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年级慈母情深课文教案【汇总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4868

范文

158

小学五年级班会教案设计方案优秀参考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3671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凝聚着很多人的关爱,从而学会知恩、感恩、报恩,学会爱与被爱,构筑健全的人格,让心灵更加美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活动形式:

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歌舞、调查讨论、制作卡片等。

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学生排练相关节目;

3、准备好所需的音乐,视频。

4、学生收集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甲:阳光洒在你的脸上,

乙:温暖留在我们心中。

甲: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

乙: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

甲:感恩的心,在我们伸出的手上,

乙:化作冬日的暖阳。

齐:小学五年级五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感恩节的来历

甲:同学们,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感恩节,你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吗?乙:请听为我们讲述《感恩节的来历》

女: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会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男:妈妈每天的早出晚归,让那小女孩有了读书的机会,就这样一直读完了大学。在她大学毕业那天,她拿着毕业证书兴高采烈的跑了回家准备向她妈妈报喜。当她回到家里的时候,发觉妈妈还没回家,于是她赶紧动手做饭,然后静静地等妈妈回来,可是等呀等,等到了很晚,妈妈还是没有回来。这时天空下起了很大的雨,她不由得焦急起来,赶紧跑去问邻居,邻居说她妈妈早上就出门了,说是进城。女孩子听了心才安稳一些,认为这可能是太晚了,妈妈没赶上车回来。

女:就这样,那女孩子又继续等,一直等到了第二天将近中午,雨还没有停,妈妈还没有回,女孩不由得更加急了,于是顺着进城的路自己出去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妈妈。这时她才知道妈妈出事了,她不由得扑了上去,使劲了摇着她妈妈,眼泪拌着雨水奔流而下,可是她妈妈再也没有回答她了在她哭喊的时候,发现妈妈的一只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袋年糕,另外一只手却攥着一张纸。她慢慢地把那纸打开,发现竟然是一张卖血单。这时的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妈妈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为什么自己小时候天天都能吃得上一块年糕,为什么自己的学业能那么顺利,能一直读完大学。她全明白了

雨一直下着,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的脸上滑过,她一遍遍地用手语比划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男:这时,一位音乐家刚好路过,在了解了那女孩子的身世后,他深为感动,根据女孩的手语,写出了一首歌《感恩的心》。

乙:多么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三、学会感恩

第一篇章:感恩父母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深深的感恩之情莫过于父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

乙:看,同学正在体验做妈妈的感受

生表演母亲怀孕的艰辛。

甲:谢谢同学精彩的表演。可以谈谈你体验当妈妈的感受吗?

生谈感受。

乙:是啊,十月怀胎,整整十个月啊,母亲就这样,艰难而又幸福地度过一天一天,用爱托起我们的生命之舟。

甲:生下我们后,又用爱滋润我们稚嫩的心灵。合:用爱温暖我们的一生。

甲:请听我们班同学的真实感受:父母给我的爱(出示)(请同学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情故事)甲:一件件生活的小事,蕴涵着父母对我们的恩。乙:一句句动人的话语,洋溢着父母对我们的情。

甲:每个父母都关心儿女,可我们又关心了父母多少呢?现在我们来做个调查,出示:感恩大调查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问题2: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问题3: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问题4:你能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吗?问题5: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

问题6: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父母吗?

问题7:学习上遇到困难,你会抱怨父母不帮你或没有给你聪明的脑袋吗?问题8: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的烦恼是什么吗?随机抽生回答

乙:父母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无私的爱呢?请各小组展开讨论。(开始讨论)出示:回报父母恩

甲: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岁月的年轮写在父母的身上。今天,让我们真诚地、大声地说一声:

合:“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1(全班齐说。)

第二篇章:感恩老师

乙:冬日的阳光如此温暖,冬日的校园如此深情。似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求知的欲 望;似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

甲: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最动人的歌曲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请听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甲: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乙: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是老师一直在陪伴着我们,是老师的默默辛劳换来了我们的健康成长!甲:有人说老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荆乙: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甲:有人说老师是园丁,一年四季辛勤耕耘。

甲:老师,是您,教育我们成长,是您,教育我们学会感激!感谢你,老师!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配乐诗朗诵:《谢谢您——老师》甲:老师,您辛苦了!乙:谢谢您,老师!

甲:也许您已经忘了那件小事,可是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乙:也许您不会记起那个情景,可是我们一生都会记得。甲:让我们敞开心怀,把我们感受到的爱都一一道出来吧!乙:请谈一谈老师让你难忘的小事”。(请五个左右的同学自由发言)甲、乙:老师,我们尊敬您!老师,我们谢谢您!(鞠躬)第三篇章:感恩朋友

甲:我们拥有亲情,还拥有友情。

乙:友谊是人间的春风,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有了友谊,我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和友善,也学会了感动。请欣赏歌曲《朋友》

甲: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

乙: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富而厚有。甲: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把这份善良延续。第四篇章:感恩社会甲: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乙: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幸福成长

甲:感恩的心,让我们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乙:感恩的心,让我们感谢社会,感谢世界请欣赏《让世界充满爱》,高潮部分齐唱。甲:让世界充满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甲:我们相信,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会充满爱。第五篇章:真情吐露

甲:同学们:让我们怀感动之情,说感谢之话,做感恩之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可感激之人!让世界因感恩而变得更加美好!

乙:让我们把我们的感激写在感恩卡上,好吗?学生写感恩卡,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甲:同学们,大声说出我们心中的感激吧!生读感恩卡

甲:张张卡片传递爱的暖流;乙:颗颗爱心传递感恩之情。

甲: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世界会因此变得更精彩!乙:现在有请班长上台领读感恩宣言。掌声有请。班长:请同学们起立。握拳,跟我读《感恩宣言》

感恩的心像冬日的阳光,像夏日的凉风,似黑夜的灯塔,似雨夜的小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我们会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班长:请坐!

乙:谢谢班长!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一起演唱《感恩的心》吧!全班齐唱,学生上台手语表演。三、活动总结

甲:今天的班会活动到此结束,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主任讲话: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感恩是一种责任,它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对家人心存感激,家会因此充满温馨;对老师心存感激,学习会成为美好的生命之旅;对他人心存感激,成长会变为一种快乐;对周围的一切心存感激,我们会永远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在今天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怀揣感恩的心去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愿我们的生活永远阳光灿烂!

《谢谢您——老师》送您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随时充满了欢喜.少了许多烦恼,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描绘着美好的蓝图,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您教会多少人他们都为你流过泪可他们真正懂您时

您已经累得:花了眼、驼了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99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朗中、媳妇、辉煌、苗条、风、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

2、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读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⑴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

小嘎了了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比如: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四、细读课文,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交流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⑴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并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呢?

(动作和心理描写。)

⑷归纳小结: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点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形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交流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⑴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的理解。

①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②课文刻画的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⑵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呢?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⑷归纳小结: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要集中笔墨,不要面面俱到;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3、交流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⑴“凤辣子”是一个什么的人?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并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①体会作者笔下“凤辣子”的人物形象。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②你喜欢王熙凤吗?喜欢,说说原因;不喜欢,也说说原因。

⑵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呢?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⑷归纳小结: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速读三篇短文:

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才会典型。

三、课外延伸

1、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机灵──动作、心理描写

严监生:守财奴──动作神态描写

王熙凤:泼辣精明──外貌、语言描写、正侧面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42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开凿隧道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一)预习展示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生字组词。(投影)

施挟庸涧峭嘲勘勉纬饥隧渗竣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挟侠峡涧间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饥讥肌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两人互相检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在再深入学习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二、朗读生情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师:你们的评价准确又简洁。下面,老师想让你们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能行吗?可以自己找依据,也可以小组合作。

3、出示自学提示:

(1)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问题。

(2)联系上下文或课外资料来说明问题。

(3)可按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4、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参与活动。

5、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师:你们抓住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来说明问题,真是有理有据,能把你们理解读出来吗?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

师: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师: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

(7)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8)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三、汇报溢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练习背—两人互相检查—全班展示)

2、渗透表达方法。浏览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收获?(“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与第二部分照应。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相照应?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环境的衬托 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学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讲。)

四、迁移抒情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师: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关祖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效果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学习一篇历史故事《西门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题目是《猎人海力布》

解释什么是民间故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 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 会认读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3、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四、 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从哪到哪讲了一件完整的事?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 品味词句,学习品质

1、 请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

2、 思考下面问题,从文中找到答案,想想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海力布为什么只要龙王嘴里的宝石?

海力布知道说出鸟儿的话会变成石头,为什么还要说?画出在灾难来临前描写海力布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从中看出海力布有什么好品质?自由发言

3 、海力布能这样做,是一时冲动吗?他平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来读读,说说。

六、 谈体会

七、复述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18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

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课件4)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出示课件5)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出示课件6)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出示课件7)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8)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出示课件9)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12)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2)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示课件18)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形成风 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我使用了谜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他们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很快地把握了内容,明白了说明方法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段解决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分段把握的方式,让他们理解主要内容,明确主要说明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把控得不够好,致使一些同学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78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2、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问题:

⑴ 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⑵ 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⑴ 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⑶ 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1~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3、请个别学生回答:

⑴ 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⑵ 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⑶ 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请2到3人回答。)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调节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

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

(请个别学生回答。)

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

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投影出示动画。)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338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3.指名逐段读课文。4.疏通课文脉络。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2.小结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温故知新。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⒈体验摇花乐(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生交流。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7.总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中国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中国台湾。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后记》(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78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

(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 (hè)着琴音 必得(děi) 发怔(zhèng) 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èng)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三、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9.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0.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为什么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总结: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确实技艺高超。但他的绝活是经过不断磨练,不断进取的结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多多。刷子李精品教案设计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刷子李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一、出示课题

1、指名读题。你觉得他读的怎样?评价:读出颜色,读出美。

2、文学大师笔下的白鹭很美,出示赞颂白鹭的诗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你还知道哪些写白鹭的诗句。

3、出示: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陆游

3、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很美。请你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课文赏析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2、组织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白鹭是首精巧的诗的?

(3)、出示白鹭图片让学生欣赏白鹭的美像首精巧的诗。配乐

(4)、你能用朗读来展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3、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和谐、身段大小精巧,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作者的眼中它还是什么呢?(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6、7、8、9自然段,感受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5、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6、组织交流

(1)、第六节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出示画面。请给起个名。(白鹭钓鱼。白鹭垂钓)

(3)、第七节呢?出示画面,能给起个名吗?(白鹭极目远眺、白鹭观景、白鹭思乡、白鹭……)

(4)、第八节呢?出示画面,(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飞、白鹭低飞、白鹭在暮色中翱翔、白鹭飞翔。)

(5)、回想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白鹭垂钓,白鹭低飞,白鹭了望。想想你比较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6)、放声读一读你比较喜欢的那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很有味道。

(7)、引导感悟白鹭是首韵味无穷的诗。你喜欢哪幅图?可以说说原因吗?

A、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B、瞭望图:

师:什么叫嗜好?

生: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师:假如这是一只少年白鹭。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妙龄白鹭,她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了望什么?

不同的白鹭了望的景观不一样。假如他不是在了望,他在干吗?

他会想干嘛?

生自由发挥想象发言。

C、低飞图

师:白鹭低飞。飞向哪里,你们有品味,有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偶尔看到白鹭,会说什么?

生:。。。。。。

师:干完一天的农活正要回家的父亲,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师: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美中不足,你怎么看?

生:。。。。。。

师: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三、总结课文

1、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出示1、10自然段的内容)

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3、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4、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四、拓展深化

1、白鹭如诗,是一首……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白鹭如歌,是一首无言的歌,白鹭如舞,是多姿的舞,曼妙轻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白鹭。让我们的心与之共舞。

2、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3、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

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生总结,

汇报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汇报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四、拓展。(出示课件6)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五、作业1.背诵这两部分。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49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课件1)(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2)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出示课件5)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课件8)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出示课件9)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出示课件13)

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 (遮蔽)

游戏、玩耍。 (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出示课件14)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出示课件15)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 搭窝 (聪明 警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讨论) (出示课件17)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8)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词也作为重点,在字词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松鼠的特征,这样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与评价显得不够及时准确,影响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不够兴趣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96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11)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__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出示课件14)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16)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梅花魂》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481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彩云追月》)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 ?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 ?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二、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3、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学生课前准备)

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

同学们,散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四、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投影)

浩渺 篝火 旖旎 绝伦 惆怅 耄耋

嚼烂 慨然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五、课文内容层次简析

1.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2.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六、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示例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对比,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八、重点探讨: (布置课前预习)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回答: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回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使人联想起故乡。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生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 (倒数第二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惑结束后,重申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九、总结文本:

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

十、写作实践:(可安排在课前完成)

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训练——写作实践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个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同志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同志:(1899—1935),江西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员会主席。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同志以及像方同志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

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

(第6自然段)捏

(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

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同志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印证了方同志的清廉,也更彰显了两个士兵的贪婪。)

(2)神态

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神态描写的词语。

明确:凶恶的眼光、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

(3)语言

请在文中找到描写语言的句子。

明确:①兵士(拿榴弹)“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凶恶的眼光、威吓)这句话表明国民党兵士为了从方同志身上获得钱财,不择手段。

②兵士(拿榴弹)“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决不相信)

这句话是说国民党兵士认为共产党当大官的应该和国民党当大官的一样都很有钱,而事实则不然,这更加突出了共产党的清廉。

③另一兵士“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④方同志“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微笑着,淡淡地说)

表明了方同志的无所畏惧。“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了方同志的从容自若。

2.国民党兵士在搜找钱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明确:(第2自然段)热望—(第2自然段)激怒—(第6自然段)企望—(第8自然段)失望

这种由高到低的情绪变化表明了国民党兵士贪婪和爱财的本性。

3.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明确:侧面描写,在对比中突出方同志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很乐观地看待这件事,称之为“趣事”。(第1自然段)

四、小结。

这便是作者所说的那件“趣事”,着实有趣啊,有的人眼里只认得钱,而有的人心里却记挂着人民和革命事业!正因清贫,才有洁白朴素的生活,这也是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只需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何为“清贫”即可,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便能更快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