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20篇)

2024-2024年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浏览

5759

范文

1000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七年级41、42班语文教学。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上课踊跃发言,新学期初始,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在自觉提前完成背诵任务。但两个班也各有特点:41班较活跃,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遇到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42班相对沉稳一些,习惯有准备的课堂展示,表现出来更精彩。不足的是,学生缺乏自觉质疑,自主学习,上课作笔记的习惯,这一学期,我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现有态势,并深入挖掘学生潜力。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摘抄,有计划地开始语言基础的积累工作,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参考初一语文组教学计划作补充说明)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

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

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4、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以激昂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第二单元: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可以帮助学生在新鲜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具体可行的道路。

第三单元: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引导学生作拓展阅读:课文出处,作家作品,初步建立学生的文学意识,接受美的熏陶,爱上文学。

第四单元: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纪实作品,也属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虚幻的文言小说。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以部分人的兴趣带动全员参与,结合地理、生物、历史等其他科目,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积极质疑的探索精神。

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而且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有散文、诗歌,还有小故事;既有现代文、文言文,还有翻译的作品;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大家的作品,也有报刊上的时文。这样的课文学生也爱读,也容易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吸收切实的生活指导,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第六单元: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文章内容都是虚构的,应该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目标和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

2、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提前准备并积极发言参与探讨;课前针对自己班上的个体情况做好课堂设想,充分准备知识点;课堂上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课后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以资下次改进;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学习他人长处,并及时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5、每节晚自习安排5至10分钟给两名同学作新闻或故事讲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本期至少读六本文学名著,除教师指定之外,自选两本,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每周要求完成四至五则摘抄,不少于500字。摘抄本要求随身携带,多读多记。

7、争取每堂课留两到三分钟给学生整理收获,说的多不如学生记得牢。

8、注意每课检查落实,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

9、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10、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8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517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分析:

本班同学共32人,18名男孩,14名女孩。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3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男生30人,女生26人,共有学生5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 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 3课时

小结与复习 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2.2数轴 2课时

2.3相反数 1课时

2.4绝对值 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 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 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 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 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课时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 1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

3.1列代数式 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 1课时

3.3整式 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 5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 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 2课时

4.4平面图形 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2课时

4.6角 3课时

4.7相交线 2课时

4.8平行线 3课时

小结与复习 1课时

5.1数据的收集 3课时

5.2数据的表示 2课时

5.3可能还是确定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有参加兴趣小组吗,喜欢参加什么兴趣小组?

师(播放课件):瞧,这是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在教同学们跳舞的场景,每年的4月底各校要选送一个节目参加县艺术节舞蹈比赛。今年的集体舞,决定选10名队员,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生: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的比较好的。

生: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能够代表学校的水平的。

师:说的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选的?

王老师(课件播放):我先选出了20名舞姿比较好的同学。从中要挑出10名,唉!真不知道该挑谁?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课件出示):

二、提出问题 探索新知

1、挑选舞蹈队员

师: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1)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交流汇报

师:这么快就讨论好了,我请小组代表来汇报。

生1:我们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7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近1.475米的比较合适。

生2:我们组用求中位数的方法,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米,所以我认为身高接近1.485米的比较合适。

生3:我们组认为应该选身高1.52米左右的队员比较合适,因为身高1.52米的人最多。

师:三位代表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说出了三个不同的数据,根据选择跳集体舞的要求,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就这三种方案再次进行讨论,你赞成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

生4: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因为在这组数据中,身高是1.52米的队员最多,有7个,和他接近的数有1.51、1.50、1.49.这10个队员的身高比较均匀,最低的和最高的相差是0.03米,所以我赞成第三种方案。

生5:我比较了这三个数据,如果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或中位数来选,这10名队员的身高最低和最高的相差都是0.06米,都没有第三种方案合适,所以我们也赞成第三种方案。

师:其他的同学有什么意见?

生:我们也赞成第三种方案。

师:都赞成第三种方案,看来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的确,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所以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为什么以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呢,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它有什么特点?(1.52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的确,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能不能像平均数、中位数那样给它取一个数学名字?(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错!想知道数学家给它取的名字吗?

师: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就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有关众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众数)

师:根据你们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自由说:师归纳板书: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师:根据众数的定义,判断一组数据中有没有众数该怎样判断?

生:

师:比如,在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1.5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它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瞧,他们在干什么呢?

2、1分钟跳绳比赛

师: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1)请求出这三组数据的众数。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在找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请求出这三组数据的中位数。

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众数 中位数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 150 ) ( )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183和216)( )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 无 ) ( )

●通过找三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据,也可能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学初一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初一,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57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制定如下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二)基本原则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面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活动计划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今年暑期重点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1)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21

3、开设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的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4、建立测试档案:对新生入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测试档案,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和热线电话,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和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单纯地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在校报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教子的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继续健全、完善心理辅导室,配备设施,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书籍,使心理辅导室漂亮、温馨。校橱窗设心理健康园地“心理健康园地”,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时时刻刻接受着健康的熏陶,学校心理环境谐和、真诚、奋进,孕育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前班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学前,教研,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学前班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教学思想: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主要是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以便为将来入小学后继续学习数学,培养良好的兴趣和期待。升入学前班,幼儿对数学也应该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掌握,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以便更好地为升入小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0以内的数字。

2、会写数字0~10。

3、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学习比较同样多、多些 少些、比大小、比高矮、比长短、比轻重。

5、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七巧板,能迅速地区分并知道它们的特征。

6、学会給事物或物体分类、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认识整点钟、趣题。

7、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教育教学工作:

1、创设良好班级氛围,给予孩子行为习惯正确导向。带领班组员循序渐进的开展班级工作,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与教学的情况,相互学习各自的优点。多交流、多观察,主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找到生活与教学最优化的切合点。

2、教师充分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对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班容班貌的形成是我们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根据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灵活的选用教材内容,指定和执行教学计划,进行个别辅导。

(二)、安全与保健工作:

1、教师自学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孩子安全意识。

2 、秋冬季节是孩子生病感冒的多发季节,多开展户外活动,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增强其抵抗力及免疫力。对生病幼儿及时处理,仔细照顾,确保幼儿早日康复。

3、班级、寝室的卫生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物品摆放有序,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

4、给孩子一定的换牙护齿的常识,规范幼儿的姿势,使其具有正确的站、坐、行走姿势。

5、培养孩子遇到困难有自己解决的勇气和能力。

四、对学前班日常生活的几点要求: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积极性、倾听、完成任务等。

2、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礼貌行为,会主动礼貌用语打招呼,参加社会活动落落大方。

3、注意保护视力,每个月换一次座位,经常与家长联系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注意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及坐姿。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包括各种常规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明辨是非教育等,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加强随机教育。

【篇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二、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五、活动进度

第一周 1、按群计数

2、序数的运用

3、6的分解组合(一)

第二周 1、6的分解组合(二)

2、6的加减(一)

3、6的加减(二)

第三周 1、互换关系

2、复习几何图形

3、类包含关系

第四周 1、7的分解组合(一)

2、7的分解组合(二)

3、7的加减法(一)

第五周 1、7的加减法(二)

2、互补关系

3、活用基数和序数

第六周 1、时间的变换

2、学会看时间(一)

3、学会看时间(二)

第七周 1、学会看时间(三)

2、计算时间(一)

3、计算时间(二)

第八周 1、8的分解组合(一)

2、8的分解组合(二)

3、8的加减法(一)

第九周 1、8的加减法(二)

2、竖式加法(一)

3、竖式加法(二)

第十周 1、竖式减法(一)

2、竖式减法(二)

3、9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一周 1、9的分解组合(二)

2、9的加减法(一)

3、9的加减法运算(二)

第十二周 1、等量转换

2、认识“”

3、比较大小

第十三周 1、比较的可逆性和相对性

2、比较的传递性

3、10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四周 1、10的分解组合(二)

2、10的加减法(一)

3、10的加减法(二)

第十五周 1、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

3、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十六周 1、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3、看图编应用题

第十七周 1、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2、哪是它们的家

3、巩固复习

第十八周:总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页3]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7、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在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在学习中学生将结合实际,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专题性的生活,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在复习中不单纯让学生做题,每个单元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以尝试解答一些联系题目。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

难点: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5、 课时安排

(一)圆的认识         14课时

(二)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三)图形的变换       4课时

(四)比的认识         10课时

(五) 统计            5课时

(六)观察物体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数学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9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思想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学内容深,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优待差,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抓好三类生的教学,促进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三、方法措施

1、本学期我继续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四点------学知识点、抓重点、找疑点、攻难点。

学知识点-----学会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本册的知识点。熟知应掌握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

抓重点--------抓住本节课本单元本册的的重点。并灵活地运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学以致用,会做相应的习题,特别是重点习题。

找疑点--------每节课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疑点,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疑化难。

攻难点-------对于本节课,本单元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要集中精力对学生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形成数学能力,化解难点。

2、总结学习方法。针对学生接受知识困难、又非常容易遗忘的特点,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总结好学习方法。只有总结好了方法才会学有所获。

3、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4、照顾全体学生,提高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抓住后进生。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5、教师千方百计想出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明白,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多使用直观简捷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教学。

6、根据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复习。课前提问抓住重点,每周的自习课搞好一周的复习巩固,做好每个单元的训练。

7、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学生会学好的。

高一班数学的教学计划(三)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 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一班数学的教学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附: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

③《同步优化设计》及时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2、考试方面:

①控制考试次数,一般为:月考2次,期中期末统考各1次,期末复习小考2次;

②制好试卷,切合实际,难易适中,目标高考;

③组织好考试,严格考试纪律。

3、兴趣方面:

①组织一次活动、一次竞赛;

②多上一些多媒体课、优质课;

③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时,由课代表组织4个学生讲课,每人10分钟左右,主要讲解《同步优化设计》上的难题。

4、成绩总评:

①每期总评成绩150分,分为三大项,分值为:考试成绩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时成绩24分(作业10’、练习8’、2次小考各3’)、自评1分。

②提倡准备笔记本、考试错题更正本,并检查后给予加分5’、2’,其它特别表现给予加分3’。

5、抓好学习常规,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班数学的教学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和(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共有111人,其中(1)班学生是名校直通班,学生思维活跃,(5)班是火箭班,学生基本素质不错,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不是很好,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提高,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两个班中,从军训一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4有三章(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 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3.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参与数学发现活动的基础上,体会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联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

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三、教学任务

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4,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4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学质量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促进目标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

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分层推进措施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2、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讲清讲透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引入、探究、例析、反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主动学习知识。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7、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课时

基本初等函数 15 课时

函数的应用 8课时

三角函数 24课时

平面向量 14 课时

三角恒等变换 9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学校的要求,便于正常的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基本情况

本期任教七年级C168语文,这个班共有学生56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对朗读技巧、文字的处理毫无积累;2、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很难有自己的想法;3、写作水平低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5、语文学习惯不是很好,如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能搞好课外摘抄的同学不是很多。

三、教材分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55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要求

以“细化课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统领初中数学教研工作。通过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积极实施课堂观察活动、构建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我市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做好教学模式的立项课题结题验收工作

大家知道,从课题立项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基本都需结题了,但上交的材料并不多,有十几个人,我们就对这些材料完整的课题进行验收。方法:一要看材料,二找学生座谈,三要听课评估,对符合要求的,要发成果证书、优质课证书,并按排好的教学模式在全市做公开示范课,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计划三月份进行验收,望大家积极准备。

对正在实验的课题,要让他们做好实验阶段的小结,优秀教学案例的整理工作,督促他们及时提交结题申请。再明确一下,结题时需交的有关材料:立项书、开题报告、结题验收申请、课题研究实验中期小结、课题研究实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该教学模式的介绍,对应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在此基础上按上述方式组织验收。

[2]分课型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分课型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月份,将利用初中数学学科教研组长会的机会,结合“导学法”的相关理论、《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明确初中数学学科选题立项的参考范围:

新授课可分为四种课型:概念课、命题课(公式、定理课)、应用课和实践活动课。

复习课可分为三种课型:章节复习、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课。

讲评课可分为二种课型:作业讲评课和测试讲评课。

在具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交流反馈、解疑释疑——强化训练、迁移应用——反馈小结、观点提炼——分层作业、自主发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组织合作探索,点拨启发评价。(具体操作略。)

结合数学课改教材的内容组成,我们又提炼出不同类型的课型:

[3]掌握各专题课型的教学目的和流程(以概念课、命题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为例)

_概念课的教学目的及流程

(1)目的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数学概念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准确理解概念的核心、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课型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A、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B、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其本质,确认概念;

C、突出概念的有关特征,理解概念;

D、挖掘与已有概念的关系,发展概念;

E、运用正反例的变式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巩固概念;

F、小结反思,课堂检测,提升概念。

_命题课的教学目的及流程

(1)目的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命题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演绎规律,掌握几个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些定律或联系法则。公式、定理课应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命题的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了解公式、定理中诸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公式变形的各种形式。

(2)课型的基本流程:

A、数学命题的引入;

B、数学命题的证明;

C、数学命题的应用;

D、命题的引申与拓广;

E、小结、归纳、升华

(3)基本要求:

A、数学命题的引入:采用引导发现式:①提出问题;②探究猜测:提供系列的实例或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思考提出猜想;修改、完善学生的猜想,形成末加证明的命题。这种模式适用于几何定理的教学或存在规律的代数运算法则;

B、数学命题的证明:一要明确给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而要用综合分析法探索证明命题的思路;三要完成证明,并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规范表述,说明其等价说法;四要揭示证明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的命题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方法);五要明确命题的条件、结论以及适用范围。

C、数学命题的应用:一要强调命题的条件和使用范围;二要给出命题所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三要通过变式练习,正反例纠正常见错误,加强命题的灵活应用;

D、命题进行引申和拓广:通过开放性题对命题进行引申和拓广,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

E、小结、归纳:一要归纳出命题的关键,而要总结出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命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A、何种方式引入,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可牵强;

B、进行几何命题教学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数学公式的教学要注意其几何背景。

_复习课的教学流程

“归纳——诊断——示例——提高——总结”。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对知识要点的归纳,形成认知体系;通过诊断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典型例题示范,领悟思想方法;通过综合练习,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_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一)明确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

概括起来,试卷讲评课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二)基本环节

1精心准备环节:

认真评阅试卷,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给分、扣分并做好以下几项:

⑴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⑵统计选择题和填空题全班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如一道选择题全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同一个错误的答案,则应予以重点分析。

⑶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一般的,若全班平均得分低于此题满分的60%,则说明此种类型的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应予重点讲评。

⑷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

⑸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

⑹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⑺将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订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进行个别谈话。

2概述测试成绩环节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测试后成绩情况:⑴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⑵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同学,最高分获得的同学,特别是多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切忌责难、讥笑成绩差的学生。应多热情鼓励帮助他们,可通过一些进步快的同学为实例,教育他们不要泄气,要奋力直追。

3讲解试题环节

⑴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更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和说答案,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应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只板书必要的解题过程(如:对算理、算法要求较高的运算过程,要求较高的解题格式等)不必面面俱到。

⑵必要时请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具体有: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讲“;注重学生“练”。

评讲课决不是只是教师讲,而要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的“练”,补充练习,可由测试题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或典型错误产生。

4课堂小结环节

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

5巩固、反馈环节

一堂讲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讲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的题,讲评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同时应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如下工作:

以上模式我们还处在推广与继续实验并存的阶段,希望老师们能够对此模式大胆尝试,积极研究,不死搬硬套,能有所创新。

根据教学实际,七、八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新授课中的概念课、命题课的研究,九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

[4]分课型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

_3月中旬,对学校新上报的市级课题申报进行审批,确定初中数学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

_4月份对重点课题进行重点指导。帮助课题小组策划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和研究思路,结合其教学模式研究情况对其进行学习培训指导。

_4月下旬组织召开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会,由重点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介绍其阶段性研究成果。

_5月底组织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比活动。要求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其模式的教学设计参与评比。

_6月份组织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经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总结得失,完善自己的教学研究。

(二)强力推进细化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工作

我们初中数学学科要在上学期细化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学科细化解读课标的技术路径,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主体研讨活动,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掌握分解目标的正确方法,制订科学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规范陈述课时目标,纠正部分教师以往目标陈述中的三维目标割裂表述、主体错位、空泛笼统的毛病,增强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检测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初中数学学科的目标是把数学七、八、九上册的教学内容都分课时写出分解稿,以便资源共享。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分解给各学校教研组。五月份将稿件上交,评出好的分解稿给以表彰及交流学习。

(三)积极组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由于课堂观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

所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要积极探索课堂观察的有效形式和方法。要把课堂观察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构建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回答问题的情况、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因为是初步偿试,根据老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对象先选择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观察,通过评课研讨,查找问题,改进教学,以使课堂高效。但不是面面俱到,这样会走形式和过场,不会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我会提供课堂观察量表,让大家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各教研组要根据我们的具体细则组织活动,让做的好的单位提供作课人选,在全市做研讨课,让大家借鉴,把课堂观察活动落到实处。

(四)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本期重点抓好九年级的复习备考和质量检测工作,本学年计划进行两次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分别为20_年4月(毕业会考)和20_年5月。打算在5月份召开复习备考研讨会。安排有做课和复习经验介绍及互动等环节。

(1)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复习内容及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科学安排复习进度,圆满达成每一阶段的复习目标;

(3)研究命题趋势,关注新课程理念在试题中的体现(信息题、探究题、开放题、综合题等);

(4)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训练:围绕考试热点、难点、及学生薄弱环节(典型错例)展开;

(5)积极开展有效的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策略及模式的研究;

(五)本学期要开展全市性的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深刻地理解“新课标”精神,对新课程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更好地推广“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教研室决定4月份开展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详见活动方案)

(六)认真做好几项常规性工作

1、加大培养青年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力度

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名师、教学标兵、和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继续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师徒间互相听课,取师之长,补已之短。师也要毫不保留地对徒弟的课加以指点,以提高徒弟的教学素质。

2、抓好各级段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各年级都要统一进度,通过集体教研上好每一节课改实验课。以免抽考时措手不及。

3、要加大多媒体的使用力度。本学期配置多媒体的单位有好几个,希望大家要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设施,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

4、老师要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空闲时间要多听同头课,以互相取度补短。共同发展。

5、改变命题策略,紧紧围绕课改方向命题(各教研组本期要命1份高质量的期考模拟题(带答案),纳入对各单位的考评)5月底前发送到我的信箱。

6、要构建教研网络,实行网上教研。

7、我们在空闲的时候,要写课改经验总结、感受、论文,积极向教研杂志投稿,一来提高自己写论文能力,二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8、深入课堂调研指导。本学期重点听初三复习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着重到数学教学薄弱学校调研指导,与教师一起研究提高效益、提高质量的途径;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数学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搞好校本教研。

9、做好单位的基本工作。认真命制初一、初二、初三数学试题,积极参与考试的有关活动。

附: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安排

时间内容地点参加人员:

2月数学教研组长会教研室各校教研组长。

3月立项课题(教学模式)结题验收各校有关教师。

4月概念课课堂观察研讨会待定有关教师。

4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研室有关教师。

5月毕业复习研讨会待定九年级教师。

5月“细化解读课标”经验交流会教研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教师教学复习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2269 字

+ 加入清单

一、 指导思想

主 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三.主要措施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选修2-2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x3,y=1/x, y=x 的导数。

②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

③ 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 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 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 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125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保证新学期的工作正常和顺利进行,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

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 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 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设想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七年级体育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中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1)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2)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三、工作要求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二年级,教研,全文共 8315 字

+ 加入清单

2020二年级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教研组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有8个教学班,由8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和活力,教研教学工作力度较强,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指导思想: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1、配合数学课改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成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技术,开展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狠抓“双基”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以数学组为单位,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主要措施:

1、教研组长配合中心校领导承担对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做好数学教学各项常规工作。

2、在日常教学中深入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有计划开展课改的各项研讨工作。

3、开展数学教师的“一人一课一评议”活动,做到集体备课,互评互学。在第六周至第十五周内完成。

4、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研、教改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5、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歧视、压制、挖苦学生。

五、活动安排

1、拟定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组织学习教育理论。

3、一堂教研课,进行集体备课,说课与评课。

4、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心得交流。

5、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研组工作计划(二)

一、基本情况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有6个教学班,由3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和活力,教研教学工作力度较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规范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组织全组教师共同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做好教研,为提高教学实效做最好的准备。

2、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人人争做教研型教师。

3、加强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共同提高的意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力争能真切的看到每个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三、具体做法

(一)、经常组织理论学习:

1. 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类理论书籍、经验论文,切实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基本功。

2. 集体研读教材,细读例题编排、练习编排的特点,正确全面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3. 组内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全程参与教学研讨,平时研讨活动中全组教师也可就常规管理中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4. 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研讨、教学沙龙等,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教研组常规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备课时要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学案,教学之后,要及时写好教后感。教案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和教学过程相呼应的课时练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定位的恰当、准确及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尤其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2、各位教师要认真参与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合理设置作业。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题目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行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狠抓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如下措施:

(1)好培优补差工作。

(2)计若干次恰当的“课时作业”与单元形成性练习,组内教师轮流命题。每次练习要及时进行情况分析,教师要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学科活动,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气息:

1、计算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计算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因此本教研组的学科活动将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来展开,平时加强日常训练,学期末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计算能力竞赛”。

2、本学期将开展“心灵手巧”竞赛活动。各班自行组织,于12月1日前完成班级内的竞赛。

(四)、积极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

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了保证这个课题深入有效地开展,要求组内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各种方式展开理论学习,提升理性认识。

围绕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在学期内学习理论文章, 并做好理论学习摘记。教师们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学习相关的资料,在小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

2、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实施的策略

(五)、课时作业设计安排:

一二三单元:岳莉 四五七单元:潘芸

六八九单元:霍永慧

四、具体实施途径

(一)、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备课:实行共案备课制度,注重资源共享,做到备课要深。

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4、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5、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口算比赛、小小超市管理员等有趣的课外活动。

6、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及时总结,重视情况分析及反馈。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听课: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想,及时批注,提倡同年级组教师相互多学习、多交流。

2、 评课:统一标准,发现问题,积极评课,并整理好有关资料及时上交。

3、网络教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教学空余进行业务学习,开拓视野,提高自我,提倡信息共享。

4、教科研:每个组员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结合个人课堂教学反思和外出听课学习收获,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五、组内研讨及集体备课安排

八月份:霍永慧《100以内的进位加》

九月份:潘芸《加减混合》

十月份:岳莉《2.3.4的乘法口诀》

十一月份:潘芸《7的乘法口诀》

十二月份:岳莉《数学广角》

六、工作行事历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制定计划,学习新课标

第二周

集体备课

第三周

组内读书活动

第四周

精品课研讨

第五周

教改先锋论坛

第六周

网络教研

第七周

国庆长假

第八周

集体备课

第九周

录像课诊断

第十周

网络教研,名课观摩

第十一周

期中测试及分析

第十二周

组内读书活动

第十三周

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

名师论坛

第十五周

网络教研

第十六周

集体备课

第十七周

组内读书活动

第十八周

组内讨论复习计划

第十九周

复习

教研组工作计划(三)

加强自身修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当我们多看多读有关教育教学信息时才会创教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本学期至少保证组内老师认真阅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好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有说服力,虽然我们认真阅读了教参、教育教学理论,但只有通过课堂才得以体现它们的作用。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做人做事”为工作重点,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手段。积极开展自学、交流、互听(互相听课)、互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充分理解教材,认真阅读教学参考用书。

教参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典,却提供了一种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这正是教参的本义所在。作为普通教师认真阅读教参很有必要。它是理解教材的好帮手。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说到哪,随心所欲,他压根就没有认真去读读教参,而只是抄袭他人教案。总之,教参引领着我们不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教学中心。

(二)加强自身修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虽然教师人手有一本教参,但不等于万事俱备,它毕竟是一个拐棍,一个辅助,亦或为新手参考,亦或由“老手”参照,不同的教师对教参价值的利用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还应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教学的信息,比如教育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标解读》《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案例透视》等等这些教学信息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当我们多看多读有关教育教学信息时才会创教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本学期至少保证组内老师认真阅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

(三)勇于探索实践,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

再好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有说服力,虽然我们认真阅读了教参、教育教学理论,但只有通过课堂才得以体现它们的作用。再者,作为一线的老师,如何很快的成长,除了理论学习以外,必须积极上课、听课、评课,在上课中才知道老师教学上的得失,才明白学生的得失,在听课中才能以旁观者的清醒收集课堂教学资源,如何把握课堂动态生成,在评课中,才能找回迷失的方向,通过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避免多余的补课。

(四)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这是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我们深入备课,耐心辅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也注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及时记录教学得失,在这些基础上及时撰写论文,为老师们互相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关,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两手一起抓,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规程。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新课标下的要求,充实课堂教学工作,讲究教学的层次性、探究性,真正确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宗旨。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的教学要具备幼教转向学的能力为前提,体现在课堂重要多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把握教材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灵活性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提倡一课多作,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质量,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校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根据校课题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5、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五认真”管理,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备课,使教案既有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作业要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

教研组工作计划(四)

一、基本情况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有6个教学班,由3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和活力,教研教学工作力度较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规范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组织全组教师共同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做好教研,为提高教学实效做最好的准备。

2、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人人争做教研型教师。

3、加强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共同提高的意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力争能真切的看到每个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三、具体做法

(一)、经常组织理论学习:

1.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类理论书籍、经验论文,切实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基本功。

2.集体研读教材,细读例题编排、练习编排的特点,正确全面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3.组内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全程参与教学研讨,平时研讨活动中全组教师也可就常规管理中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4.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研讨、教学沙龙等,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教研组常规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备课时要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学案,教学之后,要及时写好教后感。教案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和教学过程相呼应的课时练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定位的恰当、准确及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尤其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2、各位教师要认真参与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狠抓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如下措施:

(1)好培优补差工作。

(2)计若干次恰当的“课时作业”与单元形成性练习,组内教师轮流命题。每次练习要及时进行情况分析,教师要根据调研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学科活动,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气息:

1、计算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计算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因此本教研组的学科活动将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来展开,平时加强日常训练,学期末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计算能力竞赛”。

2、本学期将开展“心灵手巧”竞赛活动。各班自行组织,于12月1日前完成班级内的竞赛。

(四)、积极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

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了保证这个课题深入有效地开展,要求组内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各种方式展开理论学习,提升理性认识。

围绕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在学期内学习理论文章,并做好理论学习摘记。教师们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学习相关的资料,在小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

2、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实施的策略。

教研组工作计划(五)

加强自身修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当我们多看多读有关教育教学信息时才会创教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本学期至少保证组内老师认真阅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好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有说服力,虽然我们认真阅读了教参、教育教学理论,但只有通过课堂才得以体现它们的作用。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做人做事”为工作重点,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手段。积极开展自学、交流、互听(互相听课)、互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充分理解教材,认真阅读教学参考用书。

教参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典,却提供了一种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这正是教参的本义所在。作为普通教师认真阅读教参很有必要。它是理解教材的好帮手。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说到哪,随心所欲,他压根就没有认真去读读教参,而只是抄袭他人教案。总之,教参引领着我们不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教学中心。

(二)加强自身修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虽然教师人手有一本教参,但不等于万事俱备,它毕竟是一个拐棍,一个辅助,亦或为新手参考,亦或由“老手”参照,不同的教师对教参价值的利用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还应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教学的信息,比如教育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标解读》《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案例透视》等等这些教学信息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当我们多看多读有关教育教学信息时才会创教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本学期至少保证组内老师认真阅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

(三)勇于探索实践,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

再好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有说服力,虽然我们认真阅读了教参、教育教学理论,但只有通过课堂才得以体现它们的作用。再者,作为一线的老师,如何很快的成长,除了理论学习以外,必须积极上课、听课、评课,在上课中才知道老师教学上的得失,才明白学生的得失,在听课中才能以旁观者的清醒收集课堂教学资源,如何把握课堂动态生成,在评课中,才能找回迷失的方向,通过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避免多余的补课。

(四)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这是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我们深入备课,耐心辅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也注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及时记录教学得失,在这些基础上及时撰写论文,为老师们互相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关,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两手一起抓,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规程。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新课标下的要求,充实课堂教学工作,讲究教学的层次性、探究性,真正确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宗旨。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的教学要具备幼教转向学的能力为前提,体现在课堂重要多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把握教材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灵活性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提倡一课多作,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质量,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校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根据校课题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5、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五认真”管理,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备课,使教案既有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作业要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2011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小部分的自觉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期,一定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提升成绩为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教研,全文共 181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计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

周次 课题 课时 日期

第1周 混合运算 4课时 9、1~9、5

第2周 混合运算 3课时 9、9~9、12

第3周 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 4课时 9、15~9、19

第4周 加与减 4课时 9、22~9、26

第5周 加与减 3课时 9、28~9、30

第6周 加与减及单元测验 3课时 10、8~10、11

第7周 乘与除 4课时 10、13~10、17

第8周 乘与除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0、20~10、24

第9周 整理与复习 4课时 10、27~10、31

第10周 周长 4课时 11、3~11、7

第11周 周长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1、10~11、14

第12周 乘法 4课时 11、17~11、21

第13周 乘法 4课时 11、24~11、28

第14周 乘法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1~12、5

第15周 年月日 4课时 12、8~12、12

第16周 数学好玩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15~12、19

第17周 认识小数 4课时 12、22~12、26

第18周 认识小数及单元测验 4课时 12、29~1、2

第19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5~1、9

第20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12~1、16

第21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19~1、23

第22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26~1、30

第23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2、2~2、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是数学基础差,底子薄,但更有一部分同学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帮助这些在思想,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明确帮助对象。需要帮助的对象有学习方面的对象、思想方面的对象,也有智力方面的对象。

二.制定帮助的方法:

(一)谈话法:

有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有故意起哄和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原因是他们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不重视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对他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其转度的目的。

(二)激励法

有的同学的学习的情况,在激励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要恢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发现闪光点,随时表扬,随时提高要求,使其在受关注的同时,思想,心灵都得到一个转化。

对于智力差的同学,我并没有对他们放弃,对他们进行基本教学要求,使他们能赶上其它同学,慢慢提高学习。

总之,人性化的教育终会使后进变成前进,人文教育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全文共 4070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上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特殊三角形、直棱柱等几何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初步形成了用函数的眼光、概率统计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结合学生实际,宜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适应八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1章 二次根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课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实数的性质,将分解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积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绍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课本首先从数的开平方的知识出发,直接讲开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绍了配方法和公式法。

在讲述公式法的同时,课本特别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术发展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着力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在例题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图形、物体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背景,力图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第3章 频数及其分布

统计学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它获得总体信息的科学.本套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数据与图表”,着重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方法;在八年级上册安排了“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通过对数据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如何对数据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供决策时参考,有时我们还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出新的特征数。

“频数及其分布”这一章就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考虑到频数、频率、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这块内容的份量.本套教材将这块内容独立设章的目的,一方面可用足够的篇幅来更清楚、更详细阐述,也是为每册循序渐进地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所作的精心安排。

第4章 命题与证明

本章是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的启蒙章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其他内容无法代替的作用;然而几何入门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

对于几何的处理,本套教科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章内容处于“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交接点上,它对学生顺利地转入论证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思维润滑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论证几何的必要性,继而为下阶段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学生在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方面是本节教学的第一个难点与重点。学生已有一年半的实验几何的学习基础,固然对后阶段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已经习惯于从“量一量”“算一算”及图形运动变换中直接得出图形性质,并有了一定的初级、简单推理时充当理由的使用历史,即基本默认了这些性质。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几何证明的必要性便成为本章的一个难点。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与格式是本章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与难点。

第5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是学习了三角形、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四边形的问题都通过连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且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类同的地方,所以说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另外在学了几何证明后,平行四边形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巩固前面的知识。

本章一开始从多边形引入,在知识体系上看也是顺理成章,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办法并不深奥,所隐含化归为三角形的思想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中心对称变换使平行四边形的许多性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用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用中心对称变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用变换的观点来阐述图形的几何性质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如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用中心对称的观点来证明显得合理且简单明了.本章还穿插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前一章是“命题与证明”,为了避免在一章中集中过多的抽象概念,给学生带来困难,所以把逆命题与逆定理放在本章,既分散了难点,又因为已有一定量知识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6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本章是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深化且延续,从知识体系上看从旋转变换定义了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以后,从角的特殊性(直角)、从边的特殊性(等边)得到矩形和菱形;从对图形研究的角度看,推理论证在这一章中得到加强与深化,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及等腰梯形的条件.有些内容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已有接触,但还十分肤浅.本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为学好整个平面几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基本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证明,学生要正确理解证明的本身,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

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二、主要内容及教学建议

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9、鸡兔同笼

三、重难点突破

共分六大块内容进行复习,具体如下:

一、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

突破建议:

1.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系统。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后继学习小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一知识进行整体梳理,突出运算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意义:加法是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除法又是乘法的逆运算等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知识的复习更多不是纯数学形式的梳理,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明晰。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在“用”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内化知识。

3.突出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

在回顾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尽量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或完成任务,然后再通过交流比较,逐步完善,从而加强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二、小数的意义、性质与小数加减法

突破建议:

1.注意迁移类推的方法的应用。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教学时,要突出数系的扩展与整数学习方法的迁移。此外,小数又有自己不同于整数的特点,教学时也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基本训练,关注错误资源,强化基本技能。

这一部分小数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的计算和性质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强化基本技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发现错误,则引导学生寻找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3.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同时,教师要多加关注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过程的正确性。

三、三角形

突破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整理,关注知识的系统建构。

教学中,要抓住三角形的边和角两个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加深对三角形一些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特性等)的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系统。

2.回忆操作活动,把握图形的动态变化,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在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借助点子图等工具,先固定两点,再移动第三个点,引导学生想象一边固定,另外两条边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直观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时应结合练习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初步的几何推理知识。如,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角概念等进行简单推理,或者举例反证等。

四、观察物体(二)与图形的运动(二)

突破建议:

1.让学生经历想象的过程,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观察物体的练习中,可通过不同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如:从上面看,我们会看到怎样一个图形?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2.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强化。

图形的运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平移和轴对称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应用平移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面积计算问题的能力。

五、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突破建议:

1.充分展开讨论,明确平均数的意义。

教材第14题结合李兵的身高1.4 m和平均水深1.1 m的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的特点,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设计数据体会平均水深1.1 m,并不表示河中所有地方水深都是1.1 m。

2.结合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重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教学中,一要重视学生绘制统计图的过程,关注基本制作技能;二要关注学生对数据信息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变化趋势的推断、预测等数据分析意识的培养。

3.重视信息的解读,引导充分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知识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信息,理解图或表中各类数据的含义,并在基础上根据数量关系计算,交流结果。

六、鸡兔同笼

突破建议:

1.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在碰到与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时,j教师要尽可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册是教材的最后练习,对部分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解决,再交流完善。

四、策略及措施:

策略:重基础,抓学困生,促优生。

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新课 标 第 一 网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具体安排:

时间

内 容

6月15日-6月22日

分类分板块复习

6月23日-6月26日

模拟考试及试卷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