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汇集20篇)

浏览

3873

范文

431

篇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__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__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__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__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__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__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她们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张桂梅笑道,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学生们起了许多外号。

张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她的这所学校很特别:学生大多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而且都是女生。这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从东北到云南,命运让她与这里的学生紧紧相连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听了报告后,自己会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带领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园。朱彦夫同志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反映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转变作风,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临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与朱彦夫同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改进。在朱彦夫的现实人生中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却从未有失败和苟且。他外在的残缺无妨内在的完整,他内在的完整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打动人心的抒情。与其说朱彦夫高尚,不如说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对于活着的乐趣。对于我们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们眼中的幸福恐怕与朱彦夫内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笔者想,朱彦夫一定自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高度,来自他以强大内心启发他人的参悟,来自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来自他的审美人生激发着更多的人进行一场生命的反观自照。

朱彦夫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有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非常让人敬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一个人民公仆的忠诚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着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着,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发射在即。继聂海胜和翟志刚之后,刘伯明作为“神舟六号”的梯队航天员成为“上天”的又一热门。近日记者了解到,刘伯明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家住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距离翟志刚齐齐哈尔龙江县郊区何家楼的家,只有180多公里。今天记者造访了他的家乡,去倾听一个航天员成长的故事。

他有一个爱动脑筋的童年

10月11日晚,记者经过20多公里的土路的颠簸,才来到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的家——一栋典型的东北农村的矮平房。刘志生的家非常的简陋,家里人都在等待这刘伯明最后能否“上天”的消息,电视机始终停留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时刻关注着“神六”的最新情况。说起刘伯明,刘志生说其实刘伯明和其他小孩没有两样,也比较调皮、淘气。如果说到不同便是刘伯明虽然淘气,但却很少和同龄的小孩玩在一起。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刘志生还说,刘伯明小时侯爱动脑筋。那时他在家里的最大特点是爱拆东西,他经常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装个小风扇什么的。

为给家里省钱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报考飞行员,不想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据刘伯明高中时的班主任、现在他的母校依安一中的校长张福林介绍,当时刘伯明在他们班级一直学习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三名。以他的学习成绩,他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但是他为给家里省学费,高中毕业后他就报名要当飞行员。据他的父亲刘志生说,由于儿子的身体一直很好,他在参军体检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的学习也很好,所以他顺利考上了飞行员。

刘伯明先是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之后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学习实验,然后他又在锦州飞行大队学习。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1991年,他开始独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飞机。这期间,他在1995年度,因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正是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在1998年,他与翟志刚等人一起被选为航天员,开始了他的穿刺苍穹之梦。

校长相中当了女婿

刘伯明的妻子与他是依安的同乡,目前也在航天领域工作,现在是一名秘书。说起这段姻缘,还挺有意思。

当年,由于刘伯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飞行员,当时一中的校长,也就是他后来的岳母就十分喜欢他,尤其是欣赏他人聪明、诚恳、有上进心,就有意将女儿张瑶嫁给他;后来就找人给从中牵线。结果一介绍,两人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经过几年的相恋,最终结婚。

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已经12岁了,十分可爱,在北京上学。据刘志生介绍,每回儿子往家打电话问候父亲的时候,小孙女总要与爷爷唠一段,问爷爷的身体如何,生活咋样,她好想好想爷爷。每回听到孙女这样一说,刘志生说,他感觉真得很激动,也很高兴,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乖孙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兆祥公社东升生产大队(今红星乡东升村)普通社员家庭。父刘志生(独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劳动力少,家境贫困。伯明自幼颖悟懂事,性格内向、坚毅。从小话语不多,人很文静、聪明,其他兄弟4人都没有他头脑灵活,在兆祥公社读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伯明爱运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凡是娱乐样样都会,特别爱好下围棋,喜欢踢足球,酷爱体育运动。

1982年9月,刘伯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中。这时家里同时负担6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深感乏力。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供他往返。家距学校10余公里,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家和学校之间20余公里。东北夏季天长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两个多小时,上下学都需近1小时,晚8时才到家。他带午饭总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没换过新衣服。为赚学费,暑假到附近砖厂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来不说,却锻炼体魄和毅力,为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他号称"小诸葛",除学习和训练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愿参与,每次智力竞赛他都参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钻题著称的教官连续提问十余个难题,伯明却对答如流。他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的理儿"。从此,教官对他实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刘伯明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的刘伯明,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20__年,刘伯明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同年6月,他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刘伯明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依安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中国航空工业科技委院内,一条500米的路,顾诵芬从60多岁走到了90多岁。

现在的顾老虽已92高龄,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仍然坚持从家中步行至办公室。

500米,40分钟,顾诵芬始终不疾不徐、沉着平和。他记得,从前的自己经过这条路时,“走路都带风”。

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1964年,中国开始自行设计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清晨,在沈飞试机跑道的一端,歼-8英姿勃发地停在那里,等待着起飞的命令。上午9点半,试飞员尹玉焕驾驶歼-8飞机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杆爬升,直冲蓝天,飞至3000米上空,做平稳欢快地盘旋,动作矫健而轻盈。“飞行正常”,塔台的话筒里传来尹玉焕的报告。飞机在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平稳地降落在机场上,歼-8首飞成功了!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20__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91岁的顾诵芬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顾诵芬谈到这至高荣誉时这样说。

得知顾诵芬先生获此荣誉后,许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对顾诵芬讲出深情祝愿。“顾总是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沈阳所总设计师孙智孝说。“顾院士是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沈阳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负众望,注重创新,信念无比坚定,力量无比强劲。”沈阳所副所长左林玄说。“从老一辈的设计师身上,我看到了勤奋、钻研、严谨、忍辱负重、勇于担当的品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他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名利,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个人最大的牺牲。”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说。

顾诵芬的办公室在二楼东侧。一套木桌椅、两个旧沙发是这件屋子仅有的活动空间,剩下全被各式书籍和资料填满。在这片“书的海洋”里,顾诵芬仍然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编的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最大的天赋就是坚持,干一件事,就要干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他的付出终归获得了回报。在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摘得铜牌,成了第一位闯入9秒关口的黄种人。那一刻,站在他身边的清一色的黑人选手,苏炳添为中国扬眉吐气了。

3个月后,20__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与维考特在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皆为9秒987,因此两人以并列第八的成绩晋级决赛。苏炳添也成为了首位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决赛他以10.06的成绩获得第九名。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这样评价苏炳添:“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

20__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8月18日,里约奥运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国队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跑出37秒82的成绩,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苏炳添与汤星强、谢震业、张培萌代表中国队以37秒90获第4名。

再快的选手也跑不过时间,20__年,28岁的苏炳添曾一度向田径队递交过退役报告,打算年内结婚,开启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给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当年天津全运会上,苏炳添输给了新人谢震业屈居亚军,苏炳添回忆,“我觉得上天一直在考验我,但是没关系,我有这个耐心。运动员有谁愿意服输呢?”

名师出高徒,20__年,苏炳添开始正式跟随美国外交兰迪-亨廷顿训练。兰迪出身于NCAA名校俄勒冈大学,迄今从事跳远和短跑的支教工作长达四十年,曾带出两位男子跳远世界巨星班克斯、鲍威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同志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通过这次的学习,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

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幼儿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进行家访、深入幼儿家中了解情况,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家长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或许我们太不甘于“平凡”,太过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却了一样认知:“平凡”同样孕育了“伟大”。立足实际,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那就是精彩地活着,那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是,这一刻我可以告慰自己,因为过去的彼时彼刻,我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实践着自己当初的梦想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3、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原本就学习成绩不佳,他上了体校后,家里人都很高兴,他自己也很高兴。但是,苏炳添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面对刻苦的训练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在体校,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还要跑十几公里,有时候还得带着沙袋,可比读书的时候苦多了。

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苏炳添,突然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不久便开始想家了。由于是转校生,没什么朋友,他的委屈无人诉说,只能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情绪不佳,导致训练成果也不显著。彼时能跑市里第一的苏炳添,在体校考试时,成绩居然在中下游,实在让人不解。

看到苏炳添的成绩后,体校老师非常失望,随后便开始忽视起这个小伙子,苏炳添察觉到这一变化,内心也非常委屈。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他想吃妈妈做的饭,想跟着表哥在田里奔跑。这个15岁的小男孩,自小在田里无忧无虑地长大,从未曾想过未来,更未曾想过为中国人争光。

那时的苏炳添只知道,体校剥夺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他曾经的快乐。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早上,他偷偷跑出了学校,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回到村子里,看到母亲在田间劳作,苏炳添一把抱住母亲,嚎啕大哭。这几个月受到的委屈,他一股脑朝着母亲哭了出来。母亲几个月没见到儿子,看到苏炳添身形消瘦,身上还带着伤,也心疼不已。苏炳添告诉父母,不想再去体校上学了,那里太苦了,比上学苦多了。父亲得知原因后,怒火中烧,差点要暴揍他一顿,幸好母亲拦了下来。另一边,体校老师也慌了神,原本以为苏炳添只是偷跑出去玩,但到了晚上却迟迟不归。老师们搜遍了整个中山市,还联系到了体育老师杨永强,也没有找到苏炳添的身影。杨永强赶到苏炳添家中已经是凌晨,见到苏炳添时才放下心来。随后,杨永强又赶回镇里,在共用电话亭给苦苦等待的体校老师回了电话。

苏炳添一连在家待了几日,杨永强又带着体校的老师来拜访他的父母。体校老师连连自责,称是自己和学校的责任,没能照顾好苏炳添,差点酿成大祸。然后对苏炳添的母亲说,他是块练短跑的好苗子,假日时日定能出人头地。母亲不放心把苏炳添再交给体校,后来请来了已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表哥蔡建发。表哥劝解母亲,为了苏炳添的前途,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苏炳添看着优秀的表哥,“超越表哥”的梦想再次燃起了他的斗志,于是决定回到体校,继续参加训练。

就这样,苏炳添又回到学校,再次扬帆起航。

在学校,苏炳添一直是个内向的孩子,不爱和人讲话。兴许是老师叮嘱过,以前同在一个宿舍的同学,对苏炳添也热情了起来。

他也愿意敞开心扉,和同学们交朋友,和老师交流,逐渐恢复了往昔的活泼。情绪好了,吃的饭也多,苏炳添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他在训练中也变得积极,成绩稳步提升。老师也发现,苏炳添是个自律的好孩子。训练要控制饮食,放假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胡吃海喝,苏炳添却坚持合理饮食。每天早上五点的训练,他从不迟到,甚至就连放假也坚持五点起来训练。天赋加自律,那肯定就等于成功了。

有一次苏炳添见到表哥,问表哥100米最快能跑到多少秒?表哥跟他说11秒;苏炳添说,那也太轻松了。表哥不相信,要他现场演示。苏炳添二话不说,和表哥来到村里小学的百米赛道,表哥拿着秒表替他计时。当秒表定格在10秒75时,表哥张着大嘴哑口无言,十分震惊。

苏炳添从小超越表哥的梦想,也终于实现了。这次奔跑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那就是跑的更快。既然已经超越了表哥,那就超越自己。毕竟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__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此次由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聂海胜:3次出征,家人很骄傲】

聂海胜担任此次任务的指令长,他参加过神州六号、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的家乡在湖北枣阳。据新京报报道,比聂海胜大7岁的三姐称想念弟弟时,就会打开电视看看他的身影。

聂海胜侄儿聂建付回忆:叔叔读初中时还帮家里分担农活,高中毕业想参军得到家人支持。3年前聂建付曾到北京探望,叔叔聂海胜对他们非常亲切。侄儿聂建付和侄媳妇表示,祝福他圆满成功。

【刘伯明:高中短暂辍学后发奋读书】

“神七”升空,刘伯明第一次随飞船进入太空,此次“神十二”是56岁的刘伯明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

据极目新闻报道,刘伯明的三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汤洪波:母亲激动为儿子欢呼】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湖南湘潭,航天员汤洪波的母亲守在电视前,看到神舟十二发射圆满成功,她激动地站起来欢呼。

此前,其初中校长盛先云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表示,“他招飞时的政治鉴定是我写的,那天还下着雨”,多年过去,70多岁的盛先云依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因为他是个飞行员,他不是一般的兵。“他忠厚朴实,我们没料到他身体素质那么好,一直都很低调”,“他是我们中学的骄傲”。

祝福他们平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1964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

在研制中,顾诵芬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发现了喷流影响规律,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用飞行员的话说,就像一辆破公共汽车,开到了不平坦的马路上。对于引起振动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顾诵芬大胆地提出通过观察歼8飞机飞行中贴于后机身和尾翼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来对症下药,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歼8飞机后机身流场。

这对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因为姐夫黄志千就逝于空难,他们家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试飞员鹿鸣东得知实情,感动地对顾诵芬说:“生死观的问题对我们飞行员来说是早已解决的问题,只要能排除抖振,你们就不要考虑我,怎么飞我都干。”顾诵芬决心已下,瞒着爱人,登上了试飞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

为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情况,两机的距离和间隔都在5米左右。这样的飞行对飞行员和顾诵芬来说是一种冒险。凭着他们足够的胆量和勇气,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他和鹿鸣东也就此成为了无比亲密的战友。

顾诵芬主持攻克了跨音速抖振、方向舵嗡鸣等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歼8飞机研制任务,结束了我国歼击机完全依赖引进的历史。1985年,歼8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木拉提·西日甫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事迹:木拉提·西日甫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XX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XX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木拉提·西日甫江的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人物事迹】

王海(1926年1月-20__年8月2日),原名王永昌,汉族,山东威海人,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大专学历。空军原司令员,空军上将军衔。20__年8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_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知心老大哥、社会治安排雷员、一个会发光的警官……这些是对民警毛卓云的评价。

在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里,有一个特殊的监区,毛卓云在这里坚守了12年,成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摸索出了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用心感化了51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其中判处死刑3名(死缓2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确保了每一名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获得了“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

宁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专程看望毛卓云并评价说,“毛卓云同志忠诚于党的公安事业,承担守护平安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卓越的业绩,活生生的身边典型,实实在在没有水分,事迹震撼人心、直指灵魂,是基层公务员‘执政为民、心系人民’的真实写照,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张桂梅了。

12年来,张桂梅同志为1804名学生圆了“梦”,她是大山里当之无愧的“圆梦者”。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圆梦者”。

要有“圆梦”的赤诚心。她是学生们心里的“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正是张桂梅同志把孩子们视为己出,才有了这样深沉的爱。这背后是一颗党员的赤诚之心,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人民最真实的爱。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把群众当亲人和家人。在为民实践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和态度,让群众少跑腿,自己脚下多沾泥,坚实步子;让群众多开口,自己少插话,耐住性子;让群众少为难,自己多辛苦,厚实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动为群众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关切提早谋划,及早落实,多一些“暖心包”“温馨袋”,少一些消极应付,把忠诚和热爱融入到为民的点滴之中,融入到为民的“圆梦”之中。

要有“圆梦”的硬本领。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民还要有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没有本领是不行的。斗转星移,“能”要与“时”进,要更强,这样遇事才不会一筹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向先进学,向优秀学,尤其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到为民的事上去练。积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在具体事务的“练”中不断锤炼意志,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短板就能补得越齐,本事就越高强。

要有“圆梦”的无我境。张桂梅同志以学校为家,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生追求。即使学生们离开了校园,成家立业,她也时刻关注着她们的人生和成长。无我无私,白璧无瑕。在为民“圆梦”的路上,我们要涵养这样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奋进,全心全意、不留余地为民做好每桩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张发展卷。为民无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面对这样的事业,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久久为功地埋头苦干,把追求潜绩作为内心为民担当的“基石”。有这样的“基石”,我们就能去除浮躁之气,真正行稳致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是圆了人民群众的梦,也是圆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程不时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见证者,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飞机工厂及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建厂设计,后担任中国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体设计及副总设计师。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程不时和同事们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时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当时中国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头美、苏、欧洲的高度,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虽然“运-10”项目中途下马,但在20年之后,“运-10”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商用大飞机的基础。

20__年,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人们看到87岁的程不时泪湿双眼。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10”和C919飞机的设计师,程不时亲历了这一梦想艰辛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