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控机工作原理(实用五篇)

浏览

5519

范文

5

篇1: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嵌入式课程设计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光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我收获颇丰,不仅仅学习到了一些新知识,回顾了以前的一些快要遗忘的知识点,而且使自我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完善,也体会到软件开发的趣味,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我在软件开发及学习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下方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课程设计的实训的是由上海杰普公司的楚老师带我们完成的。楚老师看上去比较年轻,给我们很有亲和力,技术上也很强,而且讲解的比较详细,操作上相当娴熟。让我们感觉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学习的趣味性,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此次课程设计给老师选取项目是在Linux下用C语言开发一个摄像头驱动程序。项目的实施方式是团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公司开发项目的氛围。我们一人一机,老师边讲边练,还有企业项目经理的全程指导。虽说一些些技术我们在课堂上也曾学习过,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实际开发很少,而这次课程设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对我们深入学习这些技术有很大帮忙,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技术的实用性。每当自我成功调试一段代码或者透过自我的努力克服一个技术困难,都颇有收获感。这次实训让我们体验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发现自我的不足,了解了当前流行技术的软件开发,增加了必须的项目开发经验,增强了必须的就业竞争力。简短的回顾一下这几天我们所学习的:

实训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先明确了一下下周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的,跟上海杰普公司的楚老师相互认识了一下。然后楚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一周我们要做什么,并演示了一个他自我开发的摄像头驱动程序。同学们看了,都很感兴趣,如果自我能开发出这样的一个小程序,着实让人高兴。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们就跟着范老师一齐学习摄像头驱动的开发,同时我们也分了小组,模拟体验一下公司的团队开发,同学们都用心策划自我团队的名字、团队的口号、队歌……我们首先从基本的Linux命令学起,以及linux底下的C语言的一些基本知识。虽说这学期我们也学过Linux开发技术,有必须的基础,但这几天的学习,还是感觉到我们学的太浅,很多的东西需要去深入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而且深刻的体会到“熟能生巧”这句良训,光学不练还是白搭。后两天我们学习了Linux底下一些开发工具的使用,如Qt,感觉这些工具功能确实够强大。当透过自我写的代码能够控制摄像头拍照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当然在调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错误,每当透过自我的努力把问题解决(一般自我思考一下,查查资料都没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获。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是API及一些文档的查阅,这对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个务必具备的潜力。

此次实训最大的收获不是我学习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这几天实训给我的感悟:首先是心态。必须要有一个用心的心态,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扎实基础的认识。不要什么东西都感觉跟简单(很多东西可能是看似简单)就不去做了或者不屑一做,以至于性网上搜搜就能够了,这样很不好。有自我的东西有自我的付出才会有程序运行成功时的喜悦和小自豪,这样也有助于培养自我的兴趣。要时刻牢记态度决定一切。其次是兴趣,感觉学习工作中兴趣很关键,只是一个引发人用心性的问题,有了兴趣就自觉了,效率自然就高了。再次要敢于尝试和挑战。不要安于现成的程序,而且不要害怕失败,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这点尤为重要,“发现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且很高效。最后要不懈追求。对于源代码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尽可能的实现课题所要求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或者开发较少的人来说,超多大写程序还是有必要的,但同时要注意思考,理解其实现的内在好处。还能够自我添加一些有好处的功能来实现。当看到自我编写的程序正常运行时,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乐此不疲,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短短一周的课程设计很快结束了,我发现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对嵌入式技术、对Linux都有了新的认识。透过这次的实训,我了解到,要真真正正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还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但真正掌握后,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无穷的便捷与科技,我喜欢高端便捷的生活。我期望我能做计算机这个万能机器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我会努力加油的!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忙,让我的思想、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感谢!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营业厅,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 一台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9、将“第一路”断开,再连接,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接收机“BS”信号的变化。

五、实验思考题

1、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f,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及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

答:同步保持时间t c =1/△f K,允许输入的NRZ 码的连“1”或连“0”个数的最大值为η 。

2、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由公式t c =1/△f K,当固有频差增大时,同步保持时间减小,那么抖动范围就增大。

3、若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可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为整流后的AMI 码或HDB 3 码为NRZ 码,自然可以

提取。对这两种码连 “1”个数有限制,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限制,对HDB 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个 数无限制,因为其连零个数不超过4 个。

六、实验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会计学原理实验小结_会计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原理实验小结

根据学院课程改革精神,经本专业老师的推荐,将《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改革的重点课程,拟在09级新生中实施,现将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 制定了课程标准。

二 制定了考核大纲。

三 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

四 制定了课程改革组织方案。

通过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程序,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掌握,制定的文件如下:

文件一 会计专业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学院和系部课程改革精神,会计专业初步定为《会计学原理》为核心改革课程,对此初步拟定本门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总体情况说明

《会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步骤等内容,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考核设计思想说明

1、考核改革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考核改革,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程序,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掌握。

2、考核原则

突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即过程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学生会计操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考核总体方案

(一)过程考核 (50%),由以下三种考核形式组成:

1、会计模拟实验(30%)

实验目的:主要加强学生会计操作能力。

实验要求:学生要按照要求根据相应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教师要监督并指导学生实验的全过程,最后上交所有的资料,并填写实训报告。

2、课程实践(10%)。

实践目的:使学生熟悉企业会计环境,对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等有所了解。

实践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次企业实地考察,学生根据考核过程,结合搜集的资料,完成一份调查报告书,并对报告书进行解释和说明。具体要求有:

a、写出所调查单位的基本概况,包括单位名称、组织形式、行业类型、主要经营业绩指标等。

b、通过考察会计机构的设置,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原则、不同岗位的要求等。

c、通过和会计人员的交流,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中注意的事项。

d、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了解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上述考核学生如有无故不参加者,又没有上交所有资料,则考核不及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3、平时成绩(1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老师在过程中的严格考核,期末时最后给予成绩,本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期末考试(50%)

期末考试是指学期末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的综合考试。着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该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

1、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

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 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

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

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

(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 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测定光滑管直管阻力、粗糙管直管阻力、局部阻力的三个倒U形压差计的排气方法相同,再此不再一一介绍。特别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不能碰撞玻璃管,以免断裂。

(4)直管阻力的测定。

打开阀2,关闭阀3,调节阀6,流量从2m3 /h开始,分别记录相应的光滑管及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指示剂高度差,流量每次增加1 m3/h, 直至最大流量。在测量过程应密切注意转子流量计中的流量变化,因为四套实验装置的水流量会相互干扰。

(5)局部阻力的测定。

关闭阀2,排开阀3,调即阀6,取三个不同的流量,如2、3、4m3/h,记录相应指示剂高度差。水温可在最后测,测一次即可。

2 注意事项

开关阀门时,一定要缓慢开关,以防止仪表受损。

四、实验装置的主要设备仪器一览表

五、学习体会与建议

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 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做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那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物料预热阶段(AB段)

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2)恒速干燥阶段(BC段)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

(3)降速干燥阶段(CDE段)

物料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街含水量(X0),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润湿,而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物料温度逐渐上升。物料含水量越小,干燥速率越慢,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而终止。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为式中u——干燥速率,kg水/(m2s); A——干燥表面积,m2;

dτ——相应的干燥时间,s; dW——汽化的水分量,kg。

图中的横坐标X为对应于某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

式中——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Xi,Xi+1——△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是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物料。

式中Gsi——第i时刻取出的湿物料的质量,kg;Gci——第i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四、操作步骤

1、将450g小麦用水浸泡2-3小时后取出,沥干表面水分。

2、检查湿球温度及水罐液位,使其处于液位计高度1/2处。

3、从加料口将450g小麦加入流化床中。

4、启动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流量调至合适值,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

5、保持流量、温度不变,间隔2-3分钟取样,每次取10克,将湿物料及托盘测重。

6、装入干燥盒、烘箱,调节烘箱温度125℃,烘烤一小时,称干物料及托盘重量

7、干燥实验过后,关闭加热器,用剩余物料测定流化曲线,从小到大改变空气流量10次,记录数据。

8、出料口排出物料,收集,关闭风机,清理现场。

五、实验设备图

1—风机;

2—湿球温度水筒;

3—湿球温度计;

4—干球温度计;

5—空气加热器;

6—空气流量调节阀 ;

7—放净口 ;

8—取样口 ;

9—不锈钢筒体;

10—玻璃筒体;

11—气固分离段;

12—加料口;

13—旋风分离器;

14—孔板流量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