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范文(精彩20篇)

浏览

1445

范文

137

环保意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几个同乡组建了一个返乡环保实践队。现将实践活动过程做以下说明。

因为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建立一支环保队,主要目的有: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环境展开调查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原因3、在家乡民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为本地环保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总之我们组建环保队,希望对促进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7—18活动准备阶段

所谓无规不成方圆,我们环保队员一起制定了环保队的详细实践计划,并且通过了我们的队规: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2、各队员积极工作3、坚持在活动期间每天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4、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保证完成各项工作。

我们还准备了实践活动所需的资料和工具。

7—19卫生情况调查

我们环保对对我们小镇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首先,我们在家乡小镇的主要街道上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并进行了适当记录。

我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在主要街道上每3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但还是只有少数的人能把垃圾仍进去。我们那边的垃圾箱一般分两格,一格是装可回收垃圾的,另一格是装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般人不能把垃圾正确的投入到垃圾桶中。因此,在我们家乡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就容易导致家乡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及差,极大影响了乡容乡貌。而在我们那相对小的街道上,由于清洁设备的不完善,那里的环境状况更令人担忧。

—20对琴江河的调查我们深入了家乡的主河流——琴江河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有不少的人把生活垃圾都倒到了河边,甚至连一些环保工人把扫街道时扫的垃圾成车的倒在河边,主河流被纵多的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都是一些废弃塑料、聚乙烯做成的物品,这些垃圾被水一冲就到达河里,严重影响了河道的卫生与清洁,使河水受到污染。经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因为我们小镇没有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清洁工把垃圾倒在了河里,还有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也把生活垃圾丢到河中,这些使得家乡主河很多地方淤塞了。我们环保队员却身的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我们的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环保队员一种强烈的宣传环保的冲动涌上心头,但是我们很清楚,大力度的保护环境的宣传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的,为此我们也向紫金的环保局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被污染的琴江河

我们认为以上情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政府措施的缺欠,当然也与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莫大的关系。然而,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还依赖于政府。因此我们还认为保护环境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居民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严重影响家乡主河流——琴江河水质的是上游的一个白泥矿厂所致。我们发现琴江呈还乳白色,跟一般清澈的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像牛奶似的河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因为当地许多人们都用河水洗衣服,浇菜,灌溉农田等,这些影响显而易见。为此我们环保小组深入白泥矿厂调查。我们看到偌大的白泥矿厂四周山都被挖得面目全非,而且都是露天挖的,工厂在挖完白泥后又不采取恢复植被措施,造成流在山上的水混着白泥汇入琴江河,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泥厂的泥土很多被雨水冲刷下来,不仅使水质污染更严重,还容易造成河道堵塞和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我们是在7月21日进入泥厂调查的,但遇到了门卫阻碍,我们只得在泥厂外围进行调查,并拍百下了一些照片,我们环保队希望借此资料向上级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关注。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环保意识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3527 字

+ 加入清单

2019环保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49%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居民寒假出门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居民寒假出门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日益红火,各旅行社也此起彼伏的出现,旅游更成了**市居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

于是,我们调查小组特地对**小区进行了定点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这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市居民,尤其是在假期的出行情况,同时也可从中发现本市旅游业的某些不足之处,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点意见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出行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真正出行的人较少,且每次出行时间间隔较长。下面是些有关数据,即可证明:在家基本不外出的(包括在家休息、在家打扫卫生、给自己充电学习)占51.5%,剩下的48.5%包括了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购物逛街,而真正外出旅游的也只占全部人数的15%。其中39.6%的人已经有1年甚至更多年没外出旅游了。

2. 出行目的:如今人们出行目的各异,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多种多样,至于**市民的出行目的如下图所示:3. 出行方式:

据我所知,如今的出行方式主要有两种,跟团出游和自助旅游。当然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而我们74%的市民选择了自助旅游,原因很简单,多数人认为可以省钱,当然时间、路线方面可以自由支配,不像跟团去那么贵。

在问及旅游形式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选择了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方式,这是与出行目的较为符合的。同时,我也发现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野营探险型。这说明,在出行人之中年轻人占了不少的比例。

4. 出行的注意点:

在居民的心中,我们在旅游时通常最担心的还是天气和安全两大因素。这两点直接能导致此次旅游的顺利进行,谁都希望一路顺风而去,满“载”而归,即使累点也无所谓。

当然问到黄金周是否愿意出行时,我所调查的11户家庭绝大部分都说不会,有的则不肯定。因为他们认为黄金周出行的人太多,交通拥挤,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种花费也随之上涨,自然不能尽兴而归,还不如其他时间出行更好。

5. 对旅游地的评价:

据调查,**市居民除对交通、景点评价较好之外,其余的住宿、餐饮、旅行社、导游服务都认为一般。他们认为旅行社报价不明,服务欠好,导游的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同时,景点少而散,门票价格又高,少特色旅游,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开发。

二、 原因:

对本次调查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作为正在全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自然变快,导致市民们缺乏时间外出旅游;有时间的也多数选择了短线。

其次,那些居民多为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支付不起较为昂贵的旅游费用,因此也减少了出行次数或选择了短线。

再次,虽然有着较为久远的文化历史,但开发较晚,景点不多且分散,同时景点又缺少特色,这样一来,又限制了短线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旅游业发展不够完善。旅行社个数也不少,为何生意并不红火呢?许多旅行社纷纷打出低价旅行路线,可为何还是少游客呢?这与旅行社发展不健全有关。市民希望跟团去有较为合理的价格,有较好的导游服务,给出行带来方便,而旅行社在这些方面做得都不到位。

三、 意见及建议:

针对上述四点原因,我总结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打造甬城文化,发展特色景点,注重“长短结合”,把悠久历史及文化介绍出去。这样文化、景点双管齐下,才能成为旅游新城。比如我们的梁祝、河姆渡等已小有名气,但浙东大峡谷、天下玉苑等如今还并不出名。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景点上多发展新景点,不但在市区内发展,而且还要在全大市发展,、象山、宁海等地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有的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景点群,形成“长短结合”旅游,不但能吸引本地游人,更能招来外地及国外游客。

当然,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推行有利于旅游业的政策,为旅游部门做坚强的后盾。通过市定时定点搞的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来带动市旅游热潮,以及充分利用两个“黄金周”的效应。因此,像“国际服装节”这样的活动就是典型。

还有就是旅行社的健康发展的问题。他们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特色旅行社,适合各个层次市民的需要。在各自发展的同时,注重集体以“诚实守信,热心服务”为宗旨,做到真心为游人,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例如,可以针对市民收入,开辟特色市场,制定合理价格,开展“市民实惠游”游线等。还可以根据我市景点少而散的特点,开专线游车,分别组织长线游或短线游等,这样既能满足游人的目的,也给自己带来收益。当然,对导游素质的提高,对旅行社服务信誉的改善,旅行社也是刻不容缓的。

同时,要想提高市民出行率,调动市民出行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合”。只有“人合”了,事情才会更好办。

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不急,慢慢来,发展好了,一步到位,到时候就不怕**市民没有出游地,就不怕旅游业会不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营销,全文共 1861 字

+ 加入清单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入户访问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10年

被访者:城镇居民

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报告内容: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入户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产权房,户均购房金额2.6万元,户均使用面积52平方米;家庭装修已成新产业,三成多的家庭户均装修支出1.4万元;12.9%家庭今年打算购房。以上数据表明购房已成家庭最大消费。

55.7%家庭已经购房,户均2.6万元

随着国家房改力度加大,我国城镇居民已形成掏钱买房住的观念,超过半数居民已购买了住房。

在购房家庭中,户均购房金额2.6万元,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其中购房改房的家庭占86.9%,户均购房金额1.9万元;购商品房的家庭占9.7%,户均购房金额7.9万元;购买其它住房的家庭占3.3%,户均购房金额3.4万元。户均购房金额小于1万元的家庭占购房家庭总数的31.1%,户均购房金额1至3万元的家庭占46.5%。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1990年以前购房的家庭只占4.2%,1991-1994年购房的家庭占19.0%,1995-1996年购房的家庭占32.5%,1997-1999年购房的家庭占44.3%。可见随着房改力度的增加,居民购房呈上升趋势。

65.8%家庭住房产权归己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已初步构建起了住房新体制基本框架。它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住房产权形式,形成了以居民自主产权为主、多个产权形式并存的格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房改力度,公有住房比例下降,私有住房比例上升,其中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的为12.0%;拥有房改私房的为48.4%;拥有商品房的为5.4%。近1/3的居民家庭实现了拥有一套产权归自己的住房梦想。传统租赁公房的家庭由1993年的76.8%急剧下降到目前的28.6%。

户均使用面积52平方米

住房面积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实际使用面积来看,户均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占总调查户的7.8%;户均20-40平方米的家庭占32.7%;户均40-60平方米的家庭占35.5%;户均60-80平方米的家庭占14.1%;户均80-100平方米的家庭占5.4%;户均1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占4.5%。

从不同的行政区域看,使用面积最大的为海南和福建省,户均为76和74平方米,使用面积最小的为上海、北京和天津,户均分别为30、38、38平方米,高、低相差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均使用面积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15.2%的三人以上家庭的安居问题。其中,大多是离退休、下岗待业及家庭负担重、就业人口少的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的成员因工作单位经济效益差、福利待遇低,住房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住房成套率达到72.7%

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的房屋类型分为7种,58.7%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结构为二居室或三居室,其中二居室达到39.0%;三居室达到19.7%;一居室和四居室比例较低,分别为9.6%和2.6%;普通楼房和平房居住率达10.1%和17.2%。

绝大部分家庭居住条件较好,拥有比较齐备的生活设施。其中拥有暖气设备的家庭占31.5%;拥有厕所浴室的家庭占40.2%;拥有管道煤气天然气的家庭占30.3%。部分家庭的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设备不配套,8.1%的家庭没有单独属于自家的卫生间;38.8%的家庭无暖气设备;17.7%的家庭使用煤炭燃料。

32.3%的家庭户均装修1.4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居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1/3的家庭进行了住房装修。户均装修支出1.4万元,其中房改房户均装修支出1.3万元,商品房户均装修支出2.4万元。装修家庭中,户均装修支出小于1万元的家庭占58.3%,装修支出1-3万元的家庭占33.7%,3万元以上的家庭占8%。

12.9%的家庭打算购房

有12.9%的家庭打算在XX年购房,其中6.8%的家庭打算购买现住房,3.2%的家庭打算购买商品房。

不同收入家庭购房意向差异较大。在XX年打算买房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为7.1%;年收入在3-5万元的家庭为18.4%;年收入在7-10万元的家庭为22.7%。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比较迫切,但是受收入的限制难以立即转化为有效需求。可以看出准备买房的大多数属于中、高收入家庭,他们有较强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愿望及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有比较优惠的鼓励购房的政策,这部分人将成为今后实现住房消费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学技术速度发展,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每 家每户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汽车、摩托车、助动车日益增多。同时这些机动车 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危害,尤其是对正处在学龄阶段孩子来说,这可存在着不可 忽视“危机”。可是许多人对卫生环境似乎毫不在意,甚至缺乏保护环境意识。 我在暑假对我家附近小区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 请看下面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小区的居民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小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3、保持附近街道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二、调查地点: 1、20xx 年 07 月 25 日 2、地点:民政局家属楼小区: 3、调查人:周欣怡 4、调查对象:小区居民

三、调查经过: 7 月 25 日上午我对我们民政局家属楼的户居民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顺利成 章地完成了调查任务,收获很多。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 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 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 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 4:在没人看见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认识与作出判断来判断他们卫生环保意识 结果:经过我一节课努力了解到 14 户居民卫生环保意识一般,20 户有较强卫生 环保意识,还有 2 户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5。

六、调查分析: 这个结果一般,在 36 户居民中有大部分能在心中树立起一定卫生环保意识,而 小半不太注意卫生环保。

七、结论: 1、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解决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缺少应对卫生环保措施迎您

八、建议: 1、加强自身素质 2、政府多开展绿化环保宣传教育- 3、请负责的保洁人员 4、垃圾设施要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调查小分队

近几年来,宁波的旅游业发展日益红火,各旅行社也此起彼伏的出现,旅游更成了宁波市居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

于是,我们调查小组特地对范江岸小区进行了定点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这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宁波市居民,尤其是在假期的出行情况,同时也可从中发现本市旅游业的某些不足之处,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点意见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出行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宁波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真正出行的人较少,且每次出行时间间隔较长。下面是些有关数据,即可证明:在家基本不外出的(包括在家休息、在家打扫卫生、给自己充电学习)占51.5%,剩下的48.5%包括了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购物逛街,而真正外出旅游的也只占全部人数的15%。其中39.6%的人已经有1年甚至更多年没外出旅游了。

2.       出行目的:

如今人们出行目的各异,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多种多样,至于宁波市民的出行目的如下图所示:

3.     出行方式:

据我所知,如今的出行方式主要有两种,跟团出游和自助旅游。当然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而我们74%的市民选择了自助旅游,原因很简单,多数人认为可以省钱,当然时间、路线方面可以自由支配,不像跟团去那么贵。

在问及旅游形式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选择了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方式,这是与出行目的较为符合的。同时,我也发现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野营探险型。这说明,在出行人之中年轻人占了不少的比例。

4.     出行的注意点:

在居民的心中,我们在旅游时通常最担心的还是天气和安全两大因素。这两点直接能导致此次旅游的顺利进行,谁都希望一路顺风而去,满“载”而归,即使累点也无所谓。

当然问到黄金周是否愿意出行时,我所调查的11户家庭绝大部分都说不会,有的则不肯定。因为他们认为黄金周出行的人太多,交通拥挤,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种花费也随之上涨,自然不能尽兴而归,还不如其他时间出行更好。

5.     对旅游地的评价:

据调查,宁波市居民除对交通、景点评价较好之外,其余的住宿、餐饮、旅行社、导游服务都认为一般。他们认为宁波的旅行社报价不明,服务欠好,导游的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同时,宁波景点少而散,门票价格又高,少特色旅游,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开发。

二、  原因:

对本次调查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宁波作为正在全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自然变快,导致市民们缺乏时间外出旅游;有时间的也多数选择了短线。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309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关于大学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9、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11、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1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16、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17、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18、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19、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20、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21、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2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③主体意识。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主体经济,只有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真正主体是,才会有竞争,有效益,有资源优化的配置。也才会有市场经济本身。因此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④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自觉守法,用法,护法。

⑤法律保护意识。既要学会将自己的权利法律化。比如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保护等,又要认识法律不仅是惩处犯罪的工具,更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范本二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2405 字

+ 加入清单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导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环境保护 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此次,我们小组就以 环境保护 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针对校区学生以及周边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了一番调查。调查时间为7月11日至15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

【摘要】本次调查我们通过多方面了解到校区学生及周边市民虽有一定的环保知识,但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家园,这些还远远不够,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一、正文

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然而调查显示,有83.3%的人表示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有16.7%的人表示还可以,但是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差距,仍需不断改进。

二、公民环保意识的特点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环境判断有重要影响,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生活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得就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5%的人群是大学或以上的文化程度,虽然他们在环保意识上仍有欠缺,但是他们在一些环保的政策和措施上都给予肯定的、积极地态度。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而且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会对环保采取行动。例如:自备环保袋,分类丢弃垃圾,循环利用垃圾袋

3.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所处的环境越好,居民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亦然。在平湖市,因为离上海、杭州近,是一个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地区,所以工业的发展是必然的。正是由于一些高污染的工厂在此处落地生根,对平湖的大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不堪入目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方面,平湖市民强烈希望政府和相关机关能改善该地区的环境问题。

4.居民的年龄也是影响环保意识的一个因素。从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环保行为强于年轻人,他们通常会自备环保袋或竹篮购物,他们的环保意识较强。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我们的宣传行动可以从老年人带头做起。

三、调查后的看法和建议

(一)针对市民

1.从居民自身着手,这是改善平湖市环保现状的前提条件。

第一,树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新风气,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环保事业是集文化素质与公共道德于一体的事业,是人们对国家集体关注的表现。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同时,居民还要关心并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留意关于环保的各种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一步了解和丰富自身环保知识,牢固自己的环保观念。

第二,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为平湖市的环保工作尽一份力。另外,市民还应尽力用自己良好的环保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使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2.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各乡镇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居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居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排污单位有章可循,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3.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

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而加紧宣传是迫在眉睫的。

(二)针对在校学生

1.生活、学习等方面处处节约资源

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在浪费水电资源和破坏花草树木。我们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利于净化空气,在校学生要做到节约从零星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这对美化校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废纸、废塑料、废旧金属等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分类回收

3.努力学习,掌握先进文化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

我们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它需要文化教育的大力支持。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改善环境问题。在校学生应该提高环保的意识, 要认识到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家园,所有人也只有一个身体,节约循环使用好各种东西。

以上是我们调查小组对平湖市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四、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可以明确地反应出校区学生及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天更蓝,水更碧,花更红,草更青的生活环境。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我们校区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改善我们学校以及广大人民生活的环境问题,希望,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有所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家园。还有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环保事业的宣传活动,来唤醒公民及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4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自20xx年城乡一体化住户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根据该区被调查的8个调查点,78户居民数据显示,该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7元,与云岩区、南明区并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5909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排位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情况

(一)调查点主要基本情况

1、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本调查点为老区政府住房,现由于区政府搬迁,多数已经买卖,现住户多为就近的工厂工作人员或个体经营户及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由于靠近中心区域且为路边,个体经营收入较为乐观。

2、艳山红社区服务中心:本调查点70%以上的居民为七冶建设有限公司职工,住户多数已经退休,子女也进入七冶公司就职,工资收入较高,较少部分在外打工做生意。

3、鸡场社区居委会:本调查点为较新建商品住房,大多由贵阳轮胎厂、贵州铝厂、中铝贵州分公司、七冶建设公司、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外来打工人员购买,工资收入较稳定,但居住人员结构较为复杂,退休人员较少,个体户较多。

(二)家庭总收入基本情况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125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其中可支配收入120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占总收入95.9%。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005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占总收入80.0%;经营性收入8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5%,占总收入6.9%;财产性收入27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占总收入2.2%;转移性收入13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占总收入10.9%。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况

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总支出10042元,其中消费性支出8379元,占总支出的83.4%;财产性支出206元,占总支出的2.1%;转移性支出993元,占总支出的9.9%;社会保障支出464元,占总支出的4.6%。

二、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基本情况

(一)调查点基本情况

1、沙文镇新寨村:本调查点位于沙文镇中心村镇,人均耕地面积1.5亩左右,主要栽种玉米、香葱,交通便利,由于征地拆迁影响,大多数居民将土地承包给外来人员栽种,自己收入土地承包金及部分收益,少数人员在临近的工厂打工或自营商店,收入相对稳定,且土地收益款较高。

2、牛场乡牛场村:本调查点位于白云区最偏远的乡镇,交通相对不方便,且人烟稀少,人均耕地面积0.5亩左右,主要栽种水稻、玉米、油菜等,少数人员为乡政府工作人员或外出打工,其余人员在就近企业打工或务农。

3、麦架镇下堰村:本调查点位于紧邻白云城区的麦架镇中心,由于大力发展房开建筑业、工业企业等原因,下堰村已经几乎没有农用土地,少数自留地只用于自己食用蔬菜的栽种,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为个体经商、企业就职、出租房屋和包建筑工程、物料运输等,收入较高。

(二)现金收入基本情况

上半年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590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其中工资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占总收入53.2%,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194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占总收入32.9%,财产性收入5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8%,占总收入8.9%,转移性收入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占总收入5.1%。

(三)家庭支出基本情况

上半年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支出6131元,其中生产费用支出93元,占总支出1.5%,生活消费支出5938元,占总支出96.9%,转移性支出100元,占总支出1.6%。

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主要特点

(一)个体经营成为城镇收入新亮点。被调查的30户住户中,住户共计87人,其中就业人口数49人,无就业人口2人,退休人员7人。其中5人为批发零售、仓储运输、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自营人员,自负盈亏,收入普遍较高,成为该区城镇收入的新亮点。

(二)物品丰富,食品支出持续增长,但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交通便捷,又逢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食品丰富,活跃消费,上半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共计2688元,占总支出的32.1%,但较上季度的35.3%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等重大节日消费对全年整体影响缩小。

(三)学校开学、假期集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高涨。上半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共计1786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21.3%,一方面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且城镇居民学龄儿童配套教育设施完善,另一方面短途自驾旅行、家庭娱乐设备购置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支主要特点

(一)各大工业园区、高新园区入驻,农村居民就业良好,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上半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31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就业形势良好,工资待遇增高。

(二)自有住房较多,出租房屋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来源。由于地处乡、镇,土地丰裕,农村居民修葺自有住房,多用于出租或自营,收入稳定,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又一新亮点。

(三)食品价格平稳,食品消费活跃。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17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9%,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30.0%,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支出结构明显优化。

(四)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有所增长,但有待提高。上半年该区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56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9.5%。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减免农村居民适龄儿童学杂费,且配套教育场所不如城区完善,居民娱乐设施、场所不如城区繁华,对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影响较大。

(五)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交通事业发展,农村居民交通工具拥有量大幅提升。被调查的沙文镇新寨村及麦架镇下堰村地处二环四路城市带,交通日渐方便,更由于征地拆迁,农村居民拥有大量拆迁补偿款,用于购置货物运输、家庭使用的车辆比比皆是,既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性支出的29.6%。

五、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中存在问题

(一)调查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帐页仍然存在漏填漏记情况,特别是期初手存现金、期末手存现金、家庭成员在外用餐次数等指标,指标的漏填将会导致汇总数据中居民手存现金和居民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与实际生活情况有所偏差,影响汇总结果。

(二)帐页编码存在错误。城镇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编码有所不同,由于城镇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故城镇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自由职业劳动所得,而农村居民打工工资应编码其他劳动所得,编码不当会导致汇总数据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非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非收入所得、借贷性所得六个分项指标数据相应的此减彼长,影响统计监测。

(三)生产费用支出和生活费用支出混淆不清。根据调查制度,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所调查的为调查点生活现金和实物收支记账,由于居民居住、出行等方面存在生产与生活共同存在的情况,不易分清,若帐页数据混淆将违反调查制度,对最终数据的汇总评估产生影响。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争取省、市专家指导,为调查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对辅助调查员的培训,争取省、市领导莅临指导,制订月度入户情况统计表,通过加大入户次数,更好的与调查户沟通,夯实调查基础。

(二)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点,适时开展督查。根据工作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点,抽样督查,到现场了解辅助调查员工作情况及调查户的配合程度和业务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调查工作夯实业务基础。

(三)加大学习力度,实时掌握程序汇总变化进程。加大与省、市调查队的联系和沟通,掌握程序更新、权数变更等第一手消息,并学习程序汇总相关知识,做好数据分析比对,保证数据衔接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3072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大学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维权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当地社区贫困居民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社区贫困居民调查报告

为了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自己于XX年1月20日在当地社区进行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主要是了解贫困程度和提出建议。通过走访各个居民,了解到有较贫困居民15户,贫困居民7户,非常贫困居民1户。

在较贫困居民中,典型的例子如廖奶奶,廖奶奶身带不到九岁的孙女,居住在不到七十平米的平房内,六十多岁的廖奶奶明白微薄的薪水不足以维持生活,靠着给人缝补衣服获得资金来充实生活。廖奶奶生有一男,儿子与妻子均外出打工,至今廖奶奶家庭已有部分好转。

在贫困居民中,典型的例子如聂爷爷,聂爷爷都处一间四十平米的小平房。聂爷爷的老伴已去世多年,自己的孩子很少会见来看看聂爷爷,聂爷爷靠当环卫工人勉强维持生活。

在非常贫困居民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瞿奶奶与王爷爷。瞿奶奶左手有疾,患风湿;王爷爷双腿患病,卧病在床,由于瞿奶奶与王爷爷均为下岗工人,没有稳定的工资,靠瞿奶奶单人去拾破烂维持生活,自然过的是艰难万分。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了解到各个贫困居民在生活中的不便,在此提出几点建议:1、提高各贫困居民生活水平。2、改善贫困居民生活环境。3、国家加大帮助,发放保障资金。

这次调查中,我感触很大,看到那些贫困居民中有些与我同龄的还在早已懂得省吃俭用、勤俭节约,还懂得如何帮家人分担一些事,而我呢,却在家中什么事都靠父母,在外大笔花钱,在内大笔报销,都不知道以后是怎么样的一种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确是真的。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需要大家的帮助,国家的援助,才能振作起来,不然永远摆脱不了贫穷。让我们伸出双手,关爱贫困家庭,一份真诚一份情,让世界充满爱,让穷人充满乐,让关爱贫穷家庭的信念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2771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由于工业化建设日益壮大,矿物资源得到大量的开采,使得社会环境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加大,从而,导致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绿色低碳问题。在我国,自20xx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对绿色低碳采取了各项有利的措施,也同时,让绿色低碳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时隔三年后,我们国家绿色低碳生活的现状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各高校针对绿色低碳生活都进行了哪些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对当今绿色低碳生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我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对绿色低碳生活有一定地了解。

现状和问题:自20xx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温室气体得到大量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 20xx年全球气候状况 报告中指出,近 20xx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20xx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20xx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今天,你减碳了吗 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解决方法

绿色低碳生活需让人人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逐年增加,导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会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较20xx年的5亿吨粮食生产水平下降14% 23%。同时,海平面会上升1米,海拔4米的陆地都将受到威胁。使得我国城市密集分布的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平面到2050年将上升9-107厘米,届时预计要淹没大片土地,造成巨额损失。世界几大山脉上的冰盖也将不断消褪,山下居民将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到2050年,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消失一半,导致中国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少融水的环境中。

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是让人人都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刻保持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知识,合理利用每一个资源,例如节约用水,对煤炭的使用进行节制,加大公共绿化面积,节约不必要电量的使用等等。

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大学生引领低碳新生活

(1) 绿色长征 走出环保新天地

年,为进一步发挥青年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奥运、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又联合全国50所高校共同发起了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这一活动为中国高校的学生环保团体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环保行动。同时,该活动为今后的大学生环保活动垫下了深厚的基础。

(2)发布 行为指标 倡导从我做起

环保铅笔好,废弃纸张也是宝。纸张双面印,节约用纸助环保 在20xx年4月3日上午的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 绿色北京,低碳生活 行为指标校园版正式发布。

校园版行为指标的口号是 LOCALS@CAMPUS ,意为 低碳生活在校园 。LOCALS作为Low Carbon Lifestyle(低碳生活方式)缩写,同时也象征了校园版行为指标将从 住(Live)、行(On foot)、衣(Clothes)、弃(Abandon)、学(Learn)、食(Special food) 6个方面的细节展开,以节约、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大学生,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还授予北京市的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等20个农村和社区 绿色北京、低碳生活 推广示范基地称号。大学生志愿者将利用节假日深入这些区域,开展以转变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低碳生活宣传动员推广活动,同时展开农村和社区的低碳生活方式可行性调研,最终形成并发布 绿色北京、低碳生活 行为准则的社区版和农村版,让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环保意识逐渐融入城乡居民的生活。

这个活动让大学生引领绿色低碳生活,使绿色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深深地融入城乡居民的生活中,让低碳生活得到普及。

绿色低碳生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1)为低碳环保生活减少产品过度包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都被不同的包装物所笼罩,过度包装物日 趋严重,每到国家的重大节日,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包装产品,花样百出,但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为了美观而采用不同的纸箱袋、玻璃瓶、塑料制品、金属盒罐来包装。而这种包装不仅让产品价格提高而且浪费资源也不环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过度包装问题。商品过度包装浪费了国家资源,而包装物不易回收,而又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过度包装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治标不治本。如果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从基本做起,从源头开始,不选择购买过度包装产品,而作为商厂家也不会在包装方面取悦于消费者,从而解决了包装难题,减少了资源浪费,为低碳环保生活做出贡献。

(2)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出行,是指一种降低 碳 的出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倡导在出行中,尽量减少人类的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环保的深层次体现。主要体现在汽车的燃油排放上。其中包括:1、转变现有出行模式;2、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3、加强出行智能化发展,提高出行效率。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汽车排放对大气的危害。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400kg,氮氧化合物5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 元凶 。 同时,大量的汽车行驶在路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已经使地球逐渐变暖,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已经达到2720万平方公里,并且在逐渐扩大。而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使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各种动植物饱受摧残,所以,汽车的排放影响的是我们地球。

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自身良好的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使用环保的乙醇燃料。在出行时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政府应在交通要道建设绿化带,使得大量的汽车排放气体被植物吸收,减少大气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公民环保意识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25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企业商界也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社会经验。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具体的各项教育改革无不是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同时,基层社会也需外界关注的急切的愿望,为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找到一条渠道。身为主体的大学生更应积极响应,从而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政策的影响下,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新面貌。

二、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环境恶劣地区的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本社人员的相互沟通、理解,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氛围。

2、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切实反映一些环保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调查问题的能力。

3、通过调查,发现当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

4.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弘扬国家政策。

三、活动意义:

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更全面的实况,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保护一片天,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环保素质,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儿童教育开始。

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1月20日

大学生环保意识及其行为模式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及人数:

我校在校的80名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3、调查小组成员:宿舍八名成员

4、调查地点:在我校的图书馆、教学楼、饭堂、宿舍等地开展调查活动。

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体,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草坪上的一个脚印,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行为,甚至是不加考虑的一个动作。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日常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组成了一个10个人的调查小组,对在校的80名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⑴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同学不知道环境保护日,73﹪不知道世界无烟日。这说明了大部分校大学生环保知识掌握不足,只有小部分对环保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何种原因所致呢?是我们对环境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是大部分的同学根本不关注环境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高低年级的环保意识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是连基本的环境知识都不了解。这反映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对环境意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应该树立忧患意识,主动了解相关环保知识,配合学校,积极行动。这些对于在这个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⑵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环境保护的意识方面我们做了以下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注意节约用水。大多数同学在节电方面做得还是比较还好的。50%左右的学生有废物利用和废物回收等好习惯。60%的学生意识到环保靠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但是,还有大概30%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还有大概45%的人觉得自己的环保知识还不是很丰富,这说明一部分的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很难将这种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这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这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只有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才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

⑶环保知识的应用

在这方面的调查,我们做了口头调查,我们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当问及对建立绿色校园有何建议时,有24%的同学提倡加强宣传。宣传自然好,但不落实到行动中是很难做到保护环境的。另有34%的同学提不出任何的建议,这个结果很令我们吃惊,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居然有这么多的同学毫无建议。对于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哪里会没有建议呢?看来没有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还有42%的同学建议多种花草,加大校园的绿化面积等等。这些建议对建立绿色校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这表明同学们应用环境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强,还有必要将理论提升到实践中来。

另外,当我们提出我校在宣传环境知识方面应如何做时,有54%的同学认为以宣传为主。在我们宣传环境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实践吧,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学习。同样,也有20%的同学没有建议,不知道怎么做,面对这样的结果,的确让人心寒,自己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却速手无策,可想而知,这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有多强。还有8%的同学认为只要从自己做起就可以了。这一少部分的同学没有将自己容入到集体,他们简单地认为自己做好了就可以做好环保,这是很不现实的。另有18%的同学认为参加活动,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在保护环境方面,无论是对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还是具体的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做得还不够。在宣传方面,应该在全校都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境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具体方面,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脑,让同学们真正做到环保。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城市居民装修消费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城市居民装修消费调查报告

一、调查群体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沈阳7个城市进行。其中男性受访者占比49.4%,女性受访者占50.6%。

受访者中,80后占52.1%,为本次受访对象的“主力军”。70后、90后、60后及以前分别占到24.65%、16.2%和7.1%。

二、环保装修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1、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公众对室内装修环保材料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初级认知阶段,过半(55.5%)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仅26.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

2、了解途径

调查显示,公众获取建筑环保材料信息的首要渠道还是电视(36.5%),其次则是报纸杂志和(20.1%)和装修公司的介绍(18%)。

3、装修污染源

被问及“您了解到的室内装修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哪种装饰材料?”时,在公众的心目中,油漆及各种墙面涂料是室内装修污染的首要来源(83.5%),认为粘胶剂及防水涂料等装修辅料和人造板材是室内装修污染来源的比例也超过七成。

注:本期为多选,故各选项之和大于100%。

分年龄看,年龄越大,对各种污染源的认知越明显。在35岁及以上的年龄群中,超过八成人都认为人造板材是一种装修污染源,而80后中持同样看法的仅占68.9%,90后中甚至只有53.8%的人这样认为。

4、装修污染物

对于“您认为以下哪些属于装修污染物?”这一问题,调查显示,甲醛已成为公众皆知的装修污染物(94.7%),认为苯属于装修污染物的比例也达到83.9%。但仅有三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氨气和氡气属于装修污染物。而并非装修污染物的氧气也以4.2%的比例“中枪”。

注:本期为多选,故各选项之和大于100%。

【小编提示】:

氨气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室内氨气污染主要来自三方面:

1)装修工人为了保证冬天低温情况下正常工作,在水泥里加入了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里面含有大量氨类物质,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2)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3)生活异味、厕所臭气也是氨气的重要来源,也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氡气是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诱发细胞癌变。室内环境中的氡主要来自地基土壤的扩散、地下水、天然气燃烧以及含铀高的建材。

5、污染物释放

调查显示,近五成(49.3%)的公众认为家装材料中的污染物经过3-12个月就可以释放,事实上每种室内污染物都有各自的释放周期,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甲醛,释放期长达3至2019年。

三、装修环保材料选购

1、房屋装修情况

本次调查中,66.4%的受访者或受访者家庭过去三年内参与过房屋装修。

2、是否购买环保材料

在参与过房屋装修的受访者中,85.9%的人表示当时使用过环保材料。

从收入上看,收入越高越会在装修时使用环保材料(高收入:96%,中等收入:86.2%,低收入:65.5%)。

分城市来看,北京公众在装修时使用环保材料的比例最高(94.9%),而西安居民使用环保材料的比例最低(76.6%)。

3、检测标识

虽然近九成(89.7%)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装修材料时查看了各种气体排放的检测合格标志,但只有39.3%的受访者表示一直都这么做。另有8.4%的公众在购买装修材料时从来没有查看各种检测合格标志。

收入越高越在意气体排放的检测合格标志,超过四成(44.4%)高收入者在装修时始终都会查看气体排放的检测合格标志,而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中分别有39.2%和27.6%的人会这么做。

上海人对气体排放的检测合格标志最在意(46%),而西安人对此最不在意,14.1%的受访者从来没有查看过。

4、环保材料的使用

墙体涂料(86.9%)是公众最优先使用环保材料的部位,其次是衣柜橱柜等家具(74.6%)和地面材料(63%)。

注:本期为多选,故各选项之和大于100%。

高收入者在地面材料(69.5%)会优先使用环保材料的比例高于中(62.7%)、低(53.25)收入者。

5、如何选择环保材料

公众在选择环保材料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认准国家级环保标志,并且找商家索要质量检测报告查证(57.1%)。

四、环保材料消费

1、环保材料可承受价格

平均来看,公众最高能接受环保材料比普通材料的价格高出19.7%,对环保材料价格的承受上限平均为集中于普通材料的1.1-1.2%倍,仅8%的公众可接受环保材料比普通材料贵出30%以上。

2、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仅34.8%的公众表示装修后会花钱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近五成(47.3%)受访者需视情况而定。收入越高,越愿意花钱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分城市来看,北京和成都的受访者对花钱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意愿最高(42.9%),广州和西安对此服务的接受度最低(28.6%)。

3、空气净化设备的购买

在在污染释放期,消费者会购买哪一种设备进行空气净化?调查显示,近六成(59.6%)受访者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

12.7%的低收入者不打算购买任何空气净化设备,而高收入者中,这一比例仅为4.2%。

4、未来对环保材料的选择

86.4%的受访者表示假设未来(再)做装修,会优先使用环保的家装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一、调查方法:

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

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那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那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超多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持续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务必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536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大学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平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9、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11、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1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16、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17、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18、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19、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20、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21、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22.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青塘小区

调查内容:人们是怎样进行低碳生活的呢?

调查目的: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调查过程:查看新闻

1、车,尤其是私家车,排出的尾气有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所以现在都提倡买低排量车。

2、用煤作为能源,燃烧后排除的还是二氧化碳,所以都提倡使用绿色新型能源。

3、单面印刷纸张一次性筷子砍伐过量的树。所以都提倡使用再生纸、环保筷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少用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都是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违背低碳生活,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污染环境,气候反常。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为我们能生活在一个低碳的环境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关于农民法制意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2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农民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是合法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根本改进,有些地区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据了解,新农村建设后农民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行此次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100分问卷中,回收率为76 % ,其中有效率为 65% ,其中年龄分布比较平衡。于此可见,此次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随着各界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开始加强,农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情在处理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足。小组在安义石鼻镇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第三,权利意识淡薄。“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

第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第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当地居民掌握法律法规数量明显不足。大部分居民民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的法律法规仅在10种以下,对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认知水平不均衡且带有明显的选择性。法律认知不足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法律遵守,居民不遵守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大多数居民认为不遵守法律的原因是不懂法,尤其是在居民维权意识比较强烈的情况下,法律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安义县石鼻镇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学历在高中以上的 仅为23.85% ,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第二,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第三,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第四,当地居民能用到的法律途径很少,当地居民的遇到问题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够找那些途径以获得帮助,他们(他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只能想到向政府求助。

三、解决方案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远远不足。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做一个现代农民。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新模式是关键我国目前的普法教育,是指政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目的在于让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确立法律信仰,”这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所取得成效低于预期值。因此,首先要从发展的视角搞清楚现阶段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普法,提高农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要加大投入,突破陈旧的普法方式,搞好法律援助,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传上来,提高农民对法律的深层认识。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民都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政府应对村委会工作制度进行法制改革,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的老人孩子应采取一些针对的方式。

对提高老人法律意识来说,一是开展全面性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橱窗,黑板报、法律咨询等为老年人开展法律服务,帮助老人排疑解难;二是为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对有残疾或行下不便的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能及时满足老年人法律方面的需求;三是为老年人发放《法律服务手册》及工作人员联系卡,通过此项工作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法律需求,将有援助需求进便于及时联系;四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题咨询活动。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咨询活动,回答了老年人关心的老年婚姻、遗产继承、赡养纠纷、分家析产、拆迁安置及遗嘱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消除了老年人心中心疑惑。

而对于提高儿童来法律意识来说,一是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二是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传及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安排,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制教育专门课程;三是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可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四五”普法期间,力争将所有中小学法制课老师轮训一遍。有条件的中学要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环保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4712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人: 指导老师:

时间:3月30日到4月20日

地点:建平县榆树林子镇

一.调查情况介绍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我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我们校的学生知道一些环保知识,但他们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打包。导致我校学生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主要原因是我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深。其我校还没有开展过环保知识的讲座、课程。从调查中,他们的环保知识主要来源,有38%的学生来源电视、广播、电影 ;有28%来源于报刊杂志、不到8%的学生说来源于学校课程。在调查我们学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中,有68%学生都知道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使用过度,其次浪费水电资源、破坏花草树木,各占16%。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的重大的环境问题。在浪费水电资源和破坏花草树木的问题上,各有16%学生说在环境问题上也是很严重的。随着,我们国家的能源不断地减小和树木的乱砍伐,造成沙尘暴的恶化。我们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在浪费水电资源和破坏花草树木。从我们每月水电费超资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校学生还在浪费水电资源。用塑料袋打包是我们校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使有过度,制造很多塑料垃圾,这些垃圾都对我们健康有害。塑料袋是很难分解的,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要意识到塑料袋打包对自身的健康有害。有些坏物质会随着你吃饭时带进胃里,造成中毒或疾病的出现。我们学校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三个做起:一从自己身边做起,二一点滴小事做起,三、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存在的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养成坏习惯造成的了。比如我们校学生打包、水电浪费的习惯。如果还是这样下去,我们就成了环境破坏者,造成我国不能持续发展了。在调查中,有70%的学生都认同可以使有一次筷子、塑料袋打包,但减小使用。为了解决我们校的环境问题,不光是学校的事,还要我们学校每个人的事。

希望,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有所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校园;还有我们校多开展一些环保事业的活动,来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今后我院会努力宣传环保,搞好环保工作。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现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什么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得出答案。问卷上有这么一道问题:你上街买菜是否会带上篮子?有86.8%的人回答没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就提出应该在菜市场口摆放篮子,以减轻白色污染。

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令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据我们组成员的走访调查,确实发现这一问题,如永兴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纪兴路等均无垃圾筒,而有些所谓的垃圾筒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觉得环保部门应该多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居民提出的好建议要采纳并付诸行动。

二.分析问题

环保不只是一种观念,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环保不应该停留在浅层的理论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知识的教化,只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以最优化的方式将环保事业推上新的高度。

在对大学生环保意识及世博会召开前的环保现状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1.绝大多数同学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已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今后我们的实际工作重点就在于调动小部分对环保不甚积极的同学,同时强化多数同学已有的环保观念;加强环保工作志愿者的招募以及管理工作,从自身做起,把环保做好、做深,为世博会召开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

2.大学校园内宣传环保的各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将来一阶段我们的环保宣传活动要采用更适合、多样的形式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把环保观念真正植入人心。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环保主题活动,例如知识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不必拘泥于纯理论知识教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 每个同学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朋友、亲人一起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提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团队、收集整理资料、汇总课题结论、总结分析成果,这样,就能够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很多人都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将口号落到实处!

但是把环境污染的原因全都归咎于政府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政府毕竟只是一个以行政为职能的机关单位,居民的实际行动才是主题,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比如问及对自家门口的河道被污染后的反映,虽然有38.2%的居民表示会自觉监督,组织附近居民进行保护,但持“与我无关、爱理不理”的态度竟占19%,据前述情况来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三.总结

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经过这次的调查,结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居民环境意识比农村强;青少年环境意识比成年人强。多年来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他们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和参与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成人;公众的环境意识呈“依赖政府型”,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可见,“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大部分人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得环保信息的。环境宣传教育要在公众中的认同程度在调查中得到多方面的显现。看来要想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而我们龙湾区居

民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是面对未来任务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没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对政府所做的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以致错误的认为政府一直没有进行管理;而政府虽然抱怨居民环境意识差,也同样有不周之处。所以我们希望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努力,为龙湾今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尽一份力!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环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27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践报告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环保意识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环保,全文共 402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四川公众环保意识专项调查报告

为及时了解当前我省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认知、参与和意见诉求等情况,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于20xx年5月组织开展了四川公众环保意识专项调查,旨在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共创、共建、共享,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抽选了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南充市、乐山市、内江市、宜宾市、巴中市、甘孜州等9个市(州),访问对象为当地18-70岁的城乡常住居民。调查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其中成都市完成600个,其他调查市(州)各完成300个。受访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分布合理,调查样本代表性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94.9%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环保问题,关注度 为79.5;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为67.6,在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认知方面,知晓率为66.9%,其中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由于受访者对环保举报热线的知晓率仅为4.9%,同时部分受访者不知道如何举报,参与举报环保问题明显受到限制;目前各类主要环保活动的参与率均在40%以下;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方面,高达9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并提出了具体诉求和意见建议。

总体来看,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关注较高,对环保现状评价偏低,环境保护认知偏少、参与度更低,提高环保意识意愿强、诉求多。

一、公众对环保问题有较高的关注

(一)绝大多受访者表示关注环保问题,关注度为79.5

问及受访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关注环保问题”时,表示“非常关注”的占30.1%,“比较关注”的占31.6%,“一般关注”的占33.2%,以上三者比例相加高达94.9%,另外,选择“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占3.5%和1.6%。通过计算,受访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为79.5,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的关注度为80.4,农村为78.2。

(二)七成多受访者表示环境保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认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问及受访者“环境保护主要是谁的责任”时,认为“人人有责”的比例最高,占74.7%;其次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占17.4%;表示“生产经营者”和“家庭和个人”的分别占4.9%和3.0%。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选择“人人有责”的比例(76.0%)较农村受访者高3.2个百分点。

二、公众对环保的评价和认知偏低

(一)受访者对目前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

问及受访者“对目前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何评价”时,表示“非常强”的占7.7%,“比较强”的占19.3%,“一般”的占50.9%,选择“较差”和“非常差”的分别占15.7%和6.4%。综合来看,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分城乡来看,农村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1.4,城镇受访者为59.6。

(二)受访者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为67.6,认为“固体废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三大问题

问及受访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如何”时,表示“非常好”的占11.1%,“比较好”的占30.2%,“一般”的占43.2%,选择“较差”和“非常差”的分别占11.4%和4.1%。综合来看,受访者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为67.6。分城乡看,农村受访者的评价为68.1,城镇受访者为66.9。

同时问及受访者“当地主要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时,8.7%的表示“都没有”;表示存在“固体废物污染”的比例最高,占53.4%;其次是“空气污染”,占41.4%;第三是“水污染”,占40.0%(详见图1,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图1 受访者认为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三)受访者目前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知晓率为66.9%,其中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

问及受访者“对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是否了解”时,表示“比较了解”的占10.3%,“知道一些”的占56.6%,表示“不了解、不清楚了的占33.1%。综合来看,目前受访者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知晓率为66.9%,但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的知晓率(68.5%)较农村(64.5%)高4个百分点。

三、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实际参与程度更低

(一)如果发现破坏环境行为,考虑进行举报的受访者居多,占53.8%,但其中有部分并不知道如何举报;知晓环保举报热线的受访者仅有4.9%,实际参与举报受到明显限制

问及受访者“如果发现单位(或个人)有违规违法排放污染物等破坏环境行为会怎么做”时,选择“主动拨打相关部门电话进行举报”的占31.5%,“与当事人沟通,提醒他不要破坏环境”的占27.8%,“视情况而定”的占14.5%,“到环保部门或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的占12.1%,“想举报,但不知道如何举报”的占10.2%,表示“不想管,不理会”的占3.9%。综合来看,面对破坏环境行为,考虑进行举报的受访者居多,占53.8%,但其中有部分受访者并不知道如何举报。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中考虑进行举报的占57.6%,较农村(46.0%)高11.6个百分点。

调查同时问及受访者“是否知晓全国统一的环境保护举报热线(12369)”时,知晓率仅为4.9%。

以上结果反映出,目前受访者对环保问题举报渠道的了解情况较差,虽然不少受访者有意愿举报环保问题,但举报渠道受到明显限制,实际举报参与低。

(二)目前各类主要环境保护活动的受访者参与率较低,都在40%以下

调查显示,28.5%的受访者表示近一年来“没有”组织或参与过环境保护活动;各类主要环境保护活动中,“植树护林、领养树”和“清除公共场所垃圾或小广告的公益活动”的受访者参与率排前两位,分别为37.7%和31.6%,其余活动的参与率都在20%以下(详见图2,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城乡受访者参与环保活动的情况基本一致,各类环保活动的参与率均在40%以下。

图2 受访者近一年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情况(%)

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诉求较高

(一)高达9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希望主要通过“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其它网络媒体”等途径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调查显示,有76.0%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非常必要”,表示“必要”的占21.6%,两者比例相加高达97.6%,另外认为“不必要”的占2.1%,“说不清楚”的占0.3%。

问及受访者“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时,选择“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比例最高,占43.1%;其次是“电视广播”,占35.4%;第三是“微信、微博”,占32.4%,另外,选择“其它网络媒体”的比例也较高,占31.3%(详见图3,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城镇和农村受访者的选择情况基本一致。

图3 受访者希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的途径(%)

(二)受访者希望环保部门主要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公开环境信息、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保规划、机制的建立完善”等工作

问及“希望当地环保部门着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时,受访者选择“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的比例最高,占45.1%;其次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占40.1%;第三是“公开环境信息、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占35.2%;另外,选择“环保规划、机制的建立完善”的比例也较高,占30.9%(详见图4,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受访者的选择情况无明显差异,有所不同的是,城镇受访者中希望“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的比例排第一位,而农村受访者希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比例排第一位。

图4 受访者认为环保部门应该着力加强的各项工作(%)

五、意见建议

调查搜集了受访者对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有41.6%的受访者回答。经过归纳整理,按受访者提出意见建议由多到少罗列如下。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特别是基层乡镇。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网络媒体、报纸、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环境维权意识和自身素质,引导群众改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倡导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之风(如:重视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合理处理废弃秸秆、减少白色垃圾袋的使用、大力倡导使用小排量汽车、出行时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农药使用等);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到学校开展环保知识教育活动,建议开设环保课程。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发动群众监督。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公开各类环境问题、环境违纪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等信息;完善举报平台,引导全民监督,重视群众举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三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有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较多、较严重,希望加大环保设施、设备及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对水污染、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污染、雾霾、噪音污染等问题的监控和治理;加强对养殖业、化工厂、餐厅、石油行业(多人提及彭州石化)等企业的排污管理。

四是完善并落实环保法规政策,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执法。完善奖惩制度,加强部门合作,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排乱放企业、私自焚烧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关闭高污染企业,严惩违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建议环保部门异地交叉检查和执法,避免执法不公的现象;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主动性。

五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保规划机制。严格企业环保审批程序,在招商引资及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科学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杜绝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提升政绩。

六是绿化美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做好环保问题预防工作。

七是加强环境监测。做好水质、空气等监测工作,掌握好工厂的排污情况。

八是多到基层走访调查,了解基层环境状况,听取民意。

九是加强环保组织建设,多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全民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