们的教师资格,建立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核定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工资待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对大龄教师办理退休退养手续等,已成为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必要前提或是当务之急。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民转公”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

农村学前教育目前的窘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地位不可否认是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的身份、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他们苦衷多多,甚至有苦难言。为解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是否把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系列统一管理,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一视同仁。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其次,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增加幼儿师范学校数量,扩大幼儿师范招生数额。选拔年轻、专业素质好的教师到中师学习,为幼儿园培养骨干教师,让流失到中小学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重返幼儿教育岗位。我相信,只要大家携手重视幼儿教育,我们农村幼儿教育的明天必将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乡镇中学教育收费自查报告范文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收银,全文共 1715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中学教育收费自查报告范文

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推动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发改价检[20xx] 2475号、鄂价检[20xx] 295号及荆价发[20xx]65号等文件的精神实质,开展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教育收费自查自纠活动,学校的收费工作经历了一次严格的清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48人,在编在岗教职工72人。

从20xx年春季开始,我校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全部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确保了国家免费义务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其他所有收费均按政策规定严格执行。

1、20xx年秋季收住宿费40元/人,不住宿的学生不收此费,此项收费于20xx年春季终止。

2、生活费按自愿就餐原则,对就餐者按早餐1.80元,中、晚餐每餐2.5元的标准收取,此标准由县物价局(京价[20xx]65号)核准,食堂实行零利润。

3、寒、暑假作业、抄本、非免费义务教材、《中学生天地》等由县教育局发行公司实行预约征订,学生自愿,经家长签字后生效。

4、学校严禁教师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无教师向学生推销资料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资料的现象。

5、保险费:学生自愿参保交费,学校不参与收费。

6、防疫费:由镇防保所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学校不参与收费。

7、对贫困住宿学生实行生活救助。20xx—20xx学年度资助学生100人,每人补助生活费750元,学校及时发放到位。

8、学校不办快慢班,不组织学生补习、补课,无相关收费行为发生。

9、对校服款,学生自愿订购,学校不抬高标准收费,做到实付实收。

10、对外地借读的学生,学校与本地学生一样对待,没有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收费工作,把规范教育收费当作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教育收费领导小组和教育收费监督专班,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从思想上、源头上、过程中把好收费关口。

2、政策先行,按规操作

学校的各项收费,严格按照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政策、规定执行,做到收费有依据,多少有标准,缴纳有票据,不抬高标准收费,不搭车收费,不巧立名目乱收费,确保学校的收费行为在政策法规的规定下运行。

3、民主理财,接受监督

学校每月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学校财务进行清理、审计;学校财务计划的制订、大型项目的开支,均由校委会科学论证、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利用校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收费政策、文件、规定、标准、财务结算情况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杜绝了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侵占公款、乱收费等违纪违规的行为。

三、努力方向

1、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教育收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教育收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校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做成学校的品牌,努力形成保持教育收费行为规范的长效机制,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采取更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手段,力争把教育收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2、坚定目标,把教育收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学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严格遵守有关教育收费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法制观念,努力把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合理编制开支预算,继续实行学校收费收入和使用情况定期公示制度,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控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扎实推进教育收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展望未来,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教育收费工作

教育收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关系到教育形象,关系到社会和谐,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教育收费工作,从大局出发,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强化措施,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使教育收费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乡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200 字

+ 加入清单

乡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如果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孩子无疑是天边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当朝霞绽放出其最绚烂的画面,一个艳阳高照的丽日晴天才会蓬蓬勃勃而生机盎然。

3月14日,由顺德区妇联组织制作的《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旨在关注儿童成长、探讨居村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是顺德区妇联在全区8个镇多场“欢乐村居行”现场活动中进行居村家庭教育现场调查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并接触全区城乡家长171位,重点探讨当前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顺德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全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妇联的相关人士在当天的记者见面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的主题调查在顺德尚属首次,但区妇联及区家庭教育研究会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无论是从调查的严谨性还是受访对象的代表性,此次调查都有着相当的重视与认真的态度。从调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与问题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顺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报告解读:四大误区成居村家庭教育“拦路虎”

调查发现,就当前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关人士认为,正确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将家庭教育工作建设得更为理性化和现实化。

突围爆点:三大建言修补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针对调查总结出来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误区,区妇联、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人员在经过大量调研及收集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项可行方案,以弥补因家长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

素质调查1

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二、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三、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市民声音

北滘的郑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识调查2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数据统计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

■原因透析

一、认识有误。居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责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市民声音

邓刚则是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认为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记者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专家评

点顺德区大良凤城中学副校长尧勇: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比如说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理念调查3

望子成龙,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

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二、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627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ZUI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ZUI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ZUI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教师,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XX年10月。

3 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乡镇党委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意见,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5461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党委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自查报告

一、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营造良好开局

1、高度重视。镇党委及时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专门抽调了7名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工作,并成立了5个内设机构,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根据分片和分管原则成立了4个督导组工作,并落实了工作职责。在制定《机关干部考核方案》、《村级班子考核方案》时明确将教育实践活动列为重点考核内容,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2、准备充分。设立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添置了办公用品,制定了规章制度,确保正常运转。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宣传工作方案》、《督导工作方案》等文件。并在教育实践活动前期阶段开展《反对本本主义》、《调查》等著作的专题学习活动,每位班子成员撰写了心得体会,在年轻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大征文活动,撰写专题论文11篇。特别是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以什么样形式开展、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完成的工作、达到的目标以及方法步骤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具体明了,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操作、执行。

3、氛围浓厚。利用板报、宣传板、宣传单方式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和活动意义。专门请播音人员把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知识制作成短片,通过村村通广播,每天播放三次;在全镇范围每家每户发放了一张教育实践活动漫画;给每位党员印发《致全镇党员一封信》和《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手册》,向各党支部编印了学习材料;在各党支部张贴了宣传展板,在人口集中区域张贴了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第一环节共上报活动信息15条,采用8条,有效地宣传了我镇活动的特色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4、开局良好。按照县委要求,在3月4日上午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对各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明确了活动开展要求;按照压茬进行的要求,在3月15日前,全镇23个党支部在镇督导组和驻村“三送”工作队指导督促下,全部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全镇690名党员有624名参加了动员部署会,参加率达90.4%。有66名党员因外出务工、因病请假缺席动员部署会。对这些未参加动员会的党员,我们及时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协商,动员党员参加好当地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因身体和年老原因未参会的党员进行了上门动员,发放了学习宣传资料,讲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明确要求。各党支部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营造了良好开局。

(二)健全制度,完善载体,扎实有效开展学习教育

1、建立健全集中学习制度。根据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采用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集合的方式统筹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在镇班子及镇机关党员干部层面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一上午利用召开干部例会的时间采取班子成员轮流讲学的方式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每周四下午采取班子轮流讲学的方式组织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学习教育。到目前,共开展集中学习14次,学习内容19篇,每位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员都撰写了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72篇。向各活动单位编发了《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方便各活动单位集中学习,每个党支部集中学习了3次以上。

2、完善学习载体。充分利用“三送”工作平台,“三送”干部和各村党支部为流动在外和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驻村工作队长或分管领导为所驻村上专题辅导课,借助外来资源推动各活动单位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大家观看省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和“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视频会,通过栏目点播观看电影《焦裕禄》等学习内容,通过通熟易懂形式推进学习教育;充分利用红色传统资源,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参观圳下战斗、调查纪念馆等红色旧址,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的优良作风,在圳下战斗旧址内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通过缅怀先辈推进学习教育活动。

3、上专题党课辅导。4月13日市委副书记王少玄同志为我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党员定补干部、镇属单位党员干部、“三送”工作队长共计120多人上了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党课,王少玄同志围绕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临新的形势、各级党员干部在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上了一堂通熟易懂、精彩纷呈的专题党课,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推动了我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5月13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珍生同志组织大家上了“弘扬苏区精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赣南苏区振兴”专题党课,结合党史和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突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赣南苏区振兴的宏伟任务,为全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市矿管局驻黎坑村“三送”队分管领导刘燕副调研员、市国土局驻圳下村“三送”工作队长汪微、县运管所驻团船村“三送”工作队长等“三送”工作队员、县矿管局梅春元局长在挂点的滋溪村,采用上党课等形式组织所在村党员开展了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4、举办学习交流会。镇党政班子成员围绕落实“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题,聚焦“四风”问题,开展“六查”,查修身严不严、查用权严不严、查律己严不严,查谋事实不实、查创业实不实、查做人实不实,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撰写了发言材料,在5月9日召开了学习交流会,就学习心得和自身问题在大会做了发言,推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5、开展典型培树活动。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认真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比宗旨意识、看作风转变,比工作落实、看实际成绩,比创新精神、看特色亮点,创先锋活动单位、树活动模范星”评比活动,每月评出3个模范活动单位,评出5名模范活动星。通过典型评比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推动了活动开展。

(三)多措并举,聚焦“四风”,广泛深入征求意见

1、多形式多渠道征求意见。一是设立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箱。每个活动单位在办公场所设立专门征求意见箱,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定期汇总;二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在召开动员大会时和召开人代会时对活动单位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征求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三是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挂点领导市委王少玄副书记,市国土局、市矿管局、市农信社等单位主要领导,各村“三送”工作队长,分别召开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小组长代表、村干部代表参加的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四是通过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县委督导组与镇党政班子成员谈心谈话,镇督导组与各活动单位班子成员谈心谈话,通过谈心谈话查找问题,明确差距,征求意见建议。到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征求到的意见61条,已经整改落实的19条,正在整改落实的17条,对暂时没办法整改落实的25条认真的进行了解释说明,其他的正创造条件加以整改落实。

2、聚焦“四风”征求意见。我们紧紧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振兴发展、服务群众的突出问题。对于在首次征求意见不聚焦“四风”问题的情况时,镇党政班子成员进行了征求“四风”问题专项活动。一是通过上级点、自己找、同事提、群众评四种方式共同查找“四风”问题,把自己找放在首位,并深入与领导同事交心谈心,切实找准找全自身“四风”存在问题;二是透过民生问题、工作问题查找“四风”问题,在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和自己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中,挖掘根源,深入剖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三是对照理想信念、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查找“四风”问题,特别对照习总书记在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工作会议上列举的“四风”问题逐一对照查找,对照焦裕禄精神、龚全珍先进事迹等先进人物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我们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到目前,镇领导班子查找“四风”问题15条,镇党政班子成员查找“四风”问题49条,最多的12条,最少的7条,为镇领导班子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切实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记。

3、面向群众征求意见。充分利用“三送”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这个平台,“三送”干部通过上门座谈、电话联系、召开座谈等形式广泛群众的意见建议,让每一名干部都能征求意见,每一名群众的意见都有干部听取,实现征求意见全覆盖。8位镇领导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层次地征求了群众对镇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在落实“八项规定”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开展群众意见诉求活动中,共征集意见37条,已整改落实14条,正在整改落实15条,还有8条正在创造条件予以整改。

4、立查立改务求实效。在查找问题时注重边学边查边改,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力求尽快见到成效。对于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建立了整改台账,制定了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实现和整改责任,把整改落实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坚持上下联动、边查边改的要求,对县委活动办交办的整改任务进行了具体落实,坚持开门搞活动,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1)结合群众反映有干部参与赌博行为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联合镇派出所,开展一次专项打击赌博行为的活动。

(2)完善了办公条件,打造了多功能的便民服务中心。

(3)针对镇机关干部作风不实,有走读现象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考核方案,实行了机关干部指纹打卡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4)针对党员干部存在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的问题,结合信访维稳工作,开展了与重点对象交朋友活动,主动上门与重点对象进行谈心。

(5)为更好地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对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滋溪村党支部和古丰村党支部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以上率下,严督实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1、坚持以上率下,发挥一把手关键作用。坚持领导带头,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立好标杆、作好示范,带头查找和剖析“四风”问题,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落到实处。根据我镇实际,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对联系点进行了全程跟踪,重点把关,直接指导,发挥表率样板作用,为各党支部开展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适时召开了4次活动推进会,及时对县委督导组发现指出的问题,研究对策,立行立改,有效地推动活动稳步开展。

2、坚持严督实导,发挥督导组作用。县委督导组对我镇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全程督导,帮助我们推动工作开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剖析问题存在原因,明确努力方向,为我镇教育实践活动付出了辛勤劳动。镇党委组建了督导组,选派政治强、原则性强、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督导组成员,对各村和镇属各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行全过程督导,督导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督促抓好每个环节各项工作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传导压力。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与中心工作有效结合。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在保证活动时间和质量同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促进中心工作开展。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深化改革发展、加快振兴结合起来,同落实民生实事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推动整治“四风”顽症和破解改革难题齐头并进,推动树立形象、提振精神和凝心聚力相得益彰。

二、存在问题

1、征求意见建议的方式不够广泛。表现为有的党支部在征求群众意见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听取意见。有的党员干部参与活动不够主动,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取得成效上,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顺利过关。

2、查找“四风”问题还不够聚焦。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听取意见、查找问题不够深入,没有完全聚焦“四风”,有的以民生问题代替“四风”问题;还有部分党员没有认识到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担心在查摆问题过程中跌面子、失威信、丢选票,开展活动时回避矛盾、回避问题。

3、活动开展不平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的党支部开展得很好,但也有的没有充分地重视起来,对镇党委的部署不重视,执行不力;特别是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连最起码的台账都没有做,存在活动进展不平衡的情况。

4、特色亮点总结宣传还不够突出。对于开展活动的特色做法、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总结宣传不够,上报活动信息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严格执行流程,强化工作力度,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对全镇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情况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等情况进行一次对照检查整改。

2、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3、强化问题整改落实。针对群众诉求和查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正风肃纪,提出解决对策,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狠抓建章立制,注重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从主要现象、表现形式、重点岗位、主要环节上认真梳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立行立改,着力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2019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我们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

我们在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课余做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每天安排六节课,每节课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中午十二点,共三节;下午两点至六点,三节,最后一节辅导暑假作业。

家庭走访,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受教育和学习情况,及询问家庭成员对当地教育水平和概况的认识。我们主要准备了两份问卷调查,家长和学生各一份,对象是现有就读小学的家庭,区域范围是枫香寨内。另外,我们还赠送孩子学习用品,给各家庭拍照留念,并尽可将照片洗好寄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导致调查结果不够真实,所以这也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2.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平不是很了解,且可以说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不了解上学流程,即并不清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读大学这一过程。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3.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科学的系统的主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更好生活理想,即使有也很模糊。对于将来打算,孩子前途并不明确。对于怎么才能改变自身的困境也浑然不知道,只知道能读书就好,至于读书究竟怎么怎么好只知皮毛,不明大用。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志向。对于怎样提高和改善当地教育,以及对政府有何意见和要求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父母所谓的重视孩子学习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调查,让我亲近了乡亲父老,让我更加的深入的体会了农村农民的艰苦,让我感受到了每一双窘困和无奈的眼神,和每一张坦然的笑脸。深入民间,方知民苦。走访乡下,察觉城乡之差。亲身实践,敢言当地实情。

此次调查活动主要团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八位学生队,外加黄平当地四位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1、学校强迫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第三、“非一费制”学校没有收费政策。我市有39所学校实行“非一费制”。“非一费制”意即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比“一费制”学校年人平少安排近3300元左右,而市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学校也不敢乱收,造成“非一费制”学校教师供给水平更低,公用经费不足,学校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只有翘首以盼政府能尽快出台新的政策。

第四,农村税费改革,使民办教师的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为了减轻学校压力和财政负担,对教师供给范围进行了清理,辞退没有“民师聘用书”和“民师供给卡”的民师276人。民办教师在一定时期给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付出较多,有的民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回报很少,财政每月定补38元,村级按年补助1-XX元,辛苦一年只有多元的收入,现在却因为没有民师聘用书或民师供给卡而要离开心爱的讲台,给他们在心灵上是极大的伤害。

第五、税费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很难到位,后续资金无来源。专项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资金到位不及时。此外,还有教师的社会保障、普九债务的有效化解等问题,都是制约经济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税费改革给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轻视。他使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待遇和发达地区、城市教师的待

遇反差太大,造成教师心理极不平衡。面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寻找对策。否则,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不能生存和发展,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试行“一费制”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需求如何保障,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责任和财力,积极调整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结构比例,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吃饭、运转、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教师“吃饭”和学校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好。

国家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和危改资金专项补助力度。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保证教育经费支出占可用财力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下差部分上级转移支付应该承认。上级转移支付不能解决的,应该出台政策或规范性的文件,将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只有在教师待遇上提高,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稳定人心。

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服务费与基本学习费用区别开来。学生住宿费和搭火费用属基本生活费,应根据市场供求,按成本据实收龋建议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用收取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市(县),由各市(县)根据市场规律,核定项目、规范收费。

发展教育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上、制度上加以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教育事业。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6965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大田集镇中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农村初中到县城初中,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镇**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大田集镇李楼村镇北联小,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5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XX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查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调查的对象——李楼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李楼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农村人口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农村建设的根本——教育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

二.实践主题: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2008年02月18日。

四.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 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 1. 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 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四)1.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 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 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人口本身的指标中,如:受教育程度、就业率等。那么新农村建设与人口发展有怎样的依存关系呢?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 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XX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XX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XX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XX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XX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村教育调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人口素质与农村教育调查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东临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地势东高西低。境内群山起伏,水洛河贯穿全境,平均海拔在1405—2557米之间。人多地少,干旱缺水,资源匮乏,又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现有人口43.5万,其中农业人口达41万多,占到近95%。全县共有耕地面积91.7万亩,而农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2.2亩,收入微薄。可以说是个农业大县,也是个农业穷县。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庄浪县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新农村建设正大张旗鼓地展开,这对于庄浪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农业、农村、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建设者,只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富起来了,农村的经济才能腾飞。而在这个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广大农民仍是个弱者,他们由于文化的缺乏、视野的狭小、思想的固陋,往往有力气改造自然,却没有能力改造自己。教育、文化、科技,以及信息的不发达,成了庄浪人口素质偏低的深刻渊源。关注农民,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进而从思想上去引导、改造他们。

走进庄浪,放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是青青的,具有庄浪特色的层层梯田随处可见,田间种满了玉米、果树、洋芋、胡麻等作物,长势喜人。远远的可以看见山下的河,宽阔的河床里,窄窄的河流就像一根细细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就在这群山的怀抱中,分布着大片小片的村落,挤得紧巴巴的屋舍周围,麦场里三五个小草垛零乱地堆放着,这就是庄浪人民的家。

一、新农村建设在庄浪只是徒有虚名

在庄浪县南坪乡王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南坪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新村及新型果园产业。新农村示范点已快要竣工,自来水、沼气池、下水管都已大体成型。沿河两边的平川都是果园,园里梨子和洋芋套种,长得郁郁葱葱。听王乡长说,这片政府大力投资的新型果园,今年下来将会获益很多。不久,部分农民就要搬进新村了。在该乡的另一个村里我们参观了该村的娱乐中心,娱乐中心设有图书室、娱乐室、还有操场。村子上面的山很高陡,山下的村庄依旧未曾变样,略带着点古老气息。倒是这个娱乐中心显得异常的耀眼和新鲜。南坪乡距县城很近,条件也好,南坪所见想必可以作为庄浪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王乡长的介绍早已让我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眼前的气象更让我们相信脑海中的勾勒会是真的。就在我们徒步走过县城周围的其他几个村之后,却发现南坪所见仅仅是一场小小的游戏,就如同空阔的蓝天里突然飘过半缕微云一样难成气候。沿途所见的大片的果园都密密的结满果子,由于结得太多,地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农民们因为无人收购、卖不到钱,便也无心去管,任凭滥掉。新建的足球场里长满蒿草,多数的运动设施都被荒废着。弯弯的山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已满是壕沟,走上去坑坑洼洼。村庄往往在山腰间紧挤着,一条蜿蜒的陋巷将这些有些原始的村落紧紧连结着。多数农家的地里依旧种着往日的洋芋、小麦。当我们问起“新农村建设”时,好多人都说“不晓得”,知道的都说“那边川里就是新农村,我们这边山里没有”。在大多数农民的概念里,新农村建设就是那一排排崭新的屋瓦房,果园产业都是政府下达的任务,而吃饭,挣钱还得靠自己田间的洋芋、小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